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關於音樂說課稿範文集錦九篇

說課稿1.8W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音樂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音樂說課稿範文集錦九篇

音樂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很高興能夠參與此次說課活動,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四年級音樂課《跳起來》,下面我將從教學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等幾個方面來進行,請各位評委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一 教學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跳起來》是一節音樂欣賞課,主要欣賞《馬刀舞》《小步舞曲》兩首風格迥異的樂曲,一首激烈昂揚,一首舒緩優雅,形成鮮明的對比。並且兩首樂曲作為背景音樂在許多電影電視中出現過,通過以往的記憶學生更容易理解欣賞樂曲,《馬刀舞》富有激情的快節奏的音樂能夠很好的提高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欣賞熱情,以優雅的舞步體會《小步舞曲》。

(二)教學物件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音樂欣賞能力,對於音樂的節奏,旋律的起伏變化以及演奏樂器有一定辨知能力,對於電影電視媒介中常出現的但沒有留意的音樂在欣賞的時候更能夠提起欣賞興趣。

(三)教學環境的分析

本節課通過現代資訊科技和課堂實踐活動來配合欣賞教學,從而更好的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和效果,所以需要配備多媒體設施的教室,桌椅的擺放要預留出一片開闊的空間為課堂實踐活動做準備。

二 教學目標

(一)欣賞管絃樂《馬刀舞》,古鋼琴獨奏《小步舞曲》。通過迥異的風格對比討論分析不同風格的音樂描繪的是怎樣不同的場景,利用哪些元素來表現出不同的場景。

(二)欣賞的過程中利用音樂軟體辨別管絃樂的演奏樂器,通過舞蹈的形式體會小步舞三拍子的音樂特點。

(三)在《馬刀舞》中感受緊張激烈的戰鬥氣氛,在《小步舞曲》的舒緩典雅中翩翩起舞。

三 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兩首樂曲的特色欣賞與對比分析

(二)教學難點:課堂實踐活動中三拍子的小步舞與《小步舞曲》音樂的節拍要卡拍

四、教法、學法分析

《跳起來》是一節生動有趣的欣賞課,四年級的學生欣賞能力正處於萌芽狀態,所以本節課以學生“自主討論探究”為主,老師“知識情景引導”為輔,通過老師的情景引導,語言提示讓學生去發現欣賞過程中的亮點。在欣賞過程中採用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體驗欣賞教學方法,《馬刀舞》從單純音響和現場演奏兩個角度去欣賞,不同的欣賞效果對比非常明顯,更容易使學生理解樂曲,《小步舞曲》從聽音樂欣賞到以舞蹈的形式來體會樂曲,使學生融入到音樂當中,感受樂曲的魅力所在。《馬刀舞》欣賞過程中讓學生了解管絃樂的知識,以對樂曲的聽覺記憶為線索,共同探討總結所聽到的樂器,老師對其進行整理,將知識點慢慢具現化,由討論到總結到梳理層層進行,加深學生對該知識點的記憶。《小步舞曲》以舞蹈活動為主,老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師生共通過合作,老師來領舞帶動全體學生,舞蹈的同時,用肢體與綜合感官來理解音樂。最後全體學生共同討論欣賞後的對比總結,讓學生從老師的引導中漸漸獨立能夠把自己在欣賞中的所感所想進行總結。

五、教學流程圖

活動流程圖活動內容和目的

匯入 播放影像資料,匯入課程

一.《馬刀舞》欣賞

1.播放《馬刀舞》的音訊資料

2.再次播放,細細聆聽品位

引入管絃樂小知識

(1)PPT圖片展示管絃樂隊的整體隊形的縮圖

(2)利用textb軟體將學生聽到的和沒有聽到的樂器從外形到音色一一展示

3.播放現場版《馬刀舞》視訊

切入:聽完緊張快速的《馬刀舞》,讓我們稍作休息,換一首別樣風格的音樂來放鬆一下吧!

(二)《小步舞曲》賞析

1.播放巴赫的《小步舞曲》

2.樂曲作者---巴赫簡介

舞曲體裁說明

3.根據小步舞三拍子的特點教授舞步

強------------弱-------弱

邁小步-----踮腳-----踮腳

4.老師喊拍子來指導學生進行分步練習

老師找一學生合作,進行領舞,播放《小步舞曲》,以舞會的形式全體學生一起跳起來。

(三)對比總結

課堂小結。

音樂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課文的語言簡潔、優美,對維也納的介紹層次清晰、明快,學習的目的在於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感受到文中語言所帶來的美的享受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喜愛音樂的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教學目標:

1、自學課文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內容提出問題。

2、繼續學習積累與表達,在閱讀中讀懂文章結構,學習總起分述的寫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的原因,感受其悠久的音樂文化和獨特的音樂氛圍。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通過運用質疑課題、閱讀全文解決問題的方法理解維也納之所以被稱為音樂之都的原因。

2、感受音樂之都維也納的音樂氛圍。

二、說教法:

1、因為老師和學生誰都沒有去過維也納,所以也沒有對這個城市的直觀印象,教學中根據課文的需要採用圖片等直觀形象的展示,以及音樂的播放、以讀促思、以讀代講等手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做到圖文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如在學習第一節時,老師讓學生看圖片,欣賞維也納的風光,知道它是個怎樣的地方。為了說明音樂在當地的普及,我在教學過程中出示了貝多芬廣場、海頓街……等圖片,使學生有一個直觀的印象,效果不錯。這樣創設與課文內容相近的情境,為個性化的朗讀作保障。

2、從閱讀中學習作文,是“取法乎上”的方法。但同樣也離不開對文字的朗讀,感悟,只有讓學生讀出、悟到,才會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積累。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內心的情感,感受體驗作品的語言魅力。這就必須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邊讀邊想,開啟心智。課文舉了“國家歌劇院”來說明歌劇院、音樂廳的星羅棋佈,極富典型性。建築物的描寫方法十分有序。“國家歌劇院”按由外及內的順序描寫,這對學生把握狀建築之物的作文來說,有著指導意義。我在上課文中的四個方面時,不平均用力,有側重點,主要抓住第三、四方面來講,讓學生感受作者的寫作方法。本單元都是遊記類文章,在課上進行了寫作能力的滲透後,也習得了一些寫遊記的方法。

3、強調個性化朗讀

在學習過程中,每個同學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對語言形成獨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讀處理方法。在教學中,我也力求鼓勵學生在各自感悟語言的基礎上,用不同的朗讀處理去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從而達到個性化朗讀的目的,真正做到從讀中感悟,能夠自己解決問題。像《音樂之都維也納》這樣一篇課文提供了優美的語言,我在教學中要營造良好的氛圍,在師生對話、互動過程中,使學生感受所蘊涵的精神元素。在教學中最好的表現形式,就是朗讀。我在課中要加強朗讀訓練,抓住關鍵的語言因素,激發學生的情感,注重感悟體驗。如,我指導學生抓住“到處”、“許多”、“就連……也……”來體會維也納這座城市到處都是音樂。

三、說學法:

提出問題---文中找答----交流答案-----解決問題-----感情朗讀—學習方法----融會貫通。

1、在匯入課文後,讓學生朗讀第一節,並用自己的話說說維也納是個怎樣的城市,然後把優美的景色通過自己的朗讀表達出來。接著讓學生自由朗讀全文,說一說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具體敘述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這樣提綱挈領地抓住了本課的目標,讓學生對全文的內容有一個總的印象,然後分別從:古典音樂的搖籃、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一天也離不開音樂、被稱為世界歌劇中心四個方面進行教學。接著對這四個方面進行提問,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

2、解決問題,學習2——6小節,說維也納是世界音樂之都的原因是?

從全文通讀,圍繞一箇中心“維也納是音樂之都”,作者從她的地理位置寫起。接著,文章就從維也納特有的人文景觀,如城市的歷史、城市的裝飾、市民的習慣以及歌劇院具體描述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的原因。從段落細讀,讓學生自己說出原因。“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這一小節,列舉了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施特勞斯等五人,他們代表著世界古典音樂史的最高峰,他們在維也納生活、譜曲、演奏,使得古典音樂這種音樂形式在他們手中日漸成長起來,成熟起來,而維也納也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古典音樂的發源地。“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這一小節,更可以讓人們對“音樂之都”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兒到處可以看到”、“多用音樂家的名字命名”、“就連……也用……”,城市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都用音樂裝飾著。

3.學生重點學習課文4、5節,即維也納是世界音樂之都的第三、四個原因,在學習的過程中習得遊記類文章的寫作方法。

四、說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我是這樣設計的:

板書:

19、音樂之都維也納 總起

古典音樂的搖籃

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

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分述

世界歌劇中心

(概括——具體)

音樂說課稿 篇3

非常感謝給了我這樣一個機會為大家展示這堂音樂欣賞課《早晨》,讓我有幸和大家進行交流,交響樂的欣賞是第九冊第四單元教材的內容。

一,上這節課的緣由:

由於九年級的學生生活範圍和認知領域不斷擴充套件,感受體驗交響樂在本冊教材中涉及到的內容比較簡單,籠統,所以我講授本節課也是充分發掘教材的內容,對音樂教材的一種挖掘與拓展。並且學生的音樂學習領域也有必要進行拓寬,接觸的音樂曲目需要更加豐富多彩,音樂體裁,音樂表演形式,音樂常識也需要增加內容。所以我將課本純粹欣賞幾首交響樂進行了拓展和整合教學,將《早晨》這一教學內容帶進了教學課堂。豐富學生的審美修養,通過幾個典型的曲例詮釋音樂描繪景色的手法。

二,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認知能力:通過欣賞音樂作品,使學生產生主動了解和享受交響曲音樂的願望,以積極的態度和趣味感受音樂用聲音塑造形象的聽覺藝術。

實踐能力:發揮想象力,探索和體驗不同音樂的風格特點,以及不同音樂塑造早晨的藝術效果。

情感態度:在師生互動與聆聽比較中,進一步瞭解音樂家們創作的不易及他們的作品響譽世界的文化價值。喜愛交響樂,從而達到對不同時期音樂文化了解,理解與認同。

三,重點:

採用多種形式幫助學生學會欣賞,並能主動探索用音樂描繪景色的六種方式。

四,難點:讓學生親近並喜歡交響樂,產生主動了解和感受交響樂的願望。

交響樂對我們來說是非常生疏的,怎樣讓學生能接受交響樂,瞭解體驗並喜歡高雅的交響音樂呢 為什麼那麼美的音樂學生會感受不到呢 這就是問題的所在,所以我在備課時設計這節音樂欣賞課,以培養學生的美感為主,通過各種手段方法把這種美變成學生可接受的。通過課堂把這種美傳播給學生讓他們感受得到交響樂的美。我把自己定為成是一個音樂的傳播者,這就是我在這節音樂課必需要做到的。怎樣把高高在上的交響樂給請下來的呢 變得學生可接受的 這節課我選用了六首音樂作品例舉作曲家如何運用聯想與聽眾互動,用音樂描繪早晨,從而將聽覺的盛宴轉化為視覺的盛宴。

下面我們就一同體驗一下整節課的過程。

1,匯入:

我選用了聖桑的《朝景》作為背景音樂,用高爾基《人間》中的一段話引出《早晨》的課題,讓學生儘快進入到音樂意境中,提升整個教學的文化,藝術氛圍,進一步讓學生對音樂主題產生興趣。

《早晨》

"我在這個地方看見太陽升起過十多次,每一次在我的面前總是誕生著一個新的世界,充滿新奇的美麗。"

——高爾基

2,小組活動:

用自己的方式描繪早晨的景象,可以用語言,也可以用圖畫。

展示各組的"早晨"美景。

3,引出問題:那若用聲音該如何描繪早晨的 美景呢

討論——總結:藉助聯想,模擬早晨會出現的聲音或光線色彩上的變化。

4,欣賞過程:

1,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2,播放音樂

3,小組討論,並用搶答的形式回答問題,答對的小組記朵小紅花。

4,公佈正確答案,並詳盡介紹作曲家的作品。六首作品欣賞完後,評出紅花最多的組獲勝。

這是模仿什麼聲音來描繪早晨

1,利用早晨鳥鳴的聲音形象描繪早晨

陳鋼 《苗嶺的早晨》: 這裡主要依靠模仿鳥鳴的音樂使聽眾在聯想中產生早晨的形象;而鳥鳴的弱音模仿,使人聯想起空谷回聲,因而產生山嶺的形象。

這是模仿什麼聲音來描繪早晨

2,利用雄雞報曉的聲音形象來描繪早晨

聖—桑 交響詩《死神之舞》:這首樂曲描寫一群白骨精正在群魔亂舞,狂蹦亂跳,突然,一聲雄雞報曉,宣告黎明來臨,妖魔們立即逃之夭夭,銷聲匿跡。

這是模仿什麼聲音來描繪早晨

3,利用鐘聲的聲音形象來描繪早晨

穆索爾斯基的交響音畫《莫斯科河上的黎明》:為了造成東方破曉的聯想,作曲家也用了"雞鳴早看天"的方法,用木管樂器模仿雄雞喔喔啼的動機,隨後傳來俄羅斯教堂的鐘聲,明確的宣告早晨的來臨。

這是模仿什麼聲音來描繪早晨

4,利用鄉村牧笛的聲音形象來描繪早晨

格里格《朝景》:音樂一開始就出現了牧童的笛聲,預示著東方破曉,放牧開始,這也是早晨的聲音形象。

這是模仿什麼聲音來描繪早晨

5,利用自然界的其他聲音形象,例如小溪流水等來描繪早晨美景。

拉威爾《達菲尼與克羅埃》:此曲音樂語言雖然比較複雜,但描繪早晨的手法還是常見的,主要利用了三種自然界的聲音聯想:流水潺潺,群鳥爭鳴,牧童笛聲。

大家想想:除了利用聲音描繪景象,還能運用什麼方法

知識拓展:

運用象徵,類比的辦法。如:為了表現太陽由低而高,冉冉升起,音樂中音區也由低而高不斷向上發展;為了表現紅日噴薄而出,光芒四射,音樂中音量也由弱而強,不斷增長,配器音色與和聲色彩也由淡而濃,由暗變亮。

如: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受畫家莫奈《日出—印象》的影響,創作了交響詩《大海》(著力體現晨曦微茫,曙色初現的色彩和氣氛。)。

5,課堂小結:

音樂描繪景色的手法

模擬鳥鳴的聲音形象:《苗嶺的早晨》陳鋼

模擬雄雞報曉的聲音形象:《死神之舞》聖—桑

模擬鐘聲的聲音形象:《莫斯科河上的黎明》穆索爾斯基

模擬鄉村牧笛的聲音形象:《朝景》格里格

模擬自然界的其他聲音形象:《達菲尼與克羅埃》拉威爾

運用象徵,類比的方法表現色彩變化:《大海》德彪西

模擬聲音

五,我的設想:

在經後的欣賞課教學中,可以嘗試更多整合性教學。以某個專題為主線,如:動物園,暴風雨,大海,春天,英雄等等,集文學,美術,歷史,音樂等素材於一體,生動介紹作曲家的音樂作品,使之對作品產生濃厚興趣,從而印象更深刻的去了解作品,豐富學生的知識及視野。

音樂說課稿 篇4

尊敬的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x號選手。我說課的課題是《雪絨花》。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教學方法與學法指導、教具準備、板書設計、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我將從說教材地位與作用、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三個方面進行。 首先,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本課是人音版七年級第十四冊用書中第六單元的內容,知識結構相對獨立。

1、《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隨著電影的熱播,它逐漸成為全世界人民喜愛的歌曲之一。

2、歌曲為四三拍,中速,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結構。格調優美恬靜,歌曲沒有太大的起伏,通過對雪絨花的讚美,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寄託了主人公對親人對家鄉的思念和祝福。

其次,教學目標。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當代中學生自身發展的特點本著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則,我設計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讓學生正確掌握節奏、完整演唱《雪絨花》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教學過程,引導學生思考插曲音樂對電影的作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對電影題材音樂產生及熱愛祖國的情感。

最後,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設為:

1、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設定為有感情的演唱《雪絨花》(理由是:國中階段是個人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培養學生對歌曲情緒的把握及情感的體驗對學生身心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因此我把引導學生了解和正確把握歌曲情感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2、教學難點:八分休止符節奏地掌握。(理由是:當今社會提倡學生個性發展,

發散思維創舞蹈編動作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是學生參與到音樂中來以此加強他們對三拍子音樂的理解,可拓展空間很大,提倡學生踐行這一原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故將此作為難點。 )

二、說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及試唱的能力,獨立自主的觀念增強,所以在我的課堂上我將培養他們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的意識,讓學生逐步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另外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變聲期要提醒他們保護自己的嗓子。在實習過程中我發現國中生喜歡流行音樂不喜歡課本上的音樂,因此在課上要著重注意引導學生產生興趣。

三、說教學方法與學法指導

教學方法:

本節課的教學主要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輔之以傳統教學方法。通過設定情境、教具展示、視訊匯入等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為了突出重點、攻克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依據新的課程理念、素質教育的要求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 情境教學法:

設定情境,並且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實現直觀教學、興趣教學,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2、講授式教學法

通過講授式教學,讓學生比較清晰的瞭解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對歌曲有一個全面且徹底的把握。使教學活動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

3、討論式教學法

圍繞重點難點,讓學生討論,以深化認識,更新觀念,提高能力。

學法指導:

依據學生實際與教材內容,我將指導學生採用以下方法學習:

1、自我發現學習法。啟發學生通過水果分割類推節奏的規律。

2、現身體驗學習法。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參與各種課堂活動通過切身體驗掌握節奏規律。

3、合作探究學習法:通過同學們合作探究,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培養學生合作

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成長。

四、說教學過程

為有效的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並使之與學法有機結合,較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一)實物匯入,激發興趣(二)聆聽全曲,感受旋律(三)新課探究,參與實踐(四)知識拓展,回顧全曲

在開始教學前我將學生的作為設計成圓形,學生是圓周而我是圓的圓心,這樣有利於我和同學們之間進行眼神的互動及情感的交流。

(一)實物匯入,激發興趣

1、通過播放《音樂之聲》中的一段插曲《雪絨花》。以此勾起學生對《音樂之聲》電影的回憶。溫馨的場景、熟悉的旋律,同學們一定會被上校對孩子們博大而深情的愛而感動。這大大激發他們學習《雪絨花》的強烈興趣。

2、接著我通過蘋果的排列、分割與組合來講述今天的教學難點八分休止符的掌握。我是這樣教的:首先,把三個蘋果排列整齊讓同學們跟著老師拍手示意節拍“噠噠噠”引出四三拍的節奏型。然後,把前面兩個蘋果平均切成四半,讓同學們思考怎樣拍手示意節拍“噠噠噠噠噠”由此引出八分音符的節奏。最後,把其中兩半蘋果抽出讓同學們再次思考節拍“噠空空噠噠”引出八分休止符的節奏。

(設計理由):採用情境教學法與實物演示教學法,利用視訊匯入和水果分割直觀的講述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雪絨花》的興趣,讓他們能夠儘快的把注意力從課外轉回到課堂。

(二)聆聽全曲,感受旋律

對於第二板塊的學習我會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使他們在聆聽歌曲的時候能夠最大限度的.集中注意力,兩遍音樂的播放也讓學生初步的把握歌曲旋律。為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新課探究,參與實踐

學唱歌曲是本節課的重點所在,對於這一部分的學習我將採用教師示範、自身體驗、媒體演示等多種教學策略以達到把握重點攻克難點的教學目標。

環節一:學唱歌曲

本課歌曲的教學共有 “節奏”和“旋律”兩部分重要內容組成,對於“三拍子節奏”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

首先,通過一組動作“跑走走”的展示,讓學生深刻體會三拍子的律動特點及強弱關係,然後設計一組小律動“拍手——拍肩——拍肩”,讓學生根據律動讀歌詞。律動是一種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音樂之中的審美體驗活動,通過律動培養與發展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能力。

其次,對於旋律部分的學習,我將採用以下幾個步奏,讓學生輕聲視簡譜演唱課件出示的歌曲旋律;然後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通過小組討論、組員互評、自評等教學策略使學生初步掌握歌曲旋律。最後我在用鋼琴伴奏把同學們唱的不準的音糾正過來。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交流與合作來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及自學能力。

這是學生已經熟悉了歌詞和節奏,對旋律也有了整體的把握,我設計了“學生跟唱—師生輪唱—分組輪唱”這幾個活動環節,使學生循序漸進的完整演唱《雪絨花》。

我的設計意圖是:這是本課的重點內容。先讓學生學習律動感受三拍子節奏的魅力,然後再通過自主視唱、合作交流使學生更深刻的掌握歌曲旋律。鋼琴的完整演奏表現歌曲的美感,豐富了審美體驗。讓學生在聽、讀、唱、動等情感體驗活動中感受音樂、欣賞音樂和表現音樂。

環節二:情感表達

對於情感的把握我採用創設情境的方法啟發學生感受主人公演唱歌曲表達的感情色彩。首先,我會播放一段視訊在播放視訊之前我會提出一個問題“請同學們比較一下主人公上校在第二次演唱雪絨花的時候表達了什麼不同的情感?”非常明顯,上校在第二次演唱雪絨花的時候面臨著離開家鄉離開祖國的悲痛時刻。同學們很容易的感受歌曲表達的悲傷。

接下來我會利用朗讀法來再次激起同學們的情緒,“請同學們跟著老師把上校在唱歌之前對臺下人們說的一段話有感情朗讀一遍!”

奧地利的同胞們,也需要很久,我再也不會見到你們,現在我想為你們唱一首歌一首愛之歌,但願我們都不要讓這份愛熄滅!(放音樂)隨著旋律的流淌我會這樣對同學們說,同學們這份感情永遠也不會消逝,就像是時時刻刻開放在人們心中的雪絨花他永遠開在熱愛祖國人們的心中。

此時此刻同學們的情緒已經被我調動起來了,我用鋼琴前奏把他們帶入意境讓同學們再次有感情的演唱《雪絨花》。

(四)知識拓展,回顧全曲

在教學的尾聲我採用分組討論的形式讓同學們思考插曲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啟發學生關注電影音樂,關注生活,熱愛音樂,享受音樂。

設計意圖:這是本課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拓展。通過課堂上分組討論的活動,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語言組織的能力。

(五)說課後作業

課上的時間是短暫的但是不能讓同學們對電影題材音樂的喜愛戛然而止,為此我佈置了課後作業1、背唱《雪絨花》2、欣賞《音樂之聲》中的其他插曲。

(六)說板書設計

精心設計的板書,是教學注意內容的系統再現。不僅能使學生一目瞭然的瞭解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同學們課下複習的重要手段。以上是我的板書設計。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音樂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描繪大自然美麗景色的藝術歌曲。為一段體結構的分結歌,歌曲首先用“×0 ×0 ∣×-∣”的節奏,很弱的音量把我們帶到了寧靜的山谷之中,然後節奏緊縮並運用了切分節奏,描繪了充滿生機的美麗山谷。使人猶如身臨其境之感。歌曲通過前三段描繪山谷由靜到動的意境,再到最後一段“地質隊叔叔”的出現,使山谷頓時熱鬧起來。而地質隊叔叔敲出的“叮咚”聲可能是學生演唱時的一個難點。本課將會結合以上進行教學。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徵,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感受山谷中美麗景色,唱準,唱好歌曲《山谷靜悄悄》。

2.在模仿節奏,演唱歌譜,師生接唱的音樂活動中輕鬆學會歌曲。

3.學習使用漸強 漸弱 記號。

三.教學重難點

用優美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現山谷美麗景象。學習使用漸弱 記號與歌曲中最後一句節奏的準確演唱。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

首先進行課前交流,拉近師生距離。“從大家的表情可以看出你們的心情也是非常高興非常激動的,那麼就請帶上你們的好心情和我一起到美麗的大山谷去看一看吧!”直接匯入播放多媒體課件。在清新的山谷圖片和《森林水車》的音樂背景下進入本課教學。

(二)發聲練習

“讓我們深深的吸一口山谷中清新的空氣,再慢慢的吐氣”在創設的情景中引導學生進行呼吸訓練。用“wu”表現山谷中的霧氣進行長音的發聲練習。並引導學生用輕聲高位置的聲音進行發聲。在發聲練習的基礎上進行二聲部的發聲訓練。並達到聲音的和諧統一。

(三)認識力度記號漸強 和漸弱

結合發聲練習由霧的遠近啟發學生對聲音強弱的理解,引導學生嘗試演唱,並自己總結,直至理解內化。

(四)學唱歌曲

首先通過完整聆聽,教師範唱,來直觀的感受歌曲,並通過提出不同問題來反覆聆聽,加深對歌曲旋律的印象及幫助學生記憶歌詞,(課件出示歌詞)解讀歌詞,由沉睡時山谷的煙霧到甦醒時的杜鵑和紅梅花再到歡快時的小溪小野兔。幫助學生體會歌曲意境,感受不同景色帶來的不同感受。

然後通過師生接唱學習歌曲前三段,並通過教師自身示範引導學生正確演唱歌曲,並在學唱時隨時指導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如:統一“的”“得”讀音,用手勢解決低音不准問題。

然後學唱歌曲第四段,提出問題聆聽“聽!在這充滿生機歡樂的山谷裡有傳來了什麼聲音?是誰發出的?引出地質隊叔叔,讓學生理解地質隊工作意義。並通過教師範唱,模仿節奏,演唱歌譜,來學唱地質隊叔叔敲擊的“叮咚”聲,解決歌曲難點。再由“地質隊叔叔們”越走越遠了,來引導學生嘗試使用漸弱 記號,並掌握漸弱記號的用法。並再次運用師生接唱的方法來學唱第四段曲調。

最後完整演唱歌曲,逐一解決學生在演唱時出現的問題,在學生能夠準確演唱歌曲時,把課前的發聲練習加入歌曲的引子部分,渲染歌曲情境,使本課設計首尾呼應。

五.總結

通過學唱《山谷靜悄悄》感受到那裡美麗的景色,還看到了勤勞的地質隊叔叔們勞動的身影,就讓我們再次唱起《山谷靜悄悄》結束我們今天的山谷之行吧!結束本課教學。

音樂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人音版國小音樂第六冊第四課<音樂會>裡的一首歌《我是小音樂家》。這首歌歡快活潑,富有情趣。因為這學期一直在研究自制打擊樂器在音樂課堂上的作用,所以在本課的設計裡,我也是讓孩子們用自制的打擊樂器為歌曲進行打節奏。我讓學生在和諧、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感受和表現音樂。同時,體會創編帶來的樂趣。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想象力。

二.說學法

1.綜合運用示範法、講解法、聽唱法等教法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2.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使之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的主動性。

3.以正確的範唱和伴奏,用藝術形象感染學生,使學生感受和體驗到音樂的美,使之產生情感的共鳴。

三.說學法

本課主要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瞭解"吉他、提琴、法國號"幾種樂器的形狀,音色和倫敦、柏林、巴黎及歌地區所在的國家。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並在教學中領會到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我們從小就必須好好學習文化課,長大了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服務於社會。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喚起學生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匯入環節我先帶領學生複習歌曲《春天舉行音樂會》,然後對學生說:"同學們真棒。今天老師決定帶大家去參加一場音樂會。但是每個進入音樂會會場的人都必須要有一張這樣的入場券才能進入,如果你們想得到音樂會入場券還必須經過一個考驗。你們有信心進行挑戰拿音樂會的入場券嗎?"從而引出難句旋律的模唱,為等下學習歌曲奠定了基礎。通過這一設計,創設開音樂會的情境,輕鬆課堂氣氛,更好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又如在聆聽歌曲前我提問設定懸念:"今天,我還請來了三位外國小朋友來參加我們的音樂會,他們還為我們帶來了精彩的歌表演。現在我們一起在歌聲中聽聽他們是誰?"接著播放吉他、小提琴、法國號的演奏片段,讓學生猜猜是用什麼樂器演奏的,通過這樣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創設一定的情景,擴大學生對歌曲的理解。

2、搭建舞臺,展生風采

《音樂新課標》強調:"生動活潑的音樂欣賞、表現和創造活動,能夠啟用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造衝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歌表演這種形式就為學生個性的張揚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因此,在本課教學中當學生學會了歌曲,我請學生用動作表現自己喜歡的樂器的演奏。有的學生選擇表現演奏圓號,有的學生表現演奏小提琴,有的表現演奏吉他等等。在表演中,他們賦予創造性的自我表達,全身心地沉浸在自己的舞臺中,從而發展孩子的個性、自主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3、注重創編,培養能力

在新教材中,幾乎每課都增加了編創活動,本課中我設計了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樂器改編歌詞來表演唱這首歌曲。以往到創編環節,往往會因為學生缺乏創編的素材而使創編流於形式,所以在本課的一開始,我讓班級小樂手展示的目的除了創設情境外,還是為完成為歌曲創編歌詞教學任務提供素材,打下基礎。這樣的設計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又達到了學生能獨立創編歌詞的教學目標。

都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總結這堂課優點的同時我也清醒地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在歌曲教學中,有不少節奏難點,如"0 勃隆|砰砰 砰勃隆|砰砰砰 "中的八分休止符及十六分音符節奏的弱起襯詞"勃隆",是比較難處理的,雖然通過反覆的聽唱,學生掌握得比較到位,但是我覺得是缺少解決方法的。課後我在思考,如果為了不讓學生將"勃隆"兩字常到強拍位置而讓學生只唱"砰砰砰",將八反休止符及"勃隆"放在心裡默唱,這樣,更能確定"砰砰砰"的準確拍位,同時在默唱時也能聆聽"勃隆"兩字的弱起感覺。又比如在"跳?喲 唱 喲" 這一字多音的樂句,處理最不好,儘管我進行了多次範唱,節奏仍有錯誤,學生還是很明顯地將"跳?喲 唱 喲"唱成了"跳 喲 唱 喲"。課後我思考在教學生唱"跳"字時做一個伸懶腰的動作,並在"5 3 1|2 1|"中的"3"音處加個"ao"音,節奏,那麼難點解決了嘛!

我相信,在課堂教學中作為老師多想想怎樣讓學生學得更輕鬆,更有趣,這樣的課一定會更受到學生們的喜愛!

音樂說課稿 篇7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我們的田野》

教學目標

能用連貫、優美的聲音演唱《我們的田野》。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手風琴

 教學重點

用連貫、優美的聲音演唱《我們的田野》。

 教材分析

《我們的田野》

《我們的田野》由管樺作詞、張文綱作曲。張文綱是我國的作曲家,創作了四百多首音樂作品。1953年他與詞作家管樺合作創作了組歌《夏天旅行之歌》,《我們的田野》是其中的第三首。歌曲一經演唱便很快的流傳開來,久唱不衰,深受人們喜愛。還別選入“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是一首非常優秀的兒童歌曲。

歌詞好像一幅優美的圖畫,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音樂更是別具特色,詞曲珠聯璧合,成為兒童歌曲創作的一個典範。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單樂段歌曲又不規則的三個樂句組成(5+6+6),旋律優美、流暢。全曲共有六處弱起小節,其中兩處是在強拍上的弱起,旋律起伏,即好像是流淌的河水,又好像是連綿不斷的群山,使人產生美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學唱歌曲《我們的田野》

1.發聲練習

2.聽錄音,感受音樂的情緒

3.學生學唱歌曲

(1)跟隨老師學唱

(2)再演唱時要注意六處弱起小節

(3)在演唱過程中老師指導學生糾正錯誤的地方

(4)採用不同方式演唱(例如:領唱加合唱、分組唱、獨唱等。)

三、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手非常美麗的歌曲,使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秋天到了,同學們在閒暇時仔細觀察一下,北方秋天的田野是什麼樣的。

四、課後反思

音樂說課稿 篇8

說教材

我選的內容是第四單元《神州大地——遼闊的草原》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風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態的音樂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居住在我國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民,他們的歌聲像遼闊的草原和天空一樣嘹亮明淨,舞蹈藝術更是豐富多彩,表達了蒙古人民對草原、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弘揚民族文化,培養學生的民族情結是我們音樂教育者的責任和使命。

根據教學設計,結合課標“感受、鑑賞、創造、探索”精神,本節課安排了以下內容:

①學唱蒙古民歌《牧歌》。

②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馬頭琴獨奏《萬馬奔騰》、《讚歌》。

教學目標

1、通過唱歌和欣賞教學,使學生了解蒙古音樂的風格特徵和基本常識;瞭解音樂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係。

2、培養學生熱愛美好生活和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藝術的想像力、鑑賞力和探索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學唱歌曲《牧歌》和欣賞教學使學生了解蒙古音樂的風格和特徵,培養學生對民族藝術豐富的想像力和鑑賞力。

教學準備

鋼琴、音響資料、課件。

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目標,我主要採用了視覺影象法、設定疑問法、啟發引導法、評價激勵法。

首先,民族藝術是從勞動人民的生活勞動中來,反映人們的思想情緒,要了解一個民族的音樂語言,首先要了解本民族的風土人情,所以,我選了一部分有關蒙古人民生活場景和精美畫面在導課時播放,既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又豐富了學生的人文歷史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

其次,根據學生好奇愛動,愛展示自我的特點,我採用了設定疑問,啟發引導和評價激勵的方法,以“老師為主導、學習為主體”,讓學生動靜交替、熱情活潑的氛圍中增長知識,得到美的薰陶。

說學法

聆聽法、小組活動法。

首先,音樂是聲音的藝術,聽是我們感知音樂、理解音樂的基礎。培養學生用心聆聽音樂是培養學生表現和創造音樂的重要手段。

其次,利用小組活動法,讓學生在互相交流中探索新知識,不僅培養學生的團體協作精神,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優良的課堂氣氛。

說教學過程

一、導課

首先播放短片

播完後上題目:選擇與本片內容相符的項

A、蒙古族 生活在我國北方蒙古草原上

B、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

C、有敬水、敬火的習俗

D、回族

E、成吉思汗

設定意圖:通過觀看聲像具備的短片,可以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注意力,並通過討論,師生交流引發學生聯想,豐富學生有關草原人文歷史方面的知識。

在這環節中,老師要做好引導工作,讓學生了解地理環境與人們的生活習俗及音樂文化之間的關係。如寬廣的草原是蒙古人民生活的搖籃,人們熱愛草原就像熱愛自己的生命一樣。寬廣的草原賦予人民寬闊的胸襟和豪爽熱情的性格。蒙古人民的歌聲像遼闊草原和天空一樣嘹亮明淨,舞蹈更是豐富多彩,有表現生活場景的“盅碗舞”、“擠奶舞”等。下面欣賞合唱《牧歌》。

二、新課

(一)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

欣賞前,把學生分組,讓他們用蒙古風景或歷史人物為自己命名,如:“草原英雄隊”、“千里鐵騎隊”、“成吉思汗隊”、“呼倫貝爾”。

提出問題:歌曲用什麼聲音,塑造了什麼音樂形象?

[播放樂曲]

聽後討論問題,在這個環節,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老師適當引導激發學生想象。僻如:歌曲純粹用人的聲音,用不同的音色組合,不同的力度變化,展示出草原美麗遼闊的景象。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讓學生一起朗誦書上《牧歌》的歌詞,共同回味合唱帶來的美好回憶和聯想。並讓學生了解無伴奏合唱的知識。

(二)學唱歌曲《牧歌》

首先,老師有感情地範唱一遍。

提出問題,歌曲旋律有什麼特點?

寬廣、悠長、深情,表現大草原的遼闊美麗及人們無限的熱愛之情。

2、學唱歌曲

1)跟老師學唱譜子,並找出樂譜中旋律相近的小節,這樣有助於學生對旋律與節奏更準確地把握。

2)跟琴唱歌詞

要求學生輕聲唱,唱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3)學完後,採用小組比賽的形式跟伴奏唱,鼓勵學生創造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男女生合唱”、“女生唱男生哼鳴附和”等,這樣既練習了歌曲,培養了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在此環節,補充蒙古歌分長調和短調知識。

三、欣賞馬頭琴獨奏《萬馬奔騰》

介紹馬頭琴是蒙古族比較有特色的樂器,因琴頭上雕刻馬頭而著稱,演奏時像二胡,但音色像大提琴。

[播放樂曲]

找學生簡單談一談樂曲表現的內容:萬馬奔騰的壯觀場面。此環節只作欣賞了解。

四、創作與探索

播放背寫音樂草原歌曲《讚歌》

在這個環節,鼓勵學生大膽運用各種藝術形式來表現蒙古草原的美麗遼闊與生活習俗。比如唱歌、舞踏、美術、朗誦、模仿表演摔跤、賽馬等,老師要行當地指導。

用小組比賽的形式表演,以調動學生積極性,此環節占課時比較長,約十五分鐘左右。

五、結束語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蒙古草原豐富的自然資源是蒙古人民賴以生存的基礎,人們熱愛草原,像熱愛自己的生命一樣,蒙古草原豐富多彩的音樂藝術表達了蒙古人們對美好生活無限的熱愛之情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請學生收集有關蒙古草原的資訊。

省心宣告:1、本網站所刊載的各類形式(包括但不僅限於文字、圖片、圖表)的作品全部來自網際網路、百度和由網友提供,如您(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某部分內容有侵權嫌疑,敬請立即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更改或刪除。2、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3、本站所提供的一切資料均共交流參考使用,如有其它用途,請與作者本人聯絡。

音樂說課稿 篇9

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國小音樂第三冊第九課《顛倒歌》

地位與作用:

學生通過一年的學習,在演唱、演奏、綜合藝術、表演等方面得到了較好的鍛鍊與提高,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經驗和能力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形式多樣的音樂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其音樂感受力、鑑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讓學生在充滿合作精神的群體交往中,學會學習、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尊重、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教材分析:

《顛倒歌》是一首深受兒童喜愛的歌曲,歌詞將自然界的現象都顛倒過來,生動有趣。歌曲大多運用了八分音符,使歌曲顯得歡快活潑,最後一句旋律的下行,形象地表現了小朋友感到滑稽、哈哈大笑的模樣。本課還安排了一首《顛倒謠》讓學生有節奏地讀一讀、唱一唱,還有《找風箏》《到小猴家去》《青蛙合唱》等視唱練耳。

教學內容:

(1)“風箏”系列活動。

(2)《顛倒謠》

(3)歌曲《顛倒歌》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學會有節奏地朗讀《顛倒謠》,能用輕鬆、愉快的聲音演唱歌曲,學習正確的自然知識。

能力目標: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提高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情感目標: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在身心愉悅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尤其是運用電教手段,激勵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活動,敢於表現自我,並在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學會與他人合作、交往與協調。

教學重點:

進一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各項音樂活動、不斷提升參與體驗,指導學生能用輕鬆、愉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能唱準、唱好歌曲中的切分節奏,能體會並表現歌中力度的變化。

活動預案:

(1)風箏激趣、主動參與

(2)歌中滲趣、深化體驗

內化拓趣、表演創編

(一)風箏激趣、主動參與

(1)“猜風箏”通過猜謎,引出風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2)“剪風箏”學生用剪刀剪出風箏圖片,引導每一位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為他們營造一個寬鬆的氛圍,給予學生自主活動的空間,提供展示、表現的舞臺。(風箏圖片有兩層,第一層正面使圖象,反面是旋律;第二層是白紙,兩層之間用透明膠貼上起來)

(3)“放風箏”學生在認識唱名的基礎上、唱唱旋律、進行聽辨練習,把與老師相同旋律的風箏放飛到“天空”。(課前將黑板佈置成森林背景,有藍天白雲、花草樹木,可愛的動物等)

(二)歌中滲趣、深化體驗

(1)找一找:

通過尋找身邊的動物圖片(《顛倒歌》中的動物及歌詞)、歌謠卡片(《顛倒謠》裡的詞),把觀察、思考、練習、探索的空間留給學生。

(2)讀一讀:

通過小組看和讀,採用以點帶面的形式,由個人——小組——集體,在展示過程中逐一把圖片、卡片貼到黑板上,從中培養他們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讓學生置身於“玩”中感知音樂的美。

(3)說一說:

鼓勵學生敢於表達自己的體會與想法,一起分享快樂,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緊扣課題“事情全顛倒了”。→揭題:剛才大家朗讀地是《顛倒謠》,而動物們在一起唱了一首《顛倒歌》。

(4)聽一聽:

引導學生完整地聆聽歌曲,更有效地促使學生自主學唱歌曲,進一步地深化體驗,從而十分自然地過渡到下一環節——學唱歌曲。

(5)唱一唱:

採用聽唱與跟唱相結合,讓學生在聽中學、在聽中唱、在唱中唱,再用介面唱鞏固歌曲,體會歌中強弱變化,最後,師生跟著錄音富有表情地歌唱,層層深入,讓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淺入深。

(三)內化拓趣、表演創編

(1) 選一選:

引導學生明白表演有多種形式:如樂器伴奏、律動表演、豐富表情、生動演唱等,學生分組商量後自己作出選擇(可以進行重組)。

(2) 動一動:

根據小組的選擇進行創編表演,在歌聲中發展學生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而教師要成為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或幫助者。

(3) 改一改:

引導學生說說正確的自然規律,我們不能違背自然規律,分組進行改歌詞、改歌謠、並把正確的讀讀、唱唱,在活動中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的創造能力、尊重他們的創作成果,師生邊唱邊演,盡情享受著創造的快樂,在載歌載舞中結束本課。

總結:

本課設計預案,猜、剪、看、唱、聽、創、演等活動,有機地與感受音樂相結合,在各種音樂活動中,都伴隨著音樂,將音樂融入其中,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自主活動時,教師大膽、放手地讓學會上自己去實踐,充分相信他們的能力,使學生在活動中切身體驗到音樂所包含的情緒、情感和情境,充分體現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會學、能學、善學、敢學,真正體現出藝術課程的人文性、綜合性、創造性和愉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