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一年級說課稿(15篇)

說課稿1.7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說課稿(15篇)

一年級說課稿1

一、教案分析

《四季》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一年級上冊中課文的第2課,它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兒歌。

本文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兒歌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在熟讀課文的同時認識11個生字。認識四個新偏旁。學會寫“七、兒、九、無”四個字。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認字和練習朗讀。

2、教學難點:朗讀和寫好筆畫豎彎鉤。

四、教學理念

1、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位置,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2、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體驗,設計富有童趣的求知活動,讓學生在快樂中理解課文、積累詞彙、拓展思維空間。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朗讀期待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開始上課,我先讓學生欣賞優美的四季風景圖,引出課題,讓學生從直觀感受到四季的美麗,激發對課文的朗讀興趣。

二、多種形式讀課文,讀中感悟、識字

要讓兒童樂於學習,就要有兒童喜愛的學習方式,我在引導學生學習朗讀課文和認識生字這一教學環節上,花了很多心思去想辦法,遵循字從文中來,回到文中去的原則,我運用這樣的教學模式:

1、老師範讀。要符合兒童的心理,聲情並茂地朗讀,把學生引入學習氛圍,並起個示範正音作用。

2、全班拿起書本,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自己喜歡的圖畫旁邊的話多讀幾遍。

3、把自己喜歡的話讀給別人聽,如果讀對了就當小老師教同學們讀。然後小組輪流讀、全班齊讀。

4、分男女生、分組各讀一句話,認識相應的生字,學習新偏旁雨字頭、禾字旁、國字框、月字旁,交流記字方法。

5、開火車鞏固認讀相關的生字。

6、分角色讀課文。

7、做動作讀課文。(寫字訓練專用一節課進行,重點指導寫好豎彎鉤)

三、交流讀書收穫,完成貼圖板書,結束全文。

1、弄清一年有哪四季,貼季節詞語卡片。

2、再貼相應的圖片,口頭簡單說說四季有什麼。

3、說說自己最喜歡四季中的哪個季節,為什麼?要求說完整的話,用“我最喜歡……因為……”的句式。

四、意猶未盡處佈置作業

要求學生回家把兒歌背誦給父母聽,我先扮演媽媽,讓學生練習背一遍。

反思:在本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用多種的學習方式進行朗讀訓練和識字,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把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我想學、我愛學,學習效果較好。自我感覺我的語速是否有些快,語言夠不夠精煉……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怎樣持之以恆地使教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更好,怎樣儘量讓我的課堂成為精品課堂,是我的努力方向。

板書:

四季

新偏旁及名稱 春  夏  秋  冬

相應的圖片

一年級說課稿2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一年級下冊《認識時間》第81頁例1及“做一做”第1題、練習十五第1、2題。

【教材分析】:

《認識時間》這一單元內容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時間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時間,同時為以後學習時、分、秒的認識以及相關計算打下基礎。

本單元主要教學認識幾時幾分。教材分兩個層次編排:第一層次也就是例1,是用5分5分數的方法讀取時間,並通過實際的操作,知道1時=60分。第二層次例2,是在5分5分數的基礎上,再用1分1分數的方法讀取時間。與一年級上冊的內容聯絡起來看,教材對時間的認識是按照從特殊到一般、從簡單到複雜的順序編排的,這樣編排既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也符合平時人們看錶讀時間的經驗與習慣。我選擇的是第一個層次的教學,即例1。

【學情分析】

通過以前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鐘錶及時間的一些知識,如:知道鐘面上有時針、分針;有12個數字;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等,已經掌握了認讀整時和半時的方法,能用文字表示法和數字表示法表示。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初步建立時間觀念。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勤于思考問題的好習慣。

3、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進一步提高抓緊時間、勤奮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能正確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

【設計理念】

1、生活——數學——生活的大教學觀。

2、建構主義理論——“做數學”

3、我校開展的“大班教學小班化”自主發展行動研究

【教法、學法選擇】

1、針對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動,愛玩的心理特點,為了激發他們的興趣,我採用了愉快教學法,把故事、遊戲貫穿於各教學環節中,例:在練習認讀幾時幾分時我設計了擊鼓傳花的遊戲,同時還採用了發現教學法讓孩子們利用手中的鐘表學具撥一撥通過合作交流學會看時間。為了更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數一數、說一說、寫一寫、撥一撥、畫一畫、玩一玩、想一想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3、充分發揮課件的輔助教學功能,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性、直觀性和形象性。賦予抽象的時間概念以鮮活的感性支撐,學生通過認真觀察、合作探究對知識進行遷移、重組,達到認識、理解知識發生、發展過程的目的。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下載於中國課件網),實物鍾,鐘錶學具。

【教學流程】

根據新課標理念和我校開展的“大班教學小班化”自主發展行動研究課題,我實施了分層教學,開展了了“四步走”教學活動,具體活動過程如下:

一、猜謎匯入,激發興趣

首先由猜謎匯入,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創設學生喜愛的情景,讓學生感到,時間與我們息息相關,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以舊引新,掀起慾望

1、複習舊知:認識8:00和6:30。

2、引發衝突:課件演示分針由6轉動到9,接著丟擲問題:“你還認識這個時間嗎?”引起認知衝突,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新知的慾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了學習自主化。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第1層:認識鐘面,利用課件認鐘錶裡面的第1、2個分支,瞭解鐘面是由時針、分針、12個數、12個大格的構成的。

第2層:認識幾分,感受一分鐘的長短

認識一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是一個教學重點,我採用課件輔助教學,利用認鐘錶裡面的第2、3個分支,把抽象的知識直觀化。我先將鐘面放大,讓學生能更清楚的看到分針走一個小格就是1分,從12走到1走了5個小格就是5分,接著再5個5個的數,得出一共有60個小格。

為了使學生對分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我讓孩子們在書上自己填一填,從用眼觀察到動手書寫,再從寫到說一說每一個數字對應的是幾分?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提高,知識得到一次又一次的鞏固。

接著是感受一分鐘的長短,懂得一分鐘的時間雖然短,但還是能做許多的事情。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

第3層:利用分支4解決時針走過幾個大格就是幾小時的問題。

第4層:認識時、分的關係,理解1時=60分。

四、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讀、寫時間

這一階段教學分三步走:第一步:引。帶領學生探究9時5分的寫法。第二步:扶。在教師的幫助下認識10時5分和6時25分,會用兩種方法表示。第三步是放,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1:20,6:50,10:45和5:25的認識。

2、同桌合作,撥時間,說時間。

3、完成課本P82“做一做”的第1題。《新課標》要求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在這一環節中,通過說“小明的一天”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採用擊鼓傳花的方法選擇學生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

4、畫一畫

從看著鐘面說時間到根據時間畫針,提高了難度,這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查。

5、玩一玩

加強對時間的認識和判斷。

6、想一想

這是對本節課的學習重點的回顧和對時間知識的延伸,同時也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

總之,整節課,我儘量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組織他們動手操作、合作交流,鼓勵他們去猜想、驗證、歸納、概括,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出色的發現者、勇敢的探索者和快樂的創造者。

【板書設計】

認識時間

1時=60分

7時5分7:05

一年級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是郭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雨點兒》。我的說課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說教材

《雨點兒》一文是人教版實驗版教材第五單元的一騙錢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雲彩裡飄落下來的。有了雨點兒的滋潤,花更紅了,草更綠了。本課內容淺顯,情節性強。文中第五小題給我們留下了研究空間,有利於學生在閱讀時根據自己的審美體驗加以探究。

二、說學生

一年級學生通過兩個多月的拼音、識字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大多數學生識字速度較快,又喜歡朗讀。特別是分角色朗讀。更是受他們的歡迎。所以我把識字教學滲透在課文朗讀理解中。避免了因識字而識字。鞏固生字我採用多媒體《送雨點兒回家》這種遊戲。但他們的有意注意時間較短、好動、好玩。因此我採用多種形式進行朗讀,讓看 聽 說 想有機結合。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說目標

(1)理解“數不清、飄落等詞語。正確的讀準”雨點兒、地方“。

(2)初步瞭解雨點兒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認識本課中的11個生字。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認識11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瞭解課文內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有著密切關係。

五、說設計理念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引導性。而要一年級學生達到這個理想目標還不太可能。因此,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為重要。如:在整體感知這一環節:我在讓學生讀課文的基礎上說自己讀懂了什麼?出示卡片“數不清”時,讓學生結合生活說“數不清的東西” 等

(2)讓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在自讀自悟中主動探究中識字。讀懂故事,初步了(9解雨點兒的作用。同時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學奧祕產生興趣。

(3)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實現教學目標。孩子們學習語文應該是一個美麗的暢想。在追求自主感悟、個性體驗、人文薰陶的`新課標環境下。我們的語文教學更應該給學生的學習提供美麗暢想的情感空間。培養語感提高學習興趣。在課文教學中,我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等為學生學習創設好的想象空間。

(4)力求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統一。語文學科有其工具性的作用。所以在體現人文性的同時,關注人文性、尊重 學生的個性體驗。同時注重朗讀感悟。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我也力求在教學設計中落實語言訓練點。如:在具體的語境中進行說話。 小花從xxx。小草從xxx。xxx從xxx。

六、說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我採用了圖文結合的方式,即是對課文的 一種再創作,同時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學生。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審美情趣。

一年級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二冊第七單元的第四篇課文。這是一篇趣味濃厚的童話故事。講的是一隻小猴子在下山時,看見許多可愛的東西,它看見什麼都喜歡,但抓到這個丟了那個,結果一無所獲,只好空手而歸。本文圖文並茂,語言簡潔生動,五個自然段分別對應五幅插圖,如同連環畫一般使小猴的動作、形象更加直觀化。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經過快兩個學期的學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識字方法,具備了初步的自主識字能力,識字教學可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結合動作表演自主識字。但他們在認知方面比較直觀,有意注意還未成熟,學生對猴子的接觸又少,對猴子的動作想象也有一定的難度,因而需要創設情境,利用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資源和生動形象的插圖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學習目標

結合本階段識字和閱讀的重點,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我將本課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

1、藉助圖片,通過自主識字、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等方法,會正確認讀“猴、結、掰”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結、只、空”的字音。通過觀察、範寫、練寫,能在田字格正確規範書寫“瓜、非、常,空”等4個生字。

2、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分段合作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藉助插圖、圖文對照,讀懂故事內容,並仿照“小猴子走到(哪裡),看見(什麼),就(怎麼做)”這個句式,說說故事主要情節。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和寫字,教學難點是圖文結合複述故事主要情節。

四、教法學法

依據本課故事性強,畫面豐富,結構類似的特點,我將教學定為:圖文結合情景教學法,多媒體演示法,直觀教學法。低年級的學生都比較喜歡直觀形象的內容,我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發揮文中插圖的作用,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由從“學會”向“會學”轉變。學法我採用自主探究,自主發現法,讓學生自主識字,在愉悅的教學氛圍中,激起學生識字的興趣,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五、教學活動過程

(一)謎語激趣,匯入課文

所謂“萬事開頭難”,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我採用謎語激趣匯入,吸引學生注意,然後問你們知道它是誰嗎?使孩子在輕鬆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夥伴。

然後隨機出示小猴子的圖片問,誰能有禮貌地跟小猴子打個招呼?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小猴子的距離,重點強調“猴子”的“子”要讀輕聲。接著相機板書“小猴子”,並提醒注意“猴”的書寫,引導學生藉助圖片想辦法記住“猴”字。

最後引導學生觀察圖上的小猴子,你覺得它今天心情怎麼樣?對了,它今天非常高興,因為它要下山去啦!我們也一起去,好嗎?相機板書“下山”,學生齊讀課題,教師用一句話過渡下一個環節:這隻小猴在下山的過程中,發生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呢!你們想知道嗎?

(二)初讀課文、解決生字

首先教師範讀,並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多音字“結,只,空”。學生邊聽邊標出自然段段,並找出與之對應的'圖畫。接著學生再結合圖畫,藉助拼音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讓學生根據要求讀課文,學習更有目的性,從而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然後檢查學生字詞學習,課前已經佈置了預習,由課件分組呈現課文中的生字。課件先出示第一組生字:結 滿 瓜 ,引導學生分享識字方法,並進行擴詞遊戲,採用多種方式認讀生字。其中多音字“”“結”可以放在具體詞句中進行認讀,“瓜”是獨體字,要求會寫,教師可相機指導“瓜”的書寫,重點指導前兩筆撇的不同寫法。

再出示第二組生字:掰、扛、扔、捧、抱、摘、追、蹦,通過帶拼音讀,小老師領讀,重點強調其中幾個後鼻音的字特別要注意。接著師生交流識字方法,引導學生觀察發現這些動詞形和義的聯絡,帶動作表演讀,鞏固加深印象。

本課以合體字為主,其中9個表示動作的詞語,所以我引導學生利用形聲字特點歸類識記本課生字。經過這樣反覆的訓練之後,學生不僅能夠熟練認讀這些生字,對識字方法的掌握也更加靈活。

(三)指導寫字,練習反饋

本課要求會寫7個生字,這個環節,我重點指導”非,常,空”三個生字。首先指導學生觀察生字的位置、佔格以及字形結構特點,師生交流總結。

然後教師範寫,點撥要點:

非:獨體字,注意強調筆順,兩邊的橫要對稱。

常,空:上下結構,注意上下兩部分的中心對正,寬窄合適。

接著學生描紅,練習書寫,教師巡視過程中要進行個別指導,展示學生優秀作業,並予以鼓勵和肯定。激發學生寫好漢字的興趣,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四)讀文感悟,明確路線

首先指名學生分段接讀全文,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小猴子下山都到過哪些地方?看到了什麼?心情怎麼樣?是怎麼做的?引導學生藉助插圖,帶著問題從文中尋找並提取明顯資訊。然後師生交流,板畫山的路線圖,引導學生將故事中出現過的“猴子、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等圖片貼到路線圖上,並指導讀好這些名詞,強調“桃子、兔子”等帶“子”的輕聲讀法。

再根據學生髮言總結,以“小猴子怎麼做”為線索,相機板書“掰,扛,扔,摘,追”等動詞,幫助學生更清晰直觀地瞭解故事內容。

最後引導學生根據圖畫和板書,簡單複述這個故事。這一環節既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又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為下一課體會小猴子做事三心二意,不專一的態度做鋪墊。

六、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是精華的體現,我的板書設計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以小猴子下山的路線為線索,重點板書動詞。既體現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於學生對故事的複述。板書如下:

掰 玉米圖 摘 桃子圖 摘 西瓜圖 追 兔子圖

猴子圖 空手而歸

扛 扔 捧 扔 抱 扔

一年級說課稿5

一、說教材:

《青蛙寫詩》這篇課文是國小語文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首小詩歌共有五小節,短小精悍。是一首極富情趣、結構工整、充滿童趣的小詩。作家用豐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裡的美麗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擬人化,並把它們生動準確地想象成逗號、句號與省略號,從而巧奪天工地組合成了一首生動有趣的小詩。這樣通過生動、具體、形象的事物來認識逗號、句號、省略號,極富有情趣,很適合孩子們學習語言,讀來讓人浮想聯翩。教材內容圖文並茂,富於童趣,富於想象,富於創造,十分適於天性活潑、充滿好奇的一年級學生學習語言、認識事物,同時也為教師創造性教學留下了廣闊的空間。

二、學習目標分析

《語文課標》指出:“一、二年級的學生要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依據新課標中的三維目標,因此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14個生字,能正確書寫“個、下”兩個字,認識1個偏旁。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逗號、句話、省略號”。

三、教學重難點:

認識14個生字,認識一個偏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學生分析

1.一年級學生樂於朗讀,想象力豐富,但要把一首優美的小詩讀好,讀得有感情是不容易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加強對學生有感情朗讀的指導,從而讀出詩歌的韻律美。

2.本學期學生已經接觸了一點標點符號的用法,本課進行強調,讓他們掌握這三種標點符號的用法。

五、設計理念

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是活潑好動,天真可愛,他們易於接受直觀形象的事物。雖已積累了一些識字的方法和經驗,但由於認字量少,詞彙量不足,對字、詞、句、段間的關係還不是很清楚,因此對語文的感受力較差,往往一篇文章讀得準確、流利都很費勁,更談不上對課文的感悟和理解了。因此,根據教材、學生的特點,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以閱讀教學為載體,從朗讀入手,遷移出漢字學習,然後再回到課文中朗讀感悟,從而鞏固和深化了漢字的音、形、義,這樣,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在語言環境中學字學詞,提高了識字效率,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先來猜一個謎語:

綠衣小英雄,田裡捉害蟲,水陸都是家,唱歌呱呱呱。

(打一動物)

你知道青蛙生活在哪裡,它有什麼本領嗎?我們去看看小青蛙,好嗎?青蛙生活在美麗的池塘裡,粉紅色的荷花是它的`陽傘,碧綠的荷葉是它的搖籃,它沐浴著和煦的春風,享受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實在是太美妙了!於是它詩興大發,向我們展示了它的又一項本領——寫詩,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青蛙寫詩》。這樣圖畫與語言描述相結合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很自然地走進課文內容,進入學習狀態。

(二)、初讀感知,讀準字音:

兒童對識記生字要經歷一個由模糊到清晰的過程,也就是他們首先記住字的大概輪廓,然後通過反覆的認識逐漸強化記憶,感知是識字教學的起始階段,在感知中讀準字音,瞭解字義。教學中我通過範讀課文聽清字音,自由讀文讀準字音,多種形式的練讀,賽讀等方式來讓學生讀準字音,熟悉字形。

(三)、隨文識字,記形解義: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隨著新課改的實施,一年級的識字量明顯增多,如何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識記生字,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教學中我採用邊學文邊彙報,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方法,將識字任務貫穿於課文的學習當中。具體做法是讀到哪個字就認哪個字,先彙報記憶方法,如:部首加字法、數筆畫、加一加、形聲字規律、替換等方法來記憶生字,再結合具體語境來理解字義,最後在反覆朗讀中強化記憶。

本課識字教學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孩子們識字方法,努力做到識和用相結合。藉助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激發學生識字寫字、閱讀的興趣,發展學生的語言,啟迪孩子的靈性!

(四)、品讀課文,感受詩的韻律美:

隨文識字後,立即回到課文中去朗讀,憑藉課文內容的情節性,語句的連貫性使學生熟讀課,理解課文,識記生字,以讀促講。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通過範讀、領讀、個人讀、自由讀等多種方法練習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領悟詩歌的意境。

(五)再讀課文,認識標點

對於文中出現的三個標點我充分利用學生形象思維的優勢,先讓學生從畫面中找一找,然後把實物與標點連一連,最後對標點的作用講一講,再引導學生說一說。使學生對“逗號、句號、省略號”有了深刻的印象,對其用法有了深入的瞭解。

(六)認識生字,指導書寫

寫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節課要學寫的是“個”和“下”兩個字,我通過先觀察,再拆筆順、說佔格、教師範寫、學生描紅、練寫等方法,指導學生真確、規範地書寫漢字。

一年級說課稿6

一、學什麼?

1、教材分析與教學資源整合

《口耳目》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語文上冊識字一的第2課,屬於象形字歸類識字。所要學習的12個字按人體的器官、動物、天體和物象、植物分成四類。語文書中的12個字都是象形字,並且配有形象的圖片。每個字用圖文結合的方法展示漢字演變的大致過程,以便讓學生理解字義,認清字形,初步瞭解漢字的造字規律。

2、學生學情分析

剛學完拼音,開始認字,學生興趣很高,但一年級學生又很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我們班部分學生有表達的自信心,能積極參加討論,發表自己稚嫩的見解。個別學生則缺乏自信,膽子也比較小,學習的主動意識不夠,為了使他們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在課堂上必須聯絡他們的生活實際,創設他們熟悉的生活情景,幫助他們學習、積累、感悟。

3、教學目標:

根據“國小語文教學大綱要求”低年級學生識記漢字,應在辨認字形中瞭解字義,結合字義瞭解,識記字形。並結合本課內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①認識“口、耳、目、日、月、火、羊、鳥、兔、木、禾、竹”12個生字(本課時完成),會寫“十、木、禾”3個字,認識“豎、撇、捺”三種新筆畫。

② 瞭解漢字的演變過程,理解字意,認清字形,

③感悟漢字的形象性,感受學習漢字的樂趣。

4、教學重點:識記12個生字,會寫“十、木、禾”三個字。

難點:區別“木”和“目” 。

二、怎麼學?

1、教學理念與設計思想

設計理念-------美國教育家華特曾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學習“語文”不能變成學習“語文書”。從生活中學,我們學生才有可能成為“可發展的學習者”,與生活“銜接”起來,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會煥發鮮活的生命力。 新課標要求,識字教學應在符合一年級學生身心特點和認識規律的前提下,調動學生識字的熱情,進行自主性和創造性學習。

設計思想--------以學生為主體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本著一個“成為孩子們學習時夥伴,玩耍時的朋友”的指導思想來設計教學程式,通過創設情境、遊戲活動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尊重學生感受和體驗,在學的方面,也提倡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遵循先學後教的原則,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我力求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識字的興趣,以多種形式的遊戲安排教學環節,讓孩子們能始終處於興奮狀態,讓抽象的漢字和枯燥的認字過程成為孩子們愛做的事,使識字過程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完成,提高識字效率。

2、學法指導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者的學過程,必須然是主動的認知過程,在教學中應重視指導和幫助學習者自己學習。因此,我根據“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則,制定以下教學方法:(1)遊戲激趣法 (2)圖字結合識記法 (3)合作、互助法

三、教學實施步驟:

1. 故事匯入,激趣激情。

2. 自主學習,讀準字音。

3. 互助學習,識記字形。

4. 趣味鞏固 ,拓展練習。

四、具體實施過程:

(一)故事匯入,激趣激情

我是這樣設計匯入的:由學生感興趣的可愛的烏龜圖片引入龜甲,告訴學生:,遠古的人們都是把文字刻在龜甲上。“有一位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塊“龜甲”,上面刻著許多奇怪的圖案,考古學家說這裡有一個美麗的故事。你們猜猜,會是怎樣的故事呢?設定懸念後,伴著輕柔的`音樂開始講故事。故事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在講這個由12個象形字所編成的故事時,相機出示象形字,然後讓學生猜猜這些象形字,讓學生觀察,知道象形字是我們的祖先在四千多年前所使用的,它和事物的圖形非常象。這種古老的文字我們叫它“甲骨文”。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初步感知漢字的演變過程,最後揭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樣一些有趣的漢字”,並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讀準字音

1.請同學們開啟課本,看看圖畫,拼拼音節,讀讀生字,難讀的字多讀幾遍,不會讀的請教老師、同桌。看哪個小朋友在最短的時間裡和這些生字寶寶交上了朋友?

2.抽學生認讀生字。

(三)互助學習,識記字形這個環節中我努力遵循新課程理念中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依據漢字的構字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觀察簡化字和古代象形字、實物的相似之處,從而自主探尋字理、發現規律、認識字形、明白字義,培養自主識字的能力。圖文結合識字時,我讓學生自己將生字與生活中所指的事物進行相互對比,從而相互聯絡起來,活躍了課堂氣氛。這樣教學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象形字的含義,也突破了本課學習的難點。

1、在學習第一組生字時,我重點指導認記“目”字,作為範例。

(1)讀字看圖:認讀目字,知道目指的是眼睛

(2)看字比形:比一比目字和象形字有什麼關係。

(3)識記生字:小組討論:你是怎麼記住“目”字的?教師引導:“目”的字型與實物的外形的聯絡是:外面的“口”表示眼眶,裡面的兩橫表示眼珠。

(4) 師生共同小結學法:讀字看圖----看字比形----認記生字。

2、學生按照學習方法同桌合作,學習其他三組生字。

3、學生彙報交流,自由說一說自己認識的生字,教師相機提示易忽略的筆畫。,如:“鳥”—小鳥不能沒眼睛,頭上一點要看清。“兔”—兔子長著短尾巴,豎彎鉤上有一點。 “禾”—禾苗有穗兒,比“木”多一撇。

4、區分“目”和“木”的字義。出示下列詞語讓學生讀一讀:目光、節目、木馬、樹木,讓學生結合熟悉的事物感知字的意思。

五、趣味鞏固,拓展練習:

在鞏固生字的環節中,先開火車檢查學生認讀情況,這樣檢查的面比較廣,再讓學生給孔雀塗色,達到練習鞏固的目的,學生積極性都很高。最後緊密聯絡課後練習“我會連”,舉了四個字例,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漢字意形結合的特點。

《新課標》強調要根據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和規律進行識字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就必須依據漢字的構字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最主要的是形象感知和意義識記,當漢字像詩像畫一般出現在學生眼前時,他們才會印象深刻,不易遺忘,學習也會變得很簡單。

工作這麼長時間,只聽過別人的說課,自己說課還是頭一回,也是自己摸索出來的,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各位同行批評指正,不勝感激!

一年級說課稿7

一、說教材

《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為以後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教材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注重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徵,能辨別出這四種平面圖形,體會“面在體上”。

2、能力目標:通過實踐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操作、觀察、表達及思維能力和應用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感知這四種平面圖形的特徵,並會辨認。

教學難點:體會“面”在“體”上。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立體圖形實物若干、平面圖形若干、白紙、彩筆等。

二、說教法學法

學生在一年級上學期已初步認識了立體圖形,有了一定的動手操

作能力及合作意識,所以這節課我將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釋疑、訓練檢測”四環節教學模式呈現教學內容。融觀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為一體,讓學生在操作中體驗學習。

三、說教學流程

為了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瞭如下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感知

通過課件出示一個由一些立體圖形拼成的機器人,目的是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新課做好準備。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達到新課標強調的“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索學習,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的目的,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活動。

1、幫新朋友取名

2、給新朋友找家

在這個環節中,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動口來親自體驗從體上找面,體會面在體上。通過摸的活動讓學生知道面都是平的.。然後通過觀察課件:面從體上滑下,加深學生對面在體上的理解。突破本課的難點,切實反應“學數學”不如“做數學”的理念。

3、新朋友自我介紹

這個環節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假如你是這些圖形,怎樣向大家介紹自己呢?我這樣做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合作交流抽象出四種平面圖形的特徵,突出本課的重點。

(三)、聯絡生活,深化新知。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為了將數學課上的圖形與生活中的物體融合,加深學生對圖形的認識,我設計了這樣的活動:生活中,你還在什麼地方見過這些圖形呢?通過找圖形讓學生體驗到,這些圖形在生活中廣泛的應用,增進了學生對數學價值和作用的認識,同時滲透了交通安全教育。

(四)、趣味練習,拓展新知

我通過讓學生找、塗、數、拼等多層次的練習,鞏固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訓練他們的數學思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知識應用能力。

1、教材37頁練一練第一題,以遊戲的形式進行,先指名學生蒙上眼睛摸一摸、猜一猜,再連一連。

2、第2題塗一塗,第5題數一數。加深學生對平面圖形的認識。

3、拼一拼,在動手操作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美,幾何美。

四、板書設計

平面圖形

長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圓

一年級說課稿8

一、說教材:

《比尾巴》是國小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小動物是孩子們最親近的朋友。這篇課文通過三問三答的對話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全文讀起來琅琅上口,簡明易懂,富有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以情為基礎,以“讀”的訓練為主線,注重引導學生富有個性化地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從而啟用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問話的語氣。

3、瞭解本課動物尾巴的特點。

三、說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和朗讀。

四、說教學難點:

讀好書中問句,瞭解動物尾巴的特點。

五、說設計理念及思路:

(一)情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進行教學,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在匯入課題時,我創設了課前談話:猜謎語。讓小朋友參加猜謎比賽,引出小動物們要舉行一場比尾巴的比賽。這既匯入了課題,又很好地引領了接下來各環節情境的創設與展開。

(二)隨文識字,降低識字難度

本課的7個生字,我沒有集中識字,把生字分散在各個語言環境中,學生在讀課題、讀課文、回答問題時,相機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降低難度,把枯燥的`識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

(三)注重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

說話能力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併為以後學生良好的寫作能力的培養作好準備。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們說說來參加比賽的小動物有哪些?請學生指名讀句子,培養說話能力。

(四)指導學生充分朗讀

在整堂課中,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指導學生突破難點讀好文中的問句。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實踐,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一年級說課稿9

一、說教材

《動物王國開大會》是部編版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童話,課文主要講了動物王國要開大會,老虎讓狗熊通知大家,狗熊在狐狸、大灰狼、梅花鹿的提醒下,一次又一次才把通知說清楚。通過狗熊四次播報通知,讓學生明白髮布通知時要把重要的內容說清楚、說完整,故事情節生動有趣。

二、教學目標

1.認識“物、虎”等13個生字和牛字旁1個偏旁;會寫“要、連”等6個生字。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藉助圖畫、角色體驗讀好對話,讀出疑問句和感嘆句的語氣,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3.藉助插圖、利用童話情節反覆的特點讀懂長課文。

4.瞭解釋出通知要把時間、地點、參加人、事情等幾個要素說清楚。

三、說教法

教學效果的成敗取決於教學方法是否得當。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了多種方法進行教學,具體方法有:在認讀生字時主要讓學生採用自由拼讀、小老師領讀、指名讀、齊讀、搶讀等不同方式對生字進行識記。在組織學生對課文的朗讀時,我主要採用了自由讀、同桌兩人互讀、指名讀等方法。

四、說學法

根據一年級學生特點及本節課的目標,本節課主要指導學生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法的學習方法,開展學習活動。

五、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更有效地落實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的'教學流程有以下四大板塊。

(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1.導課環節,首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老虎、狗熊、狐狸、梅花鹿等圖片,並配以音樂,讓學生根據圖片說出動物的名字,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進入新課的學習《動物王國開大會》。

2.在板書課題時,相機教學“動物”的“物”字,在這裡要讀輕聲,認識牛字旁。

3.再次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向學生出示學習要求:

(1)輕聲自由地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藉助拼音拼讀,讀準字音。

(2)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讀流利。

(3)標出自然段序號。

過渡:《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因此,接下來的這個環節我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通過多種方法來學習生字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檢查認讀。

(1)先出示帶拼音的詞語,學生藉助拼音自由拼讀、小老師領讀(相機正音)、全班齊讀。

(2)去拼音讀詞:打亂順序搶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一步鞏固對詞語的識記)

3.交流識字方法:利用白板中的計時器功能,給學生2分鐘的時間,先同桌互相說一說,再在全班內交流。學生談到的識字方法可能會有:

(1)熟字加一筆、熟字加偏旁、熟字換偏旁。

(2)圖片識記:出示熊、虎等圖片。

(3)組詞識記:讓學生在白板上拖動生字給“通、遍”組詞。

過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於低年級的孩子的有意注意的時間非常短暫,為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我設定了一個遊戲環節。

4.做遊戲:猴子摘桃。

(三)再讀課文。

1.檢查課文朗讀情況,由於課文比較長,共有18個自然段,我挑選了生字較多的第一自然段,先讓同桌互讀,再指名讀,在反覆朗讀課文中讀準、讀通、讀流利。

2.接著讀2—6自然段,也就是課文的第一部分。由於這篇童話情節反覆,讀懂了第一部分對於後面內容的學習就不難了。

過渡:書寫是國小生必備的一項基本能力,也是本節課的一項教學任務。在指導寫字時,我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觀察能力與書寫能力,塑造良好的寫字習慣。

(四)指導寫字。

1.出示“要”“點”,利用放大鏡將生字放大,讓學生觀察怎樣才能將這個字寫正確、寫美觀。

2.教師範寫,邊寫邊說書寫要點,學生書空。

3.生描紅,練寫一個。

4.在展示臺上展出,師生共同評議。

5.再次練寫。

(五)小結。

一年級說課稿10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及特點

《雪孩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課文部分的第19課。《雪孩子》這篇課文描述了一場美麗的大雪過後,小白兔和媽媽堆一個可愛的雪孩子,雪孩子給小白兔帶來了快樂……但是後來,為了救大火中的小白兔,雪孩子卻化了。它飛到了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表現了雪孩子奉獻自已,救助別人的美好心靈。同時將水的變化常識融於故事之中,易於激發興趣。文章文質兼美、極有意境、極富童趣,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想象、陶冶學生的情操;有利於老師創造性地理解和便用教材;看圖讀文,使學生獲得了真實情感體驗。進而學習雪孩子助人為樂、捨己救人的高尚品質。在教學中,為了能夠引起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這節課我嘗試利用多媒體讓情景交融,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去加深感悟。2、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及課程標準中教學法是為了促進學生髮展的核心理念,確定了本節課的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是:認識10個生字,會寫3個字,認識1個偏旁“孑”;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培養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及表演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是: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按事情的發展順序敘述事情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感受雪地、雲朵的美麗,體會雪孩子的美好心靈。懂得當別人有困難時要勇於伸出援助之手。

3、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與依據教學重點難點是通過:“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飛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這兩句話,使學生知道雪會變成雲,理解雪與雲之間的變化過程。這兩種變化屬於物理現象,對於剛剛一年級的孩子來說,理解起來是極有難度的。所以教師要通過演示課件“雪化成水、水蒸到空中形成雲的過程”,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自然突破了文章的重難點。

二、學生分析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自制力較差,所以在教學中儘量讓他們保持高昂的情緒,讓他們在玩中學。但他們經過半年的學習,也有了一定的識字能力,尤其是本課課文首次以不注音的形式出現,所以在教學中我也大膽嘗試讓學生自己閱讀,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成就感。

三、教學準備

1、學生提前蒐集瞭解雪和雲的變化過程。

2、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雪花生字卡片。

四、教學流程及設計理念

基於本節課的三維目標及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以故事情節匯入,激發興趣、整體感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低年級學生較易接受直觀形象的東西,為此,上課伊始,我先播放課件,以故事情節做為畫外音,將學生的注意力馬上吸引到課堂上來。下面就請各位領導看一下這個小故事。(播放課件)我認為以動畫形式巧妙匯入新課,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有了美好的情感體驗,聲情並茂的動畫片能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

2、圖文結合,隨文識字。在學生的興趣被充分調動以後,我首先讓學生圖文對照欣賞課文,“披文入情”領略文章的語言美。(下面就請各位領導看一下課文內容)。我認為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語文教學就應該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敢於閱讀、樂於閱讀的願望,所以我又讓學生自由讀並勾畫出在生字,同時讀出相關的句子,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在檢查識字時我採用認讀雪花生字卡片的遊戲形式進行,這樣就又一次調動了學生的積性。我還將課文中的10個生字結合課文內容編成一首短小的兒歌。(兔媽媽,她趕早,連忙出去找食物,小白兔,點旺火,合上眼晴睡大覺,著了火,化成灰,自己全都不知道,雪孩子,把她救,從此變成白雲美。)將生字的語言環境改換了,就很好地檢測了學生的掌握情況。

3、朗讀感悟,體驗情感。學生的感受是通過朗讀來實現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教學中,我充分信任學生,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相信學生能讀懂課文,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尋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讀的樂趣,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對同一篇課文,或同一個人物,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會產生不盡相同的感受。在這裡我努力創設了一種民主、平等、寬容、和諧的教學氣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

學生在朗讀中,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對雪孩子捨己救人的精神給予肯定,對這種行為表示讚賞,因此才會體驗到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後的高興心情;而從另一角度,學生們也體驗到了生命的寶貴,感悟到小白兔失去雪孩子後的悲傷之情。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體現了審美價值的個性化、多元化。所以在教學課文時,我採取了讓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分析在讀時應注意什麼,表現了怎樣的情感。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個我教學的小片段。當老師提出讓同學們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時,有的'同學提出我最喜歡“他飛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雲,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這句。老師說,是啊!雪孩子為了救小白兔,自己卻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

請同學們想一想,你應該讀出什麼樣的語氣呢?有的同學說,我覺得應該讀出高興的語氣。因為雪孩子雖然已經變成了白雲,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覺得很高興,所以要讀出高興的語氣;有的同學說,我覺得要讀出傷心的語氣,因為雪孩子為了救小白兔,自己卻化了,小白兔覺得很傷心,所以要讀出傷心的語氣。這時老師追問,其他同學呢,你們同意誰的意見?(讓學生各抒己見)。老師適時總結,剛才小朋友們分別是站在雪孩子和小白兔的角度上來理解的,所以你們的想法都是正確的。現在大家就根據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學生自由朗讀)最後,我又請三名同學讀,讓其他學生評一評誰讀的最好,好在哪裡?老師在學生彙報中及時給予肯定。在教學中,我覺的就應該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用自己的體驗表達出高興、開心的心情。在此,我沒有像以前一樣,用一個統一而模糊的標準來要求學生“請大家帶著高興的心情讀這一段”,而是讓學生自己通過理解用表情(滿臉笑容)、動作(邊讀邊跳)等方式表達出來。也就是說,學生心目中的高興開心是什麼樣就怎麼讀,我覺的這樣做比一味的“好”“很好”“你真棒”更重要,讓學生在教師引導和鼓勵中找到朗讀技巧和方法。作為新課程改革中的新型教師,我們不僅不能以“標準答案”來恆定學生,而應該給予鼓勵,加以引導。正如薩特所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主動地發現,積極地創造,發展自己的個性。

4、幫助學生解疑。雪孩子化了,他到哪裡去了呢?你們想知道雪孩子怎樣變成白雲的嗎?(播放課件演示雪與雲的變化過程)讓學生理解雪孩子被火烤了,溫度升高,化成了水。水又成了水蒸氣,最後變成了白雲。然後讓學生根據生活的經驗,說說生活中還有什麼可以化?有的學生可能說到:夏天裡,我吃雪糕,含在嘴裡雪糕一會兒就化了;我們把糖含在嘴裡,糖慢慢地就化了;要是把塑料碗放在火爐上,就燒化了,變黑了。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應用的領域,讓學生聯絡周圍的生活學語文。在這裡我抓住學生朗讀中的獨特感受,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蒐集生活中的資訊,在生活中尋找“化”的現象。孩子們結合生活經驗理解了重點詞“化”,擴充套件了學生的思維,鍛鍊了孩子的表達能力,同時也是語文運用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充分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的特點。

5、結合圖片,進行敘述。指導學生合作表演課本劇雖有一定難度,但是藉助動畫,引導學生逐步模仿這樣可以鍛鍊學生的思維表達及表演能力,可以提高學生整體的語文素養,並且在相互評價的過程中取長補短。

6、作業。讓學生敘編故事,《雪孩子回來了》想象小白兔與雪孩子見面時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這樣設計會拓展學生的思維與想像。

一年級說課稿11

說教材和學生:

這是一份自選教材,教學內容是每個學生先根據紙張的質地運用不同的方法做出一些比較複雜的剪貼圖案,然後通過小組合作剪貼出一幅有情節的圖畫。教學的重點是利用各種各樣的紙剪貼出一幅美麗的圖畫。三年級同學對畫畫比較感興趣,在美術課中他們學過徒手撕一些小花、小動物,他們也會用紙折一些簡單的花草、動物,會按照圖樣剪出一些物體的基本輪廓來。課堂上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從而使學生又快又好地剪貼出圖畫來。

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目標細化和“以促進學生髮展”為原則,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和技能目標:

A知道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紙,能說出3-4種不同紙的名稱,並能區分紙張的不同特點。

B能根據紙張的顏色和質地合理選擇紙張,通過撕、折、剪等方法剪貼出一些圖案。

2.過程和方法目標:

A知道同學合作可以比較快地剪貼出一幅圖畫,從而選用合作學習的方法。

B在學習過程中能根據個人的喜好或圖片內容的需要,組建學習小組。

C在學習小組內學會分工、合作。

3.情感和態度目標:

A知道勞動可以創造美的生活,會用自己的剪貼畫來美化教室、房間等。

B在對學習過程及作品的自評和他評中體驗到成功的愉悅。

B課後能運用不同的材料製作出更具有創造性的作品。

說教學過程及設計思路:

根據師生互動和教學相長的'原則,我把教學過程分為課前活動、課堂活動、課後活動三大塊。

課前我要求學生收集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紙,並瞭解一些紙張的名稱、特點等,我還要求學生收集一些自己比較喜歡的圖片。這些工作學生可以通過逛文化用品市場、請教家長、上網找資料等多種方法完成。

課堂上,我把教學分為3個環節,即:激發興趣-→互動學習-→展示評價。

我先出示剪貼畫《海底世界》向讓學生看,請學生說說看了這幅剪貼畫後的想法。目的是通過對作品的欣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指導點和教學環節。學生看了剪貼畫後很喜歡這種製作方法,他們希望自己也能做一做。於是我先請學生看看、摸摸、玩玩自己帶來的紙,然後請同學們介紹一下自己對紙張的瞭解,如紙張的名稱、顏色、特點等。我還請學生說說你最喜歡哪張紙,說說你為什麼喜歡這張紙?想一想你會用什麼方法用這張紙做出一樣漂亮的圖案來?並試著做一做。等學生完成後,我請同學介紹一下自己是怎麼做出這個漂亮的圖案來的,同學間可以自由地選擇,相互學一學。當學生有選擇地學習了一些自己想學的圖案後我給了學生一個學習任務:“你們能否用最快的速度做出一幅最漂亮的剪貼畫來?”同學們躍躍欲試,馬上想到合作是最好的辦法。於是我不失時機的進行合作學習的指導:指導學生如何組成學習小組,指導學生在學習小組內如何分工合作。我建議同學們可以和自己最要好的朋友組成一個學習小組,也可以因為選擇了相似的圖片而組成一個學習小組。為體現小組合作的有效性,我請學生思考了3個問題:

1.你們組準備做一幅什麼畫?給他取個好聽的名字。

2. 畫中會出現哪些物體?你們準備怎麼佈置?說說你們設計的理由。

3.在小組內,每個人該幹些什麼?說說你們準備怎麼分工。

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後推薦一個同學向全班作彙報。教師既要肯定同學們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方法,同時也要提出同學們安排不夠合理的地方,如有的小組分工時按畫、剪、貼的工序分工,可能會出現一開始的時候剪、貼的同學會沒活幹。這時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要讓學生想一想在空隙時間裡我可以幹些什麼?要讓學生知道時間是寶貴的,要善於抓住時間、利用時間。當學生明白自己該幹什麼時,就可以合作完成作品了。當然為了使作品做得更漂亮些,我又不忘提醒同學把以前學到的美術知識運用起來,如在進行圖片組合的時候要注意主次分明、色彩鮮豔等。當學生們通過合作完成了一幅漂亮的剪貼畫後,他們很希望把自己的勞動成果展示給別人看。這時教師就應該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讓學生把自己小組的作品在老師和同學面前展示。當然光展示是不夠的,我還期望同學能通過對作品的評價提高自己的剪貼技能。於是我請同學誇誇最漂亮的作品或作品中最精緻的地方。同學們可以評自己組的作品,也可以評他人的作品。除了評價作品以外,我還希望同學們能表揚一下自己的同伴,發現同伴的優點、長處,讓同學在被肯定中得到愉悅和滿足,也希望同學的長處能在班中發揚光大。當然除了表揚同學外,我也希望有同學會表揚自己,因為畢竟同學們在課前準備、課間合作等方面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人有了自信心也就成功了一半。在評價這一環節中,我希望同學們通過互評、自評,評作品、評合作,能在知識上、情感上得到一些昇華。

學生們展示、評價完作品後,我還希望學生在課後能夠繼續主動地學習,取得更大的進步。於是我啟發學生:“剪貼畫還可以用什麼材料做?”根據學生的回答,我給他們看了一些用毛線、樹葉、花布、瓜子殼製作的剪貼畫,希望同學們在材料的選擇上有所創新、有所突破。同學們看了範作、圖片後,他們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製作出了更美麗的剪貼畫。當他們把漂亮的剪貼畫拿來讓我評分,當他們用自己做的漂亮的、富有創意的剪貼畫布置房間、教室等,我們的教學成功了,我們達到了“學習是為了更好的生活”的教學目標。

一年級說課稿12

說教材:

《聰明的小白兔(二)》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S版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四篇課文。第七單元的課文是圍繞“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為主題,每篇課文都具有很強的故事性,情節曲折感人,人物特點鮮明,語言生動形象。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這篇童話寫的是兔兄弟利用身體的保護色,安全躲過老鷹襲擊的經過,讚揚小白兔機智、沉著、關心別人的品質。

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和、冬、早”等十二個生字,會寫“飛、鳥、來、你、早、老”六個字。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聯想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小白兔沉著機智、關心別人的品質懂得遇到困難要動腦筋想辦法。

說教學重點:

認識十二個生字,能夠讀準字音。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說教學難點:

理解兔兄弟為什麼能躲過老鷹的襲擊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說教法學法:

1.從學生興趣出發,給學生直觀形象感受,把學生領進豐富多彩的童話世界中,採用自己想象,頭腦繪圖,角色朗讀、表演等方式,讓學生在角色中感悟文字,全身心展示對角色的理解和體驗。

2.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中不斷創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景,讓學生通過對話、交流、朗讀、表演,全員、全程參與學習,充分地動起來,以至於有所感悟和思考。

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針對本課的第二課時我設計瞭如下四個環節。

環節一:複習舊知 匯入新課

首先我會說:小朋友,上節課,我們初學了《聰明的小白兔(一)》一課,和小白兔見了面。現在,小白兔可要考考大家呢。接著我會帶領學生利用課件,用齊讀和開火車的形式,複習上節課學過的生詞,並讓學生自選詞語說話。引言揭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誰能告訴大家,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預設學生回答:兔兄弟運南瓜。此時我相機板書。

環節二:朗讀課文,讀中感悟

一、激趣匯入

1.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三個小動物,它們是誰呢?請看黑板。(出示白兔、灰兔、老鷹圖。)

2.揭示課題。老師邊板書課題邊說:咱們今天就來讀讀它們之間的故事。請大家先猜一猜,在它們之間可能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詞,遇到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讀準了再往下讀。如果你覺得難讀,請標出來,然後請教一下你周圍的同學。

2.同桌互讀,當個小教師,幫助你的夥伴糾正讀音。

3.指名讀生字詞,檢查字音。

4.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把課文讀通、讀順。

三、再讀課文,感知內容

1.聽錄音帶(或範讀),邊聽邊標出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

2.輪讀課文(每人讀一段),看誰讀得好。

3.小聲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四、創設情境,細讀感悟

1.放課文錄音帶,讓學生閉上眼睛,把學生帶進課文的故事裡。

師:你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想法?

2.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從這一段你知道了什麼?

(2)指導讀鳥兒們大喊的話,讀出焦急、緊張的語氣。

3.學習2—5自然段。

(1)自由讀2—5自然段,邊讀邊想:遇上老鷹後兔兄弟的表現怎樣?把有關句子多讀幾遍。

(2)默讀2—5自然段,邊讀邊用橫線畫出小白兔的話,用波浪線畫出小灰兔的話。

(3)它們的對話應該怎樣讀?請想一想,再用不同的語氣分別讀一讀。指名分角色讀——師生合作讀——同桌練習——分角色演一演。

4.學習第6自然段。

自由讀,邊讀邊想:結果怎麼樣?老鷹為什麼沒有看見兔兄弟?

五、總結全文,激發想像

1.學習了課文,你有什麼想法?有什麼感受?

2.你們想對小白兔或小灰兔說些什麼?

3.你還知道哪些用身體的.顏色來保護自己的動物?(青蛙、斑馬、變色龍等。)

此處設計考慮到要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提高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發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感受讀書。不強求一致,可以自由讀,再指名讀、師生合作讀。

環節三:總結課文 發散思維

此環節我會說小白兔這麼聰明,我們誇誇它吧 !我還將預設問題:如果你是兔兄弟,你會怎樣做?我會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小組交流,看看哪個組想出的辦法多,並且合理。學生彙報時肯定他們想出的各種辦法,訓練學生髮散思維的同時,也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課堂上有時間也可以帶領學生表演課本劇。

環節四:指導寫字

本節課要指導書寫的生字是:飛、鳥

在此環節,我會出示認寫生字,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注意每個字擺放的位置,認識筆畫的特點,讓學生學會了下筆前先觀察,起到了“磨刀不誤砍柴工”之效。然後我會讓學生抬手和我一起範寫,特別提示:飛字要注意撇的角度和位置、上寬下窄。學生練寫時,我會桌間巡視並提醒學生注意三個一,隨時進行個別指導,並展示好字,鼓勵學生自評和互評。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最精華的體現。在這堂課中,我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這個板書,力求突出重點,做到簡明概括,讓學生獲得更鮮明的印象和有關知識。

一年級說課稿13

尊敬的評委、在座老師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團隊課堂教學再現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我團隊在確定內容後首先理解教材:《認識物體和圖形》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開始,(課件出示結構圖)主要從形狀這一角度來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這一單元包括:立體圖形的初步認識和平面圖形的初步認識。這是教材的編排特點(課件出示)它體現了新課標的兩大理念:注重知識與生活的聯絡;注重在活動中學習知識,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學習過程,掌握知識。

在理解了教材後我們進行了課前調查瞭解學生,據我們課前調查,學生大多是六歲,年齡偏小,處在這一年齡段的學生對形狀的知覺是通過視覺、觸覺、運動覺協同運動的。關於這節課內容學生學前班雖然也認識過這些圖形,但很多孩子將“長方體”說成“長方形”,將“正方體”說成“正方形”,也有將“圓柱”說成“長方形”的,將“球”說成“圓”的更多,所以教學目標不能定得太高

擬定目標

基於以上的認識,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將教學目標定為:(課件)

1、通過操作、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這是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目標);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觀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這是數學思考方面的目標);

3、通過學生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這是情感與態度方面的目標)

教學重點與難點是: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在教學資訊和感知材料的呈現上,我選用多媒體課件、各種立體模型、學具,等,來作為這節課的教具和學具。

學法與教法

接下來我來說一說本節課的教法與學法:新課標還強調:要讓學生從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親身經歷、體驗、探索,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體驗——就成為新課標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教學中,我安排學生在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玩一玩、這些活動中來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我綜合運用啟發式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嘗試教學法、活動教學法等,來促進學生對新知的建構,在合理選擇教法的同時,我還注重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使學生不僅學會,還要會學,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融觀察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為一體,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基於以上的理解我們將本課的教學設計為五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激趣匯入

(課件播放匯入環節)

師:今天的數學課我請來一位朋友,瞧!它來了?(展示機器人)

師:是啊,這麼漂亮的玩具機器人就是由平時許多廢棄的物品拼成的,這就是變廢為寶,這不僅讓我們有了漂亮的玩具,更做到了“廢物利用”。為環保貢獻了一份力量。不知不覺我們成了“環保小衛士”真是一舉多得。

這裡用拼裝機器人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還滲透環保知識,使學生有一種親切感,並能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第二個環節:組織活動,探索新知

這個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了三個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

1、分一分

小組活動,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

(課件)師:叮叮要考考我們,他說:師強調: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請小朋友合作分一分,動手吧!

2、揭示概念。

待學生分好類後,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直接把物體形狀抽象成圖形,並揭示各種圖形名稱,

經過第一個活動,學生有了一些感性的經驗,這時教師揭示名稱,出示一般模型,幫助學生將感性認識抽象化。

3、操作感知特徵。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1)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這些實物,然後用自己話說一說各種圖形的樣子與同桌交流。

這裡我採取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再同桌交流的形式進行,我會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希望他們通過動腦、動手、動口來親身體驗,

(2)在班上彙報交流。

學生在彙報時有的說了(播放視訊)

這裡,我想通過摸得活動,讓學生體驗這幾個面都是特點,

(3)讓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說一說等活動中找到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相同點一不同點;發現圓柱和球的共同點和區別點,在動手操作實踐中直觀感知長方體和正方體不能滾動、圓柱和球能滾動等特徵。

前面的小組活動學生以實物和模型為研究物件,,經過認真觀察,親自去摸一摸,玩一玩,對幾種立體圖形有了比較多的感性、直觀的認識然後和同學的交流即使學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補,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還培養、鍛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又有利於豐富對這些立體圖形的認識。

第三個環節:遊戲

讓學生在遊戲中體驗圖形特徵,加深對圖形特徵的記憶。

遊戲(1):找朋友

分別請4位同學手執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嘴裡說兒歌:找啊找啊找朋友,我是長方體,我的朋友在那裡?其它學生拿出讓學生拿出相應的實物,彼此辨認誰拿錯形狀了。用遊戲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快樂地學習,對幾種立體圖形的特徵有更豐富的體驗。

兩人遊戲(2):你摸到的是什麼?

一人蒙上眼,摸一摸別人給出的一種實物,判斷它的形狀。

這一組活動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四種立體圖形的表象,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第四環節:聽故事感受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徵,我設計了故事欣賞讓學生邊欣賞邊感受圖形與生活的聯絡

笑笑、淘氣、機靈狗在山下游玩,山腳下有各種形狀的建築材料,他們一路高歌來到了山上,山上的風景太漂亮了,有野花,有蜜蜂,還有飛舞的蝴蝶,他們商量在山上建造一座小房子。回到山下,笑笑和淘氣找來了一隻長方體的箱子,往裡面堆放了磚塊,兩人抬著氣喘吁吁的往山上走,“哎喲!哎喲!”快抬不動了,他們只好放下來歇歇。機靈狗推著一隻球在旁邊滾來滾去,笑笑和淘氣看看機靈狗這麼輕鬆,決定想辦法,他們決定給箱子裝上輪子,淘氣拿來正方體一裝,推一推,推不動,好不容易推動了,箱子裡的東西都跳出來了。機靈狗把球送過來了,兩人把球裝上去,車子搖搖晃晃,方向不好控制。

淘氣和笑笑又在想辦法,找來了圓柱體的輪子裝上,推一推可輕鬆了。他們輕鬆的推著車子來到了山上。來到了山上,笑笑和淘氣開始建房子,他們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磚砌牆,用圓柱體的木材做房粱,很快一幢漂亮的房子建好了。智慧爺爺過來了,他誇淘氣和笑笑聰明能幹,大家盡情的玩著,享受著勞動的收穫和快樂。

1、師:聽了這個故事,你想說什麼?(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

2、說說下面物體的形狀

3、讓學生說一說日常生活中見過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

安排這一環節是引導學生將知識與生活聯絡起來,培養學生數學思考的意識和能力。

第五個環節:總結反思,深化認識

今天我們學習認識那些形狀?(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它們分別有怎樣的特徵?我想通過這個環節來及時反饋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引導學生說出這幾個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徵。還有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來念一念,回到家裡把這首好聽的兒歌念給你爸爸、媽媽聽聽。(課件)

②、唱兒歌

圓圓滾滾圓柱體,正正方方正方體,長長方方長方體,骨碌

骨碌是球體,誰最有用比一比。長方體,來做牆。正方體,

來做窗。圓柱體,做屋樑。圓圓球體來裝飾。麵包房子真漂亮。

在課程結束時,把所學的圖形特點編寫成一首兒歌,讓學生在歌聲中結束課,這樣,不僅幫助記憶圖形特點,也增加的知識的趣味

一年級說課稿14

國小一年級體育說課稿1

教學內容

1.各種不同姿勢的起跑

2.遊戲:《捕魚》

教學目標

1.初步體會各種不同姿勢的起跑,以遊戲 化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讓學生在創想練習中感受運動的樂趣, 獲得運動的心理體驗。

3.初步養成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培 養誠實守信、遵守規則、團結合作等優良品質。

指導思想

1.這是一節根據《課程標準》設計的新教 材展示課,嘗試以目標的達成統領教學的內容。 把教材中的理念,即“堅持健康第一的思想,促 進學生健康成長,

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 體育意識,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 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以及體現靈活多變的教學教法。

2.在課的結構、組織形式、師生參與、遊戲的開發、創新,體育文化的傳播等方面進行大膽的探索和嘗試。

課的設計

一年級的學生對體育課特別感興趣,課堂上有較強的表現慾望和競爭意識,樂學、好動、愛模仿、喜歡遊戲,是他們的特點。但他們對技術動作的學習興趣不大,認知比較粗淺,注意力不夠集中,情緒不太穩定,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熱情來得快,去得也快,難以持久,又是他們的弱點。根據這些特點在設計時以多變的內容使他們時時有新鮮感。經老師的調控,使學生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下學習、鍛鍊和娛樂。在整堂課中始終把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和適應社會的能力作為目標和歸宿,為學生營造平等、民主、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課堂上參與、體驗、創想、感受,達到目標要求。

教學過程

1.第一教材中用歌謠、音樂營造學習氛 圍,拉開本課的序幕。

(1)佇列隊形

一年級學生課堂的組織要能放能收。放,能 活而不亂;收,能整齊劃一。本課改變了口令指 揮式的訓練方式,運用了歌謠的方法進行訓練。

師:稍息!

生:(齊聲背誦)挺胸抬頭向前看。

師:立正!

生:站直不動是關鍵。

師:向右看——齊!

生:小碎步調整好,伸出右手一臂寬。

師:向前——看!

生:老師讓我向前看,我學老師向前看。

運用這種方法,統一了動作,記住了要領, 站好了隊伍,培養了學生的組織紀律性。

(2)遊戲《快快找同伴》

遊戲中學生邊跑邊唱《跳繩》,在歌聲中根 據老師發出的訊號做出反應,找到同伴。通過這 個遊戲,融洽學生之間的友情,拉近師生之間的 情感。在運作中我沒有在找同伴的時間上過分 強調,每一個學生都表現得非常積極,有的找不 到合適的,還可以和老師組成同伴。有的.找得慢 了一點,但人人都獲得了成功,每張可愛的小臉 上都有燦爛的笑容。

(3)模仿操

在音樂的伴奏下,老師模仿教材中的五節模仿操,然後根據國小生愛模仿的特點,讓學生根據電視劇《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動作,創編《金猴操》。老師對學生創編的千姿百態、惟妙惟肖的動作進行了歸納整理,最後在《西遊記》主題音樂的伴奏下,師生同做了《金猴操》。

2.第二教材中讓學生在創想練習和遊戲中找到樂趣,師生同唱主角。

(1)各種不同姿勢的起跑

這是本課的主教材,運用5種不同姿勢進行起跑練習,還讓學生創編了幾種。學生們以極高的熱情模仿起跑姿勢,老師也採用了他們創想的不同姿勢起跑,以激發其積極性。在教材的處理上,沒有把時間過多地花在各種姿勢的細節上,而是讓他們線上後起跑,不犯規,快速起動,迅速地擺脫靜止狀態,向著目標跑去而不偏離目標。跑的距離分別限定為15米、20米、25 米、30米,並在終點處還拉了一條高1米左右,寬20米左右的橫繩,橫繩間隔1.5米處各有一朵小紅花,每練習一次起跑姿勢,改變一次距離。另外,還運用了胸前貼“紙鴿子”的辦法讓學生練習起跑,教師也參與其中,使課堂顯得輕鬆活潑。

(2)遊戲:《捕魚》

將教材中的遊戲《釣魚》加以改進,更名為《捕魚》,把一個“池塘”改為兩個“池塘”。第一次練習老師扮作“漁夫”,其餘學生散步在“池塘” 中當“魚”,被“捕”者站在“池塘”的四角。待學生學會遊戲方法後,再每組選兩名學生扮作“漁夫”,將呼拉圈改制成魚網,比賽中只要“捕”到肩部以上部位,就算“捕” 中了。另外,“池塘”中間設立“安全島”,可容納4—5條“魚”休息,但休息時間不能超過10秒鐘。這個遊戲,深受學生歡迎。

3.第三教材中感受藏民族文化的內涵,在優美的樂曲聲和翩翩起舞中進入尾聲,結束全課

選用藏族“鍋莊舞”作為全課的結束,同學們在《阿東拉依》主旋律的伴奏下,以藏族舞蹈特有的彎腰撅臀、甩袖撩臂、敬獻哈達等動作,跟著老師翩翩起舞,舞動著雙臂,使人彷彿置身於草原上、篝火旁,使學生的身心得到了放鬆。

國小一年級體育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模仿不同動物的跳躍練習,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技能,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是一項深受國小生喜愛的基本活動教材,通過這些教材練習,促進學生身體各部分的肌肉內臟器官和上、下肢力量靈敏與協調素質的發展,進一步提高基本活動能力,培養學生勇敢、果斷、堅韌不拔、克服苦難的意志品質,充分發揮學生的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

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1)創設一個動物世界,一個快樂的學生大舞臺,把各種動物的不同形象,引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用頭飾做各種模仿活動的遊戲。

2、 能力目標:通過語言的描述,跳躍演示和遊戲等形式,發展模仿,觀察力、想象力,培養愛護動物的意識,發展身體的靈敏、協調性。

3、 情感目標:讓學生在一個動物的王國裡,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快樂的學習探究,瞭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社會實踐。

二、 教學重、難點

1、 引導學生進行模仿練習,開發想象力,激發表現慾望。

2、 培養克服困難,互相合作的心理品質。

三、 教學方法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通過語言描述、實物演示、音樂的渲染等手段創設課堂的教學情景, 國小生們大都具有很強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對較差,通過豐富的情感體驗和社會實踐,使學生大膽表現自己認識世界,我嘗試採用如下教學法:

(1) 想象法:通過教師巧妙的介入,引導學生在音樂中感知動物跳躍的特點。

(2) 表現法:通過感知,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角色體驗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大膽的表現對事物的瞭解。

(3) 實踐法:通過教師有效的引導和親身的體驗,讓學生通過感情去親身實踐。

(4) 探究法: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實踐生活中更好的去體驗。

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記得蘇霍林斯基說過:“如果老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自立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負擔,所以我採取了情景模式進行了教學,首先以想象和遊戲匯入這節課,創設情境,我讓學生圍坐在草地上沐浴著和煦的陽光,跟隨老師的語言遐想,例如:小朋友,這裡是一座美麗森林,陽光照射在各種動物的身上,小鳥在樹上歌唱,小白兔在蹦蹦跳跳,你們聽……”

配音樂《春天在哪裡》在這段教學中我給學生創造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大膽想象,激發學習興趣。

(二)、動物聚會

由於主教材是模仿不同動物的跳,因此我創設了學生們喜愛動物王國的情景,通過語言的描述、頭飾的演示、音樂的渲染等手段,創設輕鬆活潑的課堂情景,如“小朋友,你們聽聽那是什麼聲音?”這時學生們就聽見一群鴨子的叫音,經過聲音的判斷,他們能準確的說出動物的名稱,並去模仿鴨子的行走,“瞧,多熱鬧我們去看看和他們交個朋友!”通過聲音、音樂、童謠的啟示,會依次出現各種動物,讓學生帶著一個個的任務自由組合,各抒己見,說出動物的特徵、外形、生活習性。在這段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與模仿,採取了邊玩邊學邊練的方式,培養他們對事物的瞭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充分發揮學生的民主,體現了學生的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和社會適應等能力。

(三)、獸王出巡

是輔助主教材的一個練習,首先我創設一個情景教學。如“森林中所有的動物都在歡快的跳舞,突然聽到一聲獅吼,森林頓時變得十分安靜,沒有了小鳥的叫聲,也不見了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了,所有的動物都躲了起來。”在這種情況下,我採取了猜猜它是誰(有肢體的動物來表現)然後分組互相交流評議,“為什麼動物都怕獅子呢?”引導學生講出獅子得的行走、生活習性及有百獸之王的稱號,最後用情景教學設計獸王的離開,森林裡又恢復了平日的歡快。在這段教學中,讓學生大膽的模仿獅子的行走充分的想象與老師同學們相互交流,實際動手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組學習。培養他們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和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從而真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激發和發揮。

(四)龜兔賽

龜兔賽是教材搭配的遊戲,我圍繞動物王國這條線路,用動物貫穿這節課,所以遊戲部分安排了“龜兔賽”兒童化的遊戲。採用情景教學模式,如“烏龜和小白兔正在鬧彆扭,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嗎?”學生就會聯想到龜兔賽跑的故事,通過故事來引導學生學習烏龜的那種堅韌不拔、克服困難的意志和品質,不能向驕傲自滿的小白兔學習,通過“比一比你是誰”來進行分組遊戲,在遊戲中要求每位小朋友要注意安全。

(五)隨風飄舞

隨風飄舞是個放鬆運動,我脫離了那種沉悶枯燥的放鬆模式,而採取了觀察柳條隨風飄舞的情景教學,讓學生想象風中柳條飄薰的形狀,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現出來,即達到放鬆的效果,又激發了學生興趣,也體現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社會適應。

總之,這節課,我的側重點,主要是創設一個樂園,學生在這個樂園裡邊玩邊學的理念,在沒有壓力、負擔下,去學習,充分發揮了遊戲活動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說課稿15

一、說教材這節課的教材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40頁的內容。《比多少》是在學生學習了100以內數的認識之後進行教學的,這節課將為以後進一步學習數的比較打下基礎。也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及生活中的廣泛用鋪路。

二、教法學法數學應該是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本課設計不斷創設富有生活意義的操作活動,激勵學生在操作中體驗生活的數學,從操作中發現,從發現中體驗,讓“做數學”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的基礎和紐帶,成為課堂發展的原動力,體現新課程“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須的數學”的教學理念。基於以上的知識,並結合本教材的特點,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進一步感知100以內的多少,會用“多一些,少

一些,多得多,少的多”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係。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概括力。

3.德育目標:使學生感受數學無處不在。

4.情感目標:啟用學生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

多”的主觀需要,使學生愛學,樂學,在活動中體驗成功,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以上目標在數學活動中滲透,形成德育、智育、知識與能力的結合,本課的重、難點是: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意思,並能用它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係。

三、教學過程分四層次:匯入、新課、練習、總結.

1.匯入部分:

猜班級人數:“我班級的人數比40多、比45少”,誰能猜一猜

我班有多少人?通過猜數,集中學生注意力,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新課的學習奠定基礎。

2.新課部分

現在科學認為“知識並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的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針對這樣的認識以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本環節我通過學生觀察、比較、討論、實踐等方法探索新知,具體設計如下:

課件出示魚缸圖(花金魚15條、黑金魚10條)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之中的一個詞來描述二者之間的數量的多少關係。

再出示“紅金魚48條”的魚缸圖,學生再次依照前面的方法嘗試著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來描述三者間數量的多少關係,在描述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和概括力。

3.練習部分

基於一年級學生課上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易疲勞的特點,我特將此環節設計為遊戲的形式,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鞏固新知,同時也使學生能力主動參與,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4.總結部分

總結課上所學內容,並將課上所學知識用於生活,也要在生活尋找數學知識,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的應用意思。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參與意識,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使學生在主動探索求知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培養創新意思,鍛鍊動手操作,應用知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