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大腦》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腦》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腦》教學反思

《大腦》教學反思1

本節課我特別注重學生的探究過程,從以下方面教學:

(一)、激發興趣,在愉快氣氛中體驗成功

根據建構主義的觀點,教師教學活動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是課堂教學成與敗的關鍵。於是在新課引入時,我設計了一個師生互動的遊戲“看誰反應快”。遊戲是學生喜愛的活動,再加上和老師一起做遊戲就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為了使學生一直保持濃厚的興趣,在教學中注意穿插猜一猜、想一想、掂一掂,用激勵性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學習交流中用多種形式進行互動,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有師生之間的互動,還有學生與其他學生之間的互動。師生之間保持一種民主、和諧、融洽的關係,在班級中形成愉快的氣氛。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可以有效的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二)、充分準備活動材料。

這節課,我設計了以下活動:觀察核桃仁、團報紙、掂豆腐、摁豆腐、製作大腦模型。活動要求學生們能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為了使學生們想出的辦法能充分得以實施。我為學生們的探究活動提供了方便。材料的多樣性符合了學生的需求,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開發了學生的思維。

(三)、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通過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在親身體驗中學習科學,在親歷探究的體驗和感覺(體會)中建構屬於自己的`認知體系。教師有意識地為學生提供了多個有充足探索空間的活動,讓學生儘量發揮創造潛能。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中,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按照自己的方法從事種探究活動,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經歷一個動口、動腦、動手的操作過程,實際上就是一種積極有效的知識建構過程,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了不同的收穫。在整個體驗性學習活動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關係是民主的、和諧的,教師只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夥伴。教師將自己作為學生中的一員,與學生一起去探索、去發現,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比如知識結構)強加給學生。並且每個生在親歷探索活動中,通過交流討論,都可以從其他同學那裡獲得新的思想方法,又可以充分表現自我。學生的思想、能力、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每個學生在不同學習層次上得到自我實。

今後的改進措施:

1、課堂“提問"是最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但並不是每一個教師都認真地思考過課堂提問的內涵及技巧,這也是我的弱點。尤其在國小科學課堂中,科學概念的介紹,自然現象的解釋,科學實驗的實施等主要教學活動,對課堂提問的要求似乎更高,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事先設計好的課堂提問或課堂上隨意無效的提問,不僅收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有時還會毀了一堂很好的教學課。

2、“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起始活動,這節課學生所提的問題多而亂,費了些時間整理,說明我課前預設不到位和平時訓練不嚴謹。課前我只想到了一些簡單的知識性的問題,並沒有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實際,深入探究一些問題,雖然這些問題不是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問題也是本單元要解決的問題。

3、正確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而不是在一些無效的活動中糾纏不清。在學生尋找不到答案時,我應該更耐心的引導、鼓勵孩子們,畢竟他們要有意或無意地在尋求符合教師意願的答案,已經很不容易。面對這些,需要反思的是我自己。《新課程標準》對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予以正確的解釋,在科學研究中,我們不但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同時也要加強教師在科學探究中的主導作用。這就說明了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是提出有效的科學研究主題(問題)。

4、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課堂中,要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每位學生都課堂學習的主體,建立滿足學生髮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提供他們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等方法,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

總之,國小《科學》的教育教學,我會更加的努力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去努力挖掘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與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儘可能地把《科學》科目教得更加科學和精彩。

《大腦》教學反思2

本課是蘇教版五年級科學下冊第五單元《人體的司令部》的第一課,主要是讓學生從大腦的大小、形態、結構和功能,體會大腦是人體的最高指揮中心。在學習本課前,學生對有關人體生理機能方面的知識已有了一定的瞭解。因而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已有經驗,遵循兒童科學認識活動的規律,讓學生輕鬆而又直接地達到《課標》中提出的“知道大腦在人的語言、思維、情感方面的作用,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指揮中心”的目標。本節課安排了很多活動:用腦筋急轉彎引出有關大腦的話題;將兩隻握著的拳頭靠在一起來類比大腦的大小;通過觀察豬腦來了解大腦的`形態、結構以及功能;通過測記憶力來體會大腦的記憶功能等。課外活動結合穿插書中的有關活動,力求通過“活動——交流——活動——歸納”這一簡單明瞭的科學探究過程來喚起學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深入體驗大腦對人體活動的指揮作用。

大腦對學生而言,是非常神祕的。雖然我們都有一個大腦,可我們沒有見過更沒有研究過大腦。因此,教師要引領著學生熱情探究,揭祕大腦,並實現多元化目標的達成。

在教學時,我從學生喜歡的遊戲——動腦筋急轉彎引入新課,激發了學習興趣,營造了探究情境,並直奔學習主題。在短短的幾分鐘時間裡把學生帶入了愉悅的學習狀態中。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瞭解大腦的形態結構,我在ppt課件圖片的基礎上準備了與大腦某些特徵相似的具體實物來讓學生比較認識。比如:腦的重量,我讓同學們用自己最熟悉的課本進行類比,親自體驗;學習腦的大小時,讓學生用拳頭模擬自己的大腦;認識大腦的形狀以及腦的表面結構時,指導學生認真觀察核桃仁的樣子;瞭解大腦的軟硬時,讓學生碰一碰豆腐……這樣學生對大腦的認識就更具體了,化解了難點、突出了重點。

然後藉助學生對大腦形態結構的瞭解,講解大腦表面的溝回,並通過人腦與貓腦的溝回的對比,引出記憶力、創造力與大腦的密切的關係。並及時組織記憶力測試和拼七巧板的活動,把學生的思維活動和實踐活動推向了高潮。既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又使知識鞏固與智力運用有機結合,使科學課始終充滿生機與活力。在教學中突出一個“趣”,強調了學生的獲得體驗,強調了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

最後,引導學生在課後開展後續活動。探究科學的活動不是一兩節課就能夠完成的。拓展學生的資訊渠道,廣泛利用教科書以外的各種資源,而不是拘泥於教科書上規定的教學內容。

這節課美中不足之處,教學設計時有設計到,但在實際講課時,沒有準備豬腦,使學生少了最為直觀的觀察與體驗。對於準備的其他材料有些學生不是很熱情,這樣有些學生對大腦的一些結構及功能認識就不會很到位。

《大腦》教學反思3

大腦對學生而言,猶如神祕的暗箱。學生對大腦是既熟悉又陌生,因為人人都有一個大腦,可學生沒有看見過更沒有研究過大腦。因此,教師引領著學生始終保持旺盛的熱情去探究,揭曉大腦,並實現多元化目標的達成,是本課最大的特點。 我在課上利用課件讓所有的學生大致瞭解了有關大腦的一些基本知識。知道了大腦在頭部的位置、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大腦表面有凸起的回,凹下去的溝等等,並通過觀察腦的課件,糾正學生的一些關於腦的模糊概念,並由此提出問題。

為了把《大腦》中一個個比較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我在投影圖片的基礎上準備了與大腦某些特徵相似的具體實物來讓學生比較認識。比如:學習腦的重量時,準備了與腦重量差不多的水果;學習大腦的重量時,準備了與大腦差不多的鹽。讓學生親自體會一下。認識大腦的形狀時,指導學生認真觀察核桃內部的樣子;學習大腦的軟硬時,讓學生想想豆腐的硬度,同時瞭解孩子們對自己大腦的瞭解,通過做一些動作,用拳頭模擬自己的大腦,因為人的大腦和自己的拳頭差不多大。這樣學生對大腦的認識就更具體了。

研究腦的功能,是本課一個難題。我在課堂上設計了一系列活動。如記憶力測試時,我先課件出示一些物品,讓學生看幾秒鐘後回答看到的物品,學生興趣很濃。在創造力測試時我讓學生利用基本圖形創造圖案,學生能夠創造出不同的圖案,這本身就是一個創造力的表現。從而體驗人腦的記憶力和創造力的功能。

本課目標明確,教學設計合理,課上重視對學生的評價與學生間的互評。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我充分運用了課件(圖片)、操作、討論、遊戲、視訊等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使得教學內容豐富,形式靈活,張馳有度,減少了學生學習的倦怠感。利用七巧板創作展示,不斷刺激,延續了學生對大腦的探究興趣和注意力。

課後我進行了深入地教學反思:“課堂上我們應當怎樣去對待學生的提問,尤其是那些奇思怪想?”最後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一、問題是課堂的靈魂,沒有問題的課堂是沒有生命力的,作為教師不但要在課堂上出示問題,更應讓學生自己來提出問題;課堂不僅是解決問題的場所,更是生成問題的地方。但是決不能將問題變成整個課堂中心,作為教師需要將學生的疑問和問題凝結,整合,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裡學會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而不是依靠一個又一個問題把學生問住。問題要讓學生主動提出,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激情,這才是有靈魂的課堂,不是照本宣科。

二、對學生的奇思怪想要加以保護,應當正確對待、正確引導,及時加以肯定,即使他們的想法是不著邊際的也應肯定他們好的一面——能想、敢說、敢問。不要一味地加以否定或訓斥,這樣久而久之,只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課堂上不敢想、不敢說、不敢問,只會順著你老師的思路走,沒有自己的主觀意見,成為老師的一個“影子”。

三、科學課中要讓孩子們學科學用科學;不要把上下課的鈴聲當作教學的起點和終點,國小生探究科學的活動往往不是一節課所能完成的;學生對問題已有的經驗和認識是重要的教學前提,同時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課後開展後續活動;要拓展學生的.資訊渠道,廣泛利用存在於教科書以外的各種資源;不要拘泥於教科書上規定的教學內容,孩子眼中的科學世界永遠是妙趣橫生的;要讓學生知道科學探究的答案有時不是唯一的,要允許學生存有己見,既關注別人的答案又反省自己的答案。

四、作為教師不要一味地教教材,而更重要的是用教材教,認真鑽研教材,並對教材中不妥之處加以改革、完善,在充當執教者的同時更要成為研究者和編著者。面對一些課堂中的突發事件要靈活處理,不能草率的為了課程進度簡單的按照教案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師他的教學生命是短暫的,沒有發展的。

《大腦》教學反思4

我們人類之所以成為地球上的統治者,之所以被稱為“萬物之靈”,就是因為人類擁有最為先進的器官——大腦。大腦不論是容積還是細胞構築的複雜程度,都遠遠超過其他動物及自己的進化祖先——猿類。從趣味性、適合性、系統性、發展性、探究性、幾方面出發大腦是學生所熟悉的食物,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學生都願意去了解去探究。

在課上引導學生動手實驗,從鬧的質量有1400g左右、大腦的體積是自己兩隻拳頭我起來的大小、大腦的形狀累世核桃仁的表面、大腦的軟硬程度類似豆腐的軟硬等幾個方面全面的認識大腦。測試大腦的記憶力和創造力,通過幾個小遊戲激發學生的惡性去,調動學生學習的潛能,是學生充分的認識到人的記憶能力和創造潛能是可以被充分開發的.。最後介紹大腦的左右半球差別和保護大腦的意義。

因為無論本課學習的內容還是課上的探究遊戲環節都是學生很感興趣的,所以課堂上學上的學習情緒高漲。

《大腦》教學反思5

教材分析

本課是蘇教版五年級科學下冊第五單元《人體的司令部》的第一課。主要是讓學生從大腦的大小、形態、結構和功能,體會大腦是人體的最高指揮中心。在學習本課前,學生對有關人體生理機能方面的知識已有了一定的瞭解。因而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已有經驗,遵循兒童科學認識活動的規律,讓學生輕鬆而又直接地達到《課標》中提出的“知道大腦在人的語言、思維、情感方面的作用,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指揮中心”的目標。本節課安排了很多活動:用腦筋急轉彎引出有關大腦的話題;將兩隻握著的拳頭靠在一起來類比大腦的大小;通過觀察豬腦來了解大腦的形態、結構以及功能;通過測記憶力來體會大腦的記憶功能等。課外活動結合穿插書中的有關活動,力求通過“活動——交流——活動——歸納”這一簡單明瞭的科學探究過程來喚起學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深入體驗大腦對人體活動的指揮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1、瞭解人大腦的左右半球有分工

2、瞭解大腦是人體的最高指揮中心

3、瞭解保護大腦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觀察活動和查閱資料,瞭解大腦的、形態和結構

2、能夠通過查閱資料和同伴的交流,瞭解有關大腦的功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探究活動充滿興趣。

3、意識到保護大腦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瞭解人體大腦的形態和結構,知道大腦的左右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

難點:認識大腦是人體各種活動的'最高指揮中心。

教學準備

大腦示意圖,核桃(事先剝好的),豆腐,有關大腦的視訊資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遊戲導課,激發興趣

1、大家喜歡玩做腦筋急轉彎嗎?課件出示下面的題目,吸引學生的興趣。

(1)有一個女孩子穿著泳衣在沙灘上走,為什麼在她的身後卻沒有腳印?(他是倒著走的)

(2)用椰子和西瓜打頭哪一個比較痛?(頭比較痛)

(3)有一頭頭朝北的牛,它向右轉原地轉三圈,然後向後轉原地轉三圈,接著再往右轉,這時候它的尾巴朝哪?(朝下)

(4) 一隻凶猛的餓貓,看到老鼠,為何拔腿就跑?(去抓老鼠)

(5)有一個人,他是你父母生的,但他卻不是你的兄弟姐妹,他是誰?(自己)

2.大家很聰明,那剛才大家做腦筋急轉彎主要用到了身體的那個部分?

揭示課題並板書:大腦

3.提問:你對大腦有哪些瞭解?

交流學生的已知經驗,以及學生課前預習瞭解的資料

4.同學們對大腦知道的真多,你還想知道大腦的哪些知識?

學生質疑

老師總結板書:大腦的形狀、結構、功能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重點研究一下大腦的大小、形狀、結構及其功能。

(注:此處從學生喜歡做的腦筋急轉彎開始引入新課,激發了學習興趣。並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營造了探究情境,並直奔學習主題,把學生帶入了愉悅的學習狀態中。)

(二)分類研究,有序解題

活動一:通過各種方法來認識大腦,瞭解大腦的形狀、結構

1. 請同學們把手伸出來,動手摸一摸,確切感受知道大腦的具體位置。

2.出示完整的腦的圖片

學生觀察

小結:這是一個完整的腦,它包括大腦、小腦和腦幹,大腦佔整個腦的絕大部分。

3.出示大腦的模型,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從這個立體的模型上,你還能找到關於人的大腦的資訊嗎?

生:觀察回答

4.進行小結,並指導學生通過類比了解大腦的結構、功能(學生通過類比體驗)

(1)瞭解大腦的質量:大約是語文課本大3、4本書那麼重。

(2)瞭解大腦的形狀和大小:形狀很像核桃仁,大小和自己的兩個拳頭握起來差不多。

(3)大腦的軟硬程度:和豆腐差不多。

(4)大腦的表面:凹凸不平,有很多迂迴,和核桃仁表面很相近

為什麼有這麼多迂迴呢?

小組圍繞這個問題進行討論,彙報

教師講解:大腦表面這些溝回可以增加大腦的表面積。

那有的同學肯定要問了,為什麼要增大表面積呢?它有什麼用?那我們現在再來看倆幅圖。(出示貓與人的大腦對比圖)

貓和人誰更聰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