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品】說課稿彙總5篇

說課稿2.81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品】說課稿彙總5篇

說課稿 篇1

1. 說教材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是20xx年版高一物理教材中第二章第六節的內容。勻變速直線運動是機械運動中一種重要的運動,它既是對前一節所學的加速度的深化和加強,也為即將學習的自由落體運動奠定了知識基礎。本節課的重點是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建立和應用,難點是對速度公式,位移公式的理解,尤其是加速度的正負值在這兩個公式中所表示的物理意義。

2. 說目標

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培養學生。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程標準,提出三個教學目標 :

⑴知識與技能上,指導學生用打點計時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提高對實驗資料的處理能力。

⑵過程與方法上,可以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實驗方案,提高他們制定科學探究計劃的能力,還可以通過一些運動實力的討論,增強學生將物理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的意識。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可以展示人類在月球上所進行的有關試驗照片,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的熱情,領略自然規律的普適性。

3. 說教法

物理教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重在啟發思維,教會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經歷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研究過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瞭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體會實驗在發現自然規律中的作用。通過和學生共同處理實驗資料教會他們能用公式和影象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體會數學在研究物理問題中的重要性。在學生深刻理解這兩個公式以後,通過例題的講解,提高學生分析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4. 說學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現代教育更重視在教學過程 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中要注意引導學生以學過的加速度概念為基礎,在實驗中總結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巧用提問,評價啟用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鬆,自主,討論的學習環境下完成學習任務。最後讓學生自由發言,舉出生活中一些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例子,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

5. 說程式

⑴複習舊課,抓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提出問題,引起學生興趣,匯入 新課。

⑵講授新課:①讓學生用打點計時器來間就勻變速直線運動,提示學生如何觀察紙帶,並引導學生從觀察中總結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這樣也利於他們對這節課重點的理解和掌握。②以上節課加速度公式為基礎,運用數學推導法,推匯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並畫出它的函式圖象。在根據平均速度的定義,推匯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唯一共識。學生通過自己推導公式可加深對公式的理解,從而克服教學難點 。

⑶講解例題,讓學生對公式進一步理解,並學會靈活應用,強調加速度的正負值在公式中的物理意義。

⑷向學生展示一些實驗照片,從理論再到實踐,使學生更進一步掌握所學知識。

⑸佈置作業 ,開放練習。讓學生課後收集物體做各種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例項,並預習自由落體運動,研究它是怎樣一種勻變速直線運動。鞏固本節課所學內容,留典型的書面作業 。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描寫一處的景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六的習作。本組教材是圍繞著“壯麗的祖國山河”這個人文專題編寫的。本組學習重點是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在充分的閱讀中,領略美麗的自然風光,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學生蒐集有關資料,加深對祖國山河的瞭解前提下,指導學生完成本次習作。在教學本組課文時,按照要求指導學生進行積累和觀察,並進行交流,為習作教學做好準備,有效地將閱讀與習作結合起來,使學生學有所得,學以致用。於是我今天把課題一大縮小,讓學生描寫家鄉的景物。

二、說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三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通過抓關鍵詞的方法理清習作要求。

2.通過回顧課文和精彩的片段,掌握描寫景物的方法,並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1、能夠抓住特點將景物、按寫清楚、寫明白。

2、展開豐富的想象;把自己喜歡的景物寫具體、生動,抒發出自己的熱愛之情。

3、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積累習作素材。

四、說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了四個環節,分別是1. 揭題,明確要求;2. 回顧例文和精彩片段,掌握方法;3.再現情景,指導習作;4. 指導完成習作。下面具體談一談這四個環節的教學設計及意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題,明確要求

1、 播放音樂,揭示課題

2、明確習作要求:

(1)按一定的順序寫清楚;

(2)寫出景物的特點;

(3)展開豐富的想象;

(4)表達熱愛家鄉的感情。

【設計意圖】情境創設。激發習作興趣,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詞或短語、句子等提煉重點要求。

二、回顧例文,掌握方法;

1.通過引導學生回顧第六單元《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兩篇文質兼美的文章,通過填表格的形式,理清作者是則樣把景物寫生動的。

2.通過課文中具體的語句、精彩的片段,學習作者將景物寫生動的方法。

引導在作文中,我們觀察和描寫景物一定要按順序仔細觀察景物,按一定的順序寫。文章才會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師引導學生寫景的順序主要有以下幾種:

(1)以時間推移為序,可以按一年四季的變化來寫,--早晨、中午、傍晚、晚上,也可以寫某一段的景物變化。

(2)以空間方位為序,可以採用由遠到近,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外到內等空間順序來描寫景物。

(3)移步換景為序——先看到了什麼地方,看到了什麼景物,後到了地方又看到了什麼景物。

(4)抓住景物的特點寫。(出示片段)學生讀片斷,說說這段話寫出了景物,什麼特點。?

(5)描寫抒情相結合充分表達自己的感情並展開豐富的.想象;表達熱愛家鄉的感情。

【設計意圖】汲取課文養料,做到讀寫結合,這是教材賦予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通過重溫課文的寫作方法,使學生學有所得,學以致用。進一步理清習作要求。

三、.再現情景,指導習作;

1、引導學生怎樣做到開頭言辭優美,吸引讀者的眼球和結尾做到回扣文體,追求圓滿結局首尾呼應,畫龍點睛。

2、老師範讀自己的習作,同學們認真聽,對照本次習作的要求,看看他的文章有哪些優點? (首先引導學生去發現閃光點。)

引導學生抓住特點來問細節,在互問互答中引導該生回顧細節,把文章寫具體,寫生動。)

四、指導完成習作

1.創設情境匯入,引導學生觀察家鄉的景物?說說這些地方的特點。

2.選擇一處喜歡的景物完成習作。

3.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的課前觀察,多種途徑引導學生結合要求進行自評、互評等,在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的過程中將景物寫清楚、寫具體,提高學生分析思考的能力和評價的能力,同時養成修改的良好習慣。

說課稿 篇3

一、設計意圖

1.教材分析:《梨子小提琴》這則童話故事篇幅相對適中,語言簡潔優美,從中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講述了小松鼠做小提琴後的故事,,這則童話故事優美的意境和音樂的薰陶教育幼兒與同伴之間要和睦相處和友愛。

2.教育價值:這是一個具有豐富教育價值的活動內容,在教師的配樂講述中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理解能力及表達能力;在幼兒進行角色表演時可以促進幼兒與同伴之間的交往、合作、等待能力的培養;故事中的詞句可以豐富幼兒的語言,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年齡判斷:大班幼兒的思維能力發展較快,為理解故事中所蘊含的教育內涵奠定了基礎,而且大班孩子的語言能力相對較強,這有利於幼兒學說故事語言能力的提高,另外,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交往能力,這能夠促使幼兒在故事表演中的角色分配,能夠促進表演活動有效開展。因此我將本次活動放在大班開展。

 二、教育目標

根據所選內容,也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精神的引領之下,我從情感、態度、認知、能力、技能五大方面制定了一下三維目標:

1.欣賞童話故事,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溫馨、友愛的情感色彩。

(重點:傾聽故事是理解故事、學習表演的前提,而且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是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礎,對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都是很有幫助的,也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是啟蒙教育的理念。)

2.嘗試用與故事想匹配的語言和動作表演故事。

(難點: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和肢體動作是進行表演的基礎,在表演中需要幼兒和同伴合作、商量分角色來進行;由於故事中沒有直接的對話,需要幼兒自己來組織語言並表演,這對幼兒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3.懂得與人友好相處,產生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現在的幼兒都是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以至於幼兒不懂得與他人有好交往相處,這則故事可以讓幼兒感受人與人之間充滿了和睦友愛。)

 三、教學準備

我遵循實效性、簡約性、重複利用的理念,準備了小動物頭飾、音樂、故事掛圖。

1.小動物頭飾:是為了讓幼兒在表演時用來區分各自的角色,促進幼兒表演。活動後可以豐富區域角,讓幼兒利用頭飾再次進行表演。

2.音樂:結合故事內容,教師配樂講述故事,讓幼兒在音樂的薰陶下更容易感受故事美的意境。

3.故事掛圖:是為了幫助幼兒更加容易理解故事內容,為角色表演做鋪墊。

4.梨子:以梨子來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為接下來的活動內容奠定基礎。

四、教學過程

(一)梨子匯入,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二)教師配樂完整講述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三)結合掛圖再次講述,進一步了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出示掛圖再次講述故事。(掛圖可以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為故事表演做鋪墊。)

2.師:小朋友聽出來了嗎?小松鼠是怎樣拉小提琴的?(當幼兒回答之後,我會請幼兒學習拉小提琴,我故事表演做準備。)

3.師:狐狸聽到了,它是怎麼說的?獅子聽到了,它是怎麼說的?

4.小提琴上掉下的是什麼?後來又發生什麼事了呢?

(四)組織與故事相關的語言及肢體動作進行故事表演。

1.師幼表演

2.同伴表演

3.集體表演

(五)活動延伸。

師:故事中的小松鼠做了梨子小提琴,用優美的音樂感染了同伴,使森林裡充滿了友愛,那我們還可以用什麼辦法和同伴有好相處、和睦友愛呢?

五、結束部分

1.效果預測:通過這樣的設計,我相信基本能完成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幼兒一定能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得到發展。

2.亮點介紹:活動中我充分以幼兒為主體,而且從引入主題--欣賞故事--感受故事內涵--故事表演--延伸活動五大環節來開展活動,其環節清晰、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從使整個活動有效的開展。

說課稿 篇4

目標:

1、在看看、聽聽、講講中理解鳥類築巢的不同方法,積累相關經驗。

2、樂意用語言和動作表現鳥類築巢的不同方法,並知道鳥兒是我們的朋友,產生對鳥類的愛護及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準備:

豐富相關知識,每人一冊圖書

過程:

(一)、猜謎語,引起幼兒的興趣。

謎語:“不用手,不用斧,就能造出美麗的小茅屋。”(鳥巢)

(二)、匯入故事、激發興趣

1、出示四類鳥(山雀、老鷹、啄木鳥、火烈鳥)問問這些鳥你們認識嗎?

2、你喜歡它們嗎?為什麼?

3、它們還是建築師呢,它們建造的房子是怎麼樣的?大家想知道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三)、欣賞故事,理解內容

提問:

1、麗麗出門後,遇到了那些鳥類朋友?

1、這些鳥朋友正在幹什麼?它們是怎樣築巢的?

2、它們築巢的`方法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3、你最喜歡哪一類鳥兒朋友,為什麼?

4、如果你是一隻鳥兒,你會怎樣築巢呢?

(四)、再一次完整欣賞,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及對鳥類的關愛之情。

1、提問:鳥類是動物朋友,為什麼說它是建築師?

2、世界上的鳥有九千多種,你知道還有哪些鳥會築巢嗎?它們又是用什麼材料築巢的?

3、鳥類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應該怎樣來保護它們、愛護它們呢?

小結:

讓我們種更多的樹,並向人們宣傳鳥是人類的好朋友,讓我們的地球成為一個人類和動物和諧相處的綠色大家園。

推薦理由:

動物大世界的主題之前上的是我們的城市主題,因為上過奇特的建築,所以再上鳥類建築師,孩子們有了更多的話題進行討論,選材非常好。活動能夠較好的擴充套件幼兒的知識面,有一定挑戰性,因此孩子們在活動中注意力非常集中,討論的積極性也非常高。問題的設計較開放,給幼兒的空間較大。

說課稿 篇5

一、 說教材

1、教材體系:《螳螂捕蟬》是蘇教版語文第十一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與《最大的麥穗》、《爺爺的蘆笛》構成一組說理性的單元。《螳螂捕蟬》選自劉向的《說苑》,《說苑》一共20卷,這是其中第九卷“正諫”中的一個古代寓言故事。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曾經接觸過一些古代寓言故事,如:《濫竽充數》、《刻舟求劍》、《守株待兔》等,他們對這類課文並不陌生。

2、教材內容:《螳螂捕蟬》這個寓言故事與以往所學的單純的寓言有所不同,它講述的是春秋戰國時期,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並下了死命令不準別人來勸阻他,一位少年巧以樹上的螳螂欲捕蟬,卻不知會被身後的黃雀即將啄食的故事,智勸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顧不到身後的隱患是危險的。吳王聽後明白過來,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它是歷史故事中包含著寓言故事,而故事裡又隱含著道理,少年巧用故事來勸戒吳王的一篇文章。全文按“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來寫,分“準備攻打楚國、少年巧妙勸說、打消攻打念頭”三部分,結構緊湊、前後照應、生動有趣、寓意深刻。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a、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聯絡上下文或生活積累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並用這兩個詞語造句。

b、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c、能憑藉課文的語言文字,體會寓言藉助故事說明道理的表達方式。

(2)過程與方法目標:

抓住重點句段,引導學生質疑討論,以說促讀,理解語言文字,感悟少年的聰慧、勇敢,明白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憑藉課文語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懂得勸說別人應講究方式方法,能辯證地看待吳王這個人物。

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文章所蘊含的道理,展開想象,創造性地進行復述。

教學難點:理解“螳螂捕蟬”與“吳王攻楚”二者之間的必然聯絡。

5、教學安排:

根據這篇寓言故事的特點,以及高年級段學生的實際學情,本課打算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理解生字詞,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第二課時:精讀感悟,以說促讀,明白道理。

6、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說苑》“正諫”中的幾個小故事。

二、 說教法、學法

教學理念:培養學生質疑問難、自主探究的閱讀能力。

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孩子們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在這樣的教學理念指導下,根據這篇寓言故事在寫作上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特點,努力將人本與文字相結合,準備採用以下的教法與學法:

1、首尾段落對比朗讀,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2、緊扣重點指導複述,情境朗讀明白道理。

3、補充閱讀材料,培養閱讀興趣。

三、說教學程式

以第二課時為例,整個教學過程分四個環節:

1、激發興趣,匯入本課。

2、對比朗讀,探究生疑。

3、以說促讀,入境悟理

4、拓展閱讀,課外延伸。

第一個環節:激發興趣,匯入本課。(本環節預設1分鐘時間)

我將這樣匯入新課:在中國古代,有一位少年機智地用一個故事阻止了一場戰爭,這個故事讓吳王明白了一個道理,從而取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上節課我們已初步認識了這位少年,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寓言故事也是學生較感興趣的一種體裁。設計這一匯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這節課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調。

第二個環節為對比朗讀,探究生疑。(本環節預設6分鐘左右的時間)

課件出示文章的首尾兩段話:

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大臣們認為,

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後果將不堪設想。可是吳王固執地說:“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他說:“你講得太有道理了!” 於是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學生自由朗讀這兩段話,再指名讀,引導思考:讀了這兩段話,你產生了哪些疑問呢?

學生可能會提出少年的“這番話”指的是哪番話?吳王為什麼會

恍然大悟,他又悟到了什麼?大臣、少年都勸吳王,為什麼大臣勸後吳王仍是執迷不悟,而少年一勸吳王竟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呢?在學生充分質疑後,我將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整合,並提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古人又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課堂教學中運用恰當的手段,引導學生根據文字進行質疑問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的過程中來,能激發他們濃厚的思考興趣和創新思維。

第三個環節:以說促讀,入境悟理。(本環節預設20分鐘左右的時間)

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難點部分,我打算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首先找出少年講的故事,指導朗讀、複述;然後抓住重點句子,理解寓意;最後回顧全文,分角色朗讀,進行作業練習。

首先教學第一層:少年的“這番話”是指哪些話呢?請同學們開啟書本,找一找,讀一讀,再指名讀,齊讀,假如你們都是少年,我就是吳王,誰來勸勸我這位吳王呢?捧著書讀,能打動吳王嗎?恐怕不行,看看書,看看插圖,練一練,看能不能複述。再指名複述,學生評。

然後教學第二層:在你們說的話中有一句話深深地打動了吳王的心,是哪句呢?學生齊讀:“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著禍患呢!”引導學生明白“它們”、“眼前的利益”、“身後正隱伏著禍患”的雙關意思。教師相機板書。接著討論吳王因為想到了什麼而恍然大悟呢?他又悟到了什麼?理解“恍然大悟”並造句。這一問題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起他們繼續探究的願望。學生可能會談到,吳王想到自己就像螳螂一樣,楚國就是蟬,而諸侯國就是黃雀,吳王眼前的利益是楚國,而身後的禍患是吳國很有可能被諸侯國所滅。

最後教學第三層:這麼精彩的故事,你願意連起來讀一讀嗎?同桌兩人分角色讀課文的三到十一小節。讀完後,我引導學生質疑,並討論關鍵問題:為什麼大臣勸吳王,吳王不聽,而少年勸後,吳王就恍然大悟呢?那個少年為什麼不在大庭廣眾之下對吳王講述這個故事呢?

通過小組討論,讓孩子們發表獨立見解,主動獲取知識,並相機引導學生從文字中去探究人物的性格特點,通過回顧全文,整體把握,體會少年的勇敢、聰明,他的勸是“智勸”、“巧勸”,而大臣的勸是“直勸”、“力勸”。讓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也照應了文章開頭。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教師只是一個啟發者、引導者,我把探究的權利還給了學生,注意了對學生質疑問難的探究精神的培養。

回顧全文後再進行作業練習,填空:《螳螂捕蟬》一文,主要寫了少年巧用 ,從而,體現了少年的 ,同時還告訴我們 道理。

這三個層次的教學,由整體感知,到區域性精讀,再回到整體感悟,體現了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讀書方法。

第四個環節:拓展閱讀,課外延伸。(本環節預設13分鐘左右的時間)

劉向的《說苑》分“君道”、“臣術”、“建本”、“立節”等二十卷,其中第九卷“正諫”中收集了秦始皇、楚莊王、齊景公等人的歷史故事十多個。課堂上我準備了四個小故事,讓學生任意選擇其中的一兩個,自由組合,共同閱讀,並討論:學了課文,又讀了這些故事,你有什麼收穫呢?學生各抒己見,個性得到了張揚。最後我鼓勵學生有興趣的話不妨讀讀《說苑》整本書。

設計這一環節的教學樹立了大語文觀。《課程標準》中也指出: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四、說效果預測

尊敬的評委,我在預設《螳螂捕蟬》一課的教學案前也閱讀、瀏覽了一些相關文章,如特級教師薛法根的教學。我在思考時,主要想根據高年級學生的實際學情,抓住文中對比明顯的兩段話以及能揭示故事道理的中心句讓學生自主地提出問題,自主讀書,討論探究,從而獲取知識。預計學生在說的這一塊能生成課堂的亮點。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有些歷史知識較豐富的學生還能補充一些歷史小故事更深刻地來說明所學的道理。而在探討“螳螂捕蟬”與“吳王攻楚”二者之間的聯絡時學生可能會有點難度,這時教師需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加以啟發、引導。當然,在我今天的說課中還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各位專家能不吝賜教,謝謝!

板書設計:

23、螳螂捕蟬

螳螂

(吳國)

蟬(楚國) 黃雀(其他諸侯國)

少年智勸吳王(有勇有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