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實用】說課稿模板八篇

說課稿4.7K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說課稿模板八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 分析教材

生產、生活離不開能源,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科技進步與可持續發展的新焦點。本節課《能源》是國中物理最後一章第一節,教材從能源的利用出發,要求學生了解能源的有關知識。

2、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不多,共兩個部分。分別是:人類利用能源的歷程;21世紀的能源趨勢。

3、教學重點是能源以及能源的種類。。教學難點是通過學習,瞭解按照不同的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的這種認識活動和研究方法。

二、說目標

1.常識性瞭解:什麼是能源;什麼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 2.通過自學、相互交流,認識能源與人類生活的關係。3、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提高節能意識。

三、說教學過程

一、 新課引入

這節課一開始,多媒體出示三線水電站的一張圖片,簡述三峽水電站的情況,提出問題:三峽水電站是如何發電的?接著多媒體展示三峽水電站發電原理圖,介紹三峽水電站的發電過程,說明能量對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性,引入本節課的學習。

二、導學達標

學習過程分為兩部分:

(一)自主學習

學生閱讀教材166—169頁, 瞭解能源利用的歷程以及21世紀的能源發展趨勢,常識性瞭解什麼是能源、化石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完成導學案上的相關內容,並檢測自學。

(二)合作學習

這部分學習過程中設定了四個問題,通過同桌間的相互交流,加深對本節課的進一步理解。這四個問題依次是:1、談談能源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2、結合生產和生活上能源的使用情況,對能源進行分類。3、隨著人類增加和經濟的發展,能源消耗持續增長,會不會出現“能源危機”?應如何解決?4、作為中學生,對於節約能源我們應該怎樣做?

三、當堂檢測

本環節設定了五道練習題,學生獨立完成學案上的檢測題後,教師投影答案,對出錯和疑問較多的地方進行講解。

四、課堂小結

對應本節課的目標,總結本節課的內容,師生共同構建本節課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有整體的把握,。構建體系時以螢幕投影的方式完成。

五.教後反思

本節課的內容看起來比較簡單,是能源的一個系統認識。由於我們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接觸過許多種類的能源,所以學生會感覺比較容易理解。但是本節課中又出現了一些新的能源名詞,有些容易理解,如化石能源,但是有一些卻不太好理解,比如一次能源中的核能,就不是那麼容易理解了,我本節課的成功之處是學生對於教材中涉及到的能源、化石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概念掌握較好,對於能源的.利用歷程和21世紀的能源發展趨勢有了一定的瞭解。課堂練習題能獨立完成,掌握較好。

不足之處:

1、整堂課總體看來顯得內容不是很充足,這與知識點的量少有一定的關係。

2、只注重了課本知識的學習掌握,對課外知識的拓展不夠,由於擔心時間不夠,對能源的利用及能源的優缺點,能源與社會只侷限於表面,沒有進一步挖掘。

3、缺乏對於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及對時事的關注和了解,認識到世界的能源危機,從情感上讓學生感知加強國防力量的重要性。

4、這節課主要是情感教育,在整個過程中,雖然對整個過程進行細緻的準備,卻往往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合作學習這一環節設定了四個探究問題,但留給學生的學習時間很少,沒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說課稿 篇2

現就我所備的那堂課按照教材內容、設計方案以及這樣設計的意圖的順序和大家說說吧。

先說教材內容。這堂課上的內容是來自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五年制國小課本(試用)《語文思想品德》第四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我是一條的小河》的第二課時。這一節課的學習內容是理解課文第2、3自然段和學習有關生字詞。從整個兒國小階段的編排體系來講,國小二年級的教學任務:字詞教學是重點,理解句子是關鍵,認識自然段是為三年級學習分段(意思段)的過度。從本單元提出的要求看,“學會單元38個生字”,本課就佔據10個之多;“理解33組詞”,本課就佔了9組的分量;甚至這些生字新詞在使用的頻率上都是比較高的,幾乎可稱得上“甲級”常用字詞;本單元要求認識“4個偏旁”,本課也不例外地出現了一個“魚字旁”;還有句子、段落及其對課文所提及的要求,在本課都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因此說,本課時所學內容在本單元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針對以上的分析,我把“學會2、3自然段中有關生字新詞,理解課文2、3自然段的意思,感受 ‘小河為什麼快樂’的.原因。”作為本課時的教學要求。把“學會有關生字新詞”作為本課時的教學重點。至於教學難點是“理解句子意思和感受其快樂的原因”。關鍵是“抓住有關句子的理解”,即無論是進行字詞教學,還是理解段落或感受春天景色的美麗,都要抓住有關句子進行教學。

接下來說說我的設計方案。由於這是第二課時,因此,一進課堂就可以在“現在,我們接下去學習《我是一條小河》”的開場白之後,就進入複習。複習分兩塊內容,一塊是字詞(主要通過認讀、聽寫、說意思並按課後1、3練習題的順序再度口頭練習的方法進行);再一塊是第一段的課文內容複習,主要採取回答老師的提問來進行。之後以“這一節課,我們將要利用上節課學習的方法繼續學習本文的2、3兩個自然段的生字新詞及其課文內容。”作過度,進入今天的新課學習。新課的學習,我主要採取用提問的方式先理解有關句子,在理解了有關句子意思的同時,如遇有生字新詞,再著重進行生字新詞的講解和分析。在理解自然段的意思時,我也同樣先採取在理解句子的基礎上,再作進一步概括,引導學生劃出該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總之,無論是字詞教學,還是段落理解,我都用句子來作過度。從而突出“二年級語文教學應該以句子教學為重點”的這一論述。為幫助學生對所學內容能夠有一個清晰的記憶,我還特定設計了兩個小板書(詳見教案)。為了讓學生消化所學內容,進行必要的口語(說話)訓練,新課學習完之後,我用提問的形式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小結。為遵循“語文教學要注重聽說讀寫相結合”的原則,口頭小結完之後,我讓學生書面完成課後第4題“按課文填空”(其實就是本堂課所學內容的概括)。一堂可就這樣結束!

我為什麼這樣設計呢?也就是說我這樣設計到底有什麼意圖或依據呢?大家知道中國漢字,雖然各有各的形狀,但它的目的只有一個——為了表義。所以說中國漢字難學,主要原因並不是中國漢字數目的繁多。其實這個多而且繁,是完全可以藉助組成漢字的本身的規律予以解決的。漢字的難學應該說是難在“活”字上。一個漢字,它表達的不僅是一種意思,多則達十幾種之多。這麼多的意思怎樣表達?主要藉助不同的詞語和句子的環境。換言之,同樣一個字(或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它的意思是可以不同的。因此,我們在進行字詞教學時,一定不能脫離具體的語境。在結合語境的同時,有時該字詞在該語境中所表達的意思正好是本義,那麼,我們又可以根據造字的基本規律,結合音形義,教給學生一些學習中國漢字及詞語的方法。總之。一句話,要把中國漢字學活,學習時,重點應該放在理解字或詞的意思上,而後稍加分析,學生就不難掌握的了!在本堂課的字詞教學,我是充分體現了這一點的。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儲存了億萬年的太陽能》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國小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科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能量中的最後一課。在學生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對能量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他們已經常常在使用“能量”這個詞。他們知道太陽的光和熱是太陽能,知道食物給了我們身體需要的能量,知道水和風有能量等等,但是在他們頭腦裡還沒有關於能量一般意義的概念。本單元一方面要把兒童過去知道的“散裝”的各種具體能量形式聯絡在一起,統一到能量大要領之下,這要對過去的知識進行再認識和重組。另一方面要在能量這個統一概念統領下,學習電磁現象、水的三態變化和水在自然界裡的迴圈和能源礦產等新知識。 儲存了億萬年的太陽能這節課的編寫思路是想通過分析媒帶給我們的資訊,推測媒是怎樣形成的,然後進一步認識媒、石油、天然氣所蘊藏的能量來源於太陽。然後,認識能源中哪些是可再生的,哪些是不可再生,樹立節約能源的思想,並瞭解一些新的能源。

二、教學方法

本單元的很多內容要通過研討來進行教學,如《各種各樣的能量》、《能量的轉化》,《水在自然界的迴圈》等課都要用討論的方法進行教學。對於討論型的科學課在教學時,最關鍵地一點就是要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相關主題的討論活動中來,各抒已見,相互爭論,建立相應的科學概念。否則很容易上成說教式的枯燥乏味的科學課。

三、學生情況分析

由於教材內容是《科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而上課學生是五年級學生,這裡可能會在知識銜接上出現問題,因為和這節課有關的《各種各樣的能量》、《能量的轉化》等這一單元的前幾節課都沒有上過,因此在上課前需要給學生簡單補充一些和能量有關的知識。

四、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 分析、認識煤的成因,瞭解石油、天然氣的成因。知道它們所蘊藏的能量都來源於太陽,是儲存著的太陽能。

2、 能區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瞭解一些新的能源。認識能源和我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3、體驗科學探究重證據、邏輯推理即運用想象的重要性。

4、滲透節約能源的思想。

(二)重點與難點:

1、瞭解煤、石油、天然氣的成因。知道它們所蘊藏的能量都來源於太陽,是儲存著的太陽能。

2、能區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瞭解一些新的能源。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

1、通過福爾摩斯的引入讓學生知道根據證據進行邏輯推理、合理想象,是一種很重要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後面推測煤的形成做好鋪墊,同時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2、通過推測這一環節,讓大家瞭解煤、石油、天然氣在生活中的用途,因為學生對煤、石油、天然氣的瞭解並不如我們想象的那樣多。

二、探究煤的形成過程

1、通過提供的有關煤的資訊,分析煤的形成過程。學生可以說從其中一句話中推測出來的發現,也可以是對煤形成過程進行描述。

2、通過觀看錄影,驗證自己的推測。

3、引導學生用簡單的語句概括煤的形成過程。

4、用類比的方法,推測石油個天然氣的形成原因(簡單講解)。

三、認識煤、石油、天然氣是儲存了億萬年的太陽能

1、知道煤具有能量,煤的能量最終來源於太陽能。解決煤的能量來自植物比較簡單,要解決植物的能量來源於太陽有一定難度,我通過光合作用的錄影讓學生明白植物的能量來源和水、空氣有關,但最終來源於太陽。

2、研究石油、天然氣的能量來源。(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把太陽能轉化成生物能儲存在自己的身上,而動物的食物歸根到底是植物,所以古代動植物具有的能量來源與太陽能。)

3、引出課題煤、石油、天然氣是儲存了億萬年的太陽能。

四、瞭解一些新的能源,能區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1、談話引入,讓學生思考:煤、石油、天然氣是否會用光。

2、通過提供資料,讓學生了解我國的資源現狀,併產生危機感。

3、瞭解新能源,能夠區分哪些能源哪些可以再生,哪些不可以再生的。

六、教學反思

1、學生對煤、石油、天然氣的認識並不是很多,因此在教學應該適當補充。

2、本節研究討論課,很容易變成講授課,就是教師講學生聽的那種型別,所以教學中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和組織好學生的討論非常重要,學生討論時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急於求成。

3、教學中度的把握很重要,這節課煤、石油、天然氣的成因很重要,但是講的太深就會違反教材編定時的本意,另外新能源學生了解就可以了,沒有必要讓學生深入瞭解每一種新能源的產生及運用。

4、在教學中不要被一些學生的“博學”所左右,一下子就到達目標形成的“彼岸”。 比如提問學生:“你知道煤是怎樣形成的?”學生可能會立刻回答:“煤是由幾億年前的植物被埋到了地下,慢慢變成的。”這些是他們從課本中看來的,是缺乏感性認識的,學生並不是很理解。所以,出現這樣情況就必須追問: “你的證據是什麼?”“這樣想象的依據是什麼?”經歷這個過程比知道結果更為重要。

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從軍行》是長春版語文第九冊第十一板塊中的第一課。這一課共有兩首古詩:

其一,是一首優秀的邊塞詩,反映了戍邊將士保衛邊境,殺敵立功的雄心壯志,具有昂揚的戰鬥精神,動人心魄,充滿了愛國熱情和樂觀精神。詩的頭兩句寫景,點出了戰爭的艱苦環境,景中含情。唐王朝與蕃貴族經常發生戰爭,由於戰爭殘酷,青海湖上空陰雲瀰漫,大片大片濃厚的陰雲,一直延伸到天邊,高聳的雪山籠罩在烏雲中,顯得暗淡無光。一個“暗”字,以自然景物極力襯托戰爭的慘烈。遠望前方玉門關,顯得遙遠而迷茫,那大漠間孤零零的城池變得更加孤單了。一個“孤”字說明環境的惡劣、孤立無援,為下文寫將士們豪壯的精神面貌,作了有力鋪墊。這兩句詩,渲染了戰爭氣氛,點出了淒涼艱苦的環境,表達了將士們戍邊生活的孤寂與艱苦。

詩的後兩句轉入直抒情懷,描繪了戰士們英勇殺敵的精神面貌。將士們身經百戰,黃沙把金甲都磨破了,可見戰鬥是多麼艱苦激烈,把所有的戰鬥生活,都濃縮於七個字中,儘管如此,將士們的報國鬥志絲毫不減。最後一句寫出了將士們的豪壯誓言:不擊敗敵人,決不回還。

其二,是一首描寫邊關將士軍旅生活的七絕。此詩格調高昂激越,樂觀向上。從描寫上看,詩人所選取的物件是未和敵軍直接交手的後續部隊,而對戰果輝煌的“前軍夜戰”只從側面帶出。這是打破常套

的構思。如果改成從正面對夜戰進行鋪敘,就不免會顯得平板,並且在短小的絕句中無法完成。現在避開對戰爭過程的正面描寫,從側面進行烘托,就把絕句的短處變成了長處。它讓讀者從“大漠風塵日色昏”和“前軍夜戰洮河北”去想象前鋒的仗打得多麼艱苦,多麼出色。從“已報生擒吐谷渾”去體味這次出征多麼富有戲劇性。一場激戰,不是寫得聲嘶力竭,而是出以輕快跳脫之筆,通過側面的烘托、點染,讓讀者去體味、遐想。這一切,在短短的四句詩裡表現出來,王昌齡在構思和驅遣語言上的功夫,怎不令人歎服!

說教學目標

本課分兩個課時進行,根據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通過對教材的分析,結合課後的練習題,同時針對五年級小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本課時,也就是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2.瞭解詩的意思,體會詩的意境,感悟詩人的愛國情懷。理解邊塞詩歌種詩人的懷鄉思親之情。

3.通過對比學習詩歌,瞭解不同作品所蘊含的不同情感和詩歌特色。

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邊塞詩歌種詩人的懷鄉思親之情。

教學難點:對比學習詩歌,瞭解不同作品所蘊含的不同情感和詩歌特色。

說教法學法

1、教法

充分運用嘗試教學法,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同時運用“解詩題、知詩人、明詩意、誦詩句”這四個步驟來學習。

2、學法

分學習小組。

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出示課題。

1、同學們聽說過花木蘭吧,花木蘭代父從軍,,在戰場上驍勇善戰,猛打猛衝,屢立戰功,頻頻榮升。同時,板書“從軍”,同時們怎麼理解“從軍”(從學生熟知比較感興趣的話趣人物入手,讓學生能夠迅速進入情景狀態。同時引入學生思考)

2、在每一個朝代,都有愛國的將士戍守邊關的動人事蹟,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殺敵報國的雄心壯志。我們從剛學過的《民族英雄戚繼光》知道:戚家軍和其他抗倭**一起,終於解除了我國東南沿海的倭患。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唐代大詩人王昌齡寫的《從軍行》板書:行。

(自然過渡,使學生平滑過渡到正課學習,同時激起學生的`愛國熱情,為理解古詩中人物情懷做鋪墊)

二、解詩題,知詩人。

1、《從軍行》即從軍歌,是樂府詩題,這類詩大多描寫邊疆軍事生活。標題有的加上“歌”、“引”、“曲”、“吟”、“歌行”等,都屬於樂府詩。

2、讓說說對王昌齡有多少了解?引入課題。

(這樣設計能使學生初步的瞭解古詩的特點,初步感知古詩的內容,並對作者有初步的瞭解。)

三、明詩意

整體通讀,把握詩境

1、讓學生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初步感受古詩意境。

2、同學們剛才在王昌齡的引領下,到唐朝的邊塞轉了一圈,看見了哪些景物?

3、讓學生看圖讀前兩句,有何感受?帶上感情讀一讀。

4、讓學生齊讀後兩句,問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然後用多媒體出示古戰場圖,感受古詩內容並設定問題:“黃沙”、“百戰”、“穿金甲”說明了什麼?體會將士們面對困難,報國壯志不但沒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風沙的磨鍊中變得更加堅定。

(高年級的古詩教學重點在詩意的理解和詩境的感悟上。所以要充分的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詩意、在看中感悟詩意、在思考中感悟詩意。)

四、體會意境

1、採用小組讀、分男女生讀、配樂朗讀等誦讀的方法體會詩的意境。

2、品悟詩情

讀了這首詩,在你的腦海中浮現出什麼樣的畫面?

請同學們默默地再讀這首詩,請你拿起筆來,一邊讀一邊品,推敲推敲這詩中的哪個字飽含了對我們所見的這些景物特別的感情!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學生通過這個過程,能夠更好的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以及其在表達思想感情中的作用,進而感悟詩人通過對戍邊戰士的戰爭生活的描寫及對其殺敵報國壯志的歌頌。)

五、拓展閱讀

1、幻燈片出示另外五首從軍行

生讀這幾首詩,根據自己喜好,小組合作學習理解詩句意思,朗讀古詩。

2、課後的拓展與運用

(設計目的是通過從畫面到詩句的訓練途徑,培養學生閱讀、聯想、表達的綜合能力。)

說課稿 篇5

設計意圖:

近段時間來,我班的孩子們對拼圖很感興趣,這源自於主題活動“愛我中華”中的拼中國地圖而來。我想何不把數學活動體現在拼圖中呢?讓孩子們在玩中得到知識可能比較容易接受。於是,我就設計了《巧拼機器人》這個活動。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綱要》中指出:遊戲時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幼兒園各種活動的基本。我們都做到“玩是孩子的天性”,因為玩是一種沒有負擔的,愉快的活動,在玩中既能滿足幼兒對周圍現實世界探索與認識的特殊需要,又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因此,我把原本枯燥的說教數學活動充分運用各種遊戲手段,設定遊戲場景,提供遊戲材料,採用遊戲情景,使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得以瞭解,掌握知識。在遊戲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探索精神,促進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隨著現代社會對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良好的合作意識與能力是幼兒適應未來社會的基本條件之一,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特別注意培養幼兒與人交往,合作,共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如“尋找合作伙伴”就是與人交往的第一步;在第二,三個遊戲活動中就強調如何與人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引導孩子們怎樣做才可以做得根豪根塊。總之,整個活動都讓幼兒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合作帶來的快樂,強調團隊的合作精神。

2、說活動目標

目標有3個:

第一:複習10的分解

第二:進一步理解5以內各數加減的含義。

第三:發展幼兒與他人合作的意識與能力,體驗成功的'愉悅。(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要)

3、說教材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發展幼兒與他人合作的意識,體驗成功的愉悅,整個活動自始自終圍繞著這個目標一點一點突破重點。從活動的一開始,老師的談話引出,就讓幼兒瞭解遊戲任務,使幼兒有了最初的合作意識(需要與人共同合作),然後通過“10”的分解來尋找自己的合作伙伴,這時就培養了幼兒與人交往的意識。接著遊戲二,“智拼泡沫板”,遊戲三“智力大沖浪”都需要與同伴合作,協商共同解決問題。其中“智力大沖浪”學習5以內的減法為本次活動的難點,雖然本班幼兒在珠心算方面已經學過10以內的減法,但對減法的含義是不理解的。因此,我在設計時考慮孩子對拼圖較感興趣,藉助拼七巧板的方法,讓孩子去理解減法題意,嘗試到成功的喜悅。

最後一個環節“巧拼機器人”孩子的思維從圖片到符號,也就是說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給你一個答案可以列出不同的式題,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孩子思維的積極性。怎樣拼搭機器人?是平面的好還是立體的好?這都考驗了幼兒的合作,協商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說活動準備

這個活動我為幼兒準備的都是一些操作材料,數字胸飾,泡沫板,式題拼圖,紙箱。

三.說教法

講解示範法

四.說活動流程

1、活動以談話的形式,遊戲的口吻引出,使幼兒瞭解這次遊戲活動的目的。“巧拼機器人”方式,與同伴合作完成。

2、尋找合作伙伴

通過遊戲尋找自己的合作伙伴來複習10的分解,讓幼兒知道自己的合作伙伴是誰,而且幼兒間相互檢查,我們兩人合起來是不是10。

3、智拼泡沫板

這第三個環節是在第二個環節的基礎上讓幼兒知道有了合作伙伴該如何合作來完成遊戲,兩名合作伙伴先要看懂泡沫板上的意圖,再根據題意來選擇另一塊泡沫板上的式題,反過來也根據式題來選擇圖意。這一遊戲考慮孩子已有認讀加法式題的經驗和能看懂簡單圖畫的認知水平,採用圖片式題找朋友的活動,建立具體事物與抽象的式題之間的聯絡,促進幼兒對加法意義的理解。如:樹上有兩隻小鳥,又飛來了兩隻……。幼兒在尋找的過程中就是把用數字符號組合成的抽象題—————直觀的具體化的內容。多次尋找圖片式樣配對的過程就是對加法意義的逐步理解過程,擯棄了傳統教育的弊病,就像會算3+2=5,但不理解是什麼意義。

第四個環節也就是5以內的各數的減法。

孩子學習減法比加法難些,也體現在意義上的理解。所以,同樣採用圖片式題找朋友,配對活動來寓教於樂中,而且在設計圖片上,我更加註意內容的簡潔明瞭,讓孩子們易於接受。這樣,幼兒的興趣就更加濃厚了。

最後一個環節,是以數為單位,把答數是該式題找出來。如:把答數是6的題目讓孩子們找出來。這樣孩子們必須在眾式題中搜索,最後整個機器人就完整地拼搭起來了。

說課稿 篇6

一,教學內容:本課的教學內容為人音版八年級音樂教材,第二單元《西南情韻》中的《瑤族舞曲》。

二,學情分析:本課的授課物件為八年六班的學生。該班學生普遍音樂素質較好,思維活躍,有表現慾望。六班的學生已經能做到通過網路的自主學習。因此本課設定了課前蒐集有關瑤族音樂文化資料的環節。學生們蒐集的資料涉及範圍廣泛,內容詳實。

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們已經掌握了什麼是音樂要素,能做到聆聽音樂體會音樂情緒。但當音樂情緒變化時,他們還不能立即找出是哪些音樂要素髮生了怎樣的變化。那麼,在欣賞作品時應注重培養學生這方面的欣賞能力。對此,本課中設計了打節奏為音樂伴奏的體驗環節,以及用對比的方法分析音樂特點。

本課的拓展環節為根據欣賞作品的主題旋律進行音樂創編,這是根據六班學生的特點和掌握的創編知識設計的。學生們喜歡發揮個性的創編活動,都能積極參與。但因缺乏音樂語彙,創編顯得單一。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激發學生的音樂思維。另外,本課中還要求創編歌詞。這個創編活動學生們還未接觸過,教師應多給予鼓勵。

三,教材分析:1,本課選用的教材是八年級音樂教材第二單元《西南情韻》中的《瑤族舞曲

2,課標:能夠聽辯,記住《瑤族舞曲》中音樂主題並辨認主奏樂器的音色,感受,體驗樂曲不同部分的.不同音樂情緒,參與想象樂曲的音樂形象。

3,課標分析:本課以課標中聽辯,記住音樂主題和感受音樂情緒為教學重點。聽辯和熟記主題可以採用反覆哼唱和聆聽活動;音樂情緒可以通過律動,實踐和比較等方法獲得感受。

4,作品簡析:《瑤族舞曲》是一首以我國西南部的少數民族--瑤族的民間歌曲為素材而寫的管絃樂曲。全曲共分三部分,四個主題,運用了音色,速度,力度變化等音樂表現手段,生動的描繪了瑤族的青年男女在節日的夜晚,身穿盛裝,歡歌曼舞的場面。

四,教學思路:本課主要依照"創設情境,聆聽感受,表現創造"的教學模式設計教學環節。首先,通過少數民族歌曲和圖片,文字資料為學生創設聆聽情境,其次,通過律動,演唱等實踐體驗環節,以及對比分析的方法引導學生聆聽音樂,感受情緒;最後,在學生獲得了音樂感受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用作品主題創編出他們喜歡的民族音樂,並能用演唱的方式表達出來。

五,教學目標:欣賞民族管絃樂曲《瑤族舞曲》,熟悉作品各部分主題旋律,掌握曲式結構。並能背唱a主題,積累音樂語彙。瞭解瑤族特色民族樂器長鼓,能根據《瑤族舞曲》的音樂特點,設計恰當的節奏為作品伴奏。在熟悉音樂主題的基礎上,嘗試進行音樂創造與表現。

六,教學重點:1、熟悉《瑤族舞曲》各部分主題旋律,背唱a主題。

2、體驗作品音樂要素的變化,感受音樂情緒,想象音樂場景。 3、根據各主題的音樂特點,設計恰當的長鼓節奏為音樂伴奏。

七,教學難點:在熟悉作品主題旋律,體驗音樂情緒的基礎上,嘗試用作品主題進行填詞,改變節奏,速度等音樂創造活動。

八,操作流程

(一)匯入,創設情境1,播放:《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教師帶領學生進行音樂熱身。 2,匯入瑤族音樂

(二)瞭解瑤族和瑤族的樂器長鼓:1,學生展示課前蒐集的瑤族資料。

2,認識長鼓;3,學生敲擊桌面和桌邊模擬長鼓音色,併為老師彈奏的樂曲伴奏。

(三)欣賞《瑤族舞曲》:1,分主題欣賞 (1)欣賞a主題

1)教師帶領學生學唱主題;2)聆聽主題,學生敲擊長鼓節奏為音樂伴奏,體驗音樂特點。

(2)欣賞b主題:1)教師帶領學生學唱主題;2)聆聽主題,學生敲擊長鼓節奏為音樂伴奏,體驗音樂特點。

(3)對比分析a,b主題音樂要素的特點。

(4)欣賞c主題:1)聆聽主題,學生敲擊節奏為音樂伴奏; 2)討論:音樂的情緒怎樣 哪個音樂要素髮生了明顯的變化;3)復聽主題。

(5)欣賞d主題:1)聆聽主題,學生敲擊節奏為音樂伴奏:2)討論:音樂的情緒怎樣 與c主題相比,音樂要素有哪些異同;3)復聽主題

(6)小結歸納四個主題的音樂特點。

2,完整欣賞《瑤族舞曲》:(1)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邊聆聽邊構建樂曲的曲式結構圖。(2)請學生談談想象的音樂場景。

(四)拓展:創造表現--創編《新瑤族舞曲》

1,教師鋼琴伴奏,學生再唱a主題。;2,以小組形式,從速度,節奏,節拍,歌詞等方面對a主題進行創編。

3,學生演唱創編作品,教師進行評價;4,欣賞新稻子組合新唱的歌曲《瑤族舞曲》。

(五)課題總結

九,教學特色:1,體驗式音樂學習:音樂學習需要學習者自身去經歷,去感悟,去操作,才能獲得屬於學習者個人的音樂感受。體驗式音樂學習強調身體的參與。因此,在欣賞《瑤族舞曲》的過程中,我十分注重學生親身的音樂體驗。在聆聽每一段主題時都通過唱旋律,打節奏等活動,使學生獲得音樂感受。在完整欣賞時也讓學生邊聽邊思考,邊想象,讓他們始終沉浸在音樂中,獲得最直觀的音樂感受。

2,比較式音樂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欣賞音樂,有利於學生形成對音樂的深刻印象。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的審美注意力,還有利於學生音樂思維的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與評價音樂能力的提高。在本課的欣賞環節中,我多次運用比較法引導學生對比四個主題在節拍,節奏,速度以及音樂情緒方面的異同。

3,匯入部分:課堂匯入環節選擇了彝族歌曲《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這首少數民族歌曲學生比較熟悉,也能創設出少數民族載歌載舞慶祝節日的情境。同時,我選擇的是新編版本,具有強烈的節奏感,這是學生所喜歡的,於是我設計了跟隨音樂節奏律動的活動。通過不斷變化敲擊方式和節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4,拓展部分:本課的拓展環節設計為學生對所學作品的創編活動。學生在熟悉作品音樂主題,獲得音樂感受的基礎上,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對音樂進行個性化的創作,並且用演唱的方式表現出來。這個環節既能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掌握的音樂技能,又能展示學生個性,激發他們的創造力,表現力。

說課稿 篇7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鑑賞第九課《民族文化的瑰寶————中國古代繪畫擷英》我主要叢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和教學過程四個步驟加以闡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國畫從題材內容來分類,分為人物畫、山水畫和花鳥畫三大類。在整個教材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本節內容屬於民族文化傳統類教材,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激發民族審美情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讓學生對中國繪畫的藝術特點作基本的瞭解和認識。

②能力目標:通過引導學生掌握欣賞美術作品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

③美育目標:通過美術作品的欣賞,使學生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愛國主義情操。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趣味,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

4、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對我國悠久的文化傳統和繪畫藝術作基本的瞭解和認識。。

教學難點:涵蓋面比較廣,無法詳細地進行介紹。引導學生掌握美術作品的欣賞方法,提高美術欣賞能力。

二、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育觀念的具體體現、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我根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比較分析法:通過中國作品《朝元圖》與外國作品《蒙娜麗莎》的比較,學生能夠形象地分析並得出結論:中國古代人物畫主要的造型手段是“線條”。

2、引導探究法:美術作品欣賞是個體的審美活動。繪畫作品是靜態的物質形態,如果讓學生獨自找出審美的切入點,並展開欣賞,最後得到健康審美感受,是比較困難的。這一過程需要教師的逐步引導,所以我採用“引導探究法”。

3、互動教學法:為了幫助學生提高獨立欣賞美術作品的能力,所以我引導學生欣賞的方法就是:描述、分析、詮釋、評價。

4、運用投影儀輔助教學。

三、學法(主要培養其思維能力)

美術欣賞活動是一種個性化的情感活動。在教學生掌握美術作品欣賞方法的同時,也應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培養和鍛鍊,比如:

1、描述:引導學生能用直觀的語言,將作品的形式特徵和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主要目的是訓練學生的視覺感知能力。當美術作品呈現在我們眼前,首先是視覺的衝擊和感受,它是在感覺、聯想、想象中形成自己的最初感受,產生對作品初步印象。通常學生在最初接受作品時,對作品的感知是依靠自己經驗與知識的認知度,對作品的感覺較粗糙,語言通俗,描述簡單片面,因此,引導極為重要。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作品仔細觀察,瞭解作品的形式語言特徵,能有濃度大膽表達與自己在聯想中獲得感受,從而為進一步鑑賞奠定基礎。

2、分析:在描述的基礎上,通過對作品核心內容中的形式因素、組織引導學生學會用專業的眼光,去解讀作品中各類美術元素、藝術形式美的運用和美術形象塑造的意義,通過比較來發現和領會美術形式語言美,促進學生審美經驗的提升,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高。

3、詮釋:審美階段的拓展與挖掘。是在審美感覺上的再深入思考,是回答作者創作意圖和作品間接傳達出的觀念和意義。要引導學生了解藝術家本人和作品所處的年代背景,解讀作者特定的情感態度及其所反映的時代的文化觀念。就是讓學生在文化情景中認識美術作品,理解作品的人文內涵和文化價值。

4、評價:主要評價作品所體現的文化價值以及作品和藝術家對後人的影響,再者是以自我主觀角度對作品作出評判與甄別,作出主觀判斷。

四、教學程式

匯入探究課題: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史,她不僅創造了燦爛的文明,而且給後人留下了無數藝術瑰寶,透過歷史的雲煙依然顯得那麼奪目、耀眼。今天我們來鑑賞第九課《民族文化的瑰寶————中國古代繪畫擷英》。

環節1:

我國早期的獨幅繪畫作品——帛畫

重點介紹我國古老的帛畫《龍鳳仕女圖》,瞭解中國畫基本形態確立時期的繪畫水平和藝術風貌。

請同學們迅速瀏覽課本1—2段,請第一組的一位同學回答,同組的同學補充,教師總結講述。——《龍鳳仕女圖》這幅古畫是古代葬儀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當時楚國上層社會流行的死後昇天的意識。在畫面中,描繪了龍鳳在引導墓主人的靈魂昇天的情景:畫面右下方有一位側身行進的婦女,髮髻高盤,闊袖長袍,雙手合十,其上方有一龍一鳳,正騰空飛舞,引導仕女前行。此畫以毛筆繪成,畫法為線條勾勒兼平塗著色,構圖主次分明,造型生動。

環節2:

敦煌莫高窟壁畫 瞭解《鹿王本生圖》繪畫故事情節。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環節3 :

中國古代人物畫 《步輦圖》:閻立本這幅作品忠實地表現了唐代中央政權與邊遠民族的友好交往,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人物動態較為拘謹而重面部特徵的刻畫。

《文苑圖》韓晃描繪了文人雅集的場景。構圖疏密得當,設色淡雅,設色淡雅,筆法細勁流利,衣紋略作顫筆,人物刻畫細緻入微、動態各異、形神兼備。

《采薇圖》:畫中人物刻畫生動傳神,森森然正氣溢與筆端。衣紋簡勁爽利,以襯托人物剛直不阿的性格。樹石畫法粗簡,墨色溼潤。

《張卿子像》:明代肖像畫的代表作,畫家對人物面部的刻畫細膩,富有體積感,衣紋用筆簡潔,人物比例適度,體態自然,栩栩如生,體現出畫家非凡的觀察與表現能力。

《漁翁漁歸圖》:清代畫家黃愼的作品,畫面人物動態生動,富有生活情趣。此圖為水墨大寫意,水墨交融,畫家以狂草入畫,畫風粗豪奔放,氣勢貫通,別具一格。

環節4

中國古代山水畫 重點欣賞:(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畫作品)

1、設疑、討論、解疑

剛才的欣賞對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有了初步的瞭解和感受,看到同學們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很想再進一步去理解山水畫的內涵,好!接下來就讓我們以小組合作討論的方法來欣賞幾幅較典型的山水畫作品。

2、圖片:北宋 范寬 《溪山行旅圖》南宋 佚名 《深堂琴趣圖》 元代 倪瓚 《六君子》

3、小組討論搶答

螢幕出示:(1)這3幅在選材和表現手法上有什麼異同?(2)這3幅畫分別表現了怎樣的意境?

(3)你比較喜歡哪幅作品,為什麼?

小組代表發言:1、2、3、

小結:同學們說的很精彩,觀察的也很仔細,能夠說出一些內涵的東西,老師著重講解一下這三幅作品更深刻的意義。

范寬的《溪山行旅圖》以俊偉屹立的大山、一瀉千尺的飛瀑、路邊淙淙溪水及山路上的驢隊行旅為物件,真實的畫出北方山川的壯美,使人如身臨其境。他所畫的崇山峻嶺,往往以頂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偉壯觀的氣勢,又用碎而堅實的筆墨皴出富有質感的山石,山麓畫以叢生的密林,成功的刻畫出北方關陝地區"山巒渾厚,勢壯雄強"的特色,被譽為"得山之骨","與山傳神"。

《六君子》圖是倪瓚的作品,三段式平遠構圖,近處有六顆樹,中隔大片湖水,畫上端有一疊遠山,以渴筆畫山石樹木,山石作折帶,皴間用披麻皴,樹木頗具姿態,景物不多而充滿深秋時的淒涼靜寂氣氛。畫上有黃公望等人的題詩。所謂"六君子"也就是畫中的六顆樹。畫家為這些樹木寫照,另有寓意,黃公望的題詩已點明。倪瓚的作品筆墨鬆秀簡淡,絕少有設色者,甚至連圖章也不用,畫中多長詩,作楷書,力求樸素清雅,其畫風在元明兩代中也獨具特色。

《深堂琴趣圖》此畫雖不知何人所作,但從畫面中可看出畫風嚴謹不苟,水墨設色兼工,皆精而不冗,洗練而有情致。畫幅雖小而神氣迥出,表現悠遠的.空間及濃郁的詩意。

環節5

中國古代花鳥畫

中國花鳥畫不是僅僅為了準確地描繪現實中的花卉禽鳥,而是集中地體現了中國人與自然生物的審美關係,藉此抒發自己的情感,間接地反映社會生活,體現一定的時代精神。

讓我們以小組合作討論的方法來欣賞幾幅較典型的花鳥畫作品。

請一位同學回答,同組的同學補充,教師總結講述。——《芙蓉錦雞圖》:體現了趙佶所倡導的觀察物象要細緻入微,寫實表現要精準傳神,畫面構成要有詩的意蘊的美學思想。

《榴枝黃鳥圖》:所繪黃鳥造型準確,富有生趣,畫面渲染精妙,富彩鮮潤,體現出畫家對花鳥情趣的觀察達到精細入微的程度,融注了宋人對自然界的獨特審美情懷。

《荷花水禽圖》:畫面上孤石倒立,殘荷斜掛,一隻縮著脖子、好像瞪著白眼的水鳥孤零零地蹲在石頭頂上,顯得極其冷落孤僻,很像是畫家的自我寫照。全畫筆墨簡練,畫中大片空白更增強了作品悲涼的氣氛,正如古人所說的“無畫處皆成妙境”。

三、課堂小測試:(5分鐘)

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印象,測試題要貼近《美術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的指導要求,題量少而精。

總之,整個課堂使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教師起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利用好課堂上的每一分鐘,要求學生做練習鞏固當堂知識,以減輕學生的課後作業負擔。

四、課堂小結(4分鐘)

中國古代繪畫是我們的文化瑰寶,她以藝術的形式再現了我們民族的精神與文化,中國畫有幾千年的歷史,對世界產生過深遠的影響,我們應該在尊重其它民族文化的基礎上,繼承和發揚我們的民族文化,理解和懂得我們的中國古代繪畫。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春天在哪裡》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學期《品德與生活》第二單元主題一《春天來了》第12—15頁的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1.感受春天的美,體驗春天到來的愉快。

2.學習觀察春天的特點,探究春天自然界的變化。

3.瞭解春天常見的動植物和人類活動。

三、學情分析:

我們學校地處農村,周圍是廣闊的田地,校內各類樹木、花卉、草坪都成了兒童眼中春的使者,而兒童父母的春耕、村邊的小河、田野上的風箏、校園中的花和樹葉等為兒童感受春天、觀察春天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所以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我們身邊的資源,從尋找大自然中的春天入手,帶著兒童來尋找春天、感受春天。

四、說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了解春天常見的動植物和人類活動。

2、引導學生感受春天的美,體驗春天到來的愉快。

五、說學法

在教法上,我主要採用創設情景,通過小品、視訊、競賽等活動方式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六、說教學準備

我們學校地處農村,周圍是廣闊的田地,校內各類樹木、花卉、草坪都成了兒童眼中春的使者,而兒童父母的春耕、村邊的小河、田野上的風箏、校園中的花和樹葉等為兒童感受春天、觀察春天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所以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我們身邊的資源,從尋找大自然中的春天入手,帶著兒童來尋找春天、感受春天。

七、說教學活動及過程:

一、遊戲激趣,匯入新課

運用遊戲教學法,引導學生猜一猜:它是四季中的哪一個季節,匯入新課。

二、創設情景,初步瞭解合作的必要性

1、 為學生創設情景,觀看歌舞(春天在哪裡?)

學生思考:春天在哪裡?春天的景色有哪些?春天的顏色有哪些?

2、 學生討論:1、春天在哪裡?2、春天的景色有哪些?3、春天的顏色有哪些? 4、春天的'植物有哪些? 5、春天的小動物有哪些?

3、 教師小結:春天的景色豐富多彩,柳枝吐出了嫩芽,花壇裡的月季長出了紅紅的葉子,牆邊的小草長出來了,草叢裡還發現了美麗的小花,春的地比以前軟和了,農民伯伯要種地了,只有在春天播撒種子,夏天辛苦勞動,才能迎來秋天的收穫。小朋友們也一樣,只有珍惜現在,努力學習才能在將來取得好的成績.

三、設定猜謎遊戲,深入瞭解春天景色的各種特症

1、猜一猜。

四、小組討論,春天帶給你的感受是怎樣的?

五、創作春天,把對春天的感觀上升到視覺感受。

1、 教師談話:春天已經到了,不僅美麗的七色花開了,很多花都開了,大家發揮小組的力量,一起合作歌頌一下春天吧!

喜歡繪畫的小組設計一副春天的圖畫。

喜歡音樂的小組為你喜歡的春天的歌曲配上伴奏。

喜歡錶演的同學編排一個關於春天的童話劇。

2、 小組成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自由選擇喜歡的方式,積極參與活動。

3、 展示小組合作成果。

4、 教師總結:在今天這節課上我們重新認識了自己,認識了別人,讓我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發揮出每個人的特長,學會合作、成為善於合作的人。

五、佈置課後實踐活動,嘗試各組共同合作

教師佈置課後分工合作出一份春天景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