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說課稿2.93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語文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1

一、說教材

《美麗的眼睛》這篇課文用優美的語言,動人的情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如童話般美麗的故事。“我”冒險下水,偏遇上了胃痙攣。在這生命危急的時刻,我看到了一雙美麗的眼睛——海豚的眼睛。海豚使勁頂著我,讓我趴在它的背上,把我送回了岸邊。當我平靜下來以後,海豚又和我在海里嬉戲了好一陣兒,才戀戀不捨地離去。全篇以那雙“美麗的眼睛”為主線,帶領我們走進海豚那美麗純潔的心靈,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關愛。相信每位讀者在掩卷沉思之際,在記憶深處都會永遠記住這雙美麗的眼睛,在心靈深處呼喚這雙美麗的眼睛和那一份人與自然的和諧美好。

二、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運用學過的方法自主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新詞,並積累新詞。

2、過程與方法

會用讀、思、批、誦的學習方法正確理解課文內容,並養成自主積累的好習慣。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品讀詞句,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關愛,感悟人與自然的和諧美好,從小樹立保護大自然的思想。

學習課文,展開豐富大膽的想象,激發聯想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難點

《課標》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因此,我把這堂課的重難點定位為:運用讀、思、批、誦的學習方法品讀課文,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關愛,感悟人與自然的和諧美好,從小樹立保護大自然的思想。

四、說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收集有關海豚的資料

五、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匯入

讓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海豚的資料。【課堂上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體驗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習的興趣。】

老師播放海豚的圖片,激情匯入。(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情況

課件出示生字,檢查學生對生字新詞的.學習情況。

抽生接力朗讀課文。【紮紮實實學語文,落實語文的工具性。】

2、自由朗讀課文,用簡練的語句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

三、細讀感悟,體會“美麗”。

四、總結,拓展。

出示2004年悉尼地震引發海嘯圖片。匯入動物救人的動人故事。

教師總結。

板書設計:美麗的眼睛

美麗的心靈

美麗的家園

說反思:

1、課堂氛圍不濃。前半節課學生興趣較濃,後半節課課堂越來越冷。

2、語文的工具性落實較好,但人文性還不夠。

3、學生在展開想象還不夠大膽,思維不夠開闊,聯想不夠豐富。

4、學生讀的形式比較少,學生朗讀較少。

5、教師要把握好課堂時間。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打電話》是人教社國標版五下第三組中的第四篇課文。這一單元是各種文學體裁的集中展示,《打電話》作為相聲文稿入選其內。學生對相聲並不陌生,但接觸、學習相聲稿還是第一次。相聲稿正如相聲這種藝術形式所要表現的意義一樣,語言通俗易懂、明快動聽、形象具體、生動活潑、用詞俏皮、豐富多彩,而且字裡行間充滿幽默、誇張、詼諧、諷刺,讓人忍不住開懷大笑,而笑後又有一番啟示留心頭:打電話要直奔主題、言簡意賅,尤其是在公共場所,如果囉嗦,不僅損害自身形象而且影響別人辦事,還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這一意義是這篇相聲稿所要傳達的,也是我們在教學中需要落實的,因此是教學的重點。作者運用怎樣的語言形式來表現則是學習的難點。

二、說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幾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進一步提高默讀速度,學習瀏覽的閱讀方法。

3.體會相聲語言的藝術特點,認識到說話要簡明扼要、不說廢話的重要意義。

學習重點

在笑聲中得到啟迪;說話不僅要把話說明白,還要說得簡練得體。

學習難點

瞭解相聲語言表達上的特點。

三、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上述目標,結合本文的文體特點和閱讀地位,我認為運用大問題分塊引領教學時效性會更強,教學塊面也會比較清晰。在自由充分地讀通順的基礎上,我運用大問題引領教學。

問題一:這篇文章中的兩個角色,你會選擇哪一個?為什麼?

這一問題首先幫助學生概括了已知的簡單的內容,即文章是分甲和乙兩個角色寫的,然後給了學生一個思考方向,那就是會選擇哪個角色。這一選擇背後的原因就是學生對文章說話量上的瞭解和說話內容上的理解。預計學生從量上談原因會說甲說得多,乙說得少,從而做出自己的選擇;從內容上談原因可能會說甲說的話有意思,會逗人發笑;乙說的不太好笑;甲說的話標點運用特別豐富,乙說的話標點不太多;甲說的話裡有很多語氣詞,乙說的沒有……我想,學生會依據問題的方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從而有很多比較,對文章有了初步的個性化的理解。

問題二:在這篇文章中,你讀到了那些有意思的地方?這些有意思的語言是想告訴我們什麼?

相聲的首要意義無非是想讓觀眾開懷一笑,那麼它的語言上必定會有引人發笑的地方。這一問題正是引導學生關注語言,讓學生浸潤在語言中感受相聲語言的幽默、風趣、詼諧等特點。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推斷,學生會抓住"喂……喂……怎麼不說話,哎呀,拿倒了!""對,是我,我找小王講話,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呃,猜不著我告訴你。我姓囉,我叫囉嗦。"等句子來談自己感覺到的有意思,學生找到了,可以用模仿朗讀的形式來體會。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隨機地把相聲語言幽默、風趣、誇張、諷刺的特點滲透進去交流,讓學生不僅體會到有意思,還能瞭解到有意思的語言是運用怎樣的方法來寫的。這還不是內容教學的全部,還應該在學生說過笑過之後激發他們的思維:作者在逗引我們發笑的同時又想告訴我們什麼呢?有了衝擊思維的問題,學生才會反覆地咀嚼語言,明白其中隱含的意義。

問題三:同樣是對話,你覺得這篇文章和《小苗和大樹的對話》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請大家靜靜地回憶,細細地比較。

這一問題主要落腳於對這一篇相聲稿總體上的把握,瞭解其特點。通過與《小苗和大樹的對話》的比較,引導學生去發現,同樣是對話,訪談和相聲不一樣,前者所談內容主次不明顯,平等交流,後者一唱一和,主次分明;前者語言上儘管比較口語化,但用詞還是挺講究的,有些地方還是書面味兒很濃,而後者完全是為口頭藝術的需要而創編的,因此,全口語化,文字中還保留了好些口頭禪。這些特點的比較、發現,為學生試著演相聲做準備。

問題四:通過對這一則相聲內容上的瞭解和語言上的比較,現在,你覺得相聲有什麼特點?老師建議你結合電視上或是生活中看到的從形式上和內容上以及語言特點上等各個方面自由地來說說。

對相聲特點的梳理是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瞭解相聲,為講相聲做更充分的準備。在交流的過程中,伺機告訴學生"說學逗唱"和"抖包袱"等一些有關相聲的基本常識,讓學生從感性認識到淺層的理性認識的高度。

最後,請學生與同伴合作,選取課文中的一個片段排練,並在課堂上指名兩三組表演。

以四個大問題引領,從內容和寫作特色等板塊對相聲稿這種語言體裁和相聲這種藝術形式有了綜合性的瞭解,而且化了解為理解,落腳到相聲的表演。我想,學生經歷了這樣的一個學習過程,就已經與相聲這門陌生的藝術牽手了。

四、說教學流程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平常說話呀,要講究藝術。楊氏之子與孔君平的對話,風趣幽默,深深地感染了我們。晏子的能言善辯讓我們領略了機智應對的語言魅力。今天我們來學習《打電話》一文,從這篇課文中,我們又能感受到什麼呢?

2.揭題:打電話。

3.談打電話。

(1)導語:同學們一定都打過電話,電話使人們的交流變得方便快捷,打電話的時候最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什麼呢?(儘量地節約時間)

(2)如果你要給你的好朋友打電話,約他晚上六點半在某電影院門口見面,一塊看電影,你會怎麼說呢?

(3)模擬計時錶演。

(兩個學生上臺模擬表演,教師計時。)

板書特寫:_______ 分鐘

小結板書:簡練、得體、明白。

(4)這麼一點兒事,如果有人打了兩個多小時,你們信不信?讓我們一起欣賞相聲《打電話》。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瞭解相聲主要內容。

(1)學生自學,自由讀課文。

(2)檢查自學,正音。呃、耗子、囉嗦、嘚兒啷

(3)交流:這個相聲說的是一件什麼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通順。

(1)找一個小夥伴分角色練習對話,並互相評價。

(2)擂臺賽:各小組推薦兩人,競賽讀。(教師、他生當評委)

(三)、再現課文,深入領悟

1.討論:甲、乙說話各有什麼特點?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來?

(1)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著?猜不著使勁猜。呃,猜不著我告訴你。我姓囉,我叫囉嗦。

乙:是夠囉嗦的。

甲:對,是我,我找小王講話,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廢話,可不是女的嘛。

(2)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麼事嗎?學習嗎?不學習呀。開會嗎?不開會。

乙:廢話。

甲:討論嗎?不討論。

乙:人家沒事。

甲:太好了。我請你聽戲好不好?票都買好了。長安大戲院,樓下十排三號五號,咱倆挨著。票價八毛一張的,我買了兩張,一塊六,我給了他五塊,他找了我三塊四。

乙:他在這報賬呢!

2.歸納:作者在這裡極盡誇張之能事,把一個囉嗦者說話囉嗦表現得淋漓盡致。

3.小組練習:小組內練習表演《打電話》

4.集體推薦兩人上臺表演相聲《打電話》,教師計時。

板書特寫:_______ 小時

小結板書:囉嗦、耗時、誤事。

5.暢所欲言:通過觀看相聲《打電話》,你受到了什麼樣的啟迪?

6.小結:說話太囉嗦不但浪費自己和他人的時間,還會耽誤事情,我們平時說話不僅要把話說明白、得體,還要說得簡練才行。

(四)、學生選讀,瞭解相聲

1.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片斷瀏覽,體會相聲特點。

2.學生談自己對相聲語言特點的感受。

3.教師小結:通俗易懂發,如話家常;幽默、風趣、誇張。

4.欣賞表演,進一步感受相聲藝術的魅力。

播放事先錄製的該相聲表演錄影,一邊欣賞一邊感受相聲藝術的魅力。

5.小結:相聲不僅是說,還是唱,相聲以反映現實生活為主要內容;相聲常常在最後要"抖包袱";相聲是笑的藝術,又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語言表演藝術,可以讓人們在笑聲中得到啟迪……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3

我說的是北師大版國小語文教材第九冊《浙江潮(附觀潮)》。本課將內容相近的兩篇文章編排在一起,一篇是文言散文《浙江潮》,另一篇是現代散文《觀潮》。這樣編排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在更深刻地感受到錢塘潮的雄奇的同時,對古今語言的異同產生感性認識,感悟到祖國語言的魅力,增強語感和對祖國語言由衷的熱愛。

《浙江潮》全文共五句話,開頭用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總領全文,點明題意。接著交代海潮最盛的時間:“自即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然後對潮水由遠及近,傳神地從形 色 聲勢四個方面寫出潮的特點,表現了海潮的雄奇壯麗。描寫形與色運用了形象貼切的比喻手法,比如“僅如銀線”“玉城雪嶺”;描寫聲勢則在比喻之處還運用了誇張,例如“際天而來”“如雷霆”“吞天沃日”等。這些手法將景象生動地表現了出來。最後引用楊萬理和詩句進行形象的概括,呼應首句,結構極為嚴謹。

《觀潮》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 潮來時 潮來後的景象,也表現的是大潮的奇特 雄偉壯觀。課文的第4 5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繪聲繪色繪形地描寫了潮來時的壯觀景象,從遠到近,寫得很有順序,很直觀形象。

總之,這兩篇文章都使人如臨其境,令人由衷地感到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自古以來的“天下奇觀”。

根據以上情況,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理解文章內容,感受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

領會作者用生動形象的文字,由遠及近的順序來表現大潮的方法。

訓練有感情地朗讀文章,掌握古文的讀法。

其中第2和第3條是本課和教學重點 難點在於引導學生用這兩篇文章中寫景的方法去寫景。

學生情況分析

對於學生來講,應該是第一次接觸到這樣的文言散文,以前學的都是古詩,

沒有這樣嚴謹的結構需要領悟和學習,可以說難度加大了,因此學生在理清結構朗讀方面都難免會遇到一定的困難。比如:《浙江潮》的開頭兩句與結尾一句是什麼關係?古文的讀法等都需要老師採用相應的方法引導學生。

此外,學生對文章的寫作方法往往是知而難行,例如:總分總也就是首尾呼應的結構,大部分學生在習作中達不到像課文中那麼嚴謹;再如從遠及近的寫作順序學生也做不到像文中那樣自然。因此,設計一個“寫景小練筆”的練習是必要的。

對於兩篇文章的異同,學生一定的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感受,我們應該要珍視學生的個性化的感受或理解,表揚有獨特見解的學生。

談教法

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一堂課當中所需運用的方法肯定不是單一的。因此在上這課我將結合“疑問導讀” “巡視輔導” “示範” “講練結合” “質疑引導深入閱讀”等各種方法來進行教學。當然,我將主要採取“質疑引導引導”這一方法。在課堂中我準備這樣安排:在匯入新課時設計疑問來創設情境,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利用巡視輔導法督促學生閱讀課文,感知內容;通過老師自身的示範性提問 朗讀和表達,培養學生質疑的習慣和提高朗讀與表達能力;在理解古文《浙江潮》時進行講練結合,既可以檢查掌握程度,又可以鞏固所學知識;深入閱讀兩篇文章時教師提出關鍵性對學生進行質疑,從而引導深入閱讀,領悟大潮的雄奇和作者表現景物的方法。

說學法

在學生的學習上,我希望學生能做筆記,用圈圈點點的形式進行,或者是記錄課堂中所學到的重要知識。其次,討論也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法,對於教師或同學們的質疑就可以用這種方法,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也促進了學生的積極思維。我重視學生個性化體味語言,提倡學生多樣化的語言表達,例如對本課兩篇文章的異同的理解,可從多方面去說,有的可能會從朗讀感受上去分析,還有的可能會從內容結構方面探究等,只要學生分析得有道理,就應該給予肯定或表揚。

說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境,激趣

通過問題創設情境:假設有一個去錢塘江的機會,同學們想不想去?為什麼?現在我們到書中去先睹為快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十分樂意地去閱讀課文)

 二、自由閱讀 初步感知

1.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這兩篇文章(要求學生記錄疑點),同時教師進行輔導。(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在教師巡視輔導下呢,學生會更加主動,教師也能從中發現一些問題,從而及時給予指導)

2.反饋與點評。

指名說說所讀懂的內容及閱讀方式,另點一名學生進行點評(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展示了學生的個性表達)

3.質疑 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進行全班交流(當提的問題較膚淺時不能挫傷他們,而應鼓勵,教師再作示範性提問,引導學生提出一些質量較高的問題)

4.師生共同歸納總結:讀完兩篇文章後有什麼感受?

三、圖文對照 深入閱讀 朗讀指導

1.順序講讀古散文《浙江潮》(考慮到學生第一次接觸這樣的文言散文在重點詞句 結構及朗讀方面難免會有一定的`困難)

2.課堂練習:浙江之潮,被周密譽為( )。( )最盛大。當從遠方看時,僅如( ),再近些則( );聲音( ),給人的感覺是( )。因此,詩人楊萬里曾說( )。(課堂中設計一道這樣練習題能鞏固並綜合運用所學知識)

3.對照插圖,學生合作找出與圖相關的語段。(教師質疑,提出關鍵性問題:文中哪幾句是描繪圖中情景的?學生找出後就明白重點內容之所在)

(1)體會文中的比喻 誇張的修辭手法和由遠及近的寫作順序(找到相關的詞句進行分析,這樣學生在寫作方面也受到一定的啟發。)

(2)談談讀後的感受(這是引導學生對內容更進一步的理解,也使學生得到個性化的表達。老師相機用原文板書:銀線 玉城雪嶺 雷霆 吞天沃日)

4.小組討論交流開頭兩句與結尾句的關係。(體味嚴謹的首尾呼應的結構特點。讓學生借鑑於寫作。)

5.合作學習《觀潮》一文

(1)按一定順序給課文分為三部分,師巡視輔導(針對後進生輔導,更能促進他們主動學習)

(2)彙報交流結果,並說明理由,再師生共同討論出更合理的分法。

(3)合作探究重點部分“潮來之時”

同桌間討論這部分寫了錢塘江哪幾方面?(聲音 形狀)

感受大潮的聲音,交流大潮的形狀:分別找出相關語句,交流從中讀懂的內容,並體味一些重點詞句及修辭手法(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說說讀後感想(師相機板書:白線 城牆 戰馬 山崩地裂 大地顫動)

(4)交流疑義

6.有感情地朗讀比賽

要求:選擇自己喜歡讀的文章朗讀,然後分別請幾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浙江潮》和《觀潮》,指名同學進行評價;男女同學朗讀比賽,教師點評;教師示範朗讀後全班齊讀課文。(這樣更能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讀)

四、引導表達

1.比較兩篇文章的異同(結合板書與學生的理解引導學生多樣化地表達)

2.談領悟到的寫景方法(學生各抒已見,教師給予適當肯定)

3.師小結首尾呼應的結構和由遠及近的寫景順序

五、佈置練習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溫習功課的好習慣)

2.運用領悟到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觀(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

六、談板書設計

我將板書和深入閱讀同步進行,設計的形式如下:

結構 彷彿看到 彷彿聽到 彷彿感受到

浙江潮 銀線

分 雷霆 吞天沃日

總 玉城雪嶺

潮來前 白線

觀潮 潮來時 城牆 山崩地裂 大地顫動

潮來後 戰馬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4

一、說教材

《傻二哥》是以童年往事為話題的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回憶性的散文通過大量的細節描寫,刻畫出一個活生生的善良、聰明、熱情、窮而有志的年輕人的形象。文章從傻二哥吆喝的內容;傻二哥的特點;傻二哥的衣著;傻二哥吆喝前的準備;傻二哥有耐心,不怕麻煩五個方面把這樣一個賣藥糖的勞動者“傻靈傻靈”的特徵刻畫得淋漓盡致。語言生動活潑,細膩傳神。

教學本課我預計兩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重點學習1-3自然段。第二課時, 走近傻二哥,感受他的傻靈傻靈,學習4-7自然段。

 二、說教學目標

通過對文字的反覆研讀,我確定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一是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二是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傻二哥“傻靈傻靈”的性格特點;三是體會文章描寫人物的方法。這三個教學目標的設定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區域性思維——遷移拓展。

三、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並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能夠通過重點語句體會傻二哥的“傻靈傻靈”。教學難點是領悟並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四、說教法設計

教有多法,貴在得法。本課我將主要採用自主探究法、朗讀感悟法、討論法和多媒體輔助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自讀自悟、想象交流,在讀中感悟語言文字和人物形象。

五、說學法設計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課堂上,我會引導學生藉助課外資料,抓重點詞句,採用圖文結合,讀、想、議、說、演結合的方法逐步學習課文,入情入境,自悟自得。

六、說教學過程

在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教學重點是體會“傻”的含義,而課文4至7自然段通過衣著、動作等從“傻樣兒”和“傻事”兩個方面來突出主題,表現人物,所以我預設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首先播放傻二哥賣糖的吆喝聲,創設情境,帶著學生走進舊時天津的小巷,來到傻二哥身邊。

(二)認識“傻樣”,體會“傻靈傻靈”

和孩子們一起回顧:同學們,你們聽,這是誰在吆喝?對,是傻二哥在走街串巷賣藥糖呢!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1至3自然段,知道作者新鳳霞和大夥兒說傻二哥——傻靈傻靈。可是我們“只聞其聲,未見其人”,傻二哥到底是什麼樣兒?課文還有哪些地方體現了他的“傻靈傻靈”呢?請學生自讀第四自然段,劃出描寫傻二哥外表和裝束的句子,說說他留給自己的印象。

用文中的一個詞來概括傻二哥外表和裝束上的特點,當學生說到“講究”一詞時,出示句子。瞧,“白布上衣”、“黑色褲子”傻二哥真是個樸實的年輕人;再看四個動詞“穿著”、“挽著”、“留著”、“斜揹著”用詞不重複,都非常準確、形象地描繪出傻二哥的樣子;“偏分頭”、“很講究”說明傻二哥對待自己的工作非常認真,一點也不馬虎。指導學生細細地品讀句子,讀出傻二哥外表和裝束的“講究”。

傻二哥賣藥糖還有一套專門的工作服呢!他在家裡穿得破破爛爛,去賣藥糖時,就把這套乾乾淨淨的衣服換上了。這裝束顯得很正規,很正式,他想吸引人來買藥糖。看來這傻二哥還真靈,聰明著呢!

接著還是抓住“講究”這個詞,讓學生瀏覽課文除了衣著裝束講究還有什麼講究?學生再體會玻璃瓶細節設計上的講究。

衣著講究,髮型講究,連賣藥糖用的玻璃瓶也很講究,傻二哥可真是動了一番腦筋啊!學生一步步地走進文字,從心底裡感受到了傻二哥的“靈”。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所以在這一環節我指導學生自主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味,體會文章人物形象。

(三)、瞭解“傻事”,體會“傻靈傻靈”

第五、六自然段的學習中,我讓學生默讀,找出傻二哥在賣藥糖時吸引人的地方,劃出相關的句子並作上批註。

重點品讀傻二哥吆喝前準備的句子。一開始,我範讀。再讓學生自主研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找出表現動作的詞,體會作者用詞的多樣性及重疊詞的作用。接著讓學生表演讀,誰來試著吆喝一下?他們一邊讀一邊模仿,身臨其境,一起感受這段描寫的栩栩如生。

吆喝就吆喝,幹嘛還這麼賣力地做準備工作呢?原來,他是想吸引大家,就像戲劇開幕時會敲鑼打鼓一番。在多種形式的讀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感悟:傻二哥可真是傻靈傻靈啊!

最後,我再創設情境:請大家看看這幅圖,如果當時你就站在傻二哥身邊,看到這樣認真的一招一勢,這樣專注的一舉一動,你會想些什麼?會說些什麼呢?對待賣藥糖這份不起眼的工作,傻二哥卻用盡了心思,幹得有模有樣,有滋有味,讓學生透過文字和畫面說出自己的感受。

他賣藥糖的時候還有哪些地方吸引了你呢?於是,帶著學生們再去品品他那五顏六色的`藥糖。同桌討論,悟出作者從顏色味道來寫出藥糖吸引孩子的原因。

然後再自讀第六自然段,感受因糖的顏色多,換來換去,傻二哥是怎樣不怕麻煩。再一次回扣“傻靈傻靈”。他熱心的傻勁中無處不透著“靈”,傻而聰明不正是“傻靈傻靈”嗎?這時,我和學生一起有感情地配樂朗誦4至6自然段,表達對傻二哥深深的敬意。

(四)、總結昇華,拓展延伸

通過4至6自然段的重點學習,從多個角度使學生理解了這“傻”的真正含義,使傻二哥的形象在學生心中清晰、生動起來,最後進行總結昇華,拓展延伸。

知道嗎?他的傻勁還不止課文中說的這些,他的家是怎樣的呢?(看一段補充資料)看完補充資料再次掀起學生情感的高潮。他們會說,傻二哥就是靠賣一塊、兩塊藥糖來養家餬口,多不容易啊!他做事認真不取巧,對人有一股熱心的傻勁兒,真是“窮而有志”!同時也明白:結合課外資料來理解課文也是我們學習語文的一個好方法。

齊讀第七自然段,學生們知道:傻二哥就是靠著這般傻靈傻靈在母親去世後帶大了三個弟弟,正是靠著這般傻靈傻靈解放後在糖廠工作,還當上了業餘演員。

回看課題,我問:“傻”字帶有貶義,指“頭腦糊塗,不明事理”、“死心眼,不知變通”,這篇課文為什麼要以“傻二哥”為題呢?和學生們一起探討後總結:課題中的“傻”是貶義褒用,傻二哥就是這樣一個“傻”與“靈”合為一體的人物,我們也應該學習傻二哥的熱心和聰明,擁有他這樣的傻勁,做個像他這樣的傻人。

最後,我會指導學生整體回顧文章在寫法上的特點。作者對傻二哥形象的塑造力透紙背,從他穿的衣服、使用的用具、吆喝前的準備、吆喝的音調、吆喝的內容到他對顧客的態度都細細寫來,而且善於圍繞中心選取材料,使人物形象完整而豐滿。這樣的寫作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七、說作業設計

我佈置的作業一是讓學生學習本課刻畫人物的方法,仿寫一段話,描寫人物的動作神態表情;二是讀讀作家新鳳霞的作品《我的舞臺》。

八、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應該是教材重要內容通過教師有目的地構思巧妙畫出的圖形。這節課,我的板書簡潔明瞭,抓住文章的關鍵詞語,體現文章的主題思想。

14傻二哥

“傻靈傻靈”

熱心 聰明

以上我的教學設計,主要採取讀中感悟的方法,使學生能準確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人物的形象。同時根據新課標提出的高段語文教學要初步領悟文章表達方法的要求,我引導學生揣摩文章的表達形式,體會表達效果,掌握寫作方法,讓人文內涵在語言的品味與表達中自然滲透。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5

一、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胡楊贊》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大版語文第十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在開頭就用了維吾爾族的俗語“胡楊三千年”抒發人們對胡楊頑強生命力的讚美心情。從胡楊的眼淚、胡楊獨特的長相、胡楊獨特的生存環境,以及胡楊對人的貢獻四個方面講述了我鍾情於胡楊、心動於胡楊的原因。

這一單元以“熱愛生命,共築和諧”為主題,內容豐富、情感生動、引人思索,教學時要讓學生認真品讀課文,細細體會。讚揚了胡楊有著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讓人感到震撼。作者採用象徵的手法託物言志,借物喻人,更讚美那些像胡楊一樣在惡劣環境中默默奉獻的人。表達了作者對胡楊無比敬佩之情。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閱讀課文,理解作者對胡楊鍾情的原因,交流胡楊所擁有的高尚品德,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

品讀課文,找出作者所用的修辭手法以及帶來的感受,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理解討論,對胡楊進一步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讚美胡楊不畏艱險、無私奉獻的精神,激勵學生長大後做名像胡楊一樣的人。

3、教學重、難點

重點:

體會作者對胡楊的深情,並引導學生感受胡楊的精神,激發學生對胡楊的憧憬、讚美之情。

難點:

引導學生領悟象徵手法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如何引導學生感受胡楊頑強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獻的精神,最終激發學生對胡楊的崇敬讚美之情,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二、說教法

因為這篇課文是借物喻人的散文既有蓬勃的激情,又有優美的文筆,所以適宜學生通過朗讀品悟(引讀——品讀——悟讀——拓讀)、賞析詞句、多元互動等方法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悟情來深入文字,進而讓學生在讀中發現、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昇華思想。採用引導法,以作者對胡楊的深情為切入點引發學生思考,然後組織學生自主閱讀、探究的形式來進行本課的教學,真正體現教師的指導地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說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用自主品讀法、合作悟情法、探究拓深法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獨立學生的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做人、學會生活。

四、說教學程式

1、問題匯入,自主探究:

著名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

出示胡楊的景物並結合語言:”在茫茫的大沙漠,當黃沙襲來的時候,所有的生命都折服於沙漠的肆虐之中。河流退卻了,人群退卻了,就連那雄偉的城郭也被淹沒了……然而,有一個綠色精靈,以不屈的精神與沙漠抗衡,與風暴搏鬥,生生不息。它就是——胡楊。讓我們一同走進《胡楊贊》這篇課文,去領略沙漠中的生命之魂——胡楊”

【設計意圖】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得學生改變學習方式油“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從而更好的進入學習狀態

2、師生互動,合作探究

通過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採取不同的學習方式,讀讀這篇讚美的文字看看作者鍾情於哪些地方。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發展。

a、抓“眼淚”,品讀“無人關照”的胡楊。

抓住“眼淚”一詞,引導:聯絡上下文思考:胡楊的眼淚是什麼?在哪些情況下胡楊會流淚?”結合我們對眼淚進的理解行討論,來明白鬍楊的眼淚有什麼作用,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正因為胡楊在受到傷害時會流淚保護自己,所以,千百年來無人關照的它才能有千年不死的生命。這樣一個無人關照的胡楊,怎不叫人心動?

【設計意圖】:本環節對胡楊“無人關照”特點的感悟,是通過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眼淚”進行品讀。學生在領悟胡楊的“無人關照、自生自滅”特點後,又通過回讀的形式,品讀第6自然段,讓學生深入體會“無人關照”這一特點是作者鍾情於胡楊的原因之一。

b、抓“慘不忍睹”,品讀“弓腰駝背”的胡楊。

說說“慘不忍睹”的意思。結合課文觀察圖片為什麼說胡楊的長相“慘不忍睹”?

【設計理念】:本環節聚焦於有著豐富意象的詞語“慘不忍睹”進行品讀,引導學生感悟胡楊“弓腰駝背”的特點。

c、抓生存環境,品讀“粗茶淡飯”的胡楊。

長著這麼一副醜樣子的胡楊,卻被維吾爾族人稱為“託乎拉克”,意思是“美麗的樹”。為什麼,這得從它長成這種樣子的原因說起。胡楊獨特的生存環境是怎樣的?從而讓學生進一步的認識胡楊,對它的葉子、習性的理解。

【設計意圖】使學生更好的認識胡楊,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學習胡楊的高尚品德

3、總結引導,知識生成

在課文中有一個詞“徹底”是引導學生讀出它的堅定,感受胡楊默默奉獻的精神。在課文中運用了很過的象徵手法,借物喻人,從而設計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

(1)、作者想讚頌的僅僅是胡楊嗎?

(2)在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嗎?你想做一個這樣的人嗎?利用一些例子來訓練學生運用學習象徵的手法。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在於引導學生認識到作者讚頌千千萬萬不畏艱險、無私奉獻的人。語文源於生活,還應迴歸生活,使學生善於發現身邊這樣的人物,並激發學生也要做想胡楊一樣的人的慾望,鼓勵學生從小努力學習,奮力拼搏,長大後嘴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4、科學訓練,提高能力

結合圖片音樂朗誦這篇課文,再次的感受這多麼頑強的生命力,它感動個作者,作者用雋永的文字感動了我們。我們感動它的默默奉獻、自強不息。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語寫出來讚美胡楊。

【設計意圖】閱讀有助於學生更好的體現課本所呈現的思想感情,從而是學生更好的感悟、理解。練習可以使學生得到很好的鍛鍊,可以看到學生們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和他們的心聲,更好地提高他們的素質水平。

五、說板書設計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6

一、說教材

《草船借箭》是部編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裡幫助作戰,著名的赤壁之戰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而“草船借箭”就是“赤壁之戰”中的一個小故事。《草船借箭》這篇課文講述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諸葛亮為顧全大局,與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暗算,說明諸葛亮有膽有識、謀劃周密、才智過人。課文結構嚴謹,故事以“借”為主線,按事情發展順序進行敘述。

本單元教材以“中國古典名著”為主題。中國古典名著是中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閱讀名著對於增益智慧,提升素養,特別是提升語文素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編寫本組教材的意圖不但要讓學生在閱讀和語文實踐活動中掌握我國語言文字和表達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對古典文學的熱愛,傳承民族文化,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

二、說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瑜、忌”等9個生字,會寫“妒、忌”等11個生字,正確讀寫“妒忌、推卻、都督、遲延、探聽、幔子、私自、軍令狀、自有妙用、神機妙算”等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一說故事的內容。

3.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特點,特別是通過對諸葛亮籌劃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內容的研讀,感受諸葛亮足智多謀,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的本領。

4.通過學習,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1.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一說故事的內容。

2.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點。

3.通過學習,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三)教學難點

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點,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

三、說學情

由於故事發生的年代久遠,學生對於故事的歷史背景比較陌生,學生又對《三國演義》瞭解很少。所以理解文章並弄清事情的前因後果有一定難度,尤其是透過文字來看清人物的性格特點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此在教學中重點引導學生了解諸葛亮是怎樣草船借箭的,瞭解借箭成功的原因。從而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點,並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

四、說教法

在教學中以讀為本,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悟情;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競爭和合作意識。

五、說學法

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課堂上以讀為主,採用畫一畫、想一想、議一議的方式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質。

六、說教學過程

1.激趣匯入。

播放大型連續劇《三國演義》主題歌《滾滾長江東逝水》匯入課題,並引導交流與課文相關的資料。激發了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

2.自主學習,理清文脈。

引導學生在默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完成對課文脈絡的瞭解,進而弄清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為下一環節的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形象做好鋪墊。

3.合作學習,深入理解課文。

為避免小組合作學習中出現混亂狀況,在進行探究交流時,引導學生按照課文的.寫作順序,從“故事起因”“借箭準備”“借箭經過”“借箭結果”等幾個方面合作學習、探究交流。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髮現問題進行交流彙報外,還組織學生對學習中產生的困惑進行合作探究。引導學生學會獨立地發現問題,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對於學生自己解決有困難的問題,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從而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深入理解的同時積累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提高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能力。

4.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通過課堂小結,使學生了解到課文結構嚴謹。故事以“借”為主線,按事情發展順序進行敘述。先寫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著寫了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準備;然後重點寫了草船借箭的經過;最後寫了事情的結果──箭如期如數交付周瑜,周瑜自嘆不如。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敘述得清清楚楚。不僅如此,文中的許多內容還前後呼應,如,結尾與開頭照應。這樣嚴謹的結構,大大增強了故事的完整性和嚴密性。

要求學生運用學會的方法課外閱讀《三國演義》中自己感興趣的章節,目的是讓學生在

閱讀中檢驗自己閱讀古典名著的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

七、說板書設計

以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作為本課教學的板書,板書內容簡潔,顯示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看過板書就能對文章內容一目瞭然。

草船借箭

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用十天內造十萬只箭的任務來為難、陷害諸葛亮。

經過: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萬只箭。

結果: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嘆不如。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7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老人與海鷗》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一位普通的老人與海鷗之間建立起來的深厚情誼。文章雖篇幅較長,但結構清晰,課文所展現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兩幅動人的畫面,更是那無限的真情和真情背後的感動。

本單元的文章主要從不同的角度寫了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感人的故事,《老人與海鷗》這篇文章是本單元的首篇課文,它起著領航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既要讓學生領悟人與動物之間的真摯感情,同時還要學習如何把這種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為後面課文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愛與海鷗對老人的感情。

2、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三)教學重難點: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對學情的把握,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通過朗讀、想象,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情誼。

(四)教學難點:揣摩作者是如何將海鷗與老人之間的真摯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

二、説學情

六年級的.學生經過五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些理解課文的能力,掌握了一些閱讀的方法。我班學生有的思維較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課堂上能發表個人的見解。課文和學生的生活很貼近,利用學生的已知和生活經驗,從學生的讀書感受出發,長文短教,懂得人應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諧相處。

三、說教法和學法

現代教育倡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學法上我設計整合全文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學生用質疑法閱讀課文,運用勾畫、批註、圈化、朗讀、想象的方法,品味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感受人與動物的親情,感受大自然的和諧之美,加深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對知識的接受,點燃他們熱情的火花。

本篇課文感情真摯,文字流暢,課文中描寫老人、海鷗的句子寫得非常生動傳神,特別適合學生讀中感悟,因此在教法上我採用以讀帶講法、以讀悟情的方法,將朗讀和體會結合起來,在學生品味理解課文後適時指導學生朗讀。寫應成為閱讀教學中不該淡出的環節,讀寫應有機結合。因此,我在教學中趁熱打鐵,

進行了讀寫結合,在學生充分品讀感悟的基礎上,安排學生小練筆。讓學生把在學文中的真情流露記錄下來。又配合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來渲染氣氛,讓學生通過形象、直觀的畫面體會出老人與海鷗的深厚感情,激發學生讀文時的感情的表達。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上的是《老人與海鷗》第二課時。為了有效地落實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五個環節的教學流程。

(一)複習匯入,奠定情感

1、談話匯入,引出課題

2、認讀詞語,能用上其中的幾個詞語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以複習匯入的方式進入新課,開門見山,讓學生快速進入課堂,進入課文,收效良好。

(二)品讀課文,感悟深情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重視學生的閱讀體驗和感受,培養學生個性化閱讀,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因此,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採取了以讀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方法。

1、我首先讓學生明確學習要求,帶著要求快速瀏覽課文,找到課文中描寫老人與海鷗關係的句子,寫下自己的感受。

2、研讀第一部分,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愛,從以下幾方面去體會:

(1)老人喂海鷗的細節描寫,引導學生能夠抓住老人和海鷗的動作的詞語來體會,在感悟中,注重讀議結合,要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讓學生真切地體會老人對海鷗的情感,老人與海鷗之間的默契。從而落實了教學目標,突出了教學重點。

(2)老人呼喚海鷗、談海鷗的句子,讓學生能夠抓住老人的神態、語言來體會,體會老人對海鷗的愛 。

(3)老人的外貌描寫的句子,教師補充材料,讓學生體會到老人對海鷗那種無私的愛。讓學生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動人情景。

3、研讀第二部分,感受海鷗對老人的情。

重點研讀描寫海鷗的三處句子:思考:海鷗們在幹什麼?它們為什麼會這樣做?

這一部分學習,老師無需做多大講解,因為學生們早已瞭解老人與海鷗之間建立了深情厚誼。感受海鷗的靈性。當老人每天都來照顧它們時,它們對老人產生了感激之情,當老人去世時,它們是多麼的不捨,它們為老人舉行葬禮,為老人送行,正是這些海鷗們悲痛的表現。重點是指導讀出感情。

[設計意圖]本篇課文的重點在於引導學生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涵其中的深厚感情。教學中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在生生交流的思維碰撞中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愛及海鷗回報以老人的愛,在引導交流體會的同時,相機指導學生讀好有關的句子和段落。說感悟和朗讀有機結合,讀體現悟,悟促進讀。

三、想象寫話——深入品味老人與海鷗至死不渝的親情

(1)假如你是一隻老人曾經餵養過的海鷗,面對天堂裡的親人——老人,你會對他說些什麼

(2)假如你是天堂裡的老人,回憶與“兒女們”海鷗相伴的一幕幕,面對悲痛欲絕的海鷗,你會對它們說些什麼?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意在引導學生在理解文字的同時昇華自己的閱讀體驗和感悟,讓學生讀懂作品,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主旨,領悟真諦,通過超越文字的讀書讓學生變得智慧、變得美麗。

四、總結話和諧,激發和諧情

1、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圍繞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情誼寫具體的?

2.學了課文,大家悟出了一點什麼小道理?

五、作業檢測 拓展延伸

1、把自己認為值得積累的詞句摘抄下來。

2、課外閱讀《我的野生動物朋友》《軍犬黑子》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教學設計意在使學生用心靈頌讀,用心靈傾聽,用心體驗,用心靈表達,“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使學生們帶著收穫,帶著思考,帶著信心,走向新的課堂,開始新的探索。

板書設計

老人與海鷗

老人喂海鷗 情深深

老人談海鷗 情濃濃

海鷗送老人 情切切

[設計意圖]本板書設計彰顯了行文思路,凸現了文章主旨,畫龍點睛地濃縮了文章的內容。

五、說預期效果

課堂上努力引導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閱讀過程,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在學習習慣上養成不懂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閱讀中讓學生能抓住老人的動作、神態、語言等體會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抓海鷗的動作感受出海鷗與老人的情,學習作者通過人物的動作、神態等體現人物情感的寫作方法。在情感上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美好的情意,讓他們也能真心地去愛護動物。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8

 一、說教材

《左公柳》是語文出版社第十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課文主題是“赤子情懷”,講述的是一系列愛國者的英雄事蹟,這篇課文通過對沙漠中左公柳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和講解,向我們生動介紹了一位100多年

前為祖國領土完整,不顧年老體衰,毅然主動請纓,千里抬棺赴敵的英雄形象,表現出左宗棠熱愛祖國,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壯志豪情。

二、說學情

這是一篇進行民族精神教育的範文,文字所涉及的歷史背景,人物經歷,學生平時接觸較少,教學本課時,要結合有關資料,幫助學生了解文字,瞭解事件的歷史背景,瞭解左宗棠以身報國的忠義之舉,體會他在收復新疆失地和建設西北邊疆中表現出的滿腔愛國熱忱,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薰陶。

另外,對於五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對語言文字已有了一定理解,逐步培養學生通過抓關鍵詞來引導他們關注語言,感知、領悟文字的內容、內涵和在語言表達上的方法及奧妙,以切實提高他們的語言感受、理解和表現的能力。

三、說目標

我計劃用兩課時完成本課的教學,第一課時主要是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作者思路,識記生字,學習課文1-3自然段。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根據以上分析,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制定了以下

教學目標:

1、瞭解左宗棠以身報國的忠義之舉,體會他在收復新疆失地和建設西北邊疆中表現出的滿腔愛國熱忱,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2、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抓住重點詞句,體會的思想感情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本文借物寫人、抓典型事例寫人的表達方式。

根據目標定位,結合本單元的編寫意圖,我將“理解重點詞句,體會思想感情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作為教學重點,將“借物寫人、抓典型事例寫人的表達方式”作為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而情感是閱讀的靈魂,凝聚著作者生命的情致的作品,需要讀者主體用心去品味,只有情感的積極投注才能映射出它璀璨的光芒,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與文字對話”。“缺乏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刻性。”這是列寧在人們認識世界方面所做的精闢論述,可謂一針見血。

為此,本課教學我將以讀為本,引導學生自讀悟情、激情美讀,以“情”為線索,以“讀”為抓手,使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對話昇華中,抓重點文句,品重點文段,充分感受左宗棠滿腔的愛國熱忱。

五、教學流程

(一)情境匯入,激發情感。

我利用課前播放新疆民歌,再配以獨具特色的新疆風景圖畫,以此激發學生對新疆的熱愛與嚮往,奠定本堂課的情感基礎。接著激情匯入:剛才歌中所歌唱的是我國的哪個地區呢?正像歌中唱的那樣,我們新疆是個好地方,風吹草地現牛羊,葡萄瓜果甜又香。可是在19世紀60至70年代的時候,美麗富饒的新疆曾一度被外國侵佔。那麼我們是怎樣收回新疆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一曲正氣之歌,看左宗棠以身報國的忠義之舉。這樣的設計意在讓學生的情感迅速走進情境,在情境中受到感染,從而為下文的學習奠定基礎。然後轉入新課,板書課題,讓學生讀題質疑。學生也許會問“課文究竟是寫柳呢還是寫人?寫左宗棠為什麼要以左公柳為題呢?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我這裡利用課題質疑,讓學生主動思考與課題相關的問題,這也正是學生所要了解的相關內容,學生在讀課文時,才能更有目的地去思考。

(二)、自主閱讀,觸控情感

1、先讓學生帶著剛才的問題,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重點語句,把自己的體會寫在書上。

2、接著讓學生說說左宗棠的什麼精神最讓你感動,從而讓學生觸控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只要學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悟,都給予肯定和認可。

(三)、深入研讀,品悟情感力排眾議,主動請纓

1、當時,臺灣被日本人佔領,海防也出現問題。由於國力有限,大臣們認為國庫空虛,根本沒錢打這場仗,清廷內部爆發“海防”、“塞防”之爭。李鴻章等認為兩者“力難兼顧”,主張放棄塞防。他們還認為新疆是千里荒漠,貧瘠之地,同時,新疆路途遙遠,運輸艱難。這段歷史久遠,學生了解較少,理解起來較困難,我利用出示地圖,為學生進行講解,接著讓學生默讀第六段,結合查詢的資料,採用小組交流來學習大臣們有哪些偏頗的認識,他們為什麼主動放棄新疆。

2、聽到大臣們這麼多偏頗的認識,主張放棄新疆,你的心情怎樣。面對這麼多偏頗的認識,左宗棠又是怎麼做的呢。(板書:力排眾議)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力排眾議”和“拱手相讓”,深度追問他是怎樣力排眾議,拱手相讓的有什麼,還有什麼,激發學生充分想象:(我們拱手相讓的是160多萬平方公里的疆域,千辛萬苦建立的基業,豐富的糧產和礦藏,聚寶之盆。新疆是我國西北門戶,這裡不僅軍事地位重要,而且物產豐富,還是連線歐亞的通道。)

以上設計我們看到了左宗棠高瞻遠矚,讓我們想象當時面對群臣的叫囂,他挺身而出,毫無懼色,大義凜然力排眾議的場面.藉此深化學生的讀,通過讀來展現左宗棠鐵骨錚錚的風采。採用不同形式的個別讀、師引讀、齊讀指導學生讀出左宗棠的堅決、果斷和滿腔的愛國熱情。

3、69歲高齡的左宗棠身體非常虛弱,經常咳血。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不但發出了力排眾議的豪言,還作出了怎樣的壯舉?(板書主動請纓)(齊讀第七自然段。)是什麼力量支援著他“力排眾議,主動請纓”?意在讓學生感悟他滿腔的愛國熱忱和保衛祖國的決心。(板書:愛國)藉此讓學生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知道作者是通過語言、神態、動作的描寫來表現左宗棠這些品質的至此。學生已明確了左宗棠力排眾議主動請纓的愛國事蹟。教師適時點撥學生寫人的時候,要選取典型事例來寫,寫時要注意有詳有略。

抬棺出征、收復新疆

4、左宗棠收復新疆用了兩年時間,這兩年中有血雨腥風的戰鬥,有和敵人巧妙的周旋,還有與沙漠惡劣環境的抗爭。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麼沒有寫這些,卻偏偏選取了抬棺出征這個材料。學生的情感與語文學習相伴相生,我利用出示抬棺出征畫面,再配以震撼人心的音樂,引導學生伴樂自由朗讀這一部分,把最能打動自己的詞句畫出來,在書上做出簡單的批註。這樣感性認識的豐富,帶領學生進入了情境,學生的朗讀也就有了打動人心的力量。

隨機出示重點句子:“然而這個剛毅堅韌的湖南老人,面對兵馬疲憊、糧餉匱乏、運輸艱難等困難重重,仍信心百倍。他肩負著國人的重託,胸中燃燒著正義的烈火,率領六萬湖湘子弟兵,悄然離京,馬不停蹄地趕往千里之外風塵滾滾的戰場。 臨出時,左宗棠便鄭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復新疆失地的征戰中死去,就用這口棺材收斂他的屍體。”接著引導學生向左宗棠提問。學生可能會問為什麼你面對重重困難,還這樣信心百倍呢?你為什麼要抬著棺材上前線?然後採用角色換位的方式讓學生說說左宗棠是怎麼想的。這樣設計意在引導學生在重重困難與抬棺出征的對比矛盾中,體會左宗棠以身報國的忠義之舉,不趕走侵略者決不還朝的決心。

教師激情導讀:是啊,從你們的.發言中,我們又一次感受到一個年愈七旬的老人那顆劇烈跳動的愛國心,那份赤子情,那種為了正義、祖國領土統一英勇無畏、壓倒一切困苦的氣勢。面對左宗棠視死如歸的決心,在場的官兵會怎麼想?面對強敵,他們又會怎麼做?以此激發學生的說,深化學生的讀。

植樹造林,建設新疆引導學生認識到:左宗棠憑著滿腔的愛國熱忱,收復了新疆失地,而且,他憑著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為新疆做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好事。種樹是左公建設新疆中最典型的事例。引讀13自然段,本段採用以讀代講的形式來學習。

然後補充資料:他的朋友楊昌浚到西北為他籌備軍務時本以為會看到王之渙《涼州詞》中描繪的景象“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出,學生齊讀),沒想到看到的卻是片片樹林,寫出了:“新栽柳樹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的詩句。(出,學生齊讀)

從左宗棠力排眾議,主動請纓;抬棺出征,收復新疆;植樹造林,建設新疆的壯舉中,從幾萬將士與侵略者的戰鬥中,讓學生強烈地感受到了他們的愛國情、赤子心。

(四)、解題,升化情感

此時,在孩子們感受到了左宗棠不屈不撓堅韌頑強的精神後,再來理解作者已經把柳樹看作了愛國將士,看到這柳樹,就彷彿感受到了像左宗棠一樣的愛國將士們不屈不撓堅韌頑強的精神,所以說它是精神之樹。因此對它產生了景仰之情。讓孩子知道此時的“左公柳”不僅僅是那棵生長在千里戈壁灘上的大柳樹,更指為保衛新疆和建設新疆作出了巨大貢獻的左宗棠。

(五)、 佈置作業,延續情感

(1)左公雖去,道柳尚在。這柳樹承載而且延續了左公及愛國將士們的精神氣節。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質。接著讓學生談談本堂課的收穫,可以是寫作方法的學習,也可以是人物精神的學習

(2)佈置作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深受感動的段落。 閱讀有關左宗棠的歷史故事,進一步瞭解清代名將左宗棠的事蹟,以此受到薰陶和教育,延續學生的愛國熱情。

激情昇華,孩子們現在國家正在實施西部大開發的策略,新疆就屬於其中一個重要的省份,國家制定了大量政策,措施發展新疆,建設新疆,在這裡讓我們共同祝願新疆的明天更美好!

以上的教學設計,主要是為了做到師生在融入文字,引發共鳴中受到愛國主義的薰陶和教育,從而生成煥發生命活力的課堂。

板書:

左公柳

左宗棠

力排眾議 主動請纓 典型事例

抬棺出征 收復新疆 語言神態

植樹造林 建設新疆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9

一、先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這篇回憶錄,以倒敘的手法給孩子們勾畫出了一位遠在異鄉的老華僑也就是“我”的外祖父與梅花之間的那份深情。梅花身上秉承的堅強、氣節正是老華僑的化身,也是老華僑眷念故土的寄託。整篇文章以梅花喻人,以梅花魂喻國人之氣節。透過“我”的記憶,追溯了我、外祖父關於梅花發生的五件事,雖然在敘述上有詳有略,但無論是外祖父贈梅,望梅、還是護梅,其實都是在揭示梅花身上蘊涵的魂魄,影響“我”要做一個具有梅花秉性的人。文中細緻的描寫了外祖父愛梅花的每個動作、神情,讓孩子們能在閱讀中從細微處體會出這位老人愛梅花,在梅花身上寄託了這分愛祖國的情誼。

文章結構嚴謹,做到了前後呼應,首位相連。開頭由梅花想到已故的外祖父,結尾是看到梅花圖而想到外祖父那顆眷戀祖國的心。這樣不僅使文章結構完整,渾然一體,而且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使我們不難發覺藏在梅花下的那一位身在異鄉的華僑老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

2、教學目標:

⑴ 知識目標:認識12個生字,會寫14個,瞭解課前後照應,首相連的特點。

⑵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外祖父酷愛梅花,眷

念祖國的情感。

⑶ 情感目標:瞭解梅花的品格,做一個有梅花品性的人。

接下來看教學重難點。

3、教學重點:反覆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外祖父愛梅花,並在愛梅花中寄託愛祖國的感情。

4、教學難點:體會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做一個有梅花品性的人。

二、教學方法

1、教師教法:針對五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本單元的文字特點,我選擇了以下教法。

圖文結合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插圖中人物神情,勾畫對應文字,來體會華僑老人對梅花的喜愛,對故土的眷念。

聯想理解法:為使學生旁徵博引,學以致用,聯絡學生課外閱讀的如王安石的《梅花》詩等名作,舉例說說中華民族具有梅花高潔氣節的人,幫助學生體味梅花傲雪的精神,產生讚揚並學習這種品格的動機和願望。也使學生明白外祖父愛梅花即是愛祖國這一思想感情。

讀中品,品中悟:朗讀是與文字對話的工具,教師利用深情並茂地朗讀,用飽滿的真摯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同時激發學生朗讀的願望。在反覆誦讀品味重點句子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用情感驅動學習,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把人家的秉性變成自己的,從而產生與主人公相同的思索和共鳴。

2、學生學法有:

合作交流:讓學生在互相傾聽中發揮主觀能動性,不僅避免了教師教學的單一性,同時還不斷豐富了文字的情感內容。

圈點勾畫,談體會:文字中的重點詞句是幫助學生體驗情感的載體,所以學生的體會都是在教師引導下從圈點勾畫的地方中產生的。

三、第二課時教學流程

我將從以下五個環節安排教學。初讀課文,理清思路,品梅花秉性,悟愛國深情,成民族氣節,題文結合,寫法呈現,課堂小結,課外拓展。

(一)、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語言匯入:梅花向來都是文人墨客筆下讚頌的物件,“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樣優美的詩句可謂字字含情,句句鏗鏘。文中我的外祖父對梅花更是情有獨鍾,圍繞梅花作者回憶了哪幾件往事呢?(師板書:護圖,送圖,贈絹)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創設是為幫助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感知文字的主線,同時又有助於把握課文重點,為進入精讀鋪墊。)

(二)、重點說品梅花秉性,悟愛國深情,成民族氣節,我把這一重點分成三不來完成

第一步:品花,悟魂。

文章既然以“梅花”為題,所以在教學中我首先帶領學生品梅花,為悟情鋪路。課前學生收集了相關的寫梅花的名句,對梅花有了自己初步的感知,課堂上給他們展示自己積累的機會,通過他們之間的相互交流,提煉梅花的特質。隨後,我又引導學生尋找勾畫文中描寫梅花的詞句,通過反覆誦讀,讓學生緊扣關鍵詞,從“冷豔、幽芳”,從4個愈和3個最中更深層次的體會梅花的魂既是梅花的精神,也就是堅強耐磨的氣節。在這一步的“品”中,我意在讓學生愛花,贊花,懂花。

第二步:品爺孫事,悟華僑情。

因為有了整體感知環節的鋪墊,學生已經明瞭課文發生在爺孫倆身上的五件事,這一步的“品”就是要學生從這五件事情中人物的語言,神情、動作體會當事人的內心活動,從而實現悟情的目的。

教學中,我將引領學生體會事件中主人公老華僑的不同情感變化。將五件事歸為“落淚、生氣、鄭重其事”三種情緒表現,同時把“品落淚”作為重點。

讀全文,找找外祖父幾次落淚,分別在什麼情況下流淚?幾次落淚給我的感受有什麼不同?根據生的交流侍機板書三次落淚。第一次叫我讀唐詩宋詞時,讀到思鄉的詩句時情不自禁流淚。此刻外祖父想到了些什麼?由此幫助體會外祖父時刻牽掛祖國,心繫祖國的內心世界,同時在教師深情的朗讀感染下指導學生讀出外祖父的傷感、憂鬱之情。第二次,當我告訴外祖父回國的訊息時,他嗚嗚大聲哭了起來。從開始看見外祖父哭,我傻傻地笑,而現在我似乎明白了些什麼,讓學生補充省略號的內容。聯想此時的我會想些什麼?第三處在送別時贈送我手帕時淚眼朦朧,這裡對外祖父的外貌作了特寫,讓學生讀描寫外貌的句子,談談自己的體會。(生會想到外祖父老了,已無法達成回國的願望了,但他的心會隨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牽夢繞的祖國。)

這一環節,緊緊扣住了外祖父三次落淚的情景,讓學生透過人物身份和不尋常的舉動感悟到海外遊子的愛國心。作者在描寫這幾次落淚時也伴隨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學生感悟時也有一個逐漸深化的過程。另外每次展開的學習活動也不同。第一處是讀中悟,第二處是想象悟,第三處是談體會。活動實現了由積累到表達感悟的過程。

對於文中其餘兩件事情的'品讀和感悟,我放手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通過勾畫重點詞句去獨立領悟,同時提示學生可以把兩件事做一個對比,從差異中體會人物的內心。學生能從“訓斥、玷汙、大發雷霆”等舉措和用詞中感受到外祖父的生氣,對比先前的慈愛,不難領會出對“梅花”圖的珍惜,更能感受到老人對花的愛惜之情。後來,老人鄭重地將心愛的珍藏贈與我時,孩子們回憶先前的嚴厲,再讀老人對花的讚賞,那麼自然清晰地理解了花與老人之間的情在何處。

第三步,花魂寓人,品民族氣節。

文字的精髓,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文字的語言、內容、情感成為學生自己的特徵,“讓學生主動做一個具有梅花秉性的人”這是我本堂教學希望達到的最終目的,同時也是教學的難點。道理好懂,品質難求,所以這一步“品”一定要是學生自主的“品”,主動的“品”,教師只能無痕的引。

所以,在學生從外祖父愛花的身上悟出了他愛國的情節時,老師用板書中的“花 —— 國”做引子,讓學生結合品花品情的過程去尋找為什麼梅花能成為國的象徵?在討論回答這個問題的同時,學生會再次讀祖父贈梅的那番話,會和文中的“我”一起尋找具有和梅花一樣特質的中國人,領會梅花身上的秉性其實就是蘊藏在中華民族身上堅強的民族氣節,梅花的品質正是中華民族的靈魂,這樣整篇文字的理解又成功濃縮到了文題上。

這一環節以文字為起點,又從文字中拓展,學生在每一次尋找有梅花魂的中國人的過程中,在每一次被這些人物的感動和欣賞中,把梅花的秉性也漸漸根植在自己的內心裡。

(三)、在給大家簡要說說題文結合,寫法呈現。

從題中的花入手,到悟出花魂一樣的民族氣節,學生對於文章為什麼以《梅花魂》為題已經心中有數,教師再次將二者結合,通讀全文,讓學生尋找文字的寫作特點,引出“首尾呼應”,再次深化“主題”,明確花魂貫穿全文,承載著老華僑深切的愛國情感,承載著千千萬萬中國人堅強不屈的民族氣節。

(四)、在教學的結語部分,我給學生一個暢想的空間,給他們一次做英雄的機會,希望他們和我一起愛花、愛國、根植梅花的魂

(五)、在課外拓展的空間裡,我不希望學生的感悟隨著文字教學的結束而消失,所以讓他們去尋找自己最崇拜的英雄,尋找隱含在這些人物身上的民族氣節,學做這樣的人。

四、最後說我的板書:

在板書設計中,所有的內容都在於揭示梅花魂之所在,不論是花還是愛國的老人,他們的身上都蘊藏著屬於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民族氣節,也是我和學生們要去體驗和追尋的目標。請各位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梅花魂

花 堅強不屈 國愛

吟詩(流淚)

護圖(生氣)

傷懷(流淚)

送圖(鄭重)

贈絹 (流淚)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10

一、教材解讀

本文講的是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上醫院,學會了看病的事。母親用這種方式,磨鍊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課文先講母親發現兒子病了,準備照例自己用藥給他治病,後又改變了主意,讓他自己獨自到醫院看病。“當我又準備在家裡的儲藥櫃裡找藥時,卻突然怔住了。”說明母親意識到應該鍛鍊兒子獨立面對疾病。接下來的對話,可以看出兒子對父母的極度依賴,更堅定了母親“應該及早教會他看病”的決心。“既然我是母親,就應該及早教會他看病”、“生怕自己改變了主意”、母親對兒子的囑咐、“心立刻軟了”、“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等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反映出母親內心的矛盾,愛子真情飽含其間。再講兒子到醫院後母親在擔心、後悔與自責中等待,直到兒子看完病回家。“從他出門的那一分鐘起,我就開始後悔。我想……”、“時間艱澀地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心“疼痛地收縮成一團”等心理活動的細緻描寫,讓人真切地感受到濃濃的母愛。母親看似“冷漠”的言行,是為了盡到做母親的責任,對孩子的未來負責,通過讓兒子學習找醫生看病,磨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本文從母親盡責的獨特視角,反映了母愛的廣袤深遠。選編這篇課文,一是引導讓學生全面認識母愛,二是激勵學生在生活中時時處處注意磨練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從生活自理的角度,為人生奠基。

二、教材分析:

本文講的是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去醫院,學會了看病的'事.母親用這種方式,鍛鍊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三、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依賴性較強,獨立生活能力較差,學習本課,不但要引導學生全面認識母愛,而且要激勵學生在生活中時時處處注意磨鍊自己,提高獨立生活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

2、活用忐忑不安、艱澀等詞語。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母親對兒子的愛。

、教學難點:活用部分詞語。體會母親的愛

七、教學理念:

1、採用讀中感悟的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邊讀邊勾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體會母親的感情變化,全面認識母愛。

2、倡導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第二部分課文,在讀中感悟並說出體會。

3、加強課外拓展的方法:聯絡學生的生活體驗談一談從課文中得到的啟示,激勵學生在生活中時時處處注意磨練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從生活自理的角度,為人生奠基。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11

一、教學設計的依據

1.重、難點確定的依據。

(1)從編者的編排意圖上看,九冊第六組導讀中明確指出,訓練的重點是“練習概括中心思想”,並且強調要在“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

(2)從前後知識的貫通上看,國中第三冊編排了《白楊禮讚》,訓練重點為“初步理解託物言志,體會白楊的象徵意義”。可見,在本課教學中,讓學生對文章的主要表現手法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就可以了。這樣可以保證他們具備合理的認知基礎,進一步系統深入地學習。

(3)從課文內容和結構上看,文章既寫了孩子的天真,又寫了父親的深情;既寫了高大挺秀的戈壁衛士白楊,又寫了無私奉獻的邊疆衛士建設者。學生難於理解作者對爸爸神情的多處描寫和爸爸向子女介紹白楊的三句話的深刻含義,以及當年建設大軍開發荒原的情形。

2.重、難點的.確立。

教學重點: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的有關句子;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對邊疆建設者無怨無悔奉獻一切的精神的認同和理解。

二、教學設計的特色

1.課時劃分。

共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理解課文內容,領悟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有關段落。第二課時:讀寫生字詞。練習概括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課時整個教學過程結束,雖然沒有進行中心思想的概括,但因為有大量、有效的訓練,已是水到渠成。

2.教學方法。

為突破重難點,採用多媒體課件,把北方特有的樹種——白楊的形象清晰地展現出來。又再現當年軍墾戰士墾荒的情形和他們的光輝形象。最後還採用今日新疆繁榮、美麗的景象的畫面。

為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內容,全程參與學習活動,教師準備豐富的輔助材料,在課前提供給學生,使他們在課前、課中、課後都能有所收穫。

對文章主旨的挖掘則是採用層層剝筍法。先直奔到與文章的重點段有密切關係的第14自然段,然後以環環相扣、步步深入的邏輯引導,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髮展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教師既和學生一起深入挖掘課文的深層主題,又不是以得到這個主題為目的,而是全力去展現這種挖掘過程,教給學生分析文章、歸納主題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略讀課文,讓學生先從文章中抓取基本材料——爸爸的三句話,然後對它們作粗略分析,形成初步印象,獲得有關主旨的初步認識——介紹白楊,教會學生抓取重要材料的方法。

第二步,精讀三句話,作精細分析,然後以點帶面,聯絡前文,抓重點詞、關聯詞,分析、討論、修正關於中心的認識——讚美白楊,教會學生抓重點詞品味,把握文章中心的方法。

第三步,抓住揭示文章主題的句子“爸爸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反溯前文,深入挖掘作者欲說還休又無不洋溢在字裡行間的潛在主題——讚美建設者,從而第二次修正主題,真正把握中心。教會學生抓重點句理解、體會思想感情的方法。

第四步,對重點段(第16自然段)展開討論。先自己提出問題,繼而根據畫面、背景材料展示出的生動內容回答。在語言訓練中深化對中心的認識。教會學生多方面攝取資訊,尤其利用背景材料解析文章的方法。

3.訓練設計。

在本課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訓練機會、時間,多樣的形式,充分確立其主體地位。

(l)字的學習。出示“疆”後,讓學生自己歸納寫“疆”字要注意什麼?在充分肯定他們的想法基礎上滲透思想教育。

(2)詞的學習。學生經過討論得出結論:白楊的特點是“直和堅強”,教師請學生從文中再找一個詞把兩方面的特點都說上,並且放在具體的語境中讓學生品味理解。又設計填詞和關聯詞的練習,請學生動手獨立完成。

(3)句的學習。關鍵性的句子在反覆誦讀中理解體會。

(4)段的學習。重點段要學生質疑,梳理後,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展開教學。並引導學生開展同桌夥伴學習、四人小組討論學習等方式進行說的訓練。還教給背誦方法,限時記憶。

(5)篇的學習。學生讀書時本著從整體—部分—整體的訓練原則,在經過逐段的學習後,圍繞爸爸的情感線:沉思—嚴肅—沉思—微笑,提綱契領再次迴歸整體。

總之,能使學生輕鬆、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並且從中學到一些知識,掌握一些方法,形成一定的能力,是進行本課教學設計的宗旨。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12

一、教材分析

五年級語文《海倫凱勒》這篇課文以感人的筆觸向我們介紹了一位與命運抗爭的英雄——海倫.凱勒,課文報告了海倫在薩勒老師的引導下,支付了凡人不可思議的艱苦終於學會了語言,喚起了她對生活的熱愛;從不幸中站起來的海倫又把自己全部的愛傾注在其他殘疾人身上。字裡行間滿盈了愛的溫馨,是一篇對學生舉行愛心教誨的好課本。

二、講授目的

1、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瞭解海倫遭遇的不幸,走近海倫。

2、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海倫強烈的求知慾望和與厄運不屈不撓進行抗爭的感人精神,以及她對親人,對殘疾人,對社會的強烈的愛心。

三、教學重、難點:

國小生沒有可供借鑑的生活經驗和情感儲備,對海倫“不幸”的命運,“艱難”的成長過程和“永遠留在世人心中”的“奮鬥精神”不容易產生共鳴,因此,讓學生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走進海倫的內心世界,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是本文的教學重難點。因此我制定瞭如下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體驗、感受、對話交流,感受海倫·凱勒非凡的毅力,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

四、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影響是深廣的,要重視語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要體會文字的情感,一個很好的途徑便是“語文教學要重視情感態度、情感價值的正確導向,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強烈的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語言文字理解、賞析,使它們有所感悟、思考,並受到情感薰陶。

設計思路

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讀,引導學生以讀解文,以情帶讀,通過精美感人的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多層次的朗讀,走近海倫,感受她的生活態度,感受她的內心世界,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個人的體驗,把語文學習轉化為積極的情感。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1、讀題匯入,激發情趣。

由於第四節課學生和聽課老師都己疲倦了,所以我首先以四次高呼課題的`方式,以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閱讀慾望,並且第呼一次都出示不同時期海倫的圖片,以深化學生的感知。

2、精讀感悟,體會不屈。

高年級的課文比較長,不可能每句話每個段都涉及到,因此我主要通過細細品讀重點語句,引導感悟文所蘊含的內涵,學生說到哪,我就跟到哪,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作用以達到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3、感受成功,奉獻愛心。

這一塊主要通過教師簡介和學生朗讀名言來感悟主人公的博大的愛心和責任心。

4、課外拓展,加深感悟。

海倫精神其實同學們通過平時的學習己經積累得夠多了,但怎樣讓孩子們更深刻地理解這一精神,把他們聯絡起來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5、佈置作業,課外積累。

對於海倫.凱勒的有關資料,孩子們知道的不是太多,尤其是她的作品,他們更是知之甚少,學完這篇課文孩子門對於海倫及她的家庭老師還不是太相識,對她們的生活領會得還不是太深,以是為了讓孩子對海倫和沙利文兩位人物相識得更多,以有用地拓展他們的知識面,讓他們課外讀一讀海倫的書,像《如果給我三天灼爍》、《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都非常值得孩子們一讀,通過學習課文,再讀一讀這些冊本,我想,對孩子心靈的觸動肯定會更大。

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節課的靈魂,是一節課的生命線。為了突出這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使本節課教學有一條明晰的流線,我特設計瞭如下板書: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13

一、理論依據

新課標中關於課程的基本理念: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二、教學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是S版六年級第六單元第25課,是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本單元內容是“校園生活’’。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小時候由於家窮,在書店竊讀的經過。作者在文中通過自語式的獨白和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描繪心境,表達情感,生動細緻地刻畫了竊讀的心理和樂趣,表達了對讀書的熱愛與渴望,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

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朗讀的方法和閱讀的形式,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情感積累,所以他們對這篇課文的內容不難理解,但本文所寫事情畢竟發生在二三十年代,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少年,他們對文中作者獨特的讀書感受和作者複雜矛盾善變的竊讀滋味卻未必能深入理解。根據這些特點,我把本文的教學安排了一課時,並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抓住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竊讀時快樂與懼怕夾雜的複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

2、學習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3、理解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這句話。

4。受到作者感染,激發閱讀的興趣。

教學重點:

劃出並且有感情地朗讀描寫竊讀時心理、動作的語句,體會與理解作者竊讀的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

教學難點:

學習體會作者通過動作和心理活動,將竊讀滋味具體化的寫法。

四、教法設計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組織學生齊讀、賽讀、小組讀、男女學生賽讀等方法讓學生感悟作者平實、自然、柔美的風格及內心的情感。

2、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小組的集體智慧,自主學習、勇於提出自己的意見,讓小組內成員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五、學法指導

教給學生學法是很重要的,本節課上課前給學生講好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法:讓學生勤動筆,心到、眼到、口到,積極讀書,抓住文中描寫的細節、重點。

2、朗讀法:指導學生各種形式的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六、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初識課題

由讀書引出作者,在對作者簡介時交待故事發生的背景,進入課題,由“竊讀”的意思進入文字學習。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故事背景,快速進入文字。

(二)檢查預習,疏通文理

1、生字詞認讀。

竊讀記 貪婪 支撐 唾沫 飢腸轆轆

2、用一兩句話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對課前預習的一個檢查。

(三)品味“竊讀”,感受“滋味”。(這是本節課的重點,教學重點和難點也在這個環節得到了落實與突破。)

A。引導品味竊讀的“滋味”。

1、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課文中直接道出作者竊讀滋味的語句,也就是中心句。

【出示】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讓學生找出這句話中的關鍵詞,並說說有什麼疑問。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抓住重點句子,找準關鍵詞語,並會質疑的能力。

2、讓學生圍繞中心句,帶著疑問默讀課文1——6自然段,給足時間,讓學生圈點勾畫,腦手結合,體會作者為什麼快樂,為什麼懼怕,並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空白處作簡要批註。

3、學生讀、寫,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

4、交流體會竊讀之“樂”。

(1)引導學生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啊!它在這裡,原來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找到書的快樂。

【急忙開啟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貪婪讀的快樂。

【我有時還要裝著皺起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裡卻高興地喊著:“大些!再大些!”】——下雨天可以有充足的理由呆在書店讀書的快樂。

【設計意圖】通過圈畫批註、自由讀、引讀、角色讀、對比讀、賽讀、交流感受等方式讓學生走進文字,個性表達,感悟作者情感,通過品味詞語體會用詞的準確。

6、交流體會竊讀時的另外一種滋味——懼怕。

(1)作者怕什麼?

(2)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文字,這是林海音《竊讀記》原文中的一段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出示

【 但在這次屈辱之後,我的小心靈卻受了創傷,我的因貧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發,而且產生了對大人的仇恨。】

(3)是怎樣的屈辱讓這顆小小的心靈受到了創傷,甚至產生了對大人仇恨。你能猜到這段話背後隱藏的故事嗎?

【設計意圖】在教材留白處補白進行拓展訓練,培養學生的想象和表達能力。

(4)學生交流。

(5)迴歸文字:經歷了這次屈辱,作者放棄了竊讀嗎,她又是怎樣竊讀的?

B。自讀品味竊讀的“滋味”。

1、快樂和懼怕本是一對相矛盾的詞,因為竊讀卻交融在了一起,自讀課文的第7、8、9自然段,還能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像這樣的雖矛盾而又交融在一起的感受。

2、交流:

腹中是 的,精神是 的;

雙腿是 的,心靈是 的。

3、解析所填詞,體會竊讀時苦樂相伴,樂大於苦的滋味。

4、小結:

【設計意圖】放手而不放任,讓學生運用前面的學法自學本部分,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C。精讀感受竊讀的動力。

1、是什麼力量激勵著作者這樣如飢似渴地竊讀呢?理解句子。

【出示】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2、換詞朗讀:你們——我們

四)總結昇華,拓展延伸

林海音小時候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還能如飢似渴地堅持竊讀,後來成為了著名的作家,品讀了這篇課文,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大家有什麼感受想說說嗎?

【設計意圖】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開放性的思維,讓學生暢所欲言,個性表達,互為借鑑,讓教師、教材、教學都為學生的成長進步服務。

七、設計思路

走進文字——走出文字——迴歸文字——跳出文字,文字成為學習活動的載體而不是學習活動的最終目的、這樣設計始終把語文素養的提高放在顯著的位置。

整體入手,感知“竊讀”

使用課例,品味“竊讀”

換詞體會,感悟“竊讀”

讀寫結合,昇華“竊讀”

八、學習效果評價

在整堂課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合理使用課件,集中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注重讀與說的訓練與指導,重視教材的取捨與延伸,採用多種教學策略,努力打造開放而具有活力的課堂,始終關注學生,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從敢讀到善讀,從敢說到善說,從外在的積極表現到內在的學法習得及情感的薰陶都有可喜的變化。

九、與以往教學設計作比較

以往教學主要側重於關注老師怎樣教,忽視學生怎樣學,因此,我講的多,重在分析課文內容,把教材解剖的七零八落,重點的地方學生聽不懂、記不住的話,就讓他們死記呆背。學生參與的少,進行思維的學生更少。這種課堂往往是老師包講,學生包聽,老師聲嘶力竭,學生死氣沉沉,形成了一種惡性迴圈:老師越來越傷腦筋,學生越來越不動腦筋。應了一句俗話:勤快老孃養懶惰娃。結果是高耗低效。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14

“斃敵當斃首,擒賊先擒王。”敵酋既獲,則破敵可成。擒王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悟文亦與此同。在語文學習中,只有抓住全文核心,由之質疑,前伸後引,則全文可破。而對深含哲理的美文而言,師生共起情感的撞擊,心靈的對話,披文入情,並由此悟得人生之道,則功莫大焉。

《竊讀記》正是踐行這一理念的極佳載體。它是小語人教版第九冊的開篇之作。本文以自語式的內心獨白手法,刻畫了作者林海音孩提時代因家境貧寒,無力購書,卻又酷愛閱讀,以至不得不遊走於多家書店之間,潛藏於讀者之中以竊讀的苦樂經歷。力求以此激勵當今孩子珍惜美好時光,懂得讀書之樂。

《竊讀記》文美,美在其文,樸素無華,淡定自若;美在其情,苦樂相織,顫人心絃。“繁華落盡見真淳,鉛華洗卻見本真”。通過此文的悟讀必能將孩子們內心的浮華與煩躁化出些寧靜之氣。沉心閱讀,醉心感悟,它為本組乃至全書的學習奠定了心靈之基。

如何引領孩子輕鬆解讀全文呢?在深入研讀文字基礎上,我擬定了“立足核心,披文入情”的教學策略。力求讓學生抓住全文核心文句“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並引生由之質疑,進而抓住兩大重點進行教學:

1、體悟竊讀苦樂。

2、探究緣由。

3、領悟奮發執著的人生追求。

教學中,我具體實施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緊扣題眼,以“竊”質疑

“文貴有魂,題貴有眼。”緊扣題眼引生質疑,多向生髮,並歸納出主要問題,它為全文的解讀打開了靈便之門。行課伊始,孩子們初讀題目,即被“竊”字深深吸引:“老師,什麼叫‘竊讀’呢?”是啊,那躲躲閃閃,既懼且苦的竊讀之味,距離今天的孩子們來說是何等遙遠之事!我立即啟發孩子:“一般情況下,‘竊’指什麼呢?”“偷!”“那竊讀呢?”“就是偷偷看書。”我不由一陣欣喜,孩子們強烈的好奇心,不正是課堂群體推進的強大探究合力嗎?同時,也只有真正調動孩子,立足自主,走進文字,在固有舊知與新知之間架起主動質疑的探究之心,才能使孩子達成自我知識的“最近發展區”。我連忙引導孩子縱深探究,歸納出主要問題:

1、作者是如何竊讀的?有怎樣的感受?

2、她為什麼要竊讀?

二、立足核心,感悟苦樂

1、緊扣題眼,立足核心:

《竊》文中,由於小女孩竊讀的苦樂相互交織,並散佈全文,如若依行文先後解讀,則會讓學生頭緒混亂,不知所云。只有引領孩子抓住核心文句,才能讓他們立足於此,並由之質疑,前伸後引,解讀全文。新課標在明確學生是學習主體的同時,也強調了教師的主導者地位,那種因片面強調“學生中心論”,而導致課堂目標不明,散漫雜亂的情況,其教訓不可謂不深。在孩子們自讀全文後,我再次引領學生迴歸主要問題:“女孩有著怎樣的竊讀感受呢?”,“老師,我知道,就是這句‘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孩子們很快就找到了這一破解全文的核心!此時,我引領學生反覆朗讀這一文句,從而形成“竊讀”的初步感悟。同時,我進一步啟發孩子:“多麼快樂,卻又令人懼怕的竊讀滋味啊,你想從中知道點什麼呢?”從而引領學生進入感悟竊讀苦與樂的教學環節。

2、披文入情,感悟竊讀之樂:

“你從哪兒悟到了作者的竊讀之樂呢?”“老師,我發現第二段在寫……”“老師,我還發現第5、7、8段也在寫竊讀之樂。”“但是,這裡邊也在寫她很懼怕的呀!”另一種聲音立即反駁。孩子們一時不知如何下手了,而這與我直入要句達成理解的預設顯然有些大相徑庭了。為此,我立即調整思路,重點引導學生圍繞“讀”展開層遞式探究:

(1)精讀文段,深入感悟:

“請找出你認為最能證明竊讀之樂的一段,抒情地讀一讀吧。”於是,在深情的朗讀後,孩子們陸續有了自己的發現。此時,我讓孩子專讀此句,並邊讀邊想象。

(2)點讀詞語,舉一反三:

此時,我進一步啟發學生“你能說說自己具體是從哪兒體會到的嗎?”孩子們“刷”的一下高舉雙手。“一頁,二頁,我象一匹餓狼……”向來頗有獨到見解的陳茂讀得聲情並茂。是啊,看來教師如何靈機應變,及時針對課堂生成的情況,作出正確的反應,是何等重要啊,因為教師是學識與閱歷都遠高於學生的那個課堂的引導者和平等中的首席呀。“這一句好在哪兒?你能說說嗎”“我相機點撥。孩子們一下抓住了”像一匹餓狼”這一關鍵詞語。此刻我讓學生通過表演讀,想象讀來深入體悟。並進而啟發學生“你還發現了哪些類似詞句呢?”孩子們很快抓住了“急匆匆,急切,急忙”“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依依不捨”等動作,心理描寫的關鍵詞句。“你最喜歡哪幾句,請以不同方式盡情讀來吧。”課堂一下活躍了起來,以李雅俐為首的樂天派圍住了我,說要和我分享竊讀之樂,我不由暗喜,多好啊,以讀促情,讀情相長,實現生本之間,生生之間,師生之間,以及學生與作者之間情感的撞擊,心靈的對話。真正讓課堂走進孩子的心裡,憾動孩子的靈魂深處,這不正是朗讀教學的至高之境麼?“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對擊始發靈光”!孩子們或獨自輕語,或急促快讀,無一不情動於中。

(3)披文入情,體悟竊讀之苦:

在同樣抓住動作,心理描寫的細節,感悟到竊讀之懼後,我重點引領學生體會“竊讀”的艱辛。“除了懼怕你還從中讀出了什麼呢?”一番沉思,幾雙小手:“老師,我彷彿看見了女孩躲在角落裡讀書的身影,她好苦!”聽得出,說話的白雪已深為感動了。於是,我相機點撥:“是啊,你能找出描寫竊讀艱辛的句子嗎?”很快,陳藝鑫讀出了第八段,但情緒不夠飽滿,此時,我相機請同學面對面向她提出要讀得哀婉些的建議。然後,讓她再讀,這一次,明顯進步頗快,此刻,我進一步激勵她“嗯,真不錯,你想和老師比一比嗎?”在我的.範讀引導下,她的第三次朗讀讀得極輕極慢,語帶哀婉,好象那個飽受艱辛的女孩就是自己一般。此刻,我進而引領全體孩子在飢腸轆轆卻又飯菜飄香,雙腿麻木卻也強自堅持,久久讀來卻又感轉瞬即逝的一幕幕鮮活場景中,感知作者那酷愛讀書,卻也飽含酸楚的歷程,此時,讀與悟相生相依,互為促進,極好地讓孩子與作者之心同脈跳動,心心相映,水乳交融,真正實現了心靈的對話。教學中,學生個體的成長與群體發展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但不難看出,教師重點指導某一個體成長,也為群體發展奠定基礎,二者相輔相成,互為依託。

(4)再讀再悟,情感昇華:

此刻,我再次讓孩子迴歸核心文句。雙手一揚,於是,孩子們都徐徐起立,微閉雙目,沉醉般地朗讀起來“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其情之真,其悟之切,感人至深,真正將師生帶入了曼妙奇絕的心路歷程。

三、探究緣由,感悟人生

“文字是什麼,那是一部五彩斑斕的生活史”。引領孩子“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讓孩子在深切感悟小女孩身體孱弱卻又執著無悔的高大形象時,進而引領孩子,直面自我,對比自我,反思自我。從而達到感悟於心,內化於行之效。

1、弄清原因,心靈對話:

”竊讀苦,苦在懼怕,苦在艱辛,而女孩依然竊讀如故,到底是為什麼呢?”“因為她酷愛讀書,但又無力購買!”是的,這對孩子們來說,已是水到渠成的了。此時,我相機點撥:“此情此景,你想對這位竊讀的女孩說點什麼呢?”從而引領孩子直接與女孩展開心靈的對話。

2、資料拓展,以情悟句:

在孩子們已深受感染之時,我相機展示作者林海音的圖片及生平事蹟說明,在這位“臺灣文學之母”其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引領孩子迴歸文字,深情朗讀文末之句“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3、走進自我,書寫感言:

此時,我進而引領孩子從文字走進自我:“你一定有了許多感慨,想想我們自己,我想說……”一如洩閘之水,孩子們勇敢地展開了自我批評:“老師,我學習怕苦,上課沒動腦……”“老師,我昨天回家沒讀書……”“嘴上道來終覺淺,覺之此事要躬行”,此刻,我進一步啟發孩子“何止於讀書啊,望著女孩那夜行於歸途,卻因飢腸轆轆,腿腳麻木而有些蹣跚的身影,我深深地悟到了人生的真諦。”我輕輕地劃過手中的粉筆,孩子們立刻心領神會,在起伏的心潮中,提筆寫下自己為人生的豪言壯語。從而激勵自己樹立奮發向上,執著追求的人生觀點。

竊讀之聲早已遠去,縱觀課堂,我仍感悟良多。“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設計教學概莫如此!在我看來,一篇文章,不論其短長,其真正要突破之點不在乎多,唯二,三則矣。只要切準要害,立足於核心,並由此啟發學生前伸後引,披文入情,則“敵酋”已擒,全文可破。同時,教學中,唯有師生披文入情,共悟其境,共感其情,才能情動於中,內化於心,憾動魂靈,才能激發學生內心新舊觀念的情感衝擊,形成新的價值取向,並經長久積澱,固化為其恆常的意志品質。

誠然,教學中依然存在許多問題,如何調控課堂,如何建立有效的課堂激勵機制都是值得我長久關注的課題。一家之言,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珍珠鳥》是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這是一篇散文,作者馮驥才用生動的語言記敘了“我”和珍珠鳥一家三口從相識、熟悉、親近、到相依相伴的變化過程。作者對珍珠鳥的悉心照顧和真切關愛,讓小鳥由怕人到喜歡人、親近人,最後到與人融為一體的經過。從而譜寫了一曲人與自然之間愛的頌歌,並由衷地發出了“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

二、說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原本怕人的小鳥竟然在我肩頭睡著了的原因,並和同學們交流。能體會到人與小鳥的和諧關係是靠相互信任建立的,產生喜歡小鳥的思想感情。

3.聯絡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的意思。

三、說教學重難點

1.瞭解原本怕人的小鳥竟然在我肩頭睡著了的原因,並和同學們交流。

2.能體會到人與小鳥的和諧關係是靠相互信任建立的,產生喜歡小鳥的思想感情。

3.聯絡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的意思。

四、說教法、學法

1.提問法、點撥法、師生互動法、朗讀法、圈點批註法、提問法、討論法。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貫穿始終。

3.學習抓住關鍵詞去揣摩、品味。

五、說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引出質疑,匯入新課。

上課伊始,回顧舊知,這是什麼樣的珍珠鳥?(出示課件:填空)巧抓學生填空的詞語(怕人),引出課後思考題,原本怕人的小鳥為什麼在我肩頭睡著了,匯入新課。

(二)深入探究,感受人與鳥的和諧。

1.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在和小鳥相處的日子中,我是怎樣做的,小鳥有怎樣的表現;

2.選擇感受最深的內容一兩處做批註;

3.與同桌同學交流。

(三)彙報交流,讀中感悟,理解人與鳥的`和諧相處。

1.朗讀課文

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放開聲音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語調。

2.出示幻燈片,默讀課文,圈點批註幻燈片的內容是:根據問題快速閱讀課文:

①歸納我為珍珠鳥做了哪些事?(我的舉動)

②珍珠鳥對我有什麼反應?

③我從和珍珠鳥的相處中得到了哪些感受?

3.前後桌交流——合作探究

(四)初步體會小鳥與人漸漸熟悉。

1.抓住我的做法“決不掀開葉片往裡看,連添食加水時也不睜大好奇的眼去驚動它們”,理解時採用了句式比較的方法,刪去“決、連、也,”與原句對比讀,幫助學生體會到作者怕驚擾珍珠鳥,連與它們接近的最好時機都放棄了,進而體會出對珍珠鳥的關心。

板書:我決不

2.再看珍珠鳥的表現(抓住三個一會),體會珍珠鳥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廣,與人漸漸熟悉。

板書:珍珠鳥探頭

3.理解後,男女生合作讀,讀出“我”對小鳥的關心,以及小鳥與人漸漸熟悉的情感。

板書:熟悉

(五)讀中理解,讀中感悟,體會人與鳥的親近。

1.通過抓重點詞( “挨近、蹦、俯、喝、偏、瞧瞧、跑、蹦來蹦去” ),引導從這一連串 的動作詞語中,發現是小鳥主動來親近我;

板書:蹦來蹦去

在學生彙報我的表現時,抓“微微一笑”。

板書:一笑。

體會到受打擾後,不煩也不惱,還用欣賞的眼光去看他們,縮短了人與鳥之間的距離。

理解之後,自由讀,讀出小鳥的頑皮、與人的親近以及作者對鳥的喜愛。

2.創設情境, 展開想象。

在學生彙報到 “白天,它這樣淘氣的陪伴我”

出示(課件:當作者( )時,看到( )就( );當小鳥聽到大鳥的呼喚時,它( ),在大鳥再三的呼喚下,才( )。)想象小鳥會怎樣陪伴作者,通過這個訓練,體會珍珠鳥和我越來越親近,不願回鳥籠的心情。

板書:親近

3.讀中感悟:採用師生合作讀書的形式,朗讀11-13段,進一步感悟人與鳥之間的親近。

(六)體會人與鳥的友好。

1.出示:鳥在我肩頭睡著了的畫面,在音樂的氛圍中教師範讀,學生邊聽邊想象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感悟後配樂朗讀體會人與鳥的和諧。

(板書:睡著、友好)

2.迴歸整體:怕人的小鳥為什麼在我肩頭睡著了。我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幫助學生整合,學生按照:因為我( )所以小鳥( )的句式,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填空,在解決重點的同時,引出難點“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板書:信賴)

(七)拓展延伸。

聯絡現實,展望未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經歷,談論對學習了本文之後的感悟。

1.人和動物有沒有不和諧的因素呢?你對此有什麼看法呢?

2.怎樣做一個讓同學信賴的人?

(八)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在作家馮驥才的書房裡,目睹了一幅人與鳥相親的畫卷,這是用信賴創造出的美好境界。其實,在世界上每一個角落,你、我、他(她)都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正如韋唯的歌曲“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在欣賞歌聲中結束這一課吧!(在播放歌曲時出示幻燈片五,也就是作業佈置)

(九)作業佈置。

1.摘抄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和描寫雛鳥憨態可愛的句子。

2.學習本文擬人化的手法,寫片段作文,以某一動物為物件,字數300字。 3.課外閱讀老舍的《小麻雀》。

六、說板書設計

珍珠鳥 決不 信賴 探頭 熟悉

一笑 我 珍珠鳥蹦來蹦去親近

尊重 睡著友好 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