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西湖說課稿

說課稿4.86K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西湖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西湖說課稿

西湖說課稿1

一、說教材

《西湖》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介紹祖國美麗山川”的第二篇課文。這是一篇寫景散文,作者以詩一般清新流暢的語言描繪了西湖的秀麗風光,字裡行間飽含了作者對西湖風光的喜愛與讚美,抒發了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

全文共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開門見山,點明瞭西湖是“人間天堂”杭州的一顆明珠。第二自然段介紹了遠山和湖面的美麗景色。第三自然段生動描繪了西湖主要景點的旖旎風光。第四自然段描繪月光下的西湖給人留下的美妙意境。全文層次清晰,詞彙豐富,文筆流暢,語言清新,比喻運用貼切、生動、自然,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教材。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篇課文的型別特點及《語文課程標準》中年級段閱讀教學要求,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二、三、四其中你喜歡的一段。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瞭解西湖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陶冶審美情操。

 三、說教學重、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根據這一要求,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放在:

1、指導朗讀,力求讓學生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

2、感悟西湖的美:水、山、堤、島的美,及融為一體的美;

3、學會使用“就是、真像、猶如、彷彿、宛如”,感受作者優美的語言,激發對西湖的熱愛之情,陶冶審美情趣。

四、說教學方法與策略

1、通過觀看圖片和富有激情的語言,(看圖的目的是先給學生營造一個非語言語境,就相當於學生去旅遊了一番,在學生腦海中勾勒出一個自己眼中的美麗西湖。)讓學生產生閱讀期待,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

2、在指導朗讀的`同時,結合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西湖風光圖片展示,讓學生口中讀出感覺,眼中讀出畫面,心中讀出情感。悟出真情。從而讓文字語言內化為自身的語言積累。

 五、說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時間為三課時。

第一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的10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瞭解課文層次。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齊誦《憶江南》

2、出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板書課題。西湖,就是鑲嵌在杭州這個“人間天堂”裡的一顆明珠。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喚醒學生的相關積累,激發學習本文的興趣。)

(二)、初讀感知。

1.出示自讀要求:

(1)遇到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圈畫出來,利用課後生字表或查字典認識、理解這些生字詞,並將這些字詞多讀幾遍,讀準為止。

(2)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2.交流反饋。

(1)出示生詞,指名認讀。

漂浮鑲嵌掩映悠揚遠眺層層疊疊連綿起伏

猶如盪漾蔥綠輕柔圍繞心曠心怡夜幕初垂

注意讀好前鼻音“嵌、掩、綿”,後鼻音“揚、層、蕩、漾、輕、曠”,翹舌音“初、垂”。注意區分多音字“華”在“華燈”中讀“huá”。

(2)指導讀好長句子,注意停頓:

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只見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山巒,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真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

(3)理解詞語:素、鑲嵌、放眼遠眺、連綿起伏、碩大、掩映、心曠神怡、盪漾、宛如、悠揚

(設計意圖:讀好生字詞,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此基礎上理解不懂的字詞,為下面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做好準備。)

(三)、理清脈絡

1.把課文再連起來讀一讀,看看作者怎樣介紹西湖的。

2.指名讀,引導理解本文總、分的寫法,簡單瞭解課文每部分的內容。

(設計意圖:再讀課文,通過教師的引導,瞭解每段話的主要內容,初步感知西湖的美。)

(五)、指導寫字

1.自由認記,想想怎樣巧妙記住這些字,寫好這些字。

2.重點指導書寫“素、綿、猶”等。

3.自由練寫,老師巡視。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字形特點,指導學生正確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到三自然段;

2、會用猶如、像、彷彿,宛如等詞語口頭造句。

3、感受西湖山水之美。

教學過程

(一)、激趣揭題。

填空:杭州被稱為——,而西湖就是——

“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數杭州”,杭州因西湖而聞名天下,贏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西湖這麼美,下面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吧。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看看一共有幾句話,每句話都向大家展示了怎樣的畫面。

(1)第一句:山巒(結合圖片理解詞語:層層疊疊、連綿起伏,體會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猶如一幅山水畫)

(2)第二句:湖面

(3)第三句:白鷗

2、西湖的山美水也美,請你找出寫遠山和湖面景色的詞、句子(綠、青、濃、淡、銀鏡、飛、一閃一閃等詞語)。

3、找出比喻句,仿照寫句子。

4、朗讀體會,指導背誦。

過渡:站在西湖岸邊就能欣賞到西湖三面環山、層巒疊嶂、湖水平靜、碧波盪漾,湖光山色美如仙境。西湖真是名不虛傳,字裡行間都透著美景。而湖中的各個景點就更令人陶醉了。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自由讀第3自然段,以同桌為單位討論學習。要求:數一數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找一找這段介紹了西湖中的哪些景點,用﹏畫出。

第一句:鳥瞰西湖周邊,理解“綠色鑲邊”(課件)

第二句:孤山景(課件)

第三句:蘇堤和白堤(課件)

第四句:湖心的三個小島,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課件)

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景點,美美地讀一讀。

小結:太美了!如果你在這如畫的西湖邊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會怎樣呢?(愉快、舒暢)找一找文中用哪一個詞語來形容這種心境的?(心曠神怡)帶著這樣的心情齊讀最後一句。

第三課時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全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回顧西湖美景:1、遠山、湖面美景;2、西湖主要景點的魅力風光。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過渡:夜幕初垂,明月東昇,夜晚西湖又是一番景象。

1、配樂《春江花月夜》,範讀第四自然段,學生閉上眼睛欣賞。

2、觀察課本插圖,欣賞西湖美景。

3、找出比喻句,學習造句用“宛如”造句。找出課文中“宛如”的近義詞,口頭造句。

4、理解“盪漾”,想象這個畫面:明月東昇,微風輕拂湖面,華燈如“銀蛇”閃動,琴聲悠揚。

5、齊讀第四自然段。

(三)、指名分段朗讀全文,談體會。

(四)、小結:西湖,是一首詩,是一幅天然圖畫,是一個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久居的杭州人,還是匆匆而過的遊客,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讓我們以蘇東坡的詩句來結束今天的遊覽吧: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五)、出示“西湖十景”,請準備1~2景,準備介紹。

 六、說教學反思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裡的一顆明珠。多少年來,關於西湖的詩篇從古代延續至今天,白蛇與許仙的故事則又為西湖增添了幾分神祕色彩。只要說起西湖,每個人都充滿了嚮往之情。課文很美,課文把西湖寫的也很美。雖然去過兩次,但聽到西湖,我還是想去;讀了課文,我更想去;讀了課文,學生想去;讀了課文再聽到西湖,學生都想去——但西湖真的離我們很遠,我的孩子們都沒有去過,嚮往之情在我的孩子們心中瀰漫……

糾結於文字文字是如此之美,怎樣讓處於三年級的學生,在農村從未見過西湖的孩子,來感受西湖的美。

寫景散文主要是景。如何讓學生從未見過的景在心中生成並發現其中的美?這是在上課前必須要解決的,否則,學生則無法真正走進課文,走進西湖那如畫的風景中去。解鈴還需繫鈴人,解決問題的辦法只能是讓學生在感性上充分認識西湖,視訊和圖片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於是我便將早讀課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與西湖零距離接觸。視訊、圖片承載的資訊給學生帶來了震撼,“啊!”“哇!”……一聲聲讚美之聲始終伴隨著學生觀看的整個時空,學生在視訊與圖片中完成了對西湖的遊歷,充滿了嚮往之情,一雙雙明亮的眼睛裡都藏著“西湖”。

課堂上,我和學生先一起學習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杭州、西湖,聽著就讓人浮想聯翩的名字;天堂、明珠,讀著就是一首首詩篇。藉助字典,我和孩子們一起弄懂了第一自然段中“素有”一詞,知道了需要結合語境或上下文來選擇詞語的意思。如果說第一自然段是對西湖的集中讚美,那麼作者寫了西湖那些景點則又帶著學生走進了那秀美典雅風光之中。帶著問題,一遍遍地讀著課文,徜徉在西湖風光之中,孩子們找到了山巒、湖面、白鷗、孤山、白堤和蘇堤、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等西湖著名景點,一下子,課文的結構整體呈現在孩子們眼前。此時西湖已不屬於杭州,而是飄在孩子們心間的明珠!西湖夜景,在《春江花月夜》的優美意境中,讓孩子們捧起了一顆夜明珠——激動不已!最後介紹“西湖十景”,當屬課堂留白,讓西湖之美繼續保持在孩子們心中!

西湖說課稿2

本文是一篇描寫自然風光的優美文章。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向我們展現了西湖秀麗的景色,可謂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細細讀來,彷彿聆聽悅耳動聽的音樂,又如觀賞秀美典雅的畫面,身臨其境之感隨之而來,瞭解西湖的願望、熱愛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像”、“彷彿”、“宛如”等詞口頭造句。

3、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朗讀品味,瞭解西湖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孩子走入課文描寫的情境,在讀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說教法、學法

一、情境創設法

兒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體。真實、鮮活的情境能豐富兒童的表象,啟用兒童的思維、情感、聯想、想象。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

優美的語言,藉助色彩鮮明的圖畫和悠揚的音樂,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營造了一個有利於學生入境的“場”,使學生展開積極的想象,從而使學生主動、積極、創造性地理解課文,體悟情感。

二、朗讀體驗法

教學中我以讀為主,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加深朗讀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我通過個別讀、比賽讀、想象讀等不同的形式,不斷激發學生情感,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詞語,在讀中積累詞語和句子,並在讀中加深體驗,受到美的薰陶。

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課題

1、板書,齊讀課題

2、同學們想不想去看看西湖?出示圖

三、學習課文,精讀感悟,感受景美、文美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你最喜歡的描寫。

2、交流優美的句、段,結合課件,採用手勢、配樂等方法指導學生深入地朗讀這些句子或段落。

(1)第二自然段中:

抓住“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真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一群群白鷗掠過湖面,在陽光下一閃一閃的,好看極了。”等句子,展示課件,出示句子,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第三自然段中:

抓住“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綠色的綢帶,輕柔地飄浮在碧水之上。”“明靜的湖水晃動著綠島和白雲的倒影,彷彿仙境一般。”等句子,藉助課件,讓學生感情朗讀,進一步理解其意境。

(3)第四自然段中:

抓住“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無數的銀蛇在遊動。遠處,不時飄來悠揚的琴聲”等句子,出示圖畫,加以音樂,學生進行欣賞性朗讀,充分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

配樂,進一步賞讀本部分。(誰願意讀可以隨便站起來,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這一活動中。)

3、概括總結;齊讀第一自然段,理解“西湖是杭州的一顆明珠”

四、背誦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五、佈置作業:

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背給家人聽

西湖說課稿3

各位老師下午好,我叫查青丹。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八年級年級第15冊第四單元《美麗的西湖》。我主要從教學分析、教學物件、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手段以及教學過程六個步驟來加以闡述。

首先我來講一下教材分析:《美麗的西湖》這堂課我共分為三個課時完成,今天我所講的是第一課時,是以欣賞課為主。主要是對西湖秀美景色和深厚文化內涵的感受,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以大量的西湖圖片為主線,加以生動的說明與分析,使學生通過圖片感受到西湖美的特點,即而轉向對西湖水彩畫的藝術特點,為下節課做鋪墊。

根據教學大綱與教材要求,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感受西湖秀美的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掌握西湖美的特點和水彩畫的藝術特色以及水彩畫與水墨畫的相異點。

3、瞭解與認識水彩畫的種類與工具。

確定教學重點為感受西湖的美,掌握西湖美的特點。

難點確定為水彩畫與水墨畫的相異點。

由於《美麗的西湖》這課針對的是八年級年級的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生沒有了七年級對中學生活的新奇,也沒有了九年級所面臨的畢業

—1—

升學壓力,所以這一階段的學生特別叛逆而且很難管教,但他們精力很充沛,好奇心極強,而且又經歷了國小與七年級階段的學習,所以他們有一定的美術基礎與美術知識。

依據這一階段學生的特點與本課的性質,我主要採取討論法、欣賞法和比較法。以大量西湖的圖片為線索,不斷採用欣賞——歸納、比較——歸納以及討論——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圖片的引導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使他們從剛開始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因為本課時是欣賞課,是理論性極強的一堂課,我要從多方面以及多角度來分析與闡述。要想使學生在欣賞課上具有強烈的積極性與自覺性,我採用大量的圖片和故事闡述,同時運用音訊、視訊、掛圖演示和投影的教學手段吸來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

最後來說一下教學過程。本課時的教學過程主要由匯入、新授、作業以及課堂小結四個環節組成。首先來說一下匯入部分:在上課的時候,我先放一段音樂《千年等一回》,通過兩個提問來引出今天的課題《美麗的西湖》。我運用故事傳說來簡單的講述西湖的由來。通過蘇東坡的詩句,讓學生結合圖片來討論與分析這首詩描繪了西湖怎樣的美,從而引出描寫西湖的'其他詩詞以及它們各描繪了西湖怎樣的美。接下出示西湖十景,我著重講解其中的幾個景色.我通過幾個提問讓學生分組討論來總結出西湖美的特點。在這一環節,我主要通過欣賞——歸納、比較——歸納的教學方—2—

法來總結西湖恬靜之美、淡雅之美和秀麗之美。通過提問學生:那麼美麗的西湖,一旦被迫壞將會是怎樣呢?來呼籲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通過提問:我們應該怎樣將它們留下來呢?來引出水彩畫。經過西湖水彩畫作品欣賞,讓學生們歸納與掌握水彩畫的藝術特點。通過照片與水彩畫的比較總結出水彩畫朦朧、輕快和淡雅的特點。通過對比,來著重的講解水彩畫與水墨畫的相異點.最後簡單的介紹一下水彩畫的工具、種類與定義。 教學過程的第三個環節就是作業,也就是教學任務。最後是課堂小結,通過《印象西湖》視訊的欣賞讓學生再一次感受西湖秀美的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來結束這堂課。

西湖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本單元所選的文言文,以議論抒情為主,感情真摯、議論深刻,語言精練而富有深意。學習本單元主要通過反覆誦讀課文,認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深入品味語言的豐富內涵,讓學生受到多方面的人文薰陶。

本篇是袁巨集道的一篇文情並茂的山水小品文,文辭清麗簡潔,內容意趣盎然.隨意而自然,不重具體景物的刻畫描寫,卻非常重視藉助山水風光傳達文人志趣,語言樸素平易而頗多變化,往往涉筆成趣,有清雋美妙的意境。文章非常適合誦讀,因此重點要通過誦讀來品味文章的美感。

二、說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①正確理解文中的字詞句,積累重點文言詞;②熟讀課文,品味清麗的語言,體會盎然的意趣;

過程、方法目標:①把握多角度品析理解內容的方法;②學習用朗讀法閱讀寫景文言文,培養自主學習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高雅的情趣。教學重點:積累重點文言詞,品味優美的語言。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超凡脫俗的審美情趣。

三、說教法、學法。

朗讀導悟法:本節課我希望引導學生通過引讀、初讀、譯讀、品讀、美讀幾個環節,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文言語感,啟發學生自悟,提高對文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並以尋找美點為切入口,引領學生理解文章豐厚的內涵,受到美的薰陶。

小組討論法:“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乃生靈光。”採用小組討論,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在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在思維的碰撞中發展語言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一再強調,學生誦讀有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我設計了“五步讀書法”,即引讀、初讀、譯讀、品讀、美讀,使整個課堂充滿琅琅讀書聲,讓學生在誦讀中而逐步達到心通其情,意會其理的'層次。

第一步———引讀: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上課伊始,配以婉轉的古箏樂曲,螢幕展示西湖優美風光,使學生陶醉其中。然後,啟發學生開啟記憶的寶庫,吟誦有關西湖的詩詞歌賦,其中蘇軾及楊萬里的詩大家最為熟悉,可集體吟誦。而後順勢引入課題,並簡介作者,激發學生對袁巨集道的景仰及閱讀文字的興趣。

新課標指出:要利用閱讀期待,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匯入課題時,利用優美的風光、動聽的音樂,使學生很快進入課文特定的情景,為下面的閱讀活動得以自主開展做好了情感與內驅力的鋪墊。

第二步——初讀:

1、教師範讀,正字音,提示節奏、停頓。

2、學生自由大聲朗讀,把握字音、節奏、停頓,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3、朗讀展示。指名讀,提出朗讀要求,師生從各角度進行評價。

這一環節的三讀,從字音到節奏再到語氣三個梯度提出語感要求。讓學生能夠做到字音準確、句讀分明、音韻流暢、感情充沛,形成良好的語感,為通譯全文、品味文章韻味打好基礎。

第三步——譯讀:

1、小組合作,採用參照註釋、回顧舊知、結合語境等方法,揣摩研讀,譯讀文字,畫出不懂的字詞。

2、帶著小組譯讀的成果上臺當小老師,全班參與交流。

3、強化重點知識點,夯實基礎。

初四學生已經具備了相當的文言基礎,放手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運用已經掌握的文言知識結合註釋盡力自行解決文字障礙,若難以解決,可以請教老師。我巡視課堂,在釋疑解難的過程中,遵循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原則,不是簡單的“告訴答案”,而採用引導學生回顧舊知或者提示語境的方法啟發學生自悟。在這裡,我不是“知識的化身”,而是解決問題的合作者。

在交流的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上臺當小老師,我當助教。這樣的主動學習節奏快、效率高。另外,在交流中既要重視課堂生成的資源,又要落實預設的重點知識點的強化,如:1、重點字詞:2、一詞多義:為、於3、重點句的翻譯等,提高學生將知識系統化的能力,為日後初四的總複習打下堅實基礎。

第四步——品讀:

用尋找美點比賽的形式,引導學生運用“多角度品析”的方法,從各方面進行賞析,力求有獨到的發現,有自己的心得體會。教師相機誘導,適時點撥,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深刻領悟。下面我就從欣賞景物之美、領略語言之美、感悟志趣之美三個角度談談如何引導學生品味:

1、景物之美。袁巨集道筆下的西湖,極其嫵媚,極具性靈,在引導學生品味時,對實寫景物可採用想象、朗讀、圖片展示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也不覺為西湖美景所醉。在引導學生品味虛寫語句時,注意啟發聯想,注重引導學生體會以內心感受來寫景妙處,可以使文章別有神韻。這正好契合新課標所強調的“要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

2、語言之美。深入淺出的比喻,句式整齊的排比,工整精煉的對偶等修辭的運用,不僅增強了文章的華採,而且豐富了文章的神韻。引導學生品讀修辭方法對於表現景物的妙處,讀出那鮮明的畫面、優美的意境。如:將孤山蔥綠比作了美人的黛眉,春花嫣紅比作少女的面頰,勾勒出了西湖的清純可愛,妙不可言。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品味關鍵詞的生動巧妙,如“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抓住“染” “設”,體驗這二字賦予大自然之靈性,將大自然比擬成丹青妙手,為山嵐添彩增色。

3、志趣之美。袁巨集道主張文學要“獨抒性靈”,引導學生品讀出他的獨特個性與審美觀是本課的難點。“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而作者卻以晨昏之景為妙,夕嵐初起,月華乍露,尤為清絕。而大部分遊人只是趕了熱鬧,“安可為俗士道哉”顯示出作者的清高超拔的審美志趣。

這一環節的品讀,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通過邊讀邊品邊議,西湖遊記的美感鮮明地映現眼前,大家神遊其中,在發現美、欣賞美的過程中受到了美的陶冶,又感悟了作者的真性情。

第五步——美讀:

前幾環節的情境創設、譯讀品味都為美讀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此時,帶著對文章的理解,帶著對作者的欣賞,帶著飽滿的激情,用優美的聲調,抑揚頓挫地朗讀課文,藉助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感知作品的形象美、意境美、情操美。

葉聖陶先生說過:“美讀得其法,不但可瞭解作者說些什麼,而且還可與作者的心靈感通,不論在興味方面還是在受用方面,都可得到莫大的收穫。”通過美讀,把握音韻節奏,深入作者的內心世界,讀出描摹的優美意境,使學生與作品達到心神交融的的默契。

第六步——佈置作業:

將張岱的《西湖七月半》打印出來,把“閱讀並比較兩篇文章的異同”作為作業。

這一作業的設定是本課的拓展提升,不僅將學生的視野從課內拓展到課外,與《課標》提出的:“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不謀而合;同時又進一步鍛鍊了學生自主閱讀課外文言文的能力。

板書設計:

以品味文章的 “景物美、語言美、志趣美” 作為主體,言簡意賅,突出教學重點。

各位領導、老師,“追求高效愉悅課堂”是我的職業追求。對這節課的教學,我已有幸在實踐中進行過嘗試,經過反思,我認為按照這個思路進行教學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及思維發展要求,課堂學生思維狀態積極而活躍。

西湖說課稿5

說教材

本文是一篇描寫自然風光的優美文章。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向我們展現了西湖秀麗的景色,可謂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細細讀來,彷彿聆聽悅耳動聽的音樂,又如觀賞秀美典雅的畫面,身臨其境之感隨之而來,瞭解西湖的願望、熱愛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像、彷彿、宛如等詞口頭造句。

3、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朗讀品味,瞭解西湖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孩子走入課文描寫的情境,在讀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配樂磁帶

說教法、學法

一、情境創設法

兒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體。真實、鮮活的情境能豐富兒童的表象,啟用兒童的思維、情感、聯想、想象。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優美的語言,藉助色彩鮮明的圖畫和悠揚的音樂,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營造了一個有利於學生入境的場,使學生展開積極的想象,從而使學生主動、積極、創造性地理解課文,體悟情感。

二、朗讀體驗法

教學中我以讀為主,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加深朗讀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我通過個別讀、比賽讀、想象讀等不同的形式,不斷激發學生情感,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詞語,在讀中積累詞語和句子,並在讀中加深體驗,受到美的薰陶。

說教學過程

一、調動積累、激趣揭題。

師: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杭州被稱為,而西湖就是

師描述引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數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聞名天下,贏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西湖這麼美,你們想不想親眼去看一看?

這一環節是對前一堂課學習的第一段的複習,讓他們較快地入情入境。有助於讓他們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你站在西湖邊看到了什麼?

2、西湖的山美水也美,那書上是怎麼描寫的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二段,看看這一段共有幾句話,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麼? [4]

3、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4、齊讀。

過渡:站在西湖岸邊就能欣賞到西湖三面環山、層巒疊嶂、湖水平靜、碧波盪漾,湖光山色美如仙境。而湖中的各個景點就更令人陶醉了,同學們想不想一起去飽覽一番?

這一環節中,我先讓同學們看圖,通過優美的圖片把同學們帶入情境。然後讓他們說說看到了什麼,給每個學生創造了交流的機會,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最後讀讀課文,說說最喜歡哪一句,為什麼。閱讀的過程是學生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建立力去填補文字空白的過程,而不是機械地接納文字。因此,讓學生說說喜歡哪一句,並說說為什麼,使他們有了進一步的體驗。這樣設計讓學生越來越深入地走進課文描繪的情境中,感悟語言文字,並受到它的薰陶。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第3自然段,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學習。

要求:(1)數一數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

(2)找一找這段介紹了西湖中的哪些景點,用圈出。

2.集體分析:

(1)指名答,板書

(2)你最喜歡哪個景點?為什麼?

(3)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長的蘇堤比作兩條翠綠的綢帶,迎風飄逸,真令人賞心悅目。

(4)下面請同學們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景點,美美地讀一讀。

(5)我們已經知道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那麼這些美景座落在這銀鏡上,又呈現出怎樣神奇的景象呢?

彷彿是什麼意思?你能用彷彿說一句話嗎?

仙境是什麼樣的地方?誰能通過朗讀把我們帶入仙境。

(6)太美了!如果你在這如畫的西湖邊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會怎樣呢?(愉快、舒暢)

找一找文中用哪一個詞語來形容這種心境的?(心曠神怡)

帶著這樣的心情齊讀最後一句。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組織而又比較自由的學習方式。它營造了一種自由自在的課堂氣氛,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盡情地讀書,盡情地說話,從而使思維動起來,體驗真起來,語言活起來。

四、出示第四自然段

過渡:夜幕初垂,明月東昇,夜西湖又是如何一番景象呢?聽老師朗讀第四自然段。(出示夜西湖的圖片,師配樂朗讀)

聽了老師的朗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欣賞著這樣的美景,再聽到遠處飄來的悠揚琴聲,此時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你是否也想來美美的讀一讀呢?

學生配樂朗讀體會

你覺得哪句話特別美?

這一段的學習,我通過語言的描述,音樂的渲染,圖片的展示,讓學生感悟、體驗月光下西湖的美。在這裡,學生的想象在馳騁;情感在激盪;思維在飛躍,受到了美的薰陶。

五、總結:

1、學到這裡,你覺得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麼?

2、讓我們再次齊讀課文,再次感受西湖的奇麗風光。

3、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裡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讓我們以蘇東坡的詩句來結束今天的遊覽吧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讓學生說說最想說的一句話,既是對全文的歸納,又讓學生感受了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多彩。

六、作業

把你喜歡的一段背誦下來。

《西湖》教學反思

本文以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西湖的秀麗景色,字裡行間包含著作者對西湖美景的喜愛和讚美。就是因為課文中的語言是詩一般的語言,所以教學時感到非常吃力,光是生字詞的過關就化了一節課的時間。在詞語的理解上,,因為西湖離孩子太遙遠了,如何能讀懂這樣一篇美的課文,如何能從文中吸取起精華,又如何能從文中感受到如此的美景。只有藉助遠端教育資源,於是,在理解詞語時我採用了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來理解的方法,用了很多方法,讓學生自主理解,實在沒有辦法就或詞典,總算是把這個攔路虎掃除了。如:鑲嵌,就藉助戒指來理解的,鑽石的託就是天堂,而鑽石就是西湖,即把鑽石鑲嵌在鑽托裡,就好象是西湖是一顆明珠鑲嵌在天堂裡的。碩大,孩子們都不知道是啥意思,我說了一句從那邊跑過來一隻碩大的老鼠,孩子們都快速地舉起了小手,說出了答案。掩映一詞的理解是藉助文中的畫面來理解的。在課文的32和33頁的下方的畫面上,一片片樹林鬱鬱蔥蔥的,偶爾見到幾處房舍。讓學生在尋找樹林中的房舍,再來理解掩映,層層疊疊是通過畫簡筆畫來理解的。

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本文內容略顯深了,孩子們不是很容易理解。通過看課件視訊,通過品味文中的優美詞句,孩子親眼看到西湖的勝景,西湖的美麗風在孩子的腦中形成畫面,在引導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去描繪,基本上學生能理解課文了,然後再通過配樂朗讀把課文讀美了。

在上完了全文,再一次運用文中的插圖,讓學生運用文中的詞語來描繪圖畫中的美景,這樣即鞏固了詞語,又複習了舊知:從畫面中理解詞語,還訓練的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還再一次領略了西湖的美麗風光。

西湖說課稿6

《西湖名堤》是一篇語言優美的課文。我上的是第二教時,其中課文第3、4、5節介紹了有關白堤和蘇堤名字的由來和迷人景色,這給西湖美景增添了生氣和情趣,令人難忘。

整堂課中,我力求從兩個方面來完成我的教學目標,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紮紮實實地開展言語實踐活動

首先,我抓重點,訓練學生連貫地言語表達。我們的語文學習就是要幫助促進學生的言語表達,最低段來講更要促進學生的連貫表達。對於本課中“為什麼這麼稱呼白堤和蘇堤呢?”的整個訓練環節,就是藉助了文字內容,然後通過表達來了解文字內容,從而促進學生的書面表達。

其次,隨文學習適度有用的知識。作為二年級的學生“隨文”就是指在閱讀環境中,適度運用就是指適度。比如,“堤上桃紅柳綠,如同一條錦帶。”這句,就二年級來講,不是和他講概念,不是和他講本體和喻體。我要講的是,讓孩子在形象的圖片,在語言的表達過程中感受課文為什麼這樣寫?還有“桃花好像在對你說: 。”“柳樹好像在幹什麼?”的展開想象的言語實踐,其實也是把擬人化潛移默化的傳授給了學生。

二、合理使用現代資訊科技,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第一,無論是怎樣一種技術的使用,都應該促進本學科的發展,就語文學科來講還要促進學生的感悟力、理解力、想象力、審美力。

第二,資訊科技的使用一定是融合在其中的,所以一定是適時適度的,一定是有很強針對性的,一定是必須的。

指導背誦第2小節時,我就根據課文內容把幾段視訊緊密貫穿起來。把西湖的美景變成了直觀的,讓孩子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但它不代替語言的表達,只是讓孩子在看的過程中,感受作者的表達——由遠及近的。不過我又引導學生運用畫面背誦,這就幫助學生建立起畫面感,幫助學生記憶,記憶文章中的文字,同時建立起畫面與文字之間的聯絡。

其次,課文第四小節中有一句把白堤比作錦帶一句,由於許多孩子沒有到過那裡,也沒有見過錦帶,因此,學生對於這句比喻句難於理解。如果,拿字典上查到的解釋和小朋友去講的話,那肯定是白講的。我藉助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再現白堤如詩如畫的風景,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直觀的.印象。又出示“錦帶”的圖片,彌補學生生活經驗的缺乏,再讓學生結合畫面去比較,在頭腦中形成直觀的畫面。通過圖片比較,課文的文字元號轉化為生動、可感的畫面,對於比喻句的理解也就不難了。還有“桃花綻開笑臉,柳枝輕輕搖擺”的視訊也是如此。

除此之外,我利用魔燈平臺創設了課程。平臺上的資源,學生們都可以反覆使用和共享,建立學生由此及彼,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使我們的教育資源達到了效益最大化。

西湖說課稿7

評委老師、大家好!

非常高興在這個特殊的場合與各位評委老師相識,同時對大家擔任評委工作所付出的辛苦表示感謝。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浙美版第15冊實驗教材的第4單元人與自然、第一課《美麗的西湖》的第一節我將圍繞教什麼,怎樣教和為什麼這樣教,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七個方面來彙報我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課節選自《美麗的西湖》的第一節,在新課改理念下,我明確了本課課型屬於造型、表現領域。地位與作用:彰顯美術文化,及其獨特魅力,增進學生熱愛美麗祖國河山的美好情感。

西湖秀麗的湖光山色如同一幅水色交融、淋漓流暢的水彩畫,二者在審美意趣上非常相似。本課整體上的框架就是以西湖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秀美的景觀為內容,以水彩畫的技巧技法為形式,兩者有機結合,既讓學生初步地瞭解了水彩畫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又培養了他們熱愛西湖、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水彩畫有系統、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儘量避開這一點,從比較容易掌握的水彩風景畫切入。色彩調和等知識、技能、技巧,安排學生在嘗試探索中自主獲得。在呈現順序上較之傳統的水彩畫教學有了較大轉變,如先出示各種各樣的小技法,再由學生說說這些技法最適合表現什麼。降低了難度,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學情分析

自從課改程後 ,國中生對地理、歷史的熟悉程度有所削弱,這給美術課滲透這方面知識,有了學科滲透的機會,我將從地理、歷史、文化方面著手

三、教學目標

1.瞭解水彩以及水彩風景畫的基礎知識。

2.初步掌握水彩風景畫的技法,學習用溼畫法、幹畫法表現自然景物。

3.感受西湖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秀美的景色,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必須從學生角度出發,同時結合教材人文滲透美學的特色,我把傳統的三個教學目標整合而成學會欣賞、學會觀察、學會表達和學會創造四個目標來闡述。

學會欣賞:在欣賞中學會觀察

學會觀察:在觀察中學會表達

學會表達:在表達中學會創造

學會創造: 在創造中體驗喜悅

四、割據教材內容和學情分析,我確定本課教學重點為:

重點:感受西湖的美,初步掌握水彩畫的技法,體會水彩畫的美感。

難點:掌握水彩畫技法中的溼畫法、幹畫法以及對樹木、景物的造型與表現。

五、教學準備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此備好畫具是上好本課的前提條件。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範畫等

學生準備:(學生)水彩畫工具、材料、水杯

六、教學方法

主要採用:情境陶冶的情景教學方法、示範教學方法、實際訓練的教學方法,另以多媒體課件貫穿全課,通過直觀、詳盡的視訊學習,從而達到符合學生年齡思維發展的需要。

學法:學生通過,讀圖、模仿的學習方法,聽、記、練習、觀察,學生在實踐中體會、探究,認識水彩畫紙、筆、顏料的特性。

七、教學過程

根據以人為本,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理念,我的設定如下:

匯入新課-講授新課-學生練習-作業點評-小結-板書設計-拓展

其中匯入和講授新課15分鐘,學生練習20分鐘,其他安排10分鐘。

組織課堂紀律

1. 感受西湖,匯入新課

播放《西湖簡介》匯入課題,揭示課題,板書《美麗的西湖》

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的`水面面積約5.66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島嶼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長15公里。水的平均深度在1.5米左右,最深處在 2.8米左右,最淺處不到1米。湖南北長3.3公里,東西寬2.8公里。蘇堤和白提將湖面分成裡湖、外湖、嶽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個部分。1982年西湖被確定為國家風景名勝區,1985年被選為“全國十大風景名勝”。

其實,西湖是一個瀉湖。根據史書記載:遠在秦朝時,西湖還是一個和錢塘江相連的海灣。聳峙在西湖南北的吳山和寶石山,是當時環抱著這個小海灣的兩個岬角。後來由於潮汐的衝擊,泥沙在兩個岬角淤積起來,逐漸變成沙洲。此後日積月累,沙洲不斷向東、南、北三個方向擴充套件,終於把吳山和寶石山的沙洲連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沖積平原,把海灣和錢塘江分隔了開來,原來的海灣變成了一個內湖,西湖就由此而誕生了。

關於“西湖”這個名稱,最早開始於唐朝。在唐以前,西湖有武林水、明聖湖、金牛湖、龍川、錢源、錢塘湖、上湖等名稱。到了宋朝,蘇東坡守杭時,他詠詩讚美西湖說:“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詩人別出心裁地把西湖比作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美人西施,於是,西湖又多了一個“西子湖”的雅號。

學生在視訊中活得大量的資訊:西湖的地理位置、西湖的形成、西湖的來歷......

2、表達西湖的美

(1) 我們班有沒有同學遊過西湖?老師想請他們為沒遊過西湖的同學做個小導遊,談談西湖的美景,及對西湖美景的切身感受:

學生回答、教師導向:三潭印月(出示圖片:月西湖之美)、斷橋殘雪(出示圖片:雪西湖之美)......白石出發,動族火車可以2小時達到杭州......

(2)還有哪些詩詞也是讚譽西湖之美的?報課前收集到的有關西湖的神話傳說以及歷代文人賢士對西湖讚譽的詩詞等。學生討論、教師導向:

(3)教師評價:西湖是歷代文人賢士共同築建的一個天然大盆景,春夏秋冬、陰晴昏曉、雨雪風霜,不同的情景會給人不同的美感。出示圖片:晴西湖、雨西湖、月西湖、雪西湖,由學生講述、討論他最喜歡什麼時候的西湖,他具有怎樣的美。

(5)教師總結:西湖有秀麗的美、淡雅的美、恬靜的美(揭示課題)

3、欣賞作品、總結特點

你覺得下面這些水彩畫是否把西湖的那種秀美感覺描繪出來了?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指導學生欣賞課本中的水彩畫《春到西湖》、《斷橋初春》、《滿湖曲折》。

(1)欣賞課本中的《春到西湖》、《斷橋初春》,感受水彩畫是通過怎樣的效果表現出西湖春意盎然。這種效果是怎樣表現的?(學生看畫面效果討論,師生交流)(畫面表現出的是淡雅、輕快、朦朧的效果,水色交融,雨霧朦朧。簡介並板書溼畫法)

(2)欣賞《滿湖曲折》,可以通過與“接天蓮葉”、“映日荷花”的西湖盛夏景象進行對比欣賞,結合攝影圖片,感受“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意境,指出同一景點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這取決於作者對大自然的不同感受與當時的心境。(畫面表現出的是淡泊、簡單、蕭疏的美。線條畫在底色上不滲化且很乾枯,簡介並板書幹畫法)

4、嘗試與探索

讓每位學生選擇一種最喜歡的顏色,嘗試在杯子中逐漸加水調和,在紙上試驗從濃到淡漸變的水色調和過程。

引導學生

(3)嘗試在不同溼度的紙上,不同顏色之間相互滲化的效果。

5. 課堂小結

我的小結不是簡單的總結,為此我如下設計:

由學生交流、表達在嘗試中發現的各種效果和規律。通過交流,總結特點。

(2)引發學生想象,說說哪組是溼畫法?哪組是幹畫法?

(3)這些效果分別在以上欣賞的畫面中或哪些地方可以看到?

(3)總結出水彩的特點,它適宜表現淡雅、秀美的景象。

目的是通過學生回顧內容,尊重其個體感受,從而實現本教材人文性特點,同時又起到鞏固今天所學知識的作用。

板書設計

目的是再現過程,突出重點

課外作業 預習下節課內容及收集資料,備好畫具。

拓展 根據我以人為本,應用賞識教育法的教學特色,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因勢利導,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活動,貫穿愉快成功教育體驗,培養學生具有基本生活知識、美術素養,故拓展了45分鐘的知識面。使學生更深層次得體驗成功感。

下面我具體說說本節課的時間安排,匯入5分鐘,講授新課15分鐘,練習10分鐘,課堂討論10分鐘,課堂總結5分鐘。

我的上課過程符合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教學思路清晰,教學目標明確,重點難點突出,這樣可以較好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以上是我的全部說課內容,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導!

謝謝大家!

西湖說課稿8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西湖》。首先我們來進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節課出自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國小語文第三冊第二單元第二課。

1、本節課分四個部分內容,分別是:朗讀、書寫、思考回答問題以及背誦。

2、本節課貫穿了整個教學,是學生進一步閱讀與學習語文的基礎,也是形成學生合理

知識鏈的重要環節。

3、本節課聯絡了寫景和與抒情,在以後學習語文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

4、本節課是在閱讀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情感的關鍵。

接下來我要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像”

等詞造句

3、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朗讀品味,瞭解西湖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能力目標:1、通過講練結合,培養學生預讀與體會情感的能力。

2、分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與他人溝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過設定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1、培養學生認真、細緻的學習態度。

2、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增強學生

的求知慾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當我們對教材進行了分析並且瞭解了教學目標之後,就不難理解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那我們再看看這篇的重點難點是:

重點:引導孩子走入課文描寫的情境。

難點:在讀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那麼,究竟應該怎樣來完成本節課的任務呢?下面說一下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

教法:

1、範例、結合引導探索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精講、學生多練,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

則。

3、採用類比法,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自主學習,從而體驗到獨立獲取

知識的成功與喜悅感。

4、通過“教”“學”“放”“收”突破重點和難點。

教學相長,本節課我所採用的學法主要有兩個。

學法:

1、主動學習法:舉出例子,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 教師層層深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知識,培養學生思維想象的綜合能力。

2、反饋補救法:在練習中,注意觀察學生對學習的反饋情況,以實現“培

優扶差,滿足不同。”

最後我們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本節課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所需教具是教師機---學生機、投影儀、黑板、等。 我將本節課分為三個部分。

用約5分鐘時間進行匯入部分,主要是複習和引入新課。

用約20分鐘時間進行正體部分。主要是通過講練結合的方式完成對讀、寫、思考等幾部分的學習。

最後,用約5分鐘的時間進行尾聲部分,主要是小結和作業。

以上為我這節課的思路。

西湖說課稿9

一、說教材

本文是文情並茂的山水小品,文辭清麗簡潔,內容意趣盎然,作者通過對西湖春天的自然風光、動人景象的傳神描繪,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滿心喜愛和深切感受。作者筆下的西湖如同青春靚麗、婀娜多姿的少女,富有鮮活的生命力和靈性。鑑賞本文如果沒有個體生活體驗的融入,沒有聯想和想象參與,將是蒼白無效的。因此,教學中首先要啟用學生的生活積累,驅遣豐富的想象。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技術、或者口頭言語,調動起學生的情趣,使學生‘投身處地”地體驗描寫的物件,以增強鑑賞的效果。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本文獨特的寫景特點,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

2、培養誦讀能力,審美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疏通文字,理解句意,掌握虛實結合的寫法。

難點:理解作者超凡脫俗的審美情趣,獨抒性靈,不拘格套。

解決辦法:通過整體感知,師生共同研討解決重點、難點。

四、說教法

本文是文言文中游記散文的精品,而藝術的妙處及魅力是靠自身的感知和品味的,所以學習本文應以自讀為主,在註釋的幫助下,反覆誦讀,如再有疑點,教師要及時點撥,在點撥的同時,還應以讀為主,在熟讀的基礎上,爭取背誦,整體感知本文的藝術技巧所在。在課堂上要以調動學生自學的積極性,培養和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和閱讀文言文的能力為宗旨。

五、說學法

1、反覆誦讀,精美語句最好背誦。

2、按照作者的思路去發現文章寫了哪些景物,有什麼特點。

3、體會作者感情與獨到的生活體驗。

4、交流有關西湖的詩文。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杭州西湖,是我國優美的名勝之一。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筆墨來讚美它。大家想一想宋朝著名詩詞作者蘇東坡的,《飲湖上初晴雨後》中談到西湖的兩句詩是什麼?對,“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今天,我們學習明代文學家袁巨集道寫的《西湖遊記二則》,看看作者是怎樣獨具慧眼,描繪西湖勝景的。

二、整體感知

1、聽錄音範讀課文,掌握以下重點詞語。

棹、嵐、勒、突兀、相次、歌吹、豔冶、染翠、設色、夕舂、受用、目酣神醉、山容水意、花態柳情。

2、反覆朗讀課文,疏通文字,把握文意。

3、《西湖一》直抒靈性,寫出了西湖迷人的景色及自己的心境。《西湖二》作者以清麗明快之筆,描繪出西湖由白堤斷橋至蘇堤六橋一帶春日盛景,並顯示出作者獨特的審美情趣。

三、分析欣賞《西湖一》,品味其重點詞、句。

(1)重點詞語理解:

突兀:高聳的樣子。棹zhào:划船。娥:這裡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頰jiá:面頰。這裡說桃花豔麗如少女的顏面。”

(2)分析課文,品味語句。

①中哪句話寫出了作者急欲見西湖的渴望心情?(討論後回答)為什麼?

答:“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因為作者初至杭州,最為心往神馳的是西湖。作者渴慕已久的是一睹西子芳容以解相思之苦。這種感情蓄積已久,其發必速,故遊記開篇不容許多筆墨交待,一落筆就直抒性靈:保叔塔為西湖北側門戶,塔身挺秀,卓立山巔,未近西湖而先入眼簾,本也是一處勝景,但作者僅以“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一筆帶過,是因為他心不在焉,“已心飛湖上也”。整個杭州山水風物此時惟“湖上”才是作者鍾情之所在。“心飛”的誇飾把他急欲見西湖的渴望心情表露無遺。

②為何插入一閒筆“午刻入昭慶”?(思考後回答)

答:這是欲揚先抑,造成頓挫之致,然後才續“心飛湖上”之意。

③當作者終於親眼目睹到朝思暮想的春日西湖時,運用了什麼修辭寫出了它的嫵媚與迷人?

答:作者連用了四個比喻、一組排比句描摹之:“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遠處孤山蔥綠,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紅,恰似少女的面頰;湖上和風,如同酒香一樣醉人;湖中波紋,似白綾一樣起伏。

④以上描寫西湖風景是實寫還是虛寫?

答:僅四句話,但由於選取了西湖典型風物,足以見西湖秀媚的風姿。此為實寫。

⑤作者見到此景後,內心感受如何?是實寫還是虛寫?起到怎樣的`作用?(分組討論後回答)

答:“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這是虛寫西湖,藉以反襯西湖之美。

⑥同學們感悟一下“目酣神醉”是何等心態?

作者雖雲“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實際上他卻已巧用一精彩之至的妙喻:“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這種感覺與聯想雖然模糊,但境界空靈,意蘊豐富,頗堪品味。它既啟發人聯想到西湖如洛神,又使人想象作者如曹植“浮長川而忘反,思綿綿而增慕”的痴情醉態。作者的感情由此進入極高的審美境界。由此可見,山水在作者心目中是具有性靈的,是極其嫵媚迷人的。這樣比擬就顯示出山水風物的精神、情趣,亦體現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愛戀之情,與“吏情物態,日巧一日;方網機阱,日深一日”(《與何湘潭》)的官場相比,就更覺自然界的清純可愛。作者對其初遊西湖之日,如同與心愛的女人第一次約會一樣珍視,因此鄭重其事地記下具體日期:“時萬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而在另外十五篇西湖遊記中則不再註明日期。

⑦本文寫在寫作上的最大特點是什麼?

答:西湖在作者筆下重在寫意,勾勒西湖天然娟秀的風情,一種引人酣醉的整體魅力,以及作者的內心體驗,而不精雕細刻其山水面目細節。這是本文最重要的特色。

四、總結、擴充套件

總結:這節課我們分析了西湖美景及作者的內心感受,品味了重要詞語和句子,從而提高了我們鑑賞古文的能力。

擴充套件:據你的理解,互相交流你的欣賞點。

五、佈置作業

課下蒐集寫西湖美景的詩文,寫在你的札記本上。

六、板書設計

西湖遊記

山色— 目酣神遊

西湖---------- 花光— 飛心湖上 一語不得

溫風—

波紋—

七、設計理念

袁巨集道的散文不僅語言質樸,而且清雋美妙,頗具靈性,往往給人以耳目以新的感覺。學習本文,對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及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審美情趣,有著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