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說課稿合集5篇

說課稿2.43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合集5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和小數加、減、乘、除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既是對小數四則運算的複習,也是對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進一步鞏固,同時,以本單元教學內容為載體,可以很好地啟發引導學生體會遷移、類推等數學思想方法。本課時主要關注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按照新課程標準,教材編排的小數混合運算的步驟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在具體資料的選用上一般不超過兩位小數;括號只用到中括號;在計算內容上強調學生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不安排過多、過難、過繁的計算。由於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完全一樣,針對這一點,本課教學確定的

教學目的:

1.結合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景,探索、發現並理解小數四則混合運算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異同,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演算法則。

2.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計算、驗算的習慣。

3. 體會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從中獲得價值體驗,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迅速地進行小數四則混合式題的運算。

教學難點:

能正確、迅速地進行小數四則混合式題的運算。

二、說教法

根據以上教學目的,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中我決定採用複習法、情景創設法、探索法、嘗試法等教學。複習舊知,可以為新知鋪墊,促進學生知識正遷移。《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數學,對國小生來說,往往是他們自己生活經驗中對數學現象的一種“解讀”。如果在數學中能夠密切聯絡他們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素材喚起原有的經驗,學起來必然親切、實在、有趣、易懂。因此,本節課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創設情景故事化,從而提高學生的興趣,給枯燥的計算題賦予樂趣。新課標還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構建、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儘量讓學生通過探索、嘗試、交流等方法自主學習。

三、說學法

在學習本課內容以前,學生已經系統地學習了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和小數加、減、乘、除計算,為本節課內容的學習打下了基礎。另外,學生有買文具的生活實踐。所以,學生可以利用遷移法、合作交流、探討法、總結法等方法,在具體情景中、探討中合作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一) 複習引入

1.計算下面各題

368+32×5-8815×(107-35+18)30÷[480÷(24-8)]

2.說說上面三題應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最後算什麼?

今天我們就用我們掌握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知識來研究小數的四則混合運算。

(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教學例1

黑板出示學習目標: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教材出示:例1情景圖(增加籃球價格:35元/個,足球價格:63元/個)

出示問題1:王老師用200元買了3個籃球和1個足球,還剩多少錢?

(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學生獨立思考後列式解答,鼓勵學生儘量寫綜合算式。

引導學生彙報,學生可能有以下兩種綜合算式(學生彙報時教師板書):

方法1:200-(35×3+63) 方法2:200-35×3-63 =200-(105+63) =200-105-63 =200-168 =95-63 =32(元) =32(元) (為什麼這樣列式?)

因為要算還剩多少錢,就應先算出王老師一共用了多少錢,也就是3個籃球的錢和1個足球的錢,再從200元裡減去一共用去的錢。

也可以從200元裡面依次減去買兩種球各用去的錢,也得到還剩多少錢。

教師表示:大家非常能幹,一個數學問題用多種方法去解決。咱們來看看下面這個數學問題又該怎樣解決。

(課件出示問題2:方方用20元買了3本筆記本和1支鋼筆,還剩多少錢?)

討論討論我們又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學生討論後彙報,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種解答:

①先算出方方買3支鋼筆一共用了多少錢,算式是3.5×3=10.5(元),再算買兩種文具一共用了多少錢,算式是10.5+6.3=16.8(元),最後算出還剩多少錢,算式是20-16.8=3.2(元)。

(教師板書出3個算式)

②綜合算式:20-3.5×3-6.3。

(教師板書:20-3.5×3-6.3)

你們是怎麼想的?

(從20元裡依次減去方方買兩種文具分別用的錢。)

那你們在計算的時候準備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也是寫的綜合算式:20-(3.5×3+6.3)。)

(教師板書:20-(3.5×3+6.3))

教師:你是怎麼想的?

(先算出方方一共應付的錢,再算出剩下多少錢?)

你為什麼要加這個括號呢?

引導學生回答出,因為在整數四則混合運算裡,如果不加這個括號,計算了乘法以後,就應該計算減法,要使這個運算順序由先減後加改變成先加後減,就要加上括號。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是這樣規定的,我想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也應該這樣。

也就是說加上這個小括號是為了改變運算順序。在計算的時候,也應先算括號裡面的。

請你們選擇一個綜合算式,按照剛才討論的運算順序算出結果,看看結果是不是和分步解答的.結果一樣。

學生算出結果後,與分步解答的結果進行比較,證實自己的計算是正確的。

現在把這4個綜合算式進行比較,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1)200-(35×3+63) (2) 200-35×3-63 =20-(105+63) =200-105-63 =200-168 95-63 =32(元) =32(元) (3)20-(3.5×3+6.3) (4) 20-3.5×3-6.3 =20-(10.5+6.3) =20-10.5-6.3 =20-16.8 =9.5-6.3 =3.2(元) =3.2(元) 學生觀察後交流彙報。

(1)和(2)這兩個算式是整數四則混合運算,而(3)和(4)是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1和(3)的運算順序一樣,都是先算括號裡的,後算括號外面的。(2)和(4)的運算順序一樣,都是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一樣的。

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板書)

請同學們說一說在下面的算式中應該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後算哪一步?

38.4÷6+4.8×227.5-(6.2-2.1÷3)

學生說運算順序後,再請學生算出答案。

從剛才我們的研究中你發現了什麼?

(發現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一樣的。)

出示題目:0.36÷[ (6.1-4.6) ×0.8]

這個算式的運算順序和像這樣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一樣的嗎?

(是一樣的。)

請同學們憑藉你掌握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說說這個算式我們又應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最後算什麼?

(這道題應先小括號裡的減法,再算中括號裡的乘法,最後算除法。)

那你們能把這道題計算出來嗎?

教師提醒學生特別注意為了便於檢查和驗算,在草稿本上應把同一題的豎式寫在一起。

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訂正時特別提醒學生注意每一步的計算結果一定要正確。

(三)反饋練習

課堂練習是為了鞏固學生對本課主要內容的理解,使學生比較熟練地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提高計算能力。課堂練習要安排多種形式,做到重點突出,難點分解,故設計以下練習。

先由學生獨立完成,而後進行抽樣辯析,師生共同評析,分析問題所在。

(四)總結與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方法、收穫、感受等。

(五)佈置作業

練習十六第1、2、5(左列)。通過作業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

板書設計:

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20-3.5×3-6.3 20-(3.5×3+6.3) =20-10.5-6.3 =20-(10.5+6.3) =9.5-6.3 =20-16.8 =3.2(元) =3.2(元) 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繪本故事《猜猜我有多愛你》誕生於英國,作者是山姆·麥克佈雷尼,是一部經典的世界兒童文學作品。他用簡單的語言向人們講述了一個母子之愛的故事。說的是小兔子想要告訴大兔子我有多愛你,而大兔子迴應小兔子我更愛你,直到小兔子累得在大兔子的懷中睡著了,也沒有比過媽媽的愛......故事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對話式語言,將動物擬人化,將愛的程度具體化,兒童易懂、易學、易模仿,符合兒童的認知水平,具有實用性;同時,故事能引導兒童感受濃濃的母子深情,具有思想性。

二、說目標

1、瞭解繪本書,能讀懂書中的故事內容。

2、以繪本為載體,引導學生看圖、讀文、想像、感悟,在師生共讀中享受閱讀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說重難點

以繪本為載體,引導學生看圖、讀文、想像、感悟,在培養語言表達能力,感受長輩無私、偉大的愛。

四、說教法

1、談話法:語言教學活動不應成為各種方法的集合,而應迴歸語言的本質,成為一種看似無意,實則有意的談話或說交流活動。語言教育的過程中的`互動性的交流和對話能讓孩子主動“與他人進行動態的意義協商和知識建構”。

2、情境激勵法:把孩子帶入小兔子和大兔子愛的世界,做一做他們比愛的動作,說一說他們比愛的語言,營造良好的精神氛圍激發孩子的情感體驗;創造輕鬆的言語情境激勵孩子們充分表達。

3、啟發提問法:其作用就是運用提問啟發孩子們的思維,引導孩子們從有意到無意,從感知到概括,從感受自我內心到感受他人內心。

五、說活動準備

生:準備本學期的校本課程書籍《猜猜我有多愛你》

師:準備《猜猜我有多愛你》PPT課件(內有抒情音樂)

六、說活動過程

此次的教學活動過程共設計成三大環節:第一、由封面激趣匯入;第二、欣賞故事,感受愛的氛圍;第三、課堂延伸。

一、由封面激趣匯入。

我首先採用提問法,向孩子們丟擲問題:

1、同學們,這節課又是我們的校本課了,請同學們大聲告訴我,我們的校本課程是......

2、互相看看你們手中的書,發現有什麼不同嗎?

【設計意圖】讓孩子們瞭解手中的書,瞭解平裝本和精裝本的不同。

3、那你們這些書都是從哪裡啊的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書籍,我們讀書不一定非要纏著家長去買書,可以讓家長先看看親戚朋友那裡有沒有,如果有,我們同樣可以借來看,實在沒有借到,我們再去買。

4、同學們,在以前你都讀過哪些繪本?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了解繪本類的特點。

二、欣賞故事,感受愛的氛圍。

(一)、首先帶領孩子們瞭解封皮內容。

請同學們仔細的觀察一下書皮封面上的內容。你看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引導孩子瞭解封面上的圖畫、文字。瞭解作者,瞭解出版社的內容,意思。

(二)、創設情境,感悟故事。

1、猜想印證:小兔子不睡覺,他想幹什麼呀?

【設計意圖】猜一猜,說一說,讀一讀。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

2、朗讀感悟:朗讀小兔子大兔子的話。

【設計意圖】讀中悟情,在朗讀中感悟小兔子與大兔子之間的深深地愛。

3、動作表演:演一演小兔子與大兔子的動作。

【設計意圖】通過表演,孩子們切實的感受到兩隻兔子之間的愛,感受小兔子的天真可愛、大兔子的深情厚誼。

4、對比交流:孩子們比較一下小兔子和大兔子的語言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閱讀,讓孩子們感悟小兔子與大兔子語言的特點。感受語言的的魅力。學習語言的不同的表達方式,感受兔子母女之間的愛。

5、說話練習:比照小兔子與大兔子表達愛的語言方式,我們也來對愛的人表達一下自己的愛。

【設計意圖】讓孩子們學會愛,表達愛。

6、靜心閱讀:教學中設計了兩個靜心讀書的環節。

【設計意圖】讓孩子們靜下心來讀書,在優美的音樂中邊讀書邊思考,潛移默化的教會孩子們學會讀書。

三、課堂延伸

1、回家給父母愛的表達:如擁抱、親吻、大聲說:“我愛你”等等。

2、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作品,並表演。體驗父母和自己的愛是相互的。

【設計意圖】讓孩子子們感悟愛,學會愛,表達愛。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天淨沙·秋思》選自人教版七年級第三單元第十五課《古代詩歌四首》中的一首曲。此曲中詩人通過描寫10種具有哀愁色彩的景物,表達出詩人厭倦羈旅漂泊,極度思念家鄉的情懷。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借景抒情、寄情於景的藝術手法。

2、過程與方法:由景物分析展開畫面教學。

3、情感態度價值觀:掌握此曲深含的主題思想。

三、說教學重難點。

1、重點:掌握借景抒情、寓情於景的藝術手法。

2、難點:掌握本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此曲畫面意境。

四、說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剛由國小步入中學,他們的心智正在逐漸成熟。但是七年級的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普遍較差特別是對於具有極高意境的古詩詞的欣賞上,大多的學生都不能深入的去體味古詩詞中所蘊含的的意境美,以及古詩詞中隱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鑑於這一學情,對於具有極高意境的古詩詞教學中主要採用滲透式教學法,即積極營造意境氛圍,在意境氛圍的影響下感受詩詞意境美以及深刻領悟作者詩詞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五、說教法。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這首散曲中的小令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教學這首散曲必須先調動學生學習曲的主動性。使學生既能紮紮實實地掌握基本功,以能提高學生的情趣,使學生感受到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感染。所以,我採用的主要教法是滲透式教學法。即在朗讀、描繪中滲透音樂美,在意境中滲透畫面美,引導學生積極地進入畫面意境,激發深長的創造性思維,使在審美享受中,潛移默化,啟迪藝術靈感。

六、教具準備:多媒體。

七、課時:8 分鐘。

八、說教學過程。

(一)引用。

1、王夫之《姜齋詩話》曰:“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

2、王國維《人間詞話刪稿》雲:“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卻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講解,古人寫詩詞,其中所寫之景必定包含了作者心中之情,引出《天淨沙。秋思》運用的借景抒情、寄情於景的藝術手法,引導學生們找出本首曲中所寫的景物。

(二)在之前朗讀此曲的基礎上感悟名家朗讀,初步感知此曲的感情基調。

(三)引導學生們找出此曲中所包含的景物,並引導同學們找出“夕陽西下”這一大背景的`景物,從而進行下面的教學。

(四)“夕陽西下”作為此曲9種景物的大背景景物,教師需要牢牢抓住“夕陽西下”這一意象,通過老師描述以及音樂營造與此曲感情吻合的意境,使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感知此曲畫面,為深入理解情感打下基礎。

(五)感知畫面之後,教師積極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作者情感。

(六)教師引入作者介紹,昇華詩人情感。

九、教學反思

因比賽時間只有短短8分鐘,因此對於此曲每句曲的深入解讀無法做到,但結合此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一是掌握借景抒情藝術手法;

二是掌握此曲的思想感情。

所以,我把本次微課設計為在解決此曲的基礎知識與反覆朗讀之上,第一,引導學生抓住“夕陽西下”這一具體意象就此展開畫面描繪;第二、聆聽此曲畫面教學;第三在聆聽中感悟詩人思想情感,並引導學生掌握此曲的思想感情。

十、創新點。

1、教師牢牢抓住“夕陽西下”這一具有哀愁的具體意象,據此展開此曲的意境畫面教學。

2、由畫面引領學生掌握此曲的思想感情,而畫面則是由10種組成,整個微課圍繞”借景抒情、寓情於景”這一藝術手法使達到對此曲的深刻理解。

十一、附錄。

課後習題:《天淨沙。秋思》中,富有特徵的景物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富有情味的畫面。假設你身處這樣的情境中,會有怎樣的感受?

十二、板書設計。

說課稿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玩玩、說說、做做的活動,初步感知麵粉的特性。

2、激發幼兒動手操作的興趣,初步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好吃的麵食

2、麵粉、水、盤子、抹布(人手一份)牙籤若干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初步感知麵粉。 1、教師:咦!這些是什麼呀?我們一起看看、摸摸、猜猜這是什麼?

(幼兒通過看、摸、聞的方式感知麵粉的外部特徵:白色、無味、輕輕的會粘在身上手上。)

2、教師小結:麵粉是白色,沒有味道、粉狀的、輕。

二、瞭解麵粉的特性

1、教師:麵粉可以做什麼呢?(麵包、饅頭等麵粉製品)

2、提問:那麼,你們知道用麵粉做麵包、饅頭等這些東西時先該做什麼呢?教師小結:先應該和麵團的。

3、教師:怎麼樣把麵粉變成麵糰呢?

請小朋友動腦筋、動動手,試一試把麵粉變成麵糰。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並進一步讓幼兒感受麵粉粘的特性。

小結:白白的麵粉加了水後是很粘的.,多捏捏就會變成麵糰。

三、中華小廚師 1、欣賞-好吃的麵食

2、教師:許多好吃的東西都是用麵糰做成的,都是廚師叔叔阿姨們發明的,

今天我們也來當個中華小廚師,來發明好吃的東西好嗎?

3、提問:你想把麵糰變成什麼呢?

4、幼兒操作,教師從旁指導。

四|展示作品,結束活動。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簡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第5組課文中的一篇。本組課文是圍繞自然現象,自然景觀來編排的,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大自然更是一部永遠也讀不完的書,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學生既能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積累豐富的語言,還可以汲取自然界科學知識的瓊漿,開闊視野,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趣,教時,要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理解內容。

本組共四篇課文,其中《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和《最大的"書"》是兩篇介紹自然常識,拓寬學生視野的課文,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以詩歌的形式用假設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四種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這一切對於國小生來講是多麼有趣。豐富的知識,秀麗的小詩,把我們帶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因此,我把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與能力:學習課文,知道課文中天然的指南針具體指什麼,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積累語言,仿寫詩歌。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計論背誦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趣,留心周圍事物,發現科學知識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二年級學生生活經驗膚淺,方位感弱,根據本組課文的教學要求,我把"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體會大自然的`奧祕和情趣"作為教學重點。難點是"在情感的世界裡讓孩子深深感到:要留心周圍事物,發現科學知識,做生活的有心人。創編詩歌。"

二、教法、學法

教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不是被動的資訊接受者,而是主動的,人腦並不是被動地學習和記錄資訊,而是主動地構建對資訊的解釋。該理論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和情境性。因此,本課採用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點撥為主的教法,藉助多媒體手段,多方位、多視角地讓學生去認知、去朗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和知識點,積累語言,拓寬視野。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新課標還告訴我們,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因此,我設計的學法是讀中感悟,自主實踐,這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具體操作步驟為讀中感悟,突破難點;創設情境,實踐運用;拓展延伸,創編詩歌。

三、教學環節及設計意圖

(一)複習匯入

從已知入手,搭建新舊知識的橋樑,把學生引到新的求知環境保護之中。

(二)細讀課文,突破難點

這個環節,分成幾步:①教師引領,滲透學法;②學生自學,運用學法;③朗讀感悟,積累語言;④創設情境,實踐運用。

1、教師引領,滲透學法

太陽就是天然的指南針,它是怎樣告訴我們方向的呢?在學生髮現太陽怎樣指明方向後,再利用課件進一步明確方向,給學生直觀的印象。

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早上太陽在哪兒呢?傍晚呢?誰能說說太陽的生活規律?並歸納成兩個詞--日出東方,夕陽西下。

再來背一背一年級時學過的利用太陽辨別方向的詩《東西南北》,聯絡舊知,積累語言。

知道了太陽的生活規律,晴天人們就不會迷路了,誰想讀讀這一小節。進行朗讀練習。

然後小結,同時課件出示表格,引領學生學會填寫表格,為下面的自學奠定基礎。

2、學生自學,運用學法

學生獨立朗讀課文後,和學習夥伴合作填寫表格,然後全班交流,在交流過程中,結合課件、板畫,著重理解怎樣利用大樹和溝渠道里的積雪辨別方向,同時理解"稠"和"稀"的意思,用溝渠裡的積雪辨別向尤其是一個難點,若不細讀課文,詳加分析,老師也一時難以理解。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想到了簡筆畫,給學生直觀形象,學生就能比較容易地理解在溝渠裡的積雪,北面化得快,南面化得慢這一現象,再進一步拓展,如果是山坡上的積雪,又會是哪一面化得快呢?同樣結合板畫進行辨析,讓學生明白山坡上的積雪和溝渠裡的積雪情況正好相反。

3、朗讀感悟,積累語言

語文素養之一就是讓學生有豐富的語言積累,感情朗讀,背誦課文都是本課的教學目標。

4、創設情境,實踐運用

創設小朋友去郊遊迷路了,需要有人幫助指點方向的情境,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

設計意圖:本環節把聽、說、讀、寫融合在一起,如同一首交響樂,讓學生沉浸在其中朗讀體會、思考討論、表達運用,使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得到實實在在的提高。

(三)延伸拓展,創編詩歌

1、先讓學生說說大自然中還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針,再利用學生收集到的資料創編詩歌。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要讓學生欣賞美、感悟美、創造美,學生是天生的詩人,他們受到美的啟發,積累了豐富的語言,詩歌就會從他們的心裡流出來。

四、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主要有兩個內容:一是文字,二是板畫。文字寫的是文字的主題思想,是本課的重點,板畫是溝渠和山坡的積雪,是學生理解的難點,這樣的板書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

五、設計理念

(一)快快樂樂學語文

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學語文更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對於低年級的兒童來說,良好的學習興趣和端正的學習態度的養成比認了幾個字,背了幾篇課文更重要,因此,我根據兒童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做了以下幾點:

1、創設情境,寓學於樂。心理學認為,愉悅的教學情境有利於智力活動,在教學中創設生動愉悅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心情舒暢,精神飽滿,興趣十足,因此,我創設了"幫迷路的孩子找方向"這一情境,讓學生去演一演,既鞏固了本堂課所學的知識,又訓練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2、降低難度,會學樂學。大家都知道最近發展區理論,要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在學習課文環節中的表格填空、口語交際,拓展環節中的創編詩歌,我都作了適當的示範,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接受,使學生學會學習,樂於學習。

3、多向互動,感染快樂

教學要面向全體,一堂好課應該讓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夥伴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在課堂上1+1往往會大於2,學生在小組學習、交流討論中,學會了合作,學會了學習,學會了欣賞,形成了一個快樂的學習整體。

4、激勵讚賞,體驗快樂

教育在於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需要讚賞的語言,激勵的目光,學生受到肯定,心裡充滿了自信,就會學得更好、更快樂。

二)紮紮實實求發展

語文姓語,工具性、人文性是語文的本質,如果離開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和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思想情感的感悟,那就不成其為語文了,於是,我努力去做幾下幾點:

1、朗讀感悟,積累語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詩歌教學更應強調多讀少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本詩是寫自然科學常識的詩歌,雖然沒有強烈的情感,但語言清新秀麗,富有情趣,我就安排了各種形式的朗讀:邊讀邊思考,邊讀邊填寫表格,練讀喜歡的一小節,朗讀展示,師生合作讀,一分鐘背誦積累等。通過反覆朗讀,學生既理解了課文,又積累了語言,培養了語感。

2、自主實踐,發展能力

(1)滲透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在教學中應教給學生求知的方法,培養獨立閱讀能力,因此,上課時我先引導學生學習第2小節,滲透用表格學習課文的方法,再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完成表格,讓學生在讀中嘗試著自己去理解課文內容,去感悟課文告訴我們的知識,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

(2)根據教材特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語文教學一般都注重情感性、人文性,容易忽視思維性,根據教材的特點,我在課堂上增強了學生思維的密度,結合課件、板畫,讓學生在腦子裡構建起空間方位框架,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還有上面提到的表格,實際上又是對學生概括能力的一個有效的訓練。

(3)提供實踐平臺,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新課程的語文教學要落實到讀和寫上,要重視寫話能力訓練,挖掘訓練點,讓孩子多練筆,為三年級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教材是珍貴的學習資源,寫話的紐帶,本課是仿寫詩歌非常好的體例,於是,我課前佈置學生收集天然指南針的資料,課堂上讓學生先說後寫,在充分說的基礎上寫。還有為鞏固課文內容的理解而設計的,口語交際,這些都使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了發展。

標籤: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