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認識6說課稿

說課稿3.13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認識6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識6說課稿

認識6說課稿1

6—10的認識說課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西師版)國小數學一年級教材位於24—26頁上,包括例1、例2、例3和課堂活動1、3題。

二、教學目的

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發展規律、學情等共設立了3個教學目標:情感目標:讓兒童感受數與生活的聯絡,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能力目標:能規範地書寫6—10各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知識目標:能認、讀、寫6—10各數會用6—10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物體的各數。

三、教學重點:

能正確|、規範地書寫6—10各數。

四、教學難點:

對數6—10的掌握及運用。

五、教法、學法設想是:

本課最大的特點是貼近學生生活,在生活中學,學以致用。各種輔助手段完成教學目的,因此,我在教學中採用電教手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教法:(1)講解法。(2)演示法。(3)引導法。(4)談話法。學法:動手擺、動嘴說、動手寫、劃、比、分。

六、教學過程:

6—10的認識是兒童已經認識了0—5之後進行的,是一次數的擴充套件。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採用了以情景匯入的引入法和以挖掘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啟發式教學。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呈現出“小貓想吃大魚的情景圖。銀幕上出現了一隻可愛的而又非常飢餓的小貓,這隻飢餓難忍的小貓,非常想吃掉高處的大魚,可是呢!太高了,它夠不著。該怎麼辦呢?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討論一下解決問題的辦法,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再由老師總結一下,讓學生看看老師是怎樣來幫助這隻可愛的小貓的。單擊滑鼠,這時就在貓與魚之間出現了一段樓梯,並以此詢問學生:小貓要走多少步才能吃到大魚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用滑鼠點選一步梯子就出現了一個數字,這樣自然而然的就引出了本課的新內容。由0—5呈現到了6—10。

這樣做既能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啟發兒童的積極思維,又能集中兒童的注意力和觀察力,還能再次複習0—5的`數字,讓兒童聯絡了生活,感悟到了已經學過的數是不夠用的,在實際的計數中,還有許多比5大的數。由此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學習動機和需求。

在教學例1、例2時,教師先提出相應的問題。如:圖中有多少個人?有多少棵樹?你還能從圖中發現些什麼呢?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學習。這樣做能讓學生自已親身數一數,說一說,整體地感受了6—10各數。教師隨學生的回答板書6、7、8、9、10,隨後展示教具6本書。並以此問學生:6除了可以表示6個水桶外還可以表示什麼呢?自然而然的,學生看到老師手裡的6本書會想到6本書,6塊橡皮,6個書包,7本書,7塊橡皮……等等。再讓學生聯絡自身,自已表達。同桌交流並利用小棒,讓學生動手親自擺一擺、數一數、認一認。讓學生一邊擺小棒一邊說。教師則作相應的指導工作。當學生初步認識了這幾個數字時,教師應進一步加強認讀練習。如:教師說出一個數。要求學生們拿出相應的小棒或擺出相應的小棒。2同桌的兩個同學一個說數一個拿小棒或擺小棒。操作完後完成課堂活動第1題。

這們做,從情景入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說說做做做生活中的數,讓學生感受了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絡。通過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索、彙報交流,加深了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而且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學具等方式更加深了學生對6—10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

在教學例3時,教師先規範地寫出這組數,並問學生:老師寫的這些數字漂亮嗎?你們也想寫得這麼漂亮嗎?這樣做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讓學生從要我寫變為我要寫。

然後教師在“田”字格里規範地寫出這些數字,讓學生注意觀察。寫完後問問學生:老師是怎樣寫的,你覺得在寫這些數字時要注意些什麼?再讓學生結合教材例3的要求,先用手指比一比,再劃一劃方格,然後邊讀邊寫6—10的數,再讓那些寫的好的同學談談自已寫數時有些什麼經驗,給全班同學介紹一下,再完成練習。

在這個教學環節裡,這樣做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把6—10的數字寫好。因為這裡面有些數字(如“8”)是很不好寫的,教學中一是發揮了教師的示範作用,讓學生仔細觀察,二是讓學生親身實踐,三是發揮了寫得好的學生的帶頭作用,通過學生的相互交流,使學生能自主的把這些數字寫好。

在教學結束時,教師用學生喜愛的遊戲“猜一猜”,再次鞏固6—10各數字,老師告訴學生:森林裡要舉行一次飛行比賽,這時銀幕上出現了10位參賽選手(10只小鳥)每隻小鳥各帶有一個數字。老師每單擊一次滑鼠“選手”就減少一個,從10位變成只剩一位,老師先讓學生把自已認為要獲得冠軍的那隻小鳥的數字寫在紙上,並且教育學生:我們這些參賽選手是如此的可愛美麗。所以,我們也要把代表它們的數字寫得跟它們一樣的美麗。在比賽結束後讓學生展示自已心目中的冠軍所代表的數字是否和真正得到冠軍的數字一樣。猜對了的學生,老師還給予了一個帶有此數字的小獎品。

這樣做,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又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溝通了數字與生活的聯絡。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掌握、運用知試識,讓學生的學習態度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七、板書設計:

黑板的正中是課題“6—10的認識”。左邊寫有數字6、7、8、9、10。右邊是用田字格寫的數字6—10。

認識6說課稿2

一、 學目的:

6---10的認識是兒童已經認識了0—5之後教學的,是建立在0—5認識的基礎上的,教材安了排了5個例題,編排的目的是先感受再感知、認識、掌握、應用6---10。在對6—10有一定的瞭解後複習1—10的認識,根椐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為如下:一、知識目標:在知識目標方面主要讓學生認識6—10,認識幾和第幾。二、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本課學生的看、說、擺、議等活動,使學生能正確書寫、體會6—10,能應用6—10到生活中去,解決一定的生活問題。三、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生學習6—10,使學生體會學是為了能用天生活中去,在用中又能學習。

二、 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主要教學目的就是先讓學生認識、書寫6—10,知道幾和第幾,能說出10以內數的組成。縱觀這幾個目的,我們不難發現,6---10的認識、書寫已在幼兒園學過,但我們農村學校學生難寫好,讀好。數的組成和基數、序數,對學生來難以理解,因此,我把本課的重點設為:能正確讀寫6—10各數,難點:基數、序數的理解。

三、 教法、學法設想

本課最大的特點就是貼近學生生活,在生活中學,學以致用。輔助各各手段完成教學目的,因此,我在教學中採用電教手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教法:(1)講解法。(2)演示法。(3)引導法。(4)談話法。學法:動手擺、動嘴說、動手寫、劃、比、分。

四、 教學過程:

根椐本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年齡特點,我設計以下幾個教學過程:

(一)、活動遊戲,引入課題。

首先讓兒童感到隨著計數的'需要,5以內的數是遠遠不夠用的,這就需要用到更多、更大的數。

(二)、動口數數,感知新知。

《6—10的認識》對學生來說已有一定的基礎,學生已能認識6—10各數,因此,引導用原來學過的來解決生活問題,這是學習知識的有效途徑,因此,先引導教學例1、例25,在教學例1、例2時,重點指導學生數物體,數數,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說個數。學習和實踐相結合。

(三)、動手操作,學習新知

通過上面的數,用6---10各數,學生從6—10各數有了一個感性認識為學生寫打下了一定基礎,寫是學生對各數的形象記憶,教學例3時,重點指導在“田”字格里規範書寫,並指導只佔“田字格”半格,10佔全格,這為認識一位數和兩位數打下基礎。

(四)、鞏固活動,應用新知。在這個環節中,主要是讓同學互相說數,互相找數的相應物體。互相說數,互相寫數。

五、板書設計:(略)

認識6說課稿3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學前班上冊數學《認識6》,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準備、教學流程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分析

認識6是學前班教材上冊第20頁的一個內容。數字的認識是幼兒學習數學的第一階段,幼兒在前面的教學活動中認識了5以內的數,本次活動是通過組織幼兒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擴充套件、整理幼兒在生活中獲得有關書寫方面的經驗,掌握粗淺的數學知識,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和初步運用數學知識認識事物的能力,為入國小學習打好必要的基礎。

2、教學目標:

(1)孩子經歷認識6的過程,初步建立6的數感。

(2)在具體情景中產生數數的慾望,學會6的數數、認數、讀數、寫數、對6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引導孩子感受數6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發展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教學重點:學會點數6以內的數,認識6和正確書寫6。

4 、教學難點:瞭解6的意義及6與5的關係,體驗數學在身邊。

二、說學情分析:

作為剛進校不久的學前孩子,雖大多數或多或少的接受了數的初步認識,但對數的概念未必都很清楚,對數的順序、大小比較、數的組成還很陌生。再加上學前孩子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因此,根據我班孩子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出發,教學中,通過學生觀察,說、操作達到讓孩子自主參與,主動探究新知的目的,讓孩子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三、說教學策略:

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有遊戲的方法、引導發現發、直觀演示法、動手操作法等。為了講清重難點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直觀教學法。從孩子熟悉的.生活中找數量,多媒體直觀演示,讓孩子在具體的實物中認識6,建立數感。根據孩子心理髮展和認識規律,本課的教學,從直觀到數學抽象,從生活到數學,再從數學回到生活,使學生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的作用。注意為孩子提供積極思考空間,讓孩子在觀察、操作、交流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四、說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實物口哨一個,點子卡,小黑板。

2、學生準備彩筆

五、說教學流程:

教學程式設計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程式,首先以遊戲匯入,引出問題,讓幼兒對問題產生興趣,激發幼兒參與的願望。其次讓幼兒探索嘗試、發揮想象,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猜測討論的方法尋找問題的規律性。最後引導幼兒將找出的規律性和獲得的知識經驗去解決新的問題。活動因此自然而然進入、開展、結束。

(一)複習舊知:

1、課前唱數課前我是通過0——5的數順數倒數一遍,然後任意說數讓學生快速伸出相應手指,這樣做的目的是快速集中學生注意力,激起學習興趣。

2、談話激趣:小朋友們,今天老師把前面學過的數字寶寶帶來了,你們還記得嗎(出示數字卡片)?讓學生根據數字的出示練習認數、讀數。

瞧,這些數字寶寶多粗心呀!連隊伍都沒有排好,誰能幫它們從小到大排排隊呢?引導學生複習認讀數及5以內數的排列。

3、出示卡片口答

這樣通過複習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記憶,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

(二)學習新知

1、認識6的含義。

在學習新課時,我首先告訴學生,認真聽課,積極動手動腦回答問題的同學獎勵小紅旗,激起學生學習和表現的慾望。

(1)然後請同學們觀察主題圖,想一想老師和同學們都在幹什麼?回答後及時進行思想教育:這幅圖上的老師和同學們都在認真地打掃衛生,我們小朋友也應該向他們一樣講衛生、愛勞動,把自己的教室打扮得更漂亮.請小朋友數一數,這幅圖上有幾個人?幾張桌子?

教師歸納:6個人,6張桌子,6把椅子,它們的數量都是6,我們就可以用數字6來表示。

板書課題:認識6

引導學生觀察6的形狀,6像哨子,電腦出現哨子的實物,幫助學生記憶字形,教6的讀音,注意正音。

(2)及時鞏固.(黑板畫)6朵花上飛有6只蝴蝶,請同學們數一數。

(3)請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體的數量可以用6來表示?

教師小結:不論是6本書,6個人,還是6只鉛筆……只要它們的數量是6,就可以用數字6來表示。

(4)遊戲《搶椅子》

將5把小椅子擺成圓圈,請6個小朋友出來玩遊戲。老師快速拍手,小朋友圍著椅子走,當老師停止拍手時,小朋友立即找一把椅子坐下,沒坐上椅子著為輸。重複玩幾次後請小朋友想一想,為什麼總有一個小朋友沒有椅子坐?

啟發學生數一數有幾把椅子?幾個小朋友?從而知道有6個小朋友只有5把椅子,6比5多1,5比6少1。

問學生:要使6個小朋友都有椅子坐,應該怎麼辦呢?添上一把椅子,再玩遊戲,每一個人都坐上一把椅子,使學生通過活動知道5添上1就是6,6裡面有6個1。

以上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聯絡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用數表示事物和數在交流中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感悟數與生活的聯絡,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

2、認識6以內數的順序。

前面數字寶寶都排好隊了,新認識的數字寶寶6該排在那裡呢?

電腦展示:6排在5的後面

3、學習6的寫法

(1)老師邊示範寫邊說:“6”是一筆寫成,上線靠右點,左下右半圓。

(2)出示小黑板

樹上有幾個桃子,請你再添畫一個後再數數有幾個桃子,將數字填在方格里。

4、作業:讓學生在書上虛線上描寫2至3個6,然後自己獨立書寫6。

(三)鞏固練習的設想是:

在學習中邊學邊練,每個知識點都設計了針對性練習,既突出了重點,也及時突破了難點。為調動學生積極性,還通過排排隊、猜一猜、玩遊戲來鞏固新知識。

プ苤,在這節課中,我力圖通過直觀演示,觀察啟發學生初步認識6。教學中,想方設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想像能力。另外,我還在課堂中及時運用表揚和獎勵這種激勵競爭機制,極大地調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認識6說課稿4

尊敬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6和7的認識》。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流程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6和7的認識》是義務教育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系統學習了《0—5的認識和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經驗基礎。另外,“6和7的認識”既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又是後面學習“6和7的加減法”以及進一步學習“20以內其它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的基礎,因為,務必讓學生學好這部分內容。

 二、學情分

一年級的學生好動,注意力不容易長時間集中,雖然對6、7已有初步的認識:會數、會比較大小、會寫等,但在區分6、7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上還存在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依據《數學課標》要求以及以上兩個分析,通過認真地推敲與把握,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通過觀察、操作、演示,使學生熟練地數出6、7兩數,會讀、會寫這兩個數,並會用這兩個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2、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講衛生、愛勞動、愛集體、與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過學生觀察、操作、表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4、使學生體會學到的數和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絡,感受學、用數學的樂趣。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的確定和對學情的分析,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正確數出6、7的物體個數;會寫6、7;會比較6、7的大小。

教學難點:區別6、7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結構,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我始終讓學生處於情境的包圍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數一數、擺一擺、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動,使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自主合作地探究學習,以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四、教法學法

新課標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應該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絡,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有效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學時我打算採用:情境創設法、點撥指導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學習。

新課標還指出:在重視教法研究的同時,要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因此,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和創造性。

設計學法具體如下:

1、自主學習: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讓他們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新知,並展示學生的優秀成果,帶給學生成就感。充分體現自主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合作學習: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一起探討問題,獲取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教學流程:

在本課教學中,我設計了:複習匯入、探究新知、鞏固練習、總結提高、拓展延伸五個環節。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認識6說課稿5

說課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小節6和7的認識及加減法中的用數學部分,主題圖為課本47頁插圖:金色的秋天。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6、7的認識和加減法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組以“金色的秋天”為題的“用數學”的內容,包括兩道例題和一組“做一做”的習題,練習中的13題《美麗的小湖》也是類似的題目,其內容都是用6和7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計算問題。教材在這裡第一次出現了大括號和問號。

本節內容是一種用情境圖反映的數學問題,有利於學生將所學知識同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並在生活中去發現數學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發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從整個知識網路來看,它也標誌著數學應用題教學的開始,是向後面的文字應用題過渡的橋樑。

教學目標:通過分析教材,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認識並理解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能借助圖畫正確分析題意。

2、技能目標:會用6和7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3、情感目標:通過本節課教學,向學生滲透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等方面的教育,從而促進學生在態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發展。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措施:

本節課的重點是用6和7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難點是讓學生學會觀察、分析,提出合適的數學問題。其中,正確理解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是關鍵所在。

對於教材重難點的`確定,我是通過如下兩個方面的分析得出的:

1、從教材知識點分析:6和7的加減法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同時它又是進一步學習8和9以及10的加減法的最直接的基礎。

2、從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來分析: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不是很強,通過觀察圖畫,分析並敘述出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進而選擇正確演算法,還是一個比較抽象的過程。

二、說教法、學法

為達到以上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主要採取了情境教學、小組合作和直觀演示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三、教學過程:共分四大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針對一年級學生純真幼稚、富於幻想的心理特徵,我創設了如下情境:同學們,你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對,是秋天,秋姑娘呀,正忙著給勤勞的人們送去豐收和喜悅呢!看,她給咱們每個小組也送來了一份禮物(電腦出示)你能根據算式猜想一下,這些禮物各屬於哪個小組嗎?要解決這個問題,需用到哪些知識呢?我設計這個環節,意在激發學生興趣,藉此複習6和7的加減法,為後面學習它的應用做好鋪墊。在此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利用這些知識,還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呢?好,咱們還是隨秋姑娘一起去大自然中轉一轉,看一看吧!(出示插圖,匯入新課)

(二)放手學生,探究新知

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和直觀演示相結合的方式展開教學。

1、讓學生對著插圖,進行觀察和交流。

具體做法是:先引導學生由近及遠或者由遠及近有序地觀察,藉此培養他們初步地自主學習的意識,至於學生觀察到什麼,我不去做過多限制,不管是藍天、白雲、還是房子、小草,這些都是學生利用雙眼來認知大自然的寶貴素材。

接著安排小組交流觀察的內容,並嘗試提出疑難問題,在互通知識中,也給每位學生提供了鍛鍊語言表達能力的機會。

然後,由小組代表在進行交流,並提出小組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做到知識共享。

而這觀察、交流的過程,本身就是學生感悟體驗的過程,學生從中感悟到自然美、家鄉美,進而激發起熱愛自然、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這是教師用空洞的語言所不能替代的。

2、教學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

作為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我在與學生一起觀察、感悟的過程中,有選擇地解答一些疑難問題,並最終將重點巧妙地引到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教學上,比如說:圖中還有哪些你以前從沒見過的數學符號?你知道它代表什麼意思嗎?或者說:老師這兒有兩個新朋友,你想認識一下嗎?這些導語都是可行的。

接下來,我主要藉助多媒體演示,先引導學生分別認知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明確大括號表示把兩部分合起來,問號表示要求的問題。在演示中,注意把大括號的尖朝向各個方向,以避免學生認為大括號的尖總是朝上的誤區。自制教具演示也是可以的。再引導他們理解大括號和問號合在一起表示的意義,並能對著情境圖敘述完整的圖意,互相反覆交流,直至明確要求的問題是什麼。在引導學生敘述圖意的過程中,其實已孕伏了應用題的結構,即兩個已知條件和一個問題,這對於學生進一步學習應用題是非常有益的。

3、針對提出問題,列出算式進行計算。

在學生理解了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之後,能夠明確這幅圖要求的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個學生,也就是把男生和女生合起來,根據加法的意義,應該說不難解決。用左邊的4人加上右邊的2人,一共6人,或者用男生2人加上女生4人。但我決不就此滿足,而要深挖教材,引導學生列出多種算式,如扎小辮的3人加上不扎小辮的3人;低頭的1人加上不低頭的5人等等,打破了原先只用左右兩堆求和的思維定勢。這樣做,我認為有利用於學生多角度地看問題。況且,提倡演算法多樣化,這也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當然算式的選擇也得視題而定。

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觀察第二幅圖,並與第一幅圖進行比較,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不同之處,自己去表述圖意,如有困難,可小組合作交流,教師沒必要過多講解。如此反覆之後,明確要求的問題是還剩幾個向日葵盤?是求一部分,根據減法的意義,應該列式為7-2=5。利用電腦的優勢,我也可將問號移到另一邊,引導學生列出不同的算式,7-5=2。這是兩道容易混淆的減法算式,應加以辨析。而當問號移到算式中得數的位置時,這幅圖則有上述兩種列式。這兩道應用題的教學,意在讓學生從中感悟兩點:1、問號的位置決定著列式方法。2、問號既然是要求的問題,那它必定是算式中的得數。同時輔以清晰明瞭的板書設計,以更好地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至此為止,我認為本節內容的重難點已真正突破。

4、及時反饋,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有了剛才的分析驗證,對於做一做中的兩道題目,我放手學生自己進行辨析,從中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在全面蒐集學生資訊的基礎上,我也要根據學生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

(三)應用新知,培養能力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課本51頁插圖《美麗的小湖》與前面的知識點是類似的,因此,我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讓學生對著圖畫進行講故事比賽,如《小鴨的一家》、《小青蛙比本領》、《小金魚找朋友》等等,以加深學生對圖意的理解,從而能夠正確列式解答問題,並輔以可行的獎勵機制,如評選故事大王、速算冠軍以及優勝小組等,意在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逐步培養自己善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適當時機可對學生進行愛護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當然,這項活動也可視教學情況放到第二節課或者課外進行,畢竟,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應該是生成的,而不是現成的。

(四)及時總結,拓展延伸

通過總結,引導學生髮現庭院裡有數學、田野中有數學、小湖邊也有數學,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周圍還有哪些地方也有數學,比一比,看一看,誰是愛數學的小博士。這樣,就將學生的知識從課堂引向課外,從而體現了“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的新的教學理念。

四、說課綜述

總之,我在教學中,不光利用多媒體,還要利用多種媒體,使知識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注重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我相信,這“金色的秋天”會讓孩子們擁有一份沉甸甸的收穫!

好,我的說課完畢,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和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認識6說課稿6

一、 說教材

本課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

冊第42、43頁的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了1~5及0的認識和相應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經會用這幾個數表示事物的個數,也體會到能用它們表示事物的位置順序,而且還會比較它們的大小。“6和7的認識”要讓學生體會6、7的意義,體會數學符號的價值與作用,為形成學生的數感和符號感創造條件。

二、 說教法

1、發揮主題圖背景的作用,理解6和7的意義。

6和7都是抽象的,要認識它們必須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可感知的現實背景,讓6和7與它們所表示的事物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對應起來。教學中,注意發揮好第42頁主題圖的作用。先讓學生從整體上說一說勞動場面,再讓學生找一找、數一數、說一說,找到可以分別用6和7表示的'事物,再用圓片、小棒擺6和7,用課件展示生活中的6和7。從這許多的6個事物和7個事物中抽象出6和7,使學生經歷數學符號化的過程。最後讓學生說一說身邊的事物,那些可以用6、7表示,幫助學生理解6和7的意義。同時,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用數表達、交流,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2、引導學生參與,領悟數的順序。

理解6和7的意義,讓學生找數量是7的事物時,實際上已經

為數序的學習埋下了伏筆(6個學生加上1個老師是7個人,6張課桌加1張講臺是7張桌子,6把椅子又搬來1把是7把椅子……),初步感知數序;擺圓片、擺小棒以及在計數器上撥珠,都蘊涵著6比5多1,5比6少1;在直尺上看一看、指一指、認一認,使學生感受到7的前面是6,6的後面是7,進而領悟到數不僅可以表示事物的個數,還可以表示位置順序,這樣讓學生經過多次接觸相關的例項,在現實背景下體驗、在實踐過程中體驗“幾”和“第幾”的區別。

3、創設情境,把握數的大小關係。

事先找到年齡分別為5、6、7歲的三個學生,讓他們來比較年

齡的大小,進而得出5、6、7三者之間的關係,在具體的情景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在理解大小關係的同時加深對數的實際意義的理解。

三、 說設計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2、43頁的內容,練習七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數數、交流等活動中熟練地數出數量是6

和7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6和7,會用這兩個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在認識6和7的過程中,學會合作、交流,並能用6、7表示身邊的事物,感受數學的價值,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4、感受保護環境、講衛生、愛集體等方面的教育。

教學重點:

能熟練地數出數量是6、7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6和7,

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教學準備:

課件、計數器、直尺圖、點子圖、小棒、圓片。

教學過程:

(一) 複習

1、引導學生從0數到5,再從5數到0。

2、出示0~5的數字卡片,讓學生讀數。

(二) 匯入

出示課件,讓學生數一數一共有多少棵數,並猜一猜我們今天

要學習什麼,從而揭示課題:6和7的認識。

(三) 新授

1、教學6、7的意義。

(1) 課件出示主題圖,讓學生仔細觀察。

師:你看到了什麼?數一數分別有多少?

(2) 引導學生將數的物體的數量用學具表示出來。擺好後,跟

同桌說一說是怎樣擺的。

(3)用點子圖表示出6和7。

(4)用6根小棒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再添上一根,用7根小

棒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

(5)課件展示生活中的“6”和“7”。

(6)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7”這兩個數來表示。

2、教學數序

(1)師撥計數器,邊撥邊問。撥到5顆珠子後,問:“有幾顆珠子?再撥1顆是幾顆珠子?”指著第6顆珠子問:“這是第幾顆珠子?再撥1顆,有幾顆珠子?”指著第7顆珠子問:“這是第幾顆珠子?”

讓學生在撥、想、說、議中理解5添上1是6,6添上1是7。

(2)出示直尺圖(寫上0、1、2、( )、4、5、( )、( ))。

要求學生根據數序填空,並說說自己是怎麼想的。然後全班一起

讀一讀直尺上的數,開展快速問答遊戲。

3、比較數的大小。

請三名同學(年齡分別為5、6、7歲),讓學生比較他們的年齡

大小,然後出示點子圖(5、6、7),讓學生根據點子圖來驗證5、6、7的大小。

4、教學基數和序數。

(1)課件出示金魚圖。

師:左數第6瓶有幾條金魚?有6條金魚的是第幾瓶?第7瓶有

幾條金魚?

(2)遊戲:請9名學生站成一排,聽老師的口令做動作。

①右邊的6個同學手牽手。

②左邊第7個同學跳一跳。

5、教學6、7的寫法。

(1)師在黑板上範寫。

(2)書空寫“6”、“7”,再在書上描紅。

(四)練習

1、完成練習七的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七的第3題。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集體交流。

(五)小結

這節課你學得快樂嗎?你學會了什麼?

認識6說課稿7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分數的認識”。它位於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下面我將從教材與學情分析、教法與學法和教學流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在說課之前,我覺得很有必要剖析學生現有的認知基礎。一方面,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能夠理解整數的意義。另一方面,學生已經懂得了平均分,知道如何將物體按照所要求的分數進行平均分配。這都為學生學習分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對三年級的國小生來說,從認識整數發展到認識分數,是一次飛躍。兒童生活裡沒有這樣的經驗,而且表達方式也不相同,讀數的方法也不相同。尤其是分數既表示一個量,又表示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國小生較難理解。

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這套教材,分數這部分知識是分兩次進行教學的。第一次是三年級的分數的初步認識, 第二次是五年級的系統學習分數知識。

《國小數學課程標準》中對第六冊的要求是: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這一課是分數教學的起始課。它是學生已經掌握整數平均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今後進一步學習分數的大小比較、分數的加減計算等知識的基礎,在整個國小數學教學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結合本課的特點,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並會正確地讀寫分數,知道分數的各部分名稱。

(2)會用摺紙、塗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3)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初步掌握簡單分數的寫法和讀法,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一、教法與學法

教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法與學法的設計著眼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並與同伴進行交流。教師只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導,並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創設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氛圍,讓學生會學、愛學。

學法:課剛開始,教師就設疑,讓學生用拍手的方式回答怎樣平均分。當1個月餅平均分給兩個人的時候,用拍手不能解決,學生就會出現認知矛盾。從而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新知。怎樣表示一半。認識了二分之一後,讓學生動手操作,以各種方式認識、表示自己想認識的分數,並與同伴交流,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中獲得新的知識

二、說教學流程

(一)整體設計思路

1、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充套件。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首先從生活中引入分數,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例如:表示半個月餅時,讓學生嘗試著想辦法表示它。這樣促使學生主動、全面地參與教學活動,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生成和發展,知道產生分數學習分數的必要性。接著引入“一半可以用1/2來表示”。在多種表示方式的對比中,體會用1/2 表示一半的優越性,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2、學生要建立概念的過程是很慢的,為了讓學生能較好地理解簡單的分數的意義。先讓學生認識分數1/2,又讓學生在“折一折”“塗一塗”的實踐操作中,使學生體會1/2所表示的具體意義。

3、為使學生對分數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在認識1/2的基礎上,再通過觀察塗色部分所佔總體部分,認識“幾分之幾”。通過獨立思考,嘗試讀寫,使學生能真正體會到: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幾分之一、幾份就是幾分之幾。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自主的數學活動中真正理解分數的意義。

4、在練習、反思與評價、課外延伸中,主要是要讓學生進一步清楚地認識

到分數是在“平均分”的前提下研究的一種數,是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同時也揭示學生對本節課學習的內心世界

(二)教學預設方案

1、故事匯入,激發情趣

通過王媽媽幫雙胞胎女兒過生日的故事匯入,先將4個蘋果分成2份,每人幾個?(可能不是平均分,不公平,引出平均分),再將2個小熊平均分成2份到1個月餅平均分成2份,怎麼表示這"半個"?

當每個學生都躍躍欲試時,就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表示一半,並作集體交流。交流是要讓學生說清表示的意思。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興趣。這一階段的教學,複習"平均分",從每份是整數過渡到每份不是整數,自然引出分數。激活了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並對學生髮出了挑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2、學習1/2(1) 板書課題,直觀演示,強調平均分

師: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了“一半”,說明你們很有辦法。現在我們就來幫他們分一分(將一個月餅分成一大一小)

(這裡故意用錯誤的動作引起學生的質疑,為後面學習分數的意義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師:他們每人分到的半個月餅,在數學裡用分數二分之一表示。

板書:把一個月餅平均分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

(試問孩子們剛剛一大一小的月餅能用1/2嗎)

(2) 認、讀、寫分數及其意義、各部分名稱

指導學生認、讀、寫分數及其意義。

(3) 提高認識

師:同學們,如果把這個月餅平均分成了3份,其中的1份是整個月餅的幾分之幾呢?

(4) 強化平均分 (出示題目)

師:同學們,你能判斷這些圖中哪些陰影部分能用1/2表示的?

(從學生的現實學習狀況入手,用多種手段加強鞏固學生對“平均分”的理解,初步體驗分數的意義)

(5)認清1/2的含義

隨機分給學生不同的紙片(圓形、正方形、長方形、星形),折出紙片的1/2。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平均分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1/2。滲透單位"1"相同,則其1/2也相同,單位"1"不同,則其1/2也不相同。為學習分數乘法應用題埋下伏筆。同時幫助學生直觀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突破重點。]

3、 認識幾分之幾

(1)讓學生自己動手摺一折、塗一塗等辦法來表示分數。

(2)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寫出的分數所表示的意思。

(3)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寫分數、讀分數的?

(4)師引導學生小結分數的意義。使學生能真正體會到: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幾分之一、幾份就是幾分之幾。

[設計意圖:這部分的教學是本節課的主體部分。通過1/2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分數的含義。再讓學生去進行自主創造、拓展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學生的辦法也許五花八門,但只要是學生自己創造出來的,就應該給予肯定。

(5)教師引導像1/2、1/4、2/4、3/4、4/4,的數都叫分數,並分數各組成部分的名稱,再次正確指導學生正確地寫分數,讀分數。

4、深化練習,鞏固新知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我在練習設計中採用了課本的“練一練”,是由淺入深的基本練習,旨在鞏固新知,掌握重點內容。

(課本55頁“練一練”)

(1) 選擇一個正確的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塗色部分,並讀一讀。

(2) 看分數,塗顏色。

(3) 判斷對錯,對的給笑臉,錯的給哭臉。

(4) 誰能最快說出一個分數表示塗色部分?

(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而又有趣的練習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外,更有效在鞏固了新知。)

5、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你能結合實際舉例說明生活中的“幾分之一”、“幾分之幾”。(通過小結,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並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三、教學計劃預評估。

本節課通過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按照“激趣激疑—自主探究—體驗驗證、深化知識”的過程進行教學,不僅把學生實際生活和課堂生活緊密相連,加深了學生的思考,突破了學生思維和經驗的障礙,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了他們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板書設計:

分數認識

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像1/2、1/4、2/4、3/4、4/4,這樣的數都叫分數。

認識6說課稿8

一、說教材

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6~9的認識。這部分教材是數的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國小生學習數學的開始。在這一階段通過讓學生初步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藉助於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教學,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紮實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在入學前經過了學前教育,很多學生在未學本課之前都能說出、數出6~9各數,對各數的順序及大小也有一定的掌握,而且在生活中也常常去接觸到這些數;但在孩子的頭腦裡,還沒有形成6~9各數的概念,如何正確書寫還比較模糊。學生的自理能力也有限。

三、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經歷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認識應會讀寫6~9,掌握6~9的順序。

2、能力目標: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簡單現象,發展初步的數感,感受生活處處有數學,能夠運用數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主動與同伴交流探究的意識。

教材的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6~9各數的的含義,並且能夠正確的書寫各數。

本課難點是:經歷6~9各數的抽象過程,正確理解6~9各數的含義。

四、說教法

1、情景教學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新課開始,出示套圈遊戲的圖,讓學生仔細觀察這幅圖,4人一組充分說一說這些美麗畫面上都有些什麼,並有序的一一數出,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舉例說明法 在授完新課後,要求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用6~9中的任意一個數說一句話,通過學生舉例說明,既培養了學生的數感,又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獲得用數學的體驗。

3、發現法 教學6~9各數的認識時候,讓學生自己擺一擺、比一比,通過擺小棒,讓學生髮現在5的基礎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6,在6的基礎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7,從而瞭解數的順序。教師的作用是組織發現活動,關注活動中的學生,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

五、說學法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觀察比較以及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觀察比較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觀察法 觀察主題圖的畫面及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是很好的學習方法。例如,教學主題圖時,觀察目的明確。教師通過讓學生觀察畫面上都畫了什麼,觀察結束後組織討論,你怎樣看就會又快又不數丟物體呢?這一安排不僅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

2、實踐操作法 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學6~9各數的順序的時候,通過學生動手擺小棒,親身感知、體驗數的順序,從而得出6~9各數的順序。培養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獲得知識的'能力。

六、說教學程式

本節課主要由 個環節來完成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通過數字卡片複習舊知識,利用抓珠子的情境教學,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觀察思考,探究新知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經歷6、7、8、9這4個數由具體實物逐步抽象出數的認識過程,並學習寫數。學生雖然會按順序數出6~9,也可能已經認識了數字6~9,但對這4個數表示的意義,對它們表示的數值究竟是多少,認識不一定清楚。讓學生經歷認數過程,揭示相鄰數之間的關係,就是為了讓學生真正瞭解這4個數的意義,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在學寫數時讓學生分析各個數字的字形,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低年級的學生都很喜歡做別人的小老師,因此在完成第一個練習時讓同桌學生互相檢查,這樣既幫助了同學又讓自己的知識得到鞏固,還發揚了同學之間友愛互助的精神。

(四)總結評價,歸納學法

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學習的方法和所學到的知識,體會到互相合作、主動探究是學習的好方法。

認識6說課稿9

一、說教材

㈠教學內容

《6—10的認識》是西師版一年級上冊24頁—27頁的內容。是兒童已經認識0—5之後進行的,是一次數的擴充套件。本節內容著重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創設情景,讓學生會擺、數、認、比、劃、讀、寫6—10之間的各數,重點是10的認、讀、寫,會用6—10之間的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物體的個數,並能在同學之間進行交流;二是讓兒童結合情景,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感悟出數不僅可以表示數量,還可以表示物體的順序、位置;三是通過學習6—10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數感。對《6—10的認識》教材安排了5個例題和一個課堂活動,例1是數一數,說一說,是讓兒童整體地感受6—10各數,例2是“擺、數、認”6—10各數,例3是“比、劃、讀、寫”6—10各數,逐步推進對6—10各數的認識。例4是認識幾和第幾。例5是結合直尺圖完整地認識10以內的數。課堂活動有5個練習題,第1題是鞏固6—10的認識,第2、4、5題是從基數與序數兩個方面鞏固10以內數的認識,突出幾和第幾。第3題是10以內數的組成,這樣安排有利於兒童牢固掌握教學內容。

㈡教學目標

⒈知識與技能:學生通過擺、數、比、劃、讀、寫等活動達到能準確認識、讀寫6—10之間的各數,會用第幾表示物體的順序和位置,並能在同學之間進行交流自己的思維過程與結果。

⒉過程與方法:教師創設教學情景,幫助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整理,選擇有用的資訊進行思考,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3.情感與態度:通過形象直觀,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讓兒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在教師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問題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

理念:根據《課程標準》教學目標確定的要求,確定三維目標。

㈢重點:掌握6—10各數的認、讀、寫,會用1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物體的個數。

㈣難點:瞭解基數和序數,會用第幾表示物體的順序。

二、說教法

⒈情景教學法。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這種特定的情境中學習,能激發學生興趣,啟用學生思維,

⒉示範教學法,兒童的摩仿能力較強,教學中設計教師示範,會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在示範教學中,形成師生互動的、寬鬆的、平等的、民主的學習氛圍,學生手、腦、口、耳、眼齊用,主動參與,積極探索,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三、說學法

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進行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要創設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情境,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親身體驗等活動,發現新知,構建新知,掌握新知。

⒉動手操作,觀察思考。《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在學習中,學生通過擺一擺、畫一畫、圈一圈、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⒊學以致用,鞏固練習。在學完新的知識以後,及時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即課堂活動),不僅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的關係,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四、說教學程式

第一課時

㈠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⒈教學例1

⑴師生談話引出教學情境。課件出示我校高年級大哥哥、大姐姐,參加“綠色小天使”活動勞動的一幅畫面。

師:你能用一個數字說一句話表示圖上的一部分內容嗎?

生:(說話)

師:你能按6—10的數字順序把畫面中的人、事、物說一遍嗎?。

生:(說話),教師相機鼓勵,板書6、7、8、9、10

意圖:教師創設學生身邊的生活情境,“綠色小天使”活動是我校的一個特色活動,學生非常熟悉,這樣就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生活化,密切聯絡生活實際,把數學融入生活;再按數字說話,讓學生學會從不同方面看待同一事物,又蘊涵了數字大小的順序。

2、教學例2

(1)教師指著黑板上的數字“6”說:如果我們要用磁性小圓片(師手上出示磁性小圓片)來表示“6”,你準備用幾個?

(6—10的認識)說課講稿,標籤:一年級數學說課稿,國小數學說課稿,

生:(6個)。

教師抽生把6個磁性小圓片擺放在數字“6”的下方,並相機表揚,教師繼續指著“7、8、9、10”說,你還可以用小圓片表示這幾個數嗎?

生(答)。

師:你準備擺幾?抽生擺,其他學生為上講臺擺的學生加油。

(2)教師指著圓片問:6個圓片用幾表示?生答;師帶領學生用數空的方式寫“6”,用同樣的方式教學後面的“7、8、9、10”。

意圖:設計學生喜歡的活動,讓學生動手操作,物體和數字有機結合,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了知識,培養了數感。

3、教學例3(教師談話)

(1)師:小朋友真能幹,現在我們一起來做個遊戲,好嗎?(生答)。請小朋友伸出你們的兩雙小手,用手指表示我們今天學的“6、7、8、9、10”各數,教師示範學生跟著學,然後設計兩個課堂活動加以鞏固。

集體活動:教師說,學生比。

分組活動:同桌的兩位同學為一組,一人說數字,另一人比手勢,比完了之後相互交換。

(2)課件出示例3的方格紙和“田”字格,指導學生看書,會用塗“小方格”的方法表示6—10各數,指導學生在田字格內正確書寫6—10各數(課件示範,重點是“10”的寫法,學生邊看邊讀邊數空),強調每個數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後讓學生在書上邊寫邊讀“6—10”各數,教師巡視指導。

意圖:設計遊戲活動,自主探究,數形結合,讓學生把數和形有機聯絡起來,牢固掌握6—10的認識

(二)鞏固深化,運用新知

1、完成課堂活動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相互交流,集體訂正。

2、完成課堂活動第2題。在做第2題之前,可組織學生集體數數1—10,也可用開火車的形式數1—10,為完成該題作好充分的準備。然後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意圖:鞏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

(三)課堂總結,課後延伸

師:今天同學們學得都很認真,學到了很多很多知識,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交流比賽6—10可以表示什麼,看誰說得多,說得好,明天來告訴老師好嗎?

意圖:(1、鞏固延伸課堂所學知識,促進學生牢固掌握;2、教育的民主化講求平等,家庭教育的民主能使學生在平等、寬容、尊重的氛圍中發展,有利於養成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