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華】說課稿彙總4篇

說課稿2.53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說課稿彙總4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銼削是鉗工的一項基本的操作技能。本課題是在實習學生掌握銼削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學生的銼削姿勢和銼削的熟練程度,並掌握有關量具的使用和測量的技能,掌握長方體的加工方法。

教學大綱對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是:

1、提高並熟練平面銼削的技能,達到一定的銼削精度。

2、掌握遊標卡尺的測量使用,並熟練用外卡鉗對尺寸公差及尺寸差的測量技能。

3、掌握刀口尺的使用。

4、掌握用250mm(10英寸)細板銼銼削加工,表面粗糙度達到Ra≤3.2um。

根據以上大綱要求,結合課題內容,確定如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鞏固銼削姿勢,提高銼削熟練程度;

2、正確使用量具,掌握測量方法;

3、掌握長方體加工方法及加工精度。

(二)教學重點--更多資料在

相關量具的測量方法及技能,如何提高銼削的熟練程度;

(三)教學難點

長方體的精加工方法及測量尺寸的準確性。

二、教材處理

根據本課題的大綱要求,進行教學內容的組織和安排:

1、組織教學;

2、入門指導:操作要領講解及操作難點演示。

3、巡迴指導:學生練習,針對操作中出現問題進行指導和糾正。

4、結束指導:驗收工件,並總結一天工作。

三、教學方法

教法:主要採用:講解法、演示法,教師重點在巡迴指導中進行糾正。

學法:學生通過操作練習,領導量具的測法技能和加工技巧。--更多資料在

四、教學手段:講解+示範操作

五、教學時數:6小時

六、教學環節

1、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成品樣件一件、實習卡片、10寸、8寸平銼若把,高度遊標卡尺、遊標卡尺、角尺、刀口尺、厚薄規格各10把。

2、組織教學:5分鐘

清點人數,檢查學生兩穿一戴,檢查出勤情況、宣佈上課。

3、入門指導:

1)介紹相關工藝知識:

①遊標卡尺的讀法;

②遊標卡尺測量尺寸的方法;

③細板銼的握法,清除銼齒內的銼屑方法。

2)簡明工藝分析:

①加工線的劃法及注意事項;

②加工順序:粗銼→半精銼→精銼;

③如何達到尺寸、平面度、平行度、垂直度要求;

3)操作要領講解:

① 加工垂直面,必須在平面、平行面加工好以後進行; ②如何用細銼精加工達到 Ra3.2粗糙度;

③操作姿勢正確,兩手用力方向、大小變化正確熟練。

4)操作難點演示:

①細銼精加工方法;

② 工件中凸產生的原因:銼削力不平平衡;

③測量工件尺寸的.準確性及注意事項。

5)長方體加工步驟:

①檢查工件是否有加工餘量,確認基準面和加工面。

②劃線:分別以A、B、C面為基準,劃出28mm、68 mm、88 mm的尺寸平行線,四周都應劃出,打上樣衝眼。

③加工順序:先粗精銼A的平行面:面1;再粗精銼B的平行面:面2;最後粗精銼C的平行面:面3

粗銼加工:使用10寸銼刀進行銼削。它分兩個階段,單純銼削階段,銼削與測量結合運用階段。

粗加工時:使用8寸的細齒銼刀進行,精銼時,不斷地檢查尺寸,形位公差,並注意表面粗糙度情況,使各項精度均符合圖紙要求,即可完成。

④面2和麵3的粗精加工與面1相同。

⑤全面精度複檢:

檢查尺寸,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

6)有關工藝知識及注意事項:

①細銼精修法(重點演示)

銼刀的握法;

清除銼齒內的銼屑方法;

銼法,結合演示左右手握法講解;

銼刀放置要輕,感覺貼平壓力要小,速度稍慢,平行平回兩次一看,不斷測量,胸中有數。

②用細銼如何達到Ra3.2的粗糙度?

塗粉筆灰(演示)

清除銼刀齒內的鐵屑(演示)

③ 銼削中產生平面中凸,怎樣消除?

產生原因,銼削力不平衡。

消除方法:找出並使用銼刀的凸面段;

在工件表面塗示劑;

銼削時壓力小,行程短。(演示)

④測量時注意的幾個問題:

a、檢驗遊標卡尺;

b、卡尺的測量爪及工件被測表面擦試乾淨;

c、測量垂直度時銳邊要倒稜,角尺、刀口尺測量時不要拖動; d、墊好鉗口襯鐵,以免工件表面損傷,出現凸凹不平現象。 ⑤安全文明要求:

a、工具擺放整齊,量具要輕拿輕放;

b、勿揮舞銼刀,防止脫柄傷人;

c、銼屑應用毛刷清除,勿用嘴吹;

d、工件夾牢防掉下傷人;

⑥本題的實習要求:

a、工時:6小時;

b、只使用10寸粗齒和8寸細齒平銼;

c、粗銼時可採用交叉銼,精加工時採用順向銼。

⑦本課題講授完畢,抽查學生聽課情況,抽查題目: a、加工工件分為幾個加工步驟?

b、測量工件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c、怎樣消除中凸現象。

4、巡迴指導:5小時

說課稿 篇2

《畫》是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課文部分第一課的內容,這是一首五言謎語詩,詩人用優美、易懂的語言為我們勾畫了一幅山水圖,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徵展開描述。課文裡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圖文對應,能使學生有滋有味地看圖讀文,感悟詩中所描繪的生機勃勃的景色。

【說教學目標】

一、根據教材特點,根據學生認知水平,我為本課擬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讀:能夠正確拼讀拼音,讀準古詩的每一個字音。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的詩句,試著背誦。

認:通過本堂課的學習,認識11個生字。

理解:理解:瞭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2、過程與方法:

⑴ 通過學生反覆地拼讀,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學生讀準每一個字音。學生通過聽,自由朗讀,同桌互讀,分小組朗讀,齊讀等不同的訓練方法,能夠流利地朗讀古詩的詩句,試著背誦。

⑵ 讓學生反覆地讀課文,無形地識字,再通過齊讀,開火車讀,男女讀等方法鞏固生字。

⑶ 通過學生自己找反義詞,讀反義詞,理解反義詞,再記住它們。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反覆朗讀,瞭解古詩內容,懂得這首古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激發學生熱愛自然和喜愛朗讀古詩的情感。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的“感悟”、“體驗”,都是以讀為本,讀是語文教學重要手段。讀的實踐越多,自然感悟越深,體驗也越深。“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一篇文章,讀得多了自然就見其義。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他們接觸的字詞量極少,這首古詩的意思非常淺顯,只要他們反覆地讀,都能夠理解其義。

【說教學方法】

二、為達成以上教學目標,我採取以下教學策略

讀準、讀好、讀懂、讀背。

1、讀準:

初讀古詩,讓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這一點非常重要,假如學生連字音也讀不準,哪來讀的感悟。這裡我安排了各種讀法,由於學生已經學了所有的漢語拼音,能夠獨立地拼讀音節,所以我先讓學生自己拼讀,再同桌互讀,接著指名讀(2~3名),然後分小組讀,最後齊讀。通過各種不同的訓練方式,大部分學生都能夠讀好,有些基礎比較弱的學生要進行個別指導。雖然這首古詩只有20個字,但是裡面的字比較難讀準,平翹舌音,前後鼻音難區分,比如說“色”讀成“shè”,“近”讀成“jìng”,還有“聽”、“聲”、“春”、“驚”。“近聽水無聲。”這一句特別難讀,學生容易把“近聽”這兩個字都讀成後鼻音。我把這些字著重讓學生練讀,分開讀,連起來讀,放在詩句裡讀,直到學生讀好為止。在這一教學環節,一定要沉著,不能浮躁。

2、讀好:

怎樣讀好,讀出古詩的.韻味?古詩節奏鮮明,音韻和諧,朗讀起來琅琅上口。為了使學生讀出味兒來,讀出感覺來,我設計了兩個環節:① 讓學生聽讀,我範讀,學生聽;② 標上停頓記號“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劃兩條的地方聲音延得長一點,劃一條的地方聲音延得稍微短一些。然後反覆練讀,採用自由讀,個別讀,男女讀,小組讀,配樂讀多種形式,最後熟讀成誦。

3、讀懂:

我這裡所說的“懂”,並不是說要說出每個字詞的意思。根據一年級的特點,我只要求學生初步知道這是一首謎語詩,謎底是畫。“水無聲”、“花還在”描寫的就是這幅畫。我先讓學生整體感知,再反覆讀。讀好後,我例舉詩中的一組反義詞“遠──近”,通過採用各種形式反覆地讀,讓學生們理解什麼是反義詞,然後到書中找出其他兩組反義詞。

4、讀背:

學生通過不同方式不斷的練讀,一些基礎好的學生在課堂上已經能背出了,還不會背的學生,讓他們課後再讀,要求人人會背。

通過讀準、讀好、讀懂、讀背這四部曲的層層深入,完成了讀的教學目標。

【說教學過程】

三、本課的字詞我是這樣處理的

新課程標準中提倡“識寫分流”的識字教學新理念。我在教學本課生字時讓學生在閱讀中識字,,通過前面學生反覆地讀課文,再讓學生圈出自己已經認識的字,這時大部分學生都能認識所有的字。現在的識字不是像過去那樣孤立地一個個學習生字,而是把生字直接放到課文裡去識記。當生字與生動有趣的課文內容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時候,識字難度就大大降低,這不是抽象的識記,而是一種有意義、有趣味的識記,孩子們通過反覆閱讀,不知不覺間就把生字記住了。

然後我把要求掌握的生字拿出來,反覆練讀,採用齊讀,開火車讀,男女讀,讀的時候及時正音。然後把拼音擦了,再練讀。接著我安排了一個送信的遊戲,“丁零零,丁零零,郵遞員阿姨來送信……”拿到信的小朋友大聲朗讀,讀對了,大家一起跟讀,讀錯了,讓其他人送信。學生們在學中玩,個個興趣盎然。這些都是鞏固識字效果的方法,讓生字不斷再現,不斷重複,反覆強化。在教學中創造各種再現重認的機會,尤其是通過各種各樣的遊戲活動,把已經學過的生字進行溫習鞏固。

本節課要學生會寫兩個生字“人”、“火”。寫字時,首先還是要規範寫字姿勢,這是他們入學時就反覆強調的。寫字姿勢不正確,事雖小,但危害不小。我在寫字前要求學生背“寫字姿勢很重要,身體做正書放平,一寸一尺和一拳,學好知識身體健。”這樣耳提面命,時間久了,印象也就自然深刻了。其次要著重強調寫字的筆順,要求學生一定要嚴格按照筆順來寫。最後要求寫好每一筆,擺好每個字的結構。每課書後面都有“描一描,寫一寫。”我在教學這兩個生字時,自己先在黑板上示範,然後讓學生書空,書筆畫,再描一描,最後留出一些時間讓學生自己寫一寫,讓學生在課內完成。

語文教學是一門永恆的藝術,需要不斷探索。我這樣設計肯定還有很多不足之處,請老師們多指教。

說課稿 篇3

本單元鑑賞先秦到漢魏晉詩歌,從中可以發現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源頭。教學重點是在熟讀背誦的基礎上,領悟詩中的思想感情;瞭解賦比興手法及其藝術效果;瞭解四言詩、騷體詩、五言詩的節奏。

詩經》《離騷》至漢魏晉詩歌的語言形式各不一樣,本單元以語言的節奏作為教學重點,旨在讓學生了解諸種語言節奏的劃分方法,能夠準確、流暢地朗讀;瞭解古代詩歌從四言到五言,再到七言的形式方面的發展程序;瞭解這一變化過程也是詩歌容量逐漸加大、所反映的社會生活逐漸複雜的過程。《氓》是一首著名的棄婦感傷詩,是棄婦離夫返孃家時所作。充分體現了《詩經》的特點,值得學習!《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 瞭解《詩經》的基本常識,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點。2、 能夠掌握四言詩的誦讀節拍。

3、 學習《氓》,深刻體會比興的藝術手法。能力目標:1、 培養學生結合註釋,能初步讀懂詩作的能力。

2、 背誦課文。培養和提高學生準確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目標: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嚮往,陶冶高尚的情操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及領會比、興的藝術表達手法的妙處。 教學難點:1、 品味詩歌的語言,準確把握詩中人物的情感。

2、 背誦課文。 經調查瞭解到,同學們在國中時已經學過了《木蘭詩》,其中,“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賦的表現手法,已有所瞭解。學生還在國中學過賀敬之的《回延安》,其中“樹梢樹枝樹根根,親山親水有親人”“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小米飯養活我長大”等,興的手法也已經知曉。但對《詩經》的有關情況,特別是其表現手法的深刻了解還很少,也還很淺。課前學生蒐集有關《詩經》的資料必不可少。另外,《氓》是一首著名的棄婦感傷詩,是棄婦離夫返孃家時所作,人物形象鮮明,教學中要能分析詩中男女主人的形象性格,要能理解中詩中六章內容的有機聯絡和賦、比、興手法的運用。閱讀教學必不可少;討論、問題明朗化。所以:1、 運用誦讀法,讓學生品味對比教學亦能使詩歌語言的凝鍊性。

2、 運用討論法,讓學生理解文中主人分的感情及詩歌的藝術特色。如對《氓》中的比興手法的分析,就可讓學生討論明確。

3、 通過比較閱讀法,延展課堂內容,發展學生思維。 教學目標:1.熟悉詩歌內容; 2.清楚人物形象。教學重點: 通過對比研讀詩歌內容教學難點: 比興藝術手法的作教學程式及內容第一環節 檢查學生蒐集的有關《詩經》的資料,老師把關,注意以下幾點:《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500多年的詩歌305篇,因此,又有“詩三百”之稱,共分風、雅、頌三大部分。其中,包括15“國風”,有詩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頌分“周頌”“魯頌”和“商頌”,有詩40篇。1、《詩經》的成書①采詩說。此書是周王朝經過諸侯各國的協助,進行採集,然後命樂師整理、編纂而成。②獻詩說。雅詩和頌詩的大部分,可能是公卿列時所獻的詩。③修訂說。《詩經》三百篇是經孔子刪定而成的。近代學者一般認為刪詩說不可信。2、《詩經》四家注齊之轅固,魯之申培,燕之韓嬰,趙之毛萇。現用多毛注。3、關於《詩經》的賦、比、興表現手法賦、比、興最早見於《周禮》,它們與風、雅、頌合成“六義”,其基本含義,朱熹早就這樣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用之詞也”。即:賦,陳述鋪敘。不借助更多形象化的修飾手段,直截了當,鋪敘陳述,把要表達的內容有層次敘述出來,給人以明確完整的印象。比,譬喻,打比方,形象具體的比況,使所寫之物更加鮮明,可感。興,藉助其他事物引發所詠之物。4、總評《詩經》是我國文學的光輝起點,它的出現以及它的思想性和藝術成就,使我國文學發達很早的標誌,在我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佔有極高的地位。 設計此環節的原因及目的:學生對《詩經》知之甚少,介紹這些常識性的東西能很好的擴大他們的知識面;另外,對學習本課也不無裨益。 第二環節 指導同學們閱讀。1、 放錄音

第一遍,讓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及句子節奏。

第二遍,讓學生輕聲跟讀。

2、 指名學生朗讀

3、 教師總結四言詩的誦讀節奏

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拍。

4、 可再指名同學朗讀,大家指正。 1、 設計此環節的原因和目的:《語文教學大綱》對閱讀提出的要求是:“能整體把握閱讀材料的內容,理清思路,理解其中的思想、觀點和感情;揣摩語句含義,體會語言表達效果。”可見,閱讀的重要性,尤其是對於此篇詩歌,閱讀是一主要手段。在誦讀中理解,鑑賞,使學生逐步培養誦讀文學作品的習慣;把握詩中女中人公的感情基調。 第三環節: 指導學生研討詩歌內容,可用分組討論的方法。1、 學習“戀愛”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

(2)教師提問:在第一節中,詩作的敘事節奏頗似電影蒙太奇手法,選取了三個視覺效果極強的場面來表現。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這三個場景。

明確: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約期相別

(3)提問:在這些場景中表現了兩人什麼性格?姑娘與心上人約定了婚期,在漫長的等待中,姑娘是什麼樣的表現?

明確:男青年急躁、任性,姑娘則溫柔、體貼。

“乘彼”等六句繪聲繪色地描述了熱戀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現。

“復關”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會“泣涕漣漣”一會兒“載笑載言”,足見對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戀愛中的姑娘是那樣的天真、活潑、熱烈。 (4)這一段的感情基調如何?明確:熱情、幸福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檢查各小組專題研究的情況。教學重點:引用古詩文的作用。教學難點:限制性詞語對錶達效果的作用。教學程式及內容 小組討論交流,彙集整理研究所得的觀點和結論,選出代表向全班同學彙報研究成果。全班同學分門別類做卡片,總結出帶有規律性的觀點結論。第一環節: 研究“本文說明順序安排”的小組發言。 研究說明順序的小組梳理出了從篇到段的大小順序,即設疑-解疑-建議;實-虛,主-次;表-裡,此-彼;先-後,過去-現在-未來;一般-特殊,整體-部分,上-下等。分類歸納為邏輯順序,空間順序,時間順序,觀察順序。所得結論如:最便於把事物說準確、說清楚的順序是最好的安排;要清楚地說明一種事物往往要幾種順序交織配合;順序要符合事物本身的條理;順序應符合人們的認知習慣;順序應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說明一種事物的.順序不是唯一的;科學小品的順序可以藉助於散文構思。 本文的說明順序是淺顯而清晰的。深入研究更能使同學們從理論和實際上掌握說明的方法和技巧。第二環節: 研究“引用說明方法的運用”的小組發言。研究引用說明方法的學生對全文20處引用按不同標準做了如下分類:按引用的內容分為詩句、文句、故事傳聞、資料、民俗諺語等;按所引內容性質分為科學性的、文學性的、介於二者之間的等;按引文的位置分為做標題、在段落的要

教學程式設計及板書設計 點句之後、引文同作者闡述結合、引用同舉例、列數字相配合等;按引用方式分為全引、摘引、意引等;按作用分為比喻描寫性的、對比說明性的、舉例考證性的等;按來源分為來自史籍的、來自科研成果的、來自現實的、來自調查材料的等;引用注意事項有:引文應恰當說明物件,不牽強,不炫耀,引用應精要,不堆砌,不累贅,一般應註明出處,不含糊;不虛妄。舉例如下:1.至於整株數以至成片的樹林,那就成為“飛焰欲橫天”,“紅雲幾萬重”的絢麗景色了。通過引用,形象地說明荔枝大多數是深紅色或紫色,遠看便猶如火焰如雲。2.明代徐勃有一首《詠荔枝膜》詩,描寫吃荔枝時把殼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後嬌”,是誇張的說法。引用詩句恰到好處地描繪出荔枝膜色白質薄的特點。3.明代文徵明有《新荔篇》詩,說常熟顧氏種活了幾株,“仙人本是海山姿,從此江鄉亦萌櫱”,但究竟活了多少年,並無下文。說明荔枝性喜溫暖,很難北移。偶有成功,值得大書特書。4.蘇軾有詩云:“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說明古代的荔枝生產不能滿足廣大人民的需求,所以只要日啖荔枝三百顆,長作嶺南人又何妨?5.文章題目“南州六月荔枝丹”有何巧妙之處?“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陳輝《荔枝》詩中的句子。用古詩命題蘊藉含蓄,引人入勝。此題內涵豐富:產地南州,泛指我國南部地區;成熟的季節是六月(公曆七月);鮮果的色彩,絢麗如丹。突出了荔枝生態的主要特點、產地、成熟期、顏色。充滿詩情畫意,而且引古詩為題,也與全篇廣泛徵引的風格統一起來。引用古詩文,既增強了文章的文學色彩,增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又充實了文章的內容,很好的體現了科學小品的特點。第三環節:

研究“修飾限制詞語的運用”的小組發言。研究本文修飾限制詞語運用的學生,查出文中30個有代表性的詞語,分別劃分為限時間、限方位、限處所、限角度、限程度、描形、繪色、推測、展望、表感情傾向等。舉例如下:1.白居易用比喻的筆法來描寫荔枝的形態,的確也有不足之處。“也”字起強調作用,表示像白居易這樣的大詩人都有不足之處。2.古代講荔枝的書,包括蔡襄的在內,現在知道的共有13種。加上“現在知道的”比較客觀,因為13種僅是目前發現的,將來也許還會有新的發現,那就不止13種了。3.使荔枝北移,將來也許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用推測的語氣,實際上是說將來也許有可能發生這樣的事,但能不能發生還不一定。

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

我叫_____我說課的題目是《愛蓮說》。下面我將從教材、學生、教法和學法、學習過程三個方面來對本節課進行說明。

第一方面: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愛蓮說》是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第四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這篇文章採用託物言志的寫法,在蓮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以愛蓮之情來表達對這種態度的讚賞,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引導學生重視德行,保持堅貞正直操守的價值取向,使學生得到高尚情操的薰陶。2、學習目標

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根據“三維目標”的定義,我制定瞭如下的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積累文言字詞,理解背誦這篇短文;瞭解託物言志及襯托兩種表現手法的特點及作用,培養學生對古文語言的感知能力及鑑賞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在朗讀賞析的過程中,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和交往的學習方法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激發學生對我國古典文化的熱愛之情。

第二方面:說學生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人格的塑造階段,因此,他們樂於從美的角度去重新認識周圍的事物,從而獲得美的體驗。在我所任教的班級中,學生雖已接觸了一些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但對文言文的賞析能力還較低。因此,讓學生主動加入到誦讀、討論、創作中來,才能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成就感。

第三方面:說教法和學法

在四環節教學模式下,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主要採用引導法、提問法引導學生學習。

學法上,我根據四環節課堂模式的特點,倡導學生採用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以及發現式學習、小組式學習、交往學習等學習方式,並通過朗讀、默讀、齊讀和自由度等讀書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究意識、合作能力和從精品中汲取豐富的寫作營養,提高文學鑑賞能力和寫作水平。

第四方面:說學習過程

結合四環節教學模式,學習過程我設計了七個環節。

環節1是引入新課(2分鐘)

我朗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通過古詩引入新課,帶給學生唯美的詩情畫意。然後介紹荷花又叫做蓮花,它是中國曆代文人墨客筆下吟誦的物件。在北宋時期,就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周敦頤,他憑欄遠望,看著自己親手種的蓮花,於是觸景生情,寫下了一篇傳世名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愛蓮說》。

環節2是解讀目標(2分鐘)

由學生完成。

環節3是學生自學(10分鐘)

由於課前學生已經根據自學提綱自學兩遍,所以課堂上自學時間不長,主要是熟悉前兩次自學的收穫與疑問。

我是這樣設計自學提綱的:

1、通讀課文,標出不認識的或不理解的文言字詞,然後結合註釋和工具書試著解決。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注意朗讀技巧,讀準字音,讀出文言文的節奏,讀出感情。

3、完成下面解決問題中的1、2、3,不能自行解決的問題放在研討環節小組討論解決。

4、再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提高文言文的朗讀理解的能力。

5、瞭解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高雅脫俗的情懷。然後思考下列問題,自己不能解決的小組討論解決。

環節4是小組研討(10分鐘)

我是這樣要求的:以小組為單位,由小組長組織本組同學開展討論,帶頭交流自學成果,並對本組同學提出的疑難問題、自學提綱中尚未完全解決的問題以及老師準備的習題進行合作探究。通過討論爭辯、各抒己見、使全組同學逐步達成共識。其中作為我,巡迴傾聽各組討論情況,掌握學生的思維狀況和存在的共性問題。對於那些沒有進入討論狀態的小組,要給與鼓勵、引導和幫助,還可以參與其中。 我準備的習題如下: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甚( ) ( )清( )( )玩

2、結合課下注釋,解釋下列詞語。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 )

濯( )清漣而不妖( )

3、《愛蓮說》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號__________,北宋的__________(11級)

1、大聲朗讀課文,注意語氣、語調、語速、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2、反覆讀課文,疏通文意

(1)可愛者甚蕃

(2)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 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 4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5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 6 )不蔓不枝

3、文字探究。

(1)、課文中作者寫了那幾種花?這些花分別有哪些人喜歡。

(2)、這些花的象徵意義是什麼?

(3)、陶淵明為什麼唯獨喜歡菊花?

(4)、文中為什麼要寫出牡丹和菊花?(引出正襯和反襯)

(5)、《愛蓮說》在寫作方法上是藉助某種事物來抒發感情,我們稱這種寫法為

4、作者在第一段中從哪三個方面來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意在表達作者怎樣的品質。思路梳理:

5、本文讚揚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不與惡濁世風同流合汙,但並不孤高自許。

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常聽人們說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對這兩種觀點,你是怎樣看待的?

(111級)本文是一篇託物言志的散文,你認為本文的美體現在哪些方面?請暢所欲言談談。

環節5是自學展示(8分鐘)

由同學們通過口答、朗讀、背誦、演示、板演、講解等形式展示自學導航中的.問題以及老師出示的題。____________________

環節6是總結提升(5分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環節7是當堂檢測(8分鐘)

1 、《愛蓮說》選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是時著__________名的__________家。

2、題目中的“說”是什麼意思?

3、《愛蓮說》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又不孤高自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一句話是:

8、全文的中心句是:

9、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10、思路梳理:《愛蓮說》的結構,我們可以概括為:一條線索,即以為____________線索;

兩個陪襯,即以______作為蓮的的總陪襯,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為蓮的旁襯和反襯;三種類型,即以寫三種花來寫三種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2、解釋“之”的用法

A水陸草木之花。 之B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C無絲竹之亂耳。 之D何陋之有。

13、寫出描寫蓮花的名句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如何看待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談談你的看法。對這個問題,教師應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看法,但對較消極的學生要適當地進行鼓勵。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能就適當的話題即席講話,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說服力”, 我設計這一環節, 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於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