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國中語文說課稿(15篇)

說課稿2.05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中語文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中語文說課稿(15篇)

國中語文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3課《山中訪友》。

一、教材分析。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二、學生分析。

七年級學生好奇心強並充滿了無限的幻想,對這樣一篇童話色彩濃重的散文,一定會特別感興趣,通過閱讀期待引導他們感悟,發現大自然的美並與作者產生共鳴同樣受到美的薰陶。

三、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課堂教學應體現學生為主體,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因此我特設計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作者把進山看風景說成是“山中訪友”所傳達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

1、鑑賞本文新奇豐富的想像美。

2、學習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透過語言文字,感悟課文充滿詩意的圖畫。

德育目標:體味作者所表達的對大自然熱愛之情,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四、教學重難點的確立。

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年齡特點以及本課教學目標的設計,我確立的教學重點是:理清思路,品味賞析栩栩如生的景色描寫進而受到美的薰陶。

難點:引導學生揣測寫作意圖,體會文章的寫作技巧。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機及課文朗讀帶、投影儀、照片。

六、教學過程。

本文是一篇極具情趣,頗有童話色彩的寫景散文,針對七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心理特點,擬將本課設計成環環新奇,步步有趣的自讀課。讓學生以文字為基礎,讀課文,品語言,繪畫面,入意境,悟文情,從而達到既培養解讀、鑑賞能力又提升人與自然應和諧交融的生態倫理價值觀。下面我就具體地把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設計說明一下。

(一)創設新奇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把收集到幾幅學生在自然風光前拍的照片用投影儀打出來,讓學生說出照片拍攝美的原因,讓學生在學習課文前先積奠人與自然交融所產生的'和諧美的感情,初步蒙發人在自然中的意識,這樣很自然的就匯入本課。

(二)在匯入課文後,初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初步感知課文。

由於七年級學生入學僅有兩個月,教師還應注意培養學生好的閱讀習慣,所以須在閱讀課文的同時幫助學生掃除字詞障礙,這個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採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但老師建議你們:

1、要左手翻書右手鉤畫。

2、用“—”畫出你不認識字詞。

3、用“口”畫出景物的名字,用“Ο”畫出你認為最妙的詞,用“≈”畫出你喜歡的句子,然後教師巡視、釋疑、解難,把集中出現的生字詞在黑板上集中講解,學生初讀結束。接下來聽課文錄音,這時我又設計幾個問題:我是什麼時間去訪友的?訪問了哪些朋友?問題比較簡單,學生較容易指出“在好天氣裡獨自步行帶著好心情去的(對於好心情教師要適時點出哼、踏等詞的好處),具體朋友學生說,老師板書。

(三)在初步感知課文大意後,接下來的環節是品味課文寫景語言的比喻之美,人稱之美,這是本節教學重點。為解決重點問題設計如下環節,採用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

(1) 找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生可做適當的評價。

(2) 指導學生分組,每組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中精美的詞句,精讀品析。

(3)小組代表談自己最欣賞的詞句,並說出它的好處,然後用這幅畫好在

的句式起個好聽的名字,每小組選一個人做彙報的記錄。

(4)教師抓住學生回答後的關鍵之處板書,如將寫物擬人化的稱呼,弟弟、大嫂、爺爺、姐姐……學生說出比喻句的喻體等等。

這樣在學生品析及教師板書裡學生自己就可以總結出本文寫景的重點有兩個,一個是擬人化人稱的使用,拉近人與自然的關係,使自然景物變得栩栩如生,另一個是使用比喻句使文章生機盎然充滿詩情畫意。

(四)昇華主題,拓展延伸。

一節課能否成為一節好課,除了引導學生“畫龍”之外,關鍵還在教師的“點睛之筆”,這個點睛之筆指的就是使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得到突出,使難點得以突破,為了這個目標,我又作了如下設計:

1、你認為朋友的含義是什麼?學生會說出很多種,但教師應抓住平等、互助,追問學生,作者為什麼稱自然景物為朋友?他想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2、你與作者有同樣的想法嗎?就把它寫下來,這時教師用多媒體課件顯示自然風光的圖片,讓學生四人一組合作寫成一段景物描寫用擬化人稱呼與比喻修辭來寫,抒發對自然的熱愛之情。小組選代表讀,大家互評。

這個環節既引導學生了解作者寫作意圖,又有拓展延伸的訓練,既有思想的昇華又有課本知識的實際應用,使教學目標在教學實施中相融、相依,使課堂環節環環緊扣。

最後教師讓學生在寫作方法及思想方面談收穫。這樣在學生頭腦中就會留下深刻印象,使本文教學不流於形式。

(五)作業的佈置。

本文既然講的是我們和大自然是朋友,那麼我們能不能站在大自然的角度和人類對話呢?把它寫下來。

這個作業的佈置,體現了課程標準提出的關於教學內容的認識要有“寬泛”的精神。

(六)板書設計。

山中訪友

李漢榮

古橋——老朋友

樹——知已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童話般的世界

白雲——大嫂

瀑布——大哥

懸崖——爺爺

雲雀——弟弟

螞蟻——小弟弟

總之對於本節課我的設計意圖是力求使課堂做到自主化、活動化,使學生在愉快、寬鬆的學習活動中獲取知識,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的審美情趣。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請各位評委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國中語文說課稿2

1、教材分析:

(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為第一單元的第一課,這篇課文無疑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一單元同時入選的還有《爸爸的花兒落了》,《醜小鴨》,《外國詩兩首》以及《傷仲永》,縱觀全單元,雖然各篇文章文體不同,其中有散文,小說,童話,詩歌,還有古文,但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成長”。因此,本單元的學習應整體感知,總體把握,用心品味,感悟所寫之情,所言之理。此外,著眼於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啟發他們有意識地培養成長過程中所應具備的品質。

(2)《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散文,選自《朝花夕拾》,寫作此文時,魯迅時年45歲,全文語言一改魯迅雜文式的晦澀激揚,取而代之的是平易,清麗,富有韻味的話語。全文描寫了作者童年看似幾個毫無關聯的生活片段,但字裡行間都洋溢著的一種天真的童趣。全文意旨緊扣,因此,要指導學生正確理解散文形與神的關係,並培養學生鑑賞散文的能力。

2、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追求新鮮知識的童心

(2)學習兩相對照的文章結構

(3)揣摩和理解散文化的精彩語言

(4)掌握散文的閱讀方法,陶冶性情,提高審美能力由於作者所處的年代久遠,加上七年級的學生還不具備高階的鑑賞能力,因此,很難把握作者的心境,也很難領悟所描寫景物之下籠罩著的主觀心理色彩。所以“一切景語皆情語”應是教學的重點。

3、教學設想

(2)本課時整體感知文章,圍繞“童趣”這兩個字共同品味鑑賞文章

課前準備:

要求學生通讀整單元的課文,並通過書籍或網路的途徑選讀魯迅的生平。

此環節的目的在於以點帶面,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4、教學過程

1、匯入階段

導語:同學們,你們瞭解魯迅先生嗎?你知道他的家鄉在哪兒嗎?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下面讓我們來感受一下魯迅先生成長的'足跡吧。

A、匯入法

首先教師與學生作一次平等的交流,。如教師可以問學生

“同學們,你們的童年是怎樣的呢?覺得開心嗎?小時候都做了些什麼,有什麼趣事可以和大家分享嗎?”之類的問題。目的在於激發起學生對美好童年的回憶,尋找到學生情感的爆發點。此討論預期的效果為熱烈,自由,但教師要注意控制時間

B、移情法

使用錄音機,播放一首《童年的回憶》,並對這首曲子作簡短的介紹。音樂也是一種審美。此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手段和途徑表達情感的方法,陶冶心靈。

2、整體把握階段

A、誦讀法

再次使用錄音機,放課文錄音,使學生初步感知文章的內容和情感。

B、活動法

教師先在黑板上書寫板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接著教師可以提問:同學們,我們已經初步瞭解了文章,那麼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為什麼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呢?學生會回答說是因為主要描寫了魯迅先生童年生活的兩個地方,教師聞言可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下面畫上下劃線。那麼教師可以接著提問:那這兩個地方各自的特點是什麼呀?假如你是作者,你會比較喜歡哪一個地方呢?為什麼?魯迅先生經歷過的事情比如說捉蟋蟀,聽鬼故事等等,你們有沒有經歷過呢?還記得那時候的心情嗎?

因為都是與學生情感,生活經驗相似的問題,這樣可以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

C、填充提綱法

教師在黑板上給出一個初步的提綱。接著可以說:經過同學們剛才熱烈的討論,相信大家已經把握到了兩個不同地方的特點,那麼,下面請同學們上來用最簡練的語言把這個提綱補充完整。

此環節還可以採用分組的方法,激發學生的競爭和團結合作共存的心理,然後讓全班學生評價各個提綱的優點和不足之處。此環節使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個系統和完整的印象。

3、品味鑑賞階段

A、朗讀法

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選取一個自己最為喜歡的描寫片斷並融入自己的情感朗讀,並告訴大家為什麼喜歡這個片斷。教師可以從表達技巧語言的遣詞造句等方面教會學生初步鑑賞散文的方法。

B、質疑法

比如學生會問“為什麼私塾裡的先生不回答我關於怪哉蟲的問題?”老師的這種做法好不好呢?為什麼等等。在一環節中老師不要急著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而應該問學生“你們有人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嗎?”這樣可以避免傳統的教師“一言堂”的弊端,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此時教師扮演的角色是點撥和引導學生拓展眼界的引路人。

4、總結昇華階段

A、前面已經說過,此文作於魯迅45歲時,選自《朝花夕拾》,鑑於七年級學生的思想水平,教師可以直接告訴學生這個時期魯迅先生的生活狀況,並指出《朝花夕拾》是他在輾轉流徙,心情苦悶之時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借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遣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閒靜,寄一些安慰而寫的,可以說《朝花夕拾》是作者童年時代的一曲戀歌。

教師可以啟發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經驗,思考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苦悶或是挫折時應該如何排遣和調整自己的心情,並有意識地開始學會構建自己的精神家園。

C、全文洋溢著天真的童趣,全文取勝的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童心”兩個字。

教師可以通過文學家,科學家,漫畫家等人的事例告訴學生保持童心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5、作業設定

寫一篇文章,回憶自己的童年時代,篇幅可長可短,提倡“我手寫我心”的作文思想。

國中語文說課稿3

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國中語文組的xxx號考生,我試講的題目是《故宮博物院》,下面開始我的試講。

一、匯入

師:同學們,現在請大家觀賞一張圖片(“鳥巢”體育館)。同學們,誰能說出它的名字?

師:沒錯,就是“鳥巢”,大家知道它是幹什麼用的嗎?

師:是的,“鳥巢”是奧運會的體育館,以其現代化的先進手段,超凡脫俗的造型受到了海內外友人的高度讚譽,的確不同凡響。可是,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500多年前,我國北京就已經有了一組令世人歎為觀止的古代建築群,它就是故宮,全稱是故宮博物院。

師:故宮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城的中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始建於明永樂四年(即1406年),歷時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1925年改名為故宮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同學們,故宮如此備受世人矚目,你們想不想去參觀呀?

師:好,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故宮,瞭解故宮。

二、結合資料,初步瞭解故宮

師:昨天我佈置了讓大家蒐集故宮的資料的課下作業,下面我們以“我心目中的故宮”為話題,說說你所知道的故宮,好嗎?

師:A同學說故宮有9999個房間,可能是為了圖個吉利。玖即久,是長長久久之意,你猜得很對。

師:B同學說故宮古時候是皇宮,是中國古代皇帝的住處,是禁地,不許百姓靠近。沒錯,皇宮非尋常百姓可進入之地。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結構

師:大家查找了這麼多的資料,又談了這麼多感悟,你們真棒。那麼,故宮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請同學們一起來朗讀課文,注意文中生字的讀音並試著理清文章層次結構。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字的讀音:軸、磬、攢、禧、嬪。

師:現在,請同學們四人一組合作解決下列問題:本文的說明物件的特徵是什麼?本文的說明順序是什麼?本文的結構方式是什麼?

師:是的,說明物件就是C同學所說的故宮博物院,因為事物說明文的說明物件就是事物本身。那麼,本文的說明順序是什麼呢?

師:D同學解釋得非常詳細。作者是按照天安門———端門———午門———漢白玉石橋———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順貞門———神武門———景山的路線,採用空間順序來介紹故宮的。各段都有明顯的方位詞作標誌。同學們能找出來嗎?

師:很好。請同學們在書上勾畫出來。以後我們學習空間說明文要注意找方位詞。那麼,本文的結構方式是什麼呢?

師:E同學回答完全正確,本文的結構方式是總分總,先總體概括故宮的總特徵,然後分說內部結構,最後總結歸納。最後,我想問一個問題:中華文化藝術寶庫是取之不竭的,大家還知道哪些令世人矚目的瑰寶?

師:老師聽到了長城、兵馬俑、莫高窟、天壇、九寨溝,同學們說得太棒了。

四、課堂小結

師:巍巍的古長城,濤濤的黃河水,莽莽的黃山鬆。飽經憂患的神州大地孕育出世上最美麗的景觀,最壯闊的人文,最奇麗的藝術。同學們,你們難道不應該為我們生於斯,長於斯而感到驕傲自豪嗎?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為“愛我國家,興我中華”而拼搏吧!今天,我們的作業是:下列題目中任選一個寫在作文字上。①我們的校園;②我的教室;③我的寢室。請採用空間順序,運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進行說明介紹。

師:好,下課!同學們再見!

國中語文說課稿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的親情美。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賞析意蘊,領悟作品主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一家人之間互敬互愛、寬容忍讓的真摯感情,體會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難點

1.品讀文章之美。

2.能夠領悟作品主題,領悟文章樸實文字下豐富的意蘊。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營造氛圍

以“讓愛住我家”這首歌曲匯入。家是一個多麼溫馨的字眼,它是避風的港灣,是幸福的搖籃。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溫暖,因為有了濃濃的情而美好,所以人們才會產生讓愛永遠住我家的美好願望。本節課,讓我們走進莫懷戚先生的家,陪同他們一家三口去散步。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老師配樂朗讀,學生邊聽邊感受這份親情,思考課文內容,體會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家庭,初步領悟作品內涵。讓學生帶著下列問題聽教師誦讀課文。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

(2)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家庭?

3.品讀課文,體味意蘊

提出問題:文章敘述了一家祖孫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平凡小事。那麼,你覺得這篇文章美在哪裡?通過學生的回答總結出該文章有景物美、人情美和語言美。

(1)景物美

學生欣賞文章的景物美,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寫的段落,思考自己感覺在景物描寫的句子中,作者通過什麼樣的詞語、寫作手法來表現春天的景色,品味景物描寫的作用。

學生找到第4段和第7段的景物描寫很美,找出自己覺得最美的句子和詞彙,如“新綠”、“嫩綠”、“冬水”等這些詞彙中感受生機勃勃的春天,以及充滿詩意的田園風光。

(2)人情美

提出問題:文章為我們描繪了4個人,在這4個人中,你最欣賞哪個?找出描寫的文字,簡要說一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學生分小組討論,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通過和他人交流,瞭解他人的觀點,對文章有更加深入的體會領悟。

(3)語言美

提出問題:文章的景色美,人情美,接下來進入欣賞的第三個環節“語言美”。你從哪些方面感受到文章的語言美?

如學生覺得文章第一句話很美。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句話很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

4.拓展延伸,激發情感

提出問題: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一同在散步中進行了一次感情的薰陶。這美麗的一幕時常發生在生活中。我們先來看一段視訊。

播放公益視訊《給媽媽洗腳》,讓學生對該視訊進行評價。

5.小結作業

(1)反覆朗讀課文,摘抄並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

(2)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寫一個關於親情的文章。

國中語文說課稿5

一速讀文章,整體感知

組織同學們用最短的時間讀文章,並能夠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教師做好歸納與整合。本文主要寫了我們一家四口人早春在田間散步的事情,展現了作者一家互敬互愛、和諧相處的生活畫面。

之所以這樣設計,主要還是遵循了“輕鬆走進”課堂的原則,讓同學們感覺到學習語文是很簡單的事情,是每個人都能做好的事情。只不過是不同的人所說的內容不同而已,程度好一點的學生概括的全面一些。同時,這樣既鍛鍊了同學們的整體感知能力,又鍛鍊了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並且還營造了一種民主、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為下面課堂的推進做了很好的鋪墊。時間5分鐘左右。

二細讀文章,感悟品味

同學們細讀文章,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並加以品析。要求每人至少找兩處來品析,並且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賞析,提示學生可以從句子內容出發,抓住關鍵詞語來賞析,比如“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句子中“熬”字既寫出了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為母親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還可以從語言特點方面來分析,如“有的濃,有的淡”“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句式對稱,形式優美,讀起來有一種節奏感;還可以從個人感受來談。在這個過程中,要別關注待轉化生,因為他們對學習不感興趣,很難在短時間內進入狀態。這時老師一句溫馨的話,比如有困難嗎?需要我幫忙嗎?或者是一個友愛的眼神,就能幫助他們儘快投入到學習中。給學生充分自主的空間,讓他們去圈點勾畫,找自己喜歡的語言品析、玩味,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過程的愉悅。

根據學生圈點批註的情況,組織同學們小組交流,互相借鑑、補充、新增、完善。

時間約8分鐘。

三自主彙報,成果分享

彙報的環節為先說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在哪一段,並且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來,然後說出自己的理解與感悟,其他同學可以即興評價,可以補充,可以質疑,可以拓展。比如有的同學可能會談到文章第四段: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裡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這段話通過對初春美景的描繪,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一般情況下,同學們都會說到這一點。有的同學不僅理解了這一點,可能還會聯想到以前學過的寫景的片段誦出來;或者想到自己家鄉初春的景色,即興說出來或寫出來;或為這段文字寫上一首小詩;或者圍繞著這種美景畫出一幅畫,然後說出畫面的內涵;或者為這段文字配上音樂唱出來等。

補充說明:由於此處設計的是學生自主回報,難免會出現學生的發言頭上一句腳上一句的現象,給人一種雜亂無章的感覺,彆著急,越是這樣,越能看出老師的教學智慧。一個比較好的做法便是對學生的發言要洗耳恭聽,當學生說到某一個關鍵詞或句子時,要追問。比如文章第五段: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小傢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同學們可能會說出這個地方可以看出家庭的和諧和幸福,氣氛融洽、祥和。我抓住關鍵點:和諧和幸福,氣氛融洽、祥和。請同學們找一找文章中哪些地方還表現了這一點?同學們便會把體現這一點的內容找到,老師做好總結與歸納,再進入下一個關鍵點的賞析。

由於學生的學習是自主的',往往孩子們喜歡哪句就說哪句,對於個別較難理解且又是重點的句子無人設計,比如文章最後一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如果遇到了這樣的情況,教師一定要注意及時把問題丟擲來,讓同學們交流討論,自主發言,根據學生髮言的情況進行總結:中年人站在人生的中點上,也處在生命之鏈的關節上,既尊老又愛幼,體現了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和對生活的熱愛。

以上內容預計15分鐘左右。爭取人人展示,個個發言,每個同學既是分享者,參與者,合作者,又是學習者,收穫者。

結合學生髮言的情況,教師做好總結和歸納:《散步》這篇文章是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語言美於一體的。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啟迪學生的靈性,誘發學生的悟性。《新課標》強調審美體驗,注重引導學生設身處地、身臨其境、用情感和心靈去感受、欣賞、評價文學作品,進而受到感染和激勵,得到情感薰陶。

四拓展延伸,回味親情。

幸福家庭是美好溫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細節也滲透著濃濃的親情,它不僅在莫懷戚家中,也在我們每個人家裡。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家裡的親情故事。學生小組交流,代表發言。“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語文教學要聯絡生活,設計講述親情故事,就是啟用學生的生活體驗,讓他們在親情的體驗中加深對文字的解讀。

時間約5分鐘。

五。動情落筆,抒寫親情。

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溫馨,家庭生活因為有了濃濃的親情而美好。看到別人一家人溫馨和諧,互敬互愛,想必同學們心中感情的弦也被撥動了,有千言萬語想對親人傾訴。請以“親情”為主題,寫一段文字,表達自己對親情的理解或祝福。可以用詩歌的形式來表達,或對聯的方式,或仿寫,或歌曲,或三句半,或寫一點自己獨特的感悟……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表達。(教材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樑,是已知與未知的中介,學習過程中,認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學習課文又不能侷限於教材。課內外結合,以外促內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

六。總結全文,表達祝福。

親愛的同學們: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責任來擔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

國中語文說課稿6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叫付義六,來自蔡山二中。我說課的題目是:《孔乙己》,下面我就按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式四個部分向各位評委、老師說課。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內容:

《孔乙己》是人教版義務教育初級中學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第二單元的設定,主要是為了使學生在把握情節的前提下,著重欣賞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瞭解刻畫人物的性格的多種藝術手法,從而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孔乙己》這篇小說不算長,卻極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劇和整個社會的世態,它揭露了為封建科舉制度所戕害的讀書人的病苦,是一篇討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戰鬥檄文;從民眾這一方面看,小說表現了魯迅鞭撻國民劣根性的一貫主題。小說運用側面描寫、正面描寫,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等方面的描寫,鮮明地表現了孔乙己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這個封建社會下層知識分子的形象。教學《孔乙己》這篇小說,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小說的思想內容,而且還能啟發學生怎樣去欣賞小說,並從中受到深刻的啟迪。

2、學習目標和重、難點的確立:

小說的欣賞,主要是使學生了解欣賞小說的意義,提高欣賞小說的興趣,初步學會欣賞小說的基本方法,從而培養和提高他們對小說的欣賞能力,為今後更好地閱讀和欣賞小說打下基礎。魯迅運用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塑造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使之成為我國現代文學畫廊裡很突出的一個人物形象,同時使讀者從一個側面認識封建社會的腐朽與黑暗。可以這樣說,只要成功地解讀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欣賞《孔乙己》這篇小說的目的就能達成。因此,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⑴探究小說人物的性格內涵,體會孔乙己形象的意義。

(培養學生評價和欣賞小說能力。)

⑵深刻理解小說所揭示的主題思想。

(培養學生深刻理解文意和歸納思維能力。)

⑶學習用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描寫來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寫法。

(瞭解小說刻畫人物性格的多種藝術手法。)

設計這樣的教學目標,一方面為自己提供了教學中人物分析及評價的方向,另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欣賞小說方法和途徑。因此,對孔乙己性格特點的'分析,體會孔乙己形象的意義是教學中的重點,而由於學生對小說的背景和小說所反映的當時的社會現實缺乏較多的瞭解與較深的認識,於是我把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社會原因定為教學難點。

【說教法】

1、教學方法:

小說的鑑賞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精神活動。教學中始終將小說視為一個整體,設計主要問題勾聯有關內容,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充分的交流,在課堂中形成全方位的“立體交流”,調動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與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抓住解讀人物是讀懂小說的主要途徑這一關鍵,進行如下教學安排及學法指導:

⑴朗讀法:反覆朗讀,仔細揣摩含蓄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深刻理解人物形象,整體把握內容。

⑵矛盾分析法:準確把握人物性格,必須理解他性格中的矛盾性,把握人物形象,深究人物悲劇的社會原因,以理解全文主題思想。

⑶質疑探究法:小說從多個角度鮮明生動地刻畫人物形象。引導學生結合時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說人物思想內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義。

⑷比較閱讀法:將本文與《范進中舉》比較,瞭解封建末期知識分子的心態。

2、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孔乙己畫像和“咸亨酒店”的圖片資料。

【說學法】

一個好的老師不能只會奉獻,而應該交給學生怎樣發現真理。而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合作探究等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找出反映孔乙己性格的關鍵語句。

2、朗讀法:指導學生朗讀,從文中感受人物留給我們的印象。

3、合作探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挖掘文字意義。

【說教學設計】

配合上述教學目標的要求,在教學設計上我作了如下安排:

一、激情匯入

1、(出示孔乙己圖片、咸亨酒店圖片)

由名家對《孔乙己》的評價匯入(能激發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

2、(多媒體展示文題、作者)

3、(多媒體展示《孔乙己》的寫作背景)

二、整體感知

1、學生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

2、概括孔乙己的六個生片斷,說說孔乙己的身世和遭遇。

3、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

(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是為了使學生對孔乙己這個人物有一個初步的整體印象。)

國中語文說課稿7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國中語文《狼》。

一、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設計。

《狼》一文選自《聊齋志異》中《狼三則》中的第三則,寫的是兩隻狼與一個屠戶之間的一場較量。狡詐的狼想吃掉屠戶,卻最終雙雙斃命於屠戶的刀下。

全文分兩部分,前一部分是敘事,寫屠戶與狼相鬥的故事,環環相扣,緊張曲折。後一部分是作者的議論,點明故事的主題,說明狼無論多麼狡詐也不是人的對手,終歸會為人的勇敢智慧所戰勝。

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本人把教學目標定為:1、進一步學會誦讀文言文。2、初步掌握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識。3、理解文章的主旨。其中第2作為教學重點,第3作為教學難點。

二、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本文的教學可採用誦讀法、質疑探究法、問題導引法,在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學生自主性,教師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

教學於法,朗讀為本,葉聖陶老先生根據文言文學習的特殊性,曾經說過:“學習文言,必須熟讀若干遍,勉強記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誦才行。”也就是說,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讀來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誦讀尤為重要。

學起于思,思起於疑,疑則誘發探索,通過探索,才能發現真理。對字詞的疏通,可採用質疑探究法,讓學生利用註釋,藉助工具書。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指點解詞的方法。

在突破難點,深入理解文章主旨上可採用設定一組問題,引起學生深入思考。由部分到整體,由分析到綜合,由表層到實質,層層深入,迎刃而解。課後通過練習加以及時鞏固。

三、學法的點撥與指導。

傳統的文言文教學的方法往往採用串講法,師授生記,雖然字字落實,但不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我國古代的教育文獻《學記》曾強調“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反對注入式,倡導啟發自主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採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從兩方面加以點撥和指導。

第一方面,在誦讀基礎上,自主疏通課文時,讓學生提出學習中的.難詞、難句,組織學生組內交流,組組交流,並適可而止加以點拔,只把獲得結論的途徑指導給學生,促其自求,促其自得,從中悟出規律方法。

第二方面,讓學生提出對課文思想內容方面的疑難問題,教師組織課堂討論,以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以達到進一步把握主題的目的。

四、說教學過程的設計。

本文用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五個環節:激趣匯入——整體感知——自研疏通——深入領會——總結學法。

第一步:激趣匯入。採用請學生說有關“狼”的成語和故事,喚起舊知積累,領會狼的本性,為下文主題的把握埋下伏筆,同時,激發興趣,自然引入新課的學習。然後請學生簡介蒲松齡及《聊齋志異》(因前面已有《山市》)。

第二步:整體感知。文言文教學應該採取“整體——部分——整體”的活動過程,通過整體感知,讓學生初步掌握課文的巨集觀語境,進而把握其微觀語境。以便對每一詞、句和部分做出準確的理解。具體做法是:

①讀,教師先讀(先入為主),接著學生讀自由讀、個別讀,要求注意音準,強調語調、節奏和重音。後齊讀。(注意:其一/犬坐於前(結合釋文斷句)

②疏通文意。這一教學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求充分利用註釋與已有的文言知識自主疏通文意,先個人,(標記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詞、難句)後小組合作解疑交流,最後解決不了的問題全班交流,教師作適當提示,儘可能放手培養自學能力。實實在在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為了瞭解學生是否落實,將書中重點字詞句列出,檢查落實情況。最後疏理出“其”、“意”等一詞多義(結合語境釋義)。詞類活用,“洞”“犬”“隧”都為名詞作動詞特殊句式,投以骨——以骨投等規律性的文言知識。

③學生複述。(鞏固內容,為下面理解文意,把握主題打基礎)。

第三步:理解內容,把握主題。

問:1、本文的寫作思路是什麼?讓學生在複述的基礎上理清本文的寫作思路。

屠戶遇狼——懼狼——御狼——殺狼——評狼。

先請學生在誦讀基礎上,對內容理解上的困惑用問題形式提出來。然後彙總,選擇重要的組織探究後交流。

2、面對狼的“綴行甚遠”,屠戶的心理狀態怎樣?他用什麼辦法對付狼的?屠懼,投以骨

3、屠夫為什麼不一直投骨呢?投骨的辦法好不好?

4、請結合圖片說出屠夫殺前狼的經過,從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麼特點?(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勇敢且果斷)

5、請結合圖片說出屠夫殺後狼的經過,想想屠夫為什麼不砍屁股和尾巴而砍大腿呢?請聯絡當時的情形想一想?表現了屠戶什麼品質?(勇敢、機智且細心)

6、狼得骨頭後表現怎樣?從這裡可以看出狼的什麼本性?(凶殘與貪婪)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後狼止而前狼又至,兩狼之並驅如故。

7、全文表現了狼的哪些特點?從哪可看出?(凶惡、貪婪、狡猾、愚蠢)

8、為什麼說“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你從中受到什麼啟示?(同桌討論解決交流)

狼雖然陰險狡詐,善於耍弄欺騙的伎倆,但終究逃不脫滅亡的命運。因為人有狼沒有的力量、勇敢和智慧。

人能戰勝狼,戰勝一切像狼一樣的惡勢力。

9、故事到這,已達到高潮,結尾為什麼還要寫最後一段?是否畫蛇添足呢?

(前邊是敘述,後邊是議論,畫龍點睛,點明主題)

(問題導引法引導學生層層深入,由感性到理性,由現象到本質深入把握主題,把握寫作方法)。

五、拓展

1、從課文中,我們感受到狼的貪婪、凶狠和狡詐,它還是反面形象,是壞人的象徵,殺狼理所當然,順理成章。那麼狼真的是那麼可憎可惡嗎?拋開課文,聯絡社會,我們對狼還有別的認識嗎?可以查閱相關資料,老師也可以提示探究方向。

2、我們現在已經很少見到狼了,從生態平衡的角度講,我們應該怎樣對待狼?

3、展開想象,將本文改寫成一篇白話故事,提倡求異思維,可以改變故事的結果。

最後讓學生總結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1、正確朗讀,讀準字音和正確斷句。

2、結合註釋,疏通文意,分析主題。

板出設計

狼綴行—假寐誘敵—打洞—被殺:狡詐、凶殘

屠戶遇狼—懼狼—御狼—殺狼:機智、勇敢

國中語文說課稿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特點和作用

《馬》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的一篇自讀課文,這篇課文在教材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體現本單元的一個"關愛動物世界"的學習重點,課文內容與環保聯絡緊密,可指導學生進行"保護野生動物"的選材非常好,有如下特點:

(1) 課文體現了人類與動物的關係.文章關注動物世界,也就是關注人類本身,有利於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

(2) 課文適應國中生的身心發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創新合作精神.

2,教學目標

我設計教學目標的依據是:要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思想,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運用祖國語言,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聽,說,讀,寫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語文教學要充分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根據教學目標,從認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設計.我設計這篇課文的教 學目標是:

知識目標:通過整體感知馬的形象及特徵,瞭解布封用人性化的筆觸描摹動物,表現他對精神自由的追求和超越,啟發學生領會文章內容.

能力目標:通過品位積累優美的詞句,體會語言的生動形象,培養個性化的感悟能力;通過了解對比手法及其作用,培養學生描摹動物的技巧;通過"野生意義"和知識競賽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德育目標:理解作者對野馬的讚美,反思人類應善待動物,珍視生命環境保護意識,社會責任感.

3.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我依據賈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既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又形成良好的個性的教學目標,又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教學重點:反覆誦讀,領會文章內容;積累優美詞句,體會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傾向.

教學難點;設計"動物園中的野生是否是真正意義上的野生"專題活動和"馬"的知識競賽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增強學生善待動物珍視生,的環保意識,社會責任感.

4.教材與學生

教材處理要符合教學實際,教學的總體設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堂課首先要考慮學生,"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我仔細研究教學物件,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語文學習的特點,設計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二,教法

關於教法,魏書生老師的一句話對我的啟發很大:"真正的閱讀是與作者的心靈對話,如果讀書的人是正在成長的中學生,或者是世界,人類的大師和巨匠,那麼這樣的讀書實際上是一個文化傳遞,精神傳遞的過程,要能形成作者——教師——學生三者之間的聯絡."所以教師應當設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興趣領會,認同作者的感情,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採用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教學容量;幫助學生走進作者,理解作者,感悟生活;並採用激發興趣法來啟用學習思維,啟迪學生智慧.

教師充分考慮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維目標,創設情景,組織教學,把學生強弱搭配分成幾個四人學習小組,這樣便於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團結互助,共同提高.

這篇課文可以拓寬學習領域,開展"保護野生動物"的跨學科學習,這節課我要領學生到微機室去上,運用微機對關於 "馬"的成語,俗語,諺語蒐集和整理,語文教師也要指導學生上網,進行資料的搜尋.

教師要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和交流,並進行適當點撥.採用了激發興趣,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

三,學法

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據新《標準》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裡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時間活動,指導認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教師可以適當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進行學法的指導.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具體做法是:

(1)指導學生用圈點批註法自由讀課文.

(2)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體現自學輔導法,主體思維法.

(3)指導學生上網搜尋有關野生動物的資料.

(4)指導學生學習課文,運用對比手法描寫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四,教學程式

我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認知規律,思維發展規律並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根據教學目標的具體要求,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就是有目的的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邏輯性,綜合性.還要突出體現學生的主題活動.所以確定一下教學步驟:

1,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同學們,請欣賞有關"馬"三種字型的書法作品,隨著社會的發展,馬的

生存方式及命運也在發生著變化.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布封的文章去了解關注人類忠實而高貴的朋友,去感受被賦予人性光彩的馬兒吧!(板書:馬 布封)結合註釋請學生介紹作者及作品(多媒體顯示)後師補充.

2,有感情朗讀

⑴請同學們結合註釋自由地,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在讀的過程中把你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劃出來.

學們在讀時,遇到哪些不認識的字詞請說出來.

師幫助解決疑難字詞.(多媒體顯示)要求同學們齊讀,整理識記.

⑵欣賞精彩的`語段,領略文章的真諦

誰能選擇文中你最欣賞的一段大聲地,有感情地來讀其他同學認真欣賞,聽後,說出你認為他哪讀的最好 誰再來讀你最欣賞的一段

3,整體感知課文

⑴,我們已對文章有了初步的瞭解,你認為課文寫了哪兩種生存狀態下的馬

⑵ 兩種馬在作者布封的筆下各有千秋,請同學們來欣賞現實生活中有關"馬"精美圖片,(多媒體顯示)請同學們再結合文中作者對馬的生活描繪,論說你喜歡家馬還是野馬 給大家一分鐘的準備,喜歡家馬到這兩組,喜歡野馬到這兩組,請按照句式"我喜歡 馬,因為 "來陳述理由,自由論說現在開始:

⑶,請喜歡家馬的同學用一個兩個字的詞概括你喜歡家馬的最主要的原因 (馴良)同樣要求,請字歡野馬的來概括 (自由)(師板書)這也是家馬和野馬的最突出的特點.

⑷,剛才,我們對馬談了自己的喜愛之情,那麼,我們再來看課文,作者對這兩種馬又持怎樣的態度呢 (同情,讚美)(師板書)這裡同時也寄託了作者的社會政治理想,表達了他對自由精神的追求和超越.

⑸,文中作者在介紹家馬和野馬特徵時運用了怎樣寫法 (對比)有什麼作用 (突出事物的特徵)

4,品讀賞析,揣摩語言.

請你在文中用波浪線畫出你認為作者用得最好得一個詞或一個句子,並用"我發現 用得好,好在 "的句式來回答

5,指導合作探究"我們的身邊也出現了供人觀賞的一些野生動物園,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義上的野生呢 "請同學們前後四人一小組討論一下 從而進行思想教育,完成教學重點,並本著發揮學生潛能,促進學生髮展,激勵學生進步.

6,拓展遷移(突破難點)

教師組織開展一個"馬"的知識競賽活動.

座位分成兩大組為平安隊和普通隊,並推選出各組隊長.

選兩名工作人員,一名記分員,一名監督員.

師宣佈比賽規則: ①,我這有一個幸運箱中裝有一黃一白兩個幸運球,請隊長站在兩邊,每題輪流摸取幸運球,摸到黃色為先答題,摸到白色為後答題.

②,一般答題為10秒,特殊題為60秒.

③,在規定時間內未答出,倒計時5秒後由對方答.

④每題的內容由摸到白球的隊長為對方讀題.

⑷多媒體顯示關於馬的成語,俗語,詩詞的知識競賽題.

⑸宣佈比賽結果,同時送給學生一幅對聯(多媒體顯示)以激勵學生.

以上綜合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先獨立蒐集資料,然後按學習小組總和,完成小論文或調查報告,這也是這節課的課後活動的展開,我相信一定可以解決重點,突破難點.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7,請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穫

有利於教學目標的完成

8,作業佈置

儘管目前減負的呼聲很高,但我認為必要的作業佈置還是必需的,語文課畢竟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終歸姓語,因此,我要求學生學習本課,運用對比的手法描寫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去感受人類與動物的相伴而生,生趣盎然.

9,板書設計(略)

國中語文說課稿9

各位領導、老師,你們好!今天,我所說課的篇目是《我有一個夢想》。現就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課時安排及教學過程等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我有一個夢想》是高中語文(必修)第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政治演講詞,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要求自由、民主、種族平等的夢想。文章情文並茂、語言流暢,那飽滿的激情通過形象化的語言表現出來,深深地感染著聽眾,引起人們的共鳴。學習本文有助於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為實現理想不斷奮鬥的精神。

二、制定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制定的依據

1.課程的基本理念:“根據新時期高中語文教育的任務和學生的需求,從‘知識到能力’、‘過程到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設計課程目標。”

2.新課標對必修課程的設計目的:“學生通過必修課程的學習,應該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養和較強的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語文的應用、審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較協調的發展。”

3. 新課標關於必修課程中常用應用文教學的建議:“應藉助文字示例來了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以學生自學為主,不必作過多分析。”

4.單元學習指導與目標:“注意抓住演講詞的主旨和特點,分清邏輯層次,體會其中多樣化的表現手法”,“領悟、品位其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語言”。

<二>制定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進一步瞭解演講詞的特點

結合背景資料理解演講目的及意義

2.能力目標

理清演講思路,體會其強大的邏輯性

體會全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語言特點,並學習運用到寫作中去,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德育目標

領會作者傾注在所述夢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實現夢想的堅定信念

三、確定教學重難點

1.結合背景材料深刻理解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嚴酷事實。

由於學生不熟悉西方的宗教生活,不瞭解美國的社會制度,對美國的種族歧視、隔離政策全無感受,所以就難以理解作者反映的嚴酷事實,難以體會作者傾注在夢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實現夢想的堅定信念。而理解這點,才能理解他講話的深遠意義。所以把結合背景材料深刻理解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嚴酷事實作為本課教學難點。

2.感受排比句式的表達效果,學習並應用到寫作中去,提高表達能力。

本文是一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演講詞,使其具有如此語言特點的主要是排比句式的運用。我所帶的班級學生語文基礎較差,普遍存在著表達方面的.困難,因此把感受排比句式的表達效果,學習並應用到寫作中去,提高表達能力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

四.教學方法與學法指導

本文是應用文,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與學以致用的指導思想,我主要採用誦讀法與討論法。通過誦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潛移默化地積累語言知識,體會作者文句中蘊含的感情,領會演講的魅力及排比句式在演講中的獨特效果。對難點的突破主要採用討論法,通過設計問題,以啟發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開展積極的討論,自己去分析,去感悟,最後由教師補充點撥歸納。

五、課時安排

本課計劃二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熟讀課文,結合背景資料理解演講目的;理清演講思路,體會其強大的邏輯性。

第二課時:在朗讀中體會全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語言特點,並學習運用到寫作中去,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在反覆誦讀中感受作者傾注在夢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實現夢想的堅定信念。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4] [5]

教學

環節

[4] [5]

教學

環節

國中語文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1.《真正的英雄》是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本單元以探險為主題,通過不同題材的學習,培養學生敢於探險的勇氣,集體主義觀念和為所熱愛事業獻身的崇高精神。本單元學法的重點是練習快速默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資訊,概括內容要點。

2.本課是時任美國總統的羅納德.里根在“挑戰者號”七位宇航員的追悼會上的演講詞。整篇演講詞語言豐富,感情充沛,非常適合進行朗讀教學。新課標要求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注重語言的積累和語感的培養,這些,都可以通過朗讀來實現。運用體驗式的朗讀來進行情感體驗;運用快速閱讀法,來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內容。

3.國中階段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學生對於英雄的理解也各式各樣,本課無疑是進行這方面教育的好教材。我們可以結合課文讓學生認識英雄,還可以進一步聯絡生活實際,用感人的語言正確引導,感受為人類進步事業獻身的人文精神的薰陶。本單元選這篇文章正是要讓學生感受這種人類勇於探索的精神、為事業而獻身的崇高品質。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計】

新課標中重點提出,要讓學生“關注自然,關注人類”“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根據以上兩方面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特點我這樣確立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陰霾、迫不及待、孜孜不倦、鍥而不捨、夢寐以求”等詞語。

2.瞭解悼詞的寫法,快速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內容。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抓住主要資訊,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

2.朗讀課文,領會悼詞的感情脈絡,體味文章豐富強烈的感情。

3.品味關鍵語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欣賞和理解能力。

德育目標:

1.體會悼詞對陷入悲痛之中的美國人民所起的鼓舞和激勵作用,在反覆誦讀中受到薰陶。

2.品讀課文,學習美國宇航員在探索太空活動中所表現出的永不言退,對未知領域進行百折不撓地探索的精神,確立正確面對失敗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充分誦讀,體會演講詞表達的思想及感情變化的脈絡,體會文章豐富強烈的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品味關鍵語句,培養欣賞和理解能力,認識“真正的英雄”的含義。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裝置:多媒體裝置

三、【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過程是學生---文字----教師三者對話的過程,應“以人為本,以學定教”。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努力實踐新課程理念,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選擇教學方法,整堂課以“情感體驗”為教學主線,通過整體感知、細節品味等途徑,運用朗讀、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文字,體驗作者情感,與無私偉大的靈魂對話;與自己對話、與同學老師對話,在這種感受、體驗、交流的課堂學習過程中逐漸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具體教法有:

1.練習快速默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資訊,概括內容要點。

2.誦讀法。這篇演講詞情感表達豐富、強烈,衝擊人的心靈。朗讀是體味作品感情的最好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感受演講者的心情,充分理解課文內容。

3.探究拓展法。以學生體驗、探究為主,教師給以必要的點撥,特別是選擇關鍵詞語揣摩語言的方法。

4.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二、說學法

素質教育提出課堂教育要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行研究性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本節課的學法有:快速閱讀法,體驗閱讀法等。主要引導學生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進入文字,讀出感受,體驗情感,受到薰陶。

四、【說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文。

1.導語:人類的歷史是在探索中前進的,在某些領域,每一次的探索就是一次冒險,都可能面臨生與死的抉擇,都可能付出沉重的代價。在人類探索太空的程序中,就曾發生了這樣一場巨大的災難。

2.播放關於美“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的報道錄象及表現人們哀傷的圖片。

(設計意圖:以此匯入課堂學習,創設凝重、悲痛的氣氛,建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情感基礎,激發學生對課文、人物的興趣,調動學生思維。)

(二)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積累生字詞,並快速默讀課文,抓住主要資訊,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情感。

(這一環節意在:一、幫助學生打牢基礎;

二、讓學生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礎上,能夠體會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又訓練了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

(三)走進文字,品味賞析

(1)走進文字,體驗情感

1.說說你從文中哪些語段感受到了悲痛之情?找出來,深情地朗讀它。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語文教育應該注重教學過程對學生的薰陶感染,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努力引導學生體驗文字中蘊藏著的感情,在體驗中拓展自己的視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感受。這個環節是在整體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後,引導學生從文章區域性進行自主閱讀,進一步深入文字,與作者對話,與事件中的人物對話,在提高學生對內容要點概括能力,語言感受能力的同時,強化他們的情感體驗。)

2.請大家從15——19自然段中找出你認為最具號召力和鼓舞力量的句子,模仿里根總統的口吻,讀出激奮之情?

(新課標倡導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夠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設定這一環節,是要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並抓住主要語句,進行語言積累。)

3.小結悼詞的寫法。(意在通過閱讀來指導寫作,讀與寫相結合。)

深入文字,感悟英雄。學會正確看待失敗。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挖掘課文中蘊藏著的豐富的人文素養,通過對情節內容的深入探究來激發學生的`思維,深化學生對文字的理解,逐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探究的學習精神。)

(四)拓展延伸,迴歸文字

你想對“挑戰者號”上的航天英雄們說些什麼?

(設計意圖:我們常說“讀書是為了明理。”設計這一環節,意在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受,並讓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有所增益,能夠更好地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這既是語文教學中的德育,也是語文素質能力形成的內涵。)

(五)課堂小結

小結課文內容,並深情朗讀最後兩個自然段。(意在昇華學生的情感。)

(六)作業

學了本文後,你有什麼感想?請以“英雄”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參考題目:《我心目中的英雄》《英雄本色》《英雄之我見》《我的英雄夢》

總體上來說,本節課主要以“情感體驗“為主線,從學習方式看,採取學生自主學習、討論探究,教師導學點撥的形式,從而體現“讓學生成為學習的最高主人”的教學原則;從理解內容看,讓學生充分的體驗朗讀,讓學生進入文字,很好的與作者的情感達成共鳴,突出了重點;從學習方法看,指導學生快速默讀課文,並進行體驗式閱讀,授之以漁,突破了難點。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看,昇華了主題,使語文教學回歸到了文字本位和生活本位。

設計以上幾個步驟的閱讀程式,既有利於完成單元學習目標,又體現了自讀課文的特點。先快速默讀,整體感知,再選段朗讀,體驗情感,後拓展延伸,迴歸文字,昇華主題。此教學流程設計環環相扣,思路清楚,嚴謹有序。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藉助視覺,作用於學生大腦的重要教學手段,它將抽象的教學內容直觀化,使複雜的教學內容明確化。本課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內容和形式統一,設計的原則是求實、求精,設計的理論依據是:借鑑直觀教學的方法,通過文字、符號使教材內容具體化,易為學生接受和理解,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

附:板書設計

探索前進

力量

悲痛

哀悼↑↑追憶

真正的英雄(悼詞)

結語:

一篇好的文章會影響人的一生,同樣一堂好課也會在學生的心中久久迴盪,我們的課堂應該幫助學生架起通往那些閃爍著人類精神光芒的文章的橋樑,和學生一起去享受那精神的盛宴,去與那偉大的靈魂碰撞出耀眼的思維火花,在他們的成長道路上幫他們刻下永不磨滅的印記。這是我這堂課的追求,也是我平時教學過程中矢志不渝的理想。

國中語文說課稿11

尊敬的各位評委,親愛的各位同行,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朱自清的《背影》。這次說課我主要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加以闡述。

首先談談教材

《背影》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的一篇講讀課文。該單元的訓練重點是以 “愛”為中心話題,每篇文章都從不同角度去讚美人性中的美,培養學生對真善美的領會和鑑別能力,陶冶他們的情操。而《背影》正是一篇能體現這些訓練重點的極好例子。《背影》一文通過描寫父親的“背影”來歌頌父親,把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展現得淋漓盡致。本文從不同的角度去讚美愛,能夠使學生在其中深刻的體會這種相憐相愛的感情。 結合本單元的訓練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把教學目標定為三個方面: 首先,知識和能力目標:瞭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理解並積累生字、詞。

其次,過程和方法目標:整體感知課文,體會關鍵語句的含意和表達作用、品讀文章樸實的語言風格。

最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領會本文表現的父子間的濃濃親情,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說過:“教育不是一種告知與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學生主動性建設的過程。”新課標也明確指出:“要貫徹啟發原則,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他們動腦、動口、動手,培養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據此,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法:

以語言品味為主,採用啟發點撥法,來完成本課教學。

為解決本文重點,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針對教師對關鍵語句的'提問,學生自主合作,共同研究作答。

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採用多媒體教學。

八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去充分感知語言教材,主要運用了以下學法:

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

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指導學生根據間接經驗學習感受生活。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給:“請您毫不猶豫地在每一堂課上擠出時間,讓學生掌握新教材吧,那樣將得到百倍的補償。”為了讓教法和學法充分運用,實現教學目標,教學程式我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

(一)激情匯入,誘發興趣

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出示背影的圖片,看與思相結合,“同學們,咱們的父親在自己生活中扮演的是一個怎樣的角色?”從而進入了學生自由談,進入了課文,接著順勢而導,“今天,我們要來認識名人朱自清的父親,看他在兒子眼中有著怎樣的形象”這樣順利的進入了新課的學習。

(二)指導方法,輕鬆預習

在上新課之前,我要求學生自己運用網路,蒐集作者的生平資料和寫作背景,藉助工具書掃除文字障礙,參看註釋,通讀全文,初步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樣不僅鍛鍊了學生正確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也幫助他們養成主動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三)討論交流,重在激勵

首先,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雖然到了國中,但對生字詞的瞭解仍然是最基礎的。 接著,再檢查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情況,之後,在要求學生運用三分鐘的時間,分小組討論交流預習的情況,這時教師參與其中,但不是直接告訴答案,而是重在激勵喚醒。討論結束後,把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全班討論,分步處理。對於不涉及文章重點的問題引導學生當堂不為解答,對於能引領全文中心的問題,不急於強解,留到下一集中閱讀環節重點突破。

(四)直奔重點,集中理解

這一環節我設計為兩步進行,第一步播放課文錄音,讓學生很好的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為自己的朗讀打好基礎。聽完錄音後,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自由朗讀。

第二步,通過一系列問題的提出,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對文章重點進行分析理解。 我將全班學生按照組別分為四大組,每組自由選擇一個問題進行深入的研討,討論結束後,在由教師的帶領下進行全班的相互交流和總結。這四個問題分別是:

問題一:體味文中父親送“我”上車前後的幾句話,它們表達了父親怎麼的思想感情?

問題二、通過車站送別表現了父子間什麼樣的感情?

問題三、文中幾次提到了背影,又分別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提到的?

問題四、父愛如山,父愛似海。作為愛的承受者朱自清,面對如此博大精深的父愛他會想些什麼呢?請揣摩一下作者的內心世界,站在作者的角度,將“我看到了一個_______的背影”補充完整,並說明理由。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地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實踐”所以,一方面我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鼓勵學生自主選擇教學內容,真正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而師生共同探討重點句段,有利於解決重難點,也體現了互動性。

(五)品析內化,拓展延伸

既然是內化,就要對文章加以吸收,既然是延伸,就要拓展到我們的課堂之外,我設計瞭如下兩個方面:

1、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的第一題,幫助學生加強對全文的理解。

2、小練筆。父母的愛也很偉大,值得我們去感恩。讓我們為他們做點事,在父母疲倦時端上一杯熱茶,在餐桌上給他們夾一次菜,在他們工作之餘給他們捶捶背、揉揉肩用心觀察他們的反應,用筆記下你們的感受,並整理成一篇日記.這樣使學生的學習不僅僅在課堂上,還要在家中,使學生體會父母的不易,珍惜父母的愛,學會感恩,也完成我們教學上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國中語文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1、說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女媧造人》是國中語文第一冊第六單元中的第3篇課文它根據《風俗通》有關“女媧造人”的記載改編的神話袁珂以大膽新奇的想像,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進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繹與擴充,使得這個古老的神話傳說充滿生活氣息,煥發出迷人的色彩馬克思在談到希臘藝術時曾指出:“任何神話都是用想像和藉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由此可知,神話帶有濃厚的幻想色彩

課文詳細敘述了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表現了原始民對人類自身來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當時社會生活條件下所做出的極富想像力的解釋

文章清新、質樸,洋溢著一種天真的新鮮感女媧完全是在一種極自然的、無意識的狀態下萌發了造人的念頭帶有原始洪荒時代的稚拙與樸素,讀者通過字裡行間,彷彿看到女媧本身就是一個活潑、充滿活力與創造力的孩子,並非一個神

教學重點放在激發學生想像力上,可以通過其他類似的神話故事加以引導,看圖片想像故事,更可以讓學生對女媧造人的動機、方法等,作另一種推測,進行想像的訓練

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2、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生動複述故事;瞭解神話的特點;理解本文聯想和想像手法的運用

(2)、發揮自己聯想、想像力來感受神話傳說的魅力;運用聯想、想像創編神話故事;進一步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引導學生感受我們祖先大膽奇特的想像力,激發學生探求未知領域的慾望,養成課外搜尋、整理資料,勤于思考的習慣

3、教學重點:

(1)、體會神話故事中想像的魅力

(2)、把握想像的特點,嘗試運用大膽合理的想像

4、課前準備:

學生:讀課文,瞭解故事情節,收集神話

教師:課件,朗誦背景音樂,兩個視訊檔案

二、說教學方法

1、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激發興趣法、比較閱讀法、指導歸納法、拓展思維法進行教學

據新《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裡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激發興趣法、比較閱讀法、指導歸納法、拓展思維法進行教學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教學目標自讀課文,體味作者豐富的想像力,感受神話的魅力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拓展想像力,培養健康情感,學會會說、會擴、會創神話故事,感受中國燦爛、繁榮的文化魅力

2、採用多媒體教學平臺,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擴大教學容量

在教學中,我採用了多媒體教學平臺,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擴大教學容量從網路下載了一箇中央電教中心的《女媧造人》動畫片,一個普通型的flash,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另外我又以舒緩的音樂瀰漫於學生自讀課文時間段,營造一個愉快的、寬鬆的課堂氛圍,促發思維的生成,並使他們充分發揮想像創造能力,品嚐想像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有目的地到圖書館和網路世界中去搜尋所需資訊材料,豐富拓展文化知識,增強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3、教師應講得少

這則神話容易理解,所以教學環節中教師的分析要少主要通過學生的充分活動,由淺入深地把握想像特點,初步學會運用想像教學過程簡單來說就是:讀讀課文、講講故事、討論分析、寫寫片段

三、說學法指導

這篇課文淺顯易懂,內容非常有趣,體現了神話藝術永久的魅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覆述故事,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然後加以點撥,讓學生開闊視野,增加知識,激發起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學習的重點在想像力的激發上,可以通過觀看視訊檔案來拓展想像力,觀看圖片培養說話能力,更可以讓學生對女媧造人的動機、方法等,作另一種推測,進行想像的訓練整堂課以培養學生想像力為主要目標,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等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根據一個極富趣味的“人是從哪裡來的”問題匯入,緊扣教學目標,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問題,並在課文賞析後進行想像力大考查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到會學,學生既瞭解了神話的產生,掌握了想像的特點,又培養了想像力

四、教學程式

(一)、匯入課文

先投影“人,是從哪裡來的?”這個有趣話題,引出同學對此問題的理解和想像,(生答: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基督教的上帝創造了人、中國的女媧造人……)接著,打出課題《女媧造人》,辨析8幅中國古代神話圖,指出名稱(生答:盤古開天闢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麼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明明知道這些並不存在,可我們聽起來還是覺得津津有味,為什麼?(生答:故事有趣、神奇,有神祕色彩,想像奇特……)確實如此,神話故事當中有豐富的想像,奇妙的情節,瑰麗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它表現了“人類童年時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奇妙的.神話世界,感受一下女媧捏土造人的神奇

(二)、瞭解神話、神話的產生

神話是遠古人民表現對自然及文化現象的理解與想像的故事

由於遠古時代生產力的水平很低,人們不能科學的解釋世界、自然現象和原始社會文化生活的起源和變化,以他們貧乏的生活經驗為基礎,藉助[內容來於Y-Y_課-件_園]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觀世界擬人化的結果這種想像體現了遠古時代人們那種強烈的探求慾望同時,這種奇特的想像也創造了古代的神話故事,並由此形成一幅簡單圖表,

(三)、整體閱讀、感知故事情節,初步感受想像的作用

1、投影《風俗通》中的兩則短文,引用作者袁珂的話“我根據《風俗通》裡的有關資料改編了一個《女媧補天》的故事,請你們翻開課文讀一讀,切盼你們的迴應:你們更喜歡哪一篇,為什麼”,“如果喜歡,請把它推薦給你的朋友”,由此進入“故事推薦”環節

2、自由朗讀課文,繪聲繪色講述課文(播放背景音樂,看圖片說故事)

3、研討課後練習一

①比較課文與《風俗通》中的短文研討課文中哪些情節更能體現作者的想像力?

②四人小組討論要求學生篩選出聯想想像的內容,和《風俗通》對比,以獲得對於聯想想像的方法、思路的啟示(解題思路:先從文章中標出神話故事中的內容,其餘就是豐富補充的內容)

③交流後明確:更能體現作者的想像力的情節,如:①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②人造出來之後歡欣喜悅場面;③女媧像人一樣具有心理活動和

喜怒哀樂等情緒……其中女媧造出小人之後歡欣鼓舞的場面以及對女媧的人性化描寫最見作者的想像力

4、探究閱讀,體會神話故事中想像的魅力

美好的故事不能淺嘗輒止,讓我們來共同探討這則神話中想像的焦點女媧

討論:結合文中想像的情節,體會女媧形象完成句式:女媧是一個

說明:同桌討論,踴躍發言,教師參考提示:勤勞、慈祥、聰明、活潑、情感豐富、有偉大的神力……

再問:女媧是現實生活中沒有的,她是藉助什麼創造的?(明確:想像)

5、結合女媧形象,體會想像的特點

作者運用怎樣的想像,才塑造了這個既有著奇異神力,又有著豐富情感的女神?(明確:大膽奇特的想像,成就了女媧捏土成人、灑泥成人的神力;而合情合理的想像,賦予了女媧聰明勤勞、有喜有悲的人性這樣才使得女媧的形象,既神奇又符合人類社會的情理所以想像要大膽奇特,卻又不能隨心所欲、任意發揮、不受限制,還要合情合理)

教師打出圖表,將大膽奇特與合情合理,分別填在想像的兩邊

6、拓展思維,試試你的想像力(設計三個情景,可逐一進行,也可選做)

情景一:欣賞圖片《后羿射日》,展開大膽奇特而又合情合理的想像,聯成一個趣味橫生的故事

情景二:運用創造性想像擴寫《夸父追日》選擇一處情節,寫片斷

……夸父拄著杖,去追趕太陽當他到達太陽將要落入的禺谷之際,覺得口乾舌燥,便去喝黃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乾後,口渴仍沒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澤裡的水,還沒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臨死,拋掉手裡的杖,這杖頓時成了一片鮮果累累的桃林,為後來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請兩三個同學讀自己的片段,其他同學評析其中的想像是否符合要求(師生共議)

情景三:借想像的翅膀,發揮一下你的創造力,對女媧造人的動機、經過做另一種推測,再編一則《女媧造人》的故事,去和袁珂比一比

7、課堂小結:

(1)小結: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著世界上的進步,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大膽合理的想像不僅可以錦上添花,有時也能化腐朽為神奇古今中外的神話故事便是“想像”的寶藏,有待大家去開採讓我們插上想像的翅膀,張開想像的雙翼自由飛翔

(2)格言共勉①想像力是發明、發現及其他創造活動的源泉——亞里士多德

②想像力是人類能力的試金石,人們正是依靠想像力征服世界!——奧斯本

8、課外作業:

閱讀中外神話故事,體會其中的想像

推薦書籍:袁珂《中國古代神話》、施瓦布(德)《希臘神話故事》、《山海經》、《一千零一夜》

國中語文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在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收集了他的三首詩,這就是我本課的說課內容----《杜甫詩三首》。這三首詩都是歷來膾炙人口的名篇,學習本課學生對詩歌的形式特點會有進一步的瞭解,也對我國古代詩詞名篇多了一分認識。學生還能逐步感受杜甫在不同時期的創作思想,並接受詩人人道主義精神的陶染。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促使學生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知識和能力目標:

1、掌握古詩的主要內容,理解詩意。

2、深入體會古詩詞的韻律,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查閱資料,瞭解作者、作品。

2、通過設疑、點撥、討論,寫作等方式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情感。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體會詩人蘊含於詩句中的豪情壯志,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詩的思想感情,把握詩歌的意境。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進入意境,體會詩人情感。

三、說教法學法

埃德加·富爾曾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葉老也說:“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

我力求做到:創設情境→網路互動→知識內化→拓展深化

讓學生達到:初步感知→自主探究→個性展示→即興創作

四、說教學程式

第一課時-----《望嶽》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1、多媒體顯示:民間疾苦,筆底波瀾;世上瘡痍,詩中聖哲。

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

2、走近杜甫,背景介紹(由學生展示有關文字資料)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收集資料、交流合作的能力。

3、初讀全詩

學生對照註解,自讀自悟,展示圖片,創設情境氛圍,讓學生領略到詩人蘊含於景物中的凌雲壯志、萬丈豪情。

〈二〉網路互動,自主探究

1、向學生們推薦網站,引導學生自主瀏覽。

2、聽配樂朗讀,再次把學生帶進詩的情境中。

3、合作探究:

你們能談談對《望嶽》的瞭解嗎?(讓學生帶著問題再次走進課本,小組合作探究。)

4、師生共同配樂朗讀。

〈三〉知識內化,個性展示

1、這一環節我出示古箏、笛子、琵琶這三種樂器(多媒體顯示),讓學生從中選出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樂器來配合這首詩。並說出:為什麼你要選這種樂器?來一個個性大展示。(讓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學生的思維得到縱情放飛,最後教師作綜合點評,這樣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欲都得以高漲,使課堂氣氛燃起熊熊之火。)

2、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誦興趣,我又組織全班同學分組競賽朗讀。

(至此,課堂教學達到高潮,學生真正做到了在誦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誦讀。)

〈四〉拓展深化,即興創作

情景作文,模仿青年杜甫的口吻,把《望嶽》改寫成一篇敘事寫景的散文,在悠揚的.笛聲中學生文思泉湧。

回顧本堂課的教學,我主要讓學生在情境感悟中體味詩人的酣暢豪情;在網路互動中重獲立體的語文世界;在自主探究中構建自己的詩歌鑑賞;在反覆誦讀中展示學生的個性與才華,從而營造出一種開放性的課堂教學,使自己努力成為一名新課改的實踐者和執行者。

國中語文說課稿14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語文組5號考生。下面我將與各位分享一下《愛蓮說》的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愛蓮說》是人教版國中語文八年級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文章,本單元是文言文單元。本文以“菊之愛”“牡丹之愛”襯托“蓮之愛”,層層深入地寫來,其中涵蓋了大量社會現象,文雖短而意蘊無窮,這種寫法也很值得品味。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我所面對的學生是這樣的,文言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對於學生理解文章有所不利,這些都需要教師加以適時引導。

三、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因此,基於教材和學情,我從課程標準中“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瞭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充分領略作者的情懷,認識這種情懷產生的社會背景。

2.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品味關鍵詞語,把握詞中描繪的意象,瞭解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提高鑑賞古文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其高雅脫俗的情懷。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誦讀,品味關鍵詞語,把握詞中描繪的意象,瞭解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提高鑑賞古文的能力。學習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其高雅脫俗的情懷,則為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採用品讀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

那麼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基於此,我將展示蓮花的,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進而匯入本課。通過這樣的匯入,引起學生對於文章的極大興趣。

(二)誦讀訓練,初步感知

這一環節我設定了以下環節1.教師播放音訊,並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2.指名學生閱讀全文,並翻譯全文,概括文章大意。

誦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加強誦讀習慣的培養,對領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語言,增強文章語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課伊始我將從指導誦讀入手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課文。首先我會進行示範朗讀,然後通過自讀、齊讀、指名讀、競賽讀等各種手段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進行朗讀。通過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大致把握文章內容,為下面深入研讀做好鋪墊。

(三)合作學習,重點感悟

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與學的過程就是面對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些問題可能是不被瞭解的現象,可能是前後認知的矛盾,還可能是需要挑戰的困境。為此,在這一環節,我將出示這樣幾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問題放手給學生,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我將設定小組討論討論下列問題:

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既然各種各樣的花都很可愛,為什麼作者獨獨喜愛蓮花呢?

2.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

3.開頭作者為什麼寫了菊花和牡丹?

這樣一個問題鏈,環環相扣,引導學生深入文字,理解作者獨愛蓮的原因,明確作者描寫蓮不同角度,即生長環境、體態、風度。最後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讚頌他不苟同於世俗的高潔品質,用菊花來襯托蓮花,也是用陶淵明來襯托他自己。通過這一環節,學生對文章的思路、結構以及主旨都有了一個深刻的認識。

(四)拓展延伸,發散思維(可省略)

我們常說要走進文字,也要走出文字。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用“蓮花”寄寓了自己的志趣,你喜歡什麼植物?請談談你喜歡它的原因或者它寄託了你怎樣的思想感情,實現感知向能力的遷移。

(五)小結作業,鞏固提高

課堂小結是對本堂課所學知識的鞏固,我會著重引導學生思考本課學習的象徵意義和襯托的手法,通過小結,瞭解學生對於本堂課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課後作業是教與學的交匯點,是與課堂學習內容的對話。我希望通過作業的佈置,強化學生對本文的理解,並能夠實現知識的遷移。基於此,我設計了開放式的作業:寫一篇小短文,表達對某種植物的喜愛以及它寄託了你怎樣的思想感情。

六、說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設計,主要由講解的重要內容構成,直觀簡潔,結構清晰,突出了本堂課的教學重點。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國中語文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一) 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

本文編在國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本單元是古詩文單元,《桃花源記》是教讀課文,居單元之首。敘述了理想社會的模式,表達了一種憧憬。語言凝練又雋永,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好文章。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義務教育國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再加上八年級年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這篇課文還是比較淺顯易懂,文意理解相對簡單,藉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能讀懂課文的意思。這篇文章有著自身的特點:首先,故事性強,頗具傳奇色彩。其次,作者借虛構的故事表現自己的社會理想,全文籠罩著似有若無的神祕虛構的色彩。文章的語言優美雋永,琅琅上口,值得品味。所以我在處理教材時,定位為“美文美教”,把本文的目標定為以下的幾點:

1、熟讀課文,積累文言字詞。

2、理解本文以漁人的行蹤為線索敘事的表現手法。

3、品味本文優美、精煉的語言。

4、認識作者通過描繪“世外桃源”所表達的社會理想。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感受桃花源美境,品味優美語言。

2、理解文中作者所表達的美好理想。

難點:理解評價作者心中的理想社會

二、說教法

根據新課程標準對古詩文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的要求,將朗讀,背誦課文結合到對文章的賞析當中,在感受文章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時,讓學生積極參與和互相學習,達到感知知識的目的。具體採用如下方法:

1、朗讀法;2、想象法;3、自主和作探究法;4、多媒體課件教學法。

三、說學法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查閱資料、使用工具書的`習慣,課前佈置學生預習,瞭解作者、掌握新出現的字詞的含義,並能翻譯全文。

2、為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語言感受能力,課堂上儘量讓學生多讀。

四、說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通過對桃花源“美”與“樂”的分析,領會本文的主題

(2) 能力目標:通過對桃花源美景的描繪,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思維的能力

(3) 情感目標:瞭解作者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為追求理想的活而努力學習,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程式:

(一)複習提問:

1、全班學生朗讀課文2、指名學生口譯課文

3、從課文題目中,你能聯想到一個什麼成語?

(二)匯入新課: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一個景美人樂,與世隔絕的人間仙境,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我們來欣賞課文,一起走入桃源勝境。

(三)分析課文

1、品味“美”和 “樂”

漁人進訪的桃花源是一個美景如畫,怡然自樂的“絕境”,其中的“景美”“人樂”,讓我們做如下分析:

(1)景美:

①在課文中找出描繪桃花源美景的句子

提示:外圍的美……,源內的美……

②有感情地朗讀詩文中一二段

③請同學們發揮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話來描繪一番桃源美景。

④請欣賞桃源美景,課件演示

(2)人樂:

桃花源外的桃林,清新、美好,桃花源內的田園風光,恬靜、迷人,那麼桃花源內的人呢?學生討論總結:樂

①從文中哪幾句體現出來;

②分析“樂”的原因;

[討論]:為什麼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的桃花源人樂呢?

2、桃源人的淳樸、好客

[課件演示]:文中描寫桃花源村民生活的句子有哪些?用自己的話加以複述。

3、桃花源系作者虛構:[課件展示]

①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桃花源是一個虛構的世界。

②作者為什麼要虛構一個這樣的世界。

(四)鞏固練習:

1、《桃花源記》是作者心中的理想社會。課件展示:文中的桃花源是一個------------的地方。討論、確定:課件打出答案。

2、對這種理想,你有什麼看法?

討論後各抒已見,允許有不同的看法。

(五)佈置作業:

寫作(任選一題)再造想象:

1、我來到桃花源 2、今日桃花源 3、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六)板書設計:桃花源記

桃花源內

景美:

進 桃花源外

人樂: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處處志之

出————————蹤奇:

遂迷,未果

五、說教學反思

《桃花源記》第二課時,我是本著踏踏實實上課,力求使學生通過本堂課的學習,既有知識上的收穫,又有能力上的訓練提高。在前堂課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我把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定為複習舊知識和理解主旨。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社會理想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在課前我佈置學生研讀課文。我的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鞏固第一教時所學的文言註釋,以口頭提問的形式考查。力求達到溫故而知新。

接著,在誦讀中體味本文的田園風味。從景美、人樂、蹤奇三方面來品位。因為體味是語言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然後,深入研討課文,理解陶淵明為什麼要虛構這一理想社會?這一環節不僅可以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同時也訓練了分析問題的能力。

最後設定作業再造想象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主題。

反思這堂課,還存在一些不足。如遇到有爭議的問題,教師的評價要有意滯後,留給學生爭論的空間,使問題在思維的碰撞中得以解決。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錘鍊評價語言,使之更凝練、更優美、更機智、更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