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四季說課稿

說課稿6.45K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季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季說課稿

四季說課稿1

尊敬的評委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文章是《我的四季》。我將從教學理念、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等幾個方面來展開我的說課。

(首先是我的教學理念)

一、教學理念

建構主義理論主張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充當的是指導者、幫助者和探路者的角色,並且強調師生之間的協作與對話。(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將始終貫徹這一教學理念,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二、教材分析

《我的四季》選自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專題“向青春舉杯”,是“體悟人生”板塊中的第二篇課文。本專題旨在讓學生掌握相關文字知識的同時,明確青春使命,更好的體悟人生,積極的把握未來。

《我的四季》是現代著名女作家張潔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通過飽含哲思的語言,將自然的四季與人生的四季結合起來,向我們揭示了“播種、耕耘、收穫、反思”等人生真諦。

(分析完教材,我再來分析下學情)

三、學情分析

首先,高一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現代文鑑賞能力,並且通過前一板塊的學習也對“青春”有所感悟,但是他們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尚且不足,需要我予以啟發和點撥。

其次,青少年階段的高一學生,正處於一個特殊的生命驛站,他們有著成長的歡樂與煩惱,懷著人生的感悟與夢想,明白本文的深意,有利於學生精神的成長與人格的豐盈。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情,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語句,掌握象徵等寫作手法,把握文章的主旨。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誦讀並結合自我體驗,體會本文蘊含的人生哲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懂得珍惜青春,增強對生命的熱愛之情。

(基於以上思考,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將如下兩個方面確定為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五、教學重難點

一是掌握象徵等寫作手法,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是懂得珍惜青春,增強對生命的熱愛之情。

六、教法與學法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本著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的教法為:誦讀法、點撥法、提問法。

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朗讀法、討論法、自主探究法和懸念法。

教學時數:1課時(我將以一課時的時間來完成本文的教學)

七、教學過程

情境匯入:用多媒體展示一年四季的相關圖片,並配以四組詩匯入。激發學生興趣,使他們快速融入課堂情境。

有的人愛春天,因為“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有的人愛夏天,因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有的人愛秋天,因為“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流”;還有的人愛冬天,因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美麗的四季輪迴,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張潔的四季裡,一同感悟她的四季,她的人生。

接下來,我將運用“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設疑討論,咀嚼鑑賞——拓展延伸,化虛為實”的“三板塊教學法”來引導學生學習本文。

(一) 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進行初步的審美感知。(語文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 設疑討論,咀嚼鑑賞

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已經完成對文章主體的把握,下面我將結合學法指導,緊扣問題展開,安排學生小組討論,解決以下問題:

(1)作者開篇就發出了“生命如四季”的思考,請同學們找出在下文中作者通過那些段落展開相關描寫的?並思考,自然的四季分別指向人生的那些階段?

(本文結構清晰,學生很不難回答出2—4段描寫了“春季”,指向人生中的“少年”;5—8段描寫了“夏季”,指向人生中的“青年”;9—10描寫了“秋季”,指向了人生中的“中年”;11—14段描寫了“冬季”,指向人生中的“老年”。)

(2)文章在“春季”中寫道“我沒有權利逃避在給予我生命的同時所給予我的責任”,那麼這裡所說的“責任”指的是什麼?

學生通過自己的討論理解再加上我的點撥,得出“責任”指的是“播種”。

(3)文章在“夏季”中寫道“那是怎樣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哪!盼著盼著……”這一段文字作者用了什麼寫作手法,表達了怎樣的人生情感?

(兩次運用了反覆的寫作手法,表達了再夏季耕耘時的艱辛。)

(4)文章在“秋季”中寫道“秋天,我和別人一樣收穫。望著我那乾癟的穀粒,心裡有一種又酸又苦的歡樂。”這裡的“穀粒”象徵著什麼?為什麼是一種“又酸又苦”的歡樂?

(穀粒象徵著收穫,因為是乾癟的,所以會有一種又酸又苦的情感,又因為是自己付出後所收穫的,所以感到歡樂。)

(5)文章在“冬季”裡寫道“我將冷靜的檢點自己”也就是進行“反思”。最後文章寫道“在生命的黃昏裡,哀嘆和寂寞的,將不會是我!”同學們,如果你也要擁有這樣一個無悔的生命黃昏,那麼我們就愛那個如何來規劃我們的人生呢?

(這一問題我會讓學生小組討論之後再各抒己見,以激發學生對生命的珍惜與熱愛之情。)

(三) 拓展延伸,化虛為實

請同學們參照本文的寫作手法,以“生命”為話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抒情小散文。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四季說課稿2

各位老師:

大家好,非常榮幸今天能跟各位老師做教學上的交流,因為我們一直接觸的是人教版的課本,對河大版的課本只是在評優課時接觸到一些,所以在這裡,只是就《四季交響曲》一課,把我備課時的一些心得向大家作一彙報,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一、課程設計指導思想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而對於語文素養課標解釋道:“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所以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著力於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提高綜合能力。想要達到這個目的,每一課就要制訂相應的學習目標。《課標》中指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各個學段相互聯絡,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作為新課程的實驗教材,冀教版教材吸收了近年來語文教育發展和改革的成果,在閱讀、寫作方面的安排體現了新的語文教育觀。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和要求,它致力於從三維目標上形成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拿到教材之後,發現其中的確有不少新的東西,完全按照以前的模式來上就很難體現實驗教材的價值。基於這樣的認識,我認為這堂課的設計思想應該是從文字出發,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充分的感受文字,調動積累,聯絡生活,生成並交流對文字的獨到的感悟。此外,語文課堂上應該有朗朗讀書聲、熱烈的討論聲,有思考和積極發言的時間和機會。

二、內容分析

第四單元屬於散文單元,其中有兩篇著名的散文《春》與《濟南的冬天》,這兩篇文章更多的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對自然的喜愛和抒發人生的感悟,《四季交響曲》是第四單元的第四篇文章,本文選自作者的散文集《心靈的筆記》。這是一篇歌詠大自然的散文作品,作者用自己的一雙慧眼努力發現大自然四季容顏的變化,並用深刻的筆觸抒寫了自己獨特的人生感悟,無論在語言形式,還是思想意境,都稱得上一篇賞心悅目的佳作。但與以上兩篇不同的是,作者的描寫重點並沒有放在四季各自不同的季節特徵上,作者曾在本文的創作談中說她寫這篇文章是“用自己的目光去看待大自然……努力發現它們在不同季節的細微變化,並用自己的心靈與自然對話。”其對話的目的也就是“託物言志”。因此,理解作者的感情和人生信念,是掌握課文內容的關鍵。作者一向“崇尚真誠、善良、勇敢的品質崇尚拼搏、奉獻的精神,對現實生活中的投機鑽營者、自私自利者……抱著一種鄙棄的態度”。而七年級學生由於生活閱歷、思想認識等諸多方面的侷限,對於本文主題的理解和把握不能深透到位。那麼,先讓學生理解了作者寫作本文的思想基礎,也就不難理解作品中透視出的社會的發展與變革,更不難理解其間蘊含的作者對人生及生命價值的特有感悟。解決了上述問題,學生就能理解本文頌揚美德,抨擊陋習的主旋律。

因此,我是這樣確定該課文的學習目標的:

知識與技能:學習本文景物描寫中蘊含深刻哲理的寫作手法,學習將景觀人格化、形象化的詩一般的語言。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鑑賞能力、分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究,賞析詩一般的語言;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會作者對社會陋習的批判,對公平、公正、無私、善良、坦誠、拼搏等美德的熱烈追求。

三、學情分析

這個階段的學生剛由國小升入國中,朗讀能力、閱讀能力都不是很強,對抒情的哲理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體會,對所謂“託物言志”概念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層。針對這些實際情況,我主要從朗讀入手,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在不斷的“讀”中逐步加深對“美”的體驗,逐步感受四季中蘊含的哲理。在調動起學生積極情感的同時,引導學生賞析文章的美,品味寫景的方法,以期讓學生有所收穫。

這樣一番分析之後,就形成了《四季交響曲》一課的具體教學方案,整個教學過程包括:匯入、鋪墊、品析、總結等環節。下面就其中重點的環節談談自己的設計思路。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

有人說,季節就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春是一個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夏是一個熱情率直的小夥子,秋是穩重的中年人,成熟豐厚,冬則是親善長者,端莊肅穆。女作家楊林勃用她清新優美的筆調向我們抒寫了她對四季獨特的感受,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的四季世界。

思路:我的導語設計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下文品析四季形象作鋪墊;二是使學生感受到四季不僅僅是自然現象,其中的深意也和我們的社會息息相關。導語形式很簡單。在這裡我想說的是,有的老師很看重匯入語的設計,的確,精美的匯入除了具有引入過渡的工具的作用外,還應該承載一定量的思想文化。既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又能讓學生將之與課文內容對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開拓學生視野和思維。但相對於一篇課文而言,匯入只是第一步,不能因為導語的效果而把相當的精力放在此,而忽略了對文字的研讀。其實,乾淨簡潔的匯入開門見山,既能順利過渡,又能節省時間,在平時的上課過程中可能更為實用。

(二)教學結構的處理安排

1.整個課程的安排採用了“板塊式”的形式。

第一板塊:教學鋪墊——字詞積累

饕餮 蟄伏 濫竽

情愫 請柬 桑葚

思路:這些是學生容易讀錯和理解上有困難的詞。要使學生能夠正確的理解文意,理解詞義是關鍵,還要會讀。所以字詞的積累是賞析文章的前提,是學生積累語言,豐富語言的重要過程。這個過程不能省略。我覺得,在課堂上,不但讓學生會識字,還要大聲的朗讀出來,這樣學生的印象會更深刻。

第二板塊

品讀——整體感知、細節賞析

思路:這是課堂講授的主體部分,目的是通過反覆的朗讀,針對性的賞析,解決本課的教學重點,達到預先設定的教學目的。這個大板塊中又分為三個小板塊

四季向我們走來——整體感知

我們感悟了四季——美文賞析

用心發現生活——拓展練習

思路:基本的思想是“讀——品——悟”的模式,以讀帶品,拓展訓練,既是對文章內容的總結,也是對學生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的一個訓練。“讀”貫穿於始終。這個目的在講課時基本達到了。

第三板塊

總結

思路:關於文中內容及知識點的總結實際已在第二板塊中得到了解決,在這裡是表達教師自己對大家的期望,為情感教育作結。

關於“板塊式”教學法

我想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對“板塊式”教學的一點想法。

什麼是“板塊式”呢?板塊式教學法是針對一節課,一篇課文而言的。把課文按照各個不同部分,分成幾個“塊”狀的教學內容進行備課。這是為了授課時靈活使用而設定的。換種說法,也可以說它是一種教學設計的模式,或者說是一種教學設計的手法。

我之所以採用它是因為考慮到“板塊式”教學的幾個優點,

1.使課堂教學有序進行。其課堂教學結構清晰的表現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課堂教學內容明顯的表現為“一塊一塊的來落實”,將全課的教學板塊連綴起來看,呈現出一種層進式的教學造型。

2.由於教學中的每一個板塊都著眼於解決教學內容的某一角度、某一側面的問題,於是每個板塊就是一種半獨立的“小課”或叫“微型課”,這就需要精心地研讀教材,優化、整合課文內容,提煉出可供進行教學的內容板塊,提高課堂的授課效率。

3.由於“板塊”的出現,就需要考慮板塊的切分與連綴,考慮板塊之間的過渡與照應,考慮板塊組合的科學性與藝術性,這就改變了常規的備課思路,讓學生充分的佔有時間,真正的讓學生在課堂上成為實踐活動的主體。

板塊式的教學思路由於有“板塊”的劃分有時會顯得過於齊整、過於剛勁而不夠柔和,也可以採用一些方法對其進行改進,可以淡化板塊意識而操作手法大致不變,如運用藝術的穿插手法來自然的形成板塊,如用文學性、情景性的語言來美化板塊的命名等等。如:可以把板塊設計為:積累、品讀、感悟,也可以設計為學習活動一、學習活動二等等,比如我識字的板塊的名稱為“教學鋪墊”,而從整篇文章來講,文章語言優美含蓄,猶如一首動聽的樂章。我在設計時,就把自己的整堂課看作一首樂章,所以板塊就命名為“樂章”,這樣可以使學生更細緻的體會全文流暢的結構,以美的'眼光來欣賞本文。

這種形式也是餘映潮老師的一個獨創。給各位老師再舉一個例子。

課文:《紫藤蘿瀑布》

設計理念:美文需要美教。用“美”來結構全文的教學過程。大致過程是一一品味花之美,情之美,意之美。

教學內容之一:學習積累

1.作者簡介。

2.切進課文中"它帶走了這些時一直壓在我心上的焦慮和悲痛,那是關於生死謎、手足情的"這句話,簡介作者寫作本文的特殊背景。

教學內容之二:認識課文

聽讀課文,認讀文中的生字,朗讀課文。

請同學們敘說自己的初讀感受, 話題:你認為這篇課文是一篇什麼樣的課文。

教學內容之三:品味文中的花之美

1.同學們選讀課文,自由朗讀文中描寫花之美的句段。

2.話題討論:說說自己品味到的描寫花之美的句段並用朗讀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體味。

教學內容之四:品味文中的情之美

請同學們緊扣文中的字詞句,體味作者在文中抒發的真摯情感。

教學內容之五:晶昧文中的意之美

教師指出,所謂"意",在這兒指文章中的"意味",即文章中意趣與情味,文章中讓人覺得意味深長的地方。

教學內容之六:課堂學習小結

2.指導朗讀,讀出“味道”。

古人說:三分文章七分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中學語文教材薈萃了諸多名篇佳作,其中有眾多頗具審美價值的藝術形象,寄寓著各種撼人心魄的情愫意緒。它的美,不是單憑老師的分析、講解學生能獲得的。洪鎮濤曾說:“讀,是語文課的第一教學法,抓住了‘讀’,就抓住了語文教學的要領”。“操千曲而後知音,觀千劍然後識器。”應在讀中讓學生從審美物件中獲得美感,增強審美情趣,陶冶高雅情操。語文新課標的階段目標第四學段(7-9年級)中指出:學生要“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的總要求。”“注意加強對學生平日誦讀的評價,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

《四季交響曲》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文章,語言凝練、雋永。是朗讀的好材料。所以,在課上我非常重視學生的朗讀。

1。用“讀”貫穿全文,形式多樣。我在第一個板塊中主要通過讀的方來讓學生初步感知四季的形象。形式有齊讀、分組讀、個人讀等等。如:

師:結合老師的提示,請你深入的認識我們的四季朋友,做出小結,並把相關的段落有感情的讀出來。

此外,為了更好的調動學生朗讀的熱情,我在閱讀方式上也進行了小小的改變——變換人稱。例如:

冬天來了,帶著冰刀,帶著雪箭,帶著威風凜凜的氣勢闖入了這個世界。冬天來了,萬物都經受著一場嚴峻的考驗。面對這場考驗,世間的一切都在急劇地變化著。天上的星星重新組合起隊形了;地上的山峰換上一副剛毅的面容了;樹木的家族為節省開支甩掉豪華的服飾了;林中的野獸們不敢坐享其成,漸漸閉起饕餮之口了;小小的蟲蛇們怕掉了隊麼?都蟄伏起來,積蓄著能量,去構築明年輝煌的夢了。

把文中的“冬天”改為“我”,學生以“我”的口吻鏗鏘的讀著冬的嚴肅,彷彿自己就是這樣一個嚴肅的法官,切身體會文中蘊含的哲理,效果還是不錯的。

在進行第二個小板塊的教學時,學生進行美句賞析,我的要求是必須有感情的讀出來,整體下來,學生讀的時間非常多,應該說很好的理解了文章。

2。加強指導,提高朗讀質量。

在學生朗讀時,我強調要注意重音與節奏,並請學生進行示範朗讀,效果不錯,課堂氣氛有了一個小小的高潮。如:

夏天來了,是槐樹花兒告訴我的,它贈我一串串潔白的珍珠;夏天來了,是紫紅的桑葚告訴我的,它點染我一腔多彩的情愫。

關於朗讀

關於這個環節,我有一些小的感悟。

1.課堂上應該有教師的範讀。隨著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許多老師喜歡用名家名人的表演性朗讀替代自己的範讀。固然,多媒體上的朗讀,普通話比較標準,朗讀技巧比較嫻熟,而且還常常配以色彩鮮豔奪目的畫面,優美的音樂,似乎課堂的氛圍更濃烈一些。但其實,它遠遠不如教師音色也許並不美髮音也許並不標準的朗讀親切,真實,對學生的感染力影響力更大。曾聽過餘映潮老師的一節《三峽》示範課,給我印象深刻的是餘老師範讀課文時,抑揚頓挫,和風細雨,緩緩道來,真是一種美的享受。但餘老師說他為了用普通話朗讀,是下了一番功夫的。高聲朗讀成功後,他又練更難得低聲朗讀。在他的課上,學生總會像模像樣的模仿他的朗讀,去感受文字的美。在講該課時,我擔心時間的緊迫,沒有範讀,只是稍作點撥,但我發現學生的朗讀還是停留在國小生一字一句拖長聲音朗讀的方式上,影響了朗讀的效果。

2.通過朗讀讓學生更好的接觸文字,方式要多變,以提高學生讀的興趣。朗讀,不僅是感悟課文內容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特徵。重視朗讀,能充分啟用學生的內心世界,引發個性張揚,享受閱讀教學的無限樂趣,從而使語文學習變得生氣勃勃和靈性跳動。對於剛從國小升入國中的學生來說,語文課的朗讀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國中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創造能力相對比較弱一些,可他們的形象思維和模仿能力卻要強得多,他們對課文內容、寫作技巧等的學習還未產生很大的興趣,卻很熱衷於朗讀,對磁帶的語調、教師的表情模仿得快、準。因此,國中的語文教學,朗讀是必可少的。教材中的教讀課、自讀課都應不同程度的過好朗讀關。學生可以通過朗讀理解課文的詞句篇章,領會文章的主旨和意味,既能受到薰陶感染,又能鍛鍊用語音描繪事物、表情達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聽、說和寫作水平,加大語文為生活服務的力度。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朗讀,檢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傾向、認識水平和運用程度。讀的方式,老師們可以依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學生情形的不同而有所選擇有所變化。為的是努力讓學生保持朗讀的積極性。

有一段時間,為了趕進度,節約課堂的時間,我總是把讀課文的環節放在課下,讓學生以預習的方式來解決,更少有朗讀指導。有些偷懶的學生自然就不讀,這樣就造成了有一部分學生對課文內容不熟練,講課就更不上,更重要的是,缺乏了朗讀,就缺乏了對文章細緻而美好的感悟,久而久之,學生審美的神經自然就會遲鈍,腦海中留下的只能是對課文簡單的分析和肢解之後的枯燥。

3.注重朗讀方法的指導。朗讀教學的設計可以從重音、停頓、強調、語速等方面進行指導。仍拿餘映潮老師的朗讀指導做例子。他在講《三峽》一課時,提出三個在讀時應注意的問題,讀好“領起”詞的短暫拖音;讀好四字詞語的節拍;讀好特別之處的頓音。在他的指導下,學生再讀效果果然有了很大的改變。如:

讀好“領起”詞的短暫拖音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至於/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 有時/朝發白帝

雖/乘奔御風 則/素湍綠潭? 每至/晴初霜旦 故/漁者歌曰?

讀好四字詞語的節拍

如: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讀好特別之處的頓音

如:清/榮/峻/茂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一篇文章這樣讀下來,非常漂亮。

3.“主問題”的設定

關於“主問題”

在傳統閱讀教學中,字詞的積累,標點、語法、修辭等的分析,文學以及文化常識的識記等等,繁瑣、細碎、雜亂。有些課堂教學中,教師就某個重要的語段就能列舉幾個或十幾個問題,知識點“沙化”現象嚴重。由於這樣的教學大多帶有靜止、孤立等弊端,其著眼點往往不能牽一“練”而動全“篇”,缺少指向與滲透文章的“合力”。

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是相對於課堂教學中這些過多、過細、過淺、過濫的提問而言的,就是指“主幹問題”,它在課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能起主導作用、支撐作用,能讓學生真正進行整體性閱讀,從而提升學生的發展性學力。餘映潮老師認為,“主問題”是閱讀教學中立意高遠的有質量的課堂教學問題,是深層次課堂活動的引爆點、牽引機和粘合劑,在教學中呈現著“以一當十”的力量。

如果一節課中分層次的出現幾次“主問題”,那麼就必然能形成幾個教學的“板塊”,這又使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深刻的變化。如:

在講課時,每一個板塊我也嘗試採用了這種辦法,

以“四季檔案”的“主問題”來體會四季的特點,為理解文章解釋的哲理打基礎;第二板塊以“請你從內容、修辭、用詞上對文中的美句談出自己的看法。”的“主問題”把握文章的語言。第三板塊以“從下列詞中任選一詞,寫一段話,表達思想感情”的思路讓學生模仿,進行拓展。

這樣就避免了課堂繁瑣的一問一答的形式,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來對文字進行較為細緻的思考。說實在的,我的設計並非完全意義上的“主問題”,這只是一個嘗試, “主問題”運用得好,在課文教學的初讀階段,可牽動對全篇課文的深刻理解;在課文教學的進行階段,可形成明晰的課堂教學思路,形成學生呈主體性參與的生動活潑的教學局面。在深化階段,可激發思考,引發討論,深化理解,強化創造,形成波瀾,釀造課堂教學的高潮。

“主問題”的設計角度可從著眼於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分析課文、欣賞課文、探究課文的角度來進行,也可從多元的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多側面地分析人物習慣形象、多角度的品析文中的美點妙處、多板塊的積累文中的語言材料、多手法的對課文內容進行“再表達”的角度來設計。

下面,用一個完整的教學構想來具體表現上述說法:

課文:《爸爸的花兒落了》

創意:以跳讀為基礎,設計三個“主問題”,用“自助”“探究”的形式,從不同的角度實現對課文的整體與讀教學。

1.請你用一則日記的形式記敘畢業典禮的經過。

2.你對文中英子的父親瞭解多少?結合課文的記敘說說你的印象。

3.你認為爸爸對英子的影響有哪些?如果你是英子,你會對爸爸說什麼?

4.美文賞讀

作者楊林勃是個詩人,她的詩樸實秀麗,富有意境與哲理,在國內詩壇有一定的影響。人說詩文不分家,詩人出身的她寫起散文來,自然別具一格。她把詩的意境與語言帶入散文。她用抒情的筆法去敘事,用形象的語言去狀物,因此作品中就有了詩的感應,詩的聯想,詩的激情。它不但用凝練的語言描摹四季景物的變化,而且又含蓄的觸控到社會與靈魂的多個層面,充滿哲思,撼人心驚,詩意盎然,意蘊深遠。

鑑於七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過深刻的分析只能讓學生一頭霧水,於是我適當降低了難度,以讀帶析,從學生接觸過的分析用詞、修辭方法入手,並結合課後設定的練習來體會語言凝練含蓄的特點。並給出一定的語言模式,目的也是降低難度。

(1)賞析詞句

請你從內容、修辭、用詞上對文中的美句談出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 (句、詞)美,因為 。

學生選取的內容還是比較廣泛的。如:

冬天來了,帶著冰刀,帶著雪箭,帶著威風凜凜的氣勢闖入了這個世界。——修辭:擬人、排比,寫出天寒水冷,萬物肅殺的景象。

圓圓的果實,圓圓的豆谷,彷彿給這一年畫上一個個圓滿的句號。——用詞:“園園、圓滿、一年,一個個”描摹形象,限制範圍,突出特點。

她帶來生命,復活了香花也復活了毒草;她帶來了音樂,喚醒了沉寂也生出噪亂;她捧出了綠色,畫出了明媚也增長了陰影;她賜予了溫暖,創造了舒適也生出了睏倦。——對比的手法,寫春天的無私善良

在分析的過程中,學生找出的句子要帶感情地去讀,一是強化朗讀意識,二可以通過帶感情的朗讀,使學生更好的體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學生讚辭是在原文基礎上的總結,在總結的過程中要對所學的內容做一梳理,又要有自己的感悟,既是對理解文章主題的的昇華,又是一次練筆的。事先給出例句,便於學生模仿,也降低了難度。

把心中的讚詞獻給你鍾愛的季節。

我喜歡你, ,因為 。

(3)音樂的加入。

馬克思說:“只有音樂才喚醒人的藝術感覺。”自古以來文學與音樂就有著難解之緣,優美的音樂流入語文課堂,在營造了美的意境的同時,加深了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審美的鑑賞離不開想象,閱讀文學作品,往往容易禁錮在文字裡,但在音樂所展現的虛渺空靈的世界裡,人們的想象可以自由馳騁,思維更具發散性。

這個環節的目的是把學生帶入到美的情境中,使學生深入的體會美、感悟美,進而感受美的境界。通過語文課堂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從而達到陶冶情操、啟迪智慧的目的。

五、教後反思

作為一節公開課,我努力發揮自己授課的特長,

1.從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考慮到他們對文章中揭示的人生哲理不能透徹的理解,從欣賞的角度年入手,降低難度。

2.以讀為主,各種朗讀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反覆的誦讀中體味情感。

3.形式上力求有一定的個性化的設計,不希望落入俗套。

4。在時間的安排上,我很注意張弛有度的設計,其實,一堂課的節奏就比如一篇生動的小說,也有開端、發展、高潮與結局,如果把每個板塊看成是其中的一部分的話,匯入1分鐘,字詞4分鐘,整體感悟朗讀12分鐘,品析20分鐘,拓展5分鐘,總結1分鐘。有鋪墊,也有高潮。我也在嘗試著使自己的課上得有波瀾。

關於備課

在這裡我還想說幾點關於備課的感悟。

1.平時多看書,多學習,多積累

上完一堂課下來,我覺得最累的階段不是講課,而是調動自己的積累備課的過程。我越來越感受到了平時積累的重要性。“書到用時方恨少”,我沒有教過冀教版的教材,對於這篇文章的瞭解更少,腦海中似乎根本無“米”下鍋。時間緊迫,我感到了上課時從沒有的緊張感。

十幾年的教學生涯,似乎越來越不太關於於平時的積累,一箇舊教案,一本參考書,成了我備課的全部,更在平時以班主任工作忙為藉口而懶得仔細備課了。餘映潮老師的講學給了我很大的震撼。與老師示意教研員的身份,在50歲時才登上講臺的。在這之前,他寫下了《中學語文教案品評100篇》廣泛接觸各種不同的課堂創意,他自己定了許多教育專刊,每一篇文章都作了詳細的筆記,其間又發表了中學語文教學教研各類文章近千篇。“厚積”才能“薄發”,多年的積累使餘老師信心十足地登上講臺,獨創了“板塊式”教學思路和“主問題”設定的教學實踐。而上課備課都是他在自己業餘的時間完成的。

餘老師說:“走向成功的重要前提是佔有時間,勤奮學習;發展自己的基本要求是鑽研教學,突破專題。”“語文教師的第一‘課外’閱讀是語文專業報刊,語文教師的第一科研能力是提煉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在課堂上怎樣指導學生腦力勞動時說“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當比他在課堂上要講的東西多10倍、多20倍,以便能夠應付自如的掌握教材,到了課堂上,能從大量的事實中挑選出最重要的來講。如果我知道的東西比我教給學生的東西多20倍,那麼我在課堂上的思想和語言就不知不覺地是針對學生而產生的”。在談到教師的教育素養時又說:“為什麼教師要懂得那些課堂上並不學習的東西以及那些跟中學所學的教材沒有直接聯絡的東西呢?這是因為:關於學校教學大綱的知識對於教師來說,應當只是他的知識視野中的起碼常識。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的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一個教師如果在備課時沒有充分拓展自己的視野,而只是對單個文字的內容、課堂教學形式、媒體的選用等孜孜以求,就如同將房子建在沙灘上一樣,無論房子的樣式多麼別緻,房子的裝修多麼精美,都不是一間好房子。

選入課本中的內容如同海面上的冰山,只有八分之一凸現在水面上,如果想了解這八分之一就需要了解水下更多的部分。不僅需要對教材和教參做深入細緻的研讀,而其需要自覺地廣泛涉獵有關的知識,像海綿吸水一樣吸取有用的資訊,增加一些可以稱為“背景”的東西,並把這些東西進行內化,變成對教學有用的東西,這樣,文字在學生眼前就不再是孤立出現的一株植物,而是有著深藍色天空做映襯的一幅圖畫。

這就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好好做一些事情。餘老師說:“做珍惜時間的人,做嚴謹謙遜的人,做勤勞刻苦的人,做熱情善良的人,做胸懷大度的人,作堅持不懈的人。”

2.吃透課本,創意設計

餘老師說:“語文教師的任務,是把教材讀‘厚’,把教材教‘薄’”,我們能否圖利《教參》,脫離網路的拷貝,精心鑽研課本,拿出自己的創意呢?

記得曾有機會在一所學校裡聽三位教師教這篇課文,都是按著盼春、繪春、贊春的順序裡清理文章思路,都是按照順序用了五幅圖概括繪春部分的具體內容,雖然教師不同,學生不同,教法幾乎完全相同,很難看出那位教師有自己的獨到之處。聽完課後,我曾有過一個假想:如果沒有《教學參考書》,三位教師都去獨立的處理教材,設計教學方案,恐怕就不會出現那麼多的“相同”。畢竟每一個人閱讀教材後的感受存在著差異,畢竟每一個人處理教材的能力有高下之分。而“差異”和“高下”正是產生教學多樣化的條件,事實本該如此。現在,因為大家都按照《教學參考書》上課,教師們對教材的獨特體驗和感受沒有在教學中反映出來,他們所做的只是《教學參考是》代言人的工作。這種現象,不是偶然的,是較為普遍存在、大家都習以為常了的“不正常”。

固然,《教學參考書》有它的積極作用,諸如提供一些背景材料、研究資料、教學設計等,幫助教師拓展視野,開啟思路。如果用《教學參考書》取代了教師自己對教材直接的閱讀體驗,取代了教師自己量力而行地教學設計,那麼,就違背了《教學參考書》編寫者的初衷。實施新課程後,《教參》的編寫有了進一步的改進,資料性的作用加強了,目的就是要引導教師“決定性的戰役自己打”。錢夢龍先生指出:“看一位教師是否成熟,主要標誌有兩條:一條是在教育思想上是不是有明確、一貫的追求,另一條是有沒有獨立處理教材的能力。”因此,在教學生,我們還真的在這兩個方面下一番大的功夫。

在去年11月份,我校邀請餘映潮老師來我校講學,與老師精巧的課程設計,完美的重點提煉讓我們大開眼界。但更令我們震撼的是餘老師每一篇課文的備課材料都將近萬字,從自己對文種感情的理解,到某句話的含義,甚至細緻到對某一個字的理解。餘老師都一一作了記錄。餘老師的每一篇課文都有三種以上的教案設計,他說,在不同的地方講同一篇課文,我的教案都是不一樣的。而一次講座,他的講義竟列印了整整73張,特級教師於漪曾在《於漪文集》的自序裡寫道:“要潛心鑽研教材,取得試試用教材帶領學生學好語文的主動權。查檢資料,獨立分析,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從思想內容到語言文字,一篇篇課文反覆推敲、研究、把文章的脈絡、篇章的構成、語言的運用、作者的思路等等,弄得一清如水,力求使教材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或許是參考資料少的緣故吧,我反而能夠集中精神,精心研讀文字本身,有了很多新的想法。在準備講課的時候,我首先做的就是撇開資料,像老師要求學生一樣的朗讀、默讀課文,印象中反覆讀課文將近百遍,學習目標該如何確立?應該以怎樣的方法指導朗讀?重點品析新文章的那一點?每考慮一個問題,就要對文章進行一篇系統地研讀。就在這一遍遍的“讀”的過程中,作者的思路,文章的重點也在我的腦海中漸漸由模糊變得清楚起來。這樣的創意一定是自己的。

以上是我在上課之後的一些感悟,其中有很多不成熟的想法,請各位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四季說課稿3

教學設計特色

國小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的,國小階段的科學教育將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慾,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瞭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樂於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為後繼的科學學習、為其他學科的學習、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依據本課教學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的現有知識和認知水平,在設計過程中主要體現以下幾個特色:

一是在匯入環節從生活現象匯入。向學生出示一組圖片先了解一下一年四季,感受一年四季的美麗風景。進而學習新的內容“為什麼一年有四季”。四季圖片的展示,契合了研究主題,從身邊現象引入,使學生開啟思維,說出生活中對四季認知的積累,關注學生生活經驗的知識基礎,繼而激發探究一年四季形成的興趣。

二是讓學生自主猜測四季的成因。給學生一個實實在在的探究問題,而後引導學生做出對四季成因的假設,同時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使學生明白研究某些事物現象往往是先有猜測,然後再進行驗證的。

三是對所做假設逐一進行驗證。排除錯誤假設,並通過設計對比實驗驗證在上一環節中提出的假設。在組織學生進行對比實驗的過程中,使學生養成科學探究的習慣,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為此我分三步達成這一目標:首先排除錯誤假設。大多數學生的前概念認為四季的形成可能與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有關,針對這一點,我出示一組資料,通過資料使學生認識到事實與他們的猜測不符,從而排除這一錯誤假設。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明白前概念有時是錯誤的,科學的學習就是需要有不斷修正自己想法和做法的科學態度。

在組織學生分組進行實驗來驗證的過程中,通過了解古人對一年四季的觀測發現,結合同學已有的知識,瞭解四季形成的原因,再利用控制變數法進行對比實驗,使學生在讚歎古人智慧的同時,根據古人的研究結果進行實驗推理,從而觀察到相同的現象。

在實驗後分析結果的過程中,通過對資料進行橫向、縱向比較,從而得到一致的結論。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科學的結論是經得起重複驗證的。在這裡學生有一個對資料進行分析與整理的過程,從而使學生的能力有所提高。隨後教師出示地軸不傾斜的地球儀,讓學生思考還會出現剛才的現象嗎?從而發揮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通過教師引導,認識到四季形成的原因與地軸傾斜有關。

四是總結擴充套件。通過歸納總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

通過上面的教學活動,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在教師引導下,經歷了“提出問題→猜想→實驗驗證→得出結論→應用”的科學探究程式,順利地完成本課教學內容,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使自身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授課效果

《為什麼一年有四季》是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地球的運動》單元第七課。在此之前學生對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明白晝夜交替是地球自轉的結果。但對四季的成因認識比較模糊,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地球在公轉時,離太陽近就是夏天,離太陽遠就是冬天。引導學生探究四季的成因是本課重點,通過讓學生根據模擬實驗來觀察不同季節杆影變化的特點,從而推測地球所處的季節和四季的.成因,讓學生明白四季的成因與陽光的直射或斜射有關,即與太陽高度有關,與地球離太陽遠近沒有直接關係。通過本課的教學,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一、通過做對比實驗讓學生觀察不同位置杆影變化的特點來推測地球所處的季節及四季的成因。在本課的探究中,學生明白了四季的成因與太陽直射或斜射有關,即太陽的高度有關,從而糾正了四季的形成與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遠近有關的錯誤認識。學生還從探究中發現,如果地軸不是傾斜的,地球儀上將無杆影長度的變化,無太陽高度的變化,從而明白了四季的形成不僅與地球的公轉有關,還與地軸的傾斜有關。

二、動手實驗前,首先讓學生清楚對比實驗怎樣才能公平,必須保證標杆長度相同、測量時間相同、立標杆位置相同、地軸始終傾斜指向北極星,只改變地球儀在地球公轉軌道上的位置。這一過程使學生認識到控制變數法是探究科學知識的一種重要方法,為今後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在實驗後分析結果的過程中,通過對資料進行橫向、縱向比較,從而得到一致的結論。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科學的結論是經得起重複驗證的。在這裡學生有一個對資料進行分析與整理的過程,從而使學生的能力有所提高。這一過程也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對科學現象的解釋需要得到證據的支援和從已知出發進行推理,同時在活動中培養了小組合作精神。

四、自制教具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為得出正確的結論提供了準確的資料。

課後反思

這是一節非常有難度的課。難度主要表示在:1、材料準備難度大。2、實驗操作難。3、學生理解難。

在介紹古人研究四季的方法時,我引導學生了解古人觀測事物的科學性,讓學生明白古人方法中蘊涵著許多智慧結晶,他們已經有效控制了實驗中的變數,非常注意科學研究的方法。通過簡單分析,從古人的研究中可以得出:研究時間要統一,物體長度和位置要統一,觀察時間要長,至少一年。從圖示中,學生可以明顯看到不同季節太陽照射到物體上的角度和影子長度發生了變化。

在模擬實驗部分,為了便於學生觀察,我就自制教具:地球公轉軌道模板,固定好高度的手電筒,做好支點的刻度尺。最初,我是用蠟燭來模擬太陽的,但在課堂中我發現實驗時即使是呼吸也能使蠟燭的火焰發生變化,這樣會影響到杆影的觀察,於是改用手電筒,為了能夠保持同一高度,我把手電筒固定在自制的支架上。測量桿影時,為了得到比較準確的測量資料,減少誤差,我在畫好刻度的紙板下面做了一個支點,測量時刻度尺0刻度對準標杆底部,支點輕輕接觸地球儀表面,在測量時就能保證刻度尺與標杆的垂直測量。

實驗前讓每一位學生都瞭解怎樣進行操作,並清楚地知道操作時應注意哪些問題。然後讓學生用手電筒和地球儀進行模擬實驗。分別將地球儀放置在相對應的四個位置,手電筒放中間,觀察光線照射在地球儀上杆影的變化,並要求學生利用教師特製的測量尺測量,同時做好記錄。模擬實驗的結果,學生髮現隨著地球公轉到不同的位置,杆影長度也發生了變化。學生們此時基本能說出地球公轉是一個重要原因,而地軸始終保持固定的傾斜角度還需要老師稍加引導,學生才能明白,最後讓學生對結論進行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更加明白,對於一些較有難度的課,教師課前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準備,從實驗的器材,實驗方法的指導,到學生交流彙報時的引導,無一不需要教師的精心準備,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季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四季》這篇課文是國小語文一年級上冊中課文的第2課,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兒歌。本文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兒歌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學習了本文,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優美的大自然,從而讓環保意識悄悄地在他們心裡萌生,使他們養成從自己身邊小事做起的習慣,激勵他們去積極參與環保實踐活動。

《課標》明確指出課程目標應根據三個緯度設計。根據低年級的學段目標和本課內容及學生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四季不同的美。

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徵,感受各個季節的美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應該這樣確定:

教學重點:

識字教學與朗讀教學。

教學難點:

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徵,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我們要上好一節生動的語文課,做好課前準備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可以運用多種形式,多種載體,更好的為教學服務。例如:在課前我們需要好課本插圖,製作生字卡片等,有準備的教學,是成功教學的開始。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基本理念,結合本課教學目標及學情,我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本節課,我通過創設一定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其注意力,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熟讀課文法:本著“以讀為本”的教學原則,讓學生通過讀對課文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感情,學生就能進一步的感受到課文中的思想內涵,感受到語句的優美。

在對待學生的學習上,我以學生的“學”為教學的出發點,讓學生放開手腳,積極參與,大膽求索。本課我指導學生用如下方法進行學習:

朗讀感悟法:《課標》指出國小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本節課,我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感受文中蘊涵的情感。

自主合作學習方法:分小組合作學習,明確學習任務,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創設一個紮實有效的課堂,使學生學有所獲,這一課我安排了兩課時,第一課時, 識記生字,感悟課文,第二課時,複習鞏固,指導書寫。我重點說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老師認識一位非常美麗的媽媽,她的名字叫大自然,她有四個非常可愛的女兒,可以讓花兒變紅,草兒變綠;可以讓太陽變成火球,晒得我們直淌汗;可以讓紅紅的果實爬上枝頭;還可以讓世界一夜之間變得一片雪白,請小朋友來猜猜這是哪四位小姑娘呀?引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春、夏、秋、冬就構成了一年的——“四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四季》,板書課題,生書空,齊讀。

設計意圖:

通過擬人化的導語使學生產生了對四季探究的好奇心,讓學生感知四季給大自然的美,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四季》課題並相機出示課題。

(二)分層學習,激趣識字

1、我這裡有幾幅美麗的圖畫,(出示課本插圖)你能分辨出這是哪個季節的景色?誰能按照四季的順序把它貼在黑板上?老師這裡還有四個字,你能把它貼在對應圖的下面嗎?(春、夏、秋、冬)

誰想當小老師,領同學讀讀這些字,並組一個詞。

2、同學們真聰明,這麼快就認識了四個字,接下來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些生字寶寶,出示課本生字卡片,以個別讀、小組讀、開火車讀、全班讀等形式學習生字,在識字過程中交流識字方法(師糾正讀音,個別字要求學生組詞),並認識偏旁:月字旁、口字旁、禾字旁和雨字頭。

3、認識了這些生字寶寶,現在我們把這兩個生字寶寶送回家,學寫生字“口”,並學習新筆畫“橫折”,注意寫口時要上寬下窄。

設計意圖:

本節課要學習11個生字,內容較多。為了讓學生學得輕鬆,把生字分成兩步來學習。讓學生以個人讀、互相讀、小組讀和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讀生字,既使學生讀準了字音,又使老師檢查到學生掌握的程度。

(三)誦讀課文文中感悟

(一) 學習春天部分

A:抓住美的景色,指導觀察

1、師:同學們四季的景色很美,你們知道老師最喜歡哪個季節嗎?老師最喜歡春天,你們看(師指春季圖),圖上畫了哪些景物?(相機指導“草芽”這個詞,因為春天,小草剛從土裡鑽出來,冒出尖尖的小芽,這叫做草芽,可以讓學生做做草芽的動作)

(課件出示春天的圖片)

2、看看書上是怎樣描寫這幅圖的?誰能讀讀這段。

B:抓住美的語言,指導朗讀

1、指導朗讀:草芽剛長出地面尖尖的、嫩嫩的,我們的聲音要讀的輕一些、細一些,表現出草芽的柔嫩。(各種方式讀)

2、師:要想更加讀好課文,我們要加上自己的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誰能加上動作演一演這段。(各種方式演)

C:抓住季節的特點,學生仿寫

師:同學們,春天除了草芽、小鳥還有哪些小夥伴會說“我是春天”。老師先說一個“桃花紅紅,他對蜜蜂說:“我是春天”。(學生自由說)

(二)總結學法,自學夏、秋、冬部分

1、師:同學們,老師領著你們學習了春天,回憶一下,咱們剛才用了什麼方法來學習的?

學法指導:

看一看(看看圖上畫了哪些景物)

讀一讀(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這段)

演一演(分角色加動作表演這段內容)

說一說(說一說這個季節還有哪些小夥伴,它會怎樣介紹)

2、現在請你們前後桌為一小組,選擇一個喜歡的季節,按照我們這四步學法,自學春、夏、秋、冬。

設計理念:

注重以人為本,抓住低段學生特點,採取多種方法學習語文。讓學生通過表演體會,學生表演的惟妙惟肖。讓學生說一說還有哪些小夥伴會說“我是春天”。努力開闊學生的思維、發揮想象,讓學生感受自然美、生活美,並在潛移默化中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這樣,語文教學與舞蹈、生活等學科自然融合,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彙報:

秋天:

(1)看看圖上都畫了什麼?相機指導穀穗為什麼彎了?做一下鞠躬動作。

(2)讀這段:教師指導朗讀讀出高興的語氣。

(多種形式的讀)

(3)加動作演一演這段

(4)除了穀穗還有哪些小夥伴會說:“我是秋天”。

(夏天和冬天都用以上方法分四步彙報。)

設計理念:

學生掌握了方法,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打破一貫從頭到尾按順序學習課文的傳統,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季節自主學習。

(四)拓展延伸情感延伸

1、剛才我們共同走進了四季,感受了四季,感覺四季的景色太美了,你們喜不喜歡四季的景色?那麼你們能不能用自己的獨特方式,來表達你對四季的喜愛之情?

(學生唱歌《春天在哪裡》、背詩《江雪》、《小池》、《春曉》、兒歌、欣賞圖片)

2、同學們,我們今天不但尋找到了四季,同時也感受到了四季的美,我們要想把這美麗的四季永遠儲存下來,我們應該怎樣做呢?(保護環境,學生聯絡實際再說說。)

3、我們用什麼辦法把它們留在身邊呢?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季節畫下來,怎麼想的就怎麼畫,可以發表幾句感想、可以自己創作小兒歌。(教師利用網路給學生提供一個七彩園地,發表自己的看法。)

設計理念:

注重知識的整合並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

四、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我追求言簡意賅,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在中快樂學習。

在本課的整體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把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我想學,我愛學。更好的為學生服務,是我一直探索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我將沿著這個方向鍥而不捨地奮鬥。

四季說課稿5

一、 教材分析

1、課文所處位置及設計意圖。《四季》這篇課文一首富有童趣的兒歌。本文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兒歌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

2、說學情。《課標》明確指出課程目標應根據三個緯度設計。根據低年級的學段目標和本課內容及學生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會認11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拓展學生生活中識字。

過程與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四季不同的美。

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徵,感受各個季節的美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識字教學與朗讀教學。教學難點: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徵,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4、我們要上好一節生動的語文課,做好課前準備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可以運用多種形式,多種載體,更好的為教學服務。例如:在課前我們需要做課件和頭飾,製作各種生物形狀的生字卡片。師生一起蒐集有關四季的資料和描寫有關四季的詞語或句子。有準備的教學,是上好課的前提。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基本理念,結合本課教學目標及學情,我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本節課,我通過創設一定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其注意力,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熟讀課文法:本著“以讀為本”的教學原則,讓學生通過讀對課文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感情,學生就能進一步的感受到課文中的思想內涵,感受到語句的優美。

在對待學生的學習上,我以學生的“學”為教學的出發點,讓學生放開手腳,積極參與,大膽求索。本課我指導學生用如下方法進行學習:

朗讀感悟法:《課標》指出國小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本節課,我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感受文中蘊涵的情感。

自主合作學習方法:分小組合作學習,明確學習任務,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一) 遊戲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課前,我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一段錄音找朋友,上課時我接著問:孩子們聽出這是什麼歌嗎?孩子們說找朋友,我緊接著說那麼老師和大家一起玩找朋友的遊戲。我出示音節讓學生拼讀後找他的好朋友生字寶寶。

(二)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1、引出課題。

我帶領學生再次走進美麗的大自然,師說:大自然可神奇啦!她有四個非常可愛的女兒,可以讓花兒變紅,草兒變綠;可以讓太陽變成火球,晒得我們直淌汗;可以讓紅紅的果實爬上枝頭;還可以讓世界一夜之間變得一片雪白,請小朋友來猜猜這是哪四位小姑娘呀?(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今天我們就再次走進《四季》,我板書課題,

我這裡有幾幅美麗的四季畫兒,誰來給它們找一找家呢?(帖畫)

(設計意圖:學習興趣具有強大的動力,它能推動學生興致勃勃地學習課文。以上環節通過有趣的遊戲,美麗的圖畫,讓學生彷彿置身於大自然之中,並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讓語文與生活溝通。)

2、朗讀課文

首先聽錄音,注意把字音聽準確。其次我問小朋友們你們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麼?(請小朋友簡單說說喜歡的理由)

(1)、學習課文第一節:出示課件,指名讀,然後追問你們還從哪些地方知道春天來了,當學生不太會回答時我出示一幅春天的圖來引導學生觀察說話。

(2)、小組合作學習2.3.4 ,說說每幅圖畫了什麼?

(3)、聯絡實際生活理解課文,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圓圓的東西?平時你見了誰會鞠躬?

(4)、多讀評價:請同學們也來做小草牙讀一讀。自由讀、指名讀、男女分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讀。

(設計意圖:學習語言是語文課的根本任務。學生在品味語言的基礎上,美度家深,評價強化,並通過圖畫表象支撐,進行言語圖式拓展的訓練。這樣學生不但知道春天的美麗,更學到了句式,工具性與人文性比翼齊飛。)

(三)課中活動:小朋友們,在生活中你還蒐集到哪些關於四季的詞語或句子,還有通過戴頭飾激發學生編兒歌的興趣。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在體驗基礎上練習說話,為學習文字句式打好基礎,進而再通過品味言語與動作演示相結合)

(四)課外延伸

同學們四季很美麗!你喜歡哪個季節?為什麼?把你喜歡的季節畫一畫?

(迴歸整體、美讀昇華、表演強化。活話課文、轉換言語、遷移運用。使學生的言語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四、板書設計

草芽圖→春天 荷葉圖→夏天

穀穗圖→秋天 雪人圖→冬天

四季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四季》這篇課文是課改實驗教材國小語文一年級上冊中課文的第2課,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兒歌。本文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兒歌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學習了本文,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優美的大自然,從而讓環保意識悄悄地在他們心裡萌生,使他們養成從自己身邊小事做起的習慣,激勵他們去積極參與環保實踐活動。

二、教學目標:

1、用遊戲形式複習11個生字

2、朗讀感悟課文,體會兒歌的韻律美,激發對課文學習和防寫詩歌的興趣。

3、通過不同形式的表演,感知四季的美好,激發對大自然的下之情。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認字和練習朗讀。

2、教學難點: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徵,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四、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相關圖片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遊戲匯入,激發興趣。

首先播放“找朋友”歌曲,師生拍手。師問:小朋友聽出了是什麼歌兒了嗎?好,老師就來和大家一起玩“找朋友”的遊戲,等會兒老師拿出一張拼音卡片,請小朋友趕快找到生字寶寶來認一認。但是,低年級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為了幫助他們進一步加深印象,我又為學生設計了一個“認詞語”的識字遊戲。(在整個遊戲過程中,給學生充分選擇的時間和機會,讓生字和他們一次次見面,使他們在快樂的氛圍中識字,激發了他們的識字興趣,這樣就達到了鞏固識字的目標了)。

(二)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1、引出課題。

和生字交上朋友後,我首先帶領學生走進美麗的大自然,師說:大自然可神奇啦!她有四個非常可愛的女兒,可以讓花兒變紅,草兒變綠;可以讓太陽變成火球,晒得我們直淌汗;可以讓紅紅的果實爬上枝頭;還可以讓世界一夜之並且晨變得一片雪白,請小朋友來猜猜這是哪四位小姑娘呀?

引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我這裡有幾幅美麗的四季畫兒,誰來給它們找一找家呢?(帖畫)

設計意圖:(學習興趣具有強大的動力,它能推動學生興致勃勃地學習課文。以上環節通過有趣的`遊戲,美麗的圖畫,讓學生彷彿置身於大自然之中,並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讓語文與生活溝通)

2、朗讀課文

師問:你們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麼?(請小朋友簡單說說喜歡的理由)

(1)學習課文:有一個朋友也很喜歡春天,他還給春天寫了一句話呢:草牙尖尖,他對小鳥說:“我是春天”。

(2)品味語言:“草”和“草牙”比較,“草牙”是什麼樣啊?正因為尖尖的草呀牙只有春天才有,所以草牙說:“我是春天”。

(3)美讀加深:尖尖的草牙在對小鳥說的時候是什麼表情?請你也帶著這樣的表情來念一念。

(4)多讀評價:請同學們也來做小草牙讀一讀。自由讀、指名讀、男女分讀等多種形式讀。

(5)拓展表象:小朋友們,春天除了草牙尖尖外,還有哪些景物呢?誰能像課文中的小朋友一樣,也給春天寫一句話啊?(我們就寫了一首關於春天的詩,寫詩就是這麼簡單啊,讓我們美美的讀一讀自己寫得詩吧)

設計意圖:(學習語言是語文課的根本任務。學生在品味語言的基礎上,美度家深,評價強化,並通過圖畫表象支撐,進行言語圖式拓展的訓練。這樣學生不但知道春天的美麗,更學到了句式,工具性與人文性比翼齊飛。

在接下來的三個季節裡,我讓學生合作學習,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季節來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知道荷葉(圓圓)→夏天;穀穗(彎彎)→秋天;雪人(頑皮)→冬天。讓學生上臺做做自己創造出來的動作,表現雪人頑皮的樣子。經過這樣多方式,多層面的指導,學生讀起來就有聲有色了,唱讀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在體驗基礎上練習說話,為學習文字句式打好基礎,進而再通過品味言語與動作演示相結合)

(三)課間活動

因為國小低年級的兒童學習持續時間比較短,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我就讓學生休息休息,一起來唱首歌《春天在哪裡》,用聲音來表現出對四季的喜愛。

(四)再讀課文

在唱完歌曲後我又讓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引導學生進行朗讀比賽,我將學生分成四組:春草組、夏禾組、秋谷組、冬雪組。

(五)拓展練習

我們用歌聲表達了對四季的喜愛,用朗讀表達了對四季的喜愛,用動作表達了對四季的喜愛。接下來拿起畫筆畫一畫喜歡的季節,並在旁邊寫上關於這個季節的小詩。

板書設計:

草芽(尖尖)→春天

荷葉(圓圓)→夏天

穀穗(彎彎)→秋天

雪人(頑皮)→冬天

(迴歸整體、美讀昇華、表演強化。活話課文、轉換言語、遷移運用。使學生的言語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四季說課稿7

一、教材分析

《四季》這篇課文是課改實驗教材國小語文一年級上冊中課文的第2課,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兒歌。本文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兒歌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學習了本文,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優美的大自然,從而讓環保意識悄悄地在他們心裡萌生,使他們養成從自己身邊小事做起的習慣,激勵他們去積極參與環保實踐活動。

二、教學目標

1、用遊戲形式複習11個生字

2、朗讀感悟課文,體會兒歌的韻律美,激發對課文學習和防寫詩歌的興趣。

3、通過不同形式的`表演,感知四季的美好,激發對大自然的下之情。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認字和練習朗讀。

2、教學難點: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徵,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四、教具準備:相關、生字卡片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引入

首先我大螢幕出示11個生字寶寶,讓學生來認認看,後來我採用去拼音讀,師問:生字寶寶在教室裡坐了下來,他摘掉了拼音帽,現在你還認識它嗎?誰願意當小老師來教大家認一認嗎?但是,低年級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為了幫助他們進一步加深印象,我又為學生設計了一個有趣的“小猴子摘桃”的識字遊戲,在整個遊戲過程中,給學生充分選擇的時間和機會,讓生字和他們一次次見面,使他們在快樂的氛圍中識字,激發了他們的識字興趣,這樣就達到鞏固識字的目標了。

(二)走進四季

和生字交上朋友後,我首先帶領學生走進美麗的春天一起學習這一段,採用扶的形式,在接下來的三個季節裡,我讓學生合作學習,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季節來學習,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為上節課我們已經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瞭解,對生字也有了初步的印象,所以我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感悟課文,但是,一年級學生唱讀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怎樣克服呢?在這裡,我採用了指名讀、教師範讀、表演讀和自評、互評的方式來訓練學生掌握朗讀技巧。例如:在進行朗讀訓練時,師問:同學們,你認為“草芽尖尖”應該怎麼讀更好呢?讓學生展開討論,交流自己的看法,使他們體會到草芽很輕、很嫩的感覺,所以讀起來就知道聲音要輕細一些。再比如:雪人大肚子一挺,你認為應該怎麼做、怎麼讀呢?讓學生上臺做自己創造出來的動作,表現雪人頑皮的樣子。經過這樣多方式、多層面的指導,學生讀起來就有聲有色了,唱讀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課間活動

因為國小低年級的兒童學習持續時間比較短,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我就讓學生休息休息,播放,一起來唱首歌《春天在哪裡》,用聲音來表現出對四季的喜愛。

(四)再讀課文

在唱完歌曲後我又讓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在熟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朗讀比賽,我將學生分成四組:春草組、夏禾組、秋谷組、冬雪組,通過有趣的比賽,學生學的樂此不疲。

(五)拓展練習

我們用歌聲表達了對四季的喜愛,用朗誦表達了對四季的喜愛, 用動作表達了對四季的喜愛 , 在本課教學即將結束時,我讓學生拿出已畫好的自己喜歡的季節的畫,給它作首詩,可以仿照課文的樣式,也可以自己想怎麼編就怎麼編。這樣就拓展了課文的學習,弘揚了學生的個性,培養了他們的的創新能力。

四季說課稿8

一、教材分析(課件出示)

《四季》這篇課文是課改實驗教材國小語文一年級上冊中課文的第2課,它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兒歌。<BR>本文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兒歌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學習了本文,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優美的大自然,從而讓環保意識悄悄地在他們心裡萌生,使他們養成從自己身邊小事做起的習慣,激勵他們去積極參與環保實踐活動。

二、教學目標(課件出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在熟讀課文的同時認識11個生字。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徵,感受各個季節的美麗,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重、難點(課件出示)

1、教學重點:認字和練習朗讀。

2、教學難點: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徵,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四、教學理念(課件出示)

1、採用聽讀識字法進行教學(以情境匯入,在反覆練習和教師指導的朗讀過程中認識生字),並有效地解決低年級學生唱讀的問題。

2、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打破一貫從頭到尾按順序學習課文的傳統,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季節去讀,把要我讀變成我要讀、我想讀、我愛讀)。

3、充分開展探究活動(努力開闊學生的思維、發揮想象,讓學生感受自然美、生活美,並在潛移默化中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創造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思考、主動發言。於是,開始上課時,我先讓學生欣賞優美的風景圖,同時提問:邊看邊想,你都看到了哪些季節的景色?(課件出示)這種情境的創設,能讓學生從直觀上感受到四季的美麗,從而激發他們對四季的探索和好奇心。

(二)品讀課文,讀中識字

新課程改革提倡採用聽讀識字法進行教學,即讓學生在聽、說、讀的過程中儘快的認識並掌握生字,於是,我相機讓學生自己練習朗讀課文,並採用四步讀書法來引導他們:

①初讀:讀準字音,感知內容:即慢速地、大聲地讀。

②再讀:整體感知,加深印象:即速度稍微加快讀。

③三讀:圈圈劃劃,識記生字:即把本課要求識記的生字劃出來。

④四讀:試讀課文,鞏固生字:即能夠把課文較通順、流利地讀出來。

經過以上層層提高的辦法,就使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瞭解,對生字也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低年級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為了幫助他們進一步加深印象,我又為學生設計了一個有趣的“選水果、認生字”的識字遊戲:即一種水果對應一個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選中自己喜歡的水果,並快速地讀出生字。(課件出示)師問:同學們,這些水果後面都有祕密噢!你喜歡哪種水果呢?把後面的祕密告訴大家好嗎?如果說錯了,你該怎麼辦呢?在整個遊戲過程中,給學生充分選擇的時間和機會,讓生字和他們一次次見面,使他們在快樂的氛圍中識字,這樣就達到鞏固識字的目標了。

(三)指導朗讀,體會含義

通過前面的自己練讀過程,學生對課文已經比較熟悉了。但是,一年級學生唱讀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怎樣克服呢?在這裡,我採用了指名讀、教師範讀、表演讀和自評、互評的方式來訓練學生掌握朗讀技巧。例如:在進行朗讀訓練時,師問:同學們,你認為“草芽尖尖”應該怎麼讀更好呢?讓學生展開討論,交流自己的`看法,使他們體會到草芽很輕、很嫩的感覺,所以讀起來就知道聲音要輕細一些。再比如:雪人大肚子一挺,你認為應該怎麼做、怎麼讀呢?讓學生上臺做自己創造出來的動作,表現雪人頑皮的樣子。經過這樣多方式、多層面的指導,學生讀起來就有聲有色了,唱讀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自主選擇,開闊思維

經過識記、練讀、體會的過程,學生已經對課文琅琅上口了,怎樣使他們對課文印象更深刻呢?於是,我打破一貫從頭到尾按順序、一成不變的教學傳統,讓學生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季節來讀(課件出示),學生們很主動、很樂意去選擇,把要我讀變成了我要讀、我想讀、我愛讀,提高了閱讀質量。<BR>在自主選擇的同時,我還安排了拓寬思維訓練。例如,當學生選擇了秋天時,師問同學們,你們還能從哪些事物身上知道秋天來了呢?學生就把自己想到的和看到的都說出來,開闊了學生的思維,打破了課本的限制。然後,在熟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背誦比賽,還是讓他們自主選擇喜歡的季節來背,看誰背得又快又好。這樣,既完成了教學目標,又增長了知識,學生樂此不疲。

(五)趣味作業,課外延伸

在本課教學即將結束時,我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一年四季這麼美,我們用什麼辦法把它們留在身邊呢?學生的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門的,於是,我相機讓學生明白:自然美、生活美無處不在,要想留住美,只有從自己身邊小事做起,做一個環境保護的小衛士。同時,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季節畫下來,怎麼想的就怎麼畫,學生的興趣極高。這樣,把課內的知識延伸到了課外,既鞏固了課內知識,又打開了學生思路,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美的存在,從而在不知不覺中萌生了環保意識。

在本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充分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把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我想學、我愛學。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怎樣使教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是我一直探索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我將沿著這個方向鍥而不捨地奮鬥。

四季說課稿9

一、說課題名稱

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大班科學活動《認識四季》。

接下來我會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二、說設計意圖

在孩子們的世界裡,燕子、柳條、落葉、雪花。都是他們身邊常見的景色,但是對於幼兒來講他們是不能準確的將這些景色與四季明確對應。《綱要》指出,在幼兒生後經驗基礎上,幫助幼兒瞭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係,讓幼兒從身邊入手,培養初步的認識和行為。為此,我設計本次活動具有一定的生活價值。旨在通過活動讓幼兒認知四季。

幼兒的科學活動是從觀察生活的點滴開始的,因為他們的思維都具有直觀形象性,作為老師就要引導幼兒在生活中、遊戲中去挖掘大自然,並指導孩子進行鍼對性的觀察、比較、認知、創造,這就是最好的'教育素材。由此,也就生成了本次科學活動的設計理念。

三、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階段特點和基本動作的發展情況,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認知:從自然景色的變化,瞭解四季的特徵

(2)技能:培養幼兒根據四季穿衣的能力

(3)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第一條目標是主導目標。目的是讓幼兒在遊戲中認知四季,第二條目標是輔助目標,包括能力目標和感情目標。我想通過孩子們在遊戲中的操作代替說教,讓孩子獲取知識,獲取愉快的體驗。

四、說活動重難點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和接收知識的能力水平,我將活動中的重點難點設計如下

(1)重點:引導幼兒認知四季,對自然界的四季特徵有直觀的初步認識

(2)難點:幼兒能自主地根據四季變化穿衣,並形成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五、說教法、學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採用了演示法、提問法組織教學。由於這些方法有利於幼兒直觀的觀察事物,形象思維,提升了幼兒的辨識能力,促進師幼互動教學活動的開展 。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我打算幫助幼兒採用觀察法、討論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讓幼兒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充分調動幼兒多種感官,掌握學習的重難點。

六、說活動準備

為了能讓幼兒在一個輕鬆愉悅的環境中完成教學目的,活動前做了如下物質準備:

(1)物質準備:圖片、木偶道具、視訊

(2)經驗準備:幼兒已有的生活知識儲備

七、說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是圍繞目標來設計的,為了讓幼兒快樂學習,達成目標。在本次活動中,我設計瞭如下流程:情景匯入---圖片展示—分組討論—遊戲操作。

八、說活動延伸

《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活動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融合性,為了讓幼兒更好的理解活動內容我將活動延伸到區域活動區,請小朋友去美工區畫出喜愛的季節。

四季說課稿10

各位評委老師:

早上好!

我是應聘國小音樂的X號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說課題目是《四季童趣》下面開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歌曲《四季童趣》節選自,湖南文藝出版社,國小音樂四年級上冊第八課的歌曲演唱部分。

這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充滿童趣的歌曲。4/4拍,五聲徵調式。有孩子們放飛風箏打棗、摘蘋果的情景,有孩子們玩耍、逗樂、滑雪的歡樂場面,形象地表現了兒童們在四季中天真爛漫的歡樂情景,抒發了他們熱愛生活的心情根據以上對教材地位及作用的分析,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特制定如下三維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唱歌曲《四季童趣》,感受歌曲四季中天真爛漫的歡樂情景,激發學生感受生活、熱愛生活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掌握歌曲的速度特點,學會用輕快、活潑的音色演唱《四季童趣》

三)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練聲、旋律模唱等方法,學唱歌曲《四季童趣》。

通過以上對教材及教學目標的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

能夠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有感情地表演歌曲《四季童趣》

由於國小四年級的.學生,經過三年的音樂學習,對音樂知識有一定的積累與掌握,但對樂理

知識的掌握還不夠,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為;

能準確地唱出歌曲中的切分節奏

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思想上對音樂學習的重視還要不夠,他們的求知慾與好奇心的有所增強,自我意識及自主性的要求日趨強烈,因此老師在課堂上應該給學生更多自我展示的機會,引導學生更好的進行自主學習,並充分予以肯定。

二、說教法

基於以上對教材內容、學情的分析和新課改的要求,本節課我採用的教法有:

1.活動探究法

2.多媒體輔助法

3.創設情境法

三、說學法

課堂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因此應特別注重對學法的滲透,所以本節課我採用的學法有:

1.律動法

2.旋律模唱法

3.引導探究法。

四、說教學過程

作為老師要做的是,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推動學生深入的進行學習,因此我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如下

1.創設情境

激趣匯入

在音樂教學中,要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因此我特別注重創設情境讓學生走進《春天在哪裡》這歡快活潑的旋律中走進教室。

從而創設活潑歡快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接下來我對學生提出一下問題:

同學們,這首曲子描寫的是哪個季節呢?

那我們現在時什麼季節呢?

一年當中還有哪兩個季節呀?

那你們最喜歡的季節是那個呀?為什麼呢?

為了加深同學們的形象記憶,多媒體展示四季的圖片及特點,老師從旁解說。

通過藉助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使孩子們在聽覺、視覺上都感受到了四季的美和富有的趣味。

從而有效地培養孩子們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新課教授

為了幫助學生激發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我設計瞭如下環節,從而初步解決歌曲中的附點節拍問題,練習發聲,為學唱打好基礎:

1)安排附點節奏熱身小遊戲

①XXXXXXX

②XX0XXXX

③XX

0XXXX

(用三個步驟一點點增加難度,讓學生觀察他們之間的變化。在休止符地方變成紅色,加入點頭的動作

2)由於歌曲中的長音比較多,學唱前在黑板上寫上本節課的長音旋律,老師帶領學生在學唱之前進行練唱,從而開啟聲音聯絡發聲。為學唱做好鋪墊。

《四季童趣》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充滿童趣的歌曲,為了引導學生完整學唱歌曲,我對學唱過程做出瞭如下安排。

1)老師帶領學生用輕快愉悅的聲音有感情的朗誦歌詞

2)播放錄音,請學生聆聽範唱

3)請學生看歌譜,

用一分鐘的時間,

找出剛才的小遊戲用學到節奏呢?請學生唱唱看,無論唱得成果如何,都予以,肯定及鼓勵評價。

4)再次播放錄音,聆聽錄音,請學生輕劃節拍。

5)老師彈奏鋼琴,學生跟著鋼琴帶歌詞詞學唱,第一遍用‘la’音模唱,第二三遍則帶上歌詞進行學唱,進而完整學唱好歌曲。

3.鞏固練習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絡、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通過分組練唱的方式,給同學們更多自我展示的機會,並鍛鍊小組協作能力。加入身體律動進行練唱則能提升音樂感知力,在節拍的學習中加入身體記憶。

全班分為兩大組進行練唱,一組唱上段,一組唱下段,唱完一遍再進行交換,以唱得最整齊的組獲勝。

全班完整演唱一遍,加入點頭或者身體律動,感知節拍。

4.聽賞拓展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的感知生活的美好,突破教學重點,我請學生聽賞童聲合唱《山童》,並設計了以下步驟;

1)對學生提出兩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賞:

同學們仔細的聽聽歌曲,聽完後告訴老師,歌曲是用了聲樂中的什麼唱法呢?歌曲描繪了怎樣的場景呢?老師會播放兩遍,請同學們仔細聆聽

2)再次播放,請同學們自由發揮,可跟唱,可律動

通過帶著問題聽賞,同學們能更加專注於感知歌曲,加深對歌曲的印象,複習之前學過的樂理知識。

請學生自由發揮,則給同學們更多自我展示的機會,加深音樂印象。再次體會熱愛生活的感情。

5.小結

到這裡我的教學過程基本結束了,為了幫助學生鞏固這一節課的知識,我還設計了最後一個環節,老師和學生一起齊唱歌曲《四季童趣》,之後請學生提問這節課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老師進行解答,從而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推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加深了對樂理知識的掌握,進而完整的結束本堂音樂課。

五、說板書設計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自主學習,這就是我這堂課的板書內容,以上板書突出重點,一目瞭然,能引導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

以上便是本次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個各位評委老師!

四季說課稿11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四季的色彩》,國小人美版美術教材第七冊第一課教學內容,我準備從教學資源開發、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設計三部分來進行說課。

第一部分 教學資源開發

(一)教材分析 “四季美景,如詩如畫,色彩絢麗,怡然怡情。” 《四季的色彩》一課是以瞭解色彩知識為主線,認識國內外國多樣的表現形式為基點,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色彩變化與魅力的 一節“欣賞評述”課,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對不同季節的色彩變化有較深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情境設計,引發學生對大自然四季色彩變化的聯想,尋找藝術與生活, 藝術與情感的關聯。

2.通過欣賞名家名作,作美感表達,使學生感受“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重點:是讓學生感受四季色彩,欣賞名家名作,感受自然美和藝術美。

難點:學生對色彩的聯想,對作品的美感分析,並作美感表達。

第二部分 教法學法

教法首先 運用“激趣教學法”,通過小實驗,小遊戲等教學方式激發興趣,啟迪求知。其次 重點運用“情境教學法”,力圖打造審美教學的亮點,南朝學者顏之說:“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與款押,薰清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暗化,自然擬之”,在備課的時候,我常想,我如何不辜負這多彩又美麗的四季?有這樣一個比喻“藝術是哭泣的`淚珠,歡笑時的音符“”,當一個人全心去體會這個世界的時候,當一個人能將他的生活,知識,心靈和諧統一的時候,情境教學就會為你打造一個美的世界,我和他們一起放飛心靈,一起美美的觀賞,美美的感受,美美的表達,讓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求知求趣,求美。

最後 “啟發引導法”,藝術課程最大的亮點是綜合性與人文性,與音樂,文學學科整合,會怡情促趣,在這裡我重點要、說的的是本課對於教師語言的引導有很高的要求,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人類教育中最美妙語言觸及人的心靈最敏感的角

角落。“:“”首先教師語言應該詩化,充滿情感,音樂的渲染,詩詞與美文都講究意境,意境本身就是高度濃縮的情境,在本課當中我設計了聞一多的《色彩》一詩,講解色彩的聯想,又在欣賞美景圖片時,設計以詩文解說,或以美文解說,激發學生的心理感受,感受情境的情,情境的美。教師詩意的引導必然提升美術課堂的魅力。

學法 我倡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的那句話:“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主發現,自主解決問題有時來的比講授更深入人心。很喜歡肖伯納的那句話;”

我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蘋果,我們互相交換,我們只有一個蘋果,但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就擁有了兩種思想。他啟發我們應給學生髮言討論,交流思想的機會,而情境教學教師設計了新奇,有趣,唯美等情境,點燃學生髮現,研究,探索之火,鼓勵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培養合作精神。

第三部分 教學過程設計

本課我分為一“ 匯入環節------遊戲匯入,色彩體驗”二“講授環節-----詩情畫意談四季,感受色彩變化”三“欣賞環節----欣賞名家名作,潤物無聲;自主探究得結論,金石為開”四“創作環節----美感表現四季”四步驟完成。

步驟一 “ 匯入環節------遊戲匯入,色彩體驗”

活動一 試驗匯入 引出課題

活動二色彩聯想遊戲

設計意圖;;遊戲激趣,初步引入色彩知識,色彩聯想,挖掘學生的認知潛力

步驟二分 講授環節-----詩情畫意談四季,感受色彩變化”

首先從“點”入手,感受四季色彩。

其次“點點”成線,欣賞課件美景,師生詩文解說

最後“線線交織成面,情境引導,師生共展畫卷。

設計意圖;本環節對知識進行點線面全方位的引導,使學生從點入手,階梯狀到最後在頭腦中形成美好畫卷,激發學生的美感體驗,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說能夠把少年拴住在你的思路上,引著他們通過一個個階梯走向認識,這是教育技巧的重要特徵。’”我想你給學生一個梯度,學生定會還你一個認知的高度。

步驟三 “欣賞環節----欣賞名家名作,潤物無聲;自主探究得結論,金石為開”

學記中說,叩之以小者小鳴 叩之以大者大鳴,設計了一個問題,“請同學們找出四幅作品的相同點與不同點“自主探究,從而引出作品內容,作者,表現形式,色調,感受五項知識的探究,可謂一石激起千重浪,最後教師把學生分散的觀點總結,為學生欣賞作品作範例。

步驟四“創作環節----美感表現四季”用線條畫出記憶深處最美的畫卷。

板書

結言 作為美術教師,我應該對得起這個美字,作為審美教學,要讓學生感受美,創造美,應用美,你給學生一個美的學習情境,學生必然還你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

四季說課稿12

一、 說教材

《四季》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一冊的一篇課文,是學生學習了漢語拼音和識字(一)後的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首詩歌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詩歌。本首詩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詩歌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學習了本文能讓學生感受到優美的大自然從而讓環保意識悄悄地在他們心裡萌生,使他們養成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激勵他們去參與環保活動。課文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及學會本課生字詞,並且美觀地寫字。課文共有四句話和四幅圖,每句話配有一幅圖,第一句寫春天;第二句寫夏天;第三句寫秋天;第四句寫冬天。整首詩歌通俗易懂,字裡行間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本文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識記11個生字,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悟課文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第二課時複習鞏固,指導書寫生字。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本著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自主全面主動發展的原則,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四季不同的美。通過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

2、會認11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徵,感受各個季節的美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和本單元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和心理特點,確立本課教學重點為:識字寫字教學與朗讀教學。教學難點: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徵,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通過訓練學生朗讀、背誦課文及識字,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使知識和思想教育互相滲透。

四、說教法學法

國小一年級的課程是學好語文知識的基礎,一年級學生在剛剛學完拼音知識,對拼音還沒有一個鞏固複習的階段,就學習課文,在朗讀、識字等方面才開始接觸,學起來很吃力,尤其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很容易唱讀。還有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對兒歌中所涉及到的“穀穗彎彎”不太容易理解,最好結合實物進行教學,直觀明瞭;理解“鞠著躬”“大肚子一挺”等動作和表演相結合,既有趣有生動,符合低年級兒童好動、好玩的特點,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這樣能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他們感覺到樂在其中。根據這些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以下教法和學法:

情境教學法:本節課,我通過創設一定情境,播放課件和遊戲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其注意力,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熟讀課文法:本著“以讀為本”的教學原則,讓學生通過讀對課文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感情,學生就能進一步的感受到課文中的思想內涵,感受到語句的優美。

朗讀感悟法: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本節課,我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感受文中蘊涵的情感。

自主合作學習方法: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明確學習任務,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興趣一旦被激發,教學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上課伊始,我通過多媒體課件放一段錄影:一位小朋友來自四季如春的英格蘭,一位來自炎熱的蘇丹,另一位來自滿山紅葉的北京香山,還有一位來自最寒冷的冰島。 各方的小朋友,因為奧運

而走在一起,相聚在北京!我接著問:“奧運會讓我們成為了朋友,他們各自誇贊著自己的祖國,你能概括的說一說你看到的景象嗎?用你的語言展現出來!”學生通過觀察,說出了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象。

(二)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1、引出課題。

學習興趣具有強大的動力,它能推動學生興致勃勃地學習課文。以下環節通過有趣的遊戲,美麗的圖畫,讓學生彷彿置身於大自然之中,並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讓語文與生活溝通。我帶領學生再次走進美麗的大自然,通過語言描述四個季節的特點,再請學生來猜。引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揭示並板書課題《四季》。出示幾幅美麗的四季畫兒,讓學生為畫兒找家。

2、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是最重要的訓練。為了讓學生把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我採用自讀、指名讀、小老師領讀,評價讀等不同形式,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其自主識字的能力。我首先採用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首先讓學生再讀課文,並說說讀懂了什麼?接著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練習朗讀,並重點指導第一小節,通過指名讀、學生評價讀,老師範讀,並滲透讀書方法:邊讀邊看課文插圖,想象著春天美麗的景色的方法。讓學生再練習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再接著讓學生練習朗讀第二小節,通過以評促讀的方式讓學生逐步總結讀書方法。剩下的兩個小節,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選擇小組喜歡的小節用不同的方式朗讀,可以齊讀、男女生分讀、表演朗讀、配樂朗讀等多種彙報形式。最後迴歸整體,再次感受四季的美。

(三)拓展延伸,積累語言。

在學生有感情朗讀後,產生了對大自然的熱愛。我又設計了最後這一環節:仿照課文形式,自己做個小詩人。

( ),

他對( )說:

我是( )。

通過做詩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和他們的創造力,讓他們張開想象的翅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四)板書設計

四季

草芽(尖尖)→春天

荷葉(圓圓)→夏天

穀穗(彎彎)→秋天

雪人(頑皮)→冬天

本課的板書,我追求言簡意賅,用小箭頭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括號中的形容詞可以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在中快樂學習。

(五)佈置作業

本次課後作業是為了鞏固已學的知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因此我佈置的作業是選擇你喜歡的季節,用筆把它畫出來,並說說你喜歡的原因。

四季說課稿13

一、 說教材。

《四季歌》選取了每個季節最具代表性的事物:春天——花兒,夏天——蟬兒,秋天——楓葉,冬天——雪花,以凝練生動的文學語言,熱情洋溢的抒彩將其表現了出來。兒歌淺顯易懂,學生讀來朗朗上口。

二、 說“學情”。

經過一階段的學習,學生已初具獨立識字的能力,能夠用自己獨特的方法識記生字。他們有一定的生活積累,能夠說一句較完整的句子,並能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

三、 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制定了教學目標(具體見教學設計)。

四、 說教法。

(一) 直觀法:兒童的思維往往是藉助色彩形象來進行的。在教學《四季歌》

一課時,我根據課文內容“春天花兒笑,夏天蟬兒叫,秋天楓葉紅,冬天雪花飄。”製成了相應的四個動畫,將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的美景依次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激發學習興趣。

(二) 誦讀法: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通過多種朗讀形式

引導學生做到“讀中有悟、讀時有情、讀後能仿”。

(三) 文字擴充套件法: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我們的教學活動就是借課文中的

“例子”,提高學生興趣,開發智力,培養能力,陶冶情操。因此,最後我設計了“噹噹小作家”的環節,讓小朋友仿照課文說句話。這樣,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五、 說學法。

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生字教學,放手讓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法識記生字。對於課文的理解,則通過各種朗讀形式,讓他們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陶冶情操。

六、 說實施。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以師生同唱《四季歌》引出課題,既可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熱情。

二、學習兒歌

(一) 認識生字

識字教學是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的基礎,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四季歌》一課共六個生字,我分為兩次進行教學。揭示課題後,我問小朋友:“一年中有四個季節,你們知道是哪四季嗎?”這樣很自然地引出了“春 夏 秋 冬”四個生字,然後讓小朋友自己觀察,發現行之有效的方法識記生字。由於這四個字學生比較容易混淆,為了加深記憶,我設計了遊戲“搶氣球”,讓孩子們在快樂的'玩耍中把生字牢牢記住。學完四個生字,我就把學生引入課文,讓他們兩次聽課文錄音,第一次,瞭解課文大概講了什麼,感知課文;第二次,邊聽邊記剩餘的兩個生字,學習生字“葉 雪”。在整個識字教學中,我努力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關注學生在識字過程中的體會和認識,以及識字方法的嘗試和探索。

(二) 朗讀兒歌

《四季歌》是一首非常優美的兒歌,教學時,我在學生認識了生字,對課文有了初步瞭解的基礎上讓小朋友跟錄音讀課文,幫助他們把課文讀正確。接著,通過各種朗讀形式如:小組自由組合讀、比賽讀、師生配樂合作讀,使學生能夠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美,情感美,語言美。通過一步步的引導,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三)學習拼音:ie üe er Ye Yue。

兒童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的,他們擅長於記憶形象、具體的材料。教學“ie üe er”三個複韻母時,我藉助教材提供的圖片,通過圖與學習內容的有效整合,幫助學生記憶讀音。“Ye Yue”的教學則是通過與“ie üe”的比較,使學生能夠更快地掌握這兩個整體認讀音節。

三、複習兒歌

多媒體課件提供的畫面色、形、聲並茂,就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它的出現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啟動大腦左右兩個半球交替興奮,既可減少疲勞維持注意,又能激發興趣,促其主動學習。複習鞏固時,我利用多媒體的這一特點,設計了“春栽盆花”(複習拼音),“夏蟬上樹”(複習生字),“秋風落葉”(複習詞語),“冬堆雪人”(迴歸課文)四個遊戲,以美麗的畫面,有趣的內容,為學生創設輕鬆的學習情境,讓他們在享受美的同時,有層次地,快樂地複習拼音,並用已學連片語句。

四、學編兒歌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表現文字美,創造文字美是形成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課的最後我設計了一個賞花環節。在欣賞了各種美麗的花卉後,讓學生噹噹小作家,用美的語言仿照課文表達自己的所見,並且鼓勵他們從不同的角度說,說和別人不一樣的,與眾不同的句子。最後在學生說的句子中選四句組成一首新的兒歌,以齊讀這首我們共同創作的兒歌作為結束。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一方面,拓展了學生的想象力,發展了思維,使獲得的美得到了深化,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四季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四季》是一年級上冊第2組第2課。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詩歌。本文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詩歌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

《課標》明確指出課程目標應根據三個緯度設計。我根據低年級的學段目標和本課內容及學生實際情況,確立以下教學目標,計劃兩課時完成。

1、知識與能力:會認11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四季不同的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徵,感受各個季節的美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和本單元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和心理特點,確立本課教學重點為:識字寫字教學與朗讀教學。教學難點:通過讀書感受四季不同的美。

二、說教法

根據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基本理念,結合本課教學目標及學情,我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本節課,我通過創設一定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其注意力,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熟讀課文法:本著“以讀為本”的教學原則,讓學生通過讀對課文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感情,學生就能進一步的感受到課文中的思想內涵,感受到語句的優美。

三、說學法

在對待學生的學習上,我以學生的“學”為教學的出發點,讓學生放開手腳,積極參與,大膽求索。本課我指導學生用如下方法進行學習:

朗讀感悟法:《課標》指出國小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本節課,我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感受文中蘊涵的情感。

自主合作學習方法: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明確學習任務,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美的事物總能激起孩子們心中的熱情,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渴求,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因此,開始上課時,我先帶領著學生一同走入美麗的四季。 (課件演示)這樣的情境創設,能使學生從直觀上感受到四季的美麗,在潛移默化中引導他們自己獨立去感知課文內容。在學生美的品味中,揭示課題。

(二)、品讀課文,讀中識字

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他們完全有能力藉助拼音把課文讀通讀順。於是我首先採用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這樣就培養了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在這一環節中,我採用自讀、指名讀、小老師領讀,評價讀等不同形式,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其自主識字的能力。

(三)、小組合作,自主識字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注重在國小一年級起,就著手

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故在教學的多個環節,設計必要的小組合作學習。如,在學生讀通讀順詩歌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小組內學習生字。引導學生髮現識字的規律。

(四)、體驗閱讀、讀中見情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實踐。教學《四季》一課,我讓學生充分自由地朗讀,把自己當成草芽、穀穗、雪人來體驗,體會出這些人性化了的事物的興奮與自豪。

(1)學生再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2)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練習朗讀,並重點指導第一小節:

通過指名讀、學生評價讀,老師範讀,並滲透讀書方法:邊讀邊看課文插圖,想象著春天美麗的景色的方法。讓學生再練習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

(評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因此,只有讓學生讀懂了課文,才能與文字進行對話,才能領悟其中的感情,從而讀好課文。)

(3)學生練習朗讀第二小節,通過以評促讀的方式讓學生逐步總結讀書方法。

(4)剩下的兩個小節,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把握閱讀教學以“讀”為本的特點,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五)想像入境、情感薰陶

兒童詩的語言親切、生動,意象簡單使得詩歌在很多地方都留有空白。《四季》也是如此。在讀通讀懂後,我在詩歌的空白處設計了這樣一些提問“尖尖的草芽對小鳥說‘我是春天’。小鳥會怎麼回答呢?”“假如你是荷葉,你還會對青蛙說些什麼?假如你是坐在荷時上的青蛙,你又會對荷葉說些什麼?”????目的是讓學生髮揮自由的聯想去填補這些空白,欣欣然走進詩的意境。這種想像說放能使學生入情入境地,多而達到與作者和教材產生情感的共鳴。

(六)迴歸整體,再次感受四季的美。

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選擇小組喜歡的小節用不同的方式朗讀,可以齊讀、男女生分讀、表演朗讀、配樂朗讀等多種彙報形式。

(七)、拓展延伸,積累語言。

仿照課文形式,自己做個小詩人。兒童詩的句式往往可以舉一反三,遷移運用。是學生髮揮想像的創造性思維,是發自內心的抒發,能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和他們的創造力,讓他們張開想象的翅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傳統的教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書,運用常規教學手段,需花較多時間且枯燥,但通過多媒體教學能極大提高效率且學生興致高漲。在堅持“以讀為本,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中,在圖案變化的過程中,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能長久保持,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體會情感,發展語言,力求做到課堂是學生的舞臺,因學生而精彩。多媒體資訊

技術為追求高效課堂提供了有效保障:有驚歎、有欣賞、有生成,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進一步的理解,突破了重難點,使得課堂錦上添花!

四季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四季》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它以兒歌的形式,通過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語言親切、生動、文字優美,四幅插圖色彩豔麗,是一篇適合朗讀且體現新課標合作學習為主的,培養學生初步閱讀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教材。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字。學會兩種筆畫,認識4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徵,產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三、說教學重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

四、說教學方法:

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受到情感薰陶。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師:小朋友,我們的大自然可神奇啦。你們看,它給我們帶來了什麼禮物?(貼圖片:草芽、荷葉、 谷 穗、雪人)

師:你們知道它們是在什麼季節才會有的嗎?(學生回答後,相機在圖片下面貼上詞語:春天、夏天、 秋天、冬天。)

師:春、夏、秋、冬就構成了一年的——(學生答後板題、生讀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四季的兒歌。

二、初讀感知

(一)看四季圖畫,聽配音朗讀,感知課文。過渡:這麼動聽的兒歌,同學們一定很想讀一讀。

(二)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藉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三)指名朗讀,糾正讀音。

三、識記生字

過渡:要想把兒歌讀得動聽,我們先要和生字寶寶交上朋友。(出示生字卡片)

(一)帶拼音讀(跟讀、齊讀、指名讀)

(二)去拼音讀(開火車讀)

(三)讀詞語(齊讀)

(四)同桌交流識記方法

(五)全班交流

四、再讀感悟

過渡:認識了生字寶寶,我們就能把兒歌讀得通順、流暢了。

1、生再讀課文。

2、師:這首兒歌按照春夏秋冬分成了4個小節。

春部分:什麼是草芽?

為什麼說草芽尖尖是春天?

A. 通過板畫理解草芽是剛才地裡長出來的,尖尖的,嫩嫩的。

B. 通過讀中感悟到草芽尖尖是春天。

2 、夏部分:為什麼說荷葉圓圓是夏天?

通過反覆朗讀,小組討論,得出荷花是夏天開的`,圓圓的荷葉只有夏天才有,所以荷葉圓圓是夏天。

3 、秋部分:什麼是穀穗?

穀穗為什麼是彎彎的?

為什麼說穀穗彎彎是秋天?

A. 從錄影中觀看農田裡稻穀豐收的景象。

B. 通過實物,觀察穀穗的樣子,知道穀子成熟了,把枝壓彎了。

C. 反覆朗讀,得出穀穗彎彎是秋天。

4 、冬部分:

1) 、通過每個學生的肢體語言“挺肚子”來理解“一挺”的含義,在讀中感悟到雪人因為高興而挺。

2)、聯絡生活實際來理解“頑皮”。

五、 感情朗讀( 自由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結合,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六、拓展訓練:每個季節有許多東西,如桃花是在春天開的。我把它編成像課文裡一樣的兒歌。

桃花紅紅,

他對蜜蜂說:

“我是春天。”

你能像小作者一樣也說編編兒歌嗎?看誰編得多,編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