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安塞腰鼓》說課稿範文

說課稿4.94K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安塞腰鼓》說課稿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安塞腰鼓》說課稿範文

《安塞腰鼓》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本課是篇具有詩意美的散文,連串的短語使文章的節奏相當緊湊,像波濤一樣,一浪接一浪,對生命與力量的讚美,由此特徵,傾瀉而出欲止不能。基於這個特點本次課的教學主要內容是品味鏗鏘語句,傳達的勃發的生命激情,詠歎出的高原生命的熱烈頌歌,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讚,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2、教材的地位、作用

《安塞腰鼓》是蘇教版國標本十一冊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還有《姥姥的剪紙》《牛郎織女》兩篇課文,縱觀這一單元的體系編排,我們不難發現,教材的精心旨在通過體味作者對民間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進一步認識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價值,提高學生的素養,為今後學生閱讀、欣賞、審美鑑賞打下基礎。本課同時通過體會排比、疊句等修辭手法的精妙,理解其對文章表達的作用,並通過寫作訓練讓學生學會運用這些方法。本課在學生的審美體驗、能力培養上,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學習排比、疊句手法,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關語句表達的深刻思想感情。

b、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c、情感目標:品味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洩的生命力量,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同時體會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

4、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既用寫實的筆觸描繪了氣勢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觸可感的藝術形象,又用更多的筆墨寫意。如何引導學生藉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層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洩的生命力量,並發表對課文的見解即教學的.重點。

二、教學思想

安塞腰鼓是一種獨特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黃土地上的狂飈,展示出西北黃土高原農民樸素而豪放的性格,張揚出獨特的藝術個性。豪邁粗獷的動作變化,剛勁奔放的雄渾舞姿,充分體現著陝北高原民眾憨厚朴實、悍勇威猛的個性。

按照新課標的解說,語文教育的特點是人文性、實踐性和民族性。人文性主要凸現人類對存在意義的思考,對真善美永恆的追求和對自由、自覺、超越的意向與價值取向。實踐性是實現課程理念轉變的突出特點,實踐的內容和物件,不只限於教材,還應包含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在內的自主親歷探索與創新,注重聽說讀寫思能力的綜合訓練等。民族性則包含了漢字書寫、語法結構、思想文化、表述形式等特點。語文教育的三大特點,應該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因此,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作為本課的基本任務,發揮語文課堂具有的形象性、情意性、動態性等特點,把握學生的思維和情感流動的過程,有機滲透生命情感的教育,使學生個性得到生動活潑的展示。在教學中採用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設計原則:主動性原則、情境性原則、協作性原則、體驗性原則,而設計教學方案。在教學中從多維度、多層次為學生設定情境,重視學生的從文字中體會美好的的意境,培養欣賞能力,並且從美好的意境中感悟人生。

三、教學方法

基於本課的特點,以聲感人是主線。教學設計思路為:先從聲像體驗安塞腰鼓的魅力,再朗讀進一步從文字上品味作者創造的意境,然後思考討論從中領悟的對生命力和人生的認識並拓展訓練。因此,本文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為:創設情境、誦讀指導、品味語句、討論合作等,配以多媒體課件輔助。其中於以誦讀、賞析、討論為重。課型為賞析合作式。

真正的詩歌是需要反覆詠唱的,這是《詩經》以來的傳統。反覆和排比是製造節律、渲染氣氛、抒發感情的必要手段在裡,每一句“好一個安塞腰鼓”的出現都有新的感覺、新的內涵、新的情景。對學習《安塞腰鼓》而言,不斷地誦讀必定能帶來精神的愉悅。

“安塞腰鼓”所表達的內涵是無比豐富的,但“詩無盡解”,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因而要指導學生通過品讀課文,感受其中所渲洩的激情和生命力,每個人從中有所發現有所認識。通過討論合作,表述自己對人生的思考。

四、媒介的運用

1、利用媒體引導學生更好、更快地進入文字情境。

2、利用錄影填補學生生活體驗的空白,更好地感悟文章主題。

3、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資源的拓展與擴充,變理性講解為形象感知。

4、利用媒體引導學生進行認識的重構,真正促進學生思想力的變革。

五、教學流程

一、情境匯入

1、今天讓我們繼續走進這黃土高原上的藝術奇葩——安塞腰鼓

2、(播放腰鼓的聲音)聽!安塞腰鼓響起來了,此時,沉寂在你心中的畫面也一定活起來了、舞起來了、動起來了,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二、感受“搏擊”

1、這奇偉磅礴的安塞腰鼓啊,是“搏擊”出來的。板書:(搏擊)你能找到直接描寫後生們搏擊的句子嗎?

2、交流並出示:後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著,急速地搏擊著,大起大落地搏擊著。

3、一連用了三個搏擊,你能讀好嗎?這三個搏擊有什麼不同?再讀好句子。

4、這該是一種怎樣的搏擊啊,讓我們沉下心來,去字裡行間尋找後生們搏擊的身影,傾聽他們搏擊的聲音,把握他們的搏擊的脈搏。細細讀文5—16小節,劃出相關句子。

交流並相機學習:

學習5—8小節。(重點學習一組排比句)

(1)讀讀這組排比句,你有什麼感受?(有氣勢、有節奏、都是比喻句。)

(2)能把他們讀好嗎?練讀。

(3)指名讀第一句:“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

(4)指導:想象一樣驟雨是什麼樣的雨?(很大,很急,噼裡啪啦的聲音)這裡把鼓點比作了驟雨,一邊想象一邊把這句話讀好。

(5)讀這段文字時,要聯絡前後,對照著讀;聯絡生活,想象著讀,你才能讀好。照著這個方法,自己練讀其他幾句。

(6)指名讀,齊讀。

(7)這是作者筆下的熾熱、火烈的舞蹈,想親眼看一看嗎?(播放錄影)

(8)你能照著這段文字的形式與韻味也寫一寫。仿寫________一樣,是____________。

(9)你能把你寫的句子讀好嗎?指名幾位同學,順接文中的排比句,完成新的一組排比。

(10)引讀: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____,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____,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____。

(11)變換句式讀,這腰鼓,燥熱了____,飛濺了____,亢奮了____。

(12)怪不得作者由衷的讚歎——好一個安塞腰鼓。

學習9—11小節。

(1)指名讀。

(2)這裡兩段話中用了六個“隆隆”,為什麼要反覆?

(3)把你體會到的送到句子中,讀好。

(4)男、女生讀。

學習15小節。

(1)指名讀,你有什麼感受?

(2)變成詩的形式讀。

(3)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在這個詞上——“戰慄”。

(4)什麼是戰慄?能給它找個近義詞嗎?

(5)令人戰慄的到底是什麼?(生命的力量、強盛。)

(6)齊讀12小節,感受生命的強盛和活躍。

六、昇華“搏擊”

1、這黃土高原的後生們,搏擊的僅僅是腰鼓嗎?讀讀文章的17小節。

2、你覺得他們還在搏擊著什麼?結合課前蒐集的黃土高原的資料說一說。

3、學生交流。

4、(播放黃土高原影像)師旁白:這就是黃土高原,這就是“一道道山來一道道水,風颳起黃沙飛滿天”的黃土高原;這就是“荒河裸露無寸土,可憐江山貧到骨”的黃土高原;這就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人類無法生存土地的黃土高原。

5、你能說說他們還在搏擊什麼呢?(貧窮、命運、土地、生活,人生)

6、在他們無所畏懼的搏擊中,人是有希望的,命是有希望的,腳下的土地也是有希望的……

7、一齊讀好17小節。

8、師讀:18—20

9、播放安塞腰鼓的聲音。

10、這安塞腰鼓,將把中華民族的子孫,把我們帶到何方?

《安塞腰鼓》說課稿2

各位評委老師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安塞腰鼓》,根據新課改的理念,我認為應該在教學中以“讀——品——寫”為學習線索,抓住“語言”和“情感”兩個方面對安塞腰鼓進行賞析,通過環環相扣的設計,逐步完成“品味——理解——運用語言”的任務,達到學生主動參與,師生共同探究的教學效果。為此,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說說這節課的設計:

一、說教材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國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主要是通過體味作者對生活中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觸發的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使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認識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價值。為學生今後的閱讀、欣賞、審美打下基礎。《安塞腰鼓》是一篇具有詩意美的散文,文章以鏗鏘磅礴的語言,瑰麗奇偉的想象,急促暴裂的節奏,用一個個宛如鼓槌的漢字,在雄渾厚重的黃土高原上,為我們鼓起一場驚心動魄,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彷彿洶湧的黃河奪路而出。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活力。本課肩負的教學任務是品味鏗鏘語局表達的勃發的生命激情,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二、說學情

我所教本課時面對的七年級學生、求知慾望、探究慾望比較強烈,自主學習、探究能力強。雖然對散文的基礎形式瞭解不深,但對閱讀優美詩意的散文有濃厚的興趣。他們也積累了一定的學習散文的經驗與方法,但在語言的品味和鑑賞方面還有待提高,這在教學當中應該有所考慮。

三、說教學目標及難點的指定

根據以上學情,結合對教材的分析以及課程標準的要求,我準備以學定教,這樣制定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習排比、疊句手法、比喻的修辭,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關語句表達的'深刻感情。

2、培養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朗讀課文,獲得整體感知——品讀語言,賞析安塞腰鼓的魅力——拓展延伸激發對人生的思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品味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洩的生命活力,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同時體會中華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拼搏頑強。

對散文語言的賞析是散文閱讀的核心,因此我把教學重點制定為:品讀語言、賞析安塞腰鼓的魅力。學生對於文中“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的意義不好把握,而這又是理解文章深層內容的關鍵因素,所以我把教學難點制定為:結合時代背景,探究黃土高原精神和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在特質。

四、說教法和學法

為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難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法和說法。

1、基於本課的特點,以聲感人的主線。我採用的教法指導思想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積極思考。主動參與、自主解決問題,採用情境匯入法、誦讀法、點撥法,同時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其中以誦讀、賞析、討論為重、課型為賞析合作式。

2、真正的詩歌是需要反覆詠唱的,這是《詩經》以來的傳統,散文亦復如此。指導學生從朗誦中感受音美、形美、意美。所以在學法上,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採用的學習方法是:朗讀法、討論法、勾畫圈點讀書法。

有這些教法和學法,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一定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五、說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我準備從以下5個環節展開。

環節1、匯入新課

通過調查得知,絕大部分學生對安塞腰鼓這一民間藝術都不熟悉,我在導課時先用多媒體展示安塞腰鼓的相關圖片和資料介紹,再播放一段黃土高原上,後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安塞腰鼓表演的視訊。給學生以直觀感知,以此引出文章,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興趣。

環節2、朗誦課文,整體感知(鼓舞飛揚)

為了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接下來我就讓學生朗讀課文,並以“好一個聲音(氣勢、舞姿、場面)的安塞腰鼓”這樣一個填空形式整體概括安塞腰鼓的特徵。通過看視訊和閱讀文章,學生能很快完成填空。

給出的答案可能有:“聲音鏗鏘有力、氣勢大氣磅礴、舞姿勢烈奔放、場面恢巨集壯闊。”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也鍛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達到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目的。同時鍛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環節3、品讀語言,感悟散文語言的魅力。

在散文閱讀中,語言是靈魂,所以本課的重點環節是賞析本文的語言。在這裡,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來解決教學重點。

“文中哪些語句深深地震撼了你的心靈,請找出來讀給同桌聽,並說說你喜歡這句話的理由?”

學生有可能找到的語句有:(我把學生可能找到的語句有選擇地用多媒體展示出來。)

1、“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學生會說出比喻、排比的修辭及作用。

▲我就勢指導學生,通過感悟“驟雨”、“旋風”、“亂蛙”的特徵,感受安腰鼓鼓聲節奏的鏗鏘,動作的矯健。通過對比“火花”與“星星”的不同特徵、感受腰鼓的熱情與活力,品“鬥虎”一詞,引導學生想象鬥虎的場面,聯絡與虎有關的成語,比如:生龍活虎、虎虎生威等,感受腰鼓的大氣、霸氣、強健。

2、“隆隆隆隆的豪壯的抒情,隆隆隆隆的嚴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夾雜著草根的土壤,隆隆隆隆的陣痛的發生和排解,好一個安塞腰鼓!”

▲學生同樣會關注到排比句的波濤洶湧的氣勢,同時還會提到疊詞的運用,彷彿鼓聲迴盪在空際。我就勢引導學生以手為鼓槌、以桌為鼓面,用“發狠的、忘情的、沒命的“力氣壓著”“隆隆隆隆”的鼓點朗誦這段文字,語調高亢、歡快、充滿活力,感受安塞腰鼓的氣勢與生機。

3、“使人想起:日落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在這裡我設計了一個“你想起了什麼”的問題,讓同學們充分地發揮想象和聯想的能力,展開思想的翅膀,學生可能會想到一些場面壯大的場景,如:舉國歡慶春節、戰場上擂鼓鳴金的場面等。

4、“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這裡學生會說出這句話的斬釘截鐵的語氣。我會指導他試著用鏗鏘有力、高亢激昂的語氣讀出來。同時同學生合作朗讀9—13段,配以背景音樂。

環節4、探究質疑,挖掘主旨。

理解相關語句的內涵是本文的教學難點、這個問題解決了,文章的主旨也就會清晰起來,教學難點也就突破了。結合上面環節,學生會提出質疑:

1、“晦暗了又明晰”是什麼意思?

2、“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什麼?

我及時用多媒體展示相關背景資料。

正如古人所說:“學成於思,思源於疑”,質疑是創新的起點,是思維的火花,是進步的階梯。更是成功的關鍵!讓每一個學生結合背景資料自由、充分的發揮見解,從而得出本文主旨:

歌頌生生不息、奮發向上、鬥志昂揚、熱情奔放的黃土精神,而這也恰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在特質。

完成教學難點後,為了昇華主題,我設計了讓學生再次齊聲配樂朗讀“愈捶愈烈……”段落,讓學生再次置身於雄渾壯闊的情境裡去。使他們受到了情感薰陶,享受到了審美樂趣。

環節5、延伸感悟

聽了、讀了、品了安塞腰鼓所展現出來的奮發向上,鬥志昂揚的精神面貌,學生們聯絡自身,從中有何收穫?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關注社會、關注自我發展。

我播放鏗鏘有力的鼓聲,配著學生的發言。在磅礴雄渾的音樂中結束本課。

環節6、作業佈置

蒐集身邊的民間藝術,說說他們的由來和特徵。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關注身邊社會人和事。

這樣的作業佈置加深了學生對民間藝術的感悟,從而又豐富了知識結構。

六、板書設計

根據以上教學過程,我設計了板書。他全面而簡明地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同時也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

各位評委老師,以上就是我本節課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

《安塞腰鼓》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安塞腰鼓》是一篇具有詩意美的散文,文章以鏗鏘磅礴的語言,張揚激盪的句式,瑰麗奇偉的想象,急促暴烈的節奏,用一個個宛如鼓槌的漢字,在那天地之間,雄渾厚重的黃土高原之上,為我們鼓盪起一場驚心動魄、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彷彿洶湧的黃河奪路而出。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活力。

基於這個特點,這篇課文的教學主要內容是品味鏗鏘語句傳達的勃發的生命激情,詠歎出的高原生命的熱烈頌歌,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讚,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2.教材的地位、作用

新課標在實施目標中明確指出,要求學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安塞腰鼓》是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主要是通過體味作者對生活中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觸發的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使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認識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價值,提高學生的素養,為今後學生閱讀、欣賞、審美鑑賞打下基礎。《安塞腰鼓》這篇散文充分展示了我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充盈著生命的渲洩與活力,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的影響是深廣的。同時,本文在寫作上,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氣勢恢弘,有陽剛之美,理解其對文章表達的作用,並通過寫作訓練讓學生學會運用這些方法,對於習慣於學生腔的中學生來說,其衝擊是巨大的。本課在學生的審美體驗、能力培養上,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分析,我從三個維度出發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能力:讓學生掌握排比、反覆修辭及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並綜合運用其他語言品味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巨集氣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4)、重點、難點

由於這篇文章語言很有特色,而我們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學生品味並積累優美的詞句,所以我把這堂課的重點確定為:品味語言,感受恢巨集氣勢。

由於語文的外延是生活,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所學到的東西能運用到生活中去,這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學生要把感性的文字上升為理性的思考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把這堂課的難點確定為:通過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巨集氣勢,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二、說教法

1、學情分析

安塞腰鼓是產生於北方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對於生活在南方或現在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對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在本課教學設計上,要注重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比較直觀地感受安塞腰鼓的壯闊、豪放和火烈的氣勢。同時,要通過朗讀調動學生的情緒和想象力,幫助學生進入角色,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教學設計思路

語文學習,無論是語言積累,還是情感薰陶,都要在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中實現。所以,所有的教學環節設計都以讓學生看、聽、讀、說等實踐活動為核心,並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合作交流讓個體的片面的認識趨於完整。根據本文內容,結合創新教育理論,本課教學我將採用自讀感悟式,指導學生以“朗讀法”學習課文,即以“朗讀”貫穿讀、說、析、品、評,不知不覺讓學生受到薰陶,完成教學。以“討論法”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合作探究。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融到課文的意境中去,從而將課外與課內相結合,將課堂教學與寫作、生活實踐相結合,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提高學生審美、寫作能力,深化對學生心靈的影響。

3、學法指導

當然,無論採用什麼教學方法,最終還得落到學生身上。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國小生的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自主探究學習理論也認為:“只有學會的,沒有教會的。”可見,學習的基礎是自主,而學習的關鍵也是自主。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在課堂學習中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既向別人表述自己的觀點,又能從別人那得到不同的資訊,懂得與人合作的意義,體驗群體合作的成功感。

三、說教學過程

(一)教學準備

1、佈置預習:落實字詞,會讀會寫;多讀課文,試圖瞭解安塞腰鼓。

2、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蒼涼厚重的黃土高原上,後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擊鼓場面。安塞腰鼓的大型演出)。

(二)匯入新課

好的匯入猶如唱戲前的開臺鑼鼓。我採用下面的匯入設計:同學們:安塞腰鼓是我國北方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民間舞蹈之一,人稱“天下第一鼓”。通過對課文的預習,不知大家有沒有體會其中的氣勢。現在,讓我們先觀看一段《安塞腰鼓》的視訊,一起去黃土高原領略安塞腰鼓的風姿與魅力,一齊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動!這樣的匯入設計,意在貼近課文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使學生主動、自覺進入下一環節——新課的學習。

(三)學習新課

因為現在的教學要求大多是要對文字感悟領會,所以就要對課文進行精讀。《語文課程標準》寫道:“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教學建議”的閱讀部分又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根據這一精神,我重點作了如下設計。

1、播放範讀,整體感知

怎樣讀好,當然牽涉到一些具體方法。本課教學中,在讓學生讀前,我通過播放課文範讀的課件,創設文章情境,同時用多媒體出示聽讀要求。這樣,一方面讓學生在聽讀中解決生字詞。提出在聽讀中發現的問題,在教師的點撥下相互交流討論。然後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最好是文中的內容。力求從整體與區域性的結合中初步感受文章的形式美以及其中的深情,實現知識目標。另一方面給學生以強烈的感官刺激,讓學生反覆揣摩文章的朗讀技巧,力求能最大限度的展現文章內容。

這一環節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在聽讀中理層次,明條理,學會在讀中把握文章的.“脈”。

2、反覆誦讀,品詞析句

鏗鏘激越的朗讀能深深感染學生,許多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情可通過讀來悟出。因此,教師應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並多讓學生朗讀。《語文課程標準》講到“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古語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聽了課文的範讀錄音之後,讓學生借鑑範讀的方法,用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去讀。方式不加限定,可自讀,可讀給別人聽,可與同學共同揣摩朗讀,可默讀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語言的節奏美,詩意美,理解文章語言的意蘊美,情味美,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悟出文章的好之所在。再進行分組尋找美點比賽,用“美,你看(聽)……”的句式敘述出來,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此環節旨在陶冶學生情操,教給他們“生活中不是沒有美,關鍵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的真諦。

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學懂課文,更重要的是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在教學中,我將採用“質疑問難——想像描述——感情朗讀”的方法進行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想象力和語言表達力,讓學生學用課文句式、段式寫作。將作文與課文結合起來,實現學生能力的提高與遷移。

現在我說說本課的教學構想與板書,本課我在教學中弱化了字詞的講解,嘗試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生自讀自悟上,並把反覆誦讀課文作為重點。摒棄了教師的詳細分析、講解,側重於展現本文的人文文化精髓和優美的句式段點,在側重學生自讀感悟與探究的同時,以學生活動為課堂主線。因而,本文的教學具有極大的開放性,靈活性與不可預知性。要求教師參與到學習中去,成為學習的促進者與指導者。我的板書主要以展示教學程度為主,學生學習成果為輔。使板書同時具有了強大的教學功能和評價功能。

最後,在磅礴雄渾的音樂《安塞腰鼓》聲中結束這篇文章的課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