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歷史演義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10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東周列國志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10篇)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1

從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西周滅亡,到秦始皇併吞八荒,一統天下,《東周列國志》展示了春秋戰國時期,禮樂崩壞,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各顯神通的恢弘曆史畫卷。東周列國時期,唯有順應時代潮流,積極求變的強者,才能生存下來。

春秋初,天下分封為一百四十多個諸侯國,至戰國初,僅剩下二十餘個,直到秦國成為最終贏家;東周舞臺上的主角無不是求變最徹底的君主和國家。"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都是在打破舊的制度,任用賢能,改革內政、富民強兵後才成為霸主的。能夠稱雄中華大地的"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也是在求變中崛起的。

東周時期,個人通過改變自我,可以衝破世襲制的束縛,走上歷史舞臺。蘇秦學縱橫之術,遊說秦王不成,潦倒而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以為子。蘇秦乃嘆曰:"此皆秦之罪也!"乃發奮讀書,後配六國相印。"蘇秦刺股"式的個人奮鬥在東周比比皆是:孫臏,張儀,毛遂,吳起,他們通過不斷學習,日新月異,才名垂青史,流芳千古。

泥古不化,拒絕改變的人,就會被歷史所淘汰。宋襄公堅持排兵列陣的古典戰法,不攻半渡的楚兵,等到楚兵擺好陣形再對攻,導致"泓水之戰"的慘敗。楚共王堅持"將在謀而不在勇"的老教條,不用神箭手養由基,害死了太子,自己也弄瞎了一隻眼,方知悔改。趙括"紙上談兵",在"長平之戰"敗給了戰神白起,斷送了四十萬將士的性命和趙國前途,終成千古笑柄。

順應潮流,積極應變,提升的是競爭力,對道義的堅守卻是不變的。鄭莊公黃泉認母,伯牙摔琴謝知音;廉頗負荊請罪,重耳退避三舍。小勝靠智,大勝憑德,齊桓公"尊王攘夷",憑藉的是道義。求變,但要講原則,守道德。若恣意妄為,失去民心,必然一敗塗地。秦始皇一統天下,卻橫徵暴斂;大秦帝國,二世而亡,終究是曇花一現。

東周列國,汰弱留強,勝者為王。順應潮流,積極應變是這一時期的主題。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值得一讀。以史為鑑,受益良多:在今天高速發展的資訊化時代,我們應當不斷改變自我,成為時代的強者。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2

讀懂了歷史,就會獲得前人寶貴的經驗,使自己變得明理智慧。

《東周列國志》描繪的是西周滅亡後東周成立到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歷史故事。裡面有許多各自為戰的國家,有無數驍勇的將軍,有能文能武的智者,也有許多昏庸和開明的君主。他們為了權力和土地的鬥爭所表現出來的態度,性格,善良與奸詐的嘴臉就像一碗攪和著許多人性佐料的湯,不僅再現了那個征戰的時代,還留下了許多令我振聾發聵的驚奇和值得銘記的感悟。

《周幽王女色亡國》一章述說了周幽王因為女色而不勤政愛民,最後招致亡國禍事,八百年基業毀於褒姒。哎!這個悲劇固然可悲,警醒了後人和那些君主,在江山與女色面前要學會衡量,孰輕孰重自己心裡應該有個數。我想周幽王為什麼會亡國,不僅僅是褒姒的責任,他應該負全責,因為從他的故事中我看到他對自己沒有自控力和束縛力,不懂得剛則柔,柔則剛,只是一味的柔,泯滅了上進心,消磨了意志。如果他本身有嚴於律己,修身養性,勤於國事的心,亡國之事便是天荒夜談,即使褒姒再妖媚,也不可能主宰江山的興亡。

歷史總是和人連在一起的,諸多的感情就在歷史的激揚文字中展現得令我感動萬分。鄭莊公因為母親偏愛小兒子,幫助小兒子起兵造反而傷心。母親的計謀失敗後,被髮配邊疆,莊公有誓言“不到黃泉,永不相見”。但是後來因為思念母親,派人迎回了她,母子兩人一相見便抱頭痛哭,盡釋前嫌。讀了這個故事,我十分感動,畢竟親情是最重要的,即使母親對不起自己,但是她也是對子女愛的初衷,才有偏愛。這是個錯誤,但我認為這也是因愛而錯,誰不會在愛的旅途上犯錯呢?我讚揚鄭莊公能夠把親情放在隔閡恨意之上。親人犯了錯誤,不應該一味的責怪,應該學會包容,這樣在愛的融化下,有什麼坎兒過不去呢!畢竟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是十指連心的親情。

這本書裡許多地方讓人感悟非凡,除了親情,還有謙虛讓位。鮑叔牙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管仲,便為了齊國的強盛讓位於他。這是鮑叔牙的寬闊胸襟與為國的中心。他在國家與自己的路上選擇了國家。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這樣。自己身居高位,但是我們的榮譽是國家給的,就要為國家著想。有能人強過自己,就要能者居之,謙虛的舉薦,並且為了祖國可以讓位,這樣祖國在能人的帶領下,一定會強大的。自己也會因為國強而獲得自己的幸福。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3

這幾天,我讀完了《東周列國志》,這本書裡講述了西周的敗潰、東周的建立和秦王朝的興起。

這本書講了秦王贏政統一六國(韓、趙、魏、燕、楚、齊),以“三皇”裡的“皇”和“五帝”裡的“帝”合體為“皇帝”作為自己的稱號之後,修建萬里長城,做了許多勞民傷財的事情。後來陳勝吳廣農民起義,秦王朝很快就滅亡了。這本書裡講到了大家熟悉的秦王贏政、呂不韋、李斯、范雎、周幽王等等。負荊請罪、毛遂自薦、脫穎而出、圖窮匕見、焚書坑儒這些成語都是在這裡產生的。我喜歡其中“三家分晉”的故事,這個歷史事實使晉國分裂,也加快了秦統一中國的步伐。

晉國實力非常強大。可是到了公元前403年,晉國分裂成韓、趙、魏三國。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晉國的軍隊分上、中、下三軍,每軍都有一個正統帥和副統帥。打仗時,他們是統帥,不打仗時,他們就是朝中的“六卿”。也掌握實權。由於晉獻公時期,聽從寵姬驪姬的讒言,殘害公族,導致同姓公族勢力急劇下降,這異姓大官“六卿”便掌握了實權。當時六卿分別是韓氏、趙氏、魏氏、智氏、範氏、中行氏。智氏先滅了範氏和中行氏,接著,其他三家要地。由於當時智氏的智伯實力最強大,韓氏族長韓康子聽從家臣段規的意見;魏氏族長魏桓子也聽從家臣的意見,給了智伯地。可當智伯向趙族族長趙襄子要地時,趙襄子卻說:“地是我們祖宗傳下來的,不能給你。”智伯很生氣,聯合韓康子、魏桓子、在趙族的領地晉陽打了一仗。由於晉陽城異常堅固,趙軍又軍民同心,打了一年也打不下來。智伯想了一個辦法,派士兵堵住晉水修建一個渠,放晉水水淹晉陽城。水一直淹了三年,人也只能住在樹上了。趙襄子沒()有辦法,就找他的家臣張孟談商量。於是當天夜裡,張孟談爬出城牆,找到韓康子和魏桓子,說服了他們背叛智伯。一天晚上,智家士兵正在睡覺,忽然聽到嘩啦啦的水聲,原來韓、趙、魏三家的士兵把水改變了方向,直淹智軍軍營。智伯奪了一艘船想逃走,結果被張孟談的伏兵抓住殺了。所以到了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宣佈:晉國正式分裂成韓趙魏三國。

我對這個故事,也有看法。智伯自仗實力強大,想獨吞晉國,在第一步時就取得了成功,更加驕傲,結果不但沒有獨吞晉國,連自己的性命和老祖宗給他傳下來的地也丟掉了,太可惜了。像這種有趣的故事,《東周列國志》裡還有很多。

我喜歡看《東周列國志》這本歷史書!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4

《東周列國志》是一本描寫春秋戰國時期的書,這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一個既混亂又精彩的時期。記載了無數國家和個人在這段數百年的動盪不安中俯仰沉浮,講述了春秋列國時的許多史實。

我仔仔細細地讀完了這本書,讓我感觸很深,書中描繪了許多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有傾國傾城的美人,有力能扛鼎的壯士,有精於兵法的將軍,有心懷叵測的奸人,當然還有很多或昏庸無能、或精明強幹的君主。這些人物時而令我感動,時而令我敬佩,時而令我憎恨……

《母子地室會面》是一個讓我感動的故事。當時鄭莊公發誓,不到黃泉,一輩子都不見母親。有一位正直之士穎考叔見莊公對母親不孝,便打了幾隻鴞鳥進獻莊公。當莊公問是什麼鳥時,穎考叔說是一種不孝之鳥,莊公默默不語。正好廚師送上蒸羊,莊公賞了穎考叔一塊羊肩,只見他卻用紙包起來要將美味孝敬老母,看到這一舉動後莊公觸動隱情,悽然落淚,挖地見泉,建一地室,母子在那裡相見,這樣既不違背誓言又能孝敬母親,我被他的聰明、睿智、孝心深深地感動。

《楚莊王一鳴驚人》是讓我敬佩的故事。楚莊王即位後貪圖享樂、專橫跋扈,楚國漸漸衰敗,但後來十幾位大臣一起去勸說,楚莊王最終在忠臣的規勸下,他醒悟過來。他一鳴驚人,整頓內改,關心人民,經過多年的努力坐上了盟主的位置。書上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楚莊王知錯能改,還是一個英雄,我們要向楚莊王學習,做一個有錯必改的人。

《褒姒千金一笑》是一個讓我氣憤的故事。周幽王性情暴戾,沉於酒色。他為了讓褒姒這個美人笑,聽信奸臣,點燃驪山腳下二十多座烽火臺。一時間狼煙滾滾,火光沖天,鼓聲如雷,震人心魄,諸侯以為國有變,紛紛帶兵前來勤王。結果確聽周幽王說是個玩笑,諸侯們面面相覷,憤憤而回。褒姒見狀,大笑不已,這卻給周幽王種下了亡國的種子。後來,犬戎真的入侵了,再燃氣烽火臺,就沒人來救援了,周幽王終於被殺死了。結果君不是君的周幽王因為戲弄諸侯而導致亡國。

……

當然,這本書還有許許多多精彩的歷史故事,如“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等故事,現已家喻戶曉,也演變成成語,成為中華文化中的寶貴遺產。它比《三國演義》內涵豐富,人物智謀比《三國》強,是值得我們反覆研讀的,建議你一定要讀一讀此書。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5

這個暑假,我讀了《東周列國志》,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既精彩又混亂的時期,那時,東周王朝已經衰敗,對諸侯國沒有了約束,於是,諸侯們各自為政,並相互攻伐。經過長期的戰爭,許多國家被消滅了,逐漸形成了戰國末期的七個強國。在這本書中,既有 “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田忌賽馬”等膾炙人口的故事,也記載了許多精彩的歷史人物,在這些歷史人物中,我最佩服管仲,他非常聰明,很有謀略,如果沒有他,齊國就滅不了山戎,齊桓公就不可能稱霸天下。

山戎是北方的一支遊牧民族,他們經常入侵北方的燕國,燕王就請求齊國幫助滅掉山戎,但當齊國軍隊一到,山戎就退兵了,而齊國軍隊一走,山戎又來侵犯,搞得齊國疲憊不堪,齊桓公於是決定不幫助燕國了,但管仲說:“如果不幫助燕國滅掉山戎,一旦燕國被山戎所滅,對齊國來說將後患無窮啊!,而如果我們一起滅掉山戎,燕國將對我們感激不盡,並從此聽從大王的.調遣!”齊桓公聽從了管仲的意見,於是,齊燕兩國一起攻打山戎,北方一個叫無終的小國也派大將虎兒斑助陣。

山戎使用誘敵深入的計謀,被管仲識破,於是,他讓虎兒斑假裝中計,另外兩路軍隊從後面包抄,把山戎兵殺得大敗。山戎兵退守黃石山,並切斷了山口和齊兵的水源,齊軍按照公孫夫差的辦法,在蟻窩下面找到了泉水,並且,齊軍繞道去了戎兵的後面,把戎兵殺死了一大半,戎主逃往孤竹國。

孤竹國有個孤竹山,地勢險峻,道路非常難行,管仲讓士兵們唱歌,士兵們唱著歌就忘記了疲勞。翻過了孤竹山,齊兵又被大河阻斷了去路,管仲命令士兵砍到竹子做成竹筏,很快就渡過了河,到了孤竹國都城外,孤竹國國君送來了戎主的屍體,還說願意為齊兵領路,攻打山戎軍隊的殘部,但使者卻將齊兵帶入了沙漠中,這裡白天烈日當空,晚上又奇冷無比。齊恆公帶領軍隊怎麼也走不出沙漠。管仲提議說:“虎兒斑帶來的一些老馬長期生活在這裡,可以讓它們帶路。”於是,虎兒斑選了一些老馬,鬆開了馬的韁繩。老馬們不慌不忙地帶大家走出了沙漠。走出沙漠後,管仲讓一些士兵化裝成百姓進城,晚上,城裡的士兵與城外的士兵裡應外合,一擁而上,攻破了孤竹國。

在攻打山戎的戰爭中,齊軍雖然遇到了很多困難,但依靠管仲的聰明才智和謀略最終獲得了勝利。其實管仲的才智來源於他淵博的知識和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好好學習、多動腦筋、善於思考,我們就能成為像管仲一樣的人。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6

這個暑假,我讀了《東周列國志》,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春秋戰國時期是國內歷史上既精彩又混亂的時期,那時,東周王朝已經衰敗,對諸侯國沒了約束,於是,諸侯們各自為政,並相互攻伐。經過多年的戰爭,很多國家被消滅了,漸漸形成了戰國末期的七個強國。在這本書中,既有“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田忌賽馬”等膾炙人口的故事,也記載了很多精彩的歷史人物,在這部分歷史人物中,我最佩服管仲,他很聰明,非常有謀略,假如沒他,齊國就滅不了山戎,齊桓公就不可能稱霸天下。

山戎是北方的一支遊牧民族,他們常常入侵北方的燕國,燕王就請求齊國幫滅掉山戎,但當齊國軍隊一到,山戎就退兵了,而齊國軍隊一走,山戎又來侵犯,搞得齊國疲憊不堪,齊桓公於是決定不幫燕國了,但管仲說:“假如不幫燕國滅掉山戎,一旦燕國被山戎所滅,對齊國來講將後患無窮啊!,而假如大家一塊滅掉山戎,燕國將對大家感激不盡,並從此聽從大王的調遣!”齊桓公聽從了管仲的建議,於是,齊燕兩國一塊攻打山戎,北方一個叫無終的小國也派大將虎兒斑助陣。

山戎用誘敵深入的計謀,被管仲識破,於是,他讓虎兒斑假裝中計,另外兩路軍隊從後面包抄,把山戎兵殺得大敗。山戎兵退守黃石山,並切斷了山口和齊兵的水源,齊軍根據公孫夫差的方法,在蟻窩下面找到了泉水,並且,齊軍繞道去了戎兵的後面,把戎兵殺去世了一大半,戎主逃往孤竹國。

孤竹國有個孤竹山,地勢險峻,道路很難行,管仲讓士兵們唱歌,士兵們唱著歌就忘記了疲勞。翻過了孤竹山,齊兵又被大河阻斷了去路,管仲命令士兵砍到竹子做成竹筏,非常快就渡過了河,到了孤竹國都城外,孤竹國國君送來了戎主的屍體,還說想為齊兵領路,攻打山戎軍隊的殘部,但使者卻將齊兵帶入了沙漠中,這裡白天烈日當空,晚上又奇冷無比。齊恆公帶領軍隊如何也走不出沙漠。管仲建議說:“虎兒斑帶來的一些老馬長期生活在這裡,可以讓它們帶路。”於是,虎兒斑選了一些老馬,鬆開了馬的韁繩。老馬們不慌不忙地帶大夥走出了沙漠。走出沙漠後,管仲讓一些士兵化裝成百姓進城,晚上,城裡的士兵與城外的士兵裡應外合,一擁而上,攻破了孤竹國。

在攻打山戎的戰爭中,齊軍雖然遇見了不少困難,但依賴管仲的聰明才智和謀略最後獲得了勝利。其實管仲的才智源自他淵博的常識和勤於考慮的好習慣。只須大家每一個人都能認真學習、多動腦筋、擅長考慮,大家就能成為像管仲一樣的人。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7

《東周列國志》是一本描寫春秋戰國時期的書,這個時期是國內歷史上一個既混亂又精彩的時期。記載了無數國家和個人在這段數百年的動盪不安中俯仰沉浮,講述了春秋列國時的很多史實。

我仔仔細細地讀完了這本書,讓我感觸非常深,書中描繪了很多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有絕代佳人的美人,有力能扛鼎的壯士,有精於兵法的將軍,有心懷叵測的奸人,當然還有不少或昏庸無能、或精明強幹的君主。這部分人物時而令我感動,時而令我敬佩,時而令我憎恨。

《母子地室會面》是一個讓我感動的故事。當時鄭莊公發誓,不到黃泉,一輩子都不見媽媽。有一位正直之士穎考叔見莊公對媽媽不孝,便打了幾隻鴞鳥進獻莊公。當莊公問是什麼鳥時,穎考叔說是一種不孝之鳥,莊公默默不語。正好廚師送上蒸羊,莊公賞了穎考叔一塊羊肩,只見他卻用紙包起來要將美味孝順老母,看到這一舉動後莊公觸動隱情,悽然落淚,挖地見泉,建一地室,母子在那裡相見,如此既不違背誓詞又能孝順媽媽,我被他的聰明、睿智、孝心深深地感動。

《楚莊王一鳴驚人》是讓我敬佩的故事。楚莊王即位後貪圖享樂、橫行霸道,楚國日漸衰敗,但後來十幾位大臣一塊去勸說,楚莊王最後在忠臣的規勸下,他醒悟過來。他一鳴驚人,整頓內改,關心人民,歷經多年的努力坐上了盟主的地方。書上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楚莊王知錯能改,還是一個英雄,大家要向楚莊王學習,做一個有錯必改的人。

《褒姒千金一笑》是一個讓我氣憤的故事。周幽王性情暴戾,沉於酒色。他為了讓褒姒這個美人笑,聽信奸臣,點燃驪山腳下二十多座烽火臺。一時間狼煙滾滾,火光沖天,鼓聲如雷,震人心魄,諸侯以為國有變,紛紛帶兵前來勤王。結果確聽周幽王說是個玩笑,諸侯們你看我,我看你,憤憤而回。褒姒見狀,大笑不已,這卻給周幽王種下了亡國的種子。後來,犬戎真的入侵了,再燃氣烽火臺,就沒人來救援了,周幽王終於被殺去世了。結果君不是君的周幽王由於戲弄諸侯而致使亡國。

當然,這本書還有許很多多精彩的歷史故事,如“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等故事,現已家喻戶曉,也演變成成語,成為中華文化中的寶貴遺產。它比《三國演義》內涵豐富,人物智謀比《三國》強,是值得大家反覆研讀的,建議你必須要讀一讀此書。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8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醫愚。”劉向的這句話傳頌千古,發人深省,所以我便也在空閒時間閱讀了一本名著——《東周列國志》。由於讀書心切,竟也忘了看前言及簡介,直入文章了。所以現在眼前只剩兩件令我記憶猶新的關於它的故事來向大家分享了。

近期語文學習了《馬說》一文,這也令我聯想到了這本書中的似千里馬、伯樂一樣的角色。“燭之武與佚之狐。”在鄭國處於危難之際,佚之狐慧眼識英雄,力薦燭之武;二而燭之武智勇雙全,且頗有愛國精神,不因為之前鄭伯的冷落而耿耿於懷,最終不辱使命,說服秦伯退兵,從而在歷史上留下了“憑三寸之舌退百萬兵師”的千古佳話。看到這裡,我不禁想,難道他與秦伯正面交鋒時,他就不怕失敗嗎?怕,他當然怕。那麼,是什麼讓他如此大義凜然地決定扮演一個國家的使臣且面對強敵呢?是勇氣,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勇氣。

《東周列國志》一書中荊軻刺秦王一章也體現了這一永垂不朽的勇氣。“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易水送別,送的是希望,送的更是勇氣,在秦王的大殿上,當荊軻手持匕首刺向秦王時,我們看見了昔日威嚴無比的一國之君,竟然也失去了天子的儀態;所有的大臣更是驚慌失措,方寸大亂。荊軻一刺,刺穿了所謂天子的神話。

秦王與大臣的名字,也許在歷史的風塵中漸漸消失,但荊軻之名,永載史冊,萬古流芳。荊軻的生命是短暫的,但他的勇氣卻是熠熠生輝的。

這令我不禁感慨到,燭之武不惜性命為國退秦師,荊軻不惜以生命為代價毅然刺秦為報燕太子丹之情,這不都表明:“勇氣是挑戰者擂臺的鼓點,它擊退了人的膽小與怯懦;勇氣如航船上的風帆,引領人們走向成功的彼岸”這一觀點嗎?所以,在讀完這本書後,我想借戴望舒之名句說:“勇氣是石,敲出星星之火;勇氣是火,點燃熄滅的燈;勇氣是燈,照亮前行的路;勇氣是路,引你走向黎明。”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勇於嘗試,要勇敢,千萬不可怯懦,不可成為遺笑千年的“懦夫”,但也應該做到聰明,切不可為莽夫。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9

讀懂了歷史,就會獲得前人寶貴的經驗,使自己變得明理智慧。

《東周列國志》描繪的是西周滅亡後東周成立到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歷史故事。裡面有很多各自為戰的國家,有無數驍勇的將軍,有能文能武的智者,也有很多昏庸和開明的君主。他們為了權力和土地的鬥爭所表現出來的態度,性格,善良與奸詐的嘴臉就像一碗攪和著很多人性佐料的湯,不只再現了那個征戰的年代,還留下了很多令我振聾發聵的驚奇和值得銘記的感悟。

《周幽王女色亡國》一章述說了周幽王由於女色而不勤政愛民,最後招致亡國禍事,八百年基業毀於褒姒。哎!這個悲劇固然可悲,警醒了後人和那些君主,在江山與女色面前要掌握衡量,孰輕孰重自己心裡應該有個數。我想周幽王為何會亡國,不止是褒姒的責任,他應該負全責,由於從他的故事中我看到他對自己沒自控力和束縛力,不會剛則柔,柔則剛,只不過一味的柔,泯滅了上進心,消磨了意志。假如他本身有嚴於律己,塑身養性,勤於國事的心,亡國之事便是天荒夜談,即便褒姒再妖豔,也不可能主宰江山的興亡。

歷史一直和人連在一塊的,很多的感情就在歷史的激揚文字中展示得令我感動萬分。鄭莊公由於媽媽偏愛小兒子,幫小兒子起兵造反而傷心。媽媽的計謀失敗後,被髮配邊疆,莊公有誓詞“不到黃泉,永不相見”。但後由來為思念媽媽,派人迎回了她,母子兩人一相見便抱頭痛哭,盡釋前嫌。讀了這個故事,我十分感動,畢竟親情是非常重要的,即便媽媽對不起自己,但她也是對子女愛的初衷,才有偏愛。這是個錯誤,但我覺得這也是因愛而錯,哪個不會在愛的旅途上犯了錯誤呢?我讚揚鄭莊公可以把親情放在隔閡恨意之上。親人犯錯,不應該一味的責怪,應該掌握包容,如此在愛的融化下,有哪些坎兒過不去呢!畢竟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是十指連心的親情。

這本書裡很多地方被人感悟非凡,除去親情,還有謙虛讓位。鮑叔牙知曉我們的才能不如管仲,便為了齊國的強盛讓坐落於他。這是鮑叔牙的寬闊胸襟與為國的中心。他在國家與我們的路上選擇了國家。我感覺大家每一個人都要如此。自己身居高位,但大家的榮譽是國家給的,就要為國家著想。有能人強過自己,就要能者居之,謙虛的舉薦,並且為了祖國可以讓位,如此祖國在能人的帶領下,必然會強大的。自己也會由於國強而獲得我們的幸福。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10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醫愚。”劉向的這句話傳頌千古,發人深省,所以我便也在空閒時間閱讀了一本名著——《東周列國志》。因為念書心切,竟也忘了看前言及簡介,直入文章了。所以目前眼前只剩兩件令我記憶猶新的關於它的故事來向大夥推薦了。

最近語文學習了《馬說》一文,這也令我聯想到了這本書中的似千里馬、伯樂一樣的角色。“燭之武與佚之狐。”在鄭國處於危難之際,佚之狐慧眼識英雄,力薦燭之武;二而燭之武智勇雙全,且頗有愛國精神,不由於之前鄭伯的冷落而耿耿於懷,最後不辱使命,說服秦伯退兵,從而在歷史上留下了“憑三寸之舌退百萬兵師”的千古佳話。看到這裡,我不禁想,難道他與秦伯正面交鋒時,他就不怕失敗嗎?怕,他當然怕。那樣,是什麼讓他這樣大義凜然地決定飾演一個國家的使臣且面對強敵呢?是勇氣,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勇氣。

《東周列國志》一書中荊軻刺秦王一章也體現了這一永垂不朽的勇氣。“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易水送別,送的是期望,送的更是勇氣,在秦王的大殿上,當荊軻手持匕首刺向秦王時,大家看見了昔日威嚴無比的一國之君,居然也失去了天子的儀態;所有些大臣更是驚慌失措,方寸大亂。荊軻一刺,刺穿了所謂天子的神話。

秦王與大臣的名字,或許在歷史的風塵中日漸消失,但荊軻之名,永載史冊,萬古流芳。荊軻的生命是短暫的,但他的勇氣卻是熠熠生輝的。

這令我不禁感慨到,燭之武不惜性命為國退秦師,荊軻不惜以生命為代價毅然刺秦為報燕太子丹之情,這不都表明:“勇氣是挑戰者擂臺的鼓點,它擊退了人的膽小與怯懦;勇氣如航船上的風帆,引領大家走向成功的彼岸”這一看法嗎?所以,在讀完這本書後,我想借戴望舒之名句說:“勇氣是石,敲出星星之火;勇氣是火,點燃熄滅的燈;勇氣是燈,照亮前行的路;勇氣是路,引你走向黎明。”所以,大家在日常要勇於嘗試,要勇敢,千萬不可怯懦,不可成為遺笑千年的“懦夫”,但也應該做到聰明,切不可為莽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