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關於幼兒園科學說課稿模板彙總十篇

說課稿6.5K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科學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幼兒園科學說課稿模板彙總十篇

幼兒園科學說課稿 篇1

1、製作紙飛機

和孩子們一起製作紙飛機,可以教給他們一些基本的製作方法,然後每個人去自己製作,並嘗試著將它們飛起來。將孩子們帶到戶外,讓每個孩子將自己製作的飛機飛起來,看誰能將飛機飛得遠些。

向孩子提一些問題:如:你注意飛機是怎樣飛得嗎?幫助一些孩子調整自己製作的飛機,使其能飛起來,並飛得遠些。

設定一個目標,看誰的飛機能到達那個目標。

2、高處向下拋物體

收集不同形狀、重量、大小的小物品,如羽毛、小石頭、橡皮擦、皮球等一些不太重,不會掉下來造成傷害的物品。

向孩子們提問:這些東西會怎樣從空中落地?是直接落地還是飄著落地?是很快地落地還是很慢地落地?

如果孩子們喜歡一些其它東西試驗,也可讓他們進行選擇,但一定要保證安全。

針對以上的一些問題,在嘗試每種物品落地時,可以讓孩子們先猜想一下可能的結果。

3、讓球在管子裡滾動

收集各種長度的PVC管子,或是用捲紙中間的紙管子,將它們連線起來。儘可能使這些管子在一條線上,使其能讓一個球通過。

讓孩子們儘可能設計自己的小球通道,儘可能地將管子做得長一些。

怎樣才能使小球通過設計的管子而不停下來呢?

4、滑動物體

如果是在冬季,外面的地面結冰,人走在上面不小心是會滑倒的。孩子們有這樣的經歷一定會對滑動有經驗。

可以設計幾種斜坡,斜坡可以考慮用不同的材料,光滑的和不光滑的,從而使在上面的物體下滑的'速度不同。

和孩子們一起嘗試在這些不同的斜坡上滑動某些物體,看它們在不同的斜坡上下滑的快或慢。

還可以在同樣的斜坡上採用不同的物體,看同樣的斜坡上,哪些物體下滑的快或慢。

每一種實驗都要和孩子進行必要的討論,談他們的發現,歸納他們看到的結果。

幼兒園科學說課稿 篇2

我們都知道,動物是孩子們的好朋友,不管是可愛的小兔子、小雞、小鴨;善良的小馬、小羊;凶猛的老虎、獅子……孩子們都非常喜歡。特別是小班幼兒對動物更是充滿了好奇,因為那裡有他們認識的和不認識的動物朋友。為了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愛動物的情感,讓幼兒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這些動物,我班進行了主題活動《動物王國》。在活動中,發生了一件事情:

有一天,孩子們在玩抓尾巴的遊戲。這時,劉其昕小朋友抓到一條尾巴說:“老師,看我抓到一條大灰狼的尾巴。”聽到劉其昕的話,有幾個小朋友也參與到其中,紛紛說:“不對,這是小猴子的尾巴。”“這是小兔子的尾巴。”這是孩子對事物的想象,是其創造性的表現,也充分體現出幼兒對動物的喜愛。見他們對尾巴這麼感興趣,我特意找來了一張他們認識的動物尾巴圖片,請他們說說這是誰的尾巴,說什麼的都有,其實這是他們都認識的小馬的尾巴。可是,一旦尾巴和身體分開後,他們就不認識了。

以前在認識動物時都是通過整體進行認識,他們看到一張完整的動物圖片時,能很快說出是什麼動物,但是將動物分割開來變成一小部分時,就不認識了。這說明幼兒對動物的觀察只是整體觀察,並沒有觀察到部分,對動物的整體形象和細節考慮不全面。那麼,如何讓幼兒更細緻、深入地觀察和了解動物的外型特徵,理解部分與整體的關係呢?針對這個問題產生了本次活動。

(一)、教育目標

如今,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注重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的好奇心、求知慾、探索欲和熱愛科學的情感。所以,根據這一要求,我將本次活動目標指定如下:

1、鼓勵幼兒參與科學活動,激發幼兒求知慾及對科學活動的探索精神。

2、能從動物的區域性判斷出是哪種動物,並能合作將動物完整的拼出來。

3、通過活動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初步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二)、教材內容方面

根據制定的目標,選擇相應的內容也是置關重要的。確定了活動《猜猜它是誰》,還要結合我班幼兒的具體情況。我根據主題活動《動物王國》裡的內容,結合本次活動,收集相關的遊戲材料,巧妙地將一些幼兒認識的動物設計在遊戲轉盤中,並將這些動物分割成二至四塊成為孩子們喜歡的拼圖,讓幼兒通過這些分割圖推斷出是哪個動物,及在拼圖遊戲中讓幼兒掌握整體與部分的關係。使幼兒在遊戲中能積極參與科學探索活動,增強求知慾,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提高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本次活動重點是:鼓勵幼兒參與科學活動,激發幼兒求知慾及對科學活動的探索精神。

難點是:理解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

(三)教學方法:

我在設計本次活動中,採用了以下方法:運用觀察法,有目的、有計劃的引導幼兒進行科學探索活動,觀察法也是幼兒探索科學的基本方法,能使幼兒運用多種感官直觀、生動、具體地認識事物,提高幼兒感官的綜合活動能力。利用拼圖遊戲,將動物的整體圖片拆開,分成若干片,再讓幼兒拼完整。操作法,提供給幼兒合適的材料,讓幼兒在自己的活動實踐過程中進行探索。教師運用幼兒喜愛的遊戲形式,使幼兒在遊戲中進行科學探索活動。

(四)教學過程

1、開始部分

教師帶領幼兒走進大森林的場景中。引導幼兒觀察大森林的場景:“小朋友,我們現在來到了大森林,大家看看大森林裡漂亮嗎?裡面有什麼?”讓幼兒通過觀察,增強幼兒對本次活動的興趣。激發幼兒的好奇心。通過提問:大森林是誰的家呢?直接匯入課題,給孩子一個已有經驗的回憶,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已經認識的動物名字,加深幼兒對動物的印象,激發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並使幼兒瞭解大森林是小動物的家,豐富

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感。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為下面內容奠定基礎。

2、遊戲部分

①遊戲:《玩轉盤》

轉盤上是一些幼兒認識的動物的頭部圖片,教師出示大轉盤,請幼兒自己將轉盤的指標轉起來,指標指到哪個動物,並說出動物的名字。該遊戲的難度不大,動物的特徵明顯,易於每一位幼兒的獨立操作,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能針對動物的頭部進行推斷動物名字,初步學習推斷的方法,瞭解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同時,幫助老師瞭解幼兒對動物的認識程度。將枯燥的認知活動轉變成幼兒喜愛的遊戲活動,在遊戲中掌握知識。

②遊戲:《找動物》

請幼兒將老師藏在大森林裡的動物部分圖片找到,這些動物並不是完整的,有的是動物的身體、有的是動物的腳、有的是動物的頭。在找到後,還要推斷出它是誰,然後告訴大家自己找到了什麼動物。通過幼兒的尋找活動,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能力,以及喜愛科學活動的情感。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一位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通過講述自己找到的動物,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③將動物的部分卡片送到小動物的家裡。

教師將動物的完整圖片展示出來,讓幼兒通過自己手中的部分動物卡片找出相應的動物圖片,進行對應擺放,瞭解整體和部分的關係。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動物的認識和了解。

3、結束部分——《拼圖遊戲》:

請找出相同動物圖片的小朋友,合作將動物的部分拼成一個整體的動物。通過操作活動,能觀察到動物的分割部分的特徵,並能相互配合進行拼圖,將動物圖片拼完整。注重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嘗試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

延伸活動:《玩拼圖》

在區域活動中,幼兒人手一份動物拼圖,能獨立將拼圖完成。注重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獨立操作能力,提高幼兒對動物的瞭解。

幼兒園科學說課稿 篇3

一.設計意圖

2--3歲的幼兒由於大腦神經發育得還不完全,手腳協調能力較差,所以我們應該注重對幼兒這方面能力的培養。經觀察,我發現我班幼兒對爬比較感興趣 ,在平時的活動中,他們也很喜歡爬.根據幼兒的這些年齡特點,結合本階段的"可愛的小動物"主題活動,運用螞蟻爬著行走的特點,讓幼兒學習螞蟻爬的動作,我選用了"螞蟻運糧"的遊戲活動.通過螞蟻學"找食"的本領,練習幼兒的手膝著地爬和跨的動作."螞蟻"這一形象,幼兒比較熟悉,也非常的喜歡,在活動設計中,我以"螞蟻"爸爸的身份參與活動,並創設一種螞蟻爸爸和寶寶一起找食物的情景,這非常符合託班幼兒對母親的依戀情感,師生間能更好的進行情感交流和溝通,也更有利於活動的順利開展.在這個活動中鍛鍊幼兒的四肢協調動作,激發幼兒積極嘗試活動的興趣,體驗體育遊戲的快樂。

二.教學目標:

1.發展幼兒雙手雙膝著地爬,跨的能力.

2.激發幼兒積極嘗試活動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練習幼兒雙手雙膝著地爬的能力.

教學難點:能跨過10釐米的障礙物.

四:設計亮點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

為什麼要採用以上方法呢?

採用直觀法是因為託班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以看老師示範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而採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 兒積極思維。採用遊戲法是因為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很容易就能掌握所學技能。

2.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幼兒在看看、聽聽、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通過觀看教師示範直接獲得印象。讓幼兒在遊戲中,練習雙手,雙膝著地爬和跨的技能,體現了活動的趣味性.

五.教學過程

(一)準備部分:

1.教學準備:螞蟻頭飾若干.糖果若干.輪胎若干.磁帶.

2.做操

小螞蟻們你們好,今天的天氣真好,和爸爸一起來做做操,出來鍛鍊一下身體好嗎?我們出來的`時候要先跨過家門檻,跨的時候要把腳抬高點,小心別摔交.

3.引出主題

我的寶寶們真能幹,做的可真好,現在我們的肚子都餓了,媽媽帶你們去找東西吃好嗎?

(二)基本部分

1.講解示範

我們到那邊的地上去找好嗎?爸爸要爬著到那邊去,先看爸爸是怎麼做的,把2個膝蓋著地,然後2個手也按在地上,爬啊爬的去找東西吃,找到好吃的東西后再爬回來,爬到家門口,然後再跨過門檻,帶著糖在家裡休息會.看懂媽媽是怎麼找東西了嗎?

2.幼兒操作

1.講解示範

A請個別幼兒遊戲

下面媽媽請一個能幹的寶寶來找找看,爸爸看他學會了沒有.教師在旁指導

B請全體幼兒遊戲

下面媽媽請寶寶們跟著爸爸一起去找東西,寶寶們要跟著爸爸爬,不能爬遠了,懂了嗎?

(三).結束部分 寶寶們找東西找的全身都是泥.現在我們來洗洗澡吧.爸爸請寶寶們帶著糖到那邊去晒晒太陽,休息下好嗎?

幼兒園科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電動玩具》是屬於中班的科學活動,選自《多元整合幼兒園活動課程》,科學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能運用各種感觀,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以及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本次活動要求幼兒瞭解電池的作用以及培養其探索的興趣,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幼兒的實踐操作能力,一般來說,一個四歲的孩子對理論知識較難明白,但如果經過自己動手操作得出的結論往往比老師的講述要深刻得多,因此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為:

1、 通過讓幼兒動手操作去了解電池的作用並學會正確使用電池。

2、 在操作交流的過程中,讓幼兒學會主動利用語言向人表達。

3、 培養幼兒積極探索事物的奧妙及時發現問題並尋求答案。

前面兩頂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後面一項是本活動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這一活動的物件是中班的幼兒,他們的年齡小,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以情景式教學方法為主,努力給幼兒創造一個可以供探究的環境,如我要把場地佈置成一個電動工廠,可以讓幼兒在這一環境中自由去安裝玩具,同時我還採用了參與法,討論法,讓幼兒與幼兒,幼兒與老師之間都可以暢所欲言,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

為了更好地達到以幼兒為主體這一目標,我在這一活動中還通過讓幼兒看一看,說一說,拆一拆等多種形式,讓幼兒自己在實際操作中去發現問題並找到解決的辦法。

三、活動設計

本次活動我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在這一環節裡我採用了談話進入:以嘟嘟玩具城的總經理給老師打來電話,說他們的玩具城明天就要開張,可是玩具城裡的玩具有的卻還沒安裝好,所以他們想要請我們班的小朋友去幫忙,問小朋友是否願意去幫忙,以這種形式進入可以讓幼兒感覺親切,也可以激發他們的興趣。

第二部分: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這部分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的所在,也是突破重點和難點的關鍵部分。下面我們就來談一談這部分的設計,這裡我也分了兩小點:

1、 引導探索

在這一部分,我請配班老師扮演經理,由經理請我班的幼兒進玩具生產工廠參觀,但在參觀前經理要先向幼兒提出要求:在參觀的過程中,小朋友們可以自由摸一摸,拆一拆,做一做這些玩具,但要找出這些玩具都有一個什麼共同的特點,並在參觀完後,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好朋友和老師,這樣的.的組織可以讓幼兒帶著目的去參觀,注重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

2、 再次探索

在幼兒初步瞭解電池作用的基礎上,讓幼兒學會正確使用電池,這裡就請幼兒開始去幫助安裝還沒完成的電動玩具,可以激發幼兒積極參與的興趣,通過再一次的操作去發現問題:為什麼有的孩子電池安裝進去了玩具仍無法動起來?這時老師可以在旁邊給他們提出建議,讓他們去看看玩具會動的小朋友,他們的電池是怎樣安裝的?由他們觀察出來的結果引入到觀察電池的外部特徵,如請玩具不動的幼兒想一想:你用的電池是怎樣安裝的?你安裝電池跟別人有什麼不一樣?再請玩具會動的幼兒示範安裝電池。

通過這些提問,讓幼兒注意觀察、別人,發現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之處,培養他們的觀察讓他們講述自己的意見,這樣就可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

3、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在這一環節裡,我把幼兒分成兩組,一組幼兒負責安裝電池,另一組幼兒負責檢查,這一過程可以讓幼兒與幼兒之間有一個溝通討論的機會。

4、擴散經驗

在幼兒瞭解電池的作用以及利用學到的知識幫助總經理解決了問題的基礎上過渡到讓幼兒想一想電池還能使什麼東西動起來?這一環節我打算:因為孩子幫經理解決了問題,所以經理要送他們每人一對電池,讓他們嘗試拿著電池去讓我們身邊的某些物體動起來。這樣我可以讓孩子學習環境從課堂轉移到我們的實際生活中來,以達到讓幼兒主動去觀察周圍事物的目標。

幼兒園科學說課稿 篇5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主題活動《我長大了》,這是二級主題《人在變》中的一個活動。

一、 說教材

1、教材來源:在一次常規的身高體重測查後,我把前一次的測查結果和這次的測查結果同時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對自己成長的關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時候的故事。為此,我設計了這個主題系列活動,一方面滿足孩子們的心理需要,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另一方面讓孩子瞭解長輩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改善孩子只會享受長輩對自己的愛,而不懂得會報的心理狀態。綱要中要求:應“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我認為選擇此教材有一定的階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綱要》的精神:“教育活動內容既適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2、目標定位: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魯納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融合了語言、科學、社會、藝術領域的整合。目標為:

(1)通過各種方法引導幼兒發現自己的成長與變化。

(2)激發幼兒欣賞自己的成長,展示自己的能力,樹立自信心。

(3)樂於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長的快樂。

(4)讓幼兒嘗試製作個人成長冊,發展幼兒的精細動作。

(5)讓幼兒體會父母的辛苦、關心,增進親子之情。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感受“我長大了”,主要是發現自己成長與變化。通過觀察、比較小時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錄影、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的難點是:根據人的成長過程進行排序、製作個人成長冊,主要是通過自主操作,在動手的過程中培養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對自己的成長充滿了期待。在目標定位上,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各領域內容有機聯絡,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幼兒小時候的照片、衣物、用品佈置於牆上,桌椅呈同字型便於評價和集中。

(2)物質準備:“人的成長過程”圖片,卡片紙、彩筆、彩紙、剪刀、膠水等美工材料與工具若干,已製作本領樹的樹幹,小時候的錄影(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影),胎兒的.生長髮育以及新生兒的養育的錄影。

(3)知識準備:幼兒向家長瞭解爸爸媽媽的故事及自己小時候的趣事,觀察各個階段自己成長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徵。

二、 說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本次活動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主要有:

1、情景教學法:本次活動通過環境的刺激,讓幼兒尋找、辨認同伴小時候的照片,引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吸引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

2、演示法:通過電教手段、多媒體動畫“小時候的錄影(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影),胎兒的生長髮育以及新生兒的養育的錄影”,讓幼兒對自己的成長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在這一個過程中,現代教學的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3、操作法:本次活動用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讓幼兒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通過觀察比較(小時候與現在)獲得了最直接的經驗,並在交流操作的過程中增進了對自己和他人的瞭解;第二次分組操作把自己獲得的經驗再一次深化,通過製作、想象繪畫、排序的形式表現自己對成長的理解與期盼,體驗成長的快樂。

三、 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綱要》科學領域目標明確指出:“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對自己的成長髮生了興趣。

2、交流討論法:當幼兒對自己成長有一定的感受時,讓他們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講述自己的故事,討論自己的成長,不僅讓幼兒分享快樂,達到生生互動,而且能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展示法:讓幼兒展示自己的本領,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每個幼兒都獲得了表現自我的機會,並對自己的成長充滿了期待。

4、嘗試法:陶行知說過“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活動中讓幼兒製作、排序、佈置“本領樹”,幼兒的思維更加靈活,各種能力得到鍛鍊,拓展了知識面。

與此同時,我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著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體現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四、說教學程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式,活動流程為:

激發興趣——自由探索——積累經驗——交流體驗——展示自己——操作表現——分享快樂

1、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開始,以活動室環境的變化引發幼兒對小時候用品的興趣。

2、自由探索(欣賞小時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讓幼兒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誰?一起議論為什麼猜不著?從而發現小朋友的變化。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真實地感受自己長大了。在這一過程幼兒的經驗是淺顯的,我就通過集中讓幼兒互相議論的方法:現在與小時候比,自己有什麼變化?引導幼兒從更多的方面有目的進行比較,目標一得到了體現。

3、觀看錄影,積累經驗:幼兒對自己是從哪裡來的、是怎樣長大的,充滿了好奇。通過觀看錄影把幼兒帶到了神祕的生命起源時刻,他們深深地感受到媽媽懷孕的辛苦、父母養育的艱辛,增進了對父母的感情,目標五得到了體現。

4、交流體驗(回憶童年趣事):讓幼兒講述自己小時候的趣事,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長的快樂,目標三得到體現。

5、展示自己:幼兒分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領,同時又讓幼兒有互相學習、感受別人長處的機會,並在適當的時候請個別孩子在集體面前進行展示,樹立自信心,目標二也得到了體現。

6、操作表現:為了讓幼兒進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長、瞭解成長的過程,我讓幼兒分組操作,一組製作“成長變化圖”——我小時候是這個樣子——我現在是這個樣子——我將來會變成這個樣子——請幼兒畫一張自己將來的畫像。一組排序:請幼兒給人的成長過程圖片排序,表現人是怎樣變化的?一組幼兒在每片樹葉上畫一件自己會做的事情,然後貼在樹上。讓幼兒自主選擇,有領域的整合,目標四得到了體現。

7、分享快樂:這是活動的延伸,《綱要》指出“為幼兒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幼兒在這一環節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同伴,愉悅的情感得到極大的滿足,很有成就感。

幼兒園科學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

大家上午(下午)好!我是 號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幼兒園中大班科學活動《 》(板書課題)

本次活動,我準備從說教材、說活動方法、說活動流程等方面向各位評委加以說明。

首先說教材:本次活動是科學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班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但孩子有時會缺乏科學性,希望幼兒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大膽探索,以事實為依據得出推理,懂得科學存在於客觀事實中的道理。《指南》明確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教師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

依據《指南》的要求,結合幼兒的認知基礎、年齡特點和本次活動的內容,我擬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在積極動手探索中,感知 現象 ,初步瞭解 原理。

2.能力目標:學習用圖畫或其它符號記錄探索結果。

3.情感目標:萌發幼兒對現象的興趣和求知慾望。

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認為本次活動的重點是:使幼兒主動參與探索活動,瞭解 現象。

活動難點是:幼兒能創造性地用圖畫或符號來表現自己的發現。

以上我說的是教材,下面我說說活動方法。

先說教法:遵循以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活動為主線的教學原則。我採用觀察指導法、演示法、談話法、記錄法等方法開展本次活動。新《指南》提出:“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活動中教師除了以飽滿的情緒感染孩子,以啟發式的提問引導孩子,還採取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

再說學法:

在活動中我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在看看、想想、說說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指南》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此次活動中,幼兒的具體學法有:操作法、記錄法、體驗交流法等

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和幼兒的認知基礎,我做了以下準備:

幼兒人手一份 、記錄卡、記號筆等

我解說的第三個方面是活動流程

根據本次的活動內容及中班幼兒的認知基礎,圍繞活動目標、重點和難點,結合《新指南》精神,我把活動過程設計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猜測活動,引起興趣。

剛開始,我先為幼兒設定了一個懸念,通過猜測活動一下子將幼兒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為後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這一環節我先讓幼兒自由討論。幼兒在同伴中討論能暢所欲言,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

理解與看法。同時也能夠吸收到別人的知識,從而充分體現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在小朋友討論完以後,我又讓他們大膽地把自己的見解在集體中發表,並加以肯定和鼓勵。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和源泉,通過談話,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探究慾望,進而順利地進入下個活動環節。

二、自主探索,獲得感性經驗。

我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並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在此環節中,我更多的是採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 因為這個環節的.分組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我通過讓幼兒動手操作,感知和了解 現象,完成重點目標。

三.再次探索,記錄操作結果

由於我準備的記錄表的形式是第一次使用,此時我會邊出示記錄卡邊問: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標誌嗎?然後我通過講解、示範讓幼兒認識了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標誌,為接下來的記錄活動做好準備。通過記錄,使幼兒對 一目瞭然,還為後面的總結交流活動提供了依據。

此環節我通過再次探索,並記錄探索結果,讓幼兒充分了解本次活動的內容,激發了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慾望,讓幼兒從中感受到快樂,提高了幼兒的思維能力,突破了難點目標。

四.交流結果,驗證總結。

我這樣給孩子提出要求:請你看著自己的記錄表,說說你是如何操作的,又發現了什麼呢?

在這裡,我儘量為幼兒提供一個寬鬆的環境,讓幼兒自己記錄結果,盡情表達交流,不僅發展了幼兒的語言,還拓寬了幼兒思維。

五.引導歸納,拓展延伸。

利用開放式提問,在問答的過程中引導幼兒用比較清晰、準確的語言歸納自己所學的內容,然後,教師再圍繞活動重點和活動方法進行最後的歸納和總結 ,最後,在歸納和總結的基礎上,我又設計了活動延伸:(請小朋友回去找一找 )這樣使活動並沒有完全結束,讓他們帶著問題繼續探索,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並尋找更深一步的原因。其目的是開發幼兒的智力,提高幼兒的自主創新能力。 本次活動我遵循了“玩中學,學中樂”的幼兒教育理念,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等身份,通過操作體驗、啟發式提問法、演示法、記錄法等教學方法,為幼兒創設了自主探索、交流發現、感知體驗的學習環境,從而達到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總之,在設計本次活動的過程中,我自覺運用《指南》的教育理念,積極為幼兒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靈活性。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尊敬的專家評委,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鞠躬,擦掉黑板。)

幼兒園科學說課稿 篇7

幼兒園科學活動說課稿:神奇的紙

 1、課件引題、激發幼兒興趣

(1)本環節我首先讓幼兒觀看“時裝表演”引導幼兒注意觀察:“模特身上的服裝是用什麼做的?”再讓幼兒猜想“是怎麼做的?” 既讓幼兒複習了各種紙的名稱,又能激發幼兒想製作服裝的興趣及進行時裝表演的慾望。

(2)交流討論:“你想做什麼樣的時裝?”“用什麼材料製作?”

 2、操作探索,拓展經驗

(1) 自選材料,初步感知

本環節我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紙來做服裝,並介紹自己的發現:“請你說說你選了哪幾種紙,有什麼發現?”使幼兒感知到紙除了名字不同,還有厚薄不同、光滑粗糙不同、硬軟不同等。

(2)操作記錄,交流分享

在這個環節中,先讓幼兒互相說說,“想用什麼辦法來做紙服裝?”而後提出要求:“用喜歡的紙邊做邊比一比,它們有什麼不同?”然後把發現記錄在紙上。”這樣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帶有很強的目的性。在孩子操作過程中,我針對能力不同的孩子進行不同的指導,鼓勵能力強的幼兒能用2種以上的'方法進行比較,而且依次記錄;而對於能力弱的幼兒用1—2種方法比較紙的特性,最後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語言,向同伴交流自己的記錄發現,這時,我只充當一名觀察者、傾聽者,巧妙點撥幼兒活動中的閃光點,並在此基礎上,師幼共同小結出紙的共同特性與紙的不同特性。這樣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3、聯絡生活,展開討論:

啟發幼兒說一說紙在生活中什麼用途?我們要注意什麼?教育幼兒愛惜紙張和書本,並且注意衛生與安全。

4、時裝表演,體驗快樂

《指南》中指出:“運用整合的思想,根據目標、內容恰當地採用適宜的組織形式,以達到最優化的結合。”本環節中,我充分挖掘本活動的教育價值,將藝術領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讓幼兒穿著自制的服裝,在輕鬆活潑的音樂氣氛中展示自我,品嚐到成功的快樂。

 5、活動延伸:

幼兒園課程的實施應關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類活動,並注意各類活動之間的有機聯絡,發揮這些活動的互補作用,要做到在生活中學習,在遊戲中學習。因此繼續圍繞紙的主題開展,如“美術欣賞——紙製品”、“音樂活動——有趣的紙樂器”“體育活動——報紙變變變”區角活動:“科學區——製作紙”“手工區——紙藝製作、紙漿玩具”“科教VCD——紙的燃燒”等。

幼兒園科學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隨著身會的發展,科技產品越來越貼金人們的生活,給人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綱要》中強調選材既要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麵包是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的,而如何使硬麵包從新變得鬆軟可口,對於孩子來說還是個疑問,這又不得不聯絡到現代生活中的科技產品——麵包機。麵包機對於我班幼兒來說還是十分新奇的,熟悉與新奇的碰撞可以激發幼兒操作與探索的慾望,因此,從幼兒熟悉的科技 成果入手,讓孩子們接觸和了解這些生動具體,形象可見的“科學技術”,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有益於激發和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對科學家的崇敬。

大班幼兒平時求知慾強,好奇多問,對周圍一切都非常關注,他們喜歡自由活動,渴望參加承認活動,盼望自己快點長大。本班幼兒對科技產品較感興趣,在家裡都看見過父母操作,但自己未必嘗試過。因此,自己操作電器,對於大班幼兒來說相對有一定的難度,本次活動就將正確使用麵包機作為難點。

二、活動目標及依據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著導向作用,因此,我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從情感、認知、能力方面指定了以下目標:

1、感受現代科技產品麵包機的優點,激發幼兒對科技產品的興趣。

2、瞭解麵包機的`基本功用,學習使用麵包機。

3、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和動腦思考的積極性。

以上目標都在各活動環節中一一體現並完成,並落實到幼兒的身上,注重喲而的操作性、體驗性和全面性。

重點:學習使用麵包機,激發對科技產品的興趣。

難點:正確使用麵包機。

重難點突破的方法是通過讓幼兒自己嘗試,在實際操作中來解決的。

三、活動準備

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喲而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我為幼兒兩次操作準備了兩組材料:

第一組:乾麵包、開水、牛奶、電飯鍋

第二組:麵包機、乾麵包

四、活動過程

A、以故事形式引出課題。(3—5分鐘)

“小熊家來了很多客人,可是家裡的糧食已經吃完了,只剩下一些乾麵包,這可怎麼辦呢?正在小熊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小猴子走了過來說,我們來做個實驗,使這些麵包重新變得好吃起來。建議都被小動物們認同了,小熊就拿來了開水、牛奶等,開始行動了,小朋友願不願意幫助小熊?”

我班幼兒愛聽故事,以故事形式設定懸念,一方面引起幼兒注意,激發幼兒的興趣,另一方面又給幼兒充分的想象與探索空間。

B、幼兒動手做麵包

(1)幼兒分撐組分別進行操作,教師巡迴指導,並帶著問題“你的麵包

變成什麼樣了?”進行探索操作,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為下一個環節引出麵包機作出鋪墊與對比。

(2)對幼兒進行操作評價

讓幼兒說你用了什麼方法?

1、在電飯鍋裡的麵包粘粘的,不好吃。

2、放進牛奶和水裡的麵包都溼溼的,不好吃!

小結:利用這些工具,麵包有的太溼,有的太粘,讓幼兒說說還有沒有另外的好辦法,激發幼兒愛動腦筋思考的能力,推動環節發展,引出麵包機。

C、出示麵包機

1、觀察麵包機的構造。

2、教師示範插上電源插頭,邊講解邊示範。

這裡是實現重點的第一步,因此我用了講解演示法,讓幼兒更快地瞭解其功用,學習使用方法,為自己操作帶來了進一步的推進。

3、個別幼兒操作,並嚐嚐味道,與剛才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引出麵包機的好處。

D、幼兒操作麵包機

這裡是擔待內的所在,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及老師的知道,共同來完成。

E、(1)共同享用,總結

作為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總結也相當重要,這裡主要是讓幼兒再次感受現代科技產品的便利,並對其產生興趣。

(2)延伸活動

請幼兒說說還有哪些好朋友產品,是誰發明的你想發明什麼?

幼兒園科學說課稿 篇9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中班科學課《磁鐵的穿透力》。

一、說教材

首先我先對本次的教材進行分析,先說一下我的設計思路,就像《指南》中所要求的,成人要善於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本次活動的取材——磁鐵,它正是來源與生活且是孩子們身邊比較常見的。我們不難發現,中班的孩子經常會在學習性區域中把玩一些關於磁鐵的遊戲,例如:米中找物、猴子爬樹等等。但在孩子的實踐過程中,我們又會發現,孩子對該類材料熟悉但不瞭解,知道卻不會針對性的運用,而指南在領域明確提出了:要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目標。所以教師何不合理設計,將其變成課堂中的教育選材,與孩子一起深入的挖掘其中的教育內涵。因此有了《磁鐵的穿透力》這一節科學課,希望孩子能在與材料的互動作用過程中,去發現、思考、解決各種問題,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索科學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觀察和思維能力。

二、說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為本次活動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瞭解磁鐵能隔著一定厚度的物體吸鐵的特性。

2、能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發現、並能進行簡單記錄。

3、樂於參加科學活動並能進行各種大膽的嘗試。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從認知、技能情感三個維度進行制定的,在這裡我將“瞭解磁鐵能隔著一定厚度的物體吸鐵的特性”設定為我的知識重點,期望通過整個活動讓幼兒掌握磁鐵的這個基本特性。

4、此外,我結合中班第二學期幼兒的年齡發展特點來分析,我將本次活動的難點定位為“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發現、並能進行簡單記錄。”因為中班孩子的思維發展還是比較直觀的,他們都比較樂於操作,但是他們不會將自己觀察到的進行表達和記錄,即他們會做但不會表達與記錄。但在科學活動中,操作的結果都是要用講述或記錄的方式進行展現的,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提供表述、記錄的機會,通過多說、多記來培養孩子良好的表達能力。

三、說準備

為了更好的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的活動準備:

1、幼兒第一次的操作材料:每組若干硬紙板、塑料墊板薄木板若干:每人幾枚鐵質回形針、一塊直徑1釐米的小磁鐵。

幼兒第二次操作材料,每人一本厚厚的雜誌、一塊厚木片;一塊滑鼠墊、一塊直徑1釐米的小磁鐵。幼兒相對應的記錄紙1份。

2、教師演示材料:以上材料各一份。

這些材料都比較簡單,而且容易操作,能夠幫助幼兒更好的參與到環節中,從中獲得相關知識經驗。

四、說教法、學法

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因此,在本活動中,教師不僅僅要用生動的語言,豐富的動作來感染幼兒以外,還要積極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於是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觀察指導法:教師通過觀察,能及時、有針對性的對幼兒的實驗操作進行觀察與個別指導,幫助幼兒獲得正確的知識經驗。

(2)提問法:善於運用啟發性提問法來引導幼兒有目的的仔細觀察,積極思考,並鼓勵用自己的語言大膽描述。

(3)演示法:將正確的操作過程進行演示,給予幼兒最直觀的操作經驗。

2.因為我要體現的是尊重幼兒為前提,以幼兒發展為導向,充分體現了本園“以幼兒為本”的理念,所以在幼兒的學法上,我採用的主要是:

(1)操作法:

教師為幼兒準備了豐富、操作性強的材料,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

體驗法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後,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探討、交流。

記錄法:讓幼兒將探索的結果記錄下來,為幼兒討論、交流活動提供依據。

五、說活動流程

接下來說說我的活動環節,本次活動主要分成了:設定疑問,激發興趣;自主探究集體交流;全課小結,拓展延伸三個環節。

1、設定疑問,激發興趣

關鍵提問:一枚回形針會不會被磁鐵吸住?要在回形針和磁鐵間加入另外的物體,磁鐵能不能隔著物體把回形針吸住?(這邊我用到了提問法,第一個提問的目的首先是要幫助幼兒回顧磁鐵能吸鐵製品的特性,接下來的提問是教師為幼兒設定了一個懸念,充分激發幼兒動手驗證的慾望,為後期的探索活動奠定基礎。)

2、自主探究,集體交流(這一環節是我的重點環節,為重難點的突破而服務,因此我又具體將其分成6小步來實施))

(1)幼兒大膽猜測、自由探索操作

結合教師提問,教師交代操作要求、提供第一份操作材料,幼兒進行第一次的自由操作、教師巡觀察並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

(這邊我用到教法是觀察指導法,教師通巡迴觀察,及時、有針對性的對幼兒的實驗操作進行個別指導,幼兒則運用到了操作法,在第一次的自由操作過程中,讓幼兒能夠自主的對磁鐵的穿透力及正確的實驗方式進行探索。)

(2)交流結果,集體驗證

教師請給個別幼兒講述實驗結果,與操作的經過。教師進行演示。根據實驗記錄得出結論,小磁鐵能夠隔著塑料片、硬紙板、薄木板吸住回形針。

(幼兒通過交流法,幼幼互動,獲得一些相關的經驗,好處在於,孩子個體差異的存在,通過互動來激發所有幼兒的學習興趣,幫助幼兒梳理“可以”或“不可以”的經驗。結合教師的梳理,同時解決上一環節“在回形針和磁鐵間加入另外的物體,磁鐵能不能隔著物體把回形針吸住”的問題。與此同時,教師採用的演示法,也給與了幼兒操作的直觀經驗,避免幼兒一些不正確的操作手法影響最後的結論。)

(3)變換操作材料,引發猜測

關鍵問題:小磁鐵能夠隔物體吸住回形針,我將物體換成厚書和厚木板,或別的東西,你猜小磁鐵還能吸住回形針嗎?(這邊用到的同樣是提問法,但是與第一次不同的是教師變換了操作的材料,為幼兒設定了一個新的懸念,幼兒因為有了前期的操作經驗,所以就能充分調動起了幼兒再次動手驗證的慾望)

(4)、演示記錄單的使用

教師對幼兒第二次操作提出記錄要求,啟發幼兒對記錄表進行觀察,並演示記錄表的用法,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

(這邊幼兒的學習方法是比較常見的記錄法,對於中班下學期的幼兒來說,記錄卡的使用還是比較有意義的,能夠幫助讓幼兒將探索的結果記錄下來,為幼兒討論、交流活動提供依據。同時選擇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的要求,能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

(5)、幼兒的第二次操作與驗證

幼兒進行第二次操作、記錄。教師巡觀察並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

(這邊我用到教法同樣是觀察指導法,教師通再巡迴觀察,及時、對幼兒的操作、記錄進行指導,指導時的有效提問幫助幼兒更好的掌握影響磁鐵穿透力的因素:例如,這次吸不住了,是什麼東西變了?你看看變得怎麼樣了?等。而幼兒則通過操作法,在操作過程中,探索物體厚度對磁力穿透力的影響。這一環節為突破本次重點目標的關鍵環節。)

(6)、交流結果,集體驗證

教師請幼兒上來交流自己的記錄結果,集體驗證,教師再次親自演示後得出結論,原來磁鐵不能隔著厚厚的.書和厚木板吸住回形針但能通過滑鼠墊吸住回形針。關鍵提問:猜猜同一塊磁鐵為什麼不能隔著木板吸住回形針,但卻能隔著滑鼠墊吸住回形針?(幼兒通過交流法,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的演示讓幼兒更直觀的瞭解到了實驗的結果,得到了正確的實驗結論。同樣關鍵的提問給予了幼兒隱形的提示。)

3、全課小結,拓展延伸

1)結合幼兒的兩次操作教師小結:同一塊磁體的穿透力會因為隔離的物體厚度的變化,而產生不同的結果(吸住或吸不住)。(教師對兩次的實驗結果進行經驗上的提升,幫助幼兒總結磁鐵能隔著一定厚度物體吸鐵的特性,)

2)經驗拓展

關鍵提問:剛才我們發現,原來我們的小磁鐵不能隔著厚厚的書吸住回形針了,如果想讓磁鐵透過厚厚的書吸住回形針,你有什麼好辦法?(鞏固幼兒對本課時的經驗,同時充分調動了幼兒再次探索的積極性,為下次活動的開展做好鋪墊。)

六、說特色

教師採取做中學的方式,提供的科學經驗來源於幼兒在生活中對事物的興趣、疑問和關注而產生的問題,符合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特點,滿足了幼兒的經驗奠基的發展需求,突出的是孩子的自我探究、自我發現、自我提高。反觀教師,整個活動教師始終是以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現,它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於創設學習氛圍,調動孩子對活動的興趣以及設疑與總結,始終注意把活動的空間還給孩子。活動突出了幼兒主體、教師主導的理念。

幼兒園科學說課稿 篇10

認識人民幣說設計思路:

幼兒對知識的掌握是在自我探索、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獲得的,《綱要》中也指出要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所以我選擇認識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民幣,讓孩子通過看一看、說一說、用一用的方式去認識1元、5元、10元三種錢幣的特徵,採用遊戲的形式,使幼兒在玩中認識人民幣的面值。

說活動目標: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目標從兩方面設定。

1、知識與技能---------認識三種面值人民幣,能正確辨認三種面值人民幣,能用錢幣購買相應價格商品。

2、方法與過程---------運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們體會人民幣在商品交換中的功能和作用說教材:

人民幣是我國法定貨幣,它在人們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認識人民幣》是大班數學中重點章節內容,學習認識人民幣,使幼兒初步知道人民幣的知識和如何使用人民幣,提高社會實踐能力,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幼兒動手"做"數學,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際給幼兒創設實踐機會,這節課的設計我充分利用幼兒已有的經驗,把這一學習設計成實踐活動,讓幼兒通過遊戲認識錢幣。

教學重點:認識三種面值人民幣教學難點:能正確使用人民幣購買相應價格商品教學方法:

幼兒的數學學習應該是在數學活動中完成,幼兒掌握知識的最終目的在於應用,經過自身實踐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才是最有價值的,獲得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所以通過用錢幣進行商品交換的遊戲,讓孩子們體會到認識人民幣的樂趣,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活動過程:

這節課我設計了四個環節,第一個環節認一認,我準備了1元、5元、10元三種錢幣(選擇這三種是因為他在我們的生活中比較常見),帶小朋友認識後,請小朋友通過觀察想辦法快速分辨錢幣,這一個環節主要是認識錢幣,讓小朋友對這三種錢幣有初步印象,第二個環節是個小遊戲,通過這個小遊戲孩子們可以進一步熟悉錢幣,第三個環節我準備了很多分別貼有1元、5元、10元價格的玩具,另外還為每個孩子準備了三種面值的錢幣,讓孩子們在前面兩個環節學習的`基礎上運用錢幣,請小朋友利用自己手裡的錢幣買自己喜歡的玩具,這個環節要求小朋友要會分辨錢幣面值才能買到自己喜歡的玩具,這主要是鞏固的過程,孩子們在這個環節可以體驗到運用錢幣交換商品的樂趣,也是一個實踐的過程,最後一個環節是小結,讓小朋友知道人民幣 有很多面值,而且還有其他種類,錢幣在我們生活中很重要, 整節課都是以遊戲的形式進行,做到了讓孩子們"玩"中學,"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