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我的影子》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的影子》教學反思 ,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的影子》教學反思

《我的影子》教學反思 1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說,她是用一生的時間在備一節課。可見,用心磨課的重要性。真正的好課的確需要“精雕細刻”“千錘百煉”,一次又一次的磨課,我感觸良深,收穫頗多。下面,我談談自己的一點感受

第一階段:備課

要磨出精品課,就必須鑽研教材,瞭解編者的意圖,才能設計出最佳的教學方案,備課不是一人的行為,而是全組的齊心行動,共同備課。學校從領導到備課組的每位老師都在幫助我,讓我去挖掘自己的潛力,構思教案:上網查詢資料,撰寫教案,製作課件,反覆推敲,幾經斟酌,深入到每一個細節。同時他們還幫助我集體研討,精益求精。從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重點的體現、教學過程的設想、教學中突發事件的應對等方面反覆思量,看哪些地方是可以配合教學過程的,哪些是需要改進的,力求做到既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又要切實為教學內容服務。是呀,在他們的幫助下才漸漸有了眉目。

《我的影子》是一篇非常生動的學生習作。文章圍繞形和影子、光源和影子、動作和影子幾方面寫“我”觀察到的現象、“我”的想象以及“我”的感覺,激發學生對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產生了興趣,願意去觀察自然現象,去了解探索一些最簡單地物理知識。這篇課文內容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生動,句式豐富,富有情趣,是低年級難得的一篇學習語言的好文字。教學時要讓學生充分讀書,在讀書內化課文語言,積累書面語言,提高表達能力。

於是我進行了我班孩子情況的分析。本篇文章是“影子”為話題,孩子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對影子有一定的瞭解,同時班上孩子對影子很感興趣,因此學習這篇文章孩子們有話可說。孩子們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瞭解了課文內容,因此孩子們在回顧課文的過程中,比較容易。同時小組合作是本課教學的重要策略,但是孩子的小組合作能力較弱,因此在操作中需要老師進行詳細地細節指導,讓孩子明確分工。

針對這一現狀,我制定了以下的學習目標:

1、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影子的變化,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產生好奇,並願意去探索、去研究。

2、會認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3、熟讀課文,學習豐富的句式。

第二階段:教學設計的交流完善交流完善教學設計同樣是為上課做準備,目的'是集大家的智慧共同感受整個教學流程,教學目標的設定,重點的理解,難點的突破,教學環節的銜接,教學策略的實施,教學問題的預設等,達成共識。在他們的幫助下,我能夠按照說課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整理、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

第三階段:上課與反思

我在教學本課時,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情感——趣味,步步深入激發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最後使學生達到情感的昇華,整個教學過程中感到比較成功之處有:

1、抓文章中作者情感。

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讓學生在文中找出影子的有趣,通過圖片和影像反覆有感情朗讀,讓學生與作者產生同樣的情感。

2、在教學中體現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整體感知中“師生互動”在讀中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度,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也體現了新的學習方式,在這段學習過程中學生表現得積極踴躍,討論熱烈,學習效果良好,課程氣氛比較活躍,學生真正地都動起來了。

3、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教學過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角色表演時,頓時課堂活躍起來,朗誦詩的、寫詩的、唱歌的、畫畫的、將課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也有不足之處:

1、對學生的回答跟自己的預設有出入時,不能順勢而導。這不僅僅是缺少教育機智,而是沒有把真正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的表現。

2、耗時太多,整個教學前鬆後緊,因而設計的幾個環節還有些沒能完成。

《我的影子》教學反思 2

活動目的:

1、初步感知影子與光的關係,發現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

2、對探索影子產生興趣,提高幼兒觀察和運用較完整語言講述自己發現的能力。

活動準備:

1、選擇有陽光的日子。

2、能站立的布娃娃一個,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1、創設遊戲情景,引出探究問題。

(1)找一找、猜一猜這是誰的影子。

(2)在陽光下觀察自己的影子是怎樣的。

ⅰ.幼兒在陽光下不斷變換動作,觀察影子的形狀、顏色。

幼兒:我跳舞,影子也跳舞;我走,影子也走;我插腰,影子也插腰、、、、、、

ⅱ.幼兒在陽光下站立不動,觀察影子。

幼兒:我不動,影子也不動。

老師:影子是跟著我們的,我們做什麼動作,它們也做什麼動作。

老師:咱們到大樹下去休息一下,看看地上有什麼?

幼兒:咦?影子哪兒去了?

老師:有光的地方才會有影子。

2、藉助布娃娃,比較布娃娃和影子的不同。

老師:這是誰?

幼兒:布娃娃。

老師:娃娃漂亮嗎?哪兒漂亮?

幼兒:黃黃的彎彎的長髮漂亮,大大的眼睛漂亮。

老師:娃娃的影子漂亮嗎?

幼兒:不漂亮,黑黑的,沒有眼睛,也沒有漂亮的衣服。

老師:娃娃和它自己的`影子有什麼不一樣?

幼兒:娃娃的頭髮是黃黃的彎彎的,影子的頭髮是黑黑的;娃娃的眼睛大大的,影子沒有眼睛、、、、、、

3、觀察比較自己和影子的不同。

老師:娃娃和它的影子不同,那小朋友的影子有什麼不同?

幼兒:我衣服上有花,影子上沒有;我脖子上有項鍊,影子上沒有、、、、、、

老師:影子是黑色的,我們有好多東西在影子上看不到,影子只是我們的一個輪廓。

4、實驗記錄:畫自己和自己的影子。

老師:請你們做一個喜歡的動作,認真觀察後把自己和影子畫下來。

5、交流實驗過程與結果。

老師:誰願意說說自己的記錄中哪個是自己,哪個是自己的影子?

幼兒 :漂亮的是我,黑黑的是影子、、、、、、

《我的影子》教學反思 3

課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即要創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又要積極開展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所以,我們更不能就教材教,而要勇於把語文課堂的觸角伸向更廣闊的天地,也就是學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學生一道開發和生成開放、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請看片斷:

教學《我的影子》這一課時,按照原來的設計,我打算這樣匯入新課——先啟發學生思考,然後引出學習內容:同學們你們認識“影子”嗎?“影子”是什麼樣的?

生:我知道,影子很大,黑黑的,像個巨人。

生(吳小龍):影子總是比我們人大。

師:是嗎?大家同意小龍的看法嗎?沒想到學生都說:“同意。”我愣了一下,“真是這樣嗎?”看看時間是十點多了,而且外面剛好是大晴天,我決定改變本來的教學設計,說:“那好,我們一起到室外去看看‘影子’究竟是什麼樣的,好不好?”

學生們歡呼鵲悅,高興勁就甭提了。廣場上,孩子們興趣盎然地觀察起自己的影子,有的同學還表演了很多有趣的手影,如小貓、小狗、老鷹、蝙蝠……

半節課很快過去了,同學們回到教室裡來了,我說:“通過觀察,你們有什麼發現嗎?”

吳小龍第一個發言:“老師,我今天發現影子不一定比我們人大,我剛才說錯了。”其他同學也紛紛發言:

生:我找到了人的影子,樹、房子的影子。

生:老師,不但樹、房子有影子,花草也有影子。

生:我發現這些影子的形狀不一樣,有大的,有小的,有時在我左邊,有時在我右邊,有時在我前邊,有時又在我後邊……

話還沒說完,一生插話到:“對呀,如果光線在左邊,影子就在右邊,光線剛好跟影子的方向相反。”

生:對,影子大小要看時間和光線發出的位置,像早上和傍晚時,影子就比人大,中午影子就比人小。我有試過,如果把燭光放低,影子就變大,把燭光放在高過頭頂的.地方,影子就變小。

師:同學們眼睛真亮,觀察得這麼仔細,老師真是佩服你們!生活處處皆學問,只要留心觀察你就會有收穫。我們書中也有一位小朋友,他把觀察到的影子寫出來了,我們一塊去看看吧!

……

實踐證明,實施開放式的教學,不僅培養學生的開發思維和創新能力,而且使學生在輕鬆愉快中掌握了新知識。

教完這篇課文,我感到無比輕鬆和愉悅。它讓我知道了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應通過實實在在的質疑、觀察等形式來落實,還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去觀察、去搜集相關資料,讓課內的知識、疑問在課外廣闊的空間得以延伸、解決。正如瑞士心理學學家皮亞羅說過:一切真理要學生自己獲得,或者由他們自己重新發現。至少由他們重建,而不是簡單的傳遞給他們。

《我的影子》教學反思 4

這一學期來,我發現我們班學生變了,課堂上的表現不再像一年級的時候那樣活躍,那樣積極、主動了,取而代之的'經常是死氣沉沉,師生彼此都覺得無趣。我也覺得很累,常有一種“老牛拖破車”的感覺。為此,我非常苦惱,一有空就在思考這個問題:“原因在哪裡?他們對那些星星月亮之類的小獎品已不那麼感興趣,對開火車、找朋友等常見的形式也已習以為常了,我該怎麼辦才能把他們的熱情再調動起來呢?”

我決定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大幅度的改革。今天,學習《我的影子》一課的生字時,我先請學習小組討論幾分鐘,看大家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們,然後請一個小組的同學上臺當小老師,教會同學們記住生字。你聽聽他們的講解:公主的“主”頭上的'點就像公主頭上戴的頭飾,下面的“王”字表示她是皇帝的女兒,很大。“揮”將軍經常這樣跟人揮手,所以“揮”是“扌”加“軍”。“蹦”一群小朋友要去爬山,大家高興得蹦起來。“矮”我知道一個小女生長得像禾苗一樣高,就是矮。另一個學生半蹲著腳把自己扮成一個小矮人說:我知道像這樣個子很小很小的人就是矮……

教室裡不時發出陣陣熱烈的掌聲,我也不由自主地發出讚許的微笑,並及時作出鼓勵性評價:“你的想像力真豐富。”“這辦法妙極了。”之後,我又稍作下總結:“剛才,我們從這些同學身上學到哪些記住生字的好辦法?”大家通過交流,總結出如發揮想像猜字義、加動作表演、爬文字長城等方法。一節課下來,我做的事不多,孩子們卻學得更好。

經過反思,我發現這節課成功之處在於:真正放手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前段時間,我潛意識裡總擔心放手讓學生自學,而不經過強化訓練,學生能學得好,記得牢嗎?有了這種顧慮,自己又在不知不覺中走回到傳統教學模式的框框之中,學生字讓學生一遍一遍地讀,又一遍一遍地寫。這種毫無挑戰性又毫無趣味可言的重複訓練,學生能不厭從頭倦嗎?

現在,他們成了自己學習的主人,不僅可以先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生字,自己的聰明才智也得到了展示,滿足了學習的需求。在這樣的語文實踐中,學生學到了知識,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鍛鍊,想像力也有了發展,又在活動中學會了合作與交流,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我的影子》教學反思 5

在第一課時中,學生們提出了一些問題,我沒有包辦代替替他們回答,而是讓他們回家後自己解決。今天上課,他們拿來了各種資料。一上課,學生們就都迫不及待地想告訴大家自己找到的答案,而我沒有直接讓他們彙報答案,而是先讓他們說說自己是怎麼做的,因為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學習方法,他們蒐集資料的途徑也是各不相同。我對每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都給予積極的肯定,就是在暗示學生,蒐集資料的途徑有很多,可以用自己最喜歡的、最快捷的方式去尋找答案。在“潤物細無聲”中滲透了學習方法。下面是我的一個教學片段:

師:老師發現,有些同學都著急了,想快點把自己蒐集到的資料、找到的答案說給同學們聽。那好,現在小組同學先互相說一說,你都弄懂了哪些問題?(小組交流,師巡視)

師:剛才老師走到你們中間聽了一下,同學們說得都太好了!誰願意先來說一說你解決了哪個問題?

生①:我知道“為什麼影子忽左忽右忽前忽後”,是因為人站在路燈下的位置不一樣。路燈在我前面時,影子在我後面;路燈在我左面時……

師:也就是說路燈的方向總和影子的方向是——相反的。

師:誰願意把寫這段內容的自然段讀一讀?(指名讀)像他這樣練習讀一讀。

生②:老師,我畫了一幅畫。我想用它來幫助同學理解一下“為什麼離路燈越遠,影子越長”。

師:(驚訝地)是嗎!想得真周到,多好的.孩子呀!你和老師想到一塊兒去了!那你為大家解一下吧! ……

生③:我親自去路燈下體驗,果然是我做什麼,它就做什麼。師:那你把這個自然段讀一下。

我們來做個小遊戲,你們找自己喜歡的同伴,兩人配合表演。一人扮演影子,表演要有默契。

師:好玩嗎?開心嗎?那麼開心地讀一讀這一段吧!

在彙報的過程中,學生們既嚐到了成功的喜悅,又擴大了知識面,鍛鍊了能力。從而更激發起學生蒐集資料的興趣,增添了蒐集資料的動力。資料的蒐集,不但能深入瞭解影子的形成及特點,而且對學生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理解課文的內容都有很大的幫助。

《我的影子》教學反思 6

《我的影子》是一篇與科學知識有關的文章,課文內容有趣,新奇,接近兒童生活。所以,我從以下及格方面開展教學,收效不錯。

一、圍繞中心主題,課前激發學生的興趣。

本單元主題為“好奇”,關於學生的“好奇”,我相信是真如“十萬個為什麼”。因此,我根據國小生年齡小,對很多東西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讓他們提前預習,課前,查詢資料,並在上課伊始,讓他們讀給大家聽,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又使其他同學增長了知識,進而為課堂教學作了良好的.鋪墊。

二、以學生為主體,充分感悟語言文字。

由於這篇課文層次清晰,內容簡單明瞭,所以在讀的方面花費很多的時間,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從而以讀促悟。

1.讓學生有目的性,有層次性地讀,每次在佈置學生讀之前都提出具體要求。

2.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個性選擇,我讓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讀給好朋友聽,並說說為什麼?

3.把評價主權還給學生,在學生讀後,大部分學生都學會了準確地評價他人朗讀時的優點和不足。

4.朗讀形式多樣化,充分調動學生讀書的慾望和積極性。通常用“小小擂臺賽”等比賽形式,具有競爭力,效果明顯。

在充分朗讀後,也為學生感悟課文和積累詞語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從“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中,不僅體驗到影子的變化,並學會了用這樣的句式說話。

但是,這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理解影子和光線的關係時,我本意讓學生用模擬實物來自主探索。(實驗方法:四人一組,左右兩位同學手執手電筒不動當作路燈,其他兩位同學用短的鉛筆在光線下移動,可當作人在走,共同觀察影子的變化情況。)可是,由於天氣原因,影響了實驗的進行,不容易觀察到影子的變化。這是我疏忽的地方,在備課前欠考慮,我想若上課之前自己先動手試驗一下,就會預料到這個不足的地方。針對如此,課堂上我進行了二度設計,讓學生去實際生活中觀察,並記錄在日記本里,從而查缺補漏。

《我的影子》教學反思 7

學生缺乏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習效率低下,一直成為困擾語文教學的難題。面對低年級的學生,如何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在關注他們人文精神的培養的同時,尊重他們的個人經驗、感情和意見,引領他們在語文世界快樂成長呢?

我覺得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不但要學會關注,重視傾聽,及時對話,更重要的是要善於發現。教師不但要善於發現學生的生活經驗,發現學生對文字的真實感受,發現學生的智力型別,而且要善於發現可利用資源。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在《我的影子》教學前,我先讓學生在燦爛的陽光下玩追影子的遊戲,然後請學生認真觀察,再彙報玩的過程中自己發現了什麼?上新課時,孩子們因為有了真實的生活體驗,對於我所提出的問題,都積極發言。他們有的說:“我發現影子和我一起動。”有的說:“我在前時,影子在後,影子的方向都跟我相反。”有的說:“影子有時變長,有時變短。”……在孩子們的高談闊論的`同時,我讓他們再讀課文,看看文中的小作者是怎樣描寫“我的影子”的。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讀起書來。孩子們再次彙報時,不僅抓住了課文的重點句進行理解,而且在朗讀時,面帶喜悅的表情。真是讀得聲情並茂。

實踐證明,實施開放式的教學。不僅培養學生的開發思維和創新能力。而且使學生在輕鬆中掌握了新知識。教完這篇文章,我感到無比輕鬆和愉快,它讓我知道了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不能停留在口號上,應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思考、觀察、蒐集相關的資料,讓課內的知識在課外得到延伸。

《我的影子》教學反思 8

本節課為《我的影子》教學第二課時,重點是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趣味性,學會用重點詞語造句以積累,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對周圍現象有興趣地觀察,有意識的探究,鼓勵學生多實踐和收集有關資料。教學完後,我自己覺得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一、圍繞中心主題,課前激發學生的興趣。

本單元主題為“好奇”關於學生的“好奇”,我相信是真如“十萬個為什麼”。他們還小,對很多東西,很多現象都有強烈的好奇心,想探究竟。就會很自覺地去查詢一些相關的資料,以獲得答案。此時和他們有著相同的心理的`一些短文也自然地受到了他們的青睞。於是,我利用“課前五分鐘”的慣例,讓學生把查到的知識或主題有關的短文帶到臺上,給大家讀一讀,既符合了教學主題,又滿足了他們的表現欲,使他們的收集選材能力和傾聽能力得到發展,又鍛鍊了學生的膽量。

二、以學生為主體,充分感悟語言文字。

低年級閱讀教學應以學生朗讀感受為主,為此,我在讀的方面特別注意:

1.讓學生有目的性,有層次性地讀,每次在佈置學生讀之前都提出要求。

2.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個性選擇,我讓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讀給好朋友聽,並說說為什麼?

3.把評價主權還給學生,在學生讀後,大部分學生都能準確地評價他人朗讀時的優點和不足,並且說話較有禮貌,如“有個小意見”“如果再大聲一些就更棒了”等等。

4.關注學生的發展。每個班級都存在著差異性,在課堂上,我特別“偏心”那些學困生,用鼓勵形式讓他們大膽嘗試一些朗讀,體驗成功,對點滴進步的學生及時肯定,並提出更高一層次的要求,幫助他們逐漸上進。

5.朗讀形式多樣化,如讀喜歡的段落,小組讀,帶著感情自讀等。

在充分朗讀後,學生的理解和感悟都得到了提高,還為造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生能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學習重點詞句“也”“越來越”“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體驗影子的變化,並把他拓展到其他語言表達中,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三、適當擴充套件,鼓勵實踐觀察。

語言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而生活是語文實踐的大舞臺。本文中影子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到處有,我鼓勵學生讓爸爸有空帶自己出去實際觀察影子在路燈下的變化。這樣,讓學生體驗,讓學生用充滿活力的特徵伴隨他們的認識過程,對影子現象產生興趣,勤于思考,勤於觀察。為滿足學生更大的好奇心,我結合“語文天地”中的讀一讀《我想知道》一題,讓學生說一說想知道什麼,並且佈置觀察風吹紅旗的現象,試著寫寫。這就激發了學生的想像,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讓“好奇”迸發創新的火花。

一節課結束了,學生的好奇心還沒冷卻下來,而是帶著更濃的探索“新事物”進入課外的書籍海洋,特別是《十萬個為什麼》。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理解影子和光線的關係時,我本意讓學生用模擬實物來自主探索。

(實驗方法:四人一組,左右兩位同學手執手電筒不動當作路燈,其他兩位同學用短的鉛筆在光線下移動,可當作人在走,共同觀察影子的變化情況。)可是,由於外面陽光強烈,影響了實驗的進行,不容易觀察到影子的變化。這是我疏忽的地方,在備課前欠考慮,我想若上課之前自己先動手試驗一下,就會預料到這個不足的地方。針對如此,課堂上我進行了二度設計,讓學生實際去觀察。(最後環節)再有就是一個欠細緻的指導造句“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這個詞句,學生說的句子大多表示連續性的一些事情,不夠確切。如“我一會兒寫字,一會兒讀書,一會兒玩。”於是,我直接引導他們“這樣做對嗎?說說天上的雲的變化,象什麼,你能用這三個“一會兒”來說說嗎?下課時,你都做了什麼事情,誰也能用這三個“一會兒”來說說?”經過仔細的反覆思考。我覺得指導方法不夠細,應先讓學生說說大概時間內做了什麼事情,再來用這個詞彙說說,可能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