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有關國小說課稿範文合集5篇

說課稿2.3W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說課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國小說課稿範文合集5篇

國小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研讀:

《輪椅上的霍金》是蘇教版第十一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介紹了“宇宙之王”霍金在長達40年的輪椅生涯中,不屈不撓地與殘酷的命運作鬥爭,他不因癱瘓而悲觀,不因身體的殘疾而消沉,不因醫生“只能活兩年”的斷言而放棄,用自己頑強的意志、樂觀的精神創造了生命的奇蹟,創造了科學的奇蹟。

霍金是個極富魅力的傳奇人物,他是物理天才,是“宇宙之王”,他更是一個生活的強者,他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打動了每一個人。課文從兩個方面向我們展示了霍金偉大而獨特的人格魅力,一、他在物理科學方面的傑出成就,這一部分,著力描寫霍金命運的不幸,患病直至身體各部分失去功能給生活帶來了巨大障礙,通過形象生動的描寫,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可憐、值得同情的普通老人形象,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身體殘疾、生活無法自理的老人,卻在這種令人難以想象的艱難中,與殘酷的命運進行抗爭,成為了世界公認的科學巨人,讓所有人眾星捧月般頂禮膜拜。而他自己,卻願意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靜靜思考宇宙的命運。二、面對女記者而又充滿悲憫的提問,命運多桀的霍金表現出的是一個偉大人物的從容、樂觀,和無限溫情。能活動的手指、能思維的大腦、終身追求的理想、感恩的心……平凡樸素的擁有,讓這個平凡的老人如此不平凡。課文第八小節是過渡段,直接告訴大家:霍金用他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折服了大家。

這篇是一篇勵志課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應該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兩者統一的,因此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除了要讓學生在語言文字之間去感悟這個人物的獨特人格魅力,還要引導學習學習不斷探索的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生態度。

2、教學要求

我初步設定本課教學目標:

(1)認識並用鋼筆寫好課文後面“撰、鴉”等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只識不寫。

(2)通過具體語言環境理解“悲憫、頂禮膜拜、神祕莫測、唐突、景仰”等詞語意思,能用其中兩個造句。

(3)有感情朗讀課文,在反覆朗讀中感受“宇宙之王”霍金獨特非凡的人物特點。學習霍金“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

(4)初步接觸和認識“雙重否定句”的用法和意義。

3、重難點預設:

教學重點:通過具體語言文字感受霍金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

教學難點:(課後第三個思考題)面對女記者唐突而尖銳的問題,霍金從容的回答所蘊含的深刻意義。

4、教學準備:

A為了讓學生對霍金的認識能更加全面、具體和深入,可以在課前準備一些資料,作為拓展閱讀的內容,也可以課後佈置學生通過網路圖書等,將課內學習進行延伸。 B製作

二、教學設想

一、 談話匯入,初識霍金,形成閱讀期待

1、出示課文第一小節:他在輪椅上坐了40年……

自己讀讀這段話,然後指名朗讀,讓學生說說對這個人的第一印象。(課文第一小節就開門見山地向我們介紹了一個可憐又可敬的人物形象,讓學生直接走進文字,在語言文字間感受人物,讓心靈受到衝擊,從而產生強烈的閱讀期待。)

2、這個特殊的人物,就是今天我們要認識的,霍金,

出示課文第二小節的一句話,齊讀,引出本文主要人物,板書課題:輪椅上的霍金。你會帶著怎樣的感情去讀這個課題?(只是讀課題,但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掌握本課學習的感情基調。敬佩的,因為輪椅上的他可以創造科學的奇蹟,疑惑驚訝,因為不敢相信這樣一個幾乎殘廢的人,還可以活得這樣有價值。同情,因為命運對霍金來說太殘酷了!)

3、讓我們一起走近輪椅上的霍金,去感受這個平凡人不平凡的人格魅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把握文字結構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課後練習二的詞語,指名朗讀,

3、快速默讀課文,可以從課文中找出一個短語或者句子來描述你心中的霍金。

A、課文最後一節:心靈震顫之餘……非凡的科學家……

感情朗讀,理解“震顫”,突出“非凡的科學家”“由衷的敬意”

B、課文第八小節: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生活強者……

指導感情朗讀,理解“折服”、“由衷”,強化“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和“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

引導學生弄清楚這一小節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並嘗試給課文簡單分段。

三、精讀課文,認識霍金,感悟人格魅力

認識“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

1、霍金的人生,到底充滿怎樣的傳奇色彩?默讀課文3?7小節,思考:殘酷的命運造就了一個怎樣的霍金?可以圈畫重點詞句幫助理解,也可以在課文旁邊用簡單的詞語寫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

A、瞭解霍金殘酷的命運,“全身癱瘓,不能說話,身體變形,不能讀書寫字,醫生診斷只能活兩年……。讓學生找到相關句子和段落,反覆朗讀,談自己的感受,特別關注其中的一些細節描寫,如“齜牙咧嘴的標誌性形象,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等,在豐富的語言文字之中感受命運對霍金是如此殘酷和不公,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次朗讀,讀出對霍金的同情。

B、面對殘酷的命運,霍金卻在難以想象的艱難中成為了世界公認的科學巨人,讓學生交流所瞭解到的霍金在科學領域獲得的成就,認識一個勇敢頑強,不斷探索的'霍金。抓住“飛出了……飛出了……飛到……飛向……”反覆有感情朗讀,讀出霍金對科學的無比熱愛和執著,讀出霍金非凡的智慧。

C、獲得成功的霍金受到了眾人的尊敬,然而他,卻並不為此沾沾自喜,引讀課文5-7小節,讀後可以繼續讓學生說說,在這一段中,你感受到了一個怎樣的霍金。(在生活中的霍金是普通的,但也是也是非凡的,因為他總是和自己鍾愛的科學事業在一起,不停的工作使他和普通人一樣感受著生活的快樂。

3、再次出示第八小節,齊讀,引出下文

認識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

1、默讀9-17小節,思考:年輕女記者認為霍金失去的太多太多,霍金是怎麼認為的?你又是怎麼認為的?

2、交流:

(1)指名讀女記者的問題,理解“敬仰”與“悲憫” 感受女記者提問時的複雜心情。

(2)報告廳內一片寂靜,引導學生理解,這一片寂靜背後蘊含著同樣的是大家對霍金的敬佩、同情、憐憫、期待的複雜情緒。

(3)指讀霍金的回答,齊讀,繼續交流(霍金並不認為自己失去很多,因為他有一顆感恩的心,他的手指能活動,他的大腦能思維,他還能通過思考去實現自己的理想,他還能在這並不容易的生活中感受到幸福,因為對他來說,能思考,能和自己鍾愛的科學事業在一起,就是一種幸福,肉體的殘疾和生活的不便對他來說都不是很重要的,並不能影響他的追求和理想,更重要的事,親人和朋友給了他關心和愛,讓他的人生和其他人,甚至比所有健康的人更加燦爛。)

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是多樣的,這裡要讓學生盡情暢談自己的理解,感受霍金不向命運低頭,樂觀、勇敢頑強的生活態度,感受霍金對生活的熱愛,對科學事業的熱愛,感受霍金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

(4)在理解的基礎上,繼續感情朗讀這一段

(5)教師範讀最後一小節,學生齊讀,深化理解。(霍金的非凡,在於他非凡的科學成就,更在於他勇敢頑強的人生態度、人格魅力)

拓展文字,昇華感情

補充資料:霍金來到中國,霍金來到我們身邊

閱讀拓展資料,將文字人物生活化,認識生活中的霍金,進一步激發對霍金的敬佩之情。

可以用一句話來說說你學習了這篇課文後的收穫嗎?

四、課外作業,嘗試練筆,延伸語文學習,

1、找一些“逆境人才”的人物故事讀一讀,感受不同人物魅力,感受描寫人物的不同方法。

2、練筆,嘗試使用“過渡”段。

國小說課稿 篇2

一、指導思想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以個人或集體的合作的方式參與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評述和欣賞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的持久興趣,瞭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和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習興趣,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說教材

1、教材的意義與地位

《顏色變變變》是二年級 教學內容,是一個顏色變化的探究活動。藍天、白雲、紅花、綠葉,學生們生活在一個多彩的世界裡,多彩的顏色是怎麼變出來的?二年級教學活動《顏色變變變》為學生解開了這個疑惑,幫助學生了解了紅、黃、藍三原色其中兩種顏色混在一起變出另一種顏色的神奇,感受顏色變化的奇妙,激發學生探索、發現顏色變化的慾望,豐富有關顏色變化的經驗,體驗變化的樂趣。

2、教學目標

本次活動遵循《新課改》的精神,體現學校教育活動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原則,符合學生愛動手、愛擺弄的年齡特點。本人在活動中有意識地創設環節,引導學生相互協商、自主分配角色,互相合作,共同探討、互相交流在探究中的發現,從中滲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因此,本人預設了以下三個活動目標:1、讓學生主動參與變色的操作活動,感受三原色的變化;2、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激發對科學活動的興趣;3、樂意與同伴分享自己對顏色變化的發現。

3、教學重難點:

探索發現是學生的本能衝動,好奇、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在此次活動中,為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發展學生實際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本人把“學生主動參與變色的操作活動、探索顏色的變化”定位於本次活動的重點。考慮到這是學生第一次自主探索顏色的變化,在操作中會異常興奮和忙亂,為了有序地完成操作、發現、記錄這一探究過程,本人把學生自主分配角色,互相合作調配顏色定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4、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的目標服務的,同時學生是通過材料的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我給每組學生準備了一個調色盤,顏料等。準備的每一種材料都是要讓學生通過動手使其發生變化,從而獲得啟發,得到發展。

三、說教法

1、演示法:

第一環節觀摩小魔術表演,讓孩子觀察顏色由無到有的變化過程。第二次的演示法是運用在,實物圖畫的講解上,通過直觀的圖畫,更好的為孩子做示範。同時,演示調顏色和做實物塗色的時候,本人示範調配了一種顏色,其他的留給孩子們足夠的想象、探究空間,避免孩子清一色模仿的結果。

2、談話法:

主要體現於調色實物塗色小結評價。學生在配合調色和做記錄的時候有的有交流、有的因角色分配發生衝突、有的調色時意見不統一需要商量等等,談話法促進了孩子與孩子之間、孩子和老師之間的交流,從中也圍繞目標滲透了孩子合作意識的培養。

3、觀察法

在活動第三環節,學生動手操作調色,探索顏色的變化時,本人通過觀察,學生調色之前的協商分工情況,觀察學生的調色和記錄過程,以便及時有效地進行指導和評價。

四、說學法

1、觀察法

美術與科學結合活動中的.觀察法是非常重要的,在開頭引題激趣環節,學生觀看小魔術演示,觀察了顏色從無到有的變化過程,從而產生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繼而又觀察了教師示範調色和實物塗色的方法,為下一環節的操作及記錄提供了有效的指導依據。

2、實物操作法:

在活動第三環節,學生充分利用教師提供的顏料、調色盤、棉籤、紙片等進行調色操作,在調色中感知、探究顏色的變化過程,從中獲得有關顏色變化的知識經驗,在活動延伸部分,學生又利用自己所調出的顏色和實物操作中充分體驗操作的樂趣。

3、討論法

科學教育內容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

等方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本次活動,討論法主要運用於兩個環節,一是學生調色及實物操作之前的角色分工問題,以及完成調色、記錄一系列探究過程的交流、探討;另一處是運用於操作結束後討論、交流操作結果。

五、說教學過程

1、觀摩小魔術表演

我設計的小魔術表演目的在於讓學生通過觀看錶演、觀察其變化過程從而產生好奇心,激發求知慾。魔術演示特意請個別學生嘗試,有的學生能變出顏色,有的學生卻變不出顏色,什麼原因呢?顏色是怎麼變出來的呢?把疑問留學生,讓他帶著疑問進入下一個環節。

2、學生親手操作

通過觀看老師小魔術表演,學生已經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想動手操作,這時,老師通過直觀的演示法,把操作步驟教給學生,讓學生在觀察中得到啟發,同時,老師又沒有面面俱到的把所有問題都幫學生解決,而是留有一定餘地的讓學生在操作中發現問題,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老師只示範調配了一種顏色,其他的讓學生自己調配。因為,如果老師把所有的顏色都調配出來呈現給學生,等學生們自己變顏色的時候,可能新鮮感就沒有那麼強烈了。

3、談話小結

小結環節是增進學生們的交流,激發他們表達的慾望,從中滲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創設濃烈的師幼互動氛圍。

4、活動延伸:《我的陀螺轉起來》

學生們利用剛才變出來的顏色給陀螺上色,這個環節,很多學生會有意識去尋找漂亮、鮮豔的顏色,有的把三種顏色混在一起的小朋友找不到漂亮的顏色了,他們開始尋求幫助,向別人借自己想要的顏色,所以合作交流再一次體現。而且,通過這一次,他們一定懂得,下次應該怎樣操作才能調出漂亮的顏色。最後在愉快的音樂中結束這堂課,讓學生體驗獲得成功的快樂。

六、目標預計

本堂課以小組形式做實驗,分為六組,預計達到效果是60%,但實際操作中學生實驗效果達到了85%,實際比預計效果高出25%。

國小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開放的中國》是《品德與社會》(上教版)五年級第一學期第四單元“走向世界”的最後一課。本課根據《上海市國小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熱愛和平,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理解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加強國際交流有利於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內容和要求編寫的,旨在教育學生認識祖國與世界的關係,瞭解祖國“改革開放”基本國策,熱愛祖國。

說學情:

我班學生已經在第六課《春天的故事》中知道了改革開放給人們的衣食住行帶來的變化,這也是這節課很好的鋪墊。他們對於改革開放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還是能夠理解的,因為貼近他們的生活。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在各個領域與國際進行的交流對於學生的生活還是遠了些,他們平時也不會經常關注,即使關注也只是比較熱門的那些事件,這也反映了學生在課外對於時事政治不夠關心。

說目標:

根據本教材以,以及結合本課教材內容,將本課分為兩個課時進行教學。

其中,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為:

(1)知道對外開放給中國帶來的新氣象。

(2)運用縱向比較、課前調查和自主探究等方法,觀察分析中國在各領域與國際交流的成果。

(3)初步體驗我國國際地位日益提高,激發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說實施:

一、利用歌曲、視訊、圖表等手段,幫助學生理解重、難點。

《品德與社會》學科以活動為教學的主要方式,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本課時的教學中關於中國在經濟領域的開放我利用了圖表、視訊和圖片的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原本很枯燥、乏味的“中國在經濟領域的開放”。首先,圖表的多次利用,引導學生在一張圖表中,從不同的角度能夠觀察出不同的資訊,再思考原因。這樣設計,也做到了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其次,在理解中國加入WTO這一事件時,我運用了視訊的手段,讓學生回顧那激動人心的時刻,讓他們初步體會到中國能夠加入WTO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也是一件值得每一箇中國人高興的事,並且沒有中國入世的成功,也不會有我們現在的進一步開放。最後,在介紹中外品牌的時候,我既運用了視訊又運用了圖片,因為有些品牌離學生的生活有些距離,比如回力品牌,中國的老牌子,許多學生都不知道,所以用視訊的手段介紹這個牌子,而且還讓他們看到許多外國人也穿著我們的國貨,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品德與社會》學科非常注重學生的社會意識、創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發展。五年級的學生,我希望培養他們自主探究的能力,所以在課前,我就佈置了一項任務:用過各種途徑,自己查詢近10年來中國在各個領域與國際交流的事例。通過這項自主探究任務,讓學生自己動腦筋,思考用什麼方法去查詢更有效,並且得到資料以後還要自我整理和歸納,這也需要在查詢時就要仔細留心,不是複製黏貼就可以了。這也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整理和歸納自己所需資料的能力。

三、環環緊扣,精心設計各個環節。

本節課的各個環節都是緊緊相連的。活動一,從歌曲引入,回顧第六課,為本課做好鋪墊,也讓學生知道教材之間都是有一定的聯絡的。活動二,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先了解發生在身邊的開放帶來的新氣象,引導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活動三,從圖表入手,最後再回到圖表,讓學生知道開放的各個領域中,經濟是領頭羊,並且在環節中用視訊的手段介紹了中國加入WTO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如果這個環節大談經濟,學生一定會覺得枯燥乏味,所以我就從生活找起,讓學生從出口的中國品牌和進口的外國品牌上體會到開放使得中國與國際在經濟上交流很頻繁,在介紹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的時候,適時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活動四,有了經濟基礎,中國其他領域的開放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學生通過課前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在課上先是小組交流自己整理歸納的資料,再全班交流,層層遞進。最後,回顧整節課上的圖片資料,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再次加深印象。

總之,本課注重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體會我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國小說課稿 篇4

尊敬得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得題目是《學會讚美》,將從主題選定、活動目標、方案設計和活動過程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主題選定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希望得到尊重和讚美,是人們內心深處最大得願望。國小中年級學生已初步具有自我意識,十分關心同學對自己得評價,更希望得到同學得讚賞。依據教材和學生心理特點我確定設計了《學會讚美》一課。

二、活動目標

基於該階段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得心理特點和本節課得內容,我將本次活動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1、使學生能正確認識自己,評價別人。

2、學會恰當地讚美他人,真誠地讚美他人。

3、體會到讚美他人與被人讚美都是幸福、快樂得 。

三、方案設計

在教學中,我根據中年級心理健康教育課標得要求以及本節課得具體特點,注重營造平等、民主、寬鬆、和諧得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得積極性、參與性和情感性,體現學生得主體性原則。

四、活動過程:

國小中年級心理健康活動形式對於活動得參與性、情感性得要求更高。在設計活動時,我充分考慮學生得年齡及心理特點,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1、激發興趣,感受讚美

2、小品引路,學會讚美

3、參與體驗,分享讚美

4、總結延伸,昇華讚美

下面,我具體說說是怎樣準備這一課得。

首先是課前活動

上課前,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寬鬆、和諧得氛圍,我有意識得對學生進行讚美,例如:“孩子們真精神!”“你今天穿得衣服真漂亮。”“你得聲音真好聽!”??提高學生得課堂情緒,自然得引出“學會讚美”這一話題。

一、激發興趣,感受讚美

興趣是最好得老師。所以第一個教學環節是激發興趣,感受讚美。我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看動畫,聽《稱讚》這個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得是:在小獾有點洩氣得時候,小刺蝟稱讚了他,使他有了自信;而小獾稱讚小刺蝟得蘋果香極了,使小刺蝟消除了一天得疲勞。聽完故事後請孩子們說說:“你喜歡這兩個小動物嗎?為什麼?”孩子們觸景生情,暢所欲言。

這樣孩子們就可以初步感受到讚美不僅能給人帶來快樂,而且也能使交往得雙方彼此喜歡。

二、小品引路,學會讚美

讚美是一門學問,也有一定得技巧。那麼如何去讚美別人呢?第二個環節小品引路,學會讚美我是這樣設計得:播放錄影短片《誰最會誇》,看後讓孩子討論交流:你認為誰最會誇?為什麼?以小品為載體,讓學生認識到讚美別人最重要得是真誠得發自內心得讚美。接下來播放兩個生活情景,引導孩子發現其中人物得閃光點進行讚美,讓孩子在“潤物細無聲”之中學會了讚美。

三、參與體驗,分享讚美

有位兒童心理學家曾說過:“讚美是兒童精神世界得陽光!”。所以我設計得第三個環節是參與體驗,分享讚美。通過一個活動“我來點亮那顆星”來調動孩子得積極性,儘量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體會到讚美他人與被人讚美得幸福和快樂 。活動是這樣得:在一個盒子裡放著一些紙條,每張紙條上寫著一位同學得名字,我先從中抽出一張紙條,然後請全班同學幫忙找一找被抽到同學得優點,(此時引導學生多角度得發現別人得優點,不光學習,還有勞動、紀律、衛生、文明禮貌等),最後請被讚美得同學談談受到讚美後得心理感受。此時,老師點亮一顆星。接下來請一個孩子抽出一張紙條,大家一起來找找被抽到同學得優點,點亮第二顆星。最後是小組間同學互相讚美。教師相機點亮所有星星。

這樣,參與得人員由點到面,發揮了學生得主體作用,使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讚美得愉悅,清醒地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得閃光點,從而能正確地認識自己、評價別人。

四、總結延伸,昇華讚美

為了讓學生得心靈再次受到強烈得震撼,充分感受讚美得魅力。在本節課最後一個環節總結延伸,昇華讚美中,我配樂朗誦《讚美》:同學們,請不要吝惜你得讚美,因為讚美是春風,它能使人溫馨和快樂,

請不要小看讚美,因為讚美是力量,它可以激發自信和希望。讚美也是心靈得陽光,沒有陽光,我們便不能生長。願讚美得力量激勵每個人進步,願讚美得陽光普照在每個人得身上。

最後總結延伸:同學們,在我們得日常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得人值得我們去讚美,(相機出示圖片):辛勤得園丁、勤勞得清潔工、盡職得警察、還有保家衛國得解放軍??慷慨地送出我們得讚美吧,這樣我們得生活將充滿和煦得陽光,我們得社會將變得更加和諧。

通過準備這節課使我深深得感受到讚美得巨大力量。做為一名老師,我們更應該持之以恆得用我們得實際行動去讚美我們得學生。一句真誠得話語,一個甜蜜得微笑,一道讚許得目光,一個豎起得大拇指??都可以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得收穫。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得教學設想和反思,可能會有一些不足之處,懇請各位專家、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國小說課稿 篇5

《神奇的手》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內容。本單元以“我的手兒巧”為主題,試圖以“我有兩件寶”、“做個小玩藝兒”、“打扮我的小天地”三個活動主題,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手和腦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學生了解自我,關注生活,體驗合作和創造的樂趣。《神奇的手》是“我有兩件寶”這一主題活動中的一部分。它要求學生認識手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在運用手開展創造性活動中,發揮想象,認識手的重要性。下面,我就三方面進行說課:

一、分析教材特點,制定活動策略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中指出: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一門活動型綜合課程。課程目標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活動是教和學的中介。《神奇的手》一課的內容集生活性、趣味性、活動性為一體,讓學生通過活動參與來感受和體驗生活,探究手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根據教材的特點,我在進行本課教學時,採用了以兒童直接參與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寓教育於活動中,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活動,自主探究,進行體驗性學習,創造開放又有活力的活動課堂。教學中,我充分發揮了多媒體VCD教學資源的引導作用,以多媒體VCD內容為開展教學活動提供契機,將整個教學活動有序地組織了起來。

二、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創造活動

1、創境激趣,引導參與

愛因斯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在課的開始,我採用了一個有趣的謎語匯入:“兩棵樹,十個杈,不長葉,不開花,吃飯勞動全靠它。”學生很聰明,馬上就聯絡實際猜出謎底是“手”。這樣,學生對手的興趣就激發出來了,對本課的教學充滿好奇心。這種匯入方式不但自然地引出了課題,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挖掘生活,豐富認識

學生有了參與熱情後,我緊接著提出問題:你的小手會幹什麼?這個來源與自身生活體驗的問題馬上就讓學生有了表達的慾望,紛紛說出自己的手能幫助自己幹什麼。為了能使學生進一步豐富對手的作用的認識,我利用多媒體VCD中的“手的用處多”這一內容,讓學生觀察、認識:手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勞動,而且還能幫助我們做許多其他的事情,從而更深地體會到,人類的生活離不開手。目的達到後,我趕緊丟擲問題:你在生活中還發現了手的其他作用嗎?這個問題既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又將學生的思維從課堂走進了生活,還為下一步的`教學活動作了良好的鋪墊。

3、開展活動,張揚個性

在這個環節裡,我充分利用多媒體VCD的資源優勢,將可以開展的活動和遊戲及其過程直觀地呈現出來,引發兒童活動的興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創造活動來獲取知識,鍛鍊思維,發展品德。為此,我設計了三個教學活動來輔助教學。

活動一:摸一摸

活動前,我出示多媒體VCD中的教學圖片一。學生觀察圖片內容,初步感知:手不僅能幫助我們勞動、生活,還能和我們做遊戲。接著,我再從每組邀請一個代表上臺開展“摸一摸”的遊戲,要求其他的同學作評判,臺上的同學說對了,就拍拍手;錯了就跺跺腳。這樣,全班同學都參與到了活動當中,教室裡的氣氛異常熱烈。學生們個個興奮得臉兒通紅,眼睛緊緊地盯著臺上的同學,生怕自己小組的代表說錯了。活動結束時,學生對手在生活中的運用又有了進一步的體驗,思路開始拓展,為下一步的創造活動起到了推動作用。

活動二:變一變,猜一猜

為了加深學生的體驗,激發他們的探究意識,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我又出示了多媒體VCD“手影遊戲”的畫面,讓學生感受手給我們帶來的樂趣。學生對此非常感興趣,紛紛猜測圖片上的手影是什麼。我見時機成熟,連忙給學生示範了小貓、小狗、小鳥等手影,讓學生猜一猜,猜出來了在模仿動物叫。教師的親身參與更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慾望,學生們也開始模仿做各種手影。於是,我問:你能用你的小手變出什麼?小組同學一起做一做,猜一猜吧!這時,學生的動手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教室成了一個展現學生個性的舞臺。猜想、實踐、創造……各種造型與設計使學生充分融入課堂,激發興趣,拓展了思維,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發展。學生創造瞭如“公雞、山羊、兔子、鴨子、小猴……”充滿了奇思妙想的作品。此時,我對學生的創造成果予以充分的肯定,評出了“小小創造家”、“大大方方獎”等獎項,並鼓勵學生回家後繼續進行創造。課後,我發現這個有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體會到了創造的樂趣,及時的鼓勵又使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學生樂於將創造活動延伸到課外,真正實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活動三:動動手,動動腦

在學生對手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認識之後,我又引導學生知道:人的手是由腦控制的,多動手可以使我們大腦更加聰明。這裡,我又設計了一個有趣的舉手遊戲。遊戲規則要求手學生做的動作要與老師發出的命令相反,錯了要有所懲罰。遊戲前,學生感到很容易完成。但遊戲開始後,很多學生髮現有些“手不由己”。大家的興致又一次被調動起來了,不少的同學雖然受罰,但是積極性卻更高。這個遊戲大大地訓練了學生的反映能力,也更進一步地認識到大腦的靈活性直接影響動手的準確性。

3、欣賞兒歌,鞏固認識

在教學活動完成之後,學生對本課的教學內容已經有了較深刻的理解。針對低年級學生學習的特點,我又播放了多媒體VCD中的兒歌,讓學生邊聽邊表演,使學生在音樂、圖片和語言所創設的情境中,再一次鞏固新知。我發現,學生特別投入,根本不需要教師刻意去維持課堂紀律。

三、收集教學反饋,進行教學反思

《神奇的手》這一課的教學實踐中,我引導學生從平凡的生活體驗入手,組織了一系列相關主題的音像材料和教學活動,引發學生的實踐、創造積極性。教學的效果很好,達到了教學目標,培養了學生健康的品德行為。教學之後,我認為這堂課的成功有這幾個原因:

1、教學從學生的生活著手,利用學生喜愛的猜謎活動,開啟學生的興趣之源,喚起他們的學習動機。

2、充分利用音像教學資源的優勢,設定情境,引導學生開展有趣的教學活動,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自主積極地進行交流。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培養了敢想敢、愛想愛說的學習態度。

3、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多樣化。教師在教學時既有引導,又有示範,還親自參與活動,這樣不但消除了學生對教師的距離感,而且更激發了學生在教師面前表現自己的慾望。教學中,教師運用了多媒體、活動、表演等多種手段,全方位地啟發學生,豐富學生的認識。學生們的學習活動始終圍繞著主題,爭先恐後地暢所欲言,興高采烈地實踐、創造,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創設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境,是新課程改革給我們《品德與生活》課程教學提出新的目標。通過本課的教學,我深深體會到,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能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有利於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