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熱門】美術說課稿模板彙編9篇

說課稿1.6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美術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美術說課稿模板彙編9篇

美術說課稿 篇1

各位專家、評委、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透視法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是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七年級美術上冊第二單元(造型表現領域)多彩的學習生活、第一章《優美的校園》活動二:學習與研究——透視法。其主要內容是:透視知識的學習。是活動一:體驗與選擇的更深入更理性的學習,是活動三:寫生與表現必備的造型基礎之一。透視知識的學習不但可以豐富學生的美術語言,提高學生的空間表現能力,還可以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空間想象力,發展學生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美術課程標準》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我特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對透視知識的學習與探究,使學生了解多種空間表達法,掌握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的基本規律,學會運用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法來表現校園的空間。

(2)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體驗、交流、總結和運用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探

究能力、觀察能力和空間表現力。

(3)情感目標

在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透視知識於生活,同時學會

運用透視知識美化我們的生活,表現校園的空間之美。

3.教學重點、難點及依據

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我特制定如下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透視的規律、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的基本知識

難點:如何運用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表現空間的變化

二、說教法學法

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

的傳授者、灌輸者。透視知識的學習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說較為抽象和理性,學習的難度較大。如果還是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不僅會讓學生覺得學習困難,而且還會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本節課設計了四個活動,更多地讓學生接觸實際事物和具體環境,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同時結合教師的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啟發點撥——彙總歸納,以便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空間表現能力。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式如下圖: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總結歸納,得出結論——練習、反饋應用——鞏固新知。

三、說教學過程

教具準備:長尺

學具準備:直尺、鉛筆、紙

教學程式: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通過一個提問——黑板是什麼形狀的?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興趣,因為學生會覺得奇怪“黑板不是長方形的嗎?老師怎麼會提這麼簡單的問題?”接著進行活動一:讓幾位學生通過對黑板正面和側面的觀察並討論,瞭解到黑板會由於空間的變化呈現出梯形的形狀,即原本相等的兩條邊會產生“近大遠小”變化。活動二:伸出你們的食指放在眼前,比一比老師高還是你們的手指長?同時讓學生舉出生活中這樣的現象,從而引出透視的概念、透視的規律、透視的型別,以及讓學生知道透視知識於生活,符合“美術課程應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新課程標準要求。

透視的概念:用線或色彩在平面上表現立體空間的方法。

透視的規律:近大遠小、近高遠低。

透視的型別:平行透視、成角透視

2、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動三:讓學生拿出直尺比一比,找出“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有幾個消失點及適用於什麼樣的觀察角度,這兩種透視有什麼異同點。從而從直觀上認識這兩種透視的消失規律。這個活動的設定,讓學生動手操作和自主探究,以便於讓學生當學習的主人,體驗學習的樂趣。

3、總結歸納,得出結論

通過活動三,結合學生的探究、討論、交流的情況,讓學生自主歸納出兩種透視型別的異同點:同樣具有“近大遠小”、“近高遠低”的規律;不同在於平行透視的上下輪廓線平行,觀察角度是正面角度,只有一個消失點,所以又可以稱之為一點透視。成角透視的上下輪廓線不平行且成角,觀察角度是半側面角度,有兩個消失點,所以也可以稱之為兩點透視。

教師小結。

4、練習、反饋應用

活動四:每個小組派一個學生代表,運用兩種透視法到黑板上畫兩張書桌,並進行評價和檢查是不是符合兩種透視法的規律。通過這個活動,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和深化透視知識的學習(特別是兩種透視法的共性的學習)。在這個環節裡,學生也許可以根據透視規律來畫出書桌,但許多學生畫的桌子會出現傾斜的現象,原因在於學生把豎直線畫得不垂直於視平線。此時可以啟發學生:這與如何寫字端正是一樣的道理。

5、鞏固新知識。

活動五:將第6頁中間的輔助圖改畫成一座6層樓房或者把平行透視的輔助圖改成教室的室內空間,怎麼畫呢?

教師請一個小組的同學在黑板上畫,其他小組討論後用鉛筆、直尺畫在書上。教師巡視,分組指導。(指導時抓住成角透視和平行透視的消失規律,讓學生明白,即使有一千個樓層,每個樓層的延長線總會消失在兩邊的消失點上。而教室內的所有窗戶或桌椅的延長線總會消失在中間的消失點上。) 活動四和活動五的設定,目的是讓學生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產生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

教師總結並進行演示。

6、拓展學習

讓學生從課本第2頁中間的圖例《清明上河圖》中尋找消失點,引出中國畫獨特的空間表達法——散點透視法,激發學生對祖國優秀傳統繪畫的熱愛和學習興趣。

四、評價分析

最後,我對本節課的教學後進行評價分析:

我在教學中深刻地體會到新教材與以往的不同,新教材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始終貫穿本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較大的提高,學習效果好。原本純美術的技法學習通過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變得有趣、易懂。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的那種單一傳授式的教學方法。不但使學生掌握了課本上的知識,還使學生加強了對日常事物的觀察分析的能力。真正使教學提高到培養學生能力的層面上來了。

我從以上幾個方面闡述了“透視法”這一節課的有關設想,我對自己本課的教學基本上是滿意的。但有些細節還有待完善,不足之處,請各位專家、各位評委和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美術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依據課程標準中“造型表現”領域的有關要求,選擇“星空”這個與天文、地理、航天等科學知識緊密相關的主題星空,指導學生運用收集圖片資料、觀察星空、繪製和設計有關星空題材的美術作品等方法,瞭解美術星空與科學的關係。

教材從認識星空入手,展現了各種形態的行星、閃爍的星星、一掠而過的彗星以及人類探索宇宙的圖片,引導學生從視覺藝術的角度認識星空,感受星空的美麗與神祕,幫助學生了解人們利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可以獲取大量的豐富的視覺形象,激發藝術創作靈感。通過繪畫與設計活動幫助學生開闊藝術視野,拓寬美術的表現題材。學習收集圖片、處理圖片和從有關的圖片獲取創作源泉等方法,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課文以觀察和討論的方式匯入,逐步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對“星空”的豐富感受。包括地球與太空,’人類與宇宙的探索,有關星空圖片的獲取,星空的色彩,星球的形狀與佈局,日月星辰的執行與變化,形態與明暗的對比等等,從而獲得美感啟示。

教材設定了兩個學習活動, “活動一”安排學生繪製表現星空的美術作品,培養學生善於用繪畫語言表達視覺感受的能力,立足於學生興趣,鼓勵多種技法的嘗試,讓學生在娛樂中學習,體會視覺藝術中點、線、面、色彩、肌理等構成要素所形成的視覺美感。 “活動二”安排學生以星空為題材,製作一件平面設計作品,力求把設計與實踐相結合,強調設計意識的培養,並啟發學生嘗試運用不同的製作手法,培養靈活處理表現手法的能力。有條件的話可以學習電腦繪圖軟體的操作,利用電腦製作。

“評價建議”一欄中,提出了從圖片中獲取美感啟示、從作品創意等方面對學習績效測評的評價建議,作為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檢測知識、能力水平的參考。

“資料庫”收集了有關繪畫特殊技法的介紹,供作業時借鑑使用。

“學習大空間”提供了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藝術圖片,引導學生拓展思維空間,啟發學生進行科幻畫的創意表現,使學習得以延續,且提供了教學選擇的參考。

二、教學目標

能從自己獲得的星空圖片中獲取某種美感啟示。

初步懂得美術作品可以藉助現代科技手段表現巨集觀世界,從而有助於理解藝術與科學的關係。

能運用合適的材料和表現手法,創作一幅表現星空的美術作業。

三、教學思路

1.教學題材

教材依據學習活動設定選擇圖片。在列舉的圖片中,儘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多種型別的資訊:星星、行星、星團、星雲、科學探索等圖片以及繪畫與設計作品,並採取藝術作品與星空圖片相對照的方式呈現,啟迪學生的創作思維,為教師實際教學選用圖片時提供方式上的參考。作業指向是將美術的觸角伸向遙遠而神祕的太空,體驗運用美術語言表現更為廣闊的巨集觀世界,對於材料的選擇、表現手法的運用較為寬泛。教材呈現了不同形式的學生作業和藝術家的作品作為學生作業時的參考,對教材中提供的繪畫中常見的表現技法可作嘗試。

2.教學組織

課前要做好資料收集工作,如有關星空的圖片、繪畫作品,星空的科學知識,神話故事等。安排學生採用不同途徑,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可以引導學生課前把收集的圖片資料貼上在教室裡。使學生課前就有交流,為本課學習作準備。學生還要準備繪製工具,例如水彩紙、毛邊紙、色紙、顏料、上色工具以及鹽等。

3.教學策略

首先,以“美麗而神祕的星空”為題,組織一次討論活動,討論內容包括人類是怎樣對宇宙進行探索的?古今中外有哪些關於星空的.美麗傳說?你對星空有哪些瞭解?獲得哪些美感啟示?圍繞討論做好有關準備,如相關知識、圖片、文字資料的蒐集,掌握賞析圖片的方法,考慮小組的分配,座位的安排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等等。

接下來是學生的創作活動。在學生獲得了初步的美感啟示的基礎上,就如何進行作品的構思、構圖與表現展開師生的交流活動,並引導學生欣賞課本中呈現的繪畫作品,分析其創意、構圖、色彩、表現形式等等,教師就某一特殊表現技法如撒鹽法作演示,有效地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構圖、材質、色彩、技法等內容的具體的想像、創意上,為作業做準備。

作業的形式可以多樣化,第一節課參照收集的星空圖片,藉助合適的材料和表現手法,繪製一幅表現星空的美術作品。繪製方法不限,水墨、素描、水粉、水彩、油畫棒等工具都可以畫出很好的效果,表現形式抽象、意象、具象均可,並可嘗試各種特殊技法。第二節課作業藉助收集的資料,以星空為題材,製作一件平面設計作品,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設計星空圖片展之類主題的招貼畫,繪製手法可以手繪,可以用材料製作、圖片剪貼,也可嘗試用電腦製作。重點在營造神祕的氛圍,表達對宇宙的獨特感受。

4.教學評價

作業展示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作業的評價可參照教材上的建議,一般採用互評、自評與教師點評的方法。教師注意評價方向的引導,重視評價的激勵作用,有效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讓其明確改進提高的方向。 “活動一”的作業鼓勵學生嘗試不同的技法,同時加強構圖意識; “活動二”的作業注重有目的的創意、設計和製作,考慮作業的形式美感與設計功能的統一,培養設計意識的形成。

本單元學習能有效地進行學科綜合,因此學習評價可關注學生是否利用其他學科知識,“為我所用”,體會美術與科學的聯絡。

四、教學選擇

可在下列程式中選擇實施本單元的教學:

1.古今中外關於星空的想像與描繪——人類的科學探索——對圖片的賞析——表現技法的介紹——想像創作活動。

2.用學校天文臺觀測星空——交流感受——賞析——創作活動。當然,我們不排除還有更好的單元教學設計和更為靈活的教學形式。

“活動二”在具體教學實施中可能會有困難。因為對於主題不明確、脫離學生生活的平面設計,要此年齡段學生設計出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作品,有相當難度,一般會指向對畫面構成意識的關注,而作業往往流於簡單,所以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作必要的教學調整。建議把學習大空間的內容安排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啟發學生大膽想象,藉助星空的題材表現自己的理想和願望,讓學生嘗試畫一幅關於星空的科幻作品。另外也可以根據第一節課的作業情況,組織一次本年級星空題材的圖片、作業展,第二節課就以此主題設計一幅展覽的招貼畫,既符合教材中活動二的安排,又使活動有實用價值。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第 6 課內容,美麗的星空。 (出示圖片)教師:我們來欣賞一幅照片, ( 深藍色的天空,星光燦爛,點點繁星好似顆顆明珠,鑲嵌在天幕上,閃閃地發著光)師:這時候的夜空給你什麼樣的感覺呢 ? 學生:美麗、寂靜、曠闊、神祕……

展示新課教學:

教師:神祕而美麗的星空,給我們帶來無限的遐想。你們有沒有細心的同學觀察過?美麗的星空是什麼樣子的呢?(由學生思考交流星空的知識)

師:(小結)當然,有關天文方面的知識還有很多很多,多得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我希望同學們以後在的學習生活中多多關注。

師:星河留給我們太多的美麗,大家一起來談談星空的美麗吧。( 由學生交流,在交流活動中,培養了學生樂於探究、善於表現以及積極主動參與活動的情感 ) 教師小結:各種形態的行星、閃爍的星星、一掠而過的彗星以及人類探索宇宙的圖片,使我們感受到星空的美麗,那你們知道這些圖片是通過什麼手段取得的呢 ? 學生:天文望遠鏡、人造衛星等…… 教師:是啊,人們利用這些現代高科技手段,獲取了大量豐富的視覺形象,激發了藝術家的藝術創作的靈感,可以說現代藝術離不開科學科,學為藝術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 讓學生理解現代藝術與科學的關係 ) 教師:星空美麗而神祕,如果把它表現出來,會是什麼樣的呢 ?我們瞭解了星空,鑑賞了星空,想不想自己來創造一幅表現美麗星空的作品呢?

學生做畫,(表現方法不限)教師巡視指導。

點評學生作品。

總結:

同學們,美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多觀察,多想象,多動手,我們就會創造出許多的美。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開始,用你們的手讓美永遠留在我們的身邊。

美術說課稿 篇3

我說課的內容是XXXXX出版社出版的國小美術教材第X冊第X課《XXXXX》一課(課件),下面,我著重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程程式、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課件)一。 教材分析(課件)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XXXXXX》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物件是國小X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國小兒童的學齡特點,本著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課件)思想目標:體會XX的意義,形成XXXX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XX,嘗試運用不同的表現形式設計和製作。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生活情感的表達能力,發展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課件)教學重點是:XXXXXX.

教學難點是:XXXX合理性和協調性。(將XX巧妙的設計在造型中)。

二。 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國小X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教學過程(課件)

為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創設情境 欣賞XX 我首先設計了"創設情景——欣賞XX"這一環節,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播放了XXXX動畫片段,把學生帶入XX的世界中,讓學生欣賞造型各異、風格獨特的XX,為後面設計XX做好鋪墊,引導學生通過體會XX的意義,懂得珍惜XX,引出本課課題—XX(二)引導啟發 瞭解XX 其次由於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知識層面、生活環境的不同,觀察力與認識層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設計了"引導啟發 瞭解XX"一環節。先出示一組圖片,通過"?"等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瞭解。接著出示一組有錯誤的XX,讓學生觀察分析:設疑引路,歸納總結,突破難點,避免發生同樣的錯誤。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學生的製作設計了一個坡度,減低了難度。通過語言表述與語文課相結合,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教學活動中,以此調動學生勇於表現、釋放個性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三)自主探究 折制XX 接著我設計了"自主探究——折制種表"一環節,因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特別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他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識,所以在這環節我先用激勵的語言表揚學生的學習精神,X正當學生情緒高漲,產生積極的探究動機的時刻,我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到書中尋找答案,鼓勵他們根據書中提示,相互交流,積極互動,講解自己的製作想法,瞭解不同的方法步驟,並大膽地展示出一個設計與眾不同的表面。通過這種安排,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在小組中合作、在小組中探討,使重、難點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決,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大膽創作 製作XX 為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我設計了"大膽創作——製作XX"這一環節,鼓勵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再創作,在再創作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協調,鐘面指示明確。製作同時,並播放兒童歌曲X,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在學生創作作品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材料的選用、顏色的搭配等問題。我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學會解決問題。

(五)展示欣賞 評價XX 我接著設計了"展示欣賞——評價鐘錶"的環節,這樣就做到了問題由學生提,方法由學生想,思路由學生講,從而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從而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六)課堂小結 擴充套件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後設計了"課堂小結——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學生學會從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快樂,甚至會從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體會到快樂。這一環節對快樂的回顧,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

最後,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和家長共同創作一個更漂亮的XX拿到學校來,把自己的創作感想和樂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1.自評:讓學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臺上展示,說說自己的作品名稱,覺得自己的作品什麼地方製作的棒?

2.互評:學生之間相互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

3.教師評價: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我相機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點評時注意給能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找出其優點,甚至擴大其優點,併發自內心讚揚他們,使他們擺脫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這樣,讓全體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板書設計:(課件) 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分三部分:課題XX基本特徵示意圖和展示區。

總之本節課通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他強調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很好,一句話: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美術說課稿 篇4

小班美術活動說課稿:《毛毛蟲(貼上)》 尊敬的各位評委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毛毛蟲(貼上)》,下面我將從活動目標及兩點的確立,教學方法,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方面對本活動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誠請各位批評,指正。

一、 說學習需要分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藝術領域的目標有: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本班幼兒年齡比較小,從開學至今我們也開展了一系列美術活動,從這些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對貼上活動的興趣比較濃厚,而且他們對色彩也比較敏感,本著一切從興趣出發的原則,我設計了這個活動。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藝術領域的目標有: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所以我設計了以下活動目標。

1.學習將圓片片以不同顏色間隔開來連續的貼上在紙上並學習簡單的添畫。

2.養成良好的手工活動的習慣。

3.喜歡參加手工活動。

三、說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

動手將小圓片貼上成毛毛蟲,因為幼兒的創作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要創造條件和機會,促進幼兒手的動作靈活協調。如:提供畫筆、剪刀、紙張、泥團等工具和材料,或充分利用各種自然、廢舊材料和常見物品,讓幼兒進行畫、剪、折、粘等美工活動。

2.難點

用不同顏色有間隔地貼上,因為幼兒對顏色還不太熟悉。

四、 說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具:範例一幅、毛毛蟲

學具:畫好的樹葉圖每人一份,漿糊、各種不同顏色圓片片若干,毛巾人手一塊。

五、說教學方法

我主要採用了欣賞法、演示法、練習法

六、說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範例,引起幼兒的興趣。幼兒有意注意弱而無意注意強,注意力很難集中,所以先進行匯入吸引幼兒的注意。在這個過程中我使用了欣賞法的教學方法。因為欣賞法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並且能夠培養幼兒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

2.教師進行示範,在這個活動過程中我使用了演示法的教學方法。演示法能使幼兒更直觀的觀察到老師的做法並進行模仿。幼兒的形象思維發展比較好,記憶主要靠形象記憶,進行示範,幼兒能容易的學會貼上毛毛蟲。

3.幼兒進行操作,教師進行指導。在這個活動過程中我使用了練習法的教學方法。要讓幼兒親手操作,增強動手能力。通過做感受藝術美,用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但幼兒的動手能力還不強,手指的靈活性不夠,需要教師必要的指導。

4.拍照留念。幼兒拿著自己的作品留念。這一環節可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使幼兒樂意參加手工活動。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

美術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變體美術字》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傳遞我們的心聲》“設計應用”中的一個主題活動。本單元以設計製作板報為線索,以美術字設計、版面設計為主要內容。變體美術字應用廣泛,實用價值高,是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

二、說學情:

七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有較強的形象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在國小美術課上接觸過變體美術字,在生活中也見到過不少變體美術字,上節課已經學習了黑體、宋體美術字的基本特徵和書寫方法,這些都為本節課的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條件。

三、說方法:

1.圖例的蒐集與斟選儘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社會,加強趣味性、應用性,這樣才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慾望。

2.知識要點的講解,採用提出問題──欣賞例項──分析討論──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檢驗檢測的方法,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最終由理性認識指導設計實踐。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師適時加以引導總結,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3.作業的佈置結合製作元旦和聖誕賀卡設計變體美術字,體現時效性,知識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這樣學生既體會到了學習的.價值,也為下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四、說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變體美術字的藝術特徵、造型特點和實用價值。

2.技能目標:掌握變體美術字的變化規律和設計方法

3.情感目標:感受變體美術字的形態美和意蘊美。

教學重點:變體美術字的變化範圍和變化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變體美術字的設計規律設計出變體美術字。

教具準備:

1.變體美術字圖例。

2.多媒體教學課件。

學具準備:

1.收集生活中常見的變體美術字。

2.繪畫本、鉛筆橡皮、直尺、水彩筆等。

五、說過程:

我在上課前走到學生中間,檢查學生是否收集了變體美術字圖例,工具是否帶齊,與學生簡要交流是否瞭解變體美術字。

匯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為你們帶來了幾位新朋友,大家看看認不認識它們?(開啟課件,伴隨音樂播放生活中學生常見的變體美術字圖例:可口可樂、金絲猴、夢幻西遊等)

學生紛紛回答:認識。

教師啟發:它們屬於什麼美術字,這些字有什麼特點?

學生回答:這些美術字屬於變體美術字,看起來形象、生動、活潑、很吸引人。(部分學生能回答出來)

教師總結:回答的非常好,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共同學習變體美術字。

講述新課:

活動一:展示與交流

每小組選一位學生上講臺在實物展臺上展示自己收集的變體美術字字例,並講解其特點。學生講完後,教師帶頭鼓掌,給予鼓勵。

教師總結:同學們蒐集的資料非常豐富,講解的也非常精彩,說明大家的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很強。並引出概念:變體美術字是把字的筆畫和外形進行變化裝飾而形成的美術字,它形象、生動、有趣,廣泛的應用在商品包裝、廣告宣傳、報紙雜誌等方面。

活動二:探究變體美術字的變化範圍

本活動採用:提出問題──出示典型圖例(觀察、比較、分析、討論)──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檢驗檢測的步驟開展。

1.提出問題:變體美術字是把字的那些部分進行變化?

2.出示典型圖例:星星詩刊(變筆畫)、群星爭豔(變字型)、音樂會(字型筆畫一起變)

3.學生回答(教師此時可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

4.教師總結:A、筆畫變 B、字型變 C、筆畫字型一起變

5.檢驗檢測:舉出字例,讓學生判斷是哪種變化方法

活動三:探究變體美術字的變化方法

出示多種變化方法設計的變體美術字例,由學生討論分析,在此基礎上教師總結出變體美術字變化的規律:

1.筆畫裝飾

2.背景裝飾

3.連筆

4.折帶

5.象形

6.陰影、倒影

活動四:我當小小設計師

(經過活動二、三,學生已經理解了變體美術字的變化規律,活動四即是對前面學習效果的檢驗,也是開啟學生思維,最終完成設計作業的必要過程)

以漢字 “雪山”為例,啟發學生思考怎樣把它設計成變體美術字,可以用那些方法設計,鼓勵學生表述自己的設計思路。最後出示“雪山”的變體美術字設計方案之一,學生對這個方案可能認同,也可能有不同的意見,對於學生的不同見解,教師要給予肯定,並鼓勵其他同學思考是不是還有更好的設計方法,以拓寬思路。

活動五:設計實踐

佈置作業:運用剛剛學過的變體美術字的知識,把“元旦快樂”“聖誕快樂”設計成變體美術字,應用到下節課元旦賀卡和聖誕賀卡製作上。

(多媒體上出示與元旦和聖誕相關的圖片素材,讓學生作為參照。)

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教師巡迴輔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表現。

(臨近元旦節和聖誕節,根據學生的要求,加入了賀卡製作的教學內容,本次作業的設計,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學生情緒很高,非常樂意完成)

活動六:評價與拓展

學生完成作業後,在四人小組內展示交流,進行自評和互評,並推舉一到二人的作品拿到實物展臺上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由設計者講解設計構思,並由全體同學評議,教師以鼓勵為主,給予相應的評價。

課堂小結:同學們,大家設計的非常好,希望你能把自己設計的變體美術字應用到下節課的賀卡製作中,也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留心觀察,設計出更多更好的變體美術字作品!

美術說課稿 篇6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五年級美術下冊第9課《學畫山水畫》,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說課要求,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學情分析、教學重難點、教法和學法、教具學具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八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學畫山水畫》是人教版國小五年級美術下冊第9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

本課的要求是引導學生欣賞中國山水畫的表現特點,初步瞭解山水畫幾種常見的表現方法,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熱愛。通過欣賞中國畫的各種皴法,指導學生在表現過程中運用相關技法及筆墨要求,表現簡單的山水景色,並根據自己的想象表現自己家鄉的各種自然景色。

二、教學目標:

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新課改的精神和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引導學生欣賞中國山水畫的表現特點,初步瞭解山水畫幾種常見的表現方法,

2、過程方目標法:通過欣賞中國畫的各種皴法,指導學生在表現過程中運用相關技法及筆墨要求,表現簡單的山水景色。

3、情感態目標度:培養學生對我國山水畫的熱愛之情,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三、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屬於國小高年級階段,認知能力和動手能力相對較強,對的國畫課有所體驗。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本節課的設定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學習規律。

四、說教學重難點:

依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本課的教學

重點是:瞭解中國畫的特點和表現形式,來學畫山水景色。

難點是:水墨濃淡的筆墨變化,中國畫點線的技法以及山水畫構圖。

五、教法、學法

“教無定法、學無定法”,依據新課程標準 “以學生為主體”和“充分發揮學生個性” 的理念,我將運用直觀教學法、示範教學法、啟發教學法。使學習內容變得鮮活充實,易於掌握,使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有趣,富有人文氣息,

在學法指導上採用欣賞法、觀察法、自主學習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眼、手、腦、肢體”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使他們充分享受到成功的樂趣。

六、教具學具準備: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體驗中國山水畫的意境,並學畫山水畫。我準備了以下

教具:教師山水中國畫、中國畫的工具與材料、多媒體教學資料

學具:中國畫繪畫工具

七、教學過程:

為了突出本課教學重點,完成教學目標,依據新課程標準,我將從欣賞作品、探究學習、實踐操作、展示評價、課後拓展五個環節設計實施本課教學。

(一)、 欣賞作品

1、多媒體展示、引導學生欣賞中國曆代著名山水畫,初步瞭解我國山水畫悠久的歷史及發展過程,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情和學習興趣。

《早春圖》郭熙

《千里江山圖》王希孟

《富春山居圖》黃公望

《溪山行旅圖》范寬

2、學生通過欣賞了解隋唐時代,山水畫已經成熟,宋元以後,山水畫成為中國畫中主要的畫科。

學生交流自己對這些山水畫作品技法運用和造型特點的感想。(板書)

引導欣賞感知中國畫中的三遠:高遠、深遠、平遠。

引出本課課題《學畫山水畫》(板書)。

3、在欣賞交流的基礎上,啟發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嘗試體驗,師生共同討論如何運用中國畫材料與工具,進行描繪,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學生在沒有顧慮沒有束縛的情況下,體驗中國畫水墨交融的筆墨情趣。

(導課環節通過賞析名家作品,使學生對中國山水畫的發展過程有了一定的瞭解,並對之產生極大的興趣,引出課題。用時 分鐘。)

(二)、探究學習

1、欣賞教師的山水畫作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引導學生觀察畫面並思考問題:(1)造型特點(2)技巧運用 (3)表現手法(4)感受(5)如何表現。

通過欣賞教師的作品,使學生對山水畫有一個整體的感悟。

2、多媒體展示、欣賞山水畫技法。

古代藝術家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創造了表現山水畫的各種技法。

山水畫的皴法(披麻皴、斧劈皴)、點苔、樹木的畫法、水的畫法

3、出示教材技法點選。

(1)學生討論如何表現

(2)教師對墨色、運筆及點苔進行指導示範。強調注意近景、遠景、樹枝、樹葉乾溼濃淡的筆墨運用。使畫面更富有藝術性。

4、引導創作

(1)多媒體展示教材中學生作品,激發學生創作慾望。

(2)小組討論創作想法,請學生講述自己的構思及表現形式,老師及時表揚,進一步啟發、引導並強調構圖、筆墨的用法及水墨的焦濃重淡輕等。

(探究學習環節先讓學生近距離欣賞教師的作品,並對錶現技法有一定了解。通過展示教材上的作品,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用時 分鐘)

(三)、實踐操作

1、學生學習用水墨的形式,表現山水景色。

2、教師巡視輔導。提醒學生在創作中靈活運用技法,注意構圖,處理遠近關係等。

3、幫助個別後進學生的造型創作。

並把同學們創作的過程拍攝下來。

(學生在創作環節,我提示學生應注意一些技法,立意,表現等問題,還為大家播放了高山流水的古箏曲,使學生在優雅的境界中,創作出美德畫作。用時 分鐘)

(四)、展示評價

美術課程評價是提高學生學習、改進教師的教學、促進美術課程不斷髮展的重要環節。

本節課我將採用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三位一體的評價方式。

先讓學生談談自己的創作思路和表現手法。

學生在互評的過程中,我力圖引導學生從不夠完美的作品中找到優點,找到完善作品的最佳方法,讓學生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會學,越學越有審美眼光和創造精神。

我還會將同學們和他們的作品一起拍攝並儲存下來,記錄他們成長的經歷,學生會對這堂美術課留下深刻印象,更加喜歡美術課。

最後教師做小結性講評,回顧本課所學知識,並肯定他們的作品,鼓勵他們繼續努力。

(課堂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開展學生互評和自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培養他們學習美術創作的興趣,並將同學們的作品拍攝記錄下來,記住他們成長的經歷,鼓勵學生繼續努力。用時8分鐘)

(五)、課後拓展

1.欣賞全國知名輝縣籍畫家侯德昌、竇憲敏、耿安輝等作品,通過欣賞使學生增長了知識,拓展了學生的藝術視野,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及對家鄉山水的熱愛之情。

2.通過觀察和大膽的想象,創作有新意的作品,表現家鄉的自然景色,體驗創作的樂趣。

美術說課稿 篇7

學情分析

在認知上,要讓學生清楚什麼物體是能彈跳的。在技法上,利用身邊的會彈跳的物品,運用剪、帖、畫等多種手法制作出具有彈跳效能的玩具。在情感上,豐富美術的學科特性,讓學生在興趣中得到動腦動手能力的訓練,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造力的目的。通過把普通的物品變為玩具的實踐,使學生感到只有自己做的.玩具才更好玩、更有意義。

教學目標

1、瞭解物體會跳的原理,學習設計會跳的玩具。

2、發展學生動手動腦能力。

3、培養學生廢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培養學生廢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質。

2、做出玩具會跳的功能。

教學過程

一、匯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大家一齊舉辦一場有趣的跳高的比賽,不過,運動員不是你們,而是由你們親手製作的會跳的玩具!

板書課題:會跳的玩具

二、欣賞感受,探究方法。

上這節課前,老師先做了一件會跳的玩具,同學們看!

教師出示示範作品,並親自演示。

看,老師的這件作品跳得怎麼樣?那同學們想一想它為什麼能夠跳起來呢?

學生討論並回答老師的問題。

教師:對,因為我使用了有彈性的材料作為底座。那大家想一想,我們身邊還有哪些有彈性的材料可以用來製作今天這件會跳的玩具呢?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

三、欣賞書中同齡學生作品,激發創作慾望。

同學們太棒了,竟然找出了這麼多可用的材料。下面請同學們把自己準備好的、會彈跳的材料拿出來。老師想考考同學們,你想用自己的材料怎樣來表現會跳的玩具呢?

剛才的幾位同學的創意真好,現在我們一起先來欣賞一下書中同學們的作品吧,看看這些作品與你想的有什麼不一樣?

學生看書,欣賞書上示範作品。

教師提問:你最喜歡哪件作品?為什麼?

四、實踐創作,個性展現。

談了那麼多,同學們一定非常著急想把你腦海中的玩具造型做出來。現在我們就看看這節課的作業要求。

1、提出作業要求:

(1)選擇你們自己喜歡的繪畫材料,製作一個會跳的玩具。

(2)大膽想象、細心製作,玩具會跳的功能要體現出來。

(3)利用彩卡紙、彩筆、小裝飾物等材料進行恰當的裝飾,使會跳的玩具更加漂亮。

(4)注意安全,保持教室整潔。

2、學生個性化創作,教師適時指導。

重點指導:

A、依靠材料的材質,巧妙設計做出玩具會跳的功能。

B、利用適當的材料給玩具進行恰當的裝飾。

五、作業展評。

1、小組內同學互評,選出創意、製作、跳得獎項的備選作品。

2、自評、互評。

3、“會跳的玩具大比拼”:教師和學生共同評選出創意獎、製作獎、及跳得獎,教師表彰鼓勵。

六、課堂延伸,拓展欣賞。

今天這節課同學們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做出了許多會跳的小玩具,課下同學們還可以利用身邊的廢棄材料製作會轉的、會跑的、會說話的玩具,再來比一比、賽一賽,看誰做得。

美術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1、教學思路

A、教學基本思路

教材主要處理的是美術家的自我認同跟社會環境的關係,也就是說,美術家究竟怎樣看待自己的職業?老師可以通過歷史的透視和具體美術作品的分析,來理解美術家的自我跟社會角色之間的關係。在某種程度上,美術家的自我和社會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矛盾。社會試圖分派給藝術家一個明確的身份:工匠、雜役、職業畫師、藝術家;但美術家卻往往把自己看做一個完整的“人”,遊離於各種身份之間。畫家或雕塑家僅僅是一種通常的稱謂和職業身份,不能反映某個具體藝術家的個性特點。而美術家更重視的,可能正是自己的人格和個性。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這條中心線索跟對美術作品的分析聯絡起來,層層深入地體現這條線索,並且貫徹到教材提供的兩個“活動建議”當中去。

B、教學材料分析

教材提供的美術作品可以分為三組,反映出美術家表現自己的不同方式:《拉斯科巖畫》和《埃及墓室壁畫》是通過匿名的手段來表現自我的。這幾件作品年代較早,藝術家還沒有充分的自我意識,並且社會也沒有給予藝術家很高的地位,不允許他們過於明顯地突出自己。嚴格說來,在這些作品創作的時期,還沒有我們現在意義上的“藝術家”,原始時期的“藝術家”實際上是巫師,而在古埃及和中國的商周時期,“藝術家”的準確身份是工匠,甚至是奴隸。

第二組作品,是14世紀以來的一些美術家的自畫像。自畫像這種形式比較準確地反映出藝術家對自己的認識和角色定位。這是要提到的一個歷史背景是,無論是在西方還是中國的傳統中,職業畫家或雕塑家並不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從社會角度看,他們在某種意義上是為別人服務、換取報酬以養活自己的人。所以藝術家往往不願意把自己僅僅看做一個工匠,而是負有某種文化使命的人。教材中的幾幅自畫像已經涉及到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到,除了阿爾泰米西亞·真蒂萊斯基之外,其他畫家的自畫像都沒有用作畫的工具來暗示自己的身份.相反,丟勒像基督,普桑像貴族,金農像隱士,而倫勃朗則把自己畫成一個真實、樸素、平凡、有血有肉的市民。

真蒂萊斯基的自畫像稍微有點特殊,或許因為她是一個女畫家。實際上,當時女的`自畫像往往也不把自己畫成畫家,而是畫成淑女。繪畫對女性來說是一種文化教養。真蒂萊斯基在自畫像中突出自已的畫家身份恰好是要突破人們的習慣看法,肯定自己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女畫家,而不是以繪畫來標榜自己“才藝”的女性。另外,按照西方的傳統觀念,包括繪畫在內的藝術由九們“繆斯”掌管,而繆斯們都是女性。真蒂萊斯基借用了這樣一些觀念,使自己的畫家身份跟作為“繆斯”的女神聯絡起來。

除此之外,真蒂萊斯基和金家都是用的側面像,這也具有某種心理暗示的意味。一般而言,在下面像中,美術家可以和觀眾達成交流,而側面像則似乎表明畫家更願意自行其是,因而其個性也更加孤僻和鮮明。

第三組作品是處於創作或生活場景中的美術家。在這裡,美術家的工作環境也具有一定的含義。委拉斯貴支的畫室是在皇宮,侏儒、侍女、小公主和鏡子裡的國王和王后清晰地表明這個場所的性質。畫家本人是“宮廷畫師”,負責記錄這些人物和事件。而維米爾卻是耐心地坐在自己那狹小的畫室裡描繪一位抱樂器的姑娘。跟《宮娥》相比,這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地方。委拉斯貴支自畫像面前那塊巨大的畫布表明他記錄的是重要的事件和巨集偉的景象,而維米爾那塊小畫布則說明他更專注於普通生活的細節。

李公麟的《西園雅集圖》把畫家安排在文人聚會的庭院裡。畫畫在這裡不是換取報酬、維持生計的手段,而是文人之間應酬、遣興的一種方式。這些畫家本質上不是通常所說的職業畫家,而是文人。宋徽宗是一位愛好文藝的皇帝,以皇帝的身份來作畫,就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畫家了。研究者認為,《聽琴圖》中最上面那位作道士打扮、撫琴的人,就是宋徽宗本人。旁邊兩位官員在恭敬地聆聽他的琴聲。左下角有宋徽宗“天下一人”的畫押,雖然不能據此認為這件作品是他本人的親筆,但這位皇帝對待繪畫的態度是很明顯的:他會不遣餘力地支援繪畫,並利用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政治和倫理理想。

2、教學目標

瞭解美術家社會地位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同文化、經濟、政治因素的關係;瞭解創作者的自我意識在作品上的表現方式;學會把特定的視覺圖式以及風格特點跟藝術家的生活、生存環境聯絡起來,以一種歷史的觀點來看待美術作品。

3、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依據

重點:美術家社會地位的歷史變化;自我和社會的關係。

難點:引導他們深入理解自我和社會的關係。

4、三維教學目標及確定依據

知識與技能:學生要在學習中瞭解分析類似的美術現象的方法,學會舉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術欣賞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術基本素養。

過程與方法:學生能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討論,豐富視覺審美經驗,發展美術覽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能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5、課程資源的開發及有機整合

A、教材或課程所需圖片的多媒體課件。在製作課件中,教師可以提供一些有特點的自畫像或有肖像畫作品供學生參考,領會塑造、表現性格的一些方法。將觀察的內容一一地加以列舉並比較,引導學生將觀察與分析科學化、系統化,並運用教材所介紹的知識對比較的結果進行分析。

B、在課前,請同學們從網上或者書中查閱一些關於肖像刻畫(繪畫攝影),然後到課堂上與同學們分享。

二、學法指導

學情分析:高中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識能力和判斷能力。但由於高中階段學生的社會意識以及生活經驗的侷限,可能對本課的主題理解的不夠深入,另外,現在的高中生學業壓力沉重,對美術學科中美術鑑賞模組的學習並沒有強烈的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手段要儘量多樣化,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課前,讓學生去查詢一些這方面的資料或故事拿到課堂上與同學分享。

心理調節的方法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他們查詢資料,大膽想像和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能體會美術作品的美術語言與形式特徵。

知識建構的方法指導:從學生對美術家工作和生活的想像入手,結合具體美術作品的分析,來逐步引導學生理解教材的主要思想和內容,一方面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另一方面通過歷史背景的講解來加深學生對美術家——自我與社會的關係這個問題的認識。適當運用啟發式教學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來促進學生的思考。

三、教學方法及手段

教學方法的選擇及依據:主要採用“比較鑑賞法”,提問法、討論法、觀察法等。適當運用啟發式教學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思考。

理論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藉助多媒體課件、圖片等資料進行教學。

四、教學程式

(一)創設問題情景匯入,激發興趣、誘發探究

1、課件展出一組作品(出示大象的傑作),說說畫面中是什麼內容,感覺如何?(學生回答)這些畫,看起來平常,但如果知道作者是誰,大家一定會大吃一驚!

2、告知學生是亞洲大象“帕亞”的作品,10~15分鐘時間完成一幅畫作。每幅售價250英鎊(摺合人民幣4500元左右),更神奇是在英國藝術展覽館,還展出了大象的自畫像。

3、課件展示“大象藝術家”作畫的照片和自畫像。為什麼覺得大象藝術家“帕亞”了不起呢?(畫得非常好!能認識自我、表現自我,因此能被稱為藝術家)。

小結:自畫像是藝術家認識自我、展現自我的一種重要方式。自畫像的出現,是藝術家自我意識覺醒的一種表現。(用課件展示課本中的巖畫和墓室壁畫作品,教師通過講述把學生的注意力從大象的自畫像上轉移到對畫家的認知之上。)

(二)鑑賞分析

1、怎麼樣的人可以被稱為美術家(畫家)?

(能畫畫的、作品能表現思想、有高超繪畫技巧……)

小結:不同時代,社會上的美術家的評價是不相同的。畫家自己是怎樣來看待自己的呢?我們除了可以通過畫家傳記,來了解畫家外,還可以通過畫家的自畫像,來了解畫家的內心世界。

2、在藝術家的自畫像中,我們可以看出些什麼?(學生看課本中作品回答)

小結:①他們對於自己的身份、社會地位、人生的一些看法;

②看到他們的藝術態度和藝術風格。

藝術家的自畫像有如一面鏡子,展現了藝術家眼中的自己。

1、用課件展示四幅藝術家的自畫像。

(丟勒、真蒂萊斯基、金農、凡高)

a、你認識這些藝術家嗎?是正面還是側面?是否知道這些藝術家的相關背景?他們分別屬於什麼時期?

b、從這些自畫像中,你看到了些什麼?

c、畫面是否暗示出創作者本人是一位畫家?通過什麼方式來暗示的?如果沒有這種暗示,那又是為什麼?

(結合學生回答的情況,教師進行必要的講解)

2、完成第61頁的“思考與交流”:倫勃朗的三幅自畫像。這些自畫像各自反映出作者什麼樣的心情?

(中年以後的倫勃朗接連遭受不幸,晚年竟然落到靠救濟金度日的地步,自畫像也表現出一種濃厚的滄桑感。)

(三)集體討論

對比分析《宮娥》和《畫室》。

1、畫家所在的環境或場所有什麼區別?

2、畫家自己是以什麼方式出現在畫面上的?

3、能否看出畫家對自己職業的看法?

(四)分組討論

1、討論和分析物件:《聽琴圖》、《西園雅集圖》。

2、思考:

a、畫的是什麼樣的場景?

b、作者是以什麼身份在畫面?

(教師講解:在中國古代,純粹的畫家地位很低,被稱為“工匠”;而文人兼畫家這一身份卻具有很高的地位。)

(五)總結

在各個歷史時期,美術家的社會地位不同,他們對自己的看法也不盡一致。例如《聽琴圖》,宋徽宗是一位畫家,但又是一位皇帝。這件作品既體現了他對繪畫的興趣,也表明了他至高無上的身份。

活動交流:

課下完成“活動建議一”,教師選出一些作品進行評議交流。

美術說課稿 篇9

說教材分析:

編織是人類最原始的手工藝之一,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關係緊密。在生活中常見的編織作品有竹編或藤編筐、簍,藤編傢俱,草編帽蓆,繩編掛毯和結藝裝飾等等,應用的題材與範圍相當廣泛。 “編織”是指包括各種編、織、結等技法。“編”是將較寬長的纖維材料,透過交叉排列組合的方式而成,例如籐竹編及草編;“織”則是將更精細的纖維材料,以經緯線穿梭、締結組織而成幅的織品,本課就是從“穿編”入手,讓學生明白編織的基本原理,並將這個基本的原理和方法應用到美術創作和生活中去,從而更好地創造和美化生活,提高動手能力,體會和感受編織的樂趣。

說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學生能夠通過學習和練習,學會基本的穿編技巧。

過程方法:學生能夠認識傳統編織之美,並能激發對編織的興趣。

情感態度:喜歡編織,並願意用編織的手段創造和美化生活。

說教學重、難點:

通過學習穿編,學生學會基本的編織技巧;讓學生明白編織的基本原理,體會和感受編織的樂趣。

說教具準備:

多媒體、範作、卡紙、剪刀、尺子、鉛筆、橡皮。

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欣賞有關穿編的圖片匯入。

2、板題。

3、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用穿編的'方法做成的呢?大家想一想,討論一下。

學生回憶身邊的穿編物品。

提問:誰來說一說?

4、出示教師的範作,學生欣賞。

二、探究製作方法:

導言:生活中有許多東西都是用穿編的方法制成的,那麼到底怎麼編呢?

1、自學課本思考怎樣編織。

2、課件演示製作方法,學生觀察。

3、欣賞穿編作品,激發學生創作的慾望。(課件出示學生範作)

4、教師動手示範。

三、動手實踐

學生自由結組,合作完成作品。並注意保持生。

穿編時,鼓勵學生大膽使用不同色調的彩條。

學生欣賞作品。

1、對於有創意的作品隨機評價。

通過動手嘗試,發現問題,培養學生探究的精神。

2、動手能力差的學生,教師適時給與輔導。

四、編織展銷會

學生將作品擺放在一起,輪流欣賞,評選出最佳作品。

教師對學生的作品給予充分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