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關於數學說課稿彙編8篇

說課稿9.65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數學說課稿彙編8篇

數學說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這一節的內容包括8,9的認識,有關8,9的加減法以及8,9加減法的應用三部分,共5課時

"用數學"是第三課時,其內容分為三部分:一是通過同一情境反映兩個不同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二是讓學生學會看已知數量和問號之間的關係找到合適的計算方法列式並計算;三.讓學生能看圖提出簡單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內容對剛入學不久的兒童來說,既有現實性,趣味性,又有一定的挑戰性,另外,咯市還通過結合"用數學"的教學過程來對學生進行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教育

設計理念和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的教學理念.它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創設符合其水平的思維情景和條金,使學生思維活躍,興趣盎然.

本節的"用數學"是讓學生能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並結算出結果.在教學中還應讓學生尋找問號的數量時側重通過計算的出,而不是去數未知數的數量,所以本節的設計意圖是在指導學生找出求"一共有幾個蘑菇"用加法解決,而求"剩下有幾隻小象休息"用減法解決.讓學生初步知道求整體,用加法,求部分用減法,再通過加減法兩個題目的對比,引導學生總結出口訣:求總數,用加法,部分相加是答案;求部分,用減法.總數減另部分是答案.再讓學生運用這個口訣,看圖提數學問題,層層遞進,讓學生逐步理解接受.

針對以上的教學設想,卻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加,減法的意義,和10以內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培養和提高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能根據已知量和問號之間的關係,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列式計算

4能根據圖畫提出至少三個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

教學程式:

依據這節課的教材知識結構及國小生認知規律和發展水平,為優化教學過程,實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的.課堂教學要求,這節課的程式安排為:

一、創設情境,引新設疑

1(播放錄音)

(出示電腦畫面,有聲音出:嗨,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新朋友哈利,小朋友們,今天我要帶你們去快樂的森林玩一玩!,

提問:①你們知道哈利要帶我們去哪裡玩嗎?(快樂的森林)

老師板書題目:快樂的森林

②你見過的大森林是什麼樣子的?------------------(有美麗的樹木,可愛的小動物……)

老師教育學生要愛護大自然,愛護環境,愛護小動物

二、合作探究,體驗發現

1,引導學生體驗加法的含義

電腦出示動態蘑菇園,匯入:哈利首先要帶我們去快樂蘑菇園聽小蘑菇們唱歌

問題①:通過觀察,你看到現在在唱歌的是幾個蘑菇呢?

(通過觀察,現在有6朵蘑菇在唱歌)

師:你再聽聽,(有聲音出:真好聽,真好聽,我們也想來一起唱.-------進入兩朵小蘑菇)

問題②:誰來幫哈利算一算:現在一共有幾朵蘑菇在唱歌了呢?並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①交流演算法:6+2=8,一共有8朵蘑菇。把左邊的6朵與右邊的2朵加起來就是8朵

②引導理解:列式2+6=8對嗎?

(求一共有多少蘑菇就是把這裡的蘑菇加起來就得出結果了,可以是左邊加右邊,也可以是右邊加左邊,所以2+6=86+2=8都對)

小節總結與評價;

小朋友們這麼聰明又這麼樂於助人,哈利為了感謝你們對他的幫助,特意邀請你們去看看森林裡的節目表演-------小象跳舞

2,引導學生體驗減法的含義

(電腦出示的一共有9頭象的字樣.再3頭小鹿跳舞的畫面和音樂.再出示問題:有幾頭小象沒有跳舞?

①引導觀察,組織討論

教師啟發:引導學生弄清問題是:

有9只小鹿,3只小鹿在跳舞,不跳舞的小鹿有幾隻?

②引導學生列式解決問題:

因為一共有9只小鹿,3只跳舞,求不跳舞的小鹿就是用總共的9只小鹿減去跳舞的3只小鹿列式為:9-3=6

3,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再總結方法

(電腦出示蘑菇和小象圖的比較圖)

①提問:為什麼求小蘑菇的題用加法解決,而求小象的題用減法解決

②引導學生明白小蘑菇的題目是求整體的數,即總數,求總數就用加法.小象的題目是求其中的一部分.求部分就用減法

③老師總結口訣:

求總數,用加法,部分相加是答案

求部分.用減法,總數減另部分是答案

三、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①出示課件一:(一共有8只小鴨子,水裡面有3只,求在岸上的有幾隻?)

讓學生觀察,把題意說給你的同桌聽聽,再把算式填寫完整

8-3=5

②出示課件二;(左邊有7只小狗,右邊有2只小狗,求一共有幾隻小狗?)

2+7=9

③引導彙報,結合學生回答,電腦演示,進行訂正

四、唱歌,休息

五、聯絡生活、整體感知、加深理解

(出示小鳥圖:原來有5只小鳥,後來飛來了4只,)

引導學生提問:①原來有5只小鳥,後來飛來了4只,現在一共是多少隻?

5+4=94+5=9

②有一些小鳥在樹上,後來又飛來了4只,現在一共是9只,求原來有幾隻?

9-4=5

③現在一共有9只小鳥,原來有5只小鳥,求後來飛來了幾隻?

9-5=4

④原來的小鳥比後來飛來的小鳥多幾隻?

5-4=1

⑤後來飛來的小鳥比原來的小鳥少幾隻?

5-4=1

六、活動練習,鞏固舊知

發給20位小朋友每人一張卡片,每張卡片上都有一道數學題,讓學生把得數是“8”的投入到“8”號信箱中,把得數是“9”的投入到“9”號信箱中,還有一些小朋友的卡片得數不是8也不是9,便找不到信箱,就請他們講講,自己沒有把信送出去的原因。

七、總結收穫,滲透聯絡

①通過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②回顧並記憶口訣:

求總數,用加法,部分相加是答案

求部分,用減法,總數減另部分是答案

數學說課稿 篇2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我說課的課題是《任意角的三角函式》,內容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④(必修)第1。2。1節。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三角函式是描述週期運動現象的重要的數學模型,有非常廣泛的應用。三角函式的定義是在國中對銳角三角函式的定義以及剛學過的“角的概念的推廣”的基礎上討論和研究的。三角函式的定義是本章最基本的概念,對三角內容的整體學習至關重要,是其他所有知識的出發點。緊緊扣住三角函式定義這個寶貴的源泉,可以自然地匯出本章的具體內容:三角函式線、定義域、符號判斷、值域、同角三角函式關係、多組誘導公式、多組變換公式、圖象和性質。 三角函式的定義在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一方面,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理解函式這一基本概念,另一方面它又為平面向量、解析幾何等內容的學習作必要的準備。三角函式知識還是物理學、高等數學、測量學、天文學的重要基礎。

三角函式定義必然是學好全章內容的關鍵,如果學生掌握不好,將直接影響到後續內容的學習,由三角函式定義的基礎性和應用的廣泛性決定了本節教材的重點就是定義本身。

數學思想方法分析:作為一名數學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意識,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力圖向學生展示嘗試類比、數形結合等數學思想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教學重點:任意角的三角函式的定義,三角函式的符號規律。

教學難點:任意角的三角函式概念的建構過程。

教學關鍵:如何想到建立直角座標系;六個比值的確定性( α確定,比值也隨之確定)與依賴性(比值隨著α的變化而變化)。

三、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的內容及學生學習能力

1。 學生在國中時已經學習了基本的銳角三角函式的定義,掌握了銳角三角函式的一些常見的知識和求法。

2。學生的運算能力較差。

3。部分同學對數學的學習有相當的興趣和積極性。

4。在探究問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識等方面發展不夠均衡,必須在老師一定的指導下才能進行。

四、 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 ,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使學生正確理解任意角的正弦、餘弦、正切的定義,瞭解餘切、正割、餘割的定義;

2。能力訓練目標:通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發現”與“形成”的過程,培養合情猜測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滲透數形結合和類比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五、教學理念和方法

教學中注意用新課程理念處理傳統教材,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僅要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而且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師生互動,教師發揮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引導學生主體參與、揭示本質、經歷過程。

根據本節課內容、高一學生認知特點和我自己的教學風格,本節課採用“啟發探索、講練結合”的方法組織教學教法, 在課堂結構上,設計了 ①創設情境——揭示課題②推廣認知——形成概念③鞏固新知——探求規律④總結反思——提高認識⑤任務後延——自主探究五個層次的學法,它們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從而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接下來,我再具體談一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教學程式及設想

總體來說, 由舊及新,由易及難,逐步加強,逐步推進,給定定義後通過應用定義又逐步發現新知識,拓展、完善定義。

先由國中的直角三角形中銳角三角函式的定義,過度到直角座標系中銳角三角函式的定義,再發展到直角座標系中任意角三角函式的定義。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問題1:在國中我們學習了銳角三角函式,那麼銳角三角函式是如何定義的?

【設計意圖】學生在國中學習了銳角的三角函式概念,現在學習任意角的三角函式,又是一種推廣和拓展的過程(類似於從有理數到實數的.擴充套件)。溫故知新,要讓學生體會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就要從源頭上開始,從學生現有認知狀況開始,對銳角三角函式的複習就必不可少。

問題 2:角的概念推廣之後,這樣的三角函式定義還適用嗎?

問題 3:若將銳角放入直角座標系中,你能用角的終邊上的點的座標來表示銳角三角函式嗎?

留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或自由討論,教師參與討論或巡迴對學困生作啟發引導。

能表示嗎?怎樣表示?針對剛才的問題點名讓學生回答。 用角的對邊、鄰邊、斜邊比值的說法顯然是受到阻礙了,由於前面已經以直角座標系為工具來研究任意角了,學生一般會想到(否則教師進行提示)繼續用直角座標系來研究任意角的三角函式。

【設計意圖】

從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出發,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產生認知衝突,進行必要的啟發,將學生思維引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再創造”征程。

教師對學生回答情況進行點評後佈置任務情景:請同學們用直角座標系重新研究銳角三角函式定義!

師生共做(學生口述,教師板書圖形和比值)。

問題 4:對於確定的角 ,這三個比值是否與P在 的終邊上的位置有關?為什麼?

先讓學生想象思考,作出主觀判斷,再引導學生觀察右圖,

聯絡相似三角形知識,探索發現: 對於銳角α的每一個確定值,

六個比值都是確定的,不會隨P在終邊上的移動而變化。

得出結論(強調):當α為銳角時,六個比值隨α的變化而變化;但對於銳角α的每一個確定值,六個比值都是確定的,不會隨P在終邊上的移動而變化。 所以,六個比值分別是以角α為自變數、以比值為函式值的函式。

(二)推廣認知——形成概念

將銳角的比值情形推廣到任意角α後,水到渠成,師生共同進行探索和推廣出:任意角的三角函式定義。同時教師強調:由於弧度制使角和實數建立了一一對應關係,所以三角函式是以實數為自變數的函式,對數學學習能力較好的同學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教師指出: sinα、csα、tanα的定義域必須緊扣三角函式定義在理解的基礎上記熟,ctα、cscα、secα的定義域不要求記憶。

(關於值域,到後面再學習)。

【設計意圖】定義域是函式三要素之一,研究函式必須明確定義域。 指導學生根據定義自主探索確定三角函式定義域,有利於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它、應用它,也增進對三角函式概念的掌握。

(三)鞏固新知——探求規律

為了使學生達到對知識的深化理解,進而達到鞏固提高的效果,

例1。已知角 的終邊過點 ,求 的六個三角函式值

要求:讀完題目,思考:計算什麼?需要準備什麼?閉目心算,對照板書,模仿書面表達格式。

鞏固定義之後,我特地設計了一組即時訓練題,以鞏固和加深對三角函式概念的理解,通過課堂積極主動的練習活動,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2。 求 的正弦、餘弦和正切值。

分析: 終邊上有無窮多個點,根據三角函式的定義,只要知道 終邊上任意一個點的座標,就可以計算這個角的三角函式值(或判斷其無意義)

師生探索:緊扣三角函式定義求解,首先要在終邊上取定一點。終邊在哪兒呢?取定哪一點呢?任意點、還是特殊點?要靈活,只要能夠算出三角函式值,都可以。

取特殊點能使計算更簡明。

等待學生基本理解和掌握三角函式定義後,觀察、分析初、高中所計算的函式值有何變化,讓學生意識到三角函式值的正負與角所在象限有關, 然後引導學生緊緊抓住三角函式定義來分析,從而匯出三角函式值的正負與角所在象限的關係,進而由教師總結符號記憶方法,便於學生記憶。

【設計意圖】判斷三角函式值的正負符號,是本章教材的一項重要的知識、技能要求。 要引導學生抓住定義、數形結合判斷和記憶三角函式值的正負符號,並總結出形象的“才”字元號法則,這也是理解和記憶的關鍵。

(四)總結反思——提高認識

由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習的主要內容:⑴任意角的三角函式的定義及其定義域;⑵三角函式的符號規律。讓學生通過知識性內容的小結,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儘快化為學生的素質;通過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並且逐漸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五)任務後延——自主探究

學生經過以上四個環節的學習,已經初步掌握了任意角的三角函式的定義及三角函式的符號規律,有待進一步提高認知水平,因此我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設計了有層次的作業,其中思考題的設計思想是:綜合練習鞏固提高,更為下節的學習內容打下基礎,同時留給學生課後自主探究,這樣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以有利於全體學生的發展。

六、簡述板書設計。

ctα、cscα、secα的定義寫在sinα、csα、tanα的左下方,突出本節重要內容的主體地位。

結束:以上,我僅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式上說明了“教什麼”和“怎麼教”,闡明瞭“為什麼這樣教”。

希望各位領導 、同行對本堂說課提出寶貴意見。

數學說課稿 篇3

1、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圓》的第一節內容《圓的認識》,主要內容有:用圓規畫圓、瞭解圓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徵等。

2、教材簡析:

圓是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學生已經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並通過觀察使學生認識圓的形狀。再指導學生獨立完成畫圓的操作過程,掌握圓的畫法。經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徵。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裡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3)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想等數學活動過程認識圓,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學重點:會使用圓規畫圓,知道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5、教學難點:用圓規畫圓。

6、教學關鍵: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圓規,多進行實際操作練習。

二、學生分析

在國小階段,學生的空間觀念比較薄弱,動手操作能力比較低;本校處在城鄉結合處,家庭輔導能力較低,學生接受能力較差;學生的學習水平差距較大,小組合作意識不強,鑑於以前學習長、正方形等是直線平面圖形,而圓是曲線平面圖形,估計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會存在一些困難。

三、說教法學法

1、本節課我以學生親自動手製作車輪為主線,在動手中引導學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徵,以及教學圓的畫法時,有目的、有意識地安排了讓學生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啟發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加討論,用耳去辨析同學們的答案。

2、教學中理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淡化教師的主觀影響,讓學生自己在實踐中產生問題意識,自己探究、嘗試,修正錯誤,總結規律,從而主動獲取知識。

3、本節課我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主要運用操作、探究、討論、發現等教學方法。學生的學法與教法相對應,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主動提問。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將演示、觀察、操作、思維與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對圓有一個形象的感知。同時作用於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創新意識。

四、說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1.創設遊樂場的一個情境

螢幕出示:五輛車,問:你最喜歡乘哪輛車?為什麼喜歡乘這輛車? 學生討論、交流 。(車輪有長方形的、正方形的、平行四邊形的、三角形的、圓形的)

2.匯入:現實生活中的車輪都是圓的,而且車軸都裝在圓的中心,為什麼要裝在中心,不裝在中心,行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做車輪,好嗎?

(設計意圖:創設遊樂場乘車這樣一個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選擇自己最喜歡乘的車,並說明喜歡的理由,使數學的內容充滿人文色彩。在體現了社會性和時代感的同時,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及強烈的探究慾望生動活潑,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動手實踐,發現新知

1.做車輪(畫圓)

師:要做車輪,首先要做什麼?(畫圓)

學生小組合作,任選工具畫圓,再把圓剪下來。

師:你是怎樣畫這個圓的? 學生介紹不同的畫圓方法。

師:你是怎樣用圓規來畫圓的?你認為用圓規畫圓時要注意什麼?

師介紹圓規的結構及畫法。

2.安車軸(認識圓心)

師:車軸安裝的地方我們把它看作一個點,那麼車軸應裝在哪裡呢? 學生裝車軸 。

圓規畫圓時,針尖固定的一點。

不是圓規畫圓的,怎樣找車軸? 學生介紹方法(多次折)

師小結,螢幕顯示:圓心O (圓中心的一點叫做圓心)

3、裝鋼絲(認識半經): 學生裝鋼絲

投影出學生所畫的鋼絲,問:你是怎樣安裝這些鋼絲的?它們都是怎樣的線段?

師小結:連線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這樣的線段你能畫幾條?你還有什麼發現? (在同一個圓裡,有無數條半徑,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

螢幕顯示:半經r。 學生判斷

問:你現在明白車軸為什麼裝在圓的中心了嗎?(迴應了引入的問題)

4、認識直徑:1)用學生剪出來的圓進行對摺,讓學生觀察摺痕有什麼特點?懂得: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2)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你能否發現直徑有什麼特徵嗎?為什麼?

3)彙報:同一圓裡,直徑有無數條,長度都相等。

螢幕顯示:直經d 學生判斷

5、認識半徑與直徑的關係

師:剛才我們通過設計車輪,知道了圓內各部分的名稱,那麼你們還可以發現什麼規律嗎?

學生小組討論 (可以讓學生在圓上畫一畫,量一量,比一比)

出示板書:在同一個圓裡, d=2r或r=1/2d

現在假如要長途旅行,你要選擇哪輛車?為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做車輪、安車軸、裝鋼絲等一系列開放性活動,變被動地學數學為主動地做數學。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中,學生掌握了數學的一些思想方法,理解了圓的基礎知識,訓練了一些基本技能。尤為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合作精神,體驗了數學學習的快樂,讓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

三、鞏固練習

1、第88頁第一題。(學生回答後讓他們再說說一些物體的哪一部分是圓。)

2、填表。(讓學生充分理解在同一個圓裡半徑與直徑的關係)

r(米)0.241.42d(米)0.861.043、判斷題:

(1)經過圓心的線段是直徑。( )

(2)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相等。( )

(3)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 )

4、操作題

(1)小明有一張沒有標出圓心的圓形紙片,你能幫他找到圓的圓形心嗎?同時請你說說你是怎樣做的?

(2)畫一個半徑3釐米的圓。

5、擴充套件題:在邊長為10釐米的正方形裡畫出一個最大的圓.想一想:可以用哪些辦法來確定它的圓心?它的半徑應是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的延伸,做到首尾呼應,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又服務於現實生活,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6、小結體驗: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說一說你有哪些收穫?

數學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各位專家你們好:

我說課的課題是《分數與整數相乘》,它是國小數學國標本蘇教版第十一冊第三單元《分數乘法》的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乘法,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正確計算分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教學,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分數除法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以及解決更多有關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奠定基礎。本課時內容教材安排了一個例題,例1教材以做綢花為素材,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求幾個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探索並掌握分數與整數相乘的計算方法。安排了配套練習“練一練”以及練習八1-5題,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進一步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並形成相應的計算技能以及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理解,以學生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相同,初步理解分數乘整數的計演算法則。

2.使學生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經驗探索並解決問題的意識,體驗探索學習的樂趣。

3.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本課的教學重點兼難點是: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和計演算法則。

結合上述我對教材的認識,及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我預設了以下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分4個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出示例1中長方形直條圖,指導學生弄清題意,知道這根長方形的直條表示1米長的綢帶,而把它平均分成10份,其中3份也就是3/10米用來做一朵綢花。出示第(1)小題,組織學生塗色表示做3朵這樣的綢花所用的米數。[通過塗色,既啟用學生對加法和乘法已有認識,又啟發學生列出不同算式解決問題]。指名交流,交流時說說:“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怎樣列式,你是怎麼想的?”學生可能列出3/10+3/10+3/10或3/10×3或3×3/10。[通過學生的觀察、塗色、交流,使學生初步認識到求幾個相同幾分之幾的既可以用加法計算,也可以用乘法計算]。教師板書課題:分數與整數相乘。

二.自主研究,理解算理。這裡分成3個層次指導學生探索。第1層:自主探索,嘗試計算。學生嘗試計算3/10×3,我將啟發學生聯絡已有知識水平說明為什麼3/10×3的積是9/10呢?①學生在聯絡加法寫出3/10+3/10+3/10=(3+3+3)/10=9/10時,進一步啟發寫成(3×3)/10=9/10。②通過學生嘗試,使他們明確3/10是3個1/10,所以3×3/10就是9個1/10是9/10,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母不變,分子與整數相乘的計演算法則。最後請學生小結3/10×3可以如何計算。[階段小結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知識印象,更能使學生在討論中進一步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

第2層次是及時鞏固,加深理解。投影出示問題:小華做5朵這樣的綢花,一共用幾分之幾米綢帶?學生各自輕聲讀題,嘗試列式計算。指名板演。在評點學生板演時,適時明確:計算時可以先約分再計算,並規範書寫格式[嘗試聯絡、適時點評、規範格式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完善對分數與整數相乘的計算方法]。

第3層次:嘗試比較,深化算理。引導學生比較剛才兩道乘法算式的計算過程,找出異同,先獨自比較,然後小組交流,最後全班交流。[在比較、交流過程中一方面進一步明確計算方法,同時學生也經歷了自我提升的過程]。

第三環節鞏固練習,深化理解。首先是基本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演算法,並初步形成技能。練一練第2題,計算4道分數乘法,學生獨立完成,展示作業,集體評議並說說計算時要注意什麼。練習八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填空,組織交流:列出哪幾道算式?列出的乘法算式與加法算式有什麼聯絡?其次是綜合練習,使學生從不同角度豐富對“求幾個幾分之幾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的認識,培養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練習八3-5題學生獨立解答,列式計算,投影板演,並說出每題思考過程。突出:求幾個幾分之幾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

四.全課總結,通過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集體討論。

各位評委、各位專家,以上是我的教學設想。根據課堂教學的生成我會做一些適當調整。謝謝!

數學說課稿 篇5

一、本節課內容的數學本質

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探究二分法基本原理,給出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基本步驟,使學生學會藉助計算器用二分法求給定精確度的方程的近似解。通過探究讓學生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過程,滲透逐步逼近和無限逼近思想(極限思想),體會“近似是普遍的、精確則是特殊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引導學生用聯絡的觀點理解有關內容,通過求方程的近似解感受函式、方程、不等式以及演算法等內容的有機結合,使學生體會知識之間的聯絡。

所以本節課的本質是讓學生體會函式與方程的思想、近似的思想、逼近的思想和初步感受程式化地處理問題的演算法思想。

二、本節課內容的地位、作用

“二分法”的理論依據是“函式零點的存在性(定理)”,本節課是上節學習內容《方程的根與函式的零點》的自然延伸;是數學必修3演算法教學的一個前奏和準備;同時滲透數形結合思想、近似思想、逼近思想和演算法思想等。

三、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已初步理解了函式圖象與方程的根之間的關係,具備一定的用數形結合思想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為理解函式零點附近的函式值符號提供了知識準備。但學生僅是比較熟悉一元二次方程解與函式零點的關係,對於高次方程、超越方程與對應函式零點之間的聯絡的認識比較模糊,計算器的使用不夠熟練,這些都給學生學習本節內容造成一定困難。

四、教學目標定位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通過具體例項理解二分法的概念及其適用條件,瞭解二分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一種方法,會用二分法求某些具體方程的近似解,從中體會函式與方程之間的聯絡,體會程式化解決問題的思想。

藉助計算器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讓學生充分體驗近似的思想、逼近的思想和程式化地處理問題的思想及其重要作用,併為下一步學習演算法做知識準備.

通過探究、展示、交流,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增強合作意識。

通過具體問題體會逼近過程,感受精確與近似的相對統一。

五、教學診斷分析

“二分法”的`思想方法簡便而又應用廣泛,所需的數學知識較少,演算法流程比較簡潔,便於編寫計算機程式;利用計算器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直觀明瞭;學生在生活中也有相關體驗,所以易於被學生理解和掌握。 但“二分法”不能用於求方程偶次重根的近似解,精確度概念不易理解。

六、教學方法和特點

本節課採用的是問題驅動、啟發探究的教學方法。

通過分組合作、互動探究、搭建平臺、分散難點的學習指導方法把問題逐步推進、拾級而上,並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自主探究二分法的原理。

本節課特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以問題驅動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

2、注重與現實生活中案例相結合,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於現實生活又可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以李詠主持的幸運52猜商品價格來創設情境,不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也在猜測的過程中體會二分法思想。

3、注重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使他們“聽”有所思,“學”有所獲。

本節課中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在師生交流中產生,在學生合作探究中解決,使學生經歷了完整的學習過程,培養合作交流意識。

4、恰當地利用現代資訊科技,幫助學生揭示數學本質。

本節課中利用計算器進行了多次計算,逐步縮小實數解所在範圍,精確度的確定就顯得非常自然,突破了教學上的難點,提高了探究活動的有效性。整個課件都以PowerPoint為製作平臺,演示Excel

程式求方程的近似解,界畫活潑,充分體現了資訊科技與數學課程有機整合。

七、預期效果分析

以方程的根與函式的零點知識作基礎,通過對求方程近似解的探究討論,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實踐活動;採用多媒體技術,大容量資訊的呈現和生動形象的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用學生思維,掌握二分法的本質,完成教學目標。

另外儘管使用了科學計算器,但求一個方程的近似解也是很費時的,學生容易出現計算錯誤和產生急躁情緒;況且問題探究式教學跟學生的學習程度有很大關係,各小組的探究時間存在差異,教師要適時指導。

數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分析

《跳繩》這節課是本冊書第五單元第4課時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基礎上出現的。這節課主要是和學生一起探究“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教材著眼於“跳繩”這個遊戲來貫穿新知,而這個遊戲恰恰是學生比較喜歡的。教學中我緊緊抓住兒童好玩、好奇、好勝的天性利用本班學生進行跳繩比賽來匯入新課,讓學生感到親切、生動、有趣。並讓學生在學習中經歷探索運算方法的過程,體驗演算法多樣化。通過估計運算的結果,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二、說教學內容

北師大數學第二冊63頁第五單元跳繩(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

三、說教學理念

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探索並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計算方法,進一步體會演算法多樣化;初步發展學生的估算意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發展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看圖尋找數學資訊,提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收集資訊、自主探索的能力。通過和鄰居說一說的方法,尋求多種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個性思維,並讓學生在學習中經歷探索運算方法的過程,增強自信心。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生對數學的應用意識。

能力目標:通過豎式的書寫,培養學生認真、仔細、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利用遷移規律,引導學生抽象概括筆算減法的計算過程,以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競爭意識以及團結協作精神。

教學重點:

探索計算方法掌握算理。

教學難點:

理解並掌握算理。

四、說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

通過跳繩比賽,活躍氣氛: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一分鐘能跳多少下?

(二)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課前,我們進行了激烈的跳繩比賽,跳繩不僅能鍛鍊身體,還藏著許多的數學問題呢!這是我們班三個小朋友跳繩比賽時的照片和成績表。(多媒體出示)

(三)探究新知

1、根據這個表格,你能找到哪些數學資訊?

2、根據這些資訊,你能提出哪些減法數學問題?繼續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並限制提問範圍,因為要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單只是讓學生面對情境提出問題,更深入的是在活動中進行質疑、交流,限制提問範圍,避免偏離主題的現象,節省出更多的時間來保證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進行有效的互動。

我們先來解決“小東比小紅多跳多少下?”這個問題。(多媒體出示)

3、分析題意,列式:能不能用一個式子來表示?

4、估算:這個算式等於多少呢?我們先來估一估:滲透一些估算方法,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

過渡:到底哪一個才是正確的,現在請小朋友們動腦想一想,用什麼方法來計算呢?(獨立思考)

5、討論演算法:請你們把自己的演算法在小組內與同伴交流交流,待會兒,再看看哪一組的演算法多!(學生討論,老師巡視引導)

6、交流演算法:演示計數器,指名擺小棒,重點強調筆算,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退位減法的豎式計算方法和算理,板書口 算的方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演算法多樣化。

7、優化列豎式:多數同學用到了列豎式的方法,看來列豎式確實 是一種既簡單又方便的演算法,同桌兩個互相說一說列豎式時應注意什麼?讓學生體會演算法多樣化的同時,計算方法也需要優化。

(四)鞏固練習

1、利用所學的知識,用列豎式的方法解決 課本63頁的試一試。

2、接受老師的考驗:100-48

(五)課堂總結

數學說課稿 篇7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演算法。

(二)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簡便演算法的方法及書寫格式。

難點:簡便演算法的算理。

教具和學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1.算出每組題中第1題的積,然後很快說出下面兩題的積。

322= 143= 1204=

3220= 1403= 12040=

32200= 14030= 120400=

2.板演。

下面各題,用豎式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2840 280040 28034

指定三名學生分別在黑板上演算。

訂正時提問:

(1)寫豎式時,被乘數和乘數怎樣對位?

(被乘數與乘數0前面的數的末位對齊。)

(2)計算時,用被乘數與乘數哪幾位上的數相乘?

(用被乘數與乘數0前面的數相乘。)

(3)乘完以後,怎樣落0?第(1)題為什麼落一個0?

(284=112,2840與 284比,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10倍,積也擴大10倍,所以在112後面添寫一個0。)

第(2)題與第(1)題比較,為什麼多落兩個0?

(2840=1120,280040與 2840比較,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100倍,積也擴大100倍,因此,在1120後面再添寫兩個0)

第(3)題在什麼時候才落0?

(乘數兩位數與被乘數0前面的數乘完以後,再把被乘數的0落下來。也就是先得出2834=952,28034與 2834比較,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10倍,積也擴大 10倍,因此在952後面添寫1個0。)

(二)學習新課

1.談話匯入:

同學們已會計算乘數是兩位數及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現在我在複習題(3)乘數後面添一個0,就成了乘數是三位數。那麼,乘數是三位數時,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怎樣進行簡便計算呢?(板書課題: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

2.教學例7。

想一想:下面兩道題用豎式怎樣計算簡便?

280340 2800340

讓全體同學在本上試算,教師巡視,看到不同的豎式,讓學生寫在黑板上。著重討論下面兩個豎式:

討論:

(1)寫豎式時,被乘數與乘數是怎樣對位的?這樣對位的'目的是什麼?

(先把被乘數與乘數0前面的數的末尾對齊,目的便於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

副標題#e#

(2)2834等於多少?(2834=952)

28034等於多少?(28034=9520)

這時,教師把被乘數末尾的0用黃粉筆描一下。

(3)280340等於多少?根據什麼再補一個0?

(280340=95200,與28034比較,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10倍,積也擴大10倍,在9520後面添寫一個 0。)

這時教師把乘數末尾的0用紅粉筆描一下,把9520後面的0用紅粉筆描一下。

(4)280034等於多少?(280034=95200)

這時教師把被乘數末尾的兩個0用黃粉筆描一下,把積952後面的兩個0也用黃粉筆描一下。

(5)2800340等於多少?積根據什麼再補一個0?

(2800340=952000,與 280034比較,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10倍,積也擴大10倍,所以在95200後面再添寫一個0。)

教師在乘數後面的0用紅粉筆描一下,在積95 200後面的0也用紅粉筆描一下。

3.引導學生小結。

提問:遇到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列豎式時應注意什麼?先怎樣乘?然後怎麼辦?

教師明確: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然後看被乘數和乘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數的末尾添寫幾個0。

(三)鞏固反饋

1.先想一想,每道題的豎式怎樣寫能使計算簡便,再算出來。

全體學生在課本上填寫,指定一名學生在投影片上做。訂正時,看重讓學生說一說列豎式時應注意什麼,先怎樣計算,然後怎麼辦。

2.檢查下面兩題的計算有沒有錯誤。

指定一名學生說出錯在哪裡,錯誤原因,然後全體學生在本上計算出正確結果。

4.課後練習:

練習十四、第7,8,9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被乘數、乘數末尾都有0的乘法,在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時已經學過,本節課是在此基礎上加以推廣。因此,新課前先複習乘數是兩位數、乘數與被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同時複習剛學過的積的變化規律,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簡便計算的算理。在此基礎上出示例7,乘數是三位數且被乘數、乘數末尾都有0的乘法。

例7的教學是採用讓學生試算的方式,著重提出三個關鍵性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使學生明確豎式怎樣對位,先怎樣乘,然後怎樣把0落下來,並聯系積的變化規律,知道為什麼這樣做。

組織練習時也圍繞這一重點,著重練習乘數書寫位置和最後積應補幾個零。這樣抓住關鍵,有針對性地練習,可提高課堂效率,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板書設計

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

例7

數學說課稿 篇8

一、說內容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筆算乘法》課本65頁的內容。

二、說教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不進位筆算乘法和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習這部分內容,有利於學生完整地掌握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為後面學習乘數數位是更多位的筆算乘法墊定基礎。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這一數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結合教材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制定以下數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筆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筆算的基本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能力目標:學生在自主探索計算方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間的聯絡,能主動總結歸納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筆算的方法,培養類比分析概括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3、情感目標:使學生在經歷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學習成功帶來的快樂,激發探索計算方法,解決問題的'興趣,並且滲透德育教育。

四、說重難點:

按照以上的分析,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難點是:

重點: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筆算的方法。

難點:理解乘的順序及第二部分積的書寫方法。

五、說教法、學法

這節課的教學物件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還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根據他的認知規律,我不僅設計了色彩鮮明的課件和情境進行教學,而且還要使他們感受到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是一種需要。

讓學生通過前置學習,在引導學生感受算理與演算法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嘗試,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並適時調動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方法,然後學生自己去比較方法的正確與否,簡單與否。這樣學生對算理與演算法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解,既明於心又說於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討論-歸納這樣的思路,運用知識遷移讓學生髮新知,掌握新知。在學法指導上,讓學生掌握觀察、比較、發現、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

六、說教學流程

我從讓學生學得更輕鬆,更容易入手製定的教學流程是創設情景,匯入新課----交流前置學習內容,學習新知----鞏固練習,拓展應用-----全課總結

七、說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師出示美麗的小樹林圖片,你們想知道什麼數學資訊嗎?(以此來激發學生提出數學資訊的慾望)根據學生提出的數學問題實時選擇適合本節課教學的可行性問題來解決。

師:小樹一共有18排,每排有16棵。這片樹林一共有多少棵樹?用什麼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呢?怎麼列式?(18×16)

(我沒有采用課本上的情境圖,我感覺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對圍棋並不熟悉,我採用小樹林的情景,緊密聯絡生活實際,並且滲透愛護環境的思想教育,從而於我校政教處舉行的愛護地球一系列活動聯絡起來。)

(二)交流前置學習內容,學習新知

1、把“怎樣計算18×16”這一前置學習作業和本小組的同學交流分享。

2、組織交流,各組展示演算法。

A組:18×6=10818×10=180108180=288

B組:18≈20xx×16=320大約320棵

c組:豎式

……

3、生生評議、師生評議

!)請學生說一說喜歡那種方法?為什麼?

2)同學之間對發表的意見給予肯定或者補充。使學生

瞭解每一種演算法和運用範疇(如估算的方法很容易算出這片樹林一共有多少棵樹?但他不能滿足解決問題的要求。)

3)重點評議筆算

用檢查豎式每一步的計算方法,再現筆算過程?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或者老師追問:第一步算得是什麼?是怎麼算的?個位滿十怎麼

辦?十位呢?

第二步算的是什麼?是怎麼算的?

第三步算得是什麼?是怎樣算的?(10818)

4)趁熱打鐵接著跟上一個小練習。請你填一填。

5)小結: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方法。小組交流討論彙報,只要說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沒必要嚴格要求。

1、先用第二個因數的個位去乘第一個因數,得數末尾和第一個因數的個位對齊。

2、再用第二個因數的十位去乘第一個因數,得數末位和第一個因數的十位對齊。

3、然後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通過學生自己的自主探索,交流,並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示出來,總結提升。使學生充分感受學習的樂趣,體驗成功,建立學習的自信心,這不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符合以學生為本理念。)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師:下面老師就來考考大家,你們有沒有信心接受挑戰?

第一題收南瓜同桌互相驗收看看能收幾個南瓜,學生獨立完成在交流。

第二題幫小蜜蜂採花蜜連線題

第三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第四題拓展提升小紅家養鴨121只,養雞的只數是養鴨只數的15倍,請問小紅家養雞多少隻?(利用這節課所學的內容試著做一下,老師相信你。)

(設計了收南瓜、採花蜜、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練習層層深入,最後出示一個三位數乘兩位數的題目,我充分相信學生的潛力,利用類推地方法一定也能解決這個問題。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不僅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和挑戰性,使學生興趣盎然,意猶未盡。讓學生“跳一跳摘果子,不要只停留在一個思維層面上,真正體現了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全課總結

你學會了什麼?是怎麼學會的?課後感想?

(“你學會了什麼?”緊扣知識技能目標,“是怎麼學會的?”緊扣過程和方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課後感想”體現了課堂延伸,課堂不僅是解決問題的場所,也是產生問題的場所)。

(六)、板書設計:略

板書設計簡明直觀,突出本課知識,有利於學生觀察、理解、掌握。

為了使學生在課堂中充分的參與活動,在活動中更好地理解重要的數學概念和方法,我充分利用電教裝置—多媒體,自制課件。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有力的學習工具,豐富學生數學探索的視野。今天的課肯定也存在許多考慮不周的地方,如教師對課堂生成資源的把握等等也還有許多不夠的地方,對學生的評價等,希望老師們批評指正,多提寶貴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