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有關說課稿模板彙編六篇

說課稿8.83K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說課稿模板彙編六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天上的街市》是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首新詩,本單元編選《天上的街市》選自郭沫若第一部詩集《星空》。《星空》寫於五四以後詩人最苦悶的時期。當時詩人正在日本留學,其間於1921年4月和次年暑假兩度回國。面對當時中國現實,詩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現實,嚮往光明的未來。但五四期間那種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熱情已經消退,有的只是“潮退後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郭沫若語)。所以,在《星空》中,詩人流露出較濃重的失望和悲愁情緒,雖然表現了要求奮飛、新生和自由的願望,但另一方面又包含了逃避現實、獨善其身的消極情緒。這是《星空》給人的整體閱讀印象。而《天上的街市》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妙世界。

(1)《天上的街市》詩內有豐富的想象,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描繪出想象中的理想生活。有寫實的詩句,有想象的詩句,而想象的正代表著詩人的嚮往和追求。

(2)《天上的街市》由街燈聯想到天上的明星,又由明星聯想到天上的街燈,再由天上的街燈聯想到天上的街市,於是想象便在作者一連串的聯想當中放飛了,而這個聯想的“中介”便是比喻。“遠遠的街燈明瞭,/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兩個比喻,兩層聯想,把我們引進了想象中的天上的街市。

(3)《天上的街市》對牛郎織女的傳說的全新詮釋,這個反傳統的創作,形象地抒發了詩人的.理想和追求。

《天上的街市》編入本單元的第一篇,因為它很好體現新詩的特點,它能讓學生很快進入學習新詩的領域。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教材編排意圖及本課特點,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培養聯想和想象能力。

(2)嘗試聯想和想象的寫作方法。

(3)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強烈的愛憎情感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4)領略這首詩所表現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新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文字淺顯、明白,形象鮮明,意境深邃。由於文字上沒有障礙因而往往深入不下去,對詩歌的理解浮在表面上,反過來要埋怨新詩“沒勁”。這首詩節奏和諧,音韻優美,讀來琅琅上口,語言清新樸素,描繪出一幅浪漫溫馨的天國樂圖。根據這一提示,教學目標(1)(2)應確定為本課重點。在朗讀中感受音樂美,繪畫美、情感美為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教學詩歌,要以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從精煉的詩句中解詩讀歌的豐富內涵來。為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也為了培養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適當介紹詩人在創作《天上的街市》(1921年)前後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情緒,以幫助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2)圍繞朗讀來設計教學,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在朗讀中想象詩歌的圖畫美,在朗讀中品析詩歌的情感美。(指導誦讀)。

(3)啟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天上的街市》有豐富的想象和由此及彼的聯想,因此指導學生也要通過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去品味詩歌的意境和蘊含。

(4)比較——把《天上的街市》對牛郎織女的描寫與民間傳說中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做比較,從兩者生活狀況的不同上去理解詩人的理想和追求。在教學手段上,採用配樂朗讀磁帶。

三、說學法

葉聖陶先生指出:“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於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苦練習,領悟之源廣升,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也。”

(1)誦讀法。反覆誦讀逐步加深理解。誦讀時注意節奏和重音。

(2)想象法。在誦讀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想象在自己腦海中構建出天上的街市的具體形象在意念中創造出一個與詩歌內容相一致的生動而豐富的境界。

(3)比較法。比較詩歌與民間傳說的異同,瞭解詩人對自由、美滿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四、說教學程式

好的教學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來體現。為此,我是這樣安排教學程式的。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我是這樣匯入新課的:用民間故事匯入。教師或學生講故事均可。故事中的牛郎織女過著被禁錮,被束縛,難得一見的不幸生活。然而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裡,我們將會見到與此完全不同的牛郎織女……。然後板書課題。

(二)、出示目標,整體感知

在學生積極性已被調動,課堂氣氛比較活躍的情況下,我因勢利導,出示教學目標。讓學生對作者、時代背景做一些介紹。通過朗讀,理解領悟全詩,立意在通過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繪,表現其對黑暗社會的痛恨對理想生活的嚮往。

(三)、理解內容,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詩歌的學習不是被動的而是有目的,通過讀來領會內容、探索問題。為了能抓住實質問題,我不按照逐段來分析,而依照:學讀——想讀——析讀來分析課文。

1、學讀

(1)、學生聽朗讀帶或老師的範讀,然後自己試讀,在書上標記節奏和重音。

(2)、指名讀,教師評點、指導,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和重音。

(3)、配鋼琴曲《星空》,全班小聲讀,享受詩歌的音樂美。

2、想讀

(1)、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課外收集的關於星空的想象的傳說、故事、詩文。

(2)、教師示範(出示牛郎織女行空圖):我看見牛郎騎著牛兒,臉上寫滿了幸福溫暖,他在想什麼呢?在想織女昨天的新花樣織出來了沒有?織女是個巧手的女子,也是個倔強的女子,什麼事情不做到最好決不罷休。不過牛郎今天給她帶的這本《中國織染》一定可以幫助她的。天河淺淺的,眨眼功夫牛郎就望見那似錦的雲霞和雲霞中春花般的織女……

(3)、學生交流自己“看到”的畫面。

(4)、配樂,沉醉在想象中默讀。

3、析讀

(1)、夜幕降臨,剎那間,遠遠的街燈全亮了;而這時,夜空中的星星也一下子現出了它美麗的容顏。試著讀這一節,讀出你看到這幅流光溢彩的美景時的心情。

① 老師示範讀,指導朗讀技巧:懷著驚喜的心情去讀,重讀“明”“閃”“明星”“現”“點”“街燈”。②學生練習讀。③學生演讀。

(2)、①請學生讀自己寫的表現天街美麗富足的文字,其他同學閉目聽。②作者在想象這一切的時候,有著怎樣的心思呢?試一試,把你的心思讀出來。③指名說出朗讀時的體會,教師點撥:有一點嚮往、有一點讚歎、有一點想飛的感覺。④女生齊讀。

(3)、①詩中的牛郎織女和傳說中的牛郎織女的故事有什麼不同,請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②學生輕聲讀。③指名學生讀,在點評中引導學生總結:牛郎織女生活的幸福溫馨是通過重讀“淺淺的”“不甚”“來往”“閒遊”“提著燈籠在走”表現出來。④在注意重音的同時,嘗試用語音語速來表現牛郎織女生活的幸福美好。⑤指名朗讀好的同學讀。⑥師生交流聽讀時的感受。點撥引導學生明確讀三、四節的要領:要讀得輕柔舒緩,彷彿是坐著小船在微波盪漾的湖面上搖曳,有一種沉醉其中的感覺。

(4)、背誦。

(四)、總結擴充套件,領會內涵

本詩的重點是學習聯想和想象的寫法,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1、介紹聯想和想象這兩個概念。

所謂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由當前的事物回憶起有關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另一件事物,都是聯想。如詩中由“街燈”想到“星星” 是聯想。

所謂想象,就是在原有情感形象的基礎上創作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這些新形象是已積累的知覺經過加工改造而形成的。如詩中由“天上的街市”想到“牛郎織女的自由生活”是想象。

2、仿照示例寫句。

發揮你的聯想和想象,續寫下邊的句子

例: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1)、牽牛花開放了……

(2)、籠中的小鸚鵡……

(3)、月光照在地上……

(4)、我不在父母身邊的時候……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學內容的簡縮,通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摒棄繁瑣。我的板書就力求顯示這點,進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附板書設計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街燈——明星(人間天上:聯想)

街市——物品——珍奇(物)

(想象) 由物及人

天河——牛郎織女(人) 自由幸福

(想象)

流星——燈籠

聯想:抓相似點 想象:虛構

聯想

想象

(生活)基礎

沒有想象就沒有詩。詩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運用想象。

——艾 青

附指導朗讀材料:

(1)押韻。 本詩隔行押韻,每節換韻。第一節(星xīng燈dēng),第二節(市

shì奇qí),第三節(廣guǎng往wǎng),第四節(遊yóu走zǒu)。

(2)節奏感強。全詩四節,每節四句,每節字數相差不多,句式比較整齊,節拍基本一樣。(音步和重音符號。)

天上的街市

遠遠的/街燈/明瞭,

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

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寬廣。

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

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我想/他們/此刻,

定然/在/天街/閒遊。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

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黑體字表示應讀重音。)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㈠單元的內容結構

本單元安排了兩個資訊窗和一個相關連結,內容主要包括百分數的意義及讀寫;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以及百分數的應用三部分的內容。

㈡單元的編排體例

從編排體例上看,編寫特點可以從四個方面來分析:一是結合實際,促進理解。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時,編排了一些圖文並茂,版式活潑、接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情境,讓學生輕鬆自然地學到新知識。二是引導遷移,自主探究。注意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究的空間。教材出示例題後,為學生創設了通過知識遷移、自主探究的過程來明確百分數讀、寫方法的環節。三是聯絡實際,解決問題。提供豐富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引導學生感受百分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生活的問題可以用百分數知識來表示,反映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絡以及數學的文化價值。四是精心設計,促進理解。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有情境圖片,有調查操作、有歸納概括,內容之間的知識連結緊密,成為有機整體,利於全面落實課程標準。此外,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教材中還設定了不同層次的練習,以幫助學生進一步內化新知。

㈢單元知識的立體整合

下面說一下單元知識的立體整合。本單元內容隸屬於數與代數部分,是學生學習了整數、小數、分數的意義和應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有關整數的知識我們一直在學習,除此之外學生在三年級上冊初步認識了分數,四年級下冊學習了小數的意義和小數的加減法,五年級又學習了小數乘除法、分數的意義與分數和小數的互化等知識,六年級開始學習分數乘除法,而百分數(一)這個單元則是通過分數、小數知識的遷移來認識、理解、運用的,為六年級下冊學習百分數(二)打基礎。這樣循序漸進地學習,由表面到本質,抓住百分數知識的內在聯絡,在腦子裡形成一個框架,清晰明瞭。

在本單元中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是這部分內容的基礎,學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數的意義,才能正確地運用它解決實際問題。百分數實際上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它與分數有著密切的聯絡。充分認識了百分數,理解並掌握了百分數的意義讀寫法及其和分數、小數之間的關係後、就要應用百分數知識解決問題。這實際是對分數應用題的進一步拓展延伸,教材這樣安排目的是讓學生對百分數的認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體現知識螺旋上升的特點。

二、說課程目標:

(一)課程目標

先來說一下課程目標。我將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四個維度來說明課標對本單元的要求。

在“知識技能”方面,要求學生體驗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掌握百分數和小數、分數之間的互化方法,能運用百分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數學思考”方面,要求學生進一步認識資料中蘊含的資訊,發展資料分析觀念,通過探索理解百分數,能用百分數表達、交流資訊,建立百分數概念。在“問題解決”方面,要求學生能結合實際生活,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會用百分數解決問題;體會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在“情感態度”方面,要求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體驗百分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數學的價值,增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數學意識,培養良好的數感。

(二)本單元教學目標

具體到單元目標,在“知識技能”方面,讓學生結合現實情境,感受為什麼會產生百分數,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正確讀寫百分數,能正確進行百分數與分數、小數的互化;會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並能解決簡單實際問題。在“數學思考”方面,讓學生在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探索百分數與分數小數互化的方法以及解決相關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增強思維的深刻性,發展數感。在“問題解決”方面,要求學生能結合實際生活,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運用已有的知識分析、探究、解決問題,培養應用意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形成一定的反思與評價能力。在“情感態度”方面,要求學生在用百分數表達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百分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百分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提高學習的興趣。

通過對以上目標的分析,我將本單元的教學重點確定為: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教學難點:百分數意義的理解及百分數數感的培養;理解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絡與區別。

三、說教學:

㈠教學建議

先說一下課時分配。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教學2課時,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教學2課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和求百分率的問題教學2課時,整理和複習1課時。

下面具體說一下每部分內容的學習目標及達成策略。

第一部分:百分數的認識

學習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到百分數產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寫百分數,理解感受百分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絡與區別。

2、通過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推理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等。

3、結合相關資訊體會百分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瞭解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的讀寫百分數;教學難點: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百分數的意義,並體會分數與百分數的聯絡區別。

達成策略:

本課的設計從學生熟悉的身邊事物入手,本節課的匯入選擇學生的親身體驗——體檢,提出問題:哪個學校六年級學生視力情況好一些?在學生交流思路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理順思路,要比較哪個學校的視力情況好一些,實際上就是比較什麼?

學生一般會出現兩種情況:把分數化成小數,或者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數。通過兩種方法的比較,學生體驗到把這些分數改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來表示,便於統計和比較。關於百分數的讀法和寫法先讓學生自學課本,然後小組共同探討不斷完善。有了這樣的基礎再來交流收集到的百分數,充分利用這些身邊的資源,說它的意義,再讓學生思考討論:為什麼生活中人們喜歡百分數?引導學生來探討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絡和區別,尊重學生,注重課堂生成。

最後是鞏固練習,課堂練習部分依據書中練習題稍作調整,實現練習題的坡度性、趣味性以及並以相應的題目進行練習,讓學生的思維和說理都有據可依,有根可尋。讓學生在開放的習題中鞏固和拓展新知,以保證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課堂小結丟擲一個問題:有一類百分數總不大於1,找一找、說一說,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使課堂中所學內容得到延伸,為後面知識的學習做鋪墊。

第二部分:百分數與分數、小數的互化

學習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並掌握百分數和小數、百分數和分數互化的方法,能正確地進行百分數與小數、百分數與分數之間的互化。2、培養學生的觀察、歸納和概括能力。3、滲透“事物之間互相聯絡、互相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掌握百分數與小數、百分數與分數互化的簡便方法及運用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掌握百分數與分數、百分數與小數互化的簡便方法。

達成策略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因此,結合本課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情況,我採取小組合作學習,引導鼓勵學生應用學過的分數、小數互化的知識進行遷移、類推,學習新知識。同時,讓學生在嘗試探究的積極活動中獲取新知,發展能力。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和適時引導,通過學生不斷的猜想和實踐,找尋到學習數學轉化的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在玩中,在猜想中學習到新知識。通過與教師的合作交流,真正找尋和總結出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的方法。

對練習的安排上,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分層次進行設計。先出現分數與百分數、小數與百分數之間互化的題目,再出現比較有分數、百分數、小數混合的題目來鞏固學生的新知。

第三部分:百分數的應用

學習目標:

1、結合生活例項,使學生掌握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這個問題的結構特點和解題思路,能運用這個知識來解決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溝通分數與百分數的聯絡,感受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絡。3體會數學知識在數學中的應用。4培養學生運用知識進行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以及探求解決問題途徑的能力。

達成策略

教學前,引導學生從情境中尋找解決問題所需要的資訊,然後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生根據百分數的意義和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已有經驗獨立解決,列出算式21÷24,在計算出結果。最後向學生說明,87.5%在這裡就是男生體重合格人數佔總人數的百分之幾,也就是合格率是87.5%。

接著提出問題六年級三班有42人,今天到校42人,出勤率是多少,請學生說說它的含義。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最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解題思路,然後進行全班彙報。在引導學生思考時,要注意讓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體會解題方法的多樣性。

㈡評價建議

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展開評價:

1、課堂表現 關注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

教學過程中,特別關注學生自學與小組合作探究過程。教師在巡視參與時,隨時根據學生的表現通過手勢、眼神、表情和語言等方式適時鼓勵。

2、知識掌握 關注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學會知識的情況採用了“評比+評語”的方式,從作業和測評兩方面進行評價。根據學生作業完成的情況和每次測評的結果分優、良、合格三個方面進行評比,同時,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寫上賞識激勵的語言,幫助樹立信心。

3、應用能力 關注對學生應用問題能力的評價

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同時,要結合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情況進行點評。有效的評價能開啟學生心靈,馳騁想象,學生智慧的火花會更加燦爛奪目,進而引起師生情感共鳴。

㈢課程資源的開發建議

《新課標》:數學教學過程中恰當地使用數學課程資源,將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從事數學活動的水平和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質量。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地走入數學課堂,學習數學知識。因此,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延伸主要的課程資源——教材,讓教材發揮更大的作用,教材中的插圖是經過認真篩選的,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清楚地理解和掌握有關百分數的知識。善於利用身邊熟悉的課程資源。可以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真例項子,如班級學生的出勤率、考試的及格率等各方面的實際例項來幫助教學。合理開發學生生活中的課程資源教學,及時捕捉互動生成的課程資源。課外資源的開發會使學生更真切地瞭解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更應用於生活。

說課稿 篇3

我說的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教材27頁,課題是《平面圖形的拼組》,說課的內容分為六部分:一、說教材; 二、說目標; 三、說教法; 四、說學情學法; 五、說教學環節; 六、說板書設計。

一、 說教材

《平面圖形的拼組》是在上學期“認識物體和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辨認和區分所學的平面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這節課主要是通過一些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如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並啟發學生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一些關係,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幾何方面的內容打下基礎。

根據教材的設計,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平面圖形的特徵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而啟發學生感知平面圖形之間存在的關係,進行平面圖形的相互轉換,以及平面圖形的拼組則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所在。

二、 說目標

根據教學要求和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一下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體會平面圖形的特徵,初步感知平面圖形間的關係;2、技能目標:學會動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能用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3、情感態度目標:通過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互換,對學生滲透事物之間可以相互轉化的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三、 說教法

我設計了“爭上游”、“拼圖大賽”、“爭當百變小明星”等課堂活動,採取教師引導和學生動手操作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分析、理解,歸納出重點,從而突破難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四、 說學情學法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自制能力差,語言組織能力也相對較弱,再加上本節課活動性較大,容易出現課堂紀律渙散的現象,因此,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組織引導學生在興趣匯入的基礎上,激發孩子們的競爭意識,比一比,爭一爭,既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又培養學生的自我動手能力,歸納表達能力等。

五、 說教學環節

我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了談話激趣,匯入新課;探索發現,學習新課;鞏固運用,實踐創新;運用技能,發展能力四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利用課件演示:螢幕上出現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平面圖形,提問:“你認識它們嗎?誰能說說它們的名字?”簡要地複習學過的平面圖形。隨後老師扭轉話題:“老師今天要給大家變個魔術,小朋友們,你們可得睜大眼睛看清楚哦!”課件演示:這些平面圖形經過不同方式的拼組,變成了組合圖形輪船、火箭等。通過這個“變魔術”的小環節,引起學生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的慾望,並由此點明課題:這個魔術的名字叫“平面圖形的`拼組”。

第二環節:探索發現,學習新課

(1)教學例1 指導學生沿虛線摺紙,在親自動手的過程中去觀察、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並練習用自己的語言來敘述。

在折風車的練習中,通過課件出示折風車的四個步驟,讓學生依據圖示動手練習,並啟發學生去探索折風車的過程中紙的形狀發生了什麼變化,從而感知平面圖形可以相互轉化的特點。

(2)教學例2 這是一個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的練習,利用學具中的平面圖形來拼組各種圖案,拼圖過程中要啟發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想怎麼拼就怎麼拼,老師要及時對學生的表現加以肯定和鼓勵,並將有創意的作品展示給大家,從而激勵其他學生進行更多更好的創作。

第三環節:鞏固運用,實踐創新

利用課件出示綜合拼圖,告訴學生這是上屆國小生圖案設計大賽的獲獎作品,通過這幾幅作品激發起國小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從而激發他們的創作慾望和靈感,教師鼓勵學生大膽創作,以實現鞏固運用,實踐創新的目的。

第四環節:運用技能,發展能力

這一環節是利用學具中被拆散的大熊貓的卡片進行拼圖,使學生能進一步運用技能,發展能力。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重點的重現,按照教學程式展示教學要點,如:長方形、正方形的特點,折風車過程中平面圖形的變化,以及在拼圖過程中比較典型的作品,都要在板書中出現。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說明:

《所見》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13課。它是一首充滿兒童生活氣息的五言絕句,寫夏天中午所見到的情景。詩的語言清新流暢,明白如話,通過動靜結合的描寫,把一個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刻畫得栩栩如生,“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一句,寫牧童悠然自得地騎在黃牛背上,他唱著牧歌,嘹亮的歌聲在樹林中迴盪。“騎黃牛”表現了牧童悠閒自在的神態。勾畫出了一幅色彩鮮明的“牧童行歌圖”。“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一句,寫牧童行走間,忽然想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了唱歌,一聲不響地站在樹下,盯住鳴蟬。“意欲捕鳴蟬”不是寫詩人所見,而是詩人對牧童的機靈敏捷的動作、神態變化。這句詩抓住牧童剎那間心理髮展和動作變化這一細節,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一幅“牧童捕蟬圖”。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所、牧、捕、蟬、閉、立樾”等生字,會寫“童、閉、立、黃”等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2〉過程和方法:通過觀察、合作、表演等方法讀懂詩句的意思。反覆誦讀的過程中感受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真切喜歡這首詩,願意主動誦讀,激發嚮往大自然,並有在大自然中發現更多有趣的事物的願望。

3、教學重、難點:

重點:〈1〉識字、寫字教學〈2〉;會背誦課文。

難點:感受牧童活潑、好奇的特徵。

4、教學準備:音樂、圖片、課件等

二、學情分析:

古詩短小淺顯、琅琅上口,大多數學生在入學前已會背誦。這首詩國小生應該喜歡,因為它生活氣息濃郁,形象生動,語言充滿機趣,且這些夏天裡的故事、景緻也是很多兒童所能經歷,感受的,但由於它是古詩文,意蘊較為豐滿,學生不易讀懂。

因此,應巧妙地利用各種可能的手段加以引導。另外,詩中出現的一些字,如“樾”、“意欲”等詞理解難度較大,教師可作引導解釋。

三、教法、學法

1、反覆誦讀法

經過千百年來大浪淘沙流傳下來的古代詩歌都積澱著作者的思想感情,它可以通過反覆誦讀來感知、理解和體味。通過誦讀來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與詩人同歡同喜,感受詩歌的意蘊,使詩人的情感自然地輻射到誦讀者的情感之中,換言之,誦讀者的情感自覺地融入古詩的意境中。這種自覺替代的情感反過來會進一步作用於誦讀過程之中,誦讀者腦海裡呈現的畫面,事物也會強化對詩人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2、情境教學法

古詩的教學易使學生學得枯燥無味,也很難讓學生在情感上與詩人產生共鳴。教學時,我分別採用觀察圖片、聆聽音樂、動作表演、語言渲染等多種方法來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兒童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讓學生輕輕鬆鬆、快快樂樂地學古詩。

3、合作學習法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創造一種師生、生生平等的和諧課堂氣氛,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互相幫助,互相啟發,充分發揮學生間的互補作用,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四、設計理念

在學習內容上構建三個維度:即教材規定的內容;教師選擇的學習內容;學生自行選擇的.學習內容。三個維度之間在課上以教材內容學習為主,另兩項內容作為延續。

在學習方法上注重合作學習,留出充分的時間,留出充分的空間,通過學生多角度的相互作用走進對文字的理解,以及情感的體驗。

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繼續閱讀的慾望,也許是語文教學中教師最重要的任務,設定情境,促成互動,合理評價,在教師有效地參與下理解詩意,體會詩情,從而使學生產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

五、教學過程預設

(一)、一讀感知:

1、揭示課題。(通過複習以前學過的古詩來進入《所見》這首詩)

2、“所見”是什麼意思?出示課文插圖。觀察圖,“所見”就是詩人所看見的。

引導學生觀察,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有效地促進學生對古詩的理解。

3、出示古詩。在這幅美麗的畫面上,有一首詩。藉助拼音,誰能讀會它?(應該幫助學生讀準字音並糾正字音,必要時教師範讀或領讀,並指導讀出節奏)。

4、組成合作小組,互幫互助,看看哪一組讀得最好?

5、檢查小組朗讀情況。

這一環節通過合作,引領學生走進詩中描繪的情境中,為解詩意、體詩情設下伏筆;通過合作,藉助拼音、讀通、讀熟詩歌。

(二)、二讀感悟

1、教師範讀,學生想像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2、課堂討論自學中的疑難處,教師相機點拔。

在這個階段,通過學生之間有效地互動,教師的相應點技,以及不斷地豐富畫面,不正是理解詩意的過程嗎?這裡展示的過程,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討論、交流、判斷。學生在過程之間得到發展。

(三)、三讀想像

1、看著畫同帶著想象朗讀全詩。(齊讀)

2、想像一下,這牧童唱的會是什麼樣的歌。

3、有感情地朗讀過首詩(帶著自己獨特的感受讀)

體會詩情,對一年級的兒童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兒童的言語描繪也好,動作表演也好,無不是用他的生活經驗來詮釋、演繹動人的詩境,同時,興趣也在這裡湧動。

(四)、四讀成誦

1、根據畫面背誦這首詩(願意背的齊背隨著音樂)。

2、向好夥伴背誦這首詩(可加上動作)。

(五)、寫字指導

1、讓學生自己說出書寫要點

2、學生練習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神奇的海洋館”是國小五年級第三單元第二課內容,它是基於學生對畫圖程式的啟動方法,視窗的組成,一些簡單操作有了基本瞭解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探究繪圖工具的使用方法。它是教材關於畫圖知識鋪墊的延伸,並且貫穿著以後整個的畫圖知識教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畫圖的基礎之一,也是形成學生“瞭解熟悉——技巧掌握——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教材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前景色、背景色和掌握對封閉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重點是掌握利用畫圖的“用顏色填充工具“、“取色”工具對封閉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用顏色填充工具”、“取色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技能。

情感態度、價值觀:1、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情操,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2、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對知識不斷探索的精神,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用顏色填充工具”、“取色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恰當、靈活運用“用顏色填充工具”、“取色工具”完成探究任務。

四、教學方法的選擇: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法是“演示法、探究法、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練習法”。

基於國小生形象思維的特點,照顧全體,我利用,採用講演結合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操作方法,激發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設計了給“海底世界”著色和“給福娃穿衣服”教學任務,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環境下,老師的引導下,同學的幫助下,完成操練任務、並設計擴充套件性練習讓學生更好的去創造發揮,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能力。

 五、學法的指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六、教學媒體選擇:計算機、Wind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簡介

《裝飾畫》選自人教版八年級美術下冊,第二單元“裝點我的居室”活動四中的內容。裝飾畫就是用各種

材料製作的畫或壁飾。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的廢舊的材料,如:布、紙、毛線、蛋殼、包裝盒等等。我們應該怎樣使這些沒有使用價值的廢舊材料變得有生命而具有藝術美感呢?這就是本節的中旨:“廢為寶,因材施藝”。

2、教學目標

①認識和了解裝飾畫的表現形式以及特殊材料帶來的裝飾美感。

②以拼貼的形式進行裝飾畫製作,掌握拼貼畫的基本表現方法。

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

裝飾畫的特徵以及拼貼裝飾畫的製作過程,用恰當的製作方法來表達裝飾畫的主題思想。

二、說教法

八年級學生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繪畫技巧和審美意識,我採用以下教法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趣味,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

1、欣賞法:通過欣賞各種材料製成的裝飾畫,讓學生了解裝飾畫對居室環境的美化效果。

2、演示法:通過演示讓學生明白因材施藝製作裝飾畫的過程,激發學生動手興趣。

另外,在教學中還應用講解法、分析法、圖表等等。

三、說學法

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模仿、創作。學生先模仿書本中自己喜歡的作品,體會作品的構圖特點,色彩搭配特點,積累經驗,為下次創作裝飾畫打下基礎。

四、說教程

(一)欣賞匯入:

首先播放不同風格的裝飾畫,同時引導學生觀察、評析。讓學生初步瞭解裝飾畫的特點。然後教師拿出自己的作品讓學生看、摸,通過視覺和觸覺上讓學生真實感受裝飾畫的特徵。激發學生對裝飾畫的興趣。

(二)講授演示,引導創作

1、教師給學生講解裝飾話畫的特徵,用表格歸納說明裝飾畫在“構圖、造型、色彩、材料”四個方面的特徵。

2、教師給學生講解裝飾話畫的種類,用表格圖片的形式讓學生觀察瞭解。

3、教師給學生講解演示裝飾畫創作步驟,“構思、構圖、選材、製作”四個步驟,重點強調選材要根據構思構圖來確定材料的顏色、紋理、質感等,讓學生注意教師在因材施藝方面是怎樣合理利用材料的特點的,體會裝飾畫的`特殊美感。(教師5分鐘的技能展示:這幅作品是利用舊日曆畫製作的裝飾畫。這裡我較合理的利用材料的色彩、紋理、質感來表現一處若隱若現、雲霧飄渺、世外桃源的山村美景。用舊日曆中藍灰、紫灰色來表現小屋,用瀑布的顏色來表現山間小溪,用岩石的質感來表現山間小道,用石塊顏色來表現溪澗錯落的石頭。花草樹木掩映四周。)

4、請學生根據教師的示範,結合自己收集的不同材料按照裝飾畫的步驟,要求學生臨摹或創作一幅自己喜歡的景或物。鼓勵學生大膽想象進行創作,教師巡迴輔導。

(三)展示評比,整理提高

讓學生展示自己的裝飾畫作品,說明創作思路,互相評比,指出優劣。為了讓學生的作品更完美,我讓學生分組合作,造型能力強的學生負責構圖,裁剪能力強的學生負責剪形,拼貼組合能力強的學生負責貼上。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四)課堂小結

裝飾畫的步驟及其對居室裝飾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