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說課稿模板集合八篇

說課稿1.63W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分享。

說課稿模板集合八篇

說課稿 篇1

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降水與降水分佈,明確瞭解了降水與生活的關係,降水的測量。通過閱讀了解了不同地區降水的季節變化,在世界年降水量分佈圖,能看明顯的規律,並學會了繪製降水量柱狀圖。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中把學會的知道運用到實際當中去。

鞏固練習

1.下列地區中,屬於冬季多雨地區的是( )

A.迴歸線附近大陸西岸的非洲北部 B.30度~40度大陸東岸地區

C.地中海沿岸 D.溫帶大陸的內陸地區

2.赤道附近的全年的降水量一般在( )

A.1000毫米左右 B.20xx毫米左右 C.500毫米左在 D.3000毫米左右

3.關於降水的時空分佈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地形雨都出現在山地的南坡 B.沿海地區降水一定豐富

C.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區 D.赤道地區高溫多雨

4.下列地區中,屬於全年少雨區的是( )

①迴歸線附近大陸西岸的非洲北部②溫帶大陸的內陸地區③30度~40度大陸東岸④兩極地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一、說板書設計

降水和降水的分佈

一、降水的概念

二、降水的測量

三、降水的季節變化(降水柱狀圖)

四、世界降水量的分佈(等降水線──世界年降水量分佈圖)

1、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xx毫米以上。

2、由赤道往兩極,總的趨勢是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3、南北迴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較多,西岸降水較少。

4、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較少,沿海地區降水較多 .

二、說反思

通過本課的教學活動使我深深體會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活動中具有重要地位,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確實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去發現、去探索、去交流、去發表自己的見解。這就是新課程理念的精髓。本課我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交流,賦予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當然在討論交流活動中也出現少部分同學不能全身心地投入。這是我在今後很長的一段時間中必須為之努力的地方。

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三冊第六單元時、分、秒第二節:一分能幹什麼。

教材分析:本節課是在學生對時、分、秒已經建立了初步的認識的基礎上而進行教學的,學生對分的認識也有了初步的經驗積累,可是對一分的時間觀念缺乏整體性的認識,所以建立一分的時間觀念是本節課的重要任務。同時學好本節課也是為今後繼續學習“年、月、日”和“12時、24時計時法”做好前期的鋪墊準備。

教學目標:《新課標》告訴我們:現代數學教育的價值觀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不再以“單一傳授知識”為目的了,而是更加關注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和思維的多樣化;讓學生在活動中去尋求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以及良好的情感和態度的形成。這是《新課標》對我們提出的要求,結合本節課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 建立一分的時間概念;自主探究出一分=60秒;初步嘗試估計經歷時間的長短

2、 通過觀察、互動、交流、記錄等方法培養學生探究學習意識和合作學習的意識,同時培養他們收集學會學習的方法。

3、 培養學生自主生成遵守時間、珍惜時間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同時體會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美妙。

為了能很好的達成教學目標,我還緊緊地抓住了本課的重難點:

重點:分與秒的關係

難點:體驗一分的長短

教法與學法:

由於這節課的服務物件是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較小,好動、好奇心強。但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很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方法上我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色彩豐富的課件吸引學生注意力,抓住他們的興趣點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們以一種興奮的狀態,通過合作交流發現分與秒的關係,這樣既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又激發了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們的主動積極性。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程式設計了六個環節:

一、 情感鋪墊 激情匯入

由於考慮到現場的教學物件與我們平時的教學物件不同,所以在設計時考慮了好久,在情境的創設上用自己寫的一首深情的小詩匯入。這首小詩不是為了煽情,而是想真心的獻給在座的各位和本次大會,上課時由李芯蕊老師帶給大家。這樣設計的目的除了可以給大家美好的情感調動之外,更重要的是這個美好的過程正好是一分鐘。從而匯入本節的課題,教師板書:一分能幹什麼,為學習新知創設了很好的情境。

二、 自主參與 探索新知

這個環節我們的任務是要學生自主生成教學重點,所以我們利用大量的多媒體手段來輔助教學。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到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通過看一看、動一動方式觀察大螢幕上鐘面的分針、秒針的走動情況。說一說當秒針走動一圈分針的位置發生了哪些變化?再說一說當分針走動一小格秒針的位置又是如何變化的?教師板書 “1分 秒” 接下來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1分和秒之間的關係,同時多媒體提供分針和秒針的動畫圖,學生們可通過數一數的'方式找到分和秒之間的關係,找到:其實秒針走動一圈和分針走動一小格所經歷的時間是一樣長,從而生成本課的重點。得出結論的同學都上黑板寫出 “1分=60秒”。

這樣的設計的目的是結合了學生已經擁有的知識儲備,運用多媒體的直觀展示,讓學生們達到“跳一跳夠得到”的教學境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一直是觀察員,最後的結論是學生們自己探究出來的。對於這樣的結論他們自然是願意接受的,既感受到知識的形成過程又抽象出公式。這樣精心的設計可以說是思維的一種深化訓練又是教給孩子如何學習的過程。

三、 感受一分能幹什麼

剛剛生成的知識點,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應用和體會。這是本節課的難點,必須讓學生自己感受一分的長短。這是個開放性問題要拋給學生,讓學生在教室內選擇你自己最喜歡的活動並用心活動的次數,教師把握時間一分後喊停。在反饋時讓學生們自己說一分的時間你都做了什麼,做了多少次?這樣即可以直接感受一分的長短又可以讓學生用數學語言來表達;除了學生彙報的內容之外,教師利用多媒體補充一些一分還可以做很多的事情。讓學生感知這麼不起眼的一分居然能做這麼多的事情,從而培養學生遵守時間、珍惜時間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情感。

四、 估計一分的長短

這是第三環節的的昇華部分,如果說第三環節站在了正面的角度思維,那麼可以說這部分的是相反的角度來體驗一分的長短。同樣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事情活動,這次是自己估計到一分種後停下來,教師巡視記錄。在反饋時教師找估計比較準的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估計的,用什麼方法?這樣設計的目的基於兩點考慮:第一個是讓學生會從生活中找到一些規律;第二是還有學生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彙報的同學可以為他們提供思路,以點帶面。通過這樣的設計來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發展”的理念。

五、鞏固新知 解決問題

練習為了重難點服務的。這一部分設計了大量有梯度的習題來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

六、 學生談收穫和體會

可以說到了這個環節已經接近了尾聲,但我認為如果處理得好可以形成本課的高潮,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引導學生在一分的時間裡談談感受、體會、感悟。學生就會想我說多少可以大約是一分。這樣的設計有兩點目的:一是讓學生綜合運用本節課所學到知識和技能,在實際生活中提高數學應用的能力;第二也是為了讓教師能夠及時的瞭解的學生們掌握新知的水平和思維動向,能更好的駕御今後的學習活動。

評價昇華

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表現給予及時的總結、鼓勵和表揚。讓師生以一種朋友似的的關係、交談的方式共同營造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們的狀態是最積極的,教學效果也將是最佳的。同時提出思考性的問題:通過同學們的談話我知道你們懂得了珍惜時間,那麼在生活中應該怎樣的遵守時間、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呢?每名同學根據自己的實際制定一份惜時方案。這樣的目的也是為了下節課“作息時間表”打下伏筆。

在最後的一分裡,老師提議和同學們一起靜下來聽一分的音樂。即可以慢慢梳理本節課的知識又可以在動聽的音樂中感受“滴答滴答”的時間流逝的腳步聲。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最後我想用北師大的周玉仁教授的一段話來結束我今天的說課:

凡是學生能夠自己探索出來的決不替代

凡是學生能夠自己思索出來的決不暗示

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多給一些活動的空間,多給一些表現的機會,多給一些體驗成功的快樂!

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3

橋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橋》

本節課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國小《橋》第十冊第四組第十六課

一、教學內容

《橋》是一篇小小說,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這座橋樑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員密切聯絡群眾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

根據本文的內容和表達的特點,我設計了第一課時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狂奔、獰笑、擁戴、清瘦、沙啞、放肆、豹子、呻吟、攙扶、祭奠、亂哄哄、勢不可擋、跌跌撞撞”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主要內容。

4.在瞭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初步認識老漢是個什麼樣的人。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老漢是個什麼樣的人。

二、教學理念:

讓學生有獨特的學習感受,就應該讓學生潛心涵泳、誦讀體味。特別是第一課時,要讓學生靜下心來認真地讀,以誦讀體味為主要教學形式,注重誦讀中涵泳、意會、體悟。並在讀中瞭解課文大意、抓住的主要內容。讓學生能與文字、作者充分的進行對話,為下一節課學習做好準備。

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在上課時要求學生分三個層次的讀課文:一讀課文,正音,讀通課文。二讀課文,瞭解大意。三讀課文,品析主要人物。一讀課文,正音,讀通課文,對一些難理解、難寫的字詞,重點指導讀寫,掃除學習課文中的障礙,發揮語文學習的工具性作用,使學生能很快進入文字。二讀課文,讓學生能更流利的讀文,更好與文字對話,歸納出的大意,對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再在這個整體認識的基礎上,提煉出主要人物——老漢。第三次讀文,有感情的讀課文重點部分,就是有讓學生抓住主要人物老漢的言行,感悟老漢的偉大。(這部分主要在第二課時完成。)讓學生在瞭解之前掃除閱讀障礙,使學生能更好的感悟文字。在學習課文時潛心涵泳、誦讀體味,讀中感悟、啟思中說寫、促使學生在言和意的體會中進行感悟、內化、轉換。在教授課文時,我採用由整體到部分的方法,讓學生在瞭解的大意後,體會老漢的不簡單;再細讀文中,感悟老漢的偉大。使老漢的形象一步一步浮現出來,越來越清晰。從而使老黨支部書記的高大形象印在學生的腦海中。使學生情感生髮,激起了對老漢的敬佩之情。達到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三、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課題

同學們都見過橋。誰來說說你見過的橋?(板書:橋)剛才同學們介紹的這些橋都是架在水上或空中便於通行的建築物。我們的漢字常是一詞多義,這個“橋”除了指我們常見的這些便於通行的建築物外,還有什麼意思呢?(形狀如橋樑的)

對,我們曾學過的《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橋》中的“橋”就是指比喻能起溝通作用的人或事物

今天我們來學習《橋》這篇課文,看看那這裡的“橋”又是指什麼呢?

(二) 初讀課文,正音,讀通課文。

1.學好一篇課文必須會讀。讀課文就像上臺階一樣,第一級臺階就是把課文讀通、讀順,第二級就要能流利地讀課文,第三級臺階就要求我們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我們學習課文就要這樣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走。首先我們來爬第一級臺階,在讀課文之前大家要先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在讀的過程中如果有不認識或者拿不準的字,請查字典弄清楚。請大家放開聲音,大聲讀課文吧!

2.學生讀課文。

3.同學們讀得非常投入,說明我們都很會讀書。老師想請一位平時在全班讀書方面鍛鍊較少的同學來讀一讀課文的1—6自然段。大家說誰來?(生讀)大家來評評他讀得怎麼樣?(相機正音、學習詞語)(再請3位同學讀書)

(三)再讀課文,瞭解大意。

1.我們把讀書過程中的攔路虎,都清除了,這次請大家流利地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什麼?

2..剛才同學們讀了課文,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什麼?(指名說主要內容)

深夜,當洪水襲來時,老村支書記冒著生命危險,不存私念地指揮一百多號人有秩序地過橋,最後自己和兒子卻被洪水捲走了。

(四)三讀課文,品析主要人物。

1.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一位偉大的老漢,課文哪些地方是寫老漢的?(7-22)其他地方寫了什麼?

2.我們來默讀課文,在讀的.時候邊讀邊想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很深,用筆畫出來,想一想為什麼讓你感受很深。(生讀課文)

3.來!說說再一次讀了一遍課文之後,課文的什麼地方給你留下了特別?(生讀印象深刻的句段,師相機指導朗讀)

4.通過剛才的讀,你們覺得老漢是個什麼樣的人?

5.學習課文不深入到字裡行間,我們就無法感受的內涵;不深入到字裡行間,我們就無法理解老漢的言行。讓咱們再一次帶著自己對的感受,深入到課文的字裡行間,和村民一起去感受這場災難,和老漢一起去挽救村民。請大家發放聲讀7——22自然段。

(五)小結

我們以知道老漢是個忠於職守、捨己為人的人,我們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老漢的這些高尚的品質呢?下節課接著學習!

四、教後反思:

在本輪的教學後,我反思全教學過程,認為我基本完成第一課時的任務,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瞭解,對老漢的形象有了初步的認識。這主要是我做好了以下三點:

1、在課堂中突出基礎知識的訓練。其實在本輪教學中,我花了大量的時間給學生正音、結合語句理解字、詞的意思,懂得一句話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磨刀不誤砍柴工”。讓學生掃除學習障礙,很快進入文字、抓住的主要內容。

2、讀的層次清楚,學生任務明確。在教學中,三個層次的讀,讓學生每次讀的任務明確,效果好,大多數學生在三次讀後都能基本回答課後的問題,對人物的形象有了一定的瞭解。

3、給足讀的時間。課堂時間很寶貴,我還是讓學生多次的讀長,時間的讀,讓他們潛心涵泳、誦讀體味,所以自然而然的進入文字,與文中人物產生共鳴。

在教學中,我認為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讀的落實固然重要。如果上課的時候,先給學生講講抗洪搶險的故事,播放幾組真實的鏡頭,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當中自然而然地釋放自己情感,然後再開始學習課文。這樣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如音樂、圖片、多媒體和同類的等等,為學生創設一個學習的氛圍,這樣學生就能更快的進入文字,瞭解人物的特點,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點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多思考。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本單元編選了《珍珠鳥》、《斑羚飛渡》、《華南虎》等五篇描寫人類的生存夥伴—動物的文章。閱讀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發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還可以引發對人與動物關係的深入思考。本文—《斑羚飛渡》描寫的是一群被逼至絕境的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的壯舉,讓每個讀者受到精神的震撼!

(二)教學目標及確立依據

國中語文新課標要求"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關係"結合本單元,本課特點以及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夯實基礎,擴大積累,品味欣賞,提高閱讀分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師生互動,合作交流,大膽質疑,培養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老斑羚身上所折射出的可貴精神和品質,激發學生珍視生命、關愛動物的情感,並生成群體意識和犧牲精神。

(三)重點、難點及確立依據

重點:領悟文章主旨,賞析精彩片斷,並有感情地朗讀。(本文語言優美,描寫細膩傳神,且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很適合學生欣賞,易於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

難點:領悟作者在敘述故事中抒發的思想感情及其中蘊含的精神。(本文雖蘊含豐厚,但哲理深奧。)

(四)學情分析:本文故事性強,情節扣人心絃,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蘊含的哲理較深奧,七年級學生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重點突破。

二、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一)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

(二)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三)情境設定法:在本節課中,利用激情的語言、歌曲、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地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三、說學法

葉聖陶先生說"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葉聖陶先生還說"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因此學法具體如下:

(一)圈點勾畫法:讓學生勤動筆勤動腦,積極主動讀書。

(二)朗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三)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四、說教學程式

(一)激情匯入,創設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有了興趣,才會有探索的慾望。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慾望,我的導言是這樣設計的:

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探討有關選擇的話題,先請同學們看一段電影片段。(播放電影《驚濤駭浪》片段)。這組鏡頭體現了1998年中華大地上洪水肆虐的情形。洪峰中,曾有一對夫妻為了能夠逃生而抓住了一棵樹,他們緊緊地抓住!水越來越猛,樹漸漸地彎了下去,這棵樹承載不了兩個人的重量。這時妻子平靜地看了丈夫一眼說:"孩子們還等著你,多保重啊!"還沒等當教師的丈夫明白過來,妻子已從容地放開了抓住樹幹的手,消失在了湍急的洪流中……在生與死的抉擇中,有誰不渴望生存?然而,妻子選擇了犧牲!在這裡,人類唱響了真情的絕唱。那麼,在動物界中,當種群面臨危險時,它們又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沈石溪先生的《斑羚飛渡》一課,來一睹《斑羚飛渡》這一堪稱罕見的自然奇觀!

(二)自主學習,圈點勾畫。

1、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文,勾畫出生字新詞,結合課文,師生合作解決。

2、讓學生再次瀏覽課文,圈點出重要的詞語,讓學生生動地複述故事,師生共同評價。

(通過兩次不同要求的讀,特別是在複述過程中,抓住重點,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為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合作探究,解決疑難。

1、默讀課文,讓學生自主提出疑難問題,分組討論解決,解決不了的`,全班交流,師生合作解決。

2、教師注重引導學生提出值得探究的問題:

如,①、彩虹在文中多次出現,有何意義?

②、課文描寫《斑羚飛渡》的成功,近乎奇蹟,真實嗎?(新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質疑,正所謂學起于思,思源於疑,通過此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激發學生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的科學精神。)

(四)品讀賞析,再現情境。

首先讓自由選出自己喜歡的語段,在頭腦中再現畫面,然後帶著豐富的感情放聲朗讀,並說出自己喜歡的緣由。(在這個過程,師生共同點評,指導朗讀和賞析)(如有談到第9段的,用課件演示一對對斑羚飛渡的情景,形象地感受這一震撼人心的畫面。)

(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語句和段落暢所欲言,不但體現了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而且有利於實現目標、突破重點、解決難點。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更形象、更直觀。)

(五)歸納主旨,聯絡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說"生活與教育是一個東西,而不是兩個東西。"因此,在教學中要把課本和生活有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閱讀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因此,本環節我創設情境設定了兩個問題,讓學生暢所欲言:

1、 斑羚雖然沒有人類豐富的語言,沒有人類複雜的情感,但斑羚在面臨族群生死危機的緊要關頭能做出的完美處理,卻不能不令我們驚歎,那麼在斑羚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呢?

2、 悲壯的場面成就一段感人的故事,高尚的品格譜寫了一曲豪壯的篇章。我們不能不驚歎斑羚在面臨群生死攸關時所進行的近乎完美的處理,它們靠的正是顧全大局的群體意識,實在是太難得了!其實,我們人類在這方面也有傑出的表現,你能舉出例子嗎?

(六)反思人類,提升主題。

1、要求學生各抒己見:在斑羚飛渡的悲壯故事中,人類充當了什麼角色?

2、(展示課件——動物大觀,教師配以精彩的解說。)遷移訓練:雨果說"動物生存,人則生存",請同學擬一則公益廣告,為保護我們的動物朋友向全社會大聲呼籲!

(學生撰寫廣告詞,然後交流,師生評價。)

(此環節的設定不但提升了學生的理性認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思辯能力,表達能力。)

(七)師生小結,作業設定。

首先,學生自發的總結本節課的收穫,教師予以補充和肯定。(目的是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系統完整的印象。)

其次作業設定:(習題三)試給狩獵隊員寫一封信,談談你對這件事的看法。(意圖是引導學生從"動物園是人類的朋友"的立意出發,聯絡生活,思考人與動物的關係。)

(八)播放歌曲,激情結束。

播放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然後教師動情地說: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同根相殘,等待我們的也必將是死亡……,那麼,就讓我們像歌中的主人公徐秀娟一樣,珍視生命,關愛動物,還動物朋友一個自由、安全的生活空間吧,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希望這悲壯的一幕在自然界中重演,那就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個保衛生命之彩虹的小衛士,相信大家一定會做得最好!(讓學生在感人的故事中,陶冶情操,在激情的語言中,淨化心靈,在優美的旋律中,放飛思想!)

〖附:板書設計〗:

語文板書,是一篇課文內在品質,與外在形式和諧完美的統一,它展現給學生的不僅是一種愉悅的享受,更是一種深入的思想啟迪,令人久久回味。(解說: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心,那麼類似因人類捕殺而演繹的斑羚飛渡的悲壯故事就不會重演!)

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它位於新課標實驗教材人教版第二冊第六單元,先講單元分析,再就第一小結第一課時進行教學設計。

在說課之前,我覺得很有必要剖析學生現有的認知基礎:

①學生已經掌握了1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和數的組成;

②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

③連加、連減、加減混和計算順序的掌握。

這也正是本單元教材編排的學生思維最近發展區。

本單元是本學期的重點單元之一,約佔教學總時數的25%,高質量、高效率完成本單元的教學工作將有利於順利達成學期育人目標,同時教材的編排凸顯以下四個特點:

①是以學生已經掌握的1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數的組成及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作為本單元新知識的生長點。

②計算按難易程度分三段編排:整十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

③各小節教學內容的編排,分三個層次:以實際情景提供計算題,並呈現演算法的多樣化;讓學生動手操作、理解、掌握演算法;脫離直觀手段,讓學生思考演算法。

④“用數學”是結合計算出現的,讓學生體會怎樣發現、提出數學問題以及如何解決問題,並且內容直接取材於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

總之,教材的編排是由直觀操作等依靠實物思考到脫離實物思考,遵循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有利於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為進一步提高計算速度、培養計算能力,解決實際問題打基礎。

介於教材的編排特點和學生的認知基礎,我認為本單元教學重點是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教學難點是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和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根據國家新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的數學學科育人要求,我擬定的單元目標是:①理解加減法的含義,會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②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將採用的教學策略有二:①打破傳統教學計算時的“枯燥”、“機械重複”的缺陷,創設情景,把計算置入生動有趣的情景中,給枯燥的計算教學注入生命與活力;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情節貫穿練習中,培養計算能力。

以本單元第一小節“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第一課時為例談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材第57頁例1,完成練習十的第1~4題

教學目標:通過直觀手段,讓學生理解、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創設情景,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探究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評價:師評、互評、自評相結合

教法、學法:情景教學法、合作探究、操作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題卡、學生備小棒

教學流程:1、創設情景,激情引趣(3分鐘)

2、合作學習、探究新知(17分鐘)

3、實踐運用,發展能力(15分鐘)

4、獨立思考、鞏固新知(5分鐘)

1、創設情景,激情引趣:多媒體課件出示“公園花卉展”的主題圖,問:你看到了什麼?(有三種花,說出每種花的盆數)

2、合作學習、探究新知:擬分四個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在“公園花卉展”的情景中,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全班學生交流後教師板書出問題)

第二環節:小組討論先解決提出的第一個問題。(討論怎樣列式?怎樣計算?計算時是怎樣想的?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

第三環節:小組彙報討論的計算方法:一個一個地數、按數的組成計算、想減算加、用十做單位計算、擺小棒看出來的……小組互評。多媒體直觀演示,驗證計算結果,並且讓學生比較出那種方法最簡便。體現演算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學生再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其餘的問題。

第四環節:增加如“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還剩多少盆紫花”,“紅花和紫花的總數比黃花多多少盆”等整十數減整十數和加減混和計算的問題,學生思考計算並且說明理由。學生進行自評。

3、實踐運用,發展能力:(以一年級綜合實踐課“小豬爬山”的故事為題材設計闖關活動),小豬和夥伴們結伴去爬山,如果遇到困難該怎麼辦呢?進行德育滲透。

說課稿 篇6

姓名:***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本次說課我所使用的教材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編日語第一冊,所選的課程是第七課「日曜日」。

一.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非常注重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在整體構思,內容安排,活動設計和教學方法上都非常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真正體現了語言的交際功能。同時,它把知識和技能目標融匯在了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內容中,為培養學生運用日語進行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本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有:

1. 「前文」

本部分主要用來引入本課需要學習的重要知識點,即名詞動詞的過去式「~でした」「~ました」以及格助詞「と」「で」「に」和疑問詞「か」的用法。其中,名詞動詞過去式這個知識點是上節課所學知識的重要延伸,掌握好這一點也可以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很好的基礎。

2. 「會話」

對本課重要知識點的訓練。

3. 「數える言葉」

學習鈔票和星期的數法。

4. 「解説」

對本節課的重要知識點進行詳細全面的解釋說明。

二.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德育目標)

知識目標:

(1)能聽懂,會說「昨日は~曜日でした。」「昨日は~と一緒に~をしました。」等重要句型,並在實際情景中運用。

(2)能聽說,會數鈔票,學會一週七天的日語說法並實際運用。

(3)分辨「と」「で」「に」三個格助詞並能夠運用於會話中。

(4)能運用疑問詞「か」進行會話。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德育目標:教育學生要熱愛生活。

三. 重點難點

重點:能掌握並熟練運用名詞謂語句和動詞謂語句的過去式以及其肯定和否定形式,熟練掌握鈔票和星期的數法,並牢記數詞和量詞結合時發生的發音和形式的各種變化。

難點:由於日語語言的特殊性,過去式的肯定及否定形式比較複雜,學生很容易混淆,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通過本課文字的學習以及課後不斷反覆的練習,幫助學生正確區分,並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

四. 教法學法

1. 以“舊”引“新”

依據知識遷移規律的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絡,從已經學過的知識引出要學的新知識。

2. 以“練”促“能”

學生的.技能需要經過反覆的訓練才能形成,本節課設計了豐富的遊戲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通過遊戲不僅提高了學習興趣而且在遊戲中就可以掌握所學知識。

3. 融會話教學於情景表演

讓學生根據本課所學知識自己編寫會話並表演出來,更能突出語言的的實用性和交際性,在表演中逐步掌握本課重點內容。

五. 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播放文字、聲音、影象等多方面內容增加直觀性和趣味性,自制卡片開展遊戲活動,提高教學效果。

六. 課堂流程

1. 課前準備:

上課前製作好遊戲所用卡片,準備好上課時需要播放的音樂。

2. 新課匯入:

播放日文歌曲,隨著音樂節奏通過簡單的手勢讓學生動起來,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從歌詞中引入本課需要學習的個別新詞彙,為學習新內容做好鋪墊準備。(3分鐘)

3. 新課講解:

在歌曲匯入的詞彙基礎上進一步講解本課的新詞彙,講清楚每一個重要詞彙的發音、意義、詞性及用法等。在熟悉詞彙的基礎上開始進入前文和會話部分的學習,在講解課文的同時將本課重要的語法知識點貫穿其中,並舉大量例句說明,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每一個知識點的涵義及用法。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穿插一些有關日本文化方面的趣聞趣事,避免課堂講解過程過於枯燥。(20分鐘)

4. 歸納總結:

和學生一起把所學的知識點回顧一遍,並向學生強調其中的重點及難點,提醒學生在運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將鈔票和星期的數法這一部分內容作為一個小節向學生講解。(10分鐘)

5. 反饋練習:

從課後練習中挑選出一些可以體現本課知識點的題目隨堂練習並進行講解,幫助學生鞏固新學知識。(7分鐘)

6. 課堂活動:

利用課前準備的卡片組織學生模仿數鈔票,要求學生邊數邊大聲說出它的價值,加強對數詞以及鈔票數法的練習和記憶。另外,組織學生進行「今日は何曜日ですか。」「今日は金曜日です。」等句型的反覆對話練習,強化對星期數法的記憶。下課前佈置課外作業,要求學生完成課後剩餘部分的練習題。(5分鐘)

七. 板書設計

第七課 日曜日

一. 名詞、動詞謂語句的過去式

「~でした」

「~ました」

二. 格助詞

「と」「で」「に」

三. 疑問詞

「か」

四. 鈔票和星期的數法

「~円」

「~曜日」

說課稿 篇7

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囿於“精華”二字,強調知識接受,只注重把語法、文法講深講透,卻忽略了學習的主體,教學過程中缺少師生獨特情感的體驗,形成文言文教學模式的單一、固定化。無疑這樣的教學不能適應新課改的需要,更不能培養學生對古典文化精髓的感悟力。因此,文言文教學必須從更高的層面和更廣闊的視角來把握,應該讓學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有一個領會的過程,有一個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體驗,對文章對作者發表真知灼見的過程。充分利用資訊資料去了解作品的本身,讓課堂教學成為師生交流經驗的反思過程、資料整合的合作過程。在探究中學習、在合作中提高、在感悟中昇華,才能真正使文言文的教學個性化、多樣化,從而達到新課標對中學階段文言文提出的更高教學要求和教學評價:“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的品位和審美情趣。”

一、教學理念

1、倡導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上的“會學”;建立在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選擇古文《岳陽樓記》的擴充套件課,正是充分考慮到九年級學生古文賞析的能力、評價作品的能力和認知事物的能力已達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會感興趣於作品的文質兼美、立意高遠,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這樣,在老師的精心的指導下,學生在“能學”、“想學”的前提下,掌握學習古文鑑賞的策略,達到“會學”,為今後探究古文並“堅持學”奠定基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豐厚文化底蘊,實現自主交流、自主探究,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2、構建開放課堂。新課程強調將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教者力爭將課堂創設成為探究、交流、合作的陣地。師生雙方在相互交流中溝通,在相互啟發下補充,共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表述自我的情感與體驗。這種自主、活潑的課堂會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求得新的發現,實現教學相長和師生的共同發展。對於千古詠唱的岳陽樓其資料極其豐富,不是教師所能全部掌握和了解的,充分利用學生智慧資源,鼓勵和引導學生藉助網路、現代媒體參與教師備課,在廣度、深度上建立開闊的課堂思維空間。

3、尊重個性體驗。教師用讚許的目光和適當的鼓勵,創造一個和諧寬鬆的'學習環境。給學生以思想的自由、欣賞的自由和發表見解的自由。讓學生把眼光集於作品的美感美質,關注作者審美意識的投射。引導學生由課本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倡導學生從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生髮開去,引發學生對歷史、當代社會周圍事的評議,體現自己審美創造的個性。

二、教材分析

《岳陽樓記》是人教版第五冊第六單元的一篇古文,是千古傳頌的名篇。不僅文采斐然,而且立意高遠。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胸襟和遠大抱負,體現其人格的魅力,彷彿一盞燈,至今仍給人以明示。它既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和古典人文教育的較好載體,也是適應新課改建立古文教學多樣化的典範課例。

三、學生分析:

九年級年級,學生心理髮展趨於成熟,在形象思維豐富的同時,抽象思維有了較深層次的發展。對於文學的欣賞不僅僅停留於感性體驗而且具有了理性的分析與較高層次的審美。正是基於培養學生古文自主學習能力、開拓學生思維空間、提高文化品位、倡導個性分析的考慮,我選擇了《岳陽樓記》這篇結構美、語言美、立意美的文章並設計了本節拓展性教學。

四、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文章寓情於景、卒章顯志的寫法,把握作者獨闢蹊徑、精心設計的巧妙;正確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刻內涵。

2、過程與方法:在學生充分蒐集、篩選資訊資料的基礎上,自主交流、積極探究,在合作學習中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通過師生交流、相互提高,達成審美意識的共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作者胸襟、抱負的同時,體會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導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對歷史和傳統文化思想的借鑑。

(二)教學重點:體會作者設意的獨特,領會文章寓情於景、卒章顯志的寫法。

(三)教學難點:領會名言警句的深刻內涵以及作者的志趣。

(四)教學方法:學生自主交流、師生合作探究,輔之以創設情景法。

(五)教學流程:

1、情境匯入:展示中國古代被譽為“四大名樓”的圖片,配以古典音樂。以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崔顥《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的美文妙句,引出文人騷客對岳陽樓的吟誦。

2、合作交流::

嘗試以網路資料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探究慾望。課堂上通過小組成員自主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識。

3、自主探究:問題一:在“前人之述備矣”的情況下,范仲淹選擇從那一角度為岳陽樓作記?問題二:文中哪些獨到之處使《岳陽樓記》成為千古傳頌的名篇?通過學生的討論、交流,形成思維的交鋒,師生交流,達成共識。使學生能從審美的角度把握課文字身,理解作者寫景意圖所在。

4、思維拓展:在對作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深入理解,對作者為情設景、緣情抒情的感悟之上,領悟古代仁人志士的志向,更準確把握范仲淹的“憂樂觀”,進而聯及近現代的“今仁人”。評論之時充分給予學生言論的自由,讓其從感性的體驗上升的理性的分析,開拓課堂自由創造的空間。

5、創新訓練:在蓄積情勢的狀態下,以洞庭湖、岳陽樓煙波浩渺、雄偉壯觀的實景展示,激發學生寫作熱情,借景抒情寫出自己獨到的感悟。

本節課設計的意圖是:力圖改變古文教學過於沉悶的課堂氣氛,過於固定的教學模式,體現新課改下對古文教學的要求,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真正達到古文教學與現代化教育整合,珍視傳統文化基因與創新審美相結合。這只是嘗試,是一次不成熟的探索,但會促使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更新和完善

說課稿 篇8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叫周婷婷,來自湖南科技大學。我說課的題目是《演算法的概念》,內容選自於新課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第一節,課時安排為兩個課時,本節課內容為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方法分析、學情分析、教學過程分析等五大方面來闡述我對這節課的分析和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現代社會是一個資訊科技發展很快的社會,演算法進入高中數學正是反映了時代的需要,它是當今社會必備的基礎知識,演算法的學習是使用計算機處理問題前的一個必要的步驟,它可以讓學生們知道如何利用現代技術解決問題。又由於演算法的具體實現上可以和資訊科技相結合。因此,演算法的學習十分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和實踐能力。

2.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初步理解演算法的定義,體會演算法思想,能夠用自然語言描述演算法

難點:把自然語言轉化為演算法語言。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瞭解演算法的含義,體會演算法的思想;能夠用自然語言描述解決具體問題的演算法;理解正確的演算法應滿足的要求。

2.能力目標:讓學生感悟人們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由具體到抽象,再有抽象到具體,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對計算機的演算法語言有一個基本的瞭解,明確演算法的要求,認識到計算機是人類征服自然的一有力工具,進一步提高探索、認識世界的能力。

三、教學方法分析

採用“問題探究式”教學法,以多媒體為輔助手段,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論證、邏輯思維能力。

四、學情分析

演算法這部分的使用性很強,與日常生活聯絡緊密,雖然是新引入的章節,但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學生比較容易掌握本節課的內容。

五、教學過程分析

1.創設情景:我首先向學生們展示章頭圖,介紹圖中的後景是取自宋朝數學家朱世傑的數學作品《四元玉鑑》,告訴學生們章頭圖正是體現了中國古代數學與現代電腦科學的聯絡,它們的基礎都是“演算法”。

「設計意圖」是為了充分挖掘章頭圖的教學價值,體現1)演算法概念的由來;2)我們將要學習的演算法與計算機有關;3)展示中國古代數學的成就;4)激發學生學習演算法的興趣。從而順其自然的過渡到本節課要討論的話題。(約4分鐘)

2.引入新課:在這一環節我首先和學生們一起回顧如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並引導他們歸納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求解步驟,從而讓學生經歷演算法分析的基本過程,培養思維的條理性,引導學生關注更具一般性解法,形成解法向演算法過渡的'準備,為建立演算法概念打下基礎。緊接著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複習回顧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步驟,引導學生分析解題過程的結構,寫出求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的演算法,並把它編成程式,讓學生輸入資料,體驗計算機直接給出方程組的解.目的是讓學生明白演算法是用來解決某一類問題的,從而提高學生對演算法的普遍適用性的認識,為建立演算法的概念做好鋪墊。

之後,我就向學生們提出問題:到底什麼是演算法?如何用語言來表達演算法的涵義?這裡讓學生們根據剛剛的探索交流、思考並回答,然後老師進行歸納,得出演算法的基本概念,並幫助學生認識演算法的概念,指出有窮性,確定性,可行性。這樣可以讓學生們真正參與到演算法概念的形成過程中來,體會演算法思想。(約8分鐘)

3.例題講解:在這一環節我安排了兩道例題,以幫助學生們能更好地理解演算法的基本概念,並應用到實際解決問題中去,而不只是單純的對數學思想的領悟。

這兩道例題均選自課本的例1和例2。

例1是讓我們設定一個程式以判斷一個數是否為質數。質數是我們之前已經學習的內容,為了能更順利地完成解題過程,這裡有必要引導學生們回顧一下質數應滿足的條件,然後再根據這個來探索解題步驟。通過例1讓學生認識到求解結構中存在“重複”。為匯出一般問題的演算法創造條件,也為學習演算法的自然語言表示提供前提。告訴學生們本演算法就是用自然語言的形式描述的.並且設計演算法一定要做到以下要求:

(1)寫出的演算法必須能解決一類問題,並且能夠重複使用.

(2)要使演算法儘量簡單、步驟儘量少.

(3)要保證演算法正確,且計算機能夠執行.

在例1的基礎上我們繼續研究例2,例2是要求我們設計一個利用二分法來求解方程的近似根的程式。我們首先要對演算法作分析,回顧用二分法求解方程近似根的過程,然後設計出解題步驟。二分法是演算法中的經典問題,具有明顯的順序和可操作的特點.因此通過例2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演算法的邏輯結構,領會演算法的思想,體會演算法的的特徵。同時也可以鞏固用自然語言描述演算法,提高用自然語言描述演算法的表達水平.另外,藉助例題加強學生對演算法概念的理解,體會演算法具有程式性、有限性、構造性、精確性、指向性的特點,演算法以問題為載體,泛泛而談沒有意義。(約20分鐘)

4.課堂小結:

(1)演算法的概念和演算法的基本特徵

(2)演算法的描述方法,演算法可以用自然語言描述。

(3)能利用演算法的思想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並能寫出一此簡單問題的演算法

[設計意圖]課堂小結是一堂課內容的概括和總結,有利於學生把握本節課的重點,對所學知識有一個系統整體的認識。(約6分鐘)

5.佈置作業:課本練習1、2題

[設計意圖]課後作業的佈置是為了檢驗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和運用程度以及實際接受情況,並促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掌握所學內容。對作業實施分層設定,分必做和選做,利於拓展學生的自主發展的空間。

六.板書設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