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安塞腰鼓》說課稿15篇

說課稿1.48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安塞腰鼓》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安塞腰鼓》說課稿15篇

《安塞腰鼓》說課稿1

人才源自知識,而知識的獲得跟廣泛的閱讀積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書中自有顏如玉”之說。杜甫所提倡的“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等,無不強調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這篇國中一年級語文說課稿安塞腰鼓,希望可以加強你的基礎。

一、教材分析

《我有一個夢想》是高中語文(必修)第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政治演講詞,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要求自由、民主、種族平等的夢想。文章情文並茂、語言流暢,那飽滿的激情通過形象化的語言表現出來,深深地感染著聽眾,引起人們的共鳴。學習本文有助於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為實現理想不斷奮鬥的精神。

二、制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制定的依據

1、課程的基本理念:“根據新時期高中語文教育的任務和學生的需求,從‘知識到能力’、‘過程到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設計課程目標。”

2、新課標對必修課程的設計目的:“學生通過必修課程的學習,應該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養和較強的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語文的應用、審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較協調的發展。”

3、 新課標關於必修課程中常用應用文教學的建議:“應藉助文字示例來了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以學生自學為主,不必作過多分析。”

4、單元學習指導與目標:“注意抓住演講詞的主旨和特點,分清邏輯層次,體會其中多樣化的表現手法”,“領悟、品位其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語言”。

1、刪掉“一百年後的今天”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一部分生讀(讀4):“然而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這一悲慘的事實,在種族隔離的鐐銬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下,黑人的生活備受壓榨,仍然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上,仍然萎縮在美國社會的角落裡,並且,意識到自己是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今天我們在這裡集會,就是要把這種駭人聽聞的情況公諸於眾。”

另一部分生讀(讀5):“然而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這一悲慘的事實,一百年後的今天,在種族隔離的鐐銬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下,黑人的生活備受壓榨。一百年後的今天,黑人仍然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上。一百年後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縮在美國社會的角落裡,並且,意識到自己是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今天我們在這裡集會,就是要把這種駭人聽聞的情況公諸於眾。”

(去掉後面三個“一百年後的今天”,主要內容不變,但語氣顯然不如原文更有氣勢。作者為什麼強調一百年後的今天說明黑人遭受壓榨的時間之長,增強了文字的感染力。)

2、學生齊讀第二段。

讓學生體在朗讀中體會排比句式的作用:

1、語言有氣勢。

2、感情充沛。

3、(結合演講詞這種文體)會使聽眾受到鼓舞。

反覆誦讀

文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了排比句式,找出來大聲地誦讀,並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

採用個別朗讀與齊讀相結合的方式(必要時教師範讀),在反覆朗讀中體會本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語言特點,感受作者傾注在夢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實現夢想的堅定信念。

拓展訓練

讓學生也以“我有一個夢想”為題當堂訓練寫一段排比句(不少於四句)。幾分鐘後指定兩生讀自己的作業,師讀自己寫的,師生互評。

學以至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佈置作業

以“我有一個夢想”為題,寫一篇演講稿,並試著把它演講給家人聽。(如條件允許,可舉辦一次班級演講比賽)

學寫演講詞,切實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初步學會演講。

感謝你閱讀國中一年級語文說課稿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說課稿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朗讀的方法與技巧。

2、在朗讀中,體會安塞腰鼓磅礴的氣勢。

(二)過程與方法

1、採用篩選文章關鍵詞語的方法,表達初讀感受。

2、採用教師示範,學生實踐的辦法,掌握朗讀方法,學會朗讀,體會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中華文化的悠久和精深。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在朗讀中,體會安塞腰鼓磅礴的氣勢。

2、難點:在朗讀中,體會安塞腰鼓磅礴的氣勢。

三、教學方法

1、教法:朗讀法品析法

2、學法:朗讀法自主合作法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

在陝西安塞縣,有一種獨特的大型民間舞蹈,它歷史悠久,動作豪放,舞姿奔放,曾在北京、香港等地演出。展示了西北黃土高原人民粗獷豪放的個性,被稱為“天下第一鼓”。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文字中,體會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板書課題)

(二)活動過程

活動一:說初讀感受

瀏覽課文,根據課文詞語,用“的安塞腰鼓”表達初讀感受。

(提示:從課文中尋找,可填詞語、短語或句子)

示例:壯闊、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

活動二:說朗讀理解

【教師闡釋】本文的結構脈絡:

第一部分(1—4段)表演前;

第二部分(5—27段)表演中;

第三部分(28—30)表演後

朗讀——

第7段;

第18段;

第27段:

從自己朗讀後的感受出發,用“好一個的安塞腰鼓”表達你的朗讀理解。

(要求:不能用課本上的內容,可以是詞語、短語或句子)

示例:好一個讀了讓人酣暢淋漓的安塞腰鼓。

在全班的朗讀聲中結束課堂教學。

《安塞腰鼓》說課稿3

尊敬的評委老師們:

我說課的課題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劉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我設計了文字細讀、學情分析、教學流程以及課堂預設四個環節,來進行我的說課。

通過文字細讀,我發現這是一篇形神兼備的優美散文,它以獨樹一幟的語言,豐富多彩的修辭,再現了“安塞腰鼓”的沖天激情和生命力的張揚。根據文本價值我們可以提取如下的教學價值:一、進行誦讀教學的價值;二、優美語言傳達蓬勃生命力的審美價值;三、文章蘊藏多元化主旨的探究價值。

要在教學中體現以上價值,就必須瞭解學生的學情。我總結了一個陌生:即對安塞腰鼓表演形式的陌生;兩個障礙:對散文的激情朗讀技巧把握不夠,不能充分傳達鼓聲中所蘊含的磅礴氣勢;對本篇散文厚重的思想內涵解讀不到位,不能順利的透過安塞腰鼓本身看到其背後隱藏的深意。 ;三種能力: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散文誦讀能力、語言賞析能力和感悟表達能力 。

 基於以上分析我預設了本課的教學流程。

指導思想:

少教多學思想,這是我校剛剛申請的國家級課題的主導思想,即儘可能的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習結果

1、激情朗讀散文,賞析優美語言,感悟散文意蘊之美。

2、滲透方法指導,提升散文的誦讀、賞析及體悟能力。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賞析語言之美,感受意蘊之美,體悟修辭之美。

教學難點:

少教多學----自主探究文字背後的文章主旨。

教學方法:

少教多學法,讀析教學法,情境教學法。

 教學流程

匯入新課、傾聽美文----理清文路、讀出氣勢----探尋主旨、昇華精神。

下面,我結合課件來具體彙報一下我的課堂預設:

匯入新課、傾聽美文:課前播放《黃土高坡》,激情造境,使學生快速進入情境。美文聽讀,打造視聽盛宴,使學生在視訊中認識安塞腰鼓,在聽讀中醞釀激情。

理清文路、讀出氣勢:此情此景,我順勢丟擲一個提綱挈領的問題:文章中四次反覆出現一句話強烈讚美安塞腰鼓,請找出來。這四句話既是指導朗讀的突破口,也是明晰文章內容和結構的切中點。朗讀技巧指導最能體現少教多學思想,我就指導一個 “鼓” 字,許多學生是這樣讀的,但是你再聽,學生恍然大悟,鼓字上揚更能凸顯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他們紛紛效仿,躍躍欲試。一個字點燃了學生激情朗讀的熱情火焰,四兩撥千斤,一字帶全篇的目的輕巧達到,課堂氣氛漸入佳境。接著,我仍以這四句話為突破口,順勢解決文章結構和主要內容。課堂到此,學生朗讀的慾望特別濃烈,我適時地給他們一個抒發的時機,讓他們的感情在詠歎中得到昇華。他們陶醉其中,激情四射。我知道這樣的做法已暗合了以讀促解的語文規律,他們有了想說的慾望,我提供了一個品味語言的平臺,讓學生品味自己喜歡的句子,巧妙涵蓋了文中紛繁複雜的修辭、多種多樣的句式、正面側面的描寫等內容,使學生對安塞腰鼓的意蘊之美有了更深層面的認識。這樣,我再鎖定這幾段進行朗讀驗收,我採用多種朗讀形式,而師生合作讀是又一大亮點,老師是引導者,參與者,呈現出一個民主化的和諧課堂,教室裡充滿了此起彼伏的朗朗的讀書聲,不,是安塞腰鼓的隆隆聲!在背景音樂的的烘托下,課堂氣氛再次進入高潮。

探尋主旨、昇華精神:在品味文字魅力之後,我丟擲這樣一問題,作者僅僅是在讚美安塞腰鼓麼?讓我們再欣賞一段安塞腰鼓的視訊,看看安塞腰鼓背後隱藏的深意。再次觀瞻安塞腰鼓的火烈場面,學生看到的不僅僅是安塞腰鼓本身了,而自然而然進入到蘊藏其中的精神層面,為學生突破主題做了鋪墊。此處是難點,我適當點撥,把抽象的黃土高原的精神具象化,採用情境教學法,出示圖片:貧瘠的黃土高原,卻有這樣一群生龍活虎的後生,他們樂觀、積極向上;而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因此,黃土高原的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多元化的主題水到渠成的展現出來。出示以前黃土高原的破窯洞圖片,貧瘠、荒涼、滄桑的面貌不言而喻,幾十年過去了,黃土高原會有怎樣的變化呢?你來看!學生一定是一片驚呼。再次昇華了主題,使文章雋永,回味無窮。

教師寄語:中華民族歷經滄桑,走過一段又一段艱難的歷程,創造了美好的今天,靠的就是樂觀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而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也要帶上民族精神,風雨兼程,一路高歌,一路前行!

課堂戛然而止,我的說課也到此為止,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安塞腰鼓》說課稿4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篇目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安塞腰鼓》(板書)。

【說教材】

本文位於以“民間文化”為主題的單元之中,學生通過學習“領略豪放粗獷的西北文化,品味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力量。”這既是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也是教學的難點所在。

在人教版的語文教材中,本文是選入七年級下冊的,面對國小六年級的學生,該教什麼呢?新課標第三學段有個重要目標:“揣摩表達順序,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鑑於此,我將“從關鍵句段入手,揣摩作者的表達方式,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作為教學目標,同時也是教學的重點。

【說教學法】

這篇像詩一樣的散文被稱為“奇文”,六年級學生閱讀有一定的難度。本課我將運用情境教學、對比閱讀、多媒體直觀教學等方法,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先對安塞腰鼓有感覺,再對課文有感覺,對語句有感覺,最後,對錶達有感覺。學生在學習本課時,主要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默讀、批註、交流中獲得獨特的閱讀體驗。

【說過程】

接下來,我就詳細介紹教學過程

一、視訊匯入——對腰鼓有感覺

本節課我將以安塞腰鼓的視訊作為匯入,舞姿飛揚,鼓聲陣陣,讓學生形象地感知安塞腰鼓的恢巨集氣勢,激發學習興趣。

二、整體感知——對課文有感覺

接著,檢查預習情況,一查寫字,二查讀文。先全班聽寫黑板上這些詞語(貼詞),再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有把握的一段來朗讀。讀書展示完畢,請學生用文中的話再來談談:這是怎樣的安塞腰鼓?從而實現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三、文字細讀——對詞句有感覺

文字細讀的環節包含了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我將圍繞一句話,抓住一個詞,緊扣一個“讀”字,層層深入,步步推進。

1.提綱挈領——圍繞一句話展開討論

“好一個安塞腰鼓”在文中反覆出現四次,是教學的最佳切入點,(板書)於是我引導學生再次默讀6——17段,邊讀邊做批註,扣住“安塞腰鼓到底好在哪兒?”展開探究。

你聽,安塞腰鼓好在他的“鼓聲響”(第9——11段)(板書):這鼓的聲音是什麼樣的?指導學生讀好“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這句話,感受鼓聲的震耳欲聾,體會反覆這種修辭手法在表達上的妙處。

你看,安塞腰鼓好在他的“舞姿”(第15——16段)(板書:舞姿):欣賞一段江南舞蹈,與安塞腰鼓對比。江南舞蹈優美,安塞腰鼓奇麗;江南舞蹈雅緻,安塞腰鼓奇偉。奇麗、奇偉,安塞腰鼓好在一個“奇”字!(板書:奇)

你再看,安塞腰鼓好在他的“氣勢”(第6——8段):第六段的排比句,我這樣引導:這五個短句好像不太好理解,我來把它改一改:“驟雨一樣,是極速的鼓點”改成“急促的鼓點像傾盆大雨一樣”,你們來改改後面幾句。同學們,我們再把兩段比較一下,你覺得作者寫得好還是我們寫得好?為什麼?“改一改”加深了對“亂蛙”“鬥虎”這些陌生化喻體的理解,“比一比”讓學生懂得了整齊的排比能夠增強氣勢。(板書:氣勢壯)

正所謂“學以致用”,在此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讓學生模仿作者這種排比方式來描寫黃河壺口瀑布的壯觀景象。把課文所學的表達技巧真正地運用起來,提高寫作能力。

2.文眼尋根——抓住一個詞深入思考

作者難道只是寫“腰鼓”嗎?當然不是。我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第12——14自然段)抓住12段中“搏擊”這個關鍵詞語,(板書)為什麼打鼓不用敲擊,而用“搏擊”呢?後生們還要與什麼進行搏擊?

配著沉鬱的音樂,我出示黃土高原圖片和著名油畫《父親》,飽含深情地介紹這片被認為人類無法生存的土地,以及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強烈的視覺衝擊和感情渲染,讓學生們懂得:黃土高原人民還用勤勞與惡劣的環境——搏擊;用堅韌與命運——搏擊;用樂觀向上的精神在這片黃土地上——搏擊。作者不僅在寫安塞腰鼓,更是在讚美那不屈不撓大寫的“人”,以及孕育這人,這腰鼓的.“土地”。最後,有感情誦讀課文,讀出搏擊之強。(板書:強)

3.有感發聲——緊扣一個“讀”字型會情感

這篇語言鏗鏘,氣勢恢巨集的散文曾被二十多位著名的朗誦家朗誦過,我們學生不好好誦讀,就太可惜了!因此多種形式的有感情誦讀始終貫穿在整個教學中,讓學生在讀中品詞句,讀中感氣勢,讀中悟感情。

四、迴歸整體——對錶達有感覺

崔巒老師說:“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一般是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品析句段後,再引導學生回顧全文,體會文章“靜——動——靜”的寫作結構,並藉助板書引導學生讀作者的四次讚歎,體會作者那跌宕起伏、一唱三嘆的情感。

【說板書】

磅礴沉重鼓聲響,歎為觀止舞姿奇,豪放火烈氣勢壯,驚心動魄搏擊強,跟

隨這句“好一個安塞腰鼓!”我和學生走進了那片孕育文明的土地,認識了那群勤勞拼搏的人們,領略了獨具魅力的西北文化。不由得發出這樣的讚歎:好一個安塞腰鼓!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板書設計:

好一個安塞腰鼓

磅礴沉重鼓聲響

歎為觀止舞姿奇

豪放火烈氣勢壯

驚心動魄搏擊強

《安塞腰鼓》說課稿5

一、說教材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國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所學的五篇都是有關於文學藝術方面的內容,閱讀這些可以提高文化素養,陶冶情操。這一單元的重點是:要求通過朗讀讓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讓學生從修辭、寫法、用詞、句式等方面品味並積累優美的語言。《安塞腰鼓》是一篇篇,優美的散文,以動人心魄的語言描寫了安塞腰鼓表演的場面,讓人感受到了強大的生命力。學習本課可以學習語言品味的方法、體會排比修辭手法的作用、學習場面描寫、佈局的方法、體會短句是使用的妙處等。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士的有益啟示,要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結合本帶的重點和本課的特點,我給本課設計的.目標是:一、品味語言題和安塞腰鼓的特點。二、反覆誦讀體會作品的思想內容。本文是一篇散文,對散文語言的賞析是散文閱讀的核心,因此我把教學的重點你品味語言,體會安塞腰鼓的震撼美。由於本文的寫作有一定的時代背景,學生理解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把體會的思想內容作為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的特點,為了完成本課的目標,解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將用情景匯入法、點撥法、誦讀法等教學方法來進行本課教學。雖然新課程改革要求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但教師在教育課堂中的引領示範是不可或缺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課堂中我會在學生誦讀和品味語言時給予學生適當的示範及方法的指導,從而規範他們的課堂語言,強化他們的閱讀習慣。為此本篇課文的教學,我將分兩個課時進行。第一課時主要引導學生學習《安塞腰鼓》品味語言,體會思想內容。第二課時會另選三篇,讓學生用從第一課時學的閱讀方法自由閱讀,交流展示。

四、教學流程

下面我主要說一說第一課時的課堂教學流程。這節課我將從以下三個環節展開:

環節一、初識魅力

為了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啟用他們內心的生活體驗,我叫以“打節拍的遊戲”匯入。

環節二,反覆誦讀品味語言,感受魅力

這環節是將緊扣目標一進行教學,也是本課的重要環節。在具體教學中以學生圈點批註,老師也不點撥引導的方式教學。具體將引導他們從段與段的排比,句與句間的排比,短語與短語之間的排比進行賞析。用不同的朗讀方式和情景體驗法,來體會的排比修辭手法的妙處。

環節三,結合背景體會作者的思想內容,昇華魅力

這一環節主要為了完成目標二,也是本課的難點。我將引導學生結合背景,結合仿寫練習,來體會作品的思想內容。最後以師生、合頌的方式再次加深體驗,完成本課的教學。

這是我對本課的初步預設,具體環節我會根據上課時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作適當調整。

《安塞腰鼓》說課稿6

【說教材】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本單元的主題為“民風民俗”,是教育孩子們對祖國的民風民俗有個直觀的瞭解,通過學習,感受祖國的地大物博。激發學生對祖國的愛戴之情。本課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文章,課文主要通過作者對安塞腰鼓場面、鼓聲、後生們、舞姿等方面的描述,表現了安塞腰鼓磅礴大氣的、壯闊的生命力之美。

遵照“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根據《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會學習文中的排比句式仿寫句子,感受安塞腰鼓的壯美與大氣。

3、能學習作者的“抓住典型場景敘述”的方法,並且能夠在以後的學習中加以運用。

4、能積累、背誦課文中的優美句子。

情感目標:

能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體會出安塞腰鼓所散發出的生命力之美。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體會出安塞腰鼓所散發出的生命力之美。

3、能積累、背誦課文中的優美句子。

教學難點:

1、能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體會出安塞腰鼓所散發出的生命力之美。

教學具準備:

《安塞腰鼓》課件

【說教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六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特別是考慮到我們的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我對這篇課文的的教學採取了“以讀為主,讀中求悟,”的方法,讓學生通過不同方式的讀,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安塞腰鼓的壯闊之美和文章語言文字的優美。

我對第二課時的處理是這樣的:.

首先,精心設計匯入。

我以安塞腰鼓的視訊片段匯入課文,讓學生了解到安塞腰鼓這一“天下第一鼓”的迷人的魅力。然後以國慶節天安門廣場安塞腰鼓表演的視訊讓學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從而隨著我一起走入了課文。學生在濃濃的壯闊的氛圍中,極富興趣地去課文中去找尋有關段落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通過對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出安塞腰鼓的場面美、後生美、舞姿美、鼓聲美,讓學生一直在這樣的情境中進行整篇文章的學習。

第二,我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

由於本文是一篇極富激情的抒情性文章,所以對學生的促動很大,在情境中,學生的感情得到了昇華。我引導學生進行多種方式的讀,讓他們在讀中感悟作者感情,感悟自己的感情,想象安塞腰鼓的迷人的魅力。

第三,充分利用課件的優勢;

情境的薰陶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尤為重要。

開始,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安塞腰鼓進京城》,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濃濃的大氣的氛圍,讓孩子們在這樣的氛圍中進入課文,結合課文的語言文字,開始感受作者的感情;

接著,在教學“場面美”的部分時,我播放了國慶節安塞腰鼓天安門廣場的表演視訊,壯闊的場面,讓學生直觀地看到了安塞腰鼓的魅力,所以學生讀課文就讀得非常的動情,非常的投入。

最後,我再次利用多媒體播放安塞腰鼓在黃土高原的表演,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在壯闊的場面中,在同學們的對腰鼓場面深深地迷醉中結束課堂。

【說學法】

在教學中,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是這樣學習:

1、讀。進行了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感受到安塞腰鼓表演時場面之美、舞姿之美……

2、寫。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運用排比句增強語勢。不僅積累作者的優美詞句,而且運用這種方法進行句子練習,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說過程】

一、匯入;

課件匯入情境,同時老師以飽含感情的語言進行匯入,讓學生很快進入課堂。

二、探究新知:

1、瞭解作者“抓住典型場景敘述”的方法;

2、從課文的語言文字中感受安塞腰鼓的壯美(重點);

3、結束課堂。

《安塞腰鼓》說課稿7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安塞腰鼓》是一篇具有詩意美的散文,文章以鏗鏘磅礴的語言,張揚激盪的句式,瑰麗奇偉的想象,急促暴烈的節奏,用一個個宛如鼓槌的漢字,在那天地之間,雄渾厚重的黃土高原之上,為我們鼓盪起一場驚心動魄、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彷彿洶湧的黃河奪路而出。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活力。

基於這個特點,這篇課文的教學主要內容是品味鏗鏘語句傳達的勃發的生命激情,詠歎出的高原生命的熱烈頌歌,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讚,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2.教材的地位、作用

新課標在實施目標中明確指出,要求學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安塞腰鼓》是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主要是通過體味作者對生活中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觸發的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使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認識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價值,提高學生的素養,為今後學生閱讀、欣賞、審美鑑賞打下基礎。《安塞腰鼓》這篇散文充分展示了我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充盈著生命的渲洩與活力,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的影響是深廣的。同時,本文在寫作上,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氣勢恢弘,有陽剛之美,理解其對文章表達的作用,並通過寫作訓練讓學生學會運用這些方法,對於習慣於學生腔的中學生來說,其衝擊是巨大的。本課在學生的審美體驗、能力培養上,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分析,我從三個維度出發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能力:讓學生掌握排比、反覆修辭及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並綜合運用其他語言品味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巨集氣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4)、重點、難點

由於這篇文章語言很有特色,而我們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學生品味並積累優美的詞句,所以我把這堂課的重點確定為:品味語言,感受恢巨集氣勢。

由於語文的外延是生活,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所學到的東西能運用到生活中去,這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學生要把感性的文字上升為理性的思考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把這堂課的難點確定為:通過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巨集氣勢,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二、說教法

1、學情分析

安塞腰鼓是產生於北方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對於生活在南方或現在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對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在本課教學設計上,要注重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比較直觀地感受安塞腰鼓的壯闊、豪放和火烈的氣勢。同時,要通過朗讀調動學生的情緒和想象力,幫助學生進入角色,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教學設計思路

語文學習,無論是語言積累,還是情感薰陶,都要在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中實現。所以,所有的教學環節設計都以讓學生看、聽、讀、說等實踐活動為核心,並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合作交流讓個體的片面的認識趨於完整。根據本文內容,結合創新教育理論,本課教學我將採用自讀感悟式,指導學生以“朗讀法”學習課文,即以“朗讀”貫穿讀、說、析、品、評,不知不覺讓學生受到薰陶,完成教學。以“討論法”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合作探究。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融到課文的意境中去,從而將課外與課內相結合,將課堂教學與寫作、生活實踐相結合,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提高學生審美、寫作能力,深化對學生心靈的影響。

3、學法指導

當然,無論採用什麼教學方法,最終還得落到學生身上。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國小生的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 自主探究學習理論也認為:“只有學會的,沒有教會的。”可見,學習的基礎是自主,而學習的關鍵也是自主。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在課堂學習中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既向別人表述自己的觀點,又能從別人那得到不同的資訊,懂得與人合作的意義,體驗群體合作的成功感。

三、說教學過程

(一)教學準備

1.佈置預習:落實字詞,會讀會寫;多讀課文,試圖瞭解安塞腰鼓。

2.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蒼涼厚重的黃土高原上,後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擊鼓場面。安塞腰鼓的大型演出)。

(二)匯入新課

好的.匯入猶如唱戲前的開臺鑼鼓。我採用下面的匯入設計:同學們:安塞腰鼓是我國北方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民間舞蹈之一,人稱“天下第一鼓”。通過對課文的預習,不知大家有沒有體會其中的氣勢。現在,讓我們先觀看一段《安塞腰鼓》的視訊,一起去黃土高原領略安塞腰鼓的風姿與魅力,一齊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動!這樣的匯入設計,意在貼近課文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使學生主動、自覺進入下一環節--新課的學習。

(三)學習新課

因為現在的教學要求大多是要對文字感悟領會,所以就要對課文進行精讀。《語文課程標準》寫道:“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教學建議”的閱讀部分又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根據這一精神,我重點作了如下設計。

1、播放範讀,整體感知

怎樣讀好,當然牽涉到一些具體方法。本課教學中,在讓學生讀前,我通過播放課文範讀的課件,創設文章情境,同時用多媒體出示聽讀要求。這樣,一方面讓學生在聽讀中解決生字詞。提出在聽讀中發現的問題,在教師的點撥下相互交流討論。然後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最好是文中的內容。力求從整體與區域性的結合中初步感受文章的形式美以及其中的深情,實現知識目標。另一方面給學生以強烈的感官刺激,讓學生反覆揣摩文章的朗讀技巧,力求能最大限度的展現文章內容。

這一環節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在聽讀中理層次,明條理,學會在讀中把握文章的“脈”。

2、反覆誦讀,品詞析句

鏗鏘激越的朗讀能深深感染學生,許多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情可通過讀來悟出。因此,教師應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並多讓學生朗讀。《語文課程標準》講到 “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古語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聽了課文的範讀錄音之後,讓學生借鑑範讀的方法,用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去讀。方式不加限定,可自讀,可讀給別人聽,可與同學共同揣摩朗讀,可默讀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語言的節奏美,詩意美,理解文章語言的意蘊美,情味美,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悟出文章的好之所在。再進行分組尋找美點比賽,用“美,你看(聽)……”的句式敘述出來,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此環節旨在陶冶學生情操,教給他們“生活中不是沒有美,關鍵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的真諦。

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學懂課文,更重要的是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在教學中,我將採用“質疑問難--想像描述--感情朗讀”的方法進行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想象力和語言表達力,讓學生學用課文句式、段式寫作。將作文與課文結合起來,實現學生能力的提高與遷移。

現在我說說本課的教學構想與板書,本課我在教學中弱化了字詞的講解,嘗試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生自讀自悟上,並把反覆誦讀課文作為重點。摒棄了教師的詳細分析、講解,側重於展現本文的人文文化精髓和優美的句式段點,在側重學生自讀感悟與探究的同時,以學生活動為課堂主線。因而,本文的教學具有極大的開放性,靈活性與不可預知性。要求教師參與到學習中去,成為學習的促進者與指導者。我的板書主要以展示教學程度為主,學生學習成果為輔。使板書同時具有了強大的教學功能和評價功能。

最後,在磅礴雄渾的音樂《安塞腰鼓》聲中結束這篇文章的課堂學習。

《安塞腰鼓》說課稿8

人才源自知識,而知識的獲得跟廣泛的閱讀積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書中自有顏如玉”之說。杜甫所提倡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無不強調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這篇人教版語文七年級年級說課稿,希望可以加強你的基礎。

《安塞腰鼓》是浙江省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主要是通過體味作者對生活中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觸發的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使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認識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價值,提高學生的素養,為今後學生閱讀、欣賞、審美鑑賞打下基礎。本課同時通過學習排比、疊句等修辭手法,理解其對文章表達的作用,並通過寫作訓練讓學生學會運用這些方法。本課在學生的審美體驗、能力培養上,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學習排比、疊句手法,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關語句表達的深刻思想感情。

b、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c、情感目標:品味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洩的'生命力量,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同時體會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

此教學目標是根據本單元的內容特點,以及新課標的要求制定的。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朗讀課文,學習排比手法及作用;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洩的生命力量,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難點:理解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引導學生藉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

本文既用寫實的筆觸描繪了氣勢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觸可感的藝術形象,又用更多的筆墨寫意。如何引導學生藉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層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洩的生命力量,並發表對課文的見解即教學的重點。

《安塞腰鼓》說課稿9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國中語文教材人教版第二冊第四單元的課文。本單元的課文是反映精神文化生活的,共有兩篇講讀課文,三篇閱讀課文。

《安塞腰鼓》以鏗鏘磅礴的語言,張揚激盪的句式,瑰麗奇偉的想象,急促暴烈的節奏,用一個個宛如鼓槌的漢字,在那天地之間,雄渾厚重的黃土高原之上,為我們鼓盪起一場驚心動魄、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彷彿洶湧的黃河奪路而出,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澎湃激揚的活力。

新課標在實施目標中明確指出,要求學生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本文充分展示了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厚博大,充盈著生命的宣洩與活力,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上的影響是深遠的。同時,本文在寫作上,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氣勢恢弘,有陽剛之美,是學生學習、感悟的好素材。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自主閱讀感悟能力,但有些感悟層次尚淺,需要教師進一步引導、點撥、培養,特別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絡不是很緊密的文章,學習起來更是有一定難度。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朗讀課文,理解主要內容,學習本文形、神結合的語言,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

2、能力目標:立足課文,注重感悟並發表自己的見解。體會文章的形式美與內在美,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標:開放課堂,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用中華民族生命律動的厚重的陽剛之美薰陶感染學生。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是如何通過語言文字來表現我們中華民族的陽剛之美的。

教學流程:

一、動畫匯入,激發興趣

1、欣賞安塞腰鼓的表演,說說看後的感覺或者讓你想起了些什麼?

2、簡介安塞腰鼓

3、簡介作家劉成章及其作品

二、初涉文字,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解決生字詞,說說這是怎樣的安塞腰鼓。用“——的安塞腰鼓”對其進行評價,可填詞、短語、句子,最好是課文中的內容,讓學生自主研讀,從整體上感知課文。

2、四人小組分工朗讀,右上角的學生擔任組長,邊讀邊尋找文章的美點。讀完後在組內用“我覺得這篇課文很美,美在——”的句式敘述出來,再推選同學準備全班交流。這個環節中學生可以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內容學習。比如,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從四個方面來描繪安塞腰鼓的,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最喜歡的來學習,一切以學生為主。

三、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主要是採用"朗讀"策略,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解決文章的重、難點。側重實現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

1、指導學生採取"替換式品讀",目的是感受語言的節奏美,詩意美。(所謂替換式品讀,就是將文章中的典型的句子形式變為別的形式再讀,比較、品味其中的美。)

如將文中的排比句改寫成內容相同,但形式一般的句子,要求學生反覆朗讀、體味。

2、指導學生採取"評點式品讀",目的是理解文章語言的意蘊美,情味美。學生可任意尋找自己覺得寫得精彩的地方朗讀,要求用"好,好在……"這一句式進行評點。可從字、詞、句式、修辭、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評點,體會作者對語言的錘鍊。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給予評價,並引導學生學會認真傾聽,對同學的回答進行一定的點評。

四、拓展延伸,內化語言

1、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讀讀背背

2、欣賞舞蹈《千手觀音》,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試著用上排比、反覆等修辭。

五、總結昇華,佈置作業

1、學生總結:說說自己的收穫

2、教師總結,提出要求,佈置作業

設計理念:

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我努力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品味語言,開展研究性閱讀,以較好地體現新課標的精神,實踐新課標的理念。

1、突顯主體地位,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主人。教師的任務是引導、點撥、扶助,儘量為學生的有效學習創造條件。比如,安塞腰鼓是產生於北方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對於我們南方的學生來說,大都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對課文的理解可能也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需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用學生參與學習實踐活動的內驅力和積極性。

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發現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和成功,並及時給予鼓勵和欣賞,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與喜悅,能更自覺、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如朗讀課文,學生感情不到位時,可以鼓勵說:“你讀得很認真,如果能把自己內心的.感受也讀出來,肯定能更好,不信,你再試試!”當需要學生齊讀時,又可以鼓勵:“老師始終相信,集體的力量大於個人,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感受其神奇的魅力。”我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的成功而快樂,為他們的困惑而出謀劃策,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夥伴,學生有了安全寬鬆的學習氛圍,學習效率也就事半功倍了。

2、化煩為簡,構建簡明的教學主線

課堂上的時間是一個此消彼長的定量,煩瑣的提問應答,冗長的情節分析,會失落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學時,應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設計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變“煩瑣”為:“簡易”,讓學生有更充裕的時間去讀去練,有更廣闊的空間去思去想,有更大的學習能動性和自主性。《安塞腰鼓》一文,我設計了兩個中心問題:(1)作者向我們描繪了怎樣的安塞腰鼓?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目的是讓學生初讀課文時,緊扣課文語言,說說對安塞腰鼓的初步感受。(2)你覺得這篇課文美嗎?美在哪兒?目的是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感受課文。這兩個問題串成一條比較簡明的教學主線,從而支起整個教學框架,給學生以更多的學習時間和空間,還課堂的主動權於學生。

3、板塊化軟性設計,體現教學彈性

板塊是指在一篇課文中比較集中而又相對獨立的大部件。軟性設計是指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並不一定是按事先的教學設計而一成不變的執行的,而是充分考慮到師生生命活動的多樣性,教學過程的多變性,根據課堂的實際進展,及時反饋、調整教學設計,進行教學過程的現場生成。

《安塞腰鼓》的第二部分(主體部分)分別是從“巨集偉的場面、雄壯的鼓聲、擊鼓的後生、奇麗的舞姿”四個角度來展示腰鼓的藝術魅力,這四個角度的分水嶺都是一句話“好一個安塞腰鼓”。每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理解能力,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板塊研讀,而且選擇同一板塊的學生可以一起學習研討,取長補短,形成自己的感悟。交流時,也不一定要按照課文的先後順序依次交流。學生對哪個板塊最感興趣、感悟最深,就先交流哪個,一切以學生為主,體現教學設計的彈性。

4、以讀為本,讀悟結合,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

語文是有聲的藝術,不只是死寂的字元。學語文就要朗讀,對於文章中的情趣,也只有通過反覆朗讀才能體味。朗讀是理解、感悟、積累語言的前提。《安塞腰鼓》是一篇氣勢恢弘的散文詩,對這樣的文章,首要的就是要指導學生朗讀,從誦讀中體會它的氣勢,實現整體感悟。對一些精美的語句,可採取“替換式品讀”、“評點式品讀”,從而感受語言的節奏美、詩意美、意蘊美、情味美。文中運用了大量的排比與反覆,每一句“好一個安塞腰鼓”的出現都有新的感覺、新的內涵、新的情景,這些需要在一次次的朗讀中產生共鳴,得到提升,從而達到“情動於中而形於外”的境界。

板書設計:

根據教學目標的具體要求,本著體現教學的重點、難點,清晰、美觀、提綱挈領的反映本課時的教學內容。

《安塞腰鼓》說課稿10

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第17課《安塞腰鼓》。我將按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手段、說教學程式四個環節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本單元選編的幾篇文章,從不同側面向學生展示了多種藝術形式,對於提高學生文化素養,開闊視野,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起到引領作用。

《安塞腰鼓》是作家劉成章撰寫的一篇富有詩意美的散文。它以凝練、動感的語言,譜寫了一曲黃土高原慷慨激盪、氣壯山河的時代之歌,展現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生命活力,是對中華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讚。

結合文章特點,依照《課標》要求,針對我任教的學生基礎較差,欣賞、品味語言能力較低的實際,我確定三維教學目標如下:

1。聽讀課文,把握文章基調,積累字詞。

2。品讀課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和宣洩的生命力量。

3。理解排比、反覆等修辭在文中的作用。

4。體會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和所歌頌的生命自己的見解。

二、說教法、學法

教與學是互動的一體化過程,基於以上教材、課標、學情分析,本節課我主要採用朗讀法貫穿始終,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形式,讀、品、評、思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來完成教學。

三、說教學手段

以多媒體為主要教學輔助手段,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既可激發學習興趣,促進思維發展,又可增加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四、說教學程式

(一)匯入新課

出示安塞腰鼓表演圖片並提問:這是什么表演?

學生答後追問:你知道中國的“腰鼓之鄉”在哪裡嗎?

明確後匯入:“今天我們將隨本土作家劉成章一同走進腰鼓之鄉,去領略那動人心魄的安塞腰鼓!(板書課題和作者)

(這樣匯入自然、貼近生活,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順利進入學習新課環節)

(二)學習新課

我設計四個版塊:將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層層解讀。

第一板塊:瞭解安塞腰鼓,走近作者,明確學習目標。

1。出示黃土高原地圖,指出安塞縣位置。

(使學生了解安塞的自然環境,地理風貌,民風民情,為理解文意做鋪墊)

2。接下來出示安塞腰鼓簡介。瞭解安塞腰鼓的起源、藝術形式及社會地位。

既然“安塞腰鼓”被稱為“天下第一鼓”,可見其藝術表演魅力非同一般。讓我們共同欣賞一段原生態的安塞腰鼓表演。(觀表演視訊)

看後問:你有什么感受?(學生會說:氣勢磅礴,震撼人心等)(讓學生觀其形,聽其聲,在身臨其境中感受安塞腰鼓的'藝術魅力,為進一步探究課文鋪平了道路)

3。接下來出示作者簡介,及本節課學習目標。

第二板塊: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板塊從“知內容、明結構、指導朗讀”入手,多角度對文字進行初步感知、解讀。

我安排“視訊聽讀”,並設計問題引領學生展開與文字對話:

1。請用“……的安塞腰鼓”對作者眼中的安塞腰鼓進行評價。(可用文中內容回答)

2。用什么語調來讀?全文都這么讀嗎?(顯然不)哪部分比較明顯?請選讀一句或一段來讀。(目的是指導朗讀,把握文章結構)

第三板塊:瀏覽課文,品讀主體,領會主旨。

這一板塊通過朗讀指導,品味句段以及仿寫訓練,側重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的實現。

1。出示易錯字詞,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

2。品讀主體句段,提高審美體驗。

螢幕出示:請用“我喜歡……,因為……”這一句式點評文章。(可從多角度進行評價)小組共享,代表發言。

在探討交流期間,作為課堂教學的引領者,促進者,要適時引導學生完成重點句段的解讀,領會主旨,體會民族文化內涵。

《安塞腰鼓》說課稿11

尊敬的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安塞腰鼓》。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情分析、學法指導以及教學過程分析這四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安塞腰鼓》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是著名散文家劉成章先生撰寫的一篇富有詩意美的散文。它以詩一般凝練而又富有動感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慷慨激盪、氣壯山河的時代之歌,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活力,傳達出勃發的生命激情,是對我們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讚。教學本文,宜引導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前提下,體會文章景、情、理和諧相融的意境,欣賞文章的陽剛美、語言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趣味,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能力,並激發學生對人生和生命的思考。基於以上分析,我從三個維度出發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能力:讓學生掌握排比、反覆修辭及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並綜合運用其他語言品味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巨集氣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4)、重點、難點:

由於這篇文章語言很有特色,而我們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學生品味並積累優美的詞句,所以我把這堂課的重點確定為:品味語言,感受恢巨集氣勢。

語文源於生活,最終也必將要融入生活,所以,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所學到的東西能運用到生活中去,這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學生要把感性的文字上升為理性的`思考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把這堂課的難點確定為:通過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巨集氣勢,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二、說教法

語文學習,無論是語言積累,還是情感薰陶,都要在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中實現。所以,所有的教學環節設計都以讓學生看、聽、讀、說等實踐活動為核心,並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合作交流讓個體的片面的認識趨於完整。根據本文內容,結合創新教育理論,本課教學我將採用自讀感悟式,指導學生以“朗讀法”學習課文,即以“朗讀”貫穿讀、說、析、品、評,不知不覺讓學生受到薰陶,完成教學。以“討論法”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合作探究。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融到課文的意境中去,從而將課外與課內相結合,將課堂教學與寫作、生活實踐相結合,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提高學生審美、寫作能力,深化對學生心靈的影響。

三、說學法

1、學情分析

安塞腰鼓是產生於北方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南方的中學生,大多對其缺乏形象的直觀的感受。因此,在本課教學設計上,要注重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比較直觀地感受安塞腰鼓的壯闊、豪放和火烈的氣勢。同時,要通過朗讀調動學生的情緒和想象力,幫助學生進入角色,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學法指導

當然,無論採用什麼教學方法,最終還得落到學生身上。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國小生的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自主探究學習理論也認為:“只有學會的,沒有教會的。”可見,學習的基礎是自主,而學習的關鍵也是自主。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在課堂學習中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既向別人表述自己的觀點,又能從別人那得到不同的資訊,懂得與人合作的意義,體驗群體合作的成功感。

四、說教學過程(一)教學準備

1。佈置預習:落實字詞,會讀會寫;多讀課文,試圖瞭解安塞腰鼓。

2。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蒼涼厚重的黃土高原上,後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擊鼓場面。安塞腰鼓的大型演出)。

(二)匯入新課

好的匯入猶如唱戲前的開臺鑼鼓。我採用下面的匯入設計:問學生:“咱們大家有誰見過腰鼓嗎?”等學生回答後,老師追問:“你知道中國的腰鼓之鄉在什麼地方嗎?”。通過對課文的閱讀,大家有沒有感受到安塞腰鼓的氣勢呢?現在,讓我們先觀看一段《安塞腰鼓》的視訊,一起去黃土高原領略安塞腰鼓的風姿與魅力,一齊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動!這樣的匯入設計,意在貼近課文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使學生主動、自覺進入下一環節——新課的學習。

(三)學習新課

因為現在的教學要求大多是要對文字感悟領會,所以就要對課文進行精讀。《語文課程標準》寫道:“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教學建議”的閱讀部分又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根據這一精神,我重點作了如下設計。

1、播放範讀,整體感知

怎樣讀好,當然牽涉到一些具體方法。本課教學中,在讓學生讀前,我通過播放課文範讀的課件,創設文章情境,同時用多媒體出示聽讀要求。這樣,一方面讓學生在聽讀中解決生字詞,提出在聽讀中發現的問題,在教師的點撥下相互交流討論。然後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最好是文中的內容。力求從整體與區域性的結合中初步感受文章的形式美以及其中的深情,實現知識目標。另一方面給學生以強烈的感官刺激,讓學生反覆揣摩文章的朗讀技巧,力求能最大限度的展現文章內容。

這一環節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在聽讀中理層次,明條理,學會在讀中把握文章的“脈”。

2、反覆誦讀,品詞析句

鏗鏘激越的朗讀能深深感染學生,許多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情可通過讀來悟出。因此,教師應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並多讓學生朗讀。《語文課程標準》講到“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古語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聽了課文的範讀錄音之後,讓學生借鑑範讀的方法,用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去讀。方式不加限定,可自讀,可讀給別人聽,可與同學共同揣摩朗讀,可默讀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語言的節奏美,詩意美,理解文章語言的意蘊美,情味美,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悟出文章的好之所在。再進行分組尋找美點比賽,用“美,你看(聽)”的句式敘述出來,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此環節旨在陶冶學生情操,教給他們“生活中不是沒有美,關鍵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的真諦。

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學懂課文,更重要的是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在教學中,我將採用“質疑問難——想像描述——感情朗讀”的方法進行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想象力和語言表達力,讓學生學用課文句式、段式寫作。將作文與課文結合起來,實現學生能力的提高與遷移。

現在我說說本課的教學構想與板書。本課我嘗試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生自讀自悟上,並把反覆誦讀課文作為重點,摒棄了教師的詳細分析、講解,側重於展現本文的人文文化精髓和優美的句式段落,在側重學生自讀感悟與探究的同時,以學生活動為課堂主線。因而,本文的教學具有極大的開放性,靈活性與不可預知性。要求教師參與到學習中去,成為學習的促進者與指導者。我的板書主要以展示教學程度為主,學生學習成果為輔。使板書同時具有了強大的教學功能和評價功能。

最後,在磅礴雄渾的音樂《安塞腰鼓》聲中結束這篇文章的課堂學習。

《安塞腰鼓》說課稿12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我來自廣安實驗中學, 我叫周璐。我的說課內容是:“新課標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第17課——《安塞腰鼓》。以下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課時安排——教學程式”等多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繼續以語文與生活的聯絡為線索,按照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版塊組織單元。第四單元是以文化藝術為主題,如《社戲》中的鄉村戲劇;《口技》中的民間傳統藝術;《竹影》中的繪畫藝術;《觀舞記》、《安塞腰鼓》是舞蹈藝術,表現了鮮明的民族特色。

本課作者劉成章運用高超的語言技巧來表現腰鼓這門獨特的民族藝術,儘可能地把視覺形象轉化為語言形象,使讀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既是對安塞腰鼓的熱切的讚美,更是對陝北人民蓬勃生命力的讚美。學習本課要積極投入的放聲朗讀,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品味有張力的語言,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

二、教學目標:

【理論依據】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七年級學生實際認知水平和參與能力基礎,新課標中重點提出,要讓學生“關注自然,關注人類”“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根據以上兩方面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特點我這樣確立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品味本文大量的短句、排比句和反覆修辭等,感受充沛的語言氣勢,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關語句表達的深刻思想感情。

2、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安塞腰鼓的恢弘氣勢,感受西北漢子的奔騰力量,同時體會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和藝術情操。

三、教學重難點

【理論依據】本文既用寫實的筆觸描繪了氣勢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觸可感的藝術形象,又用更多的筆墨寫意。如何引導學生藉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層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洩的生命力量,並發表對課文的見解即教學的重點。

1、 重點:學習朗讀課文,學習排比手法及作用,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品味充沛的.語言氣勢。

2、 難點: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安塞腰鼓的的恢弘氣。

四、教法學法

【理論依據】: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語文教育應該注重教學過程對學生的薰陶感染,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努力引導學生體驗文字中蘊藏著的感情,在體驗中拓展自己的視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感受。

教法:朗讀鑑賞法、美文點撥法、合作探究法。將感受體驗與合作交流結合起來,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逐漸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法:誦讀賞析法、合作探究法,讓學生自主進入文字,讀出感受,發表見解,全情投入。對於發現的問題,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討解決問題。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準備:1、初讀課文,梳理字詞 2、收集作家以及課文資料

七、教學步驟:

一、 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力令人陶醉,被稱為“天下第一鼓”。下面請看……

(播放多媒體課件—安塞腰鼓表演片段讓學生)

安塞腰鼓是我國北方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民間舞蹈之一。有人這樣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來有股能勁,揮槌有股狠勁,踢腿有股蠻勁,跳躍有股虎勁,轉身有股猛勁,全身使出一股牛勁,看了叫人帶勁,聽了給人鼓勁,實實在在足勁!”今天我們學習陝北作家劉成章寫的《安塞腰鼓》這篇文章,藉助作者的生動描摹,跟著安塞腰鼓的節奏,體會它的氣勢,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動。

二、預習檢查,夯實基礎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內容:首先請大家欣賞全文朗讀,在整體感知的同時,根據板書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1、看錶演片斷,聽全文朗讀。

(播放3~4分鐘的腰鼓舞片段)

過渡:請同學來描繪一下剛才所看到的表演;你想到了什麼?

剛才,大家從聲響、畫面感受到腰鼓的恢巨集氣勢和鏗鏘激越,下面讓我們展開想像的翅膀,從劉成章的文字中體味激情的腰鼓。請班裡朗讀最好的一位同學來讀課文的一部分。

過渡:剛才**同學讀得怎麼樣?下面我們播放課文的錄音聽聽。(播放課文錄音)

2、引導學生劃分結構層次。

過渡:大家喜歡安塞腰鼓嗎?大家喜歡作者的描繪嗎?

讓學生在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部分,並說出理由。(分組討論3分鐘,各小組代表發言。要求有感情地朗讀出那個部分,然後說出好在哪裡。)

過渡:文中主要描寫的內容有哪些方面?從哪些方面在寫作?

(分組交流、合作討論)

明確、板書

第一部分:(1--4)擊鼓前的預備階段,蓄勢待發。

(5--13)火烈的場面。

第二部分:(5--27)表演安塞腰鼓。 (14--17)沉重的響聲。

(18--22)擊鼓的後生。

(23--27)夢幻的舞姿。

第三部分:(28--30)鼓聲戛然而止,以動襯靜,意境幽遠。

3、劃出文中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洩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話:

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四、品味語言、重點突破。

1、過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與力量的禮讚,為了表現生命掙脫束縛、衝破羈絆、撞開閉塞的雄渾粗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與內容的和諧。我們重點品讀其中一個片斷,感受作者是怎樣造成一種快速躍動的節奏、排山倒海的氣勢,來與所要歌頌的生命的力量相輔相承的。

2、精讀第二部分第一層次

播放範讀片斷(配樂、配畫面),指導朗讀,結合具體語境感受分析排比修辭的表達效果。

(1)問:本文段突出地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種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

(排比。給人一氣呵成之感,語言暢達,節奏感強,有氣勢,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2)請同學朗讀本文段的排比句,要求讀準重音,讀出節奏、氣勢。

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增強氣勢)

(3)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節奏感強,渲染動感形象)

,《安塞腰鼓》說課稿6(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案設計)標籤: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大全, 《安塞腰鼓》說課稿6(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案設計),

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麼壯闊、多麼豪放、多麼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

(4)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層層推進,一氣呵成)

(5)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排山倒海,氣勢磅礴)

小結:本文段使用排比,將安塞腰鼓的力與美推到極致。

過渡:安塞腰鼓不僅帶給我們視覺形象上的刺激,更帶來思想情感上的震撼。看來藝術欣賞不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我們再來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將寫形與寫意結合起來,從不同角度、側面展示安塞腰鼓的美的。

(個人體會,暢所欲言)

如驟雨,如旋風,如亂蛙,如火花,如鬥虎——這是安塞腰鼓的“形”;

掙脫了束縛、衝破了羈絆、撞開了閉塞——這是安塞腰鼓的“意”;

“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聯想和想象是聯結“形”與“意”的紐帶。

八、課堂小結

作者利用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再現“安塞腰鼓”的恢弘氣勢,又運用由寫實到寫意的藝術描摹手法,揭示了安塞腰鼓所宣洩的生命力量。現在請大家快讀文章其他部分,品味精彩語句,說說自己對安塞腰鼓的感受。

板書設計:(見教學步驟)

九、佈置作業

1、自由選擇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讀、背誦。

2、拓展訓練:描繪一個場面,比賽、集市、演出、勞動等等。

教學回顧:

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把更多的自由想象空間留給學生,使學生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只有將課堂還給學生,才能真正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主體性,只有注重個體的閱讀和心靈的感悟,才能真正達到新課標“欣賞文學作品,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的要求。

在語文教學上,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次說課到此結束,請評委老師予以批評指正。

《安塞腰鼓》說課稿13

一:教材分析

文章內容:本單元是反映精神文化生活的,共有兩篇講讀課文,三篇閱讀課文。《安塞腰鼓》是第二篇講讀課文,文章以鏗鏘磅礴的語言,張揚激盪的句式,瑰麗奇偉的想象,急促暴烈的節奏,用一個個宛如鼓槌的漢字,在那天地之間,雄渾厚重的黃土高原之上,為我們鼓盪起一場驚心動魄、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彷彿洶湧的黃河奪路而出。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鼓盪澎湃的活力。

文章的作用和地位:新課標在實施目標中明確指出,要求學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在港臺流行歌曲充斥校園,學生們追星火熱的時候,本文充分展示了我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充盈著生命的渲洩與活力,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的影響是深廣的。同時,本文在寫作上,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氣勢恢弘,有陽剛之美。對於習慣於學生腔的中學生來說,其衝擊是巨大的。

目標制定:上課前,我先請學生預習文章,提出本文他們已經知道了些什麼,還想知道些什麼,並擬定出來,綜合學生意見,依據大綱及本單元要求,結合本文特點,最終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研究課文的表達方式,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2:情感目標(人文目標):通過對文章的綜合性學習,開放課堂,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用中華民族生命律動的厚重陽剛之美薰陶感染學生。

3:能力目標:鞏固運用整體與區域性相結合把握文章的方法。注重感悟並發表自己的見解。體會文章的形式美與內在美。培養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法設計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知道學生反覆讀,讓學生感悟老斑羚從容鎮定、犧牲自我的精神。

2、情境設定法:在本節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3、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三、學法指導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交給學生髮現真理。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朗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四、教學流程:

第一板塊:匯入,整體感知

1、看錶演片斷,聽全文朗讀(配樂、配畫面)

2、學生有選擇的朗讀自己感興趣的小節

3、引導學生劃分結構層次。

(好的導語猶如唱戲前的開臺鑼鼓一樣未開臺先叫座,此匯入設計貼近課文內容,看安塞腰鼓的表演,自然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自然引出本課內容。)

第二板塊:精讀文章,感悟探究

在這一板塊中,主要是採用“課題研究”策略,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提出研究課題,通過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解決文章的重、難點。側重實現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

教師點撥:對於這篇文章,你們想對哪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

學生與老師的共同確定並板書出以下主要的小課題:(允許學生有別的小課題)

1:對本文語言的研究

2:對本文主題思想的研究

………………

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材料,確定研究題目,自由組合成幾個小組,合作探究。這些小研究題目,要求學生一定要深入思考,結合全文,參照課後練習,集小組的智慧於一起,才能得到一個較為完美的答案,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就應當肯定。在這幾個課題的`研究中,學生已經明瞭本文的寫作特點、對安塞腰鼓也有了比較深入的認識,對中華民族豐厚的文化底蘊也有了銘心的感受,而且,能夠結合文章體味中華民族的歷史與將來,增強民族自豪感。現在,同學們最想的,就是將自己心裡的更多感受對老師、對同學,說出來,水到渠成的開始了拓展遷移。

第三板塊:拓展遷移

讓學生說說家鄉的風俗,如皮影戲。要求敘述清楚、生動、突出重點。

(有人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環節把課本和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同時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

五、師生小結

首先學生自發的總結本節課的收穫,教師予以補充和肯定,並給課堂評選的明星發星以資鼓勵。

(此環節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了系統、完整的印象。)

六、作業設定

結合學生的精神生活與接觸的社會生活,緊承本文文化內涵,設計了一篇文章,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允許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另外,學生也可以自行設計作業題目。從而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自身發展。文章題目:調查一下本地具有特色、具有文化內涵的民間藝術,寫一篇文章。

《安塞腰鼓》說課稿14

各位評委老師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安塞腰鼓》,根據新課改的理念,我認為應該在教學中以“讀——品——寫”為學習線索,抓住“語言”和“情感”兩個方面對安塞腰鼓進行賞析,通過環環相扣的設計,逐步完成“品味——理解——運用語言”的任務,達到學生主動參與,師生共同探究的教學效果。為此,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說說這節課的設計:

一、說教材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國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主要是通過體味作者對生活中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觸發的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使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認識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價值。為學生今後的閱讀、欣賞、審美打下基礎。《安塞腰鼓》是一篇具有詩意美的散文,文章以鏗鏘磅礴的語言,瑰麗奇偉的想象,急促暴裂的節奏,用一個個宛如鼓槌的漢字,在雄渾厚重的黃土高原上,為我們鼓起一場驚心動魄,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彷彿洶湧的黃河奪路而出。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活力。本課肩負的教學任務是品味鏗鏘語局表達的勃發的生命激情,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二、說學情

我所教本課時面對的七年級學生、求知慾望、探究慾望比較強烈,自主學習、探究能力強。雖然對散文的基礎形式瞭解不深,但對閱讀優美詩意的散文有濃厚的興趣。他們也積累了一定的學習散文的經驗與方法,但在語言的品味和鑑賞方面還有待提高,這在教學當中應該有所考慮。

三、說教學目標及難點的指定

根據以上學情,結合對教材的分析以及課程標準的要求,我準備以學定教,這樣制定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習排比、疊句手法、比喻的修辭,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關語句表達的`深刻感情。

2、培養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朗讀課文,獲得整體感知——品讀語言,賞析安塞腰鼓的魅力——拓展延伸激發對人生的思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品味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洩的生命活力,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同時體會中華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拼搏頑強。

對散文語言的賞析是散文閱讀的核心,因此我把教學重點制定為:品讀語言、賞析安塞腰鼓的魅力。學生對於文中“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的意義不好把握,而這又是理解文章深層內容的關鍵因素,所以我把教學難點制定為:結合時代背景,探究黃土高原精神和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在特質。

四、說教法和學法

為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難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法和說法。

1、基於本課的特點,以聲感人的主線。我採用的教法指導思想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積極思考。主動參與、自主解決問題,採用情境匯入法、誦讀法、點撥法,同時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其中以誦讀、賞析、討論為重、課型為賞析合作式。

2、真正的詩歌是需要反覆詠唱的,這是《詩經》以來的傳統,散文亦復如此。指導學生從朗誦中感受音美、形美、意美。所以在學法上,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採用的學習方法是:朗讀法、討論法、勾畫圈點讀書法。

有這些教法和學法,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一定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五、說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我準備從以下5個環節展開。

環節1、匯入新課

通過調查得知,絕大部分學生對安塞腰鼓這一民間藝術都不熟悉,我在導課時先用多媒體展示安塞腰鼓的相關圖片和資料介紹,再播放一段黃土高原上,後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安塞腰鼓表演的視訊。給學生以直觀感知,以此引出文章,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興趣。

環節2、朗誦課文,整體感知(鼓舞飛揚)

為了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接下來我就讓學生朗讀課文,並以“好一個聲音(氣勢、舞姿、場面) 的安塞腰鼓”這樣一個填空形式整體概括安塞腰鼓的特徵。通過看視訊和閱讀文章,學生能很快完成填空。

給出的答案可能有:“聲音鏗鏘有力、氣勢大氣磅礴、舞姿勢烈奔放、場面恢巨集壯闊。”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也鍛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達到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目的。同時鍛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環節3、品讀語言,感悟散文語言的魅力。

在散文閱讀中,語言是靈魂,所以本課的重點環節是賞析本文的語言。在這裡,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來解決教學重點。

“文中哪些語句深深地震撼了你的心靈,請找出來讀給同桌聽,並說說你喜歡這句話的理由?”

學生有可能找到的語句有:(我把學生可能找到的語句有選擇地用多媒體展示出來)

1、“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學生會說出比喻、排比的修辭及作用。

▲我就勢指導學生,通過感悟“驟雨”、“旋風”、“亂蛙”的特徵,感受安腰鼓鼓聲節奏的鏗鏘,動作的矯健。通過對比“火花”與“星星”的不同特徵、感受腰鼓的熱情與活力,品“鬥虎”一詞,引導學生想象鬥虎的場面,聯絡與虎有關的成語,比如:生龍活虎、虎虎生威等,感受腰鼓的大氣、霸氣、強健。

2、“隆隆隆隆的豪壯的抒情,隆隆隆隆的嚴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夾雜著草根的土壤,隆隆隆隆的陣痛的發生和排解,好一個安塞腰鼓!”

▲學生同樣會關注到排比句的波濤洶湧的氣勢,同時還會提到疊詞的運用,彷彿鼓聲迴盪在空際。我就勢引導學生以手為鼓槌、以桌為鼓面,用“發狠的、忘情的、沒命的“力氣壓著”“隆隆隆隆”的鼓點朗誦這段文字,語調高亢、歡快、充滿活力,感受安塞腰鼓的氣勢與生機。

3、“使人想起:日落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 在這裡我設計了一個“你想起了什麼”的問題,讓同學們充分地發揮想象和聯想的能力,展開思想的翅膀,學生可能會想到一些場面壯大的場景,如:舉國歡慶春節、戰場上擂鼓鳴金的場面等。

4、“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 這裡學生會說出這句話的斬釘截鐵的語氣。我會指導他試著用鏗鏘有力、高亢激昂的語氣讀出來。同時同學生合作朗讀9-13段,配以背景音樂。

環節4、探究質疑,挖掘主旨

理解相關語句的內涵是本文的教學難點、這個問題解決了,文章的主旨也就會清晰起來,教學難點也就突破了。結合上面環節,學生會提出質疑:

1、“晦暗了又明晰”是什麼意思?

2、“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什麼?

我及時用多媒體展示相關背景資料。

正如古人所說:“學成於思,思源於疑”,質疑是創新的起點,是思維的火花,是進步的階梯。更是成功的關鍵!讓每一個學生結合背景資料自由、充分的發揮見解,從而得出本文主旨:

歌頌生生不息、奮發向上、鬥志昂揚、熱情奔放的黃土精神,而這也恰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在特質。

完成教學難點後,為了昇華主題,我設計了讓學生再次齊聲配樂朗讀“愈捶愈烈……”段落,讓學生再次置身於雄渾壯闊的情境裡去。使他們受到了情感薰陶,享受到了審美樂趣。

環節5、延伸感悟

聽了、讀了、品了安塞腰鼓所展現出來的奮發向上,鬥志昂揚的精神面貌,學生們聯絡自身,從中有何收穫?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關注社會、關注自我發展。

我播放鏗鏘有力的鼓聲,配著學生的發言。在磅礴雄渾的音樂中結束本課。

環節6、作業佈置

蒐集身邊的民間藝術,說說他們的由來和特徵。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關注身邊社會人和事。

這樣的作業佈置加深了學生對民間藝術的感悟,從而又豐富了知識結構。

六、板書設計

根據以上教學過程,我設計了板書。他全面而簡明地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同時也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

各位評委老師,以上就是我本節課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

《安塞腰鼓》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7年級下冊第4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的主題是作家對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以及引發的對人生的認識與思考。本單元的課文側重於通過重點句段的分析,對作者表達方式的認識,請學生聯絡實際,發揮自學能力領悟文章中的道理。語言豐富生動,富感染力。《安塞腰鼓》是一篇散文,講述了作者劉成章通過對安塞花鼓表演的描寫,展現了力量的奔騰和生命的昇華。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應本著“因材施教”的理念結合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備課七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基本詞彙、修辭等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對於散文這種文體,他們也接觸過。但由於生活經驗較少,對散文這種文體的語言和情感的分析還不夠精準到位。此外,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寫作和口語表達能力,我將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設定口語表達及寫作的環節,學生可通過實踐進一步強化這方面的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因此,基於教材和學情,我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正確讀寫“亢奮、晦暗、羈絆、驀然、冗雜”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等過程,體會文章語言的氣勢。(重難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對以安塞腰鼓為代表的祖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等過程,體會文章語言的氣勢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採用談話、討論法、PPT輔助教學法。

那麼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匯入新課的目的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將學生帶進語文學習的氛圍中來,因此,匯入新課可以採用求新求奇的方式。因此,我用PPT出示安塞腰鼓的完整視訊,補充安塞腰鼓的相關知識。之後請學生分別描述安塞腰鼓的聲音、舞姿、舞者是什麼樣的(稍作互動,只要學生能自圓其說都用鼓勵性的語言評價)。然後引題:同學們說的都很好,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篇描寫安塞腰鼓的散文,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是怎麼寫的。(板書標題)

(二)初步感知

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朗讀可加強學生對文章語言的感受,可加強語感;默讀可加強學生對文章框架的整理能力,可訓練學生的邏輯性。因此,在本課開始,我會給同學們3分鐘,請他們用大聲朗讀的方式初讀課文,同時用PPT出示本文的生詞“亢奮、晦暗、羈絆、驀然、冗雜”。並要求學生要注意包含這些詞的'句子,並反覆朗讀。

初步熟悉課文後,我會提出一個問題:文章描寫了一個怎樣的過程,劃出文章中反覆出現的句子。

這是一個結構性問題,學生可以依據以前課上講到的劃分層系的方法找到答案。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可對文章框架有了整體上的把握,為我們下一步從細節上深入做好了準備。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是如何支撐邏輯框架的,並且能夠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細節資訊是如何通過邏輯框架服務於主題。為此,在這一環節,我將用PPT展示出幾個與結構相關的問題給學生,學生自主思考,回答問題的方式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同學們已經找出了全文的描寫重點放在“動”這個部分,那麼這部分的寫作結構是如何的?

2.在作者對安塞腰鼓的舞者、鼓點、舞姿進行了融合性的描述的語言中,有什麼獨特之處?這樣寫有何好處?

3.結合反覆出現的句子的位置,來想想這些句子有什麼作用?

這三個問題是針對文章詳寫的部分的分析,通過思考,學生可從結構、內容、語言三個層面對文章的主要部分切入分析,這三個層面都分析清楚後,就把握好文章的主題了。

(四)鞏固提高

為了加強學生的自我分析能力,我會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文章主旨所指向的不同的方向,之後再針對學生得出的結論進行正確的歸納和總結。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可以聯絡以前學過的知識,並利用我們本節課的思路:結構、內容和語言的分析。分析的過程也是學生一種自學方式,口頭表達又是訓練交際能力的機會。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既鞏固了知識,又鍛鍊了能力。

(五)小結作業

課堂小結是對本堂課所學知識的鞏固,對於文學性比較強的文章,我會帶領學生回顧全文內容和語言特色。尤其是描寫具體生動的句子,在結尾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作業課程實踐性地拓展延伸,也是訓練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方式。

基於此,課下請學生選擇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如排比、比喻、擬人等句子來仿寫三個。下節課點評。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文章的關鍵字句和情感走向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