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有關說課稿範文14篇

說課稿7.98K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說課稿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說課稿範文14篇

有關說課稿範文 篇1

一、教材內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__學習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識及其應用,是中學數學的重要內容,在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組之後,進一步探究現實世界中的數量關係. __通過對汽車行駛速度問題的分析,使學生經歷實際問題中數量關係的分析、抽象過程,體會到現實世界中有各種各樣錯綜複雜的數量關係,既有相等關係,也有不等關係,使學生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瞭解不等式. 2、主要知識結構

不等式的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3、教學重點和難點

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以前接觸到的代數式及方程等知識都具有唯一性,給定字母的值,能確定唯一的代數式的值,給定方程能得到唯一的解,而這一節所接觸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卻有無數個解,需要我們去用集合的形式來表示,這對學生形象思維來說是一個大的轉變,所以我們將不等式解集的理解和表示作為本節課的重點,將不等式解集的概念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本課題學習力求達到如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1.理解不等式的意義,不等式解的意義,並能判斷出不等式的解.

2.理解不等式的解集,並能在數軸上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認識一元一次不等式.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經歷問題的提出→分析→探索→類比的過程,體會到生活中數量關係的多樣性,初步瞭解數形結合的重要數學思想. 情感與態度: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模型,讓學生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絡,通過師生共同探索不等式的意義及找到不等式的解集的過程,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教法學法分析

根據本節課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主要以講學稿為載體,採用探索發現法,以問題為主線,體現“問題情境—建立數學模型—求解與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通過情境的分析過程,強化學生的主動探索,加強對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量關係的數學建模思想教學,體現新課程標準裡,對重要的概念和數學思想呈螺旋上升的原則.

四、教學過程分析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二)師生互動,課堂探究

1、匯入新知,解釋疑難

(1)不等式的概念

通過對前面情境的分析,學生對生活中的不等關係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識,並對進一步瞭解不等式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此時再引入新的情境,讓學生去分析其中的不等關係,學生樂於接受.

問題:一輛勻速行駛的汽車在11:20距A地50千米,要在12:00之前駛過A地,車速應滿足什麼條件?

分析:設車速是x千米/時.

從時間上看,汽車要在12:00之前駛過A地,則以這個速度行駛50千米所用的時間

不到 小時,即 ①

從路程上看,汽車要在12:00之前駛過A地,則以這個速度行駛 小時的路程要超過

50千米,即 ②

式子①和②從不同角度表示了車速應滿足的`條件. (2)不等式的解和解集

在瞭解不等式之後,學生很容易將思維轉移到什麼樣的值才滿足這個不等式,光憑想像很難得出結果,此時利用多媒體的互動作用,讓學生對未知數的值進行試探.比如:若速度為100千米/時,(多媒體演示)輸入速度x的值為100,多媒體中的汽車隨之進行運動,觀察運動的結果,滿足題目的要求,所以100是這個不等式的解,從中得到不等式解的概念.

如果學生對這個演示過程感興趣的話,鼓勵學生多進行試探,比如再輸入80、75等,同時穿插一些不滿足題意的值,如40、50等,便於進行對比,尋找這個不等式的解的範圍.在演示的同時,引導學生思考兩個問題:

1、不等式的解到底有多少個?

2、這些解有什麼樣的共同特徵?

學生回答後,從中歸納得到:只要是大於75的數都滿足這個不等式.用集合的形式表示為 ,從而得到不等式解集的概念:使不等式成立的x的取值範圍,叫做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簡稱解集.

(3)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多媒體演示)畫數軸表示不等式解集的過程.

然後在黑板上按四步引導學生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畫數軸—→找點—→描點—→牽線

2、歸納類比,尋找解集

(三)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四)歸納總結,知識回顧

師生合作,共同歸納.由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點進行歸納,老師進行引導、整理.歸納時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什麼叫不等式?什麼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什麼叫不等式的解?什麼叫不等式的解集?

怎樣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五、板書設計(略)

有關說課稿範文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第18-20頁《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學生已經在一年級的時候初次認識了圓柱,已經會辨別;圓錐這一立體圖形沒有見識過,從未接觸;在六年級上學期又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這兩種立體圖形,積累了一些觀察﹑探索立體圖形特點的學習經驗,這些都為本課的進一步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由於已經是六年級的學生了,他們的主觀性和能動性已經有較大的提高,能夠有意識地去主動探索未知世界。同時,他們的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也有明顯的提高;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有所發展。所以在教學時適宜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動手實踐,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親自體驗感知圓柱和圓錐的特徵。

三、設計意圖:

(一)預習設計:

由於本課屬於觀察物體領域的內容,須藉助於直觀的實物或模型幫助體驗,感悟圓柱和圓錐的各部分名稱和它們的特點,因此我在設計時安排了兩個環節:1.課前準備(即收集生活中的實物和學具的製作)2.自學教材內容,自主探究圓柱和圓錐的特徵。

(二)新授設計:

在課一開始,讓學生先回顧以前學過的一些立體圖形,拿出學生課前收集的一些實物,讓學生分別展示,介紹。從而自然引出課題: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接著,讓學生小小組內交流預習作業,並提出交流和彙報的要求,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傾聽和主動發言的機會,試圖改變只有少數幾個優秀同學唱獨角戲的局面。在大組彙報的時候,儘可能地讓學生代表邊演示邊介紹發現的圓柱和圓錐的名稱和相關特徵,其他小組提出相關補充或修改意見,教師根據學生的講述相機課件演示,更加深了印象,凸顯本課的教學重點,為後面的比較﹑總結圓柱和圓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作鋪墊。然後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圓柱和圓錐圖片,再次感受數學的.生活價值。

(三)練習設計:

本環節安排了說一說,判一判,連一連,做一做,猜一猜等活動,試圖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課堂練習單第4題在試教的時候發現學生在解題時有點難度,我覺得這時要適當點撥,指導一下。

四、試教反思:

本節課為了實現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師引導為主,幫助為輔,我進行了嘗試。從教學內容方面,本部分知識適合採取這種方式:有操作的情境,有活動的空間。從學生方面,學生的求知慾較強,活動能力相比有大的提高,他們能對同一個情境提出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從學生情感方面來看,他們喜歡合作交流的方式。但是由於本課準備得比較匆忙,有些環節的處理不夠細膩,不太成熟,對課堂上生成的一些“意外”估計不足,教學機智不夠靈活,所以還要有待於進一步提升,請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有關說課稿範文 篇3

一、說教材

《皮影》是湖南版國小五年級上冊第11課的內容,在教材上歸屬造型。表現領域,新的美術課程標準對弘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民族民間文化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也由於皮影戲集繪、雕刻、文學、音樂、舞蹈、表演於一身,其內容可謂博大精深。

二、說教法

第一課時《看皮影》以欣賞評述為主,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中國皮影的歷史、發展與傳播,感受皮影藝術的繪畫、演唱、動作之美。

第二課時《畫皮影》以造型。表現為主,學習皮影的繪畫表現方法,用觀察、討論法,探究皮影的造型特點和繪畫表現方法,探究式和自主教學法結合,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皮影戲在表現內容、色彩、形式上的特色。

第三課時《做皮影》以造型。表現為主,讓學生學會利用先分解在組合的方法來製作影偶,教師示範製作步驟要點,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中國皮影的製作工藝流程,嘗試用透明膠片或是紙板設計新穎的皮影作品。

第四課時《玩皮影》以綜合。探究為主,讓學生分組合作,用自制的影偶,自編自演。主要由學生遊戲、表演,體驗探究的成功感和表演的愉悅感。

三、說學法

兒童具有好玩、好表現的.天性,將皮影戲看作是兒童遊戲的一種方式,就如小孩喜歡木偶、玩娃娃、看木偶戲一樣,皮影戲這種民間藝術無疑是滿足兒童自我表現的有效方式之一。

a、自主體驗

b、激發情感

c、和諧合作

四、說過程

上課一開始,我請同學幫忙把我們經常在動畫片中看到的人物用皮影的方式表演給同學們看,激起學生的興趣,引出課題。接著我播放了多媒體關於皮影的介紹,讓學生了解皮影是我國獨特的民間傳統藝術,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為了能讓學生製作出簡單的皮影,我先讓學生仔細觀察我是怎麼做的,看完以後學生都迫不及待的想自己製作,激起學生的創作慾望。

最後的環節是讓學生以演員的身份上臺表演皮影戲,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真實的皮影戲舞臺,有布、有燈,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皮影戲表演的快樂。

有關說課稿範文 篇4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拒絕誘惑 》是教科版教材《思想品德》第四單元第八課第二個框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危險的誘惑》,這為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第八課的課題是一念之差,本框題的任務是拒絕誘惑,可見本框題在本課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七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①通過學習拒絕誘惑的方法,激發學生戰勝不良誘惑的信心。

能力目標:①初步掌握拒絕不良誘惑的方法,培養學生自覺抵制不良誘惑的能力。

知識目標:懂得應該拒絕不良誘惑,學會拒絕不良誘惑的各種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簽名橫幅、資料卡片。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著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難點:戰勝不良誘惑的方法。

四、說學情

1、.國中生處於不成熟向成熟轉變的過渡期,自我的管理能力還不夠強,易受不良事物的誘惑。比如網路的誘惑會使學生上網後失去時間控制,難以自拔,慢慢忽視現實生活的存在,從精神依賴漸漸發展到軀體依賴,最終導致身心的全面崩潰。所以一旦上網成癮,則與沉湎飲酒、吸菸等惡習無本質區別。

2、國中生有較強的可塑性,他們需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拒絕不良誘惑,以成長為能適應社會生活的身心健康的人。老師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網路”入手,與學生一起討論它的利弊,一起探討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周圍的事物,提高辨別能力,並能運用正確實用的方法抵制誘惑。

五、 說教法

基於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收集有關圖片,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

設計“啟思園”“聽故事想辦法”提出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通過傳說故事的方式說明不良誘惑對人有危害,所以必須要戰勝,依靠勇氣和方法是能夠戰勝不良誘惑的;藉助勇敢的老船長的形象,讓學生感受到戰勝誘惑的必要性,體驗到戰勝誘惑後的成功感;以情景活動的方式,介紹了中學生常見的受到誘惑的現象;以提問題、出主意的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戰勝誘惑的方法;在幫助他人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基礎上總結歸納的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六、說學法

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七、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匯入新課:(2—3分鐘)

我用日常生活中收到購物獎劵和手機中獎資訊引入。

2.講授新課:(35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

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按以下環節進行:什麼是誘惑――身邊的誘惑――危險誘惑的危害――學會拒絕危險誘惑。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簽名活動:(5分鐘)學了就要用到,說了就要做到。這一活動昇華學生的情感,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5.課後實踐:學生填寫“我的抗拒誘惑的計劃”表。一個月後,全班交流實施計劃後的感受。

教法分析

(一)“誘惑能拒絕嗎?”

課件展示教材中“聰明船長智勝女巫”的傳說故事,增加“潘多拉魔盒”的傳說故事。讓學生感受到沒有經受住誘惑所帶來的不良後果;讓學生想象戰勝誘惑的感受。對比兩個傳說故事的結果,分組討論戰勝不良誘惑的必要性和條件。

(二)“拒絕誘惑——我的成功”

讓學生以講故事的方式,展示自己成功的方法;幫助學生體會到不良誘惑對人有危害,所以必須要戰勝;要依靠勇氣和智慧才能戰勝不良誘惑,使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

(三)“假如有人這樣誘惑你,你怎樣拒絕”,設計五種情景,讓學生體驗思考,並當堂進行小品表演。

(四)“抗拒誘惑計劃書”——作為成長檔案記入學生本學期的學習成績中。

(五)簽名活動

簽名橫幅留班主任處,時常提醒學生,說了就要做到。

八、說板書設計

青少年拒絕不良誘惑的方法:(1)客觀分析不良誘惑的危害性,理智地拒絕不良誘惑。(2)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和健康的娛樂上。(3)在沒有別人監督的時候,嚴格要求自己,抑制自己的念頭,剋制自己的衝動,約束自己的行為,不做自己想做而不應該做的事。(4)遵守道德規範,法律法規和校紀校規等。

九、課後反思

本節課我根據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擬採用活動教學法、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教學中存在的疑問:(備課中的疑問和教學中有待探討的問題)

1.新課標理念的廣度與教材在內容上一定的受限制,教師如何去平衡與拓展?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如何統一?

對教師而言,這是一項難度很大的工作,我們怎樣才能更好的去把握?

2.教學評價體制對教學的影響

新課標把情感、態度、價值觀放在教學的首位,那麼在教學評價中如何更好的得以體現?

3.多媒體的運用如何才能發揮他的最佳效益?

我們藉助於多媒體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材料,豐富學生的知識面,但教材畢竟是一種範本,多媒體可以為教材的拓展提供一個很大的空間。

十、我為什麼要這樣上課

我的設計思想(教學理念)是:

1. 重視學生自主學習。如拒絕不良誘惑的方法,由學生自主總結。

2. 激發和提升學生的體驗。如身邊的誘惑,讓學生敞開心扉談。

3. 注重學生的互動合作。組織學生自由組合演小品。

4. 突出探究式學習。設計“聽故事想辦法”環節。

5.加強學生的道德實踐。如佈置學生完成“我的抗拒誘惑計劃表”;心理線上,學生當堂演小品。

有關說課稿範文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我說課的題目是《秋天的懷念》。

下面,我將從六個方面來說這節課——教材分析 、學情分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法學法、教學設計、板書設計。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懷念》是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所選的文章以親情為主題,以不同的生活為背景,抒發了同樣感人至深的親情。學習本單元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多方面的教益。

作為敘事性散文作品,《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能夠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秋天的懷念》選自《史鐵生作品集》,這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懷念母親的散文,作者通過回憶自己癱瘓時,身患絕症的母親忍受著病體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護他、照顧他的事情,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表達了對母親的懷念之情。

本文語言樸素、真切,寫出了作者生活的真實體驗,在語文能力的培養和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學情分析:

這節課的教學物件是剛升入國中的七年級學生,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樂於探究,尤其是對新事物的好奇心比較重,他們樂於發言,課堂上能與老師保持良好的互動,與同學積極合作、共同學習。但是也存在情緒不穩、浮躁等問題。鑑於他們的生活經驗所限,對於特殊境遇下如何體會深沉無私的母愛會有所困難。

根據學生掌握的已有知識,他們對敘事類散文並不陌生,通過本單元第一課的學習,他們大多已經初步掌握了整體感知敘事類作品的一般方法。在課堂中已有了初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但也可能會遇到:理解問題、分析問題不夠深刻,語言表達不夠準確等。

三、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課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及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已有知識及存在的問題,我確定了下列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知識與能力: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

過程與方法:

通過母親的“好好兒活”,分析母親的形象,理解母愛的內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由我是怎樣“好好兒活”的,聯絡學生生活體驗,引發我們應該怎樣“好好兒活”的思考。

教學重點:

通過母親的“好好兒活”,分析母親的形象,理解母愛的內涵。

教學難點:

由我是怎樣“好好兒活”的,聯絡學生生活體驗,引發我們應該怎樣“好好兒活”的思考。

四、教法學法

教法的運用:根據文章內容和學生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以下四種方法進行教學,以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閱讀感知法:遵循閱讀的整體性原則,引導學生反覆閱讀文字,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2、問題引導法:用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讀文字,引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3、啟發式教學:以啟發、點撥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同時利用小組合作,促進生生間、師生間的互動。

4、多媒體教學:豐富課堂教學的手段,擴大教學容量,優化學習效果。

學法的滲透:教是為了不教,本節課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滲透學法。

1、品評賞析法:學習過程中,對文中精彩的語句、段落進行品評、賞析、積累。

2、討論交流法:通過問題的引導,讓學生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3、小組合作法:隨著自主、合作、探究成為語文學習的新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成為了一種新的學習組織形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生能夠交流學習體會,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五、教學設計

在對教材和學生分析的基礎上,依據“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基本原則,本節課主要設計了以下六個教學環節:

(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配樂朗誦《合歡樹》片段,引導學生體會兒子對母親的愛,進入主題,這篇書寫著母親對兒子愛的《秋天的懷念》。

設計意圖:聯絡本單元的內容,喚起學生曾有的情感體驗,通過朗讀,為下文的學習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好情感鋪墊。

(二)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前提下閱讀文章,篩選資訊,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本環節設計的主要問題是:

1、作者在秋天懷念的是誰?

2、為什麼會在秋天懷念?

要求:邊讀邊在文中劃出相關的語段,瞭解文章的情節。

設計意圖: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自主閱讀,主動學習,做到“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同時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簡潔準確表達的能力。

(三)品讀課文,分析形象

通過熟讀、品讀文章,理解文章所蘊含的情感,以深入理解文章,解讀人物。

本環節設計的主要問題是:

1、母親是怎樣“好好兒活”的,分析母親的形象。

2、母親是怎樣教導我要“好好兒活”的,理解母愛的內涵。

要求:品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母親動作,語言和神態的詞句,用不同的符號標出,並圈出重點詞,仔細品味母親“好好兒活”的含義,然後小組一起交流學習成果。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熟讀、品讀文章,體會作者的'情感,教師補充背景,增進學生對寫作背景的瞭解,進而討論交流、分析鑑賞文中母親的形象,母愛的內涵,增強學生語言的感悟能力,以達到深入理解文章的目的。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積累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和分析方法,感悟博大深沉的母愛,突出教學的重點問題。

(四)再讀課文,引發思考

在分析完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教師補充文章的寫作背景知識,讓學生再讀文章,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而引發思考。

本環節設計的主要問題是:

1、我是怎樣“好好兒活”的?

2、我們應該怎樣“好好兒活”?

要求: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段落,帶著感情誦讀,思考。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朗讀中加深理解“好好兒活”的含義,把握文中“我” 是怎樣“好好兒活”的?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結合學生自身的生活體驗,思考當下我們應該怎樣做到“好好兒活”,從而突破教學的難點問題。

(五)重讀課文,知識拓展

通過學生再讀文章,瞭解文章在敘述方式上的特點,從而拓展知識。

本環節設計的問題是:

1、瞭解敘述方法——“插敘”

2、文中插敘的內容和作用

要求:朗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插敘的內容,思考其作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敘事性散文常用的敘述方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日常寫作中掌握插敘這種方法技巧。

(六)佈置作業,讀寫結合

1、閱讀史鐵生的名篇《我與地壇》。

2、學了這篇文章,你對母愛有什麼新的認識?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對母愛的理解。(200字左右)

總之,本節課我將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為原則,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有關說課稿範文 篇6

  一、說教材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上海市二期課改教材七年級第一學期4.1眾多的河湖,這節內容是在瞭解了我國的地形、氣候的概況之後來學習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可以通過教師的引導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的分析、歸納。同時,本節又是後面學習黃河、長江的基礎,因此有很多的知識點需要落實。

1、 知識與技能

能夠理解河流與人類的關係。運用地圖查詢主要的河流、湖泊,判斷江河的流向,識讀內流河和外流河。通過閱讀有關地圖及相關資料,能說出我國主要河湖的概況,初步認識我國陸地水文的基本特點

2、 方法與過程

能夠運用各類地理圖表分析河流水文特徵,初步具備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討論學習,有深入研究某些知識點的願望並樹立珍惜和保護水資源的思想。

作為概述的內容總是比較枯燥,那麼怎樣把一個個枯燥的知識點讓學生愉快而認真地接受,並願意以此為基礎積極探索是本課設計的重點。

通過讀圖,使學生知道我國主要河流的位置、流向和流入的海洋;我國主要湖泊分佈的省區和特點。

通過讀圖,使學生能在圖上確認內外流區域的界限;並結合地形圖指出它與地形區的關係,結合季風區非季風區圖指出它與氣候區的關係。

水文特徵是結合流域內降水、地形特點分析得出的學習過程,使學生初步建立起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響,即地理環境整體性的意識。

  二、說教法

怎樣讓學生在積極的學習體驗中潛移默化地落實知識點,是我考慮最多的。因此,在課前我給學生布置的活動內容很簡單,只是一些資料的收集與介紹。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由淺入深,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為主,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想困難挑戰的信心。

從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出發,我以小組競賽的形式貫穿整節課,每次學生活動都給予一定的分數獎勵,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同時以學習指導法為主結合講授法進行本節的教學。教學中要注意讀圖環節。由於河湖的分佈、河流的走向、水文特徵等是在地形和氣候要素的影響下形成的,因此,除要充分利用__節的各種地圖外,還要引導學生查閱"中國地形圖"、"三級階梯示意圖"、"我國降水量分佈圖 "、某地的"氣溫曲線降水量柱狀圖"等。即通過閱讀__的地圖,歸納得出現象和特徵;通過閱讀前兩章的相關地圖,分析得出這些現象和特徵的成因,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和因果關係,逐漸掌握學習地理的方法。

關於"內流區和外流區"的教學,可從讀圖練習入手。通過查詢主要河流及各自注入的海洋,總結出外流河、內流河的概念,進一步得出外流區、內流區的概念。然後引導學生讀圖,觀察內、外流區的界線,與季風區、非季風區的界線進行比較,並給出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分析外流河的特點。(生源較差的學校可不講水文特徵。)

關於"我國的湖泊"的教學,可把此標題提前至第二個標題。在講完內流河、外流河後,自然過渡到湖泊,湖泊也分為內流湖、外流湖,內流湖多為鹹水湖,外流湖為淡水湖,兩大湖區也分別為鹹水湖、淡水湖的集中分佈區。這樣安排,教學過程會比較順暢。

二、教學流程

匯入新課 學生主題發言

我國的河湖概況

的內流河、外流河和內、外流區域

南、北河流特徵

三、主要教學環節實施過程:

匯入新課(直截了當)

在學習了我國的地形和氣候的概況之後,接著就來學習有關我國河流湖泊方面的'知識。

師:河流湖泊與人類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兩個小組帶來了他們的觀點。

生:第一組(歷史愛好小組),從歷史角度闡述河流的重要性,四大文明古國的河流等。採用主題發言,PPT演示。

生:第二小組,以小老師的方式,讓全小組成員一起來闡述河湖在現代的作用。

師(總結):兩個小組的不同風格讓我們共同瞭解了河湖的重要性與作用。我們不但要歷史的看問題,前進的看問題,還要全面的看問題。(若學生沒想到,老師要強調事物具有兩面性,河湖也會給我們帶來災害,培養學生辨證的看問題。)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豐富的國家,根據統計: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5萬多條,面積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湖泊有2800多個,總水量位居世界前列。

師:那麼,我國主要有哪些河流和湖泊呢?

生:(每組限回答四個,要求指圖回答,答題方式採用抽籤方式。)

師:同學們都講的很好,以下四個湖泊具體在哪一個省級行政區劃呢?(青海湖、洞庭湖、鄱陽湖、太湖)

生:(搶答)

師:那裡有怎樣美麗的風光呢?下面請旅遊愛好小組(第三組介紹其中四個湖泊的美麗風光)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觀察這些河流是否注入海洋,並舉例說明。(請2~3位學生回答)

生:(略)。

師:我國有沒有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生:額爾齊斯河。

師:可見,我國有兩類河流,一類是能夠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它們的流域叫外流區;另一類是不能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內流河,它們的流域叫內流區。內外流區反映了我國河湖的兩類最基本型別的分佈狀況。

師:指導學生識讀、分析“我國的外流區和內流區”圖,回答以下問題:

(1)我國內流區和外流區的分佈有什麼特點?

生:內流區主要分佈在我國西北部,外流區在東南部;內流區面積小,外流區大。

(2)結合“中國乾溼地區劃分圖”,說出內外流區各主要分佈在哪些乾溼地區?

生:內流區主要分佈在乾旱和半乾旱區,外流區主要分佈在溼潤和半溼潤區。)

(3)為什麼內流河主要分佈在我國西北部?

生:因我國西北部以乾旱、半乾旱區為主,這裡降水量小於蒸發量,河流中的水易蒸發、滲透而消失,無法注入大洋。

師:請同學們在“中國河流水系圖”中找出我國最大的內流河。

生:塔里木河

下面請第四小組介紹額爾齊斯河和塔里木河。

師:影響我國內外流區分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同學們所說的降水與蒸發原因外,地形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內外流區的分佈與我國降水量、乾溼區的分佈又不完全一致。

師:從剛才的很多資料中,我們可以知道不同的河流有很大的差別,甚至同一條河流不同時間,不同地方也有很大差別,那麼瞭解一條河流,我們應當研究她們哪些方面的特徵呢?(搶答)

生:(學生可以從各個方面談,例如:可以從歷史的和現實的狀況,可從河流的寬窄、支流、流域面積等水系特點;也可以從水量、流速等等水文特點談)

師:大家說的都很對,但是在上述眾多方面中,以研究河水的特點最為重要。通常我們把河水的變化和運動特點叫河流的水文特徵。主要包括河流的水位、流量、含沙量、結冰期等方面的特點。

師:指導學生讀圖回答以下問題:

(1)河流的水文特徵主要受哪一種自然因素的影響?

生:氣候。

(2)我國外流河主要位於什麼氣候區?

生:季風氣候區

(3)根據季風氣候區降水、氣溫的特點,說明我國外流河有哪些共同的水文特點?

學生活動:根據氣溫圖表研究南北河流結冰期;根據降水情況比較南北河流流量大小,汛期長短;根據植被情況判斷含沙量。

生(總結):我國秦嶺一淮河一線以北一月平均溫在0℃以下,所以秦嶺一淮河以北廣大地區河流冬季結冰,結冰期越向北越長;由於降水量的差別,所以南方河流流量較大,北方河流流量較小;由於降水集中在夏季,而冬季少雨,所以外流河夏季為汛期,南方河流汛期長而北方河流汛期短。

師:可見,我國外流區地域廣闊,各地氣候、地形等等自然條件差異很大,所以不同地區外流河的水文特徵區別也很大。剛才我們就以秦嶺-淮河為界研究了南北河流的不同特徵。

師: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我國河流湖泊的概況,研究了南、北方河流的不同特徵,具體的河流我們將在接下來的課上繼續學習。

有關說課稿範文 篇7

說教材:

聽說活動《出生的故事》,聽說是交際的前提,學會傾聽,清楚表達,是社會生活所需要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同樣,更是現代社會善於交往所必須掌握的一點。這篇教材提供了一個叫“早早”的孩子出生的故事。介紹了他出生的時間 、體重、身高、樣子、名字的來歷和特殊的經歷。讓孩子們去查詢自己出生時的各種資料,依據聽到的內容和層次,模仿說話,提高表達能力。同時,又使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幸福、父母的辛苦及對自己的一片深情,知道自己從孕育到出生到成長都傾注了父母無數的心血和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自己出生時的情況,並能清楚有層次地向別人介紹。知道人孕育——出生——成長的過程。明白如何與人交流,怎樣明白地表達。

2、能力目標:培養聽說能力。認真聽,聽懂主要的內容;能夠複述,複述是模仿的前提;模仿說,說清表達的內容,為今後與人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

3、情感目標:瞭解父母為孩子經受的痛苦、操勞,感受親人無私真摯的愛與強烈的期盼,激發孩子對父母的感激,熱愛之情。在一種人文氛圍下,體驗人性的美,培養人文情懷。

教學重點:

1、能聽懂錄音內容。

2、能模仿或創造性的講述自己出生的故事。(此點最為重要)

教學難點:

學會有層次,清楚並有創意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教學準備:

配套錄音帶、 圖片、學生收集的各類文字音像資料、 家長的錄音 、教師自己出生的相關資料

說學生:

一年級的孩子,對一切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特別是對自己的出生的故事。因此,他們會滿懷興趣地學習。孩子們模仿能力極強,在教師的適當指導下,在家長的必要幫助下,他們有能力主動去聽、去複述、去表達。還可以進一步培養他們“認真聽、大膽說”的良好習慣,為今後的寫作、交際打下堅實的基礎。

說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年齡特點,我選擇如下方法,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使學生感興趣,有話說。

2、充分開發、利用教學資源,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

將教科書“這本小書” 與生活“ 這本大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我們從學生、家長、教師三個維度挖掘語文教材及這教材外的人文內涵。

3、 注重面向全體、分層教學。

我們的教學原則之一“上不封頂,下要保底”。因此在課上我們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了不同層次的要求,使學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重視聽說能力的訓練。

設計聽2——3遍錄音,要聽出主要內容,聽別人說話要聽出不同之處,並且有層次、有特色地表達,其中還教給學生一些語文知識。使學生學會傾聽,能夠模仿,敢於表達,培養良好的行為和學習習慣,為以後與人交流打下基礎。

二、發揮了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的作用,體現了教師在課堂中的首席地位。

1、把握時機,恰當指導。

2、創設氛圍,引生入情。

課前;

(1) 提前讓學生回家諮詢,瞭解出生時的情況,蒐集必要資料。

(2) 請父母錄音,回顧當年的情境與感受。

說課上:

從一聲聲啼哭,一張張可愛的寶寶圖片,許多照片,交流故事等方面一步步將學生帶入七、八年前,帶回父母親身邊,創設表達的氛圍,使學生有話說,急於說。在課堂濃郁的人文氛圍中,激起老師、學生和聽課者的共鳴。使教師、學生、文字達到了“人文互動”。

三、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在課堂中多次設計:你想到了什麼?你有什麼感受?你想對爸爸媽媽說點兒什麼?等等。一步步將學生帶入幸福的情境當中,受到觸動。在語文的情感體驗中,促進學習知識形成能力。並使學生在老師鼓勵、協助下,形成一種“人文態度”——自主、自信、自尊、自強的主體意識及對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欣賞,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注重了對學生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的培養。

說學法:

結合教法,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滿興趣地學習,認真聽錄音、聽同學說、積極主動結合自己的查詢的材料練習說話。形成一個自主、合作的愉快氛圍,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明確要求。

1、出示卡片,在複習舊知,認識常用字中引出“專心聽” “大膽說”兩張卡片。對學生明確提出聽說活動的.要求。

2、放錄音:聽嬰兒稚嫩的啼哭聲;展示圖片:看嬰兒的可愛的模樣,引發學生想象和興趣,引入新課。

(此處設計,既明確了聽說活動的要求,又在聽與看的過程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了人文氛圍。既找到了一個與老師同學交流的空間,又在看與說中培養了觀察、表述的能力。)

二、反覆傾聽,嘗試複述。

1、放錄音《出生的故事》。(根據學情,確定播放次數。) 2、通過聽錄音,明確說話的內容。

(一個叫“早早”的孩子出生的故事:出生時間 、體重、身高、樣子、名字的來歷和特殊的經歷)

3、複述

4、再聽一遍錄音,按照老師的板書提示,把早早的故事講一講。

(時刻將聽與學生的說緊密相連,既培養孩子學會傾聽,又鍛鍊了他們的表達與概括,複述的能力。併為下一個環節層次清晰的模仿說話做了鋪墊。對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又符合了因材施教。)

三、模仿錄音,練習說話。

1、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出生的故事,想把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嗎?先和同桌或你的好朋友講一講、練一練。(結合課前蒐集的各種資料:照片、父母的介紹等)

2、 給大家講一講你出生的故事。(根據學生情況,教師適時指導:與人交流要彬彬有禮,落落大方;說完整話;表達清楚;條理清晰;滲透語文知識:人稱、關聯詞語、好詞佳句、詳略處理等。)

3、聽了同學們這麼多精彩的出生的故事,老師也想起了自己的出生故事,想聽聽嗎?(引導學生學會重點說與眾不同之處,學會有創意的表達。此處也可依據學生講述的內容引出。正所謂“教無定法”。)

4、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有自己的特別之處,誰願意講給大家聽聽。(重點指導,又不與上一環節重複,點面皆到,省時高效。)

四、提高認識,昇華情感。

1、出示胎兒圖片,頭衝下,展示由一個小胚胎成長成一個可愛的嬰孩的過程。

2、一位同學母親講孩子出生的故事的錄音。

3、聽了媽媽的話,大家有什麼感受,想對媽媽說點什麼嗎?(感受親人之愛,自己的幸福)

4、指導學生,在講自己《出生的故事》時,加入感受,效果更好。

五、課外延伸,餘味綿綿。

1、放鋼琴曲《給母親的信》

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教師拿出一個孩子的成長日記。告訴孩子們:“記錄你們成長的方式有許許多多:一張張照片 ,一盤盤錄影錄音帶,一本本成長日記,其中處處能讓我們感受到父母的摯愛與企盼。請你們回去再找一找,讀一讀,有時間給大家講講你《成長的故事》。

2、以一位母親的話作為結束語:“和所有的母親一樣,我愛你我的兒子。我知道我不可能永遠年輕,但我希望我永遠是你眼中最美的母親;我知道你總有一天會離我遠去,但我相信你永遠是我心中最牽掛的兒子!”

板書設計:

聽說活動 時間 1995、 10、 5 22:05

名字的來歷 早早

出生的故事 身高 40釐米

體重 2600克

特殊的經歷 暖箱

有關說課稿範文 篇8

(一)、學生分析:

大部分學生已初步瞭解了乘法的意義,掌握了連加的計算方法,他們已能根據情境列出的乘法算式,並結合情境用數數或連加的方法算出乘法算式的得數,這些知識儲備都為學生在本課進行自主編制口訣奠定了一定的基礎,而且有一部分學生對乘法口訣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有的甚至可以背出部分的乘法口訣。

(二)、教學目標:

1、經歷編制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使學生知道5的乘法口訣的來源,理解乘法口訣的含義,使他們產生自覺記憶口訣的慾望。

2、能夠歸納學習步驟,掌握乘法口訣的學習方法。

3、掌握5的乘法口訣,會用5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5、有機地重組教材,以五環旗為整節課的學習情境,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編制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

教學難點:記憶5的乘法口訣

(四)、教學設想:

教材主要包括數松果、算一算、練一練三大塊,根據教材內容主要設計了情境匯入、探究性學習、遊戲、應用四大部分。重點從匯入的處理、探究性學習過程的安排、乘法口訣學習方法的掌握三個方面來說一說。

1、重設情境,激情匯入。

新課程在教學中非常注重三維目標的整合,不僅注重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而且非常關注他們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發展,強調了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於是,我改變教材中數松果的情境,用北京奧運開幕式及運動員奪冠的片段為情境匯入,以此為契機,利用多媒體展示了舉行北京奧運會時人們各種興奮歡呼的場面,在一個個精彩的片段和歡呼聲中,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奧運的激情在不自覺中已被成功激起。然後出示奧運五環旗,由學生說說對它的認識,教師再進行簡單介紹。

2、重組教材,自主探究。

①五環旗及算一算兩部分的整合。

在新課探究這一環節中,原本教材分數松果和算一算這兩大部分,潛意識已經把解決一共有多少個松果?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割裂為先用最基礎的數數的.方法來解決,而後才是採用根據圖意列乘法算式的方法。學生對於5的乘法口訣的學習,已有了充分的知識準備,根據學生這一實際情況,我將教材中的數松果這部分換成五環旗的內容,並與算一算這部分進行有機的整合,在匯入部分教學完後直接出示9面五環旗,讓學生觀察並提出問題,在學生自主提問以後,便將一共有多少個環?這一問題拋給學生,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由選擇適應於自己知識基礎的方法進行解決,而且將這一環節安排小組活動,這樣每個學生不僅可以有自己的方法,還能夠獲取別人的好方法。這樣將教材的有效整合,給學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選擇學習方式的空間,而且更能夠適用於各個學習層次的學生。

②、口訣的學習。

在學習口訣這部分內容中,設計時力求將情境圖、算式、口訣三部分聯絡起來,整段教學流程突出簡化二字。讓學生從理解圖意出發,根據圖意將具體的圖抽象簡化成用乘法算式表示,再根據有關5的乘法算式的規律,將5的乘法算式簡化成5的乘法口訣,即看算式編口訣。這樣學生在自主探索中,便潛移默化地感受到了口訣是由生活實際中逐步抽象、簡化成數學知識的,且能充分體會到口訣的作用,自覺產生記憶口訣的慾望。

③口訣的記憶。

在學生記憶口訣時,重點讓學生觀察口訣說說自己發現了什麼?因為發現了規律才能更好更快地記住口訣,然後讓學生說說有什麼好辦法可以很快記住口訣,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就會利用規律去記憶口訣,即找規律記口訣。另外,在學生利用規律記憶口訣後,安排遊戲看手指說口訣和對口令,也是為了加強學生對口訣的記憶,尤其是看手指說口訣這個遊戲,更能激發學生記憶口訣的興趣,由於我們每隻手都有5個手指,所以讓學生進行小組遊戲,根據整個小組伸出手的數量來說出口訣,這樣學生更容易也更深刻地記住口訣。

3、歸納步驟,掌握方法。

掌握學習方法是學生知識過程的基礎,在新課程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結構,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的步驟,學生才能逐漸地、獨立地策劃自己的學習活動,在學習同類知識的過程中,真正地發揮主體作用。因此,在整個教學設計中,引導和幫助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歸納出乘法口訣的學習步驟:①看算式編口訣;②找規律記口訣;③用口訣做算式。學生在掌握了口訣的學習方法後,在教學其他乘法口訣時,學生就可以進行自主學習了。這樣,既有利於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又為學生的主動學習提供了方法上的遷移,便於學生真正的獨立學習。

(五)、教學流程:

一、情境匯入

1、出示課件:舉辦奧運時的歡樂場面。

2、介紹五環旗。

二、探究性學習

1、問題的提出與解決

①提出問題:A、你們看這裡有這麼多面五環旗,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麼?

B、想一想,根據這幅圖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學生自由發言)

②解決問題:

A、師:今天我們就來解決一共有多少個圓環?這個問題,你們想一想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解決,和小組的同學說一說。

B、小組交流彙報:方法可能有數數(5個5個數)、列乘法算式等。

C、組織學生邊數數邊列出乘法算式。

2、編制口訣。(看算式、編口訣)

①小組合作,試著編一編。

②交流彙報:你是根據哪個算式遍出了哪個口訣?

3、理解口訣的含義。

舉出其中幾個乘法口訣讓學生說一說表示什麼意思?

4、觀察口訣找規律。(找規律、記口訣)

師:觀察這些口訣,你發現了什麼?有什麼好辦法可以很快記住這些口訣?試著記一記。

三、遊戲

1、看手指說口訣。

2、對口令。

四、應用

1、基本聯絡:練一練第2題(用口訣、做算式)

2、聯絡實際:練一練第4題。

有關說課稿範文 篇9

各位評委老師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是必修章第節的內容,我將以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本節課的教學,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 教材分析

是在學習了基礎上進一步研究 併為後面學習 做準備,在整個

高中數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本節內容十分重要。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水平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 知識能力目標:使學生理解掌握

2、 過程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歸納抽象概括使學生構建領悟 數學思想,培養 能力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體驗數學的科學價值和應用價值,培養善於

觀察勇於思考的學習習慣和嚴謹 的科學態度

根據教學目標、本節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本節重點是 ,由於學生對 缺少感性認識,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是

二、教法學法

根據教師主導地位和學生主體地位相統一的規律,我採用引導發現法為本節課的主要教學方法並藉助多媒體為輔助手段。在教師點撥下,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來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 教學過程

四、 教學程式及設想

1、由……引入:

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地沉思,期待尋找理由和證明過程。 在實際情況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易於保持,而且易於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對於本題:……

2、由例項得出本課新的知識點是:……

3、講解例題。

我們在講解例題時,不僅在於怎樣解,更在於為什麼這樣解,而及時對解題方法和規律進行概括,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題中:

4、能力訓練。

課後練習……

使學生能鞏固羨慕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與解題思想方法。

5、總結結論,強化認識。

知識性內容的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儘快化為學生的素質;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並且逐漸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6、變式延伸,進行重構。

重視課本例題,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例題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累積、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五、教學評價

學生學習的學習結果評價當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評價,教師應

當高度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自信心、團隊精神合作意識數學能力的發現,以及學習的興趣和成就感。

有關說課稿範文 篇10

  一、說教材理解

《坐井觀天》是人教版新課標本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中的一篇大家耳熟能詳的寓言。這則寓言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__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這一寓意,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生制定的學習目標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們年級組共同制定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鞏固已學生字。著重理解“坐井觀天”、“大話”、“無邊無際”等詞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寓意。

過程與方法:

1.分角色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促進學生領悟課文含義和感情。

2.通過想象青蛙和小鳥的第四次對話,培養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引導學生懂目光狹小,見識少,就會把事情弄錯的道理。

三、說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各種形式讀課文,引導學生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在讀中複習鞏固生字新詞。

教學難點:聯絡生活實際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試著比較合乎情理地想象青蛙和小鳥的第四次對話。

四、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觸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有了新課程的明確指導,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們決定採用情境教學法,朗讀感悟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合作探究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朗讀感悟”即以讀代講,引導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過程提高朗讀能力,培養朗讀興趣。在“讀——交流——感悟”的過程中,賞讀描寫小鳥與青蛙的三次對話,在朗讀中感受寓言的有趣,理解寓意鞏固新詞。教師適時點撥小結。

“情境表演”旨在創設情境,低年級的孩子對文字的理解能力有限,且注意力集中時間不夠。因此,始終使學生置身於寓言故事的情境中,我就是青蛙,我就是大象,我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讀課文之後的獨特感受以及自己的想象。理解和想象之餘引發學生較深層次的思考,聯絡生活實際理解寓意。

五、說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教材理解,教學目標設定,重點難點的'揣摩,以及對於學生年齡特點的分析,我們決定按照如下流程開展本節課的教學。

1.鞏固字詞,情境匯入。

對於低年級孩子來說,如果能從課堂一開始便緊緊抓住他們的注意力,就能延長他們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因此,我們選擇了低年級孩子最喜歡的開火車遊戲複習生字詞,以及情境式匯入。讓孩子們從一開始就置身於故事情境,遊戲的世界。

語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特點。因此在本課的匯入環節中,我們著重設計瞭解題的過程。引導學生在遊戲中理解“坐井觀天”的含義。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基礎。

2.教師範讀,整體感知。

許多知名的教育專家都曾經一再提出,語文的教學應從整體入手。帶領學生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縱然是低年級,也要培養學生對整體,通篇的認識。因此,我們在教學之初,設計了教師範讀,填空的方式幫助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初步培養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3.朗讀感悟,體會寓意。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重點所在,學習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著重以學生的朗讀體會為主,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彙報交流、讀與想象充分結合的教學方法為輔。在這個環節中,我們的設計針對低年級孩子的認知特點,以段落教學為主,段落教學也體現了從整體入手。集中注意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第一步,以學生貼圖遊戲的方式教學第一部分,幫助學生理解小鳥和青蛙所在的不同位置。結合圖文了解青蛙和小鳥所處的不同位置,這一點非常關鍵。正因為所處位置不同,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出不同的結果。理解“井沿”,並舉實際例子,讓學生結合實際理解詞語的意思,如:碗沿、河沿等幫助學生理解“沿”的意思。在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

第二步,直奔小鳥與青蛙的三次對話。也就是課文的2-7自然段。首先讓學生自由讀2-7自然段,說說小鳥和青蛙一共有幾次對話。以此體現段落教學從整體入手。接著,讓學生與同桌合作,練讀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然後,在彙報中,跟隨學生的閱讀期待,按順序引導學生理解三次對話中的關鍵詞句:

A.第一次對話中引導學生想一想,小鳥為什麼會又累又渴,從而深挖一百多裡這個距離名詞。讓學生體會小鳥飛了很遠,並讀出又累又渴的語氣。在這個環節中,我們設計了一個按點。檢查學生區分“渴”和“喝”這兩個形近字的讀音。利用齊齊樂幫助學生區分易混淆的形近字,體現語文的工具性。

B.第二次對話的朗讀指導是這個段落的重點。我們通過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說大話”“無邊無際”和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標點符號“!”和“?”指導學生的朗讀。並通過齊齊樂互動教學軟體幫助學生理解反問句“還用飛那麼遠嗎?”在課文中的意思是表示不用飛那麼遠。最後通過學生自己動手用小紙筒模仿青蛙井底看天,直觀地幫助學生理解青蛙的觀點來由。這樣的教學設計,意在引導學生理解青蛙和小鳥因為所處位置的不同所以對天的大小產生了不同的看法,進一步理解__的寓意。並引導學生初步學會抓住關鍵詞,留意標點符號的方法理解課文的閱讀方法。也是一種學習方法的滲透。

C.第三次對話的教學設計中我們年級組引發了激烈的思維碰撞,我們就到底應不應該抓青蛙和小鳥的“笑”討論了很久,我們一方面認為應該抓青蛙的笑中流露的自以為是,小鳥的笑中流露的誠懇勸說進行朗讀指導。另一方面又擔心如此深挖沖淡了重點。所以這個環節還敬請各位領導老師多多給予指導。

第三步,小結三次對話,體會寓意。這個部分的教學,是整節課的難點。前面的朗讀指導和理解指導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這個環節作鋪墊。我們設計了“讀了課文,你是想當小鳥還是想當青蛙呢?為什麼?”這個開放式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通過課文的學習,學生已經理解了青蛙所處的位置和青蛙的自以為是造成了青蛙目光短淺,而小鳥可以自由自在地在無邊無際的天空中飛翔,因此才會見多識廣。學生理解到這個程度也就突破了教學的難點。在學生理解了寓意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再讀課題,理解坐井觀天的深層含義。比喻眼界很渺小,見識少。

4.展開想象,讀寫遷移。

在這個環節中,我們設計以小作家這個詞激發學生展開想象續編故事的慾望,並在書本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的創造。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在激發學生學完課文以後寫的興趣,發展創造性思維。

5.總結全文,昇華寓意。

這個環節的設計我們是希望在教學結束的時候總結歸納寓意,並昇華到指導孩子們的生活態度,起到為全課畫龍點睛的作用。

六、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把課文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本著板書為教學服務的目的,在板書中,我們利用圖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理解課文,提示寓意,板書如下:略

有關說課稿範文 篇11

  一、說教材

1、 課文內容

__記敘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現了一位口技人高超的技藝,令人深切感受到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

2、 教學目標,重難點的確立

知識目標:掌握積累__一些重點虛實詞的用法。如: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表時間的詞,數詞的異用等。

能力目標:學習__正面描摹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並能在作文中運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深切感受口技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激發學生熱愛藝術的熱情。

重點放在字詞的落實積累上,難點放在__表現手法的研究上。

3、學情分析

同學們已經學過了許多文言文了,有了一定學文言文的基礎,學起來應該不太吃力。另處,__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絃,學生應該很感興趣。

  二、說教法

本課擬採用下列教學方法:

1、 朗讀法:“書讀百篇,其義自現。”這是學文言文的好方法。

2、 發現法:本課難點的突破擬引導學生髮現問題——研究問題——得出結論。

3、 討論法:和發現法配合使用,引導學生髮揮集體智慧,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三、說學法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讓學生髮現問題,教給學生學法。這正是實現葉聖陶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達到不教”的目標。

1、 朗讀法:反覆朗讀,明瞭意思,領悟寫法。

2、 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 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四、說教學程式

(一)、開門見山直接匯入,交待學習要求

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一篇課文《口技》,這裡說“研究”而不說“學習”,是希望本節課同學們要以研究的態度,發現的精神來學習這節課。

(這樣匯入,直奔主題。針對教師講,學生記的情況,強調學習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二)、聽讀課文,請你發現

1、文中有一句話可以概括全篇的內容,請發現,找出來。

2、文中有一個字可以拎起全篇,請發現,找出來。

(這樣切入應該說是比較省力的,扣一句話,一個字就可以把握全篇。)

(三)、研究課文

1、__是如何表現口技表演之“善”的?找出相關的語句,研究一下。

2、請你說話:

用“口技人表演之善,從 這幾句可以看出,它寫出了 。說說你的研究成果。

3、 請你歸結

__表現口技人表演之善,主要表現在

①對 的描摹 ②用 和 的烘托

4、請你思悟

研究了__表現口技表演人表演之善的方法,對我們今後的寫作有什麼啟迪?請說說看。 (這一步的研究,嚴格遵循了發現事物,研究事物的一般規律,確立目標——分析材料——交流看法——得出結論——應用規律)

(四)、請你發現、落實字詞

1、概括老師的示例,分組發現

第一組:發現文中用法特別的字詞

第二組:發現文中古今異義的字詞

第三組:發現文中表示時間的字詞

第四組:發現文中一詞多義的字詞

2、交流

3、請你做做,課堂訓練

(這一步注重讓學生個別發現,然後集體交流,以點江成面,既可以注重學生個人的發現,又可形成完整的知識休系。)

(五)、課堂小結

(六)、板書設計

(七)、時間分配

匯入 2分鐘

聽課文,整體感知 5分鐘

研究課文 15分鐘

發現,落實字詞 10分鐘

課堂訓練 5分鐘

機動時間 3分鐘

五、幾個設計理念的闡釋

1、 設計中充分貫徹新課標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2、 設計中遵循發現事物,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關鍵詞為“發現” 、“研究”

3、本課在嘗試一種的新的課型:無提問課。課中沒有或很少有教師的提問

林嗣環《口技》導學案7

班級: 姓名: 主備人: 莫麗巨集 稽核 :

課題 口 技 課型 新課 授課時間

學習

目標 教學目標:

1、領悟口技藝術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藝,感受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

2、理解課文描寫層次的有條不紊;理解側面描寫與烘托手法的作用。

3、揣摩語言,掌握一些表示時間的文言詞彙。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描寫層次的有條不紊;理解側面描寫與烘托手法的作用。

2、揣摩語言,掌握一些表示時間的文言詞彙。

教學難點:

領悟口技藝術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藝,感受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

有關說課稿範文 篇12

第一方面:教材分析

本節知識的學習既能加深對數列概念的理解,又為後面學習數列有關知識提供研究的方法,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而且等差數列求和在現實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同時本節課的學習還蘊涵著倒序相加、數形結合、方程思想等深刻的數學思想方法。

第二方面:學情分析

知識基礎:學生已掌握了函式、數列等有關基礎知識,並且在國小和國中已瞭解特殊的數列求和。

能力基礎:高二學生已初步具備邏輯思維能力,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問題,但處理抽象問題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第三方面:學習目標

依據課標,以及學生現有知識和本節教學內容,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ⅰ) 初步掌握等差數列的前項和公式及推導方法;

(ⅱ) 當以下5個量(a1,d,n,an,Sn)中已知三個量時,能熟練運用通項公式、前n項和公式求其餘兩個量。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公式的'推導和公式的應用,使學生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體驗從特殊到一般,再從一般到特殊的思維規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經歷等差數列的前項和公式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觀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教學重、難點

等差數列前項和公式的推導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而且在應用公式的過程中體現了方程(組)思想,所以等差數列前項和公式的推導和簡單應用是本節課的重點。但由於高二學生推理能力有待提高,所以難點在於一般等差數列前項和公式的推導方法上。

第四方面:教法學法

畢達哥拉斯說過:“在數學的天地裡,重要的不是我們知道什么,而是我們怎么知道什么。”

針對本節課的特點,教師採用問題探究式教學法,學生的學法以發現式學習法為主。

教學手段上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直觀理解,提高課堂效率。

第五方面:教學過程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師應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活動為主線開展教學。為此,我設計如下(情境引入、公式探索、公式推導、公式應用、歸納總結和發展作業)六個環節

1.情境引入

上課伊始,先給同學們看一段視訊,回顧學校建校60年的光輝歷史,然後跟同學們共同欣賞照片,提出

問題1:學校為了慶祝建校60年,在校園裡擺放了一些鮮花,最前面一行擺了4盆,後面每行比前一行多一盆,共八行,一共擺放了多少盆鮮花?

這樣設計幫助學生了解學校歷史,滲透德育教育,激發學習熱情。

有的學生會選擇直接相加,教師提出問題:有沒有簡單的方法呢?自然進入第二環節。

2.公式探索

發現公式的推導方法是本節課的難點,我先引導學生明確上述問題的本質是等差數列求和問題,引出課題並板書,提出:

問題2:如果每行的花都一樣多,則花的總數易於求得,我們怎樣能把這些花補成每行都一樣多呢?

此時,學生會想到如下幾種拼湊形式,我們選擇最易於解決原問題的第1種

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小結:

對於求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在已知a1,an,n時,可選擇公式(1);

已知a1,d,n時可選擇公式(2);

設計意圖:例1是等差數列前項和兩個公式的直接應用,對於不同的已知條件選擇不同的公式,幫助學生完成對公式的記憶和鞏固,例1的第(2)問由教師板書解題步驟,起到了示範教學的效果。

例2由學生板書,師生共同完善給予評價,變式由學生互評,教師及時引導學生進行小結:

已知等差數列如下a1,d,n,an,Sn五個量中三個可求其餘兩個,即等差數列“知三求二”。

設計上述題目,實現對公式的簡單應用這一教學目標。

5.歸納總結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的知識要點和思想方法,師生共同完善,對本節內容整體把握。

6.佈置作業

我根據學情分層佈置作業,基礎性作業的安排是為鞏固課堂內容,發展性作業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等差數列前項和公式的結構,通過開放性作業,幫助學生關注課堂,拓展知識面,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課件打出(1)課本第41頁練習B 1,2題

(2) 思考與討論:自主探討公式(2)並思考:如果一個數列的前n項和Sn=an2+bn+c(a,b,c為常數),那么這個數列一定是等差數列嗎?請同學們給予證明。

六、設計說明

1.設計特色

(1)在探求公式推導思路的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培養學生良好道德情操;

(2)公式推導和應用階段,藉助問題臺階,創造性使用教材,符合認知規律,體現教學科學性。

2.是板書設計。

有關說課稿範文 篇13

一、說課內容: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P42-----P43《平均數》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平均數》這個內容被安排在《統計》這個單元之內,教材強調的是平均數的計算方法,而在本冊教材中,並非編者任意而為,它是在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並能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之後進行教學的。在統計中,平均數常用於表示統計物件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資料集中程度的一個統計量,可以反映一組資料的一般情況,也可以用它進行不同組資料的比較,以看出整體之間的差別,可見平均數是統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讓學生學習數的知識,並不僅僅是為了達成求平均數的技能,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及對生活的作用更顯重要。

三、教學目標: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我是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制定的。

知識與技能目標:

使學生能結合例項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資料的平均數。

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並根據需要收集有用的資訊,培養學生策略意識、觀察、動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體驗運用已學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通過小組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品質,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

四、教學的重、難點:

與老教材只強調平均數的計算方法相比,新教材更注重平均數產生的意義,它的功能與生活的聯絡,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學會計算簡單的平均數。難點是平均數在統計意義上的理解和認識。

五、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新課程的理念,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為學生的探究發現提供足夠的時空和適當的指導。我力求體現以內容定教法,教法為內容與學生服務的宗旨,力求體現師生平等、啟發式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情境,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通過師生互動式的討論,使學生充滿求知的慾望。為學生提供直觀、形象、易於操作的學具,鼓勵學生髮表自已的意見,使他們在合作中,討論中獲取有價值的資訊,並能運用新學知識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六、說教學過程:

第一步:創設一個吸引學生的活動情境,以學生喜歡的問題引發新的認知衝突,使學生產生對平均數的需求。營造學習新知識的氛圍,引入平均數。四名男生和五名女生進行投籃比賽,每人投中的個數表示在條形統計圖上,要比較男生投得準一些還是女生投得準一些。由於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不等,所以比男、女生套中的總個數顯然不合理。又由於女生中有2人套的成績很好,另3人套的比男生少,所以很難對應著進行比較。在學生處於認知衝突的時候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自己提出應該求出男生與女生每人平均套中的個數才能比較。

第二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新課程提倡學生的主導地位,老師的引導地位,使學生主動得探究知識,這樣學生獲得的新知會是有意義的,而不是機械的。在學生產生了對平均數的需求之後,就讓學生獨立地想一想,該如何求兩個隊的平均得分,可以在紙上寫一寫、算一算,也可以用學具移一移。這裡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指出了不同的學習策略和方法,層次低的學生可以選擇老師提供的可以移動方片的學具,層次高的學生可以用列算式的辦法,從得出兩個班的平均得分。在反饋移動方片方法時,老師適時引出把多的分給少的,這樣的方法叫移多補少。在反饋列算式的方法時,讓學生明確先算出投中的總個數,再平均分給每一個人,介紹這種方法稱為先合後分 。以上過程我覺得應該是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有機相結合,清晰地過程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真正理解求平均數的方法以及平均數的比較功能。在求平均數的活動中,探索演算法,瞭解平均數的意義。在這裡有兩種方法,移多補少和先求和再求平均數。讓學生體會求平均數一般用先求和在求平均數的方法。

第三步:談話交流明晰平均數的概念。老師啟發學生最後的平均個數是代表每個人的分數嗎?平均個數和其中一名學生的投中的個數同樣時,表示的意思一樣嗎?從而使學生一次感悟到平均數所代表的涵義。在此基礎上,教師順時引出這個平均數就是這幾個同學投籃的平均個數,即平均數的概念。在小結了求平均數的兩種方法之後,讓同學對兩個隊的'平均數進行比較,從而得出其中一個班級的總體水平高一些,使學生意識到平均數可以比較好地反映一組資料的總體水平。

第四步:平均數與生活的聯絡。數學來源於生活,目的還是為了應用於生活。教師出示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感覺平均數和我們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並會用已學的知識解決問題。

① 鳴鳳國小四年二班有個叫張家偉的同學。一天,他去學游泳。看到水池裡標明:平均水深120釐米.於是他說:我的身高是140釐米,我下水不會有危險.請問他的這種說法對嗎?說說你的理由。

② 張家偉是個懂事的孩子。一天,他準備將自己的零用錢拿出來付家裡這個月的水費。為此他作了一個調查。

月 份

1月

2月

3月

水費(元)

80

70

90

你認為張家偉同學應大約準備多少錢來付4月份的水費?

平均數並不只是一個數學問題,應用於生活之後,它還能反映很多社會問題,向我們傳遞很多資訊。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有關平均數的例子,讓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從而對數學知識產生親切感,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的興趣。

第五步:全課總結。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針對課堂上的表現對每小組打分進行評價,讓學生自己給全班同學上課的整體表現打分再求平均分。既讓學生加深了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又可鞏固求平均數的方法,將知識延伸到課外。

第六步:佈置作業,課後拓展延伸。

(1)自已調查小組同學的身高及體重,算出平均身高和平均體重。

(2)現在老師要知道你們組的跳遠平均成績,你應該如可去調查、完成這項工作。

這兩個作業的設計,意在鞏固新學知識,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學會計算簡單的平均數,提高學生與同伴的合作能力及收集資訊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再次感悟平均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有關說課稿範文 篇14

一、教師說課活動

說課,是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以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向同行和專家敘述教學設計及其依據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授課教師將對課程教學大綱的理解、對教材及教學參考資料的把握與運用處理、教學過程中採取的教學方法手段和實踐以及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等等一系列教育教學元素的確立清楚地敘述和展示出來,同行和專家向授課教師提出課程教學的有關問題,共同研討成人高等教育教學理念和提高教學質量等問題。

簡言之,說課即說“做什麼,怎樣做、為什麼這樣做”。說課時間一般規定為20分鐘。

二、教師說課活動的目的與一般原則

(一)教師說課活動的目的

通過授課教師進行說課活動,可以瞭解: 1.教師的專業基礎理論功底和知識結構,教師瞭解本專業的科學技術發展動態和掌握行業、企業最新技術動態的情況,教師汲取新知識、掌握新技術的能力。

2.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現代教育技術基本技能。

3.教師對任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質量標準和主講課程在人才培養中作用的理解與把握。

4.教師參加教學基本建設情況:參與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等教學檔案的研究制訂,選用、編寫教材及其輔助教學資料,參加實驗室建設,承擔理論課程教學和實驗實訓等實踐教學環節指導工作,參加教育科學研究和教學法研究活動等情況。

5.教師學習運用教育教學基本理論,研究探討高等教育的基本規律和掌握高等教育教學基本特點的情況。

6.教師“一專多能”情況,就是教師是否能夠同時承擔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學、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承擔多門課程教學能力;深入不同專業專門化技術領域,適應高等教育專業多變性、多樣性特點情況;教師掌握理工結合、文理滲透的知識,瞭解交叉學科、邊緣學科情況。

(二)說課的一般原則

(1)科學性原則 ---- 說課活動的前提 ;

(2)理論聯絡實際原則 ---- 說課活動的靈魂

(3)實效性原則----說課的根本 ;

(4)創新性原則----說課活動的生命線。

三、教師說課活動的內容(觀測點)

授課教師說課活動的主要內容有: 1.說課程教學大綱

課程教學大綱是專業教學計劃的具體化,以指導性綱要的形式規定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知識、技能、態度的範圍、深度與體系結構,教學進度和教學法的基本要求。授課教師必須認真深入地鑽研課程教學大綱,樹立為培養職業人才服務的思想,依據大綱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組織教學。因此,說課首先應依據課程教學大綱,結合本校的辦學定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生源情況,說明本課程在專業培養目標中的定位與課程目標,即課程對實現培養目標的質量標準(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所起的作用;從專

業人才培養計劃的全域性出發說明本課程的分工,處理好先修課程與後續課程的銜接和配合;說明確定課題重點、難點及理由、課程的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說明本節課內容有關章節教學目標及在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與前後章節的聯絡;準確把握教學大綱對這節課的要求,說出本節課教學對學生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的要求;本節課時教學內容的範圍和分量,時間分配和教學進度安排。如果本課程是實踐教學課程,也要根據教學大綱說明課程設計的思想、教學內容以及課程目標。

2.說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

說明本課程選用教材(含講義、指導書、視聽教材)情況,說明教材的適用性,即是否較好地體現教學大綱的科學性、思想性和實踐性;是否反映現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就和行業企業最新技術發展水平;是否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師和學生如何運用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對於教材的不足,在教學中是如何彌補的,教師如何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並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否為學生的研究性學習和自主學習的開展提供有效的文獻資料或資訊資料清單(含參考書、報刊文獻、網路資源資訊等)。與教學內容有關的附件(如圖片、數表、資料等)處理要點;對教材內容進行修改、增減處理的理由和依據,適當增加大綱尚未編入的有重大價值的最新科技成就和生產技術成果的材料。實驗教材是否配套齊全,滿足教學需要。

3.說教學方法、手段

說教法和學法,要注意堅持使教法、學法有利於突出教材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符合學生認識規律和年齡特徵。“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目的和任務、師生特點、教學條件等靈活選擇相適應的方法,配合使用多種教學方法(重點“教、學、做”一體化的應用)。說如何教學方法選擇時,要考慮以下幾點:

①根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

②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③根據學科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④根據教師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基本教學方法有:啟發式、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參觀法、調查法、練習法、實驗法等。 引導發現法、自學輔導法、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實訓作業法等適用於職業教育且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要重視現代教育理念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徵,對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進行設計,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能靈活組合運用多種恰當的教學方法,有效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適當舉例說明本課程教學過程使用的各種教學方法的使用目的、實施過程、實施效果;相應的上課學生規模;能否融“教、學、做”為一體,如何開展討論式、案例式、情境式教學,在教學中,如何利用板書、板圖和實物、模型等直觀教具,如何恰當、充分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如何協調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多媒體課件的建設狀況;網路教學資源建設如何在教學中發揮作用;說明課外輔導方法、作業、考試考查等教改舉措;本課程教學方法手段的改革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果方面能否取得實效。

如果本課程是實踐教學課程,要說明相對於教學內容(實驗或實踐專案名稱和學時)的課程組織形式與教師指導方法、考核內容與方法、教學創新與特點、落實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實訓場所、裝置和方式)等。實踐教學條件能否滿足教學要求;能否進行開放式教學,預期效果如何。

4.說學情(即教學物件分析)及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教師要了解學情,包括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原有基礎知識、能力、先修課程相關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生活經驗和可能遇到的學習困難及其原因、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分析。根據教學的重點、難點,分析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怎樣針對這些困難加強對學生的指導所採取的對策;指導學生掌握本課程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理論知識應用以及使用教材和參考資料的能力。

學生是否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習方法是否科學,首先受教師教育思想觀念和教學方法的制約,同時,學生的學習方法與其學習目的、態度、情感、意志以及個性特徵有著密切的關係。學法指導是指教師對學生進行的學習觀點、學習心理,學習方法等全方位的指導。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要和改進教師教的方法聯絡起來,要“以學生為中心”。學法指導在理論上彌補了重視老師的“教”輕視學生的“學”的缺憾;在實踐上,學法指導在“教”與“學”之間找到了真正的銜接點,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培養善於學習、終身學習的基本素質。

5.說教學程式設計

說清楚一節課教學過程設計的總體框架、教學內容的詳略安排和教學板塊的時間分配,合理預設的教學程式是實現教學目的的基本保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清楚地說明師生雙邊活動的具體安排及學情依據,教師教的活動與學生學的活動如何有機結合,教學媒體選擇和使用的最佳作用點和最佳使用時機,教學過程的板書設計以及教具的使用。要說清楚教師突破教學重點的主要環節設計、化解教學難點的具體步驟,說清楚課後作業的佈置和訓練意圖。

說教學程式設計應注意體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融知識與技能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於一體。 教學程式是否合理,符合認知規律,也是課堂教學是否優化的改進途徑之一。注意:說課中的教學程式不是簡單地把教案中的教學過程“克隆”過來,二者的區別在於:

(1)教案是寫給教者自己看的,教學的物件是學生,說課是說給同行、領導、專家聽的,目的、作用不同;

(2)教案上重視具體教學內容的安排,而說課時側重教學“鏈”、“環”的次序和邏輯連線,備和談的重點不同;

(3)內容構成不同,備課只要備出“是什麼”,說課不但要說“是什麼”,更要說說“為什麼”,要從教育學、心理學的角度進行分析,從人才培養目標出發,讓別人接受信服你的課是有高職教育特徵、有依據、有條理、可行的、能達到預期教學目的。

6、說課的兩個明顯特點

(1)重在交流: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2)重在分析:“說課”不僅要擺過程,還要說道理。

7.說課與授課的異同

說課與授課的相同點在於二者都是為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服務的,都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選取教學內容,講究教法、學法和一定的教學設計。主要不同在於:

第一,目的不同。授課的目的是面對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進而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質;說課的目的則是面對同行和專家系統敘述自己的教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然後由同行提問評議,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二,內容和方法不同。授課要針對學生特點,運用科學方法,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不需要敘述備課思維過程,而是通過師生雙邊的教學實踐活動來體現教學設計與教學技能;說課是教師向同行和專

家講述某一教學課題的教學準備情況,要使用準確的語言敘述備課中的教學設計思維過程,對每一主要內容的教學,不僅要講清怎樣教,而且要講清為什麼這樣教。

說課是授課的基礎,通過說課,為教師授課梳理出比較全面、系統、科學、合理的授課基本要求。但是這些教育理論和授課方法手段運用是否得當,還需要在授課中加以檢驗,這樣才會促進說課水平的提高,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

第三,備好課是說課的前提,而說課必須站在理論的高度對備課做出科學的分析和解釋。

教案(講稿)是教師備課這個複雜思維過程的總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操作性方案,它重在設定教師在教學中的具體內容和行為。

說案(說課稿)雖然也包括教案中的精要部分(說案的編寫多以教案為藍本),但更重要的是要體現出授課者的教學思想、教學設計和理論依據。一篇好的說案是說好課的重要前提,同時,要充分利用各種輔助條件,突出重點,突出教學特色與創新,說課與講課一樣要充滿激情。

標籤:說課稿 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