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關於說課稿集錦四篇

說課稿7.72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說課稿集錦四篇

說課稿 篇1

大家好!我將從教學設計思路、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創新點、教學效果與教學反思這三個方面為各位介紹六年級的品德與社會課《依依不捨情》。

5月的長江南岸,碧空如洗,水光瀲灩。朝夕相處6年的孩子即將畢業,笑臉依舊,笑聲依舊,絲絲不捨才下眉頭,縷縷擔憂頓上心頭。醞釀良久,我決定和孩子傾情演繹《依依不捨情》。

我首先根據教材和學情擬定了活動目標。

“我是你的一個旅伴,你向我問路,我指向我們倆的方向”。於是,我為孩子們創設適宜的活動條件,靈活多樣組織孩子們參與活動。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1、熱愛母校,感激母校,併產生回報母校的願望。

2、體諒教師的辛勤勞動,感激教師的辛勤教育。

3、珍惜同窗情。

4、學會感恩。

二、知識和技能:

用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依依不捨情”。

三、過程和方法:

1、進一步提高收集資料、篩選資料的能力。

2、學會傾聽,學會思考,並能在短時間內整理思緒,用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3、協調合作的能力。

四、教學設計思路:

“我是你的一個旅伴,你向我問路,我指向我們倆的方向”,這是我設計活動的原則。首先創設愉悅、輕鬆、活潑的.情境;其次,從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出發,啟用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思考,感悟,體驗,併力圖讓活動豐富多彩;第三,活動中我和孩子們地位平等,我們是合作者。

1、啟用情感。沉浸在畢業歌憂傷的旋律中,再以觀看集體操的視訊進行活動準備,營造不捨的氛圍。

2、感悟深情。演精彩小品,深悟同窗情,對友話心思;觀師忙碌工作視訊,聽師配樂講故事,客串記者小採訪,真情故事暖人心;看後勤員工辛勤勞動視訊,表感謝之情;隨“小導遊”暢遊校園,抒留戀之情。此環節中,引導學生在感悟在表達,學會有情即表,有愛即說。

3、感恩回報。分組討論如何感激同窗和師長,回報母校,隨後分組彙報。孩子大多隻知索取,這是最好的感恩教育。

4、昇華情感。教師配樂朗誦,孩子感受教師似海深情。在《感恩的心》優美旋律中結束活動。

五、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創新點:

1、資源整合。

通過多媒體把教材資源和學生生活進行了有效整合,讓孩子真切感受生活,實踐生活。補充名人尊師的故事,以指導孩子行為,用視訊再現後勤員工勞動,孩子對其工作的艱辛一目瞭然,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2、資源開發。

利用多媒體創設輕鬆愉悅的教學氛圍。首先設計豐富的活動,如配樂朗誦、唱歌、講故事、小組討論。其次巧用音樂打動孩子,觸動真情之弦,激發不捨情。《畢業歌》,創設情境,渲染氣氛;配樂朗誦,孩子淚流滿面;《感恩的心》,昇華情感,永懷感恩。

3、自主發展。利用資訊科技讓孩子們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課前安排孩子準備“導遊活動”,讓他們自己取景,做“PPT”,寫導遊詞,選小導遊。

4、網海拾貝。

利用部落格,開展網路教研,聽百家之言,採眾家之長,改教學設計。

六、教學效果與教學反思:

孩子在活動中,深刻感悟了同窗情,師長情,母校情,併產生了感謝同窗,感謝師長的真摯情感和回報母校的切實願望,同時進一步提高了傾聽和傾訴的能力。我覺得還應該利用資訊科技將課程資源開發最大化,創更佳學習環境,獲最佳的教學效果。

師徒是人類古老的共舞舞伴,感謝教學,每天都提供給我重返這古老舞池的機會。感謝孩子給我的感動,感謝這一切美好。

說課稿 篇2

諸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的說課將從四個方面展開。一說教材、二說教、學法;三說教學程式;四說教學理念。其中,理論根據將貫穿在整個過程中。

一、說教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九年制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12冊8課,課題為《色彩的明度》。本教學內容以兒童繪畫為題材,啟發兒童進行欣賞學習,並進行創作。本課選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兒童繪畫作品,這些作品是內容美,形式美和色彩美三者有機結合的優秀作品,由於是同齡人的作品容易激起學生的共鳴,很適合學生欣賞、討論、評述和學習。

本人對教材的理解是:學生已經進行了四、五年的美術課堂訓練,體驗了簡單的美術創作的樂趣,這個時候安排學生欣賞同齡人的優秀美術作品,對兒童形成正確的審美觀有所幫助,也可為兒童今後的繪畫創作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本課課題《色彩的明度》,採用了兒童易於接受的描述性語言,活潑、自然、親切。

(一)本課的教學目標 :

1、學習色彩的明度知識,對“明度”一詞有較準確的理解。

2、掌握色彩的明度的變化的處理方法,並能在繪畫中運用,提高學生用色的造型的能力和技巧。

3、掌握色彩的明度對比知識,培養審美情操,激發學生運用豐富的色彩去創造藝術美和表現生活美。

(二)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1、重點:傳授色彩的明度知識,掌握色彩的明度處理方法,提高學生運用色彩的技巧,體驗色彩的美感。

2、難點:讓學生接受色彩的明度對比知識和對色彩明度進行操作,並在繪畫實踐中運用。從知識到應用是一個較複雜的轉換過程。教學中要抓住這個重要環節,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從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

我在本課中,通過教師講解(理論學習)——分組嘗試(色彩感知)——分組評述(理解把握)——創作體驗(實踐領會)四個活動環節,這樣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從看到說到畫,學生很自然就完成了知識在實踐中的轉化運用。

二、說教法說學法。

本節課著重體現學生、教師為雙主體在教學活動中互動交流相互促進發展的和諧統一。教師作為一個引路者,只起著帶路作用,例如當學生欣賞一幅作品時,教師用提問的方式給學生以方向(提問包含各個方面:你喜歡這幅畫嗎?這幅畫畫了什麼?這幅畫有什麼特別的地方?這幅畫給你什麼感受?)。然後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談一談,甚至可以摸一摸,聞一聞,討論討論,再說出自己的看法,同時還安排讓學生自己體驗不同工具材料作畫的不同感覺。總結為一句話就是:困惑時給予啟發,阻塞時給予點撥,上臺階時給予鋪墊,攀登時給予鼓勵。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覺發現新知,探索新知,參與知識形成,能力形成的全過程。

三、說教學設計。

創設情境,欣賞匯入。學生進入教室就開始不附加任何要求的`欣賞活動,可以讓學生輕鬆、快速的進入情境教學的課堂。

講授新知,理解知識。這一過程中,我充分注重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邊講解邊讓學生親自動手,感受新知識,為下一步的運用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學生在感知的過程,嘗試到了探索奧祕的快樂,因此,學生都非常興奮,自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由“扶”到“放”,自主探究環節。葉聖陶先生說:“當教師像是幫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能放手就放手。”這個環節在欣賞作品的同時,理解色彩的明度變化在繪畫中的應用。通過教師的三個引導提問,由簡單到複雜,各有側重,富有層次。整個教程中,教師始終處於客體地位,學生的自主探究被推到了主體地位。教師只在關鍵處啟發,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領悟到知識的真諦。同時,由扶到放的過程中,始終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由對畫面內容形象的理解到對錶現特色的理解,由對錶現特色的理解到對自己感受的激發,由表及裡,從感官的運動到思維的活動。在此過程中不但讓學生掌握欣賞的基本方法,還通過引導分析,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繪畫的內容來自於生活,但是可以跟生活不一樣(高於生活),每個人都可以大膽的用自己的喜歡的方式表現所看到的和所想到的。這也就很自然的為教學的難點的突破奠定了基礎。

全面欣賞,嘗試材料環節。要達到學生掌握知識,最終發展能力的目的,學生的思維就必須經過反覆多次,循序漸進的實際應用。本課安排了學生兩次親身感受,加深對色彩明度的理解和把握。

個例感受,文化交流。這裡將它作為一個例子展示,並且讓學生嘗試進行介紹,主要是讓學生有一個粗淺的視覺體會,並不強求學生的理解與認同。

創作體驗,知識深化環節。最後,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欣賞體會,選擇自己喜歡的繪畫工具材料,進行創作活動。時間安排雖然很短,但作用只是讓學生在欣賞後再進行繪畫創作的親身體驗,讓課堂不僅僅結束在40分鐘內,而是延伸到課堂之外,延伸到學生今後的每一次美術學習中去。

四、說教學理念

本節課是基於美術新課程標準而設計的。所貫徹的基本理念是:從講授中明確知識,在欣賞中開啟智慧,於評述中形成素養。即讓學生在老師的講授中學到色彩的明度的基本理論,在欣賞同齡兒童美術作品時,體會色彩的明度變化給物象帶來的美的感受;於美術創作中親自感受色彩的明度變化的奧祕;於作品評述中昇華對色彩的明度知識的理解。這個教學理念通過以下方式實現:

1、全參與學習。所有的學生都可以自由表達對某一幅作品的獨特的感受並親自嘗試。

2、全變式表達。繪畫和語言都是藝術,用語言來表達對繪畫作品的感受,同樣一幅畫,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若干種不同的表達,這也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從說到畫,表達方式產生轉變,知識的掌握也自然產生深化。

以上是我對《色彩的明度》一課的理解和把握,不足之處,還請諸位領導和老師批評和指正。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鯨》這是一篇常識性說明文。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慣等方面的知識。課文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語言簡練準確,平實質樸又不缺乏生動形象。作者運用李數字、打比方、舉例子等各種說明方法介紹鯨,融知識與趣味於一體,增加了文章的可讀性,這是一篇典範的練習說明文的好文章。

二、說學情

本單元的閱讀訓練重點是讓學生了解一些科普知識,喚起學生探索自然科學的興趣,同時讓學生了解說明方法,體會準確的用詞,形象地表達。因此,落實本單元的訓練重點非常重要,這將影響到以後說明文的學習和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和形成。五年級學生已經在前幾個學段初步地接觸過淺顯的說明文,但對於說明方法地瞭解、使用,尚未能嫻熟地掌握、運用,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三、說教學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正確讀寫“目前、上顎、哺乳、退化”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激發學生探索海洋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4.認識、鞏固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會在自己的細作中運用。

四、說重難點

我認為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學的重點是讓你學生了解鯨的相關知識,教學難點為學習作者用多種說明方法準確地說明事物的特點。

 五、說教法、學法

在本課中,我打算做到以學定教,我主要用到的教法有引導法、體驗感悟法、交流討論法等。現在閱讀教學理念明示我們,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珍視學生獨特的體驗和感受,因此,本課學生學習方法為:讀悟結合法、換詞比較法、圖文結合發並輔之以合作學習法。

六、說教學過程

對於本課的教學,我用那個這樣的幾個板塊來進行:

(一)、輕鬆對話,匯入新課

導語:在美麗的藍色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寶藏,生活著千奇百怪的海底動物,其中有一種動物號稱“海中之王”,它就是——鯨。教師板書課題,鯨,讓學生看板書說鯨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我針對學生的'提問,概括為“鯨是不是魚?”“一種怎麼的動物”

【讀書貴在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無疑則不進,剛開始教學,我就通過畫面出示,板書課題鯨字,引導學生質疑,既學會了鯨字,又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思考課文主要內容。

【這一步,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潛心會文,有充足的讀書時間,充分地感知課文,這是品詞斟句的基礎,也是感悟的前提。】

2.組織學生交流反饋

第一步:出示詞語,引導學生準確認讀

第一組:顎 鰭 肺 肚 胎

第二組:目前 哺乳 退化 壽命 判斷 特徵 過濾

通過組塊化的分類,讓學生掌握字詞。

第二部:請同學針對課文開始的質疑解疑,談談你讀了課文後的感受

【這一步,讓學生從整體上談自己的閱讀體會,目的是培養學生對語言材料提綱挈領地獲取主要資訊的能力,同時又解決了課文依始鯨魚是不是魚的認知問題。】

(三)、創設情境,梳理文章脈絡

1、同學們:鯨魚不是魚,那麼它又有哪些特點呢?請你快速的默讀課文,快速的給課文每一個自然段寫上一個短短的標題

2.師生交流,完成標題命名 體型龐大 進化而來 種類很多 飲食 用肺呼吸 睡覺 胎生動物

【這一步,不必要求學生完全用詞準確,讓學生再次閱讀課文,對課文整體把握後粗略感知,為具體研讀課文打下基礎】

(四)、細讀感悟,體會語言準確

第一步,研讀第一自然段,學習如何批註 讓學生想想,課文是用怎麼樣的說明方法把鯨的“形體大”介紹清楚的?再通過交流,教師隨機出示相應的句子,如: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用到了列數字。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格式把說明方法批到相應的位置。

然後比較句子,感悟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句式一:一頭近四萬斤重的鯨,約十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肥豬那麼重。

一頭四萬斤重的鯨,十米長,一條舌頭就很重。

句式比較,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同時通過學生聯絡實際, 體會鯨體形的龐大。並讓學生帶到朗讀中,加深體會。

第二步,研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圖文結合,簡介鯨的進化史

讓學生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這麼體形龐大的鯨,它是從哪裡來的?用序號標出來,教師出示簡圖,學生解說。期間,通過解說,讓學生體會鯨進化的漫長,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第三步,研讀剩下部分,遷移所學旁註方法

讓學生默讀課文,試著將課文中的說明方法旁註到文中去。教師巡視,給予指導。師生配合,教師說方法,學生都相應句子。在交流中,出示第三段,領悟“分類別”的說明作用。

【這一步,讓學生自己學習,感受,也進一步鞏固了對說明方法的認識。】

(五)、角色扮演,訓練讀寫說

閱讀4-7段,用第一人稱“我”介紹鯨的某一生活習性。學生動手進行小練筆。讓學生閱讀文字通過各種形式的表演,加深印象,對鯨的生活習性有所瞭解。

【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聽說讀寫的發展,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對鯨的習性進一步瞭解,也更樂於表達。】

(六)、拓寬渠道,拓展延伸

鯨的世界是奇妙無窮的,但是這種可愛的龐然大物,正在面臨災難,教師引入資料袋,並播放捕殺鯨魚視訊,讓學生體會,留給學生思考。

【語文課程應該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教師要善於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裡有資源,心裡有教育,課程資源無處不在。】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懷念母親》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中的第六課,是季羨林所寫,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 一位是親生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作者開門見山,指出兩位母親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調,同時引出下文對兩位母親的描述。接著,作者描述了自己與親生母親的關係:雖然相處時間不多,但母子感情卻絲毫未減,相反因為母親的離世,更加深了自己對母親的歉疚,併為此不斷懷念母親,這為闡述自己對祖國母親的愛鋪墊了感情基調;然後,作者藉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描述了在漫長的留學生涯中,對母親和祖國的懷念,將對兩位母親同樣的敬意、相同的愛慕表達得酣暢淋漓,這是文章的重點所在。最後,作者呼應文章開頭,說明為什麼會有對兩位母親不變的情懷,使文章結構渾然一體。

編排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方面在於從多個角度表現本單元的主題──祖國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學習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本課的具體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教學重、難點

抓住關鍵詞、句、段和日記,體會季羨林爺爺懷念母親、思念祖國的情感,感悟愛國情。

二、說教法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本課我主要運用以下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1、情景教學法

上課伊始,由“國寶”引出季羨林,課件出示:季羨林生平、主要經歷及季羨林的作品《賦得永久的悔》讓學生默讀,交流感受,揭示課題。

2、以讀代講法

葉聖陶老先生認為語文教學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讀;朱熹也說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如:默讀、指名讀、自由讀、齊讀、範讀等,達到“讀中感悟”,以讀代講的效果。

三、說學法

教與學是相長的,為了老師更好地教,學生更好地學,根據我班學生的情況,在學法方面我主要採用朗讀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讀悟結合,以讀為主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質疑探究的能力。引導學生注意緊繞所設計的問題,扣住文中關鍵性語句,聯絡自身的生活,來體會理解文中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將個別學習,班級學習有機結合起來,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四、說教學程式(第二課時)

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談話匯入

1、師:誰知道一般“國寶”是指什麼?(大熊貓)但是在北京大學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被人稱為“國寶”,他是誰呢?

課件出示:季羨林生平及主要經歷。

2、課件出示:季羨林作品《賦得永久的悔》

學生默讀,交流感受。

3、出示課題。

季老的許多文章裡都談到了母親,也都表達了這樣的情感。(出示課題《懷念母親》板書)讀出“懷念”的情感。作者懷念的僅僅是生他養他的母親嗎?讓我們一起走進《懷念母親》。

讓學生感受作者痛苦、悔恨的情感,奠定學習本課的感情基調。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指名朗讀課文,說說文章主要寫了什麼內容?(作者有兩個母親,對這兩個母親有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愛慕。)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通過指名朗讀課文,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從整體入手,把握全文。

(三) 抓住重點語句,品讀

首先是對親生母親的感情,重點研讀文章第2自然段。“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聯絡上下文,讓學生感受從六歲離開母親到母親去世,作者有十多年時間不在母親身邊,雖然中間有短暫迴歸,但畢竟時間短暫,沒有與母親促膝長談的機會,如今母親逝世,即使想報答養育之恩,也永無機會,因此心中覺得傷心難過:“我的願望沒能實現。”作者覺得,隨著母親的死,生活變得毫無意義,一切都變得空虛和寂寞了,腦子裡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做什麼,只有遺憾和悔恨一直充滿心心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因為無法盡孝而心存自責、愧疚之情。

接著轉入對祖國母親的思念,這部分讓學生抓住難理解的語句,如,“然而這淒涼並不同普通的淒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想起自己長眠於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去感受作者的內心體驗;“我悵望灰天,在淚光裡,幻出母親的面影。”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感受在作者記憶深處的母親的身影,從而體會作者對祖國無比熱愛和思念的情感。

語文新課標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取代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閱讀文字的過程中有所體驗。” “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能夠聯絡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在教學方式上提出了“要提倡靈活多樣”,“尤其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法”。所以,我在教學中主要採用朗讀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讀悟結合,以讀為主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質疑探究的能力。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充當好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應抓住契機進行適時的引導、點撥,梳理與歸納,從而突破本課的難點。

(四)學習寫法,首尾呼應

學生齊讀文章的最後一段和第1自然段,引導學生認識到兩個母親的身份不同,對母親的懷念卻是永遠不變的,從而呼應文章開頭,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作者真摯的情感。交流寫法特點。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了解、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並做到在習作中會靈活運用,真正達到學以致用。

(五)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放歌曲,齊唱歌曲《我的中國心》,唱完歌,學生談想法;並結合實際,在國慶節來臨之際,讓學生再暢談最想通過什麼方式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

學生在歌唱中和交流中再次感受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引起心靈上的震撼,不斷加深,不斷昇華,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五、說板書

親生母親 —— 悔恨

懷念母親

祖國母親 —— 熱愛

板書是整節課的眼睛。本節課我設計的板書做到了簡潔明瞭,突出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