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有關國小說課稿模板集錦6篇

說課稿1.83W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國小說課稿模板集錦6篇

國小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綜合實踐活動方法指導課《讓我們學會觀察》。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主要依賴於觀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進行觀察方法指導是幫助學生充分感知事物、認識事物的有效途徑。尤其是對於四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觀察能力處於逐步形成和發展的時期,教師應及時抓住這一時機,引導學生認識觀察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觀察方法,培養一定的觀察能力,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對學生今後的學習和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設計了以《讓我們學會觀察》為主題的方法指導課。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就本課教學設計進行彙報:

一、活動目標

1.讓學生在活動中瞭解觀察的重要性,掌握特徵觀察法。

2.通過活動讓學生知道觀察記錄的基本要素,並學會填寫觀察記錄表。

3.引導學生初步體驗觀察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活動重點和難點

掌握特徵觀察法,知道觀察記錄的基本要素,並學會填寫觀察記錄表。

三、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關於春天美景的視訊及月季花實物;學生準備各種水果。

四、活動方法

為了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只是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讓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去探索、發現、體驗、交流和總結歸納。

五、活動過程

為了達成以上活動目標,我將整個教學活動分為“創設情境匯入新課”、“實物觀察探究新知”、“加深體驗強化訓練”、“深化認識 總結延伸”四個環節。接下來我向大家彙報每一環節的具體操作情況: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創設情境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啟用探究的動機。匯入環節,我播放了一段豔陽高照、柳綠花紅、鶯歌燕舞、溪水潺潺的富有色彩和動感的畫面。讓學生仔細觀看視訊後彙報觀看情況,要求學生說出從視訊中都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從而引導學生了解什麼是觀察,怎樣觀察,總結出觀察需要多種感官並用,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鼻子聞、用嘴嘗、用手觸控,在此基礎上引出本節課的題目《讓我們學會觀察》。

2.通過實物,探究新知

啟用興趣和動機後,我圍繞教學目標設計了實物觀察活動——觀察月季花。觀察之前我給學生做了適當的點撥和指導:首先要同學們自己想一想,觀察月季花需要調動那些感官、抓住哪些特徵進行觀察,然後小組交流討論,再實施觀察活動。在各小組進行彙報的時候順勢歸納出特徵觀察法。

3.加深體驗,強化訓練

在觀察月季花的基礎上,同學們基本掌握了特徵觀察法,那麼怎樣才能更好地掌握特徵觀察法並運用於實踐之中?接下來,我又引導同學們利用這種觀察法觀察了他們自己帶的各種水果,指導他們填寫好觀察記錄表。學生知道了觀察記錄的基本要素,學會了填寫觀察記錄表。

4.深化認識,總結延伸

我以“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這個問題再次鞏固複習本節課的重點,同時也使學生了解特徵觀察法只是諸多觀察方法中的一種。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還會逐漸認識更多的觀察方法,如順序觀察法、對比觀察法等。希望同學們養成細心觀察的好習慣,做個樂於觀察、善於觀察的有心人。

六、教師反思

本節課教學,在情境創設中,學生了解了什麼是觀察;通過觀察實物,學生掌握了特徵觀察的基本方法;利用強化訓練,提升了特徵觀察法的運用能力;通過活動體驗,學生知道了觀察記錄的基本要素,能正確、完整地填寫觀察記錄表。完成了教學設計的預定目標,達到了教學設計的預期效果。這些都得益於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得益於對教師角色的準確定位,得益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但“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缺點和不足在所難免,懇請各位專家不吝賜教,我願傾聽大家的金玉良言。謝謝!

國小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新標準英語》教材一年級起點第一冊第一模組的第一單元。第一模組共有兩個單元。而第一單元是語言呈現單元。主要談論打招呼,告別,介紹自己,這些內容從生活實際出發,貼近生活,學生容易掌握,是學生口語交際入門的第一課。國家《英語課程標準》一級目標要求學生能交流簡單的個人資訊,表達簡單的情感和感覺。二級目標要求學生能用簡單的英語互致問候,交換有關個人,家庭和朋友的簡單資訊。培養學生從初學英語開始就能學著用英語去做事情的能力。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我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語言知識目標

學習朋友,師生間互打招呼,問候,簡單的自我

介紹,並做到語言準確,語調自然,說話有感情。

2,語言技能目標

創設情境,在情境中學語言,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

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培養孩子樂於與人合作的意識,通過交流,加深對同學的瞭解。

4,學習策略目標

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激發學生積極思維

通過遊戲活動,培養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在任務中,積極運用所學英語進行表達與交流。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學習用英語打招呼,告別,簡單的自我介紹,做到語音準確,語調自然。 ;2,瞭解學習英語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能夠應用所學知識與別人進行簡單的交流

三、教具,學具準備

Lingling, Sam, Amy的頭飾。

多媒體課件。

四、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形象思維為主。由於剛接觸英語,幾乎每個人對英語都有著深厚的興趣。而課標中指出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 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因此我在教學中力爭至始至終關注學生情感,努力營造寬鬆和諧的氛圍。

五、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 2,"任務型"教學法

3,smile教學法 4,TPR教學法。

學習方式

通過小組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來主動學習和使用語言,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六,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教學目標,學生心理及生理特點,教學過程設計首先要以能引起國小生的興趣為先,激勵和培養孩子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我設計了三個環節:

第一,玩中學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依據課標中指出的任務型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儘量真實,因此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在上課鈴響後,我面帶微笑走入課堂,並且熱情地向學生們打招呼說:Hello。或I am Miss Liu,your English teacher。"hello,hi"這兩個句子孩子們早已從電視,電影上接觸過,再加上我的表情和動作學生們馬上領悟到這是我在向他們問好並在作自我介紹,這時與靠近我的學生握手,向遠處的學生揮手。表揚那些用英語向我打招呼的學生說:Very good。Well done。"I"或"Clever boy/Clever girl"隨即教如何稱呼教師的單詞,待學生操練後,可要求學生互致問候,對剛接觸英語的一年級學生而言,通過和老師握握手,打聲招呼,使他們緊張的心情得到放鬆,他們會覺得原來英語課是那麼美好,那麼輕鬆。

2,教師在黑板上寫出English。

3,教師告訴學生英語是世界上最廣泛的語言,許多國家都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問一問學生都有哪些國家說英語(如: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

4,教師問學生為什麼學英語。並告訴學生,學好英語就可以和更多的人交流,結識更多的朋友,學到更多的知識。

整體呈現,重點掌握。

創設懸念

師:同學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四位新朋友,這四位新朋友將一直陪伴我們,和我們共同來學習,你們想知道他們都是誰嗎?

2,觀看課件(多媒體展示)這一遍要求學生帶著以上問題看,聽,思考。第二遍模仿,跟讀。在此階段我運用了視聽法,挖掘學生的視覺空間智慧。讓他們通過看,聽就能大致理解所學語言的含義。

師帶著頭飾(Daming Amy ling ling Sam)

主動與學生打招呼,介紹自己,鼓勵學生迴應自己。

學習告別用語"Bye" " Good bye"

教師告訴學生四個新朋友要和大家玩一個捉迷藏的遊戲,藏起來之前他們來向大家說再見。然後學生通過聽錄音,並進行模仿。雖然內容簡單,但是要注意要求學生/ai/的發音要飽滿,不能像中文"愛"的發音。

Group work

教師佈置任務,讓學生練習本課會話。這裡我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同學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巡視,引導,幫助並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來。

第二,學中做(即鞏固操練)

大綱中指出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注意不斷地激發並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成穩定的學習動機。因此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三個活動。

1,對話表演

學生四人一組練習對話並進行表演,展示他們的模仿效果,這一環節鞏固新知,練習所學語言。針對基礎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任務目標,使學生在這一活動中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培養合作精神,體驗成功和快樂。

2,製作名片

這一活動的目的是學習與鞏固有關自我介紹的表達方法,培養學生口語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Step I學生製作運用各種方式介紹自己,學生通過設計自己喜歡的名片,進一步培養他們的視覺空間智慧。

Step II學生在小組內出示自己的作品並介紹自己,這一環節培養了語言智慧。

Step III 各小組推出自己的代表向全班彙報,進一步激發他們的表演慾望,同時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

通過這麼一次活動,學生不僅掌握了所學的知識點,更發揮了他們的潛能,在這麼有創意的活動中,不僅運用了語言,學以致用,而且促進了英語與美術學科之間的`滲透和交融。

3,遊戲鞏固

《國家英語課程標準》中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以學生能做某事Learning by doing的描述方式。設定目標要求,來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根據國小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徵,國小英語教學中的任務設計首先要以能引起國小生的興趣為先,激勵和培養孩子們學習英語的興趣。由此可見,國小階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而遊戲是國小生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它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習變成樂事,使孩子們在遊戲中學習知識,鍛鍊能力,培養興趣。使學生通過觀察,思考,交流與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

活動1:做一做,猜一猜。讓一名學生在教室前面用肢體語言來表達今天所學內容,其他的學生來猜出動作所表現的語言。這項活動挖掘了孩子身體運能智慧,同時又體現了老師的TPR教學法。

活動2:選出一名學生背對大家,這時教師指定一名學生說"Hi"或"Hello"前面的學生從聲音辨別(如辨別是Tom)要說:Hi,Tom。Hello,Tom。 如猜對後面的學生這時要說Yes。I am。。。 如果沒猜對要說 No,I am。。。

活動3:擊鼓傳花。首先,將全班學生分成兩組。教師可有節奏地敲擊小鼓,兩組學生分別傳花。當老師的鼓聲停住時,拿到花的同學就站起來說:"Hello/Hi,I am。。。"如果學生已有英文名字,即可在此處進行練習,如沒有,可先用中文名字代替。(這個遊戲也可以用放音樂來代替擊鼓,學生可待音樂停止時,起立做自我介紹。)

以上幾種活動進一步鞏固了自我介紹這一學習目標。第三,做中得(即實踐活動)

(一)活動手冊練習

(二)課外延伸

新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要求在設計"任務型"的教學活動時,活動不僅限於課堂教學,而且要延伸到課外,讓學生自己努力去創設一個學習英語環境,更好的學習英語。所以我要求學生在學習後主動用英語向班裡不認識的小朋友介紹自己。回到家裡和父母,朋友用英語問候,告別。

實踐證明:玩中學,學中做,做中得,這三個環節的使用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孩子們在玩中掌握語言,運用語言。"親其師,信其道",課上我始終運用smile教學法(此教法的使用使孩子們緊張的情緒得到鬆弛,使他們隨時感到老師的親切,和藹,願意主動地去親近老師。)和TPR教學法(此教法的使用能幫助組織教學,達到增進師生感情,啟用學生學習情緒,突出教學重點,提高教學效果等作用。)用自己的微笑,手勢贏得學生,使學生在快樂,有趣的課堂氛圍中收穫知識!我相信只要我堅持不懈地沿著這條路走下去,不斷總結和實踐,一定會達到我們所追求的使學生愛學英語,會學英語,善學英語的最高境界!

國小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記敘了護士長葉欣面對極具傳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不顧個人的生命安危,不知疲倦地從死神手裡把患者一個一個地奪回來,自己卻染上非典型肺炎而不幸犧牲的動人事蹟。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絡上下文理解“身先士卒”、“斬釘截鐵”、“聲色俱厲”等詞語

3、體會感受“白衣戰士”護士長葉欣臨危不懼,身先士卒、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學重點】

抓住關鍵詞語和關鍵句子,感受葉欣的崇高精神。

【教學難點】

1.學生儘管經歷過非典時期,但是由於年齡的原因,對非典的危險性感受不深;

2.課文講述的是一個平凡人的事蹟,如何讓學生通過閱讀來體會人物不平凡的精神,併為這種精神所感動,從而真正落實本課的情感目標則成了教學的另一個難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學方法、學法

這個單元的四篇文章其實就有三篇是新的。非典型肺炎老師們都不會忘記,四年級的孩子應該說也不會忘記,因為那次兩個月的戰爭太可怕了,那場戰爭全國人民都動起來……我想白衣戰士葉欣的事,對於我們老師來說不陌生,對於學生來說,可能早已經忘記,甚至是不知道。非典宣佈結束後,很快國家搞了個表彰會,葉欣就是被表彰的,在表彰會上,中央電視臺現場轉播了她的動人事蹟,我們還知道葉欣獲得了白衣天使南丁格爾獎,後來圍繞葉欣的事蹟還創作了一部電視劇,再後來,廣東還專門給她建立一個紀念館……想到這一些,我覺得引領學生學這篇文章教學方法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讓學生自由閱讀,到葉欣網站中自由閱讀。自由閱讀,其實就是引導學生主動佔有資訊,這對於更好的理解這篇文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這一課的教學,最好的方法就把學生帶到網路室,搜尋葉欣的資訊,然後引導他們直接走進葉欣紀念館,一字一字認真地閱讀這裡面的每一個內容。

有了上面的閱讀,在來學這篇紀實文學就簡單了,就會更有情了,就能更好的理解這篇文章了。就能用上自己的話解釋葉欣是怎樣冒著“高風險”、進行著“高強度”、“高效率”的搶救工作。就能明白這位英雄真的了不起。當時,我們有多少人被感動,今天同樣會有更多的人被感動。

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教學決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告訴,教學應該是一種過程的經歷,一種體驗,一種感悟。”而經驗是體驗的基礎。要想引導學生順利地進入課文情境,必須緊密聯絡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充分調動學生的已有經驗和頭腦中儲存的相關資訊作為感悟課文內容的前提。最根本的手段還是要創設情景,抓住課文的關鍵詞句,精心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去體會,鍛鍊其敏銳的語感。一句話,以情擊情,啟用經驗,以讀求悟,讀中見悟,品讀悟情。

三、說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師:同學們,一年有許多個日子值得咱們去紀念。有那麼一個日子,應該讓我們終生牢記!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分院護士長葉欣,因搶救非典型肺炎病人不幸染病於20xx年3月24日光榮殉職。有一位叫黃儀中的人,懷著對葉欣的無限崇敬,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課件展示,師有感情地誦讀)

葉欣禮讚

宛如一道撕裂黎明前的天空的響亮閃電你裸露的靈魂盪滌出像“非典”般的滾滾汙濁

無數自私而卑劣的肖小顧影自憐——

竟有這樣的人?還有這樣的人!

你留下的只是臨終時淡然的笑意

蒼老的祖國卻因你而變得漸漸年輕

一個柔弱的身影站到了所有人的最前面

我在為你而哭泣!

你守護生命如同捍衛自己的.沃土

你讓關愛他人不再是一種高尚的奢談

你令我們重新讀懂了善良與博愛

你的溫柔好比綿綿春雨滋潤了很多人的心

你的生命真的是如此美麗

美麗得讓你身後的江山層林盡染、漫紅碧透!

你讓我看見了歷史時空中處處湧動的中華魂……

師:請讀一讀這一首詩,讀一讀,詩的什麼地方感動了你?

在教學中,用富有磁性的聲音,激情而內斂的情感,抑揚頓挫地朗誦,再配上《兄弟姐妹》的伴奏,一下子把人們對葉欣的懷念、愛戴、崇敬之情展示在了學生面前,營造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詩一般的情感氛圍和基調。有了這樣的閱讀話題,有了這樣的情感基調,孩子們就能充實地,自主地,舒展地與文字對話,進而經歷溫暖而百感交集的心靈旅行,享受學習的美麗與精彩。

師:(點頭肯定)為什麼詩人會寫下這樣的詩句?究竟是葉欣的什麼感動了這位詩人?我們繼續走進葉欣這個平凡的人物去體會她不平凡的精神,請大家拿起課本,大聲朗讀課文2—7小節,找出描寫葉欣的動作、語言的句子,看是否有哪句話感動了你,哪個詞會讓你浮想聯翩,哪句話會讓你肅然起敬,在旁邊寫上批註。寫完的在小組交流一下,看看誰寫得棒。

(二)、交流反饋

師:同學們,剛才大家讀得都很認真,2—7自然段中哪些句子令你感動。(把下面重點句用幻燈片製作出來,學生說到哪一句就點選哪一句)

(1)第4小節

“隨著醫院‘非典’患者……拒絕接聽家人的電話。”

(2)“兩個小時過去了…對另一個患者的搶救中去。”創設情景,指名學生勸勸葉欣。

師:是啊,一起看看她是怎樣搶救樑先生吧!

齊讀搶救樑先生的句子。

葉欣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她顧不上休息,又…(師引讀)

師:還有誰來談談你感動的地方?

(3)“高風險,高強度,高效率…把一個又一個患者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

還有同學也找到這一句嗎?也請你來讀一讀。

請同學們再細細地讀這段文字,你彷彿看到葉欣怎樣地工作?你有什麼問題想問葉欣阿姨呢?

(葉欣沒有休息,像一臺永不疲倦的機器全速運轉著…)。

誰想讀讀這句話?

還有誰彷彿看到葉欣在怎樣的工作?(聯絡樑先生)是啊,她這就是高強度,高效率地工作著。

誰再來讀好這句話。

我們一起來讀好它,邊讀邊想象葉欣忙碌工作時的情景。

(4)“面對危險和死亡…讓你毫無商量的餘地。”

同學們,葉欣的話不多,“這裡危險,讓我來吧!”讀讀這8個字,你能體會到什麼?你們有問題想問她嗎?

(生自由練讀,再指名讀)

葉欣說出了的僅僅是這幾句話嗎?

(引讀)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必須將其間的大量血痰派出來,而這又是最具傳染性的。一個“非典”重症患者的搶救,往往伴隨著多名醫護人員的倒下,這時她總是說:“這裡危險,讓我來吧!”

當樑先生病情惡化,呼吸困難,煩躁不安,需要給予面罩吸養,靜脈注射強心藥,監測心率、血壓、呼吸時,這時她總是說:““這裡危險,讓我來吧!”

當需要巡視病房、瞭解危重病人病情、佈置隔離病房時,這時她總是說:““這裡危險,讓我來吧!”

這句話體現出了一種精神、一種風度——

她說出了捨己為人的精神、說出了把危險留給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給同事

所以我們在讀這句話的時候不僅要注意讀出堅決果斷的音調,還要注意讀出它裡面隱藏的東西,誰來試試。

你們還想讀嗎?讓我們一起大聲地讀吧。

同學們,葉欣面對的危險,不是一次普普通通的搶救和治療,而是面對極具傳染性的非典患者,一個重症患者的搶救,往往伴隨多名醫護人員的倒下,這真是太危險了。

誰來讀讀這句話。

師引讀,葉欣默默地……

師:葉欣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這一小節中,還有哪些地方令你感動?

(5)“她深知,也許有一天自己可能…”讓我們走如她的內心世界,此時她是怎麼想的?

還有誰也找到這句話,教師的感受和同學們一樣,每次讀到這句話,教師都會被它深深地感動。

同學們,作為一個醫護人員,她深深地知道,非典的危險性,她也知道一個重症患者的搶救,往往伴隨多名醫護人員的倒下,像她這樣衝在最前面,後果她是最清楚的,但是她為什麼還是這樣做呢?

這裡有個詞語“心甘情願”無怨無悔啊!

同學們,面對死亡,有誰能做到無怨無悔,你們能嗎?為了不讓自己的同事受感染,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中國人,同學們,這種精神就叫做“捨己為人”。(板書:捨己為人)

捨己為人這是一種多麼崇高的精神啊!誰來讀好這句話。

師小結:

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自己寫體會,通過朗讀,通過一問、二問葉欣阿姨,在著與心的交流中你感受到了這是一位怎樣的護士呢?(面對危險和死亡,作為護士長的葉欣,處處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在生和死的面前,為了病人,為了同事,即使付出生命的代價,她也心甘情願。)這樣的人我們送他一個稱號——(英雄)

在上述片段中,通過師生的平等對話交流,讓學生自己發現受感動的地方,然後根據自己生活中的已有經驗認真讀讀,細細品味。這樣,不僅能體會人物形象,表達自己的情感,還加深了對“白衣戰士”的理解,激活了自己的情感體驗。

1.以人為本,體現教學過程的開放性和互動性。學生是閱讀的主體,同時,每個學生在與文字對話的過程中感受又不盡相同。所以,以上教學過程不是一個線性的預設過程,而是一個隨機的生成過程,更多的表現為師生文字三者的對話。教學的開放性使得課堂更加充滿活力!

2.重點突出,主次分明,彰顯教師把握教材的深厚功底。課文2~7小節中,能夠令讀者感動的句子很多,而最能夠體現葉欣救死扶傷、身先士卒、捨己為人的地方只有三處。因此,教師將全文的教學,濃縮成三句話的教學,其餘的地方一筆帶過,很好地把握住教學的重點。而這三處的教學,教師除了通過三個富有啟發性問題引導理解,同時,教師準確生動的教學語言、及時大量的資訊補充也為學生的學習、品悟提供了幫助。

3.注重語言的深化和外化,突現語文教學的鮮明特點。閱讀是一種生活的還原。學生的閱讀過程,應該是在教師引導和自主探究的共同努力下,把語言文字活化的過程,即通過閱讀,把死的文字,變成活的生活,活的感受。有著生活經驗參與的閱讀,能夠看到畫面,聽到聲音,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以上教學過程,尤其是(三)(四)(五)三句話的教學,多處出現教師教師引導下的學生主動想象和主動體驗,深化了語言,即所謂的讀進去!同時,我們清晰地看到教師教學的落腳點仍然是讀,把自己感受到的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表現出來,即所謂的讀出來!如此,比較好地突現了語文教學的特點。

三、總結。:的確,有人說,“葉欣是一本書,每一頁都燃燒著生命的激情和熱烈的追求。”還有人說:“葉護士長簡直就是陽光和微笑的化身,是那麼透明,又是那麼明媚。”在平凡的工作中卻有著不平凡的精神,她的精神多麼高尚,品質多麼偉大啊,然而,卻是這樣一心為別人的人,病魔和死神卻沒能放過她。葉欣的病情牽動了所有人的心。(出示課件)

她的親人來了,她的孩子、丈夫來了,醫院裡的同事來了,還有些人從四面八方趕來。

(出示追悼會圖片)

然而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喚都沒能挽留住葉欣匆匆離去的腳步,3月25日凌晨,葉欣永遠地離開了…淚水如雨“

(屏顯:一幅葉欣照片)

同學們,葉欣留給人們的是永恆的微笑。感人的事蹟,化成了悲痛的文字,讓我們滿懷深情地讀好這兩小節。

(兩句之後,哀樂慢慢起)

小結:葉欣雖然走了。但這樣的英雄人民永遠也不會忘記她,20xx年5月,總部設在日內瓦的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授予葉欣第39界南丁格爾獎章,在廣州的葉欣紀念館裡,她的那句““這裡危險,讓我來吧!”永遠刻在人們的心靈深處,因為它是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的中華魂……

這裡充分運用了現代化教學手段,激情而內斂的情感,把學生的情緒推到了高潮。學到這一步,應該說學生得到了許多,下一步怎麼辦?其實這正是水到渠成之時,我們應該讓學生拿起筆來寫葉欣,寫心中的這位白衣天使,在網上給她送上鮮花,送上一文祝福。激勵學生寫著,並且打印出來,然後把自己選的花與自己寫的文章一起貼在網站上,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

愛這位天使英雄,我認為這種方法最好。

國小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別把花草弄疼了》是蘇教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愛心行動”中的最後一課。本課和《關心老人》,《他們需要關愛》、《小手拉小手》同屬“愛心行動”系列教育單元。本單元從不同層面引導兒童去觀察、探究、體驗愛的真諦,幫助兒童學會愛,不僅愛人,還要愛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中花草樹木。在愛心的培養中快樂地成長。本課活動通過花草樹木給人類帶來的作用,提出了愛護花草樹木的要求,並引導學生調查周圍護養的情況,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要求及學生實際,我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通過了解花草樹木對人類生存的作用,培養兒童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和珍愛花草樹木的態度, 逐步樹立自然界的生物與我們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意識。

2、行為與習慣:通過活動初步瞭解花草樹木也需要呵護,自覺養成保護環境的文明行為和習慣。

3、知識與技能:初步瞭解自然常識,建立生態意識,學會種植花草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4、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調查,瞭解在花木種樣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並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養護的探究。

《品德與生活》課程要求走進兒童的現實生活,迴歸兒童生活。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從孩子的需要出發,貼近孩子生活,努力創設自悟氛圍,調動孩子的心靈的體驗,從而引導孩子真正從內心認識到要愛護花草樹木,別把它弄疼了。

三、說教法、學法

課程要求形象生動的體驗活動成為孩子重要的學習方式。本課中,我們從優化活動設計的角度出發,本著尊重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根本想法,著重引導他們全員、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參與、親歷活動。採用了談話、欣賞、角色扮演、遊戲等教學方法,輔以電教多媒體,營造情境,激發情感。

四、說教學過程

《品德與生活》是一門開放的、建立在孩子的生活基礎之上的課程。無論是經驗的積累,自我認識的提高,能力的發展,品德行為的形成,還是對社會生活的理解,都需要孩子自己直接地去參與各種實際活動,切實地去和周圍的自然、社會、人、物發生實際的接觸和相互作用,從而產生真實的感受和情緒體驗。因此,我非常注重引導學生課前的調查收集資料等活動:1、課前佈置學生查詢有關資料,瞭解花草樹木對環境的保護作用;瞭解一些養護知識; 2、準備各種花、草、樹木的頭飾;3、班級種植;4、準備課件。這些和學生一起收集資料、準備道具的過程,其實就是引領孩子走進“花草樹木”這個生靈世界的過程。只有對這個世界有了接觸,孩子才能瞭解它,才會用心地去呵護它。

在課堂活動設計時,我們經過研討精選以下幾個活動環節

活動一:一起選新房

這是一個匯入環節,設計了一個老師買新房子的情境,讓學生幫助老師在兩個不同環境的.小區進行選擇,從而引出花草能“美化環境”的話題。接著配著優美的音樂,欣賞著大自然里美麗的花草樹木的圖片,讓花草美麗可愛的形象深深印在孩子們的心裡,激發孩子熱愛花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二:花草樹木作用大

這個活動分為兩個環節,第一環節是:花草樹木的自我介紹。本環節教學內容取自教材40頁,讓學生了解花草的調溫、吸塵、製造氧氣的作用。為了將這些科學知識介紹得淺顯易懂,富有實效,我們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用聽資料、看圖片、呼吸體驗等方式進行,讓學生能真實、真切地吸收、內化這些知識。

第二環節是:“悄悄話”。讓學生通過摸取盒子中的實物,認識到花草樹木的身影遍及生活每個角落,是我們人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活動時學生對盒子裡的東西充滿神祕感,摸出後又發現是自己熟悉的東西,能觀察,會表達。在這樣輕鬆愉悅的遊戲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強化了學生對花草樹木作用的認識。

活動三:學習兒歌《愛護花草樹木》

前兩個活動將孩子們內心喜愛花草的情感由感性層面上升到理性層面。有了前期的情感鋪墊,已經啟用學生內心渴望關心、愛護花草樹木的心願,而這首兒歌內容恰恰濃縮了花草樹木對人類的貢獻,此時高歌愛護花草樹木正是水到渠成。通過吟誦兒歌活躍了課堂,又整理了前面的內容;既激發了學生的道德情感,又深化了主題。

活動四:愛花草齊行動

這一主題下的活動由:可憐的花草、愛護花草、宣傳花草幾個小環節組成。

花草樹木作用大,我們正躍躍欲試要來保護它,可是此時話鋒一轉,受傷害的花草形象配著悲傷的樂曲一個一個真實地呈現在孩子面前,同情、憤怒之情油然而生。此時再問:你想說什麼?孩子們都呼喚著同一句話:要愛護花草樹木。因為它們太可憐了。愛護花草樹木已經刻不容緩。此時孩子內心奔發的情感是真實的、本色的。接著來交流如何保護花草樹木、如何宣傳它們,孩子們想說的多了、能說的多了。

五:活動設計依據:

1、生活教育的理論。生活教育強調教育與生活的聯接,要求教育活動既關心兒童未來的生活,也要關心兒童的現實生活;強調兒童的主體地位,指出教育要尊重兒童的個性,要依據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進行;還強調兒童自我人格的完善,指出教育既要適應社會發展對人的需要,也要滿足個體自身發展的需要;生活教育強調教學做合一。我充分將這一理念融於教學中。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充分運用角色模擬,表演,遊戲等方式,引導孩子活動中感悟,體認,最終內化品行。

2、現代德育價值觀。現代德育充分關注生活中的人,關注人和人的生活,道德教育是為提高人的生活質量服務,引導人去建構個人完滿的道德生活,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在完整的生活結構中獲得個性的完滿,實現德育目的。於是,我較為關注孩子課堂的學習生活,同時用心引導孩子課外的現實生活(課前調查,課後延伸),使之能融會貫通,真正使品德這門課能引導其健康快樂地生活。

3、現代德育實踐觀。道德的本質在於實踐,歸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為的統一,學生的道德是在活動和在交往中形成的。因此,本課的教學通過生動的實踐活動引導孩子,用心引領孩子的心靈成長。

4、主體教育思想。道德是貫注著人的主體精神的自由自覺活動。因此兒童從一開始就是道德生活的主體,而不是道德容器。我們應該把學生視為具有獨立人格、自主意志、選擇願望、自主負責性的主體。教學中我非常注重學生創設自悟的情境與氛圍,珍視個性的感悟,耐心地引導。

現行德育堅持“生成在於活動”的理念,在整個教學過程設計中,我以“人的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為出發點,以情為主線,以課內課外學生自主活動為載體,積極創設道德情境,多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活動,從親歷的活動中引發體驗、孕育感悟,實現優良德性的建構和社會性發展。

國小說課稿 篇5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看來仍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感知力。所以我想談談自己對《山行》這首古詩的理解及教學思路,談談如何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杜牧的《山行》是蘇教版語文第五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寫的是詩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時所看到的深秋時節的楓林景色,描繪了一幅由“寒山”、“石徑”、“白雲”、“楓林”等構成的山林秋色圖,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之情。

在這首詩中,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鍊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我們可以在觀賞勝於二月春花的火紅楓葉的同時,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機。所以這是一首秋的讚歌,能夠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進大自然的願望。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學會本課生字,重點理解詩句中“坐”的意思。瞭解詩句的含義。

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③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體會詩中描繪的濃濃秋色,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山行》是《古詩兩首》這課中的第一首詩,也是學生在本冊中接觸到的第一首古詩,學習方法的指導十分必要。因此,應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既培養能力,又為本課第二首詩的教學打下基礎。所以本課打算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欣賞意境”的訓練和通過詞義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來幫助學生領悟、感受全文。

(3)情感與價值目標

①通過理解與朗讀去感受濃濃的秋色,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②通過學習課文,喚起學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進大自然的願望。

3、教學重、難點:

①通過“欣賞意境”的訓練和通過詞義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來幫助學生領悟、感受全文。

②掌握古人說話的方式,能根據插圖和現在說話的習慣及時調整詩句的意思。

4、課時安排:1課時

 二、說教法、學法:

1、談話激趣,營造氣氛。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數量的古詩,在課前讓學生誦讀學過的古詩,不僅達到調動以往的學習經驗,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同時為學習本課作了鋪墊,營造好氣氛。

2、掌握方法,主動學習。

當前的語文教學,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基本未變。

語文教學,不是教師故弄玄虛的賣弄,也不是教師講述教師本人的讀書心得,而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 “道”,因“道”學“文”。“文章乃天成,妙手偶得之。”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過一定數量的古詩,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在本課教學中,我不打算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後主動學習。

3、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語文課程含有豐富的情感,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對學生心靈的震撼是極其深遠的。所以語文教學要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閱讀課本的過程中,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性。所以採用“想象訓練”是一個很好的途徑,這樣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想象漫遊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薰陶和教育。

 三、說教學程式:

1、教具準備:課件,古箏曲。

2、教學流程:

我的教學設計分為五個步驟:

一、 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二、 明確日標,嘗試學習。

三、 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四、 指導誦讀詩句。

五、 課外拓展,興趣延伸。

第一步: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1.(放古箏曲,讓古箏曲縈繞課堂,創設意境。)讓學生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說說認識的.詩人。意圖:這樣可為後續學習營造氛圍,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2.揭題:讓學生讀兩首古詩的題目,快速瀏覽全文,瞭解兩首詩的共同點。意圖:系統的學習古詩。

3.告訴學生本節課學習第一首。請學生簡介作者杜牧(著名詩人,最擅長寫景。)意圖:快速匯入課文,留下時間放給學生學習古詩。

4.釋題:在山上行走。

第二步:明確日標,嘗試學習。

意圖:明確學習目標,可讓學生知道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要學會什麼,掌握什麼,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三年級的學生畢竟不是第一次學古詩,他們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先讓他們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獨立學懂的知識,並發現疑難。這樣可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首詩的—、二兩句中生僻詞多,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估計一般的班級能在“嘗試”中學懂的人不多,所以要採用“扶放”結合的教學方法,針對“嘗試”學習所反映出來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進行“解字詞,明詩意”的指導。

1.“扶”學生學習第一句。

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遠上”、“斜”、“寒山”這三個難懂詞的意思。

“遠上”:用“聯絡實際,展開想象”法。

“斜”:用“簡筆畫演示”法。

“寒山”:用學生“介紹”法。

再電腦出示訓練:“一條石頭小路( )。”

指導學生串講句意。注意調整說話順序。

最後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

意圖:這樣“扶”著學生,其目的是為了在“方法”上教學生“如何學”。

2.“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先指導學生看電腦圖片,啟發想象,出示訓練:“幾戶人家在白雲______的地方”來突破“生處”這個難點。講解“生處”的寫法。意圖“這個詞默詩最容易錯。

再讓學生試著自己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3.“放手”讓學生自學三、四句。

意圖: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淺顯易懂,況且通過一、二句的教學,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大多數同學能自己學懂。

這樣,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然後彙報,教師瞭解反饋,及時糾正。

4.讓學生串講全詩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

第三步: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意圖: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我採用兩種方法對學生進行意境欣賞的指導。

1.“緊扣詞句”。

讓學生讀全詩,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

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

2.“想象漫遊法”。

提示:此時,你也來到了寒山腳下,楓樹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麼感想?

放課件:感受楓林的絢麗。讀好後兩行。

意圖:這樣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品味詞句,想象漫遊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薰陶和教育。

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創造性地說說全詩的內容,從認識上得到提高。第四步:指導誦讀詩句。

意圖:古詩節奏鮮明,音韻和諧,誦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般都能進行正確地朗讀,但往往讀不出意境,讀不出美感。如何使學生“讀得美”,且“美讀得其法”呢?我這樣設計去引導學生: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風景這麼美,語句這麼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2.學生彙報,教師歸納,教給方法:

(1)帶著讚美與熱愛的感情去讀。(確定基調)

(2)讀出節奏感。

分辨重音區別語調劃分節奏

3.改變形式,反覆誦讀。

(範讀—→齊讀—→個別讀—→小組讀—→扮演角色讀)

第五步: 課外拓展,興趣延伸。

意圖:學生趣味正濃時,教學不應戛然而止,教師應該趁著這股東風,幫助學生學習與課文相關的古詩,擴大課堂知識的容量,教會學生縱向學習。

電腦出示:

贈劉景文

作者: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秋菊

作者:陳毅

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

本效能耐寒,風霜其奈何?

讓學生讀讀兩首和秋天有關的古詩,簡單談談自己知道了什麼?配樂朗讀。

 四、說作業設計:

1.收集與秋天有關的優美詞語、句子、片斷或詩。(古代和現代都可以)

2.為這首詩配上插圖。

3.有感情地背誦。

4.查詢資料,瞭解杜牧還寫過什麼詩,挑選最喜歡的一首抄一抄。

國小說課稿 篇6

教材分析:

《“美極了”與“糟透了”》這篇課文題目新穎別緻,“美極了”與“糟透了”對比鮮明,能夠極大地調動讀者的閱讀興趣,引發更多的猜想。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父親和母親對他的第一首詩截然不同的評價,這兩種評價對他的人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作者從這兩種評價中感悟到了父母對他的愛。“美極了”是概括媽媽的評價語言,“糟透了”是概括爸爸的評價語言,這兩句話是課文的主題所在,點明瞭文章的中心。

學情分析:

由於學生已經有五年的學習經歷,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本課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接近,很容易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淺顯易懂,後一部分概括優美,個別語句含義較深,具有啟發性,給學生提供了多角度的思考感悟空間。因此本課的教學可以從“悟”字出發,著眼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自讀自悟。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並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句子,體會作者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的兩種不同評價中包含的愛。感受愛的不同表達和聯絡。重點是認識兩種不同評價方式之間的內在聯絡,體會作者是怎樣逐漸理解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蘊含的父母之愛。

教學流程:

一、質疑激趣,談話匯入

因為文章內容接近學生實際,所以我設計了這樣的匯入方式:同學們,老師想知道當你在學習過程中取得一點進步和成功的時候,你的父母是怎樣評價你的,聽了他們的評價之後你的內心有那些想法?這一匯入方式的提出很自然地將學生引入文字情境之中,引發了學生對課題的思考。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疑問和猜想,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將課文讀通順,讀流利。並且能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把握文章脈絡。

三、精讀課文,品讀情感

1、引導品讀“童年的故事”。自讀這部分內容,思考:當巴德寫了第一首詩後,母親是怎樣評價他的,他的表現怎樣;父親是怎樣評價他的,巴德又有什麼反應,父母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看法。找出有關的段落語句,在文中做標記。通過學生自讀自悟,感受兩種不同評價對巴德的內心產生的不同心理感受,引導學生抓住描寫巴德心裡、動作、神態的語句,反覆朗讀,仔細體味,深切感受巴德的內心情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好文中不同人物的對話,重點指導描寫巴德聽了媽媽和爸爸截然相反的評價後表現出的不同反應的句子,並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巴德此時內心會是什麼感受,讓學生融入課文,與人物同喜同悲,產生情感的共鳴。

另外,在交流中引導學生明白:父親“糟透了”的評價說明父親對孩子要求比較嚴格,他考慮的是詩歌本身的質量和對孩子嚴格要求。另一方面是父親針對母親“美極了“的評價,認為兒子得到的鼓勵已經足夠了,他有責任讓兒子的頭腦保持清醒。也就是說,母親的評價是為了鼓勵巴德,父親的評價是為了警示和提醒巴德。

2、自主品讀“後來的部分。”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回想起小時候父母兩種不同的評價,巴德的內心又有怎樣的感悟呢,巴德體會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了嗎?這一部分的教學旨在讓學生進一步讀懂課文,鍛鍊思維,培養語感。貴在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從自己的閱讀實踐中,從自己的生活實踐中談出個性化的理解,在各抒己見中相互啟發,相互補充,深化和完善自己的理解。

關於閱讀教學,標準中進一步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替代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堅持以讀為本,把讀貫穿整個課堂教學。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讀,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所傳遞的道理,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同時,通過有聲有色的情感朗讀使學生更多、更直接地與文字對話,使課堂教學回歸語文字色。

四、通讀全文,總結收穫

讓學生再一次朗讀全文,融進文字,與文字和為一體。進一步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揭示的內涵,深切感受父母愛的不同表達方式。作為兒女應該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通過學習本文之後受到啟發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