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薦】國小語文說課稿

說課稿3.04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語文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薦】國小語文說課稿

國小語文說課稿1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靜謐、小巷、音韻、勤勉、龐然大物”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喜歡的語句。

3.與大自然為友,感悟自然中花鳥蟲魚、山川草木的生命與靈性,與大自然進行“心靈對話”。

4.體會作者怎樣用心觀察大自然,怎樣通過豐富的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是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作者對大自然、對小生靈的那一片愛戀之情;

教學難點

是體會作者如何進行觀察、並如何運用豐富的想象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說教學設計

(一)情境激趣匯入

交流:你聽到了什麼?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大自然的聲音和色彩總能讓人陶醉,走進去使人流連忘返。讓我們跟隨著作者的步履慢步走進《草蟲的村落》,去享受大自然為我們帶來的樂趣吧!

設計這一導語,創設情境,以富有感染力的音樂,激發學生情緒,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使學生心中對昆蟲世界充滿了探索和嚮往的激情。同時為體現本單元的重點——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打下基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生字、詞語。找出來,大家共同想辦法解決。

2.小蟲子的世界究竟蘊藏著什麼呢?你在“草蟲的村落”裡看到了些什麼?印象最深的是哪些?給不同的畫面取個題目。

以概括小標題的形式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層次,鍛鍊學生語言概括能力,培養語文素養。

(三)深入村落,與蟲同樂

作者發現了草叢中小蟲子的快樂天地,是多麼得意啊,是啊,小蟲的快樂天地帶給我們多少驚喜,讓我們也深入草叢,去感受小蟲的快樂,感受小蟲帶給我們的驚喜。

1、學習“歸來的遊俠”一段

師:同學們,請閉上眼,認真聽,仔細想。(教師進行語言描述)迎著微風,伴著花香,我們一起佇立在大自然中。放眼望去,綠油油的禾田和點綴著淡紫色小花的田野一直延伸到山腳下。周圍靜得出奇,以至於天空中的鳥叫聲,樹葉的落水聲和草叢中此起彼伏的蟲鳴聲都聽得一清二楚。在一處綠陰下,我們躺了下來,翻轉下身子,發覺身體在逐漸地縮小,縮小,縮小……此時,空間在我們眼前擴大了,細密的草莖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隻小蟲,一隻生著堅硬黑甲的小蟲,迷失在這座森林裡。

教師用生動的語言把學生帶入情境,可以讓學生儘快走入文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在情境中自己也好像變成一隻小甲蟲,他們就是生著堅硬黑甲的小蟲。

課件出示課文第3自然段,學生自由讀。

(1)讀完課文談談自己的感受,你也覺得它是個“遊俠”嗎?從哪裡感受到的?(傲然前進左衝右撞)你能把這種感情帶上動作讀出來嗎?學生興趣昂然地讀。

(2)真像個英勇的俠士啊。如今俠士遠遊歸來了,你想它會跟它的村民怎樣打招呼呢?學生想象打招呼,順勢學“寒暄”。

(3)大家想一想,在身高高於他數十倍的森林裡左衝右撞時,可能會遇到什麼情況呢?你在森林裡行走過嗎,聯絡著想一想。學生談出小甲蟲克服重重困難,然後讀出小甲蟲的英勇。

讓學生聯絡實際想象,引領學生深入感悟文字內涵,把文字語言串起來,有機訓練,內化成學生自己的語言,對課文理解更加深刻。

2、學習“幸福的迎接”一段。

(1)讀了這段文字,有什麼問題又問小甲蟲嗎?(預設:那隻嬌小的甲蟲是誰?從他們意味深長的對視中,彷彿聽到他們在說什麼?)

(2)遊俠雲遊數日,歷經千辛萬苦回來了,親人見面不說話,而是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你知道這意味深長的對視包含著什麼嗎?

師: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千般情,萬般意,都凝聚在這對視中,讓我們帶著這樣的體會讀。“那隻英勇的黑甲蟲,走進了村子。我看見在許多同類蟲子中間,一隻嬌小的從洞裡跑出來迎接遠歸者。它們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然後一齊歡躍地走回洞穴裡去。”

利用兒童的好奇心、喜歡童話的特點,發揮學生的想象,走進小甲蟲的心裡,體會小蟲之間的情感,然後帶著感情讀句子,感受草蟲們也有人類社會一般的生活。

3、學生自主交流5——9自然段

那麼在小蟲子的世界裡到底還蘊藏著什麼?用剛才的讀書方法,什麼方法呢?抓住重點詞和句子聯絡生活實際想像,自由讀五到八自然段,看看在草蟲的村落裡還蘊藏著什麼,我還可以一邊讀一邊把有感受深刻的句子畫出來。在旁邊寫出自己的想法。(學生勾畫自由交流探討)

預設:

(1)從“村民的和諧生活”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抓住“駐足痴望”、“攀談地很投機”讓學生繪聲繪色地讀,體會小甲蟲們不但同類之間相處得很好,和異類的關係也十分的融洽。他們在這個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樂融融。)

“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對作品中情景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在品讀交流中,讓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引起共鳴,產生更多的火花,當學生有了心得之後,讀相關的`語段感情就要充沛、真摯。教師對學生的朗讀因鼓勵、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2)從“音樂演奏會”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我的目光為一群音樂演奏者所吸引,它們差不多有十幾個吧,散聚在兩棵大樹下面──這是兩簇野灌叢,紫紅的小果實,已經讓陽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勵學生帶著感情讀的同時發揮想象,理解甲蟲們所在的音樂廳很美,是“天然”的。

“甲蟲音樂家們全神貫注地振動著翅膀,優美的音韻,像靈泉一般流了出來。此時,我覺得它們的音樂優於人間的一切音樂,這是隻有蟲子才能演奏出來的!”

①聯實際,說說你聽到過哪些大自然的音樂家演奏出來的音樂。

②作者認為甲蟲的叫聲“優於人間的一切音樂”,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③抓住“音韻”、“靈泉”,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語文學習要出於教材,但又不能僅侷限於教材,應向生活延伸。有大自然的音樂引發體驗,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引導。

(3)從“村民的勞動”“精細的分工”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現在它們歸來了,每一個都用前肢推著大過身體兩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趕著路。是什麼力量使它們這麼勤勉地奔忙呢?是什麼力量使甲蟲們這麼勤勉地奔忙,你讀懂了嗎?(生活的快樂,以及對家庭的責任,促使甲蟲們勤勞地工作著,在勞動的同時,它們也快樂著。

學要所得,通過學生的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引領學生自主解讀文字,從字裡行間去感悟作者的情感,去感悟語言文字的美!

(4)說話練習

我還看見了許多許多……

例:在草蟲村落中的舞蹈廳中,“我”看見了甲蟲舞蹈家們在忘我地舞動著身體,演繹出優美的舞姿!

用“在草蟲村落中的 ,“我”看見了 。”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迴歸整體,拓展延伸

1.讀課文第一、十、十一自然段,表現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採用了什麼協作方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2.說說哪些描寫體現作者想象豐富,感受獨特?你有沒有類似的經歷,講出來和大家共同分享。

3.聽音樂展開想象,寫一寫此時你想到了什麼?融入自己的感受。(隨堂落實“小練筆”)

讀寫結合,進一步強調想象的重要性,充分鼓勵學生的發展。國小生習作從模仿起步,本文就提供了很好的範例。重點要放在展開想象、融入自己的情感方面。

國小語文說課稿2

[分析教材]

《醜小鴨》是人教版第四冊的最後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根據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醜小鴨》改編的,故事中的醜小鴨是一個面對艱難曲折的歷程仍然一心一意追求美好理想的形象。故事寫得十分感人,貼進兒童生活,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徵。

[分析學生]

國小低年級學生對直觀形象的圖畫比較感興趣,生動活潑、形象新穎、色彩鮮豔的刺激物最容易成為他們注意的物件。好動愛玩、富於想象、善於模仿、表現欲強是我班學生另一顯著特點。但他們雖然聰明活潑,卻缺乏認真細緻,讀起書來往往留於形式,沒有深入到課文內容表達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和直觀性,指導學生感情地朗讀,使學生的感情得到昇華。

[教學理念]

本課內容淺顯,故事性強,情節引人入勝,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文中的字詞極富表現力,詞彙豐富,理解課文內容主要靠自己讀書,自己意會。教學中我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朗讀時間和吸收內化時間,以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設計特色]

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過程中,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借教材的"階梯"引導學生一步步往上攀登。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改編或續編故事,編排課本劇。

4、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體會到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發展變化的,只要堅持追求美好的理想,逆境是會改變的。

[教學流程]

一、 自讀課文 ,貼圖講故事。

1、各學習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完成兩項任務:

1)自學生字詞,讀通課文。

2)提出疑難問題,小組討論解決。

2、把課前畫好的四幅插圖按照自己的理解順序貼在一張白紙上。

這個教學環節就是過去教學中“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但是這樣的設計的意圖在於給學生提供一個語言表達的機會,讓他們把自己觀察和理解的結果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就會遇到困難或產生許多難題。

3、按照貼圖的順序在小組內講一講這個故事。

二、品詞析句,感情朗讀。

1、再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的故事比自己剛才講得好的地方。

2、彙報交流,教師隨機指導朗讀和對字詞的理解。

1)圖文結合,指導朗讀第一段。

(1)觀察第一幅插圖,說說醜小鴨是什麼樣子的?

(2)自由讀第一段,畫出具體描寫醜小鴨怪模怪樣的詞句。

(3)用“這是一隻( )的醜小鴨”進行練習說話。

(4)說說怎樣讀才能突出醜小鴨“又大又醜”的樣子。

(5)小組比賽讀後互相評議。

2)“醜小鴨感到非常孤單,就鑽出籬笆離開了家。” 讀這一句,我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來理解,因為大家都欺負醜小鴨,他感定激起求知的慾望。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品質得到了培養。

這一教學環節是使學生從自身的情感體驗出發,去發現好詞好句和好的表達方式。這個過程就是自瀆自悟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並不是被動的接受老師告訴他們的好詞好句及好的表達方式,而是經過自主探究才發現的。

教師在學生研讀過程中,恰當地引導,巧妙地點撥,及時地評價,不斷地鼓勵,通過"讀--議--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以悟促讀,把語感的培養落到了實處。

覺不到溫暖,才覺得“孤單”,要讀出醜小鴨的不幸與悲傷的心情。

3)指導理解“驚奇”和“羨慕”。

(1)播放多媒體課件:醜小鴨仰望著潔白美麗的天鵝從天上飛過。

(2) 說說醜小鴨驚奇時是什麼表情?(呆呆的、嘴巴張得大大的、眼睛瞪得圓圓的)

(3)這時醜小鴨會想什麼呢?(天鵝真

美啊!要是我也能變成白天鵝那該多好啊!要是我也有那麼多好朋友該多好啊!)

(4)正因為天鵝有的'醜小鴨沒有,但他又希望自己也要有,這就叫“羨慕”。

(5)想一想,你們在什麼情況下會羨慕別人呢?

(6)請同學們懷著這種心情讀一讀這一段。(自由讀,男女生賽讀)

(7)學生互評,評出各自的優缺點。

4)指導朗讀最後一段。

(1)各小組討論:要讀好這個自然段,要通過觀察醜小鴨的表情來理解“驚奇”的意思,不生硬又到位。

先從概念上解釋“羨慕”,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不失為妙法。

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悟,而且每一次通過比賽讀、互相評價,力求讓學生感受到讀有所得的喜悅。

特別注意哪幾句話?

A. 學生彙報。

1“美麗極了!”要讀出讚美的語氣。

2 “啊,這難道是自己的影子嗎?”要讀出不相信的語氣。

3 “啊,原來我不是醜小鴨,是一隻漂亮的白天鵝呀!”要讀出驚喜的語氣全班齊讀這一自然段。

B. 師生賽讀。

C. 師生互評。全班再齊讀一遍。

三、自主創新,改編、續編故事。

1. 如果現在你再來講這個故事,有沒有信心比課文講得更好?

1) 在學習小組內講。

2) 每組派代表上講臺來講。

3) 學生互評。評出“創意獎”

2、你還可以接著這個故事講下去嗎?

1) 學生自己續編故事。

2) 學生互評,評出“異想天開”獎。

四、自編自演,深化理解。

讓學生自己在讀中體會感情,不是老師讓他們怎麼讀就怎麼讀,這就是自瀆自悟的過程。

師生賽讀,更能激發學生讀的興趣,師生互評,特別是學生評老師,體現了教學的民主,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夥伴。

這一教學環節是為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尋求進一步的發展,而不僅僅是學懂課文字身。由於教學過程中隨著學生的探究和體驗,所以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出了很強的創造力。

1、你喜歡這個故事嗎?為什麼喜歡?

2、小組合作編排課本劇。

3、每小組選一名同學扮演一個角色,合作表演課本劇。

4、學生互評,評出“最佳演員”獎。

經過反覆朗讀,小組討論,教師點撥,學生理解醜小鴨在逆境中堅持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已經水到渠成。

課本劇是“語文實踐”的重要方式,學生在合作編排課本劇的過程中,自然就想到如何配上美妙的音樂、得體的動作,使語言更具魅力。這些都體現了學生主動合作探究的學習品質。

國小語文說課稿3

一、說教材

這是蘇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第2冊第7單元中的一篇閱讀課文,是蘇教版小語教材採用的一種古詩教學的新課型--“文包詩”。它有一個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把一首古詩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淺近的現代白話短文中,“詩”是“文”話題由頭和故事中心,“文”是“詩”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說明,“詩”與“文”渾然一體,相映成趣。

首先,《詠華山》一文以平實淺近的短文故事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濃厚興趣,學生讀故事短文進而學習古詩,就好比在已知和未知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很容易登堂入室,進入詩境,這就自然地降低坡度,化難為易,為兒童學習古讀創造極為有利的條件。

其次,《詠華山》以一篇完整的閱讀課文的形式出現,學生必須像閱讀其他課文一樣,首先認真讀好課文,藉助語言文字,讀懂課文內容,捕捉有效資訊,學習課文語言,提高閱讀能力,然後藉助短文研究古詩,領悟詩的豐富內涵,接受美的薰陶,一篇課文既讀文又學詩,可收到讀文、學詩一箭雙鵰的功效。再則,學生在讀文與詩的過程中,勢必要以文詩對照進而比較學習,尋找文與詩的內在聯絡,解古詩寫作的來龍去脈,探索理解古詩的豐富內涵,體會古詩句法結構的特點,這就可以從多角度地鍛鍊學生的語文能力,對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發揮綜合效應。基於以上認識,針對新大綱對一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的和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使學生感受到華山的雄偉壯麗,激發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3、學習本課14個生字,理解本課新詞。對課文第2段詩文的體會領悟是本課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教是為學服務的,如何能讓學生學有所獲,並且學得輕鬆愉快呢?

在整個充滿靈性感悟的教學過程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他們在讀中自悟,自己悟出課文中蘊含的情感、道理,感悟出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情為上,情愈濃,感悟愈深;讀為主,情、理、法盡在讀中悟出,在讀中體現。教師只需當一名導遊,引導學生遊歷於詩文的意境中,讓學生自己體會文章之美妙。

三、說教學程式在鑽研教材、研究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合理安排教學程式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我在教學中安排以下幾個教學步驟:

(一)談話揭趣,引入情境。課堂氣氛的營造至關重要,良好的氣氛更易讓學生入情、入境,產生心靈的共鳴,尤其匯入語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匯入時我說:哎呀!華山可是我國的一座名山呀!小朋友們你們想去看看嗎?我們這節課就跟著小寇準和先生一塊去登華山好嗎?幾句話就讓學生都做個局內人,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之感,使課堂上的氣氛輕鬆愉快。

(二)學習第2段學習這段時,我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首先,整體感知。我們都知道這一程式設計是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設定的,又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在這裡我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後讓他們說說,你覺得華山怎麼樣?讓學生初步感知華山的高,並且十分自然地引出第三段的中心句:“啊!華山真高啊!”和既是描述華山的.高大,又是下文古詩意思的兩句話。然後循文明像,體情悟道。自然過渡華山到底有多高呢?我們一起到山頂上去看一看,再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你站在山頂上看到什麼?這樣就將課文的語言文字還原成是具體的形象,將遠在天邊的華山美景一下子拉到學生眼前,再用生活實際與在華山上的所看到的情景作比較,藉助圖文質疑,學生就自然地領悟出這些都是因為華山是太高太高。再精讀品味。人類的學習一般都經過形象一-抽象--形象,具體--概括--具體,語言--思維--語言的過程,因此在引導學生感悟華山的高後,這時再引導學生讀出感覺。這個過程的設計就要學生在已有經驗參與下,對語言文字描寫的具體事物進行理解、加工,當他想象出畫面又把自己體會出的情感抒發出來時,這時的形象是高層次,而此時學生抒發的感情也就與課文表達的感情融為一體。接著背誦積累。如果說培養語感是學習語言的前提和關鍵,那麼積累語言則是學習語言、積累語感的基礎和目的。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在學生入情入境之時,我順理成章地引導學生把這幾句話背下來,真正達到讓學生話記樂背。在指導背誦時,則是按照提供柺杖(看圖)到去掉柺杖讓學生練習熟讀成誦,積攢語言。最後詩文對照,讀懂詩句。本課的文意即詩意,沒有必要將詩剖開分析。我便將前文的兩句話與古詩放在一起,提醒他們這首詩有兩句話,這裡也有兩句話,聯絡起來,讀讀想想,看誰能自己讀懂這首詩,充分地相信學生,讓他們在讀中自悟,再一齊說說詩句的意思。在指導朗讀背誦時,我引導學生移情入境,將自己想象成小寇準,練習吟誦古詩,並且讓他們自己做動作讀,增加情趣,更調動氣氛。

國小語文說課稿4

【教材分析】

《熱帶魚》是北師大教材一年級上冊中配合拼音練習而安排的一首兒歌。整首兒歌洋溢著童真、童趣,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他們的想像;有利於教師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讓他們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到熱帶魚的漂亮與有趣。

【教學策略】

由於這篇課文內容雖短小,但生動有趣,於是結合我班學生實際情況,這節課我主要採用了創設情境以引導學生讀兒歌,從中開展多種活動的方法來達到教學目的。藉助文字創造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教學目標】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本篇課文的特點,這節課要達到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5個字,會寫3個字。

(2)鞏固所學聲母“y、w”和整體認讀音節“yi、wu、yu”。

(3)初步進行讀的訓練,感知文意,體會熱帶魚的可愛與有趣與遊戲帶給我們的快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表演能力。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熱帶魚的'可愛與有趣,讓學生通過遊戲活動鞏固所學聲母“y、w”和整體認讀音節“yi、wu、yu”,學習生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體驗拼音識字和遊戲的快樂。培養學生拼讀的熱情。

【教學過程】

由於本文是在增加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為配合鞏固所學聲母“y、w”整體認讀音節“yi、wu、yu”而安排的內容。如何把拼音與識字有機的結合起來?我採用了創設情境以引導學生複習整體認讀音節和讀兒歌,從中開展開展遊戲活動來達到教學目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我班學生喜歡欣賞精美圖畫,所以我就尊重學生的愛好,採用讓學生欣賞水族館裡熱帶魚自由活動的情景,暢說對熱帶魚的感性認識,以丁丁也看了熱帶魚,忍不住編兒歌的方式引入對兒歌的學習,感受到了學生對熱帶魚的喜愛之情,這樣容易產生樂學的情緒。

在學生興趣調動起來以後,我就讓學生聽讀兒歌,進而自主讀兒歌,“披文入情”領略兒歌的生動語言。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敢於閱讀、樂於閱讀的願望,要實現這一目的,教師必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通過閱讀“披文入情”,所以我先讓學生聽老師感情讀兒歌,然後再自主藉助拼音自由讀兒歌和識字,提出讀書要求: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拼拼音節,如果還不認識就用小圓圈把它圈起來,待會兒聽聽別人是怎麼讀的。從中讓學生進行拼讀練習以及鞏固整體認讀音節的讀法,嘗試通過拼音識字的樂趣。

讀後老師檢查初讀情況,進行個別抽讀,分組讀,同桌讀,齊讀等,積極採用師生互評方式予以正音。對讀得好、有進步的同學提出表揚和鼓勵,增強他們閱讀的自信心。

經過剛才的訓練,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對生字和兒歌中的音節也有了初步的印象,為了激發他們對拼讀識字進一步產生興趣,我又在學生初讀兒歌后,以遊戲“歡樂對對碰”來鞏固整體認讀音節和生字。學生在遊戲中鞏固了整體認讀音節,學會了認字方法,又對生字“魚衣五”加深了認識。把認字教學落到了實處。

下一個環節我安排學生表演讀兒歌的環節,讓學生“神與景遊”感知文章的情景美。這篇課文內容生動有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我藉助課件讓學生理解了“五彩衣”,繼而想象自己穿上這樣的衣服,會怎樣?來激發情感,後又做動作,理解了“尾巴擺一擺”最後在表演讀中激發出了學生的情感,培養了語感,使學生感悟到課文的情境美,陶醉於熱帶魚的美好世界中。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積累了語言,領悟了情境。

為了進一步強化和鞏固聲母“y、w”與識字的關係,在表演讀兒歌后,我又隨文“做遊戲”一詞時設計了“分魚”的為帶聲母“y、w”的字分類的遊戲,學生在分魚的活動中,認讀了生字,並辨別了聲母“y、w”與字的關係,為下一步在寫話中,遇到寫不起的字用音節代替打下了基礎。

接著我通過捉迷藏遊戲和一首我自編的兒歌讓學生鞏固並遷移識字,檢測他們對今天新學的生字的認識情況(兒歌中融入本課生字)。

最後我播放課件,藉助圖文讓學生記住“魚”字的形,後看著色彩鮮豔的動畫描紅以及和教師範寫進行了本課的寫字練習。在學寫字中,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為學生自主寫字打下基礎。

在課後安排上,我抓住學生對熱帶魚和兒歌的熱情,讓他們自主編兒歌,進行課外創作。

我的板書主要採用貼畫配文字的“圖文式”板書,此板書圖文並茂,色彩鮮豔,又突出了教學的重點:識字,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

整堂課教學,我始終把時間教給學生,讓學生在聲情並茂的朗讀中感受文字的美,在讀中識字,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游戲,內化聲母與識字關係,在讀中訓練語言,輔以“思,議,評,演”等手段,來培養他們能力,激發他們的情感,讓他們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語文,從中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更喜歡學習語文。

國小語文說課稿5

《雲房子》說課一、教材分析《雲房子》是蘇教版第三冊的一篇童話故事。它用清新、活潑、生動的文字和擬人化的手法,描寫了雨後天空的美麗景色:有云的時候,雲朵千姿百態,逗人喜愛;有風的時候,雲朵散去,天空一碧如洗,更加潔淨美麗。本文淺顯易懂,沒有什麼太難的地方,重點在於讓學生感受雲的不同形態,培養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

二、說教法我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採用“美中讀,讀中悟”的閱讀方式指導學生朗讀,抓住孩子們喜歡聽童話故事這一特點,調動孩子們的求知慾和表現欲。教學中充分給學生較多的讀書時間,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採用“讀、想、議、說”等步驟,結合新課標指出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注重以讀為本,以讀帶講,力求語文味更濃,並在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下學習,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教學目標

1、通過本堂課的學習,我想讓學生達到以下幾個目標: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一”的變調和“兒”化音的讀法。

4、瞭解雨後天空的變化和小鳥的活動情況,感受天空的美麗和小鳥的可愛。

5、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觀察,愛想像的好習慣。

四、教學流程根據以上的目標,我是這樣設計本課的:採用謎語匯入的方式,讓學生知道雲,一起學習與雲有關的童話故事。與學生一起板書課題,(《新課標》指出低年級教學要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對於剛入二年級不久的孩子來說,要打好筆畫、筆順的基礎,在寫正確,端正,整潔的同時,提高寫字質量,注意字的間架結構及佔格方式。然後指導讀好課題,突出一個“雲”。在課題的'書中為了讓學生記住“房”我採用了一個兒歌:“扁扁戶字頭,下面一個方字,方字橫稍長,撇在最後才漂亮”。告訴學生學完本課我們將會認識到更多的各種各樣的雲房子,以此為新授做好鋪墊。

一、創設情景,美中讀,讀中悟我以第一段為過渡語,出示課件,師:它們會說什麼呢?學生任意說,指導讀好小鳥的話,讀出高興,驚奇的語氣。師:在小鳥們齊心協力下,不一會雲房子造好了。課件出示幾幢雲房子,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形容一下,所看到的雲房子是什麼樣子。學生們說出了很多。(例:各種各樣多美等)相機板書師:讓我們一起看看書中是怎麼描繪的吧?學習第二段的內容。本段也是本課的重點段,重點是讓學生了解雲的不同形態的變化,指導讀好課文。我先讓學生自由的讀本段,初步感受它的美。

指導讀好“傻傻地”“美美地”“高”“寬”“一點點小的”讓學生朗讀感悟,你喜歡哪種雲房子為什麼?你能把傻的可愛的語氣讀出來嗎?你能把美化作聲音讀出來嗎?你能用讀書聲讓大家聽出樓房的高嗎?用不同的方式或方法指導讀好這段話,不求整齊劃一,只求學生的個性閱讀。然後,我與學生互動,配上優美的音樂,與學生一起邊做動作邊讀,讓學生的表現力不光體現在讀書的語氣上,也可以用動作來增加。

下一個環節我趁熱打鐵,調動學生的想像力,如果你是小鳥,讓你來當設計師你會造什麼樣的雲房子,先讓學生一個一個地讀,最後引出這樣一個句式“我的雲房子真()啊!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二、發揮想像,追求完美。我是這樣過渡的:同學們真是能工巧匠,造出了這麼的雲房子,小鳥看到這麼

國小語文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秋姑娘的信》是國標本第一冊的第七課。這是一篇科普童話故事,它用秋姑娘寫信的形式介紹了大雁南飛、青蛙冬眠、松鼠儲備食物、樹木裹上稻草準備安全越冬的知識。文章語言生動活潑,在閱讀的同時使人感到秋姑娘對大雁、青蛙、松鼠、小樹的關懷和體貼。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讀背課文和識字寫字。

二、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設計時我把以讀悟情的情感價值為一目標,讓孩子在讀中感受秋姑娘對朋友細膩真切的關愛,在反覆誦讀中讓學生與秋姑娘美好的心靈交匯,從而讓孩子們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的道理。同時,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拓展內容,開發課程資源,為孩子展示潛質潛能和語言實踐開啟廣闊的空間,使課堂教學更為自主、更為開放。

三、說教學教學流程

(一)走進文字,感受人文內涵

文字是語言的載體,是孩子情感體驗的途徑,研讀文字是課堂教學的本質任務。在朗讀、理解文質兼美的文字的時候,才能體會人物情感,感受文字所要表達的人文內涵。根據這個理念,我對第二課時進行了這樣的設計。

1、歸謬激疑,探究學文

讓孩子們帶著“秋姑娘給她的好朋友都寫了什麼?”這個問題去讀書,實實在在的給足時間,讓他們讀準、讀通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尋找答案。接著讓孩子挑自己喜歡的一封信互相交流,並且我要求學生用“我喜歡讀秋姑娘寫給-----的信”的句式來交流,旨在培養學生說完整通順的話。

2、讀信說信,語言實踐

根據學生交流的內容,我利用媒體依次出示秋姑娘給大雁的信,讓孩子自讀,不僅再次感受秋姑娘至誠至愛的美好心靈,而且躍出文字,讓孩子初步感受書信的基本格式,有機地拓寬知識面。

接著,我又要求孩子照樣子說一說秋姑娘在信中會跟青蛙、松鼠、山村孩子說些什麼,為孩子搭建一個語言實踐的舞臺,給孩子創設一個發揮潛在智慧的機會。

3、挖掘資源,豐富積累

在課文中有幾處知識點,我也一一挖掘。在品讀語言文字時,我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冬眠,哪些動物要冬眠?松鼠喜歡吃什麼?(旨在感悟“充足的食品”一詞)小樹裹上“冬衣”中“冬衣”是什麼?為什麼要裹?(讓學生明白簡單的科學道理),這些知識點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探究自然科學的慾望。

4、感情朗讀,整體迴歸

在學生了解信的內容後,我設計“換位朗讀”,告訴孩子:“你現在就是秋姑娘,你該如何通過朗讀表現出對朋友的關切之情,關愛之心呢?”孩子在品讀“多加小心”“蓋好被子”“彆著涼生病”“充足的食品”“別忘了”“裹上冬衣”等詞句的過程中,把秋姑娘的內心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感情朗讀了2——5小節後,我引讀:楓葉都到哪兒去了吧?借這個問題引讀文章的第七小節,讓孩子的感悟與文章的內涵更吻合,讓孩子的體驗與文中人物的情感更接近。然後我利用多媒體指導孩子背誦全文,再次感受課文的語言文字美和秋姑娘的心靈美。

(二)、拓展延伸,昇華情感體驗

文字給我們提供的資訊是有限的,作為語文課程的'實踐者和操作者,我們不僅要“重文字”,而且要“超文字”。

1、內容延伸,探求知識

讀完全文,我讓學生思考秋姑娘還會對其他朋友說,這樣操作旨在讓學生更多地瞭解秋盡冬來之際動物的生活習性,是對他們課外知識的一種補充,也是為了滿足孩子無限的求知慾,更好地激發他們探求知識的慾望。

2、作業拓展,實踐體驗

最後我也是以秋姑娘信的形式給學生留了一個作業,作業如下:(多媒體出示作業內容。)

讓學生採集落葉觀察,並動手做一做樹葉標本,也是讓學生走出書本,進行課外實踐活動,在開放的富有創新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板書設計:

秋姑娘的信

大雁南去

松鼠要冬眠

青蛙準備食品

山村孩子給小樹裹“冬衣”

以上說課僅僅是我對本課的一種教學預設,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將隨時注意課堂的生成,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達到“無為而治”的教學境界。

國小語文說課稿7

一、說教材

《祖父的園子》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選自蕭紅的《呼蘭河傳》。主要寫了祖父園子中各種美好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園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言語新鮮自然、率真稚拙,充滿自由想象的表達方式,排比、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猶如一幅清新和諧、富有童話色彩的畫。是一篇非常適合對學生進行想象訓練、朗讀訓練、言語訓練的範本。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孩子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對文字有獨特的閱讀體驗。對於作者來說,祖父的園子是她童年時候的樂園,對於每一個孩子來說,他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著或嚮往著這樣的一方天地。祖父園子裡面的各種趣事,很多都是學生們親身經歷過的,符合學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進而在文章中獲得感知,加以模仿,發展想象力,鍛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描寫我在園中的趣事及描寫園中景物自由與快樂的語段;

2.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感受“我”在園子裡充滿樂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受蕭紅語言新鮮自然、率真稚拙之美。藉助電教手段,創設情境,補白、仿寫精彩語句;

3、體會祖父對我的呵護和關愛。能夠藉助資訊科技手段,查閱資料,瞭解作者生平,進而初步感悟園子對於作者的精神意義。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藉助電教手段,創設情境,在讀中感受“我”在園子裡充滿樂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受祖父的慈愛和對我的關懷。

難點:能夠藉助資訊科技手段,查閱資料,瞭解作者生平,進而初步感悟園子對於作者的精神意義。

五、說教法學法

結合這篇文章的語言特點和情感表達方法,分析本班學生的學情,我主要採用以趣激情,以讀悟情,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讀文、賞文,在讀中理解、感悟、想象,在補白、仿寫中提高學生對言語形式的遷移、運用能力。

這節課重點、難點的突破上,我充分使用電教手段輔助教學。1、根據文字需要,加入昆蟲的圖片,聲音,變抽象為具體,變單一為豐富,聽、看、說相結合,激發學生想象;

2、在充分調動學生想象力的基礎上,嘗試補白、仿寫,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使用多媒體資源創設情景,烘托氣氛,調動學生情緒,深化感受,體會“園子的精神意義”,有效地解決突破教學難點。

六、說教學程式

我的教學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走近“園子世界”——瞭解文章大意

(二)走進“園子世界”——體會景物自由、人的自由

(三)懷念“園子世界”——感受祖孫深情

(四)銘記“園子世界”——昇華感情

(一)走近“園子世界”

1、瞭解出處,匯入新課

利用課件,鋪展畫卷,走近園子

師:看老師在黑板上寫一個人的名字。(板書:蕭紅)這個人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課文有什麼關係?(是我們這篇文章的作者)

師:蕭紅一生走遍大江南北,但她的心始終停留在一個地方,那就是她故鄉——呼蘭河。

呼蘭河,很好聽的一個名字,那是東北的一個小縣城,那是蕭紅長大的地方。蕭紅在《呼蘭河傳》裡,把她童年看到的、聽到的、經歷的用文字記錄下來。尤其重點描寫了她家裡的園子,她稱之為“祖父的園子”。

為什麼她對園子如此的念念不忘呢?這個園子給童年的蕭紅留下了什麼呢?讓我們隨著作者美好的回憶,走近她魂牽夢繞的“祖父的園子”。

(板書:祖父的園子)

【設計意圖:瞭解作者及文字出處,藉助圖片等多媒體課件,將作者心中的快樂之源——呼蘭河,畫卷般的展現出來,入情入境,為走進園子做情感鋪墊。】

2、檢查預習,複述大意

接下來,請同學根據預習複述課文大意。

【設計意圖:學生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大意,不僅鍛鍊學生的概括和表達能力。還能讓學生對文章整體有所瞭解,以便提出整體交付問題。】

在瞭解大意的基礎上,提出整體交付問題:園子中的哪些景物或事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畫下來,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然後組內交流。

【設計意圖: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師首先把問題整體交付學生,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思考問題,獲得獨特感受和體驗,再通過合作學習,相互啟發誘導,能夠多角度,有創意的增加閱讀體會。】

(二)走進“園子世界”

再現園子,以讀生情,補白仿寫

在學生自讀,組內討論後,讓我們一起走進園子,師生共議。

在這個重點教學環節,我藉助多媒體課件完成:再現園子,以讀生情,補白仿寫。以完成教學重點。

再現園子:

1、表演讀文:

祖父的園子樣樣都有,都有什麼?

種類樣樣都有——(出示課件,有蜜蜂、蝴蝶、蜻蜓、螞蚱……)

既然是樣樣都有,就不僅僅是這幾種,還有什麼?(生自由回答)

3、顏色樣樣都有

師:除了種類樣樣都有,你還發現了什麼樣樣都有?(課件中將表示顏色的詞語變色,提示顏色樣樣都有)

4聲音樣樣都有

師過渡:除了各種昆蟲,各種顏色,我們眼前還出現了一個吸引人眼球的小東西—蜜蜂(播放蜜蜂的叫聲)。

說一說它怎麼吸引人眼球?指導讀,讀出蜜蜂的'可愛。

園子裡只有蜜蜂的聲音嗎?你聽……聽到這聲音,你眼前出現了一隻怎樣的小動物?(播放各種昆蟲鳴叫聲,生自由說)

5、園子裡的昆蟲種類、顏色、聲音樣樣都有!

(播放音樂:大自然的聲音,配樂朗讀)

【設計意圖:本段的學習主要圍繞著“樣樣都有”,藉助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通過播放圖片和各種蟲鳴聲音,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園子的豐富多彩,進而激發想象,練讀、練說。】

以讀生情:

1、根據學生回答,隨機出示語段,根據課件字形、顏色,師生配合讀。讀出不同的效果。

2、出示後文,學生練讀。

(2)讀著讀著,你眼前出現一個怎樣的小蕭紅?(可愛,調皮)

3、讀著讀著,你眼前出現了一個怎樣的蕭紅?(生自由說:快樂、自在、可愛)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課件標示字型大小,提示學生重音,讀出不同的感覺,體會作者語言的輕快自然,作者在園中玩耍的輕鬆自在。】

第14-15段:

預設另一段學生感興趣的段落:澆花。

1、指導學生表演讀:我大聲喊,怎樣喊得?

2、在讀的基礎上,啟發引導:蕭紅喊出的是內心的(自由、快樂)。

補白仿寫:

學生可能會對這段話很感興趣。就是文章的第17段。

師過渡:這一段話不僅精彩還很特別,如果你掌握它的特點了,讀幾遍,就可以把它背下來。(生自由讀、試背)

出示課件:(生接讀)

(2)配合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師引讀,激發想象。

師:倭瓜、黃瓜、玉米,可真是幸福,是因為——

C生自由想象,補白內容

(3)最後,體會自由的情感:

師:特別的寫法有特別的心情。讀這段內容有些“重複”的話,你有什麼感受?(生自由回答,引導答出自由、快活即可)

【設計意圖:通過反覆讀本段,體會園子裡植物的自由,進而體會作者在園子中輕鬆自在和無憂無慮;通過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想象,拓展學生思維,補白後文,加深體會。】

(三)懷念“園子世界”

在反覆讀文,放飛想象之後,我們可以提出另一個教學重點:園子中的景物、事物讓作者如此快活,難忘。此時此刻,我們想想,園子是屬於誰的?(我的)

(1)為什麼蕭紅強調是祖父的園子?(體會祖父對蕭紅的呵護,給予他這樣一個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一方天地)

(四)銘記“園子世界”

這個教學環節是本節課情感昇華之處,通過學生查閱資料,瞭解蕭紅生平。如果有條件,教師和學生可以當堂通過網路查閱蕭紅生平,介紹蕭紅短暫而坎坷的一生:

師:預知其文,先解其人。

作者生平

師引讀:當我們瞭解了她的生平經歷之後,我們再去讀《祖父的園子》,可能感受會有一點點不同。在種種的困頓、失落、孤寂、病痛纏繞著她時,無數個無眠之夜,她唯有閉上眼睛,回憶曾經的快活與自由,這時彷彿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園子,她彷彿看到了:

師小結:這些人、事忘卻不了,難以忘卻。此時此刻,你覺得祖父的園子在蕭紅心中真的只是一個園子嗎?(生自由回答:精神的家園,靈魂的歸宿,板書:精神家園)

【設計意圖:藉助多媒體技術,查閱作者生平,從作者坎坷的一生,體會祖父的園子是對作者不可磨滅的精神慰藉,昇華感情,加深對文章主題的理解。】

七、說媒體和資源

本節課我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主要從三個方面充分使用多媒體,使我的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一)利用多媒體,聲色結合,再現園子:

學習我家的園子“樣樣都有”,通過飛舞的蜜蜂、蝴蝶等動態的效果,清晰地昆蟲叫聲,再現了園子的種類多樣、熱鬧非凡。有聲有色,讓學生彷彿置身於園子之中。

(二)利用多媒體,出示句段,補白仿寫:

教師、學生、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往往是對文字再創造的過程。這時恰當使用多媒體課件,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本節課,我使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的補白和練筆。“黃瓜願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學生通過直觀地看,獲得感性認識,能夠更形象的展開聯想,補白仿寫。

(三)烘托氣氛,凝聚感情

“體會園子的精神意義”是我們本節課的教學難點。也是本節課,情緒最為深沉、厚重的地方。音樂的恰當使用,能烘托氣氛,結合查閱到的蕭紅的生平,教師深情的旁白,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體會園子具有的精神意義。在課堂結尾,學生對“祖父的園子”這個主題有了更深的認識。

國小語文說課稿8

《畫》是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課文部分第一課的內容,這是一首五言謎語詩,詩人用優美、易懂的語言為我們勾畫了一幅山水圖,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徵展開描述。課文裡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圖文對應,能使學生有滋有味地看圖讀文,感悟詩中所描繪的生機勃勃的景色。

一、根據教材特點,根據學生認知水平,我為本課擬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讀:能夠正確拼讀拼音,讀準古詩的每一個字音。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的詩句,試著背誦。

認:通過本堂課的學習,認識11個生字。

理解:理解:瞭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2、過程與方法:

⑴ 通過學生反覆地拼讀,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學生讀準每一個字音。學生通過聽,自由朗讀,同桌互讀,分小組朗讀,齊讀等不同的訓練方法,能夠流利地朗讀古詩的詩句,試著背誦。

⑵ 讓學生反覆地讀課文,無形地識字,再通過齊讀,開火車讀,男女讀等方法鞏固生字。

⑶ 通過學生自己找反義詞,讀反義詞,理解反義詞,再記住它們。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反覆朗讀,瞭解古詩內容,懂得這首古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激發學生熱愛自然和喜愛朗讀古詩的情感。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的“感悟”、“體驗”,都是以讀為本,讀是語文教學重要手段。讀的實踐越多,自然感悟越深,體驗也越深。“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一篇文章,讀得多了自然就見其義。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他們接觸的字詞量極少,這首古詩的意思非常淺顯,只要他們反覆地讀,都能夠理解其義。

二、為達成以上教學目標,我採取以下教學策略

讀準、讀好、讀懂、讀背。

1、讀準:

初讀古詩,讓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這一點非常重要,假如學生連字音也讀不準,哪來讀的感悟。這裡我安排了各種讀法,由於學生已經學了所有的漢語拼音,能夠獨立地拼讀音節,所以我先讓學生自己拼讀,再同桌互讀,接著指名讀(2~3名),然後分小組讀,最後齊讀。通過各種不同的訓練方式,大部分學生都能夠讀好,有些基礎比較弱的學生要進行個別指導。雖然這首古詩只有20個字,但是裡面的`字比較難讀準,平翹舌音,前後鼻音難區分,比如說“色”讀成“shè”,“近”讀成“jìng”,還有“聽”、“聲”、“春”、“驚”。“近聽水無聲。”這一句特別難讀,學生容易把 “近聽”這兩個字都讀成後鼻音。我把這些字著重讓學生練讀,分開讀,連起來讀,放在詩句裡讀,直到學生讀好為止。在這一教學環節,一定要沉著,不能浮躁。

2、讀好:

怎樣讀好,讀出古詩的韻味?古詩節奏鮮明,音韻和諧,朗讀起來琅琅上口。為了使學生讀出味兒來,讀出感覺來,我設計了兩個環節:① 讓學生聽讀,我範讀,學生聽;② 標上停頓記號“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劃兩條的地方聲音延得長一點,劃一條的地方聲音延得稍微短一些。然後反覆練讀,採用自由讀,個別讀,男女讀,小組讀,配樂讀多種形式,最後熟讀成誦。

3、讀懂:

我這裡所說的“懂”,並不是說要說出每個字詞的意思。根據一年級的特點,我只要求學生初步知道這是一首謎語詩,謎底是畫。“水無聲”、“花還在”描寫的就是這幅畫。我先讓學生整體感知,再反覆讀。讀好後,我例舉詩中的一組反義詞“遠——近”,通過採用各種形式反覆地讀,讓學生們理解什麼是反義詞,然後到書中找出其他兩組反義詞。

4、讀背:

學生通過不同方式不斷的練讀,一些基礎好的學生在課堂上已經能背出了,還不會背的學生,讓他們課後再讀,要求人人會背。

通過讀準、讀好、讀懂、讀背這四部曲的層層深入,完成了讀的教學目標。

三、本課的字詞我是這樣處理的

新課程標準中提倡“識寫分流”的識字教學新理念。我在教學本課生字時讓學生在閱讀中識字,,通過前面學生反覆地讀課文,再讓學生圈出自己已經認識的字,這時大部分學生都能認識所有的字。現在的識字不是像過去那樣孤立地一個個學習生字,而是把生字直接放到課文裡去識記。當生字與生動有趣的課文內容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時候,識字難度就大大降低,這不是抽象的識記,而是一種有意義、有趣味的識記,孩子們通過反覆閱讀,不知不覺間就把生字記住了。

然後我把要求掌握的生字拿出來,反覆練讀,採用齊讀,開火車讀,男女讀,讀的時候及時正音。然後把拼音擦了,再練讀。接著我安排了一個送信的遊戲,“丁零零,丁零零,郵遞員阿姨來送信……”拿到信的小朋友大聲朗讀,讀對了,大家一起跟讀,讀錯了,讓其他人送信。學生們在學中玩,個個興趣盎然。這些都是鞏固識字效果的方法,讓生字不斷再現,不斷重複,反覆強化。在教學中創造各種再現重認的機會,尤其是通過各種各樣的遊戲活動,把已經學過的生字進行溫習鞏固。

本節課要學生會寫兩個生字“人”、“火”。寫字時,首先還是要規範寫字姿勢,這是他們入學時就反覆強調的。寫字姿勢不正確,事雖小,但危害不小。我在寫字前要求學生背“寫字姿勢很重要,身體做正書放平,一寸一尺和一拳,學好知識身體健。”這樣耳提面命,時間久了,印象也就自然深刻了。其次要著重強調寫字的筆順,要求學生一定要嚴格按照筆順來寫。最後要求寫好每一筆,擺好每個字的結構。每課書後面都有“描一描,寫一寫。”我在教學這兩個生字時,自己先在黑板上示範,然後讓學生書空,書筆畫,再描一描,最後留出一些時間讓學生自己寫一寫,讓學生在課內完成。

語文教學是一門永恆的藝術,需要不斷探索。我這樣設計肯定還有很多不足之處,請老師們多指教。

國小語文說課稿9

一、說教材

《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八組的第二課。這篇精讀課文通過介紹威尼斯小艇的樣子,船伕駕駛小艇的高超技術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為我們展示了威尼斯這座水城特有的風光。

課文從“我”的所見所感入手,起首交待了小艇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東西,接著先容了小艇奇特的結構特點,然後講了舟子的高明駕駛技能,末了細緻先容了小艇與人們的一樣尋常生存息息相干。捉住事物特點並把人的運動同風景、風情聯合起來舉行描寫,是本文表達上的重要特點。

教學本文要到達兩個目標,一是使學生明白水城的風情,薰陶學生的審美情趣;二是使學生意會作者的表達要領。本節課我選擇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重要教學內容為生字詞教學和感知小艇的樣子以及開端感知它給人們所帶來的情趣。聯合如許的教學內容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小艇的形狀特點,教學難點是瞭解捉住事物的特點寫的表達要領。

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情況,我指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理解“操縱自如、手忙腳亂”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學習課文,瞭解小艇的外形特點,感知小艇的情趣所在。

3.背誦第二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

1、抓住重點詞語、重點句段理解小艇的樣子。

2、通過觀看資料片、有感情朗讀等加深對威尼斯的認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瞭解威尼斯是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初步感受威尼斯的風土人情。

二、說教法

《威尼斯的小艇》介紹的是威尼斯水城獨特的交通狀況和異國風情,這對國小生來講是比較陌生的,課文中所提及的新月、獨木舟、水蛇等,尤其是獨木舟,學生的直觀認識不一定非常清楚。因而,需要借用學習資料,實現空間移位,讓學生在感受水城美麗動人的同時,理解課文。

教學中主要採用“學——議——悟”的教學模式,所謂“學”就是自學,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學;“議”就是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通過讀課文提出問題,並儘可能自己解決疑問,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動腦思、動口說、動手畫,獲得新知;“悟”就是加強語言文字理解訓練。運用直觀語言,藉助圖片,豐富學生感性認識,理解課文內容。

由於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河道即是馬路。學生缺乏這些實際生活體驗,在理解課文內容上有難度,體味課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就更難了。教學時,首先應適時適度地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簡要介紹威尼斯是一座“水城”、“百島城”、“橋城”這一獨特的地理環境以此來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通過與一般城市、馬路、汽車的比較,展開合理的想像。以便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特別是理解“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含義。

三、說學法

因為教為學服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讓學生運用讀一讀、找一找、議一議、畫一畫等學習方法。這樣通過動腦思、動口說、動手畫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提高自學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依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我設計瞭如下的四個教學環節: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三、細讀課文,體會感悟;四、總結提高,拓展延伸。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一上課我就問同學們喜不喜歡旅遊,今天老師帶領同學們走進一個獨特而神祕的城市。(播放課件——威尼斯風光錄影短片)學生看完後跟學生簡介威尼斯的相關知識。在學生對威尼斯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之後順勢匯入新課: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然後引導學生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由學生自主質疑。

這一環節的設計理念是:播放課件讓學生親眼目睹威尼斯的風光,從視覺上對威尼斯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同時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會興趣盎然的投入課文的學習。讀課題提出問題是一種有效的思維訓練方法,“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易產生學習興趣,有學習主動性,師生加以整理,使問題有研究的價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自學是高年級學生必備的一項學習能力,自主預習更是閱讀的基礎,是閱讀的鋪墊。好的預習就是閱讀教學成功的一半。所以為了達到更好的預習效果,為上課打下良好基礎。同時教師及時有效的檢查也是至關重要的。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小環節:

1、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給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a、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b、思考剛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邊讀邊思考可以在書中圈點批註。

(這一設計主要是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語文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這兒我給學生提出兩點要求,帶著這樣的要求學生去自主學習其實也是在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2、檢查

A、字詞(課件)

威尼斯小艇船艄船艙保姆禱告譁笑

停泊簇擁縱橫交叉操縱自如手忙腳亂

(1)指生讀詞語。注意讀準:尼、艇、艄、禱、譁、簇

(2)解釋詞語意思。指生彙報預習時瞭解詞語的意思。重點解釋:操縱自如、手忙腳亂。(這兩個詞語是理解課文重點句段的關鍵,因此一定要解釋好,解釋透。)

(3)、再讀詞語。(高年級識字教學也很重要,這裡嚴格按照課標要求,紮紮實實的搞好識字教學,夯實基礎。)

B、查讀課文:指名分段接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有錯誤要及時糾正。(初讀課文,一定要紮實有效,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3、理清文章思路。

請同學們瀏覽課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指名彙報,交流,幫助學生概括主要內容,引導學生說出: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威尼斯小艇的樣子、船伕的技術好以及小艇與人們生活的聯絡。同時讓生分別找出在哪一部分。隨著學生彙報,師抽象出主要內容並適時板書:樣子(2)技術好(4)作用(5、6)。

【這是一篇寫景散文,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理清文章思路,就一定要教會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而這一方法就是引導學生概括出每一段的段意,歸納起來便是文章的主要內容,這對於五年級學生來說不是很難,而且這也有利於以後學生對此類文章思路的更好把握。】

三、再讀課文,體會感悟

[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小艇的樣子。因此我緊緊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通過反覆朗讀,充分體會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寫這一寫作方法,最後能讓學生也學著作者這樣的寫作方法去寫一寫某種物品,從而抓住了重點,突破了難點。背誦有關的句段也在彷彿的理解體會中水到渠成。]

具體過程是這樣的: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小艇的重要性

感知小艇的重要對下節課理解作者為什麼單單寫威尼斯的小艇這一問題有重要意義。因為在威尼斯小艇是唯一的交通工具,這一特性凸顯了小艇在威尼斯的地位。通過讓學生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了什麼?(小艇在威尼斯是唯一的交通工具)。以及為什麼小艇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呢?去感悟小艇對於威尼斯人來說的重要性。

(二)、學習2自然段:小艇的樣子

1、我設計這樣的問題:既然它對人們這麼重要,它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看課文插圖,仔細觀察,看後用自己的話描述小艇的樣子嗎?

這一設計主要是為後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做鋪墊。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之後再獨坐者的描述更能夠幫助學生去體會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去寫的表達方法。

小艇到底是什麼樣子,有什麼特點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2自然段,找一找,畫一畫相關的語句,抓住關鍵詞好好的讀讀,體會體會。

【這一問題正是學習這部分內容的切入點,同時也是學生在解題時迫切想知道的,因此抓住學生這一心理,帶著問題走進課文,理解感悟的效果會更好。】

2、學生按要求做,教師巡視指導。

3、彙報:讓學生充分交流。在彙報時,學生可能抓到:小艇又窄又深,船頭和船艄向上翹起,像…像…彷彿…。這裡根據學生回答我會引導學生緊緊抓住這三個比喻句來充分理解小艇的特點。如:比作獨木舟,獨木舟是什麼樣子,課件出示幫助理解,從而體會到了小艇長、窄、深的特點;比作新月,新月見過嗎?什麼樣子的?出示新月的課件。讓學生來感悟小艇兩頭翹起的特點;比作水蛇,生活中水蛇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特點,從而體會到小艇輕巧靈活的特點。在每一處充分理解體會的基礎上再通過多種形式的反覆朗讀,讓學生在頭腦出形成表象,並更好的感悟小艇與眾不同的特點。

4、知小艇的樣子的同時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用詞準確與精當。重點比較“彷彿”改成“好像”好不好?這個問題讓學生明白我們在寫文章時反反覆覆的用同一個詞不是很好。

5、了小艇的樣子之後集中歸納出小艇的特點:長、窄、深、翹、靈活

6、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小艇的認識以及小艇的圖片畫一畫小艇的樣子,鞏固學生對小艇特點的掌握。

7、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寫的表達方法是本節課的難點。這一難點重點是通過對小艇的樣子的描述去體現。因而在學生掌握了小艇的特點之後則去引導學生去體會寫法。主要是通過對比去感知。具體做法如下:

假如老師告訴你:老師也做了一隻小艇:小艇有點長,兩頭有點翹,行動有點快。你能想像出小艇的樣子嗎?(學生肯定說想像不出。因為我說的句子沒有具體說出小艇有多長,像什麼?)接下來我就順勢去問:威尼斯與我們相隔千山萬水,而馬克吐溫對威尼斯小艇的描寫卻讓我們如同見到了真的小艇,它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因在哪?(引導學生說出作者抓住小艇的特點細緻觀察;抓住小艇長、窄、深、翹的特點進行描寫;運用了比喻的寫法)在這樣對比的過程中學生就明白了寫作的時候要抓住事物的特點去寫才能都寫生動,寫具體。

在此基礎之上,可讓學生展開想象:假如你坐在小艇上游覽威尼斯,會有怎樣的感受?這一設計也就是第三自然段的教學。在引出這一問題後教師配樂範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學生閉眼想象,然後說一說穿梭於古老的水城威尼斯,你會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說些什麼?想寫什麼?這樣很自然的便將第3自然段一帶而過,讓學生在想象中體驗那“說不完的情趣”。

【這樣感悟與體會結合,讓學生在輕鬆的交談中便能讀懂,讀透,體會深刻,閱讀教學便顯得輕鬆愉快、遊刃有餘。配樂範讀更是容易讓學生很快就進入這一意境。】

四、總結提高,拓展延伸

這一關鍵計劃的是讓學生依照作者的寫法去寫一段話,重要是本身的某個物。計劃意圖是對付本節課難點的——瞭解捉住事物特點寫的表達要領的牢固進步。聞名的教誨家陶行知說:“老師的職責不在於教,而在於教學生學。”教學有法,貴在授法。充實得發掘了課本的內在,奇妙地把課文的閱讀與寫作的引導有機地聯合起來了,讓閱讀更好地為寫作辦事。

國小語文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小夥伴》是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28課。這個單元主要是以學習好孩子好品質為主題。教育孩子們要有一顆樂於助人的心,當同伴遇到困難時不能只用語言上的關心或責備,應該給予最需要的幫助,用實際行動去幫助同伴;那才是最具體、最有效的。學生通過對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後,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二、說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閱讀課應於學生閱讀為主,教師只能給予引導,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最好能讀出感情。提出的問題還是由學生去解讀,更應該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獲取知識。

教學目標要求:

1.認識“餐、丟”等13個生字,會寫“問、間”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進入角色朗讀。

3.使學生從故事中受到啟發,有樂於幫助他人的願望和行動。

三、說重點、難點

這篇課文主要以情感及語氣的表現來進行對話的形式描寫四個小夥伴。並引導學生體會,同伴遇到困難最需要的是幫助。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揭題匯入

1.課間你最愛和誰一起玩耍?遇到困難你常向誰傾訴?(板書課題)

2.讀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麼呢?

二、初讀感知,認讀生字

1.要想讓學生理解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就應創設良好的語境,就需要學生充分地讀。於是在此環節,我先範讀,再讓學生齊讀。在讀之前,插入課件,讓學生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這樣,又能達到另一訓練目的:邊聽邊讀邊思考。

2.出示帶拼音的字詞,引導學習。

午餐丟了礦泉水糟糕

粗心大概公共汽車

忘記保護管理夾心

(1)同位之間練讀。

(2)指名一個小老師領讀所有的詞語。

3.去掉拼音。沒有了拼音朋友的幫忙,你還能讀好那就厲害了。

(1)自由練讀,教師遮住拼音。

(2)開火車檢查讀。(兩列)

4.只留下生字引導認讀。

(1)自由練讀生字。

(2)男女生比賽讀。

(3)老師抽卡片讀。

(4)猜字遊戲:

如:大官戴個竹帽子——管;二人睜兩眼——夾;

三、指導書寫。

1、出示卡片,“問、間”,明確書寫的內容。

2、介紹兩個字的`共同特點:這兩個字都有一個門字框,寫的時候,先寫外邊的門字框,再寫裡面的部分。

3、學生觀察其它字形,提出書寫要求

4、教師示範寫。

5、學生描摹、練寫。

第二課時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勞的和諧發展。

因此,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同時,以讀代講,讓學生從

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通過誘發學生的生活體驗,使課文蘊含的道理內化為孩子的情感需要。

一、複習匯入新課

1.開火車認讀生字。

2.齊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3.小姐過渡:安東真是個好孩子,他把自己的麵包掰開,把大的一半給了瑪莎!另兩個夥伴呢?維加和安娜又是怎麼關心瑪莎的呢?

二、朗讀感悟維加、安娜和瑪莎的對話。

1.自由朗讀第二~七自然段。

2.指名說維加、安娜都是怎麼關心瑪莎的。

3.出示維加說的兩句話指導朗讀。

你怎麼不吃呀?真糟糕!離回到家還有好長時間呢!

第一句強調“?”;第二句注意“!”。

4.評選最佳“安娜”。

(1)自由練讀安娜的兩句話。

(2)指名讀、挑戰讀、齊讀。

(3)讀完這兩句話,你知道了什麼?

5.指名讀瑪莎的話,讀出心情好沉重語氣。

三、朗讀感悟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1.聽教師示範讀或者錄音朗讀課文。

2.學生模仿教師或錄音,自由朗讀課文。

3.指名朗讀課文,大家評議。

四、全文朗讀指導

1.講解要點:

(1)讀出小夥伴的詢問、責怪、教育和關心瑪莎的不同語氣來。

(2)瑪莎同學丟了東西,沒吃的了,心裡一定很難過,因此讀他的話聲音要小一些。

2.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了能在讀中深入感悟,讀中深入思考,讀中深入體驗,我設計了讓學生分角色讀,並在小組中交流討論,自由發揮自己的見解,使之能達到訓練目的: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1)分角色朗讀四個小夥伴的對話,朗讀熟練以後,可以邊讀邊配上動作表演。

(2)議一議:三個小夥伴是怎麼關心瑪莎的,誰做的最好?說說你的理由。

(3)指名回答,說明理由。

(4)四人小組,發揮想象力,把課文表演出來。評選最佳“表演獎。”

五、創設情境,課外延伸

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因此,聯絡課文,提出:

1、如果你是小夥伴們中的一個,你會怎麼做?假如你是瑪莎,你會怎麼想?

2、在生活中,我們也一定會遇到一些困難,你有幫助過誰?或者是你接受過誰的幫助?

這樣,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就能使課文中所蘊含的道理內化為孩子的情感需要了。

六、創設情境,薰陶感染

通過舉例我國西南地區遭受嚴重的旱災,進行情感教育。同時教育他們應該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並能夠繼續傳承這種美德,讓世間充滿愛;讓愛充滿每個人的心田。讓他們感受到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如此幸福;應該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幫助他人。最後,用一首《感恩的心》來結束這節課。

國小語文說課稿11

各位評委老師,您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五年級上冊的14課《草船借箭》。我打算從以下方面進行說課:一、分析教材和學生;二、說教法;三、說學法;四、說教學設計;五、說板書設計。

一、分析教材和學生

1、首先我們來分析教材,《草船借箭》是山東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四組教材的一篇重點講讀課文。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文章講述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十天內選出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諸葛亮為顧全大局,與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說明諸葛亮有膽有識、謀劃周密、才智過人。課文結構嚴謹,故事以“借”為主線,按事情發展順序進行敘述。第四組教材以“中國古典名著”為主題,中國古典名著是中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閱讀名著對於增益智慧,提升素養,特別是語文素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編寫本組教材的意圖就是讓學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以上是分析的教材,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學生。根據我對學生的瞭解,他們課前通過各種媒介,對“草船借箭”有了一些瞭解,特別是我們學校正在研究的一個課題——國小生閱讀經典教與學方法的研究,因此,學生對四大名著比較熟悉。這樣我摸清了學生的現狀,才能少走彎路,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2、教學目標:

我依據《新課標》對高段語文閱讀教學及本單元的學習要求,我根據三個維度將本課的教學目標預設為: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使學生領略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

總結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從故事中具體的人和事中得到啟示,體會我們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從而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3、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是“諸葛亮是怎樣利用草船借箭的”讓學生通過對故事情節的瞭解,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從而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教學難點是“瞭解諸葛亮借箭為什麼能成功,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為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全面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原則。努力啟發誘導,變“教”’為“導”,變為學生探索、發現的過程。針對訓練的重點專案和課文的特點,設計富有思考價值的重點專案,和符合課文特點、富有思考價值的、多層次、多梯度的問題來導讀課文,引導學生多問幾個為什麼。充分發揮朗讀、默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感受力的培養。

二、說教法

隨著課改的深入,現在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是“要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一直在默默的思考:怎樣教才能有效,怎樣教才會有效呢?通過實踐、反思,我慢慢的明白:語文教學要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的教學方法為:

1.採用啟發式教學。即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在讀中思考、領會、劃詞劃句,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弄懂弄通課文的內容。

2.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

3.採用實物演示法教學。實物演示起著直觀的作用,有助於突破教材的難點。此外,運用講讀法、板書法等,多法並舉,目的在於變閱讀教學“模模糊糊一大片”;為“清清楚楚一條線”。

三、說學法:

學情分析:課文寫了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為之嘆服,稱諸葛亮“神機妙算”。教學時,教師就引導學生圍繞“神機妙算”這個詞展開教學。教學中以讀為主,採用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的形式使學生形成能力。旨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質。

設計理念:

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本堂課主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讀而思,思而疑,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四、說課堂教學程式

一、交流資料,走近名著

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三國演義》的人物、歇後語、故事。然後教師小結並簡單說明故事發生的背景,揭示課題,匯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我設計任務型的初讀方法,要求學生帶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草船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的任務進行初讀。目的是落實字音教學,在此基礎上概括課文內容,這樣,既降低了難度,也提高了環節操作的實效性。

三、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這一部分教學,我打算抓一個關鍵詞“神機妙算”來展開。因為崔巒老師說:“提高課堂教學,問題不在多而在精。問題要提在課文內容、形式的特點上,提在語文訓練的`重點上,最好能做到牽一髮而動全身。”通過鑽研教材,我發現“神機妙算”就是這一課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詞語。

因此,我讓學生默讀課文,看看能從哪些地方感受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劃出有關句子並寫體會。我並以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幾個方面作為教學主線,組織教學。此時我讓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讀完後再小組合作,這樣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舞臺,開闊了學生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中瞭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他們在讀中思考,讀中領會,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生在思考、探究、交流中才會對問題有更深入的認識,這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原則。

通過自主閱讀,合作交流,同學們很快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有關材料,有的同學說:我覺的這個句子能體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如“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這時,我給他投去了讚許的眼神,示意他接著說,“為什麼你認為這就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呢?”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有時也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位同學信心十足的說:“諸葛亮選擇這樣的天氣,說明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而且預測準確,正因為大霧漫天,面對面都看不清,諸葛亮的妙計才得以實施。”接著,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是不是碰巧遇上大霧天氣呢?我請同學們結合上文說一說,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觀的滲透。諸葛亮不是神,不是能掐會算,而是憑著對事物的觀察,進行推理預測(識天文)。這種潛移默化的滲透其實是價值觀的培養。我讓同學們試著讀,比賽讀,全班齊讀這幾句話,因為文章的內容是由語言表情達意的,其意境是讀出來的,學生能在讀中悟情,悟義,悟理,在反覆的朗讀,體會到了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當同學們說到“諸葛亮把船一字排開,一邊擂鼓,一邊吶喊”時,教師及時充當質疑者,以謙遜的口氣說:“諸葛亮怎麼敢這樣呢?他不擔心曹操向他進攻嗎?他應該有自己的原因吧?”教師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這個問題,猶如向學生的心海投下了一顆巨石,激起了學生思維的浪花,學生的探究慾望被激發起來了,他們就會更主動,更細緻地研讀語言文字,深入理解諸葛亮這樣安排的巧妙之處(知人心)。同學們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方面已經有了充分的理解。

五、說板書設計

14、草船借箭

諸葛亮 周瑜

知天文

神機妙算 曉地理 自嘆不如

知人心

國小語文說課稿12

大家好!

今天我來說一說《黃山奇石》這篇課文。說課的內容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說教材,第二部分是分析學生,第三部分說教學目標,第四部分說教學設計,第五部分是說教學效果。

【說教材】

《黃山奇石》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

黃山,是天下第一奇山,位於安徽省南部,她有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山之煙雲、廬山之飛瀑。黃山有四絕:奇鬆、怪石、雲海、溫泉。可以說無峰不石、無石不鬆、無鬆不奇,是令人嚮往的地方。於是,自古就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說法。

《黃山奇石》這篇課文就是描述了黃山“四絕”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橫生的奇石,不是神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創造。讀著課文我們彷彿被帶到了景色秀麗神奇的黃山,似乎已經不是在閱讀課文,而是站在黃山一個個觀景臺上,美美地欣賞著那些奇石,拍下一張張奇石圖。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每一幅圖,都是一個神奇的童話。讀了課文不油心生嚮往黃山之情,更加喜愛黃山。

【析學生】

作為國小低段的學生,他們對事物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知識,表現慾望較強,喜歡展示自己。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已經能夠自主學習,能夠與他人合作學習。但學生對黃山奇石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語言表達能力、對事物的細緻觀察能力也處於薄弱階段,對課文理解有一定難度。

因此,根據新課程標準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及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說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感受黃山石的奇妙,體會作者對黃山奇石的讚歎。喜愛黃山,嚮往去黃山看奇石。

2、通過觀察圖畫與理解語言文字,培養觀察和想象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為了促進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創新精神,教學活動中,可將看圖、讀書、訓練融入質疑、疏疑、解疑的主線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動起來。

4、教學重點及難點:

指導學生觀察圖片,賞析優美詞句,展開合理的想象,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

現在,讓我來說一說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

【說教學】

課堂上應緊緊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依據教材圖文並茂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以質疑為主線,運用反饋教學法進行調節反饋,引導學生進行質疑、歸疑、悟疑、解疑的教學,並且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這是我的總體教學思路。教學環節分為三個部分:

1、初讀課文質疑,明確學習目標:

開課質疑,課件出示課題“黃山奇石”,其中“奇”字用動作突出。教師解釋什麼是奇?並問學生:“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有哪些疑問?”在學生充分質疑的基礎上,教師歸納出具有代表性的問題。然後,請學生帶著問題聽教師範讀課文,同時觀看課件播放介紹黃山的風光短片,讓學生通過欣賞、領略黃山美景,為下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在本環節中學生通過質疑,對黃山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帶著問題進行學習,使學習目標明確,學習質量提高。多媒體在這個環節中突出其直觀性、形象性,把黃山奇景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眼看著黃山秀麗神奇的風景,耳聽著教師飽含激情的範讀,彷彿走進了仙境般的神話世界,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創設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2、細讀課文解疑,突破重難點:

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圍繞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悟疑、解疑,突破重難點,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⑴瞭解內容,初步解疑:

在上一環節中,學生的積極性已被調動起來,教師順勢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看看課文中有沒有你想知道的答案,並把你讀懂的地方和同學說一說。

⑵深入理解,進行解疑:

從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入手,讓學生說說學會了什麼,還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學生對“景色秀麗神奇”、“怪石”幾個不易理解的詞語,教師可採用對比法進行教學。就拿“怪石”一詞來說吧,課件出示兩張圖,一張圖上的石頭相貌平平,而另一張圖上的石頭則有些怪異,讓學生判斷哪張圖上的石頭為怪石,這樣學生自然就明白什麼是怪石了。

在教學配圖的二、三、四自然段,可採用看圖學文的方法,讓學生把課文中描寫各種奇石的語句找出來,圖文對照讀一讀。當教學到“仙桃石”時,課件出示仙桃石的圖片,教師指導學生觀察圖片,可以看到山頂的巨石就像一個大桃子,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落在山頂的石盤上。讓學生結合看過的神話傳說,如《西遊記》等,發揮想象,想象一下仙桃石的來歷,編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講一講。當教學到“猴子觀海”時,課件出示猴子觀海的圖片,教師引導學生看到,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塊形狀像猴子的石頭,它兩隻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雲海。學生對“翻滾的雲海”理解起來有困難,可以讓他們聯絡生活實際說一說,並看看課件出示的翻滾的雲海的圖片,以此解決心中的疑團。當教學到“仙人指路”時,課件出示仙人指路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圖上的巨石就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指向前方,好像正在給遊人指路呢。可以讓學生學一學仙人指路的動作,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在講課過程中穿插著朗讀訓練,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和體會黃山石的奇妙。第二自然段指導學生要讀出對仙桃石來歷的一種猜想。讀第三自然段要突出猴子觀海的有趣,聲音可以輕一點,彷彿怕驚動了正在觀海的猴子。而第四自然段則要讀出仙人指路這個傳說的神祕感。朗讀的方式也要多樣化,有自由讀、小組讀、男女生分開讀、表演讀等。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部分練習背誦。

在學習第五自然段時,可讓學生將描寫“金雞叫天都”的語句找出來讀一讀,理解什麼是“金光閃閃的雄雞”、“不住地啼叫”是什麼意思。然後指導學生根據課文的描述,發揮想象,畫一畫“金雞叫天都”,再選幾幅學生作品用投影展示出來,大家來評一評誰畫得好。

3、讓學生充分動起來,體驗創意性閱讀: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充分考慮到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和個體差異性,為學生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有朗讀、當導遊、講故事、畫畫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喜歡的活動方式,分組同時進行,教師從旁指導。喜歡朗讀的學生可以一個人或幾個人一組,把課文美美地讀一讀,儘量讀得有感情,還可以配上動作;喜歡錶演的學生可以在小組內扮演導遊,把自己喜歡的部分介紹給大家,帶領大家遊黃山;喜歡講故事的學生可以挑選課文中的一處奇石,發揮想象,編一個有趣的故事講一講,比比誰講的故事最精彩,最能吸引人;喜歡畫畫的學生,趕快拿起手中的畫筆,通過自己的想象,在紙上畫出“天狗望月”、“獅子搶球”、 “仙女彈琴”。為了再發展思維,還可讓學生畫自己想象中的怪石並起上名字。最後,每組推選同學在全班展示才藝,彙報學習成果。

只有學生主動、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他們的主體性才能真正得以體現。學生通過各種活動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鍛鍊了自身的能力,體現了語文教學的創造性和實踐性。

【說效果】

通過看圖,瞭解文章大意到質疑、解疑,直至突破重難點,學生明確了自己的主體地位,能充分發揮想象力,發展創造性思維。多媒體課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突出了形象性、直觀性,起到了較好的輔助作用。多種形式的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展示空間,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全情投入到學習中來,使課堂教學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國小語文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一)、教學要求:

1、通過在教師指導下的獨立閱讀,初步理解內容,學習小英雄雨來熱愛祖國、憎恨敵人、機智勇敢的優秀品質。

2、繼續練習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讀後能說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3、練習給每一部分課文加小標題。

(二)、教學重點、難點:

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說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時間:1課時。

二、說學情:

在教學本課之前,學生在前面已學習了一篇和戰爭有關的課文。對於已經有所瞭解,這是順利完成本課教學的有利條件。但由於四年級學生閱歷淺,對本文中涉及環保的科學道理較難理解,根據這些實際,在教學時我採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三、說教法:

1、朗讀教學法:

學生的感受是通過朗讀來實現的,只有讓學生通過充分地讀,才能在讀中感知,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本文是以小云雀和媽媽對話的形式展開故事情節的,語言生動有趣,適合朗讀。在教學中,我把朗讀訓練貫穿始終,採用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2、情境教學法:

閱讀教學中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體驗文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這樣往往比教師單一的講解更深刻。

在本文教學中,我以語言描繪、圖畫展現、表演體驗等不同方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感受課文內容。

四、說學法

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只有深入文字和文字進行深入的、多層次的對話,才能深刻領悟課文內容。因此,本節課我通過學生用讀讀、圈圈、議議的方法,以讀悟語,以讀促解,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表達的感情。

五、說教學過程

本文雖是略讀課文,但由於篇幅較長,可以安排一課時完成。教學中要練習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先通讀課文,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瞭解雨來是哪裡人,生活在哪個年代?為什麼稱他是小英雄?大體瞭解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全文研讀時一部分一部分地閱讀、思考,特別重點理解“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句話。

在全面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給各部分加小標題。最後進行總結擴充套件。

國小語文說課稿14

說教材:

我作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長春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5 板塊第一課《一串快樂的音符》。本課是一篇充滿幻想、充滿陽光的童話。課文藉助小小的音符傳遞著人們心中的美好願望:它們串聯在一起,快樂地奔跑,自由地歌唱;伴隨著孤獨的老奶奶,喚起她心頭的幸福時光;它們輕輕地哼唱,哼唱的是一首真誠的愛之曲。

說目標:根據這首詩歌充滿幻想、充滿陽光,語言優美流暢,情意深長的特點,考慮到四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並參考課程標準對本冊教材的具體要求,我確定本課的教學三維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感悟排比句的特點以及在文章中的作用。並學會運用排比句。

過程與方法:教師引領學生學會學習方法,掌握排比句的用法,省略號的用法,指導學生通過情感朗讀,感悟作者在文字中體現的情感。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課文,感受人與人之間真誠的愛。

說教法:這篇課文語言優美,基調歡快,適於指導學生朗讀。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喚起學生心中美好的情感,從而自主地聯絡身邊的人和事體驗誠摯的人間真情。並鼓勵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來突破難點,感悟人間真情。

說教程:

下面簡單談談我對教學環節的設計:

一、抓住題眼,讀出“快樂”。

教學要省時,高效。所以在開課伊始我就抓住題眼,也就是“一串快樂的音符”中的`“快樂”一詞,直入文章的重點。引導同學通過找體現小音符快樂的句子,體會文字中優美的語言文字,體會字裡行間流露出的豐富情感。並引導學生感悟到,小音符的快樂是因為獲得生命的滿足和到處奔跑的自由。為後文,與小音符的另一種快樂進行對比打下伏筆。 在讀的同時,適當插入說和寫的訓練,也就是抓住3 自然段末的省略號進行續寫,讓學生初步嘗試仿寫排比句。從而實現四年級的語文教學向讀寫結合的邁進。

二、討論交流,感悟“快樂”。

教學似一幅寫意畫,要在關鍵處濃墨重彩。文章的9——15 自然段,是全文感情的凝結點,是小音符兩種快樂變化的矛盾點,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所以,我設計了默讀找讓自己感動的句子,以體會老爺爺與老奶奶之間的愛;師生、生生之間相互交流疑難,以體會小音符對老奶奶的愛。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中撞擊出智慧的火花,在質疑、探究中實現思維的創新。

三、昇華主題,對比“快樂”。

學語文,我們要引領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溫度,探索語言文字的廣度,挖掘語言文字的深度。本文作者將美好的人間真情寄託於小小的音符,告訴我們快樂的真正內涵便是給予。而我們沒有理由不引領學生去品味文章的精神核心。所以當學生體會到了老奶奶和老爺爺之間的愛之後,我趁機提出:小音符留在了老奶奶的心裡,他們還會快樂嗎?這種快樂與之前的快樂有什麼不同呢?為了便於理解,我將14 自然段,和前文的8 自然段進行對比,這樣前後聯絡,學生自然體會到前者是自由奔跑的快樂,而後者是給予的快樂。從而準確地把握了文章的主旨,而從中也滲透了聯絡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學法指導。

四、深情總結,歌唱“快樂”。

教學進行到此,同學們對文章情感內涵的把握已有水到渠成之意。那麼小音符們唱的是什麼歌呢?是關於愛的歌,是老爺爺對老奶奶的愛,是小音符對老奶奶的愛,是人世間最平凡卻又偉大的愛,愛就是給予別人快樂,愛就是最真誠的奉獻。

國小語文說課稿15

《驚弓之鳥》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這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手更贏不用搭箭,居需拉弓,便使天上飛過的一隻大雁掉下來的事。從中反映出更羸善於觀察;善於思考;並能根據所見所聞做出正確分析。全文共九個自然段。先講述了更贏射大雁的經過和結果;接著講述了更贏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因此可以按內容的不同把分成兩個部分。也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三段來理解。教學中為了突出重難點,採用分兩部分的方式比較合適。

第一部分是的前五自然段。首先便交代更贏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接下來的四個自然段較為具體地講到了事情的經過和結果。如文中所述,更贏見“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便斷言他“只要拉一下弓,這隻大雁就能掉下來。”這種技藝非親眼所見,誰人會信。難怪魏王會“信不過”自己的耳朵,認為是自己聽錯了,但隨之而來的情形便足以印證了令魏王難以置信的話。“更贏並不取箭,”這句話原本毋需用一個“並”字也能講通,但通過一個“並”字,卻很好地強調了“不取箭”的事實。但聞“嘣”的一聲弦響,只見“那隻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裡直掉下來”。同樣是一個“直”字卻準確地描繪出前後兩種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寫大雁一個勁兒往高處飛,飛得急;後者是寫大雁一點兒也不能飛了,掉得快。讀文至此,我們定會拍案叫絕。

第二部分是的後四個自然段。這部分內容以更羸與魏王對話的形式出現,尤以更贏所揭示的不用搭箭能射下大雁的原因為重。前文中更羸只拉弓射雁的事實著實令魏王“大吃一驚”,由前面的“是嗎?”“你有這樣的本事?”兩個懷疑到近乎不相信自己耳朵的問句到“啊! “真有這樣的本事!”兩個驚訝到近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的驚歎句便很有力的說明了這一點。課文並未就此點明其中的道理,而是在魏王驚歎之餘,寫到了更羸令魏王覺得“更加奇怪”的一番話:“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為我知道,這是——只受過箭傷的鳥。”這裡,我們應該注意更羸話前的提示詞語“笑笑”兩字可不簡單,因為這笑中包含著更羸對眼前事實的最清晰的認識。然而這其中的玄機卻是我們和魏王所不知道的。這話語連同這話語前不可思議的神情對剛親眼目睹完讓人不可想象的只彎弓取鳥場面的魏王來說,當然更是覺得奇上加奇了,不是嗎?“你怎麼知道的?”魏王的疑問也是我們讀到這裡的疑問,當把這些不可思議的疑問推向高潮的當口,讓更羸用諸語道破天機,應當說是作者有意安置的精妙之筆。更羸的這段話總共有四句。第—句說的是他看到和聽到的情況。看到的是——“它飛得慢”;聽到的是——“叫的聲音很悲慘”。第二句說他根據看到的和聽到的進行分析:從:飛得慢”知道“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癒合,還在作痛””;從“叫得悲慘”知道“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這兩個倒裝的因果關係句有力地強調了“飛得慢”和“叫得悲慘”的原因。而這些原因正是更贏由所見大雁飛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進——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終所得出的結論。 倒裝因果關係的句段組合是這篇課文在寫作上突出的——個特點,小至更羸對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課文的結構安排,不僅反映出更羸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特點,也有力的突出了的中心內容。

本篇位於本冊教材的第八組,在訓練重點上由逐步“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的訓練進而訓練學生“把一段話寫清楚”。教學時,應抓住課文的重點段,首先在弄懂自然段的意思上下功夫,再在此基礎上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針對本冊教材的具體情況,大綱要求教學中讓學生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能初步理解課文內容,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的詞句,學習分析自然段,歸納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是怎樣用詞造句、連句成段的。針對大綱對本冊教材的要求和課文自身的訓練重點,對於本課的.教學我擬定以下的教學目標:思想教育方面: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更羸能不用箭只拉弓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對事物要仔細觀察,並進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確的判斷,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培養能力方面:通過理解更羸說的一段話,進行讀懂自然段意思的訓練,並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基礎知識訓練方面: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能手”、“‘本事”、“大吃一驚”、“孤單失群”等詞語的意思,並懂得“驚弓之鳥”這一成語的意思,練習複述課文:培養非智力因素方面:養成認真讀文、勤觀察、善思考的習慣。這篇課文主要通過更羸只需拉弓,不必取箭即可射下大雁的故事,反映他遇事善於觀察、善於思考,而最後一個自然段更羸的話集中體現了這一點,因此擬定為教學重點,而對於更羸觀察、思維的過程及準確的判斷是學生不易理解的,教學中將其作為難點來處理。

《國小語文教學法原理》告訴我們,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是關係到培養讀寫能力和發展智力的一種發展性閱讀。發展性閱讀是一種“雙向”心理過程。首先是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讀一篇,先要讓學生感知文字,從字詞到句,從句子到段落,從段落到全篇,逐步讀懂。發展性閱讀的“雙向”過程是安排閱讀教學程式的重要依據。 結合《驚弓之鳥》一文的具體情況,針對國小語文教學法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在教學中的具體操作程式是這樣安排的:

在第一課時中,首先揭示課題,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初步感知這個成語故事的大致內容,藉助拼音,讀準生字,通過查字典並結合上下文內容初步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在瞭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根據記敘的內容,按老師的提示:射落大雁,道出原因,將課文分成兩個部分。第二課時首先在第一課時揭示課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有意安排了揭示分析課題匯入新課的環節。由故事演繹而來的“驚弓之鳥”是一個成語,課文對更羸善射的技藝集中體現在對一隻受過箭傷的大雁準確分析和推理上,以上這些不宜過早出現,因此適當地變換形式,以幾個淺顯的小問題切入,有利於學生漸入佳境。我是這樣做的:在進一步揭示課題時,學生明確故事裡的這隻鳥是隻怎樣的鳥?以此喚起學生對大雁這種候鳥的生活習性的再認識,為下文講更羸如何只拉弓射雁略作鋪墊。故事裡講到了哪些人?主要講誰?這一問題旨在讓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立足於瞭解的中心人物更贏的特點。在本節課新授伊始,提出這兩個問題,即是對第一課時學習內容的回顧,又能使學生在明確問題答案的基礎上自然地將更羸與這隻與眾不同的大雁聯絡在一起,為下文的學習設定一個寓有形於無意的思維環境。

在學習課文第一部分時,我採用的是按順序講讀的方法,抓重點詞句理解更羸是怎樣觀察和怎樣做的。首先讓學生默讀這五個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思考每個自然段講什麼?而“弄懂自然段的意思”是前一組課文的訓練重點,讓學生默讀課文有利於學生思考問題。在學生默讀後,提出問題:

第一自然段介紹了哪些內容?這一自然段雖然只有一句話,但交代了更羸是什麼時候、什麼國家、什麼身份的人。在讓學生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時,我引導學生從理解“能手”到理解“射箭能手”,再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能手”是說有著某種專長而社會地位一般的人,“射箭能手”是說射箭的技藝不同一般且僅此而已,加上“有名”兩字可看出更羸善射已是家喻戶曉,以至下文說到魏王要他陪自己打獵,這樣一步步地獲得明確的概念,有助於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第二自然段有幾句話?各講些什麼呢?讓學生分清句子的意思,重點理解第二句,提出“這隻大雁有什麼特殊的地方?”的問題,引導學生抓住“一隻”、“慢慢”等詞語認識事物的表象。大雁喜群飛而徙,“一隻”說明它掉隊了或是有其它意外情況。“慢慢”是說飛得慢而吃力。在學生了解了大雁的特殊之處後,讓學生相機體會三個句子是怎樣聯絡在一起的:先講“去打獵”,再講“雁飛來”,後講“指雁說”,這幾個意思是一步一步講的,能看到現象已是不易,看到就說理見自信。再通過指名朗讀加深對句意的認識,注意人物說話時的語氣,重點讀好上面提到的一些詞語。

對三、四自然段的學習先指名朗讀,要求學生朗讀時注意魏王說話的語氣,通過對“信不過自己的耳朵”的理解,引導學生體會更羸對魏王所說的話讓人感到奇怪。因為這是從來也未曾聽說過的。“你有這樣的本事?”讓學生體會魏王言語中對更贏有神奇般的本領感到極其懷疑。在學生對魏王的這種情況有了更深的理解後,再讓學生帶著體會到的這種感情來朗讀,以加深對內容的理解,並結合指導朗讀,要學生注意其中標點符號的作用以及為什麼要這樣使用、這樣表達。

課文的第五自然段也只有一個句子,先讓學生讀一讀,看這一個句子中講了幾層意思,引導學生從前後聯絡中發現其中的兩層意思:弦響、雁落,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這一自然段中對語言文字的訓練,我是這樣安排的,引導學生思考:“更羸並不取箭”這句話中不用“並”也能講通順,現在用上“並”起了什麼作用?讓學生領會作者用“並”是加強語氣,強調更贏不取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從容自若,成竹在胸。而後出示字幕:“……那隻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裡直掉下來。”用紅筆在其中兩個“直”上加點,讓學生理解這兩個“直”在不同的句子裡,有著不同的意思。“直往上飛”是說大雁聽到弦響一個勁兒往上飛,飛得急;“直掉下來”是說大雁一點兒也不能飛了,掉得快。這樣,教師在學生還理解不深的關鍵詞語上,畫龍點睛地做些指點,啟發學生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從而深刻地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並懂得怎樣運用語言文字更好地表達思想感情,培養學生通過揣摩詞句深入理解課文的能力。在此節有更深入的體會後,讓學生通過加重關鍵詞語氣的朗讀來更好地體驗這種感受。在學生朗讀後,出示能直觀反映這段內容的課文插圖的投影片,讓學生仔細觀察圖中更贏的動作,更贏和魏王的不同神態。採用這種直觀的電教手段,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還能激發學生表達的慾望,有效地鍛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最後要求學生輕聲讀全文的第一部分、邊讀邊想:這一部分主要講了什麼?旨在讓學生在分析自然段的基礎上,抓住主要內容,概括段意,這也體現著大綱的要求。

在學習課文第二部分時,我採用抓重點段輔以練習,講練結合的方法。安排幾組練習突破重、難點,理解更羸是怎樣分析推理的。首先要求學生默讀這部分課文,思考這四個自然段各寫了什麼?你認為哪一段是重要的?讓學生從整體上初步感知更贏所說的原因,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深入理解最後一個自然段內容。這部分內容是以對話形式出現的,而且對話人的表情較為豐富,因此在初步感知內容後,要學生分角色來朗讀課文,指導朗讀時,引導學生注意把魏王“大吃一驚”的句子與第一部分中對更贏的話表示懷疑的句子作比較,“以理解”大吃一驚”的意思,進而體會更贏的話感到“更加奇怪”的原因,理解更羸“笑笑”的意思是因為事情的發生全在他的意料之中,在逐步對內容有更深理解的同時,再用感情朗讀來表達,並加以評議,從而溝通了從認識到理解的橋樑,也為更好地揭示中心段落打下基礎。

的最後一個自然段是本課的重點段,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出示這一自然段內容的投影字幕,指名朗讀這段話,看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各寫了什麼?在引導學生回答出這些問題的基礎上,要學生判斷這其中那些是更羸看到的和聽到的?聯絡前文中“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一句想一想,句中只有一個“鳴”,更羸怎麼知道它的聲音很悲慘?引導學生結合大雁的生活習性進而體會出更贏善於觀察和思考的特點。第一句講他看到和聽到的現象,第二句還是說現象嗎?‘引導學生認識到這是在分析現象產生的原因。對現象產生原因的分析部分,先引導學生結合句子意思理解“癒合”和生孤單失群”的意思,還要讓學生注意到這兩個並列關係句式的句子結構,因為這一句是對前一句現象的分析,側重交代的則是原因,於是在這裡,我還設計了這樣的練習,讓學生用這種句式來說一說強調原話,以加深對這一內容的理解。(可出示字幕投影片)“大雁飛得慢,因( );叫得悲慘,因為( ),”讓學生當堂練習,在教師的指導下了解哪些是觀察到的,哪些是經過分析得出的,認識到任何分析、推測都是建立在觀察的基礎上的,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深入理解這兩句的基礎上使學生懂得更贏根據看到的、聽到現象進行了分析,得出“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的判斷。然後重點討論:更羸又是怎樣進一步分析的呢?仍出示訓練題目:“大雁拼命往高處飛,因( )掉了下來,因為( )。”使學生能模仿前面學過的句式自己獨立思考、分析,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抓住兩組相同的關聯詞“一……就……”結合更羸前面的分析,即可使學生清楚地知道不用箭只拉弓便可使大雁掉下來這一嚴密的推理過程。《心理學》告訴我們,分析和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這兩個分析推理的過程,不僅能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分析、推理的思維能力。這樣,把能力的訓練落在了實處。最後要求學生在齊讀後概括課文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至此,本課時的板書已經形成,板書的內容正體現著更羸從觀察到分析、推理和實際情況的全過程。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刻的認識,在此,要求學生根據板書來說一說更羸是怎麼知道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射下來的,在這裡引導學生用學過的“……”,因為“……”的句式說出: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雁,是因為大雁受過箭傷。通過這個說話練習,既培養學生說的能力,又對學生進行分析推理的思維訓練,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總結全文時,先讓學生朗讀全文,想一想前一部分寫了什麼?後一部分寫了什麼?作為讓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總體回顧,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揭示“驚弓之烏”這個成語的意思,並通過舉例來說明對這個成語的理解。此處,還可讓學生思考:如果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分段,可分幾段,每段寫了什麼內容。這樣,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分段,概括段意的能力。最後,讓學生練習複述這個成語故事。作業是促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鞏固並將知識轉化為技能的重要環節。針對這則成語故事的具體內容並結合課後練習的要求,在新授課後我佈置學生在課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這個基礎上繼續練習複述課文內容,這裡提醒學生注意複述與背誦的區別,引導學生儘量用自己的話,用講故事的語氣進行復述。

板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驚弓之鳥》一文的板書設計力求體現更羸對事物的細緻觀察,準確分析、嚴密推理到情況的落實,從中可以發現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途徑,並能用較為清晰的思路引導學生複述課文內容。

附板書設計:

28.驚弓之鳥

慢慢飛來 受過箭傷還在作痛 一聲弦響 嘣的一聲

拼命高飛 直往上飛

一隻大雁 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 傷口裂開 拍兩下翅膀

邊飛邊鳴 掉了下來 直掉下來

(觀察) (分析) (推理) (實情)

5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