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按比例分配問題》說課稿

說課稿1.98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按比例分配問題》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按比例分配問題》說課稿

《按比例分配問題》說課稿1

一、教學背景

(一)教材分析

《按比例分配問題》是蘇教版國小數學第十一冊的內容,是在學生理解了比與分數的聯絡,已掌握簡單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數量關係的基礎上,把比的知識應用於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的一個課例,它是“平均分”問題的發展,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題方法,不僅能有效地解決生活、生產中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問題,也為以後學習“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礎。

(二)確定目標:

教學重點:認識按比例分配問題的結構,掌握解題方法。教學難點: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能合理靈活的解答按比例分配問題。

能合理靈活的解答按比例分配問題。

二、關注發展,選擇教法和學法。

合理安排教學流程是教學成功的關鍵。針對六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將安排以下幾個步驟完成教學。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引入課題

1、出示一張塗了紅黃兩色的方格紙,而且紅色方格數與黃色方格的比是1:2。

師問:根據這句話,你想到了些什麼?根據學生回答有選擇的板書:紅色方格數佔方格總數的,黃色方格數佔方格總數的。

2、口答:把100個蘋果分給幼兒園大班和小班,平均每個班分得多少個蘋果?學生口答後,師:這種分法是我們以前學過的什麼分法?(平均分),出示補充條件,如果大班有30人,小班有20人,你認為每班50個蘋果合理嗎?(不合理)那應該怎樣分才算合理了?(按人數分)學生口答過程。師:當平均分配不合理時就需要一種新的分配方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種新的分配方法就是按比例分配。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基本訓練的設計,充分考慮到學生知識基礎,注重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形成網路,為新知學習作好鋪墊。然後通過幼兒園分蘋果的情境,創設平均分配與實際分配不合理的矛盾情境,讓新課的匯入順理成章,使數學的教學更有生活的魅力,更接近我們熟悉的生活,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究慾望】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教學例5操作探究:要求學生在30格的方格紙上分別塗上紅色和黃色,使紅色方格和黃色方格的比是3:2。提出相應問題,課件出示例5。理解紅色方格和黃色方格的比是3:2這句話的含義。

嘗試解答:師:按3∶2分配塗色,應該塗幾格紅、幾格黃呢?你能獨立試著解答嗎?先同桌交流演算法:交流要求:說明自己的想法,思考的依據。再全班交流,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讀題後,學生在充分明確3∶2的具體含義,幫助學生透徹理解紅色與黃色方格數的關係。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演算法並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互相交流,可使學生對按比例分配問題的基本思考方法有一個概括全面地瞭解與認識。】驗證:同學們的想法是否完全正確,交流驗證方法。

比較這兩種方法有什麼區別?解法一將總量看作單位“1”,通過3∶2這個比分別求出紅色方格數和黃色方格各佔總量的幾分之幾,然後用分數乘法解答。解法二將總量除以對應的總份數,先求出了每份數。在解題時可以任選一種。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組織學生交流演算法,並在各自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不同的演算法,把握不同演算法間的聯絡並讓學生比一比,說一說自己喜歡哪一種演算法,為什麼。但並不指定具體的解法,體現了讓學生根據對比的理解去解決問題,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比的應用價值。檢驗是學生必須有的習慣,所以這裡還要讓學生暢談檢驗的過程和想法,讓學生學會在反思中檢驗,在反思中發現,在反思中進步。】

2、做試一試:師:紅黃藍三種方格數的比是1:2:3,你可以知道什麼?三種顏色各佔總份數的幾分之幾?組織學生針對以上問題與同桌交流,隨後請學生嘗試完成。

3、比較例題與試一試的聯絡與區別。相同點:都已知總數求部分數,題中的比表示各部分數之間的關係.不同點:剛才是兩種量的比,現在是三種量的連比。

【設計意圖:讓學生藉助剛才的經驗去探索並解決把一個數量按照已知的比分成三部分的問題,體會連比的含義與兩個數的比有所區別——它只表示三個(或三個以上)同類量的倍比關係,而不能理解為連除,所以一定要引導學生具體理解連比的含義,掌握基本的思考方法。】

4、像今天解決的這類按比例分配問題有什麼特點?在解答時,我們可以怎樣思考?小結:已知總數量和幾個部分的比,求部分量。解答時要先求總份數,然後選擇自己喜歡的演算法求各部分量。板書

【設計意圖:對按比例分配問題的特點和解答方法的小結,有利於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問題的本質,為後面的拓展練習做好鋪墊】

三、鞏固強化、發展應用

(一)基礎練習1、練一練第1題2 3、練習十四第4題: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教材習題,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強化,在練習中體會按比例分配問題的特點,培養尋找隱含資訊,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實踐應用1、猜粉筆遊戲

(1)粉筆盒裡有白粉筆和紅粉筆共20枝,猜一猜有多少枝白粉筆?你能一下子猜出來嗎?生:缺少一個條件沒法準確猜。

(2)增加一個條件:白粉筆和紅粉筆的比是()① 3:5 ②3:1 ③1:1 ④1:2

你認為應該選哪個?為什麼?如果選1:1就是平均分了,所以說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的特殊情況。現在你能猜出答案嗎?公佈結果。

(3)如果放紅,黃,白3種粉筆共20枝,它們的比是2:3:5,你能知道白粉筆多少枝嗎?

【設計意圖:《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而且要求“數學教學更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猜粉筆遊戲體現了一題多用的原理,最大程度的發揮習題的作用,並在解答問題時培養了學生合理刪選條件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算頭部的長度讓學生覺得數學與生活,甚至自己的身體是緊密聯絡的,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四、全課總結

《按比例分配問題》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比的應用--按比例分配》是蘇教版國小數學教材六年級第十一冊第三單元最後一個內容,這部分內容含兩個例題,安排3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說的是其中第1課時。

按比例分配問題是比的一種應用,即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是“平均分”問題的發展,它在實際生活工作中有廣泛的應用,學習它能使學生深刻的體會到數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最後又服務於生活的辨正關係。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與分數的聯絡,已掌握簡單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數量關係的基礎上,把比的知識應用於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的一個課例,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題方法,不僅能有效地解決生活、工作中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問題,也為以後學習“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礎。

按比例分配問題大致有三種解法,教材是採用先把比轉化成份數,再轉化成分數,使題目成為分數乘法應用題,然後按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方法來解答。這樣安排使得學生容易接受,不僅加深對前面分數應用題的.理解,還有利於加強知識間的聯絡。這裡把比轉化成了份數後,也可以把題目轉化為歸一應用題,運用歸一應用題的解題方法解答,所以,教學中可以補充歸一解答,以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教材注意聯絡生活工作實際匯入例題,使學生從中體會按比例分配問題的現實意義,並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

(二)學情分析

對於按比例分配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生活過程中曾經遇到過,甚至解決過,每個學生都有一定體悟和經驗,但是對於這種分配方法沒有總結和比較過,沒有一個系統的思維方式。通過今天的學習,將學生的無序思維有序化、數學化、系統化,總結並內化成學生的一個鞏固的規範的分配方法。

(三)目標定位根據學生生活經驗、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我預定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第一知識方面:在自主探索學習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現實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點,溝通比與分數之間的聯絡找到解決方法,能正確解答按比例分配應用題。

第二能力方面:能夠通過對分配問題的現實考察,提出不同於以前平均分的、更合理的分配方案,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情感方面: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關注培養學生主動的探索意識、靈活的思維品質過程中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

(四)重點與難點

重點:認識比例分配問題的現實意義和特徵,探索並掌握解決方法,能正確解決相關現實問題。

難點:把比轉化分數或成份,再使題目轉化為分數應用題或歸一應用題。

(五)教具學具

小黑板

二、說教學過程:

鑑於本課的教學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情況,預設如下4部分展開學習。

(一)聯絡生活,方法求變

學生口頭解答下面的應用題。

把12張畫片平均分給甲、乙兩個小朋友,他們各分到多少張畫片?

教師提問:這12張畫片是按怎樣的方法分配的?(平均分配)

(二)交流探索、掌握方法教師談話,引出課題。

1.平均分是把一個數量按1:1的方法進行分配,每一份的數量都是同樣對的。它的解題思路是用總數量除以總份量等於平均數即每份數。在實際生活中常常把總數按一定的比進行分配,而不是平均分。如把12張畫片按2:1分給甲、乙兩個小朋友,求他們各分到多少張畫片,這就不是平均分了。這種方法叫按比分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按比分配。

板書:按比分配

2.教師提問:按比分配是把一個數量按什麼進行分配的呢?

學生思考。

小結: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這個種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分配。

教師指出:按比分配在實際生活中廣泛的應用,如藥水的配製、混凝土的配製等。

3.教學例11.提升方法,

1.教學例11(出示例題)

學生先讀題,明確已知條件和問題,教師提出下列問題:

(1)分什麼?總量是什麼?

(2)按照什麼分配?

學生回答後,教師要讓學生著重理解”是紅色與黃色方格數的比是3:2”這句話的含義。讓學生討論發言。為了便於學生理解,可以根據小黑板上的圖分一分。

紅色:有()格?黃色:有()格?

使學生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是把30個方格平均分成5份,3份塗紅色,2份塗黃色。

(3)紅色方格和黃色方格各有多少格?用什麼方法計算,為什麼?

讓學生用兩種方法計算,兵說一說思路。

方法一:3+2=530/5*3=18(格)30/5*2=12(格)

這種方法十八個部分的比看著各部分的份數,按份數和總量的關係進行思考,先求每份數,再用每份數分別乘各部分的份數。

方法二:30*3/3+2=18(格)30*2/3+2=12(格)

這種方法是先把各部分的比轉化為各部分分別佔總數的幾分之幾,然後按”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方法求出各部分的數量。教師指出;今後我們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問題時,最好用第二種方法來解。

指導學生檢驗結果。

提問:你能用什麼方法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學生討論,交流。

方法一:18+12=30(格)把兩部分量相加,看是不是等於總量。

方法二:18:12=3:2求出兩部分量的比,化簡後是不是等於3比2.

(三)多層訓練,形成技能。

引導學生觀察前面的幾道題,想一想他們的結構特徵是什麼,要分幾步區解答。

讓學生明確:按比分配問題的結構特徵是有總量和比,求分得的各部分的具體數量。

它的解答步驟和方法是:

(1)先看分什麼,總量是多少。

(2)再看按什麼來分。

(3)求出總份量。

(4)求各部分佔總份數的幾分之幾。

(5)求出各部分的具體數量,按“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乘法應用題來計算。

2.鞏固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61頁練習十的第1-3題。

三、教法和學法

以上只是我對本課教學過程的預設,但是推廣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於我們的課堂教學。實際教學過程中將盡可能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提供現實情景和活躍的情趣,貼近學生的思維調動區,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