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範文合集九篇

說課稿1.9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說課稿範文合集九篇

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荷葉圓圓,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設計理念、學生特徵、教學準備、教學過程、評價設計、板書設計、教學感言,九個方面談一談本課的教學。

一、說教材

《荷葉圓圓》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第14課,是一篇輕快活潑的散文詩。詩中描寫了圓圓的、綠綠的荷葉。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臺;是小魚兒的涼傘語言活潑清新,課文洋溢著童真、童趣,特別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豐富他們的情感,激發他們的想像;有利於教師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讓他們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課文共有5個自然段,文中的插圖形象地反映了課文內容,課文第二三四五自然段,是本課的重點部分。可以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和詞語訓練。課後我會認的12個生字,是本課要求會認的生字,我會寫田字格中的6個範字,是本課要求會寫的熟字。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安排,則體現了對語言積累和感悟的重視。

二、說教學目標

針對教材特點,我對本課的教學制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

1、認識荷、珠等12個生字,能準確讀出生字並認清字形。

2、會寫是、朵等6個生字,書寫端正、整潔,筆順正確。

3、藉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能夠提出不認識的生字,進一步掌握識字的方法。

2、能夠通過提問、引導、交流、反饋的學習經歷,體驗和感悟探究的一般過程。

3、能夠用摩仿、創編的方法來表演,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感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良好習慣。

2、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情境美,培養學生初步的審美意識。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荷、珠等12個生字,會寫是、朵等6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是,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情境美,培養學生初步的審美意識。

三、說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學習活動中,我既是課堂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還是課程資源與課堂學生的連結者。起著一個橋樑的作用,連結著課程資源與學生,促使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使孩子們與課堂資源產生互動,維持40分鐘的學習熱情,成為學生的真正主體。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做到優質資源,高效利用,才能夠充分享受現代遠端教育課程資源帶給我們的無限精彩!因此,我把課堂教學思想定位在"以生為本,順學而導,以學定教,"的層面,以現代遠端教育課程資源為輔助教學的.基本環境,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努力創造學習情境,營造"課程資源教者學生"的三維教學空間。

本課教法採用創設遊戲情境,進行識字教學,採用情感導讀,體會小精靈快樂的心情,讓情感誦讀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本課學法採用自主合作學習策略,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識字,通過感情朗讀來體會情感,通過合作表演來訓練語感,力求讓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達成統一。

四、說學生特徵

我執教的班級有43人,都是農村孩子,他們對夏天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夏天是炎熱的,知了在樹上唱歌,荷花綻開了笑臉,小夥伴們在小河裡捉魚摸蝦,還能簡單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學生識字興趣比較高,識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識記生字,學生摩仿能力較強,能夠根據要求或一定的情境性表演。但是,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在學習中隨意性非常明顯,渴望得到老師或同學的讚許。另外,學生的語言表達,還不夠規範,為了使他們正確運用理解語言。

在課堂上,必須聯絡他們的生活實際,創設他們熟悉的生活情境,幫助他們學習積累、感悟語言,為了更好地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我做了以下的教學準備。

五、說教學準備

教學環境屬於多媒體環境,我充分的運用了農村國小現代遠端教育資源的優勢,因此我準備了荷葉圓圓課件,還準備了生字卡片、圖片和頭飾。下面我較為細緻地說說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由六個環節組成:(一)謎語匯入、初讀課文。(二)設定情境、識字寫字。(三)看圖讀文、品味欣賞。(四)編臺詞、演一演。(五)課堂拓展、詩畫欣賞。(六)小小練習、快樂完成。

(一)謎語匯入、初讀課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良好學習的開端,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我班學生喜歡猜謎語,所以我就尊重學生的愛好,採用讓學生邊欣賞荷葉圖邊猜謎語的方式引入課。上課伊始,我先出示資源:一把大傘綠又圓,夏天站在水裡邊。讓學生猜謎語,欣賞荷葉。再說一說荷葉的樣子,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課題,荷葉圓圓,然後課件出示課文插圖,美麗的池塘裡有哪些可愛的小精靈呢?播放情感誦讀,孩子們小聲朗讀。從而完成初讀課文,整體理解課文內容。用謎語匯入,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課件資源,創設優美的情境,更能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

(二)設定情境、識字寫字。

識字教學是一年級教學的重點,我創設了青蛙寶寶學生字的情境,用簡單有趣的遊戲,把整個識字過程串聯起來,符合兒童心理特徵,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感受語文學習的無限樂趣,遊戲①和生字娃娃打招呼,比一比,看誰認識的生字多。讓會認的小朋友講講,自己是怎麼認識這些生字的?

給這些孩子展示自己的機會。同時,幫助其他的小朋友來識字。遊戲②捉迷藏,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藏在課文中的生字娃娃找出來,作上記號,把生字多讀幾遍。遊戲③加上動作來識字,如我分別出示搖、蹲的生字卡片,學生邊讀邊迅速做出這個字表示的動作。調動了學生的眼、耳、口、腦等多種感官,加深了對生字意思的理解。寫字指導,由課件演示筆順,清楚規範。寫字時播放

舒緩音樂,孩子易於接受,也方便了教師的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識字環節,以青蛙寶寶學生字為引子,把整個識字過程串聯起來,將生字的學習過程放置到,學生喜愛的遊戲情境中,喚醒學生的生活經歷。調動學生的情感積澱,歷經讀準字音,分辨字形,嘗試運用的認知過程,還識字教學為生動可親。青蛙寶寶學會了生字,到荷塘裡找他的朋友去了,朋友們在做什麼呢?

(三)看圖讀文、品味欣賞

進入教學第三個環節,看圖讀文、品味欣賞,我採用先扶後放的教學策略,先引導孩子們學習小水珠的段落,出示課件(小水珠段落),聽朗讀、自由讀,自由發表意見,小水珠說什麼了?小水珠為什麼說荷葉是他的搖籃呢?小水珠躺在搖籃裡心情怎樣?好,我們來演示學著小水珠的樣子。我來描述:

一陣風吹來,荷葉晃到左邊來,晃到右邊去,小水珠在裡邊滾過來滾過去,小水珠舒服嗎?好玩嗎?請你們把心中的高興讀出來。然後總結出學習小水珠段落的方法。讀文、提問、交流、演示、再讀文。讓孩子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段落,分別學習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的段落。

孩子們在小組內讀給大家聽,幫同學糾錯,相互提問、討論交流,學習彙報時,老師加強情感誦讀指導,讓孩子們在讀中,體會小精靈們快樂的心情,順勢完成詞、句訓練,用"透明"說一句話,給小青蛙的歌編上歌詞唱一唱。這個設計既是在對學生進行語言能力訓練,也是在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

還是針對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的心理特徵,做的一個轉移。比較一朵與一朵朵,訓練學生的語感,讓孩子們想象"美麗的荷葉還是哪些小精靈的什麼呢?"孩子們會想到很多很多,如"荷葉是小蝌蚪的家園。""荷葉是小蝦的雨傘。""荷葉是小朋友的遮陽傘。"讓孩子們想象飛起來,激發孩子們的創造潛能。先扶後放,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在這個教學環節,充分利用學生資源、教材資源、課堂生成資源、多媒體資源來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自主學習、自主交流、合作探究,體現了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的新課程理念。荷葉帶給大家這麼多的快樂,我們來演一演。

(四)編臺詞、演一演

進入教學第四個環節,編臺詞,演一演。表演之前讓孩子們美讀課文,再對照板書背誦課文,課件出示情感誦讀,孩子們採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朗讀,評一評朗讀小能手,讓文字意義和作者情感,在朗讀中自發建構起來,為後面的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礎。接著讓孩子們編臺詞,一組編一段,推薦一名上臺表演。快樂的表演開始了,播放音樂,老師旁白:荷葉圓圓,荷塘里長滿了圓圓的、綠綠的荷葉,大夥兒都喜歡荷葉。你們看,亮晶晶的小水珠來玩耍啦,小蜻蜓也迫不及待地飛來了,四個小朋友跳起了歡快的舞蹈。演一演,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交流合作,從而在鍛鍊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團結協作精神。

(五)課堂拓展、詩畫欣賞

荷葉真美啊!讓我們來欣賞幾幅畫吧,播放詩畫欣賞"江南可採蓮,蓮葉荷田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荷花圖精美典雅,寫荷詩雋永幽芳,在不經意中對孩子們進行了美的啟迪。

(六)小小練習、快樂完成

欣賞了美麗的圖畫,小朋友們該做作業啦,(課件出示)作業,詞語練習、句子練習,作業量適中,能有效地檢查學習效果。小小練習由(課件出示),既能吸引學生,又能及時地訂正答案。

(七)說評價設計

對於本課教學,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並將評價融入到整個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參與學習的情況來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評價學生的情感目標,是否實現收集反饋資訊,採取師評、自評、互評相結合的方法,評價認知目標是否實現重視形成性評價,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語言,從正面加以引導。

(八)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將採用貼畫配文字的圖文式板書,簡潔、美觀,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不僅能幫助學生理清課文層次,還有助於學生的背誦。

(九)說教學感言

這堂課趣味性強、活動性強,充分利用了各種教學資源,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孩子們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通過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學生不但能領悟課文的情境和主要內容,而且能培養他們熟讀能力、想像力和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合作意識。若有學生讀不好的時候,會再給他們機會,進行指導,讓他們自信地坐下。在一個童話般的世界裡,我和孩子們共同渡過了一個美麗、清涼的夏日。我的說課完畢,懇請各位領導、老師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附:

板書設計

14荷葉

圓圓圖

文文

小水珠躺搖藍

小蜻蜓立停機坪

小青蛙蹲歌臺小魚兒遊涼傘

說課稿 篇2

一、課的內容

大眾鍛鍊標準一級、二級套路

二、教材分析

健美操是一項新興的體育專案,它是融體操、舞蹈、音樂為一體,以有氧練習為基礎,以健、力、美為特徵的體育運動,它是健身美體、陶冶情操的大眾健身方式。本次課通過對大眾鍛鍊標準一級、二級套路的學習既可以練習音樂的節奏又可以鞏固提高動作的質量。是在前面所學內容的基礎上的一個提高過程。同時通過學習樹立學生的自信心為今後的學習提高興趣。

三、重難點的確定

重點:1)一級套路的“V”字步

依據:學生做這個動作容易不協調缺少彈性,所以要加強她們腳下動作的練習。

2)提膝時腿的動作

依據:這一動作中容易出現提膝腿過於緊張和身體後仰等錯誤動作,這樣作出的動作缺少美感因此有必要強調腿部的動作。

3)二級套路的擺髖動作

依據:同學易出現順拐現象,動作很不協調幅度不明顯。

難點:上下肢的協調配合及與音樂的配合

依據:學生往往很難把握上下肢協調配合做的動作看上去非常僵硬並脫節;另外由於是初次學習很難掌握音樂的節奏,跳起來感覺很亂。所以,對於音樂與動作的配合是比較難掌握的故將其作為難點加強練習。

四、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物件是高三女同學。高中學生身心發展趨成熟,已經具備了獨立思考、判斷、概括等能力,在身體鍛鍊中也具備了較高的基本運動能力。女同學相對來講是比較喜歡健美操這項運動的。另外高三女生已經有了一年的學習基礎所以在內容的安排上根據她們的學習水平安排了本次課的內容。針對她們學習比較緊張的情況儘量讓學生完全投入到課中。

五、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本次課的學習目標:

1、 運動參與目標: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中。

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要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

2、 運動技能目標:改進提高大眾鍛鍊標準一級、二級套路的動作質量大部分學生基本都能隨音樂獨立完成。

依據:成套動作的學習是學生學習的提高階段,所以能基本掌握簡單的成套動作是

學習的基礎。

3、 身體健康目標:通過學習發展學生的柔韌、協調等素質。

依據:柔韌、協調等素質是身體的基本素質,是學習動作的前提,故要加強練習。

4、 心理健康目標:培養學生樂觀的生活態度,樹立自信心,具有良好的心態。

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規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對生活充滿自信。

5、 社會適應目標:在學習中同學之間互幫互助,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依據:現在的學生缺少這種團結協作的精神,因此本次課通過分組練習來增強學生的'這種意識。

六、教法設想

(一)示範、講解法相結合

A、 完整示範後再進行講解,對於重點環節可以補充示範或邊講解邊示範。

B、 講解時注意語言簡練、表達生動、比喻形象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

依據:通過準確的示範和正確的講解有利於學生對動作概念的理解。

(二)採用串聯教學法

依據:在練習過程中使身體始終處於“動”的狀態中,這樣有利於動作的流暢、順通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和鍛鍊,達到一定的鍛鍊目的。

(三)音樂練習法

依據:音樂是健美操的靈魂,由於學生對動作基本熟悉所以採用不同節奏的練習以提高學生的樂感。

(四)練習方法 節奏不同的練習

目的:體會不同節奏與動作的配合,更好的掌握動作與音樂的配合。

加大動作幅度練習

目的:加強學生的本體感覺,體會動作到位的感覺。

加大動作力度練習

目的:讓學生把健美操的特點之一“力”體現出來。

教學展示法

目的:通過教學展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 熱情,活躍課堂氣氛。

七、教學流程

集合整隊(課堂常規)————準備部分(熱身操4*8拍)—————基本部分教學↓

互評← 學生練習 ←複習鍛鍊標準一級、二級套路動作←形體健身操

↓ (按照上述練習方法) (教師提示動作) (隨音樂跟老師完成)

放鬆練習→課堂小結、佈置作業→宣佈下課、師生再見

八、教學效果的預測

大部分學生通過本次課的學習基本能獨立跟隨音樂完成鍛鍊標準一級、二級的動作。

九、場地與器材

體育館 錄音機一臺

說課稿 篇3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三冊第七單元《買球》。我準備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 學法指導和 教學流程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1、內容、地位、作用

《買球》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三冊第七單元第76—77頁的內容,本課知識是在已經掌握了2—7乘法口訣的基礎上來學習的。學生已經有了編制口訣的基礎,教材在口訣的引入和解決問題時設計了買足球、買藍球的情境,讓學生結合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得出8、9的乘法口訣。在8和9的乘法口訣中,沒學過的口訣只有3句,教材創設的情境中的兩個問題都是針對還沒有學過的口訣提出的。這部分知識是為學生以後學習乘法、除法打基礎的。

2、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新課程標準及本課教材的特點,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 1)讓學生經歷編制8,9乘法口訣的過程,在探索中掌握8,9的乘法口訣。

(2)能正確運用8,9的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合作意識,體驗演算法的多樣化和學習數學的樂趣。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8、9的乘法口訣。

難點:發現8、9 乘法口訣的規律,探索適合自己記憶的方法。

二 、教法運用

新課標提倡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這一數學理念,根據本課教學目標我採取以下教法:

1、創設問題情境,運用遷移規律,做好知識鋪墊。教師創設一個買球情境,再引導學生髮現並提出情境中的問題,進而分析、解決問題。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提倡演算法的多樣化。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索8×8=? 9×9=?的演算法時,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利用已知的口訣來推算,然後組織小組或全班交流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培養學生自學、探索、概括、推理能力。

三、 學法指導

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主要學法有:

1、自學研討法:學習8、9的乘法口訣時,放手讓學生獨立探索8×8=? 9×9=?的演算法,先獨立思考後小組合作研討,然後在班內彙報交流,質疑解疑,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在自學探索過程中,主動獲取新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索精神和概括推理能力。

2、嘗試法:教學中給學生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間,讓學生嘗試解決問題,編出口訣,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講出自己的依據,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使整個學習過程輕鬆、自由,學生在探索與解決問題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並加深對學習知識的理解。

四、 教學流程

整個教學過程我將採用以下步驟: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小組合作、探索新知——深入探究、尋找規律——聯絡實際、解決問題——課堂小結、激勵評價五個環節組成。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通過體育用品的情景,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匯入新課。讓學生根據圖示提取有用資訊,提出數學問題。

(二)小組合作,探索新知

1、解決問題一,“買8個足球一共要花多少錢?”。學生獨立思考後小組交流,然後班內交流。在學生探索8×8=?的演算法時,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利用已知的口訣來推算。然後讓學生根據剛才的計算獨立編出8的乘法口訣,師板書。

2、解決問題二, “買9個藍球一共要花多少錢?”,編出9的乘法口訣。

(三)深入探究、尋找規律

1、讓學生觀察8、9的乘法口訣,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可能出現5—6種情況)

2、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做出評價,並指出這些規律可幫助記憶口訣。

3、教師與學生交流記憶口訣的方法“手指遊戲”記憶法。使學生找出適合自己的記憶口訣的方法。

(四)聯絡實際、解決問題:

1、對口令,同桌合作;1只螃蟹8條腿,2只螃蟹幾條腿?

2、比一比、連一連;

3、根據圖中的素材解決問題;

4、“九九歌”;農諺中的“九九加一九,共多少天”?

(五)課堂小結、激勵評價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學生結合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自評、互評。

五、板本設計

買球(8、9的乘法口訣)

一八得八 一九得九

二八十六 二九十八

三八二十四 三九二十七

四八三十二 四九三十六

五 八 四 十 五九四十五

六八四十八 六九五十四

七八五十六 七九六十三

八八六十四 八九七十二

八九七十二 九九八十一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做什麼事最快樂》是一篇童話,講的是一隻小青蛙想弄清楚做什麼事最快樂,便去問啄木鳥、水牛、蜜蜂、媽媽。全文共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小青蛙產生了做什麼事最快樂的疑問。第二、三、四自然段結構相同,分別寫了小青蛙問啄木鳥、水牛、蜜蜂做什麼事最快樂和得到的回答。第五自然段寫小青蛙問媽媽做什麼事最快樂。第六自然段寫媽媽的回答。

這篇童話以對話的形式敘述,適合學生分角色朗讀。文章生動有趣、淺顯易懂。學生在學完這一課後,可以懂得啄木鳥、水牛、蜜蜂對人類的貢獻,體驗如何跟別人進行口語交際,感悟到“做什麼事最快樂”的真正內涵,教育自己今後怎麼做人、怎麼做事。

這篇童話在本冊中的地位和作用是:

通過本文的感情朗讀,落實《新課標》中提出的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任務,同時進行聽說訓練,進而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本課教時安排為二課時,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話時的不同語氣。

2.認識到做對別人有用的事最快樂,學會關心別人。

教學重點:感悟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青蛙媽媽的話,懂得做對別人有用的事最快樂

二、[說學生]:

一年級的`學生好動,想象力豐富,好表現,喜歡生動形象的表演,針對這一特點,我創設童話情境,讓學生參與其中,以讀促講,讓學生在表演中體會做什麼事最快樂。

三.[說教學方式]:

1、學習方式: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讀中感悟,通過範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體會文字。

2、教學方式:本課採用創設情境——讀中感悟走進文字——暢所欲言走出文字——發揮想象演義文字的教學過程安排教學。

3、教學手段:電腦課件

4、評價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多元的、開放的學習評價,通過自評、互評、師評,讓不同的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悅。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這樣的匯入:先出示注音詞卡“快樂”,讓學生準確認讀。提問:“你們有哪些快樂的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作出自由的回答。接著,畫面出示一隻小青蛙和一個大大的問號:“你們看,這兒有一隻小青蛙,也在想著這樣一個問題,做什麼事最快樂呢?”畫面出示課題。師微笑說:“讓我們跟著小青蛙一起去找答案吧!”

二、讀中感悟,演繹文字。

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藉助拼音朋友認識漢字寶寶,提出識字要求,然後再讀課文朗讀感悟直接切入重點段第2自然段,通過師範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體會文字,抓重點詞句,感悟文字,總結學習方法,最後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第三、四自然段,讓學生通過讀一讀、說一說、演一演的方法再次體會文字。

三、暢所欲言,拓展文字

通過學習最後一段,青蛙媽媽的話,小青蛙知道做什麼事最樂,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做什麼事最快樂嗎?使學生對課文深化理解,然後拓展延伸,通過學習這篇文章,你的想法改變了嗎?你做什麼事最快樂,最後安排了讓學生當一回小記者,採訪老師和身邊的小夥伴做什麼事最快樂,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教學效果預測: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由於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素養,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我覺得學生應該能很好的掌握本節課的知識。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石榴》是蘇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課本第五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以季節變化為線索,按照抽枝、長葉、開花和結果的順序描寫了棗莊石榴園的石榴成熟的過程,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深深的喜愛。

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我”的家鄉有馳名中外的石榴園;第二自然段寫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的景象,重點寫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態;第三自然段寫在秋天石榴成熟的過程,重點寫了石榴熟透後的形態;第四自然段寫石榴子兒的形狀與味道,表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本課文筆優美,語言生動形象,記述條理清楚,是學生學習語言和習作的範例。

二、教學目標

1.能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石榴深深的喜愛之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讀描寫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擬人化的寫法。

4.感知課文內容,瞭解石榴生長過程。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

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瞭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

2.難點:

(1)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以致用,在讀懂本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運用本文的寫法,寫一種水果,也是本文教學中的難點。

四、設計思路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把讀、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不同要求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思,在讀中悟。

五、教學過程

(一)、 複習匯入,夯實基礎。

1、課前板書課題:石榴

2、瞭解學生生字詞掌握的情況。按一定的順序出示本課的詞語和短語,要求學生認讀。

(二)、 分段教學,逐步感悟。

1、學習第二小節。

(1)、出示課件,要求學生說說看到了什麼?引出石榴的葉子。(嫩綠、鬱鬱蔥蔥)

(2)、要求學生說說在這樣的葉子中又看到了什麼?引出石榴的花。(火紅、多、像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指導朗讀。

2、學習第三小節。

(1)、隨著季節的變化,教師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變化過程引導學生關注石榴成熟過程中顏色的變化。主要是掌握幾個關聯詞的運用:先……逐漸……最後……。這裡教師要加強用詞的指導和朗讀的指導。

(2)、引導學生說說成熟了的石榴是什麼樣子,讓他們試著用關聯詞“有的……有的……”練習說話。突出描寫的方法是擬人的修辭手法。

3、學習第四小節。

(1)、通過聽讀想象,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麼?讀讀書中是如何寫的.?瑪瑙、紅白相間、晶瑩透亮都是對石榴子兒的描寫。

(2)、讓學生說說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並加強朗讀的指導。

六、 總結全文,延伸教學

1、我們欣賞了石榴的生機勃勃的綠葉,競相開放的花朵,俏皮可愛的果實,並且親口品嚐了它的滋味。你喜歡這石榴嗎?作者也與你們一樣,非常喜愛這石榴,更愛自己的家鄉!

此時我們再來看課題,你會在“石榴”的前面加上什麼詞語,來讚美石榴呢?( )的石榴?

2、品嚐一種水果,並模仿第4自然段寫一段話。

說課稿 篇6

《槓桿》說課稿

一、教情學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槓桿的概念、五要素,力臂的畫法,探究槓桿平衡的條件,槓桿的應用及分類 2.教材的地位: (1)“探究槓桿平衡的條件”是會考理化實驗考查的其中之一,要求學生掌握通過實驗探究歸納出槓桿平衡的條件的操作能力。

(2)槓桿的知識是前面所學力學知識的延續和拓展,也是學習滑輪、輪軸等簡單機械的基礎。教學的重點是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突出教學重點的關鍵是要引導學生完成好探究槓桿平衡條件的實驗。難點是畫槓桿的力臂。

所以本節課在鍛鍊學生思維能力和動手實驗能力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辨認出槓桿,準確找出槓桿五要素。

(2)、通過實驗,歸納出槓桿平衡條件,能利用槓桿的平衡條件進行簡單計算。

(3)、能對槓桿進行分類。

2、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實驗探究和資料分析,提高學生動手能力,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激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認真、細緻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小組探究學習讓學生認識科學探究必須要有團隊合作精神。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力臂的畫法和槓桿的平衡條件。

難點:力臂的畫法,學生用實驗總結出槓桿的平衡條件。

(四)學情分析和教學策略: 1. 學情分析

(1)在本節課以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規律,以及這些力學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具備了學習本節課的知識基礎。槓桿是力學的進一步拓展和應用,這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同時又保持知識的結構性和系統性。

(2)八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不強,不喜歡老師的單獨說教,更喜歡自己動手實

驗,在實驗操作和分析中,更能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2.教法、學法:

(1)教法:

講授法:介紹槓桿的五要素及畫力臂的方法

引導發現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問題教學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

(2)學法:實驗探究法、分析歸納法,觀察法,小組學習法

(五)課型方式:要素組合

(六)教具使用:多媒體課件,槓桿,鉤碼,支架,鉗子、剪子、鑷子,刻度尺,線

二、教學流程:

說課稿 篇7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根據力的作用效果來確認力的普遍存在,知道力是無形的。

2、知道力對物體運動狀態和物體形狀的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事例,感受到生活中的力是無形的,並且無處不在。

2、通過一系列活動,探究力對物體運動和形狀的影響。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喜歡進行科學探究活動,並從中體驗和感受到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由於力是無形的,我們只能從力作用到物體上的效果來認識力,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些抽象,難理解,所以富老師把感受力的存在以及力對物體的影響做為本課的重點;而通過一系列活動,探究力對物體運動和形狀的影響作為本課的難點。

教具準備:

橡皮泥、小車、礦泉水瓶子、彈簧、橡皮筋、棋子、花生、鐵絲。

課時準備:在清楚感受到力的存在的基礎上,認識到力有大小、方向,從而為後面的四課學習降低難度,打好基礎。基於這個考慮,富老師把教材內容分成了兩課時,第一課時研究力的普遍存在和力對物體運動、形狀的影響;第二課時研究力的大小、方向,詳細研究用彈簧秤精確測量力大小的方法。本課進行第一課時,共分為五大環節,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積極的進行探究活動,在活動中獲得知識和能力的發展。在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動手操作比較到位,這充分體現在對科學學習的平時教學中和學生對科學探究的理解上。

教學思路:

首先通過玩具風車來引入課題,讓學生理解力是無形的,我們只能感受道理的存在。接下來通過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力的存在認識到力是無處不在的`。在感受力的過程中滲透力對物體運動、形狀的影響。最後進行總結,讓學生繼續研究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首先從學生感興趣的玩具風車來引入課題,,然後提問:“你能讓這個風車轉動起來嗎?剛才同學們都談到了“力”,力是什麼?在哪裡呢?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研究有關力的問題。”引入課題。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從兒童的興趣出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探究的的慾望,為進一步認識發現有關力的科學規律做好鋪墊。

二、尋找力,體驗力的普遍存在。

有效的教學應該是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給學生提供進行充分科學實踐活動與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提高科學學習的能力。

本節課匯入課題後,教師恰當地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有關力的存在,進而使學生感受到力是無形的,力無處不在。

這樣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際中感受科學知識的存在。

三、體驗力對物體運動狀態的影響

玩小汽車是學生們非常喜歡的遊戲,而小汽車是城市孩子非常容易找到的玩具。為此富教師先讓學生思考怎樣使小汽車動起來?動得快點或停下來,或者讓它拐彎呢?再讓學生動手玩一玩。在玩的過程中尋找規律,作好記錄。創設這樣的情境的意圖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學生對於抽象的力概念難以理解,讓學生在遊戲過程中,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狀態,還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速度和運動方向。

四、研究力對物體形狀的影響

為了研究力對物體形狀的影響,課文是從玩橡皮泥入手。玩橡皮泥也是同學們感興趣的遊戲。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創設作品主題,然後進行操作,觀察橡皮泥會發生什麼變化?

這裡設計的意圖是為了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作為一節科學探究活動課,著眼於通過學生的實踐探索,從而發現問題,明確力對物體的形狀產生影響,從課堂教學的過程來看,學生的研究非常有成效,在活動中表現了他們應有的創新性,學生的活動非常投入。由此可見,在科學教學中進行實驗的根本目的就是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實驗過程,讓學生享受解決問題的快樂。

最後進行總結,今天我們通過觀察和實際體驗,還真的發現了力的不少的祕密呢!其實,力還有許多祕密,下一節我們繼續研究有關力的問題。

本節課教師在學生探究活動前注意引導學生思考,並要求認真做好記錄,使學生的活動目標明確,提高了探究活動的有效性。

說課稿 篇8

一、領悟教材、把握重點:

1、教材簡析:

《節日禮物》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觀察物體中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從三個方向觀察立體圖形和在實際生活中有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經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旨在讓學生在觀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觀察物體的具體活動中,判斷觀察物件畫面所發生的相應變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本節內容包括由低到高觀察同一物體和由遠到近觀察同一物體,學生掌握這些內容,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推理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根據提供的情境圖,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物體的範圍變化。

(2)過程與方法:

①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合理猜想、小組討論等活動,體會並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與合作交流能力;

②讓學生經歷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過程,發展學生的運動智慧、空間想象智慧;

③促進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營造一種輕鬆愉悅的氛圍,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現自我,培養其積極的樂學態度;

②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主要以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索活動為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活動過程中增強對數學價值的認識;

③通過合作交流,養成互助合作的習慣,培養團隊協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畫面,判斷觀察者從高低不同的觀察位置所觀察的物件在其視覺中對應的範圍。

教學難點:如何根據圖片判斷觀察位置,以及判斷所觀察的物件在其視覺中對應的範圍。

重難點突破:仔細觀察、大膽猜想是判斷所觀察的物件在其視覺中對應的範圍的突破口。

二、精選教法、體驗探究: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做到以活動促發展,我採用“自主體驗”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合理猜想、小組討論等活動,自主進行體驗、探究。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

1、情境教學法:

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快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課始的故事匯入、課中新知識學習的情境創設等,把學生領入樂學的氛圍之中。

2、操作法:

利用形象化的學具,讓學生擺一擺、說一說,動手、動腦、動口,調動他們喜學、愛學、樂學的情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數學學習的活動中,自主進行體驗、探究。

3、觀察、討論法:

通過讓學生獨立觀察、猜想、小組討論等,體驗、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物體的範圍變化,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4、練習法:

葉聖陶先生說:“凡能力總要在實踐中得到鍛鍊”。所以,在自主體驗、探究、學習新知識後,就要通過一些有層次、生活化、形式多樣的練習,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把所學的知識真正內化,形成技能技巧。

三、巧設程式、探究新知:

根據新教材的特點,秉著“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的教學理念,我是如下設計本節教學的:

(一)故事匯入、激發興趣:

由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匯入課題,既調動了其學習的積極性,又使學生感受到觀察物體要注意全面性,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體驗探究、學習新知

1、自主活動:

讓學生分組用五個小正方體學具擺自己喜歡的圖形,交流自己所在位置看到的形狀,這樣既可以瞭解學生對以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由觀察3個面到交流自己所在位置看到的形狀,也是在以前所學知識基礎上的一個提升。

2、由低到高觀察:

創設小狗觀察禮物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猜想、(有困難的可用學具模擬體驗)然後,在小組討論、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思考:小狗從蹲在地上到最後爬上桌子,它觀察的位置有什麼變化?觀察的物件又有什麼變化?從而比較、歸納得出:觀察位置由低到高,觀察物件的範圍逐漸擴大。然後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說一說:你們在生活也有過同樣的經歷嗎?

3、由遠到近觀察:

在由低到高觀察的基礎上,繼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想、討論、交流等活動,體會並判斷由遠到近觀察同一物體,物體的範圍逐漸縮小。

在本環節的教學中,教師始終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合理猜想、小組討論等活動,體會並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狀,以促進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三)實際應用、拓展延伸:

1、基本練習

2、拓展練習

3、生活延伸

通過有層次、生活化、形式多樣的練習,不僅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同時還受到了為人處世的思想教育。

(四)交流收穫、自我評價:

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而且體現了教學的民主與和諧。

四、板書設計、提綱挈領:

觀察位置 觀察物件

低 高 範圍擴大

遠 近 範圍縮小

簡練的文字起到了提綱挈領、突出重點的作用,使學生看到板書就可以一目瞭然地回顧本節所學內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是解簡易方程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生學習的四則運算及四則運算各部分間的關係和學生已具有的初步的代數知識(如:用字母表示數,求未知數x)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而今天學習的內容又為後面學習解方程和列方程解應用題做準備。今後學習分數應用題、幾何初步知識、比和比例等內容時都要直接運用。所以本節課起著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知識,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

2、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和教材的地位與作用,參照課標確定本節課的目標:

⑴使學生初步理解方程、方程解和解方程的意義,瞭解方程解和解方程的區別。

⑵理解方程與等式的關係,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驟。

⑶培養學生的觀察、抽象、概括能力。

3、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

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難點是方程的意義及方程解等概念,解決重難點的關鍵是幫助學生從形象的平衡中認識抽象的等量,結合具體例子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二、教學方法

本節課的教學物件是國小高年級學生,他們形象思維較好,但抽象思維還需要一個慢慢的訓練過程,所以本節課我使用直觀演示、觀察、比較、啟發引導,講解與學生練習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一連串的環節中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我準備使用天平、掛圖等手段進行輔助教學。

三、學法指導

在教學中,我採用從直觀到抽象,從一般到特殊的方式組織教學,讓學生在觀察、比較中學習,培養學生觀察、抽象、概括能力,和善於思考、善於學習的良好習慣。

四、過程分析

本節課我準備按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1、加強直觀操作,使學生理解方程的含義。

一開始上課,我就直接通過天平演示,使學生利用平衡這一認知基礎去認識等式,理解等式的實質意義,並在此基礎上通過操作、演示,讓學生用含有未知數的式子表示天平平衡關係,從而認識了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再出示籃球圖,學生在觀察圖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已有知識,自主用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表示籃球個數、單價、總價間的關係,有效地豐富了學生對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的認識和理解。通過對等式的比較,讓學生自主概括出方程的含義

2、結合例項進行比較,滲透集合思想

在等式與方程的關係的教學中,充分利用黑板上板書的等式和方程,讓學生在認識等式和方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畫圖,用圖來形象直觀地表示等式與方程的關係,從而深化學生對方程本質含義的把握,自然地滲透集合思想。

3、讓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在講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義時,我結合具體的`例項,讓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概括它們的含義,有效地促進學生抽象概念能力的培養。

4、範例講解

講解例1解方程時,是根據四則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來求解,這樣充分利用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又可以加深對加、減法之間、乘除法之間相互關係的理解,學生容易接受。教學時,我讓學生自己說出推想過程,一邊板書,一邊指出解題步驟和書寫格式,然後著重講解檢驗的方法及書寫格式,並根據課本上的“注意”強調說明雖然不要求每題都寫出檢驗,但都要口算進行檢驗,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5、鞏固練習

本節課我準備安排兩次鞏固練習。當學生了解了方程的意義和方程與等式的關係後,我讓學生完成第“做一做”,目的是通過判斷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方程意義的理解。教學例1後,我讓學生分組完成例1後面“做一做”,其目的是通過練習,鞏固新知,掌握好書寫格式以及檢驗方法。

6、小結

小結的目的是強化重點,鞏固新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