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華】三年級語文說課稿範文彙編8篇

說課稿2.95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三年級語文說課稿範文彙編8篇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本節課的設計其來有二:一是結合我校的《加強課外閱讀,提高學生自讀自悟能力》,第二,本課位於第一單元,學生已經學過,所以我把這節課的教學定位在上一節“大閱讀課”上,而這正是符合課標要求,加強學生課外閱讀量,讓學生在課內得法,課外受益。

說說教材:

《做一片美的葉子》是我國著名兒童作家金波爺爺的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詩,文章語言優美,但蘊涵的道理對於三年級孩子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當我第一次讀這篇文章時,一下子被文章的意韻深深吸引,越讀越喜歡,儘管知道這篇文章有好多名教師執教過,自己的教學構思很難超越他們,但因喜歡還是選擇這篇課文作為自己閱讀課的文字。

說說目標:

1.在讀中品詞品句,感受葉和樹的和諧美。

2.在讀後片段仿寫,體驗讀和寫的和諧美。

說說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課堂上除了讓學生美讀課文,還欣賞了金波的另外一篇相類似的美文,通過朗讀體會到文章的美,努力實踐以學生的“美文朗讀”替換教師的“繁講冗析”,用師生間充滿靈性的朗讀、對話營造詩情新課堂,讓學生樂學願學。針對教材,針對目標,這堂課的教學我們從三個版塊推進:

版塊一:賞讀舊文,悟情悟理

我一直認為,語文課堂教學是離不開詩意的學習氛圍的,因此,開課伊始,我說:“同學們,這就是我們可親可敬的金波爺爺,他最喜歡小朋友了,這一輩子為我們寫了很多優美的詩歌,編寫了好多好多好聽的童話故事,其實,同學們也讀過金波爺爺的文章,就是我們學過的《做一片美的葉子》。”當金波畫面出現,當學生身置此景,話語便如涓涓流水,潺潺而出,心門似春之柴扉,輕輕洞開。

接下來這一環節的教學,讓學生圍繞最能打動自己的句子最能引起自己共鳴的句子反覆品讀,用自己小小的心靈去感受文字背後深邃的意境。在這裡攫取一小片段與大家分享:

當學生找出這句話時,我通過課件展示葉在不同季節的不同形態,比如“肥美”、“嫩綠”、“飄零”,然後把文字的這段話變為豎行,成為了詩的格式。色彩鮮明的畫面、與書本不同的句型,都喚起了學生學習的慾望,喚起孩子們內心對美的嚮往和追求。

版塊二:品讀新文,陶情冶性

當學生閱讀的慾望完全被調動起,我及時推薦 金波老人在《做一片美的葉子》系列散文詩中的另一篇文章《綠葉》,讓孩子們運用剛才學習的方式合作學習。此時,當學生“零距離”觸控、品味作品時,已不再是一個毫無主見、毫無思想的人,閱讀轉化一種個性化的學習活動。在這個環節的末尾,當學生充分品讀後,課件出示這樣一個畫面:在樹葉的片片繁茂中,我說:“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片美的葉子,班集體、學校、家鄉、祖國就是一棵美的.大樹,就讓我們努力去做一片美的葉子吧。”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師生共同朗讀《綠葉》。

版塊三:動手實踐,拓展延伸

品讀完兩篇文章,要求學生能按照課文第一部分仿寫一段話,此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在仿寫中感受文字的美,體會文章的內涵。

說說自己的幾點感受:

今天我所向大家闡述的,是自己和學校同事在這半個月來研究這節課,在研究資訊科技如何有效地與學科整合的痛並快樂著的蟬蛻過程。

正如開始所說,文章語言優美,但蘊涵的道理對於三年級孩子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那麼,如何讓剛上三年級的學生從文字中去品味文章內涵,如何上好這節課,我拿著書無從下手,也翻閱了大量資料,不怕告訴大家,第一次試教時只上了十分鐘就上不下去了,含著淚請求校長要結束試教。接下來的幾天,我一直都處在一種煩躁、焦慮、無助、茫然、困惑的狀態中,甚至有過逃避的念頭。在領導、同事姐妹般的擁抱、鼓勵下,在大家的共同學習中,我慢慢悟出其深刻的內涵:

1、“整合”中的“整”,有“調整”、“重整”、“整治”、“整改”等豐富內涵。

2、“整合”的目的和意義不僅是為了發揮資訊科技的工具功能,而是賦予了新的教育意義

3、通過“整合”促進教學模式的變革,“整合”,是為了更好地實現資訊科技教育的目標——即培養學生獲取、加工和利用資訊的能力。

基於這樣的認識,反思之前的教學設計,整個教學環節還是教師在牽引學生,學生在教師預設的情景中被動學習,而不是主動探究。當初的設計意圖,只是想通過運用資訊科技營造詩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文章的意韻,感悟文章的內涵,而忽略了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忽視了該如何將現代資訊科技整合與優化課堂教學相結合。

於是,有了現在呈現給大家的這節課。說真的,且不問我這節課的獎項如何,我想說,在參與研究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實踐中,我收穫了。真的,這,就足夠了。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本課是北師大版教材語文第六冊第五單元裡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講的是山溝裡的孩子決心從書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刻苦學習的經過,他們要起早貪黑地走山路,到學校讀書。使學生通過比較體會自己優越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從而受到啟發向小朋友學習,認真刻苦讀書掌握更大的本領。這是一篇敘事性散文,它用富有感情的語句,描寫了山溝裡的孩子們起早貪黑地去上學的情景,讚頌了山溝裡的孩子們不怕困難,刻苦學習的精神。課文結構清楚,全文共分7個自然段,可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1~5自然段描述了山溝裡的孩子們為了上學,不怕起早貪黑,翻山越嶺。這部分內容寫出了山裡的孩子們上學的艱難和愛學習的.精神,是分三個方面寫的。

第二部分6~7自然段直接抒情,讚頌了山溝裡的孩子們不怕困難為改變山溝的窮面貌而刻苦學習的精神。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以及課文的中心思想。

2、掌握課後思考題,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3、掌握本課的生字生詞。

教學重點:

體會山溝裡的孩子上學的艱苦,並進行比較,瞭解現在城市中孩子優越的學習環境,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時間:

2課時

二、 說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因為學生活潑,富於想象的心理特點,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擬定以下教法:讀中感悟教學法。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從中感悟。此外還有以讀代講法,練習仿寫對應句子法等。

三、說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為了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節課主要引導學生用比較法、發現法與探究法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通過學法指導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觀察、思考、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 初讀課文,認識本課生字,掌握“籠罩、啟程”等詞。

2 瞭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結構。

3 學習課文,瞭解山溝裡的孩子們起早貪黑去上學的情景,感受他們學習的艱難,學習他們不怕困難,刻苦學習的精神。

導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同學們,你們平時是怎麼上學的?想了解山溝裡的孩子,他們是怎麼上學的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山溝裡的孩子》一課,去看看山裡的孩子他們是怎麼上學的。

二、初讀課文,認識文中生字。

1 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生字,用喜歡的識字方法認識它

2 指名讀課文,檢測生字。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1 仔細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那兩個方面的內容?

2 學生分段,理清結構。

3 說說分段的理由,概括段意。

4 老師小結。

四、齊讀課文,全面感受課文內容。

五、佈置作業:書寫生字詞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莊子的這首《秋水》讓人過目難忘,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也是一篇文質兼美又內蘊童真童趣描寫秋水的佳作《秋天的雨》。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5冊第三組的一篇抒情散文。

課文以秋雨為線索,把秋天眾多景物巧妙地串聯起來,從整體的角度上帶出了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

三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形象思維發展趨於成熟,對秋天、秋雨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積累。鑑於此,我結合對教材內容的理解,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新字生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能力目標:能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品詞析句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感受秋天的美,激發學生對秋天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基於對教學目標的理解及三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規律,我確定本課的

教學重點為:抓住重點詞句,感受秋雨的'神奇,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學難點為:品味文字中被藝術化了的優美語言,積累、內化語言。

二、說教法學法

說教法:

為了有效地實現上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實際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以導激情,以讀悟情,以寫抒情”的教法,引導學生“用心靈去感受,用情感去體驗,用想象去補充”,力求為學生創設一種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

說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這節課我主要引導學生採用“品詞析句法”和“朗讀感悟法”進行學習,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曾用‘讀佔鰲頭’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語文教學中讀的作用。課文詞章優美,抓住‘讀’,以讀代講,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形成語感,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三、說教學過程

合理地安排教學過程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因此,依據教學內容,本課的教學我分以下四個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聽樂賞景,揭示課題。

我利用多媒體資源,播放鋼琴名曲《秋日私語》,並隨樂出示一組秋景圖,讓學生聽著優美的曲子欣賞秋天的美景。欣賞完後,再讓學生說說自己對秋天的感想,我再相機引出課題。這樣一來,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順學而導,以學定教,一開始就奠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期待,為深入文字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從整體入手,既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又能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三年級的學生在閱讀上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速度,我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說說你都讀懂了什麼?解決了哪些疑問?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簡單複述下課文,說說課文從哪幾方面寫了秋天的雨?這樣,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所感知的基礎上,我順勢引領學生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第三環節: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首先,我讓學生潛心會文,感受文字優的美語言,引導學生直奔自己感興趣的段落,這篇課文有好多語句寫的相當精妙,讀一遍是不夠的,多讀幾遍,看看哪些詞,哪些句子,讓你回味無窮。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在書上圈一圈、劃一劃、寫一寫,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還可以讓學生小組說一說、議一議,充分營造學生自學思考和與文字對話的良好氛圍。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讀寫本課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

4.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

教學重點:

瞭解小姑娘的水罐發生了哪些變化。

教學難點:

體會小姑娘美好的心靈與七顆鑽石的關係。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你們聽過蘇聯卡泰耶夫寫的童話故事《七色花》嗎(有或沒有)師說:" 《七色花》講的是珍妮用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的花瓣實現自己和他人的願望的事,表現了珍妮願意為別人帶來幸福和快樂的好品質.今天我們將認識一位和珍妮同樣善良的小姑娘,我們一起來學習童話故事《七顆鑽石》.板書: 七顆鑽石

二、初讀課文

認讀本課生字新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自由讀課文,藉助課後生字表,認讀字表或查字典讀準字音.<認讀生字詞,認讀字詞及句子.(課件出示)<水井榦涸乾枯乾渴而死<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發生過一次大旱災.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乾涸了,草木叢林都乾枯了,許多人和動物也都乾渴死.<(學生讀後老師說:"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樣的情況下,請同學們再讀這句話感受當時的環境.")<絆倒遞給一瞬間水罐<就在這一瞬間,水罐又從銀的變成了金的.<接著一股清澈<這時,突然從水罐裡射出七顆閃閃發光的鑽石,接著從裡面湧出一股清澈,新鮮的水流.再讀課文,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把句子讀通順,讀流利.

三、朗讀課文

瞭解課文內容.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默讀後按提示說一說:這篇課文寫的是:誰幹什麼,結果怎麼樣的一件事.這篇課文寫的是:一個小姑娘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水罐變成金的湧出清水,射出七顆鑽石升上天空的一件事.<(如果再加上"大旱之年,"更好)。小姑娘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水罐為什麼會發生變化呢請你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指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請一個同學讀第三自然段,然後說說從中知道了什麼?

2、當小姑娘發現水罐裡裝滿了清亮,新鮮的水時什麼表現出喜出望外想喝個夠決定留給媽媽)說說"喜出望外"什麼意思。小姑娘為什麼會喜出望外讀讀課文中的句子,說說自己的理解. (找了很多地方找不到,很累很辛苦) 3、你從中感受到小姑娘是一個怎樣的人結合課文說說自己的理解. (有孝心)板書:孝心,師小結:正是因為小姑娘有一顆純潔的孝心,使空空的水罐裝滿了清亮新鮮的水.

4、指導生字的記憶和書寫<(一)學習生字<一學生出示卡片:"絆","遞"指名讀字音<出示在黑板上進行比較,"絆,遞"念"半,弟"的音<得出結論:"絆,遞"的讀音同聲旁相同,是同聲旁的形聲字.

四、作業 :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背誦課文1自然段

3. 板書設計 : 孝心<美好 七顆鑽石 心靈<愛心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讀懂課文內容,在水罐一次一次變化中體會到互相關愛、樂於奉獻的情感。

一、自讀課文

提出小組合作學習要求

1.小組設計方式,保證每個組員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個人默讀,畫出你認為神奇的地方,並想一想為什麼。

3.小組討論故事中的神奇之處及原因。

二.全班交流

1.請各小組自選方式,彙報你們學習的第一題,即是否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可以派出代表拿生詞卡片當小老師教讀全班同學,或組員接讀課文,或請老師和其他同學指定一生讀某個自然段)

2.小組彙報課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組可以進行補充或更正。

學生認為神奇的地方可能有以下幾點,關於神奇的原因要引導學生儘可能展開想象,體會到愛的力量,如:

a.“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裡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

從第1自然段中我們知道這是一場特大幹旱,到處都沒有水,而現在罐子裡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個人在深夜裡勇敢地出來為母親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大河邊、小溪旁、山泉下,可哪兒都沒有水,她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上天被她的孝心感動了,給了她一罐水。

(教師板書:孝心感天)

b.“她以為,水一定都灑了,但是沒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著,罐子裡的水還是滿滿的。”

水罐掉在地上應該是灑水或摔壞罐子,可現在罐子和水都好好的,真是神奇。小姑娘得到這罐水時,她自己渴極了也累極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潤一下乾裂的嘴脣和冒火的喉嚨呀。可她一心想著媽媽,在往回跑時被小狗絆倒。還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給了她一個奇蹟。c.“當小姑娘再拿水罐時,木頭做的水罐竟變成了銀的。”

水罐由木頭變成銀的,實在是神奇!在那樣乾渴的情況下,母親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給了小狗一點兒,救了小狗一條命。小姑娘真的把動物當作了朋友,她的愛心又一次感動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發生。(教師板書:愛心如銀)

d.“就在這一瞬間,水罐又變成了金的。”

水罐由木做的變成銀的,又變成金做的,神奇極了。母親又渴又生著病,她多麼需要這罐生命之水,可為了孩子,她放棄了水,也就放棄了生命,這種偉大的犧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創造了奇蹟。(教師板書:母愛似金)

e.“這時突然從水罐裡跳出了七顆很大的鑽石,接著從裡面湧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那七顆鑽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

水罐裡能跳出鑽石,能湧出救活萬物的生命之水,七顆鑽石能變成星星,真是神奇極了!小姑娘已經乾渴到了極點,當她也忍不住要喝母親讓給自己的水時,卻又強忍住渴,把水讓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過路人。這種對陌生人的同情與愛,使天地為之動容,他們獲得了水,還擁有了七顆星星。(教師板書:愛心感動天地)

三.有感情朗讀

1.自己選讀認為這個故事最為神奇的段落。

2.我們來進行神奇故事接龍:老師讀第1自然段,然後同學們自願接讀後面的段落。

板書:裝滿水 (孝心感天)沒有灑(旱災水罐) 銀 (愛心如銀)金(七顆鑽石 一股水流 )

作業:讀《七色花》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評委老師:早上好!我說課的課文是《富饒的西沙群島》。

這篇課文通過介紹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麗富饒,表達作者對西沙群島的熱愛之情。課文先講西沙群島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介紹西沙群島的風光與物產。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二是學習課文中的優美語言,積累好詞佳句。因此,根據課標對中年級的具體要求,結合本組和本課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我擬定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詞,正確珊瑚、綻開、蠕動、棲息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西沙群島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的優美詞句,豐富語言的積累。針對以上目標,我把教學重難點確定為:通過理解重點詞句感受西沙群島的美麗與富饒。說教法、學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聲音、形式、色彩、語言思維的。教師的教要遵循兒童學的規律。因此,結合本課特點,我在教學中擬用:多媒體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情境朗讀這幾種教學方法,且這些方法將在我以下餓教學過程中具體體現。

說教學過程:

在學習完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依照本課教學重難點,我設計如下教學程式:

一、整體入手,組織自學

學生是語文學習主人,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的自主解讀文字能力的訓練。因此我在學生明確了課文是從三個方面對西沙群島進行介紹和說明後,組織學生按小組選擇喜歡的方面合作學習。並根據班級學生實際給出學習提示:

1、你們最喜歡西沙群島哪方面,讀一讀,讀出喜愛感情?

2、合作中你們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遺留問題?

3、你們想如何展示學習成果:讀一讀?寫一寫?還是畫一畫?這樣進行把目標轉化成任務驅動,可以驅動學習的學習。

二、彙報展示、品位重點

在學生的彙報交流中,充分尊重學生彙報、交流方式的多樣化、個性化並且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讀書,理解關鍵詞句。如交流學習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時,讓學生結合地圖理解,體會西沙群島位置的重要性。而理解描述西沙群島美麗、富饒的段落既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如學生學習、交流因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峽谷,海水有深有淺,從海面看,色彩就不同。這句時,教師可展示圖片資料,圖文結合,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當學生交流西沙群島海里魚多、海鳥多時,教師可以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和學生交流。展示相關資料、圖片,讓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加深理解。

三、迴歸全文,豐富積累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用詞準確、生動,所以我在迴歸全文時學生伴著音樂一邊讀課文中第一段和最後一段,一邊想象西沙群島的物產、風光,讓學生明確文章首尾呼應寫法並能有意識

借鑑到寫作中。好詞佳句的積累也是本課的一個重要內容,這裡我通過範讀、學生練讀、小組賽讀的方式,並配上音樂和圖片,讓學生從內心感受到西沙群島景色優美、物產豐富。這樣進行多種感官刺激,在理解、欣賞、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語言的積累。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評委老師!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五花山》是人教版第五冊的一篇寫景文章。寫了五花山春、夏、秋三季不同的顏色變化。文章語言優美,適宜學生在品讀優美語句的基礎上展開想象,感受五花山那五彩斑斕的美。鄭老師恰恰抓住文字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實際,將朗讀教學作為貫穿整堂課始終的主線,並適當輔以一些“技術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表達自己的理解,加深對文章的感悟,以做到“其言皆出我之口,其情皆出我之心”。鄭老師的朗讀教學體現這樣幾個層次:

一、抓關鍵詞指導朗讀

比如教學“春天的五花山”時,師抓住“淡淡的”這個詞,引導學生讀出淡淡的.綠,並問:這芽是怎麼出來的(抓住冒體會),“冒”可以換成什麼詞呢?哪個詞更好?這讓你感覺(生:舒服,精神煥發……)就帶著這種感覺讀讀吧。教學“夏天的五花山”,師同樣抓住“濃濃的”、“塗”、“染”等詞進行指導。

二、讀好關鍵詞,邊讀邊想象

在教學“秋天的五花山”時,鄭老師出示這句話:有的樹林變成了火紅色,風一吹,樹林跳起舞來,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躍。師問:你從哪些詞語感受到了它的美?(火紅色、跳起舞來、跳躍)在關鍵詞找出來後,老師相機板書:讀好關鍵詞 邊讀邊想象 接著,老師根據學生的讀標出停頓和重音,讓學生邊讀邊想象陽光的溫暖與舒適。

三、運用朗讀方法,自學其他幾句

當學生明瞭這種抓關鍵詞讀書的方法之後,鄭老師便將下面兩句:“有的樹林變得紫紅紫紅”“松柏不怕秋霜,依然翠綠”讓學生進行自學交流,最後迴歸秋的整體感受。

且先不談這樣進行朗讀教學的效果如何,單這樣一種教學的層次性,我認為是非常值得我學習的,對於一到三年級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很需要實實在在!教學中,我們不要嫌辦法“笨”,不要怕形式“老”。因為,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很需要經歷“模仿”、掌握“技巧”、強化“訓練”。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慢慢地掌握朗讀方法,逐步提高朗讀能力。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走月亮》是冀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散文。讀著這篇文章,使人不由地走進一幅如詩、如夢、如世外田園般的畫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媽牽著“我”的小手,走啊走,走過村頭,走過大道和小路,走過小溪和水塘,走過溪岸和拱橋,走過果園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靜,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蟲鳴、鳥飛、溪流、人語,無不充盈著溫馨、甜美之情。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①讀與想象結合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教會學生學習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不會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引領學生通過文字向畫面,抓住詞語理解文章。解決教學重點。

②讀與品味語言結合法;詞語的理解仍是三年級教學的重點,文字語言精妙、別緻、富有詩意。通過引導學生品味重點詞語體悟感情,突破教學難點。

2.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採用“讀讀——畫畫——議議——練練”的學習方法,在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中,理解課文,培養能力,陶冶情操。

三、說教學程式

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和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

1.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教學開始,可設計這樣的導語:“孩子們,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在月光的照射下的鄉村景色美麗極了,真是令人陶醉。我和媽媽伴著蟲鳴、鳥飛以及果園那邊飄來的果香在明亮的月光下散步,我和媽媽都去了哪些地方?小作者發現的這些美麗的景色,我們大家是否曾經留意過。現在我們一定要用心來讀課文,體會作者是用了多麼美麗的語言寫出了我們也許曾經有過的感受。”

2.細讀品味,理解感悟。

要培養學生細心體察生活細節的感受力,細微之處見精神,要培養學生豐富而細膩的感情,用這種情愫的陶冶,讓學生觸景生情。新課標倡導:“以生為本”的新理念,要我們把課堂的時間還給學生。所以,本課教學,以學生的誦讀為主線,抓住了幾處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感悟。

(1)佈置學生自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

要求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思考這些語句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在讀的過程中想象美麗的畫面。)

(2)小組交流。

這樣富有詩意的文章,學生不僅喜歡自己反覆誦讀,更願意把自己體會到的感情與他人交流,小組交流中給每個孩子充分的時間,他們可以說、可以讀,可以爭論,在生生交流中學生對課文的認識有了一個更深的理解。

(3)彙報交流。

教師通過重點語句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的語言美,蘊涵的真摯的親情。

①“細細的.溪水,流著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著月光。灰白色的鵝卵石佈滿河床。卵石問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

“流著”一詞兩次使用,朗讀時要強調。

香味在流,月光在流,怎麼可能?但正是這種語言,才將本無感情的自然之物附上甜美、歡快、幸福的情緒,如流水綿綿不絕。

“多少可愛”引導學生讀出喜悅的心情。

“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一個“抱”字:形象地寫出了小水塘的形狀以及倒影在水中的月景,同時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使得月亮、水塘和我們都顯得那麼和諧,那麼美好。

②“我們走過月光閃閃的溪岸,走過石拱橋;走過月影團團的果園;走過莊稼地和菜地……”

月光照在水面上,隨波盪漾,月光閃閃;而照在果園裡,果樹上結滿了果子,月影就成了一團團的了。

小作者和媽媽伴著月光走過許多的地方,除了從重疊用“走過”這個詞感受到,還可以從文中的“……”看出來。引導學生想象:“我”和媽媽還去了那些地方。月光照在那兒又是什麼樣?

(孩子會有很多奇異和美麗的想象。這樣的交流也是一種美的陶醉。)

③學習反覆句

“我和阿媽走月亮!”在文中出現三次。看似重複,實則妙筆之句,充分表達了小作者和阿媽走月亮時無比幸福和喜悅之情。細細咀嚼這種情致,意趣,雖是秋夜,卻讓人心中湧起融融的暖意。

3.拓展延伸.說月夜。

語文教學重在體悟,學生的感受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美的欣賞是不能缺少的。我們教給了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更要引導學會他們感悟。感悟文美、景美、情美、人更美。

作者情不自禁的讚歎也同樣會感染我們,讓學生深情地讀:“多美的夜晚啊!”

(2)讀了課文,孩子們更進一步體會到鄉村月夜的美麗,鄉村月夜這是一種自然,寧靜的美麗。孩子們寫幾句廣告語向朋友介紹鄉村的月夜,有時間去欣賞月景。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教材分析:

《拉薩的天空》是蘇教版國標本第五冊第二單元的一篇寫景美文。本文語言優美,飽含深情地向我們展現了拉薩天空的湛藍、透亮;展現了布達拉宮的雄偉與壯麗聖潔。

教學目標定位:

學生對於“拉薩”是陌生的,學生的學習關注程度值得期待,在課前佈置學生瀏覽、蒐集有關西藏的資料是很有必要的。通過交流相關資訊,他們會了解到拉薩位於號稱“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拉薩因日照時間長而成為日光城;他們會知道拉薩的布達拉宮是松贊干布始建,是舉行佛事慶典的場所,是拉薩、乃至整個西藏的象徵。

本課總課時安排為2課時,我主要就第二課時談談我的一些想法。我預設了以下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分析

知識和能力目標:在圖片及相關材料的幫助下,幫助學生對拉薩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認識。

過程和方法目標:學生用自讀的方式、議讀的形式交流感受;在集體精讀、賞讀中積累語彙,獲得言語美感。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體驗與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對身邊的事物進行評價。

教學策略分析:

第一部分 揭題明題。

揭示課題後讀題後複習重點的詞語,通過句子“那裡的天空總是那麼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感知拉薩天空的特點“湛藍透亮”,

第二部分 學生充分朗讀,整體感知全文

《語文課程標準》中這樣寫到: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以利於他們積累、體驗、培養語感。所以語文課上最動聽的聲音是朗朗的書聲。作為寫景美文,只有讓學生以聲如文、讀中賞析,才能感悟情境。所以朗讀是這篇課文的重點。因此,這一階段,要給予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畫出描寫天空“藍”的句子,再與同桌交流感受。

第三部分 品讀課文,各抒己見。

在品讀課文這一環節的教學,我放棄逐句教學,每點必扣的方式,用一個問題引導全篇精讀:“這篇課文你最喜歡哪些詞句?談談感受。”

這篇課文中,這幾個句子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需要學生老師共同探討。

1、在拉薩,人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來能摸到藍天。

這句是一句誇張句,可聯絡詩句“手可摘星辰”來理解。為什麼說聲音可以碰到藍天,手可以摸到藍天。

2、有貼著山頂的白雲映襯,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純淨;有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

通過“白雲”和“天空”、“草地”和“天空”對比重點理解“純淨”、“明潔”的意思

3、拉薩的天空藍得讓人神往,它把你的視線緊緊吸引,讓你久久不忍移開。

抓住“緊緊吸引、久久不忍移開”進一步感受天空藍得讓人神往。

拉薩對學生是抽象的概念,而描繪拉薩天空的詞語又是雋永深刻的。如何讓學生建立起感性認識,理解課文語言中的意蘊和情感是本課的難點。 在這個階段,根據學生的需要,適當欣賞一組圖片,能更好地理解課文描繪的意境;(圖片欣賞)通過朗讀和交流,能使在讀中解疑,又在讀中獲得言語美感。這種美感包含在言語所指的內容上,即拉薩的天空本身就是美的;其次還表現為課文遣詞造句上質樸的美,“那裡的'天空總是那麼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在節奏上還有整齊對仗的美,“有貼著山頂的白雲映襯,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純淨”;有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明潔”。在手法上又用“布達拉宮的上空總是藍晶晶的,這湛藍的天空就是聖地的窗簾”勾勒出簡潔的美。

學生在反覆吟讀,解疑中,藉助形象發揮想象,把無聲的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學生口唸心誦,感受清新優美的文字,想象美好的圖景,體悟作者的情感。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一遍又一遍地有感情朗讀,期待學生品出了味,悟出了情,理解課文的語言,也悅納這種語言,課文語言蘊涵的情感與學生的情感相通、共鳴。

第四部分 誦讀回味,拓展延伸

拉薩的天空很美,為進一步感受拉薩的美,課後讓學生去收集一些關於拉薩的圖片和文章,讓這美麗、神聖的拉薩永駐學生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