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論語的作文集合15篇

作文2.07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的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論語的作文集合15篇

論語的作文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人盡皆知的話語便出自《論語》中。學習到了新的知識,時常去溫習,不是很快樂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高興嗎?人們不瞭解你卻不去生氣,這不正是君子嗎?——這幾句話出自孔子,看似平常無比,卻在我心中永遠留下了印跡……

初次閱讀《論語》,可以說是被逼無奈。那是一次文化節,當聽到這次要求背下50條《論語》時,我卻不情願了,只是“子曰、曾子曰”這樣一條條生硬地記下,老師口中的“先理解、再背誦”不過左耳進、右耳出而已。就算到了正式演出時,也是一句都不明白,一口氣下去“夢似的背完”。到後來我還領了優秀獎的獎品,然而,還是不明不白的。

再次拿起《論語》時,我開始對照白話文的義理,逐字逐句地、一字不差地探究明白自己當時背誦的語句到底都是什麼含義。我開始漸漸明白我有多對不起自己拿到的獎品。

又一次從頭閱讀《論語》時,我徹底為它折服了。就單論第一篇“學而”,這中間包含了多少學習的方法和為人的道理。這一句又一句孔子以及他的學生的話語中,有多少我錯過的人生啟迪?這一句又一句中,又有多少我能學習到的'為人處世的東西?一句“溫、良、恭、儉、讓”在我耳邊響起,讓我理解到了儒家處世思想的精髓;一句“吾十有五而志於學”讓我讀出了少年孔子的遠大志向。

《論語》在我從小到大的成長曆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論語的作文2

《論語》是一標記錄孔子跟他的兄子言言的語錄,是儒野教派的經典之息中邦現代的讀書己皆將此書奉為經典,《論語》中的很多話也成替格言傳播於世。

我的'媽媽以為傳統文明的陶冶對我的成長十分主要,為此,媽媽在我上一年級的時候,順便為我購了一本合適小友敵閱讀的《論語》。這利書圖文並茂,共時還有拼音和譯文。訖始我只是對其中的小故事和拔繪感興致。媽媽睹我對這原書很感興趣,就請求我將其中的條綱腹下去。匆匆地,我在違誦它們的同時,也讓我懂得了其中的最沉要的情理,就是尊敬師長。從子貢的語言中咱們曉得子貢是如許尊敬他的老師。而在古代生涯中,良多同窗不知怎麼去尊敬老師,甚至還會頂嘴老師,基本不把老師抬在眼裡。在學校,老師實在就像我們的父母一樣,學育我們斷定對與錯,是與非。但有時我們卻由於被老師批駁而責備老師,不去找本身起因。我盼望同學們都應當尊重師長觀後感,做為一名學生,連基礎的尊師都做不到,那學習又有什麼用呢?

《論語》就像老師,時刻提示我應當作到哪些。應讀到"事父母,能竭其力",意思是:侍奉父母,能努力而為。就會提醒我輔助父母幹些力不從心的家務。該讀到"取友人接,言而有信。"意念是:和敵人來往,談話要老實道信譽。想伏,在學校面,我許可給冤傢什麼貨色老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遷延時光,最後羅唆說我沒說過算了,對這個弊病,它也提醒我要矯正。

古我說,半部《論語》亂地下,這話雖有些誇大可我通功瀏覽《論語》後學到了許多爾從未交觸過的常識。翻開《論語》往讀,像是穿梭多少千年的時間地道望到了年齡時代這個多才多藝,巨大的思維家、教導家——孔子。

論語的作文3

孔子的《論語》流芳百世,成為了我們國小生用來約束自己的法則,這一法則是我們要去學習、去牢記,去學以致用的。我最喜歡其中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正是這句話,改變了我的性格。

曾經,一年級時我有些害羞,因為怕老師批評,所以上課有題目聽不懂也不管,馬馬虎虎讓它過去了,以後碰到這類似的題目依舊還是一個醒目的紅叉叉。

現在,我有題目上課聽不懂,有些地方還有疑惑,我會拿著題目上去找老師,請教老師,再認真聆聽老師的細細講解,倘若還不明白,就再次提出我的疑問,老師一一解答後,我也就懂了,下次再碰到同一類題目,我就是一個大紅勾,不再出現醒目的紅叉叉了。

我之所以有這麼大的'轉變,正是因為孔子爺爺的這一句話。

那一天我正在寫作業,爸爸過來“巡邏”,順便檢查了我的數學作業,我悄悄地瞟了爸爸幾眼,只見爸爸臉由晴轉陰,眉頭緊皺,指著我的作業本說:“這道題你上次不是錯過了嗎?這次怎麼還錯?”“我……”“你是不時老師上課沒聽懂,還不敢去問?”我低頭默認了。

爸爸坐下來,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女兒,孔子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你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懂裝懂,永世飯桶呀!”

從那以後,我養成了不懂就問,直至明白、懂為止,否則決不罷休的習慣!

我非常感謝這句話,我非常喜歡它,是它改變了我。

論語的作文4

送兒子到桂林上學,在火車上,我除了看風景,就是讀書。花了幾個小時的時間,讀完了《于丹論語心得》。

這本書,內容正如書名,是于丹讀了論語的心得。于丹主要從《論語》中關於孔子的為人、修身、養性的一些觀點來闡釋今天我們應該怎樣為人處世,怎樣做人,怎樣處理好各種關係。這些觀點,是《論語》中很少的一部分。《論語》的內容博大精深,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一斑。于丹抽取《論語》中關於人生的一些觀點,進行歸納總結,再結合現實進行闡釋,說出她自己的體會,就成了這本書。其實,這本書是以演繹的方法來談《論語》的,找一些故事或者事例來闡釋一個觀點,然後演繹出現代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做人的道理。于丹的這個心得,去年國慶節期間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播出之後,深受歡迎。于丹也因此一朝成名,紅遍大江南北。更有甚者,說日本首相給他的每個下屬送了一本《于丹論語心得》,要部屬好好學習研究。

如果用於丹自己的概括,這本書的主要觀點是: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

一言以蔽之,這本書于丹從孔子的人生觀、價值觀演繹出我們現代人的.人生觀、價值觀;講了它對於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得心靈的快樂,適應日常的秩序,找到人生的座標的啟迪。如果再具體一點,這本書講了孔子描述的人生境界:強調內心的修養,強調心靈的從容和緩,以致於達到心靈的寧靜,從而提出我們現代人的人生也應該具備這樣一種崇高的境界。

至於《論語》中其他大部分內容以及觀點,于丹繞開了它。

論語的作文5

孔子,春秋魯人,聞名思想家,教育家,其品行善慈不阿,言行發人深省,誨人不倦,將己知所聞皆留授於眾好學之子弟矣。

後子逝,眾子弟集其名言,正所謂《論語》。

吾初閱《論語》,覺其枯燥無味,遂棄之。忽念轉:此書乃母於書店精擇之良冊。今吾棄而止讀,乃不孝也,且雖初閱覺乏味,可否深閱而下,味漸現乎?因此念,吾乃每日皆一讀此書也。

閱久之,果此書意味盡現矣,吾與其形影不離,好讀已至廢寢忘食。

內記:為邦之門,為人之禮,為學之道;用兵之策,君子之義,小人之惡,儘教之學,賢明之本;導眾仁義之事,萬不得使惡汙自身,有過則切勿憚改焉。亦教之曰:“君子成人之美,為善事,小人則反之,應防之小人。

書內有故事焉。一日,子同其眾生絕食於衛,三日眾生皆重病在身,面蒼,發白,不能興也,眾生俱怨子,子路憤雲:“君子亦有窮盡之時乎?”子坦對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子路含慚而退。

子至楚赴會,楚王問於子曰:“先生眾子弟,孰為最好學、清高者?”子對曰:“回也,其家境貧困,回仍日夜苦讀,且其不同於小人,大義凜然,安貧樂道。可惜斷命矣。後吾猶未見似其好學者也。”

子之道流傳至今,猶盛也,眾應揚善絕惡,不染汙,仁義為人,共力於世。

論語的作文6

宋代宰相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其實一點兒也不誇大,《論語》的確是一部安身立命,拯民救世的經典。

走進《論語》,欣賞《論語》,品味《論語》

第一次讀《論語》時,覺得它既樸實無華又秀色可餐。白紙黑字,隻言片語,就勾畫出了美好圖景:“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道出治國真諦;“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醞釀出凌雲壯志;“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描摹君子氣概;“仁者愛人,親親愛人”呼喚人間溫情……這些樸素而睿智的語言使我乾淨明澈,引我走進了一格欣欣向榮的世界。

走進《論語》,規範我的言行和學習方法。“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讓我受益匪淺。《論語》倡導老實、嚴謹的學習態度,這比任何一種學習方法都有效。反覆閱讀《論語》,如同在蒼綠的青橄欖中嚼出絲絲清涼:做事不能違背原則,不僅僅是學習,否則,必然失敗。於是我豁然開朗,在學習的路上漸行漸遠。

走進《論語》,最沁人心脾的.是《論語》中所蘊含的思想馨香。《侍坐》中孔子“莫者春,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呼雪雩,詠而歸”的思想有悖於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但這種思想源於生活,源於心靈的根本。讓我們的心靈和諧飽滿,讓我們對生活有熱愛,有嚮往。這種理想也是我所追求的。

走進《論語》,細細品味它,會從中獲取很多知識,得到很多啟迪。

走進《論語》,它教會我很多很多。

論語的作文7

今天是星期五,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值得慶幸的日子。因為明天就是星期六,可以把作業推到明天,而今晚就可以輕鬆輕鬆,不用寫作業了,所以我今天很高興。但是自從上完今天的語文課後,我的臉上就沒有了笑容,因為語文老師又像星期四那樣佈置了一個很苛刻的作文題目,叫“我所知道的《論語》”。今晚不能玩了,因為我看都沒看過《論語》這本書,只好又像星期四那樣如法炮製上網搜,放學後我迅速的開啟電腦,開始查詢《論語》了。

在電腦上,我找到了很多關於《論語》的資料。《論語》首創語錄之體。漢語文章的典範也發源於此。《論語》一書比較真實的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和“中庸”。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縱然,《論語》經歷了兩千個春秋,並不能完全適合我們現在的思想,但是它畢竟是經典中的經典。經典永遠不會被人遺忘。我們要批判地繼承這些中華傳統文化,讓《論語》為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總之,《論語》是我們必讀之經典,我受它的感化很深,我心裡暗暗的想到,我一定要認真讀《論語》。

這就是我所知道的《論語》。

論語的作文8

我覺得,在道德方面,東方更重視實踐而不是理論。老子說:“聖人行不言之教”。道德更多的不是用來講的,也講不出來。

所以論語中“仁”字凡一百零九見(《論語通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徐志剛,序P3),但卻通篇沒有定論。孔子在教導弟子的時候,總是言傳身教,因材之異而施教。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弟子體會到什麼是“仁”。或許後來孔子死了,他的弟子也老了,再傳弟子為了能讓後人能夠受到如師在側般的指導,才從師的生活中截出一個個片斷,整理出一部《論語》。

(當然,這純屬我的想象,沒有什麼依據)正是因為《論語》來自生活,是生活鮮活的`再現,所以我們才應該用一種獨特的方法去讀它。個人認為,與其風格比較像的一部書是晉代的《世說新語》。我們怎樣讀《世說新語》的?我想大多數人如果不是出於學術目的(例如需要寫一篇論文或讀書報道什麼的),一定不會去分析它的中心,分析某段話是多麼曲折地表達了一個多麼深刻的學術理論——我們大都會把它當成一種生活的紀錄,以一種閒心來讀它。我覺得,其實閒談的心境才是最適合讀這樣的書的。讀到會意處,拊掌一笑,自然就理解了他要表達什麼。或許比條條框框地分析加分解來得好一些。

當然,這是讀書的高境界。我做不到。若要用一句話來歸納《論語》講了什麼,我覺得應該是“如何做人”。做人和做學問是不同的。做學問也許還能在紙上做,做人卻只能到生活中去做了。讀教人做人的書,自然要放到生活中去讀而不是僅僅在紙上讀,到故紙堆中去尋找疑問的解答。

論語的作文9

《論語》乃修身陽性,人生之道,必讀之本。

學,是孔子教書的首要。每一個人不論他是職位高低貴賤,只要他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他就可以做我們的老師。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恥下問如今成為一種擺設。不懂得你問了嗎?如果你覺得像別人請教問題就低人一等,那你這樣的學習態度永遠也學不好。真正的學習是用自己的主動,不卑不亢的'態度去請教,達到學習的態目的。

學會了學習,學到了知識,接下來就是學以致用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知識,把所學的知識落到實處,正處。不要讓知識去支配你!不要做一個被動者,同時也要學會權變,讓學習的知識,智慧,品德融為一體!

還要善於反省自己,該說的話該做的事,說了沒有做了沒有;不該說的,不該做的是不是也去說了也去做了!要以一個正確的態度衡量自己,看清自己。我覺得這點對我影響很大!

孔子還有最重要的思想,那就是分享。雨果也說過,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就有兩種思想。新東方總裁於洪敏的成就得益於他的眾多朋友的支援,而知些朋友的支援就來自於洪敏在大學時期的樂於分享,所以他需要的時候他的朋友就從世界各處紛至沓來,成就了新東方,成就了俞洪敏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我粗淺的閱讀可能都不能體會其精神的九牛一毛但是《論語》告訴我要做一個有理想有智慧,有誠信的人,一個守恆的,內心忠誠的人,這樣才能安安心心,堂堂正正的行走於人世間!

論語的作文10

孔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有一本著作記載了他和他的弟子們的言行,那就是家喻戶曉的《論語》。

《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撰的一部語錄著作。本書涉及政治、文學、哲學、道德和教育的道理,是儒家經典作品之一。朱熹把《論語》連同《大學》、《中庸》、《孟子》稱為“四書”。

《論語》這本書中的每一句話都能告訴我一個道理。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讓我知道如何保持紳士風度;“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讓我理解“學”與“思”的辯證關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讓我知道正確地認識事物的態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讓我知道要向所有人學習,要隨時隨地進行學習。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這句話說明了孔子認為人可以終身遵循“恕”這個字。

寬恕是潤滑劑,它可以消除人與人之間摩擦;寬恕是鎮定劑,它可以使人在諸多幹擾中平靜下來;寬恕陽光,它可以融化人們之間的'懷疑之雪;寬恕橋樑;它可以連線人們彼此的心靈。

寬恕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沒有寬恕,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非常沉重,我們的包袱也會變得越來越重,總有一天它會摧毀我們。

《論語》的句子並不長,但每句話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感悟。大家都可以去看看這部著作,一定會讓你受益匪淺的。

論語的作文11

俗話說得好:“半部《論語》治天下。”那麼我“治理”自己這個人只要四分之一就夠了。

——題記

小時候,父親便要我學《論語》,而從這一學上,我這一生也許就離不開它了。

一到休息父親就教我一句一句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便也跟著說:“三人行,必有……”

長大一些了,我也對論語的理解更深了。從“事父母,必竭其國;事君,能致其身中”瞭解了做為一個人要有責任心,必須發行自己的責任;從“巧言令色,鮮矣仁”中明白了做人要誠實,從“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中知道了做事要抓緊時間,人生是有限的,利用人生是無限的。

上了國中後,《論語》中更重要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顯現了出來。

七年級時,只是知道學,不知道思,就吃了大大的一虧。

一次較大的考試中,名列前茅,我便很洋洋自得,自以為是。後來下一次考試時,我便被“打”了下去。然而,不僅是這一次,以後也是連連失敗。

從此,我便臭名遠洋。

但是,我從《論語》中找到了失敗的.原因,用學習的方法思考後,明白了不能顧前不顧後。一段時間就要思考,總結,計劃。

在接二連三的倒黴與失敗過後,我又見到了“彩虹”。在又一次的其會考試時,我又拿了年級前50名的成績。

最後,我想讓《論語》幫我取得最後一步的成功。我自己回顧一下,從國小一路走到國中,路上的坎坷辛酸,失敗與失望都是《論語》中的精華幫我抹平,將崎嶇的小路變成寬闊的大道。

論語的作文12

浩如煙海的古典文化典籍中,給人們以知識的傳承,給人們以文化的力量!而我就是喜歡這種品味古蹟,品味經典。在我所閱讀的經典書目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論語》了。他,不僅給我以先人的智慧與思想,更給我未來的行動與指導。

我最喜歡的一則論語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講的是讀書人,一定要擁有寬廣的胸懷和志氣,才能在未來的挑戰中做到更好的自己。因為前途漫漫,只有擁有了這些良好的品質,才能使自己路走的更寬,走的'更遠,我便借鑑了這條論語,使得自己培養出這樣的品格,加以發揚。

我的家裡在生活中也運用到了論語。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席不正,不坐。他的意思是席子或者桌子擺放的不正,是不會坐上去的,我們家變遵守了這一點——每天把桌子都擦的乾乾淨淨,擺放的整整齊齊,因為這樣不僅僅是對自己的一個交代,更是對品質的一種傳承,所以這句論語故事在我們家有著很深切的意義。

論語中一些關於君子道德品格的小故事,也深受我的歡迎。比如說顏回,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說他在陋巷裡面仍然能堅守自己的本質,不想吃住不好,仍然能作為一個品格高尚的君子,一樣關心國家大事,這樣的人是這個社會所稀缺,所以希望擁有的,更是一種社會的榜樣!

古人常雲,半部《論語》治天下!讀懂了論語,你的思想境界以及生活品質一定會得到質的提升——因為在《論語》中,你可以更好地感知自我,在《論語》中,你可以得到更多更有意義的品質和觀念,你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將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改觀。

《論語》,聖人之語!

論語的作文13

我們中國有5000年的文明。在健全文化的長河中,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論語》在0+傳遞著和諧、寬容、善良、孝順、友誼和學習的聲音到現在和未來。

在《論語》一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人們沒有信仰,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沒有手推車和沒有手推車的手推車怎麼能成功呢?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如果一個人不遵守諾言,他真的不知道如何做事。這就像一輛沒有大車的大車和一輛沒有大車的馬車。這輛車怎麼走?”《論語》告訴我們要誠實守信。誠實守信是人類的基礎,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實是指忠誠和誠實,言行一致,內外一致;信守承諾是指說話、做事、談論信用,同意別人的事情,並能夠認真履行自己的承諾。信守諾言是誠實的表現。每個人都看過狼來了的故事。故事中的孩子欺騙了別人兩次,失去了他們對他的'信任,最終導致了被狼吃掉的悲劇。讀完這個故事後,我們必須從中吸取教訓,否則我們會犯一個大錯誤。我犯了一個錯誤,因為我沒有從這個故事中吸取教訓。

我記得我在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中午我吃了一頓好飯,一些同學來看我。我非常高興,不假思索就同意了。過了一會兒,另一個同學來找我,說老師讓我修改作業。我趕緊忘記了我想和我的同學玩什麼,甚至沒有和她說話。當我完成時,時間一個接一個地過去了。丁;午休的鈴聲響了。我看到了她憤怒的臉。我一定等了很久了。下課後,我像她一樣道歉,但她不理我。我只是想:“如果你不注意它,你就不會和你一起玩。有必要這麼生氣嗎?”直到畢業,她才開始重視我。我很後悔。如果當時我向她說清楚了,那就不會發生了。

論語的作文14

今天,我們學到了《孔子》這篇課文,學到了關於《論語》的成語,讓我回憶起以前做了許多錯事。

一句話叫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願意的,不要施加給別人。讓我想起一件事。

當時正在勞動,我和幾個女生被安排到舞蹈室內打掃。當時,灰塵很多,抹布擦幾擦就髒完了,於是,不一會就得洗抹布,水用得很快,所以總要有人去換水。換水的路很顛簸,只有傻瓜會自願換水。我一點也不想去換,看見小琳剛剛換水上來,故意說:“小琳,你隨便換完後,再去換掉那兩桶髒水吧。”小琳無言以對,只好認命乖乖地去換水,可是,還有幾桶髒水沒有換,我只好親自出馬。我抬這水才走了一會,手就開始酸了,小琳說:“知道我辛苦了吧。”“沒有啊。”我還想要點面子,便只好騙她,也好應付她。可是,我心裡已經崩潰了,臉不由自主地紅得像煮熟的蝦。

還有一個成語是“識人不易”。意思是:認識一個人不容易。我又連想起一件事。

當時,我的同桌是小惠,她特別懶,沒有一天是全神貫注地聽課的,但是她畫畫很好看,就像著了魔一樣,天天就知道畫畫。唉,作為她的同桌也是無可奈何的.,不過還是想把她拉入正道,那次,小惠在桌子上忙著寫東西。我想她一定又再畫畫,便用手拍了拍她肩膀,說:“還畫畫,不好好聽課。”小惠嚇了一大跳,說:“我是在寫字,又沒有畫畫,你不該打我。”“對不起。我以為你又在畫畫。”我慚愧地說。

後面還有很多很多成語也教了我很多,就不一一講了。

論語的作文15

國小二年級時班主任是我的爸爸,爸爸對我管教很嚴,除了文化課程以外,還教我背古詩、詞和《論語》。爸爸說《論語》記錄的都是孔子和他的學生的對話,內容廣泛,很有道理。每個人都應該學的。可以提高自己的修養。可我並不是很理解,只是背誦下來,就算完成任務了。直到有一次,我被爸爸深深地教育了一次,我才懂得了學習的快樂。

植樹節時,我班負責植樹110棵,三個人為一個小組,最後分剩兩名同學,其中有我一個,老師說:“你們倆和我一組,先去拿樹苗,我挖坑。”我們倆到發放點領樹苗時,我多了個心眼,趁爸爸挖坑這時間,去玩一會兒,於是在送回一次樹苗後對爸爸說:“我去玩一會兒,讓李強運樹苗吧!”爸爸立即嚴肅地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論語》裡的話,你怎能這樣做呢?我們是一個小組,要團結,你不願做,那你想想別人願意做嗎?勞動是件光榮的事啊!如果我們都不願意做,那誰來植樹?誰來綠化呢?”我原本興奮的'心如淋冷水一樣,迅速平靜下來,回想起爸爸的話,羞得我面紅耳赤,連忙又去運樹苗了,小組之間相互鼓勵,相互幫助,很快就結束了勞動。

回校的路上,我主動幫同學拿工具,爸爸看著我,開心的笑了,通過這次勞動,我又深刻地學了《論語》裡的經典句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