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有關國小語文說課稿錦集五篇

說課稿1.93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語文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國小語文說課稿錦集五篇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追求人類更大的自由》處於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從體裁看,這是一篇議論文。這篇文章思路清晰,思想縝密,論說有力。七年級學生剛剛接觸這類文章有新鮮感,也有一定難度。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激發學生探究未知,探索宇宙奧祕的興趣和豪情。

二、說目標

1.知識目標:整體感知文意,把握文章思想內涵,提煉文中關鍵性語句。

2.能力目標:篩選重要資訊的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探索宇宙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領會作者寫作意圖,歸納整理文中作者所列舉的事例及材料並分析其作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這些內容的理解把握全篇的主要內容和思想內涵

教學難點:文中引用遇難人數和萬戶傳說的作用

三、說學法

學生閱讀這篇議論文要反覆讀,理清作者的思路,領會作者寫作意圖,提挈全篇的主旨句,本文宜採用學生分組研討的學習方法。(讀懂文章一直是閱讀的關鍵,所以我採用默讀跳讀朗讀的方法來提煉關鍵性語句)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請同學展示課前蒐集航天探索的有關資料(激發學生興趣)20xx年10月15日,航天史上發生了一件令中國人振奮的大事,哪個同學知道這件事?(學生回答)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升空十多分鐘後,已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由此踏上了中國人期待已久的太空之旅。

這一事件,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實現載人航天的國家。在此之前,美國和俄羅斯多次進行了載人航天飛行,在這過程中也經歷了嚴峻殘酷的考驗。迄今為止,在航天事故中遇難的宇航員已有22人。

面對著種種危險,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國家在繼續進行載人航天的探索與實驗呢?他們追求的是什麼?請同學們先說說自己的認識。

(學生回答),

在楊利偉成功返回地球的當天,《中國青年報》的編輯李方發表了評論文章《追求人類更大的自由》。讓我們來看看作者對此有什麼看法。(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先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在關於載人航天的討論中,反對派們提出質疑的理由是什麼?載人航天過程中宇航員面臨哪些危險?簡要概括,(感受人類對航天探索的艱鉅性。這種探索並不浪漫,甚至要以做出巨大的犧牲為代價。那麼文章引用在航天事故中遇難的資料和萬戶的傳說有什麼作用?)

(說明:引導學生去文中篩選資訊併為探索研究的原因做個鋪墊。)

探索浩瀚宇宙,追求人類更大的自由的信念鼓舞著越來越多的宇航員離開地球家園,走向廣闊無垠的宇宙太空。請同學們在整體感知文意的基礎上通過對關鍵句子的理解,把握文章的思想內涵。

2、細讀課文,思考:邊讀邊思考:人類不間斷地對載人航天進行探索研究的原因有哪些?作者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為爭取人類更大的自由是人類探索載人航天的重大意義,人類這個豪壯的夢想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去探索。但每當重大的航天災難發生總有人置疑)

說明:此問題的設計是讓學生對全文的中心有個把握

三、問題探究(探究的'方式是:先由學生自己提出疑難句子,表明自己的疑惑。由學生互動解決。然後梳理出共性的關鍵語句和疑難問題)。

出示要理解的關鍵句子,提出問題:(分組討論,閱讀探討。)

說明:抓住文章的關鍵詞,體會句子的深刻含義,進而理解中心

1.總有一天你要離開家,去外面的世界,那個終將屬於你的世界。(家指什麼?那個終將屬於你的世界指什麼?)

提示:家指我們居住的地球。那個終將屬於你的世界是指浩瀚的宇宙太空。

2.很多時候他們並不清楚自己要去向哪裡,更不知道將會遭遇何種命運,但是他們出發了。沒有這種氣質,也許今天我們仍然生活在森林裡。(這種氣質是什麼?怎樣理解也許今天我們仍然生活在森林裡的意思?)

提示:這種氣質是指航天史上那些宇航員不畏艱險甚至不怕付出生命的代價,為爭取人類更大的自由而勇於探索宇宙奧祕的精神。也許今天我們仍然生活在森林裡的意思是指如果沒有那些勇於探索未知奧祕的英雄,人類不會有今天的文明富饒,而只會停留在原始野蠻的狀態中。

3.他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付出了生命代價,不知道當時的人如何看,但我想今天應該沒有人會嘲笑他的做法了,因為我們都已經能夠很好地理解那個夢想的價值。(你認為那個夢想的價值是什麼?)

提示:那個夢想的價值就在於鼓舞著人類的後來者為了能夠克服自然的束縛和禁錮,以獲得人類更大的自由,從而實現人類生命最大的解放,永不停息毫不畏懼地繼續著對載人航天的研究,對宇宙太空的探索。

四、積累拓展

關於人類宇航史上的第一(藉以豐富學生的航天知識積累,激發學生探究宇宙奧祕的興趣和豪情。)

五、佈置作業

1、課下繼續收集了解有關人類探索的資料。

2、寫一篇讀後感。

說明:培養學生情感價值觀,加深對文章中性的理解,對科學的熱愛。

六、結束語: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的內心湧動著一種渴望,從地球出發,飛向浩淼的宇宙太空。為人類實現一個又一個宇宙探索的巨集偉夢想。

板書:

利用太空資源

追求人類更大的自由 克服自然的束縛與禁錮

擴大生存空間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北大荒的秋天》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文章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說明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對北大荒的熱愛之情。文章共有六個自然段。先寫了北大荒秋天的到來,再從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寫出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麗,第五自然段寫了北大荒物產的豐富,最後作者包含深情地讚美了北大荒的秋天。

二、說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會說幾個ABB、ABAB和表示顏色的詞語

3、學習先概括後具體的構段方式。

4、感受北大荒秋天的美。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品析句子,感受北大荒秋天的美。

難點:學習先概括後具體的構段方式。

四、說教學方法與媒體

討論法、多媒體課件

五、說教學內容

第一個環節是複習匯入,一詞語的形式讓學生回顧第一課時所學。

第二環節是新授。我用“誰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北大荒的秋天給你的印象?”這樣一個問題來讓學生找到穩重的最後一句表示讚歎的句子。然後進一步引導他們,讓他們自由朗讀2—4自然段找找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裡,從而揭示分別美在天空、小河、原野。接下來就是分別分析這三個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緊扣“一碧如洗”,調動學生生活積累,想象天空的純淨之美;再結合多媒體畫面及生活經驗,讓小朋友認識“銀灰、橘黃、血紅、絳紫——”這些表示色彩的詞語,感受流雲的“五彩斑斕”(相機理解這個成語)體會北大荒秋天的'天空“一碧如洗”的美麗,延伸開去,找幾個同類型的色彩詞。

第三自然段主要抓住小河的特點“清澈見底”。讓學生找到比喻句,認識擬人句。然後在抓住水中游動著的魚兒,讓學生感受這一靜一動的美,從個別讀到齊讀,在朗讀中深切體會這動靜結合的美妙。

第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段落。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畫出這一自然段是圍繞那句話來寫的,從而找出中心詞“熱鬧非凡”,在理解熱鬧非凡時,我通過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說說你所見過的熱鬧的場面,這樣更有利於學生對詞語的理解。然後我讓學生圈出哪些植物在原野上非常熱鬧。分別出示大豆、高粱、榛樹葉子。在感受大豆熱鬧時,指導學生抓住擬人句來體會,笑聲很大說明很熱鬧。還有大豆是成片的,數量很多也很熱鬧。也進行了對“嘩啦啦”這一型別詞語的訓練。在感受高粱熱鬧時,我讓學生學著高粱的樣子樂呵呵的唱唱,讓學生在情境中朗讀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同時我還訓練了“黑紅黑紅”這類詞語。在感受榛樹葉子熱鬧時,我讓學生先找出比喻句,點名是榛樹葉子紅,而且到處都是紅所以熱鬧。在這種體會的基礎上讀好榛樹葉子。最後,我還設計了與學生合作朗讀這一自然段。這樣主要是為了讓學生理解總分結構的構段方式。

在教授第五自然段時,我主要抓住“大豆搖鈴千里金”,讓學生想象一下眼前出現的畫面,來讓學生體會北大荒物產的豐富。

文章結束後我進行總結,以板書為基礎,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六、說作業佈置

1、像爸爸媽媽介紹北大荒的秋天

2、推薦閱讀《可愛的草塘》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囑咐》是浙教版第九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歌頌母愛的散文,回憶母親的愛是用無聲的囑咐傳遞給我的,而無聲的囑咐又是母親用眼睛傳遞的。根據教材分析,特制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的閱讀方法。

2、學會8個生字;理解25個新詞語。能找出“仗著、凝望、覺察”的近義詞,初步分辨“吩咐、囑咐”“快樂、快慰”的詞義差別。

3、感受母親勤勞善良的美德,領悟母親的教育。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說教法

這是一篇歌頌母親的散文,教學時以教材為媒介,創設師生、生生平等的對話平臺,引導學生走進課文,在與文字和作者對話、跟同伴合作交流、和教師互動中,關注人文,知道母親無聲囑咐"我"的內容,體會"母愛"的偉大,激發學生對母親的"愛"。所以,我決定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自主探究實踐的教學方法。教學時,緊扣“自主——探究——實踐”進行設計,努力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積極探究中獲得思想啟迪,在實踐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感悟母愛的偉大。

2、善待質疑,提倡學生多提問。在問中學,在學中問。一個學生掌握知識並不在於他懂得多少你說的知識,主要在於他敢於提問,善於提問。

3、利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製作了課件,變抽象為具體,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去接受知識,從而增強學習效果,是一舉多得的方法。

說學法:

這篇課文沒有過多的難以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大多數學生都能讀懂,因此我設計讓學生這樣去學習:

1、整體感知,初步瞭解課文的大概內容。

學生先自讀課文幾遍,自學完以後,能概括出每個自然段的內容,並加註在書上。這樣,學生就會從整體上知道這篇課文講的是什麼內容。

2、加強朗讀,在閱讀中理解課文是怎樣講述母愛的偉大的。

學生抓住每個重點句子瞭解這樣意思,再進行歸納合並,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3、利用電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留下的印象深刻。

說教學程式:

本次教學過程有五個環節組成。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的情感得到薰陶,充分感悟偉大的母愛。

環節一:出示課題,簡析母愛

(1)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詞語,你能說說它的含義嗎?板書:囑咐

(2)今天,我們學的課文課題就是《囑咐》,你能通過自己的預習來說說這是怎麼樣的囑咐?板書:囑咐

(意圖:這個環節不僅檢查了學生對課文的初步感知,為自己的教學做到有的放矢;還為下面的教學環節做了鋪墊。絲絲入扣。)

環節二:你從什麼地方看出這是的囑咐並指導朗讀。

(意圖:根據這個引題來激發學生深入地學習課文。而且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他們的預習來引入新課的學習。培養了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隨機交流:

(1)母親的三次目光各表示什麼意思?想象母親囑咐"我"的話。如:當"我"幫媽媽給菜苗澆水、鋤草、捉蟲時,媽媽的眼睛閃著光芒,媽媽可能在囑咐"我":

(1)孩子,你真乖,長大了也要勤勞,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2)孩子,記住,勞動最光榮;

(3)孩子,只有勞動才會得到幸福。

(2)母親粗壯的手臂高高舉起,為什麼落在"我"身上卻一點也不疼?

(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到母親對"我"的疼愛。比如說對“落”字的理解,為什麼不用“敲”、“打”等,它說明了什麼?說明了母親對我的疼愛。她只是讓我懂得道理。)

(3)母親疲倦了,目光應該是暗淡的,為什麼會有亮光?

(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到母親的優秀品質。)

(4)"母親用發燙的手輕輕托起我的下巴,嘴角露出一絲快慰的笑意",母親為什麼事而快慰?

(一為自己助人為樂而快慰;二為兒子會關心他人而感到快慰。)

(5)母親為什麼不用話來囑咐"我",而用無聲的眼睛囑咐"我"?

(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到母親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讀書不多,不善言辭,說不出多少道理,但心地好,勤勞,偉大。)

意圖:

在學生的交流過程中肯定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教師有一定的教育機智,正確地指導學生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與尊重學生提出的新異看法,即時給予讚揚與鼓勵,啟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與主動性。同時,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為本,促進個體的和諧發展,注重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這一環節,突破教材侷限,設計了想象說話練習,調動學生自身積累的知識,對教材進行了再一次的開發,使教學內容新鮮而情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閱讀又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閱讀中的情感體驗也是個性化的.。教師能根據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來指導朗讀,讓學生把各自的情感體驗充分表現出來。

環節三:關注人文,體驗母愛。

(1)出示《遊子吟》,體會母愛的偉大。

(2)講述老師的親身經歷,有一位平凡卻偉大的母親把老師拉扯大等事蹟再次感悟學生。

環節四:表達心願,昇華母愛。

孝敬父母,疼愛子女,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學習了課文之後,你想對你的爸爸媽媽說些什麼嗎?想一想,邊聽音樂邊慢慢談。

(播放歌曲《燭光裡的媽媽》,播放一段時間後再加以交流,先進行感情渲染。)

(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還指出:"我們要充分挖掘教學資源,大膽走出教材,積極汲取文字之外的有用資訊,調動學生的情感,為教學服務。")

環節五:佈置作業。

“一切盡在不言中”,回家後,同學們可以採用各種形式來表達自己的心願,

(意圖:讓學生訴說發自內心的話,這是情感碰撞後真實情感的流露,昇華了"母愛",也讓學生深深地懂得母親的偉大,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母親的"愛"。)

說板書設計

隨機抓住學生彙報過程中出現的“閃光點”進行板書,使整節課亂中有序,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點,起到引領作用。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獻你一束花》是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的一篇散文。 課文寫一個女體操隊員,多次獲得世界冠軍之後,在一次國際大賽中從平衡木上跌了下來,在其他的專案中也大敗而歸。在她萬分沮喪地回國後,受到了一位機場服務員的熱情歡迎,女服務員勉勵她不要氣餒。說明勝利者需要祝賀,失敗者更需要鼓勵,讚美了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同時滲透著思想上的教育,告訴我們如何對待勝利和失敗,如何對待勝利者和失敗者。

二、說學情

對於文章中那樣意義重大的勝利或者失敗,學生沒有經歷過,也很難體會主人公勝利和失敗時不同的心境。但在日常的平凡小事中,學生都有過勝利和失敗的體驗,因此可以聯絡實際,讓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讀課文,多感悟。

三、說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體會插敘的作用。

2、體會女運動員失敗以後難過、失落的心理。

3、讀懂課文,理解機場服務員送的這束鮮花,珍貴在哪裡。

4、此時她內心極為難過,你能通過朗讀把她此刻內心的難過、痛苦表達出來嗎?(指導朗讀)。

5、是啊!心裡的痛苦只有自己最清楚,心裡的懊悔只有自己最明白,想到人們對她失望的眼神,她怎能不痛苦萬分呢?我們再來讀一讀這段話的最後一句。(齊讀“有什麼臉見人,大敗而歸。”)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1、四個“怕”字寫出了這位運動員內心極為痛苦的心情,因為在比賽之前,國內外專家都認為冠軍非她莫屬,可是她的表演把這些希望之燈全都關上了。本來她就怕見人,走在隊伍的最後。當她走進機場時,看到的又是怎樣的情景呢?(很少有人招呼她,攝影記者也好象有意避開她。)

2、此情此景,她又是怎樣的心情呢?(心情更失落、沮喪……)(板書:失落)

3、是啊!沒有人和她打招呼,沒有人歡迎她,她感到失落——引讀:(“加重了……與失敗者站在一起?”)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回想兩年多前,她第一次出國參加比賽,出人意料拿了兩項冠軍,兩年來,她每次比賽回國,胸前掛著一個又一個亮晃晃的獎牌回來。那時人們是怎樣歡迎她凱旋而歸的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的第四自然段,用筆找出人們歡迎她勝利歸來的語句。(板書:兩年前、凱旋而歸)

2、當她凱旋而歸時,人們是怎麼歡迎她的?(“她受到空前熱烈的迎接……多得抱不住。”)還有嗎?(“迎接她的是笑臉……的閃光”)(出示上面的片段)

3、從哪些詞語最能看出人們對她的熱情?說說你的理由。(“許多、死死糾纏、幾十束、塞、抱不住”)朗讀體會。

4、人們用鮮花歡迎她歸來,這鮮花代表著什麼?(對她的崇拜、讚揚……)是呀,鮮花理應呈送給凱旋歸來的英雄。

5、人們除了用鮮花、迎接她,肯定還會有許多讚美之詞,透過這些熱情歡迎的場景,你想象一下,人們當時會對她說些什麼?

6、此時,我們揣摩一下她此刻的心理。(板書:高興,激動、興奮……)

7、兩年多來取得的優異成績,是在於她技術的高超,是在於她心裡沒有負擔,敢於拼搏。而這次她卻敗得一塌糊塗,原因是什麼呢?誰來告訴大家?(思想有壓力、怕輸)

讓學生聯絡自己的實際,體會“越贏就越怕輸,成績的包袱比失敗的包袱還沉重”和“精神可以克服肉體的痛苦,肉體卻無法擺脫精神的壓力”這兩句話的含義。

第一句話:在生活中,如果一個人在某一個方面取得了勝利,他就會用很大精力去保住這個勝利,因此,他揹著一個沉重的思想包袱。相反,如果一個人在某一個方面失敗了,他當然會揹著包袱。但是,失敗以後很可能就是勝利。兩者相比,前者的包袱要比後者的重一些。在本課中,是指這位運動員兩年來的勝利讓她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生怕自己失敗。

第二句話:一個人肉體上的痛苦可以用頑強的意志去戰勝。但是,精神上揹著思想包袱的話,肉體卻無法擺脫開。在本課中,指的是這位運動員背上思想包袱以後,以至於“這次她在平衡木上稍稍感覺自己有些不穩,內心立刻變得慌亂而不能自制。她失敗了,並且在下面其他專案的比賽中一塌糊塗地垮下來……”)

8、是啊,愈贏就愈怕輸,求勝的心理使她比賽時內心慌亂,結果敗得一塌糊塗。

9、請同學們看這一段,開頭是說兩年前,你發現這一段的敘述順序與其它段有什麼不同?(回憶,打破了敘述的時間順序)對!這就叫“插敘”(板書:插敘)

10、去掉這一段,你讀讀課文還通順嗎?(通順)那我們去掉這段行不行?(不行)為什麼?

通過勝利與失敗的對比,相互映襯,它能使我們更深入的瞭解這位運動員的內心世界。

(五)學習六至十一自然段

1、讀課文六至十一自然段,想一想運動員收到這束鮮花時,會是怎樣的心情。

2、色再讀這一部分,你怎樣看待女服務員說的話?

出示“誰都不能避免失敗。 我想,失敗和勝利對於你同樣重要。讓失敗屬於過去,勝利才屬於未來。”學生交流體會。

(一個人無法避免失敗的命運,對於這位女運動員來說,最為關鍵的是如何從失敗中走出來,從而走向新的勝利。因此,女服務員說“失敗和勝利對於你同樣重要”。)

出示“只見女服務員把背在身後的手向前一伸,一大束五彩繽紛的`花捧到她的面前。濃郁的香氣竟化作一股奇異的力量注入她的身體。她頓時熱淚滿面。”這個“奇異的力量”是指什麼?想一想,它會給運動員帶來怎樣的影響?

這股“奇異的力量”是指的什麼?想一想,這股由鼓勵、安慰、信任、支援、理解組成的奇異的力量注入這位運動員體內,會給她以後的比賽帶來怎樣的影響?

(六)學習課文最後一段

課文最後又問了我們一遍:“怎麼?花,理應呈送給凱旋歸來的英雄,難道也要獻給這黯淡無光的失敗者?”

1、現在,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呢?

2、你覺得,鮮花還應該獻給什麼樣的人?

( 這篇課文故事性強,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快速閱讀,瞭解課文講的是一件什麼事。然後再帶領學生反覆朗讀,特別是引導學生圈畫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再在學生質疑問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對於文中意思較難理解的句段,可在品詞賞句的同時,熟讀成誦,進行積累。另外,把自己現有的認識與課文中的詞句結合起來,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

3.呈現任務 拓展延伸

此刻讓我們把時間定格,把畫面定格,如果你是歡迎人群中的一員,你會怎麼做?怎麼說?

如果我是他的追星族,

如果我是一位曾經多次報道她凱旋歸來的記者,

如果我是她的親朋好友,

九、說板書

獻你一束花

現 在 大敗而歸:難過 失落

失敗的運動員

兩年前 凱旋而歸:高興 興奮

十、總結昇華,延續教學

1、同樣的地點,不一樣的場面,兩年多來,人們搶著送鮮花給她,簇擁著她、熱烈歡迎著她,而現在她大敗而歸,沒有了鮮花,沒有了歡迎的人群,她怎能不失落!不茫然!

出示、引讀:“她感到失落……站在一起?”

同樣的地點,不一樣的心情,兩年多來,她是何等的高興、激動,而現在她大敗而歸,心情沮喪,她怎能不失落!不茫然!——引讀:“是啊,誰願意與失敗者站在一起。”

2、同學們,課文學到這裡,你有什麼話想對這位運動員說嗎?(失敗是成功之母,不要太傷心;下次你一定會贏得冠軍的……)

(在教學後可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蒐集、閱讀相關的故事、諺語等,並進行交流。然後聯絡自己的實際展開想象,進行續寫,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5

我執教的是第八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文記敘的是一位老婦人毫不客氣地讓乞丐搬磚獲取所得,使乞丐獲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嚴,從而依靠自己的勞動取得成功的故事。

課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來敘述故事,主要寫了婦人幫助過的兩個不同的乞丐。一個是獨臂乞丐,當婦人讓他搬磚掙20元時,開始他很生氣,覺得自己已經是一個可憐的殘疾人了,是沒有勞動能力的,只能靠別人的施捨生活。後來婦人的做法感染了獨臂乞丐,他辛苦的搬完磚後,明白了自己也是可以靠勞動生活,也是有尊嚴的,從而靠勞動變成了一位自信、自重的董事長。另一位乞丐是一位雙臂健全的乞丐,他雖然有勞動能力,但他寧可不要20元錢也不肯搬磚,因為他覺得靠勞動掙錢不如乞討來得容易。兩個乞丐從外形到內心到做法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另外在故事的每一個環節中都隱含著人物複雜的心理活動,的確需要下一番工夫去思考探究。要理解這樣一篇情節複雜的故事,並悟出文章的中心,對生活閱歷較淺的四年級的孩子的確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在備課中反覆鑽研教材,準確把握課文的中心,找出了本文的一個主要的矛盾點加以突破。並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教學思路。

教學目標:

1、學會認讀本課17個生字;

會寫11生字。

2、聯絡上下文理解“慷慨”、“鄙夷”的意思;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知道孩子、雙臂健全的乞丐在文中起到的作用(第二課時)。

3、通過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進一步培養學生質疑探究的能力;

鍛鍊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4、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勞動獲取報酬,才能有尊嚴的道理。

教學設計:

一、檢查預習,匯入新課。

因為本課是這個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學生已對“尊嚴”有了初步的瞭解,另外我班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的預習能力,他們能通過預習,自學生字,積累對自己有用的詞語和句子,提出許多有價值的問題,初步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因此我採用檢查預習的方法匯入新課。設計了課題中的“他”指的是誰?誰為了他的尊嚴?圍繞著“婦人”和“乞丐”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幾個問題。

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初步的感知課文,而且調動了學生預習學習的積極性,讓更多的學生明白要課堂上有精彩的表現,課前的預習十分重要,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習慣。

二、質疑問難,主動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此在備課中我首先設計了請學生提出在預習中遇到的不理解的問題,學生一邊發問,我隨手將學生的問題寫在黑板上,並讓學生自主選擇想研究的問題。這樣做是因為我班學生有這個實力,在平常的閱讀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培養學生讀書時要邊讀邊想,及時提出問題讓全班討論,學生們都以自己的問題能引起大家的爭論為自豪。

因此學生已具有了在讀書中邊讀邊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而且提出的問題比較有討論的價值,也比較集中。這樣做也充分調動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真正做到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三、自主閱讀,讀中感悟。

《新課標》還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在教學中我及時抓住學生提出的一個關鍵問題“為什麼磚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後都一樣,可搬不搬對乞丐來說就不一樣了?”讓學生自主抓住相關的段落進行閱讀,抓住重點的詞句來體會獨臂乞丐為什麼會搬磚,他開始就情願搬嗎?雙臂健全的乞丐為什麼不搬磚?學生在閱讀中,就能邊讀邊抓住文中的句子和重點詞語去體會開始獨臂乞丐覺得自己是個殘疾人,很可憐,理應受到別人的施捨,也是不情願搬的。

可是當他看到婦人用一隻手也能幹活時,受到了很大的觸動,他突然明白了。文中一個“怔住”一個“異樣的目光”,學生在反覆的感情朗讀中體會到乞丐心理的變化,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一隻手也能勞動,也能靠勞動掙錢,也是有尊嚴的。由此對婦人的態度發生了極大的轉變,由開始的生氣變為感激。

學生在一次次抓句子抓詞語中,又一次次的品讀,感悟層層加深,悟出這乞丐的感激中不僅僅是這20元錢,更重要的是感激婦人喚起了他的尊嚴。

使他走上了自信自重的成功之路。抓住時機,我引導學生再讀描寫董事長的段落,感悟此時董事長的自信,自重和成功,與開始的乞丐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學生進一步感悟到只有靠勞動掙錢才能讓人有尊嚴,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也能改變人的一生。

而另一個雙臂健全的乞丐,引導學生默讀相關的段落,畫出句子體會面對要搬磚才能得到20元錢卻鄙夷地走開了。在這兒我引導學生想象這為乞丐後來會怎樣?使學生悟出,他失去的不僅僅是20元錢,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尊嚴,甚至是自己一生的幸福。然後再回到提出的問題,學生再讀婦人的話“磚放在屋前和屋後都一樣,可搬不搬對乞丐來說就不一樣了。”這時,學生的疑問自然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