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品】說課稿模板錦集十篇

說課稿2.18W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說課稿模板錦集十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是以造型?表現為主,結合作品欣賞的綜合課型。首先回顧上節課講的表現人物的知識然後通過合作學習的方法使學生初步瞭解卡通的特點、表現手法和特殊語言。提高學生的造型能力和情感表現能力。採用製作的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既加強了課堂的互動能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薰陶。

2、教學目標 :

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卡通的特點、表現手法的瞭解提高學生對動漫卡通畫學習的興趣加深對動漫卡通畫審美價值的`本質認識、通過藉助講故事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動漫卡通畫造型及利用動漫卡通畫進行情感表現的能力。動漫卡通畫基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學會對卡通作品的欣賞方法進而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根據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提高學生動漫卡通畫表現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在於引導學生了解卡通與社會生活的廣泛聯絡初步認識其藝術特點及表現手法。攻破這一重點,主要利用多媒體展示大量的動漫卡通畫照作品,讓學生觀察,探究,總結等方法。

教學難點 學生能敘說故事並大膽嘗試運用卡通手法記錄生活、表達願望傳遞思想和情感。。攻破這一難點,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講解:

(1)運用手工繪畫表現;

(2)運用多媒體手段對卡通作品進行編故事講解。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學生達到教學目標 ,我準備用下列教法和學法:

二、說教法學法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淘說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教學中教師只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本課的教學過程 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課堂教學中我以教室為舞臺,教師為導演,學生為演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觀察探究創造,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並通過實際的操作讓學生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主要採用的教法和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觀察法、討論法、合作學習法和創造作業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自己找出用動漫卡通畫表現形象的方法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在練習中體驗在討論的環節中聯絡實際自由發揮最後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知識擴充套件。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學生比較棘手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最後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於平等的地位。

三、說過程

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式如下圖

生初步感知(欣賞作品)——樂中體驗——討論探究(自評)——知識擴充套件——情感昇華(愛祖國、愛家鄉、愛學校)

互動>師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啟發點撥——彙總歸納

1、創設情景激趣匯入

心理學研究證明學生如果對學習物件產生興趣他就會自覺地排除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的學習把學習當作一種愉悅的享受。當上課鈴響時放一些好看的卡通片這時學生滿腔激情,仔細觀察,為學好本課搭好基架。

2、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繪畫作品讓學生了解藝術家們採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方法來塑造形體、表達情感的。然後分組採用不同方法用卡通形式表現人物。讓學生注意觀察動漫卡通畫有什麼特點學生認真觀察後進行討論,組內交換意見後分別用不同方法畫出卡通人物形象。這時教師在教室裡巡迴指導發現總是及時解決。最後每組自評後將一張最好的作品上交在螢幕上進行展示點評。這種讓學生觀察、發現的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

3、構思立意,突破難點

這一教學環節,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播放課件中所播放的圖片選擇幾張有代表性的進行分析講解,同時選擇一幅具有代表性的圖片,講解動漫卡通畫的創作步驟,讓學生觀察、模仿、探究、創造。

4、將我所學,為我所用

教育家弗賴登塔說:"學習唯一的正確方法就是實現再創造"。把所學知識綜合的創造運用是我們的目的,最後,播放卡通音樂,讓學生使用恰當的表現手法,進行再創造。

5、歸納總結

展示學生作品,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總結。

6、板書設計

美術課的板書應融畫與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應將作畫過程與板書相結合將範畫、多媒體課件相對應做到直觀清楚突出主題照顧全面。

說課稿 篇2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一年級上冊(北師大版)第22~23頁的內容。

【教材簡析】

內容分析

《有幾枝鉛筆》是北大師版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加減法的第一課時,是學生學習加法的第一節課。學生對加法意義的理解是建立在經驗積累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上的,所以這節課的設計思路就是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和應用”為主線展開數學活動,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創設大量的情境,喚醒他們已有的經驗,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逐步體會加法的實際意義,列出不同算式,在說一說、算一算中發現自己身邊的加法問題,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隨處都能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善於發現和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學情認識

學生雖然是第一次接觸加法,但是在他們的實際生活中,已經有了豐富的生活經歷,要正確理解加法的意義並一定困難,關鍵在於幫助學生建立加法的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運用。所以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發加以引導,在“有幾枝鉛筆”這一生活情境的支援下,學生能順利建立“2+3=5”簡單的數學模型。在家庭生活的背景情境中,學生能夠運用自己建立的數學模型,說出這個家庭中兩樣物體合併的現象。這樣讓學生感知學習知識的必要性。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在具體情境和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到計算的必要性,理解加法的含義。

2、會讀、寫加法算式,會選擇合適的方法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能力目標:

1、能根據提供的具體情境,提出簡單的加法問題並進行解答,會與同伴交流自己的觀點。

2、讓學生在在數學活動中感受數學就在生活中,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情感性目標:

1、在合作、交流中去發掘知識,掌握知識,並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獲得成功的喜悅。

2、在運算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下面請同學們猜一猜一種學習用品:“黑心腸,尖尖頭,走起路來全靠頭;直著走,橫著走,肚子空了就不走”。

師:同學們,鉛筆能幫我們寫字,我們要愛護它。

二、探究學習

1、建立表現

師:請同學們看看圖一,說說你看到了什麼?試一試提數學問題。

圖一:笑笑左手拿著2支鉛筆、右手拿著3支鉛筆。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話說清楚,把問題提準確。

師:同學們真聰明,知道了笑笑左手拿著2支鉛筆,右手拿著3支鉛筆,問笑笑一共有幾支鉛筆?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幾支鉛筆”。(板書課題——有幾支鉛筆)

師:請同學們猜一猜笑笑手裡一共有幾支鉛筆?她是怎麼數的?

(教師出示圖二:笑笑兩手一共拿著5支鉛筆。)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熟悉的動手拿鉛筆的情境來匯入新課,既直觀又親切。通過合併的過程,使學生充分理解了加法的含義――把兩部分合併到一起,要用加法計算。同時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上課的開始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

寫算式計算。

師:怎樣用算式表示笑笑有幾支鉛筆呢?

師:表示“合起來”時應在算式中間用“+”表示,這個一橫一豎的符號叫做“加號”,請大家邊讀邊書寫三遍。

師:請大家讀一讀式子“2加3等於5”。

師:同學們,如果只看“2+3”這個算式,你能計算嗎?請說說。

2、探究體驗

師:下面準備請同桌兩個同學用手裡的5支鉛筆擺一擺、算一算。

要求兩個同學邊拿邊說“我拿幾支鉛筆,他拿幾支鉛筆,一共有幾支鉛筆?”,拿一次寫一個算式並計算,看哪一組同學拿的方法多,寫的算式多。

說課稿 篇3

尊敬的評委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媽媽的愛》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 說教材

《媽媽的愛》選自北師大版國小語文第二單元第一課的內容,課文選取了五件有代表性的事例,把媽媽的愛比作清涼的風、遮雨的傘、滴落的淚、責備的目光、親切地教誨。全詩充滿親情愛意,樸實無華、文質兼美,以通俗易懂的詩歌語言,密切地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致力於引導學生髮現母愛,體會母愛,感悟親情。

二、 說學情

大部分二年級的學生已經養成了認真書寫的習慣、自覺閱讀的習慣、大聲朗讀的習慣等。但是,由於本首詩所描繪的生活細節幾乎每個學生都經歷過,難免司空見慣,忽視媽媽對自己無微不至的愛。

三、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設定要基於多個方面的標準,為此我制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1.會認“扇、溼、裳、遮、燙、謊、熱、校”等15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3.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學會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母愛,體會母愛,感悟親情。

其中積累語言學習生字新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而學會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母愛,體會母愛,感悟親情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說教法:美國教育家杜威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語文教學絕不只是簡單的告訴,而是一種過程,一種感悟,一種體會。”因此,我把本課教學重點放在閱讀教學和情感體驗上,以對話的方式,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體會母愛的細微之處。

說學法:在識字教學中,學生可以利用多種方法自主識記生字,達到高效率識字的效果。與此同時,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在和同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鍛鍊了想象力和創造力。

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有效的落實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一)激趣匯入,再現母愛

首先我會用猜謎語的方式匯入,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身邊都有這樣一位親人,把你從小養育大,冷暖餓飽都牽掛。你有困難她憂慮,你有成績她稱誇。人人都說她最親,世上不能沒有她,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她是誰嗎?”

在學生得到答案“媽媽”後,我會適時板書課題“媽媽的愛”。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音

識字教學必須和閱讀同步,讓識字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加深和鞏固。我會讓學生們先自由朗讀詩歌,不會認的字先用鉛筆圈出來。然後,讓學生靜聽我朗讀詩歌,並要求他們注意聽我是怎樣把字音讀準的,從而潛移默化中糾正他們自己的讀音。其次,學生嘗試再讀詩歌,讀不準或者容易遺忘的字藉助課後拼音讀,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字音問題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目標是要讓學生喜歡語言文字,對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為此,我會出示課後生字卡片,讓學生齊讀兩遍之後,去掉拼音,採用‘點兵點將’的遊戲方式檢測學生識字的效果。

(三)細讀課文,體會母愛

學習第一小節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知道如何去學,也就是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我會帶領學生共同學習第一小節,讓學生知道如何讓去學,應該抓住哪些關鍵詞,重點理解哪些句子。

比如:“很熱很熱”這個疊詞,是為了說明天氣真的很熱;而“汗水卻溼透了她的衣裳”這個“溼透”說明媽媽已經為我扇了好久,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在這樣一個炎熱的夏天,媽媽怕我睡不好,半夜為我扇扇子,忍受了炎熱,犧牲了自己的睡眠,是對我滿滿的愛,所以把媽媽的愛比作清涼的風,帶給我涼爽。(板書:清涼的風)

此外,對學生情感的培養要滲透學生的生活,語文教學要回歸生活。讓學生知道媽媽愛我的方式有很多種。

“媽媽的愛不止體現在扇扇子這件事上,可能是臨睡前媽媽輕聲細語的晚安小故事,也可能是半夜裡小心翼翼地為我蓋被子,都是愛我的表現。”

學生自主學習第二、三小節

《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突出學生主體的實際活動,指導學生在主動實踐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我會讓學生同桌間互讀第二、三小節,並給予自主學習的小建議:

(1)想想故事發生的情景,又把媽媽的愛比作了什麼。

(2)閉上眼睛回想一下自己是否經歷過,和同桌交流討論一下。

然後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經歷,對學生的回答適時進行引導,做出總結:媽媽的愛是遮雨的傘和滴落的淚。(板書)

朗讀是理解課文的基礎,媽媽的愛這篇課文較短,通俗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前三小節學習過後,我會選取三名學生,分別朗讀前三小節,引導其他學生說出對三人的朗讀的感受,讓學生明白讀前三小節應該注意到哪些方面,用什麼樣的感情去讀。

學習第四小節

通過第四小節的學習,我希望孩子們能體會到多種不一樣的情感表達方式,我會這樣和孩子們交流:“小朋友們!媽媽對你無微不至的關心是一種愛,那麼當你犯錯誤的時候,媽媽責備你,就說明她不愛你了嗎?答案就在第四小節,不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我會詢問學生:什麼是“責備”?學生可能會回答:媽媽不高興了,用嚴厲的目光看著我是責備;當我做錯事時,媽媽批評我是責備;媽媽責備我時可能會打我罵我)。教學要講究循序漸進,接著,引導學生思考:媽媽批評、責備我,是因為心疼暖瓶嗎?那是為什麼?,讓學生明白,當我們做錯事時,媽媽的批評是更深的愛,因為她希望孩子誠實,做一個品質高尚的人,所以媽媽的愛是責備的目光。(板書)

其次,個別學生分享平時生活中犯得一些錯誤,讓學生說出媽媽是怎樣做的,我又是怎樣做的,從而學生會了解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學習第五小節

這一小節,重點是讓學生體會媽媽還體現在諄諄教導上,是親切的教誨(板書)。學生可以採用各種方式的朗讀去理解,可以小組內朗讀,也可以是同桌互讀等,在讀中感悟母愛,同時做到語言親切,感情豐富,深沉等。

(四)教師總結,讚美母愛

最後做出總結:“媽媽愛我們,我們也要愛媽媽”,讓我們帶著這種愛,回家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給媽媽聽好嗎?

六、說板書設計

一節好的板書設計是一堂好課點睛之筆。本課的板書簡潔明瞭,樣式新穎,令人印象深刻。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請各位指導老師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4

一、教學目標:

1、瞭解自選商場的特點,瞭解改革開放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

2、能讀準帶拼音的生字,理解有關的詞語意思。

3、能仿照例句,用“又……又……、“假如”造句。

4、能正確朗讀課文,說出課文第2自然段是怎樣圍繞總起句的意思從幾個方面把內容寫具體的。

二、教學重點

第二段總分句式的`理解。

三、教學難點

第2段要說出分述的三個方面,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目標

1、能讀準注拼音的生字,理解詞語。

2、理解第2段是怎樣總起分述的。

教學過程

1、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你們去自選商場買過東西嗎?那裡與一般商場有哪些不同?

2、學生自學

要求:⑴、拼讀生字,讀準字音。

⑵、劃詞理解。

⑶、讀通課文,想想自選商場有哪些特點?

檢查:

⑴、指名接讀課文,正音。

⑵、據詞定義,理解下列詞語(應有盡有、目不暇接、精美、新穎)

⑶、自選商場有哪些特點?

3、講讀第1段

⑴、指名讀

⑵、這一段交代了哪些情況?

4、講讀第2段

⑴、自由輕聲讀,劃出總起句,想想分述是叢哪幾方面寫的?

⑵、讀總起句,劃出中心詞“特別”

⑶、想想購物的過程,再讀讀課文,說說這一段是從哪幾方面分述具體表現自選商場的特別。

⑷、找出具體表現特別的句子,讀一讀,理解意思。

⑸、齊讀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的特點及編寫意圖

我說課的內容《珍愛生命、遵守規則》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裡《生活中的交通與安全》的第四個活動主題。本主題安排了2個課時,本案例設計是第1課時。《珍愛生命、遵守規則》是在學生學習了“我身邊的交通事故”、“為了行人與車輛的安全”、“人人都應懂得的道路語言”後,以“遵守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為重點,以“珍愛生命”為最高訴求的學習內容。本課題在教材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探究的內容是前三課的終結與提升,它既承前了學生對交通事故、交通語言及行人、行車安全出行的認知積澱,又進一步從生命的意義、規則的保障方面提升學生對有關道路交通安全規則(尤其是行人出行與乘車常識)的建構,進一步加強對學生觀察、分析、統計能力的培養。通過本活動主題的學習可以提升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掌握安全出行、乘車的方法,樹立安全意識,形成珍愛生命和健康文明生活的態度和價值觀。為此,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的地位、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訂本課的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1)、知道一些交通規則。

(2)、知道遵守交通規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初步形成珍愛生命,自覺遵守規則的態度。

3、重點和難點:

(1)、蒐集生活中的資料,說明人們遵守交通規則的情況。

(2)、知道遵守交通規則,珍愛生命,把平安留給自己,把自覺遵守交通規則記在心中。

4、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收集身邊違反交通規則的情況。

(2)、教師準備各種有關交通規則的資料和課件。

二、說學情:

本人執教的是一所農村學校,學生80﹪來自全國各地農民工的孩子。他們對交通安全的意識普遍比較淡薄,對交通規則普遍生疏,因而安全教育更為重要。他們大多在十歲左右,已經在課改理念下浸潤了近四個年頭。如果能在教師的有效地引導下,他們一定能對《珍愛生命、遵守規則》進行高質量的體驗、活動與探究。

三、說教法:

本課題主要教學方法與方式:

1、情境體驗法。道德情感具有情境特性,一定的道德情境能激發相應的道德情感。育情共鳴、互動體驗、勵行內化是本課的主要手段。在《珍愛生命、遵守規則》的教學中,學生通過《籃球裡的女孩》這個極有震撼力和感染力的交通事故錄相,讓學生深刻感悟到生命是如些脆弱,生命是如此唯一,生命是如此珍貴,遵守規則是如此重要。情境體驗教學法,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2、探究解決問題法。教學活動主要探究釐清:①我們身邊的交通安全隱患。②為什麼如此之多的人與車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規。③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規的人有什麼心理?

因為《品德與社會》課程的開放性、生活性、社會性決定了本課程教學的生成性。在以上的幾種方法中,我還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我們的小課堂變成社會生活大課堂。讓我們的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生共生共融的教學生活。

四、說過程:

根據本課制定的教學目標,我為本課教學設計了以下五個環節:

(一)、觀看視訊 匯入新課

本教學一開始便創設情景——播放錄影《坐在籃球裡的女孩》,用其充滿童稚聲音泣訴著車禍給她帶來的災難。一個可愛的女孩,原本有如花的生命,但是現在她只能用籃球作鞋,二手撐地艱難而行。她走路拖動籃球時與地板摩擦發出的“涮!涮!”聲音,一次次激盪著學生的心靈。這是控訴的聲音,她在控訴著違規的車輛,控訴著違規的駕駛人員;這是警示的聲音,告訴人們違反道路交通帶給社會、家庭、人們的必將慘重的生命代價。作為教學設計,引用這一錄相片斷,從境生情,從情生行,可促成規則的“他求”變成學生自覺行為。通過情境的體驗後引入課題:珍惜生命的根本保證是遵守規則。(板書):珍愛生命 遵守規則。

(二)、直面交通事故 感受生命的珍貴

新課標指出:貼近學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擬,能激發相應的環境氣氛,使學生受到情緒上的感染。在觀看了《籃球裡的女孩》後,我又接著出示交通事故圖片,讓學生直面交通事故,讓學生情感在事故的情境中激發, 在體驗中感悟:“小小的隨意卻是生命的代價。” 課件中一幕幕飛來橫禍,一朵朵凋謝的花朵,一個個震撼心靈的鏡頭,讓學生身臨其境:因為小小的隨意,稍縱即逝的瞬間導致人世陰陽分隔。②、探究農村兒童節虎子的碰到的問題:有的馬路沒有人行橫道(斑馬線),應該怎麼過?農村交通安全設施相對較差,虎子的碰到的'問題是具有代表性的問題,讓農村的學生遵守規則也是我們的責任。探究的方法是:小組討論,彙報發言,歸納梳理,上臺演示。探究的目的就是要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難點:知道珍惜生命的根本保證是遵守規則,懂得規則並遵守規則。

(三)、學習交通規則,體會規則的重要

本環節我以圖片入手,以看圖片找隱患與學習交通規則相結合,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滲透交通規則知識,如:在學習第69頁第二幅圖時,我相機補充並出示第七十四條條例:行人不得有的行為,避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簡單枯燥的說教式教學。探究的方法是:小組討論,彙報發言,歸納梳理,上臺演示。探究的目的就是要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難點:知道珍惜生命的根本保證是遵守規則,懂得規則並遵守規則。

(四)、聯絡生活實際談感受

新的課程理念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只有源於學生生活的實踐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這種學習獲得的知識最直接,最有效。這種參與活動也在潛移默化、層層遞進中降低了知識的難度,有效的突破了難點,突出了對重點知識的掌握。本教學段落有二大環節:第一個環節主要內容是討論第71頁三種看法對不對。第二環節是說說生活中有哪些不遵守交通規則的現象?通過討論經,讓學生意識到:違反交通規則及存有僥倖心理是交通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五、總結

“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 這是國小《品德與社會》課程的三大基本理念之一。遵守道路交通安全規則必須人人做起,從小做起。但是,現實生活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求別人容易,要求自己更難。因此,我們必須把教育指向學生個人行為習慣的養成,讓學生學習做人。在此,本教學段落把交通知識編成兒歌讓學生以便今後時時處處提醒自己。

本課教學流程與學生情感一樣跌宕起伏,波瀾萬狀。通過教學我們可期待:交通規則得以強化,珍愛生命、遵守規則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以建構。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得以提升,安全自護的方法得以掌握,學生出行、乘車的安全習慣於得以培養。本課題教學立足四點進行教學:①、“採用兒童樂於和適於接受的方法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②、“以兒童生活基礎,促進了學生良好品德形成與社會性發展”。③、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課程、教學與學生生活之間的通道。④、注意有效地利用課程資源,補充一些現實生活中“活”的教材,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怎樣滾得遠》是國標本蘇教版國小數學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結束後安排的綜合與實踐活動課,主要研究斜坡與地面成什麼角度物體滾得遠的問題。教材的背景地位及意義:斜面是最簡單的機械之一。在生產生活中人們常常利用斜面來達到省力的作用。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角的相關知識後安排的的一節數學實踐活動。學生已經具備了角的相關知識,並且在實際生活中有許多角知識的運用。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很有興趣,為這節課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同時,這一活動也是引導學生由開展簡單的實踐活動逐步過渡到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

因此,這節課的知識目標是使學生知道“斜面有省力的作用”和“物體滾得遠近與斜面的角度有關”;能力目標是通過經歷探究“怎樣滾得遠”這一個問題的解決過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策略,以及創新意識的培養;情感態度方面主要是通過情境活動激發學生參予活動的興趣,通過合作與交流,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幫助學生建立自信。

重點是引導學生用實驗的方法探究問題,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難點是實驗器材的準備和學生實驗過程的調控。

課前準備:

1、分組與分工,每小組5人,其中2人測量,1人記錄。

2、器材準備:木板6塊,規格是40cm×25cm×0.5cm,小方凳6個,活動黑一塊,膠帶圈6個,皮尺6把,45度和60度直角三角尺各6副,量角器6個。

二、說教法

教師是整個課堂實施的引導者、合作者。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提出“物體滾得遠近與斜面的角度有關”這個實驗假設,然後用實驗法來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策略,提高學生用數學知識認識和解釋生活現象的能力。讓數學更富有現實性和生活化,從而讓數學成為大眾化的數學。

三、說學法

整個活動是以解決問題為主線,實驗為手段,合作為形式,做到手、腦、口並動,促進學生智慧的多元發展。學生在四次實驗中通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來經歷活動的全過程;通過反思問題的提出、實驗的展開、結論的獲得,建立彼此尊重、平等對話、相互協作的合作平臺,架構一種和諧的生命課堂。

四、說教學程式

1、創設情境,激情促思。

首先出示第一組圖片,讓學生說說圖片畫的是什麼。然後提問“這樣滾動有什麼好處?”學生在回答出“有省力的作用”後,再出示第二組圖,緊接著引導學生提出 “膠帶圈從斜坡上滾下來,滾出的距離跟什麼有關係”這個問題,再讓學生做出假設或猜想:甲同學說與斜面的長短有關,乙同學說與斜坡的角度有關,丙同學說與膠帶圈的輕重有關,丁同學說與地面的平整程度有關……一下子提出了這麼的假設,怎麼辦呢?我們今天就來選擇其中的一個假設來做實驗,好嗎?和同學們共同商量選擇出“與斜坡的角度有關”這個假設來做實驗。

從生活中常見的情境作為本課的切入點,激發學生想知道的求知慾,引導學生想象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有些物體在斜面上滾動下來的生活例項,提出實驗假設。學生提出了那麼多的假設,教師為什麼不作評價呢?我想,一個結論的得出,只有通過學生親自動手來驗證才更加具有說服力。還可以樹立學生實事求是、嚴謹求學的科學態度。

2、示範演示,提出要求。

用40釐米長的木板在地面上塔一個斜坡,使斜坡與的地面的角度為30度,再把膠帶圈輕輕地放在斜坡的頂上,讓它自動往下滾,等膠帶停止滾動後,從木板的底部開始量出膠帶圈在地面上滾動的距離。然後記錄資料,再反覆做3次這樣的實驗,並求出平均數。

這個過程可以歸納為:一搭二量三滾四測五記六算。

示範是為了讓學生更加明白實驗的程式,並在示範的過程中強調需要注意的問題,用短句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斜面搭平穩,角度調整準,滾動莫去推,測量成直線,記錄須真實,計算求平均,分工要明確,合作能成功)。

通過介紹實驗的方法和步驟,避免無關因素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保證實驗的有序和可靠性。

3、分組實驗、統計結果。

同學們,經過剛才的介紹,你們都知道怎樣去做這個實驗了吧?發揮你們的聰明才智,開始吧!

根據實驗要求,按照實驗步驟,各組分別用45度、60度和自己選擇一個任意角度的斜面,進行同樣的實驗。從哪一個角度開始進行實驗都可以。

在學生進行實驗的同時,我也深入到每一個小組,瞭解他們實驗的情況,對實驗中好的做法進行表揚,對有困難的小組進行技術支援,使每一個小組都能動起來,都能完成實驗。

為什麼用不同角度的斜面進行的實驗都要反反覆覆做幾次呢?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資料的'偶然性,使獲得的結論更可靠。讓學生自己搭一個任意角度的斜面進行實驗可以使學生更加相信實驗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4、觀察比較,討論發現。

比較每次求得的平均數,你發現了什麼?

通過比較、分析,獲得結論,讓學生感受用實驗的方法研究問題的合理性,獲得成功的體驗。

那為什麼會出現不同的結論呢?你們能解釋這是怎麼回事嗎?

可是我們會發現不是每組的結論都相同,有的組會說45度時滾得遠,有的組會說60度時滾得遠,甚至有更多種結果。多個結論同時出現了,怎麼辦?難道我們的實驗是失敗的?不!恰恰相反,我們的實驗是成功的,因為決定的個結論是否成立的因素有可能不是一種,也許是兩種,也許是三種,甚至更多。結論的不同正好與我們開始提出的假設產生了聯絡,讓學生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課堂,引發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這個問題,激發他們內心深處的隱性智慧。

5、知識延伸,活動小結。

(1)比較兩種樓梯,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知道,當木板與地面的角度較小時,樓梯顯得平緩,但樓梯佔地

的面積要大一些;當木板與地面的角度較大時,樓梯佔地的面積要小一些,但樓梯顯得較陡。

(2)假如你是橋樑設計師,設計一座有坡度的橋樑,你如何設計。

(3)活動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啊?

讓學生在反思中結束這節課的學習。

說課稿 篇7

大家好,我是一名資訊科技老師,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道具自己做——Flash MX中繪圖》,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道具自己做——Flash MX中繪圖》是xx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編寫的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三課,該單元以“動畫大師——Flash MX”為主題展開,這節課無論從任務的設計還是從內容的安排上,在本章都佔有很重要的位置。繪圖工具體現了Flash超強的繪畫功能,更重要的是通過它能繪製向量圖形,這也是Flash日益成為動畫製作首選工具的主要原因。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繪圖工具的使用方法

(2)、掌握物件的選取方法

(3)、掌握物件組合與分離、複製與貼上的`方法及文字建立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索、聯想、動手實踐等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

(2)、在完成“扇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學生質疑和解疑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參與生活、積累生活經驗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體驗到創作的樂趣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瞭解學生學習特點的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 )、物件的選取、組合和分離、複製與貼上的方法

(2)、建立文字的方法

教學難點:繪圖工具的使用

二、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知識的教學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我將採用的教法是:演示法、任務驅動法。

學法: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觀察法和動手練習,讓學生養成動手實踐的好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

知識回顧(約3’)引導學生共同回顧上節課的重點內容。

環節2:

匯入新課(約4’)以《曲藝雜談》的片頭創設情景:在學生觀看影片前設定懸念,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任務觀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環節3:

講授新課(約12’)和學生一起分析樣例,向學生演示扇子的製作過程,邊演示邊對重難點進行詳細解釋,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環節4:

練習鞏固(約18’)學生參照學習指導進行扇子的創作,老師進行指導、解惑

環節5:

評價小結(約3’)老師對學生練習情況進行評價,並帶領學生共同總結本節課學習內容,重難點要突出強調,可進行適當的拓展。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將把本節知識要點進行板書(板書內容:1.繪圖工具的使用2.選擇物件與取消物件3.物件的複製、組合與分離4.建立文字)。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說課稿 篇8

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體育與健康課水平二,三年級的一節體育課《快樂足球——腳內側撥球》,本次說課從課的指導思想、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以及學法、教學流程幾個部分講解。

一、 指導思想

本課依據《新課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學生髮展為本,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形成學生自我發展的個性和終身體育意識。本課重在培養和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強調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學會學習、樂於學習、主動學習,通過親身體驗,內化為對體育的興趣與能力。

二、教材分析

腳內側撥球動作是足球教學中最基本的球性練習之一,也是完成足球運動中傳、接、運等各種動作的基礎。腳內側撥球練習不僅能發展學生的協調、靈敏的身體素質,還能提高腿和腳的控制力。培養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和積極進取、認真的學習態度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因此,我從知識、技能和情感三方面設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初步瞭解足球,熟悉球性,提高對球的感覺。

2.使85%以上的學生能完成原地腳內側撥球的動作技術,明確腳內側觸球的側中部,體會撥球的力量和方向,提高動作的協調能力,發展學生的下肢力量。

3.培養勇於克服困難的品質及自信頑強的精神。

在教學中重點是讓學生體會撥球時身體重心的變換。難點是撥球的力量與方向的控制。

三、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物件是三年級學生,學生已有較好的學習習慣,愛表現自己,活潑好動,課堂氣氛較為活躍,身體各機能還未完全發育,體質稍差,運動能力一般。只有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才能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因此,教學過程中設計新穎、有趣的練習方式和手段,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運動激情。

四、教法與學法

教學方法上設計了多個遞進的並具有針對性的顯性遊戲形式來展開教學,目的在於通過嘗試用腳的不同部位走、用腳內側夾球原地跳、腳內側夾球拋給同伴等遊戲內容,讓學生體會並正確掌握夾球的感覺和腳內側觸球的部位,知道腳內側觸球的部位、方向、力量以及身體重心變換是能連貫直線撥球的關鍵,使學生在嘗試、思考、比試和體會的遊戲中,學會腳內側撥球的技術動作。

學法:本節課採用的學法主要採用自主學習法,小組合作法,小組討論等學法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五、課的流程

在教學中,先以我校的足球聯賽匯入本課,是學生明確本課的教學內容,然後帶領學生以足球操的形式進行熱身活動。在基本部分的開始,

通過嘗試用腳的不同部位走、腳內側夾球原地跳、腳內側夾球拋給同伴等遊戲內容,讓學生體會並正確掌握夾球的感覺和腳內側觸球的部位。在學習撥球時,教師示範後讓學生模仿練習,同時提出疑問:為什麼球總是亂跑?讓學省帶著問題再次練習,然後經過小組討論,教師總結的方式揭曉動作方法。為了檢驗本節課練習效果,同時也為了提高學生的練習強度,安排了撥球接力的遊戲。最後進行放鬆活動,並對本節課做以總結。

我的說課完畢。請各位評委多多指導。

說課稿 篇9

一、說主題選擇的依據

首先,“下崗”是改革的必然產物,“下崗”的概念對於大班孩子來說並不陌生,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裡,特別是在周圍的環境中,我們都會經常談論或是聽到“下崗”這一詞,受環境的影響,孩子們有時在幼兒園也會談論“我的 下崗了”“我的 也下崗了”看著他們談論時高興的樣子,不在乎的表情我們就應知道,他們只會說,還不能真正理解“下崗”的真實含義,更不會知道下崗對成人來說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不瞭解成人的心理感受。為了讓幼兒理下崗的含義,特別是讓幼兒通過活動能培養他們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同情心與愛心,教師緊抓教育的契機,師生共同建構的學習內容由此產生了。此節教育活動對於從小培養幼兒的`憂患意識,教育幼兒從國小會關心別人、理解別人,增強幼兒的競爭意識、創新意識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其次,綱要中提出“”社會情感的發展是幼兒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世界幼兒教育從強調學會生活、學會學習,發展到學會關心,只有當人類能關心自己的社會、關心自己的生存空間、關心人類的利益和命運時,才會有真正的幸福。而“關心”作為一種情感、技能及行為是需要從小加以培養的,是社會領域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社會領域的教育是培養“完整兒童”以及使幼兒“學會關心”的重要途徑。

二、說內容的選擇:

此次教育內容來自於幼兒的周圍生活,在整個社會環境中,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為了讓幼兒瞭解社會、瞭解周圍生活中的人、事所發生的變化與現象,在活動中讓幼兒通過自己瞭解身邊的人,他們所面臨的困難與生活困苦,調動幼兒充分參與與瞭解、觀察的興趣,特別是在活動中讓幼兒自己去體驗別人的情緒,學會幫助、關心別人,提升幼兒的情感體驗。情感是人對其社會性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較複雜而又穩定的態度體驗。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和心理活動發展,情感教育越來越佔主導作用,有著其他學科教育無法替代的作用。情感不能灌輸,不能手把手的教,只能靠不斷的體驗,形成心理“積澱”而成,因此並不是通過一節教育活動就能調動的。在活動中內容廣泛,為了充分調動幼兒的參與意識、情感體驗,在設計時讓幼兒從調查身邊的人開始,引導幼兒一步步理解“下崗”。

(一)活動目標的確定

1、鼓勵幼兒大膽參與社會調查,瞭解人們的現狀

2、學習做調查記錄

3、通過觀察體驗、討論等形式,引導幼兒理解“下崗”的含義

4、教育幼兒從國小會關心別人、理解他人,體驗別人的情緒、分擔他人的憂愁,培養幼兒的憂患意識、創新意識和競爭意識

(二)說內容的選擇

1、我是小小調查員

活動目標:通過幼兒對周圍的人進行調查,讓幼兒初步知道“下崗”

2、目標:通過活動初步體驗別人的情緒,分擔他人的憂愁

3、我來幫助他

目標:

(1)進一步理解下崗的含義

(2)懂得關心別人、幫助別人,培養幼兒的憂患意識、創新意識

三、說活動過程:

1、欣賞錄象

小朋友的媽媽下崗了,他們家的生活怎樣了?發生了那些變化?

2、看錄象媽媽下崗再就業 ----自尋出路

當時遇到了許多的困難,後來怎樣了?

現在在幹什麼?她怎麼會有工作的?

3、戲“點字公司“

小朋友我們知道身邊有許多的人下崗了,讓我們想一些好點字幫助他們好嗎?你有什麼好點字,可以把它畫下來,我們成立一個點字公司幫助他們吧!

4、論:我長大怎樣才能不下崗?

四、說學法

幼兒的學習是在觀察、動手的過程中進行的,通過幼兒親身感知、觀察,形成的情感要比說教堅固

五、說教法

情感體驗對於幼兒來說是一項比較困難的學習內容,要能調動幼兒的情感體驗,在活動中首先教師要用自己的情緒感染幼兒,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其次,教與學是雙邊活動,情感是聯絡雙邊的紐帶,教師對幼兒的滿腔熱愛與愛護,使幼兒得到精神上的滿足,這樣老師提出的要求易轉化成幼兒學習需要的動力。教師通過表情、動作、語言的作用把課進行的有聲有色,以帶動幼兒的情感,幫助幼兒更準確的感知和理解。

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1、說教材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翠鳥》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課,這個單元的主題是愛護動物、植物,關愛大自然,保護環境。這篇文章共五個自然段,通過對翠鳥美麗的羽毛、小巧玲瓏的外形和活動機敏特點的描寫,最後歸納到對翠鳥的喜愛,進而昇華為保護動物,保護環境,熱愛大自然。

2、說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翠鳥的外形特點,通過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感受作者的語言美,讓學生受到愛鳥情感的陶冶。

難點:抓住動物特點,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有順序的描寫。

二、說目標

知識與技能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覆朗讀,抓住有關描寫翠鳥外形和動作的詞語,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學生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三、說教法和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瞭如下幾個教學環節:

1、由於學生沒有見過翠鳥,對翠鳥的知識瞭解甚少,在一開始就讓學生互相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

這樣的設計,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並培養了學生學習課外知識的能力。

2、學生質疑,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文字、走進翠鳥,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去欣賞《翠鳥》的美文,讀後六人小組內交流讀書收穫。

這樣的設計,一是讓學生養成看到課題思考內容的學習方法;二是製造懸念,引起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使讀書明確了目標,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學的能力,起到了幫助學困生讀懂課文的作用。

3、出示翠鳥圖片,讓學生看圖口述翠鳥的外形。

這樣的設計,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進入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我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讀讀、議議、劃劃、聯絡上下文、實物,重點理解"鮮豔"、"小巧玲瓏".還努力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注重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學習,開展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自由讀,默讀,男女合讀,齊讀)這樣的設計,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自覺,主動,熱情的學習狀態。讓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中讀文、交流,在交流中產生一種成就感。

5、在瞭解翠鳥的外形之後,我讓學生同桌或小組合作,拿出畫筆,把老師事先發給學生的翠鳥輪廓圖塗上美麗的顏色,要求是必須按課文中的描寫順序和特點進行塗色。

這樣的設計,一方面是讓學生更直觀的瞭解翠鳥的外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鞏固了課文內容,更能激起學生對翠鳥的喜愛;另一方面使學生更牢固的掌握作者的這種抓住事物的特徵按一定順序運用準確的語言把事物寫具體的寫作方法。

6、課外拓展。

我設計了一個問題"這樣美麗的鳥兒,老師真想捉一隻回家可以嗎?"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這樣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懂得愛鳥,保護小動物,維護生態平衡,增強環保意識,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7、課外提升。

讀說結合,讓學生運用"抓住事物的特點,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的寫作方法,說說你心中喜歡的小動物。

這樣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學著作者的這種寫法進行仿說,為本單元的寫作訓練目標的達成做充分的準備。

四、說流程

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1、你們喜歡小動物嗎?說說你們都喜歡哪些小動物?

2、老師又給你們帶來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翠鳥。(師板書課題,強調注意事項:"翠"是平舌音,第一筆和第四筆是橫折,不是橫折鉤),讓我們一起跟它打個招呼吧!(齊讀課題)師介紹翠鳥,生交流有關翠鳥的資料。

3、質疑:看著課題你們想知道什麼呢?

課堂展示,自主學習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小組交流讀書收穫。

3、翠鳥圖片,師:仔細觀察,口述翠鳥的外形!

4、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翠鳥?按照什麼順序?(用先寫……接著寫……再寫……最後寫的順序來回答)各部分有什麼特點?抓住哪些關鍵詞來寫?比喻句中把什麼比作了什麼?

5、生合讀(男生讀總起句,女生讀分句)

6、學們同桌或者小組合作,拿出彩筆,把老師事先發給大家的翠鳥輪廓圖塗上美麗的顏色,一定要按課文描寫的順序給翠鳥塗色。

7、展示作品,相互評議。

課外延伸,昇華主題

1、帶著感情朗讀課文。

2、設問,昇華主題:翠鳥這樣美,老師真想捉一隻來飼養,這樣想對嗎?為什麼?

3、我們也學著作者的這種寫法,試著說說你們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板書設計

翠 鳥

小爪子 紅色

頭上 橄欖色的頭巾

外形美 羽 毛(鮮豔) 背上 淺綠色的外衣 愛(小巧玲瓏) 腹部 赤褐色的襯衫眼 睛 透亮靈活

嘴 又尖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