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品】說課稿錦集10篇

說課稿7.05K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說課稿錦集10篇

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人教版九年級數學上冊第21章第三節第三課時《實際問題與一元二次方程之面積問題》。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幾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會了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傳播問題,增長率問題。所以本節課對學生來說並不陌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不僅繼續對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加以鞏固,而且會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面積問題,給以後用二次函式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因此,它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徵和新課標要求以及九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1.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決應用題。2. 根據面積與面積之間的關係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數學模型並解決這類問題.3. 能根據具體問題的實際意義檢驗結果是否合理。

過程與方法:利用提問的方法複習幾種特殊圖形的面積公式來引入新課,解決新課中的問題.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瞭解數學對促進社會進 步和發展人類理性精神的作用。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根據面積與面積之間的等量關係建立一元二元方程的數學模型並運用它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根據面積與面積之間的等量關係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數學模型.

四、學情分析

1、知識掌握方面:學生對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已經很熟悉,適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數學學習方式。

2、學生年齡特點:九年級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和好勝心理。容易開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適合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方式。

五、教法學法:

教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本節課的特點,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探索、歸納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法,以學生主動參與為前提、自主學習為途徑、合作交流為形式,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合作、交流,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學法:突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數學學習方式,不但讓學生“學會”,還要讓學生“會學”。

六、教學程式: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銜接自然匯入本節課要學習的面積問題。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學生活動:某學校準備修建一個面積為200平方米的矩形花園,它的長比寬多10米。設花圃的寬為X 米,則可列方程為:

X(X+10)=200

【設計意圖:由具體簡單的問題激起學生的興趣。】

2.例題講解:先設定了三個問題讓同學們思考:(1) 本題中有哪些數量關係?

(2)正中央是一個與整個封面長寬比例相同的矩形如何理解?

(3)如何利用已知的數量關係選取未知數並列出方程?

再點評:依據題意知:中央矩形的長寬之比等於封面的長寬之比=9:7,由此可以判定:上下邊襯寬與左右邊襯寬之比為9:7,進而用兩種方法解答。

解法(一):設上、下邊襯的寬均為9xcm,左、右邊襯的寬均為7xcm,中央矩形的長為(27-18x)cm,寬為(21-14x)cm.進而用兩種方法解答。

(27-18x)(21-14x)=×27×21

解法(二):設中央矩形的長為9Xcm,寬均為7Xcm.

9X*7X=21.3

解答學生自己完成

【設計意圖:讓學生一題多解,訓練思維的靈活性,其次還需學生正確細心地解方程】

(三)小試牛刀:用多媒體出示兩道習題讓學生練習,順路突破重點。

(四)應用拓展:讓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訓練思維的嚴密性。

【設計意圖:及時練習和拓展,讓學生更加深刻理解面積問題中的等量關係,從而解決本節課教學難點,同時提高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

(五)歸納小結,淺談收穫

(六)佈置作業及補充練習

【設計意圖:讓學生課後自覺複習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向量的加法》是《必修》4第二章第二單元中“平面向量的線性運算”的第一節課。本節內容有向量加法的平行四邊形法則、三角形法則及應用,向量加法的運算律及應用,大約需要1課時。向量的加法是向量的線性運算中最基本的一種運算,向量的加法及其幾何意義為後繼學習向量的減法運算及其幾何意義、向量的數乘運算及其幾何意義奠定了基礎;其中三角形法則適用於求任意多個向量的和,在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中有很普遍的應用。所以本課在“平面向量”及“空間向量”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上節課中學習了向量的定義及表示,相等向量,平行向量等概念,知道向量可以自由移動,這是學習本節內容的基礎。學生對數的運算了如指掌,並且在物理中學過力的合成、位移的合成等向量的加法,所以向量的加法可通過類比數的加法、以所學的`物理模型為背景引入,這樣做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向量加法的意義,準確把握兩個加法法則的特點。

三、教學目的:

1、通過對向量加法的探究,使學生掌握向量加法的概念,結合物理學實際理解向量加法的意義。能正確領會向量加法的平行四邊形法則和三角形法則的幾何意義,並能運用法則作出兩個已知向量的和向量。

2、在應用活動中,理解向量加法滿足交換律和結合律以及表述兩個運算律的幾何意義。掌握有特殊位置關係的兩個向量之和,比如共線向量,共起點向量、共終點向量等。

3、通過本節的學習,培養學生類比、遷移、分類、歸納等數學方面的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向量的加法法則。探究向量的加法法則並正確應用是本課的重點。兩個加法法則各有特點,聯絡緊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實質相同,但是三角形法則適用範圍更加廣泛,且簡便易行,所以是詳講內容,平行四邊形法則在本課中所佔份量略少於三角形法則。

難點:對三角形法則的理解;方向相反的兩個向量的加法。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到三角形法則的實質是:將已知向量首尾相接,而不是表示向量的有向線段之間必須構成三角形。

五、教學方法

本節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類比:由數的加法運算類比向量的加法運算。

2、探究:由力的合成引入平行四邊形法則,在法則的運用中觀察圖形得出三角形法則,探求共線向量的加法,發現三角形法則適用於任意向量相加;通過圖形,觀察得出向量加法滿足交換律、結合律等,這些都體現探究式教學法的運用。

3、講解與練習:對兩個法則特點的分析,例題都採取了引導與講解的方法,學生課堂完成教材中的練習。

4、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直觀地表現向量的平移,相等向量的意義,更能說清兩個法則的幾何意義及運算律。

六、數學思想的體現:

分類的思想:總的來說本課中向量的加法分為不共線向量及共線向量兩種形式,共線向量又分為方向相同與方向相反兩種情形,然後專門對零向量與任意向量相加作了規定,這樣對任意向量的加法都做了討論,線索清楚。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選自國中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本單元教學重點是誦讀古代詩文,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本課的重點是訓練學生朗讀詩詞的能力,藉助聯想和想象在古代詩詞中的運用訓練學生合理、大膽、獨特的聯想和想象能力;領會詩詞所表達的強烈的真摯的情感,培養積極、樂觀、健康的生活態度。

依據: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的基本理念、課程總目標以及第四學段(7-9年級)閱讀目標的相關內容闡述和國中語文第四冊教學參考書中對此課的教學重點提示。

二、教法

情景創設法、設疑導思法、討論法

依據:教育學、心理學理論中興趣學習觀、主體性學習觀以及啟發性學習原則。

三、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中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的學習方式。

四、教學設想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聯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訓練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朗讀能力和聯想、想象能力。通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培養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態度。

依據:根據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和課程目標要求。

(二)教學重難點

訓練學生朗讀能力,藉助聯想和想象在古代詩詞中的運用訓練學生合理、大膽、獨特的聯想和想象;聯想和想象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依據:根據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的原則以及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和人本主義學習觀。

(三)課堂結構

趣味匯入、誦讀感知、;深入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延伸、熟讀背誦,合作配圖

(四)教具

收錄機、朗讀帶、多媒體(在有條件下)

說課稿 篇4

一、介紹說課的內容: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20課《紙船和風箏》,是第五單元中的第四篇課文。

二、說教材:

《紙船和風箏》是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有關友誼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帶著問候,帶著祝福,在山頂和山腳架起了一座友誼的長橋,讓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可是,就因為一件小事的爭吵,象徵著友誼的紙船和風箏不見了,兩個小夥伴也陷入失去友誼的痛苦中。最後,他們終於鼓起勇氣,再次向對方伸出了友誼之手,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重新找回了這一段真摯的友情。

整篇課文以“情”為主線,表現了松鼠和小熊相好時的快樂,鬧彆扭時的難過、失落,以及雲開霧散時的興奮、激動。把真摯的友情在字裡行間表現得真實感人,是學生體驗情感、訓練語感的一篇優秀文字材料。根據二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階段目標以及本篇文字的特點,本節課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1、有感情朗讀課文,在朗讀感悟中培養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2、在讀中體驗情感,體會松鼠和小熊的友誼,受到情感的薰陶,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

三、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教學應重視情感體驗,在朗讀感悟文學作品中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同時形成良好的語感。”而本篇課文的動人之處恰恰就在字裡行間蘊含的真情。文章文字雖然淺顯,但對二年級的孩子,要讓他們感悟小夥伴失去友誼時內心的失落和難忍的痛苦,以及修補“裂縫”的獨特方式和感人場面,還是有難度的。根據新課標的理念以及本篇課文的特點,我嘗試採用體驗教學的'方式,通過情感朗讀,讓學生自主感悟體驗,達到體驗情感,形成語感的教學目標。在課堂中,教師始終是學生體驗活動的一個組織者,一個促進者和一個平等對話者。

四、教學程式:

分為三部分:

(一)複習生字,看圖引入新課。上課伊始,通過出示重點句子邊讀句子邊複習生字。再出示精美圖畫,讓學生說說圖中畫了什麼?猜猜兩座可愛的小房子分別是誰的?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自然地引入新課的學習。

(二)入情入境,朗讀感悟。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悟課文,體會文章字裡行間蘊含的真情,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的具體教學策略是這樣的:

1、保證充分的閱讀。初步朗讀,深入閱讀,充分思考,逐步領悟。有了這個過程,學生獨特的感悟,豐富的體驗才會源源不斷地生成。因此,這一部分的學習中,留下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讀書、去品味、去感悟。例如,在學習1-6自然段時,讓學生通過自讀感悟、小組交流朗讀、配樂齊讀等多種讀書方式,在反覆的讀書中生成自己的體驗,體會小熊和松鼠成為好朋友時的快樂。

2、營造體驗的情境。情感是最具有情境性的心理活動,要讓學生體驗松鼠和小熊快樂,失落,痛苦的情感,引發學生相應的體驗,就要注意創設情境,讓學生入情入境,進入角色。在這部分的學習中,我通過多種途徑創設情境:如,簡筆畫板書、展播課件,配樂朗讀渲染氣氛,教師語言的描述等。

(三)聯絡實際,遷移運用。對整篇課文的朗讀感悟之後,老師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運用本課對友誼的感悟和體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一環節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使學生更加深對友誼的理解,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說課稿 篇5

一、課題級別及名稱

我參加的課題是市重點課題“農村中國小生營養均衡狀況調查及應對策略研究”。

二、承擔的具體的研究內容及研究的成果

營養均衡是該課題的核心概念,當前農村中國小生在均衡營養方面因各種原因存在很多問題,由此影響到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導致當前一些農村學校出現了一些營養不良、肥胖兒甚至亂食“垃圾食品”致病的現象,我們選擇這個課題進行研究,旨在瞭解農村學生這一弱勢群體目前的營養攝取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探索出一個保證農村學生營養均衡的、符合地方實際的膳食方案,因此,我在這個課題中主要承擔了“學生膳食均衡營養”方面的研究,重點將研究內容放在“一週營養食譜”的制定方面。

根據我們的調查發現:在相對落後的農村學校,學生在營養均衡方面表現不盡人意。農村學生中普遍缺乏營養學知識,其飲食基本處於盲目狀態。學生中營養不良現象普遍存在;學生沒有均衡營養觀念導致膳食不考慮營養搭配;學校領導及食堂負責人對學生膳食營養的均衡攝入根本無暇顧及或者根本不考慮:學生因學習壓力大而導致就餐的隨意性;學校還存在著亂吃零食現象。這種不合理的膳食搭配和管理勢必會影響到學生的營養均衡,影響學生的學習和健康成長。現實不容樂觀,為農村學生制定符合農村實際的營養食譜很有必要,我們得出的研究成果有:

1、提高學校、食堂、家長和學生對營養均衡的認識;

2、改善農村學生營養攝入現狀,使其膳食趨於平衡;

3、找到適合本地農村學校的膳食食譜和管理策略;

4、營造學校、學生、食堂及家長目的一致的和諧關係。

三、本節課內容簡介

本節示範課所展示的《我們的瓜更甜 魚更香》是我為本課題成果的推廣設計的一篇報告,做此報告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及其家長對營養均衡的認知水平;讓學生和家長認識到地方一些農產品的'營養價值;為他們接受地方一週營養食譜作鋪墊,在此基礎上讓學校、食堂、家長都關注學生的膳食,為學生的均衡營養保駕護航。

四、研究成果在本節示範課中教學片斷中的體現

片斷一:匯入環節

在匯入環節,我是充分體現到了第一個研究成果的達成,我首先給出一組資料:xx中學研究前後學生就餐帶飯具的比重分別為60%和95%,然後讓學生思考就餐不帶飯具的原因和影響。通過這樣的情境創設讓學生去思考和發現問題。

我是這樣向學生設問的:“同學們,你們說就餐不帶飯具的學生是怎麼吃飯的呢?他們所食用的食品有哪些呀?請大家想一想:這樣的膳食方法對健康有利嗎?由於問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這樣可以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思考,並對問題利弊進行權衡。

不少學生回答:“他們吃饅頭夾火腿!”“饅頭夾雞腿!”“饅頭夾豆條!”我順勢問:“長期吃油炸食品或者醃製豆品有什麼危害啊?”學生們經過思考,再加上我的講解,最後明白:油炸食品或者醃製豆品含有有害物質,會影響消化甚至致癌;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危及健康。於是我及時匯入:“那麼什麼樣的膳食才是科學的呢?”學生再次進入了思考中。這樣學生對自己的飲食習慣進行了反思,提高了他們對均衡營養的認識,追求營養均衡才會成為可能。

片斷2:昇華成果 實踐操作

在這一環節,我充分利用了課題研究中的第二、第三個成果,通過背投我向學生展示了xx中學一週營養食譜,讓學生觀看食譜上顯示的食品名稱,討論下這些食品的原材料產自何處,他們發現這些營養食譜的原材料大都產自本地,當我向他們介紹了這些食品的營養價值後,同學們的臉上掛滿了自豪。

我給同學們提出了以下問題來思考:

你知道什麼蔬菜最有營養嗎?

為什麼我們每天要攝取一定量的肉蛋奶呢?

為什麼要攝取一定量的粗糧呢?

柴雞蛋為什麼比圈養雞下的蛋有營養?

馬鈴薯和大豆相比,誰的蛋白質含量更豐富呢?

你會接受學校和食堂為我們制定的營養食譜嗎?

通過這些問題的思考和我的講解,同學們認可了營養食譜,在接下來的一週營養食譜的實施下,就改善了農村學生營養攝入現狀,使其膳食趨於平衡。

最後我用結題報告中的一句話結束本課:同學們!農村經濟是不如城市,但農村的稻米更香;農村的瓜果更甜;農村的牛奶更濃;農村的蔬菜更綠;農村的魚更肥、豬更壯;農村的雞蛋更富有營養…… 總之一句話:農村的食品更養人。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走進麗江》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介紹的是我國雲南麗江古城的奇特風貌以及麗江神奇的自然景觀。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的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的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這一課的教學安排了兩課時,我所進行的公開課進行的是第一課時。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享受美好的事物帶給我們的樂趣,學習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麗江的“神奇和美麗”表現在哪些地方,通過細讀重點句子和段落,理解麗江古城的特點好麗江神奇的自然景觀。

根據本單元及本課的教學要求,我制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1、識記本課7個生字,會寫10個字,掌握重點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過渡句的作用。學習作者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4、默讀課文,深入探究課文內容,瞭解麗江古城的.特點和麗江神奇的自然景觀。

5、引導學生體會麗江的神奇和美麗,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三、說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如下:

首先結合上一篇課文《桂林山水》的寫法進行談話匯入。讓學生回憶《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是採用什麼寫法來介紹桂林山水的。並請同學們嘗試分別用“總分總”的方法、用“總分”的方法說說桂林山水的特點。

然後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出示中國地圖,指出雲南昆明的方位、麗江的位置。

第三環節是檢查預習,學習字詞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詞語,開火車讀,齊讀字詞。

2、讀生字並組詞(組課外積累的詞語)。

說課稿 篇7

一、分析教綱教材,制定教學目標

《紙船和風箏》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三冊新入選的一篇閱讀課文,它講述的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這兩樣小朋友們都喜歡的東西,讓松鼠和小熊這兩種可愛的小動物成為了好朋友,並且成了維繫、發展他們倆之間友誼的紐帶。

新的《語文課程規範》中明確提出:閱讀教學以同學閱讀為前提,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同學的閱讀。倡議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本著上述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引導同學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可採用不同的形式。

2、在讀中體會松鼠和小熊的內心變化過程正是其友誼加深的過程。

3、展示同學的扮演才幹,讓同學在扮演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文中所蘊含的道理。

二、根據同學情況確定教學方法

根據低年級同學生性活潑的個性特點,我採用了“讀中感悟、探究明理、扮演體會”的形式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以讀為主,多讀少講,讓同學在讀中感悟、領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三、以同學為主體,佈置教學過程

《語文課程規範》中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同學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同學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為同學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因此,在教學《紙船和風箏》這一課時,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程式:

1、 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通過老師的匯入語,激發同學讀書的興趣,同時引導同學對課題質疑,可以讓同學在讀書的'時候能帶著問題去讀,這樣讀書就能夠讀得更仔細、認真。

2、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我讓同學選擇自身喜歡的方式自身讀課文,對全文有個初步印象,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而且在讀書之前,我就出示了自讀要求,讓同學明白自身應該怎樣去讀書,在讀書的過程中要做些什麼或弄清楚什麼,這樣就能夠讓同學在讀書時做到有的放矢。

3、 細讀課文,探究明理

在細讀課文的過程中,我充沛利用課文的三幅插圖,讓同學能夠更形象生動地理解課文 。而且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同學選擇自身喜歡的方式考慮解決提出的問題,這樣,不讓同學的思維限制於一個固定的方框裡,更有利於激發同學獨特的想象力。

4、 整體梳理,加深印象

閱讀教學要體現“整體——區域性——整體”的原則,因此,讓同學在細讀課文以後再一起回憶梳理整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既可以鍛鍊同學整理歸納的能力,又可以加深對課文的印象。

5、 扮演體會,鞏固提高

設計扮演課文內容這個環節,是因為低年級的同學活潑好動,喜歡錶示自身。而且在扮演的過程中,同學融入了自身獨特的體會,能夠進一步加深理解課文的內涵,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同學在邊動邊說邊演的過程中受到教育。

四、板書設計,突出重點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新型玻璃》是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組的一篇精讀說明文,作者形象、生動的向我們介紹了夾絲網防盜玻璃、夾絲玻璃、變色玻璃、吸熱玻璃和吃音玻璃等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它們在現代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這篇課文篇幅不長、圖文並茂、語言淺顯,通俗易懂,主要是想讓學生通過了解5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瞭解迅速發展的科學技術成就及其在現代工業化建設中的作用,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積極性以及勤奮學習的自學性

學習這篇課文時如果把重點只放在瞭解每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上,我認為語文課應有的基本能力的訓練就得不到落實。因此我認為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課文對五種玻璃進行描寫的方法,讓學生達到讀中學說,讀中學寫的目的,讓學生採用:看、聽、讀、寫、說的方法學習,體會新型玻璃的用途之廣,作用之大,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通過這種學生樂於接受的形式,有意識地把認識事物、學習語言和發展思維結合起來,既重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落實語文基本能力的訓練。

二、說教法。

真正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我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採用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當“新型玻璃”的推銷員。把讀、寫、說結合起來,避免了說明文的枯燥無味,增強趣味性。讓學生在快樂中掌握新知,成為一名優秀的推銷員,也為本組的.口語交際“我是小小推銷員”做了準備。

三、說學法。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採用看、聽、讀、寫、說的方法學習。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讓它成為一種享受。

四、說過程。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我所思考的新的語文教學應該是:真正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展示自我;用好教材的例子,進行字、詞、句、段篇踏實有效訓練,真正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訓練上去。

為了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我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快樂匯入、整體感知自主閱讀、準備推銷詞、展示推銷、拓展延伸、總結評比佈置作業六個環節。

一堂好的語文課還應該用好現代化教育技術,讓孩子在現代化的聲、光、電的新型教學中感受一隻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書所帶來的不同的思維訓練,啟用孩子各方面潛力的發揮與發展。但因各種原因,使得這節課存在了這方面的遺憾。當然,存在的問題還很多,請在座的各位提出批評,我虛心接受。

五、說板書。

板書主要是提綱挈領的體現文章的主要內容,即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新型玻璃

種類 特點 作用

夾絲網防盜玻璃 自動報警 防 盜

變色玻璃 能隨著陽光的強弱而改變顏色 “自動窗簾”

吸熱玻璃 吸熱,阻擋冷空氣 可使室內冬暖夏涼

吃音玻璃 消除噪音 使噪音強度減弱

夾絲玻璃 非常堅硬,不易破碎 適於高層建築使用

說課稿 篇9

一、 說教材

這篇課文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有關內容改編而成。林沖遭刺配來到小旋風柴進莊上,被洪教頭所逼與之比武,幾招之內便使洪教頭敗於棒下,最後使之羞愧而去。

全文共八個自段然,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可以分為三大段。即1節,寫林沖被押解滄州來到柴進莊上;2至7節,詳寫林沖被迫與洪教頭比武的經過。8節,寫洪教頭敗給了林沖,滿面羞愧而去。人物描寫細膩傳神,故事曲折動人,讀來引人入勝、美不勝收。根據大綱要求及學生認知水平,制訂本課教學目標要求如下: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有條理地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綠線中的12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對課文語文文字的朗讀品味,讓學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學的薰陶,培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教學重點:通過對林沖和洪教頭二人的語言和動作的描寫,生動地寫出了林沖的沉穩 與洪教頭的狂躁。

教學難點:根據人物的言行,分析評價人物特點。

二、 說教法

1、根據第一教時“學習生字詞、讀通讀順課文、瞭解主要內容”等任務,我選擇“導學反饋法”進行教學,其步驟為“導向――導學――反饋”。導向:主要任務是讓學生明確教學目標,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引導他們進入良好的'學習準備狀態。導學:強調學生的學習實踐。可以根據教學目標,組織學生開展個人自學、小組討論、大組交流評議、書面練習等活動。反饋:是指在重點內容導學以後的相對集中的評價和分析。教師要針對學生在討論和交流過程中反映出的正、反兩方面的情況及時給予點撥或示範,使學生的學習逐步到位,逐步深化。

2、本人根據第二教時“讀議全文,分析評價人物特點,複述課文”等任務,採用“四步導讀法”,把第一教時看作是“四步導讀”的第一步――初讀、感知內容。循著其思路接下去導學:細讀,品析詞句――精讀,揣摩寫法――熟讀,積累運用。

3、第三教時拓展延伸階段,我採用“自讀――積累”教學法:明確目標,課外自讀,交流檢查,摘錄積累。

三、 說學法

針對教材特點及學生特色,我在三節課中分別授給學生如下幾種學法:

1、利用工具書和學查“無字字典”讀懂讀順課文。

2、根據學習目標,分步逐漸深入讀書法。

3、廣泛閱讀,巧妙積累法,收集資訊,豐富自己。

四、 說教學程式

第一教時,先提出學習目標:掃除字詞障礙,讀懂讀順課文,給課文分段。採用“導學反饋法”引導學生自學探究。讀讀、劃劃、議議。為第二、三教時整體感知、熟讀課文打下紮實的基礎。(具體環節略)

第二教時,採用“四步導讀”法教學。具體環節如下:

1、複習鞏固,引入正題。

這一過程讓學生聽寫生字詞,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從整體上給學生留下印象,為“細讀”做好準備。

2、細讀課文,分析評價人物特點

這過程指導學生抓住語言、動作描寫的有關語句,反覆朗讀品味來把握人物特點。這裡主要切忌提問太多、太碎、太雜。用一兩個問題統領整個學習過程,捕捉住學生的思維“焦點”。比如,可以讓學生圍繞“林沖的謙和忍讓及其他的武藝高強”去讀書探究,品析詞句。看從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來。

3、精讀課文,揣摩寫法

這一過程主要引導學生欣賞作者遣詞造句的“美”,揣摩其絕妙的寫法。可以組織學生賞析精彩的語段並細細體味傳神之處。從中吸取習作“營養”。

4、熟讀好詞佳句,積累運用有機結合

這一過程主要組織學生把自己喜愛的好詞佳句背下來,並交流說明原因,接著組織學生複述課文,複述課文藉助第一教時研究的段落提綱。

第三教時,採用“自讀――積累”教學法。

佈置學生課外閱讀有關“水滸傳”方面的書,並要求每人要記牢一個精彩的小故事,或水滸人物的趣事。在課堂上進行講故事競賽。課內外密切結合,培養孩子們的閱讀興趣,讓們體驗成功的快樂。

說課稿 篇10

【教材分析】

學情分析——說學生:流體力學現象在生活中很常見,但學生對流體力學現象的理性思維和認識不足,因此學生對本節課的情景創設與實驗探究具有很濃厚的興趣,但由於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有所欠缺,老師要及時地進行興趣激發與技巧引導。

地位和作用:本節內容是流體力學的基礎,是液體壓強與大氣壓強的延伸與拓展。主要由“流體的壓強與流速之間的關係”以及由此衍生出的“飛機的升力是如何產生的”兩大知識點組成。

教材抓住國中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的特點,利用實驗探究、模型展示激發學生積極思考,探究物理規律,從而讓學生能進一步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迴歸生活。

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他們現有的知識儲備,結合我對教材的理解,確定本節教學目標如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流體的壓強和流速的關係。

2、瞭解飛機的升力是怎樣產生的。

3、瞭解生活中跟流體壓強和流速相關的現象。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認識流體的壓強跟流速相關的現象。

2、通過探究實驗,體驗流體壓強差產生的升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本節的學習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物理學的魅力所在,從而讓學生更加熱愛物理,熱愛科學。

2、通過本節進一步培養學生交流討論,和團結協作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難點:運用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象。

教具準備:演示器材:吹風機,水槽、水、乒乓球、兩隻紙船、水槽、礦泉水瓶等;分組器材:白紙條、一枚

1角的鋁質硬幣、刻度尺、學生自制機翼模型等。

【教法學法】

本節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引出物理知識,再用所學的物理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現象。

【教學設計】

教學流程:採用“情境引入——實驗探究——應用反思——課外拓展”四位一體的教學過程。

教學模式:“學案導學,合作探究”——鑑於物理學科中“實驗探究”在教學中的突出地位,用“學案導學、合作探究”替代“學案導學、展示激學”模式,將學生分成六個合作學習小組。

目標達成:知識用於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究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讓學生學會善於觀察、善於歸納的科學實踐能力。

反饋調控措施:堅持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通過自評與互評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適當調整教學活動。

【教學流程】

1. 情境設疑,匯入新課:

情景創設1:讓一學生用漏斗把乒乓球吹起來!

情景創設2:向上吹氣,乒乓球吹不走!

情景創設3:再水盆的邊緣放一個乒乓球,用小棒划動中間的水,觀察現象。

設計理念:創設激趣、設疑情景,目的是為了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好的開始時成功的一半。

引入流體的概念:氣體與液體都具有流動性,叫流體。

板書:8.4、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實驗探究,感悟新知:

一、探究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1、提出問題:流體壓強與流速有什麼樣的關係?

2、猜想與假設 :

猜想1:液體和氣體流動越快,它的壓強越大。

猜想2:液體和氣體流動越快,它的壓強越小。

猜想3:液體和氣體流動越快,它的壓強不變。

設計理念:培養學生的科學猜想能力——沒有大膽的猜想,就沒有偉大的發現。

3、設計實驗並進行實驗

學生活動一:

實驗一:用雙手將一張紙條靠在嘴脣下,另一端自然下垂,沿紙的上方水平吹氣,觀察現象。

實驗二:請同學們手握兩張紙,讓紙自然下垂,在兩張紙中間向下吹氣,觀察現象。

——邊做邊想:分析這兩個實驗的現象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並猜想其中的原因?

實驗三:演示:在兩根固定好的平行的玻璃管兩側放置兩個乒乓球,然後讓學生用大吸管向乒乓球中間吹氣,觀察現象。

設計理念:學生通過對以上三個實驗現象的分析與概括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分析論證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得出結論:氣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多媒體板書。

二、探究液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導語:氣體的壓強差異會產生這麼奇妙的效果,液體的壓強與流速之間是否也有相似性質呢

情景匯入:1912年,“奧林匹克”號與“豪克”號的意外相撞事故。

學生活動二:

兩隻紙船漂在水面上,讓學生用礦泉水瓶向中間噴水,看小船是向兩側分開還是向中間靠攏?

根據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思考兩紙船靠攏的原因——進行類比性推理訓練能力的培養。

得出結論:液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多媒體板書。

學生活動三:

硬幣跳高比賽——以比賽形式進行探究活動,迅速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預設感想:當學生真的把硬幣吹起來的時候,學生個個興奮不已,學生在驚愕中體驗到了科學的力量有多麼的神奇!

知識反饋:嘗試解釋激趣與導課實驗,讓學生通過交流討論找到原因?

情景強化:用吹風機吹乒乓球的實驗——乒乓球放到吹風機口,無論朝向什麼方向,乒乓球好像被什麼吸住了,不會掉下來。

學生歸納結論:板書:流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流體在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

設計理念:將教材上的一個實驗探究改為多個實驗探究,目的是激發並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通過歸納概括,使實驗現象更具有說服力,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 。

關心科技,走進生活

三、探究飛機的升力產生的原因:

匯入:飛機起飛的動態畫面——幾十噸的飛機騰空而起並在空中自由飛翔,靠的是什麼力量呢?——利用直觀情景更容易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生活動四:

拿出上節課佈置的小製作作業——按照右圖的尺寸折成的機翼模型,用嘴對著“機翼”前端細線的位置水平吹氣,觀察現象?教師強調機翼的形狀,學生思考升力產生的原因?

情景模擬與釋疑——利用動畫的好處是直觀形象,學生易於接受。

再通過圖片引導學生分析出:在相同時間機翼上方氣流通過的路程長,速度比下方氣流大.

得出結論:氣流在機翼上下表面由於流速不同產生了壓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四、探究生活中的流體現象:

你能用今天所學解釋學案上的生活現象嗎——預設並準備了幾個與流體壓強知識有關的生活畫面和自然現象。

設計理念:一為鞏固所學,二是讓學生感受到流體壓強的知識就在身邊而且應用廣泛。

圖片情境:火車站站臺上要設一條安全線且不允許人進入。

圖片情境:“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詩句。

圖片情境:下雨打傘遇到大風時,雨傘為什麼會被向上吸起來?

圖片情境:草原犬鼠如何將自己的巢穴打造成“空調系統”?

視訊情景:模擬龍捲風——為什麼排水管能將紙片吸起並拋向空中?

實驗情景:對著紙杯口沿水平方向吹氣,紙杯為什麼會跳出來?

——六個小組抽籤,每組解釋一個,比比哪個小組的解答思路清晰,語言簡練,說理透徹!

設計理念:學案導學、合作探究,學以致用,昇華能力——培養小組內的交流合作精神,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歸納概括能力以及語言表達等能力。

預設感想:利用學案上設計的六個生活情景,讓學生學以致用,引導學生從物理迴歸生活,讓學生嘗試用剛獲得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既鞏固了新知,又提高了學生的各種能力。

探索實踐,走出課堂

圖片情景:鼓勵學生根據流體力學原理製作一個飛機模型,一週以後舉行航模比賽,看誰的模型飛的高,飛的時間長——動手動腦,學以致用,激發興趣,發展智力。

暢談收穫:

以小組為單位,談談本節課的收穫,自主歸納本節課所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感悟和體會、還想知道那些知識等。

設計理念:知識與技能的提煉,過程與方法的拓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昇華。

【佈置作業】

乒乓球是我們濟寧十二中的體育優勢專案,是我校的驕傲與自豪……弧圈球是乒乓球運動中最為實用的一種技巧。請你上網查詢“弧圈球” 的原理。

作業設計理念:情感上:實事求是,激起自豪;知識上:學以致用,課外延伸;能力上:激發興趣,發展特長。

【時間安排】

學生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必須相得益彰——既要放得開,也要收的攏。在時間安排上教師應適當矯正,靈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