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有關二年級語文說課稿4篇

說課稿2.77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二年級語文說課稿4篇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解析教材】

首先我來分析一下教材,《數星星的孩子》這篇課文內容是國小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首篇文章,寫的是張衡小時候數星星,善於觀察,善於發現,長大成了一位著名的天文學家的故事,是一篇容語文知識、思想啟迪、天文常識於一體的好文章。

本課教學是第一課時內容 ,據此,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能夠認識本課“撒”、“玉”等9個生字。

2、能力目標: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故事的情趣和蘊含的道理。

3、情感目標:學習張衡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好習慣,激發學生對宇宙奧妙探索的興趣。

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設為:

【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法學法】

本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開放式教學,同時注重字詞的積累。課前利用猜謎語和說帶星字的詞語等一些小遊戲也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在生字教學環節,二年級的學生已不同於一年級的學生需要手把手教學。他們有能力藉助拼音認識新字,因此開始我就讓他們自己去找不認識的生字,找到之後再借助拼音識字。之後又指名認讀,讀對的可以帶讀,通過帶讀這一手段激發了學生學習生字的願望。接著我又鼓勵他們去發現一些識字方法,這也加深了學生對生字的印象。後來的打亂順序認字及開小火車認字即是在幫助鞏固生字也是在檢查他們自主識字情況。在文字解讀方面我也是遵循一點讓孩子們在讀中悟,在讀中感。所以我採用了老師範讀,學生默讀,分角色扮演讀和全班齊讀等方式來讓學生體會文字的優美,體會故事的有趣性,體會張衡從小就愛觀察,愛思考,善於發現的優秀品質。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請各位去領導多多指正。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 教材分析

《三個兒子》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課文中講述的是三個兒子面對各自的媽媽拎著沉重的水桶走來時,不同的表現:第一個兒子只顧翻跟頭;第二個兒子只顧唱歌;第三個兒子卻能幫助媽媽拎水桶。這三個兒子得到媽媽的評價也不同:第一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力氣大;第二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嗓子好;第三個媽媽卻認為自己的兒子沒有什麼特別。文章通過一個老人目睹三個媽媽和三個兒子的情景,說“只看見了一個兒子”的話,告訴我們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

二、 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課文特點,我預設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

3、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 教學重難點

本文內容淺顯,人物對話多。不同的人說話的語氣不同,表達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列為教學重點。把弄清“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可老爺爺卻說只看到了一個兒子”這個問題作為教學的難點。

四、 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國小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因此,我預設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1、換位揣摩

讓學生走進文字,噹噹媽媽、噹噹老爺爺、噹噹兒子,與人物換位思考,通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與文字人物展開零距離的對話。

2、 以讀為本

本課教學將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讀來培養學生的語感。

五、教學時間

本課教學需要兩課時,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認識生字新詞,並能正確讀寫;完成課後“讀讀說說”的練習。

第二課時:複習生字詞;深入解讀文字,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賞讀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六、教學資源準備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我收集一定量適合學生閱讀的關於孝敬父母的小故事;讓學生觀察媽媽在生活中的表現,並認真感受。

七、 本課設計特色

這次教學的設計特色在於:

1、 以讀為本:尊重語文學習規律,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自主讀、合作讀、探究讀、對比讀、教師範讀、師生評議讀、動作體驗讀、角色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落實語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同時還語文以本色。

2、 體驗激情:由於該文字的特殊性,加之與兒童的生活聯絡緊密,我在對學生的情感培養上狠下功夫。情感的培養與昇華,過程明晰,形式自然,環環相扣,應該是本課最突出的亮點之一。

八、 關於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為大家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教學分四步完成:

(一)營造情感氛圍,激發閱讀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對課文的學習、理解,離不開情感的參與。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就激起了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動力。因此,課前營造情感氛圍,撥動學生心絃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複習第一課時的生字,無論採取何種形式,對孩子來說,生字始終都是枯燥、乏味的資訊。但是,通過老師真誠豐富的誇獎,並迅速與學生生活相聯絡,讓孩子們回憶媽媽的誇獎,模仿媽媽誇獎時的動作和表情,營造一個換位思考的空間,就使孩子們馬上爭先恐後地交流,進入興奮狀態,為後面揣摩人物的內心,表達人物的情感奠定了基礎。同時,老師也非常自然地匯入到了新課的學習:今天,課文中的三個媽媽是怎樣介紹自己的孩子呢,還記得嗎?我們快去仔細讀讀課文,找出媽媽介紹兒子的話,用橫線劃出來。孩子們就會興趣怏然,迫不及待地走進文字。

(二) 體驗人物情感,落實語言訓練

注重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入情入境的充分的閱讀實踐中自悟自得,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本環節以讀為主線,充分體現了“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學生首先會依據自己平日裡所觀察並感受到的媽媽這一角色的特點,去自主體驗媽媽的角色,讀一讀媽媽說的話,並讀出媽媽的語氣和神態。這樣的自主讀書活動,既展示了學生的.成功,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當然,學生不是封閉的個體,他們需要交流,喜歡合作。我們還可以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鼓勵學生進行合作性學習。這樣不僅增加了他們之間的相互信任和友誼,而且起到了相互促進、相互溝通、相互彌補的作用。因此,自瀆完畢後,讓學生帶著各自的體會與他人組成學習小組,在小組內開展合作讀書,互相比賽、互相學習。這樣,在傾聽他人讀書的同時,豐富個人體會;在發表個人見解、評價他人意見的同時,深化個人體會。為了讓孩子們更進一不把自己轉化成媽媽的角色,我通過師生評議讀來引導學生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他們的語感。評議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即相互引導,相互指正,相互借鑑。如,我在重點引導學生揣摩第一個媽媽說話時的語氣時,預設了這樣一個平臺:

師:呀,你讀出了媽媽誇獎孩子的語氣,真了不起!老師很想知道,你剛才在誇獎這個兒子時,心情怎樣啊?

生:我為我的兒子感到驕傲。

師:你們覺得這個媽媽讀得怎樣?

生:我覺得他還可以做出媽媽驕傲的表情。(生做抬高頭的動作,驕傲的眼神。)

生:我認為他的話還可以說得更慢一些,那樣別人可以聽得更清楚,感覺這個媽媽也就更驕傲了。(生自信地讀。)

……

以上預設注重讀的過程的指導,經過反覆的揣摩使情感得到昇華。這樣挖掘內心的交流,讓孩子們很快就體會到作為一個媽媽在介紹自己的孩子時是怎樣的驕傲和自豪。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與此同時,老師也以一個媽媽的角色加入到孩子們的角色體驗中——進行示範朗讀,聲情並茂地感染學生,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此時,掀起了本節課的第一個高潮。第一個媽媽的話,老師和學生一起把情感的點點滴滴都挖掘了出來,孩子們也讀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對於第二個媽媽的話,我們完全可以放開手腳,讓他們自己去讀、去悟,教師只是為他們提供練習的空間,。

教學第三個媽媽的話時,我引導學生通過與前面兩個媽媽的對比朗讀來揣摩出第三個媽媽平淡、緩和的語氣。在充分的閱讀實踐中,孩子們揣摩領悟了三個媽媽的不同內心,表達出了三個媽媽的不同情感。更重要的是落實了語言訓練,培養了學生語感。

(三)尊重教材特點,引導情感表達

注重引導發現,鼓勵探究學習是這套教材中非常顯著的一個特點,在每個《語文園地》裡都有“我的發現”這樣一個內容。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其養成善於發現的習慣,逐步掌握學習的方法,我在這裡設計了一個通過自主發現,領悟文章深層含義的環節。孩子們在仔細閱讀第八自然段的基礎上,從“直晃盪、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這些細小的地方發現水桶很重,並通過兩次朗讀來突破課文難點:第一個層次的讀——探究朗讀:依據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讀表現出水桶很重;第二個層次的讀——動作體驗讀:藉助肢體語言,用帶上動作的朗讀強化出水桶很重,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對媽媽的體貼、關愛之情:媽媽提水多辛苦啊!媽媽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來幫幫她呀!為了更進一步發現三個兒子對媽媽的一片真情,學生會馬上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地方,並非常明晰地圍繞第三個兒子的做法進行朗讀體會。

(四) 模擬文字情 境,促進情感昇華

為了順利突破課文難點,我抓住學生喜歡活動,樂於表演的特點,模擬出一個老爺爺和媽媽對話的場景,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的方式,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和動作,並有聲有色地朗讀出來。隨即,老師又以旁觀者的身份,與文中的老爺爺進行對話交流:“咦,這兒明明有三個兒子,可你為什麼只看見了一個兒子?您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兒子啊?”最終突破了難點,課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顯現出來——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接下來,在孩子們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來誇誇第三個兒子,掀起了課堂又一次高潮。最後,我們將對課文的中心進行一個拓展填充,孩子們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孝順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使孩子們愛父母的感情有了質的昇華。

(五) 關於板書

23、三個兒子

媽媽 兒子

1、 力氣大 1 翻跟頭

2、嗓子好 2 唱歌

3 、沒什麼特別的 3 提水 真正的兒子

這樣板書,既簡潔明瞭,又是對課文內容的最簡要概述。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首先說說教材,《稱讚》這課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小刺蝟和小獾豬相處的多麼融洽,多麼有人情味兒!看來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稱讚,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我們都受到別人的稱讚,得到別人的肯定。我們經常也有這樣的感覺,加班加點的拼命工作,能得到領導或者同事的一句稱讚,也就滿足了。

二、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1)認識10個生字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通過朗讀,瞭解課文內容,體會相互稱讚帶來的快樂。

3、情感目標教育學生要學會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三、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難點:知道小刺蝟是怎樣發現小獾的優點,從而學習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四、教法與學法在這堂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形成學生質疑問難,自主合作學習局面。

五、教學流程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1、創設情境、匯入談話。好奇是國小生的天性,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開始,我們根據學生的特點,讓學生認識“刺蝟”、“小獾”,有機地把學生帶進喜聞樂見的生活中,看看互相鼓勵與稱讚會有什麼什麼神奇的作用,這樣匯入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遊戲激趣、鞏固識字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課上通過摘蘋果、開火車等遊戲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鞏固了生字詞。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課堂氣氛也十分活躍。

3、讀文理解、感悟道理語文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本課教學安排了充分的讀,通過自讀,範讀、齊讀、分角色讀,從整體上體會課文的情感,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如:小獾的板凳做的很粗糙,小刺蝟為什麼還要稱讚他呢?對這個問題,我門抓住幾個句子進行感悟。“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認真。”(這句話肯定別人的認真態度);“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這句肯定別人的點滴進步);再如,稱讚別人有什麼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對這個問題,我們抓住下面的句子進行感悟:“在我有點兒洩氣的時候,是你稱讚了我,讓我有了自信。”這句話培植了自信。小刺蝟和小獾的對話彬彬有禮,富有真情,我們抓住角色對話為訓練重點,選用了分角色讀、表演讀,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用內心的情感朗讀課文,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和表演能力,達到了品讀感悟的臺階,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薰陶。

4、拓展文字、延伸課堂通過質疑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想:例如小刺蝟一開始不是稱讚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的粗糙,會有什麼結果?這個質疑,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六、板書設計這堂課的板書做到圖文並茂,形象直觀,便於理解,深化主題,回顧中心的作用。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三冊的一篇課文――《紅蠟燭》。

這是一篇日本童話故事。講的是猴子在山下見到一個像花炮一樣的東西,準備晚上點花炮,烏龜和黃鼠狼都不敢點,只有野豬最勇敢,把花炮點著了。原來,它不是花炮,而是一支紅蠟燭。它寫出了動物們那種好奇、想嘗試又害怕的心理。本篇課文我一共安排了3課時。第一課時,初步感知課文。用多種方法認識生字,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在識記過程中關注每一位學生,做到人人能自主學習。

第二課時,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進行朗讀感悟。在教學中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地方,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發表見解,續編故事。第三課時是識字教學,著重寫好左右結構的字。

現在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授課。

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直觀的事物易於激發他們的學習激情。我先出示花炮和紅蠟燭的實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故事情節創設教學情境,讓孩子們沉浸在童話的世界裡。並且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都讓孩子們融入童話描述的情境中。學習生字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勇敢的小野豬還為森林王國請來了許多客人呢!看,它們來了。指導第一、二自然段朗讀時,我創設了生動的.情境,“看樣子,老師難不倒你們,讓我再想想辦法。哎呀,差點兒把小野豬給忘了,它正催我們去森林王國呢!森林王國熱鬧極了,小動物們在幹什麼呢?”

二年級的孩子已經積累了許多識字方法,有了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我設計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會認字。如,“轟”字可用編故事的方法:兩節車廂相撞,轟的一聲響。“鹿”可用字理識字:你看,“鹿”像什麼?它是個象形字,就像一隻鹿。“蠟”字可用換一換的方法:借字換成蟲字旁。“燭、險、炸、籤、挨、膽、繞、捂”都可用換一換的方法。“柔”字可用加一加的方法:矛加木很溫柔。還有孩子們學會了在生活環境中認字,在公共車上、廣告牌上、標語、電視等等生活場所他們都記住了許多生字。這樣,孩子們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合作意識也更強。

指導學生朗讀感悟時,我抓住人物的語言進行朗讀感悟,第二自然段重點寫了猴子說的話,我指導學生理解後進行朗讀。如“危險!危險!不能離它太近,會炸的!”請學生先讀讀這句話,試著結合這句話中的三個感嘆號體會當時的情景。看到小動物們向花炮圍上來,小猴子的心情怎樣?猴子當時覺得這東西非常危險,所以他的聲音一定特別大,尤其是“會炸的”中的“炸”字要讀得更響亮,讓所有的小動物都能聽見。

整個教學過程我多處滲透安全教育,讓孩子們明白勇敢的真正含義。如學生講到野豬勇敢時,我趁機進行安全教育:小野豬是很勇敢,可放花炮必須經過專門訓練的大人才能放,小朋友不能放花炮,太危險了。教學“你推我搡”的意思時,我讓學生聯絡實際生活說話,引導學生上下樓梯時,小朋友不要你推我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