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貨比三家說課稿3篇

說課稿6.64K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貨比三家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貨比三家說課稿3篇

貨比三家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貨比三家》是鄂教版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第11課《購物小竅門》中的第一個子話題,本主題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學會獨立地購買一些日常用品。圍繞怎麼賣這個主題,本主題呈現了以下內容:第56、57頁通過對相同的商品在不同商店的價格比較,讓同學們知道,相同的商品有的地方會賣得貴些,有的地方會買的便宜些,告訴同學們購買商品一定要注意商品的價格。通過填寫生活衝有關購物方面的俗語,引導學生有無意識關注到有意識關注,並第58頁告訴同學們在購買商品時還要注意商品的質量,並介紹了判斷商品質量的一些方法,如仔細看商品標籤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知道當自己的消費權益受到損害時,可以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來保護自己。

二、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看商品廣告充斥著學生的生活,學生雖然每天都要和商品、商店打交道,但多數時候是在家長的指引下,學生自身的消費觀念還是比較淡薄,購物時不文明的現象比較普遍,還經常被某些生意人坑害。

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分析三年級的學生消費觀念和行為還不成熟,消費比較盲目,對商品的質量好價格缺乏必要的關注,欠缺有關的法律知識,維權意識薄弱,不知道如何保護自身的消費權利。

因此,本課針對上述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調查比較商品的不同價格,知道影響商品價格的因素,學習選購商品的初步知識。教學難點是:具有初步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意識,知道用法律來保護自己。

三、教法學法

1、通過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教師通過課件展示逐步引導學生了解生活,走進生活,體驗生活。

2、通過調查、比較同樣的商品,價格會因各種因素髮生變化,瞭解一些購物竅門,選購物美價廉的商品。從體驗活動中掌握一些購物的竅門。通過回憶消費經歷,培養學生自我保護意識。

四、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影響商品價格的因素,學習選購商品的初步知識,知道應選購價廉物美的商品。

能力目標: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學會購買簡單的學習及生活用品。

情感態度價值觀:具備初步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調查比較商品的不同價格,學習選購商品的初步知識。

教學難點

當權益受到侵害時,知道用法律來保護自己。

為您服務!

為您服務!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查詢某種商品在不同商店或超市的.價格

五、教學過程

活動一:說一說、找一找,聊一聊

1. 說一說課前老師佈置的情況調查,學生彙報。

2.找一找記錄中,

你發現什麼問題,( 學生交流發現的問題)

同樣的商品在不同的地方價格為什麼會不一樣呢?

3、聊一聊大家在商店購物時,看到過的聽到過的一些俗語,瞭解這些俗語的意思。(學生交流)

4、聊一聊同學們在購物的時候有哪些小竅門。(學生交流自己生活中的經歷)

5、聊一聊“三無食品”,食用後的危害。

設計意圖:學生在課前收集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的記錄,課上相互交流,採取現場展示的形式,歸納自己分析的影響商品價格的因素,既展現了學生的個人能力,又突出了集體的智慧。

活動二:看一看、辨一辨,說一說

1.看報道,去年市場上發生的劣質嬰兒,學生大膽談出感想 。

2.分辨什麼叫“三無”產品,什麼叫安全產品。

3、說一說如何避免購買“三無”產品?買到了又該怎麼辦呢?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

六、設計意圖:

教學要積極向學生的生活領域拓展、延伸,讓學生在現實生活的特定環境中進行探索,自主地運用所學的道德知識推理、判斷,選擇道德行為,獨立地解決自己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從而發展創新思維能力和道德實踐能力,使教育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創新性。

貨比三家說課稿2

教學目標

1.結合“貨比三家”的具體情境,經歷比較小數大小以及與同伴交流的過程,感受小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2.體驗小數比較大小策略的多樣性,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發展數感。

3.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材分析

本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小數的特徵,並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時內容的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經歷兩個小數大小比較的基礎上,再經歷三個小數大小比較的過程,體驗小數大小與生活的緊密聯絡,激發學習的興趣。教材中先安排兩個小數的大小比較,再讓學生試著提出數學問題,引出三個小數大小比較的問題,從簡單到複雜,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以便學生交流各自比較的方法和過程,瞭解不同方法的特點和思路。教師要注重各種比較方法或策略的特點,讓學生選擇自己心目中最好的方法。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地處縣城周邊地區,學生大多數來自農村家庭。學校從搞培優幫扶活動以來,教師也在新理念的指導下,努力創設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採用生動有趣、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使我們的學生的學習熱情日益高漲,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在不斷地提高。學生學習本課內容前已經對小數的意義、特徵有所瞭解,並會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設計了三次活動。

活動一:判斷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

首先是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教材第4頁)

接著提問三個文具店各有什麼商品,價錢怎麼樣?哪個文具店的鉛筆盒便宜呢?

(2)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組織他們小組交流

師:把你想出的辦法告訴小組的同伴,看看你們小組一共想出了幾種辦法。

(3)請小組代表彙報,全班交流

①有的學生可能說:“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所以4.9元<5??1元。”

②有的`可能說:“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所以,4.9元<5.1元。”

③有的可能說:“整數4比5小,所以4??9元<5.1元。”

在討論過程中,只要學生的說法是對的,教師就應給予充分的肯定。

2.活動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2)同桌互相說一說所提的數學問題,並請對方說出解決的方法。

(3)請個別學生彙報,全班交流。

①有的學生可能說:“去哪家文具店買書包便宜?”

②也有的學生說:“奇奇文具店的鉛筆盒和尺子比,哪個便宜?”

③當學生說出去哪家文具店買橡皮時,教師應著重解決這個問題。

板書:

2.63元2.36元2.65元

先小組討論,然後全班交流,引導學生先進行兩個小數的大小比較,再進行三個小數的大小比較,最後得出:

2.36元<2.63元<2.65元

3.活動三:試一試

(1)學生獨立解決教材第4頁的第1題。

(2)把問題引申,先要求學生根據圖意寫出小數,再進行小數大小比較。

(3)試一試的第2題,教師巡視,找出學生易犯錯的題,說一說原因;或者讓學生每人自選一題說說比較的方法和過程,學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4.通過三次活動,學生經歷比較小數大小的體驗,感受小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教學反思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對買東西有著豐富的經驗,所以對商品價格的高低貴*也有所瞭解。本課一開始就帶領學生去商店逛一逛,創設學生熟悉、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且又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面新課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這節課中,教師的適時引導是成功的關鍵。所以,上課時我把自己當作學生的同伴,與學生一起討論交流,放手讓學生想辦法獨立解決問題,而沒有包辦代替,把策略歸納為知識點灌輸給學生。比如比較5.1元和4.9元的大小時,先通過小組合作的方法嘗試解決問題,最後通過比較、觀察、聯絡生活實際,得到解決的方法,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貨比三家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貨比三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我是聰明的消費者》的《購物小竅門》中的第一個話題,本主題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學會獨立地購買一些日常用品。圍繞怎麼買這個主題,本主題呈現了以下內容:“貨比三家”、“購物進行中……”、“我去商店買東西”、“購物中的自我保護”。我主要講的是“貨比三家”,這課的內容通過對相同的商品在不同商店的價格比較,讓同學們知道,相同的商品有的地方會賣得貴些,有的地方會買的便宜些,告訴同學們購買商品一定要注意商品的價格。通過填寫生活中有關購物方面的俗語,引導學生由無意識關注到有意識關注;同時也告訴同學們在購買商品時還要注意商品的質量,並介紹了判斷商品質量的一些方法,如仔細看商品標籤的知識。

二、學情分析

每一個人終生都是消費者,在生活中幾乎每天都要和商品、商店打交道。三年級的學生,雖然有的已經有過一些買、賣的行為,但他們的消費觀念和行為還不成熟、不理性,主要表現在,不太清楚自己所需的商品應到何處買,對商品的質量和價格缺乏必要的關注等,因此,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學會關注商品的質量和價格。

三、學習目標

1、學習選購商品的初步知識,知道選購價廉物美的商品。

2、知道影響商品價格的因素。

3、瞭解基本的消費常識,增強消費意識,懂得商品質量的選擇應注意的問題。

四、教學重難點:

通過比較,發現影響商品的價格變化的各種因素制約著商品的價格,引導學生學會比較、選購價廉物美的商品。

五、教法學法

1、通過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教師通過課件展示逐步引導學生了解生活,走進生活,體驗生活。

2、通過調查、比較同樣的商品,價格會因各種因素髮生變化,瞭解一些購物竅門,選購物美價廉的商品。從體驗活動中掌握一些購物的竅門。

六、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查詢某種商品在不同商店的價格

七、設計理念

新課改強調兒童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在喜歡的並樂於參加的活動中獲取知識。因此要讓孩子從生活中來又迴歸於生活中。

八、教學流程

新課標指出:貼近學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式,能激發相應的環境氣氛,使學生受到情緒上的感染。因此,教學一開始,我就用國小生期盼的“六一”活動要買服飾這一激動人心的事情,激發孩子們繼續學習下去的願望。接下來我安排了以下四個活動環節完成本課教學:活動一:找一找,價格中的祕密;活動二:聊一聊,有趣的俗語;活動三:說一說,商品的質量;活動四:演一演,竅門大放送。

(一)在實踐中瞭解生活——價格中的祕密

《品德與社會》課程以兒童的生活為其基本內容,說的是兒童自己的事、他的生活、以及他所關心和感興趣的、他想了解的事和物,它所追尋的是一種真實的教育,教學時空已不可能僅僅侷限於學校和課堂,儘可能向家庭、社會延伸,以便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用以合作地探究問題。所以我在活動之前佈置同學們做一個小調查,讓大家任選一件商品,查一查在你們家附近不同的商店它的價格是否不同並做好記載。於是第一個活動環節,我就要求同學們展示調查結果,通過這些學生們親身經歷後所得的結果,總結出:同樣的商品價格不同。學習小組建設是高校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我設計了小組合作討論:同樣的商品在不同的地方價格為什麼不一樣?要求同學們邊討論邊完成調查表:影響商品價格的因素有哪些。最後根據各個小組彙報得出1、商店所在地段;2、商品的式樣包裝;3。進貨渠道;4、銷售季節;5、質量;6、天氣變化;7、商店的附加費用等因素。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躍了課堂氣氛,也使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信心得到增強。

(二)從生活中獲得真知——有趣的俗語

“教育教學的藝術和技巧就在於發揮每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們知道在腦力勞動中取得成功的喜悅。”——蘇霍姆林斯基。

品德與社會課要求我們不能侷限於教材,要拓展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視野,在第二環節我讓學生們回憶和大人們購物時的情境,他們或多或少會接觸俗語,知道一些約定俗成的俗語,如物以稀為貴、貨比三家不吃虧等,有的孩子可能接觸過一些商家經營的'策略俗語,如薄利多銷等,理解它們的含義。同時我用自己買衣服用信用卡這一事例簡單地介紹“貨幣演變”,讓學生明白現代科技的進步。

(三)在情境中體驗生活——竅門大放送

“貨比三家,不僅要比價格,還要比質量哦!”如何比較商品的質量呢?這就是我安排的第三個環節的內容,在這一環節中,“認識商標”是重點,我用實物圖片介紹商標小知識,使學生一目瞭然,同時提醒他們不要購買“三無”食品。最後一環節讓同學們根據本課所學知識創設的購物情境中表演,講述自己在選購商品時的小竅門以及簡單瞭解《質量法》的部分知識,讓學生感覺到現實生活中的購物是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的,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板書設計

貨比三家

找一找說一說

價格的變化商品的質量

↘ ↙

演一演

竅門大放送

板書是教學中所應用的一種主要的教學媒體,板書藝術則是教學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蘇聯著名教育家加裡寧有一句話“教育事業不僅是科學事業,而且是藝術事業。”所以堅持教學原則,採用藝術手法,澆灌學生心田,努力使教學過程審美化,是我們教師的追求。根據教學環節,我設計出這樣簡潔清晰明瞭的板書。

教學評價: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導向,一定要全面而有激勵性。新的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在本次教學過程中,我用多種評價方式,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生生互評,組間互評,力求全面,科學而又具有激勵性。

教育家皮亞傑說:“兒童的認識全來源於活動。”活動是學生學習的初始。只有在活動中觀察,在活動中認知,在活動中感悟,才能提高學習者的道德素養。體驗是最真實、最感性的一種內心感受,通過活動能讓學生進行道德情感的體驗,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能內化道德認識,培養道德感想,引發道德行為,使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過程中成為和諧的整體,促進人的發展。

總之,這節課的設計就是為兒童提供一些真實的生活背景,讓他們到這些背景中去活動,去探究,去體驗,讓他們“在實踐中瞭解生活”、“從生活中獲得真知”和“在情境中體驗生活”。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動手操作,自主領悟,去感受、去體驗、去發展,從而培養動手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開發創新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