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四年級美術說課稿

說課稿6.99K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美術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年級美術說課稿

四年級美術說課稿1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美術四年級下冊第九課>。我準備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和教學程式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1、內容、作用本節課是設計製作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藏書票。並使學生能對藏書票製作的基本知識作全面瞭解。藏書票是一枚貼在書籍扉面上的微型版畫,以示書籍之主人。這樣會對所愛的藏書增加閱讀和珍惜的情感。本課先欣賞大量的藏書票,在輔以生動的講解,使學生從藏書票的實用和審美雙重功能中感受美術的社會價值,從而進一步提高進行審美創作的願望。

2、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知識與技能能目標:認識藏書票,學會對藏書票的欣賞,要求能根據一定技能來製作藏書票作品。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師生之間的對話,同學門之間的討論以及不斷遞進互動式的探究學習,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精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的相互合作、積極探索的精神,同時,讓學生在藏書票的創作、設計中獲得藝術創作的歡樂和情感的交流,以培養學生讀書、愛書、藏書的好習慣。

3、教學重點和難點由於學生對藏書票接觸不多,我認為本課的重點是藏書票的內容構成和製作方法。它對學生初步觀察分析藏書票有重要意義。由於學生繪畫水平不同和觀察生活的感受不同,所以把難點定為創意設計。

二、教學方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的特點,我主要採取“啟發――引導”法,以圖例為線索充分利用掛圖,不斷採用欣賞、啟迪、討論、展示、交流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主動參與發現新知識的慾望,同時在師生的互動中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增強合作意識,領悟課程中人與人之間資訊的美好情感的傳遞,從而感受知識的價值、情感的價值。

三、學法指導

藏書票是具有實用和審美雙重性的一種藝術品,需要相關的知識技能和創造思維,因此本課利用大量圖例使學生達到圖字一體畫面精微簡潔,引發學生愛書讀書藏書的慾望。學生在欣賞討論與製作過程中提高自已的審美能力以及製作方法與技巧,也能在同學相互作品交流中增強友誼,培養合作意識。

四、教學程式

1、匯入上課後我先拿出幾本貼上藏書票的書籍讓學生欣賞。引起學生興趣,然後說明在我珍愛的書所設計的藏書票。這節課我將滿足同學們的好奇與求知,來一起共同認識、欣賞與製作藏書票作品。從而引出課題。

2、講授新課

(1)讓學生掌握藏書票的構成藏書票的尺寸一般為火柴盒大小,最大不宜超過17.78CM。畫面的構成一般需要富有一定含義的形象內容和有票主的名號及必書齋稱謂(如:中文“書票”、“藏書票”、“藏書”、“之書”、“珍藏”)和EX-LIBRIS字樣。EX-LIBRIS為拉丁語“於以藏之”(“我的藏書”)之含義,因為古藏書票皆有此字樣的習慣,故沿襲而成為藏書票國際通用的符號。

(2)讓學生了解藏書票的表現題材藏書票的方寸雖小,卻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藏書票因製作者不同的民族、地域及年代、文化背景影響而風格各異,其表現題材也從自然風景、花卉、植物、動物、靜物到人物紋樣,內容十分廣泛,無所不及。從藏書票的整體風格和形式上看,歐美的藏書票多以黑白為主,版種以木板、銅版為多,風格細緻工整,製作精良,尤以人體、植物裝飾紋樣、箴言為多;而中國和日本以及東方國家的藏書票,多以套色為主,版種形式非常豐富,所體現出的藝術風格明麗,輕鬆,文字簡短含蓄,極富東方文化之神韻。

3、藏書票的欣賞同學們,這裡展示幾幅國內外的`藏書票作品,大家討論一下,優秀的藏書票作品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特徵?一幀好的藏書票,首先要在設計上下工夫,設計的意念要緊緊圍繞著藏書內容、藏書者的興趣、愛好、性格等,並通過文字和畫面形象有機組合來體現,作為書籍的裝幀和標記。藏書票除了具有實用性、裝飾性外,還應有一定的寓意性。總之,好的藏書票作品要求構思立意新穎、風格表現獨到、製作精美規範。教學設想:這一環節通過先讓學生感受作品,根據提供的背景資料,再作藝術形式的分析。然後,組織學生討論、解釋作品,以此來引導學生體驗、思考、鑑別、判斷,形成健康的審美情操,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4、作業指導以我親手製作的藏書票為範例向學生講授介紹一種用紙版畫的製作方法:

(1)、用一張稍厚一點的卡紙設計一個新穎的形象。

(2)、用剪刀將各部分剪下,貼上成成紙版,注意各部分貼上的層次。

(3)、將圖畫紙版覆蓋在紙版上,在紙版處塗上自己喜歡的蠟筆顏色,拓印出作品。

(4)畫出藏書票的外框,在合適的位置上用藝術字體寫上“藏書”或“之書”和EX-LIBRIS字樣。

5、展示作品,互評作品。教學設想:因為每個學生設計創作出來的藏書票都是獨特的,這個環節我應該對每個學生抱以熱切、積極的期望,並從各個角度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讓學生髮現和尋找他人身上的閃光點,發展學生的潛力。

6、課堂小結拓展。教學設想:使學生從藏書票的實用和審美雙重功能中感受美術的社會價值,引發學生愛書、讀書、藏書的慾望。

四年級美術說課稿2

尊敬的領導:

你好!

一、教材分析

《蔬果的聯想》一課是選自湘教版國小美術教科書第七冊,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它利用生活中取材方便、利於加工的蔬菜、瓜果,作為天然的雕刻、塑造材料,讓學生進行活潑、有趣的立體造型活動,宗旨在於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美”。從而發展學生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增強學生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基於對教材和新課標的理解,我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做出了一下的制定。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學習簡單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細緻、敏銳的觀察生活的能力以及奇妙、獨特的想象能力,發展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重點:提高對物象特徵整體感知能力,掌握切割、插接、鏤空等造型方法。

難點:激發學生聯想和想象。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處在國小中段,他們在國小低段學習中已經具備了初步的理解、審美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但缺乏豐富的聯想思維與想象能力,致使他們準備的材料可能比較單一,制約了他們創作的思路,因此學生創新制作能力受到侷限,這為完成本科的活動增添了一定的難度。

三、教法

1、直觀演示法:開課時,通過直觀演示形式吸引、刺激學生的眼球,以問題記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迫切的心理驅動下進入課堂學習狀態。

2、談話法:在探究方法,展開聯想的教學環節,我通過談話法,引導學生在觀察、分析、聯想、欣賞和評議中培養並提高細緻、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奇妙、獨特的想象力,促進學生創作出更與眾不同的作品。從而突出本課重點,解決本科難點。

3、激勵評價法: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在各環節的'教與學的過程中,激勵評價都貫穿其中。通過評價進一步記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觀察分析能力,調動學生想象能力和創作思維,從而使學生在原有認知水平上有所提高、發展。

四、學法

1、練習法、美術是造型藝術、視覺藝術。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是培養學生自主發展的根本方法。因此,通過練習時間與操作,提高學生動手時間能力、造型表現能力。

2、自主探究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標教學理念下創設的以人為本、,民主和諧課堂教學氛圍的具體體現。通過對精彩圖片的觀察、分析和評議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蔬果玩具的製作原理和方法。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演繹,激發興趣(Flash動畫)

1、教師演示課件:“池塘裡的小青蛙”。

2、學生欣賞、感受由蔬果引發聯想而帶來的奇妙世界。

(二)、深入感知,巧妙聯想

1、提出思考:你認為南瓜變青蛙妙不妙?為什麼?

2、學生自由討論,教師傾聽、參與討論。

3、交流討論結果,教師板書:

4、觀察自己帶的蔬果和教材第14頁小訓練中的白蘿蔔,分組展開聯想,然後集體交流一下想法。

(三)、嘗試表現,探究方法

1、教師指導一名學生根據聯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體上用刀切、割或挖出作品的大致造型。

2、教師提示學生正確使用墊板和刀具,注意安全。

3、要求學生自學教材,閱讀說明文字,進一步瞭解塑造作品的方法:鏤、刻、組合、插接等。

(四)、賞析作品,創造表現

1、作品賞析。

2、分組自由創作。

(五)、教學評價與延伸

1、自由欣賞,自由交流。

2、集體評議最佳創意獎。

3、教師拍攝作品。

4、欣賞石玩作品。

5、蔬果的聯想特徵:形體色彩紋理

聯想:圓鼓鼓黃綠色黃綠相間的條狀花紋步驟:選材想象製作方法:切割插接鏤空本課恰當運用了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通過生活中常見的蔬果,進行“以形造型”地創意設計。用精美、有趣、生動圖片展示,直觀形象的滿足了學生視覺感官,為學生的創意製作學習提供充分的準備,開拓了學生的聯想思維,對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提供了有效的幫助。通過欣賞圖片並讓學生總結制作方法,實現教學互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本節課以濃厚的興趣貫穿教學始終,在教師的引導、點撥下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通過想象加工,孩子們思維火花在課堂上盡情綻放。

我的說課就到這裡,如有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指正。

四年級美術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我心中的未來》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本科的教學時數為2課時。我所授的是第1課時。

這節課面對的教學物件是四年級學生,這一階段的兒童是想象思維最為活躍的時期,他們快樂的充滿童真童趣的,不守約束的想象會像火上一樣噴湧不止,因此,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總目標》所倡導的“培養學生欣賞評述能力,體驗美術活動樂趣,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維,激發創新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並結合本年級的年齡特點,本著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科的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用多種繪畫形式表現出想象中的未來。

2、培養學生的構圖、造型、色彩等綜合美術能力。

3、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4、聯絡實際生活,想象未來生活變化,激發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5、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構思、想象、構圖及造型的表現。

教學難點:構思、構圖新穎、獨特、能充分體現心中的未來。

二、教法運用

針對這一學段的學生活潑想象豐富的特點,創設與教材享適應的樂學氛圍,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變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育思想。我打算用兩種方法進行教學:

1、情境激勵法,根據本課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我採用創設情境的手段,讓學生充分感受出示的片斷場景,開啟學生想象的閘門,激發學生創作的慾望,有力地解決了本課重點。

2、德育滲透法,各門課程之間要結合自身特點,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因此,課堂上教育學生從小愛科學,善於觀察善於發現,從點滴小事做起,改善改變我們的未來,從而解決了本課的難點。

三、學法分析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科學的.學習是一把開發學生智慧的金鑰匙,也是學習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我準備採用以下兩種方法為主的學法指導:

1、自主互助探究學習法,讓學生通過觀看課件中的內容,做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大膽想象心中的未來。

2、合作交流法,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通過相互交流,大膽表現自己的奇思妙想,目的是給學生之間提供不同的學習物件,聽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經驗,拓寬學生思路,達成教學目標。

四、教學過程

《美術課程標準》提出“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培養,使學生能夠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為環節中體驗美術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促進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形成創新意識,培養個性。”

(一)、匯入階段

欣賞科幻小故事,激發學生對太空進行聯想和對未來生活的想象。引出課題《我心中的未來》

(二)、引導階段

1、將自己蒐集的材料與同伴一起分享,回憶過去、看看現在、想象未來,展開聯想,暢所欲言,大家想讓我們以後的生活怎樣?

2、欣賞作品,提高審美,介紹多種繪畫形式的作品:彩筆繪畫,蠟筆繪畫,水彩畫等。本節課是第一課時,主要從構圖和繪畫內容上進行引導。

(三)發展階段

大膽創作,點撥引導,讓學生密切聯絡生活,消除學生的依賴心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解決創作過程中的問題。(四)展示評議

雖然學生作品為半成品,但也透露出學生們的創新和發現,展示採用自評為主,互評和教師簡評為輔,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去,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年級美術說課稿4

《奇妙的水族世界》是一節集繪畫、手工等綜合的基礎內容課程。原名為《水族箱》,是中國教育學會美術教育研究會、北京市教育局教材編審部、北京市教育學會美術教育研究會合編;人民美術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由於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最重要的理念之一是突出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注重創新性,並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相聯,因此我對於本課的設計形式與環節做了相應調整。故而,我對於本課程的內容分析和理解是:雖然本課程是利用繪畫、手工等綜合形式製作各種水族生物,但製作的形式與手法、運用的材料可以靈活多樣,儘可能地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充分發揮、尊重學生的想象、激發他們的求異思維,從而使其在學習、製作中感受美、發現美、探求美、創造美的樂趣,達到寓教於樂的自然統一。這是我對於該課程理解與分析之一,更是要在教學中達到的目標。我對於該課程理解的第二點是教師與學生。即每個學生只要在本課上努力地發揮想象、動手實踐,將會有對《奇妙的水族世界》課程內容的一個新理解和再創造及呈現方式。教學是一種創造,是一門藝術,我們都認為無論哪個課程內容,每個班級因為教學設計因素的不同(目標、策略、教學方法、教學物件、教師等)都會創造出與其他班級不同的教學效果,即使是同一位老師上同樣的內容,也應根據班級授課物件不同調整授課思路,這也就是我在本課程中對教師與學生的理解與認識,這也是本次課程改革又一新的理念,將課程與教師整合。

對教學物件是國小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這個階段正處於二維平面再造思維向三維立體形體空間意識的重要轉折時期。他們學習過《海底世界》一課,也親手創造過各式海洋生物,但由於當時特定的課程限制及當時他們的思維發展意識,只侷限於平面創作,可以說是隻有形而沒有體。再者,用的具體材料的不同,也可以帶來不同的思考與創意,因此,我在本課中在完成形的基礎上有意強化體的塑造意識,使其達到形與體的整合意識。基於以上分析,我對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有如下確定: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水族世界製作的學習,達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熱愛自然的情感。

2.使學生了解海底世界。學習運用不同質地材料,創造海底景物、動植物,並予以組合。

3.體驗想怎樣創作就怎樣創作的快樂。在作業中體現視覺創造能力和視覺創造的自由及個性。體驗只要動腦去想、動手去做,就會有新的視覺形象誕生的成功感,從而培養他們的`動手創造能力及自信心。

重點:

水族類(尤其是魚類)的創造性製作。

難點:

水族的佈局與安排及要把握的原則(也就是要求與評價標準)。

教學準備:

各類各種可以運用的材料、與本課相關的可以找到的資源。

學具準備:

已裝飾好背景的紙箱的各式彩紙、膠帶、彩筆、繪畫顏料、填充物以及相關用具(剪刀、橡皮泥等)。

教學思路:

對教學的匯入是:以上節課完成的海底背景圖為匯入點,提問學生:“只有這空空的海洋背景會使這個水族世界變得豐富多彩嗎?”學生回答:“不會”。故而繼續提問:“那我們如何才能使它豐富起來?”學生回答:“可以新增一些各種各樣的水族生物,像魚、螃蟹、蝦……”根據學生的回答象徵式地出示幾件水族生物的圖片

(意圖1、開啟學生的思路,使他們能夠聯想到許多不同的水族生物;

2、給學生以適當的視覺化刺激,為接下來的新授階段分析魚的外形埋下伏筆)

在新授階段,要完成如下教學任務:魚的創造性製作及佈局安排分兩個環節來進行。第一個環節是在匯入基礎上,讓學生先進行分析、歸納,內容包括:

1.魚都有什麼樣的外形?根據外形的不同,學生可以創造性地進行色彩搭配。

2.如何能使平面的魚變成立體的魚?以及創造、設計超現實世界的水族生物(魚類)。

學習行為:將平面魚創造成立體魚,魚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體的;可以是現實世界的,也可以是非現實世界的。無論選擇哪一種,只要肯動腦筋,同樣可以出現好視覺的效果(演示),教師啟發(教的行為)出示各種不同魚類的製作模型加以介紹,拓寬思路。

第二個環節是講授水族生物佈局的方法及評價標準。問學生要想使水族世界變得更加漂亮,在擺放各種海洋生物時應注意哪幾點?學生可能會答出若干點,教師予以歸納、總結,並告訴學生:大家說得都很好,但是我想告訴大家,其實不管什麼樣的水族生物,在擺放時,只要能夠達到“疏密得當”、“前後遮擋”、“方向不同”這三點,就會使你的作品佈局達到完美、和諧。在學生明確要求之後,提出評價作業的標準及獎項。

(意圖:使之能夠明確如何才能將自己的作品設計好?好的標準是什麼?如果做到了,會得到什麼樣的獎勵?等等,使學生有了奮鬥努力的目標和動力)

另外,在學生分組製作之前,簡單地讓他們看一下其他班的作品。(意圖:不束縛他們的創造力,幫助他們拓寬思路)

在學生製作過程中,教師也參與其中。參與的原則是教師不束縛,只引導,不隨意評價他們和打擊積極性,只欣賞讚美他們,發現優秀作品,可以全班臨時欣賞,臨時讓學生捧起作品,呈現各個角度以展示。

(意圖:使學生獲得成功感,能增強自信心)

在評價階段,讓學生根據事先已經制定好的評價標準進行組內自評、互評,教師只是贊同或反提出一點建議,以公平、民主的原則進行評選。其中“最佳合作獎”是留給全體學生的。

(意圖:1、要使學生明白只要人人動手,個個參與,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創造美好的、個性化的視覺形象。

2、使每位學生都有成就感,都有成功的自信心。)

四年級美術說課稿5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美術四年級上冊《窗外的景色》。

本課是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窗景是繪畫中常見的題材。因為,窗景顯露出濃厚的生活氣息吸引了人們,是窗景構成的畫面吸引了人們。不同的窗景反映著不同的地域特徵、不同的文化背景,同時也反映出不同的生活志趣和審美理念。這主要靠窗外的景色、窗臺的擺設、窗戶周圍的環境判斷出來的。對於四年級學生而言他們已經掌握一定繪畫和製作的技能、技巧,創作窗外景色的命題作品比較容易,難在窗外景色特點的表現。

根據以上分析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欣賞圖片、照片瞭解窗子的結構和組成部分及形狀。

2、學生根據想象,運用不同的繪畫製作方法表現窗外的景色。

3、激發學生熱愛生活、大自然的情感,培養學生對立體造型設計的興趣。

本課的教學重點:鼓勵學生運用繪畫或製作的方法表現窗外的景色。

本課的教學難點:啟發學生想象表現窗外的景色。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新課標》為理論依據,注重美術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絡,採用創設情境法、觀察發現法、鼓勵法等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教學。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造型表現活動。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教學中,主要採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欣賞圖片、照片中開拓學生思路,激發創新精神。以自由組合學習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共同探究製作方法,把自己的發現與同學、老師進行交流,明確創作形勢和方法,提高動手能力。

下面我將按教學環節介紹一下在教學中具體實施的情況。

一、 激發興趣

課件出示學校窗景照片。

今天,我們就來創作一幅表現窗外景色的作品(出示課題)

二、發展階段

1、認識窗子的結構。先使學生了解窗子的結構,包括哪幾部分:有窗框、窗臺、窗簾、窗玻璃。再請學生談除了常見窗子的樣式,你還見過哪些樣式的窗子。在學生交流窗子的樣式後課件出示窗子的樣式,開拓學生的視野。為的是學生在創作中窗子的樣式不會單調。

2、啟發學生想象,創造景色。《新課標》的教學建議中指出,“在教學中,應當遵循審美的規律,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比較。”所以,我首選請學生談透過窗子經常能看到的景色。例如; 學生彙報景色有我們的生活情景、常見的樓房等。再通過欣賞課件出示景色圖片“四季的變幻、日夜的更替”啟發學生進行想象,想象透過窗子想看到的景色,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為下一步的創作奠定基礎。

3、學習製作方法。 通過分析範畫,引導學生分析運用的表現方法有a、繪畫b、剪貼。明確作品中運用不同方法採用的技巧及應該注意的問題。

4、進行創作。鼓勵學生用喜歡的方式和方法,創作自己最理想的窗外景色。

三、作品展示 體驗成功

在《新課標》的評價建議中指出,採用多種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的美術作業。我主要採用了自評和互評的方式。各小組在展示作品中互評、彙報創作構思、合作感受。教師鼓勵表揚,肯定各組的成功。

四、教學拓展

鼓勵學生用紙立體的方法,製作能開啟的窗子。

本課每個環節力爭讓學生保持濃厚的興趣,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創作窗外景色的樂趣,使整節課的氣氛“和諧、民主、愉快、輕鬆”。

四年級美術說課稿6

我說課的內容是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國小美術教材第七冊第4課《時間告訴我》一課(課件),下面,我著重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程程式、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課件)

一.教材分析(課件)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時間告訴我》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物件是國小四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國小兒童的學齡特點,本著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課件)

思想目標:體會時間的意義,形成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鐘錶,嘗試運用不同的表現形式設計和製作。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生活情感的表達能力,發展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課件)

教學重點是:鐘錶的製作。

教學難點是:鐘面設計的合理性和協調性。(將鐘面巧妙的設計在造型中)。

二.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國小四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教學過程(課件)

為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創設情境欣賞鐘錶我首先設計了“創設情景——欣賞鐘錶”這一環節,因為興趣是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播放了學生們都喜愛的迪斯尼動畫片段,把學生帶入鐘錶的世界中,讓學生欣賞造型各異、風格獨特的鐘表,為後面設計鐘錶做好鋪墊,並提問:“我們生活能離開鐘錶嗎?”引導學生通過體會時間的意義,懂得珍惜時間,引出本課課題——《時間告訴我》。

(二)引導啟發瞭解鐘錶其次由於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知識層面、生活環境的不同,觀察力與認識層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設計了“引導啟發瞭解鐘錶”一環節。先出示一組鐘錶圖片,通過“看看我們的鐘表都有什麼共同的特點”等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瞭解鐘錶的基本特徵。接著出示一組有錯誤的鐘表,讓學生觀察分析:“誰發現了,這些鐘錶設計的哪裡有問題?”設疑引路,歸納總結,突破難點,避免發生同樣的錯誤。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學生鐘錶的製作設計了一個坡度,減低了難度。通過語言表述與語文課相結合,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教學活動中,以此調動學生勇於表現、釋放個性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三)自主探究折制鐘表接著我設計了“自主探究——折制種表”一環節,因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特別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他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識,所以在這環節我先用激勵的語言表揚學生的學習精神,接著出示一張正方形白紙和摺好的紙手錶,問學生:“誰想知道這張白紙是怎樣變成這個漂亮的紙手錶的?”正當學生情緒高漲,產生積極的探究動機的時刻,我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到書中12頁尋找答案,鼓勵他們根據書中提示,相互交流,積極互動,講解自己的製作想法,瞭解不同的方法步驟,並大膽地展示出一個設計與眾不同的表面。通過這種安排,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在小組中合作、在小組中探討,使重、難點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決,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大膽創作製作鐘錶為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我設計了“大膽創作——製作鐘錶”這一環節,鼓勵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再創作,在再創作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協調,鐘面指示明確。製作同時,並播放兒童歌曲《時間像小馬車》,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在學生創作作品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材料的選用、顏色的搭配等問題。我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學會解決問題。

(五)展示欣賞評價鐘錶我接著設計了“展示欣賞——評價鐘錶”的環節,這樣就做到了問題由學生提,方法由學生想,思路由學生講,從而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從而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六)課堂小結擴充套件延伸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後設計了“課堂小結——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學生學會從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快樂,甚至會從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體會到快樂。這一環節對快樂的回顧,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

最後,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和家長共同創作一個更漂亮的鐘表拿到學校來,把自己的創作感想和樂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1.自評:讓學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臺上展示,說說自己的作品名稱,覺得自己的作品什麼地方製作的棒?

2.互評:學生之間相互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

3.教師評價: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我相機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點評時注意給能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找出其優點,甚至擴大其優點,併發自內心讚揚他們,使他們擺脫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這樣,讓全體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板書設計:

(課件)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分三部分:課題鐘錶基本特徵示意圖和展示區。

總之本節課通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他強調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很好,一句話: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四年級美術說課稿7

我說課的內容《石頭魚》是一節自編課,同時也是去年設計的沙河文化系列的延續。我準備從以下七個方面進行闡述:一、學情分析;二、教材分析;三、目標預設;四、材料準備;五、教學流程;六、教法學法;七,教學反思

一、學情分析:我校位於沙河邊,沙河現在很美麗,學生大多數都喜歡在沙河邊玩耍,對沙河有很深的感情,孩子們是沙河的一員,那麼孩子們能不能在讓我們的沙河更美麗更熱鬧呢?為我們沙河的娃娃創造自己的理想中美麗的和諧的沙河呢?在這一特殊的前提下,也為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學生髮展為本,使學生在積極的自我設計石頭魚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創造力,發揚團結和睦友好的精神,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沙河的關注和熱愛,以體現新課程標準,我順應去年自編的沙河文化系列編了了這節課作為沙河文化系列之二。

二、教材分析:在本節內容中通過用隨處可見的卵石製作石頭魚,激發孩子們作為沙河的一員,隨時為沙河的美麗動腦筋,並能用豐富的語言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對孩子進行個性和創造性思維及團結合作的培訓,讓他們在研究中學習在合作實踐中發現問題,並在充分利用卵石製作石頭魚中加強環保意識。同時鼓勵孩子們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有助於學生成為積極的評價主體,提高評價能力。通過學習使孩子們瞭解沙河關注沙河。基於我設計這節課的目的,我對本課的教學目標預設為:

三、目標預設:1.通過探索用卵石自由創作出各種各樣的石頭魚,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創造精神和想象力。2。培養學生生活情感,體驗合作探究發現的愉悅,激發自信心和美術學習的興趣。3.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使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開發學生的實際創造潛能。

四、材料準備:1、教具學具準備:卵石.水粉

五、教學流程圖:主要通過5個環節進行:(一)、激趣導課。通過提問激發孩子們對沙河產生關注(二)、質疑探究。觀察分析卵石,小結出要關注身邊事物學會巧妙利用材料創作或再創造,培養小組共同探究能力。(三)、學生分組在實踐中體驗自己做主並通過設計石頭魚,一起努力把沙河變得更加熱鬧的樂趣,調動全班學生積極參與,增強小組團結合作能力,激發創作潛力和學習激情。(四)、欣賞評析別人和自己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悅和美的感受,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五)、擴充套件思維激發繼續探索精神及自主學習能力。

六、學法、教法,依據本課的性質及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採取“啟發----引導法”,圍繞小組合作展開學習,通過了對原材料的分析,工藝設計的構思,改變傳統的師生的教學方式,瞭解本校 學生情況,聯絡實際生活,立足於新課程標準,把“感知”“欣賞”“創造或再創造”為前提,做到以學生髮展為本,並把合作和探索想結合,培養小組合作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繼續探索的精神。無論教法還是學法,都全方位滲透到教學程式中去。

七.教 學 反 思:本節課根據學生的認識和掌握知識的規律,運用激趣導課---質疑探究---嘗試創造---體驗成功----小結拓展,積極創設一種寬鬆的自由的.情景,使學生對卵石工藝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併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製作慾望,緊接著展示製作技法與過程,然後引發其展開聯想的翅膀,激情澎拜地動手製作石頭魚,師生共同合作,完成多維評價。既保護了學生的自信心,又發展了其個性,很好的體現了新課程改革提供創造性教學精神,整個教學過程充滿美的韻律,讓學生在一個和諧的民主的快樂的氛圍中學習,並自覺的探究製作技能技巧,對卵石工藝有一個比較明確的 感性認識,有效的調動了學生的眼,腦,手,使其得到全面的鍛鍊與培養,而且背景色彩營造的意境給學生提供很好的視覺效果,既培養了學生審美和創新意識,又增強了學生對工藝設計學習的興趣。總體來說,學生對於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感興趣,學習過程中始終表現很積極很投入,對於在石頭上創作掌握的比較好,只是由於是第一次嘗試的原因,學生的經驗不足,底稿畫的不錯,在填色時有學生沒有把握好水分,導致魚的形象模糊了些,但再多做幾次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學生得到了體驗,得到了收穫,得到了快樂。

四年級美術說課稿8

【教學目標】

1、能用金山畫王的特效方式表現一片以草叢為主題的作品,體現草葉之間、草與人物或動物之間的遮擋和遠近的空間關係。

2、欣賞畫家的作品,學會思考,能大膽想像,拓展創作,使畫面表現的內容更豐富。

3、觀察自然,認識自然,熱愛自然。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用金山畫王的特效方式表現一片以草叢為主題的作品,體現草葉之間、草與人物或動物之間的遮擋和遠近的空間關係。

難點:在欣賞畫家的作品的同時,能讓學生學會思考,能大膽想像,拓展創作,使畫面表現的內容更豐富。

【教學準備】

資訊環境及媒體。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同學們:今天的天氣特別好,老師今天要帶大家去郊外去踏青感受春天的氣息,大家想不想去啊?學生:想!課件:老師駕車帶著學生到郊外去感受。大家看到了什麼?學生談所見、所感。

2、我們已經用線描畫了草叢的作品,幾棵草長在一起時,它們會有前後、高低、大小等各種變化,呈現出生動的自然效果。現在請大家自由欣賞作品,請開啟桌面上的資料夾01。播放輕音樂。問:大家看到的作品怎麼樣?它們美在哪裡?學生感受發言。小結:草叢很豐富,草叢的畫面充滿了生命力。

3、思考:在草叢中除了草以外,還會有些什麼呢?學生討論:有蜻蜓、蝴蝶、蚱蜢、青蛙、小朋友、玩具等等。那今天我們就學習用電腦技術來畫草叢中的作品。課件揭題:草叢中。

二、新課:

1、課件:欣賞畫家盧梭的作品。現在老師請同學們欣賞一張畫家盧梭的作品,請仔細觀察,這幅作品都表現了什麼?有什麼特點?小結:盧梭是法國畫家,他的這副作品展示了生命中最神祕、最隱祕、夢幻般的情境。這裡的色彩明快,以深綠色為主。在草叢中,樹幹、花、草、葉、果實各有特色。主題是:被花豹襲擊的黑人,人和動物自然的隱約在草叢中,植物也富有生命力,像活起來一樣,整個畫面充滿了生機,引起人們對熱帶叢林的嚮往。

2、現在再請大家自由欣賞以草叢為主題的作品,請開啟桌面上的資料夾02。播放輕音樂。

3、引導思考:藝術家們的作品充滿了奇特的幻想。看了這些作品你想到了什麼?你喜歡這些作品嗎?你能說說發生在草叢中的故事嗎?或者是你想象中的叢林是怎麼樣的?有哪些草,有沒有花朵和果實?其中還有沒有動物和人物呢?動物和人物是怎麼樣的,在做什麼?它們又是怎麼樣組合在一起的?

4、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名讓學生操作後教師引導:如果在這個同學的作品中再新增或更換新增的人物、動物、飛禽等你能想到會有什麼樣的效果嗎?可以怎麼給它命名呢?學生討論併發言。

5、學生創作:現在請同學們給自己的創作主題用我們學過的金山畫王這個軟體資源去創作吧。要求:創作時要注意草是主題,新增的人物、動物、飛禽不能太多。大家也可以用桌面的資料夾01的草叢圖片進行創作,並給你創作的作品命名。播放音樂,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儲存自己的作品。

6、作業展評:請開啟自己的作品,選出作品媒體廣播。先讓學生自評互評,教師做小結:表揚與鼓勵。

三、教學拓展。

1、現在再請大家自由欣賞畫家的作品,請開啟桌面上的資料夾03。請大家在欣賞的'同時選出你最喜歡的一幅作品。提問:你為什麼喜歡這幅作品?說說你的理由。

2、現在大家欣賞的作品與剛才大家創作的作品有什麼不一樣嗎?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對了,現在欣賞的作品有宇宙中、天空中、森林中、花叢中、海洋中、校園中等美麗的故事。那麼你能用金山畫王這個軟體資源來再創作其它主題的作品嗎?

3、學生再次創作。同時要注意要有主題。音樂播放,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儲存自己的作品。

4、作業展評。請開啟自己的作品,選出作品媒體廣播。先讓學生自評互評,教師做總結:今天我們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了許許多多不同作品,並且用金山畫王這個軟體繪製出了美麗的草叢中、宇宙中、天空中、森林中、花叢中、海洋中等美麗的故事。,感受到了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同時我們也明白了,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描繪出千變萬化的事物。退出並關機,下課!

四年級美術說課稿9

一、教材分析

1.內容、地位、作用

本節課是色彩知識加運用課。主要是使學生在鞏固同一種顏色加白或加黑會使顏色變淺或變深的色彩的明和暗的基本知識基礎上,加深理解合理的色彩搭配使畫面裝飾效果更好,但一節課時間,學生作業效果很難顯現,因此,我重新設計了學生作業方法,每人單獨塗好漸變色塊後,兩人合作用剪貼的方法完成作業,(出示作業效果)體驗色彩搭配的樂趣,培養學生協作精神。

色彩是造型藝術的重要元素,也是引起人們心理、生理的感受、體驗的視覺源。

知識目標:瞭解色彩漸變的塗色技巧以及畫面上主體與背景的創意搭配。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創造思維能力及合作交往的能力

2.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範例上色彩的細微變化,體驗用油畫棒塗色時由一個顏色向另一個顏色漸漸變化的方法,在愉快的探究中體會色彩的變化的美感。

難點:畫面上主體與背景的創意搭配。(合作式學習方式的體驗)

細緻入微的教材分析是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第一步,切實有效教學方法的運用是關鍵。

二、教法運用

最佳的教學效果,出人意料的教學創造,都來自於教師和學生雙方的高度融合,當今的教學理念越來越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中唯一的主角,新的理念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增加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學習美術的方法以及發現自己的美術表現方法的比重。

因此,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認知現狀,本課以營造良好融洽的師生互動氛圍為主線,主要採取“啟發──引導法”,以創設的幾個不同要求的教學情景為線索,充分動用教具,不斷採用欣賞,啟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遊戲、競賽的引導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每個學生都能參加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認知、體驗熱情。從色彩感知聯想、漸變塗色的比拼與尋找合作伙伴、共同完成作業的快樂中,感受漸變色彩的美感,體驗合作的快樂。充分運用投影、掛圖現場演示,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並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學習美術的方法以及發現自己的美術表現方法的比重,真正做到面向全體。這樣多法並用,激發了學生“學”的慾望,培養了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的同時訓練了學生的探究、合作技能。

美術課的根本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完成一張美術作業,不僅僅是一種技法的純粹傳授,而是要讓美術知識技能的學習作為一種載體,培養學生的感知力、探究力、創造力和合作能力,生成最佳的學習狀態,因此,一堂好課,教法的運用是必要的,學法的指導更是值得推敲。

三、學法指導

色彩是視覺藝術重要元素,包含許多專業系統的色彩知識,色彩的漸變學問也很多,要想讓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在短短的一節課既理解知識又完成既能操作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因此本課利用競賽遊戲情景創設和觀察比較的引導,使學生始終滿懷輕鬆愉悅的情緒體驗,理解一個個知識點,一連串切實到位問題設計明確地為學生指出學習目標,兩人合作完成作業方式和情景的設計,遞進式地接近教學目標的達成。學生激發興趣,發展創造思維,體驗了合作的樂趣。

無論是教法,還是學法,都全方位的滲透到教學程式中去。

四、教學程式

本節課教學由匯入、新授、巡迴指導、小結四個環節組成。

1.匯入

我先向學生出示“聯想”一詞,提問:什麼是聯想?學生理解“聯想”的含義:由一樣事物聯想到另一樣事物。不同的顏色給人的感覺和聯想不一樣。出示不同顏色紙塊,請學生比賽想象力,一種顏色至少說三種感覺或聯想。提示:紅色——熱情、火焰、紅蘋果等等,此時有媒體演示輔助學生加深理解。學生四人一小組,每組的桌上都有一隻裝有各色油畫棒,只有一個小口的盒子,請學生跟著音樂,好奇地伸進盒中任意摸出一支顏料來。

啟發提問:“你摸到了一支什麼顏色?喜歡這種顏色嗎?”請你找出比他稍暗或稍亮的“夥伴”,形成一組漸變色。

學生興致勃勃地相互展示、交流。我出示一塊塗有一個顏色向另一個顏色漸漸變化效果的色塊,引出課題《漸變的色彩》。

2.新授

⑴.啟發方法,創設“塗色”比賽

我演示“接色”塗色方法及出示各類漸變塗色效果。

學生觀察感受:色彩得漸進排列;兩色相交處的自然銜接。漸變塗色使畫面層次豐富,有立體感覺。

嘗試比賽:比賽誰能最快用所學“接色”塗色方法又快又好地塗滿半張鉛畫紙。

提示:可以大面積漸變也可以小面積漸變;可以有較接近的色彩組合,也可以用反差較大的色彩組合。

選出每組動作最快的'四位分別獎勵彩紙。

⑵.出示教具,遞進提問:

出示一些主體與背景反差較大和不明顯的範樣。問:覺得那些畫效果好不好?為什麼?同桌交流:塗色的效果怎樣?比較、討論、交流。(深色使淺色更淺;亮色使暗色更暗;反差大的色彩搭配效果鮮明奪目)。

出示動植物的剪影問:還會畫哪些東西的影子?(出示相關教具)

出示一些色塊和單色圖形:請你把這些不同顏色的影子放到合適的色塊裡去。爭相回答:回憶學畫過的東西的剪影特徵,並勇於上黑板勾勒。練習色彩搭配:每組一位上黑板練習。集體討論交流優缺點。(深配淺;暗配亮)。

⑶.創設情景,體驗快樂

播放兒童歌曲《找朋友》,為剛才自己所塗色系尋找想配效果較好的“合作伙伴”。找“夥伴”:跟著音樂,踏著節拍,走出位子,塗較深色系的同學可選塗黃、橙、紅等較亮色系的同學作“夥伴”。找到“夥伴”的同學可適當調換位子,以便進一步合作完成作業。

出示兩張不同背景:怎樣使單一的背景顯得更活潑點?啟發孩子多說些,順著他們的思路,多給些鼓勵!夥伴”討論:如何分工、設計變化,共同完成作業:用大小變化、重複剪貼的方法設計主體造型。

用學過的撕貼或剪貼的方法改變背景效果。

(橫條、圓點、不規則圖形等)

⑷.引導合作,完成作業

出示作業要求:請你和你的合作伙伴共同用各自色彩漸變的塗色方法完成的色塊相互配合,設共同計剪貼組合成一服裝飾畫。教師巡視指導。學生體驗合作,把完成的作業貼到自己的小隊展示區域裡。(教師作巡迴指導)

3、小結

學會選擇:每組動作最快的同學選三張自己喜歡的評議最好的作業。

學會表達:全體一起找出被選中次數最多的作業,談喜歡的理由(知識的掌握情況、圖案的構思好壞、想象力的發揮、同學之間合作)

請獲獎代表談感受。

教師鼓勵小結:看來我們班的同學,個個都可成為小小美術評論家。美術作業的內容和方法還有很多,只要聰明加細心,好的作業效果會在你的手下出現!

四年級美術說課稿10

一、教材分析:

《字的聯想》是蘇少版美術第七冊第15課的內容。本課由文字的演變入手,以生動活潑的形式介紹了不同的聯想方式,是關於美術字設計基礎的訓練體驗課。這一課與純美術字教學有很大的區別,在教學中教師應緊扣的是“聯想”這兩個字,突出的是教材學習的靈活性和趣味性,通過學生的聯想,不但讓學生掌握變體美術字的一些設計方法,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理解生活與美術的關係,更懂得觀察生活,體會美術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設計理念: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徵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顯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在美術教學中,我們的課堂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通過教師的引領,發揮學生作為主體的作用,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求知慾望和探索精神,激發他們的想象力,並創造性地創作一系列有獨特性的作品。本課就是基於這些理念,通過教師創造性地處理教材,再通過課堂上的啟發引導,激發學生的創意,引發聯想。感受美術字的造型美感,提高他們的創作熱情。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認識和設計理念,我初步設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引導學生欣賞、瞭解中國文字的演變過程。

2、技能目標:體驗各種不同形態的文字的造型美感,初步掌握文字聯想的設計方法。引導學生運用多種繪畫製作的表現形式進行文字的聯想設計。

3、情感目標:發掘學生的創造力,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用新奇的聯想裝飾一個或幾個字。

教學難點:

如何發掘學生的創造力,能對同一字有不同的`聯想,並使學生創作設計出與眾不同的充滿畫意的字的聯想作品。

教學準備:

(1)、蠟筆或水彩筆等會繪畫工具,彩色紙。

(2)、教師準備電子白板課件,及便於學生展示交流作品的照相機。

說媒體:

隨著計算機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深入,教學改革的進一步發展,互動式電子白板逐漸進入我們的普通課堂。它的拖放、聚光燈、隱藏、拉幕等功能模組,擴充套件、豐富了傳統計算機多媒體的工具功能,更加提高了視聽效果,這些精彩的視覺及聽覺效果,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積極性,能更加熱情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下面我把我的媒體流程簡單說一說:匯入部分我利用拖放功能讓學生猜字、比較古今漢字瞭解文字演變及造字規律;探究部分我利用聚光燈功能聚焦“秋”的幾種聯想方法,並利用動畫形式更形象生動地展示聯想的幾種常見方法,從而讓學生了解聯想的方法,接著利用白板的書畫功能示範火字的聯想過程;展示部分我運用了照相、拖放等功能把學生的作品直接放在大螢幕上,改變了平時的展示方法,使學生作品更美觀。拓展部分利用媒體的播放功能讓學生聯絡生活中的字的聯想,潛移默化生活與美術的緊密聯絡。

三、教學流程:

美術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實施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能力,都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美術教育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與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與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秉著這樣的指導思想,我把整個教學流程設計成了“猜字匯入、揭示課題——‘秋’字為例、探索方法——創意指導、作品構思——自由創作、多維評價——聯絡生活、延伸拓展”五個環節。這五個環節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孫悟空為線索,活潑生動地串聯起課堂教學。

(一)猜字匯入,揭示課題:

新課標中提出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徵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本課我通過猜字遊戲,使孩子們初步認識瞭解中國的象形文字,再通過觀察字的古今變化,使學生充分認識中國文字的歷史與特色,併為祖國文化感到自豪,使學生的情感價值有一定取向。從字的起源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有聯想裝飾的文字很有趣,很自然地匯入了本課的學習重點,揭示了課題。

(二)“秋”字為例,探索方法: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美術課程標準中也指出,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絡在一起,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在這一環節,我按照三種不同的聯想方法逐個解決本課的學習重難點。

1、根據字意字形聯想。

①出示“秋”字,“看到這個字,你想到了些什麼?”,嘗試引發字意與相關事物的聯想。

②出示六個不同的“秋”字,印證學生剛才的設想,讓學生初步體驗字的聯想。

③進一步展示“油”“甜”,讓學生充分交流,鞏固這一方法。

④ 小結並進一步揭示“把和字有關的事物裝飾到字型上,可以把字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2、誇張變形聯想。

利用動畫出示“風、胖、香蕉、汽車”,在變化過程中瞭解誇張變形的方法。

3、色彩聯想。

設計理念:這三個聯想的方法主次分明,用了不同的媒體呈現方式,直觀有趣,最大程度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巧妙分解了重難點。

(三)創意指導,作品構思

這一環節的設計,我一要解決學生如何完整地完成字的聯想作品這一問題,二是要進一步開拓學生思維,發展創新意識,讓他們在設計時能夠從多角度進行聯想,從而設計出更有趣、更有創意的作品。

我先用“看了這麼多作品,好朋友孫悟空想考考我們“火字你打算怎麼變?”這樣的過渡語言,很自然地匯入到了作業演示的步驟中。在這一步驟中,我選用了較為簡單的“火”,分三步具體指導:一寫單線字定結構;二寫雙線字,在白板上把學生聯想到的事物進行選擇性的組合新增完成構圖;三進行聯想填色,這三個步驟完成一件完整的作品,學生一目瞭然,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再出示學生“母、弟、魚……”字,讓學生充分交流後嘗試動手設計,教師指導。欣賞一些較好的設計,獲得一些啟發,扶著學生從多角度進行聯想設計。

(四)、自由創作,多維評價。

前幾個環節下來,學生已經欣賞到了大量有趣的聯想文字,並且已經基本掌握了文字聯想的設計方法,早就迫不及待想動手來創作了,這時我順勢利導,提供一些學生熟悉的便於聯想設計的文字如“雨”“魚”等,讓學生來體驗設計的樂趣,同時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與個性化發展,鼓勵學生想一個自己喜歡的字來進行設計。為了讓孩子們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在教學評價時我努力改變傳統的評價方式,作品評價不作硬性統一,因人而異,實行孩子自評、互評,體現主體地位。在優秀作業上我寫下 “心靈手巧”、“魔幻色彩”、“獨具匠心”等給孩子成功的喜悅;在表現一般的作業上寫上“別洩氣”、“慢慢來”、“相信下一張會很精彩”等激勵性語言,相信孩子的內在潛能,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評價的導向、激勵、反饋、調節作用。最後再欣賞一些有創意的作業,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完善

展示環節利用照相功能把學生作品拍照展示在白板上,充分激發學生成就感,連孫悟空都不由連連稱讚。

(五)聯絡生活、延伸拓展

藝術來源於生活,這些經過聯想裝飾後的字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了,在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這些字?請你們做個生活的有心人,觀察並運用今天學到的方法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生動有趣。

四年級美術說課稿11

我執教的是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第15課《模板上的藝術》。

版畫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從古至今被廣泛使用,本節課主要目標是學習漏印版畫的基礎知識和製作方法。瞭解漏印的特點和表現力。其重點是用漏印的技巧創作一幅漏印作品。難點是畫面構思和佈局安排。同時還要注意漏印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一開始,我出示實物T恤、杯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很形象、直觀的展現給同學們,讓學生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漏印藝術的魅力。

為了是學生了解民間漏印,教師自然的將印製好的T恤和杯子使用過的模板,直觀的展現給同學們,讓同學們很自然的瞭解到T恤上的圖案就是用它印製而成的。從而更加激起學生們創作的興趣。

考慮到四年級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基礎,所以引導學生自由、大膽的去分析圖例,並鼓勵大家用簡潔、概括的語言表達製作步驟,從而鼓勵學生大膽的探究意識。以及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最後老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進行了總結。

由於學生對民間的漏印知識,掌握不夠好,對類似的作品見的.少,所以教師在示範的時候,就漏印的整個步驟演示一遍,從強調製作的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到演示完畢以後,教師為了讓學生們更加深刻的對漏印過程有所瞭解,並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回答,加深對過程的瞭解。

在本節課中,畫面佈局是一個難點,如何引導學生突破這一個難點,教師將2幅作品展現在學生們面前,這2幅作品的佈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幅規則有序、呆板,另一幅錯亂有序、內容豐富。

在 引導學生欣賞書中學生作品的時候,教師將問題直接拋給學生,尊重學生的意見,引導學生從畫面內容、色彩、佈局等方面分析學生作品,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掌 握了多種表現形式,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也擴充套件了學生的視野以及學社工的想象力,為下一步的製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最 後引導學生結合老師的講解和師範,用漏印的技巧,鼓勵大家制作一幅漏印作品,要求第一作品要獨特、新穎而富有個性;第二印刷要完整、精美。教師將更多的時 間留給大家進行創作,教師在巡迴指導的時候,囑咐大家一定注意安全,同時也要設計出別具一格的作品,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大家大膽想象、獨立完成衣服漏印作 品,最重要的是教師要時刻關注能力較差的學生,並給與及時的指導和幫助。

在評價學生作品的時候,教師先引導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給予及時的指導。鼓勵大家從構圖、色彩、佈局等方面分析同伴的作品,教師多采用激勵性的語言評價學生作品,同時對個性的作品給予肯定,便於學生在以後的創作過程中不會出現不好的影響。

最後教師結合本課中學過的漏印的技巧,引導學生要學以致用,巧妙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美化我們的生活,是我們的生活更加充滿陽光。更進一步的說明了漏印藝術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絡,是學生也認識到漏印藝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年級美術說課稿12

一、教材分析:

《玻璃水彩》是湘教版國小美術教科書第七冊中第六篇課文。《玻璃水彩》旨在讓孩子們體驗應用多種材料作畫的樂趣,根據玻璃不吸水的特性,在玻璃上作畫能產生許多特殊效果,產生許多肌理,這會讓孩子們感到特別新奇,讓學生在學習中發現美,體驗美,創造美。在平整的玻璃板上用水彩顏料進行水與色的趣味性點畫稱之為玻璃水彩.是一種探索性繪畫方式。與紙上水彩畫不同,它強調碰合效果的偶然性,只要有水與色的浸潤、滲化、交融並能產生意想不到的色彩肌理效果就行。它便於學習,易於掌握,有趣、好玩。教材在編排上從欣賞畫家作品進入,創設了色彩美的情境。

教材上的水彩畫《春山》是用水彩顏料加水在玻璃上適當點畫之後用專門水彩畫紙覆蓋轉印而成,稍用畫筆新增便成了這幅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畫。

本著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掌握在玻璃上點畫轉印水彩畫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種美妙效果。

2.感受水色的浸潤、滲化、流動、變化,增進對色彩美的審美體驗。

3.培養學生善於發現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創造形式美的能力。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掌握在玻璃上點畫轉印水彩畫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種美妙效果。

教學準備:玻璃、水彩顏料、筆、鹽等。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美術素養。在美術課堂上,除了掌握基本知識技法,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創作的靈感往往來源於生活。

三、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國小四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學生欣賞一組圖片。①張家界風光②一塊奇石③一個樹根

2、教師提問:這是什麼?

學生回答:山峰、石峰;教師提問:像什麼?

學生討論;

小結:對,像老人,像;從“山峰”到像“老人”是同學們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去想像的結果,使人信服.從這裡讓我們認識到:美需要我們去發現、去想像。在我們的繪畫中,有時沒有用往常的方法卻在不經意間發現和創造美的形象。

(二)、新授

1、請同學們再看一張圖片,聽老師作簡要介紹。這是在一塊玻璃板上塗的色,灰紫色濃淡相間,略有變化,然後將畫紙覆蓋上,輕抹,揭起來,玻璃上的彩色轉印到了紙上。

2、教師提問:請同學們思考,畫面上有什麼具體形象或者說經過稍微加工後,可以成為一張什麼圖畫?

學生討論:

小結:剛才同學們各抒己見,討論熱烈。請看第六課加工後的作品《春山》。樹幹挺拔,枝葉斑駁,溼霧繚繞,小鹿乖張,表現了春天的勃勃生機。這種運用玻璃板(塑料片或有機玻璃)抹印色彩,製造紋理的繪畫方法,又好看,又好玩,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玻璃水彩”。(板書課題)

3、教師演示,請學生髮現形象或命題。(師生共同完成)

a.在玻璃上塗色,稍濃。b.點水滲化開來c.覆蓋紙張,輕抹。d.揭紙(運用不同的方法揭紙,會產生不同效果,如一張紙分幾次揭起,邊拖邊揭起,改變揭紙方向都會出現不同效果)。e.發現形象:①揭紙後,教師改變紙的方向展示,師生共同發現紙上偶然出現的形象,如果需要可稍作點染加工。②如果無任何具體形象出現,這是常有的事,可以趁溼採用補救措施製造形象。向學生介紹幾種方法:a.用剪刀背刮色;b.彈水;c.撒鹽。6.學生為老師演示的作業命題。

(三)、學生作業

1、作業要求:①請每位同學按教師提供的方法完成l一2張玻璃水彩作業。②轉印揭紙後同座兩人可以共同討論捕捉形象和命題,相互合作,相互幫助。

2、教師巡視指導。

(四)、課堂總結

1.請作業完成的學生,到講臺前展示,自我評價作業。

2.其他同學欣賞臺前學生作業,學會欣賞評價他人作品。

3.教師總結。在這節課教學設計中我採用循序匯入的方法,欣賞小朋友用不同方法表現的兒童畫匯入新課,讓學生自學課本發現玻璃水彩製作的基本方法,並彙報總結,接著我示範講解玻璃水彩的表現方法,讓學生樹立信心,激發興趣。然後讓學生合作進行第一次嘗試作畫,接著欣賞不同技法制作的玻璃水彩並進行示範。採用小組探究的方法進行第二次試畫,體驗不同材料、不同技法產生的不同效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只是一個引路人,讓孩子們在課堂中充分體驗作畫的樂趣。我的說課到這裡就結束了,如有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指正。

四年級美術說課稿13

一、教材分析

1.內容、地位和作用本節課是人美版國小美術第八冊15課的內容《大師畫我也畫》,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的內容,是在16課對《畫家凡高》作品的欣賞基礎之上進行造型實踐的課程,目的是進一步學習畫家的創新精神以及他們藝術作品中豐富的表現方法,感悟藝術多元化,激發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願望。

2.教學內容與目標

①顯性內容與目標通過學習畫家凡高、畢加索的造型表現方法,感悟藝術多元化的特點。模仿用大師的畫法創造一幅作品。

②隱形內容與目標引導學生在探究合作中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識,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3.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瞭解、感悟畫家凡高和畢加索的造型表現手法。

難點:如何運用豐富的筆觸表現形象特徵及作者的感受,怎樣將不同角度的形象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二、設計理念

我本著面向全體學生,以人為本,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識,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潛能為理念,通過欣賞,使學生了解凡高的`表現手法和畢加索的立體派造型特點。我主要採用啟發式教學和直觀演示的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欣賞”、“分析”、“評論”當中去,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

三、學法指導

通過欣賞、分析、評論到動手實踐都是在學生不斷探索中進行的。通過小組探究學習,使學生了解了荷蘭印象派畫家凡高的繪畫風格和西班牙畫家畢加索立體主義創新的精神,在認識了大畫家凡高和畢加索的繪畫特點基礎上,鼓勵學生靈活的運用不同的繪畫風格,儘量發揮自己的個性和創造性。

四、教學結構

本節課是由談話匯入、探究新知、動手實踐、作業展評和課後延伸五部分組成。

(一)談話匯入

課件出示:凡高的作品:說說這幅畫有什麼特點?給你什麼樣的感覺?然後板書課題《大師畫我也畫》

(二)探究新知

1. 小組討論:畫面為什麼會有動感?目的是讓學生知道是靠一些筆觸,這些筆觸既有變化又有秩序,它是根據物象的運動方向和特點畫的,每一部分的色彩都很豐富……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受?

2. 教師演示不同筆觸表現的花。讓學生直觀瞭解筆觸的運用。

3.指明板演被風吹動的樹或者湧動的雲,並用肢體表現,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

4.分析30頁其他學生的作業,小組討論:你認為哪部分畫得好?對你有什麼啟發?

5.欣賞西班牙立體派畫家畢加索的作品《多拉馬爾肖像》

小組討論這幅畫中人物的各個部分分別是從哪個角度觀察的?請大家從不同角度觀察你身邊的同學頭部的不同特點。讓學生從實際中鍛鍊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進而讓學生了解畢加索立體主義的特點──對形象全面分析。

6.課件出示:學生的作品,你喜歡哪一幅?為什麼? 7.凡高和畢加索都有自己獨到的藝術見解,他們敢於“異想天開”,凡高畫出的星星好像在天上旋轉,留下一條條的軌跡;畢加索從多角度觀察人物,把幾次觀察的結果畫在了一幅畫上……他們的畫給人以神奇和力量,給人以美的享受。激發學生在創作慾望。

(三)動手實踐

在大師創新精神的啟發下你一定有了新的想法,請你學著用這樣的表現方法畫一幅畫。

提醒學生在繪畫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

(四)作業展評

採用他評、小組評和師評相結合的方法評價學生的作業,並頒發獎勵。

(五)課後延伸

引導學生用國畫的形式表現立體主義的作品。

五、教學風格和特色

在教學中我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了解藝術多元化的特點,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畫面的能力,通過綜合學習和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究發現,發展綜合實踐能力創造性的解決實際問題。

四年級美術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課選自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第七冊第十一課《畫水果》。

2、教材分析:

《畫水果》是一節集欣賞、寫生於一體的美術課。在本節課前面安排了《四季的色彩》、《生活中的暖色》、《猜猜我是誰》等課,已經讓學生了解到了生活的中的不同色調,及簡單的寫生課,而《畫水果》這節課是在此基礎上用中國畫的形式來表現畫面,複習運用了前幾節課的學習內容。而在本節課後面安排了《嬌豔的花》、《多姿多彩的靠墊》、《電腦美術》等課,這幾節課主要是通過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方式來表現畫面,為此打下基礎。所以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橋樑作用。讓學生在觀察欣賞中感受美、體驗美;在實踐操作中表現美、創造美。齊白石的《荔枝蜜蜂》是一副寫意中國畫,用色大方,筆法流暢,內容生動活潑。學生觀察生活中常見的水果,並進行作畫。根據學生實際水平從知識、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和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

3、教學要求: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情況的把握,欣賞名家作品;觀察不同水果的形狀和色彩,學會中國畫寫意水果的簡單技法。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認知領域:引導學生欣賞中國畫作品,瞭解中國畫傳統寫意水果的特點。

操作領域:瞭解中國畫傳統寫意水果的技巧特點,觀察水果的'形狀和顏色,讓學生學會用中國畫的形式來表現所觀察到的水果。學習中國畫寫意水果的簡單畫法,鞏固筆墨基本功。

情感領域:學會欣賞中國畫作品,並從中領會到畫的意境,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通過觀察、動手繪畫,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4、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提高學生對中國畫的認識,練習用毛筆、宣紙作寫意水果畫。

教學難點:用毛筆、國畫顏料表現不同形狀、色彩的水果。

教具準備:宣紙、毛筆、國畫顏料、一杯水。

二、說教法:

結合新課標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審美教育為核心,以學生髮展為本,在教學中主要運用創設情景法、指導法、講解法、示範法、討論法、學科綜合法等手段開展教學。

三、說學法:

1、賞一賞:齊白石老人的名作激發學習興趣。

2、看一看:感知水果的形狀、顏色。

3、學一學:老師示範講解,學生學習中國畫簡單的技巧。

4、作一作:學生動手大膽嘗試用毛筆、宣紙、國畫顏料寫生觀察到的、喜歡的水果。

5、展一展:學生作品展示、評價。

四、說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名作欣賞引入,激發審美期待

出示課件齊白石老人的作品《荔枝蜜蜂》,以小組合作欣賞齊白石老爺爺的畫。增強組內學生間互助互動,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二)、觀賞水果實物,感知水果的顏色、形狀。

“同學們,你們喜歡水果嗎?老師今天帶來了好幾種水果,我們一起來觀察觀察這些水果的形狀和顏色,好嗎?

分小組觀察、討論水果的形狀,顏色。並想一想怎麼用顏色表現你想畫的水果。

(三)、示範操作。

1、老師示範畫草莓,觀察(形狀、顏色)——調色(觀察到水果的顏色)——用筆(注意水份的多少)。

邊示範邊在媒體上出示繪畫草莓的步驟:形狀:以側峰點出草莓形狀;點:待快乾時用深紅色點點兒;把與尖:用墨畫出草莓的把與尖兩部分。

2、學生總結老師畫草莓的步驟。並動手按步驟畫一畫草莓。

(四)、學生作畫。(在學生作畫過程中播放古典音樂,製造氛圍,感受中國畫的意境。)

1、先讓學生想想畫什麼,怎麼畫;然後動手畫。

2、在學生作畫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

六、評畫析畫,分享作畫快樂。

1、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引導學生相互從水果的形狀、顏色進行評價。教師肯定學生的評價,優秀的作品及時給予表揚,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勵,提醒在以後的作業中要注意克服這些缺點,揚長避短。

2、名作欣賞,擴充套件延伸

“同學們,剛剛我們瞭解並掌握了中國畫寫意水果的技巧,又自己創作了你們喜歡的水果,現在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些名家作品。”(欣賞的同時配古典音樂。通過再次欣賞來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審美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情感中來結束教學。)

七、課堂啟示

總之本方案的設計,力求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著眼於學生的主動發展,能過學生欣賞、觀察,動手、動腦,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

板書設計:

四年級美術說課稿15

第一大版塊:教學資源開發

一、教材分析:

《色彩ABC》一課是集繪畫、製作、審美、與遊戲為一體的課業形式。教材中主要是通過讓學生利用生活中的小物體天然的色彩,貼上成畫,讓學生們被自己設計的圖畫生動的情景,畫面,更能吧學習者帶入到熱烈的情景中,從而更好的激發學生的製作熱情。

二、學生及媒體分析:

中高段學生具備了不錯的色彩基礎和造型基礎,感覺有意性和目的性也在逐步發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續性上還不夠,所以直觀鮮明而又精彩有趣的可見有助於本科的教學。本科以實物投影為主,可以很清晰的展現出技法、步驟、貼上畫的製作。

三、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認識領域:利用小物體天然的顏色,拼貼組合成畫;

2、操作領域:使孩子們充分體驗找到合適的材料的那種滿足感,感受制作過程的新奇,享受制作 成功的快樂,培養探究精神和創造能力;

3、情感領域:以敏銳的目光去發現和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引導兒童大膽想象和創造,技法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養成耐心細緻的好習慣,體驗美術學習帶來的快樂!

教學重點:

1、貼上畫的製作方法、步驟和要求:

(1)、貼上畫的底圖繪畫;

(2)、貼上畫的小物體貼上方法;

(3)、貼上畫要求畫面飽滿,色彩豐富,構思精巧!

2、貼上畫的創作方法、步驟

教學難點:

如何鼓勵學生設計並貼上製作出多種豐富、美麗的貼上畫!

第二版塊:教學法

一、說教法

本課包含了天然材質,社會因素,自然環境等多個方面的相關知識,通過多媒體裝置,師生共同欣賞,共同合作,共同遊戲,建構氣自主的平臺,主要體現在一下三個方面:

1、由靜變動,新穎活潑;

2、激趣引新,變幻無窮;

3、個性發展,啟迪創新。

二、說學法

1、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通過小魔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仔細觀察幾幅圖,在嘗試、分解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中,使他們在探索中發現,在探索中創新。

2、在底圖的創作繪畫和貼上畫的貼上時,倡導合作,學會尊重別人的意見,體會到在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不但能做,而且能做的精彩!”

第三版塊:教學過程設計

一、神祕匯入、探究之旅

1、上課初始先給學生們表演“小魔術”,調動起孩子們的興趣,讓學生們真正開心起來。同學們開心麼?

2、閉上眼睛,老師喊一二三,然後一起睜眼睛~~(大家眼睛閉上等待)~~~睜眼~

3、為什麼一睜眼睛,剛才那張紙就變樣了呢?為什麼可以用一張紙變出那麼多樣子來的畫呢?你們能不能也做出一個這樣的魔術道具來?並且讓學生觀察,“魔術道具”的`特點。(學生現時體驗變臉的樂趣)

4、讓學生先注意觀察“道具”的特點。(原來是由幾張相同的紙,畫上了相同的畫)然後思考為什麼這件“道具”明明看起來圖是一樣的,但總覺得不一樣呢?(圖片相同,但使用的材料不同?)接下來就要求同學們思考,如何用自己準備的材料製作一張好看的“道具”?(給學生時間,讓他們思考,結合自己的想法,暢談自己對“道具”的形式,色彩的不同感受,充分展現其個性進而暢所欲言。)用快樂的遊戲開啟想象之門,學生的創作激情被喚起,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運用剪、貼、等技法及色彩與“感覺”做了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5、揭示,點明課題: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 色彩ABC

二、情趣示範、合作體驗

1、老師提供給每個製作小組一個卡片(整幅圖片切開的),每小組一份。然後講授,毛線剪下,豆類拼鑲,糧食撒倒,零食等材料的貼上方法!(師生合作),思考自己組內的卡片,應該使用什麼合適的材料,用來貼上。

學生總結。

2、想知道老師怎麼做道具的嘛?請學生參與制作道具的過程,使用實物投影,讓學生們瞭解的更清楚。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操作貼上,教師提醒大家可以藉助其他工具,並注意安全。)

教師巡迴指導時,放舒緩音樂可以使師生情感得到共鳴,活躍了課堂氣氛,這種跨學科的教學方式體現的新課標的倡導理念,對於中高段學生有著示範的必要,同時也要注意對學生個性和創作精神的培養。這是學生的感覺由體表轉向了內心,感覺的體驗得到了昇華。

3、本課高潮:變一個大型魔術。孩子們大概10---15分鐘就可以製作完成領導的卡片,並貼上好自己的材料。剩下的時間,讓孩子們分別吧自己製作的卡片貼在教師已經準備好,並且貼在黑板上的另一張大卡紙。原來,所有的紙片,貼上好,是一個非常漂亮的聖誕老人。

三、多為評價、個性表達

1、自評、互評

當學生小組基本完成作品時,讓他們把自己貼的卡片給好朋友或者周圍同學看,並說明自己使用的是什麼材料,說說比較經典的地方。比如,使用的材料比較特殊,或者是材料使用非常得當。這一環節的設計一方面是教師對自己的感覺多元素的展示,另一方面又是由製作方法和造型元素的貼上畫給在場老師們的感覺,這又是一個互動交流的過程。

2、每個孩子都希望能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表揚,只要有一點進步我都會給予鼓勵和評價:“你使用的材料真有特色。”“這副糧食貼上做的真好。”等,我相信這些激勵性的評語能讓學生變得更加自信!而且,

3、總結評價拓展:快聖誕節了,這幅同學們親手製作的聖誕老人,大家想送給誰啊?(學生說,送老師,送同學,送爸爸媽媽等等。)老師提議這幅畫是4.2班所有同學的共同的心意,放在教室裡,送給在場的每個老師。讓他們感覺到,不但能製作出漂亮的貼上畫,還能表現的很美,很有藝術感,看這些作品非常夠味。

感覺是多方位多角度的,你還能體驗到別的感覺嘛?感覺又是很奇特的,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地方場合給人不同的感覺,如一塊冰冬天給人冷的感覺,而在夏天就給人以涼爽的感覺,你能用今天所學的方法表達出自己真是的感受嘛?

課後拓展讓學生積極的去體驗觀察身邊的事物,自主參與探索過程。

學生的自主創新設計能力的培養:

1、貼近生活、服務生活、美化生活;

2、自主學習、探究發現、合作交流;

3、移情聯想、張揚個性、創新實踐。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只要我們都多想一想,試一試,就一定會有收穫。

本課的設計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體驗為靈魂,讓學生在各種遊戲中探索發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使用遊戲調動學生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兩次合作嘗試製作的設計和引導,由淺入深,潛移默化的展開教學遊戲活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知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