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關於二年級語文說課稿4篇

說課稿2.92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二年級語文說課稿4篇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現在我要說的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八冊第六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寓言二則》中的第二則寓言《守株待兔》。這是學生接觸到的第四篇文言文寓言。應該說文言文寓言同古詩一樣都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文學經典。語言簡練卻耐人尋味,給人以深刻的警醒。

《守株待兔》這則寓言主要通過種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一隻撞的兔子,他就丟下鋤頭整天守著樹樁等待撞的兔子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告訴人們不要不勞而獲,不要心存僥倖,要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美好的生活。我覺得這個小故事應該在學生心中深留印跡的是對什麼事不能存有僥倖心理,也不能有不勞而獲的想法,要憑自己的勞動去生活。

說學情:

對於文言文寓言,學生並不陌生,對於學文言文的方法學生可能也知道,但如果抽出來問他們什麼是文言文寓言,可能有部分學生不太清楚,所以作為文學經典的一種特殊體裁有必要讓學生明白,尤其是學習的方法,更應該讓學生清楚。我覺得這一學法對學生的終身都是受用的。因此課前的調研很重要。如果學生表達不清,我將和學生以學的第一篇文言文寓言《濫竽充數》為例,跟孩子們共同回憶什麼是寓言,什麼是文言文寓言,學文言文寓言分幾步走,怎麼樣讀出韻味?這樣也為學生學習《守株待兔》乃至今後的文言文寓言奠定基礎。

說目標、重點、難點:

課是上給學生的。學生學什麼要依綱扣本。對於文言文教學,《語文課程標準》只是在評價建議中指出: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藉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由此可以看出重在理解與記誦。根據我班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理解能力,本節課將完成三專案標:

1. 學會3個生字及新詞,尤其是“冀”“為”“頸”的讀音。

2. 正確、流利、有韻味地朗讀古文,嘗試背誦。

3. 結合註釋、插圖和想象理解寓言內容,懂得不要心存僥倖,不要不勞而獲,要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美好的生活。並嘗試運用。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這一培育一指導恰恰是我們教師所做的,這一理解一運用恰恰是學生要做的。要想讓學生正確理解與運用,要想讓他們熱愛我們的語言文字。我們就要把死板的文字啟用,讓他們充滿生機、充滿情趣。正如葉瀾教授指出:“我們的語文教學,只有充分啟用原本凝固的語言文字,才能使其變成生命的湧動。”因此,這節課的重點就是讓“守株待兔”這個成語在學生心中爛熟於心。也就是重點指導學生結合註釋、插圖、想象理解寓言內容。由於守株待兔的現實價值學生可能感受不到,或沒有接觸過,在運用上將是這節課的難點。

說教學流程:

為真正地讓學生享受讀文言文寓言的樂趣,感悟其中的道理,並對其產生閱讀的興趣,這節課將從以下幾環節進行:

一、課前談話親近古文

之所以把這一環節展示出來,就是覺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相當重要的。課前我激勵孩子們跟文言文親近、回憶讀出韻味的方法都是在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同時也為學習新課奠定學法基石。

二、 談話匯入,揭題解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上課我將出示所學的寓言插圖,讓他們猜成語,在師生共板課題後,追問“株”和課題的意思,對守株待兔的表面意思有初步瞭解。在詢問作者後,與生交流有關韓非子的相關內容。短短几分鐘,學生對作者和課文有了大概的瞭解。

作為一篇文言文寓言,首先要做的是讀出韻味。

三、初讀課文,讀出韻味

正確、流利、有韻味地朗讀課文是閱讀的基礎。面對文言文,句子中的自然停頓是有一定難度的。就這篇課文來看,難讀的句子有三處:一是:折頸而死的頸易讀錯。二是“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中的“耒、冀”的讀音以及這句話的斷句。三是:而身為宋國笑的為的讀音。基於這樣的猜測,在讓學生讀文前,我先對這三句話進行指導,強化字音。其中第二句是處理的重點,因為這句中不僅有兩個生字,而且在斷句上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很難讀對。

因此對這一句將做重點指導。課堂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一切的指導均在平等對話中完成。對於這句我先找兩名同學來讀,然後直接告訴他們,這句應該這樣讀,相信學生能根據提示正確斷句,在自由讀、指名讀中加強斷句,然後告訴他們:為什麼這樣讀,理解了就清楚了。接著學習兩個生字。對於“耒”先讓學生談了解,然後我再出示圖片配以講解,並告訴他們現在耒已演變成了部首,在回憶帶有耒部的字中感受這樣的字與農具和耕種有關。在學“冀”字時,在與“翼”區分後,從字理上

幫助學生區分二字,這樣學生不僅對這兩個字印象深了,還對字的來歷產生興趣。我們的漢字是很豐富的,激發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也是語文課的一大任務。我們的語文課就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相信對字來歷的理解將在學生心中留下印象。

在消除了字音、斷句的障礙後,在讓他們讀出韻味,等於給他們搭建了讀書的臺階。在展示朗讀時讓孩子們到前面去讀,這樣既給孩子一次展示、鍛鍊的機會,又給其他學生提供一次很好的欣賞時機。讀書在享受樂趣,欣賞也是一種樂趣。

在學生能很好的讀文後,接下來就是了解這個小故事。

四、理解句意,感悟道理

教參提示我們:教學文言文寓言,應包括三重任務:一是瞭解一些文言詞彙的.意思,培養學生閱讀短淺文言文的能力。二是理解語言的內容。教學中讓學生在逐句讀懂的基礎上,掌握主要內容。三是體會其中的意思。

在文言文的理解上,我立足註釋和插圖,用最簡單的方法、最直接的方法理解內容。首先讓他們自己結合註釋理解句意,不懂的可以猜一猜,實在不懂用問號在詞下標註。然後分句指導。

在第一句中,補充走的有關句子,因為走古今意思差別很大,在補充中加深印象,為以後閱讀文言文奠基。同時插入“古文中走是跑,那什麼是走”,引導孩子們明確行是走,古今意思相同。相信這一環節學生對行、走的古今意思一定記憶深刻。在理解句意後,出示畫面和提示語,引導學生在想象中感受種田人的心情。之所以給學生一些提示,就是避免學生沒有根據地散說,達不到繪聲繪色的目的,有的只是一兩句,達不到發展語言的目的。學生在彙報時心情也會隨著種田人高興起來。

正因為種田人如此高興,才會引發他不勞而獲的想法。在理解第二句時,先讓學生談理解,適時引導為什麼在因後停頓,與前面的問題照應。接著鞏固因的意思,這一句,然後提醒學生藉助插圖想想種田人是怎樣守株待兔的?在學生用稚嫩的語言回答後,引領他們用一個詞來形容種田人什麼也不做,一心守株,滿腦子待兔的情形,並放到句中交流,同時適時板書。應該說到此守株待兔前半部分寓意已經揭示,那結果怎樣呢?估計學生都能猜測出來,說不全讀讀第三句,在板書:為宋國笑、一無所獲後,引領孩子們看板書感知:看來種田人守的不只是樹樁子,還守的是自己的白日做夢等,等來的不是兔子,確實一無所獲等,相信學生能與教師互動,自然接讀,同時對守株待兔的深層含義有了瞭解。

理解是運用的基礎。理解內容還不行,還要感悟道理。道理不是生硬的搬出來,要在潛移默化中。在感悟道理這一環節,我首先出示了與守株待兔相匹配的格言、俗語等,讓他們讀一讀,然後匯入: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你就是種田人的鄰居,你打算怎麼勸他?可以用上這些格言。注意稱呼。這裡如果學生對稱呼不懂,我會找幾個同學先說說怎麼稱呼,也就是提前把障礙消除。這樣學生在勸說的時候就有理有據,有法可依,說出來的話也會有一定的水平。應該說交流的環節更是學生勸誡做人的環節。育人育己。道理在潛移默化中從孩子的心中、口中流淌出來。

而我最後的小結可能是對寓意的直接揭示:看,不知不覺中我們我們已感悟到了其中的道理,那就是不要白日做夢……,否則就會……(生看板書接答)。因為幸福的生活靠勞動來創造。之所以做這樣的總結,就是給學生一個明確的感受,道理究竟是什麼。我們要清楚,也要讓學生明白,要把學生引到生存、生活的正道上來。正如巴金老人說:“我們有一個豐富的文學寶庫,那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傑作,它們教育我們,鼓勵我們,要我們變得更好、更純潔、更善良,對別人更有用。文學的目的就是要人變得更好。”

五、背誦課文,活學活用

學以致用,用的前提是積累,積累就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熟背。背誦也要有韻味地背。在背誦後就要活學活用了。估計對“守株待兔”學生活用上有困難。如果生答不出,我將出示對聯,讓學生填橫批。相信學生能填出來,其實這也是檢驗學生是否理解守株待兔的表面意思與深層道理。

然後出示自己蒐集的幾句作為課下閱讀的材料。我想學生在閱讀中可能會露出笑臉,可能會發覺我們今人真是聰明,活學活用,可能也會激起他們用眼觀察生活的熱情。最後出示字謎,調動學生的興趣,同時也在暗示他們“守株待兔”帶來的是語文學習的豐富性。

整堂課的設計我總是在追尋著讓學生寫好字、讀好書、做好人的生命體驗的過程,也在追尋著與生共成長的境界。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尊敬的評委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篇目是《最苦與最樂》。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式、板書設計等幾方面進行說課。

【說教材】

教材的地位及教學目標

《最苦與最樂》是語文出版社八年級上冊底三單元中的第三課,是一篇議論文,作者梁啟超先談未盡責之苦,進而引出盡責任之樂,闡明瞭苦與樂對立統一的關係,從而提出具體做法“人生應當勇於承擔責任,而不能逃避責任。”論證思維有很強的嚴密性,富有說服力。本單元四篇課文均是議論文,且為本套教材唯一的議論文單元。而本文是本單元最突出,最具議論文特點的文章,以這樣一篇論點鮮明、討論嚴密,論據充實的議論文居中,有助於學生總結,進一步瞭解議論文的一般特點,瞭解議論的觀點和材料之間的統一關係,為培養嚴密的思維能力和以後進一步學習議論文知識打下基礎。

完成本文的教學任務擬用兩課時:第一可是側垂了解議論文中觀點(論點)和材料(論據)的關係以及文章的結構特點,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第二課時側垂品析多種修辭手法的作用,富有靈性說服力的語言,拓展練習。這裡說明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

針對以上分析,結合《語文理標》的基本精神,以及7―9年級對議論文閱讀的要求:“能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資料、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絡,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技能

瞭解議論文中觀點(論點)和材料(論據)兩大要素的關係及文章的結構特點,從而理清文章脈絡;學會積累文中白語、俗語、名言佳句,並初步學會分析觀點和材料。

過程與方法

組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提煉文章主要意思,理解重點語段為規範,推而廣之。

情感態度價值觀

有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單元教學重點在議論文的三要素,重點也是難點。考慮到學生初學議論文,不一定很快把握住。雖然本文觀點鮮明、論證嚴密、論據充實,但學生理解有一定的難度。為此,我確定本文的教學重點為:著重抓住觀點,理清文章結構,初步學會分析議論文的觀點和材料。培養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把教學重點作為教學難點。

【說學法】

正如上面所說,學生初學議論文,往往會有一種畏難情緒,認為議論文深奧難學,或者只是簡單理解突發議論等,雖然八年級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本單元也已學習兩篇課文,儘管都是立論文章,有一定的特色,但對學生學習借鑑解讀這類課文的方法偏少。本文議論特點比較突出,因此,作些引導歸納是必要的。俗話說得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的作用,擬採用引導學生以探討方式交流學習考試方面的“最苦”與“最樂”,然後要求學生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勾畫摘錄作者眼中“最苦”“最樂”的語句,小組討論教師提出的問題,理清文章結構。同時,精讀“最苦”部分,以點帶面自學“最樂”部分,相機進行能力遷移訓練。

【說教法】

教無定法,教必有法。初學議論文,更應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我擬採用點撥啟發和學生自主討論相結合的教法,在教學過程中,儘量避免出現大量的'術語、概念,而用學生學習生活實際組織探討,引導進一步接近議論文,加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然後再因勢力導,引匯出學生邏輯思維的積極性,讓學生學得主動,輕鬆。具體表現力。

問題討論法。用實際問題引發思考討論,從心理上克服對議論文的畏難情緒,找到閱讀的突破口。

整體感知摘錄法。採用默讀方法,丟擲問題,要求勾畫摘抄,粗通文章,感知整體。

精讀示範教法。教師與學生共同精讀課文“最苦”部分,作好示範,遷移學習課文“最樂”部分,同時理清關係,突破重難點。

【說教學程式】(從5步說明)

教學程式設計:問題討論――整體感知――精讀示範――能力遷移――總結推進,以下以此為綱進行說明。

(一)問題討論,匯入新課

課文匯入要儘量解開學生畏難的思想包袱激發學習議論文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擬從學生較為苦惱的學習考試入手,請學生談談他們的苦惱,然後說說最高興的(最樂)。這樣設計是從學生生活找到突破,讓學生有話可以說,易融入本文的學習中來,作了很好的薰染和鋪墊。

最後,教師可以在討論基礎上丟擲,今天我們來看看梁啟超眼中的“最苦與最樂”是什麼?他認為人生在世面對這樣的“苦樂”應該怎麼辦呢?

(二)整體感知,精讀示範

先讓學生默讀課文,解決疑難字詞,摘抄文中的古語、俗語、名言佳句等,梳理後要求學生圍繞匯入中的問題在文中勾畫摘抄,並完成題板上的三個填空,即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樂;人生但____,而不能____。經過討論完成後理清文章結構,明確文章可分成三部分。經過這個環節,學生初步把握文中的觀點及脈絡為下面進一步解決難點作了很好的基礎。

第二步,組織學生重點閱讀課文“最苦“部分,在閱讀的基礎上,要求小組交流討論:“為什麼是最苦?有什麼可以來證明?”同樣之用勾畫摘抄法,很容易找到要點,如:

1、為什麼是最苦?

“凡人生在世一天,便有應該做的事

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壓在肩頭。”從而推論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責備,無處躲避。

2、有什麼可以來說明?

“為了增加可信度和說服力,必須適時適度地舉例,請找出有關事例。”點撥出“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對自己”不盡責任最苦,緣於――良心的監督,致死不已,無法排解,也不能逃避。

通過這樣的精讀,初步教會學生明確觀點與材料之間的關係,通過具體分析材料,培養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也啟發了學生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意識。

(三)模仿自學,能力遷移

通過對“最苦”部分的精讀訓練,誘導學生自學剖析“最樂”部分,也可以藉助小組的力量探討學習。本部分側垂說理,但學生還是可以把握住相應的 句子。如: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其樂。人生須知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快樂之權,操之在已。之所以把這部分作為自學,主要是學生對本部分的理解較容易些,也為了讓學生明白原來“盡責任”與“負責任”均談讀“責任”的態度與想法,恰如硬幣的兩面,不可分開。這樣自然而然地理清兩部分,即最苦與最樂之間的關係。這個環節再次強化對教學重難點的突破,自然也明確了本文的論點了。

(四)總結推進,拓展閱讀

在“整體”至“區域性”的教學構思中,適時總結,推進設定懸念,讓學生意未猶盡,是一節課很好的收尾。擬用“作者認為要快樂須負責任盡責任,不能逃避,你認為還有什麼辦法或想法讓一切都快樂起來?”目的為推進思考,更重要為下節課鋪設條件,讓學生課外充分準備,在準備的過程中無形教育作用得以發揮。

第二為更好地保證讓學習效果,不僅“舉一反三”,更要“舉三反一”,強化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因此,分發文章《懷疑與學問》作為課外拓展閱讀材料,作為作業。

【說板書設計】

本文板書力求突出重點,反映課文內容,做到簡明、概括、美觀。

最苦與最樂(梁啟超)

論點:

一、(1―2)論述“負責任最苦。”(事例)

二、(3)論述“盡責任最樂。”(道理)

三、(4―5)論述“勇於負責,不逃避。”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三個兒子》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課文中講述的是三個兒子面對各自的媽媽拎著沉重的水桶走來時,不同的表現:第一個兒子只顧翻跟頭;第二個兒子只顧唱歌;第三個兒子卻能幫助媽媽拎水桶。這三個兒子得到媽媽的評價也不同:第一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力氣大;第二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嗓子好;第三個媽媽卻認為自己的兒子沒有什麼特別。文章通過一個老人目睹三個媽媽和三個兒子的情景,說"只看見了一個兒子"的話,告訴我們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在有趣故事的敘述中,揭示了一個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

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課文特點,結合低年段學生的特點,我預設了以下兩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2、理解課文的內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本文內容淺顯,人物對話多。不同的人說話的語氣不同,表達的意思不同,表達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通過感情朗讀體會課文情感,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列為教學重難點。

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國小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因此,我預設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1.換位揣摩

讓學生走進文字,噹噹媽媽、噹噹老爺爺、噹噹兒子,與人物換位思考,通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與文字人物展開零距離的對話。

2.以讀為本

本課教學將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讀來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時間

本課教學需要兩課時。

關於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為大家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教學分五步完成:

一、複習生字:(做走迷宮遊戲)

(誇獎小朋友)哎喲!小朋友你們真能幹!你們真厲害!你們真棒!

二、生活情景匯入:

小朋友,你看老師是這樣誇獎你的,你的媽媽是怎麼樣誇獎你的呀?(指名說)

你還能加上你媽媽的表情、動作,來說說嗎?

三、朗讀指導:這裡,還有幾個媽媽也在誇獎自己的孩子呢,

1、三個媽媽是怎樣誇自己的兒子的?請你找出誇獎孩子的話,去讀讀,讀出媽媽的語氣來。

交流:你們都找到了哪幾句話呀?說一說。

2、分組練習:如果你是媽媽,你會怎麼誇獎你的兒子?會是怎麼樣的語氣呀?

在小組裡面和你的小夥伴先練一練。

3、出示:第一個媽媽的話。(指名幾生讀)

生讀後訪問:這位媽媽,您說這句話的時候在想什麼呀?

你能不能說得再自豪(驕傲)一點?

4、出示(另一個媽媽的話):另一個媽媽是怎麼樣說自己的兒子的?(指名生讀)

大家聽聽,他這個媽媽讀得怎麼樣?有沒有讀出驕傲、自豪的'語氣來?

交流讀,評價,提高。

5、兩個媽媽都誇獎自己的孩子,覺得自己的孩子很了不起,可是第三個媽媽什麼也沒有說,為什麼呀?(指名生回答)出示媽媽的話,你想這個媽媽在說這樣的話的時候會是怎麼樣的心情呀?你能用朗讀來表現嗎?

6、三個媽媽打完了水,走回家去,發生了什麼事情?請小朋友去讀7、8小節,想一想,你有什麼發現。(生朗讀)

指名回答,(水很重)你是從哪裡看出水很重的呀?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嗎?

7、這時候,三個兒子看到自己的媽媽在提水,他們是怎麼做的?

請小朋友再去讀課文,用筆找出三個兒子的做法。(自由朗讀)

交流展示:看了這些孩子做的事情,小朋友你體會到了什麼,想說什麼?

8、這時候,一個媽媽還和老爺爺發生了對話。請小朋友和你的同桌準備一下,來扮演這個媽媽和老爺爺,讀讀這兩句話,該讀出怎麼樣的語氣來?

9、師生共同探究:奇怪了,為什麼老爺爺說只有一個兒子呀?(學生討論)

10、這個媽媽和老爺爺還會說什麼呀?你能繼續把故事編下去嗎?(和同桌一起表演)

11、展示表演的結果:請兩組小朋友來表演對話,隨機點撥昇華主題。

四、小結:讀讀、議議

你認為我們要學習哪個孩子,為什麼?該怎麼樣孝敬父母親?說說你是怎麼幫助父母親做事的?

五、作業:完成課後的"讀讀說說"。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要為大家說的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畫風》。

這篇課文以一個有趣的題目,引起了課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著,怎麼畫呢?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互相啟發,互相激勵,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課文塑造的是三個敢想敢問、善於思考的兒童形象,所以編者將本課安排在"用心思考,勇於創造"這一單元之中。

二、說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教學目標的三個緯度,同時考慮課文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徵,我將《畫風》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讀懂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2、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三、說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教學難點是"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四、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有意注意還未成熟,因而形象的教學手段,豐富的教學形式十分必要,此外,隨著自主意識和合作意識的增強,使得他們能用自己的方式學,喜歡大家傾聽他們的見解和發現,喜歡和他人交流學習成果。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為他們提供施展特長,展示才能的機會。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能按自己的理解來讀,按自己的方式來理解。

五、創意理念:

1、"以人為本",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重視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和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

2、"以讀為本",加強讀書實踐。《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字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六、教法、學法

由於語文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掌握學法,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我設立了"讀--悟--說--畫"的學法導向,層層推進教學。

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以及動口說、動手畫,在讀中積累了語言,說中培養了口語交際能力,又在畫中培養創新精神。

七、教學行為策略的運用

質疑解難,探究學習

引入新課後,我提出問題:"三個小朋友動腦筋,想辦法,用不同的方式畫出了風。他們到底是怎麼畫風的呢?請大家用筆把他們畫風的`句子勾畫出來"以此來引導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要解決這個問題。學生首先得通讀全文,瞭解每個小朋友的態度、觀點;再動筆勾畫三個小朋友畫風的不同做法,並引起思索:為什麼他們畫風的方法不一樣卻都畫出了風了呢?對課文有了進一步的感受。

然後我再採用課件展示三個小朋友現場畫畫的方式和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和交流。並以此為契機,讓學生找出"風藏在哪裡?"讓學生以"風來了,風把_____吹____了,風藏在___________裡"(出示課件)這樣的句式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朗朗上口的句式讓學生覺得非常有趣,而老師"小詩人"的誇獎,讓學生在表達上越來越棒。當幾個句式連在一起以後,就成了一首富有詩意的小詩。(這一環節重在"體驗性學習",這是新的教學理念所倡導的。《畫風》這篇課文,直接讓學生感悟到"風看不見,摸不找,是很難畫。"這對於平時生活經驗缺乏的少年兒童來說是很難的。於是我利用多媒體,讓學生進行直觀的感受,(邊演示課件邊解說),並通過讀一讀、畫一畫的方式,理解課文,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馳騁想象,描繪美景。

"《畫風》一文中,三個小朋友畫了風,為什麼我們不能畫畫風呢?三個好朋友互相啟發,互相激勵,竟然將原本看不見、摸不著的風畫了出來,你能畫風嗎?你想怎麼畫?"這簡簡單單的一"問",立刻激起了學生畫畫的慾望,於是我用課件播放音樂,讓學生在美妙的音樂中也來畫風。小小畫筆傾注了他們對風的認識,稚嫩的畫面,一顆顆創新的種子在萌芽。也許,孩子們的筆法不那麼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諧,但在這愉悅的氣氛中,他們求新求異的思維得到了發展。(出示課件,學生作品)

(四)總結延伸,拓展認識。

展示了學生畫的風以後,我再引導學生動腦筋想辦法畫出聲音、氣味,讓學生的思維又得到了更好的訓練。

八、板書程式設計。

板書設計很簡單,就是由學生自己總結出的"小詩"組成。這不僅是對課文內容的一個理解總結,更是學生思維的一個昇華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