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高中音樂說課稿錦集5篇

說課稿3.7K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音樂說課稿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音樂說課稿錦集5篇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1

一、 對大綱、教材與教學目標的分析與把握

高中音樂新課標中指出: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是提升國民素質的音樂教育。在音樂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課的教學重在啟迪、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態。

本課教材是“人音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鑑賞》中的第八單元《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中第十五節《貝多芬》。這個單元主要探究貝多芬的音樂作品,一共有兩首,分別是《第23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和《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重點是通過學習《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引導學生正確把握貝多芬的作品風格及內涵,瞭解作品的曲式結構,啟發學生把學習、生活同樂曲所表達的深刻內涵緊密結合起來。

根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音樂知識和感知能力,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瞭解奏鳴曲、奏鳴曲式及交響曲的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能夠會唱《歡樂頌》的音樂主題;並能看懂4拍子的指揮圖示。

(3)情感目標:感受、體驗作品的音樂情緒,加強學生對歐洲古典主義音樂及貝多芬精神的認識。

要達到這些目標,單靠教材是完不成的,必須貫徹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必須通過教材引導學生組織學習,構建比較全面紮實的知識結構。

二、教法設計概要

突出音樂學科特點是音樂教育和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而音樂是聽覺藝術,因此,要堅持以聆聽為主的教學原則 ,在音樂鑑賞活動中不但要聽辨音樂的變化,感受音樂的藝術魅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情感的辨別力、表現力和理解力,瞭解音樂表現的方法手段,培養對音樂形象的感知和體驗。為此,本課教學將結合運用調查法、啟發法、分析法、比較法、合作法等授課的基本方法。

三、學法設計概要

充分調動學生主體意識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1.在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時,運用體驗、探究、合作等學習方法,啟發學生在對音樂形像與音樂情感的體驗中充分展開想象,建立一定的音樂思維空間。

2.在音樂知識內容的學習方面,採用師生間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避免枯燥的知識灌輸和單一的講解。

3.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包括課前準備),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相關資訊,做到會提出問題、能分析問題、善解決問題,增強與他人間的協作能力,享受學習的快樂過程。

四、教學過程概要

本課的主要內容是聆聽《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環環相扣的教學模式進行。

1.課題引入:

⑴.聆聽《第23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並選出內容表達正確選項:

a、又名《熱情奏鳴曲》

b、該曲表達的是一種含蓄、優美的情感。

C、以歌頌為主題,曲調莊重舒緩,輝煌燦爛。

d、此曲如莎士比亞的名篇《暴風雨》一樣,也是表現人與大自然搏鬥的大無謂精神的。 ⑵請同學選出《第23鋼琴奏鳴曲》的作者:

a、莫扎特

b、海頓

C、貝多芬

d、巴赫

[設計意圖]:通過聽辨音樂和選擇答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並引出課題《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

2.講授新課:

⑴講新課之前,先請幾位同學把我們上節課要求大家針對以下問題收集的相關資料給大家展示一下。

a、貝多芬的生平簡介;

b、貝多芬創作的作品分類;

c、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創作背景及音樂主題;

d、試舉例,說說貝多芬創作的作品主要有哪些?(各組代表介紹)。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課外收集相關資料,不僅調動他們積極主動參與音樂教學活動,而且可以培養自主研究學習的良好習慣,為其學習音樂、喜愛音樂,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奠定基礎。

⑵剛才在“貝多芬創作的作品分類”這個問題裡面,我們說他一共寫了32首鋼琴奏鳴曲;9部交響曲等等。那麼給大家5分鐘的時間把什麼是奏鳴曲、奏鳴曲式、交響曲這三個問題,集體探討一下並掌握概念。

[設計意圖]:採用共同學習、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識主題,避免枯燥、單一的知識灌輸和講解。

⑶完整聆聽《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回答該作品體現了貝多芬怎樣的偉大思想?

[設計意圖]:有了以上的音樂知識做基礎,著重培養學生對音樂情感的理解能力。

⑷分段鑑賞,聽辨後列出各段的演唱形式、人聲音色的變化,在表達情感,增強藝術感染力中所起的作用。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表現形式及情感的辨別能力和理解能力。

⑸學唱《歡樂頌》主題,體驗合唱情緒與表達的感情。說說它對你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方面有什麼啟迪?

[設計意圖]:通過體驗合唱情緒,引導學生正確把握作品的風格及內涵,啟發學生把學習、生活同合唱所表達的深刻內涵緊密結合起來。

⑹課堂實踐:引導學生在學唱的同時,感受4拍子的節奏特點,能看懂4拍子的指揮圖示,並嘗試指揮合唱《歡樂頌》主題。

[設計意圖]:通過課堂實踐活動,達到遷移知識,延續創新的目的。

3.拓展與研究

對比聆聽維也納古典樂派的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作品《未完成交響曲》、《小步舞曲》、《命運交響曲》片段。說說有何異同點?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欣賞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作品片段,認識古典主義音樂的共同特徵及三位作曲家的個性特徵。

4.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九交響曲》的第四樂章,並對“樂聖”貝多芬的生平和坎坷遭遇有了較全面的瞭解,相信大家也都有不同的收穫。大家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一些挫折與困難,如何正確的面對這些挫折、困難?或許你已經從貝多芬以及他的作品當中,得到了一些啟示??希望同學們都能夠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良好的學習心態,勇敢地去面對困難與挑戰。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2

尊敬的評委老師: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鐵蹄下的歌女》,接下來我將與各位分享一下我的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作為一名老師,我認為對於教材的瞭解是必不可少的。

《鐵蹄下的歌女》是花城版高中音樂全一冊第三單元第1課的一節鑑賞課。全曲旋律悲痛、深情,但又富於強烈的戲劇性。整個作品蘊含著催人淚下的悲劇力量,被譽為我國近代音樂史上抒情歌曲的典範之作。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瞭解作品創作特點,感受聶耳表達對舊社會底層人民的同情,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二、說學情

高中學生具有較強的求知慾和較廣的知識面,學習興趣上升為樂趣,學習已成為自覺的行為,並不斷從中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但是高中生在平時的音樂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隨意的,缺乏引導性,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三、說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學情的瞭解,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作品《鐵蹄下的歌女》,激發愛國熱情。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歌曲的賞析以及對《風雲兒女》片段欣賞,體會處於社會最底層的歌女的悽楚生活。

知識與技能:瞭解歌曲創作背景,體會歌曲旋律特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

重點通過學習作品《鐵蹄下的歌女》,激發愛國熱情。

難點是瞭解歌曲創作背景,通過學習作品《鐵蹄下的歌女》,激發愛國熱情。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多媒體演示法、提問法、探究法。

學法:聆聽法、討論法。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說說我的教學過程,也是本次說課的中心部分。這一部分主要分成五個環節,分別是新課匯入、整體感知、分段賞析、拓展延伸、小結作業。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匯入環節

好的匯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上課伊始,我會採用多媒體播放《義勇軍進行曲》的.方式進行匯入,並提問:每當國歌響起時,你會有一種什麼感受?

通過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總結順勢引入本課課題。

這樣設計,目的在於通過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教學做良好的鋪墊。

第二環節是整體感知環節

感知音樂是課堂展開的基礎,為了幫助學生對作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我會先播放《鐵蹄下的歌女》並提問:聽到這首曲子,你們感受它表達的情緒是怎樣的?

通過學生自由回答,我總結得出音樂情緒是非常悲痛的。接著我會簡單介紹電影《風雲兒女》。其次,再次播放全曲,請學生們為全曲劃分段落,最後得出共分為三個部分。

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將作品從整體入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習本首作品。

第三環節是分段賞析環節

對於作品細緻、精準的分析及學習,是學生了解作品特點的主要途徑,為了引導學生了解重點、突破難點,循序漸進的瞭解作品,在這一環節,我會先播放歌曲第一部分,提問大家的感受,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表達什麼樣的內容?通過學生回答。我進行總結:第一段前兩句為氣息悠長的抒情性旋律,表現了歌女們不甘痛苦生活的心情;後兩句節奏緊湊的朗誦性旋律,表現了歌女們心中的不平和對黑暗社會的質詢。

其次,我播放音樂第二部分,提問歌曲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又有哪些不同,它又表達了什麼?讓分小組進行討論。通過學生回答我進行總結: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相比,第二段轉入字字血淚的敘述,音調中充滿了辛酸與悽楚。這一段的音樂處理剛好和第一段相反,節奏緊湊的朗誦性旋律挪前,氣息悠長的抒情性旋律移後,使“嚐盡了人生的滋味,舞女是永遠的漂流”兩句更為突出,更為感人。

接著,我會請學生根據前兩段欣賞步驟總結第三段。通過學生的回答我進行補充總結:第三段綜合了前兩段的音調和節奏的因素,前兩句仍是不平的吶喊,隨後,節奏突然拉長,音樂到達了最激動人心的高潮,表現了“被鞭撻得遍體鱗傷”的歌女不可抑制的憤懣之情。

最後我會播放全曲,請學生說一說整首歌曲它所表達的情感和內容。通過學生自由回答,我總結:這首歌的語音、聲調、語氣和情緒的變化,同音調、節奏的結合非常貼切,音樂的處理與塑造的形象十分吻合,裝飾音的運用富於女性的特點,樂句從弱拍上起的手法,突出了部分歌詞的內容及柔中帶剛的表達方式,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弱者不平的吶喊。通過這樣的設計,巧妙地圍繞本節課重難點循序漸進地進行學習。同時充分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的思考及探究能力。

第四環節是拓展延伸環節

為了更好地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對音樂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體會,我會播放《風雲兒女》電影片段,提問:大家通過這段影片以及歌曲,談一談聶耳創作這首歌曲對社會的影響。這樣做這樣有利於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也能夠引發學生的深思,激發愛國情懷。

第五環節是小結作業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課堂小結時我會提問學生通過這一節課所得到的收穫。為了更好的結束課堂,並在課下引發學生的思考,對於作業的設計,我會讓學生們課後觀看《風雲兒女》整部電影,然後相互交流觀後感。

通過這樣方式,不僅回扣本節課知識點,也有利於鍛鍊學生的思考能力從而激發愛國情感。

七、說板書設計

最後,就是我今天的板書設計,簡潔、明瞭,通過這個板書學生可以直觀的捕捉到本節課的核心內容和思想主旨,知識點呈現較為清晰明瞭。

最後,是我的板書設計環節,著重的體現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情緒、情感等內容,學生可以通過板書直觀的瞭解本節課的核心內容。

以上是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感謝各位老師的耐心聆聽,請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與舞蹈》第二單元中的《傣族舞蹈》,傣族舞蹈是少數民族民間舞的重要組成部分,傣族人民以舞蹈這種特殊的語言,直率、真摯的反映了他們的生活、勞動、風俗、娛樂場景及思想感情,是實現他們精神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優美的舞姿把人們帶入了詩一般的境界。

2、教學目標

(1)調動學生興趣,積極、有創造性地參與音樂與舞蹈活動,使學生初步瞭解傣族舞蹈的基本舞姿、風格及動作韻律等特點。

(2)在欣賞、模擬、表演、創編等活動中,廣泛積累舞蹈素材,提高自身鑑賞和舞蹈表現力,並具有一定的創編能力。

(3)引導學生感受樂舞交融所產生的美感和魅力,培養和激發學生熱愛少數民族舞蹈的情感。

3、教學重點、難點

舞蹈是肢體動作的藝術,不僅僅是做做而已,更重要的是體現一種民族風格特點,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傣族舞蹈的體態風格,靈活運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動作。難點是要求學生根據舞蹈音樂來進行創編。

 二、說學法

課堂標準關注的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在樂舞交融的教學活動當中,我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興趣特點,在學法的指導上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用視覺來觀察模仿老師和圖片中所給出的動作,用聽覺來把握傣族舞蹈的音樂風格特點,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去表現音樂,並用互動式的學習方法,創設學生互動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創編舞蹈作品的熱情和信心,讓樂舞交融裝點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

三、說教法

遵循“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原則,在教與學的問題上,從重教師的“教”為主轉變為以學生的“學”為主;在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問題上,要重點關注對學生的全面素質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為了讓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中達到教學目標,我主要採用了影象觀摩法、情景模擬法、比較鑑賞法等,從而使學生獲得感受與鑑賞、模仿與表演、創編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1、情景模擬,親近藝術。

課伊始,教師身著傣族服飾,伴隨優美的音樂跳一小段傣族舞蹈,接下來以導遊的身份帶領同學們來到具有“動植物王國”之稱的雲南,開展一次豐富多彩的“舞蹈採風活動”,期間採用“傣族文化”知多少的提問方式,揭示課題《傣族舞蹈》,為學生營造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引發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2、視訊鑑賞,領悟風格。

通過多媒體輔助式教學,請學生欣賞相關的視訊與圖片,鑑賞後請同學們來談一談: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瞭解傣族舞蹈的風格特點,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瑞麗、西雙版納等地區,人民普遍愛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動,感情細膩,許多動作多為動物的模擬與美化。頭、肩、腰身、胯所形成的弧線,俗稱“三道彎”,舞蹈造型具有“雕塑性”。

3、自主探索,領悟動作。

教師首先播放電腦合成的影片,呈現傣族舞蹈的基本動作——手型、手位及腳位,讓影片所表現出優雅、柔美的靜態舞姿,深深吸引著同學。抓住這一切入契機,教師向學生提出:請同學們三人一組來模仿手型、手位及腳位,讓他們自己去感悟動作的要領,再讓學生看教師示範,啟發學生髮表評議,加強手型、手位及腳位動作要領的領悟,然後出示課件:借鑑觀賞由舞蹈家楊麗萍表演的傣族舞蹈《雀之靈》,使學生通過影視欣賞——互動模擬——教師示範——借鑑欣賞——師生評議等過程,既避免了枯燥的說教形式,使原本抽象的內容更加形象化、生動化,又較好地掌握了傣族舞蹈的風格特點。

4、聆聽音樂,感受情緒。

首先教師給同學介紹雲南特有的民族吹管樂器葫蘆絲,讓同學們對它的外部結構有一個直觀的印象,然後教師來演奏一小段音樂片斷,讓同學們瞭解此樂器的音色特點,然後完整的來欣賞葫蘆絲獨奏曲《月光下的鳳尾竹》時,主要採用聆聽——討論交流——感受情緒等三個環節來組織教學。讓學生感受、體驗:夜幕下的傣族村莊、鳳尾竹下的青年男女、村莊恢復寧靜進入夢想的情緒,從而更好的揭示音樂的主題和結構特點。

5、想像創編,體驗成功。

根據剛才欣賞過的音樂《月光下的鳳尾竹》,讓學生靈活的運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動作,開展創編活動。首先由學生自主創編動作,初步感知,再把學生分成三組分別創編音樂中的一段,注意學生強弱搭配,然後以小組為單位選派代表表演創編的作品,並進行自評與互評的互動式學習,同時為舞姿優美的學生頒發獎品——金孔雀的掛飾,最後在歡樂的音樂旋律中讓

學生跟隨教師盡情的舞動起來,表達樂舞交融給人們帶來的歡樂,把這堂課推向輕鬆、愉悅的高潮。

6、課堂小結,藝術昇華。

我會告訴同學們: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豐富多彩的文化,傣族舞蹈便是民族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需要我們更好的學習和發揚光大,使這朵奇葩光輝燦爛。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從學生進入教室的那一刻開始,教師就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悅的音樂舞蹈環境,使學生經過:情景模擬,親近藝術、視訊鑑賞,領悟風格、自主探索,領悟動作、聆聽音樂,感受情緒、想像創編,體驗成功、及課堂小結,藝術昇華等過程,逐漸熟悉瞭解舞蹈音樂的旋律,而且在樂舞交融中體會到自己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最後學生與老師共同表演創編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悅。在這種創造性的音樂舞蹈實踐中,由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始終保持著高漲的氣氛,達到了“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教學效果。

這堂課只是一中嘗試,不當之處,希望得到個位專家、老師的幫助與指導!謝謝!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4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戲曲的語言、曲式特點以及角色行當、情境設計和創作來體會和感受淮劇的藝術特點,進而喜歡這種古老的戲曲形式,願意繼續瞭解相關音樂和文化。

2、能力目標:探索音樂欣賞課堂教學的延伸,利用網路使學生能獨立獲得所需的音樂知識。(運用現代化的手段充實教學內容,易於學生更方便更積極地學習知識。學生利用業餘時間學習音樂,改變了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與時代接軌,使淮劇成為學生可以學習的一部分。)

3、 知識目標:通過層層深入和具體模仿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和熟悉淮劇這一古老的地方戲曲。

[教學重點]

如何科學的欣賞和學習地方戲曲

[教學難點]

1、淮劇所使用的地方方言的學習和了解。

2、根據特定的情境設計完成表演創作。

[教學準備]

投影幕、投影機、電腦各一臺,收集關於上課所需的視訊以及圖片和文字資料

[教學過程]

一、匯入

首先由老師依次播放三段不同戲曲的精彩片段(豫劇《誰說女子不如男》、黃梅戲《夫妻雙雙把家還》、淮劇《牙痕記》),每播放完一段視訊就向學生提出同樣的問題:“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劇種嗎?”,由此引出淮劇。

二、教學主體

(一)、收集關於淮劇的基本資料

請兩位同學來講解或介紹,在課下收集有關淮劇的基本資料。(由學生親自演示,老師做補充)。

(二)

、播放教學視訊

1、老師向同學播放一段京劇片段視訊。

2、播放一段淮劇片段視訊。

3、通過欣賞著名淮劇片段,並進行對比,讓同學們對淮劇有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在欣賞完這些片段之後,讓同學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淮劇和以往我們所熟知的京劇有何不同,最大的不同點在哪?(由此匯出語言的不同)

(三)、語言學習

1、再次觀看播放過的淮劇片段視訊,並提醒同學們注意表演者的吐字特點和發聲方法。

2、播放完視訊之後,讓同學們進行自由討論淮劇中所使用的地方方言的特點以及吐字方法。

3、學習淮劇所使用的地方方言,首先先簡要介紹淮劇所使用的地方方言的特點以及吐字方法(比如:我家住在健康路),並引導學生進行模仿和學習。

(四)、情境設定和即興表演

1、老師先簡要介紹特定的情境設定(淮劇中的著名片段中的情境,包括人物及性格特點以及劇情發展)。

2、讓同學們通過特定的情境設定,用現代的表演方式來演繹。

3、接著再播放同一情境下的淮劇中的演員表演方式,通過這一環節的親身體驗,讓學生更加直觀的體會和認識淮劇的表演藝術方式。

(五)

、知識拓展

1、簡單介紹淮劇的曲式、配樂和聲調特點。

2、簡要介紹淮劇的四大行當以及經典劇目和著名的淮劇表演藝術家。

(六)、教師寄語

師:通過今天對京劇的體驗和感受,我想同學們已經對淮劇這一古老的地方戲曲有了一定的瞭解,並且充分領略到了淮劇的獨特的藝術魅力,我想請同學們無論到什麼時候都要記住一句話,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們還有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等待著我們去繼承和發揚,最後,讓我們在淮劇的經典片段的欣賞中結束本次的課程。(播放經典淮劇片段)

課後學習:同學們如果想欣賞到更多有關淮劇的知識,可以通過網路和書籍來更加深入的瞭解和學習這一古老的地方戲曲。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5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上去高山望平川》,接下來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以及為什麼這麼教為思路,闡述我的教學流程。

一、說教材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作為一名老師,我認為對於教材的瞭解是必不可少的。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人音版高中音樂鑑賞第二單元第二節的一節欣賞課。作品為bB調,4/4拍,旋律自由舒緩,深刻地抒發了在舊社會中,青年男女純真的愛情,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封建勢力的阻撓而不能實現,只能望“花”興嘆的感慨心情。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學會西北民歌“花兒”的相關知識,感受作品表達對愛情嚮往的情感,從而獲得民歌審美體驗,提升音樂鑑賞能力。

二、說學情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瞭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瞭的掌握,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才能瞭解學生真正的學習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高中學生具有較強的求知慾和較廣的知識面,學習興趣上升為樂趣,學習已成為自覺的行為,並不斷從中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但是高中生在平時的音樂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隨意的,缺乏引導性,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三、說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學情的瞭解,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通過欣賞《上去高山望平川》,體會西北地區民歌的風格,增強對西北民歌的學習興趣。

2。通過對歌曲分段欣賞,並配以討論、分析等方法,學生能夠了解西北民歌的風格特點,提高音樂鑑賞能力。

3。瞭解“花兒”這一民歌類別,並能夠感受歌曲高亢悠揚、舒展自由的情緒,增強對民族歌曲的熱愛之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

重點是聆聽並欣賞音樂內涵並瞭解“花兒”相關知識,感受音樂旋律特點。

難點是體會歌曲高亢悠揚、舒展自由的風格特點,提高鑑賞能力。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分段聆聽法、講授法。

學法:小組討論法、對比分析法。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說說我的教學過程,也是本次說課的中心部分。在這一環節主要分成五個環節,分別是新課匯入、初步感知、分段賞析、拓展延伸、小結作業。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匯入環節

好的匯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上課伊始,我會用多媒體播放音訊方式進行匯入,播放歌曲《西部放歌》,與歌曲建立聯絡,由此順勢引入本課課題。

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對課程內容產生興趣,也更好的完成從課下到課上的過渡。

第二環節是初步感知環節

感知音樂是課堂展開的基礎,為了幫助學生對作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在新課的第一環節,我會先完整播放一遍歌曲,並提問學生這首歌曲屬於那種民歌體裁,學生自由回答,我總結《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兒,並詳細解釋“花兒”的特點;其次,我會再次播放整曲,並提問學生這首歌曲所表達是怎樣的情感,學生聆聽後自由回答,我總結這首歌曲表達的是男子對心愛女子的追求、愛慕之情。

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對歌曲體裁有詳細的認識,並對歌曲的情緒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第三環節是分段賞析環節

細緻、精準對於作品的分析及學習,是學生了解作品特點的主要途徑,為了引導學生了解重點,突破難點,循序漸進的瞭解作品,在這一環節,我會先播放歌曲的第一段,並提問學生歌曲歌曲的旋律有什麼特點,修而生通過聆聽自由回答,由我來總結出樂句悠楊,起伏較大,多以四度跳進與大跳,旋律高亢、自由舒緩。在高亢、剛健之中又帶有抒纏綿的情調,極富西北地方色彩;其次,我會帶領學生聆聽欣賞第一段歌曲,並提問學生在歌詞的表達有何寓意,學生仔細聆聽並自由發言,最後由我總結出第一段歌詞描寫了山高地廣的景色,用了很多襯詞襯腔,在最後一句引出“一朵牡丹”,把心愛的女子比喻成牡丹;然後,我會播放歌曲第二段,請學生聆聽第二段歌詞和第一段的歌詞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學生通過聆聽並思考進行自由回答,師生共同總結出第二段歌詞承接第一段歌詞,依舊把心愛的姑娘比喻成花朵,表達了想摘卻摘不到的枉然之情。深刻的抒發了在舊社會裡,青年男女純真的愛情,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而不能實現,只能望“花”興嘆的感慨之情;最後,我會帶領學生完整聆聽,並提問學生西北民歌高亢、自由的原因有哪些呢?(可以從西北人民的性格、地勢等方面進行思考),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出西北地區主要是黃土高原地形,千溝萬壑、連綿起伏,而當地人民經常站在山坡上遠距離的呼喊、交談,為此,他們會把聲音拉得很長,便形成了這種高亢、自由的旋律。並且當地人民粗獷豪邁、不拘小節,在他們的勞動生活中唱歌,是抒發情感的最好手段,用自己的歌聲來表達對未來的憧憬和對愛情的讚美。

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能由部分到整體的對歌曲表達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把握,並瞭解西北民歌的風格。

第四環節是拓展延伸環節

為了更好地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對音樂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體會,我會播放蒙古族歌曲《嘎達梅林,並請學生對兩首歌曲進行對比欣賞。學生聆聽後自由回答,我進行總結《上去高山望平川》是回族歌曲,速度稍慢,節奏十分自由,情緒上是高亢、明亮;《嘎達梅林》是蒙古族歌曲,速度中速稍慢,節奏舒緩,情緒是十分悲壯的。兩首歌曲分別表達了不同的情感,卻都是富有當地民族地區特色的優秀作品。

這樣做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在對比中感受不同民族地區民歌的區別,從而對“花兒”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並獲得音樂鑑賞能力的提升。

第五環節是小結作業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採用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請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

為了更好的結束課堂,並在課下引發學生的思考,對於作業的設計,我會請學生蒐集其他西北民歌,下節課一起分享。

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對西北民歌有更多的瞭解,從而提高音樂鑑賞能力。

七、說板書設計

最後,就是我今天的板書設計,簡潔、明瞭,通過這個板書學生可以直觀的捕捉到本節課的核心內容和思想主旨,知識點呈現較為清晰明瞭。

以上是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感謝各位老師的耐心聆聽,請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