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範文合集8篇

說課稿1.56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說課稿範文合集8篇

說課稿 篇1

設計意圖:

活潑好動是幼兒的天性,而如何把這種天性發揮到一個受益的層面上,使幼兒在動的過程中得到各種有利身心健康的體會。而奧爾夫正是一個十分不錯的選擇,讓幼兒在身體動起來的同時,又培養其對音樂對藝術的感受能力,得到一種欣賞美和表現美的情感體會。託班幼兒剛剛進入幼兒園,對於奧爾夫的體會也許是空白的,正是打基礎最好的時機,對奧爾夫這種藝術能力培養是十分急需的。

針對託班幼兒肢體動作發展的程度,以及託班幼兒從未接觸奧爾夫的這一現況,設計了託班奧爾夫《蜜蜂》。以學習奧爾夫動作中基本動作小碎步為課題設計的中心,讓幼兒在體驗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的快樂情景中,學習舞步小碎步,當一隻快樂的蜜蜂,能感受音樂節拍做動作。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學習奧爾夫的興趣,學習並認識基本舞步小碎步和蜜蜂飛舞的姿態。

2、辨別不同的樂段,表現不同的動作。

活動準備:

奧爾夫音樂《蜜蜂》,蜜蜂圖片兩張,絲巾若干、道具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暖身活動

開場舞

1、大家一起圍圈隨音樂拍拍手。

2、大家一起圍圈隨音樂節奏踏踏腳。

3、全體手拉手圍成一個圈慢慢後退成大圈。

4、全體手拉手慢慢前進成小圈。

二、出示蜜蜂圖片引出主題。

1、師:小朋友們,今天有許多客人老師來和我們一起上課,我們一起來和客人老師問個好!(客人老師好!)老師還帶了一個特別的朋友來和大家認識呢!

2、出示蜜蜂圖片一,播放歌曲《蜜蜂》。

蜜蜂蜜蜂生得真美麗,頭帶著金絲身穿花花衣。

你愛花兒花也愛你,你會跳舞花又甜蜜。

三、學習基本舞步———小碎步。

1、師:蜜蜂漂亮嗎?

2、出示圖片二哪裡漂亮了?

3、師:蜜蜂是怎麼飛的呢?

幼兒自由想像各種蜜蜂飛的樣子,教師總結:

1、飛的時候後跟離地,小腳尖點地,飛起來的時候輕輕的,小腳輕輕點地踏步。我們把這種腳的動作叫做“小碎步”。

2、教師示範飛這邊飛那邊,飛高飛低;轉圈;中間間接音樂蹲下來休息。

3、請能幹的小朋友上來和老師示範表演。

4、全班小朋友配上音樂跟隨教師一起來表演一遍小碎步。

四、圍繞花朵飛舞

1、教師示範跳一小段蜜蜂舞

師:我們的小朋友真能幹,下面老師來當蜜蜂媽媽,你們來當小蜜蜂,蜜蜂們!媽媽會跳一支蜜蜂舞,學好這個舞以後你們就可以跟媽媽去花園啦,先來看媽媽跳蜜蜂舞!(教師出示綁著紅黃藍三種顏色花的凳子,圍著花朵跟隨音樂完整演示,以花朵佈置一個花園的情景,激發幼兒學習蜜蜂的慾望。)

2、請三名幼兒跳蜜蜂舞

師:這支蜜蜂舞好不好看,請兩隻能幹的蜜蜂上來和蜜蜂媽媽一起來表演蜜蜂舞吧!(兩個小朋友上來跟隨音樂一起表演奧爾夫)

3、集體跟音樂跳一遍蜜蜂舞

師:蜜蜂們,我們一起來為去花園跟音樂跳蜜蜂舞吧!(以提問引發幼兒思考及學習蜜蜂飛的興趣,在幼兒自己想像飛、的動作後,教師總結動作,並以蜜蜂跟蜜蜂媽媽學本領這一情節,來帶領幼兒跟隨音樂做相應完整的奧爾夫動作。

五、持絲巾飛舞動作

師:我這裡有很多花衣裳,蜜蜂們穿上花衣裳跳舞吧!教師示範拿絲巾。

每人有一條~2條絲巾,在教室內自由飛舞,一下高一下低。(請注意不要再原地,儘量讓幼兒有空間感,在中途可略作停頓。樂句共4個樂句,在第三樂句時,蹲下當花,其餘走動。

六、結束活動。

下課律動搖:轉轉轉,跳跳跳,今天上課真有趣,謝謝老師謝謝你呀,上課真有趣。

工作要領:自己轉圈、原地跳躍、踏腳拍手、把手自放在眉上做敬禮狀、雙手高舉原地轉圈。

說課稿 篇2

我說課題目是:色彩畫——水粉靜物寫生,這節課主題是“如何在教學過程中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師的引導作用,實際是研究教師的教法問題,即如何啟發誘導學生深入地學好。其核心就是教師採用什麼有效方法進行教學。這就必須要求教師要認真去備課,精心組織。達到教與學共同提高的目的。

備課思路如下:

一、 學情分析

色彩是美術大學聯考中重要科目之一,主要考察學生對色彩的認識、理解和運用能力以及表現色彩的能力。近年來,大學聯考的色彩採用了靜物默寫形式,考生必須把平時的寫生能力發揮出來。學生學習的思維分析應遵循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使學生對色彩形成專業化的感知和實踐十分重要。根據這一分析,我確定了本次課的教學目標:①用豐富的色彩畫面,激發學生對大自然景物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②明確學習水粉畫的重要性;③瞭解並掌握水粉靜物作畫步驟和表現方法。為達到這個目的,我明確教學的重點是水粉靜物畫的步驟,難點是如何把握鋪大色調關係,這樣使學生能更好、更準地把握這節課的內容。

二、 教法設想

本節授課,我採用了引導發現教學法。它的理論基礎是啟發式教學方法範疇,是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學生的認識階段而設計的教學方法。在啟發式教學中如何發揮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作用?一個好的教師要能通過“講”,啟發誘導學生去“想”,使學生自己去思考掌握所講解的知識,達到學會、會學的目的。基於上述認識,在學習方法法指導上,本節課我採用情境激發→設定問題→圖示啟發(步驟)→教師演示(方法)→學生訓練(學會)的步驟。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習興趣,使之從引導發現的方法中學到知識和掌握方法。

三、 學法指導

1.情境激發

所謂情境就是為學生創設一種使之身臨其境的學習意境,以此強化感性認識,激發學生興趣。要學好水粉靜物寫生,對色彩的認識和靜物畫的認識是學習的一個重要前提。根據新的教學理念,注重審美體驗,在新課引入時,我採用了多媒體教學,作為在音訊、視訊、影象、動畫效果上的綜合運用。我把九寨溝自然風景展示出來:碧藍的湖水與絢麗多彩的植被,加入小鳥悅耳的鳴叫、流水潺潺聲的音效;背景音樂配上中國古典樂曲《高山流水》,旋律清新流暢,使學生彷彿置身於大自然色彩斑斕的美景之中,聲、色並茂,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當教師引導學生進入視覺的感性認識中時,及時提出問題:究竟是形還是色彩引起美感?學生回答問題之後,教師引入:“色彩的感覺是美感的最普及形式”的這一論述作為結論,這是馬克思的話,他肯定了色彩體現美感。在欣賞圖片時,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及對美的追求。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審美能力,陶冶了學生情操,又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性,把德育滲透到教學之中。現代多媒體的應用在美術課教學起到了良好效果。

2.設定問題

新的《美術課程標準》鼓勵學生在感受、體驗、參與、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學習活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基本的美術知識與技能,體驗美術學習的過程和方法。現在的美術大學聯考靜物,不再是以前單純陶罐為主,而更注重不同物體的質感表達。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探究和思考,我繪製了與本課學習相關的兩幅水粉靜物畫作品。電腦顯示,讓學生觀察後,提出兩個問題:①《玻璃瓶與書》中,主體物透明玻璃瓶、金屬杯和環境的關係怎樣?②《綠桃》中,畫面的色彩傾向是什麼?大學聯考中把握一幅好的色調有時可以彌補造型上的不足。通過這些問題的設定,使學生在觀察中形成專業化的感知,為這節課學習打下基礎。

3.圖示啟發

美術的大學聯考不但要考察學生對色彩的駕馭能力,還要有素描造型能力,只有做到形色兼備,才能畫出好的作品。本節課的重點是水粉靜物寫生的步驟,我運用圖示啟發,展示三幅步驟範畫,強調作畫過程;再展示素描靜物與水粉靜物的作品,啟發性提出問題:素描靜物畫和水粉靜物畫的表現方法比較不同之處?讓學生髮現:水粉靜物畫是用色彩來表現明暗,塑造形體,而素描則是用單色明暗來表達。在此基礎上根據圖示,請學生歸納出作畫步驟。(起稿→鋪大色調關係→刻劃、調整)

4.演示啟發

鋪大色調關係是這節課的難點,讓學生把握畫面的冷暖調關係,從整體把握畫面的整體氛圍,並掌握繪畫的方法和技巧,為突破這一難點,我運用了演示啟發。為了突出多媒體在美術技法課上的實際運用,我將自己作畫視訊加以演示。這樣避免了往常靜物畫教學用vcd播放技法步驟的一般性,學生學習起來感覺更加生動親切,容易接受。使所有學生都能清楚作畫的每個環節,從而達到明確掌握這節課所學內容。由老師示範,邊示範作畫邊引導講解,學生仔細觀察,同時提問進一步啟發誘導學生去觀察,使學生抓住要領。從老師示範中,讓學生觀察畫面的色彩變化和表現方法,從這些變化中如何歸納出正確的知識結論。

在時間安排上我用了約十五分鐘,最後引導學生共同歸納出鋪大色調的方法:①整體入手的三個同時畫(A、明暗同時畫 B、主體物和背景同時畫 C、前後同時畫);②上色的方法(暗部的固有色加環境色→中間部的固有色→亮部的固有色加光源色)。難點的突破(鋪大色調技法),通過這些過程學生就上升到“理性”的認識,變被動為主動學習。這樣不僅讓學生學會,為後面的訓練打下基礎,更讓學生會學,掌握開啟知識之門的鑰匙。

5.學生訓練

教師課堂小結強調這節課的方法步驟和整體把握及色彩關係,學生根據老師講授的方法進行實際的練習,教師進行指導。然後通過講評作業,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正確的方法。

四、 教學小結

1.將多媒體新技術,引入美術課教學,有效的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2.色彩靜物課必須突出色彩,同時運用聽覺效果,進行烘托陪襯,又增強色彩的情景感知,使效果倍增。

3.使學生直觀的掌握了作畫的具體方法使他們達到如何去描繪刻劃色彩靜物。

4.把學好色彩課與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結合起來。從作畫的美感之中,使學生性情得到陶冶。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認識時分》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鐘錶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時間單位時與分。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探索發現1時=60分,初步建立時、分的時間觀念;通過觀察動手操作,能正確讀寫鐘面上所表示的時間;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通過對鐘面的觀察,知道鐘面上一共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知道1時=60分。

2、使學生在熟悉的活動中,具體感受1分、1時的持續時間,初步建立時、分的時間觀念。

3、使學生在認識時、分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感受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樂趣,增強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

時、分是非常重要的時間單位,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時間單位不易被具體物體表現,而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二年級的學生對時分的概念比較模糊也不易理解,因此很難量化這一概念。生活中的時間大多以電子顯示形式展現出來,這樣更增加了學生學習理解運用的難度。因此我把本節課的重點放在了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動手操作發現時針、分針是怎樣計時的,進而理解時分的進率,同樣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為主,教師合理引導為輔。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年齡特徵,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發揮課件的教學功能,以活動為主線,注重體驗,利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充分啟用學生的思維。在教學過程中,適時滲透數學思想和品德教育,讓學生從小熱愛數學、增強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中我圍繞以下四個環節展開。

第一環節:聯絡生活,匯入新課

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從交流學生自己的上學時間自然過渡到本課主題圖中女孩的上學時間,讓學生意識到了解時間的途徑和必要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知識的呈現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第二環節:主動探索,掌握新知

為了促進學生認識理解時分這一概念,我將“抽象模糊”變“直觀形象”, 特別是學生對時和分進率這一重難點的理解。我將採用電教形式演示分針和時針同時轉動的情景,要求學生觀察發現兩根針各自的轉動規律以及兩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絡。先讓學生猜想分針走一圈所用的時間,然後課件演示這一過程,在學生有了正確認識後再次觀看演示,觀察時針的變化。在時針和分針的跑步比賽中,所用時間相同,故1小時=60分鐘。鼓勵學生在交流探討中發現時分的進率關係:1時=60分,學生在此過程中初步建立了表象,也從中獲得了感性認識。

第三環節:加強體驗,實踐應用

這一環節在教學過程中設定了富有兒童情趣的情境,將形式單一、枯燥的練習設計多樣化,意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讓學生感受1分和1時的長短,建立時間觀念。教學時,讓學生在一分鐘時間內數脈搏、跳繩和做口算題,讓學生知道一分鐘內我們能做好多事,讓他們懂得一分鐘雖然短,但是積少成多就同樣寶貴,從而教育學生珍惜時間,自覺養成遵守時間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在此環節中有首次知識點的運用,即聯絡實際一節課的時間和課間休息的時間填空,並思考再加幾分鐘是1小時。然後組織學生交流討論時針從12走到幾是幾小時,也可拓展為時針從幾走到幾是幾小時(一圈以內)。這一環節的操作活動,學生都能積極參與,經歷體驗,老師要關注學生動態,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第四環節:總結全課,提煉昇華

讓學生回顧本課的學習內容,特別是時與分的進率關係,並且佈置課後作業。對於學生作出的回答,只要是正確的,老師要積極鼓勵,並且和學生一起耐心糾正學生說錯的知識點。在此過程中,學生對所經歷的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有了一次新的認識,也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為繼續學習和合理運用做好準備。

說課稿 篇4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學改革的形勢下,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水平、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基礎,已成為體育教學的主要任務。當我拿到課題——合作跑時,感覺這個題目很“新奇”。看似簡單的合作跑蘊含著對跑和學生人格雙重鍛鍊和培養。合作包含:聯合、協調、統一幾層意思。聯合是合作的基礎,協調包含和諧、調整適應的意義是合作的根本,統一是要找到契合點以達到平衡,最終完成合作。 一、說教學內容: 合作跑——陽光夥伴 二、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是合作跑。在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合作已成為非常高的情商表現。合作跑的運動學習訓練,可以發展學生跑和合作基本活動能力,提高靈敏、速度、協調等身體素質和動作的準確性、協調性,改善心肺器官的功能。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等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在國中階段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和團隊意識已成為一種迫在眉睫的教育目標。我認為這個題目出的很有水平。中國青少年現在最缺乏就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而本課內容“陽光夥伴”正是很貼切學生特點,符合當前學校體育教學改革要求,適應形勢發展的極具代表性的體育實踐活動之一。我想通過本課的教學,既能讓學生愉悅身心,又能增強學生團結協作精神,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三、學情分析:

體育的運動技能有差異,國中學生以具有一定的創造能力和自學能力,本課採用了講解、啟發、模仿、創新、自我挑戰等教學方法,以及各種新穎的練習方法。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層層剖析,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的確定:

1、認知目標:學生能與夥伴協調合作。

2、技能目標:(1)通過學習鍛鍊,發展學生的速度、靈敏、協調素質。 (2) 經過積極有效地訓練,改善學生的心肺功能。

3、情感目標: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發揮團隊精神,表現良好的

合作能力。

五、本課的重、難點確定:

重點:合作跑以與他人良好合作。

難點:在合作跑過程中積極改進自我協同團隊完成活動。 六、教學策略: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主要採用教師啟發指導,學生挑戰練習的教學策略,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靈活多變手段,做到身心結合,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全課的組織結構不拘泥於過分的統一規整,而以服務練習與教學為目標,力求合理、緊湊、流暢、新穎。

全課教學的內容及手段,用分組輪換的教學方法,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和場地內增加學生的練習效果。用比賽法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挑戰法激揚學生創新意識、增強團隊精神。 七、教學過程:

(一)引起注意階段;

1、課堂常規

2、本課的教學內容目標及要求

(二)激發興趣階段;

1、遊戲:“小魚網”(5’)

為了使學生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奮,同時達到熱身效果,安排了遊戲“小魚網”。以往“大魚網”人多容易將邊上學生甩出去造成傷害,“小魚網”以2人開始,4人為最多, 滿4人網到第5人積分為3、2兩隊繼續網魚,直到沒魚遊戲結束。並在場地內加入障礙物,以避免學生相撞。

2、8人合作跑練習

教師講解活動方法,然後學生有序創新練習。組織形式為散點。

學生通過各種練習,培養學生合作運動的興趣,進一步熱身,同時活躍課堂氣氛,為新授部分做充分的準備。 (三)接受新知識階段;

3、請2名學生做兩人三組足跑示範(2’)

此項安排為引導學生接收“陽光夥伴”做準備,我將藉此請學生談體會,並講解“陽光夥伴”的基本技術要領。 4、8人一組原地做練習(2’)

從走開始到原地跑再到慢跑,強調協調、合作和團隊精神。

5、 “陽光夥伴”大挑戰

在教師指導引領下學生由8人到15、20或更多人的“陽光夥伴”挑戰

——成功會激勵學生團結協作精神和團隊意識,失敗我將激勵學生堅強“勝不驕,敗不餒”,接受教訓重頭再來。 (四)放鬆整理階段

教學設計(片段)

授課老師:良田回名學校 石振寶 授課班級:七年級年級 人數:40

《合作跑——陽光夥伴》課後反思

在《合作跑——陽光夥伴》這節課上完後,我認真的對整個上課過程進行回憶反思:青少年現在最缺乏就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陽光夥伴”很貼切學生特點,符合當前學校體育教學改革要求,適應形勢發展。因此我選擇了“陽光夥伴”。

本課中整體設計有四個優點:第一,是從少人拉手合作跑到多人綁腿合作跑,藉助拉手和綁腿等來提高合作跑的難度,多人合作最能體現合作,多人綁腿跑——陽光夥伴更是當今最時尚極具挑戰性的一個合作運動專案,學生興趣很高的,教學目標已完全實現,基本完成教學

任務。我用我的個人魅力和激情,自始至終感染學生、激勵學生與人合作,感受合作快樂。同學們在我的激勵、引導和啟發下,積極與他人合作很好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第二,在“陽光夥伴”大挑戰前,請學生示範設立伏筆,學生2人綁腿的不成功,使我順利引入“陽光夥伴”。通過我的指導,第一組直接成功,第二組在較短時間內完成,第三組在教師指導下最後也基本完成動作,而第四組沒能順利完成。通過以上幾個梯隊的展示,讓每組同學都體會到不同程度的合作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結果,如果每組隊員同心協力就一定會成功。這正是我要向學生揭示情感態度、價值觀:團結協作精神、團隊意識以和“勝不驕,敗不餒”不折不撓頑強拼博精神。以至於第四組學生下課後還要求繼續練習。

其次,在教學中也展現另外一點,由於第一組學生態度認真,很好的理解和應用了教師所教授的技術和技能,因而一次性很好完成動作。而我發現後及時對第二、三組進行指導,學生很快利用技術技能取得成功,而第四組沒能很好的應用技能技巧,始終沒能成功。由此,應該很容易看出技術技能在教學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學中我不盡注重快樂健康,也注意對學生技術技能的學習和培養,讓學生在快樂健康中學習技能技巧,在學技術、練技能中體會成功的快樂,使學生能達到全方位的健康。

第四,器材創新。一位農村學校一直缺器材,所以平時就養成自制器材的習慣。綁腿繩生是用廢舊橫幅製成。 存在的不足:

1、我的教學設計還有很多值得商討的地方,整體設計思路還有很多需要改進如:循序漸進的和學情分析等問題。

2、正是由於學情分析不足,而“陽光夥伴”內容難度較大,因而沒能成功實現更多人的“陽光夥伴”大挑戰。

3、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在課堂中沒能用哨子是很不應該的,今後一定改正。 以上反思如有不足請各位批評指正!謝謝老師!

說課稿 篇5

張老師上《窮人》的第二課時,他希望學生能通過課文內容,感受主人公桑娜淳樸、善良,學習她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好心靈。這堂課上得

很成功,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1、構思巧妙,別具匠心。

本節教學主要圍繞桑娜的心理活動,體會桑娜的美好心靈,以讀為主,讀中感悟。

2、循循善誘,開拓思維。

老師在引導學生思考時,非常的沉著,一點都不著急,真正做到了循循善誘。比如說,在引導學生學習文中第8自然段時,多數同學都把眼光集中到了字詞句上,一個個回答都非常的精彩,但就是沒有人能從標點符號這塊寶地突破。於是,老師不緊不慢引導,可以從標點下手,這樣學生的思維一下子又通了,抓主了五處省略號省略的內容,並加以補充,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對桑娜此時心理活動的理解。學生課堂上思維的活躍以及精彩的.回答就是最好的見證。

尊重學生的個性閱讀

語文課標反覆強調學生閱讀要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斷,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問,明確宣示“閱讀是個性化行為”的科學理念,語文教學尤其要尊重學生富有個性的情感體驗、思維方式和多元表達。閱讀教學中學生的一點懷疑、一聲感嘆、一句批評、哪怕是一知半解、帶著稚氣,只要是自己的獨立思考,獨特體驗,都是可貴的。以上的教學案例很好的給我們詮釋了這一點:課堂已不是教師獨白,學生獨聽的局面,而是師生間、生生間自由、開放、弘揚個性的對話。教師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思維的成果,熱情給予鼓勵,積極引導,拓展文字的思想教育的內容。學生對這個問題產生了多種答案,儘管認識有高下之分,但這些答案都融入了他們對人生的思考。他們思維活躍,情趣盎然地走進文字,與文中人物產生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鳴。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釋放了情感,昇華了認識。這樣的教學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很好的體現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 建議:張老師的評價要多元化,要鼓勵學生不僅要用肢體語言進行評價,更要用各自的個性化的語言進行評價。

說課稿 篇6

一、說活動教材

“綱要”中指出,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瞭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和行為。“垃圾回家”是“綠色家園”主題活動中的一個內容。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美麗的花壇旁邊有人們丟棄的果皮,隨手亂扔紙巾。這種現象潛移默化地影響下一代對待生活的態度。幼兒期的生活還處在他律的階段,他們並不懂得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別人這樣做,他們也會這樣做。作為老師應該讓幼兒或得正確的情感體驗,要讓幼兒明白不文明行為對我們的社會、生活所造成的危害,要讓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關心、愛護周圍的環境,關注自身的生存空間,養成講衛生、愛清潔、愛護環境的好習慣,使他們在內化的過程中成為良好行為習慣的宣傳者、執行者,並將良好的習慣泛化到周圍人身上,從中找到快樂。選擇“垃圾回家”作為教材,使幼兒瞭解我們生活中的垃圾,哪些可以再利用,哪些不可回收,哪些是有害的,讓幼兒在丟棄時能做到分類投放,真正做到讓垃圾“回家”,萌發幼兒愛護生存環境的情感,從小幫助幼兒樹立環保意識。

二、說活動目標

1、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發展水平,本次活動的立意旨在要求幼兒從自身做起,從日常生活點滴小事做起,並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將環保意識提升為一種生活習慣,特制訂以下活動目標:

①幫助幼兒瞭解垃圾的來源,認識其危害,並能區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及有害垃圾。

②養成不亂丟棄垃圾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③引導幼兒願意為維護環境衛生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活動重點:幫助幼兒區分垃圾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和有害垃圾。

3、活動難點:是為環保宣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說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事先收集一些廢舊材料,教學課件、教學錄象2段(整潔和髒亂的小區環境)

2、知識準備:請幼兒觀察居住小區環境及周圍的環境,和父母一起討論收集有關生活中的垃圾及相關圖片。

四、說活動流程

環節一:瞭解垃圾的來源。

採用播放錄影(整潔美麗的小區,家園又髒又亂的小區的景象), 提問討論:

你們喜歡哪個小區?為什麼?垃圾從哪裡來?垃圾有什麼危害?

環節二:瞭解垃圾的分類及處理。

播放教學軟體:垃圾的分類與處理

垃圾可以分成幾類?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們該怎麼做?

環節三:送垃圾回家遊戲

親身嘗試,將實物垃圾送到環保垃圾筒內。

“你們認識這個垃圾筒嗎?為什麼他們有不同的顏色?“可回收是什麼顏色?不可回收是什麼顏色?有害垃圾是什麼顏色?你們能將他們送回家嗎?

環節四:設計環保標誌

結合自身說說我們該如何保護環境,引出設計“環保標誌”

“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我們該做些什麼?”

延伸活動:收集廢舊材料,投放在活動區中,實現了空間、時間上的開放式教學,具體內容如下:

五、說活動特色

1、生活理念的教育。此次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設計理念來源於生活,通過垃圾引出環保,從生活中小事體現環保這件大事,以小見大,激起幼兒關注生存的環境,樹立環保意識,並在動手、動腦、動口的活動中,獲得了無窮樂趣,也懂得環保從身邊點滴做起這個道理。

2、先進的視聽教育手段。多媒體技術將圖、文、聲音、像為一體,形象、生動展現環境汙染帶來的危害。

3、可持續發展理念。一次活動只是一個開始,是其他教育活動的引子。通過本次活動,使幼兒更多地關注我們生存的空間、生存的環境,這是本次教育的潛在效應。體現了活動的可持續發展。

擴充套件閱讀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也是集體備課的進一步發展,而【說課稿】則是為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它不同於教案,教案只說“怎樣教”,說課稿則重點說清“為什麼要這樣教”。教師在吃透教材、簡析教材內容、教學目的、教學重點、難點的基礎上,遵循整體構思、融為一體、綜合論述的原則,分塊寫清,分步闡述教學內容,以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說課稿 篇7

一、理論依據:

《幼兒園教育綱要》明確指出,教育內容應“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因此,我們也主張“快樂數學“、”輕鬆數學“(在活動中努力探討設計生活化、遊戲化的數學生活活動,建構自主學習和快樂學習的模式,促進幼兒能力與個性的發展)。杜威曾說:“教育應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準備。”幼兒園數學教育不是為純粹的教育而教育,是幼兒生活的本體,是一種以幼兒生活為特徵的教育,這就要求我們要立足幼兒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絡幼兒的生活來開展教育。一方面要努力尋找幼兒生活中的數學教育現象,作為數學教育的題材。另一方面要把數學教育內容生活化、遊戲化,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讓學習服務生活、提高生活質量。

二、設計背景:

指南中提出,學習活動的內容應以幼兒的現實生活為軸心,即要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戰性。以有助於幼兒經驗、視野的擴充套件和潛能的發揮。在一次音樂活動《小老鼠打電話》中,因為小老鼠的粗心,導致打錯了電話給小貓,而緊張萬分,而在活動中,我發現我班的孩子們對其中用數字組合的電話號碼十分感興趣。他們在猜測小老鼠的好朋友的電話號碼的種種可能。有的認為,可能是其中的一個數字發生錯誤,有的說可能這串電話號碼上的某些數字的位置弄錯了。對此,他們對數字的神奇功能感到十分好奇。孩子關注的熱點,往往是與他們的興趣、需要密切相關的。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通過這樣一個集體活動,目的是希望能夠進一步幫助幼兒分享、梳理和體驗數字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三、教學分析 :

1、本次活動就以孩子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數字為內容,通過綜合化的形式、遊戲化的過程,生活化的內容、經驗化的講述讓幼兒發現、瞭解生活中的數字,並讓孩子們學會主動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審視現實生活,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在生活中運用數字。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如:通過尋找幼兒生活中所熟悉的日曆、時鐘、郵票、圖書、衣服、電話機、遙控器、針筒等物品,讓幼兒在找找、玩玩、說說中發現生活中有趣的數字現象,並通過想象講述,如果生活中沒有數字會怎麼樣?讓幼兒帶著問題尋找生活中的數字,說說它的用途,從而使幼兒在生活中常用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去不斷獲得新的經驗

2、理念:

讓活動成為孩子們生活的縮影

3、重點:

瞭解生活中的數字與人的密切關係

四、實踐過程:

[活動前小調查]

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的數寶寶,其實我們的生活中到處有數寶寶,請小朋友們從家裡、教室裡、學校裡和平時的生活中看一看、找一找、問一問、想一想、記一記,什麼時候或什麼地方見到過、用到過數寶寶?它們各表示的是什麼意思?

活動目標

1、發現生活中的數字,初步瞭解數字的不同用途。

2、通過簡單的數字組合,體驗數字在生活中的應用。

3、激發對數字的興趣,培養幼兒積極關注身邊事物的情感態度。

活動準備

1、教具:0——9數字卡若干套,與幼兒人數相等的“我的名片”,水彩筆等。

2、拍攝生活中有數字的場景錄影資料:如汽車牌照、公共汽車站牌、電梯、公平稱、車牌照。。。。。

活動過程:

一、尋找活動室裡的數字

1、發現“數字樂園”裡有哪些數字?(出示0——9的數字卡)

2、在咱們的活動室裡,還有哪些地方也有這些數字?

二、猜一猜:瞭解數字的用途

1、 猜猜活動室裡的這些數字有什麼用?(幼兒結合具體的物品,憑藉自身生活經驗,互相交流、猜猜這些物體上數字的用途)

師小結:原來,數字就在我們身邊,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有數字,小朋

友還在哪些地方看到過數字呢?

2、幼兒回憶、講述生活中見過的數字。

3、觀看錄影,瞭解生活中更多的數字。

師:老師也找到了一些物體上的數字,還把它們拍了下來,現在,請小朋友一起來看看,說說你們看到過這些地方的數字嗎?這些數字又表示什麼意思呢?

① 幼兒再次發現、尋找並思考:數字的用途。

② 交流:鼓勵幼兒積極提問,老師和幼兒一起解答疑問並出示相關的

圖片。

4、小結:原來,數字的用處還真多呢!它們有的用來編號,有的用來表示時間、地址,有的用來表示商品的價格,說明物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重量等等,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數字的用處還有好多呢,我們以後再去找一找,好嗎?

三、探討數字的組合

1、我的座號

為了方便管理,老師在花名冊裡也給小朋友編了號數。你們知道1號是誰呀?2號呢?……我們班有沒有42號的小朋友?說明我們班只有41個小朋友。

請個別幼兒上來尋找自己的座號。

2、發現問題:兩位數的幼兒為什麼找不到自己的號數?

3、匯出數字的組合。

發現兩個數字合在一起,就能夠組合成自己的座號了。如:1和0可以組合成“10”……

4、想一想:數字的其他組合法

▲除了可以組合成號數,我們還可以用這幾個數字組合成哪一些特殊的電話號碼?在生活中有什麼用?如:“1、1、0”可以組合成“110”,用“1、2、0”組合成“120”。。。。。

▲你還能找數字的其它組合嗎?有何作用?(初步瞭解)

小結:數字的神奇組合,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能夠用的到,而且也給我們帶來了便利。還有很多的數字組合,我們可以在分割槽的時候繼續去發現。

四、做一做:《我的名片》。體驗數字與自身的關係。

▲學習在“名片”上寫上自己的生日、家庭電話和姓名。

師:這是一張空白的名片,現在請小朋友用數字組合的方法,填寫出你們的號數、生日和能夠找到你的家人的電話或手機,並貼上在牆壁的《我的名片》上,用於你們的好朋友很清楚地知道你的生日及聯絡電話,便於在你們生日的這一天,為你們說上一句祝福的話。

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三國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其中最精彩的部分莫過於諸葛亮。《隆中對》即是以歷史的方式客觀記錄劉玄德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出山相助這段歷史佳話。做為二十四史中最著名的前四史之一的《三國志》,既繼承了前人對歷史的客觀、忠實的記錄的特點,又表現了紀傳文學以簡筆勾畫人物性格的寫作風格。課文節選的《隆中對》片斷更是集中表現了諸葛亮高超的分析能力和卓越的政治遠見。學習這篇文章,既可以感受到諸葛亮作為“智慧之化身”的聰明才智,也可以體會到劉備做為一代梟雄的非同尋常的氣質,更可以藉此感受整個的三國文化,把智、誠做為我們後人終身追求的典範。

(二)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應該學什麼?他們與七、八年級學生最大的區別是什麼?我想一是知識容量的拓寬,二是學習深度的增加。對於九年級的語文課堂,僅僅圍繞一篇課文並進行簡單拓展是無法滿足他們的學習要求的。語文課堂應該有更廣闊的視野和更深入的思考。同時,九年級學生應該更多地接觸中外文化,對不同文化的接觸和理解應該成為語文課堂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內容,把握諸葛亮隆中對策對天下形勢的準確分析和決策的科學預見性,鍛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2、認識、瞭解諸葛亮作為中國古代第一智者的生平經歷及主要功績,培養愛國主義情操,瞭解三國文化。

(四)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隆中對所體現出來的諸葛亮的卓越才能。

(五)學法指導

1、將課文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利用網路查閱與課文相關的資料,形成對三國文化的初步感知。

2、將語文學習與歷史學習結合起來。俗話說文史不分家,學習本課將文史結合起來勢在必行。從東漢末年到三國再到西晉統一天下的這段歷史應在課文當中有所體現。

(六)教學流程

一、匯入

請學生猜一個謎語:有一詩如下:

“先生晦跡臥山林,三顧那逢聖主尋。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

這首詩寫的是誰?他第一次的才智展示是一件什麼事?

二、整體感知。

全班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三、“隆中對”賞析。

1、瞭解東漢末年的社會形勢。(藉助地圖)

首先讓我們一起回到1800年前的東漢末年。朝廷中政治腐敗,民間爆發黃巾起義。許多豪強武裝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佔據地盤,互相混戰,形成割據局面。較為強大的有袁紹、劉表、孫氏、呂布、張魯、劉璋、曹操等,而漢室皇族後裔的劉備也有匡漢室之志。

2、劉備是在什麼樣的情形之下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呢?

請學生根據所佔有的資料回答。教師補充。

要點:劉備靠鎮壓黃巾起義,糾集了幾千人馬,但沒有地盤,先後依附曹操、袁紹等人,公元201年,到荊州依附劉表。屯兵於新野縣已有七年了。公元207年,經徐庶推薦,三次到隆中(襄陽縣城西二十里)訪問諸葛亮(“三顧茅廬”),向諸葛亮請教復興漢室的大計,並請他出山輔佐自己。概而言之:無兵、無將、士,無地盤。

3、諸葛亮是如何讓劉備折服的呢?(重點突破)

先請學生討論三分鐘,然後再回答小組意見。

A、對天下形勢的準確分析。

a、如何對曹操?理由?“此誠不可與爭鋒。”三點優勢:軍事優勢——“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政治優勢——“挾天子而令諸侯”;人才優勢——“抑亦人謀也”。(可舉一例,如深夜未穿鞋接見許攸。教師或學生舉例皆可)

b、如何對孫權?理由?“此可為援而不可圖也。”三點優勢:地理優勢——“國險”;民眾優勢——“民附”;人才優勢——“賢能為之用”。(依上舉一例)

c、如何對荊州?理由?“將軍豈有意乎?”必要性——交通便利,物資豐富;可能性——“其主不能守”(為什麼?劉表將死,內部有矛盾。老師講之。)

d、如何對益州?理由?佔據。必要性——地理優勢(險塞,易守難攻)、資源優勢(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可能性——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

e、如何看自己?政治優勢——帝室之胄(漢宇正統,得民心)。信義優勢——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舉例,如張鬆獻圖)

B、科學決策。

a、佔地盤——跨有荊益,保其巖阻。

b、調整內部關係——西和諸戎,南撫夷越(解決後顧之憂),內修政理

c、調整外部關係——結好孫權(聯吳抗曹)

d、逐鹿中原——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

e、實現目標——霸業可成,漢室可興。

總結:此番隆中對策體現了諸葛亮準確的分析能力和高超的決策能力。

4、再讀“隆中對”這段文字,體會諸葛亮的高超智慧。

四、課外拓展。

諸葛亮的功績很多,大家還知道哪些?

主要請學生講一講諸葛亮的故事,如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布八陣圖、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等。

總結:諸葛亮在軍事(如火燒赤壁、收二川)、政治(如治理蜀漢)、外交(如智激孫權、周瑜)、天文(如草船借箭)、奇門八卦(如擺八陣圖)、工具製造(如諸葛弩、木牛流馬)等方面都有非常傑出的成就。

五、課外作業。

可藉助有關資料思考這個問題:諸葛亮除了他的聰明才智之外也有不足之處,那麼他的“不智”表現在哪些方面?

學生活動設計

1、課前準備以下資料:

①劉備

②諸葛亮

③曹操

④孫權

⑤劉表

⑥劉璋

2、課中:

①朗讀課文。

②討論諸葛亮是如何折服得備的。

③查詢資料,舉出相關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