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熱門】說課稿範文彙總8篇

說課稿5.08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門】說課稿範文彙總8篇

說課稿 篇1

一、文字解讀

《我與祖父的園子》選自蘇教版第十冊,這篇課文節選於著名作家蕭紅寫的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通過對“我”童年時代跟隨祖父在園子裡勞動情景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懷念。

課文共14個自然段,可以分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通過蜜蜂、蝴蝶等的描寫,來反映祖父的園子充滿生機。 第二段(3--12自然段):我和祖父在園子中勞作的情景,體現出祖父的園子帶給了我無窮的樂趣。第三段(13-14自然段):作者記憶中的園子裡一切都是鮮活的自由的。

文章語言平實、質樸、自然,富有獨特的藝術個性,既為我們展現了一幅農家園子的風景圖,又勾畫了一個天真、活潑、頑皮的農家小姑娘形象。正如著名作家矛盾所說的,蕭紅的作品是“一幅多彩的風土畫”。

隨著作者富有詩意的語言,我們走進了祖父的園子。祖父的園子是一幅明麗的漂亮的富有童話色彩的畫,畫裡有樹、有花、有菜、有莊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螞蚱、有小鳥、有風、有雨,還有太陽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這是作者童年的樂園(作者曾稱它為自己的後花園),就像作者說的一樣,“花園裡邊明晃晃的”,“新鮮漂亮”。

這裡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滿了生命的氣息。這裡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鳥是自由的,蟲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麼都是自由的,空氣裡瀰漫著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這自由是她童年快樂的源泉。

課文重點寫了作者在園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著祖父在園中,栽花、拔草、種白菜、鏟地、澆水,當然這都是童年遊戲的內容,不是真正的勞作,是“亂鬧”,至於摘黃瓜、追蜻蜓、採倭瓜花、捉綠螞蚱,更是孩童的遊戲了。玩鬧累了,就在園子裡睡下。當然,讓作者感到自由快樂的,不光是祖父的園子,還有慈愛的'祖父。他給了孩子心靈的自由,他允許孩子隨便玩鬧,對孩子傾盡了愛心和耐心。他的愛放飛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愛的包圍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樂、幸福的童年。正是因為作者的心靈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裡,一切才是自由的,快樂的,甚至是充滿夢幻色彩的。

孩子氣十足的腔調,春天的泥土般新鮮的語言,詩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達方式上的突出特點。

選編本課的目的,是讓學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讀書,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並積累語言。

二、說設計理念

題目中最核心的詞語是“園子”。是園子給了蕭紅自由歡樂、幸福的童年,是園子承載了祖父和蕭紅純真、親密而濃厚的親情之美。園子中的兩個人物,“我”如此的調皮、搗蛋,在園子裡瞎鬧、亂鬧、盡情玩耍;祖父慈祥,有親和力,只要我開心,祖父就是快樂的。祖孫二人互為對方快樂的源泉,說說笑笑,其樂融融。課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在園子中小蕭紅是自由的,園中的萬物也是自由的,正因為心是自由的,所以眼中的物也是自由的。教學時要扣住這條情感線索,展開教學。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高年級閱讀教學的相關要求,基於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我將本課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結合課文情境,學習生字新詞;感知課文內容。

3、通過品讀語言文字,感受園子的快樂、自由。

4、感受蕭紅語言新鮮自然、率真稚拙之美。

其中,教學重點為:感受在園子裡充滿樂趣、自由自在的生活。

教學難點為:初步感悟園子的精神意義以及感受蕭紅語言新鮮自然、率真稚拙之美。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時,我大致安排瞭如下教學環節。

(一)、原著匯入,引出課題。

上課伊始,藉由蕭紅在《呼蘭河傳》中寫下的心聲“就這樣一天一天的,祖父,後園,我,這三樣是一樣也不可缺少的了。”引出課題。以“為什麼她對園子如此念念不忘呢?這個園子給童年的蕭紅留下了什麼呢?”領著學生一起走進文字。

設計說明:以小說中經典的語言過渡、拓展,將課文置於《呼蘭河傳》的背景中,既與文字的理解相得益彰,又可引發學生閱讀的慾望。

(二)、初讀檢查,整體感知 。

1、檢查對課前學生對課文主要內容的整體感知。

2、在三組詞:蜜蜂 蝴蝶 蜻蜓 螞蚱、倭瓜 黃瓜 玉米 穀穗 韭菜、栽花 拔草 下種 鏟地 澆菜的教學中把握“倭瓜、下種、螞蚱”等詞語的讀音,理解“倭瓜”的意思。並利用三組詞的不同規律找出課文中的相應段落。

3、指名讀直接描寫園子中花草蟲鳥的段落。

4、讀我和祖父在園子中勞動的內容,並選擇有趣的場景讀給大家聽。

設計說明:略讀課文前的“學習提示語”和每組課文前的“單元導語”,意在燃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關注課文與課文之間的前後聯絡,還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所以要讓學生結合課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讀文,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特點。

(三)、走進園子,感受園子的快樂與自由。

1、自由的讀第2小節,在“我”眼裡,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呢?

抓住“我家有一個大園子,這園子裡蜂子、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體會園子裡樣樣都有;抓住“蝴蝶有白蝴蝶、黃蝴蝶。這些蝴蝶極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帶著金粉。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體會園子中色彩之美;抓住“蜂子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的就跟一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體會園子的生機之美。並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朗讀感悟領略到這是一個給人帶來欣喜、快樂的園子。

2、讀第13小節,說說在“我”眼裡,又是一個怎樣的園子?

以“一切都活了,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

為總領,抓住“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體會花兒、鳥兒、蟲兒的自由;抓住“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願意開一謊花,就開一謊花,願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玉米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願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體會作物的自由。在體會中感悟語言新鮮自然、率真稚拙之美。

設計說明:精讀文字,抓住重點句段,採用質疑提問、感情朗讀、想象說話等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了思考和自由發揮的空間,還能更好地讓學生體驗和感受文中的場景和意境,並把語言的訓練真正落到實處。

(四)總結課文,課外延伸。

1、同學們,讀著讀著,我們開始羨慕作者的童年有這麼一個園子,我們也似乎讀出了作者為什麼對祖父的園子念念不忘,因為它是一個——快樂的園子,因為它是一個自由的園子。同學們當我們下次再次走近這個園子的時候,也許你就會有許多新的感受。讓我們深深地注視著這個園子,輕輕地與它告別——我和祖父的園子。

2、課後閱讀蕭紅的《呼蘭河傳》或魯迅的《三味書屋和百草園》。

設計說明:通過課文的學習,為學生架設一座橋樑,以此走進現代著名女作家蕭紅,知道一本名著《呼蘭河傳》,知道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學生的視野稍稍地越過課文的圍牆駛向更遙遠的天地。

五、說板書設計

附板書: 快樂

我和祖父的園子

自由

板書設計含概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即園子的精神意義——快樂和自由,簡潔,精練,讓人對課時內容一目瞭然。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設計意圖

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一直很受重視。幼兒在日常 生活中會遇到一些事情是要靠同伴或集體的力量,團結合作才能解決的,而這種團結合作的精神正是我們要對幼兒進行教育的重要內容。《小螞蟻》是最能體現出團結合作而又充滿童趣的兒謠,它注重音樂與動作、語言的緊密結合,讓幼兒能以最簡單、最自然的方式進入音樂。能讓幼兒在愉快的遊戲中用肢體表現出搬、推、拉、堆,從中培養了幼兒的合作能力。特別是兒謠裡的“嘿喲、嘿喲”更是幼兒感興趣的,明快歡樂的節奏,使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更濃,更能感受到團結合作帶來的快樂。

2、目標定位

1、初步有節奏念兒謠,並能根據語詞的變化用肢體作出相應的動作。

2、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團結合作的快樂。

重難點:幼兒有節奏的念兒謠,並用肢體表現出搬、推、拉、堆等動力。並在活動中感受到團結合作的快樂。

4、活動準備

音樂CD、圖片、各種形狀的木材,小螞蟻頭飾、樂器:打棒、圓舞板。

二、說教法

為了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我採用了以下教法:

1、音樂欣賞法:音樂欣賞法不僅能讓幼兒在美的享受中感受到兒謠的美妙之處,培養幼兒的樂感,尤其是節奏感和聽力,使幼兒能夠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激發幼兒對音樂的喜愛之情。

2、情景表演法:通過表演,讓幼兒用肢體表現出搬、推、拉、堆,表演中更能感受到兒謠的樂趣,同時也熟悉兒謠內容,充分感受音樂的'節拍和節奏,也感受到參加音樂活動的樂趣。

3、遊戲法:遊戲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環節,通過遊戲,讓幼兒既嘗試了成功的喜悅,又感受了團結合作的重要。

三、說學法

1、觀察法:讓幼兒觀察圖片,並模仿出圖片中的動作,為幼兒學習兒謠做好鋪墊,給幼兒模仿的空間,是他們參與學習的過程。

2、傾聽法:首先,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音樂,其次,給幼兒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並通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模仿動作的積極性。

3、參與遊戲法:幼兒在遊戲中學習音樂。幼兒在活動中扮演小螞蟻親自體驗兒謠的節奏,能讓幼兒興致勃勃地參與活動,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合作能力。

四、說活動程式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並講述圖片的內容。

(二)學念兒謠運用肢體表現:搬、推、拉、堆的動作。

1、欣賞兒謠,初步熟悉兒謠內容。

提問:小螞蟻用了哪些方法運木材?(幼兒:搬、推、拉、堆)接著引導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

2、播放錄音,讓幼兒跟著錄音邊念兒謠邊用肢體表演。(兩人一組,一人扮小螞蟻,一人扮大木材,跟著兒謠表演,可交換表演)。

(三)小蟻螞運木材遊戲

1、小螞蟻把木材運到指定的地點搭舞臺。

2、引導幼兒回憶並說出運木材所用的方法,然後啟發幼兒探究說出除了這些方法外,還有哪些方法?

(四)音樂演奏

幼兒用樂器跟著音樂邊念兒謠邊打節奏。

五、活動結束

幼兒聽著音樂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活動。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說教學內容

“秒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59~61頁的內容。

2、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進一步學習時間單位的內容,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學會了看整時與半時,初步認識了時針與分針,會讀寫幾時幾分,掌握了1時=60分,並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了對“時分秒”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來學習的。由於“秒”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且不易理解,不能借助具體的實物表現出來,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的具體活動,引導學生體驗秒的長短,幫助建立秒的概念。學好秒的認識,讓學生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對於加強學生的時間觀念,養成遵守時間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有著重要的作用,也為學生以後學習其它時間單位打好基礎。

3、說教學目標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情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因此根據教材編寫的特點以及我班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3).學生樹立珍惜時間的觀念。

4、說教學重點、難點:

我把本節課的重、難點定為:學生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二、說教法

根據以上目標,我選擇了以下的教學方法:引導觀察、學具操作、多媒體輔助教學、組織討論探索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從中感受、理解知識的發展過程,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三、說學法

為了體現教學意圖,我主要引導學生掌握以下幾種學習方法:

1、 觀察的方法——目的是通過觀察分針和秒針的走動,抽象出1分=60秒

2、 實踐活動的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體驗秒

3、 小組交流的方法——把小組每個成員的發現轉化為大家共同的財富。

四、教學過程

根據本節課教材的知識結構及國小生認知規律和發展水平,這節課我是這樣安排的:

(一)情境匯入,秒的認識

放映課件:再現春節聯歡晚會倒計時情景,從學生熟悉的春晚創設情境,讓學生參與倒計時的活動,結合學過的時和分,喚醒學生己有的生活經驗,引出比分更小的單位——秒,揭示課題:秒的認識。

【設計意圖本環節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使學生直觀認識生活中“秒”的存在,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

(二)合作探究。獲取新知。

【一】秒的認識

1.認識秒針。

師:我們知道計量時間的工具是鐘錶。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手上的鐘面,你看到什麼?

生:時針、分針、秒針。秒針是最細最長的那一根。秒針跑得最快。

師:對,這根長長的細細的針就是秒針。課件演示動畫出現秒針

2.認識1秒。

師:秒針在鐘面上跑得最快,它可以記錄比1分更短的時間。那怎樣才是1秒呢?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秒針走l小格是1秒。

【設計思路及多媒體應用分析:“秒”這個時間單位學生早有認知,幾乎所有的大掛鐘都有秒針,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們不可能不注意到那個形狀特殊的“長針”。由學生自己引出秒針,並輔以多媒體,效果更顯著】

3.體會1秒。

(1) 師:我們來感受一下,請把你的鬧鐘和手錶放在耳邊,你聽到了什麼?(滴答聲)滴答聲和秒有什麼關係?(滴答一聲經過的時間就是一秒。) 收鬧鐘

(2)1秒鐘你能做一個什麼樣的動作?(拍手、數數、眨眼睛、點頭等)

(3)瞭解“1秒能幹什麼“的資訊。

課件演示:動畫出現飛機、火車、汽車、衛星、車間,並顯示相應的文字。噴氣式飛機每秒飛行500米;火車每秒約行55米;小汽車每秒約行20米;衛星每秒飛行7900米等等。

師: (出示劉翔照片)小朋友,認識他嗎?是呀,在20xx雅典奧運會110米欄中以12秒91的成績為我國奪得奧運史上田徑比賽的第一枚金牌。

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吧!

課件演示:劉翔在20xx.年8月27日的雅典奧運會上奪冠的鏡頭。

小結:怎麼樣?時間很珍貴,連1秒鐘都不能小看,因此,我們要珍惜每一秒鐘!

【設計思路及多媒體應用分析:在本節課中,把學生對秒的體驗預設為重點,新課程著力強調“經歷”,對於抽象的、非物化的“時間”,通過學生自己用聲音和影象等來配音、配動作,使學生有了具體的、物化的感受。通過介紹、演示,學生明確1秒雖然短暫,但是用處也非常大,正是由那麼多的“秒”才構成時間長河,使學生自己意識到要珍惜時間,並藉機滲透做用時比較短的事情就可以用“秒”來記時。教師飽含激情的語氣和劉翔闖過終點的精彩瞬問讓學生熱情洋溢】

【二】秒的體驗

體驗10秒鐘

師:平常,我們通過看鐘知道時間過去了多少,如果不看鐘,你還能知道時間過去了幾秒嗎?接下來,我們一起玩一個10秒的遊戲。

老師說“開始”,你們就閉上眼睛,你認為10秒鐘到了,就悄悄的高高的舉起你的手告訴老師。

師:你是怎樣知道10秒鐘到了?

生:(從1數到10)

2.我們再來進行一個寫數字的小活動:老師說“開始”,你就從1按順序開始寫數字,當過了十秒老師喊停的時候看看那位同學寫的數字最多。

小結:10秒鐘雖然很短,但是我們大約可以寫十幾個數字哦。

【設計意圖:此處教學,再一次讓學生體驗了時間單位“秒”,加深了學生對秒的認識,同時還尊重了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最後,通過教師的引導優化了方法。】

(三)分的認識和體驗。

1.秒與分的關係。

(1)下面我們來放鬆一下聽一段音樂,聽的.時候,同學們可以在心裡數數,或點頭估算,也可以用你喜歡的方式一起來估算這段音樂大約是多少秒?。

課件演示:播放1分鐘的音樂。

學生彙報自己的估算時間。

(2)剛才這一段音樂播放的時間就是1分鐘,1分鐘是多少秒呢?我們一起來看電腦演示。

課件演示:剛才的1分鐘音樂作背景,伴著“嘀噠”聲音,鐘面上秒針走了60小格,分針同時走了一小格。

師:,你們發現了什麼呢?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分=60秒。

【設計意圖:此處教學重點又一次放在了體驗上,通過課件上秒針走一圈和分針就走一小格的直觀演示,讓學生能通過觀察,親身體驗分與秒的關係,從而抽象出1分=60秒的結論。】

2.體驗1分鐘。

(1)師:同學們對10秒鐘的感覺已經很準了,如果是1分鐘,你還能像剛才那樣準確嗎?

遊戲規則不變,一起來感受1分鐘寫數字。1分鐘你能寫多少數字呢?

小結:雖然一分鐘不長,但是在一分鐘時間我們還可以寫40多個數字呢!所以我們可要珍惜每一分鐘哦!

【設計意圖:動靜結合的一分鐘體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1分鐘的長短,體驗1分鐘的價值,學生們興味盎然,積極性非常高,同時通過活動還將時間相同,做的數量越多,速度就越快的數學思想加以了滲透。教學中還注意評價的多樣化,培養評價別人發言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傾聽的能力。】

(四)鞏固練習。

師:接下來,讓我們再一起到數學樂園去闖闖關吧!課件演示:闖關題。

第一關:做一做,在( )裡填上時、分、秒。學生獨自完成

(1)小朋友爬一層樓梯大約需10( );

(2)一節數學課的時間為40( );

(3)放學前整隊大約要用46( );

(4)同學們每天睡覺時間大約10( )。

師:你為什麼這樣填呢?

第二關:綜合應用(這是一段關於小璇的短文,請一位同學給我們讀一讀)

同桌討論後指名學生回答

小璇是個懂事的孩子,每天她總是早早起床,把語文書讀15小時才吃早餐。今天上學時剛巧碰到了玲玲,她們用了3小時邊說邊笑地走進了教室。上午的體育課上,小璇跑50米只用了12小時,全班第一名。為了下午上課有精神,小璇總會睡30秒鐘的午覺。放學後,她回到家便抓緊時間寫作業,一般1分鐘就能做完。晚上,她經常會陪爸爸看30小時的新聞聯播。星期六的晚上,她還看40秒的動畫片。(你覺得這段短文有問題嗎?小組討論一下。學生彙報)

第三關:趣味智力題 四人小組討論

(1)一個人唱一首歌要3分鐘,10個人合唱這首歌要幾分鐘? 全班合唱呢?

(2)5人各唱這首歌要多長時間呢?(學生彙報,教師肯定)

【設計意圖:通過層次性練習,鞏固所學知識,並靈活應用,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五)全課總結。

師:今天,我們用了40分鐘來學習秒的認識,你學到什麼呢?

師:同學們,時間是由一分一秒組成的,時間在不停流逝,一去永不復返,所以我們要——做時間的主人,不浪費每一分每一秒。讓我們記住列寧的名言:贏得了時間就是贏得一切!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這節課的知識點進行回顧,起到總結全課的目的,最後把一句名言送給學生,再次對學生進行惜時教育,達到課已盡意長存的教育效果。】

(六)板書設計:

秒的認識

秒針走一小格就是1秒 1分=60秒

這樣的板書設計重點突出,簡潔明瞭,有利於學生對本節課重點的把握。

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國小科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吃的學問》單元中的《食物的消化》。

一、說教材。

人攝取的食物必須通過消化器官對事物的營養成分加以消化,才能吸收養料、供養身體、維持生長髮育、代謝、修補等生命活動。因此,在學習了《我們吃什麼》和《怎樣搭配食物》後指導學生認識自己的消化器官,懂得消化器官保健的常識,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對學生健康生活與成長十分重要。針對國小生的認識水平和實際需要,本課中在指導學生了解食物在人體的消化過程。

二、學情分析。

本課對於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這些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生每天都在進行著食物的消化,對消化有自己的一些見解和了解;陌生的是他們從來沒有真正的、仔細的去探究過人體的整個消化器官,不知道各個器官的作用等。因此,本課對學生來說,充滿了探究的興趣和慾望,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會對食物的消化有更深刻的認識。

三、說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的分析,並結合課標理念,我為本課設計了以下三方面的目標:

1、知道並能指認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瞭解消化過程。知道消化道運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動。意識到合理飲食的重要性。

四、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食物在人體內的消化過程。

教學難點:探究事物在消化道理的運動方式。

五、說教學準備。

為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準備材料有:

1、人體消化器官展板一塊2、多媒體課件3、餅乾4、智慧星

(在這裡我十分注重材料的準備工作,因為為學生準備有結構的材料是科學教學成功的前提,有結構的材料能集中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的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六、說教學方法。

建構主義認為:科學知識的獲得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學習情境下,在教師和學生夥伴的幫助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而獲得的。基於這些理念,我對本課的設計和學法做如下思考:

1、情景教學:為學生創設一種自主探究的學習情境,小組學習,合作探究。

2、在玩中學:給予學生大量的時間自行獲取資訊,自我意義建構。

七、說教學過程。

《課標》指出:科學探究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教師是科學學習的組織者和引領者。在這理念的指導下,我為本課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1、遊戲匯入,初步感知食物在人體內的消化過程。

讓學生當場吃一塊餅乾,體會餅乾在自己體內的“旅行”過程,並用突圍並茂的方式展示出來。這一活動學生是相當感興趣的,因為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此時,學生的無意注意轉化為有意注意,開始進入到上課的狀態中來了。

2、自主學習,探究食物在人體內的消化過程。

首先學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餅乾在自己體內的“旅行”過程,並說說理由。這個環節是個開放性的環節,應該讓學生大膽的說,儘可能多的說,這樣可以充分的挖掘學生的前概念,為接下來的.概念教學做好鋪墊作用,同時教師也可以更好的瞭解本版的實際情況,以便接下來應採取的教學策略和手段。

在交流中,由於學生的已有經驗的欠缺,他們的答案各不相同,因此,他們急需知道一種正確的答案,當學生擁有了這樣的心裡之後,就把“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真正達到了明主高效的理念。

接下來,教師就應發揮好引領的角色了,教師出示正確的“食物消化過程”展板,讓學生根據這塊展板,以組為單位,學習是食物在人體內的消化過程,這個環節是教師引領學生從個體研究走向集體研究的環節,正確的指導和引領能有效的完成本課的教學重點。因此我給予學生大量的時間進行自主探究,自我意義建構。

最後一個環節,科學上稱為“回頭再來看一看“的環節,這其實就是對科學概念的鞏固環節,我讓學生根據剛才建構的科學概念來檢驗自己的已有經驗所存在的問題,從而消除學生前概念所具有的頑固性,同時也是新概念得到了正遷移。

3、建立模型,認識消化道運送食物的方式。

先讓學生說說食物在消化道內的運動方式,可能學生會說食物是掉下去的,我會讓學生當場表演睡著吃食物,或倒立吃食物,進行對比實驗。這種現場用實驗證明的方式使學生意識到科學的嚴謹性。

在猜測之後,在用學生自己帶來的材料建立食物在消化道內的運動模型。在親身的體驗後,知道蠕動是消化道運送食物的方式。

本環節充分體現了“做中學“的理念,給予學生大量的時間進行探究,自行獲取資訊,自我意義建構。

4、鞏固運用,意識到保護消化器官的重要性。

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飲食習慣,並讓學生利用今天所學來對其他同學的飲食習慣進行分析和指正。這其實就是對本課知識的鞏固訓練,學生評價的好壞可以看出學生本課學習的好壞,因此,我們要注重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八、說教學評價。

1、對於學生提出的探究方法應給予肯定,對能提出多種探究方法的學生應給予讚賞。

2、板書的版面設計合理,能形成一個知識網路結構圖。

3、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的最終目的是促使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和提升。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口語交際》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三單元口語交際課。這次口語交際課的內容是“辯論:講誠信與善意的謊言”。通過辯論,提高學生的蒐集資料、處理資訊的能力,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精神。根據辯論的話題可引導學生組成正反兩方進行辯論。正方:人要講誠信不能撒謊。反方:生活中需要善意的謊言。

二、說學情

對於辯論,學生是初次接觸,辯論前教師可適當講解辯論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如用事實說話,事實勝於雄辯;從不同角度分析,以理服人;運用反問,增強語氣,辯論時說話要講文明,懂禮貌,得體大方、機智敏捷而不失詼諧幽默。如果有條件最好組織學生觀看辯論賽的錄影。

三、說教學目標及其理論依據

辯論是一門充滿思辯魅力的學問,辯論會中正反雙方你來我往,脣槍舌劍,不時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人拍案叫絕。而辯手們鮮明的觀點,嚴密的論證以及那條“三寸不爛之舌”都是辯論會的魅力所在。但六年級的孩子們還達不到大專辯論會的水平,這次口語交際的目的只是藉助於這種辯論的形式,盡力營造一種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踴躍發言的積極性,徹底開啟學生的“話匣子”,所以這次口語交際的目標如下: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初步瞭解辯論的方法。

2、能力目標:提高學生蒐集資料、整理資料和口語表達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提高學生蒐集資料整理資料和口語表達的能力。

教學難點:將蒐集到的資訊進行處理。

教學準備:

1、關於辯論的相關書籍資料、VCD 音像製品。

2、組織學生利用圖書館、資料室等地收集和辯題有關的資料。

四、說教法和學法及理論根據

教學時可採用以下思路:

1、例項匯入,引入兩種不同的觀點。

2、觀看錄影初識辯論。

3、師生交流,掌握辯論方法。

4、展開辯論,運用資料。

5、教師總結,達成共識。

在自由辯論階段,學生可能會天馬行空地瞎跑,教師一定要成為辯論會主席,到時候需要隨機應變。

五、說教學過程設計及理論根據

(一)創設情景,從現實的事件中讓學生感受到,有一些事情,人們面臨兩種選擇,一種是講誠信,一種是說善意的謊言。並有意願對這個話題展開辯論。

師導言:先給同學們介紹一個人。出示大螢幕(曹磊的照片),這個人認識嗎?她是我國舉重運動員曹磊,在北京奧運會上,她三破女子舉重奧運會記錄,為中國奪得第 23 枚金牌,在領獎臺上她眼含熱淚,不知是為國爭光的喜悅還是未見到母親最後一面的遺憾,為了讓她安心的訓練和比賽,父親將母親去世的訊息瞞了整整兩個月。直到她鎖定金牌的.最後一舉成功後才得知母親去世的訊息。問:同學們對這件事有什麼自己的看法嗎?生活中,由於種種原因,有人會隱瞞真相,說善意的謊言,還有人說,說假話就是撒謊,人要講誠信,不能說謊。今天我們就這個話題,展開一次辯論。辯題為,正方:人要講誠信不能撒謊。反方:生活中需要善意的謊言。

(二)初步瞭解辯論的方法

在課前我已經將同學們分成兩組,然後抽籤決定正反方,這樣他們能更具體的找有利於自己方的資料,當然如果有能力的班級最好準備兩方面的然後現場抽,我覺得我們班的學生能力有限,所以我只讓他們找了一方面的資料。然後我匯入,根據辯論賽規則,辯題由賽前抽籤決定。介紹正方和反方得同學,讓他們大聲說出自己的觀點,使他們進一步明確自己的辯題,樹立信心。

接著我問知道怎麼辯論嗎?想不想看一段精彩的辯論,先學習一下。播放辯論賽視訊。

(愚公應該移山和愚公應該搬家)讓學生初步瞭解怎樣辯論。直觀體會辯論會賽場和辯論的形式、環節。

在學生看完視訊瞭解到其中四朵金花的脣槍舌劍駁倒了對手、征服了評委、取得了勝利後,我追問,師:你們認為怎麼才能駁倒對手、征服評委、取得勝利呢?學生這時候自由發言,作為教師,要進行點撥和總結。引導學生正確體會辯論的方法瞭解辯論的注意事項。要表明觀點,用事實說話,以理服人。認真傾聽,抓對方漏洞,進行反駁。並且講文明懂合作。

然後師出示大螢幕,講清今天的辯論環節。為了讓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我們今天每隊只選出一個一辯和一個四辯,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同學們自由辯論。師申請辯論會主席,並介紹今天的的聽課老師就是辯論會的評委,教師做主席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控制場面,但我個人認為在不需要的時候就不要像老師一樣打斷學生的辯論。還要給同學們時間交流資料和一辯,四辯整理資料準備辯論。

(三)辯論開始

先請正方一辯發言。然後反方一辯發言。接著自由辯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像一個辯論會主席,最好是說有請正方一辯開篇立論之類的話,讓學生感受這種辯論的氛圍。然後導言,現在我們進去更激烈,更有挑戰性的自由辯論階段。學生展開自由辯論。引導學生善於傾聽、接受別人合理的見解,不斷完善對問題的認識。最後請上方四辯總結陳詞。

(四)評出勝負師生總結達成共識。

師:感謝我們雙方的辯手,今天的辯論可以說是非常精彩,那麼到底誰勝誰負呢請我們後面的評委老師傷傷腦筋了。由評委舉牌決定勝負,在選出最會蒐集整理資料的小辯手;最會陳述、表達觀點的小辯手;最會傾聽、反駁對方的小辯手;最懂文明、說話得體的小辯手,將活動推向高潮。

最後教師要進行總結,“辯論本沒有對錯之分,其實無論是講誠信還是善意的謊言都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希望同學們能讓這種愛永駐我們的心靈。將同學們的感情昇華,培養他們辯證的思維。

(五)說板書

口語交際

正方:人要講誠信不能說謊

反方:生活中需要善意的謊言

表明觀點,用事實說話,以理服人。

認真傾聽,抓對方漏洞,進行反駁。

簡潔而明瞭的板書,突出教學重點,展現了辯論的主題和辯論的方法。

說課稿 篇6

第一,依據標準說理念:

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中學習知識,學生樂學,愛學,使學生從學會變成“我要學,我會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意識。

第二,聯絡實際說教材:

《用數對確定位置》一課是青島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個視窗的內容。《數學課程標準》中將“空間與圖形”安排為一個重要的學習領域,強調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的想象能力。本節課是在第一學段學習了用前後、左右、上下等表示物體的位置和東西南北等八個方位及認識簡單的路線圖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是第一學段“方向與位置”內容的延續和發展,也是第三學段進一步學習相關知識的基礎。這部分內容對學生認識自己的生活環境、發展空間觀念具有重要的作用。課程標準要求:在具體情境中,能用數對來表示位置,並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認識列、行的含義,知道確定第幾行、第幾列的規則,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會用數對錶示具體情境中的位置。

2、能力目標:使學生經歷由具體的座點陣圖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圖的過程,提高抽象思維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進一步增強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意識。

依據以上教學目標,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1、在現實情境中感受確定物體位置的多種方式、方法。

2、突出在平面上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多樣性和實質統一性:都需要兩個資料。

教學難點:靈活應用不同的方式確定物體的位置。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發展學生能力,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方格紙、水彩筆等教具。學生準備:鉛筆、練習本等學習用具。

第三、立足發展說策略。

教育家布魯納說過:“教學不是把學生當成圖書館,而是培養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我在設計教法時,根據本節課的特點,結合國小生的認知規律,採用以下幾種教法:以談話法、觀察法為主,以討論法、練習法為輔,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調動學習橫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標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因此,我在講求教法的同時,更重視對學法的指導。我把學法確定為:觀察法、探索法、討論法等。

第四、情境互動說流程。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獨立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成為課堂教學中重要的參與者與創造者,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秉著這樣的指導思想,在整個教學流程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我將整個教學過程安排為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談話式情境匯入。

通過我和學生“握手交朋友”這一細節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引出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好朋友(提出一個要求:只說位置,不說名字,讓大家猜一猜。)其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慾望,從而順利的拉開本節課的序幕,並揭示本課的課題:確定位置。(板書:確定位置)

第二環節:合作探究,體驗新知。

新課程倡導: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是有利於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式。

在這個環節,我打算分兩個層次進行:

第一個層次——學習列、行的含義和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過則。

首先,出示多媒體課件,展示一幅學生非常熟悉的本班座次圖,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班長小紅的位置。在這裡,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答案:有的可能會說第幾行第幾個,也有的會說第幾排第幾個,或者說左邊第幾個等等。但是學生所說的行和排都是根據其自己的理解和習慣確定的,並未形成一個統一的規則。由此引發學生的爭論:為什麼同一個人的位置,有人說是第4排第3個,還有的同學說是第3排第4個呢?在爭論中,很自然的水到渠成的引出列的含義:為了統一標準,我們把豎排叫做列。在數列的時候,一般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接下來,在列的基礎上學習行,對學生來講就比較容易了。明確從“排”到行,從前到後的順序後,我打算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列和行的訓練上。在此,我設計了讓學生根據已學知識,在來找一找班長小紅的位置,以及聯絡本班的實際找一找自己的位置。達到了學以致用的最終目標。

這一層次,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還數學的本來面目,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根據題目設問,既能達到以問促學的目的,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在剛才學習的基礎上,老師進一步提出用圓圈表示小紅的位置。此處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體會點子圖的簡潔。

第二個層次——數對的含義和數對錶示位置的方法。

我先給學生設定障礙:讓學生根據剛才所學知識,跟隨老師的速度,記錄“點”

的位置。老師說的速度越來越快,讓學生感覺到力不從心,讓學生體會到這種方法很不簡便,為後面教學數對埋下伏筆。順勢,老師提出要求:有沒有比這更簡便的方法記錄位置呢?

學生課能會出現很多不同的表示方法:4。3;4*3;(4,3);4,3通過全班交流和爭論,讓學生逐一發現每種方法的優缺點,從而確定最科學的記錄方法:(4,3)。

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自主發現多種方法,在老師的點撥下,找到最優的一種方法。在學生的思維碰撞中,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在此,老師明確介紹數對錶示位置:數對中有兩個數,我們在表述的時候,應該先表示列數,再表示行數,前後的順序是不能顛倒的。因為,小紅的位置是在第4列第3行,所以在這裡我們應先寫列數:4,再寫行數:3。數對還有它特定的書寫格式,要用括號把列數與行數括起來,並在列數和行數之間加上一個“,”

把兩個數隔開,也就是(4,3)。我們讀作“四三”。之後,老師隨機指方格圖上的圓點,讓學生練一練。

在這裡,我還設計了一個小環節:讓學生用數對錶示自己的位置,先把它寫在練習本上,然後再回答。

第三個環節:拓展應用。

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我設計的`練習題裡求做到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有層次,有坡度,新舊知識融合恰當,形成技能技巧,開拓思維,發展能力,達到練習的目的。

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

1、課本中的練一練:根據給出的數對,說出表示的是第幾列第幾行。這是考察學生對數對的基本理解和應用。

剛才,同學們根據兩個陣列成的數對,能很快確定位置。生活中有沒有運用數對解決的問題呢?由此我將學生的思維帶到生活中,在這設計了第二個題:2、要求學生、任意報出某個同學的名字,讓小組內其他同學說說這個同學是在第幾列第幾行,並用數對錶示出來。

然後,多媒體匯入練習3:在我們的廚房裡經常看到這樣的圖案:想想看用數對怎麼表示呢?再給出學生四個數對,讓其找到位置並用鉛筆標出,看一看,組成的什麼圖形?

這些練習的設計,是讓學生利用學生熟悉的現實場景,安排了多種形式的學習,並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充分利用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瞭解到這些方法不是單一的,有時也是隨著事物的變化而產生變化的,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真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第四環節:回顧整理。

回想這節課,說說自己的收穫有哪些?

這個環節主要是再次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回憶過程中更清楚地認識到這節課到底學了什麼,通過談感想,談收穫,學生間互相補充,共同完善,有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同時體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

第五、回顧課堂說板書。

板書是一堂課堂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為了給學生對教學內容留一個直觀、完整、深刻的印象,更好地突出重點,我這樣設計我的板書:

確 定 位 置

豎排→列 左→右

橫排→行 前→後

( 4 , 3 )

說課稿 篇7

親愛的老師們,下午好!

所有為拼音教學貢獻自己光和熱的老師,都值得我們深深敬仰。

非常榮幸為大家呈現人教版第一冊第二部分漢語拼音的第三課《b p m f》。圍繞著教材解讀、學情分析、教學過程這三個方面,我將進行簡單的闡述。旨在拋磚引玉,不當之處,敬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教材解讀

1、教材分析

本課配有字母音節相對應的圖片10張。這些插圖色彩鮮明,形象直觀,準確地揭示了教學內容。圖1—4揭示了聲母b、p、m、f的發音和字形。圖5提示了拼音方法,滲透拼音和音節的概念,這是學習拼讀的開始。圖6—9揭示了b和a的四聲發音方法,這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圖10是在學生掌握拼讀基礎上進行的擴充套件練習,同時認讀“爸、媽、我”三個字。

2、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的具體要求,結合單元的訓練重點,本課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b p m f”四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學會“b p m f”四個聲母與單韻母“a、o、i、u”的拼法,能正確熟練地讀出帶調音節的音。

(3)、正確讀詞,認識3個生字

3、教學重難點

我將用兩個課時完成本課的教學,第一課時完成教學目標一,第二課時要達到的目標是:學會聲母“b”和單韻母“a”的拼讀,掌握拼讀方法;學會拼讀“b p m f”與“a、o、i、u”組成的音節。教學重點是學會拼讀;教學難點是能讀出帶調音節。

二、學情分析

學生剛入學,對新環境的生活感到新鮮好奇,又因為環境的改變與學習方式的變化有些許不適。漢語拼音的學習內容本來有點枯燥,加上孩子年紀小,活潑好動,個性十足,所以,應儘可能的通過各種有趣的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增強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讓孩子們在玩中學,樂中學,同時,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複習匯入

1、乘坐快樂列車啟程,與b p m f打招呼

(可愛的孩子們,上節課咱們在拼音王國認識了聲母b p m f,這節課,就讓我們繼續乘坐快樂列車前進吧?準備好了嗎?看,這是他們送給咱們的明信片,還記得嗎?複習順口溜。)

2、喚醒沉睡的聲母大哥,書空記憶。

(咦,聲母大哥去哪了?哦,原來,他們還沒起床呢。我們一起去喚醒沉睡的他們吧。小手指,伸出來。)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的創設,快樂列車的開動,叫b p m f起床,調動學生眼睛,耳朵等多種感官共同參與課堂,讓孩子們在愉悅的氛圍中無意識的複習。充滿童趣的語言描述,使枯燥的字母富有生命力,也能更好的聚焦學生的注意力、引領孩子書空,能幫助他們更好的'記憶,從而減輕學習難度,為第二課時的學習做好充分的鋪墊。)

一、 學習拼讀,領悟方法

1、出示圖片,故事講解,示範拼讀,指導方法

(1) 出示b"和"ɑ"組成的音節:

剛才收到一條資訊,原來拼音王國今天有個盛大的舞會,你們想不想參加?聲母大哥有點害羞,韻母小弟倒是大大方方的走了過來。他們開始跳起舞來。師手勢示範:聲母b,韻母a,他們跳舞b-a-ba。

你想讓他們跳個舞嗎?那可是有法寶的:

強調"拼讀方法:前音輕短後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

2、學習拼讀,自由練習,體會方法

生拍手練習拼讀法寶。

3、同桌互拼,互幫互助,火車開動,單個展示

4、全班齊讀,分組拼讀,男女賽讀

5、課間操,小遊戲

(設計意圖:皮亞傑指出:教育的宗旨不在於把儘可能多的東西教給學生,取得儘可能大的效果,而首先在於教給學生怎樣學習,學習發現自己,事實證明,憑藉學生的已有經驗,讓他們自己去嘗試,就能讓他們體驗品嚐成功的快樂,同時樹立起學好拼音的信心。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生的腦力活動中,擺在第一位的不是背書,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也就是進行生動的創造。拼音教學中,我們應還學生思考的時間,給學生練習的時間,這樣的話,他們得到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自信心,創造力和拼讀能力。在拼音教學的過程中,採取遊戲,競賽,PK等方式進行拼讀練習,能讓學生始終在興致盎然中學拼音。)

二、 練習拼讀,鞏固運用

1、指導看圖,展開聯想

2、戴帽拼讀,賦予意義:bā:圖上畫著誰?卡片上的數字是幾?bá:一起玩拔蘿蔔的遊戲,在遊戲中反覆練習讀準bá的音。bǎ:想象說:誰在打靶?bà:用bà組詞或說句子

(設計意圖:聲母、韻母是記錄漢語拼音音素的符號,就其本身而言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單靠死記硬背早晚會讓學生失去興趣。所以,在教學中啟發學生用聲母、韻母說詞造句,賦予字母以意義,是幫助學生記住發音的好辦法。注重扶放結合。關注學生課堂上拼讀能力的提升。當音節有了意義,便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讓學生聯絡實踐組詞,級激活了已有的知識儲備,又拓寬了知識面,使拼音教學與說好普通話相結合。

三、 拼讀認字,課堂小結

1、指導觀察,說話訓練(圖上有誰,他們在哪裡,在幹什麼)

2、圖文結合,隨圖識字

3、練習說話,作業佈置,課堂小結

自本課起,開始認字。讓孩子們憑藉已掌握的音節讀詞認字,豐富了拼音教學的內容,較早地發揮拼音幫助識字的功能,有助於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成就感。認字的要求只是認識,不要做過細的字形分析,即能讀正確,結合詞句知道字的大致意思,整體認記即可,不要求書寫。當然,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是怎麼記住漢字的,在哪裡見過這個字。其實,本課的三個生字極其常用,學生多讀幾遍就能夠辨認,重點是藉助拼音規範讀音。如,“媽”應該讀第一聲,“爸爸、媽媽”第二個字要讀輕聲。教學中通過看圖指導說話,認讀三個詞,藉助音節讀準字音,從讀詞到認字,再到離開音節熟讀生字,瞭解三個人之間的關係,並找尋語言知識點,進行簡單的選詞說話訓練,最後,通過連線進行檢測,瞭解學生的學習效果。

(設計意圖:將學生所學的漢語拼音與已有的生活經驗相結合,有助於在頭腦中建立起一座抽象的漢語拼音符號與具體事物之間的橋樑,保護孩子剛剛萌發的學習興趣與自信心,從而更好完成學習漢語拼音的任務。)

簡單的教學設計,樸素的教育理念,望孩子們在課堂上擁有實實在在的拼讀時間和練習機會。

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泰山版國小資訊科技教材五年級下冊第4課《省時省力來畫圖》中“如何使用LOGO重複命令”。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會了前進、後退、抬筆、落筆等基本命令,而本課是讓學生感受到LOGO語言的魅力,體會重複命令既省時又省力的效果,也為學生學習《重複命令的巢狀》打下堅實的基礎。

根據本課的特點,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的分析,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知識目標:學會指揮小海龜準確地畫出正多邊形,學會使用REPEAT命令。

2.能力目標:通過程式設計練習,培養嚴謹、認真、科學的程式設計習慣,提高計算能力、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標: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培養同學之間相互協作,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思考並養成積極進取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重複命令REPEAT的功能及格式。

難點:讓學生自己“悟”出重複命令中的內容重複次數和重複內容間的關係。

教學資源及教具準備:

教師:網路教室、教學課件、投影儀等。

二、說教學理念及教法

皮亞傑的建構主義理論指出:學生獲取知識不是通過教育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中,藉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學習資料,通過自我建構重組的方式獲得,因此本課我將以學生為主體,以大綱為依託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的傳授加強對學生獲取資訊、處理資訊以及運用資訊的能力的培養;以任務驅動為主線讓學生帶著一個個任務進行討論、探究,以任務驅動法、知識遷移等方法引導學生掌握本課的內容使學生在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完成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三、教學物件分析及學法

所教學生是國小五年級學生,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這節課教學內容的關鍵是讓學生學會邊數與角度的關係,命令形式從單一命令到複合命令,命令功能從一步操作到多步操作,學生的認識過程也從形象過渡到抽象,學生對LOGO語言也有了更多的認識,更深刻的理解。本課擬採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彙報交流”等形式進行學習。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採用“情境感知揭示課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大顯身手感受成功──歸納總結 暢談收穫”四個環節。

下面我就根據本課教學內容及資訊科技學科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實際水平和生活情感彙報如下:

四、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揭示課題(4分鐘)

師:同學們喜歡遊戲嗎?我們一起做個遊戲,好嗎?起立,請同學們遵照老師的口令,畫一個圖形,並仔細觀察重複了幾次,是個什麼樣的圖形。

(前進一步,左轉90°;前進一步,左轉90°;前進一步,左轉90°;前進一步,左轉90°)

生:正方形,重複了4次。

師:同學們,這樣畫一個正方形是不是很麻煩呀?有更好的辦法嗎?

神奇的LOGO就能幫助我們做出來。螢幕顯示“repeat 4[fd 100 rt 90]”,請同學在LOGO語言中輸入,看一看有何效果。(也畫出了一個正方形)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省時省力來畫圖》──如何使用LOGO重複命令(板書課題)。

(本環節設計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環境,利用孩子們喜歡的遊戲,通過親身體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認識重複命令。)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20分鐘)

師:通過剛才指揮小海龜畫正四邊形,你發現了什麼呀?小海龜是怎樣執行重複命令的?

生答:小海龜重複了4次,每一次旋轉90°。

師:repeat(重複命令)重複的次數[重複執行的命令]

REPEAT4次[FD 100 RT 90]

師:重複的次數=邊數 你怎麼知道旋轉的角度是90°呢?

生答:

(預設)

因為正四邊形的角都是直角,所以是90°。

因為正四邊形的邊是4條邊,內角和是360°所以旋轉的角度是360/4等於90°

師:剛才我們用重複命令畫了個正四邊形,知道了它的邊數是4條邊,角度是90°,如果畫一個邊長為100的正三角形呢?想一想它的旋轉的角度是多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