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品德與生活說課稿

說課稿1.58W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品德與生活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品德與生活說課稿

品德與生活說課稿1

一、教材簡析:

《讓校園更美好》是蘇教版品德與生活第三冊第四單元“金點子行動”的最後一課。本單元旨在發展兒童的創造性和創造精神,幫助兒童享受動腦筋,有創意的生活帶來的歡樂。這是在學習前三課的基礎上開展的活動,是在學生確立研究觀,學會研究方法的基礎上,去付諸於實際的行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真正領悟:生活需要創造,創造能美化生活。也就是說,本課的活動,是對本單元活動的綜合檢驗與全面提升。

二、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遵循《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中“以兒童生活為基礎”的基本課程理念,具體體現了標準中“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要求和“熱愛生活、樂觀向上、自主自尊”的態度目標。教學時著力構建開放的課堂執行體系,圍繞

“影像回放——問問問”------

“熱心參與——查查查”------

“金銀點子——碰碰碰”------

“行動落實——快快快”------

這一活動主線展開,營造真實的生活課堂,激發兒童探究的天性、創造的智慧,參與的熱情,使課堂迴歸生活,兒童熱情關注生活,創意智慧生活,享受美化生活的樂趣。

三、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通過影像回放,參與調查等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關愛集體關心校園的情感,引導學生形成用自己靈巧的雙手和智慧的大腦去創造校園美好生活的態度。

2、行為與習慣:讓學生在活動中逐步養成時時處處關注校園,關心自己學習生活環境的行為與習慣。

3、知識與技能:在熟悉學校環境的基礎上,瞭解學校設施的一些基本常識,能為解決學校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議。

4、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開展校園調查,改進小建議的活動中,體驗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過程能在老師的幫助下,掌握解決學校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

1、校歌錄音帶,《粉刷匠》歌曲伴奏帶。

2、學校校園四季景象,學生活動遊戲、做操、唱歌等鏡頭的錄象。

3、創創鼠、康康熊、樂樂猴、愛愛鴿頭像卡片若干張,金點子銀點子獎章若干枚。

4、校園問題情景照片數張。

教學流程如下:

一、影像回放——“問問問”

(動畫出現樂樂猴、康康熊、愛愛鴿、創創鼠的可愛形象)

師:同學們,我們的老朋友俏皮的樂樂猴,憨厚的康康熊,美麗的愛愛鴿、機靈的創創鼠又來到了我們身邊,大家歡迎!他們還像往常一樣,來找好朋友,今天誰會成為他們的朋友呢?

瞧,他們請小朋友看錄象呢!(播放“校園掃描”錄象資料:有校園四季景象,學生上課、活動、遊戲、做操、唱歌等鏡頭,配上學校校歌做背景音樂)

〔樂樂猴、康康熊、愛愛鴿、創創鼠,四個陪伴小朋友的動物形象,與教室中的兒童結成平等的夥伴與朋友,他們共同面對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共同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共同享受美好生活。樂樂猴——健康安全地生活、康康熊——積極快樂地生活、愛愛鴿——有愛心負責任地生活、創創鼠——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這四個可愛的朋友在今天的課堂中,能夠幫助孩子們發現校園生活中的.安全問題,環境問題,不良行為習慣,改進之處等,所以同時引進課堂。〕

1、同學們,你們喜歡我們的學校嗎?(板書不完整的課題:校園美)

2、你還觀察到了什麼?想知道什麼?大家都來問一問。

〔激發學生對自己的學校產生一種親切感、認同感、溫馨感和歸屬感。學校應該是一個具有家庭親切感和文化氛圍的“生活世界”,一個學生喜歡停留、駐足,可以感受、體驗、學習與探究的“生活世界”。〕

二、熱心參與——查查查。

1、康康熊說,校園裡還真有讓人不滿意的地方,你發現了嗎?樂樂猴、愛愛鴿、創創鼠也非常關心咱們的校園,查出了校園中存在的問題。順口溜“關注校園,熱心參與,查查查!”

(看了剛才的錄象,結合平時的觀察,小朋友都熱心參與,查一查校園裡的問題所在。注:學生查出安全方面的問題如上下樓沒有秩序,下課後有人追逐打鬧,就成為康康熊的朋友;學生查出衛生方面的問題,如小賣部門前有包裝袋,牆上有汙漬等,就成為愛愛鴿的朋友;學生查出一些禮儀方面的問題如說髒話等,就請樂樂猴做他的朋友;有小朋友能動腦筋,發現一些深層次的隱性問題就成為創創鼠的朋友。)

〔思考自己可以成為誰的朋友,其實就是對查出問題的歸類整理的過程,教師應該讓小朋友自己思考,也可以大家共同討論協商。〕

2、看

我們的校園裡還有這些不如意的地方,你是怎麼想的?

〔鼓勵學生說心裡話,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激發“學校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的自豪感與使命感。只要有參與意識,這比什麼都重要〕

3、怎樣讓我們的校園更美好呢?(板書:把課題補充完整讓校園更美好)

三、金銀點子——碰碰碰

(出示:金點子,銀點子獎章)

師:為了讓我們的校園更美好,我們能做哪些事情呢?樂樂猴、康康熊、愛愛鴿、創創鼠把剛才同學們發現的問題拍成了照片,大家通過小組討論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也可以討論照片上沒有的其他問題。我們還要評比大家的解決方案,評出創意金點子,銀點子,頒發獎章。

1、小組為單位,認領問題,討論改進建議。(播放音樂《粉刷匠》)

(寫建議書、親自去勞動、寫一些標語牌等等)

2、交流討論情況,頒發獎章。配上順口溜:“關注校園,美化學校,金點子銀點子碰碰碰!”

3、教師小結:我們靠大家的智慧創造了新生活,美化了我們的校園,創創鼠非常滿意,我們全體同學都成了創創鼠的好朋友!

〔學生髮現問題,研究問題,最後解決了問題,人人都有成就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用自己的心靈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世界的認識。〕

四、行動落實——快快快

我們的方案很有價值,大家趕快行動起來!只有把我們課上的方案儘快落實,我們的校園才會更美好。順口溜:“關注校園,美化學校,行動落實快快快!”

聽著音樂改編歌詞,走出課堂去落實行動。

〔活動應該是開放性的,延續性的,學生在做事的同時也在學做人,所以引導學生讓行動真正落實,把美好的願望變成現實顯得猶為重要。千萬不要成為“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品德與生活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我的崗位》是二年級第二學期第十二課的教材,即第四單元第一課。《品德與社會》學科提倡從學生身邊的實際生活引入,關注學生的生活事件,要求教師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想學生所想,讓學生通過活動獲得知識,豐富體驗,特別是在教育內容上有所拓展。同時,《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還要落實"兩綱"要求,要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要力求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融入日常的教育活動之中。這要求教師要善於發掘和運用學生身邊的,鮮活的各種教育資源,特別是各種生動典型的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的崗位》這一課正強調了學習活動的實踐性, 而且與班主任的班務工作是密切聯絡的,二年級下班級已經開始培養班級小朋友的勞動能力了,為了讓學生在集體意識的基礎上有各種崗位的體驗,同時在活動過程中更注重激發學生的熱情和潛能,因此把尋找崗位與培養學生勞動意識,能力有機結合起來。

二、說學情

通過觀察交流發現,班中許多學生雖然已經有一個服務崗位,但是崗位意識並不明確,職責意識不清楚,甚至連尋找崗位的目的也存有偏差;另外,還有部分學生沒有實際服務崗位,所以對於集體的事情抱有不聞不問,事不關己的態度,缺少責任意識。其實每個孩子都有獲得成功的願望,因此教師要充分激發孩子為他人服務的意識,通過了解崗位的作用,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崗位,從而培養責任意識與主人翁意識。

三、說教學目標

我們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 在教學中,擬定的教學目標是:

1、知道集體的事是大家的事,人人都有責任;

2、能在集體中尋找為大家服務的崗位,並且盡心盡力去做好。

四、說教法

在課前與學生交流中發現,部分學生對於崗位的概念還是停留在有個與眾不同的名稱這個表面上,所以,我們利用救災志願者的故事圖片來引出崗位的概念。崗位的概念清楚了,就讓學生明確尋找崗位的目的。在課前瞭解學生現狀時發現,的確有部分學生找崗位的目的有所偏差,有的是為同學服務,而有的是為了管別人,有的是感到很神氣等,所以,課中先組織大家討論,再由教師歸納總結出三種意見,這也是教材上所出現的,在此基礎上再次組織學生討論,縮小了討論範圍,使討論的目的更明確。可是怎樣化抽象的書面語為實際的理解,我們組織已經有崗位的學生來談談他們在崗位上是怎麼做的,有介紹自己,有介紹同伴在已有崗位上工作中的閃光點。我們嘗試引導學生來尋找崗位,在學生尋找的過程中,更加直接地體會崗位責任意識。

五、說學法

針對低年級學生處於知識能力接受的起步階段,多角度地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感悟,運用各種手段,如有崗位的同學自我介紹他們在崗位上是如何做的;在班上增設崗位;舉行崗位競聘會以及寫出今後努力的方向,更好地將文字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所知。創設良好的教育情境延伸,使學生能在實踐中鞏固,在實踐中認知,在實踐中延伸拓展。

六、說實施

本篇課文,我們用一課時來完成。教學設計為六個活動環節:

活動一:聯絡實際生活中的人樹立榜樣,理解什麼是崗位。

活動二:讓學生明白集體的事應由大家一起做,讓學生了解如何尋找崗位。通過討論知道了什麼才是班級中的崗位,通過現場生生互動了解到尋找崗位的目的,應該說每個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因此自然引出班級學生對崗位的真實看法,結合教材中"聰明豆"欄目歸納出幾條不同意見,再組織學生針對這些想法展開討論,從而明確尋找崗位的真正意義。

活動三:聯絡實際,讓已經有崗位的學生談談他們是怎麼做的。教師先讓學生來了解現有崗位的職責,體驗到集體的事情要靠大家一起做。通過誇誇小夥伴,可以更堅定為大家服務的熱情,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

活動四:結合班級情況,獻計獻策解決遇到的困難。結合崗位明確責任,知道集體事情大家做。因為班級中現有的崗位有限,而且有的孩子已經在崗位上做了一段時間,在崗位上會遇到不盡如人意的事,從培養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出發,讓同學幫忙想辦法解決困難。

活動五:聯絡實際,在班中增設崗位,開展競聘活動。引導學生尋找崗位,明確職責組織競聘。集體的事情大家一起做,因此發動學生們一起來尋找班級中的崗位,並來制定出崗位職責,然後找找適合自己的崗位,激發自主意識,在競聘中進行能力培養。我們在學生應有意識的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有激發道德情感的教學情境中,以境生情,以情促行,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從而進入角色,產生情緒體驗,達到動情中明理,明理中促行。

活動六:總結談話,激發情感指導行為。並不是課結束了,崗位就定了,因此將崗位的競聘與課後的延伸結合起來,既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作為促進學生髮展的動力機制。

七、說策略

1、變單一灌輸模式的策略

結合本課的教學目標,在本課教學中,我們注意貫徹二期課改所提倡的新理念:讓課程適應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學習內容為載體,強調學生對學習活動主動參與和親身體驗,關注學生學習經驗的形成和建構。為此,在教學方法上充分利用了媒體,小組的討論明理,實際困難的解決,崗位的競聘和表達心願等形式,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發揮,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的參與能力,特別是在解決實際困難的過程中,學生有了更為真切的情感體驗,培養了合作意識。

2、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

學生十分重視老師對他的評價,對於學生來說,教師的認可應該是意義最為深遠的。教師與學生關係的親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師教學目的的實現。要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除了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外,還必須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這種平等關係是人格上的平等和心靈上的平等。在獻計獻策,解決困難板塊中,黃芳老師並沒有直接指出班上存在的問題,也沒有直接派學生做這做那,而是讓學生討論在具體的崗位上遇到了什麼困難,以及可以採取什麼方法去解決。這樣教師為學生創設了積極活動的寬鬆情境,突出了學生主體地位,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於主體啟用狀態,這種平等關係是人格上的平等和心靈上的平等。

3、多媒體的恰當運用策略

課堂中恰當運用多媒體的形式,比老師單一的說教更能讓學生接受,更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利用多媒體,把使學生難以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現象,在短時間內直接而有聲有色地呈現出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對崗位有不同理解,怎樣尋找崗位以及尋找崗位的目的引導,通過多媒體制作後的形象演示,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因為讓學生在多媒體創設的形象情境中進行探究,發現,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將有助於加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4、以情激情,情緒感染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觸景生情,產生情感。此類情境包括校園,教室的環境佈置,教材及其它媒體展現的情景,教師的表情動作,語言聲調等創設的氛圍等等,使孩子們引起情感共鳴,產生豐富的情感想象。在課的結尾部分,老師自制了一棵行動樹,讓學生把自己選擇的崗位以及自己的心願掛在樹上,讓這棵美麗的行動樹見證我們(學生)的行動,同時老師相信每個小朋友都會時刻牢記自己的崗位,記住自己的責任,盡心盡力為大家服務。最後送一首兒歌給學生"一個崗位,一份責任,時刻記住同學的信任,服務熱情,工作認真,我們都是集體的主人" ,結束整堂課。在學生充滿感情的朗讀中,老師感受到學生熱愛班級這個家,都願意為這個家儘自己的一份力,都願意為班級,同學服務。崗位責任的認同只有同道德情感相結合,才能使學生產生思想上的共鳴。把握學生"道德情感"的脈搏,"以情動情,以情育人" ,才能使品德教學煥發蓬勃的生機。

品德與生活說課稿3

老師們好:

我是一位上過國小一年級品德與生活的老師,今天我就把以前教學的一些拙略的方法說出來,和老師們一起學習,欠妥的地方希望各位同仁多多提出寶貴意見。

一.說教材:我所說的內容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級《品德與生活》上冊第二單元上學路上的第二課《好好走路》,它是在學生在掌握了認路和尋路的方法後,讓學生意識到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使學生了解並能夠自覺遵守。教育學生珍愛生命,熱愛生活,安全上學。

二.說意圖:近幾年中國小生的交通事故呈現明顯上升趨勢。這些交通事故大多都是由於學生不遵守交通規則(如亂穿馬路、亂闖紅燈、在馬路上玩耍、打鬧等)引起的。在講這一課時我面對的是國小的學生,亮巖國小前有一條馬路,這條馬路車量多,而且曾經有發生交通事故案例,這無疑是該校學生在安全上面臨的一個巨大的安全隱患。還有孩子們都是來自不同的村子,鄉村小馬路也常有摩托車狂奔的現象,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始終以怎樣安全走路為主線,讓學生意識到危險就在我們身邊,所以必須遵守交通法規,從而知道遵守交通法規的重要性。

三.學情分析:這一節課的教學物件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創設情境,設計了色彩鮮豔的課件,讓學生在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認識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四.說教學目標

1.學生在活動中有自我約束能力和良好的行為規範。

2.學生懂得遵守交通規則,初步瞭解道路交通安全法規。

3.瞭解安全常識,熟悉重要的交通安全標誌。

4.學生在活動懂得在放學途中要注意安全,要互相幫助,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5.學生具有初步的時間概念,知道每天放學後不在路上逗留,按時回家。培養學生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6.教育學生珍愛生命,熱愛生活。

五.說教學重點難點

1.熟悉重要的交通安全標誌,遵守交通規則,注意安全上學。

2.有自我約束能力和良好的行為規範,瞭解交通法規。

六.說教學準備

學生——蒐集瞭解常見的交通標誌圖,並觀察自己上學路上的交通情況。

教師——一段“上學路上”的錄影;製作一些常見的交通標誌牌及表演用的頭飾。安全通道標誌、拐彎標誌、禁止鳴笛標誌、紅綠燈標誌、禁止車輛通行標誌等等。

七.說教法、學法

1.教法在新課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來,並且在與學生之間不斷地發生互動、對話、交流、溝通中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因此,本課我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遊戲教學法等教學方法展開教學。

2.學法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以及重視培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基於以上觀點在本課教學中,我著重體現表演展示學習法。合作學習法。情境學習法等幾種學法的指導,寓教於樂。

八.教學程式

(一)、錄影匯入,激發興趣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交警叔叔嗎?今天我們也來噹噹“小交警”,大家高興嗎?

2.“小交警”正式執行任務了!我們來看看這些小朋友做得對不對?遊戲表演小交警指揮交通。看看是我們指揮的好還是交警叔叔指揮的

(播放課件):畫面內容:來來往往的車流人流,井然有序。(交警叔叔指揮得好)

3.在上學路上,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呢?

(學生交流彙報。)

揭題:好好走路

(二)、聯絡實際,明理導行;初步瞭解交通法規。基於整體教學理念,我在教學中主要設計了四個活動,層層推進、深化教學目標。

1.創境繼續匯入:

活動一:

(1).膨!啊!(出示課件發生車禍)一輛汽車與一群不守交通規則的孩子撞在了一起,頓時小朋友們聽到了什麼聲音?我們該做什麼?我們應注意什麼?

(2)、你們平時放學回家是怎樣過馬路的?說一說馬路上的危險有哪些?或者看到的聽到的。(在上學、放學的路上,有好玩的地方,也有買好吃的,還有很多很多吸引我們的事物,你們是怎麼做的呢?

總結:咱們都要記住,一定要按時回家,還有遵守交通規則,才能平安回家,讓大人放心。

2.遊戲模擬

活動二:

“十字路口”怎樣走為了讓孩子在實踐中感悟生活。教學伊始,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逼真的“十字路口”情境:教室裡的桌椅分成四個小組,形成一個十字路口。然後讓學生帶上我製作好的頭飾:小汽車、自行車等來進行模擬走一走的活動,活動結束後請下面的同學來評價他們走的好不好,學生的回答是:“不好,車和行人都撞到了一起”。是呀,這只是在教室裡的模擬遊戲,如果在現實生活中你們想一想這多麼危險啊!如果我們在“十字路口”設定紅綠燈這樣的交通標誌會怎麼樣呢?我們再來試一試。兩次不同結果的對比,使孩子深刻地認識到交通標誌的重要性,在親身的體驗中,學生產生了想要更多地瞭解交通標誌的願望,引發生注意與思考。

總結:咱們都要記住,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才能平安回家,活動三:交通標誌大揭密:

1、師點選課件,出示交通標誌。

2、課前,老師請小朋友們收集了交通標誌,並和爸爸媽媽把交通標誌製作成頭飾,請把標誌拿出來,向你的同桌介紹一下,你說給我聽,我說給你聽!

我們是農村的孩子,為什麼要認識交通標誌呢?

(學生交流解決。)告訴孩子們,認識交通標誌對我們進城去的`時候也有很大的幫助。

小結:認識交通標誌對於指導我們遵守交通規則十分重要。我們遇到不認識的標誌可以向交警叔叔詢問;村裡沒有交通標誌,過馬路時應怎樣做?(引出一看二慢三通過)

3、誰願意上來把自己的標誌展示給大家看?說一說交通標誌上畫了什麼?是什麼標誌?在哪兒見過?有什麼作用?

總結:這些標誌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有益的幫助,讓我們記住它們!

《品德與生活》課標中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須採用兒童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交通方面的認識最直接、最能接受的就是交通標誌。因此在這個環節中,我根據學生的情況選擇了一些常見的交通標誌,事先製成課件展示給學生。然後讓學生用頭飾、講述等方式出示自己收集的交通標誌。在課堂上對學生課前的資訊蒐集進行了一個很好的運用,不僅能夠鍛鍊學生蒐集資料、獲得資訊的能力,而且使學生在觀察過程中開闊了眼界、擴大了知識面。這一節的設計既對本課內容進行了拓展,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形成了教學的高潮,學生在活動中得到了品德的昇華。

活動四:教學生以歌謠的形式紮實牢記交通安全知識

A、學兒歌

走路要走人行道,橫過馬路左右瞧。

記住要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走。

隧道天橋最安全,與車爭道最危險。

遵守交規習慣好,健康平安幸福長。

B、交通規則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過馬路不要太著急。

你拍二,我拍二,騎車不要把人帶。

你拍三,我拍三,走人行橫道才心安。

你拍四,我拍四,先下後上真懂事。

你拍五,我拍五,不做馬路小猛虎。

你拍六,我拍六,交通安全來學透。

你拍七,我拍七,開車不要耍脾氣。

你拍八,我拍八,路邊護欄不亂爬。

你拍九,我拍九,施工場地繞道走。

你拍十,我拍十,安全習慣要保持。

C、順口溜

(1)交通安全很重要,交通規則要牢記,從小養成好習慣,不在路上玩遊戲。

(2)行走應走人行道,沒有行道往右靠,天橋地道橫行道,橫穿馬路離不了。

(3)一慢二看三通過,莫與車輛去搶道。騎車更要守規則,不能心急闖紅燈

(4)乘車安全要注意,遵守秩序要排隊;手頭不能伸窗外,扶緊把手莫忘記。

(5)公共汽車真繁忙,迎送乘客去各方。

(6)乘車定要守秩序,交通法規不能忘。

(7)依次上車莫擁擠,扶老攜幼高風尚。

將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兒歌歌謠加入,不僅有效地活躍了活動氣氛,而且再一次為學生敲響了警鐘。

D、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給小孩買自行車的家長很多,於是孩子們都喜歡在公路上飆車,這裡也要講講交通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明確規定:12歲以下的兒童不準在道路上騎車。根據醫學、生理學和心理學資料分析表明,一個人的發育期通常要滿十二、十三歲,才能初步達到上述最低要求。因此交通規則從保障少年兒童的安全出發,規定十二週歲以下兒童不準騎自行車上路。

E、本課的結束部分,我利用課件播放音樂《祝你平安》並進行全課總結,小朋友們,我們要記住今天所學的知識,還要將知識告訴你身邊的每一個人,讓我們人人都會看標誌,人人都遵守交通規則,人人都幸福平安。

九.總結激勵,延伸導行。

今天很高興地看到大家能戰勝困難,按時回家。你們瞧,我特意給你們帶來了我的圖案。如果你覺得自己每週能按時回家,就把我的圖案貼在你家。(發給學生每人一張笑臉圖)放學時間到了,要和小朋友們說再見了。我相信我們下次再見的時候,你們每個人都已養成了按時回家好好走路的好習慣。

十.板書設計

本課的學習者是剛入學不久的一年級的國小生,識字不多,因此我的板書設計以圖為主。左邊是一個注意危險的交通標誌,提醒孩子遵守交通規則,右邊是代表家的樓房,中間劃上箭頭,告訴孩子們,只有把交通規則牢牢地記在心中,才能好好走路平安回家。

十一.下面是我對“課課滲透法制教育”的一點見解:

在本課教學前我先讓學生去了解自己身邊的人發生過或知道哪些交通事故,這些交通事故給自己本身和他人帶來了哪些傷害。通過學生的調查、相互彙報,學生們深深的體會到了交通事故的危害性和嚴重的後果,有的學生在介紹自己親人發生交通事故時甚至失聲痛哭,這無疑給每個學生心靈中敲響了警鐘,從而知道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而且在課前還為學生講述了一段本校學生違反交通規則的事例,讓學生髮現自身在遵守交通法規方面出現的問題,並加以討論,明辨是非。這正符合了《課程標準》中: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要求。

正如魯賓斯坦曾經指出的那樣:“教育的主要方面恰恰在於使人同生活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絡。品德教育只有根植於生活世界,併為生活世界服務,才具有深厚的生命力。一句話,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是生活的延續,我們應該深入挖掘學生身邊的課程資源,並加以巧妙運用,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孩子從小知法,懂法,守法。

1.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品德與生活說課稿4

各位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青島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個主題《我換牙了》第二課時《保護牙齒》的內容。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思想五個方面對本課設計做介紹: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是青島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健康生活每一天》的第一個主題《我換牙了》第二課時的內容。教材《我換牙了》是針對正處在換牙時期的學生而設計的。本課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動畫和兒歌來教育國小生愛護牙齒,養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及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使學生成為一個講的好孩子。

2、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學起著導向作用。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知道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很重要,瞭解一些常見疾病的預防知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在新課程標準的嚮導下,我制定本次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瞭解牙齒的保健措施指導學生從小養成早晚刷牙的習慣,會正確刷牙。

2、過程與方法:指導學生怎樣保護牙齒,在合作交流中學習正確刷牙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珍愛生命,健康成長從護牙開始,培養學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教學重難點:

1、重點:知道牙齒的重要作用,學會刷牙的正確方法。

2、難點:通過本次活動引起國小生對牙齒保護的重視,達到保護牙齒的作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牙齒模型、餅乾、塑料杯、清水、生雞蛋、學生牙刷等

二、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教學中應努力建構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師的角色定位是教學活動的核心問題,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學生,時時有教育,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我採用的教法有:

1、示範講解法

將抽象的知識內容用直觀、生動的形式來示範講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目的。在教學中,我結合牙齒模型,示範講解刷牙的方法,激發學生嘗試的慾望,讓學生在模擬刷牙的基礎上,按刷牙程式實際操作,教師隨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方法,真正做到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2、多媒體演示法

教學活動中我把故事、歌曲、及兒歌製成課件,從而激發學生興趣,直觀生動的將教學內容展示出來,使學生始終沉浸在愉悅中。

此外,我還採用了交流討論法,使學生獲得對此教學內容的理解和體驗。

對於兒童來說,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對他有意義的真正的生活,對於《品德與生活》的課程教學來說,只有引導兒童關注和實踐他自己的生活,才會成為有意義的教學,只有指導兒童學習和學會健康、科學、幸福的生活,才會成為有效的教學。因此,為確實保證兒童通過積極參與有意義的、真實的活動來獲得發展,而不是僅僅依靠聽講或形式的活動來學習,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十分注重課程的活動性,通過活動過程與兒童積極活動,給予他們支援、合作等實現對兒童的引導和指導。本節課是在學生初步瞭解換牙的常識,體會到換牙給自己帶來的特殊感覺的基礎上,我以護牙為主線,採用“猜猜謎語,引入主題——活動探究,認識乳牙和恆牙——合作交流,感受換牙——聯絡實際,初識護牙——形象總結,課外延伸”五個環節來進行教學,開展了一系列活動,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知道換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必緊張、恐懼、害怕,初步認識牙齒保健的基本常識以及護牙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克服牙齒檢查與治療帶來的恐懼心理。

第二個環節的設計,我首先是讓學生了解換牙的原因。通過圖片和視訊,一步一步地引導他們去發現換牙的奧祕。通過這樣一個過程,讓他們真正體會到了換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是自己成長的必經之路,也是自己長大的標誌之一。其次讓孩子交流討論護牙的好習慣和壞習慣,初步瞭解保護牙齒的方法。

第三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合作交流,瞭解哪些食物對牙齒有利,哪些食物對牙齒有害。

第四和第五個環節,是這課的一個重點,讓學生了解漱口和刷牙是保護牙齒的法寶,養成飯後及時漱口和早晚刷牙的好習慣。首先通過吃餅乾,讓孩子親身體驗到漱口的作用,同時藉助視訊資料,孩子也瞭解到蟲牙的形成。其次通過醋泡雞蛋的實驗瞭解刷牙的重要,藉助觀看視訊和動手實踐,學會正確的刷牙方法。

最後的總結鞏固環節,我通過“保護牙齒大闖關”這一活動,讓孩子辨析正誤,同時也鞏固了這節課所學的知識,為培養或促進其良好的護牙習慣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幫助。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探究活動,採用了分組討論、觀看動畫和動手實踐欣賞歌曲的感受,提高學生對事物的分析能力,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引入主題

二、興趣是一切活動的動力,抓住學生心理,貼近學生生活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關鍵。在課開始先請大家一起猜了四個謎語,學生自然而然地將自己融入課堂中初步瞭解保護牙齒重要性,並說出自己保護牙齒的方法。本環節採用提問、討論等多種形式,既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從而巧妙地匯入了本課《保護牙齒》(並板書課題:保護牙齒)。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通過猜謎語,激發興趣,為後面的活動預設一個鋪墊。

(二)觀察牙齒,瞭解重要性。

讓學生討論交流,平時生活中小朋友們存在的一些好習慣和壞習慣。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穿針引線,精當點撥。本環節主要是通過在師生的對話交流中,糾正學生普遍存在的不良習慣。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參與面也比較廣。在七嘴八舌的討論中,在真實生動的畫面前,一下子就明白了,如果不及時改掉這些不良習慣,會產生怎樣的後果,而且,學生的交流能力也得到了鍛鍊與提高。

(三)瞭解牙齒健康與飲食的關係,做到合理飲食。

首先出示了一些孩子們平時常吃的食物,問孩子“哪些食物是你最愛吃的?”有的孩子就回答“奶油蛋糕、可樂、辣條、糖”緊接著我就說“你們愛吃的食物可能並不是對牙齒有利的食物。”接下來就讓同桌兩人合作找出哪些食物對牙齒有利,哪些對牙齒有害。從而給孩子一個飲食上的引導:保護牙齒就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或不吃酸的辣的`甜的等刺激性食物。這些話題都是孩子們所經歷過的、熟悉的,通過孩子們自己的生活進行教育,在自身生活體驗上學習,努力調動孩子們已有的生活經驗,這樣兒童覺得是在進行和探討自己的生活,因而會充滿興趣地進行探討。

(四)養成漱口的好習慣。

請學生品嚐餅乾,觀察牙齒的變化。隨後漱口,然後觀察杯子裡水的變化。本環節通過實際操作的形式來吸引學生,淡化了說教。讓他們吃餅乾,漱口後看杯中渾濁的漱口水,引導他們說出,從剛才這個過程中發現了,人只要吃過東西,牙縫裡就會留有殘渣,如果不清除乾淨,就會長蛀牙,讓他們體會到漱口的重要性。

(五)探究活動,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

通過醋泡雞蛋的實驗,讓孩子瞭解到用醋泡過的雞蛋會變軟,用水泡過的硬,從而引出刷牙的重要。首先讓學生演示各自的刷牙方法,老師觀察後,選出2-3名不同刷法的學生站起來演示,然後提出疑問:小朋友的刷牙方法有這麼多種,到底哪種是正確的呢?播放刷牙的視訊,然後同桌兩人探究刷牙方法,請2-3名學生在牙齒模型上演示,其他同學當小牙醫,判斷正誤。最後把刷牙方法總結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本環節圍繞教學目標,尊重學生的認識基礎,給學生提供較大的時間和空間。從初試刷牙方法到師生共同探究,再到學生之間互評,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最後以“兒歌”這種學生容易接受的形式,鞏固了刷牙方法,活躍了課堂氣氛。

(六)、形象總結,鞏固延伸。

通過“保護牙齒大闖關”這一活動,既總結了這一課所學的知識,又給孩子以正確的引導。最後以欣賞一幅健康美麗的笑臉圖,來引導學生過健康的生活,創造美好的生活,培養學生的成就感。

五、教學思想

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力求體現新課程改革理念,將自己定位於各學生平等的合作者,在充分尊重學生及其獨特體驗的基礎上,使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落到實處,讓學生在課堂中學得輕鬆、愉快,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達到教學目的。但由於本人水平有限,在備課和說課的過程中,仍有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老師給予指正,謝謝!

品德與生活說課稿5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早上好!我是石基中心國小的小黃。我說課的內容是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我要上二年級了》主題一《我的這一年》。

  一、說教材

本單元圍繞一年級與二年級這個過渡時期讓兒童感知自己在這一年一年級生活的點滴變化以及展望二年級生活是怎麼樣的給兒童展開生活。作為本單元的開篇課,它主要讓兒童總結一年級的生活,為下面展望二年級的學習作鋪墊。

  二、說學情

孩子們經過一年級的學習,各方面都產生了變化,也取得了一點一滴的進步。和幼兒園時期相比,孩子們的確是長大了,但對成人的依賴還是存在的。孩子們都願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進步與變化。課堂上充分給孩子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多角度感知總結自己的變化與進步很重要。一年級的學習生活即將結束,他們對自己在這一年裡的變化只存在零碎的片段。可能集中在身高、體重這些身體的變化感知上。由於孩子年紀小,抽象思維能力差,直觀性和形象性的東西比較符合他們的認知規律,合作能力、處理能力還有待提高。

三、說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的情況分析,結合本單元的教學目標,現在我來說說本課具體的教學目標:

1.能用比較全面的方法感受自己和同學一年來的成長與變化。

2.學習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別人的進步,體驗成長的快樂,增強對自我和他人的認識。

3.能收集適宜的物品用比較的方法來感受、說明自己的成長變化。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讓獐兒童充分感知自己這一年的'成長和變化,併為此而高興。難點就是如何引導兒童具體地感知自己在這一年來的變化。

五、說教法學法

要達成以上的教學目標,教學中我以兒童活動為中心,通過課前的調查、資料收集,課上的交流、遊戲,讓兒童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兒童的體驗、感悟、內化中,一步步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而老師則作為引導者、合作者,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結合教學目標,我把教學過程分成“發現我長大了”“尋找成長的足跡”“感受成長的變化”“收穫成長的果實”“分享成長的快樂”五個活動。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的開始如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學習中來,是一節課開頭成功的關鍵。在課的開始,我以神祕的語氣跟孩子們說:“小朋友,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些神祕的禮物,看你的小眼睛能不能有大發現!你看,照片中的人你認不認識?”接著我在投影儀上出示班中一位學生從出生到現在的一組照片,請孩子觀察。一開始出現孩子嬰兒時期的照片時,大部分孩子都看見照片中人物的可愛模樣,覺得很有意思而竊竊私語。緊接著我問:“你們認識他嗎?”我想在這個時候,孩子們都會說不認識。而隨著照片中人物年歲逐增,人物的模樣逐漸變得清析,一張熟悉的臉就開始出現了。這時,孩子會越看越興奮,因為有發現的人越來越多了。他們爭相把自己的發現告訴老師,課堂的氣氛變得活躍起來。隨著孩子說出這是我們班的XXX同學時,我成功地把孩子們的注意力吸引到關注孩子的變化上。

在孩子們的情緒高漲之時,我小結說:“原來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長大了不小。在這一年裡,你發生了哪些變化呢?就讓我們一起尋找我的這一年裡成長的足跡吧。”

在歡樂的氣氛感染下,我引導孩子們從身高、體重、以前穿的衣服和鞋等方面,採用具體的數字、資料展示、口頭述說等多種方式來進行對比,使兒童具體、形象地感知到自己身體在不停地生長變化。在課前,我引導孩子挖掘身邊的可利用資源來為我們的學習服務。平時,我注意引導他們有意識地收集有關成長的具體資料,如自己不同階段的照片,請父母幫忙在不同的時間段量一量身高和體重的變化,收集自己不同時間的衣物,用過的物品。在課上引導他們用各種有趣的方式進行展示和對比,以產生具體的感知。如比一比各自在差不多時間裡的身高、體重,穿一穿小時候的衣服、鞋子。把小手再一次與開學前畫的小手相比較,孩子們都能驚喜地發現“我真的長大了不少了!”在這種歡樂的氣氛感染下,孩子們介紹會更積極,交流的結果將會更充實。就是這樣,寓教育於活動之中,力法度創設孩子們樂於參與其中的活動形式,讓他們在活動中有所得,有所悟。而在整個活動中,也充分體現了品德教育的生活性。

就在孩子們感知自身身體變化之後,我利用生活鏡頭把孩子引進了另外一個感知活動裡。我把生活的鏡頭瞄準了班上一位經常做家務的同學。她在一天裡幫媽媽洗菜、掃地、拖地、洗碗等等。在片段裡,孩子們將會聽到她媽媽誇自己的孩子在這一年裡長大了,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了,減輕了父母的不少負擔。

一石激起千層浪,班裡許多孩子在這一年裡都在家裡幫助父母做過許多家務。我相機引導孩子:“你在家裡,父母和其他人誇過你長大了嗎?他們為什麼這麼誇你呀?”承接著孩子們的滔滔不絕,我先組織他們在小組裡交流,讓同學們都能感受自己的長大與進步,知道自己養成了哪些好習慣。而老師則作為參與者,細心聆聽著孩子們在這一年裡的進步與變化。兒童品德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須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中。

在兒童充分感知自己在身體、思想、行動的變化以後,我讓孩子們一同收穫成長的果實。在小組裡展示自己的成長紀錄袋。讓孩子們在相互交流展示的基礎上,全面感知同學們的變化。引導兒童在相互交流中進行自我評價和成長展示。用“找優點”的方式啟發兒童客觀、全面地評價別人,尤其是對那些平時容易得到消極評價或被忽視的兒童,老師注意引導兒童正確、全面地進行評價。在孩子們充分交流以後,我還適當啟發孩子們:“你今後哪方面還能做得更好呢?”給他們一個再進步的空間。

課的最後,我以分享成長的快樂作為課後的延伸活動。組織兒童辦一期“我長大了”展覽,並讓兒童把課堂上的展示拓展到生活中去。讓大家都能知道我的變化,為我祝福。併為下一節課《二年級生活怎麼樣》提示參觀學習的方向。

七、說板書

板書是學習的導遊圖,引導學生去學習和探索。板書是老師的微型教

案,濃縮了教學思路。這樣的板書設計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內容清析,能讓學生一目瞭然本課的教學內容。

板書設計:

我的這一年

身體、思想、行動

變化

進步

綜觀整節課的設計,處處體現著生活性。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力求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教學內容的主要源泉,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力求做到從學生的生活中來,迴歸學生的生活,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活動是教和學的共同中介。課堂上老師通過創設孩子樂於參與的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有所得,有所悟,受到品德教育的薰陶。讓兒童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並得到各方面的發展。構建真正屬於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我想一節課下來能較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品德與生活說課稿6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縣學街國小的xx,很榮幸有機會得到各位的指導。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二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第三單元“我會照顧自己”中的第二活動主題《紅綠燈、在站崗》。

在說課之前我想請各位評委看一小段錄影。(播放《關愛生命,安全出行》)這是現實生活中誰也不願意見到、也不難見到的一種畫面,因此,我們能深刻理解新課標中提出“認識常見的和安全標誌,遵守交通規則,注意安全”的重要意義。

以新課標作為重要依據,這節課的細化目標為:

認知目標:讓學生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交通訊號及交警手勢;

行為目標: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的情感,讓學生懂得珍愛生命,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的一種表現,也是一個人有責任感的體現。

其實,這些也是讓“學會照顧自己”的教育內涵的具體表現。因此,這一節課,無論是知識的學習、還是自護能力的培養,乃至於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情感激發,對於保證兒童健康安全地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點、難點:只有讓學生明白了什麼是交通標誌、訊號、交警手勢,他們才懂得怎樣遵守交通規則,因此,讓學生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交通訊號及交警手勢,這是本課的重點。讓學生髮現自己周圍的一些違反交通規則的事例,形成較強的辨析能力,養成遵守交通規則的好習慣,這是本課的難點。

學情分析:依據本課教材的特點,考慮到二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識,因此這一節課我充分利用兒童喜歡的動畫、圖片、視訊,利用多媒體直觀動態的教學手段,通過遊戲、比賽來展開教學。

首先,構建與孩子現實生活的聯絡。

孩子們是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並得到發展的。如課前孩子們收集交通標誌、觀察遵守和違反交通規則的事例,將交警叔叔“請”到課堂為孩子們介紹有關知識等。重視課堂教學和學生生活的聯絡,這將有利於他們構建真正屬於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

其次,道德準則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

自覺遵守交通規則是我們生存於社會的道德準則之一。孩子們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情感,只有源於孩子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以及情景辨析、角色遊戲等,都能在生活中而非生活外引導孩子們良好品德的積累與形成。

再則,引導孩子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在本課中,“紅綠燈”是所有交通規則的代名詞,它引出的是關於一系列公共道德和秩序、健康與生命,深刻而具有現實意義的話題。我們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科學、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孩子們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懂得平安、和諧生活的重要性,為其一生身心健康發展打下基礎。

本課中,我進行了四個環節的教學。

首先,歌曲匯入,激發興趣。

唱歌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事情了,輕鬆愉快的開場歌曲是孩子們在一年級就學過的《紅眼睛,綠眼睛》,歌中唱到“紅燈紅紅眼睛,眼睛眨一眨,車子停一停;綠燈綠綠眼睛,眼睛眨一眨,車子向前行”。從這優美的歌聲中本課的主角“紅綠燈”正式在課堂出現,也在第一時間抓住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為後面“交通警察”、“交通標誌”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第二,創設情景,探索新知。

在這個環節中我按照教學目標,設定了三個學習環節。

(一)學習交通訊號的含義,帶著“小黃帽這樣過馬路安全嗎?應該怎樣做呢?”的問題老師播放《小黃帽》的錄影,川流不息的馬路、刺耳的汽車鳴笛聲和小黃帽不按交通訊號燈的提示穿行於道路上、翻越護欄等等屢次違反交通規則的行為,從視覺上讓孩子們體會到:這樣做太危險了,過馬路應該先看指示燈,紅燈停、綠燈行,沒有人行橫道應該走過街天橋或地下通道,翻越欄杆是錯誤的。

隨後的現場情景再現,是我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創設的一個環節,我們學校地處裕華路繁華地段,每天上學放學車輛很多,經常看到很多孩子不顧兩邊的車輛橫衝直撞,很是危險。因此,課前我將學生的座位進行特殊的排列,空餘處形成一個人行橫道,請學生們模擬遊戲,讓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情境呈現在課堂上,即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解決了實際問題,這也正是品德課的`根本——源於生活而回歸生活。

(二)學做交警手勢

在這個環節中,我向孩子們介紹了一個重要的人物:“交通警察。“訊號燈能保護我們的安全,在我們身邊還有一個保護神,他不分嚴寒酷暑每天在道路上指揮各種車輛安全通行,疏導交通,你們知道他是誰嗎?”。“對,是交警叔叔,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跟交警叔叔學做指揮手勢吧!”接著,我用課件展示交警指揮道路交通的規範手勢。

交通警察威武,神氣,孩子們都很崇拜,大多數孩子從小就有著當警察的理想,所以在模仿交警做手勢的時候,我不僅僅只是請幾個孩子來學,而是先請大家一起學,然後再請每小隊派一位同學來比一比。比的同學認真,為他們加油的小隊同學也認真,大家都參與了遊戲,都對交通警察的手勢有了一個很深的認識,我想下次在馬路上即使孩子們看到了自己不熟悉的交警手勢,也會留一個心眼,會問清楚手勢的意思,那麼這節課的教學目的又有了一個延伸。

(三)學習交通標誌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們強調孩子的親身經歷和認知經驗。讓孩子們充分的交流和互動,小組合作、成果展示,以達到資源共享、評價互動的目的,再通過課件演示和總結交通標誌的三種類型:指示標誌——黃底黑圖,表示允許;禁令標誌——藍底白圖,有的帶斜槓,表示禁止;警告標誌——白底紅圖,表示警告,要注意……。隨後的教學中,我用課件出示了一組交通標誌圖,採用比賽的形式進行搶答,這既是對回答正確的孩子的一種肯定,同時也是對其他同學的一種激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和感受到:交通標誌、訊號燈、交警手勢,他們都是無聲的語言,認識了它們,我們出行就更安全了。

第三個環節,拓展思路、明辨是非。

本著實踐性和開放性的原則,我以出判斷題的形式來增強孩子們明辨是非的能力,這裡設計的十道題有的是與學生息息相關的,有的是學生還沒有涉及但應該熟知和了解的。

最後,昇華情感,明理導行。

這一環節中我首先播放剛才老師們在我說課前看到的錄影:緊張的音樂配上各種車輛的喧鬧聲、緊急的剎車聲,車禍的慘烈情景,讓學生們震驚、震撼。此時畫面一轉:一個七歲本應和孩子們一樣享受自由、健康、快樂、幸福童年的小女孩,因一次車禍,截斷下肢,只能靠一個球皮行走。

我問我的孩子們:你看到了什麼?!你聽到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

籃球女孩的事例是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看過的人無不為之動容,更何況是跟她差不了幾歲的孩子。因而在看完以後引導孩子談自己的感受,便是水到渠成了,珍愛生命的意識也在其中自然生成。在活動中引導學生自己去體驗去感悟,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談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這就摒棄了那種老師講述故事情節、講道理的呆板局面,便於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孩子的體驗也更為真切。

課的最後大家齊讀一則《安全童謠》,老師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好多的交通標誌、訊號燈,學習了交警叔叔的指揮手勢,希望大家學會保護自己、照顧自己,做個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的好孩子,讓自己每一天都過得平平安安、快快樂樂!”

整堂課的氣氛既輕鬆又嚴肅,我以資料積累、環境創設作為背景教學手段,利用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人、物、事、景,邊遊戲、邊合作、邊討論、邊創造。我們在自主的探索與積累中,在真誠的信任與關心中,先激情、再明理,後導行,一步步落實教學目標。我相信,上過此課的孩子及孩子的親人、朋友們將會一生平安!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

品德與生活說課稿7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初步學會從容地不和外人接觸、亂吃小食品、不做危險遊戲、天氣變化等等。

行為目標:學會自我保護能力,知道爸爸媽媽擔心並不是多餘的。

情感目標:懂得體會父母不易並珍惜父母之愛。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位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知道他是誰?我們一起去看看吧!他是誰呀?他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生:答師:板書《爸爸媽媽擔心》想一想你在生活中做那些事讓爸爸媽媽擔心那?生:答教師總結一邊總結一邊貼版畫

做危險遊戲和陌生人接觸

天氣變化亂吃小食品

小結:是啊,由於我們的年幼無知,爸爸媽媽無時無刻不在擔心我們的安全,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心”我們要注意保護好自己。

二、啟發名理

同學們現在我們是一年級的學生了,爸爸媽媽擔心的事情還應不應該發生了那?如何避免爸爸媽媽擔心的事情。

現在同桌交流一下,一會向大家彙報。生:答

(這個環節我讓學生多說,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體會父母擔心不是多餘的)

小結:同學們知道這麼多道理,楊老師很高興,你們的'爸爸媽媽也會欣慰了。板書“別”字。

你們的好朋友圖圖也知道自己錯了,我們看看他是怎麼說的。看動畫片圖圖名理。

三、課間操歌曲《鈴兒響叮鐺》

四、名理導行(演一演)

老師告訴你們一個好訊息圖圖和他的好朋友壯壯、小美來到我們課堂為我們表演節目?(放動畫)

你們想不想和他們比一比也來表一下那?

小組合作學習:由小組長進行角色分工

生:合作表演

五、拓展延伸

你們還記得上週是什麼節日嗎?你們是怎麼給媽媽過的呀?

生:說

師:爸爸媽媽很辛苦的我們一定要做一個孝順的孩子。

結束語:爸爸媽媽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哺育我們長大真的很不容易,我們不要讓他們再為你們擔心了,你們能做到嗎?老師相信你們

品德與生活說課稿8

  一、說教材

《多對生活笑一笑》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成長的快樂與煩惱》第二課《擁有好心情》中的第三部分內容。這一部分內容內容主要針對學生在生活中出現的一些不如意現象,引導學生通過改變思考問題的方式從而發現生活中的快樂,解決生活中的煩惱。

二、設計理念

根據教材特點,結合學生實際以及新課標理念,整堂課我設計了快樂傳遞、敞開心扉、選擇快樂、創造快樂等幾個環節。通過師生交流對話讓學生體會到快樂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學會樂觀地對待生活。

三、教學目標

1、知道煩惱人人都有,煩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2、讓學生認識到面對同樣的事情,態度不同,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同,會有不同的心情,因此也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3、學會樂觀地對待生活。

引導學生學會樂觀地面對生活,既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

1、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例項去分析、交流。

2、通過情景薰陶法、遊戲激趣法、師生互動法、故事引入法等方法,最終讓學生學會笑對煩惱、笑對人生。

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安排了以下幾個環節:

環節一、快樂傳遞

通過遊戲――擊鼓傳遞快樂娃,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其中,在快樂的氛圍中,享受快樂情緒,理解情緒的多變性。

環節二、敞開心扉

這一環節,我首先敞開自己的心扉,把一週的“心情晴雨表”作為重要的資源來學習,研究,讓學生髮現老師的快樂來自於什麼?再讓同學們將他們這一週來的心情分小組交流並填寫“心情晴雨表”,然後將有代表性的記錄表通過實物展示臺展示出來,讓同學們在大家暢所欲言中感受到快樂原本來自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環節三、選擇快樂

讓學生先聽故事《哭婆婆變成了笑婆婆》後進行交流並體會到換個角度看問題,能使人豁然開朗,輕鬆起來,快樂起來。

隨後,(課件出示教材第12頁)以兩個人面對同樣的半瓶水,表現出不同的態度為例,讓學生明白心情自己主宰,快樂可以選擇。

環節四、創造快樂

這一環節,先播入錄影,讓學生感受到給予別人快樂,自己會更快樂。接著通過事例引導學生領悟到要樂觀地接受無法改變的現實並以愉快地心情去做一件枯燥的事。

環節五、播放音樂,結合板書進行小結

六、說板書設計:

通過一張笑臉,形象的表達遇到煩惱,如果選擇樂觀的人生態度,每天都將有著成功、歡樂、自信陪伴,啟發學生正確對待挫折。

我的說課內容可能有許多不妥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品德與生活說課稿9

  一、說教材

本課是鄂教版國小二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第二單元第4課內容。它所處的單元以《愛護我們的家園》為主題,包含“美的環境,好的心情”、“這兒怎麼了?”、“讓垃圾回家”三個活動主題。旨在使孩子從小懂得珍愛生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初步瞭解環境與人的生存關係,為其一生身心健康打下基礎。本節課主要通過活動,引導學生欣賞圖片,觀察、比較中認識身邊的環境,感受身邊的環境對自己、對大家生活的影響,培養學生愛護環境,從我做起的責任感,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說學情

隨著國家城鎮化的發展,很多家庭都住在環境優美的小區裡,然而,人們的環保意識卻越來越差,孩子們也對環境汙染現象熟視無睹,隨地亂扔亂丟習以為常。

針對以上學情,我確定本課的目標如下:

情感與態度:感受環境的美好,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情感。

行為與習慣:對身邊的環境汙染進行調查研究活動,愛護環境。

知識與技能:學習垃圾分類的知識,懂得變廢為寶的可創性和利用性。

針對以上主題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學生通過調查、走訪等形式瞭解身邊的環境,激發環保慾望;從做遊戲中體會到美好環境是可以創造的。教學難點是:幫助學生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環保意識並能付諸行動。

三、說教法

1、我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礎,努力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

2、我以體驗式學習為主要形式進行教學,把道理寓於活動之中,做到情理交融。

3、我充分運用電教手段,創設一定的情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無形中促使學生把“知”轉化為“行”。

四、說學法

1、學生通過對周圍環境的觀察,感受家鄉的環境現狀。

2、學生通過比較、調查、走訪,深刻認識到環境汙染的危害性。

3、學生在小組討論、合作探究中,激發環保慾望。從動手為垃圾找家的遊戲中體會到美好的環境可以自己創造。

五、說過程

1、情境匯入,引發體驗

我首先精心挑選了美麗的風光圖片,通過放幻燈片,配上音樂,讓學生髮現美,感受美。

2、自主探索,嘗試體驗

(1)課前我讓學生走出校園,到河邊、街道、工廠等去走走、看看我們所處的環境。

(2)課堂上,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加深對環境問題的認識。

(3)全班交流、展示。我相機補充一些環境汙染的圖片,引導學生說出這些環境問題可能帶來的危害性。

(4)我藉機提出質疑:我們如何行動,才能改變這些環境現狀呢?學生自由暢談。

3、動手遊戲,加深體驗。

(1)我結合學生日常生活經驗,讓他們說說垃圾的“家”。

(2)學生做“給垃圾分家”的遊戲。我們給垃圾分為兩個“家”: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讓他們把垃圾圖片送回正確的“家”。

4、課外延伸,活動拓展

我先讓學生猜猜這些廢品搖身一變,能變成什麼?然後出示學生再製作的物品,如花籃、筆筒、錢包等,告訴學生變廢為寶,不僅環保又美觀。激發學生製作慾望,讓他們懂得美是可以創造的。

六、說反思

1、課堂氣氛輕鬆、活躍。孩子們在感受環境美、發現環境問題、送垃圾回家等課堂環節中都興趣盎然,參與度高,有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

2、教學形式多樣化。我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運用了直觀教具,如幻燈片、垃圾圖片、變廢為寶的物品等,不僅激發了學生興趣,也引導他們共同感受到了環境美,體會到小組合作的快樂,嘗試到探究的樂趣。

3、學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生活。同學們近段時間以來,隨手亂扔亂丟現象嚴重,教室裡,操場上總能找到各種生活垃圾,什麼牛奶瓶、紙片、食品袋、方便麵渣,正好藉助這節課的東風,好好整頓整頓校園環境。

當然,課堂中也還存在很多的不足。表情不夠放鬆,肢體語言太過僵硬等等,今後還要鍛鍊自己的膽量,提高自己的品德專業水平,力爭成為一名優秀的品德老師。

品德與生活說課稿10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河北版《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下冊《天氣變化早知道》,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說課,敬請各位專家指導!

一、探索自然奧祕,學會健康生活——說教材分析

《天氣變化早知道》是本冊“大自然探祕”主題單元的最後一課。大自然神祕莫測,今天陽光燦爛,明天也許就大雨傾盆;天氣變化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提前知道天氣的變化,我們就能及時調整自己的生活,避免受到惡劣天氣的傷害,從而健康快樂的生活。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及認知特點,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知道天氣預報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

2、多種渠道瞭解未來的天氣情況,並能根據天氣變化安排自己的生活,避免受到惡劣天氣的傷害。

3、引導學生收集天氣預報資料,並進行簡單整理。

教學重點:

1、知道天氣預報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

2、關注天氣預報,適應天氣變化,學會自我保護。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關注天氣預報,適應天氣變化,學會自我保護。

二、創設生活情境,感受學習快樂——說教學方法

根據目標定位,我確定的教學方法主要有:

1、情境體驗:如創設學生熟知的學校生活情境匯入新課,以激發學習興趣;創設家庭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暴風雨天氣情境,引導學生做好惡劣天氣的防範工作;利用電視、網路、電話、手機簡訊等資訊渠道現場查詢未來天氣情況,感受現代資訊科技給生活帶來的方便快捷等。

2、情感薰陶:播放軍民齊心協力戰勝洪水與暴風雪災害的視訊,讓學生了解惡劣天氣對人類的影響,感受人類憑藉團結與智慧戰勝自然災害的偉大力量。

3、合作探究:小組內交流課前收集氣象諺語的.情況,並推薦代表上臺展示;小組合作製作氣象符號,並說說符號所表達的意思,讓學生在合作中鞏固新知,學會交往與表達。

三、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說教學過程

《品德與生活》課標提出:《品德與生活》課程必須源於兒童生活,貼近兒童生活,引導兒童生活。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一)創設學校情境,聚焦生活話題

上課伊始,我講了一個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小故事:放學時,突然狂風大作下起了傾盆大雨,沒有帶任何雨具的林林發現好朋友明明撐著雨傘,穿著雨衣,覺得非常奇怪。明明怎麼知道今天會下雨呢?圍繞這個生活話題開展討論,讓學生感受提前知道天氣預報的好處,激發學生對天氣預報的興趣。

(二)再現生活場景,體驗實踐快樂

緊接著,我丟擲了第二個生活話題:你知道哪些瞭解未來天氣情況的方法?根據學生的發言,我引導他們將各種方法進行了現場展示:說到打電話的方法時,我請一個學生現場撥打96121,並通過擴音裝置讓所有學生聽清楚具體預報內容,再說說未來三天的天氣情況及由此帶來的生活變化;說到發簡訊的方法時,我根據本地的天氣特點,現場展示了一條有關雷陣雨的天氣預報簡訊,並創設情境,讓學生說說雷陣雨前應該做好哪些防範工作;說到看電視的方法時,我現場播放了一段天氣預報的視訊,並引導學生如何關注本地的天氣情況;說到上網查詢的方法時,我利用網路向學生現場展示了查詢的過程,使學生充分體驗到資訊科技的方便與快捷……同時,我還引導學生了解:人類根據星星、月亮、雲、植物的變化和動物的活動,也能提前知道天氣的變化,並適當補充學生感興趣的資訊,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發學生觀察生活,探究生活的慾望。

(三)開展小組合作,張揚個性風采

認識氣象符號能幫助學生更快更準確地瞭解天氣資訊,因此,在瞭解常見的氣象符號後,我出示了未來三天的天氣情況,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畫出氣象符號,最後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推薦代表展示本組作品並予以介紹。整個環節循序漸進,層層深入,不僅鞏固了新知,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四)拓展文字內涵,昇華主題思想

提前知道天氣的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生活,可以避免惡劣天氣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可是,有些惡劣天氣,人們即使提前知道了,也不能完全避免災害的發生。於是,我給學生播放了1998年和20xx年發生在湖南的特大洪水和暴風雪災害。看完視訊,學生有的說:災難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要關注天氣預報,提前做好準備。有的說:解放軍戰士和武警真勇敢,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的幸福生活。有的說:災難再大,也沒有我們人厲害,只要團結,我們什麼困難都能戰勝……討論中,不僅使本堂課“提前知道天氣情況的好處”這個目標得以落實,而且提升了本課的主題思想,使學生了解了“人定勝天”的道理。

四、巧用生活資源,豐富課堂資訊——說資源利用

本課時教學中,我對資源的利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資訊科技手段的利用。如用手機現場撥打96121天氣查詢電話;利用網路進行未來一週網上天氣查詢;播放有關天氣預報、洪災和暴風雪災害的視訊;利用展示臺展示學生課前收集的氣象諺語、課上製作的氣象符號等。

2、學生生活經驗的運用。如開展如何防範雷陣雨的討論、小組合作製作氣象符號、課前收集氣象諺語等。

各種資訊科技手段的利用,使教學變得更加形象、直觀,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運用使課堂與生活緊密相連,生活的快樂再現於課堂,課堂的精彩迴歸於生活,真正實現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

以上是我對《天氣變化早知道》教學的設計與思考,敬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品德與生活說課稿11

一、教材

活動天地(一)《我會打電話》是《品德與社會》一年級第二學期第一單元中的《活動天地》。學生們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已經知道了當父母不在家遇到困難時如何獨自應對的方法,而且還掌握了一些正確的求助方法。在此基礎上,學習活動天地(一)《我會打電話》,學生們就能更好地掌握一些常用應急電話號碼,並懂得不隨意撥打這些電話也是一種文明的行為。

二、學情

生活中,學生們較多的是與自己的親朋好友打電話,瞭解的是父母單位、手機、家裡等的電話號碼,卻很少涉及常用的應急電話號碼。因此本課教學十分有必要

三、說目標

我在原教參的“教學目標”上作了補充,加上了“不隨意撥打電話是一種文明行為”的要求,因此設定的目標為:

1、知道一些常用應急電話號碼和文明打電話的方法。

2、進行模擬打常用應急電話的練習,培養在緊急情況下冷靜處理問題的`能力,懂得不隨意撥打這些電話也是一種文明的行為。

四、說教法

我在本課教學中採用以下方法:

1、媒體教學法:為使本課教學更具體化、形象化,併為學生掌握現代化資訊科技進行學習打好基礎,我在教學中將生動形象的媒體貫穿始終。

2、實踐體驗法:針對一年級學生自控能力還不夠強的特點,我在教學過程中以動靜交替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同時通過實踐,給學生提供展示才能,、體驗成功的機會。

五、說學法

1、合作學習法:我在本課教學中充分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來調動每一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斷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2、 參與學習法:我在教學設計中儘可能引導全體學生主動參與,最大限度地投入教學活動,讓學生學有成效

品德與生活說課稿12

說教學內容:

品德與生活新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本課程是活動型綜合課程,以活動為教與學的主要形式,要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重視兒童的直接體驗,親身感受。本著新課程理念,因此在進行本課設計時,要儘量利用活潑多樣的活動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變來變去的水"這一主題,讓兒童主動參與活動,不斷在活動中體驗和感悟,獲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不同的活動形式,展示主題的深度也不同,能讓具有不同生活經歷和理解能力的兒童都學有所得。所以本活動設計側重於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及表達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樂於探究,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能力,使他們掌握基本的實驗方法,以及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說學情:

本班學生為二年級(1)班,部分學生通過以前的學習生活,書籍,媒體或與長輩的交流中也知道一些關於水的一些變化。這班學生性格活潑外向,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很有探究的興趣。通過前面主題的學習,學生對水已具有初步認識。因此本課教學擬將繼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前讓學生進行觀察,實驗,並指導他們運用多種方式進行記錄。在課上,組織學生進行彙報,交流,教師相機把他們收集的資料進行分類,系統化。

說教學目標:

1,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更科學,更系統地瞭解水及水的三態變化,並進行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的提升。

2,對水產生濃厚的好奇心和探索的興趣,體驗大自然的奇妙和探索的樂趣。

3,能通過合作堅持,安全主動地完成活動,實驗,體驗觀察發現,記錄,實驗的過程,

說教學過程:

在《變來變去的水》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的關注,師生之間平等對話和交流,創設的情景從學生生活中提煉,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去感受,去體驗,去辨別,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在學習方式上體現了合作,探究學習,在課堂上真正成為了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體現了"三個關注"。

一,關注學生的生活和體驗,讓課堂貼近生活

本課程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絡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在本課的教學之初,我通過設定懸念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喜歡玩遊戲嗎請通過我的描述猜猜這是什麼"簡短的話語卻能迅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通過快速聯想,尋找生活中的什麼與老師描述的事物是一致的。此時,課堂的學習決不只侷限於書本中,而是與人們的生活緊密聯絡在一起的。在聽與想的過程中不但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同時,學習之初的遊戲又增加彼此間的親和力,無意中增強了師生的情感,為後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可謂"一箭三雕"。

二,關注學生的參與和實踐

教學過程真實,切合了學生的實際。整節課我努力創造一種輕鬆的氛圍,和孩子融為一體,像一個大姐姐。讓學生釋放出本身的童心,表現得很活躍,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滿足了學生求知,探索的慾望,初步瞭解了水的祕密。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玩著玩著"就發現了生活中常見到的水原來還有很多奧妙,在發現的基礎上學生更多的是關注。與此同時,感嘆"平凡之中出新奇"!通過學生交流自己的偉大發現,讓孩子在不經意間參與到學習中。在交流觀看動畫片的感受過程中,老師相機點撥,突出學習的樂趣,使學生明白生活中善於發現有可能就是偉大創造的開始,同時激發了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

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研究探索水的各種活動中,他們情緒愉快,思維活躍,觀察細緻,發現了水的主要特徵及現象,對水的三態的知識有一定的瞭解。學生們還樂於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屬於同樣的原理,整個學習活動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合作精神和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

在課堂中,體現了關心熱愛學生的教育思想,實驗中,我反覆強調實驗操作中的安全。尊重學生,遵循學生認識發現的規律。

三,關注課堂的動態

課堂是個動態的過程,它不是一成不變的。課堂上,教師注意引導和評價,進行師生互動和交流合作,注意活動的銜接和學習內容的拓展,學習內容聯絡生活。如:在課堂教學中,當孩子出現"水是白色"的觀點時,我並沒有急於糾正學生的錯誤,而是利用水和牛奶比較,給孩子直觀的認識,證明了水是透明的。

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孩子們初步瞭解水的特性和在社會生活中水的變化。積累生活體驗,使孩子對社會生活中和大自然中的水現象有了探索的興趣,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並獲得知識和經驗,發展動手能力。

四,說教學反思:

"興趣是的老師。"由於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更喜歡以流動的方式來學習。在此次活動中,謎語的匯入將會調動起他們的參與熱情。

如果光說不練,學生對本節課學習內容就不深,也很難把水的三態變化理解到位。所以,我考慮到,實驗是與他們平日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更易於理解,而且實驗的難度不高,材料易於準備。在各個實驗環節中,我力求把設計更加符合學生裝的願望,他們更易於接受那些直觀的,感性的東西。同時希望學生們能親手實踐及促進同學間的合作交流機會,鍛鍊了他們的觀察及思考能力,更促進了他們與人的交流能力。學生將會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的探究活動中來理解知識。此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多種學習方式的互相融合,互相促進,體現了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開放性。

品德與生活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新課程、新理念、新目標,為處在基礎教育最前沿的國小教師提供了展示才華的大舞臺,尤其是國小生的品德教育,突破了傳統的品德教育課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說教為主要形式和以書本為主要內容的封閉模式。它是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關注每個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題人格,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成為有愛心、有責任心、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

《我們的生活需要誰》是實驗教材中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生活不能沒有他們”中的第一節,孩子們在現實生活中每天都在享受著來自不同行業勞動者的服務,但他們並沒有思考到正是由於有了無數人的服務,才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他們還意識不到人與人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樹立聯絡和相互依存的關係。通過本課的一系列的活動,要讓學生初步明白在我們的社會中,人與人是相互服務、相互依賴的。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行各業的人們。本課的教學體現了課程標準中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的核心理念。為此,我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具體通過觀察、體驗,認識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從事各種服務的勞動者,感受他們的勞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2、初步感受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相互依賴、相互服務的共生共存關係。

3、能夠自己設定主題,在生活周圍地區進行實地考察,並能講述自己觀察後的感受。

其中,讓學生通過觀察和體驗,認識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從事各種服務的勞動者是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而運用考察的方法進行社會研究,初步感受人們在生活中相互依賴、相互服務的共生共存關係是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

二、說課型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品德與社會課程設計的思路是:一天主線,點面結合,綜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條主線’即以兒童社會生活為主線,‘點面結合’的面是兒童逐步擴大的生活領域,‘點’是社會生活的幾個重要因素,在面上選點,組織教學內容~~~~”因此,現在的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不同於以往單一的活動課,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說教為主要形式和以書本為主要內容的封閉模式,是一項充滿個性化和創造性的學習活動,要體現各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體現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從課程標準倡導的理念和目標出發,不是簡單的通過一節課就能達到目的,需要從多種渠道來開展,因此我將此次活動設計為從課堂到校外,又從校外到課堂,再延伸到校外的交叉反覆的一系列實踐活動。具體的活動時間為課堂實踐兩課時,課外調查一週。

三、說教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標的要求,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互動教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過程應該是具有師生共同參與、溝通合作意義的活動構建過程。在教學設計中創設師生交往的互動互惠的教學活動,使品德與社會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學過程中,注重師生間教與學的溝通交往,多維互動,師生雙方在活動中相互交流、溝通、啟發、補充。

2、直觀教學,直觀教學是所有教學方式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種方式,也是學生喜愛的一種教學方式,更是廣大教師最擅長的一種方式。在這節課的教學中,主要藉助多媒體這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課本中生動的畫面創設成一個個鮮活情景展示給學生,輔助教學。

3、創設情景教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更是關注學生通過一個個主題活動讓兒童或的情感體驗,培養行為習慣,在活動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展學生主動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四、說學法

新課程的品德與社會課突出了體驗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組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實地觀察、訪問,進行模擬遊戲的活動,使學生獲得直接的感受。

五、說教學程式

整個教學設計,就是依賴於上述理念,依賴於教學要“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需要”,體現學生的個性特點,教學作為培養人的活動,它原本就應該是兒童的一種現實生活,是兒童的一種生命活動方式。我的教學設計重在實踐,實踐過程主要分為四部分:

1、初步感知,事例分析。

2、走進社群,實踐調查。

3、相互交流,展示活動。

4、模擬情景,體驗生活。

1、初步感知,事例分析

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實施的:今天我們要認識一個新朋友—小明,我們來看看他一天的生活吧。(課件演示吃早餐、走在上學的路上、乘坐公共汽車去學校、到學校上課、放學後到文具店、回到家裡看電視)

匯入首先從小明一天的經歷入手,通過課件的演示把小明一天所做的事進行分析討論,思考:小明在一天的生活中做了哪些事?做這些事需要誰的服務?他們是怎樣為我們服務的?也可以談談看了這組畫片有什麼感想?這些人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一談。

教學中,學生通過觀察並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已初步感知到自己的生活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從事各行各業勞動者的服務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

針對回答內容分組討論,制定調查計劃,製作調查表。教師適當幫助歸類,使學生對社會各行業有一個總體的認識,

再請同學觀看多媒體課件演示的圖片,說說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圖片上漫畫誇張手法,說明清潔工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並以此為引子,請學生假設如果生活中缺少一個行業的服務,會給生活帶來什麼影響?進一步認識各個行業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便進入第二個環節的操作。

2、走進社群,實踐調查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他們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用自己的學習成果服務自己的.生活。因此在第二個環節的活動中,鼓勵學生走進社群,走進社會,通過他們的親身實踐,用自己的眼光,用自己的眼光去看看有哪些人在為我們服務,他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方便。學生走訪了社群中餐館服務員、美髮店的店員、商店的售貨員、以及修理店的工人師傅、客運站的售票員等,通過對他們的訪談,去體會從事服務行業勞動者的苦與樂。同時,也為今後進一步認識其他行業勞動者奠定基礎。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經驗、興趣和願望自由組合成小組,共同商量和決定本組在社群開什麼商店,或者從事什麼職業選擇某一社會角色為大家服務,如美髮店、餐館、文具店、商店、菜場、維修人員等。佈置學生為模擬演示活動做好招牌等,用以表明自己的工作,同時,決定角色分工。

3、相互交流,展示活動

在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以後,進入了第三個環節的活動,用一課時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為我們生活服務的人”調查展示活動,讓他們成為活動的主體,鼓勵學生用各種形式來展示自己的調查結果,如:圖片、錄影、詩歌等。可以是學生自己感受到的,也可以收集到的。最後對調查表做一個統計,用活生生的數字給學生最真實的感受。

4、模擬情景,體驗生活

“社群生活一天”模擬活動,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矛盾引出社群需要不同的機構和不同的行業,然後分工各自模擬,扮演其中的一個角色。

組織學生分小組活動,按事先的安排,成立文具店,小餐廳,小賣部,理髮店等相關場景。教師給與相應的提示,使學生有個短暫回味和思考的餘地。

在興趣盎然的體驗活動結束後,教師把握時機,採訪學生,讓學生總結和思考如下問題:

(1)你今天作過什麼工作?

(2)除工作外,你還去過哪裡?為什麼?

(3)你的感受是什麼?

(4)你有什麼疑問嗎?

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機板書。此板書簡明扼要的概括了課文的重點、難點,使它能為教學目標的達到構建視覺框架。

我們的生活需要誰

理髮師售貨員修理工氣象員售票員社群工作人員

相互依賴,相互服務

從而感受體驗到人們相互需要的關係。有了上述調查和實踐的經驗,孩子們一定能認識到人們在生活中相互依賴,互相服務的依存關係。

總之,本次教學活動的設計,圍繞著“一切為了學生”,強調關注學生的學。對學生的認識、體驗、感悟、表現等多方面是一種體驗教育,這種教育,就是讓學生享受德育教育的同時,認識過程,明白道理,選擇目標,自主行事。德育教育在實踐中感受快樂、體驗生活、取捨自己的道德標準。

一、說教學反思

1.靈活處理教材。根據學生的生活特點和認知水平,靈活地安排社會調查這一環節。目的是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運用觀察、採訪的方法,並能把自己觀察、訪問到的情況和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

2.主動參與,大膽活動。新課程要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讓他們大膽活動,這也形成了共識。在這堂課設計中,我不僅考慮要讓學生動起來,更多的考慮是主體參與的廣泛性。在活動中,創造了一種寬鬆、和諧的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這樣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3、社群的採訪和觀察活動中,由於學生年齡較小,需要做好指導和安排工作。儘量爭取社群和家長的支援。

品德與生活說課稿14

[教材剖析]

本課教學內容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美化家園》。根據課時劃分可分為三個活動:“乾乾淨淨每一天”“垃圾的處理和分類”“廢品大變身”。廢品大變身是對前兩個內容的昇華和延伸部分。其內容是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礎,書中一幅幅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做成的生活用品的畫面,不僅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創作慾望,也為教學的實施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然而,人為對環境的破壞已使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面臨環境汙染、資源缺乏等問題。本課教學是引導學生以實際行動保護環境,開展變廢為寶、減少垃圾、節約資源的環保活動,試用自己的雙手來美化自己的家園。在引導學生動手製作和展示的過程中,將廢舊的材料進行“超級變變變”,從而加深認識。此內容注重讓學生具體感受、親身體驗、相互交流和個性化的領悟,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做中學”,從而達到了活動中育人益智的目的。這樣,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探究、實驗、創造的空間,也體現了新課程下品德與生活課的活動性和生活性。

[學生分析]

1.結合我校“小班額”實驗特點,給每個學生都創造了空間,關注了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

2.教學中抓住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基於他們對品德與生活課的興趣濃厚,喜歡和同學進行探究、合作、交流和展示,喜歡在活動中感悟和體驗,注重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3.二年級學生經過一年半的國小生活,與一年級相比,他們各方面的能力以及相應的生活經驗、觀察生活的能力都有了進步,對周圍的事物也有更多的興趣。

[創新設計]

品德與生活是活動型的綜合課程,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以兒童的年齡特徵、經驗背景和學習興趣為設計基礎,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行為與習慣的培養融為一體。基於以上特點,我選擇了本課教學。在本課中我設計三個板塊:1.我們一起猜猜看;2.超級變變變;3.小小展示會。在第一個板塊中,我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出示廢舊物品做成的工藝品和生活用品,讓大家來猜猜它們是由哪種材料做成的,從而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力,產生將各種廢舊物品加工成各種物品的慾望,進而引起學生們強烈的好奇心。

在第二板塊中,組織學生交流生活中有哪些變廢為寶的例子,從而來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然後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小組,合作用帶來的廢舊物品在老師利用廢舊材料製作好的地毯上進行小設計、小製作活動,充分地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第三板塊中,小組合作,用他們喜歡的方式來展示作品,根據小組合作的創作與展示使學生們在展示會中體會到變廢為寶的樂趣。對教材的內容進行了加工、重組。並結合我市思品學科,市級重點課題“以蒐集、處理資訊為基礎的課堂”教學模式和省級思品學科“互動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探討、思考、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親身參與、體驗發現、感悟、評價,著眼於學生的'主動發展。在本課設計中體現了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綜合實踐活動等多學科知識的整合。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感受、體驗、探究和領悟,並從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習慣的培養及能力的發展。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力,利用各種廢舊物品,做出有意義的東西。

2.通過設計和展示活動,能體會到變廢為寶和保護環境的樂趣。

3.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實踐操作能力。

[教學過程]

板塊一:我們一起猜猜看

1.請同學們先來看大螢幕,讓我們共同來欣賞幾件作品,請仔細觀察並且猜一猜,它們是用什麼材料製作成的?

(:用瓶子做成的花瓶、用廢釦子做的相框、用廢舊的塑料桶做的沙灘玩具、用雞蛋殼做的蠟燭臺。)

學生:礦泉水瓶……

[設計意圖:這一設計營造了一種寬鬆愉悅的教學環境,寓教於樂,學生充分的參與到活動中來,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利用猜猜看,使學生能充分地感受到原來廢舊的物品可以做成這麼漂亮的工藝品,為接下來的環節奠定了基礎。]

2.對,你們觀察得可真仔細呀!這些都是用我們即將丟掉的廢舊物品做成的,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廢舊材料做成的用品嗎?

學生:A、易拉罐做的菸缸 B、瓶子做成的儲蓄盒……

[設計意圖:這一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原來在我們的身邊,就有好多的人將身邊的廢舊物品進行利用。同時也是對學生一個由點到面的引導作用。]

3。大家真善於觀察生活。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的廢舊材料可以利用,比如:廢報紙、紙盒子、各種塑料袋、礦泉水瓶等等這些都是可以回收的垃圾,這些廢舊資源,經過我們雙手的打扮就可以變成生活用品或者是精美的工藝品,這多有趣呀!

板塊二:超級變變變

1.今天我們也要來對身邊的廢舊材料,進行一次廢品大變身(出示課題,用廢冰棍杆、筷子、報紙、瓶蓋製作的板書)。看看老師的創作怎麼樣?我這也是用廢舊的材料做成的。誰想到上面來摸一摸,感覺一下呢?

學生:上臺來摸一摸,看一看。

[設計意圖:利用親切而富有激趣的話語,融洽了師生的關係。以平等的身份參加了課堂教學,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充分利用所製作的板書,讓學生到前邊親自摸一摸,看一看作品的素材,為學生的製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2.怎麼樣?是不是很羨慕呀?就連你們坐的地毯,也是我用廢舊的材料做成的。是不是更加地心動了呢?那就快發揮你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吧!在製作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提醒身邊的小夥伴注意些什麼呢?

學生:注意安全

3.是呀,我們就將同學們剛才所說的,作為溫馨小提示送給同學們。

(提示:1注意安全,不要讓使用的工具劃傷你和同伴;

注意衛生,將不用或剩餘的廢舊材料放到方便袋裡,請不要隨意丟棄。)

[設計意圖:此環節關注了教學的每一個細節,使教學有一個連貫性。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了一定的培養。引導學生說出製作時應注意的問題,來提醒身邊的小夥伴,從而激發了學生關心他人的好品質。]

4.接下來,就開始你們的超級變變變,將身邊的廢品進行大變身吧!

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設計意圖:此環節師生共同參與,經過商量後,同伴們之間進行製作,有分工、有合作。充分給學生創造開放的活動空間,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合作的快樂。從而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生活性、開放性和活動性。]

板塊三:小小展示會。

1.剛才我和同學們一起動手操作,把廢舊資源進行了大變身,它們到底變成什麼樣了呢?快讓我們來展示一下吧!老師這裡設定了四個獎項有:合作獎、創新獎、最佳獎、表演獎,(獎項由廢舊的瓶子製作)這些獎項到底能花落誰家呢?那就要看各組的展示了!在坐的每個同學都是小評委,所以你們可要認真地觀看呀。

學生:(1)製作的各種作品進行展示。

(學生:風鈴、筆筒……)

師:他們組有的同學是獨立完成,有的是和同伴一起合作,誰能說說你和同伴合作製作的感受呢?

學生:合作得很愉快,我們製作的過程中互相幫助。

師:看了他們的展示,你有哪些啟示呢?你們想頒什麼獎給他們呢?

(所頒發的獎項課堂上以投票率多的數為主。)

[設計意圖:這一設計不僅調動了學生們的興趣,同時也體現了學生之間自主的評價,例如: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合作的感受,使學生能切實地感受到合作的樂趣。學生們的自由頒獎和教師的評價,充分地體現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和諧師生關係。]

(2)展示打擊樂器。(利用廢舊的材料製作的鼓、和手鼓等打擊樂器)

學生:分別介紹利用哪些廢舊材料,製作的打擊樂器。

師:那你們能不能用這些打擊樂器,來演奏一首曲子呢?快商量一下。

品德與生活說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遼海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家鄉在變化”中的第二節“生活的變化”。

本課是在學生了解到家鄉的自然條件和歷史發展以及現實社會生活狀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書中選取了多幅圖片來彰顯生活的變化,意圖透過人們的衣食住行來反映人們的生活變化,進一步瞭解家鄉,體會到我們國家日新月異的變化和人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促使他們樹立為家鄉的明天、祖國的明天而努力學習的遠大理想。

品德與社會課程設計思路是:一條主線,點面結合,綜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條主線”即以學生的社會生活為主線,點面結合。“面”是指兒童逐步擴大的生活領域;“點”是兒童社會生活的幾個重要因素,在面上選點,組織教學內容。我將本次活動設計為由課堂到課外,再從課外回到課堂的交叉反覆的一系列活動,今天所說的是課堂教學部分。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享受著溫馨與幸福。他們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沒有很好的思考過生活的變化,感受不到過去的艱辛與困苦,因此往往不懂得珍惜,不懂得感謝。

三、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鑑於以上的分析,以課標為依據,以教材為橋樑確立本課的教學

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調查、訪問,瞭解家鄉人民生活的變化。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和運用資料的能力。

情感態度目標:體會過去人們生活的艱辛,今天生活的溫馨,珍惜今天的生活。

教學重點

瞭解家鄉人民生活各方面的突出變化。

教學難點

通過交流、彙報,體會過去人們生活的艱辛,今天生活的幸福與溫馨。

四、教法、學法:

課標中指出,兒童期是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啟蒙期,有效的教育必須採用兒童適於和樂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因此採用互動教學、直觀教學。

突出體驗、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獲得直接的感受。

五、教學過程:

基於對教材的上述理解,本著“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本課主要分為四個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生活匯入,調動體驗

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在我們生活的周圍,近些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細心觀察的你們,都發現了什麼?”

學生彙報後教師小結:“我們的生活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時候相比變化就更大了,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共同去了解家鄉人民生活的變化。”從中引出課題,教師板書:生活的變化。

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教科書56~59頁內容,學生可自己閱讀,也可以小組合作閱讀,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法,同時向學生

提出問題:“想一想,書中的家鄉發生了哪些變化?”學生讀書後交流彙報。

這一環節學生通過觀察,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能初步感知到生活發生的巨大變化,在此基礎上轉入課堂。

第二環節:交流體驗,引起共鳴

這—環節,分三步來完成

一、交流資料

“同學們,我們已經瞭解到書中家鄉發生的變化,那我們的家鄉人民生活又發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呢?課前老師請同學自由結組收集資料,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整理資料。”教師走進學生中,參與學生的活動。

學生交流整理資料後分組彙報,學生可能會結合照片、故事、統計圖、統計表等進行彙報。對學生有價值、有特點的資料教師予以展示,並鼓勵學生繼續努力。在學生彙報過程中,教師隨機以概括,出示圖片講解:過去的服裝,款式陳舊,顏色單一,人們都穿一樣的衣服,現在的服裝,款式新穎,顏色鮮豔,面料考究;爺爺奶奶小時候只能吃到窩頭、玉米餅和簡單的蔬菜,就是這樣有時還吃不飽。爸爸媽媽小時候雖然能吃飽,但食物的種類還是比較單一。現在水果、蔬菜應有盡有,想吃什麼就可以吃到什麼,人們不僅要求吃飽,同時還要吃出營養,吃出健康。過去的住房,低矮,陰暗,窄小,不方便。現在高樓林立寬敞明亮,既舒適又方便,過去人們出行路不平,靠步行,馬車或自行車。現在道路平坦,車的種類繁多,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便利。

這一層次的設計學生通過交流、彙報,結合教師圖文並茂的講解,給學生直觀的感受,從中使學生深刻體會到過去人們生活的艱辛,今天生活的溫馨與幸福。

二、交流問題

在各小組彙報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隨機提問:“我們的生活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這些變化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問題呢?”這一問題的設計目的在於引起學生對問題的關注,使學生認識到生活的變化給人們帶來了方便,同時也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學生可能會說環境的汙染,資源浪費等等,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小結:生活的不斷髮展與變化,隨之也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有些問題可以去注意,去避免,有些問題,現在還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這就需要同學們現在好好學習,將來去創造、去發骨、去改變!”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願望。

三、交流收穫

學生通過自己的調查、訪問、交流、彙報,從課外到課內的一系列活動中對家鄉生活的變化已有了深刻的體會。於是,我請學生來談收穫,談體會,學生可能會說:過去生活艱辛,今天生活幸福,要珍惜今天的生活;也可能會說爺爺奶奶小時候吃不飽,我要把好吃的留給他們,做一個孝順的孩子,還可能會說要好好學習把家鄉、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

第三環節:演演說說,以情促行

請學生自由結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長輩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學生可能會用各種方式如:小品、快板、歌曲,時裝表演等來展示自己的才華。

學生表演後教師小結:“通過調查、交流,你們已經感受到了家鄉的變化,看了你們的表演,老師也感受到你們對長輩,對家鄉,對祖國的那份濃濃的熱愛之情,相信這份愛會讓我們攜起手來,努力學習、努力奮鬥,讓我們的生活越變越好!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創作能力,給學生展示才華的舞臺,學生的才華展示將整個活動拉向高潮。教師充滿激情的小結,把學生帶入一個渴望努力、渴望實踐,爭取用自己的雙手改變家鄉的無限遐想之中,達到預期教育的目的。

第四環節課後延伸昇華情感

請學生將蒐集到的資料製作成《家鄉人民生活變化》的展板,在校園中展出。

這一環節的設計,既培養了學生整理運用資料的綜合能力,也使學生通過這一實踐活動感受家鄉生活的變化,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感,從而達到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