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假如說課稿

說課稿2.25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假如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假如說課稿

假如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假如》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第三冊第23課。這是一首充滿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詩,語言清新活潑,充滿兒童的想像力、創造力。全詩用並列結構的形式,借“馬良的神筆”,表達“我”對小樹、小鳥、殘疾人西西發自內心的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它從獨特的兒童視角展開,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朗讀這首詩,學生會產生心靈的共鳴,會產生許多新的“假如”。全詩以“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結束,給學生想像的空間,滿足孩子情感表達的需要。 依據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我分兩課時教學本課。第一課時:初步瞭解課文,會認9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第二課時:深入感悟課文,把握詩歌內容,昇華情感。 2、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體會作者關愛自然、關心他人的情感; (3)有創意地表達自己內心的美好願望。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關愛自然、關心他人的情感。

二、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加強對 1 2閱讀方法的指導,有些課文應要求學生誦讀。所以,本節課我確立了“以讀為主”的思想,採用朗讀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口唸成誦,感受著清新活潑的文字,想象著美好動人的圖景,感悟詩中蘊涵的思想情感。 這首詩前三節的結構相同,這就為學法指導法提供了依據。因此,我將重點導讀第一節詩,指導學生感悟學

法,然後引導學生遷移學法,以學習小組的形式自主、合作學習,彙報學習成果,以此來訓練並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在主要採用朗讀法、學法指導法的同時,我將輔以情景教學法、談話法等,努力提高教學效果。

三、說教具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神筆”。

四、說教學過程 為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複習舊知、引入新課――感悟課文、感情朗讀――昇華情感、發展語言――課外延展、佈置作業”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1、課件出示生字詞,學生開火車認讀。 2、提問:小作者用神筆畫了什麼?在學生逐段概括時,我以簡筆畫的形式把學生概括的內容板示於黑板。 ?這樣安排,旨在讓學生整體把握詩歌內容,為下面理解詩意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感悟課文,感情朗讀 1、導讀第一節詩 (1)動動腦,理解詩意 ①讀一讀,想一想:作者畫為什麼畫紅紅的太陽? 2 3 ②創設情境,深入感悟。 a.課件出示小樹圖,教師感情敘述:“冬天到了,寒冷的北風呼呼地颳著,一棵小樹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風吹得搖搖晃晃,凍得瑟瑟發抖。” “小樹小樹,你為什麼 b.學生扮演小樹,進行師生對話,師:縮著身子?”“小樹小樹,你為什麼輕輕嘆息?”“小樹小樹,現在你最需要的是什麼?” ?學生在教師動情的敘述中,在師生對話中不知不覺地進行換位思考,理解小作者畫一個紅紅的太陽是為了讓小樹成長,從而和作者的情感產生了共鳴 (2)動動口,讀出感情 ①學生自由朗讀。(課件出示第一節詩) ②

學生個人賽讀,互相評價。 我會問學生:“你覺得他讀得怎麼樣?哪個字、詞不正確?他哪裡讀得好,哪裡有點欠缺,你想怎麼讀?”引導學生互相評價,同時用鼓勵性語言激發學生參與賽讀。 ?這樣引導學生賽讀、相互進行評價,旨在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③教師點撥:讀課文時,要想著詩中描繪的畫面讀,還可以加上表情、動作讀。 ④教師範讀第一小節。 ?教師的範讀是對低年級學生最直觀的朗讀指導,也是最有效的指導手段 ⑤小結本節詩的學習方法。 2、小組合作學習第二、三節詩 3 4 (1)學法遷移,自讀自悟 課件出示學習要求:①動動腦:小作者為什麼畫穀粒和雙腿?從中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②動動口:讀出感情。 ?學生在第一段學習中,已基本感悟學習方法,因此,第二、三段的教學可以扶一手放一手,讓學生將方法遷移,去自讀自悟,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這不僅有利於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而且也有利於培養他們的道德情操 (2)小組交流,展示自學成果 ①學生自由表達。(教師相機板書) 如果學生說到“小作者是個怎樣的人”時,我不會要求他們一定要把小作者的美好心願歸結到“善良”兩個字,學生可能會說:“天真、聰明、可愛……”我都會加以讚揚。 ?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真切而獨特的情感體驗,教師都應加以珍視 ②小組展示朗讀第二、三小節,並互相評價。 3、指導朗讀,背誦喜歡的段落 (1)教師範讀詩歌的最後一節:“假如我有一支 馬良的神筆……”指導學生放慢語速以讀出延伸感和想象空間。 (2)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段落,熟讀、背誦。 (3)學生比賽展示背誦效果。

從導讀第一節詩到自學第二、三節詩,再到整體朗讀,達到熟讀成誦,環環緊扣,把功夫紮紮實實地落實在讀上

(三) 昇華情感,發展語言 1、課件出示全詩,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第四小節結尾處的標點與前三小節有什麼不同?第四小節為什麼要用省略號? 4 5 學生可能會告訴我:因為小作者還有許許多多美好的願望還沒畫完。那麼, “你知道作者還有什麼願望沒說出來嗎? 我會引導學生說:你能幫助小作者把他沒畫完的願望畫出來嗎?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想為誰畫什麼呢?” 2、課件展示有關環境汙染、貧困兒童、失學兒童的困惑等等圖片,幫助學生拓寬想象思路。 ?朗讀這首詩,學生會產生共鳴,有一種表達的願望在湧動。於是我抓住時機,以第四小節結尾處的省略號為切入口,讓學生暢所欲言,以自己的“假如”充分發揮想象,有創意地表達自己內心的美好願望,同時也發展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課外延展,佈置作業 實踐性作業:1、按“我要給……”的句式把想說的話說出來;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把想畫的`東西畫出來。 ?這種作業設計,使學生帶著美好的願望,帶著自己獨特的讀書體驗走出課堂,走向寬闊的心靈牧場附:板書《假如》第二課時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假如》這篇課文。課文可分為兩個課時,我現在要進行的是第二課時的說課。

一、 說教材

1、教材特點

本單元的開篇的導語是“如果我有一支神筆,我會畫很多東西給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 點出了本單元的專題是關於愛的,具有一定的德育價值,主要在於培養學生對他人、對生活、對世界的愛。《假如》這篇閱讀課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

2、課文內容

它是一首充滿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詩,語言清新活潑,充滿兒童的想像力、創造力。全詩用並列結構的形式,借“馬良的神筆”,表達“我”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朗讀這首詩,學生可能會產生心靈的共鳴,可能會產生許多新的“假如”。全詩以“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筆……”結束,給學生想像的空間,滿足孩子情感表達的需要。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編排的特點,結合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本課確定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由於閱讀教學最根本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我把這

假如說課稿2

一、 教材分析:

《假如沒有灰塵》一課,是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是說明文單元,對學生的學習要求是:抓住課文的要點,瞭解基本的說明方法,並是試著加以運用。《假如沒有灰塵》一課,是本單元的第四篇課文,略讀課文。

《假如沒有灰塵》是一篇非常吸引人的說明文,他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向我們介紹了人見人煩的“灰塵”原來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作者在講述灰塵的作用的同時,還向讀者揭示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具有兩面性,只有更加全面的瞭解,才能更加正確地認識,才能趨利避害。

本文共六個自然段構思精巧、別具匠心。“假如沒有灰塵”這一設問從課題開始反覆出現了四次,“作假設”成為這篇說明文最突出的說明方法。文章以此為題起到了吸引讀者,引起讀者好奇的作用。文中的反覆出現是為了強調說明灰塵的重要作用。結尾處起到了總結全文的作用。而文中這樣反覆地出現“假如沒有灰塵”也使得文章的主題更加鮮明節奏更加緊湊。本文除了“作假設”還運用了“作比較”、“列數字”等說明方法。這些說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灰塵與人類密不可分的關係。這篇文章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文章的4-6這三段結構相同,都是先介紹灰塵特點,再具體說明灰塵作用。

二、學情分析:

由於這是本單元最後一篇說明文了,學生對於本單元課文中的說明方法以及起到的作用,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他們能夠從文章中找到常用的說明方法,並且分析出使用效果。這又是一篇略讀課文,文字淺顯,所以應以學生自學為主。由於,“作假設”這種說明方法在本單元其它文章中體現不明顯,但在本文中非常突出,應充分引導學生感受它的效果。另外,“我們應該辯證看待事物”這一哲理,學生在自悟中很難體會到,也需要教師進行指導。

三、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正確讀記“然而、面臨、顆粒、來源、分裂、漂浮、削弱、柔和、效能、依附、穩定、朝暉、單調、溼漉漉、古往今來、龐然大物、氣象萬千”等詞語

2、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3、 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重點體驗“作假設”這一說明方法的使用。

4、 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甚至多面性,受到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四、教學重點、難點

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重點體驗“作假設”這一說明方法的使用。

解決方法:品讀語句、隨文批畫、設計填寫表格、討論交流

五、教學思路:

1、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2、閱讀導語,明確要求

3、默讀課文,自學批畫

4、檢查效果,課堂討論

5、感受哲理,總結全文

6、討論收穫,拓展延伸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板書:灰塵。

2、灰塵有哪些害處?

3、師:確實,灰塵是一種令人討厭的東西。對吧?所以,古往今來,人們總是“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那麼,同學們設想一下:假如沒有灰塵,(補全板書課文題目:12﹡假如沒有灰塵 課件:課題)我們的世界會面臨什麼樣的情形呢?(指名作答)

4、下面我們來讀讀12課:《假如沒有灰塵》,假如沒有灰塵,是否對我們的'生活絕對有利?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①給自然段標上序號,生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的讀音,思考:假如沒有灰塵,我們的世界會怎樣?找出書中相關句子,作上記號。(課件:思考)

②說一說:用書中的話說一說假如沒有灰塵,我們的世界會怎樣?(課件:句子)

③我們先來檢查一下大家對生詞的掌握情況。檢查詞語認讀情況。(課件:我會記的詞語)

(三)、依照提示,先共同學習最後一段,再讓學生自學討論完成表格。

①談話: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我們一起來看看閱讀提示給我們提出了什麼樣的要求?(課件:表格)

②師生共同學習最後一段。

A指名朗讀。

B灰塵有哪些特點和作用?

C在說明這些特點和作用時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③學生默讀課文,分組完成表格。

④小組合作完成表格。教師巡迴指導,要及時表揚合作很好的小組。

(四)、全班交流,點撥指導。

小組彙報時,要通過讀表現出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五)、小結感悟,延伸拓展 。

①灰塵在自然界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強烈的陽光將使人無法睜開眼睛;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整個天空將始終是蔚藍色;假如空中沒有灰塵,地面上的萬物都將是溼漉漉的;假如沒有灰塵,我們將無法欣賞到晚霞朝暉,(課件:晚霞朝暉),觀賞到閒雲迷霧(課件:閒雲迷霧),領略到彩虹日暈等氣象萬千的自然景色(課件:彩虹日暈)。,假如空中沒有灰塵,大自然將多麼單調啊!其實灰塵的作用還止如此呢!這裡有份材料,讓我們瞭解一下。(課件:灰塵的另一面)

②灰塵有著它的兩面性。你還能舉例說說,生活中哪些被看成有害的東西其實也有很大的作用呢? (如網路,糖,可以補充身體的糖份,好吃,但卻引起肥胖損壞牙齒。)

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板書: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今後我們無論看待人或事物都不能只看到它的缺點,還應該看到它有好處的另一面。

(六)、作業。

請以“灰塵的自述”為題寫一篇文章,告訴人們它的兩面性。

假如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假如我是汽車設計師》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第七冊第十四課,屬於設計·應用、造型·表現領域的教學內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繼第8課《校徽設計》、第9課《精美的郵票》、第10課《做年曆》之後又一節設計·應用、造型·表現領域的學習內容。本課起著承前啟後的過渡作用。前面的幾課學習內容屬平面設計知識,後面的學習中將學到立體造型的內容,所以本課是起到從平面設計知識到後面立體造型學習做好鋪塹。

3、教學目標的確定和依據

依據:美術課程標準基本理念提出:培養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教材特點與學生實際,我設定三個教學目標

(1)瞭解汽車造型的多樣性,及汽車的組成部分和結構。

(2)通過想像設計造型和功能獨特的汽車。

(3)培養創新精神,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4、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想像設計出造型和功能獨特的汽車。

依據: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抽象知識學生難於用直觀形象的符號表達出來,所以我定此為重難點。

5、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及汽車的模型、教學圖片、彩色筆或蠟筆、繪畫紙

二、說學情

學生已經有一定的觀察分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較強,有著基本的繪畫造型能力。對美術的設計·應用、造型·表現領域內容課型已學習過,具備一定的繪畫基本設計能力。我所教的四年級學生欣賞、分析能力較好,這是學習本節課的有利因素。

三、說教法

1、提問法——側重啟發學生的思維興趣和思路。

2、講述法——通過講解、陳述的方法,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

3、啟發聯想式教學法——通過事例來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4、教師示範法——通過教師的示範,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依據:我結合本課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為做到突破重難點,通過提問、講故事、觀看汽車圖片、分析造型、色彩,啟迪創新思維,我主要採用了以上教學方法。

四、說學法

學生通過觀看圖片、思考分析總結進行構思設計,主要用了“直觀感受法”、“模仿遷移法”。

依據:美術課程標準提出:感知覺是思維的必然前提。

五、說教學流程

(一)開門見山,直奔主題。(通過提問,觀看模型,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從家到學校,你們認為是坐汽車快,還是走路快呢?

師:同學們,拿出你準備的汽車的模型看看,同學們看到的模型汽車與我們平常生活中看到的汽車有何不同?(模型汽車理念化,著重於設計型與色的新穎。)

師:同學們,你們看看汽車由哪幾部分組成?(外觀上有驅動、車廂等,概括出汽車的主要組成部分。)

依據:選擇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社會,加強趣味性、應用性,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的濃厚興趣和創造慾望,所以我選擇學生熟悉的生活常識引入課題。

(二)興趣入手,粗略瞭解。(講故事,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師:那麼你們知道汽車是怎樣發明出來的嗎?

師:從瓦特發明蒸汽機到發明汽車,講述汽車發展史,總結出創新給工業帶來的繁榮,自主創新給民族帶來榮譽及可觀的經濟效益。

依據: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目的:使學生初步對創新精神的理解,總結出創新給人類交通帶來方便快捷的生活。

(三)開拓視野,瞭解創新。(分析汽車設計大師的作品,瞭解汽車造型與創新精神的培養並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師:同學們請看大螢幕——播放設計師們設計的概念汽車造型新穎、色彩亮麗的汽車(圖片)。當我放到中國吉利跑車的時候,問:“同學們,你知道這輛車是哪個國家、哪個公司製造的嗎?”(小朋友:不知道,或許是中國……)我說:“這是中國的吉利公司製造的跑車,它是中國人自主智慧財產權創新開發的汽車。吉利跑車它的外形及發動機都是中國人自己創新開發的技術,它走出了國門,登上了國際汽車大展的舞臺。讓中國人在世界汽車行業的舞臺上爭得了榮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這就是技術創新帶來的驕傲。那麼今天我們學習汽車設計,我們設計的汽車外形也是一種創新,通過我們的.大腦與雙手,構思與描繪外形新穎、功能獨特、色彩亮麗的汽車,那也是一種創新的表現。”

【讓學生了解大師設計的思路,開闊視野拓寬知識面;分析畫面汽車設計的創新——造型與色彩。通過觀察、分析、總結出變幻的主要元素】

(觀看汽車的分類,進一步加深對設計造型的理解,明確設計新產品的理解。)

師:同學們想不想自己設計一輛造型新穎、色彩亮麗的汽車呢?師:同學們看過設計大師設計的新產品,作品與我們平常生活中看到的有何不同?

【瞭解汽車用途的多樣性,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

(四)言傳身教,直觀感知。(通過觀看教師演示與分析設計要素,理清設計的根本思路及表達方式。)

師:那麼你先看看老師是如何想,如何畫出來的。我把我的構思說出來:我生活在美麗的海南島,一年四季如春,陽光明媚,有美麗的沙灘,有椰風海韻吹拂真舒服,那老師設計一輛外形美觀車頂開蓬的休閒型汽車,敞開車頂就可以呼吸到清鮮的空氣,多舒服啊。接著示範畫出我描述的汽車,邊示範邊講解設計要素與設計意圖,然後讓同學們把自己的構思說說再畫畫……。

【將抽象的知識演化為直觀形象的表達方式。主要是通過以上講解與演示,學生總結出設計的主要元素:造型新穎、功能獨特、色彩亮麗】

(五)理清思路,意出於形。(學生陳述自己的構思,對其構思用繪畫形式來表達。)

師:展示同齡學生的汽車設計作品(有畫的、也可以是手工立體制作的)作品,總結主要體現了作者設計的主要理念。

【加強學生設計表達能力】

(六)展現自我,突出重點。(作業:用繪畫方式設計一輛造型與功能獨特的汽車。)

口頭描述自己將要設計的汽車外形和功能,學生開始作業,教師巡視細化作業指導。

【通過動腦、動手,將理想變為現實。】

(七)分享成就,促進成長。

學生作業展示、學生自評、教師小結。

【通過展評活動使學生體驗創造美的樂趣,激發學生創新精神】

(八)拓展思維,造就未來。

課後拓展—可用多種表現方式來表達形象的變幻(如:鼓勵學生利用廢舊材料設計製作立體的新穎汽車)

【材料表達的多樣化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與表達方式的多樣化】

假如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假如我是巨人》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本課教學時數為1課時。

根據國小低年級兒童的學齡特點,本著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學生的學習目標:

1、充分利用聯想與比較,鍛鍊敢於衝破常規、自由大膽想象的精神。

2、在繪畫中感受美術學習的快樂。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利用靈活的比較,啟發多種奇妙的聯想,力求創新。

教學難點是:畫面的佈局和形象的對比。

二、學情分析

國小二年級學生的想象力是最活躍的時期,這一時期,孩子們快樂的想象會象小小的火山一樣噴湧不止,若引導得當,就會有大量充滿情趣的作品出現在我們面前,本課中主要是引導學生想象我想成為什麼樣的巨人,變成了巨人會發生什麼事情?在教學中,我立足於從學生實際出發,運用多媒體課件中的童話故事匯入,激發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想象,大膽誇張地進行表現,體驗美術學習活動的樂趣。

三、教學過程

(一)、角色轉變做匯入

一堂課能否成功,匯入是一個關鍵的因素。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變成大巨人格列佛,並結合圖片給學生講述了我的一段有趣的經歷。引出格列佛是一個既勇敢又善良、聰明、威力無窮的巨人。利用圖片再加上我的講述,同學們可以很直觀很生動的瞭解故事內容,並可以引出課題:巨人真了不起,可以做常人不能做的事,同學們,你們想成為像格列佛這樣勇敢、善良、威力無窮的巨人嗎?那就跟著我一起走進巨人的世界,我們一起學習《假如我是巨人》。(板書課題)

巧妙的點出課題,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這樣利用多媒體課件,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還可以對學生進行了德育的滲透,讓學生輕鬆愉快的學習。

(二)、創設情景,豐富想象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利用靈活的比較,啟發多種奇妙的聯想,力求創新。為了更好的.解決本課的重點,在教學中,我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解決,假如你是一個巨人,遇到以下情況怎麼幫助小朋友解決?問題一:小朋友們到一個神祕的大森林裡去旅行,會遇到哪些困難?險境?假如你是巨人,你會怎麼幫助他們?先是學生討論交流再以圖片形式展示學生作品,看一看更多更好的想法,這樣可以更好的開啟學生的思路,還可以讓學生學習其他學生的畫法。第二個問題:假如你是巨人, 在愉快的節日裡,你會為小朋友們做哪些事情呢?解決的辦法也是如此。

(三)、化靜為動,突破難點

畫面中形象的對比是本課解決的一個難點。如何讓學生理解事物的大小是通過對比來表現的呢?我是這樣解決本課的難點的:我先出示兩個相同大小的小朋友,並告訴學生老師要用魔術把其中的女孩變成巨人,通過圖片的切換,很快,其中的女孩變大了,幾乎是頭頂天腳立地,但男孩不變;緊接著我又提問,你有辦法把這女孩變得更大嗎?有的學生就會說出:把男孩縮小!我再次切換圖片,這時,男孩縮小了,女孩就顯得更加龐大了。這樣,輕鬆的突破了本課的難點,即要突出巨人的大,不但要把巨人畫大,還要把周圍的景物縮小。從而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四)、創設情景 大膽創作

課件出示:小人國舉行優秀巨人故事繪畫大賽的宣傳海報,並提出參賽要求,即本課的作業要求。利用有趣的情景激發學生繪畫興趣。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繪畫工具進行描繪,並播放輕音樂,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表現,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提高教學質量。

在繪畫創作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適當引導突破。

(五)、展示評價,交流經驗

採用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最後教師將課堂作業製作成動感相簿,師生共同努力,一本聲情並茂的童話書就誕生了,通過這樣的展示,更能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四、課後反思

幻想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思維,尤其是孩子們,這是孩子最快樂的事情。他們在童話故事和動畫的陪伴下長大的。一段新奇,有趣的動畫片,可以讓學生神知以往。於是,我在教學一開始,講述了學生們都很喜歡的傳奇人物——《格列佛遊記》故事讓學生欣賞。從貼近學生生活入手,引導學生觀察,對比,激發學生想變成“巨人”的強烈願望。

在教學課件中融入孩子們喜歡的動畫元素,不僅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課中以直觀圖片欣賞,問題由淺入深講故事,引領學生走入一個新奇的世界—巨人與小矮人有趣的故事。讓學生說格列佛是什麼樣的人,讓學生從能力品格上使學生了解巨人的無比威力和巨人寬厚、樂於助人、愛和平的優良品質,進行了德育教育。利用圖片,從形象上使學生看到巨人與小矮人大小比例的差異。

在本節教學中,我還存在很多問題。由於我講得太多,沒有把握好時間,使得最後學生展示的機會不多。今後我會注意在課堂語言的精煉上繼續努力追求,從而節省時間,使課堂效果更好。

假如說課稿5

設計理念:

《神筆馬良》是一部很精典的動畫片,它不僅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歡樂,還在我們幼小的心田裡,播種了善良的種子,教導我們去關愛他人。而《假如》這首小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作者對植物、動物和人類的關愛。識字、寫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如果將識字寫字教學與充滿情趣、理趣的文字相結合,是我進行本課教學時所思考的問題。

教學目標:

1、認識九個生字,會寫“良、食”兩個字。運用多種方法識字,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2、正確、流利,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作者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美好願望。

教學重點:

1、認識九個生字,並會寫“良、食”兩個字。

2、正確、流利、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掌握“良”和“食”兩個生字的寫法及意義的不同。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匯入新課

聽說過神筆馬良的故事嗎?故事中馬良用神筆做了些什麼?

你們想不想要一枝這樣的筆呢?有一個小朋友,和同學們一樣,也想得到一枝這樣的神筆,那麼他要用神筆來做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23課《假如》。

二、範讀課文、聽準字音

請同學們聽老師讀課文,注意聽準字音。

三、自讀課文、自主識字

1、想不想自己讀讀這篇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怎麼辦?

2、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四、檢查自學、隨文識字

(一)指讀課文,讀準字音。

現在誰想來讀讀課文?看看你是否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讀到第三小節出示多音字:“還”,並用兩個音分別組詞。

(二)檢查生字、由字迴文。

在課文中這些生字你們都認識了,那麼老師想看看離開課文這些生字你們還能否認識。

1、出示卡片:“良”。組詞。動畫片中的馬良就是一個善良的孩子,因為他總想著別人,幫助別人。

2、出示卡片:“縮”。組詞。做一個“縮”的動作。

導言:寒冷的冬天,北風呼嘯,窗外的小樹就在凜冽的寒風中,微微地顫抖,輕輕地嘆息。它現在會想些什麼,嘆息些什麼?理解作者的第一個願望。看課件演示,小樹的變化,體會小樹得到幫助後的快樂。

3、出示卡片:“遙”。組詞。

(1)課文中說誰到遙遠的地方去幹什麼呢?出示句子:“鳥媽媽……哭泣。”

(2)學習:“泣”:組詞。

“尋”:組詞。尋就是找的意思,所以“尋食”就是尋找食物。

“食”: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和“良”字的關係。)看“食”的演變過程,明白這個字與“食物”有關。

觀察“食”和“良”在寫的時候應注意什麼。寫字指導,並多元評價。

(3)課件演示:小鳥哭了!我們常說鳥是人類的朋友,看到你的朋友哭得這麼傷心,你有什麼感受?

(4)作者和你們一樣也很著急,所以他想趕快拿起馬良的神筆,來幫幫自己的好朋友,你能把她那種急切的心情讀出來嗎?

4、出示卡片:“操”。組詞。當一個字的部首發生變化時,它的讀音和意思也會發生變化。大家猜猜看這兩個字念什麼?出示:“澡”、“噪”。

小結:用區別形聲字的形旁和聲旁來識字,也是一種識字的好方法。

5、出示卡片:“健康”。作者有一位朋友,叫西西,他每天只能坐在窗前望著窗外那美麗的世界,每當這樣的時刻,他的心裡會想些什麼?這就是作者的第三個願望。能不能通過朗讀表達出你這種沉重的心情?練習讀,指讀。

6、這三個願望中,哪一個是作者最想實現的願望?體會“一定”表達的語氣。練習讀,再指讀。體會作者迫切的心情。

7、作者的願望寫完了嗎?(沒有。結尾處是省略號)怎樣讀?齊讀。

五、課後練習、鞏固識字

(一)擺卡片練習。

(二)選字填空:

1、良浪

一朵朵()花笑著跑來了。比賽之後,小明自我感覺()好。

2、搖遙

爸爸要到()遠的地方去工作。

媽媽幫我()開車窗。

六、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相信每一位同學的心中,都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們會用它畫出人世間最美的圖畫!

假如說課稿6

一、說教材

《假如》是一首兒童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詩的內容雖然簡單,但字裡行間卻充滿了兒童一顆愽大而純真的心,是培養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的好教材。

二、說理念

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這一基本理念,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在學生疑難處適當點撥,從而突破重難點。

三、說目標

1、認識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願望。

【教學重點】

1、認識9個生字。

2、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啟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

四、說教學流程

通過回憶故事引入,匯入課題,再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自由讀,同桌互助,合作學習,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學生學會了生字詞語後,再讀詩歌,邊讀邊想:小詩人給誰畫了些什麼?初步感知詩歌的`大致內容,接下來,再分節學習詩歌,通過看圖,想象,朗讀,感悟詩歌的情感,在學習第三小節時,通過觀察圖片,展開想象,根據課件提示回答,西西沒有一雙好腿,他不能,非常。和有了一雙好腿,西西可以,他是多麼。進行對比,再通過朗讀,讓學生感悟,西西沒有一雙好腿,是多麼的傷心,有了一雙好腿,又是多麼的開心。從而感受到小詩人關愛他人的善良的心。最後進行總結,昇華情感:雖然我們沒有馬良那樣的神筆,但是我們都有助人為樂的善良的心,有關心他人的美好願望,我們相信,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人間永遠是春天。最後以欣賞歌曲結束教學。

五、說教學反思:

回顧本節課教學,按照我設計的環節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掌握了本課的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部分學生已經能夠背誦課文,通過學習,激發了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願望。但是,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時間沒有安排好,前面在匯入和識字教學上花費時間過多,導致後面的朗讀感悟,情感體驗這一環節時間太緊,不能讓學生充分體驗小作者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在讓學生仿寫詩歌時,沒有給他們充裕的時間發言。還有,課堂生成沒有有機進行引導。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不斷探索,力爭取得進步。

假如說課稿7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第23課《假如》 說教材

《假如》是一首清新感人的兒童詩,小作者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首小詩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適宜學生反覆朗讀,在朗讀中產生共鳴,感受到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產生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美好願望,產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

說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教參的分析,及對二年級學生實際情況的瞭解,我設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

(二)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關愛生活的美好願望,並嚮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對目標的分析,我認為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從而對課文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激發關愛他人的願望。是本次教學的重點;而朗讀詩歌時,注意詩歌的節奏性和詩歌情感的起伏變化,是難點。

說教學設計:

“詩化心靈”是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是淨化美化學生心靈的過程。在教學中,我確立了“以讀為主線”的思想。學生感受著清新活潑的文字,想象著美好動人的圖景,語言在不知不覺中積累,情感在潛移默化中生成。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字之間的對話,它不僅是一種認知活動,而且是一種高尚的.精神生活。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在各種情境中多角度互動對話。在對話中,學生進入文字,觸動心靈,獲得獨特的體驗和真切的情感。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通過模仿、想象等理解、感悟字詞的精妙與意蘊。我將教學過程設計為五個環節:(一)談話

匯入,鋪墊情感 ;(二)讀悟結合,體驗情感; (三)自主積累,提升情感;

(五)拓展想象,釋放情感

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鋪墊情感

首先直接進入課題,通過談話過渡到去了解小女孩的心願 接著齊讀全文。 (設計意圖:對課文內容的複習)

(二)讀悟結合,體驗情感

(過渡)課文讀完了,小女孩想用馬良的神筆畫什麼呢?

(設計意圖:對課文總體內容的瞭解和掌握,為後面的讀悟結合做鋪墊)

1、學習第一節

(過渡)老師想問一問,小女孩為什麼要給小樹畫紅紅的太陽呢?

學生找原因,讀句子,表演體驗,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在動作模擬、師生對話中換位思考,深入閱讀,感悟詞句,體驗情感,感受小女孩的愛心)

2、學習第二節

(過渡)小朋友把第一小節讀得這麼好,相信你們也一定會把第二小節讀得很好。想展示的起立

談話創設情景,將自己和小鳥聯絡起來,讀出對小鳥的同情,讀出對小女孩的讚揚。

(設計意圖:聯絡生活,引發情感共鳴)

3、學習第三節詩

(過渡)樹暖和了,在微風中翩翩起舞;小鳥吃飽了,唱著快樂的歌兒,可是我們的好朋友西西卻只能坐在屋裡,呆呆地望著這一切,為什麼呢?

首先是通過談話和讀相關句子瞭解、感受西西的不幸,設想西西就在我們身邊,誰願意幫助他?來引導學生朗讀本小節。

(設計意圖:在換位中,學生走進文字,感受到沒有一雙好腿的西西的痛苦,產生了要幫助西西,還西西快樂的強烈願望。情感薰陶和人文滲透水到渠成,對學生的精神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自主積累,提升情感

首先總結小女孩真是個有愛心的孩子。她的三個願望是多麼美好啊。 然後問小女孩的願望只有這三個嗎?你從哪裡讀出來的?引出省略號的教學

接著問你想對小女孩說什麼?生活中真有這樣的神筆嗎?小女孩的美好願望能不能實現呢?

最後是選自己喜歡的部分朗讀

(設計意圖: 把選擇權、自主權交給孩子,教師只作適當引導,積累語言、提升語言,觸動心靈)

(四)拓展想象,釋放情感

(過渡)一個有愛心的人,隨時隨地都會想著去幫助別人解決困難。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想拿它來實現什麼願望呢?

學生先自主說。

(設計意圖:在入境感悟體驗後,學生有一種表達的願望在湧動。抓住時機,發散、拓展學生的思維,給孩子以充分想象的空間,引導他們進行創新思維,在思維中傾訴關愛他人,關愛自然的激情。)

說教學反思:

假如說課稿8

一、說教材

《假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第23課,是一首兒童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詩的內容雖然簡單,但字裡行間卻充滿了兒童一顆愽大而純真的心,是培養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的好教材。這一課需要用兩個課時完成。

二、說理念

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這一基本理念,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在學生疑難處適當點撥,從而突破重難點。

三、說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認“良”等九個字,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2.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使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並且在讀中有所感悟和生成。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關愛生活的美好願望,並嚮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學習重點分析:

識字和寫字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從而對課文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五、學習難點分析:讀悟結合,理解文意。

六、說教學流程

一、故事匯入

二年級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教師應選用孩子們喜愛的方式出現文字,讓他們樂於接受。師描述:從前,有個孩子,叫馬良。有一天,他得到一枝神筆,他用神筆畫了一頭大黃牛,幫助農民耕地,畫了一架大水車,幫助鄉親們灌溉農田,還用神筆懲罰了那個貪官。“神筆”可謂神來之筆,它既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又可貫穿全文始終,因此,上課伊始,我便用《神筆馬良》的故事匯入新課,這既為口語交際和朗讀做準備,又奠定了學生的情感基石。

1、過渡:“有了神筆多好啊,能為鄉親們做那麼多的事情,有個小女孩也想像馬良一樣,有一枝神筆,並把她的美好心願寫成了一首詩,題目叫《假如》。”(出示課題的課件)師順勢而引,將文字自然呈現於學生的學習過程中。

2、齊讀課題(帶著深情的祝願讀)。

二、聽讀課文,訓練說話

1、師配樂朗誦全詩新課標註重培養孩子聽的能力,而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經典,它融音樂、美術、文學於一體,以精粹的語言包含了極其豐富的內容,教學初始,讓學生聽配樂朗讀,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形成感性認識,將學生帶入文字,並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反饋。“你聽到了什麼?”(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

三、自讀課文,檢查生字詞

過渡:“你也想學著老師的樣子和著音樂動情地朗誦這首詩嗎?這節課我們就來讀好這首詩歌。要想讀好這首詩,首先要把它讀通順,讀正確,現在就請你翻到108頁,開始讀吧!”

2.檢查生字詞。

(1)出示片語“紅紅的太陽、好吃的穀粒、健康的身體,這三個詞語為一組,語調都較高昂。

(2)寒冷的北風、遙遠的地方、不幸的朋友,這三個詞語為第二組。

(3)先發現,指出這些都是帶”的“的片語;指導朗讀(引:陳老師告訴大家一個把這類詞讀好的小祕密,就是把前兩個字和後兩個字都讀重一點,的字讀輕一點,這樣就好聽了)。

3.出示片語”縮著身子、輕輕嘆息、苦苦等待、餓得哭泣“指導朗讀。過渡:”讀得真不錯,相信你們也能把這些詞語讀好。“指名讀,(縮用動作加以理解,讓學生想象畫面,體會感情,指導朗讀)指導好詞語的朗讀,將奠定後來課文朗讀的基調。

四、精讀課文,指導朗讀

(一)教學第一段

過渡:”我用馬良的神筆讓窗前的小樹不再……縮……我還用馬良的神筆讓樹上的小鳥不再……苦……

2.師:“多美好的心願啊,這就是小女孩的第一個願望,(一邊說一邊出示第一節),自己試著讀一讀,請一個小朋友讀,(相機出現分隔線)

3.生讀,師相機指導,請生學習老師吸氣的方法,並不是很誇張的吸氣,而是稍作停頓。

4.過渡:”就這麼一個紅紅的太陽,能給小樹帶來什麼呢?“生交流。

5.師生配合讀。過渡:”是的,紅紅的太陽就像一件溫暖的衣服,讓小樹不會在……生:寒冷的北風裡縮著身子,輕輕嘆息,點紅重讀的詞,如果我們不只注意有節奏的朗讀,還注意這些詞,你一定讀得更動聽,齊讀

6.指導有表情地讀。《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因此,在本環節設計中,我力求體現這一理念,通過創設情境讀、展示讀、評讀、激讀、賽讀的方式,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這樣的讀書過程也是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的過程。閱讀亦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在此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層次,

1、有節奏地讀

2、有節奏又有重音地讀

3、帶上表情美美地讀。層層遞進,讓學生感受詩歌的美感。

(二)教學第二段

1.過渡:“學會了這一段的朗讀,你一定也能讀好第二個願望,拿出筆,邊讀邊學著老師的樣兒,在停頓的地方劃上斜線,在一些能更好的幫助你朗讀的詞語下面加上小點。

2.檢查:找一個做範本,展示臺展示,現在請你根據你做的讀書記號把這段話讀給大家聽,相信其他的小朋友也學會了這種朗讀詩歌的方法,生範讀3.生練讀,課件出示分隔線及重點詞語。當學生在第一段學習中,看了老師的方法後,已基本掌握,因此,第二段的`教學可以放一手扶一手,讓學生將方法遷移,去自讀自悟。

(三)教學第三段

1.出示第三段,請生讀。

2.其他小朋友都是小評委,聽完後幫他點評,讀完第一句,請生評價: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或哪些地方還能怎樣讀的更好,評完後接著讀第二句,讀完後,再評。在這一段的教學中,教師已放手,而採取合作探究這一有效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生的互相交流、互相啟發,共同探究,學生不僅有所發現,而且,合作精神、協作能力都有所提高。在課堂上,要讓每個孩子有事可做,才不會讓他出現走神的機會,在聽的過程中讓每個孩子都擔任評委的角色,既調動了他的學習積極性,也是對他的檢測,檢測他對上面所學的閱讀方法的掌握情況。

(四)連讀全文

五、拓展,說話

師:”故事還沒完呢,那麼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還想幹些什麼呢?“練習說話。

2.師巡視,找出說的較好的幾位,請上講臺,把他們說的連成一首新的《假如》。將朗讀與寫話相結合,讓感悟的情感及時留於筆端,在美妙的音樂中,學生對生活的美好願望自然流淌,此時,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讀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學生的理解得越好,朗讀就越有感情。因此,在本課中,我充分發揮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說出自己的體會,在學生充分合作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教師就此一節適時點撥引導,而後讓學生個別讀、齊讀、小組讀,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讀中感悟,悟中生情。

總之,整個設計,我把學習的自主性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學習,加深理解和體驗,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能以長久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發展,讓學生學有所得,在輕鬆、愉快中體會情感,發展語言。

假如說課稿9

(一)、教材分析:

《假如沒有灰塵》一課,是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是說明文單元,對學生的學習要求是:抓住課文的要點,瞭解基本的說明方法,並是試著加以運用。《假如沒有灰塵》一課,是本單元的第四篇課文,略讀課文。

《假如沒有灰塵》是一篇非常吸引人的說明文,他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向我們介紹了人見人煩的“灰塵”原來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作者在講述灰塵的作用的同時,還向讀者揭示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具有兩面性,只有更加全面的瞭解,才能更加正確地認識,才能趨利避害。

本文共六個自然段構思精巧、別具匠心。“假如沒有灰塵”這一設問從課題開始反覆出現了六次,“作假設”成為這篇說明文最突出的說明方法。以此為題起到了吸引讀者,引起讀者好奇的作用。文中的反覆出現是為了強調說明灰塵的重要作用。結尾處起到了總結全文的作用。而文中這樣反覆地出現“假如沒有灰塵”也使得的主題更加鮮明節奏更加緊湊。本文除了“作假設”還運用了“作比較”、“列數字”等說明方法。這些說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灰塵與人類密不可分的關係。這篇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的4-6這三段結構相同,都是先介紹灰塵特點,再具體說明灰塵作用。

(二)、學情分析:

由於這是本單元最後一篇說明文了,學生對於本單元課文中的說明方法以及起到的作用,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他們能夠從中找到常用的說明方法,並且分析出使用效果。這又是一篇略讀課文,文字淺顯,所以應以學生自學為主。由於,“作假設”這種說明方法在本單元其它中體現不明顯,但在本文中非常突出,應充分引導學生感受它的效果。另外,“我們應該辯證看待事物”這一哲理,學生在自悟中很難體會到,也需要教師進行指導。

(三)、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正確讀記“然而、面臨、顆粒、、分裂、漂浮、削弱、柔和、效能、依附、穩定、朝暉、單調、溼漉漉、古往今來、龐然大物、氣象萬千”等詞語。

2、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3、 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重點體驗“作假設”這一說明方法的使用。

4、 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甚至多面性,受到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四)、教學重點、難點

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重點體驗“作假設”這一說明方法的使用。

解決方法:品讀語句、隨文批畫、設計填寫表格、討論交流

(五)、教學思路:

1、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2、閱讀導語,明確要求

3、默讀課文,自學批畫

4、檢查效果,課堂討論

5、感受哲理,總結全文

6、討論收穫,拓展延伸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設計意圖:作者以“假如沒有灰塵”這個假設作為文題,目的就是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介紹灰塵這種司空見慣的東西,以引起讀者的好奇心,引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因此教學的匯入部分,我們與作者的步伐一致,也採取了這種形式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對作者命題的巧妙進行了滲透。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聊一聊灰塵吧。說說你們平時對灰塵都有哪些看法和感受呢?看看,灰塵這麼討厭,大家都不喜歡它,那麼假如沒有灰塵,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板書:12*假如沒有灰塵

我們一起走進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吧。

二、閱讀導語,明確要求

設計意圖:略讀課文就是要以學生的自學為主,但是這種自學又不能是漫無目的地亂讀,學生的閱讀思考需要指導和引領,而略讀課文前邊的導語,起到的就是這樣的作用,因此設計了這一環節的教學。

指名讀本課學習導語,分析學習提示

明確學習要求:

1, 默讀下面的,說說灰塵有哪些特點和作用。

2、和同學討論,作者是怎樣說明這些特點和作用的。

3 默讀課文時注意讀準本課的生字、新詞。

三、默讀課文,自學批畫四、檢查效果,課堂討論

設計意圖:課標中強調國小階段都應該重視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學生的積累與運用應紮紮實實地體現在每一節語文課上。因此,即便是略讀課文我們也設計了這一環節。

(一)檢查生字詞自學效果

1、讀準字音

較短 乾涸 調解 削弱 單調

2、生詞

然而、面臨、顆粒、、分裂、漂浮、柔和、效能、依附、穩定、朝暉、溼漉漉、古往今來、龐然大物、氣象萬千、彩虹日暈

3、讀句子

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

(二)小組合作,製作自學表格

設計意圖:學生在這一單元的《新型玻璃》一課中已經學習了通過填寫表格的方式,學習說明文的方法,這一課我要求學生根據學習導語的要求自己設計填寫表格,並在小組中交流。

(二)課堂討論、交流

1、說說灰塵有哪些特點和作用。

幻燈片展示學生繪製的表格。

集體交流:(重點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特點

作用

散射太陽光線

大大削弱太陽光強度,使陽光變得柔和。

散射七色陽光

使藍色的天空產生深淺變化。

具有吸溼功能

幫助形成雨、雪調節氣候,形成霞、霧、彩虹等自然現象。

設計意圖:在對內容有了明確認識之後,要引導學生理解表達方法,首先是總結4-6自然段相同的表達順序,其次是感受這篇課文最突出的做假設的方法。

2、討論,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和作用寫得清楚具體而又生動吸引人的?

(1)快速讀一讀的4-6自然段,看一看在介紹灰塵的特點與作用時,有什麼共同點?

(這幾段的寫作順序相同,都是先寫灰塵的特點,再寫產生的作用,最後運用做假設的方法進行總結。)

(2)作者又是怎樣使這篇變得生動、具體、吸引人的'呢?

(作者運用了作假設、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清楚明白又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灰塵和人類密不可分的關係。)

教師引導提問:

①哪種說明方法在這篇中使用最突出?

②中幾次使用這種方法(6次)

③作者有必要這麼反覆使用這一種方法嗎?看看這六次分別出現在的什麼地方?找出來讀一讀,想一想他們分別有什麼用處?

(a以此為題起到了吸引讀者,引起讀者好奇的作用。b文中的反覆出現是為了強調說明灰塵的重要作用。c結尾處起到了總結全文的作用。d而文中這樣反覆地出現“假如沒有灰塵”也使得的主題更加鮮明,使讀者深深地體會到:灰塵這種我們大家都不喜歡的東西,和我們人類甚至和整個地球都息息相關)

五、感受哲理,總結全文

設計意圖:由於這篇所滲透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哲理,學生初步感受,很難自己總結出來,因此教師就直接講給學生聽。

同學們看看這真是:不學不知道,一學嚇一跳,現在如果有人再問你:假如這個世界沒有灰塵行嗎?你們的回答是?是啊,你們看像灰塵這樣我們這樣討厭的東西,從別的角度一看竟是與我們這個世界息息相關的東西,這多麼奇妙啊!事實上,世界上任何事物、人都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能就會出現截然相反的結果。所以同學們我們要學會從不同角度、多方面去認識事物,這樣我們才能更加全面、科學地認識這個世界。

六、討論收穫,拓展延伸

同學們說明文這一單元我們已經學完了,咱們了聊一聊總結一下你們都有哪些收穫吧?

學生可以從三方面總結。

1、內容。(知道了許多科學知識。)

2、說明文的特點。(以科學嚴謹的語言向別人介紹、說明一種事物的。)

3、表達方法。(為了使更加清楚明白,大都層次分明、條理清晰,本單元基本都是一個自然段講述一個內容。為了使更加生動、具體、吸引人,採用了許多說明方法,本單元課文中使用最突出的就是:列數字、打比方、做比較、舉例子、作假設。)

同學們總結得很好,可是我們學到的這些知識,不僅要會說,更要會用這才是真正地學會,所以希望同學們能夠把我們在課文中學到的知識技能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展示學生習作中的三個小片段。

七、佈置作業

這篇課文我們學完了,那麼你們還想對灰塵有更加全面的瞭解嗎?推薦《37灰塵的旅行》

同學們運用我們這單元學習說明文的方法,一邊閱讀,一邊畫出來你瞭解到的新知識,找一找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八、板書設計:

12*假如沒有灰塵?

不行

息息相關

假如說課稿10

一、 說教材

1、我們今天研討的主題是兒童詩。我們都知道兒童詩短小精悍、意境優美、內容完整、情感充沛、生動有趣、閃爍著思想的智慧,所以它是低段兒童容易接受的文學形式。因此,在現在一二年級新教材中,引用了大量的優秀兒童詩作。這說明兒童詩已為我們所重視,在語文學習中也產生了重要作用。在《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目標中也明確指出:要引領學生“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美。”

《假如》就是一首感人的、充滿愛的兒童詩,作者大膽採用想象的藝術表現手法,借“馬良的神筆”,表達“我”對小樹、小鳥、殘疾人西西發自內心的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

這首詩共有4節。前3節每節內容相近,結構相似,寫法相仿。每一節都由三部分組成,先以“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開始,再說用它於什麼,最後說為什麼這樣做,為兒童的仿寫創造了很好的範例。而且,詩歌精煉的語言也成了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極好教材:課文中大量出現了 “的”字短語,還有許多由近義片語成的詞語“寒冷、哭泣、等待”等等,這些簡單的詞語或短語不僅內涵了豐富的情感,也讓兒童在優美的語言環境中學習語言、豐富語彙。全詩最後以“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筆……”結束,給學生想象的空間,滿足學生情感表達的需要。

對於兒童來說,這首小詩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雖然描繪的是作者美好的願望,事實上,學生在朗讀這首詩時會產生心靈的共鳴,就像是自己再為小樹畫紅太陽,為小鳥畫穀粒,為西西畫一雙好腿,到最後還會產生許多新的“假如”。從中領悟愛的真諦。雖然他們現在只能“假如”,但是這些“假如”都是他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獨特認識,更是他們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和追求。

2、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裡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會讀會認“良、縮、遙、尋、食、哭、泣”等6個生字,能正確區分“良”和“食”,並端正地書寫這兩個字。

(2)在學中積累“哭泣、等待”等由近義片語成的詞語,讀好帶“的”字的片語。

(3)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通過模仿、想象等理解、感悟字詞的精妙與意蘊。

(4)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使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並且在讀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5)初步樹立關愛他人、關愛生活的美好願望,並嚮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3、重難點。

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和本單元的教學要求,結合第一學段國小生的實際閱讀能力,在教學目標的實現過程中,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重點: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品讀中激發同情心、愛心,關愛他人、關愛生活。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二、 說學情

我們二年級的孩子經過一年的學習,已對識字方法、朗讀方法有一定的瞭解和掌握,因此,這部分內容是孩子原有認知基礎上的教學,並且,孩子能夠明白在生活中我們要去關愛他人,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孩子們充滿了想象力、創造力,相信通過本課的學習他們能領悟到愛的真諦,雖然他們現在只能“假如”,但是這些“假如”都是他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獨特認識,更是他們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和追求。三、說教法假如說課稿 相關內容:絕句 杜甫《一株紫丁香》教案小柳樹和小棗樹《黃山奇石》教學案例《活化石》教學設計4《畫風》教案北京亮起來了教學案例《動手做做看》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檢視更多>> 國小二年級語文教案

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根據教材的內容和編排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的教法 :本課以“教——扶——放”為主線,以“對話式”閱讀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境、啟發探討等方法為輔,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說教學過程

(一)回憶故事,引入新課

課前先讓學生看過神筆馬良的故事,上課伊始,便可以直接談馬良,引入到今天所學的內容。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介紹熟悉的人物馬良,知道他有一支神筆,課文中的女孩也想有這樣的神筆,他要用神筆幹什麼呢?學生們強烈的好奇心激起她學課文的興趣。同時還落實了“良”字的學習。可謂一舉多得。】

(二)初讀感知、初識生字

在這個環節中我採用3步讀書法來引導他們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一讀:讀準字音、感知內容

二讀:讀詞語。分兩組詞語展現,一組是表示動作的詞,一組是帶“的“字的短語。

三讀:分小節讀課文

【這樣做的目的是:識字教學是低年級學習的重點,而且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很好的拼讀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通過3次不同的讀,讓生字和學生一次又一次的見面,大部分學生都能順利地讀準字音,並對字形也有了初步的印象。讀準了字音便達到了讀通課文的目的。同時根據兒童的認知特點將詞語分兩組展示,第一組是表示動作的詞,第二組是帶“的”字的片語,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了詞性、片語的構成特點,達到詞彙的積累。】

(三)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再讀課文,讓學生用句式: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誰畫什麼?分別說說小女孩的3個願望,接著我讓學生用一句話把女孩的3個願望連起來說。

【這樣做的目的是:在理清課文脈絡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了句式的訓練,特別是將句話合成一句話是既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是對學生的一次思維訓練。】

(四)圖文結合、品讀感悟

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基於它是一首兒童詩,兒童詩更注重感悟詩歌的意境美,所以我在教學一、二兩個小節時都是抓住“小樹、小鳥一家在得到幫助前後的情感變化”這一條情感線索來努力創設詩歌的意境。

a、教學第一小節時

1、我首先創設了一個情境“小朋友們,現在是冬天了,天氣越來越冷,寒冷的北風呼呼地吹著,吹紅了你們嫩嫩的臉蛋,吹得你們脖子、小手使勁往裡縮,然而,有一棵小樹在站在寒冷的北風中”,讓學生們說說你看到或聽到了什麼?引導學生抓住“縮著身子、輕輕嘆息”這兩個詞體會小樹的可憐,在此基礎上讀好句子(出示畫面和句子)

【這樣做的目的是:

國小生生活經驗缺乏,知識水平有限,教學中如果僅靠文字的敘述,很難向學生呈現直觀形象。因此,通過這樣的情境創設。讓學生仔細看,仔細聽,通過多種感官的感受,引發學生內心體驗,感受到小樹的寒冷和可憐。讓學生達到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深刻體驗文中蘊含的情感。】

當學生們體會到小樹的寒冷和可憐後,我就問:這時,小樹最需要什麼?這一問,目的就是為了激發學生對小樹的關愛,從而引入:這個小女孩也和你們一樣善良、關心小樹,於是畫了一個紅紅的太陽。有了紅紅的太陽小樹就能快活地成長。為了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女孩的愛給小樹帶來的快樂,我以對話的方式設計了一個想象說話:因為有了紅紅的太陽,我們再也看不到——而是看到了——,通過這樣的想象說話,體會小樹的快樂。假如說課稿 相關內容:絕句 杜甫《一株紫丁香》教案小柳樹和小棗樹《黃山奇石》教學案例《活化石》教學設計4《畫風》教案北京亮起來了教學案例《動手做做看》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檢視更多>> 國小二年級語文教案

【這樣做的目的是:兒童詩的'語言雖然簡潔精練,但也擁有很多值得人去想象的空白點。我們就可以抓住這些挖掘情感的伸展點讓學生髮揮想象,可以使學生的情感進一步昇華。就像這一節中,擁有了陽光後的小樹會是怎麼樣的?便是空白點,讓學生盡情發揮想象,更好地體會小樹在陽光下享受的溫暖,感受小樹內心的開心,同時也真切地感受到太陽對於寒風中的小樹是多麼重要。這份情自然地植入到學生們的內心深處,有感情地朗讀好課文就水到渠成啦。】

b、教學第二小節時

第一小節的學習主要以我的引導為主,而第二小節的學習以學生自主的體驗為主。我讓學生自主讀文後,說說讀懂了什麼?

【這樣做的目的是:因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以珍視學生的感覺、體驗和理解,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放飛心靈,彰顯個性。】

不過整個小節的情感體驗還是如第一小節一樣,重點抓住沒有穀粒和擁有穀粒後小鳥一家的情感變化來感受女孩對小鳥一家的關愛。

在體驗沒有穀粒時小鳥一家的困難時,引導學生抓課文中的重點詞。如:抓住“遙遠”體會鳥媽媽的辛苦,抓住“等待、哭泣”感受小鳥的可憐。同時,讓學生在學習 “遙遠”或“等待、哭泣”的詞語時,讓他們說說有什麼發現?來感受這幾個詞語的造詞特點:由近義片語成的詞語。在此基礎上在進行朗讀指導。

【這樣做是為了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課文中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情,同時也落實了生字詞的教學,還教給學生詞語的積累的方法。】

為了體驗擁有穀粒後小鳥一家的快樂,仍舊抓住課文中的畫面空白點,引導學生想象說說:有了穀粒,我們再也看不到——而是看到了——。讓學生體會到快樂後再進行朗讀指導。

【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這樣的想象說話,讓學生們感受到小鳥一家的快樂的同時也感受到女孩的善良。而且,在對學生進行了語言表達訓練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c、把一個兩個小節連起來讀一遍。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對今天所學的兩節課文有一個回顧。

(五)鞏固生字

我對本課所學的生字再次復現,目的是讓學生對今天所學的生字進一步地識記和鞏固,這其實也是對本課生字教學的一個檢測。

(六)寫字指導,練習書寫

寫字環節我主要採用四步走,第一,觀察。比較“良和食”的區別;第二,老師範寫。學生善於模仿,教師的書寫讓學生有更直觀的印象。第三,學生自己書寫;第四,作業展評,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老師的講評後明白哪些字是好字,哪些筆畫需要改進。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寫出更棒的字。

最後,我以一句“因為女孩和你們的愛,小樹快樂地成長,小鳥一家其樂融融,我想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人間永遠是春天。”點明文章的主旨,結束了這一堂課。

總之,整堂課的設計,我始終抓住詩歌中的情感線索,在品品讀讀中感受著兒童詩清新活潑的文字,想象著美好動人的圖景,孩子的語言在不知不覺中積累,情感在潛移默化中生成。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舞臺,課堂也因學生而精彩。

假如說課稿11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小吳很高興為大家作導遊,帶大家遊覽我的說課稿,我們遊覽的美景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假如沒有灰塵》。我們遊覽的的線路如下:第一站說教材,第二站說教法和學法,第三站說教學過程,第四站說板書設計。希望在小吳真摯的服務下,能使大家有一個愉快的旅程。Let’s go!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

原有基礎:學生從三年級的課文《趙州橋》開始已經接觸了說明文,學習了《太陽》、《秦兵馬俑》等說明性的課文。本學期又學習了《鯨》、《松鼠》、《新型玻璃》,掌握了基本的說明方法,有了一些應用說明表達的基礎。

本課內容:在人們眼中,灰塵通常是汙染環境、傳播病菌、危害健康的罪魁禍首。然而,這篇課文卻向我們介紹了灰塵鮮為人知的另一面,假如沒有灰塵,大自然將會變得讓我們人類無法生存。

這篇說明文語言準確、生動,知識性、趣味性很強。作者運用了假設、列數字、作比較等說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灰塵與人類的重要關係。作者正是通過灰塵的作用,揭示出一個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兩面性,只有正確地認識它們,才能趨利避害,造福人類。

後續知識:本課教學之後,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討論一下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具有兩面性,請學生運用掌握的說明方法仿寫一個事物,從而實現讀寫的有效遷移。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本課生字,理解和積累本課詞語;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能力目標: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繼續引導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表達方法,體會假設、列數字、作比較等說明作用。體會作者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

情感目標: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說明事物的表達方法。

難點:明白灰塵與人類的關係,懂得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

4、教具、學具準備:

(1) 多媒體課件。

(2) 蒐集資料瞭解灰塵與人類生活的聯絡。

二、說教法和學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為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遵循學生的認識特點、體現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我進行了這樣的教法設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採用“導—扶—放”和角色多角度的方法來達到預設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我特別重視學生的學法指導。在新課程理念上提到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從而在學法上我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以讀為本、以讀促解來達到學生質疑、解疑。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還給課堂。

三、說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依據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時教學過程我分六大環節:

(一)讀題揭題,談話匯入

1、齊讀課題。

2、找出課題中的關鍵詞(灰塵)。

[常言道: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從題目入手,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要點(灰塵),引導學生學抓關鍵詞來學習課文的方法]

(二)以“塵”激趣,學習灰塵的“小”

1、請學生上黑板書寫“塵”字。

2、分析“塵”的字形字義。

[一開始從“塵”的字形出發,為了引導學生探究字形與字義之間的內在聯絡,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這也為下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遨遊漢字王國,作了一定的鋪墊。]

3、學習灰塵的特點(“小”)。

① 灰塵很小很小。

② 灰塵顆粒的直徑一般在百萬分之一毫米到幾百分之一毫米之間。人眼能看到的`灰塵,是灰塵中的龐然大物,細小的灰塵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見。

[在學習第三段時,我嘗試運用“看——想——比——讀”的方法進行教學。即先看“塵”字,再想“塵”的含義,然後通過比較兩個句子理解作者是怎樣說明灰塵“小”的特點的,最後通過讀體會說明的好處和作者用詞的準確。]

(三)認識灰塵有害的一面

1、談話交流灰塵的危害。

2、人們一般情況對灰塵的看法。

因此,古往今來,人們總是“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

[我嘗試採用引用法——引用了課文語句“ 因此,古往今來,人們總是‘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 為了讓學生加深對灰塵的認識,明白灰塵危害人類的一面。]

(四)學習灰塵的作用與特點

1、談話過渡。

2、設疑激趣:假如自然界真的沒有灰塵,我們將面臨怎樣的情形呢?

[我採用“懸念法”——設制懸念“假如沒有灰塵,我們的世界會面臨什麼樣的情形呢?”,想通過造成疑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令學生深入思考,進而可培養學生深入探究知識的好習慣。]

3、“導”與“扶”,學範例。

沒有(灰塵) 假設

作用(後) 特點(前)

有 (灰塵) 作比較

[我嘗試運用“以讀代講法”——想達到通過讀理解灰塵的作用,體會句子的內在含義,讓學生加深對灰塵特點與作用的認識。最後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授之以“漁”,希望學生能學以致用,自學課文中列舉出的其他特點和作用。]

假如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假如》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第三冊第23課。這是一首充滿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詩,語言清新活潑,充滿兒童的想像力、創造力。全詩用並列結構的形式,借“馬良的神筆”,表達“我”對小樹、小鳥、殘疾人西西發自內心的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它從獨特的兒童視角展開,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朗讀這首詩,學生會產生心靈的共鳴,會產生許多新的“假如”。全詩以“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結束,給學生想像的空間,滿足孩子情感表達的需要。

依據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我分兩課時教學本課。第一課時:初步瞭解課文,會認9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第二課時:深入感悟課文,把握詩歌內容,昇華情感。

2、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體會作者關愛自然、關心他人的情感;

(3)有創意地表達自己內心的美好願望。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關愛自然、關心他人的情感。

二、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有些課文應要求學生誦讀。所以,本節課我確立了“以讀為主”的思想,採用朗讀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口唸成誦,感受著清新活潑的文字,想象著美好動人的.圖景,感悟詩中蘊涵的思想情感。

這首詩前三節的結構相同,這就為學法指導法提供了依據。因此,我將重點導讀第一節詩,指導學生感悟學法,然後引導學生遷移學法,以學習小組的形式自主、合作學習,彙報學習成果,以此來訓練並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在主要採用朗讀法、學法指導法的同時,我將輔以情景教學法、談話法等,努力提高教學效果。

三、說教具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神筆”。

四、說教學過程

為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複習舊知、引入新課――感悟課文、感情朗讀――昇華情感、發展語言――課外延展、佈置作業”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1、課件出示生字詞,學生開火車認讀。

2、提問:小作者用神筆畫了什麼?在學生逐段概括時,我以簡筆畫的形式把學生概括的內容板示於黑板。

[這樣安排,旨在讓學生整體把握詩歌內容,為下面理解詩意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感悟課文,感情朗讀

1、導讀第一節詩

(1)動動腦,理解詩意

①讀一讀,想一想:作者畫為什麼畫紅紅的太陽?

②創設情境,深入感悟。

a、課件出示小樹圖,教師感情敘述:“冬天到了,寒冷的北風呼呼地颳著,一棵小樹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風吹得搖搖晃晃,凍得瑟瑟發抖。”

b、學生扮演小樹,進行師生對話,師:“小樹小樹,你為什麼縮著身子?”“小樹小樹,你為什麼輕輕嘆息?”“小樹小樹,現在你最需要的是什麼?”

[學生在教師動情的敘述中,在師生對話中不知不覺地進行換位思考,理解小作者畫一個紅紅的太陽是為了讓小樹成長,從而和作者的情感產生了共鳴。]

(2)動動口,讀出感情

①學生自由朗讀。(課件出示第一節詩)

②學生個人賽讀,互相評價。

我會問學生:“你覺得他讀得怎麼樣?哪個字、詞不正確?他哪裡讀得好,哪裡有點欠缺,你想怎麼讀?”引導學生互相評價,同時用鼓勵性語言激發學生參與賽讀。

[這樣引導學生賽讀、相互進行評價,旨在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③教師點撥:讀課文時,要想著詩中描繪的畫面讀,還可以加上表情、動作讀。

④教師範讀第一小節。

[教師的範讀是對低年級學生最直觀的朗讀指導,也是最有效的指導手段。]

⑤小結本節詩的學習方法。

2、小組合作學習第二、三節詩

(1)學法遷移,自讀自悟

課件出示學習要求:①動動腦:小作者為什麼畫穀粒和雙腿?從中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②動動口:讀出感情。

[學生在第一段學習中,已基本感悟學習方法,因此,第二、三段的教學可以扶一手放一手,讓學生將方法遷移,去自讀自悟,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這不僅有利於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而且也有利於培養他們的道德情操。]

(2)小組交流,展示自學成果

①學生自由表達。(教師相機板書)

如果學生說到“小作者是個怎樣的人”時,我不會要求他們一定要把小作者的美好心願歸結到“善良”兩個字,學生可能會說:“天真、聰明、可愛……”我都會加以讚揚。

[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真切而獨特的情感體驗,教師都應加以珍視。]

②小組展示朗讀第二、三小節,並互相評價。

3、指導朗讀,背誦喜歡的段落

(1)教師範讀詩歌的最後一節:“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指導學生放慢語速以讀出延伸感和想象空間。

(2)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段落,熟讀、背誦。

(3)學生比賽展示背誦效果。

[從導讀第一節詩到自學第二、三節詩,再到整體朗讀,達到熟讀成誦,環環緊扣,把功夫紮紮實實地落實在讀上。]

(三)昇華情感,發展語言

1、課件出示全詩,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第四小節結尾處的標點與前三小節有什麼不同?第四小節為什麼要用省略號?

學生可能會告訴我:因為小作者還有許許多多美好的願望還沒畫完。那麼,我會引導學生說:“你知道作者還有什麼願望沒說出來嗎?你能幫助小作者把他沒畫完的願望畫出來嗎?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想為誰畫什麼呢?”

2、課件展示有關環境汙染、貧困兒童、失學兒童的困惑等等圖片,幫助學生拓寬想象思路。

[朗讀這首詩,學生會產生共鳴,有一種表達的願望在湧動。於是我抓住時機,以第四小節結尾處的省略號為切入口,讓學生暢所欲言,以自己的“假如”充分發揮想象,有創意地表達自己內心的美好願望,同時也發展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課外延展,佈置作業

實踐性作業:

1、按“我要給……”的句式把想說的話說出來;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把想畫的東西畫出來。

[這種作業設計,使學生帶著美好的願望,帶著自己獨特的讀書體驗走出課堂,走向寬闊的心靈牧場。]

假如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假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第23課,是一首兒童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閉愛。詩的內容雖然簡單,但字裡行間卻充滿了兒童一顆愽大而純真的心,是培養學生閉愛他人,閉愛生活,閉愛環境的好教材。這一課需要用兩個課時完成。

二、說理念

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依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閉注學生的集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獵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開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依據這一基本理念,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在學生疑難處適當點撥,從而突破重難點。

三、說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認“良”等九個字,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2.程序和方法目標: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使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並且在讀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感、態度、價值瞅目標:有閉愛他人、閉愛環境、閉愛生活的美好願望,並嚮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學習重點分析:

1. 識字和寫字

2.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從而對課文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五、學習難點分析:

讀悟結開,理解文意。

六、說教學流程

一、新事匯入

二年級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教師應選用孩子們喜愛的方式出現文字,讓他們樂於接受。

師描述:從前,有個孩子,叫馬良。有一天,他得到一枝神筆,他用神筆畫了一頭大黃牛,幫助農民耕地,畫了一架大水車,幫助鄉親們灌溉農田,還用神筆懲罰了那個貪民。

“神筆”可謂神來之筆,它既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又可貫串全文始終,因此,上課伊始,我便用《神筆馬良》的新事匯入新課,這既為口語交際和朗讀做準備,又奠定了學生的情感基石。

1、過渡:“有了神筆多好啊,能為鄉親們做那麼多的事情,有個小女孩也想像馬良一樣,有一枝神筆,並把她的美好意願寫成了一首詩,題目叫《假如》。”(出示課題的課件)

師順勢而引,將文字自然呈現於學生的學習程序中。

2、齊讀課題(帶著深情的祝願讀)。

二、聽讀課文,訓練說話

1、師配樂朗誦全詩

新課標註重培養孩子聽的能力,而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經典,它融音樂、美術、文學於一體,以精粹的語言包含了極其豐窮的內容,教學初始,讓學生聽配樂朗讀,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形成理性認識,將學生帶入文字,並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反饋。 “你聽到了什麼?”(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

三、自讀課文,檢查生字詞

1. 過渡:“你也想學著老師的樣子和著音樂動情地朗誦這首詩嗎?這節課我們就來讀好這首詩歌。要想讀好這首詩,首先要把它讀通順,讀正確,現在就請你翻到108頁,開始讀吧!”

2. 檢查生字詞。

(1)出示片語“白白的太陽、好吃的穀粒、健康的身體,這三個詞語為一組,語調都較下昂。

(2)熱冷的北風、遙遠的'地方、不幸的朋友,這三個詞語為第二組。

(3)先發現,指出這些都是帶“的”的片語;指導朗讀(引:陳老師通知大家一個把這類詞讀好的小祕密,就是把前兩個字和先兩個字都讀重一點,的字讀輕一點,這樣就難聽了)。

4. 出示片語“縮著身子、輕輕嘆息、苦苦等待、餓得哭泣”指導朗讀。

過渡:“讀得真不錯,相信你們也能把這些詞語讀好。”指名讀,(縮用動作加以理解,讓學生想象畫面,體會感情,指導朗讀)

指導好詞語的朗讀,將奠定先來課文朗讀的基調。

四、精讀課文,指導朗讀

教學第一段

1.過渡:“我用馬良的神筆讓窗前的小樹不再……縮……

我還用馬良的神筆讓樹上的小鳥不再……苦……

5. 師:“多美好的心願啊,這就是小女孩的第一個願望,(一邊說一邊出示第一節),自己試著讀一讀,請一個小朋友讀,(相機出現分隔線)

6. 生讀,師相機指導,請生學習老師吸氣的方法,並不是很誇張的吸氣,而是稍作停頓。

7. 過渡:“就這麼一個白白的太陽,能給小樹帶來什麼呢?”生交流。

5. 師生配開讀。

過渡:“是的,白白的太陽就像一件溫暖的衣服,讓小樹不會在……生:熱冷的北風裡縮著身子,輕輕嘆息,點白重讀的詞,如果我們不只注意有節奏的朗讀,還注意這些詞,你一定讀得更動聽,齊讀

6.指導有表情地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特性化行為。因此,在本環節例文中,我力求體現這一理念,通過創設情境讀、展示讀、評讀、激讀、賽讀的方式,飽勵學生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這樣的讀書程序也是張揚學生特性、激發學生靈性的程序。

閱讀亦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在此環節中,我例文了三個層次,1、有節奏地讀2、有節奏又有重音地讀3、帶上表情美美地讀。層層遞進,讓學生感受詩歌的美感。

假如說課稿14

《假如》這篇課文。可分為兩個課時,這是第一課時的說課。

一、 說教材

1、教材特點

《假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第23課,是一首兒童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詩的內容雖然簡單,但字裡行間卻充滿了兒童一顆愽大而純真的心,是培養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的好教材。

本單元的開篇的導語是“假如我有一枝神筆,我會畫很多東西給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 點出了本單元的專題是關於愛的,具有一定的德育價值,主要在於培養學生對他人、對生活、對世界的愛。《假如》這篇閱讀課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

2、課文內容

它是一首充滿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詩,語言清新活潑,充滿兒童的想像力、創造力。全詩用並列結構的形式,借“馬良的神筆”,表達“我”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朗讀這首詩,學生可能會產生心靈的共鳴,可能會產生許多新的“假如”。全詩以“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筆 ------”結束,給學生想像的空間,滿足孩子情感表達的需要。 說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想象力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能得到很好的鍛鍊與豐富,在已有的認知基礎上,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陶冶美好的情操,學會關愛他人,關愛環境。課文內容學生可以理解,但是讓學生付諸於行動獻愛心有難度。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良、縮等9個生字,會寫尋、哭等8個生字。

2.在老師的引導下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自讀自悟,交流閱讀感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願望。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品讀中能激發學生的同情心、愛心,啟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

四、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根據教材的內容和編排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的教法學法。

1、說教法

本課以“教——扶——放”為主線的指導思想,以“對話式”閱讀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境、啟發探討等方法為輔,採用現代教學手段,配合多媒體與板書,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2、說學法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根據這一基本理念,通過“讀讀—說說—議議—讀讀”這樣一個過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在學生疑難處適當點撥,從而突破重難點。

教學策略:

小組合作探討識字方法。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精讀,感悟愛心,並通過範讀、練讀、挑戰讀、齊讀等方式熟讀成誦。

資源準備

生字卡、小黑板

五、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用學過的方法自主識字。

2、指導書寫8的生字。

一、故事引入、揭示課題

1、小朋友,你們聽過“神筆馬良”的故事嗎?故事中令你感到最神奇的是什麼?

2、你想擁有馬良的神筆嗎?假如你有馬良的神筆,最想做什麼?

3、有個小女孩也想借馬良的神筆來實現自己的願望,這些美好的願望都藏在《假如》這首詩歌裡,現在就請小朋友自己去欣賞一下吧! 【設計意圖】:故事引入打開了學生想象的閘門,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既激發了學生興趣,又讓學生明白學習的內容。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出示自學指導: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詩歌,把詩歌讀通順。遇到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

2、圈出生字,同桌互讀互聽,相互正音。

3、和同桌一起練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

【設計意圖】:通過初讀,幫助學生掃除字詞障礙,讀通課文。

三、自主學習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1、小朋友讀得很認真,那你覺得哪幾個字容易讀錯,需要提醒大家的?當小老師帶大家讀一讀。

2、詩歌中有一個字和別人不太一樣,它有兩個名字呢?找出來了嗎?

重點學習:多音字“還”

① 讀文中的句子,誰來給(huan)找朋友?(還書、歸還……)

② 你還知道它的另一個讀音嗎?(hai)也來找朋友?(還有、還是……)

3、出示本課要求認的字。

過渡:出示詞語:有些調皮的字娃娃領著小夥伴從課文裡跑出來。不知道你認不認識它們。不認識的可以先請教一下你身邊的同學。

詞語:馬良 縮著 遙遠 尋食 哭泣 健康 操場 身體

(1)誰都認識的請舉手?你能聲音響亮地給大家讀一下嗎?

(2)誰想當小老師領大家讀?

過渡:你小老師當得真好,聲音十分響亮。生字寶寶離開小夥伴自己跑出來玩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試試看吧。

( 3 )出示單個字抽生認讀。

(4)鞏固認讀:先擴詞認讀,再通過遊戲“摘蘋果”鞏固。

4、交流識字方法。

過渡:小朋友們都採用了什麼方法來記住這些生字的呢?

(1)鼓勵學生在小組內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同學之間互相補充、啟發。

(2)全班交流識字方法,及時評價,提高識字能力。

用換偏旁來識字:拉 - 泣 搖---遙- 澡 -- 操

“加一加”來識字:寸--- 尋 良--- 食 建----健

【設計意圖】:識字教學中,重點抓形的理念。讓學生說一說怎麼記住這些字的,滲透了識字的方法。)

四、指導寫字

1、出示四會字指名讀。

2、觀察四會字,小組交流說說注意哪一筆。生自己分析,找出書寫難點。

A、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B、哪個字容易寫錯?哪個字不容易寫好。

3、指導容易寫錯的,教師注意重點的提示。

哭:兩個“口”大小要適中,不要漏寫最後一筆“點”。 下面是“犬”不是“大”。 雙:左邊的“又”寫得稍窄些,捺變點。

食:上面的“人”寫得舒展些,最後一筆是點。

操:右上方的三個口要寫得扁而小,不要超過橫中線。

場:右半邊不容易寫好,要注意橫折折折鉤的寫法。加強範寫指導。

4、重點指導:食、場兩個字。

1、師範寫。.學生先書寫,然後描紅、臨寫。

2、展示學生寫的字,引導展評、提高。

【設計意圖】:根據跨越式識字教學的理念,重點抓字形,通過學生自學、同桌互助、師生共議等活動,很好地完成了書寫指導和書寫練習環節。

五、拓展閱讀

讀識字通:1、《做早操》

2、《健康操》

3、《小故事》

六、寫話訓練 選幾個四會字組詞,並用詞語寫一段話。

【設計意圖】一位外國作家說:每一個兒童都是詩人。讓學生髮揮想象,仿照課文說一說,提高口頭表達能力,並激發他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

七、說板書設計

23 假如

小樹 紅紅的太陽

小鳥 好吃的穀粒

西西 一 雙 好 腿

假如說課稿15

張老師剛才的試課,是語文二年級上冊第23課《假如》。這是一首兒童詩,作者通過豐富的想象:“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和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張老師能夠抓住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以讀為本、讀悟結合,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使本節課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假如》這節課在教學特色上凸顯以下幾個特點:

一、教學策略恰當教學環節清晰

本節課張老師能整合三維目標,突出二年級段學生特點,提出三條教學目標,這三條目標明確、適當、集中、有層次。既有面向全體的最低要求,又有發展學生個性的要求。整節課採用整體性閱讀教學,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張老師在疑難處能面向全體學生,循循善誘,適當點撥。整個課堂環節清晰,結構緊湊、形式活潑、富有情趣。

二、注重識字寫字,夯實識字基礎

字、詞教學是低年級教學重點。在教學中,張老師注重讓學生觀察,並強調寫字的姿勢,注重習慣的培養。在指導“良”和“食”的書寫,張老師先讓學生觀察,區別筆畫、字形,培養學生識字、寫字的能力。

三、讀中感悟,熟讀成誦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有些詩文還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和培養情感。”本節課,張老師採用以讀代講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多層次,多角度的朗讀詩歌。如,有師生共讀,整體感知的朗讀;有創設情境,激發情感的朗讀;還有語言鋪墊,深入文字的朗讀等,整節課讓“朗讀”貫穿整個課堂,引導學生把小詩讀得入情入境,津津有味。如:第三節詩句,張老師設計句式練習,用填空的形式給學生“搭橋“,讓學生真切感悟到西西有了一雙好腿無比高興的心情,教師順勢指導學生讀出西西的開心、幸福。學生在讀中獲得資訊,讀中受到薰陶,讀中把握兒童詩的語言規律,最後達到熟讀成誦,從而積累和內化了語言,培養了學生語感。

四、讀寫結合,拓展適度

“每一個兒童,就其天資來說,都是‘詩人’”。這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學生觀。在本節課中有所體現,這首詩從語言特點上看,每小節的句式相對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這句話在詩中反覆出現。教學的最後環節設計讓學生模仿詩人的表達方式把自己的.願望說出來,寫下來,通過說寫結合和讀寫結合,引導學生把自己獨特的體驗在寫話中昇華,進一步發展學生語言,拓展學生思維。

總之,本節課通過談話匯入課題;品讀詩文,感悟語言;拓展想象,釋放情感等,加之張老師教法靈活,能夠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讓人感受到了真情、真愛和純真的紮實有效的課堂。但教學永遠是一門缺憾的藝術,本節課也有需要改進和加強的地方:

1、老師範讀引路、指導朗讀,做得比較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老師範讀時應看著文字,以便引領學生潛心領悟文字,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乃至手到。

3、教師教學評價語言比較單調,教師應根據學情實際採用恰當而有效的評價語言及時跟進。

希望張老師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能夠不斷探索,不斷提升自己,永遠行走在追求完美的教學之路上,力求實現崔巒老師所提出的“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的教學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