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必備】說課稿範文合集九篇

說課稿7.73K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說課稿範文合集九篇

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來自花園幼兒園的教師:趙潔,同時也是國家xx立項課題“幼兒交通安全教育策略的研究”和xx立項課題“幼兒園校園交通安全文化教育研究”課題組成員。幼兒交通安全教育已是我園“一園一品”園本特色課程之一。今天,我帶來的就是一節大班社會領域活動“交通規則我知道”根據河北省編教材大班社會領域“安安全全過馬路”升成。

一、說教材

教材

環節二:自由探索(欣賞各自收集來的交通標誌)、分組交流,培養幼兒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讓幼兒互相討論交通標誌的名稱及用途,培養幼兒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在集體分享中,培養幼兒注意傾聽對方講話的習慣和準確的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這一過程是幼兒和家長在家中搜集而來的體現了家園共育的園本理念,我通過有效引導:“和你周圍的小朋友介紹一下你帶來的標誌是什麼,有什麼作用。”讓幼兒將帶來的交通標誌介紹給大家。教學目標二得到了體現。

環節三:收穫新知,播放PPT課件,瞭解兩種馬路標線的名稱及作用。通過多種現代化資訊科技的應用,將幼兒聽覺、視覺充分調動起來,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在輕鬆的環境中使幼兒的觸覺等感覺器官調動起來智力水平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在這一環節中我通過提問“今天,我又給你們帶來了兩個新朋友,看看他們是誰,在哪見過?”將幼兒帶入對新知識瞭解的渴望中。讓他們對了解兩種標線充滿興趣。

環節四:交流體驗,通過運用互動式白板教學,引導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分辨哪些行為違反了交通規則,並親自操作將不正確的行為改正。通過提問“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看看下面的行為哪些是不對的,為什麼?”、“你能將行使不正確的車輛正確行使嗎?”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並能大膽講述自己對違反交通規則行為的認識。並能積極的參與互動,通過互動式白板的使用,讓孩子親自對違反交通規則的車輛進行改正從實踐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教學目標一得到體現。

環節五:操作表現,分享快樂:為了讓幼兒進一步感受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瞭解交通法規,我讓幼兒在區域活動時進行自由創作“如果你是未來的交通設計者,你會為公路設計些什麼?”通過引導幼兒積極思考、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發散思維的能力。這是活動的延伸,把自己獲得的`經驗再一次深化,通過製作、想象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對未來道路的理解與期盼,體驗成長後建設未來社會的快樂。《綱要》指出“為幼兒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幼兒在這一環節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同伴,愉悅的情感得到極大的滿足,很有成就感。

在過去的三年時間,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我們收穫了很多。孩子們不僅認識了很多的交通標誌,懂得各種標識的用途,還學會了很多有關如何遵守交通規則的常識,感受了很多交通法規的知識。最重要的是他們不僅自己學會了還能提醒父母遵守交通規則,成為每個家庭安全的小小監督員。這也實現了我們進行此項研究的初衷:“教育一個幼兒,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社群,輻射整個社會”相信,在今後的研究中我們一定會收穫更多,我們的交通秩序也會隨著更多家庭的參與變得更暢通、更有序。

謝謝您的聆聽。

說課稿 篇2

各位專家、領導、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說的課是《核舟記》。這是一篇介紹一件精美工藝品的小品文,全文僅400餘字。課文先概括介紹王叔遠的微雕技藝,交代核舟的來歷和它選取的歷史題材。然後,依次具體描繪核舟的船艙、船頭、船尾和船背,其中以船頭和船尾雕刻的五個人物為重點。文章的最後,將核舟人物、物件等雕刻的數字總計一下,以具體詳實的數字,說明微雕工藝的精巧絕倫。下面我從幾個方面對本節課進行說課。

一、新課標與教材的整合

(一)新課標與文言文教學

新課程積極倡導研究性學習,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時時鼓勵學生敢於說出與別人不同的想法;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合作伙伴,或者暫時選擇不合作。先思考,再討論,給學生留一個思考的空間。

新課程下的文言文教學,要求學生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絡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背誦優秀詩文篇章。關於教學,我認為應體現“兩重一輕”傾向,“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一輕”指輕篇章的瑣屑分析。應多誦讀,培養語感。

(二)課文分析

《核舟記》是一篇教讀課文,具有一定的說明性,層次清晰、條理清楚,細緻描述了核舟的藝術形象,說明雕刻者構思的巧妙、技藝的高超,也顯示出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語言精煉、簡潔、周密、生動。

二、 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學生經過七年級和八年級上期的文言文學習,已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實詞、虛詞,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會有明顯的提高,但仍有一些難點有待突破,如文言句式,詞類活用、虛詞的用法等。根據以上情況,我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

①積累一些重點文言字詞,能用現代漢語疏通文章大意。

②把握課文結構,學習按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方法。

③熟讀課文,能背誦一些自認為好的語句。

2、能力目標:領悟雕刻者的巧妙構思,培養觀察能力、想像能力。

3、情感目標:瞭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工藝美術方面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成就,加深對具有高度文明的祖國的熱愛。

4、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重點:目標的①、②、③

難點:③

三、教學步驟

從教材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遵循學生掌握知識過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我將教學過程具體確定為課堂匯入、整體感知、賞寶、說寶、雕寶五個環節,目的在於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1、學法:自主、探究、合作

2、教法:誦讀 點撥

四、教學過程

(一)課文匯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二)整體感知:

上課開始,通過聽示範朗讀,指導學生學會斷句,為後面一遍又一遍的讀做準備,在學生疏通文意之後,課堂訓練也以簡報的形式呈現。Powerpoint簡報形象直觀,易於糾錯,其使用不僅幫助學生鞏固、活用所學的知識,更好地積累詞語;而且便於學生更準確、更全面地把握文意,解決學習的重點。同時也為下面的難點突破環節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課文探究:

受中央二臺“鑑寶”節目的啟發,我在課文探究上,把師生互動的過程分為“賞寶——說寶——雕寶”三步,以小組為學習單位,鍛鍊學生合作學習精神。“賞寶”這一環節,是在學生讀課文的基礎上,帶著問題再深入讀課文,目的是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為誦讀課文打下基礎。“說寶”環節把過去單純的翻譯課文和背誦該為活潑有趣的搶答形式,克服學生對文言文的畏懼心理,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學生介紹核舟時,教師通過投影文字和形象的圖片展示,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課文內容。第三個環節是“雕寶”,也就是遷移訓練,它是作為課後的一種仿寫練筆,通過新穎的方式提出來,我想學生會很願意嘗試的。

以上是我在設計《核舟記》時的幾點想法,不足之處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單元及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三單元第四課,屬於“關注自然”單元,我準備用一課時完成本課教學。本單元選取的都是一些文情並茂的優美詩文,易於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要注重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

《秋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詩不長,僅三節。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畫面感很強。以“秋天”為“經線”,以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緻為“緯線”,為我們編織了三幅絢麗多彩的秋景圖。它們具有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詩語言流暢、優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的預設

依據本單元本課的特點,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考慮,預設本文教學目標如下:

認知目標:有感情的反覆朗讀並背誦全詩;進行語言積累。

能力目標: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解讀、鑑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3、教學重、難點的預設

依據以上幾點,我預設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反覆吟誦,感悟詩句含義,體味詩歌清遠、閒靜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是揣摩詩歌的清麗的意象和質樸曉暢、情景交融的特色。

二、說教法

1、教學的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裡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所以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我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健康的情感。

2、學情分析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而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課文和聯絡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作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這節課中,我儘量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的目標。

3、教學方法

根據課文文質兼美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討論質疑法、誦讀法。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風景圖片、使用相關的課件來輔助教學。

4、說學法

我認為教師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而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要先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使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按“引——讀——品——寫”進行教學。其中我把教學的重點突出在“讀、品”環節;在“寫”環節中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一)引入

著名詩人秋瑾曾在詩中詠歎“秋風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辯》中言“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在很多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這是中國古代詩人的一種典型的悲秋氣節)。但是秋天也是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的和無盡甜蜜的思戀。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二)讀

本環節以讀為主,使學生對文中所描繪的“秋”有個總體印象。

1、初讀課文,劃出文中的生字、詞。(學生齊讀)

2、錄音範讀,學生劃出朗讀節奏、分辨朗讀語氣、語調。

3、給出誦讀方案,學生分組讀與賽讀,並在學生中互評,教師給予適當的鼓勵。

設計意圖:這樣就能使學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課文內容。使學生在初步掌握朗讀技巧,培養語感的同時,還能夠掌握精讀的方法、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注重了對學生智力素養中注意力的培養,使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質中的興趣與情感得以提升,鍛鍊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品

在此環節中,學生組成小組,主要圍繞教師給出的三個問題討論、質疑,探究全詩。

①為什麼說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②詩中刻畫了幾幅圖景,請分別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發言,板書。)

③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麼?

(歸結出詩文的感情並板書出來。)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學生討論為主,教師輔助引導為輔,使學生能夠很好的把握詩文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學目標得以實現。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這實際上也是教給學生一種閱讀的方法,在學生的領悟能力得到鍛鍊的同時,檢測了學生的思維品質,語言的歸納、整合能力,並使之得以提高。把學生對詩的理解上升到了一個高度。

請學生仔細聆聽詩人的深情絮語(配樂錄音),展開想象的翅膀,看看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並把它描繪出來。這是對本課知識掌握情況的反饋。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描繪的圖景,瞭解到學生對詩文的理解程度,若學生理解有不足之處,教師可以自己頭腦中的圖景加以引導。這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聯想與想象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還使學生感悟到詩的意境美,以突破本課教學的難點。

(四)研

找出你最喜歡的詞語或句子,說說你為什麼喜歡,寫得好在哪兒?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與情感態度兩方面的語文素養。注重語文的語感訓練,讓學生養成發現美的習慣。體現了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

(五)拓展延伸:

比較閱讀:讀《秋景》,比較與《秋天》在內容、感情、語言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閱讀,對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從各個方面比較,有利於學生更好的掌握閱讀的各種方法技能,同時拓展學生的視野,積累更豐富的學習經驗。

(六)佈置作業:

1、寫自己的秋天。以“秋天”為題寫一首詩。

2、摘抄以“秋”為內容的詩文,並做點評。

設計意圖:在積累字詞句篇的同時,鍛鍊了學生篩選、查詢資料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對語言美的洞察力,及時練習寫作是對學習的知識加以運用。

(七)板書設計:

簡明扼要、突出主題,使學生一看就懂。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泉城》是蘇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1篇課文。本單元共安排了四篇精讀課文《泉城》、《九寨溝》、《田園詩情》、《桂花雨》,其中有三篇課文描繪了祖國的自然風光,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愛家鄉的思想感情。有一篇課文介紹了荷蘭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的異國風情。

《泉城》是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作者在細緻觀察的基礎上,描寫了濟南名泉的奇麗景色,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結構是很典型的總分總結構。第一小節為課文的第一部分,總寫了濟南的泉水不但多而且美。第二至五小節為全文的重點,四個自然段的佈局及寫法也很相似,都是先介紹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特點重點勾勒和描繪。這四節分別介紹了珍珠泉的“神奇”、五龍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聲喧騰”和趵突泉的“大、清、美”。另外全文還多次運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泉水的特點。

新課標中對三四年級段的閱讀要求是: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學會默讀;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詞典理解生字詞的意義;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等。

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獨立識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語言的能力。基於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結合本篇課文的內容,針對中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的特點,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

2、理解運用本課生字詞。理解第1自然段的句式特點,會用“有的…有的…”練寫一段話。

3、藉助語言文字材料,瞭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觀,體會泉城的泉多、水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其中第1、2兩點是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第3點是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採用的教法是激趣法、指導閱讀法、媒體演示法、拓展遷移法。在使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的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發現法、討論法、朗讀感悟法。

三、說教學準備

在語文教學中恰當的使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語文教學更具形象性和生動性,增強感染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課前我準備了文中重點語句、以及珍珠泉五龍泉黑虎泉的圖片、趵突泉的視訊等做成的多媒體。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主要是帶領學生學習生字詞,掃清文字障礙,讀通課文。理解課文的構段方式,精讀第一自然段,讓學生對泉城有一個大致的總的印象。

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一)複習舊知 引入新課:

複習第一自然段,回憶泉城總的特點,引出新課:遊覽其中最著名的四處泉水。

(二)引導學生主動質疑:

以採訪的口吻收集學生對遊覽這四處景點,希望獲得的知識,定出遊覽目標,也就是閱讀目標。

(三)導學“趵突泉”。

先帶領學生遊覽最著名的“趵突泉”,指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知趵突泉這一景點的三個知識點:位置,特點,名字由來。為學生接下來進行的自由閱讀指明瞭方法。

(四)選學珍珠泉,五龍潭,黑虎潭:

由於四個景點的介紹方式是一樣的,所以在此處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由品讀,體會,用和“趵突泉”同樣的學習方式來學習自己喜歡的泉水,並且把自己的收穫和同桌分享,最後還叫學生把自己對景點的遊覽感受用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加深學生對景點知識點印象的同時,也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把自己獨特的感受表現了出來。

(五)寫作方法指導:

小組討論完成課後第四題,引發學生對作者用詞精準的讚歎。

(六)拓展延伸

學以致用,讓學生把學到的寫景方式,技巧,用到自己的習作中,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解讀

本次習作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的第一次習作訓練,屬記事性記敘文——讓孩子們寫一寫自己五彩斑斕的課餘生活。從整個單元組編排來看,本組課文是低年段和中年級兩個年段語文教學的過渡和介面。該組課文向我們展示了一幅七彩的生活圖畫,同時還安排有相關的綜合性學習與口語交際。

二、教學目標

1、感受豐富的課餘生活,選擇有意義的課餘生活作為習作內容,分享習作的快樂。

2、記敘活動過程,學會把課餘生活(如有趣的事、高興的事等)寫具體。

3、學會習作的基本格式,如分段、段首空兩格、標點符號佔一格等。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樂說、樂寫、樂評,把內容寫具體,分享快樂。

難點:著力於描述活動場面、參與情況、自我及旁人的感受。

四、設計特色:

對於三年級孩子來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是重在習作興趣的培養方面,強調讓學生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對習作形式與內容沒有限定,更不強調技能,只要求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並特別強調了習作樂趣的共享。課標的精神很明顯,希望孩子愛寫作,樂表達。從低年段的寫話訓練過渡到習作,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克服學生的不適應感,讓孩子們知道,習作其實很簡單。基於此,“關注實際生活,分享習作快樂”是本次習作教學最大的特色。

五、教學準備

在習作教學之前,我做了如下準備:

(一)將文字作為例子,教學中進行有針對性的讀寫結合指導與訓練。

在本組課文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來突出人物的特點,感悟作者是怎樣將遊戲、活動進行具體描寫的,感受文字中豐富多彩的快樂童年,為單元習作指導做好充分地鋪墊。

(二)進行充分的蒐集素材的準備,在生活中提取快樂。

在學完第一篇課文後我就佈置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記錄、回憶自己的課餘生活,並進行強調和指導。這樣,學生就會在新鮮熱辣的體驗中獲取更多習作的題材與感受。

(三)課前佈置學生把自己課餘生活中的照片帶到學校,互相交流,讓快樂蔓延,讓快樂分享。

六、課時安排

本次習作共分為三課時。

第一課時:指導學生選擇、整理素材,進行寫作構思;生生、師生互動,指導寫法。第二課時:學生當堂完成作文,教師隨堂指導。第三課時:學生推薦自己或組員優秀習作片段,進行欣賞,對有典型問題的習作進行評議,並根據課堂歸納的'修改方法修改自己的習作。

下面重點說說第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引入生活。

教師談話匯入:“同學們,不知道你們在課餘常參加哪些活動,有哪些收穫?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介紹自己的課餘生活”。然後板書“我的課餘生活”。揭示習作內容。並弄清什麼叫“課餘”。接下來讓學生簡單介紹自己的課餘生活,有照片的結合照片介紹。建議大家採用以下的句式:(PPT出示)

我在課餘最喜歡(),看,照片上的我(),

()是我最喜歡參加的活動,參加這項活動能()。

在學生介紹的基礎上教師小結:同學們的課餘生活真是豐富多彩。有的喜歡體育活動;有的喜歡文娛活動;還有的喜歡遊山玩水、養魚種花等其他活動。

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搞清楚什麼是課餘生活。課餘生活不等於課間生活,是在雙休日或節假日參加的活動。讓學生回憶在這些假日裡幹了什麼?這樣學生的思路打開了。有的說:“我有一次釣龍蝦,印象特別深”;也有的說:“我第一次學騎自行車摔了好多跤,讓我記憶猶新,以後就吸取了教訓”;還有的說:“我在家裡拖地板,整理房間;學做菜……”通過回憶與交流,學生覺得有很多生活素材,學生走進了生活,思想也活躍了,寫作素材也就豐富多彩了,再動筆時就有話可寫、有情可抒。

二、展示生活。

1、片斷細說。剛才學生用一句話總體介紹了自己的課餘生活,現在請學生把某個生活過程說得詳細一點,譬如動作過程、語言心理過程。這個時候讓學生先想一想然後在小組內練說,最後選擇有代表性學生上臺介紹。此時教師引導學生傾聽。主要以孩子們都感興趣的“學騎自行車”為例。“騎自行車有竅門的。誰知道?”老師的這一句問話,可以說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說“騎自行車的時候,手要把龍頭掌好,腳向前蹬踏板。”有的說“我爸爸說過,騎車時要注視前方,不能老望著腳下。”這時候我採訪那些騎過自行車的同學,“當你騎上車時心裡是什麼感覺?”有的說“第一次騎時我心裡特別害怕,手忙腳亂的。”有的說“哈哈,當時爸爸用手緊扶著車後座,我一點兒也不害怕。後來爸爸什麼時候放手了我都不知道,就這樣我學會了騎自行車。”老師此時繼續採訪“那麼學會騎車後你感覺怎樣呢?”學生有的說“雖然學的過程中摔倒了無數次,但只要堅持,一定會成功!”還有的說“學會騎自行車後,我非常高興,經常騎車兜風,還騎車幫爸爸買東西呢!”……

2.評議指點。說完後請學生與發言同學互動交流,並進行評價,相機板書。比如:“××同學的介紹挺有條理,他把過程說得較細,特別是人物的動作說得非常生動。”“××同學介紹他和表哥下棋,說了自己的心理活動,還說了表哥的神態和語言”。“聽了××同學的介紹,我們彷彿在看一場電影。他把事情說得有聲有色,非常具體。”

習作指導就是要更好地引導學生表達出內化於生命的真情體驗,使學生的習作具備靈魂,這是習作教學的核心。所以在幫助學生展示生活的同時,要喚醒蘊含在學生心中的情感。這種情感會產生一種強大的內驅力,使學生在極為興奮之餘產生一種強大的表達慾望,不吐不快,正所謂“情動而辭發”。“情動”靠的就是喚起、激勵與鼓舞。

三、反映生活。

在學生們展示了自己的課餘生活後,現在讓學生試寫,反映生活。題目讓學生自擬,可用指定題《我的課餘生活》,也可以以課餘生活的名稱作題目中的主要詞語,如《我愛集郵》、《爬山》等。在習作的時候還可以把活動的時間和地點介紹一下。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地球爺爺的手》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課文。本文寫了一隻很有靈性的猴子,它不但聰明,而且知識豐富,“懂得”很多科學知識。這不,猴爸爸竟然會利用地球引力得到桃子。

本課以童話的形式,通過桃子落地的事,生動形象地告訴人們地心引力這一科學常識,引導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愛科學,學科學。

二、說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認識“倆、摘”等7個生字,會寫“球、玩”等6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能讀好有請求語氣的句子;初步瞭解地心引力這一科學常識,同時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學奧祕產生興趣。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生字詞;讀好有請求語氣的句子;瞭解地心引力這一科學常識。

四、說教法

情境教學法:課堂上,創設一定的情境,啟發學生運用多維視角去思考,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激發學習興趣,以突破重、難點。

自主探究法: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自學,一方面可以從容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另一方面學生有了困惑,就會產生急需弄明白的心理,這樣既提高了學習興趣又留下印象,增強自主意識。

五、說學法

自讀自悟、主動探究:讀讀——想想——說說,在讀中思考,讀中討論,在互相交流中充分展示自我,有所理解,有所感悟。

六、 說教學流程

一、激趣匯入,揭示課題

1、喜歡玩紙飛機嗎?玩的時候你最希望看到自己的紙飛機能怎麼樣?(學生各抒己見)

2、師生一起放飛已摺好的飛機,看誰的紙飛機飛得最高最遠。

3、小朋友發現沒有,不管我們的紙飛機飛得多高多遠,最後它們總是掉下來。這是為什麼呢?讀懂了這個童話故事你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學知識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就越感興趣。學生們愛玩紙飛機,而紙飛機必然落下這一現象,正與課文的核心內容密切相連。因而以此為切入點,讓生活走進語文學習, 走進學生的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發他們的求知慾。】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地球爺爺在跟我們打招呼呢!咱們先跟它打聲招呼吧!想認識地球爺爺嗎?讓我們趕快來讀讀它的故事吧!

要求:把字看清楚了讀,遇到難讀的字請學習夥伴或老師幫忙。(生自由練讀)

2、認讀本課生字,演示生字課件。

桃樹上結滿了又大又紅的桃子,想不想摘到它?只要讀準了字音就能摘到。

生自由認讀生字

指名讀,學生想讀哪個就讀哪個,讀準了,其他學生跟著讀2遍;讀錯了再幫他改正。

(點選課件,“桃子”落地,變成一個個沒帶拼音的生字。)

3、齊讀沒有拼音的生字,演一演:踢、摘並給其他的生字組詞。

拼音寶寶回家了,你能讀準確嗎?(你想摘什麼?踢什麼?輕輕的做一做;讀讀好朋友“而且”;給其他生字組詞)

4、讀“桃子”卡片上的詞語,再次記生字。

我發現這麼短的時間檢查小朋友讀生字,你們讀得—— ( 生:棒!)

是呀,所以老師給你們送來了幾個又大又紅的“桃子”,但是我要送給認識他們的小朋友。(認讀詞語,接著記生字,送桃子)

別急,剩下的桃子我要送給愛動腦筋、舉手發言,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的小朋友,你們願意努力嗎?

【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習,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創設寬鬆、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努力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小朋友真愛學習,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部動畫片,咱們一起去看看吧!動畫片裡會講些什麼呢?

播放課文動畫,師範讀課文

四、 讀中生思,讀中感悟

1、動畫片播完了,你認識了誰?

2、老師也認識了小猴和小兔(課件出示:小猴和小兔)你猜他倆在幹什麼?

3、是啊,他倆在地球爺爺的懷抱裡高興地玩呢!你瞧,小桃樹也在地球爺爺的懷抱裡慢慢地長大了!(動畫出示:桃子逐漸變大變紅) 你看到了什麼?你心裡想些什麼?

把你的感受帶到句子裡讀讀,讀出滋味來!(出示句子:是啊,樹上的桃子又大又紅,一定很好吃。)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4、小猴也正要請小兔吃桃子呢!可是桃樹那麼高,我們夠不著,該怎麼辦呢?(生暢所欲言)

5、猴伯伯正在樹上呢,我們就請他幫忙吧!你怎麼請猴伯伯幫忙?(生自由說,注意學生對文明禮貌詞語的運用)

6、讓我們有禮貌地請猴伯伯幫忙吧!(出示:猴伯伯,請您給我們摘幾個桃子,好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7、小朋友這麼有禮貌,猴伯伯當然願意幫忙啦!可是,猴爸爸還沒有回答,也沒有動手,只見幾個桃子自己從樹上掉了下來。(動畫演示:桃子不斷從樹上掉下來)

你們的表情告訴我你們有問題想提,那麼你們有什麼疑問?

生自由提出心中的疑問。

8、看看小猴和小兔有什麼疑問?(出示6—9小節)

自由讀,小組合作讀,分角色讀。

9、地球爺爺聽到你們有這麼多的疑問,可要舉手發言了。(出示地球爺爺的話)

(1)自由讀讀地球爺爺的話,齊讀,說說你讀明白到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2)類比感受,體驗“地心引力”。(學生同桌合作實驗:觀察當回形針靠近磁鐵時,會產生什麼現象;然後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

【化抽象為具體,努力讓學生親自感受。“引力”本來就是抽象的,一年級的`國小生更難建立“地心引力”的概念。但這個小小的實驗卻能讓學生直觀而形象地感受到它。】

(3)指點:我們地球爺爺的心臟就像這些磁鐵一樣具有引力,而且它的引力要比磁鐵的不知大多少,能吸引住地球上的一切,它的這種引力就叫“地心引力”。(板書:地心引力)現在你們能明白為什麼紙飛機不管多輕,最後總是會掉下來了嗎?

五、拓展延伸。

1、地心引力就在我們的身邊,請小朋友們睜大眼睛看一看,動起腦筋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例子可以說明地球爺爺有手呢?

引導學生先從教室開始觀察,再說說其他地方

(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感受,暢所欲言,師生共同評議)

2、地球爺爺用它那雙有著很大很大力氣的手,牢牢地抓住了地球上的一切。大家想一想:如果地球爺爺沒有手,世界會是什麼樣的?(自由想象說)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留下自由想象和創造的足夠空間,把學生的想象力、感悟力、創造力充分調動起來。】

3、小結:地球爺爺的手作用可真大。其實地球爺爺的趣事很多很多,說也說不完。只要小朋友們能多看多想,就會有很多新的發現。

這節課我們知道了地球爺爺有手,而且有很大很大的力氣,他的手就是——(生:地心引力),我們還認識了這麼多新的字寶寶。(生齊讀生字)

六、指導寫字。

1、師範寫:跳、桃

2、仔細觀察這兩個字,你發現了什麼?

3、說說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4、師再次範寫,生書空。

5、學生在書上先描後寫。

6、投影展示學生的一份作業,評一評。

七、作業設計

1、努力把課文讀得更好。朗讀全文給家人聽,說說自己學到的新知識。

2、課後收集關於地球知識的資料,帶到學校來和同學、老師一起交流。

板書設計:

31 地球爺爺的手

地心引力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人教版實驗教材四下第一單元《四則混合運算》例4(兩個商(積)之和(差)的混合運算)例4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減混合運算、乘除混合運算、積商之和(差)的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進一步學習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因此,要引導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混合運算順序,體會混合運算順序的合理性,為後續學習打好基礎。

2、本課的教學目標:新課程指出:要確立包含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體系。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本節課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用小括號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策略。

(2)使學生掌握含有兩級運算(含有小括號)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計算。

(3)通過思考、自主探究,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問題意識、探索精神、協作交流意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的習慣。

3、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探求科學、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教學重點,熟練掌握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學理念

教師的教學方案必須建立在學生的基礎之上。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教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並結合解決問題教學的特點,我認為教學中成功的關健在於:教師的“教”立足於學生的“學”。

1、從學生的思維實際出發,激發探索知識的願望。不同發展階段的學生在認知水平、認知風格和發展趨勢上存在差異,處於同一階段的不同學生在認知水平、認知風格和發展趨勢上也存在著差異。人的智力結構是多元的,有的人善於形象思維,有的人長於計算,有的人擅長邏輯思維,這就是學生的實際。教學要越貼近學生的實際,就越需要學生自己來探索知識,包括髮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在引導學生感受算理與演算法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嘗試,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並適時調動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方法,然後讓學生自己去比較方法的正確與否,簡單與否。這樣學生對算理與演算法用自己的思維方式,既明於心又說於口。

2、堅持面向全體,以學生髮展為本。課程標準要求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為此,我將設計難度不同的問題,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所得,都有機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設計練習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練習,也有發展性練習,盡最大的努力體現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並在空間、時間上為學生提供發展的充分條件。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得重要方式。轉變老師的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為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易於學生積極主動獲得新知並體會學習的.樂趣。

數學教學活動應該是一個從具體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並用多種數學語言分析它,用數學方法解決它,從中獲得相關的知識與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應用數學的意識,感受教學創造的樂趣,增進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獲得對數學較為全面的體驗與理解。

三、教學程式設計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已定的教學目標,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第一個環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第二個環節: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第三環節:多層訓練、拓展創新。第四個環節:小結質疑、自我評價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同學們還記得“冰雪天地遊樂場”嗎?前兩天我們曾去過滑冰區,也到過滑雪區,在那裡探索過不少的數學問題。今天咱們到冰雕區走一走,一起去研究一下冰雕區裡的數學問題好嗎?(課件出示冰雕區的場景)

你從圖中瞭解了哪些數學資訊?(這裡給出的資訊是:冰雕區上午有遊客180位,下午有270位,每30位遊客需要一名保潔員。)

根據這些資訊,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有可能提出的問題有:冰雕區上午需要多少名保潔員?冰雕區下午需要多少名保潔員?冰雕區今天一共有多少名遊客?冰雕區下午比上午多多少人?冰雕區下午比上午多幾名保潔員?

(對於前面的幾個一步計算的問題在學生邊提出問題的時候邊請其他學生解決,最後的一個問題需要好幾步才能解決,那我們共同來研究這個問題好嗎?)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使學生對探究規律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形成了學習的心理高潮。)

第二個環節: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這是學生自主探究新知、自主解決問題的中心環節。在這一環節,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的特徵,給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材料資訊,留足思維的時空,組織學生通過有目的的觀察、交流、討論等方法,自主解決問題,主動建構自己的認識結構。

通過怎樣解決“下午要比上午多幾名保潔員?”這個問題呢?

同學們能不能通過算式把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表示出來呢?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寫出算式。這時候教師通過巡視找出不同的解決方法,請學生上來板書算式,出現的算式可能是:

(1)270÷30=9(2)270÷30—180÷30(3)(270—180)÷30(4)270—180=90

180÷30=6=9—6=90÷3090÷30=3

9—6=3=3=3

然後請板書的學生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也可以請其他的學生來猜猜這位同學的思考過程。

比較2和3兩個算式:這兩個算式的不同?請學生具體解釋一下270—180為什麼要用括號?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思路不同,解決方法也不同,計算的步數也是不同的。

(再請學生分別說說這兩個算式的計算過程,每一步的含義。)

小結:括號是用來改變運算順序的。當你列出的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與實際需要的運算順序不相符時,就用括號來改變運算順序。比如(擦去(270—180)÷30中的括號)這樣的算式中先算什麼?按照混合運算順序的規定是不能先算270—180的,要想先算這部分就要用括號把這一步括起來。這個算式才正確表示了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教師給學生提供充分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闡述自己得出的結論探究過程及疑難問題。然後根據學生反饋的資訊,組織、引導學生通過個體發言、小組討論、辯論等多種形式進行辨析評價,使學生的認知結構更加穩定和完善。)

第三環節:多層訓練、拓展創新

此環節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挖掘並提供創新素材:設計有針對性、代表性的練習題組(基本題、變式題、拓展題、開放題),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鞏固新知,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創造性,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培養與提高。

練習形式:

一、鞏固練習

1、11頁做一做請同學們認真看題,弄清楚題中的資訊和問題,分析他們之間的數量關係,確定解決問題的步驟,再列式計算。學生獨立思考完成交流反饋

2、錯例分析,提高解題的能力

二、變式練習

把下面的三個算式列成一個綜合算式

120+180=300300÷6=5050×26=1300

三、發展練習

拓展:在一道算式不同的位置添上括號,運算順序得到改變,在改變運算順序的過程中加深對運算順序的理解,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140÷4+3×2

(1)使運算順序為加法、除法、乘法,在什麼位置添上括號。

(2)使運算順序為乘法、加法、除法,在什麼位置添上括號。

(設計意圖:旨在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鞏固知識,強化重點、突破難點)

第四個環節:小結質疑、自我評價

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揭示課題)你有什麼收穫?在計算時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麼?你對今天的學習還有什麼疑問嗎?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勇於創新的精神)

評價:首先自評,你對自己學得怎麼樣?接著生生互評。表揚全班學生,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使他們更加熱愛數學。

說課稿 篇8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社戲》。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本單元課文的內容定位在民俗風情上,這體現了語文同社會文化生活的密切聯絡。文化生活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是人類精神活動的高階形式。語文除了是交際和學習的最重要的工具之外,還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語文教學除了教會學生使用語文工具外,還有引導學生認識和把握人類文化的重要任務。培養學生對文化生活、對文學藝術的廣泛興趣和鑑賞能力,是語文教學普遍的目標內容之一。課文《社戲》以社戲這一江南水鄉文化活動為線索,表現了我的一段童年生活經歷。課文通過我和少年夥伴們夏夜行船、船上看戲、月下歸航等情節的描寫,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爛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鄉文化生活經歷。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及成因分析

與舊大綱相比,新課標更突出了學生的心靈品悟和個性解讀。這樣的課文更容易喚起學生的心靈共鳴,多年來這篇課文一直就是精讀課文,目的就是激發學生胸中的熱愛生活的情趣,深深地打動學生的心靈。學習這篇課文時,學生與文字,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碰撞將使他們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因此,這篇課文在這一學段這一單元中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

根據新課標對閱讀和寫作的要求,將本課教學目標擬訂如下:

1、知識目標:體會江南水鄉文化生活,適當引導學生關注並說出自己家鄉的文化習俗。

2、能力目標: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梳理詳略,加深理解。通過反覆的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及語言的理解;

(2)領會小說景物描寫的特色,理解本文景物描寫對錶達中心思想的作用。體會並指出景物描寫的詩情畫意和抒情作用。揣摩文中的美詞佳句,體會並說出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獨特感受。

(3)、學習小說採用白描的手法,能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刻畫人物。

3、情感目標:體會農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幹和我與農家小朋友的真摯感情。

[三]重難點的確定及成因分析

在課文中,作者記敘了一段幼時看社戲的經歷,表現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之情。本文的景物描寫、細緻逼真,充滿江南水鄉的詩情畫意。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是如何抓住特點描寫景物,又是如何融情人景的,這是本文教學的重點。本文結尾對豆與戲的評價、讚美與前面對豆與戲的描寫似乎有些矛盾,引導學生理解這一問題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一、教學方法分析與手段選擇

一)學情分析與學法指導

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本課在學法指導和學習習慣培養方面注重以下幾點的指導教學:

1、怎樣才能用普通話正確有感情地朗誦。2、在合作學習中發表自己的看法。3、利用間接經驗學習感受生活。4、敢於向教材、老師及學習夥伴發問質疑。

二)教法分析及確定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不同時代的少年兒童有不同的興趣愛好,但他們純真的童心卻是相同並且相通的。因此,在閱讀時,採取聯想的方法會比較好一些。從《社戲》裡小夥伴們的所作所為,聯想到自己;如果身處其境,會不會也那樣做?在現實生活中,自己和朋友們是不是也做過類似或者更淘氣、更有意思的事,做這些事,表現了少年朋友們怎樣的態度和情感?其次,要學習發現問題,提出質疑。《社戲》裡的小朋友為什麼這樣而不那樣,怎樣去評說他們的行為,這些都是可以質疑的。不只要提出問題,還要有自己的見解。第三,要認真體會作品中的景物描寫和心理描寫,並學習這些表達方式。

三)教學手段的選擇

語文課堂應該是詩情畫意的課堂,讓學生在美的情境中神思遐想。我在教學過程中追求教學的詩情畫意美。總的來說,教學過程中要創設美的情境。教師語言詩意化,教學手段多樣化。我設計本課的思路是以多種形式美瀆為主,以美讀啟悟,教學語言精練,不過多講解,重在點撥,相信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閱讀指導法,啟發式和探究式教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生活是最好的素材。這篇課文,不像鏡子那樣,只是原封不動的把原物照下來,而是滲透著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播放課文錄音作為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通過課文錄音把學生引進課文所描述的畫面,接受美的薰陶。《社戲》雖然寫的是童年趣事,而且主人公的年齡與七年級學生大體相當,但畢竟年代久遠,對於當代少年,尤其是城市少年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既親切又有隔膜,既容易理解,又會產生出許多奇怪的疑問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選擇教法時原則上應該精講、少講,放手讓學生去讀,去討論,去領悟。學生的閱讀興趣可能會只集中在故事情節上,面對優美的景物描寫、細膩的心理刻畫不會很在意。這正是需要教師精講的地方。教師要重視點撥,提供背景材料,點明要點所在。教師的作用在於啟發學生思維,而不是交給學生一個答案。文學作品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對文學作品的欣賞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不同的讀者從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教學本課時,尤其在處理課後練習,不宜追求錐一的標準答案,要允許並且鼓勵學生提出質疑、發表見解。

體驗感受、對話交流、探究思考'是我上這節課的指導思想。羅素曾經說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新課標也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課堂上,我十分重視喚起學生的切身感受,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引導他們主動參與課堂,並將從課堂中獲得的思想、情感和體驗再次返還到自身,提升個人的'語文素養。情境體驗合作探究四邊對話是我這篇課文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開展不同形式的活動是我落實這些教學方法的途徑。為了創設情境,給學生提供明晰的學習模式,展示導學的索引問題,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1、從學生實際出發,以多媒體展示作為主要教學手段,一方面增強直觀感,培養學生對江南水鄉文化生活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課效率,增加課堂知識容量。2、把播放課文錄音作為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通過課文錄音把學生引進課文所描述的畫面,接受美的薰陶。

二、教學程式構思分析及教學策略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童年引讀。

調動學生情感是上好本課的首要條件,童年對許多人來說,都是美好快樂的。在成人後回憶往事,對當時的人和事,更是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難忘的體驗。

《童年》:童年是七彩的夢/伴我在床頭玩耍/童年是彎彎的小船,載我在知識的海洋裡邀遊/童年是快樂的小鳥張開翅膀/攜我在自由的藍天上飛翔/現在呵,童年卻是一枚小小的鈴鐺/不管春與夏、秋與冬/永在我記億深處/放聲歌唱......

同學們,我們的童年都是美好快樂的。哪位同學願把自己最難忘的經歷說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魯迅的小說《社戲》,那又是怎樣的一件事,一種感受呢?

(情境創設力求體現語文教學的人文關懷,力求營造一種輕鬆、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童年生活的回憶中融入課文。)

二、誦讀積累,整體感知。

(一)範讀課文(或聽磁帶錄音):

1。畫記自己難以讀準、難以理解的字詞。

例:憚踱頗歸省行輩鳧水潺潺宛轉

2。用圈點勾畫法標出自己最欣賞的詞、句、段。

3。瞭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學生自由誦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教師可適當提示:本文的線索是什麼?根據線索劃分課文部分。)

本文的線索是到趙莊看戲。

(1)看戲前(1—3段)一一(2)看戲中(4—30段)一一(3)看戲後(31—49段)

三、合作探究,平橋樂事。

1、我是在什麼時令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的?

討論明確:春末夏初的時令,所以能夠看到春賽、社戲,吃到羅漢豆。

2、平橋村是怎樣一個村莊?我在平橋村得到了什麼樣的優待?表明了村民的什麼特點?(村中居民熱情好客,民風淳樸的小村莊)

討論明確:平橋村近海臨河,住戶不滿三十家,都種田,打魚,是一個勞動人民位居的環境優美的小村莊。在小村裡一家的客,幾乎也就是公共的,村民們因為我的到來,特地許可自己的孩子減少工作,伴我來遊戲,熱情好客,十分優待我這個小客人。而且他們不拘禮教,我們偶爾吵鬧起來,打了輩份很高、應該稱之為大公的小朋友,也沒有人想到這是犯上,風尚淳樸。

3我在平橋村有哪些樂事?

討論明確:釣蝦、放牛

4、本篇題為社戲,重在敘寫去看戲,寫這些在平橋村的一般樂事又有什麼樣的作用?(多方表現樂趣,鋪墊趙莊看戲)

討論明確:寫這些小住平橋村的一般樂事,既多方面地表現出那段生活的樂趣,使作品內容豐富,具有生活實感;更由於這裡寫了釣蝦、放牛這兩件樂事,第二部分開頭的至於我在那裡的第一盼望的,卻在到趙莊去看戲,就與之構成遞進兼有轉折的關係。釣蝦、放牛已是樂趣甚濃,第一盼望的看戲自更樂趣無窮。這樣,就為寫最大樂事一—看戲作了鋪墊,吸引讀者讀下去。

(這一部分寫我'隨母親歸省在平橋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動的環境,同時簡寫一些趣事,為下文詳寫看戲中的趣事作鋪墊。)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在課堂中應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交流中應鼓勵學生髮表見解,提出看法。先給一點時間小組中交流,可避免剛開始就單獨朗讀的膽怯。)

四、總結儲存,體驗拓展

1、總結儲存:這樣一個偏僻的小村莊,卻是我的樂土。那是因為:一一

(1)我可以免讀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類難懂的書,可以自由歡樂地生活。

(2)這裡有許多年齡相仿的小朋友陪著我玩,彼此平等,沒有封建禮教的約束。(3)每天可以釣蝦,放牛,生活豐富多彩,並充滿了友愛和情趣。

2、體驗拓展:

(1)美美地朗讀課文第一部分,在體味中說說自己的童年趣事。

(2)預習第二部分,初步體會夏夜航船去看戲途中的景物描寫和表現作用。

第二、三課時略

說課稿 篇9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弧度制是學習高中數學三角函式的基礎,學習好弧度制可以更好地學習後面關於三角函式、解三角形等內容.本節課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A版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式》中第一節的第二課時內容,主要學習的是弧度制.它是本章的重要基礎知識,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教材結構上,本節為後面內容的學習做好了鋪墊.之前的學習已經讓學生了解了任意角和角度制,而對弧度制的概念卻一無所知,然而在研究三角函式的時候大多都是用弧度制,只要學生學好了這一節,就能更好地學習後面的知識.

第二,在教學內容上,弧度制是一個全新的研究角的單位,利用類比的方法讓學生理解數學研究的互通性.

(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並掌握弧度制的定義;

(2)掌握並運用弧度製表示的弧長公式、扇形面積公式;

(3)熟練地進行角度制與弧度制的換算;

(4)理解角的集合與實數集R之間建立的一一對應關係;

(5)使學生通過弧度制的學習,理解並認識到角度制與弧度制都是對角度量的方法,二者是辨證統一的,而不是孤立、割裂的關係.

2、過程與方法:創設情境,引入弧度制度量角的大小,通過探究理解並掌握弧度制的定義,

領會定義的合理性.根據弧度制的定義推導並運用弧長公式和扇形面積公

式.以具體的例項學習角度制與弧度制的互化,能正確使用計算器.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本節的學習,使同學們掌握另一種度量角的單位制---弧度制,理解並

認識到角度制與弧度制都是對角度量的方法,二者是辨證統一的,而不是

孤立、割裂的關係.角的概念推廣以後,在弧度制下,角的集合與實數集R之

間建立了一一對應關係:即每一個角都有唯一的一個實數(即這個角的弧度

數)與它對應;反過來,每一個實數也都有唯一的一個角(即弧度數等於這

個實數的角)與它對應,為下一節學習三角函式做好準備.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理解並掌握弧度制定義;熟練地進行角度制與弧度制的互化換算;弧長和麵積公式及應用.

難點:理解弧度制定義,弧度制的運用.

由於之前學生對於用角度制來度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已經根深蒂固,學生很難接受一個新的度量方法,所以我認為對弧度制定義的理解和弧度制的運用時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為了使學生更主動地參加到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弧度制的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這是本節課的教學原則 .根據這樣的原則及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 ,我採用如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我採用的是引導發現法、探索討論法.

(1)引導發現法:舉出例項,多個標量的不同的度量方法,引導學生思考,可能角也有別的.度量方法.

(2)探索討論法:介紹弧度制後,和學生一起討論,探討弧度制與角度制的關係,以及弧長公式和麵積公式的推導方法.

2、教學手段:大部分文字概念的部分用ppt和幾何畫板展現出來,而探究探討的部分,我會用粉筆在黑板上作出指導.

三、說學法

新課標的理念倡導“以學生為主體”,強調“以學生髮展為核心”.因此本節課給學生提供以下4種機會:

1、提供觀察、思考的機會:用親切的語言鼓勵學生觀察並用學生自己的語言進行歸納.

2、提供操作、嘗試、合作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利用資源,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

3、提供表達、交流的機會:鼓勵學生敢想敢說,設定問題促使學生願想願說.

4、提供成功的機會:通過學生自己推導、動手探究,肯定學生探究過程,積極引導學生,讚賞學生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中能更多地體驗成功的樂趣.

四、說教學程式設計

1、引出弧度制

在講到弧度制之前,先講幾個可以用多種度量制度量的例子,說明一個量可以用不同的度量制來度量,度量制不同,度量的數值不同, 度量制間可以轉化.引出角的另一種度量方式——弧度制.

設計意圖

從以前學習的例子類比,讓學生了解數學研究的互通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欲.

2、 認識弧度制

提出問題:一定大小的圓心角?所對應的弧長與半徑的比值是怎樣的數值,它與半徑大小有關嗎?在學生思考之後再和學生一起探究,利用?與圓周角的比例求出弧長,再求出比值,發現一定大小的圓心角?所對應的弧長與半徑的比值是唯一確定的,與半徑大小無關,即圓心角?所對應的弧長與半徑的比值只與角的大小有關, 與半徑大小無關.所以得出結論,我們可以用這個量來度量角的大小.

設計意圖

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認識弧度制,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探索欲,集中上課注意力,還能提高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

3、弧度制的定義

提出弧度制的定義,即把等於半徑長的圓弧所對應的圓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用幾何畫板在圓裡展示出一弧度的角,然後再展示兩弧度的角和三弧度的角.再提出問題:若弧是一個半圓,則其圓心角的弧度數是多少?若弧是一個整圓,其圓心角的弧度數是多少? 設計意圖

讓學生在心中對弧度制有個明確的定義,這裡面引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弧度制,又承上啟下,總結前面對這種新的度量的認識,又為後面探究弧度製做好了鋪墊.

4、角度制和弧度制的關係

探究弧度制與角度值的換算,在幾何畫板中畫出座標軸上半徑為r的圓,再對特殊弧長的圓心角分別是多少作出表格,其中包括往不同方向旋轉所得的角.再讓學生思考弧度為l的圓弧所對應的圓心角的用角度制如何表示,用弧度制又該如何表示.得出角度制和弧度制互相轉化的公式??l,並得出一度的角用弧度制度量得到的是多少,一弧度的角用角度r

製得到的又是多少,再對前面的表格進行檢查驗算.然後我會再出幾個弧度制和角度制相互轉換的題目並列出表格,讓學生思考一些常見角在弧度制下的值.指出在今後的學習中弧度制的單位rad可以不用寫,只要寫弧度數就可以了,在幾何畫板中展示出,在弧度制下,每一個角都有唯一的實數與之對應,反過來每個實數都有一個角與之對應.

設計意圖

通過列表,讓學生認識到弧度制和角度制之間的是存在一種關係的,通過類比,發現弧度制與角度制就想“克”與“斤”一樣,他們之間有一個量的轉化,並激發學生探索瞭解這個量到底是什麼,探究之後通過整理,讓學生了解這之間的換算關係,並通過簡單的題目和列表,讓學生腦海中的這種換算關係得到昇華.

5、數學應用

證明課本中例3的三個題目,先讓學生思考,並讓學生思考用與書上不同的方法進行證明.再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例4.

設計意圖

例3中三個公式在第一節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弧度制學習中的重要產物,學生在證明幾個題目後會發現利用弧度制,求扇形面積和弧長可以更加簡單和方便,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讓昇華整節課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