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實用的說課稿範文彙編七篇

說課稿2.1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的說課稿範文彙編七篇

說課稿 篇1

本節課我從下面三個方面談一談教學的構思。

一、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中摩擦力的測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識的具體應用,"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知識的具體應用,通過學習本節教材的知識,提高了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這一節課無論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的確定

(1)、知識與技能

知道滑動摩擦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接觸面之間壓力大小的關係;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並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進一步熟悉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係的過程,體會怎樣進行科學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問題中怎樣運用“變數控制”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實事求地是進行實驗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更注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體驗自然科學的價值,體驗知識來源於實踐而又作用於實踐的辯證關係。

3、教材的重難點

本節教材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對於教材中的知識點,學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探究能力培養和探究過程體驗方面,通過對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各種因素的實驗探究,突出“猜想與假設”這個環節,同時認識在探究過程中“變數控制”的意義和方法。

二、教法和學法

施教之功,貴在引導,重在轉化,妙在開竅。引導轉化作用就是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簡單的把"啟發式教學"看作是一種教學方法,而是要運用啟發式教學的思想去指導教學。本著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本節課我打算採用以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和實驗為主的啟發式教學方法。

三、教學程式的設計

依據本節教材編排的順序,依據學生的'認識規律,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程式和相應的具體操作:

(一)創設情境,實驗引入:

今天上課之前,我帶了幾個小玻璃球準備和同學們一起進行科學研究。但在來學校的路上,小玻璃球變髒了。老師給他們洗乾淨了。現在,請兩個同學把玻璃球請出來。(請兩個同學上臺20秒夾球)提出問題:玻璃球為什麼不好夾?--學生討論回答

你認為摩擦力是一種什麼樣的力?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摩擦力。

(二)新課學習

1、認識什麼叫摩擦力

先請同學們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來做幾個動手實驗。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運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動,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進而引入摩擦力的定義及種類。並進一步指出,在靜摩擦、滑動摩擦、滾動摩擦中,滑動摩擦是國中學習的重點,自動匯入到本節第二個環節"影響滑動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學習。

2.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1)探究活動的第一步是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

在學生認識到摩擦力的存在後,我很自然地向學生們提出了問題:同學們猜一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有的學生思維受教材的影響,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對於這部分同學注意對他們進行鼓勵,讓他們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學在課堂上思維很活躍,不侷限於書本,而會提出其它猜想,作為老師,這時即使學生提出的某些猜想顯得很幼稚、很荒誕,也要發掘其合理因素並予以鼓勵。但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在學生說出他的猜想後,可以問問他“你為什麼要這樣想呢?”在各種猜想均列出後,我向同學們指出,摩擦力產生的機理和制約因素都很複雜,對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門系統的學科“摩擦學”,其中一些問題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們只對四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是否與物體運動的方向有關?是否於表面積的大小有關?並將全班分為四個大組,每組用實驗探究一個猜想。

(2)探究活動的第二步是學生制定探究計劃與設計實驗

怎樣證明學生自己的猜想?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他們交流討論,然後有針對性地請了一位同學來說說他們組討論的探究計劃。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點撥,啟發學生,問他們“大家贊同他的方案嗎?其他同學還有沒有更好的實驗方案?”同時提醒學生注意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個,我們這組的同學是要研究壓力的變化對滑動摩擦力的影響,那我們應如何設計實驗才能知道滑動摩擦力的變化是由這個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過學生的思考、交流和討論、老師的點撥,學生都會制定出正確的探究計劃。

(3)探究活動的第三步是學生進行實驗與收集資料,分析論證得出實驗結論

實驗前,提醒同學們注意實驗器材的選擇,提醒學生如果想讓彈簧測力計上的示數等於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該讓木塊在長木板上做怎樣的運動?(勻速直線運動);這裡運用了什麼知識?(二力平衡知識)。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巡視各實驗小組,幫助學生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實驗結束後,四個實驗小組的代表公佈自己的實驗資料,全班同學共同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無論學生的猜想是否與實驗的結論相符,都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肯定他們的這種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時鼓勵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在課後繼續探索滑動摩擦力是否與其他因素有關。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課文《二十年後》選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級第一冊的課本,第八單元:外國短篇小說選讀。本單元所選的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的作品,這三位作家都擅長描寫小人物的故事。單元目標為初步瞭解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的創作特點,對歐洲18、19世紀的社會有一個粗淺的認識。課文表現了歐亨利小說的特色: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的結尾。

二、教學目標與重點、難點:

根據教材的單元目標,我確定了兩個教學目標,一是品味語言,抓住人物描寫的語句感知人物形象。二是體會“”——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巧妙。教學重點和難點還是把握人物的特點和體會“歐亨利式結尾”的巧妙。

三、學生情況分析:

這類外國短篇小說,八年級的學生第一次接觸,學生在閱讀小說時更注重的是故事情節,而在一堂課中要進行接近4000字的大閱讀量,感知人物形象要理解體會體會“歐亨利式結尾”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的巧妙有一定的難度。

四、備課過程:

課文的前面有一段有一段20xx字左右的關於歐亨利的介紹性文字,編者的目的是讓學生對歐亨利這樣一個短篇小說家的生平與寫作特點、代表作有一個大致的瞭解,但是學生一般都是草草掃過,將注意力都放在小說的情節上。那麼如何充分利用這段文字呢?我在匯入部分設計了“走近作者”的環節,讓學生自己概括作家的特點,引出“歐亨利式的結尾”。一般我們在設計教案的時候都是順著課文的思路,先感知課文內容,再分析人物形象,最後才強調結尾的意味深長。但,因為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是體會歐亨利式結尾的巧妙,我借鑑了數學上的逆推法。在學生概括出歐亨利小說結尾的特點時,讓學生朗讀結尾,並思考結尾為我們解答了那些閱讀中產生的疑問。為整堂課的展開打開了一扇窗戶,即——結尾意料之外的是什麼?為什麼“鮑勃前來踐約卻被逮捕”是情理之中呢?這樣2個主問題串起了整堂課。小說的寫作背景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重要依據,那麼何時介紹當時美國西部開發時的`社會環境呢?是課堂討論展開前還是討論中?何時更合適?在學生討論進行到“找到鮑勃是個通緝犯的依據”時,再向學生展示鮑勃所處的社會環境,幫助學生理解為什麼鮑勃這樣一個不甘平凡的聰明人20年後成為一個不法之徒的社會原因。作業我設計了一個三選一的題目,讓學生更深入的揣摩鮑勃的內心世界。

五、上課師生互動情況:

八年級的學生不太喜歡舉手發言,一方面是不夠自信,另一方面是的確回答不出來,所以我採用小組合作討論的模式展開。全班分為四大組,相互討論交流。學生舉手熱烈,相互補充,課堂討論氣氛濃烈。

六、教學目標達成情況:

有了課前充分的備課與預設,較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解決了教學重點和難點。

七、成功或不足之處:

成功之處:能將白板技術為語文課堂所用,白板是為課堂,為學生服務的。課件不復雜,但白板技術運用卻是課堂順利展開的保障。

不足之處:由於課的一開始學生閱讀作者的介紹部分篩選有價值資訊時還沒有進入狀態,課的行進節奏有點慢,所以造成整堂課的時間把握有點緊。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小紅傘是日常生活中幼兒熟悉的生活用品,將小紅傘作為講述活動中的內容,圍繞小紅傘讓幼兒展開想象,表達故事情節,符合中班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講述活動《小紅傘》語言生動形象,情節簡明有趣。中班幼兒已具有了初步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通過開展此活動,能讓幼兒的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培養。

二、目標分析:

《綱要》中指出:“ 幼兒實際的學習是綜合的、整體的,幼兒園教育內容範疇的劃分是相對的,教育過程中應依據幼兒的學習特點進行整合處理,以使幼兒通過真實而有意義的活動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獲得完整的經驗,促進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

根據中班幼兒的特點以及《綱要》中的語言活動目標,我確定了情感、語言、想象方面的目標。具體的活動目標為:

1、引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講述“如何利用小紅傘幫助別人、保護自己”的過程。

2、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讓幼兒體驗到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情。

三、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小兔頭飾、小紅傘每人一把,錄音機,錄有節奏歡快和沉重緩慢的音樂磁帶。

2、環境準備:果樹林、蘑菇地。

3、情境表演的準備:主配班老師、幼兒分別扮演兔媽媽、兔爺爺、兔奶奶、小刺蝟、大灰狼、小兔。

四、教法和學法

教師是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此次活動中我以熱情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創設故事環境,利用遊戲法、情境教學法,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生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幼兒方面主要通過視、聽、講結合法和討論法來引導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通過體驗法讓幼兒獲得成功的快樂,使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想象力得到發展。

五、活動過程

我採用 “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原則來組織本次活動,設計程式為:情境匯入—情境體驗—故事講述—體驗快樂—活動延伸。下面我具體地來說一說: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

導語:孩子們,我們去摘些蘑菇送給爺爺奶奶吧。不過今天天灰濛濛的,可能要下雨,怎麼辦呢?(幼兒扮演小兔,老師扮演兔媽媽)

(二)情境體驗

1、伴隨節奏鮮明的音樂,兔媽媽和小兔子來到果園。看到:

情境一:小刺蝟踮著腳怎麼也夠不著果子。

兔媽媽提出三個問題,引導小兔思考問:

1)果園裡有誰,它在幹什麼?

2)為什麼刺蝟摘不到果子?

3)我們怎樣才能幫助小刺蝟摘到樹上的果子?

情境二:一隻小兔用小紅傘摘果子。

引導小兔觀察、思考並表述:

1)這隻小兔對刺蝟說了什麼?

2)它是怎樣幫助刺蝟的?

2、伴隨節奏歡快的音樂,大家來到了蘑菇地。(音樂轉換:由節奏歡快的音樂轉為沉重緩慢的音樂)發現:

情境三: 蘑菇地的遠處走來一隻大灰狼。

1、提出問題:

1) 看!誰來了?

2)能不能傷害大灰狼,為什麼?

3)怎樣既不傷害大灰狼,又能迅速安全地躲開它?

2、兔媽媽引導小兔討論,並確定最佳方案:撐開小紅傘,當作紅蘑菇,藏在傘下面,躲過大灰狼。(播放節奏歡快的音樂)

(三)故事講述

情境四:兔媽媽帶著兔寶寶來到奶奶家。

兔媽媽鼓勵兔寶寶,將自己一路上的經歷講給兔爺爺和兔奶奶聽。(引導幼兒將自己利用小紅傘幫助小刺蝟和躲過大灰狼的過程講述清楚)

(四)體驗快樂

音樂表演“快樂舞 ”。

(五)活動延伸

在區角投放相關頭飾讓孩子繼續表演、講述故事內容,也可以將故事內容畫出來,裝訂成小圖書,讓孩子講述,進一步培養幼兒對講述活動的興趣。

評析:

1、通過角色的扮演、語言的表述將幼兒帶入故事情境中,一下子拉近了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自然、親切,再以過渡性的提問引出小紅傘直接揭示課題,也為下一個環節作一個良好的鋪墊。

2、情境體驗的環節中教者以音樂貫穿於情境一、情境二、情境三中,一是發揮音樂的教育功能,二是讓幼兒體驗到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喜悅心情。

3、通過看看、想想、說說,孩子用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教者則發揮了引導者的作用。孩子的想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都給予積極的評價。如果有孩子能提到講述中的內容,就請他表演情境;反之,情境二的預設,也為下一個講述內容作準備。

4、心理學研究表明:視聽結合,感知效果最佳。情境二所提供的視覺刺激和聽覺刺激作用於幼兒的眼、耳,頗有新意,能牢牢抓住孩子興趣,促進其思維的發展,提高了對講述內容的記憶效果。

5、以音樂的變化讓幼兒感受到情境的'變化,引出新的學習內容。環節過渡自然、流暢。

6、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部分,教者通過開放性的問題,讓孩子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發表不同的見解,在此基礎上以逐層遞進的提問方式,將環保教育有機融入活動,以討論的方法,引導幼兒進行理性思考:能不能傷害大灰狼,為什麼?怎樣既不傷害大灰狼,又能安全迅速地躲開它?從中選擇最佳方案,體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感受到集體的智慧和力量

7、此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教師引導孩子在充分理解情境內容的基礎上再完整講述,分解了難度,層層深入,符合幼兒認知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規律。教師走近孩子,耐心傾聽,細心觀察,並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適當地加以引導,幫助幼兒順利完成講述要求。

8、讓孩子獲得成功後的喜悅情緒在音樂和舞蹈中得以釋放和表現。

9、一個活動結束了,但並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幼兒的興趣在延續,為此,以繪畫、表演的方式抓住幼兒的興奮點,充分利用幼兒的已有經驗,大大提高幼兒自主創新的學習能力。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白鵝》是六年制國小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七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中,作者重點表現白鵝高傲的性格特點,細緻刻畫了鵝“嚴肅鄭重”的聲調,“大模大樣”的步態和“三眼一板”“一絲不苟”的吃相。作者善於運用反語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讀後讓人覺得風趣幽默。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的很好地範文

二、說教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採取品讀感受法和對比閱讀法,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特點。

三、說學法

素質教育把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和培養學生具有現代人的精神作為核心內容,課堂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我們應特別注重學法的滲透。學生通過目標引領法、讀悟結合法和對比探究法,感悟文字,提高語文素養。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課文。

情境的創設,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新課引入時,老師巧妙地把新舊知識結合起來,引領全體同學背誦古詩《鵝》並想象描述鵝的形象,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後面進入文字做好了鋪墊

(二)、明確目標,進入文字

在這一環節中,老師出示本單元學習目標,師生一起歸納本課學習目標,在明確學習目標的基礎上走進文字。

常言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比傳授知識更重要。這一環節的設定就是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目標的設定當中,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使本課的教學更立足於學生的學習需要,體現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讀悟結合,理解文字。

老師首先引導學生思考:你覺得課文裡描述的是一隻怎麼樣的白鵝?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抓課文中的關鍵詞語句子統領全文,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在此基礎上老師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仔細研讀白鵝的叫聲、步態和吃相的句子,突破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用“邊讀邊說”的方式交流自己的閱讀收穫,這既是讀中感悟的研究結果的呈現,又是自然的思維與說理的訓練。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第七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以“桂花雨”為題,以“桂花香”為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表達了對家鄉親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戀。全文共六個自然段,可分成三個部分:第一自然段開篇明旨,寫作者小時候最喜歡桂花,因為它的香氣迷人。第二到第四自然段寫童年的“搖花樂”第五到第六自然段,寫母親愛家鄉的金桂,同時點題,寫“我”愛童年的“搖花樂”。

作者以童年時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純真的童趣、淳樸的情感。文章語言清新,情感豐富而真摯。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好好體會。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文的內容,從四年級學生的知識、能力現狀出發,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九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能聯絡生活實際,談對課後練習4中重點句的閱讀感受。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表達的濃濃思鄉之情。

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從搖花樂中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家鄉的懷念。難點是體會母親說的“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裡的金桂”所表達的感情。

二、說教學過程

本文的教學,我準備分兩個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本課時主要讓學生讀通課文、讀懂課文,瞭解課文的內容,弄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在學文的過程中學習掌握本文的九個生字,以及課後第三題中的詞語。

1、激趣匯入。用導語“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會給人以永久的回憶這節課。”引起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學習這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

出示課題讀題後,讓學生針對課題提出自己的疑問來,有利於他們更好的投入課文的學習。

2、初讀課文,感知內容。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組織與同學交流,把課文讀得更好,並將自己得疑問和同學互相探討。

3、檢查初讀情況,學習字詞。老師請個別學生讀各段,相機正音,指導學生正確讀字、句、段。

4、指導弄清各自然段的內容,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第二課時:

精讀課文,理解內容,想象作者描寫的景象,感受作者小時候搖桂花的樂趣,體會文中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以及作者和母親濃濃的熱愛家鄉,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授

這個複習,主要是複習學過的字詞,特別是課後要求掌握的八個詞語,還要複習課文的敘述內容,幫助學生再次理清課文的思路,以便更好地來理解課文。

(二)細讀課文,探究解疑

1、第一部分的教學,主要圍繞“小時候,我最喜歡桂花”這句句子,讀讀這個部分,想想為什麼愛桂花,從中,也能讓學生認識到桂花樹的特點。

2、重點是學習第二部分,要理解搖桂花的樂趣。

在學生讀了這一部分後,引導討論:為什麼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這得從全家人的活動,以及桂花的用途中去體會。

(1)找出每個人的做法,分角色讀讀,有利於認識父母及作者不同的性格,體會內心共同的喜悅。

(2)交流各人做了什麼,說了什麼。並指導感情朗讀。重點理解我搖桂花時的動作和話語,母親小心翼翼的動作,和父親隨口吟誦的那首詩,體會一家人對桂子豐收的喜悅。

(3)聯絡實際,瞭解桂花的.作用。

(4)對這部分的內容做個總結,談談

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搖桂花的樂趣。並進一步進行朗讀。

3、在總結第二部分後,學生對作者懷念童年時光的感情是不難理解的。所以,第三部分中,重點應指導學生理解母親的這段話:“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裡的金桂。”

要認識到,此時的母親已經遠離故鄉,當母親看到外地的桂花時,說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裡的金桂,可以看到母親在想念家鄉了,不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實在是太思念家鄉,太熱愛家鄉,家鄉的什麼都是最好的。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我班有好多學生也跟著父母遠離了家鄉,應該理解“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這句話。),理解到母親的這種濃濃的思鄉之情。

(三)課堂總結,深切體會

通過總結課文的內容,感情朗讀全文,進一步複習課文,深切體會文中透露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深化認識

童年是多姿多彩的,像作者一樣,學生一定也有印象深刻的事。這裡,進行一個拓展練習,引導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沒有不能忘懷的人和事?如果有,說給大家聽聽。並將此練習作為本課的一項作業——小練筆。

三、說板書

1、喜歡桂花

2、桂花雨

3、思念家鄉,懷念童年

4、“搖花樂”

這課的板書力求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簡單明瞭。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解比例》教學設計緊緊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與簡易方程之間起到橋樑作用這一點展開,較好的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很多參與教學過程、展示才華的機會,從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課時教學目標分三個圍度:

1、認知:使學生認識解比例的意義,學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2、能力: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比和比例的意義,進一步認識比例的基本性質。

3、情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1、認識解比例的意義。

2、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課前準備了教學多媒體;採用了嘗試教學法、練習法、講解法和自學輔導法等。

二、說教學過程

1)複習引新

1.做第32頁複習題。出示複習題。讓學生先思考可以怎樣想。[可以用求已知比比值的方法來確定()裡的數;也可以用比的基本性質,把已知的一個比的前項、後項同時擴大。]讓學生根據思考的方法在括號裡填上數。指名口答結果,老師板書括號裡的數。

2.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下面的比例改寫成積相等的式子。(口答)

4:3=2:1.5=x:4=1:2

提問;根據積相等的.式子,你能求出最後一題裡的x嗎?

3.引入新課。在上面兩題裡,第1題是求比例裡的未知項。(板書:求比例裡的未知項)從第2題可以看出,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裡另外一個未知項.這種求比例裡的未知項,就叫做解比例。(板書課題)現在,我們就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比例。

2)教學新課

1.教學例2。

出示例2。提問: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比例,求出未知項x嗎?自己先想一想,有沒有辦法做。再試著做做看。指名一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怎樣想的,第一步的根據是什麼,並向學生說明解比例的書寫格式。

2.教學例3。

出示例題,讓學生用比例形式讀一讀。讓學生解答在自己的練習本上。指名口答解比例過程,老師板書。讓學生說一說解比例的方法。指出:解比例一般按比例的基本性質寫出積相等的式子,再求未知數x。

3.教學“試一試”。提問已知數都是怎樣的數。讓學生自己解答。學生口答是怎樣做的,老師板書。

4.小結方法。提問:你認為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要怎樣解比例?

3)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

指名四人板演。其餘學生分兩組,每組兩道題,做在練習本上。

2.做練習六第8題。讓學生做在課本上,指名口答。

3.做練習六第l0題。學生分兩組,每組一題,做在練習奉上。要求寫出檢驗過程。指名口答x的值和檢驗過程,老師板書檢驗過程。並說明檢驗時把x代入原來的比例,看兩邊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4.做練習六第11題。學生口答、老師板書,看能寫出多少個比例。

4)講解思考題

提問:根據題意,兩個外項正好互為倒數,你想到什麼?(積是1)兩個外項的積已知是1,你能求另一個內項嗎?

5)課堂小結

這堂課學習的什麼內容?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怎樣解比例,

6)佈置作業

三、說課後反思

雖然本課教學中緊緊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與簡易方程之間起到橋樑作用這一點展開,較好的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很多參與教學過程、展示才華的機會,從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由於自身的語言沒有激情因而課堂氣氛還有點沉沒,以後我會在這個方面努力。

說課稿 篇7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方向與位置”的第二課時看望老人。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學生在一年級學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相對位置以及上一課時結合具體情境,會辨認東南西北並能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我們認真分析教材通過看望老人這一情境,使學生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瞭解路線圖的基本結構,由方向和距離確定兩地的相對位置,進一步鞏固辨認方向的知識,為以後學習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和簡單的路線圖做好鋪墊。

教學目標:

1、根據方向與距離確定兩地的相對位置,描述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具體路線。

2、能正確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地說出去某地所走的路線,能與實際生活聯絡起來學習。

3、滲透尊敬老人的傳統美德,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

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鞏固看圖辨認方向的知識。

教學難點:

能用準確的語言描述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具體路線。

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經驗,而且上一課時已經對物體相對位置關係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設計理念:

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教師進行教學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節課首先創設了尊敬老人的生活情境,選擇了學生樂於接受有價值的教學內容,並且在此基礎上突破了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互動、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設計與學生密切聯絡的活動情境,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裡,根據自己的學習體驗,通過師生,生生互動,合作、探究等方式,學生自主學習。把獎勵和表揚貫穿課堂始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 啟用目標:通過生動具體的生活情境,明確學習的目標。

(二) 實踐觀察 自主探究:通過學生仔細的觀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主動的探究,主動學習,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

(三)強化訓練 及時練習: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形成能力 總結知識:通過對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總結概括,將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啟用目標

首先複習上節課的知識,讓學生說出我們都學習了那些方向?出示地圖,讓學生說出地圖上的方向,並用學過的`方向知識說一下物體所在的位置。通過複習舊知,為本節課在東南西北基礎上進行路線圖的教學打下基礎。

接著情境匯入,九月九這天是重陽節,中國自古就有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這一天小紅,小明,小剛三個好朋友相約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可是他們不認識路,你願意當他們的小導遊,用你的智慧去幫助他們嗎?設計這樣的情境,引出路線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二、實踐觀察、自主探究

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從圖上你都知道了那些數學資訊?設計此環節目的在於從整體上讓學生了解路線圖,知道從圖上獲取資訊來幫助解決問題,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 接著讓學生自由充當其中某一位小朋友,怎樣才能走到敬老院?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交流,新課標指出:思考要有價值,合作要有實效,我們認為此處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交流,目的明確時效性強。再讓學生依據自己的選擇口述去敬老院的行走路線,教師依據學生的回答,演示課件。學生完成書上62頁的填空,指名完整彙報所填的內容。

通過小紅到敬老院和郵局的行走路線,讓學生說出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使學生明白只知道方向是不夠的,還要知道距離才能確定位置。教師相機板書:方向 距離,這時明確:這就是我們本節課要學習的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

美國教育學者布魯巴克說: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提出問題。所以本節課我們在初步瞭解路線圖之後,讓學生試著提出問題。學生可能會說:他們到敬老院誰

走的遠,誰走的近?也可能會說:小紅家到小剛家怎麼走?等等問題,教師依據學生的問題有選擇的適時引導點撥,並就學生提出的問題在小組內交流,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同時也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教學由扶到放的過程,真正做到了合作學習。

三、強化訓練、及時鞏固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節課設計了四道練習題,前三個以故事尋寶的形式把三道題整合在一起,先找藏寶圖,然後找寶藏,最後把這個找到寶藏的訊息送給小夥伴,可謂一環扣一環,並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題讓學生設計送信路線,頒發最佳設計獎,既是給表現好同學的一種鼓勵和肯定也是在求異思維訓練的基礎上對最佳走法的優化。創設了這樣生動有趣,富於現實意義和挑戰性的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第四題選擇了學生所在學校附近熟悉的地點,說出學校到這個地點的路線,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深切感受到知識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四、形成能力、總結知識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

此環節是對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總結和概括,是幫助學生將零碎、分散的知識內化成一個完整的結構。從而幫助學生更靈活、更深刻地理解掌握所學的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並通過歸納總結,把相關知識融會貫通,為我所用。

本節課的設計我們力求體現新課標的理念,但總會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在上課時可能還會生成許多新的問題,希望各位領導和老師提出寶貴的建議和意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