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北京》說課稿

說課稿2.68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北京》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北京》說課稿

《北京》說課稿 篇1

一、 說課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二冊第八單元第22課《風睡著了》

二、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識字寫字”方面提出的要求“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識字是一年級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教學中努力做到:

1.激發興趣,引導學生自主識字,教師在關鍵處進行點撥。

2.引導學生在詞語、句子中理解字義。

3.引導學生擴充套件詞語,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語的意思,加強語言積累。

三、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特點

這是一篇保護環境的童話故事,主要寫在草原和樹林的努力下,狂風被制服了,它告訴孩子們,植樹種草可以防風、防沙。課文運用了童話的形式,語言生動,既有寫實,又有擬人化的描寫。

2、學生特點

一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有了一定的識字能力,但一些難字還需要老師的。

3、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謎語,圖片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創設情境,促進學生合作學習,使學生能夠快樂識字。

通過讓學生用生字組詞、說句子,用不同形式讀,來感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四、教學目標

1、學會7個生字,認讀11個字。

2、會讀課後練習中的詞語。

3、初讀課文,知道植草種樹有利於環境保護

五、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7個生字,認讀11個字。

2、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的內容。

六、教學流程

激情引趣,匯入新課

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引導互查,糾正字音

知義記形,正確書寫

再讀課文,瞭解大意

七、教學過程

(一)、互動猜謎,匯入新課

1、師出謎語:小樹見它招手,花兒見它點頭,禾苗見它彎腰,雲兒見它讓路。(貼出:風圖)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和風有關係的課文,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3、看著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學生質疑(風怎麼會睡著了呢?風在哪睡著了?……)

[設計意圖:猜謎匯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質疑,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慾望。]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己讀課文,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如果你的學習夥伴讀準字音你就給他畫一面小旗子,如果字音沒有讀準請你幫幫他,

3、指名讀、評讀。

4、自主識字

請你看看這些生字中有哪些是你已經認識的?輕輕地把它讀兩遍。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5、檢測自主識字效果

這篇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可真不少,你們都能讀準字音嗎?我來考考你們吧!

課件出示本課生字:城市經過帶香懷(指名領讀,齊讀。)

理解詞語

Chéng shì

城市 (師問:你出生自哪個城市?

師說:北京是世界聞名的大城市,我們生活在這麼幹淨整潔的城市多幸福呀!再讀一遍這個詞。)

dài zǒu

帶 走

jīngguò

經 過(老師問:每天上學,從你家到學校路上要經過什麼地方?

( 如果學生能夠說出來,老師要給予肯定評價:你真善於觀察,說得真清楚。如果學生說不好,老師要鼓勵:彆著急,今天回家的時候你可以邊走邊留心記一記。)引導學生在說話中理解:經過就是路過的意思。

xiāng

清香( 老師問:什麼是清香?)

引導學生理解:清香是一種淡淡的香味

再讀這個詞語。

指導:清香的味道讓人聞起來多舒服呀!讀得輕柔些,讓我們彷彿聞到花草的清香。

這3個詞藏在一個句子裡了,我們一起讀一讀。

出示:

jīng guò dàixiāng

風經 過 草原,帶走的/只有/草原的 清香。

指導:要讀好長句子還要注意停頓,看!有斜線的地方稍稍停一下。注意了停頓聽起來好聽多了。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意圖:教給學生讀好長句子的方法。]

文中還有一些詞語不好讀,老師給它們注了音,你們試著讀一讀。

ben hou juanji xuqiao

奔 跑吼叫 捲起 繼續 瞧

chuanchengqiang huai

呼呼直 喘逞強 懷 抱

自己練讀。

如果打亂順序你還認識嗎?老師指,你們讀,看誰讀得又快又準確!

這些詞語如果去掉拼音讀還認識嗎?

開小火車帶讀。

這裡還有一個長句子呢,你們能讀好嗎?用我們剛才說的讀長句子的方法讀讀這句話。

風躺在樹林的懷抱裡,在樹葉沙沙的催眠曲中,慢慢地睡著了。

這次大家都注意了讀長句子要停頓,果然好聽多了!你們真是會學習的孩子,一起輕輕地讀讀這句話,再讀得慢一點!

[設計意圖:檢查字音,落實讀準字音的.目標。]

6、識記字形

你能用什麼辦法把這些生字朋友記住呢?

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記字形:看筆順跟隨表記字形、按部分記字形、熟字換偏旁等方法。

7、再讀課文

字詞你們都讀準確了,把它們再送回課文中去,你們能把課文讀得通順連貫嗎?

(三)、再讀課文 感悟課文

整體感知

課文你們讀通順嗎?不過要想知道風為什麼睡著了,風在哪睡著了,只把字音讀準確了,課文讀通順還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能夠帶著你們剛才提出的問題邊讀邊思考,認真讀讀這篇課文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麼?(讓學生說的充分些!!)

根據學生髮言總結出

風,先來到(),沒帶走黃沙,又來到( ),在( )睡著了?

八、指導書寫

趁風睡著了的時候,我們來安靜的寫幾個字好嗎?

(1)在這課的生字中有三個左右結構的字,開啟書。(找到了嗎? 城經懷 )

(2)認真觀察這三個左右結構的字有什麼相同之處?

(左窄又寬 ,注意避讓。豎中線返紅,師說:你們看,這三個字右邊的部分都從豎中線穿過了一點,體現了漢字左右避讓的原則。)

(3)仔細觀察這三個字怎麼寫才能寫漂亮?

A “城” 注意避讓原則,土字的最後一筆橫變提,斜鉤要寫得舒展。

B “經” 右上的橫撇和點不能交叉,點沒出頭。這兒大家在寫的時候要注意。

C “懷”豎心旁的筆順要提醒大家,一筆點、二筆點、三筆豎。

(4)自己認真地讀帖,把這三個字各描一個寫一個。拿出筆先擺好寫字姿勢,檢查三個一你做到了嗎?經過仔細地觀察,相信你一定能寫好。

寫完的同學照著範字比較比較,哪兒寫得不好看再改一改。

(5)師發現學生普遍問題後再範寫。

(預設:我發現有的同學寫“城”字時左右寫得太緊湊了,擠在一起多不舒服呀!看老師來寫個“城”。“城”左窄右寬,把土字旁寫得稍往左一些,注意第三筆是提,右邊的“成”字斜鉤要寫得舒展,稍長一些。)

(6)有時間再寫一個“城”字。

九、小結

風怎樣來到草原和樹林,草原和樹林對說了什麼?請你回家認真讀課文,下節課我們來學習。

十、學習效果評價

1、觀察在識字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否有興趣,能否做到積極主動。

2、通過指名讀和同桌互讀,檢查學生是否能夠把本課詞語和句子讀正確。

3、學生能否用簡單適合自己的方法識字。

4、觀察學生是否能夠正確書寫這3個生字,能夠關注間架結構,把字寫端正。

十一、教學設計的特點

1、關注學生髮展,引導學生主動識字,科學識字。

2、識字方法多元化。

3、理解詞義方法多樣、巧妙。

《北京》說課稿 篇2

《北京亮起來了》這篇課文生動地描繪了美麗的北京城的夜景,北京已成為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教學這課,要求:

1、認識1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理解“煥然一新、金碧輝煌、從天而降、猶如”等詞義,用“猶如”說話。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麗和日新月異的變化,進一步激發熱愛祖國首都的意識和感情。

本課時主要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北京的美麗和日新月異的變化,進一步激發熱愛祖國首都的意識和感情。

夜晚的北京是燈的海洋,光的世界,課文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了絢麗多姿的夜景,但課文裡的很多詞語、景色學生很少接觸,如何讓學生真正走進北京,我的做法是:

1、班上的學生因為條件所限,都沒有過北京,我搜集了網上的一些圖片及資料做了一個課件,這樣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2、從複習以往學過的有關北京方面的課文入手,感受北京的美麗.然後問:北京的`夜景美嗎?想不想跟著老師一起去欣賞北京的夜景?這樣就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提出學習目標,出示學習方法。

4、採取自讀自悟及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學習。

5、在小組彙報與展示的過程中,我首先做到教師和學生語言的融合,教師的語言是談話式的,是平等的對話,把以往的語言,本課學習的語言,加以運用和創造。

6、聯絡生活實際感悟,如:“照明燈、草坪燈、噴泉燈、禮花燈”,讓學生說說在我們這的什麼地方看到過,然後用“猶如”想象說話,感悟各式各樣的燈彙集成海洋,讓北京輝煌、亮麗……也許給孩子們感悟,孩子就能在語文學習找到一片晴空!

《北京》說課稿 篇3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講課的內容三年級上冊語文的一篇略讀課文《味道果然不同》,下面我將從課型分析、教材分析、學生分析、目標制定、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法設計、教學目標落實情況幾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課。

一、課型分析:精讀課文中提到指導思想、教學理念、教學建議同樣適用於略讀課文。但略讀課文的教學重點主要體現在指導學習方法和展示學生自學能力上。

二、教材分析:課改語文教材的單元設計不以專項能力訓練為主線,而是以相似情感為主線,.這一編排特點恰恰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即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要在生動的語言情境下形成。

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四篇課文的共同點就是使學生通過讀課文懂得成長的道理。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學生在讀完課文後可以很容易說出小剛吃了豆角說“味道果然不同”的原因。但是讓學生找到答案不是最終目的.,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與主人公產生共鳴,獲得人生的啟迪,同時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提高語文學習的能力。

三、學生分析:

三年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不夠強,要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必須教給他們自主學習的方法。

四、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課文特點、本課內容及學生的學習現狀,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和教

學重難點:

1、認讀本課5個生字。

2、朗讀課文。瞭解小剛吃的豆角“味道果然不同”的原因,體會享受自己勞動果實的喜悅之情。

3、指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意思,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指導學生學會質疑、學會積累。

五、教學重點: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能力的培養。

教學難點:瞭解小剛吃的豆角“味道果然不同”的原因,體會勞動的快樂、品嚐勞動果實的喜悅。

六、教法設計:

1、力求從整體入手,以點帶面。體現在,學生讀後質疑,為什麼普普通通的豆角,小剛吃了卻說“味道果然不同,真是鮮美極了。”?這一問題統領全篇。繼而從體會勞動的快樂、體會品嚐勞動果實的喜悅兩方面體會。

2、教師指導學法與學生嘗試學法相結合。

七、教學目標的落實情況:

(一)優點:學法指導到位。

1、聯絡上下文的方法貫穿全篇,始終圍繞重點句“他每天幫助爺爺澆水、除草、還是過一次肥。”指導閱讀。

2、結合生活實際的方法用得恰到好處,“用尺子量”、“細細地嚼”兩處聯絡生活實際,有處於體會小剛的心情,又體現了語文的學科德育滲透,潤物細無聲。

3、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抓重點詞句的方法,體現了教師指導學法與學生嘗試應用學法相結合。“他每天……”一句教師指導,後面部分學生嘗試應用,效果很好。

4、質疑方法:初讀課文部分, 讓學生提出“為什麼”的問題,即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對簡單問題隨即解答,充分發揮學生的互幫互助作用;對提出有價值問題的學生,要給予肯定。然後引導學生用多種讀書方法解疑。找到答案後回疑,總結學習方法,提高解疑能力。

5、積累方法指導與文章特點密切結合,打破單篇積累,學會多篇積累。

(二)不足:應從關鍵詞句重再抓出重中之重,加強品讀。如:吃飯的時候, 小剛夾了一根豆角放進嘴裡細細地嚼著,說:“味道果然不同,真是鮮美極了。

《北京》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北京版第十一冊第八單元第30課《一個這樣的老師》第2課時.

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美國作家大衛.歐文回憶自己少年時代學習生活時寫的一篇文章。它敘述了科學課上懷特森老師運用“故弄玄虛策略”,教會學生“新懷疑主義”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對學生產生了深遠影響而又獨具一格的老師形象。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與學生常見的文章有所不同: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描寫人物,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點。文中既有對懷特森老師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正面描寫,也有對“我”的心理活動、懷特森老師教育效果的側面描寫。二者相互結合,懷特森老師特點就更加鮮明突出了。能夠結合正側面描寫來了解人物的特點是本文的教學重點,體會這種側面描寫的作用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夠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中所塑造的懷特森老師的形象是對學生的一種“衝突” 分別從視覺、心理、思維方式、生活習慣這四方面加以展現。在此,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寫作的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

三、教學目標;

這篇課文是安排兩課時教學.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們已經掌握了“覷”“黠”“抿”這三個生字及面面相覷、狡黠、鄭重其事、饒有興趣、絕跡、反駁這幾個詞語。認讀了兩個生字“蒂”“嘛”。能夠說出文章敘述了科學課上懷特森老師運用“故弄玄虛策略”教會學生“新懷疑主義的”的這樣一個故事。並能夠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在此基礎上我確立了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

1.瞭解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對學生的深遠影響,並寫出對他的評價;

2.體會側面描寫人物的作用。

教學重點:瞭解人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體會側面描寫的作用。

五、教學過程:

根據對教材的理解和學情的分析,結合教學目標,我以“懷特森老師是怎樣的一個老師”,為學習的主線。引導學生從“懷特森老師本人的語言、動作、神態”“我的心情變化”“我們的行為變化”三個角度來探究這個問題。在三種不同角度的學習交流中豐滿人物形象,達到立體感悟人物形象的效果。對此我開展教學設計如下教學環節。

1.檢查預習,初步感知課文

2.自主學習,深入理解課文

3.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下面一一說明。

第一環節:檢查預習,初步感知課文

課始,老師告訴學生,今天我們繼續深入的學習課文,要求學生齊讀課題並回答這是怎樣的一個老師? 這裡預設了學生可能會說(喜歡、博學、敬佩、獨特、與眾不同、用心良苦、特別….. 等評價懷特森老師是怎樣的一個老師。

看來學生們在初讀課文後都有了自己的見解,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課文寫了誰的什麼事情?學生通過思考彙報。[設計意圖:通過課前的讀文,熟悉內容的基礎上,使學生初步概括出懷特森老師的特點,學生完成對懷特森老師第一次評價的同時也為他們繼續深入的學習課文理解懷特森奠定了情感的基調]

第二環節自主學習,深入感知課文

(一)批註理解

教師出示自學提示:

1)靜心默讀課文1——11自然段。

2)思考:在經歷的這些事件中,我對懷特森老師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請在文中標畫出來。

此環節中,教師給足時間,學生充分自學,並提示學生抓住我的心情變

這條線來分析文章,而後學生彙報交流。學生可根基課文中的內容總結出我的

心情變化:預設喜歡-——懷疑——不滿——理解(良苦用心)預設學生可能標註這些句子.

A “我們饒有興趣的.傳看,記筆記,有的同學還畫了圖。我心中暗想,這回我遇到一位博學的老師了。”(喜歡)

B“可是,當試卷發下來的時候,我卻驚呆了:我答的每道題旁邊都打著大大的紅*!怎麼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師講的寫的呀!一定有什麼地方弄錯了。”(懷疑)

C “那你為什麼要在課堂上鄭重其事的講?為什麼還要考試?這種老師算什麼老師?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頭,我緊緊抿住嘴脣,控制著自己不嚷出來。教室裡響起了不滿的議論聲。”(不滿)

D 他希望我們從這件事上學到點什麼(理解)(一)此環節設計學生運用“質疑探究的方法”自行學習並

再學生概括的說出我對懷特森老師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之後讓學生結合著批註的句子說出自己的理解.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們自主學習,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在此體現在聯絡上下文探究“我”心情的變化的本原,從而感受“我心情變化的過程:喜歡-——懷疑——不滿——理解(良苦用心)]

(二)讀中悟情

師追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學生再次讀文走入人物的心理,體會懷特森老師這個人物的特點。

1、指名讀1-2自然段,

2、分角色指名朗讀(3-8自然段),

要求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如果當時你就在這間教室,面對此情此景,面對這樣的一個老師,你想說些什麼?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此處設計分角色朗讀的形式,使學生們走入文字,直接與文字對話,體會換位思考,體會當時議論的場面,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3、自由讀9—10自然段

面對我們的無理,懷特森老師又是怎麼說的,怎麼做的?此時你認為這是一位怎樣的老師?學生自由讀9—10自然段。讀後找學生談出自己的理解。

3、齊讀11自然段

從老師樸實的話語中,我們總能學到點什麼?我們也漸漸地明白了懷特森老師的良苦用心,懷特森老師的課每一節課都不同尋常——學生接讀11自然段。教師追問: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設計意圖:根據科學課的“故弄玄虛”和要求我們寫反駁小汽車是活的生物這兩件事,一祥一略,體現懷特森老師是一個不同凡響的老師形象,他教會了我們學會質疑,學會探索。]

(三)讀寫結合

懷特森老師的課生動、幽默、不同尋常,他的課又給我們帶來哪些影響呢?

1、請小組結合“懷特森老師教我們科學課之前和之後,我們又是怎樣學習的呢?”這一問題在自讀的基礎上展開討論。

2、句式比較:文章14自然段出現的“正視”一詞換成“看著” 行嗎?學生通過反覆研讀,從中體會其中的不同含義?

此時此刻,你認為“懷特森”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寫出自己的看法。

請你把這個句字補充完整:我正視著他的眼睛,告訴他:“你錯了。”懷特森老師是一個——————的人,他……..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我們”行為的變化過程:不習慣質疑——學會了新懷疑主義——把新懷疑主義帶進了所有的課堂——把新懷疑主義帶進了我們的生活,感受懷特森老師是一個對我們影響深遠的老師。讀寫結合的設計,不僅提升學生對懷特森老師瞭解,展現其人物的特徵,同時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學法指導

教師設計問題:學到這裡我有一個問題,這後三個段落看似多餘,能否刪去呢?學生結合問題,展開討論回答。老師適時介紹這一部分的描寫是對懷特森教育結果的深入描寫,是寫作的一大特點,這叫做側面描寫,也叫做間接描寫。它指不從正面描寫人物,而是通過有關的人、事、物、景的描寫,渲染氣氛,烘托出所要描寫的人物的性格特徵。本文用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描寫人物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點。二者相結合,懷特森老師的特點就更加鮮明突出了。

第三個環節 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大衛.歐文,他寫的《第一家爸爸銀行》風靡全球。如果他在少年時代沒有遇到懷特森老師,就不會有今天的大衛.歐文。讓我們記住這位與眾不同的老師,記住他帶給我們的“新懷疑主義”

《北京》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今天我要說的是西師大版國小語文九年制義務教材第11冊第一課《北京的色彩》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這是著名學者型作家陳章武先生的一篇文章。本文獨闢蹊徑,從“北京的色彩”這個獨特的視角描繪了北京的美好,激起我們內心深處的感動。作者觀察細緻,描寫生動,語言優美,適於反覆誦讀,細細品位。

二、說教學

目標結合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對國小5—6年級的階段目標,結合本組的訓練重點以及本課的寫作特點,考慮到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本課生字,達到正確書寫、靈活運用。

2、能在讀通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理解文章內容,領悟作者的細緻觀察,體會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欣賞文章語言文字的美,並積累描寫色彩的詞語。

3、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從秋色和建築(也就是自然和人文)兩方面,感受北京的美麗,激發學生對首都北京的熱愛之情。

4、本課的教學重點在“色彩”,要從自然和人文兩方面體會北京的特點,使學生受到情感的薰陶。而“學習文章獨闢蹊徑的寫法”則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法

“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每篇文章都應該選擇最適合的教法。《北京的色彩》一文語言清新流暢、生動優美,以獨特的視角描繪了北京的美好,文中蘊涵的很多東西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因此,課堂上老師的任何分析講解都會顯得貧乏、無力,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用心靈去體會、去朗讀,達到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才能理解體會到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到文章的語言美。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採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師生、生生互動,創設實踐語言的場景,通過朗讀,達到情感上的共鳴,,通過片段練習的嘗試,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四、學情分析及學法

學情分析:六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朗讀和欣賞能力,應該讓他們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從秋色和建築兩方面感受北京的美麗,從而激發他們對北京的熱愛。學法:老師指導學生運用“讀讀、想想、議議”的學習方法,在學習中通過朗讀課文,觀察圖片,展開聯想,充分發揮語言表達、思維、朗讀的能力,積累規範語言,感受北京“壯麗而輝煌的色彩”帶給我們的震撼,體味作品的語言美。 課前準備:師生蒐集的北京名勝古蹟的圖片;《北京歡迎你》的CD等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安排得是否科學合理,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為了圓滿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出示多媒體課件,在《北京歡迎你》優美的旋律中,一起欣賞課前師生蒐集的北京名勝古蹟的圖片。讓我們一起走進北京,去領略她那壯麗而輝煌的.色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指導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默讀課文,把描寫色彩的詞句畫出來讀讀寫寫。

(三)、分析課文,體會理解

1、找出能概括北京“色彩”的句子,啟發學生在首尾段中找出總起句和總結句。總起句:深秋時節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壯麗而輝煌的色彩,驅除了我的偏見)。 總結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2、根據總分結構,理清課文層次。課文主要是從哪些方面突出北京“壯麗而輝煌的色彩”? (自然風光,人文景觀)

3、作者觀察細緻,語言優美,重點以第4、5、7自然段為例進行分析。

(1)自讀描繪“自然風光“的部分,勾畫出自己感興趣的句子,感悟北京色彩的“壯麗而輝煌”。

(2)本自然段可分為3個層次。第一句是總寫句,概括了秋天的樹葉帶給作者的感覺。第2、3、4句具體描寫了在從機場進入市區的路上,作者欣賞到綠色時又驚又喜的感覺。第5、6句用了兩個比喻表現了銀杏樹葉的曼妙。

出示佳句賞析

A、就在這綠色中間,呈現出我在家鄉所看不到的深深淺淺的黃,閃閃爍爍的金,團團簇簇的紅。一時辨認不清的喬木、灌木,把千百種奇妙的色彩紛繁而又和諧地展現在我的面前,使我又驚又喜。

(作者驚的是居然在綠色中又呈現出千奇百妙的色彩,一連串AABB式的詞語,如“深深淺淺”“閃閃爍爍”“團團簇簇”點綴在句中,語言顯得很靚麗;作者喜的是北京的色彩雖紛繁但又十分和諧。

B、隨後,我漫遊天壇,發現北門內那兩排銀杏樹,滿身都停滿了黃蝴蝶。秋風一吹,蝴蝶紛紛揚揚飄落地上,待細細一看,卻又都變成用黃絹裱制的小扇面,寬邊上,還留著一道未曾褪盡的綠鑲邊呢!(“紛紛揚揚”突出了樹葉的輕盈,“黃絹裱制的小扇面”突出了樹葉表面的細膩、光滑。表現了作者被“征服”的驚喜。朗讀這一自然段,邊讀邊根據內容想象畫面。

(3)默讀第5自然段,自主探究

我登香山,探訪那秋日裡最後一批黃櫨樹的紅葉。我又發現,在那殘留枝頭和鋪滿地上的紅葉中,竟也有我在南方所想象不到的層次:金黃、橘紅、曙紅、猩紅、赭石……幾乎沒有兩片樹葉是同色的,就是同一片葉子,也往往是柑黃中滲透著桃紅,丹紅中凝結著玫瑰紫……

找出本自然段中描繪香山紅葉的色彩的詞語,讀一讀,寫一寫。

本自然段中出現了兩處省略號,展開想象,你還能想到哪些顏色?(在想象中讓香山紅葉的色彩在學生的腦海中更加豐富起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作者所說的被“征服”的原因。)

(4)有感情的朗讀第七自然段,思考、討論:第1、2句突出了什麼?(突出了黑灰色的長城“凝重而又冷峻”硃砂色的故宮“深沉而又威嚴”)第3、4句突出了什麼?(突出了新樓宇和立交橋色彩的“熱烈明快”之美。

(5)、我常常把臉孔緊貼在公共汽車的窗玻璃上,不斷從街道兩旁飛馳的樓群中尋找雪山的潔白,草原的嫩綠,沙漠的金黃,大海的蔚藍……(加點詞語表達了“我”想看到北京色彩的急迫心情)在賞析佳句,想象畫面這一部分時,出示這些句子,旨在引導學生有感情的品讀課文,把學生帶入如詩入畫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以形象的畫面帶動學生的思維,邊讀邊想象北京的色彩,在想象中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緊扣題眼,深化主題

1、再讀勾畫出的概括全文的句子,想一想:這樣的開頭、結尾有什麼作用?

2、理解“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這句話的含義。

六、讀寫結合,設計作業

《教學大綱》指出:“作文教學要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閱讀是作文的基礎!所以在課後,除了完成課中習題,我還將安排一個小練筆:學習作者獨闢蹊徑的寫法,細緻觀察,寫一寫你喜歡的一處景物,可以只抓住其中一個點來寫詳細寫具體,完成片段。

七、說板書設計

每個教師都懂得板書就是微型教案。板書集中體現教學目的、重點、難點、教學過程,體現教學的特色與特性。本課的板書,以重要詞句為點,以文章脈絡為線來安排,明確地體現教學目的與教學過程的有機統一,本課教學特性與學生實際的有機統一,始終著眼於“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始終著眼於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生動,學會創新,學習實踐,既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又有利於學生個性化見解在教學中發展。

北京的色彩 秋林(自然風光) 北京之美 壯麗而輝煌 建築(人文景觀) (色彩紛繁而又和諧)

八、說設計理念

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以人為本,以學定教”,讓學生自主能動的學習,積極的探究體驗,在合作中交流,互幫互學,實現生本對話,“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規律”,同時穿插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感受、體會、領悟、運用,重視學生的讀、說、寫,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力,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課堂,教師成為參與者,引導者,甚至是旁觀者,真正體現“課程標準”提倡的人文精神。

《北京》說課稿 篇6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一冊第5課《尋找秋天》。(課件)

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談:

1、教材和學情分析

2、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3、重點教學過程

【教材和學情分析】(課件)

《尋找秋天》是課改教材第一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短文,文章講的是幾個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尋找秋天、發現秋天美麗景色的內容,反映了少年兒童認真觀察、積極探索的精神。

全文一共5句話。結構清晰,語言優美,便於學生積累、運用,感悟語言的魅力。

文中對秋天色彩的描寫真實具體,便於學生進行理解與感悟。也非常適合一年級學生的形象感知思維。

學生對生活中秋天的景色已有直觀地感知,為理解文中句子所描寫的景象奠定了良好的認知基礎。

【教學目標】(課件逐條顯示)

1、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文中顏色各指什麼。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結合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理解“尋找”“野外”的意思。

3、學習課文寫法練習說話,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通過討論秋天到底是什麼顏色的,感受秋天景色的美麗,激發學生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課件)

1、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文中顏色各指什麼。

2、通過討論秋天到底是什麼顏色的,感受秋天景色的美麗。

3、學習課文寫法練習說話,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重點教學過程分析】(課件)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二、品讀文字,深入感知。

三、指導背誦課文

四、總結收穫 拓展延伸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課件)

這個教學環節分兩個步驟完成:(課件)

(一) 情境匯入:在這個環節中老師設計了這樣的導語:“昨天,明明幫助甜甜找到了丟失的帽子;天氣涼了,媽媽從衣櫃裡為你找出了一件薄薄的毛衣……我們都有過“尋找”的經歷。有一天,王老師帶領她的學生到野外去尋找秋天。他們找到的秋天是什麼樣的?讓我們一起跟隨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尋找答案吧!”這個環節的目的是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形成閱讀期待。

(二)複習詞語:以闖關的遊戲形式進行。這個環節的目的是複習課文中的生字,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在這個環節的設計上老師分三組出示檢查學生的讀音。要求是讀準紅色字的讀音。

1、第一組出示:王老師 小文 小方 小力

【設計意圖:這組詞中出現的帶點字是文中的生字,需要學生掌握牢固,同時這幾個人物也是文中的主要人物,使學生鞏固字的同時又加強了對人物的印象。】

2、第二組出示:尋找 野外

(1)讀準字音 (2)理解“尋找”的意思

理解 “尋找”一詞時,分層預設:

第一層:說說“尋找”是什麼意思?初步肯定 “尋找”有“找”的意思。

第二層:詞語搭配,出示——尋找( ),預設“尋找(秋天)、尋找(衣服)等”引出“尋找”是“仔細的找,努力的找”的意思。

【設計意圖:學生在觀察、發現逐漸理解“尋找”的意思,同時為後文理解“尋找秋天”做好鋪墊。】

[1][2][3]下一頁

3、第三組出示:重點讀準紅色字音 顏色 藍色 黃色

提問:你能用上其中一個詞說一句話嗎?(預設:我喜歡黃色的花;秋天是紅色的……)

【設計意圖:使學生將詞與課文中的句子相對應,回顧文中的句子,加深印象,同時訓練學生用詞造句的能力,為後文的學習做鋪墊】

第二個環節:品讀文字,深入感知。(課件)

主要分三個步驟完成:(課件)

(一)步初讀課文,劃分句子(課件)

1、邊讀邊數一數課文一共有幾句話?標出序號。

【設計意圖:1、讀書要有明確目的,培養學生邊讀邊寫的讀書習慣。2、經常性的訓練】

2、看看你在數話中會發現什麼?

(預設:發現有:“ ” ? )

追問:冒號、引號什麼時候用?問號表達什麼樣的語氣?

文中那句話用了問號,找出來讀一讀。出示句子“秋天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呢?”

【設計意圖:認識冒號、引號、問號並滲透用法,在句子中體會問號表達疑問的語氣,為今後的語文學習積累語文知識。】

(二)步聯絡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課件)

在這一環節又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步:理解第一句話:

我是這樣設計的:

1、回顧你觀察到的秋天的景象,說一說秋姑娘給你帶來了什麼禮物?(出示:稻田圖並配有短語:(金色)的(稻田)

2、班級交流:把自己尋找到的禮物跟大家說一說

(預設:秋姑娘給我帶來(黃色)的(菊花)。

秋姑娘給我帶來(紅色)的(楓葉)

秋姑娘給我帶來(綠色)的'(松柏)

師小結:同學們尋找到這麼多秋姑娘送給你們的禮物,你們真太棒了!看來只有通過仔細觀察才能有大的收穫。

【設計意圖:一方面,調動起學生的生活積累,進行語言訓練;另一方面,在拓展與延伸的過程中,進一步激發學生留心生活、熱愛生活的情感,感受生活的情趣。】

3、聽範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第一句話:出示第一句話“有一天,王老師帶我們去野外尋找秋天”。

在理解這句話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邊聽邊想課文中還有誰在尋找秋天?目的讓學生通過聽的過程中能找到有誰在尋找秋天,突出認識人物 “王老師帶我們”)

指名讀:要求讓大家聽清是誰帶我們去野外尋找秋天的。

第二層次:王老師帶我們到哪兒去尋找秋天?重點突出“到野外”並理解“野外”這個詞的意思:理解的方法,一通過結合句子和學生生活實際理解;二是藉助圖片比較理解。(課件)最終理解“野外“是指遠離居民居住點的地方。

【設計意圖:學生不會查字典,詞彙量也很少,因此結合生活實際理解非常適合這個年齡的孩子;比較理解又可以使學生通過對比找區別理解詞義。】

指名讀:要求突出王老師帶我們去哪兒尋找秋天。注意停頓

第三層次:王老師帶我們到野外去幹什麼?(重點突出“去尋找秋天”)

【設計意圖:這三個層次的設計突出了低年級閱讀教學句子教學的特點,在分解感

知句子的過程中知道了誰、去哪兒、幹什麼。】

4、小結:通過學習這句話,我們知道了這一句話中告訴我們很多資訊,我們清楚的知道了這句話告訴我們誰到哪兒去幹什?(出示課件“誰、去哪兒、幹什麼。”)

5、指導讀:第一讓大家聽清誰去哪兒幹什麼?停頓適當

第二體會高興心情讀。

【設計意圖: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低年級閱讀的要求,對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的訓練需要循序漸進。】

6、說話訓練:設計拓展練習:讓學生仿照句式,獨立說一句話。

(預設:如果學生有困難我會這樣處理:

首先設計一個補充句子的練習,讓學生補充內容將句子寫全。

例:(誰 )去圖書館買書。 我去(哪兒)跳繩。 小力去超市(幹什麼)

這三個填空分別讓學生填出誰、去哪兒、幹什麼。這樣就降低了難度

【設計意圖:這樣的說話練習讓學生體會句子結構,規範學生語言,進行語言訓練。】

第二步:理解課文第2—4句話

在理解這三句話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1、通過提問幫助學生回憶有關內容。(課件出示藍色 黃色 紅色)

(預設:小文說秋天是藍色的;小方說秋天是黃色的;小力說秋天是紅色的。)

2、討論問題:為什麼說是藍色的、黃色的、紅色的?

(預設:因為小文說秋天是藍色的,因為秋天的天空特別藍,像用水洗過一樣;小方說秋天是黃色的,因為秋天大多數樹葉都變黃了;小力說秋天是紅色的,因為秋天黃櫨、楓樹等樹木的葉子變紅了。等等)並出示三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為什麼說

秋天是藍色的、黃色的、紅色的。

【設計意圖:討論可以激發學生思維,調取生活中積累的材料,使文字所描繪的景色在學生頭腦中形成具體的表象,加深理解。】

3、填空練習:藍色的(天空) 黃色的( ) 綠色的( ) ( )的( )

【設計意圖:前三個是課後的習題,充分利用習題,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不僅是考查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更重要的因素是啟發學生的思維,調動起學生的生活,進而提升學生對文字的理解。】

第三步:討論“秋天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呢?”你能用一個詞語或一句話說說嗎?

預設:五顏六色 五彩繽紛

並試著填空出示:有一天,老師帶我們到野外去尋找秋天。

( 劉旭東 )說:“(秋天是酸)的”。

( 小葉 )說:“( 秋天是又酸又甜)的”。

( )說:“( )的”。

秋天到底是什麼( )的呢 ?

【設計意圖:所填內容既是對討論內容的考察也是對學生進行說話的訓練,同時為後面背誦課文做鋪墊。】

(三)步配樂朗讀全文,昇華情感(課件出示)

第三環節:指導背誦課文(課件出示)

第二次利用剛才的填空(出示),讓學生填出課文中的內容。逐漸達到會背。填空:有一天,老師帶我們到野外去尋找秋天。

( )說:“()的”。

( )說:“( )的”。

( )說:“( )的”。

秋天到底是什麼( )的呢 ?

第四環節:總結收穫 拓展延伸(課件出示)

1、學生總結收穫

2、師從兩個角度總結本課收穫

3、仿照課文練習說話:尋找冬天、尋找春天

總之這節課我努力體現兩方面:

1、突出詞語教學。

2突出句子教學。

3、充分利用課文及課後習題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北京》說課稿 篇7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北京版)二年級下冊的第17《化石魚》。下面我從教材的特點、設計的理念、教法學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設計、板書設計等五個方面作簡要的說明。

一、說教材:

《化石魚》一課是一篇兒童科普短文。通過小金魚和河公公的對話,介紹了一種化石,就是魚類的祖先在特定的條件下形成的化石魚。課文語言生動,引人入勝,內容充滿童真童趣,把讀者帶入了充滿童趣的世界。這是一篇從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入手的好課例。

針對課文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初步的閱讀之後,我把本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瞭解課文內容,知道化石魚是魚類的祖先,產生探索自然界奧祕的興趣。

2、有語氣地朗讀課文。注意常用標點符號的用法。

3、結合課文內容理解“附近”、“稀奇”和“有趣”等詞語。

二、說設計理念

1、調整師與生的關係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當的,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特別是起始年級,就更要尊重兒童的思維方式、語言特徵和價值觀念,想兒童之所想,樂兒童之所樂,把學生視為平等的學習夥伴。在這一課時的教學中,我本著一個“成為孩子們學習時的夥伴,玩耍時的朋友”的指導思想,從教學程式的設計,到課堂用語和肢體動作的運用,都力求讓自己更兒童化。

2、更新教與學的方法

“教與學”是課堂教學的兩個關鍵詞,怎樣讓如今的課堂成為充滿愛意的課堂,富有詩意的課堂,飽含情意的課堂,體現創意的課堂,更需要在“教與學”上下功夫。在教的方面,我主要是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通過創設情境,遊戲活動等方式,引領學生自讀自悟,主動參與,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在學的方面,我則更提倡個性化的學習,遵循先學後教的原則,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說教法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由於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根本不用老師去講解分析,因此這節課,我基本選用“自主讀書、合作學習、自己感悟”的教學方法。我以一個夥伴的身份給學生加油,並作適當的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說中訓練語言,創造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四、說學法

1、學生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許多客觀事物,能說出他們的名字和一些現象,還能簡單地表達自己的意願。但是,那僅僅是一些零碎的,不規範的語言,為了使他們正確理解運用語言,在課堂上必須聯絡他們的生活實際,創設他們熟悉的生活情景,幫助他們學習、積累、感悟語言。

我所執教的班級的學生喜歡閱讀,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大部分學生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簡單的問題。部分學生有表達的自信心,能積極參加討論發表自己稚嫩的見解。個別學生則缺乏自信,較為膽怯,學習的主動意識不夠,對意願的表達較為模糊。

2、定學法

根據我班學生情況,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識水平,因此確定運用“自主嘗試讀——分角色讀——自我展示讀——創造性的讀——師生合作讀——分組合作讀——表演練習說”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不但能領悟課文的情境和主要內容,而且能培養他們熟讀能力、想像力和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合作意識。

五、說教學程式:

整個教學過程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

1、自然談話,複習匯入。

通過教師的匯入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引導學生通過二類字字詞的複習巧妙的由詞到句,由句入篇。

師:“課文中的小金魚在誰的附近游來游去?誰能把這條小金魚貼在黑板上?”

生1:把小金魚挨著化石魚貼了。

生2:他貼的不準確,我來貼。(他把小金魚和化石魚離開了些距離)

師又把小金魚離化石魚很遠,就此說明:附近就是周圍,不能很遠,也不能挨著。

師:你能試著用“附近”說一句話嗎?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請你輕聲讀課文,想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填空:小金魚開始以為化石魚是( ),後來知道了化石魚是( )。

3、讀中有法,讀中感悟。

在細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抓住小金魚的語言讓學生當小金魚轉換角色帶著好奇的語氣讀一讀,說說為什麼這樣讀?繼而指導學生朗讀。之後,教師又引導學生體會小金魚的心情,進一步把讀中感悟落到實處。

師:請你找找小金魚對化石魚說什麼了?

師出示小金魚的話,問:學生讀說說知道了什麼?

師:你就是小金魚,快帶著好奇的心情去問一問。

4、層層深入,探究明理。

教師以問題:“小金魚為什麼會認為化石魚是假魚?”把學生引入新的思考。在學生回答後,

出示:化石魚的尾巴一下也不擺,眼睛一下也不動。化石魚的嘴巴一下也不張。“一下”是什麼意思?能把”一下”換個詞語嗎?抓住重點詞幫助學生體會文章內容。豐富了學生的詞彙,使他們明確了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

5、品詞品句,突破難點。

讀河公公的話,抓住“最老最老的爺爺”,“4四億多年了”以問題:“為什麼是最老最老的爺爺?”“看到這個數字你有什麼感覺?”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後表達。使學生的表達能言之有物。

6、巧借結尾想象練說。

想象是發展兒童語言和思維的重要途徑之一。有些課文讀完後,總給人一種言盡而意未完的感覺,因此教學中我們抓住結尾處再次為學生創設想象表達的空間。小金魚要把這件事告訴所有的朋友們,想想小金魚的朋友會有誰?它會怎樣告訴朋友們?在學生自主表達後,出示:小金魚對( )說:“這是一條化石魚,它可不是( ),而是( ),你們說多( )啊!”(引導學生運用“稀奇”、“有趣”練習說話。)

凸顯了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的同時,使學生學會表達。

7、回到整體,再讀全文,讀出語氣。

8質疑存疑 延伸課外

(1)學生質疑:河公公幫小金魚找到了答案。同學們,有關化石魚的事你們還有什麼想問的嗎?(生可能會問:化石魚是怎麼形成的?小金魚和化石魚怎麼不像啊?)

(2)存疑:其實有關化石魚的知識很多課外書上都有,課下你們可以到圖書館去找一找,看一看,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找到正確答案。

整堂課下來,學生的興趣濃,朗讀的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口頭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訓練。真正體味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最後說說我這節課的板書設計,主要採用貼畫配文字的“圖文式”板書,此板書圖文並茂,色彩鮮豔,內容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能引導、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也為背誦有困難的學生理清了思路。

《北京》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北京》一課敘述了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一座很美的城市。從教材內容看,本文有三大特點:

1.結構嚴謹。

課文共5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出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最後一段是全文的總結,抒發了讚美和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中間2、3、4三段對北京的景物展開了具體的描寫,特別是第二自然段是按照方位順序來介紹。全文脈絡清晰,層次分明。

2.選擇精煉。

文選取了三個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這是北京的象徵;二是街道和立交橋,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來的建設成就;三是北京的名勝古蹟和公園。通過以上三處景物的描寫,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風貌。

本課課文語言清新、簡潔、淺顯,字裡行間洋溢著對首都北京的讚美之情和熱愛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6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整體感知課文。

3.講讀課文1、2自然段,體會作者按一定順序介紹天安門及周圍建築。

4.瞭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程

第一課時我分成三大板塊,包括預習反饋、研讀課文、寫字指導。

預習反饋有兩個內容,一個是字詞,一個是課文的整體感知。在這一板塊中,我關注學生學習起點。字詞教學我的目標定位是以檢查為主,而不是面面俱到——每個字都教。一開始就是讓學生直接讀出詞語並非拼讀,我以學生的起點為我教學的起點,從學生的認讀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音、形、義上去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生字新詞,教給學生碰到不理解的詞可以先拆詞再綜合起來理解是個不錯的方法。整體感知課文,對於剛剛步入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他們對課文的整體感,把握起來有很大的難度,他們只會零碎的講出一部分,所以在這個環節上,我先是讓他們自由地說一說,有意識地培養鍛鍊這方面的能力,再是幫幫他們,在老師的提示下整體感知課文,逐步形成整體概念。而今天的課堂上也確實反映出學生在課文整體感知環節有難度,我想如果我能在讓他們同桌互相說一說的過程中,到學生中去了解一下,指導幾個,學生的收穫會更多,交流的過程也會更順。

課堂的第二個板塊研讀課文,在這一板塊,我力求體現“品讀感悟,關注表達”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與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現在語文課堂發展方向是三得:得意、得言、得法:引導學生走進文字,與文字、作者進行心靈對話,在品讀中,感受北京的美麗,天安門的雄偉,這是得其意;

抓語言特色(是讓學生髮現構詞特點:紅牆、黃瓦,學生通過觀察發現第一個字是表示顏色,第二個字是表示一樣事物,這樣的詞語非常有意思,而且學生還會說出很多這樣的詞語來,他們會感受到漢字的趣味,從而產生學習、積累的興趣。其實在這個自然段中還有一個詞語現象是有別於一年級學到的,就是“又莊嚴,又美麗”和課文第三自然段中出現的“又寬又長”,同樣是又什麼又什麼,但中間加了個逗號就有區別了。那因為考慮到這段中已經放了一個語言知識點,最後決定這個還是放到第二課時碰到“又寬又長”再去比較教學。),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那是得其言;

得法:第一個是句式訓練:“什麼是什麼,是什麼”,讓學生自主發現兩種表達形式的區別,老師進行小結:寫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我們可以用一句話表示,中間用逗號,省去第二句的事物名稱,再通過練習加以鞏固。以後小朋友碰到這樣的句式就會很清楚地分兩步走,第一步:標點,第二步:省略一個事物,方法的習得會使學生終生受益。第二個是寫作順序的滲透教學。課文第二自然段是典型按方位順序介紹的段落,結構嚴謹,雖然還不是二年級要掌握的。但教材出現了我們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滲透一點。通過我的第一問,學生知道這裡介紹了三個地方: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通過自己動手擺一擺,學生又不難發現原來作者就是按照這樣的方位順序向我們介紹的,怪不得我能準確地擺出它們各自的位置。這樣的理解層次小朋友肯定很難通過課前的自主學習達到,課堂上他們在我的引導下體會、感受,這就是質的提升。

第三板塊是寫字指導。二年級的學生每一課要求會寫的字基本都在10個,每課按兩課時上的話,我這堂課至少要解決一半。通過鑽研教材,我設定第一課時的寫字目標為6個(圖、國、優、壇、陰、城),很明顯這6個字分兩類:一是全包圍結構,寫得時候要先裡面後封口,二是左右結構,寫得時候要左窄右寬,同時要求學生抓住關鍵筆畫在田格里的位置,寫好字。而教師兩種型別的字各示範一個較難的,其他的字因為二年級小朋友也有一定的寫字基礎了,所以讓孩子自己觀察寫,當然教師在巡視的時候若發現問題就可以再強調。

回顧整個課堂教學我的目的都不僅僅只是為了教會孩子理解這一篇課文,而是教給學生方法,從課堂走向課外,讓語文課顯示語文味。

我一直很崇尚沈大安老師倡導的常規模式下自然狀態的真實課堂,就像我們徐老師所倡導的從學生學習起點出發,追尋高效課堂,紮紮實實教語文,也一直努力著,不過,上課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今天留下了許多的缺憾,不過和大家一起探討研究,非常高興,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北京》說課稿 篇9

語文學科的特點:實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我一直認為,言由心生,語文課的目的應該是帶領孩子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繼而感受生命的魅力。

帶著這種感悟,我設計了《老北京的春節》一課。本課是北師大教材三年級上冊十二單元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的主題是“過年”。旨在讓孩子感受過年的喜慶,感受春節文化的魅力。

三年級的孩子,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閱讀方法,並能運用這些閱讀方法閱讀文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已經開始能夠通過分析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課堂上,鼓勵學生在課堂中自主質疑,自讀自悟,小組間有效合作交流,探究評價,多層次地思讀。這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體現。

下面我重點說一說本節課的設計。

今天我給大家展示的是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已經完成了字詞的學習,理解了重點字詞的含義,理清了課文的脈絡。第二課時則重點在於通過品詞析句來感悟課文的語言美,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這節課分為三個大環節。

一、品詞析句,感受春節。

課堂上小組為單位交流自己圈畫的喜歡的句子,互相交流讀句的感受,可以抓重點詞語去分析也可整句感受。學生在交流時緊緊抓住“我喜歡的句子是…”“我從這個句子中體會到…”、“我認為這個詞語說明了…”小組交流結束後全班交流。通過生與生的交流,老師的適當參與和點撥,昇華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最終提升孩子感受文字的能力。

二、段落教學,練讀練寫。

被稱為“中青年語文教師課堂學藝術研究的領軍人物”餘映潮老師曾經說過,段落教學應該是國小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研究的重頭戲。其含義為:在整體理解課文文意的前提下,將閱讀教學的內容切入到課文的'精彩段落中去,或進行精段的品讀教學,或進行段式的仿寫教學。在學習第四自然段這個環節中,主要解決兩個問題:1 、通過朗讀感受除夕的熱鬧,層層剝繭,感受中心。 2 、在讀的基礎上了解“中心句”在一個段落中間的作用。在讀中悟,從讀中學,一切顯得水到渠成。

三、句式學用,求美務實。

這個環節其實在上一環節的鋪墊之下,進行推進,實現一個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學生從讀到說,從說到看,從看到議,從議到寫。引導學生運用所學進行圍繞中心句仿寫的練習。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能得到表達能力的訓練,又積累了美好的語言,所謂既求美,又務實。

當然,無論是交流環節還是展示環節,由於學生生活體驗和閱讀積累有限,對文章的理解和對文字的品味會缺乏深度,這時候就需要老師的引導和點撥。也就是需要老師的評價要準確,要能起到提升孩子所想、所言。

最後我想說一說我的板書設計,《新課標》明確提出:閱讀使學生個性化的理解,他們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要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我。這節課,學生的感性認識多於理性認識,我大膽嘗試,只出現孩子的感受,其實孩子的感受也是對文字的理解,對語言的認識。

以上就是我對這節課設計的一個簡單介紹,也是幫助我完成教學設計的一個理念的支撐。如果有不合適的地方,懇請大家批評指正。

《北京》說課稿 篇10

一、設計理念

本著新課程下,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的基本理念,讓學生了解有關我國少數民族的一些知識,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演唱,自然地表演,並能通過小組合作,以即興創作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我設計了《北京有個金太陽》這一節課。

二、說教材

1、教材分析:《古老的北京》是國小藝術第五冊第七單元《小小旅行家》的一個課題,本課是第一課時。教材圍繞古老的北京。側重於瞭解藝術與生活,藝術與文化的關聯,通過運用演唱、表演、創作等藝術活動,調動學生參與藝術活動的積極性,增強其愛祖國、愛生活、愛美好事物的情感。

2、教學目標:

(1)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瞭解有關少數民族的知識。

(2)學會歌曲《北京有個金太陽》。

(3)通過小組合作,給歌曲創編歌詞,培養學生的合作習慣和創造力。

3、教學重點、難點:根據以上目標,我將創編表演定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三、說教法

為了實現本課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聽唱法:《北京有個金太陽》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旋律簡單明快,歌詞朗朗上口,因此,我採用聽唱法,讓學生在聽一聽、唱一唱等環節中反覆感知、強化、不知不覺中自然掌握。

3、探究法:為了讓學生創造、表現自然界的音響,通過探究的方法,使學生在“有趣的聲音世界”這一環節中創造各類聲音,為學生創設一個開放式和趣味式的學習過程。

4、多媒體展示法:通過利用多媒體課件,豐富學生的視野,獲得多種體驗。

四、說學法

xxx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剛開始,我安排了新疆維吾爾族、蒙古族、白族、傣族的圖片欣賞和律動《金孔雀》,都是對一、二年級及前面幾課少數民族知識和技能的複習、鞏固、串連。利用課件進行直觀教學,這樣同學們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同時也揭示了第七單元的大課題:小小旅行家。

(二)讓學生背上旅行包,乘火車到達本次旅行的目的地——西藏。這裡我運用了頭飾“民族專列”作火車頭的`活動貫穿,這樣學生的興致馬上被激起。

(三)接下來,由我身著藏族服飾,跟隨音樂跳起藏族舞蹈,學生立刻被吸引住,由此激發了他們藏族舞學習的慾望。然後讓學生學習簡單的藏族舞動作,感受藏族人歡樂。讓學生穿上長袖上衣,甩一甩長袖,過一把隱。

(四)由舞蹈引出學唱歌曲《北京有個金太陽》,過程很自然。

(五)教學唱歌時,因為是中年級同學,所以要求自然要比低年級高些。要提醒學生及時換氣、控制好氣息,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由相互傾聽歌聲,自己去發現演唱中還存在的不足。對歌曲情緒的把握,我採用了教師範唱,通過對比,由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出來。

(六)我覺得藝術的學習也和其他學習一樣,光有興趣還不行,還需要有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訓練,所以接下來這個環節我放眼於立美實踐,分小組進行創作歌詞,這是富有挑戰性的。因為創作的歌詞內容不僅要好,而且要跟上旋律把它唱出來,有難度!但我想:這批學生已經學了兩年的藝術,本身這點年齡的學生也很願意幹點富有挑戰性的事情。然後,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在藝術課堂上,盡情地、充滿自信地表演自己創編的歌詞。只要學生肯動腦,在這樣的課堂學習氛圍中,想像力、創造力、表現力都會由此充分的再現。

(七)通過小結,引導他們熱愛西藏,以後去西藏旅遊、開發!

總的來說,這堂課的設計是以“新課程標準”為理論指導,滲透了新的理念和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音樂環境中,認識音的強弱,準確表現;用有感情的演唱和肢體語言表現自然界的天氣變化;通過創編,培養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獲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的演唱、創新、創作能力得到很好的發展。

《北京》說課稿 篇11

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和學法、教學程式”六方面來完成本次說課。

一、說教材

二年級語文上冊《咕咚來了》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三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寫的是一個木瓜熟了,掉進湖裡。兔子聽見咕咚一聲,嚇得邊跑邊叫,許多卸年級語文上冊《物跟著跑,最後大象攔住他們,弄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原來是木瓜掉進湖裡發出的聲音。這是一篇童話,通俗易懂,趣味性強。(幻燈)第一單元教學主要是為讓學生感受大自然、家鄉的美,而本單元的參考提示中則強調以識字、寫字為主,培養學生識字能力。本課識字方法的學習和滲透,將為下一識字單元運用多種方法識字奠定良好基礎。

二、說學情

學習此課,(幻燈)我們有以下有利因素經過一年的學習,學生能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比較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了,而且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筆畫和常見的偏旁部首,能運用多種方法識字,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再有我班從一年級就開始了課外閱讀,學生的識字量較大,這對他們獨立認字、理解字義都有很大幫助。

也有如下不利因素通過前幾課學習,我發現由於課文較長,識字量增大,在第一課時進行集中識字,學生對生字掌握的不牢固。脫離了文字這個載體孤立地識字,學習效果不好,於是我決定採用分散識字,提高實效性。

 三、說目標

(幻燈)二年級語文上冊《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各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重點,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課上,我將採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在語境中識字,體悟蘊含在漢字中的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接受文化薰陶,對識字感興趣,“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課標)。

基於上述對教材、學生的分析,我把本節課的目標確定為(幻燈)

1.認讀8個生字字音,會寫“熱、鬧、逃、跑、嚇、哈”6個生字。觀察“熱、鬧”的演變過程,進而掌握字的形、義;在語境中理解“熱鬧、逃、跑”的意思,掌握多種識字方法。

2.在掌握“熱、鬧”兩字結構、理解字義的基礎上,運用“熱鬧”說一句話。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帶有“熱鬧”“逃、跑”字詞的重點語句。

4.體驗識字的樂趣,產生喜歡漢字的願望。

 四、說重難點(幻燈)

課標中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我把本課重難點確定為

教學重點

1.認讀8個生字,會寫6個,運用多種方法識字。

2.有語氣地朗讀重點語句

教學難點

在掌握“熱、鬧”兩字結構、理解字義的基礎上,運用“熱鬧”說一句話。

 五、說教法學法

過去的識字教學方法低效枯燥,只注意了“音、形”,而忽視“義”,造成學生錯別字多,口語交流時說錯話表錯意。基於這種現狀,識字教學必須注意“音、形、義”的結合,教給多種識字方法,逐步培養其獨立識字能力。所以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注意了以下兩點

1.運用字理識字,提高識字效率

利用字理識字,挖掘漢字本身的趣味,會讓學生感覺學起來有趣。教學“熱”“鬧”時,我將採用追根溯源法幫學生識字。這樣,會讓學生很快記住,同時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好。

2.在語境中識字,培養識字能力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識中有讀,讀中有悟。識字教學不能孤立進行,必須在語境中識字。教學中,我將有意識地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識字情境,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在具體語境中識字,並鼓勵學生大膽尋找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

 六、說教學程式

我將本課分為四個環節來完成(幻燈)

第一環節激趣引入揭示課題;第二環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第三環節多種方法“識”“悟”結合;第四環節通讀全文設定懸念。

第一環節激趣引入揭示課題(幻燈)

首先給學生放一卸年級語文上冊《我羝擔ü具斯具說納音),讓學生猜是什麼聲音,從而引出課題二年級語文上冊《咕咚來了》(板書)。然後讓學生質疑“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聽視訊猜聲音,可以培養學生想象力,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質疑,是為了培養問題意識,我認為問題意識應從低年級培養,習慣成自然。】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幻燈)

於永正老師說過“書不讀熟不開講”。這節課主要是識字教學,但第一課時擔負著讀通課文的`任務,讀通是讀懂的基礎,所以朗讀也必須重視。第一步,讓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多字。第二步,認讀本課生字新詞,從看拼音讀到去掉拼音讀。第三步,指名分段再讀課文,如果哪個段落學生讀不好,糾正再讀。

第三環節多種方法“識”“悟”結合(幻燈)

第一、重點學習“熱、鬧”。這節課預計讓學生掌握六個生字,重點學習“熱、鬧”兩字是因為“熱”這個字筆畫多,“四點底”又是新學偏旁,再有本課總目標中要求會用“熱鬧”寫一句話。我認為首先要讓學生理解字義,才能用“熱鬧”說一句完整的話,為下一課時落實到“寫”做好鋪墊。這兩個字我採用了字理識字法,我重點說“熱”字的教學。

首先,我板書“熱”字從甲骨文到楷體的演變過程(幻燈),讓學生猜字,並讓學生說說怎麼猜到的,我估計個別學生能猜到這個字,因為學生在品德課學過漢字的演變。如果猜不到,我就把字寫出來,給學生講“熱”字的演變,點出是象形字。(幻燈)之後,我讓學生說說他們還有什麼方法記住這個字。學生可能說出“換一換、結構識字、編一個小故事”等方法。如果說出“四點底”,順勢學習這個新偏旁,並告訴他們“四點底”的字一般和“火”有關係。如果沒說出再出示這個偏旁。然後問“你還知道哪些帶四點底的字?”向課外延伸。

《北京》說課稿 篇12

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四冊第12課《北京亮起來了》。

這篇課文圍繞愛祖國、愛家鄉為專題,通過學習這篇教材,學生可以進一步瞭解祖國的遼闊、美麗,增強他們對祖國的認識和熱愛,並激發他們認識家鄉的渴望和讚美家鄉的感情。本文文質兼美,語言生動、優美的詞語,字裡行間都體現出晚上的首都是多麼的美麗。結合低年級的要求,改變傳統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發展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培養低年級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是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教學時,陳老師利用教材中學習夥伴的話激發學生展示的興趣和願望,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和學習成果。

下面,我把說課內容分成四部分:一、教材的理解;二、教學目標;三、教法和學法;四、課堂教學設計。

【說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⑴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麗景色。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⑵通過觀看圖片,增強對北京的熱愛之情。

我是依據課程標準改革的精神,以及實驗的要求,確定了本課的教養、教育和發展目標。

2、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麗景色,增強對首都北京的熱愛之情。

我是依據實驗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結合本課教材的特點,通過本課的教學,引導學生積累詞語,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字的興趣和增強對首都北京的熱愛之情。

3、學習準備:

⑴教師:

製作課件。

⑵學生:

正確朗讀課文

我是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而準備學具的。

【教法和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配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畫面,使學生通過形象感受來理解課文,並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法,民主交流等手段,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接受知識,教學過程中,創設愉悅和諧的情感氛圍,充分發揮以學生的主體,老師為指導的作用,成功地達成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設計】

一開始上課,陳老師就用充滿激情的導語創設優美的情境,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這樣的設計活躍課堂氣氛,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為了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陳老師依據課改教材的特點,配合學生本身的年齡特點,主要採取了直觀、朗讀、形象的程式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接受知識,用奔放滿懷的聲音,表現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陳老師的教學設計主要分五大環節:

1、引題激趣:

整節課,我們用去北京旅遊展開課堂教學,由於學生們對去旅遊很感興趣,就認真去學習課文,這樣的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2、學習課文:

在初讀課文前,陳老師先提問:“你認為怎樣才能把課文讀好?如果在讀課文時,你遇到不懂的字,你會怎麼辦?”通過啟發式的提問,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方法。初讀課文時,陳老師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老師充分發揮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使學生在無壓力的`情景中,較好地完成熟讀課文的教學任務。

這是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課堂教學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原則的要求設計的。

在學習文段過程中,陳老師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文段進行學習,她採用了先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然後指導學生總結學法,運用學法自讀自悟,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陳老師通過自制課件,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讀課文,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學得開心,學得投入。

這是根據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方法來設計教學的,這個環節能充分展示學生的表演才華,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師生間的親和力。

3、在實踐活動中,首先,老師藉助多媒體播放音樂,接著讓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最後說感受、說變化。這樣安排,從兒童的年齡特點出發,

4、在課外活動中,陳老師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給家長或小夥伴聽,以及把收集的資料向小夥伴說說。以此來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家鄉的變化,同時更好的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和動手動腦的能力。

5、總結全文:

總結課文時,陳老師用多媒體,播放新舊家鄉建築物等方面的圖片,給學生一些與課文相關的知識,以促進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知識的拓展。

【板書設計】

12、北京亮起來了

北京亮起來了(愛)明亮輝煌

設計板書意圖:

1、這樣板書簡潔扼要,它清晰地展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是課文的精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2、同時,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學生,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審美情趣。

《北京》說課稿 篇13

一、說教材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內容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0課《北京》。這是一篇寫景記敘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將北京描繪成一幅多彩的圖畫,從這幅畫裡我們能讀到莊嚴美麗的天安門,高大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又寬又長的柏油馬路和壯觀的立交橋,還有許多名勝古蹟、高樓大廈和風景優美的公園。這又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本課的二、三、四自然段,條理清晰,詳略分明地介紹了天安門、立交橋;名勝古蹟、公園和高樓大廈。但是由於學生年齡小,部分孩子還沒到過北京,因此,理解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激發學生熱愛首都,熱愛北京的感情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特別是第四自然段,課文對所提到的名勝古蹟、公園、新建的高樓大廈未做詳細介紹,因此,要全面地瞭解北京,對於孩子們來說有難度。為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認識“央、瓦”等13個生字。會寫“壇、城、國、圖”4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紮紮實實地理解語言文字和課文內容,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北京的美麗和巨大變化,有熱愛祖國首都的意識和感情。

二、說教法

為了達成以上的教學目標,遵照閱讀規律和兒童的認知規律,也本著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的原則,我準備採用“情境識字法”和“圖文結合法”教學。即在具 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識字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集中識字對學生而言比較枯燥。我在設計這一課時教學中注意“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讓學生把生字運用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組詞造句,同時還注意教給學生識字的方式,充分展開識字的過程。“圖文結合法”即通過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再通過圖片的輔助和對課文言語的細讀入境界入角色,讓學生直觀、準確地感受祖國首都北京的美麗和偉大,同時有助於學生理解文章中重點詞語。

三、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第一課時教學過程,整個過程分為六步。

一、喚起生活積累,匯入課題

為了激發學生的情趣,在上課之前(播放《北京歡迎你》)MV。我的匯入是這樣的:上個星期,我們學唱過《北京歡迎你》,剛才大家又跟著音樂歡樂地唱起來,隨著畫面愉快地遊覽了北京,或許你還和爸爸媽媽去過北京,能不能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印象中的北京呢?在學生說完後,我小結: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一座美麗的城市。這節課,老師就帶大家一起去北京看一看。我們一起來書寫“北京”兩個字,請注意“北”的左邊要書寫正確,第三筆是提。這樣學生在欣賞中感知了北京。

在這一環節中,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北京,學生既是熟悉又是陌生的。說熟悉,是因為從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國的首都;說陌生,是因為我們地處江南,遠離北京,由於學生年齡小,大部分未到過北京,對北京缺乏具體形象的感知。

談話能喚起學生的生活積累,迅速調動學生入情入境。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北京美,作者描寫北京的語言更美。你們想不想自己讀讀課文,來感受北京的美麗?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覺得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一) 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

誰有勇氣把課文中最難讀的句子讀一讀呢?

1、天安門在北京城的中央,紅牆、黃瓦、又莊嚴,又美麗。天安門前面是寬闊的廣場。廣場中間矗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

2、立交橋的四周有綠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圖案的花壇。

3、北京有許多名勝古蹟和風景優美的公園,還有許多新建的高樓大廈。

(二)讀詞識字。

最難讀的句子我們都會讀了,相信這些詞語更難不倒大家了。(去拼音請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

(三)整體感知。

北京是個美麗的城市,那麼北京哪裡最吸引你?你最想去北京的什麼地方旅遊?

基於本課的生字都集中在幾個句子中,所以考慮相機出示課文中包含生字較多的幾句話,在讀好難句的基礎上出示詞語,做到詞語教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

三、品讀文字,進入文字的情境。。

由於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淺顯易懂,加上二年級學生在以前的字、詞、句訓練中,已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所以我要求學生朗讀這一自然段的`過程中理解該段內容。我主要根據學生的彙報相繼指導課文第2、3、4自然段。在學習中注重朗讀和感悟北京的美麗。

(一)品讀第二自然段。(美在天安門)

1、利用課件展示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的畫面,看圖體會天安門在北京城的中心地段,她的美麗和莊嚴。在這裡我簡介天安門的歷史,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說他們見過的莊嚴的場面,比如每週一的升旗儀式;奧運會上奏起國歌,升起五星紅旗的時候,都很莊嚴,這樣學生和“莊嚴”交上了朋友。

2、莊嚴的不僅是天安門還有人民英雄紀念碑,他矗立在廣場中間。矗立一詞比較抽象,我將在利用圖片展示高聳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華表和旗杆,讓學生觀察這三樣景物的共同特點,通過圖片猜測“矗立”的意思。

3、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感情朗讀:是呀,北京的天安門是美的,那莊嚴的城樓,那高聳的紀念碑,那寬闊的廣場,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讓我們用朗讀來表達對北京天安門的熱愛和讚美吧。

(二)品讀第三自然段。(美在柏油馬路、美在立交橋)

1、利用課件和插圖展示北京交通的發達,環境的優美,結合畫面認識“立交橋”、“圖案”等詞,體會“綠地毯”、“川流不息”等字詞的意思。

2、說話訓練:

柏油馬路又寬又長,那立交橋、草坪、鮮花和車輛能否也用上“又??又??”來誇誇他們呢?

(三)共享背誦的喜悅。

我用提示性的方法幫助學生背誦。

在這一步的閱讀教學時,我是變教師的“指令性”為學生的“選擇性”,努力營造一種“我想讀,我要讀”的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學會選擇,在選擇中學會判斷,始終保持著那份“讀”的熱情和渴望,通過讀書感受語言的魅力,提升閱讀的樂趣。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引領背誦的方法,促使背誦指導有的放矢。

四、拓展練習,昇華情感。

學到這裡,北京在學生心中已有一定的印象,我在這個環節設計一個說話寫話訓練,要學生用一句話來讚美北京。

二年級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說話寫話能力,讓他們把心裡要說的話寫下來,然後在班級交流,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提高,個性得到張揚,潛能得到很好的發揮。

五、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指導書寫“壇、城、國、圖”4個字。探究探究,找到認記字形、書寫規範美觀的方法。

六、小結課文,設計作業。

其實,北京還美在有很多名勝古蹟、公園等等,你們下課後可以去搜集一些這方面的資料,下節課請你來當一回小導遊,給我們介紹美麗的北京。

《北京》說課稿 篇14

今天我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祖國的心臟---北京市》。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每一箇中國的公民都應該瞭解首都的基本狀況;本節是中國區域地理省級區域的開始,也是代表,通過本節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掌握城市區域的學習方法,以便更好地學習後面的內容,也為今後高中的地理學習打下基礎。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運用地圖說出北京的位置、範圍,並對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簡要評價;利用資料說出首都北京的城市職能、歷史文化傳統和北京現在的發展.

德育目標:瞭解北京有著悠久的歷史,眾多的名勝古蹟和發達的現代化程序,從而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主人翁責任感。

本課中,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徵和城市職能,是重點.對北京地理位置的評價是難點,但由於學生年齡小,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弱。為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說教法

我運用了圖表分析法;讀圖討論;啟發式教學法等教學方法

教學時我一直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後”的原則.

三:說學法

從年齡特點來看,國中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我抓住學生特點,採用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另外青少年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他們發表見解.

最後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這節課分為:匯入,講授新課,鞏固活動,佈置作業等四個部分。

第一環節:師生互動 匯入新課

為了避免一開課就是老師說學生聽的沉悶氣氛,我在課前先播放《奧運會吉祥物的宣傳片》,開課後用問題匯入,如:在動畫片裡你看到了什麼?第29屆奧運會將在哪裡舉行?這樣一問一答,學生的思路就被我帶到了學習的軌道上,開始了北京之旅。

在學習新課過程中

我先利用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指導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小組探究學習北京的位置。在學生探究前指出北京作為首都,除了和其他區域一樣有海陸位置外,還有其自身的'戰略位置和經濟位置;在學生探究時出示北京在世界中的位置圖、北京地形圖、中國溫度帶和中國乾溼地區分佈圖;在學生彙報時,用問題引導學生了解北京的地形、河流、氣候等自然條件,並強調其地理位置的優越性,使學生理解新中國定都北京的原因。

接下來進入北京職能的學習,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如在瞭解北京是全國的文化中心時,我列舉若干項文化的內容,讓學生任選一項介紹,在學生介紹時我適時地穿插一些小活動,如在介紹音樂方面時,學生可能會提到京韻大鼓和國粹京劇,可讓學生試唱兩句;還穿插一些視訊和音樂,讓學生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並用,同時這一活動又檢查了學生課前蒐集整理資料的情況。

在瞭解北京是個歷史悠久的城市時,我出示配以《故鄉是北京》背景音樂的北京名勝古蹟的圖片,讓學生看一看、聽一聽,比一比,看誰認得多,再選擇他們熟悉的一處作以簡單的介紹,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再對比北京的現代建築,總結出北京是一座現代化國際化的大都市.

在講述北京交通時,我將中國鐵路圖.北京立交橋.北京地鐵.輕軌鐵路.北京環路.北京高速公路.等景觀圖片投影展示,並配以歌曲<北京的橋>為背景音樂,來說明北京是全國交通的樞紐.

第三環節:回顧活動 測試應用

在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用一句話談談本節課的收穫,再讓學生運用分析北京的方法分析描述家鄉瀋陽的位置、職能、歷史和現代化程序。讓學生觸類旁通。在學生彙報時穿插瀋陽地鐵一號.二號線開通的新聞,從而說明城市交通的發展,進而寫一篇以《我的家鄉——瀋陽》為主題的短文作為課後作業。

第四環節:昇華情感 倡導行動

讓學生說說作為新世紀的主人,我們應該為奧運會和即將在瀋陽召開的第十二屆全運會做點什麼?最後在奧運會會歌中,我用激勵性的語言結束全課。

以上是我對《北京市》這一課的設計,還很不成熟,懇請各位老師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