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模板錦集八篇

說課稿2.01W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說課稿模板錦集八篇

說課稿 篇1

我今天要說的是《中國石拱橋》這課。我的說課分為六個部分:說教材分析、說學生、說教學目標、說教學方法、說教學步驟、說板書設計。

一、說教材:

《中國石拱橋》是一篇事物說明文,文章主要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及光輝成就。作者選取了“趙州橋”和“盧溝橋”這兩座我國石拱橋的傑出代表,著重說明我國石拱橋在設計、施工上的偉大創造和高超的技術水平,從而歌頌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從全文的結構來看,這篇文章採用了有總述有分說的方法:先概括說明石拱橋的外形、結構和功用;接著,用例證說明和特徵說明的方法,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分別說明它們的獨特構造和高度藝術水平;最後又綜述解放後我國橋樑事業,尤其是石拱橋的新發展。全文條分縷析,井然有序。這篇說明文綜合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但主要運用的說明方法是舉例子和列數字。

二、說學生:

對於八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在經歷了國小六年和中學一年的莽撞之後,思想開始發展成熟,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成長。有些事情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成功的滿足,追求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這就造成他們在性格上既有活躍的一面,也有內斂的一面。因此,在教學中,我嘗試著用一套較寬鬆的教學方法,努力激發學生的興趣,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以飽滿的熱情全面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去。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掌握課本中出現的生字詞及本課基本的文學常識。

②重點:引導學生把握石拱橋的特徵,品味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周密性。

③難點:分析作者在以趙州橋、盧溝橋為重點說明中國石拱橋時運用的說明方法並體會其好處。

2、德育目標:瞭解我國橋樑建設所取得的光輝成就,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和對聰明辛勤的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四、說教學方法:

1、授之以“漁”,排除學習障礙。本篇文章作為八年級學生接觸說明文的首篇,一定要作好說明文入門的指導工作。因此在正式學習之前,應帶領學生再熟悉有關說明文的一些知識。

包括:

①說明文的三要素(說明物件、說明方法、說明順序)、②說明文的分類、(事理說明文、事物說明文、科學小品文)③說明文語言的特點(準確、周密)。④說明的方法(舉例子,列資料,打比方,下定義,作詮釋,分類別,作比較,摹狀貌,畫圖表,引資料)等。重點強調了閱讀和寫作說明文要抓住被說明事物的特徵即這一事物區別於其它事物的標誌。我認為這些知識對於學生來說就好像公式和定理一樣,有了它們學生在預習課文整體感知的過程中就如庖丁解牛,遊刃有餘了。在分析課文時重點以趙州橋為例,從說明方法、說明語言入手為學生做出範例;有關盧溝橋的部分讓學生推選代表上臺講解。讓學生真正學會運用“公式”去分析問題。

2、針對難點,分組競賽,激發學習熱情。

將全班同學分成2組,一組同學尋找作者在說明趙州橋時運用的說明方法,另一組同學尋找作者在說明盧溝橋時運用的說明方法,並體會其運用的妙處,看哪組同學能夠找得全,說的好。這樣做可讓學生自讀自思,輔以教師的點撥引導,能夠化枯燥為生動,變死寂為靈動,提高說明文的課堂教學效率。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進入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培養自學能力。

3、歸類分析,誤讀比較,啟發思考,突破重點。

針對本科的教學重點(說明文語言的特點),設計採用歸類分析法和誤讀比較法進行分析:歸類分析法就是將本課出現的一些帶有表示估計、限制、程度詞語句子歸納起來,讓學生通過歸類分析明確只有用最準確的語言對說明物件作精確的說明,才能使讀者對事物有明晰準確的'印象(此環節的訓練題可以用多媒體投影展示,以增強直觀性)。誤讀比較法就是教師將選擇的一段課文原文進行改編,讓學生與原文進行比較閱讀,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五、說教學步驟

1、匯入。同學們,生活中你見過橋嗎?他們是什麼樣子的?那位同學能到黑板上給我畫下來你印象當中的橋?(生到黑板畫橋,用多媒體圖片演示趙州橋由此引入本課)。

2、預習檢查:根據教學目標檢測學生對課文生字詞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對作家作品的認識。這一環節以學生自己講授為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適時點評,幫助學生理解記憶。(這一環節可用多媒體檢測)

3、課文導讀:(多媒體投影導讀目標,學生依照目標朗讀課文,討論作答)

(1)瞭解物件:說明了什麼事物?

(2)抓住特徵:說明的物件具有哪些特點?

(3)品味語言:語言有什麼特點?

通過朗讀訓練,結合導讀目標,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把握說明物件的特徵,初步領會說明文文體的特點。

4、合作探究:

(1)中國石拱橋的總的特點是什麼?

(2)中國石拱橋有很多,文章為什麼只選取趙州橋和盧溝橋作為重點說明的例子?作者分別從那些方面為我們這兩座橋?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主要運用的說明方法有哪些?(舉例子、列數字)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常用的說明方法學生都能找的差不多,但是“摹狀貌”的說明方法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所以找不到,在這裡需要教師強調。本課設定強化訓練的主要說明方法是舉例子和列數字,針對這個重點設計了以下練習題進行鞏固(投影展示)找出本文中用舉例子和列數字說明方法的句子都有哪些?(這裡設計的題目比較簡單,目的是讓全體同學都掌握這兩種說明方法)

(3)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趙州橋的?

(4)根據課文,概括趙州橋的四個特點。

(5)畫出趙州橋德平面示意圖,並標註各部分資料。

(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完成以上問題。討論的方法可以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教師多媒體投影明確板書:

石拱橋{形式優美}——中國石拱橋{趙州橋}(單拱)

{結構堅固}{盧溝橋}(聯拱)

{歷史悠久}

5、自由探討:

(1)根據分析趙州橋的方法小組互助分析作者是怎樣介紹盧溝橋的?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說明盧溝橋的特點?作者還寫到了解放後的橋,這樣寫的目的何在?

(2)在介紹盧溝橋的時候能不能把這部分去掉換成課文後面陳壽儒寫的《夜宿盧溝》為什麼?(通過自由探討環節可以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說明物件,掌握說明方法,理解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周密性。區別說明文和描寫性記敘文。)

6、《中國石拱橋》的語言特點還在於使用了一些語意模糊、不確定的詞語進行說明,以使說明更切合實際。請從下面的練習中感悟這種模糊說明的藝術。投影展示練習題:體會下邊幾句話中加點詞語的作用,把它們分別歸類到後面的表格裡。學生完成表格,並小組討論,分析體會

(上述語言分析的歸類訓練,可採用學生分組討論的形式。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評論與爭辯能力。通過討論,使學生在學習中相互合作,敢於質疑,不斷提高思維能力,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同時這項訓練也是對學生學過的詞類知識的複習鞏固。)

7、《中國石拱橋》語言的準確性,不僅體現在使用了一些恰當的模糊語,而且體現在準確地運用一些動詞、形容詞等作簡潔確切地說明。這些詞既不是生字,也不是難詞,你是否發現了這一點呢?通過下面的練習,你能體會到什麼呢?下文節選的是課文的第3節,教師朗讀時,要求學生認真聽,並記下老師讀錯的地方(文中黑體的詞有意不讀;需要故意讀錯的詞,在該詞後的括號內表明)學生聽完以後,對照課文再自讀,小組分析討論,派代表發言,(這些詞的含義和區別均可讓學生討論發言,以領會課文用詞的準確和簡明。對於省略不讀的詞,也可放手讓學生辨析,講用與不用的差別及不用可能會引起的歧義。有意誤讀,會成功地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熱烈的討論,這既是一種語言聽說活動,同時又對學生進行了一次語言思維訓練,較形象深刻地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8、拓展延伸:(綜合學習實踐活動)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自己設計製作一座橋樑,畫出示意圖,並寫出簡要的介紹。

這一環節的安排不僅起到複習所學內容的作用,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訓練了學生說明文的寫作。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的功能是簡要而全面的概括教學內容。)

石拱橋特點:{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

{趙州橋}(單拱)

中國石拱橋:{盧溝橋}(聯拱)

解放後:{長虹大橋}飛躍發展

{雙曲大橋}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單元及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三單元第四課,屬於“關注自然”單元,我準備用一課時完成本課教學。本單元選取的都是一些文情並茂的優美詩文,易於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要注重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

《秋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詩不長,僅三節。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畫面感很強。以“秋天”為“經線”,以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緻為“緯線”,為我們編織了三幅絢麗多彩的秋景圖。它們具有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詩語言流暢、優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的預設

依據本單元本課的特點,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考慮,預設本文教學目標如下:

認知目標:有感情的反覆朗讀並背誦全詩。進行語言積累。

能力目標: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解讀、鑑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3、教學重、難點的預設

依據以上幾點,我預設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反覆吟誦,感悟詩句含義,體味詩歌清遠、閒靜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是揣摩詩歌的清麗的意象和質樸曉暢、情景交融的特色。

二、說教法

1、教學的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裡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所以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我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健康的情感。

2、學情分析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而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課文和聯絡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作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這節課中,我儘量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的目標。

3、教學方法

根據課文文質兼美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討論質疑法、誦讀法。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風景圖片、使用相關的課件來輔助教學。

4、說學法

我認為教師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而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要先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使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按“引——讀——品——寫”進行教學。其中我把教學的重點突出在“讀、品”環節。在“寫”環節中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一)引入

著名詩人秋瑾曾在詩中詠歎“秋風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辯》中言“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在很多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這是中國古代詩人的一種典型的悲秋氣節)。但是秋天也是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的.和無盡甜蜜的思戀。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二)讀

本環節以讀為主,使學生對文中所描繪的“秋”有個總體印象。

1、初讀課文,劃出文中的生字、詞。(學生齊讀)

2、錄音範讀,學生劃出朗讀節奏、分辨朗讀語氣、語調。

3、給出誦讀方案,學生分組讀與賽讀,並在學生中互評,教師給予適當的鼓勵。

設計意圖:這樣就能使學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課文內容。使學生在初步掌握朗讀技巧,培養語感的同時,還能夠掌握精讀的方法、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注重了對學生智力素養中注意力的培養,使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質中的興趣與情感得以提升,鍛鍊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品

在此環節中,學生組成小組,主要圍繞教師給出的三個問題討論、質疑,探究全詩。

①為什麼說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②詩中刻畫了幾幅圖景,請分別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發言,板書。)

③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麼?(歸結出詩文的感情並板書出來。)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學生討論為主,教師輔助引導為輔,使學生能夠很好的把握詩文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學目標得以實現。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這實際上也是教給學生一種閱讀的方法,在學生的領悟能力得到鍛鍊的同時,檢測了學生的思維品質,語言的歸納、整合能力,並使之得以提高。把學生對詩的理解上升到了一個高度。

請學生仔細聆聽詩人的深情絮語(配樂錄音),展開想象的翅膀,看看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並把它描繪出來。這是對本課知識掌握情況的反饋。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描繪的圖景,瞭解到學生對詩文的理解程度,若學生理解有不足之處,教師可以自己頭腦中的圖景加以引導。這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聯想與想象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還使學生感悟到詩的意境美,以突破本課教學的難點。

(四)研

找出你最喜歡的詞語或句子,說說你為什麼喜歡,寫得好在哪兒?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與情感態度兩方面的語文素養。注重語文的語感訓練,讓學生養成發現美的習慣。體現了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

(五)拓展延伸:比較閱讀:讀《秋景》,比較與《秋天》在內容、感情、語言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閱讀,對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從各個方面比較,有利於學生更好的掌握閱讀的各種方法技能,同時拓展學生的視野,積累更豐富的學習經驗。

(六)佈置作業

1、寫自己的秋天。以“秋天”為題寫一首詩。

2、摘抄以“秋”為內容的詩文,並做點評。

設計意圖:在積累字詞句篇的同時,鍛鍊了學生篩選、查詢資料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對語言美的洞察力,及時練習寫作是對學習的知識加以運用。

(七)板書設計

簡明扼要、突出主題,使學生一看就懂。

說課稿 篇3

《導體和絕緣體》一課是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電和磁》單元的第2課。

一、教材分析

本課應用第1課中學習的簡單電路製作的檢驗器,通過對周圍物體的導電效能進行檢測,歸納出導體和絕緣體的概念,並瞭解其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學習安全用電常識。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索電路祕密的慾望,為繼續[第3課]“探測暗盒裡的電路”做好準備。

二、學生分析:

本課的學習主體是五年級學生。

1、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較系統的科學探究的初步能力,也初步形成了較好的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

2、學生已經學習了簡單電路的知識,具備了製作檢測電路的能力。生活中學生對導電和不導電的物體也有一些瞭解,但還有待於形成清晰的認識。

3、針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存在差異,教學中要採取小組合作、一幫一(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幫助動手能力差的學生)的對策,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實驗中來,體驗成功的樂趣。

三、教法學法

科學探究既是國小科學教學的主要方式,也是學生科學學習的主要目標,更是有效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

本課教師最主要的教學方法是引導探究法,學生的主要學習方法是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

教師以情境設計、探究活動、交流提升、演示說明為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合作交流中提升,把體驗式學習和接受式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促進學生學習方式多樣化,提高科學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四、學習目標預設

科學概念:

知道什麼是導體、絕緣體,並能結合實際加以辨認。

知道人體和自然界的水也是導體。

過程與方法

能夠設計檢測裝置,檢測常見物體的導電效能。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會與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井然有序的實驗操作習慣和安全用電的生活意識。

五、重難點及處理策略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確定本課重點是:認識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及安全常識。養成認真細緻尊重事實的探究習慣。本課難點:認識人體、水也是導體。

本課的關鍵點在於:學生對材料進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對實驗結果進行認真細緻的交流活動,促成認知的提升。

解決設想:

注重學生的思維梯度,通過“結構性的材料”和科學的實驗探究,逐步使學生從問題與困惑中走出來。提供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但隨著學生認知提高過程的材料,為學生不斷登上更高思維階梯搭好跳板。

具體措施:

通過用簡單電路檢驗身邊物體是導體還是絕緣體的探究、歸納概括導體和絕緣體的概念。

通過提供結構化的材料;鼓勵經歷探究發現過程;注重交流對經驗概括的作用。

六、教學準備

材料的選擇與準備是科學探究至關重要的環節。有結構、有意義的材料不僅可以揭示現象,更暗含著科學探究的方向與程式。精心挑選有結構的材料,會引領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究,使探究活動有效進行。

為了順利完成導體與絕緣體的探究,我精心準備如下材料:

1、電路檢測器——電源、導線、小燈泡

2、待檢測物體——常見物體如:小車、泡沫、鉛筆、剪刀、海綿、回形針、鋁箔紙、玻璃瓶、鑰匙、硬幣、橡皮筋、木夾子等。

[說明:這些材料是學生身邊的材料,有導體也有絕緣體,大部分學生比較容易判斷,富有結構性;鉛筆、小車、剪刀等是由多種材料組成的,富有一定的挑戰性,更容易實現合作交流;鉛筆的筆芯削得特別長,鉛芯這個材料容易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學生身邊的橡皮、水等材料並未提供,為學生自主選擇材料預留了空間]

3、“人體驗電球”[說明:用來進行人體和水的導電實驗,幫助學生建立導體和絕緣體沒有明確界線的認識]

4、電工工具等[說明:引導學生分析認識導體絕緣體的生活應用]

[實驗報告單中預留了學生自主選擇材料的`空白表格,材料的展示及彙報交流使用實物投影進行,安全用電知識配以相應課件]

七、教學過程預設

教學過程是師生間與生生間的互動的過程,是教師主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教學活動的展開應緊扣學生的思維與活動,根據教材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我預設了如下教學環節,將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具體實施。

(一)置疑激趣,引發探究(3′)

出示小燈泡,提出問題:點亮它需什麼材料?請學生動手點亮。

用棉線代替導線,燈泡還會亮嗎?為什麼

(設計意圖:複習簡單電路的知識,激發興趣,為新課做好鋪墊。)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20′)

活動1:選擇材料,進行預測。

出示報告單,組內交流共同完成預測,填寫記錄單。

除報告單中所選物品外,其他物品可由學生自選。

實驗探究記錄單

第()組

“√”容易導電“×”不容易導電

研究的物體 預測 實驗 研究的物體 預測 實驗

泡沫板 硬幣

回形針 鑰匙

鋁箔片 鉛筆

玻璃瓶 海綿

氣球

橡皮筋

木夾子

小車

剪刀

鐵釘

我們的發現:

(設計意圖:預測調動學生的知識經驗與前概念,估計學生會對鉛芯、鋁箔片等物品是否容易導電產生認知的矛盾,也就有了探究、驗證的需求,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活動2:組內自主探究,檢驗預測。

小組同學合作自主進行探究,運用檢測器進行檢測:哪些物品容易導電,哪些物品不容易導電。

提示:製作檢測器要嚴格操作規範,注意玻璃、鐵釘等操作安全。

(設計意圖:此處是本課的中心環節,要提供充分的時間與材料,保證學生探究的全面與深入,通過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助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各有收穫。)

(三)交流釋疑總結提升(10′)

活動1:各小組選代表投影彙報,展示評價。後面小組彙報時只說明不同的結果,形成導體絕和絕緣體的概念。

(設計意圖:此處是本課的重點環節,就各小組間的不同與問題進行交流與點拔,完成釋疑,達成共識。根據學生彙報,師生共同總結科學概念,突破了教學重點。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活動2:認識人體,自然界的水都是導體。

提供人體驗電球,再測人體和水的導電性。

(設計意圖:使學生體會到檢測器的侷限性,幫助學生建立起導體和絕緣體沒有明確界線的認識,突破教學難點。)

(四)聯絡實際應用新知(5′)

活動1:交流電工工具的材料構成及特點。

活動2:課件深化安全用電常識。

(設計意圖:使學生認識導體和絕緣體在生活中的應用,加強學生的安全用電意識,小組間的交流使學生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五)拓展延伸引向課外(2′)

1、問題:這節課的學習,你參與的怎麼樣?有了哪些收穫?

2、拓展:除了導體和絕緣體外,還有在科學上具有廣泛應用的是半導體和超導體呢,你們想了解嗎?大家課後可以到老師的魔燈上去了解,也可以把你瞭解到的發表到魔燈的交流區中。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並把探究活動引入課外,培養學生自我總結的學習能力,為今後獨立研究打下基礎。)

八、教學評價

評價中注重關注學生參與的態度,關注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和方法,關注交流與合作,關注動手實踐,同時要強調評價的發展性與激勵性。本節課評價主體為師生,評價方式靈活而有機地結合。在“激趣匯入。”“安全用電”環節主要採用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在自主探究環節主要採取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的口頭報告、活動、展示的評價相結合;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傾聽,學會實踐和反思,學會發現自我、欣賞別人,使學生在評價中成長、發展。

九、板書

(設計意圖:板書的設計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動態生成的,本課這樣的板書不僅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體現了教學點,而且條理清楚、層次分明,便於學生理解、記憶。)

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廣東嶺南美術出版社第九冊第三單元《雕塑的樂趣》第八課《走近民間磚雕、灰塑藝術》,以陳家祠的部分磚雕、灰塑作品為例,分析其藝術特點,介紹了嶺南地區民間建築裝飾中的常見特有的磚雕、灰塑人物。。

學生分析 教學物件是國小五年級學生,他們對於磚雕和灰塑的接觸不是很多,本節課主要讓他們在感受中,欣賞中認識磚雕和灰塑,並且能夠嘗試進行人物小雕塑創作。

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能:

(1)欣賞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中的精湛作品,感受人物雕塑的審美特徵;(2)瞭解塑造人物小雕塑的基本語彙和基本技能;(3)藉助工具,運用合適的泥料,創作自己喜歡的人物雕塑作品。

2.過程與方法:

(1)在欣賞評述中瞭解磚雕、灰塑的藝術特點和實用價值;

(2)在嘗試創作中學會合作塑造有細節特徵或情境特色的人物小雕塑作品;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對民間藝術感興趣;

(2)熱愛家鄉民間藝術;

(3)樹立愛護民間藝術的品質。

教學重點

運用合適的泥料,藉助雕塑工具塑造、組構不同的人物雕塑

解決方法

示範製作泥塑的整個過程,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提示材料,進行製作中的輔導

教學難點

對不同雕塑材料的效能把握;造型細節與色彩搭配的協調

課前準備

教學準備:課件、泥塑工具、泥塑成品

學具準備:課本、泥塑工具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時間

1.觀察與體驗

閱讀教材圖片,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通過教學課間介紹陳家祠的磚雕

讓學生了解嶺南地區儲存最完整、特點最鮮明,規模巨集大、氣勢雄偉的清末民間建築陳家祠中的石雕、磚雕等

讓學生感受到民間藝術的精華,激發學生對人物雕塑創作的興趣

5分鐘

2.探索與想象

探索磚雕、灰塑的造型表現手法

學生自主看圖,自學泥塑的基本技能

細心觀察,為泥塑作出鋪墊

10分鐘

3.合作與創作

示範製作泥塑的整個過程,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提示材料、工具共享,鼓勵創造性的構思

進行分工合作創作一個自己喜歡的人物小雕塑作品

嘗試創作,學會合作

20分鐘

4.欣賞與評價

讓學生將自己的作品與民間藝人的作品進行對比,進行作業自評、他評和師評

互相參觀、分享成功

探究應該如何向民間藝人學習

5分鐘

作業設計

運用合適的泥料、藉助工具,創作自己喜歡的一個人物小雕塑作品

課後延伸

能創作一組有故事情境的人物小雕塑

板書設計

走近民間磚雕、灰塑藝術

觀察與體驗-探索與想象-合作與創作

說課稿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情節,幫助幼兒感受理解音樂三段體的變化過程。

2、初步學習合拍地做胖鴨走、瘦鴨走以及做運動的動作。

3、能根據音樂的節奏及樂句變化創編健身動作及圖譜。

4、感受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知道肥胖會給人的活動帶來不方便,我們應提倡合理飲食,運動健身。

活動準備:

音樂《瑞典狂想曲》片段(前半段)、圖片(胖鴨、瘦鴨)、小圖譜紙人手一份,繪畫筆人手一支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出示胖鴨圖,幼兒觀察講述。師:嘎嘎嘎,誰來了?他長得怎樣?(胖胖的)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用動作表示大肚子)

評:肥胖唐老鴨滑稽、幽默的形象能一下子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大膽誇張地用動作表現這一形象。

二、基礎部分。

故事激趣,引入課題。

1、探索A段動作

故事:自從唐老鴨住進迪斯尼樂園以後,它就開始懶惰了。他每天就知道吃,又不做運動,結果就越來越胖,肚子也越來越大,你們聽,它來了!

集體聽音樂探索表現胖唐老鴨的動作:慢慢走,慢慢走。(要求表現出唐老鴨搖搖擺擺,笨重的樣子。)節奏為:XX|XX|

2、探索B段動作

傾聽B段音樂,

a、師:唐老鴨胖得連路都走不動了,它心裡可著急了,怎麼辦呢?(運動)那它會做哪些運動呢?

b、幼兒創意繪畫圖譜,探索多種運動的動作。要求幼兒能將唐老鴨可能產取的運動方式用圖譜的形式記錄下來,同時欣賞音樂,結合音樂的節奏,把這種運動進行了幾次也用簡單的圖譜進行記錄表現。

c、師:你的'唐老鴨在做什麼運動?他是怎樣運動的?要求幼兒根據自己繪畫的圖譜單獨表現(根據音樂的節奏)

d、選擇幾幅有創意的圖譜進行集體表演。(強調跟著音樂的節奏變化)

評: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怎樣把幼兒的生活經驗通過圖譜的方

式,結合音樂的節奏變化進行表現,要求教師必須能用非常簡短、清晰的語言進行引導,教師在這一環節所運用的教育技巧表現嫻熟,特別是在幼兒第一次圖譜繪畫不是很成功的情況下,用簡短的話語就把幼兒的困惑給化解了,讓幼兒在創編和聆聽的結合點上有機整合,創作出了各具個性和新意的作品,這是非常值得大家借鑑的。

3、探索C段動作

出示瘦鴨圖,激發幼兒興趣。

1、師:唐老鴨經過了運動鍛鍊以後,它的肚子就慢慢的小了下去。你們看,現在的唐老鴨變得怎麼樣了?走起路來會怎麼樣?幼兒探索表現減肥後唐老鴨的動作(又輕又快)快快走,快快走。節奏為:XXXX|XXXX|

2、減肥後的唐老鴨參加了“動物運動會—百米賽跑”,你們猜,他得了第幾名呢?(冠軍)鼓勵幼兒能用快速的奔跑動作和得冠後的激動表情表現樂曲的結尾。

評:戲劇性的故事情節和以螺旋型上升式的旋律結構正好相得益彰,滿足了幼兒情緒上逐漸高漲的表現要求,音樂的高潮和幼兒情緒的高潮有機整合,讓幼兒在表現音樂形象的同時,在心理上獲得極大的宣洩和滿足。

三、結束部分。

1、完整表演。(根據幼兒設計的不同情節進行2次以上不同表演)

2、提示:通過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該怎麼做?

延伸活動:

1、生活中注意合理飲食,加強鍛鍊。

2、在表演區提供豐富材料,讓幼兒在表演區進行裝飾,並表演。

評:音樂這種藉助旋律來詮釋意境的藝術方式,必須通過靜靜地欣賞才能感受它所具有的獨特魅力,但對於中班的幼兒來說,這一要求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執教者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情節將原本比較難以表達的意境表現了出來,且那麼自然和諧,聽來讓人感覺彷彿音樂敘述的原本就是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讓幼兒在趣味性和遊戲性濃郁的環境中,既享受了音樂活動的樂趣,又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音樂欣賞能力和表現能力。

說課稿 篇6

一 教材分析

《荷葉圓圓》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第14課,是一篇新選入的散文詩。詩中描寫了圓圓的、綠綠的荷葉。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臺;是小魚兒的涼傘……課文洋溢著童真、童趣,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他們的想像;有利於教師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讓他們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

二 教學目標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本篇課文的特點,這節課要達到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12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荷葉給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帶來了歡樂。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想像能力,表演能力。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荷葉的可愛,夏日的樂趣,學習識字、理解詞句,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體驗夏日的生機,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三 教學方法

由於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用不著老師引導學生去逐句講解分析,於是結合我班學生實際情況,這節課我主要採用“自主讀書、合作學習、自己感悟”的教學方法。我以一個夥伴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說中訓練語言,創造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四 教學過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我班學生喜歡欣賞精美圖畫,所以我就尊重學生的愛好,採用讓學生欣賞夏日荷塘風景圖,聽老師激情導語的方式引入課,學生初步感受到了美,容易產生樂學的情緒。

上課伊始,我先出示掛圖:出現一幅綠油油的荷葉美景圖,學生一邊欣賞,教師一邊激情匯入新課:荷葉圓圓的,荷葉綠綠的,荷葉是夏天裡一首清涼的小詩,荷葉是陽光下跳動的綠色的音符。小水珠喜歡荷葉,小蜻蜓喜歡荷葉,小青蛙喜歡荷葉,小魚兒也喜歡荷葉,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充滿童趣的夏天,去觸控生機勃勃的荷葉,去體味他們快樂的心情吧!

在學生興趣調動起來以後,我就讓學生自主讀,領略文章的語言美。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敢於閱讀、樂於閱讀的願望,要實現這一目的,教師必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通過閱讀,所以我先讓學生朗讀,然後再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自主識字,提出讀書要求:讀準字音,把生字連成詞畫圈,多讀幾遍,在此基礎上再將課文自由完整地讀一遍,自己品味感悟長句的讀法。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從一開始就要有意識地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內容,並逐步培養起對課文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在學生將課文完整自由讀兩遍的基礎上,我再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同桌或好朋友聽,注意把字音讀準,課文讀通順;

讀後老師檢查初讀情況,對讀得好、有進步的同學提出表揚和鼓勵,增強他們閱讀的自信心。

經過剛才的訓練,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對生字也有了初步的印象,為了幫助他們對生字詞語進一步加深印象,我又設計了“摘蘋果”的識字、記詞遊戲,一個蘋果對應一個漢字或詞語,我問學生:你想摘哪個蘋果?並讓他談談自己是怎麼記住的?學生在交流中記住了這個字,學會了認字方法,並在遊戲中理解了詞語的意思,還學會了用詞語說話,把認字教學落到了實處。

第二個環節我安排學生合作讀,讓學生“神與景遊”感知文章的情景美。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只需要多讀,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積累語言,領悟情境。所以我組織學生合作閱讀,展開討論:你覺得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們的心情怎樣?從哪裡可以看出他們的心情很快樂?學生熟讀課文感悟後指名學生讀,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我真正成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如果有些學生還讀不到位,請讀的好的同學示範讀,其他同學用心去聽他們是怎樣把快樂的心情讀出來的。

這篇課文對話比較多,便於分角色朗讀。我就給學生創造了一種競賽氛圍,看哪一組同學讀得好,配合得好,小組可以用自己最喜歡的形式:可以齊讀;可以分角色讀;可以表演讀;可以一部分同學讀一部分同學表演等等。小組間的比賽完以後進行評議,學生在多讀的訓練後,培養了語感,感悟到課文的情境美,陶醉於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又培養了同學間的團結合作精神。

接著我讓學生練習說,抓住重點,拓展延伸在學生對課文內容全面理解後,我就啟發學生想像:“荷葉給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都帶來了快樂,荷葉也一定給小朋友帶來快樂。想想荷葉是你的什麼?請小朋友以“荷葉是我的——”為題,比一比,看誰說的多。有興趣還可以畫一幅“荷葉是我的——”圖畫。這樣的話題,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發展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同時也溝通了語文與生活、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絡最後我讓學生看著色彩鮮豔的圖畫練習背誦。

學生熟背後我讓學生當小演員,分小組進行創造性表演,自己上臺展示成果,評議改進。學生通過表演,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文內容,培養合作精神,更能發揮學生的想象去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美,情感美,從而喚起他們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願望。我的板書主要採用貼畫配文字的“圖文式”板書,此板書圖文並茂,色彩鮮豔,又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也為背誦有困難的學生理清了思路。

14 荷葉圓圓

圖 文

小水珠 搖藍

小蜻蜓 停機坪

小青蛙 歌臺

小魚兒 涼傘

整堂課教學,我始終把時間教給學生,讓學生在聲情並茂的朗讀中感受文字的美,在讀中識字,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訓練語言,輔以“思,議,評,演”等手段,來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表演能力、交往能力,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還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和主動探索、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激發他們的情感,讓他們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語文,,從中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更喜歡學習語文。

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選自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國小資訊科技第二冊第一章第五課《小設計師》。下面我將從四個部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這節課是本章的重點內容,教材注重基礎知識,立足實際操作,"以學生髮展為中心",從一個個學生感興趣的圖形出發展開教學,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地動手實踐,去完成相關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鞏固複習有關的工具操作方法,掌握橢圓及多邊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設計製作出氣球、奧運五環旗、五星紅旗。本節課是對學生前幾節課程內容的一次昇華。為此,給學生創造明顯,深刻的動態演示印象是十分必要的;所以,科學合理地設計本節課就顯得尤為重要。

2、教學目標

由學生已有的資訊科技素養,依據《中國小生資訊科技課程指導綱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橢圓工具和多邊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能熟練運用所學的工具進行奧運旗幟的設計。

(2)過程和方法目標:培養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學習新知識的知識遷移能力,滲透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提高他們的綜合運用能力。鼓勵學生自由創作,在討論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對奧運會會旗含義和國旗的學習,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3、教學重難點: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

重點:橢圓工具使用方法及多邊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難點:多邊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教法

1、教學手段及依據

本節課主要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學習多邊形工具的基礎上進行創作,完成作品設計製作。因為本課的內容以實踐操作為主,如果單純的語言講授很難讓學生理解和接受,而直觀教具(氣球、小國旗)的使用可以輔助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降低知識難度。為此我採用“以演示為輔,體驗為主”的教學手段。

2、教法及依據

生理學家貝爾納曾經說過:"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的發揮和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以阻礙才能的發揮。"新的課程改革改變了原來的講授式,注入式等傳統的教學。老師角色發生了轉變,由講述者轉變為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為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情境教學,師生互動探究式的學習方法。使老師與學生積極合作,共同發展。

三、說學法

教學是"教"與"學"雙向交流的活動,"因學論教"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學法指導要針對國小生的年齡特徵和型別差異。學法的選擇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尊重學生個性發展,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所以本節課學生主要採用喜迎奧運、說奧運、設計奧運、在實踐中學習的方法。使學生的主體作用由無到有,由小到大逐漸增強。並且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深化"欣賞——想象——設計——展示"的學法訓練。

四、教學流程

1、新課匯入

首先我以大家都熟悉的奧運知識問答匯入。接著播放一段喜迎奧運的短片。這樣會動調動起學生學習的極大熱情。以此揭開本課的序幕。要通過"三關"的電腦繪圖設計才能參加學校少先隊組織的"我為奧運添光彩"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設計創作熱情。

2、新課講解

(1)提出問題、初步設計。

教學要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學生觀看黑板上兩個鮮豔的'氣球的同時,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利用已學的矩形工具進行新授知識橢圓工具的遷移。由於國小生的知識水平有限,氣球的設計製作還需要教師引導和桌面上"小助手"的幫助。同時趁熱打鐵。引入奧運五環旗,講解五種顏色的含義,代表了世界五大州不同膚色的人民,五環連在一起代表著五大洲的人們能夠友好相處。就此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五環,激情匯入第二關,並進一步提出設計要求。

(2)解決新問題,即本課的核心部分。本課是利用自制教具小國旗進行講解。首先教師將課前準備好的課件五角星展示到學生機螢幕上。指出這就是現在大家要完成的任務,讓同學們說出畫五角星最重要的是什麼?也就是讓學生找出五個點,只要將五個點按一定的順序用線連線,那麼就可以完成任務。這一過程是本課的難點,為更好的突破難點,這部分內容我採用了邊演示、邊講解,然後學生自己動手嘗試,在學生畫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小組討論互動探究。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接下來教師分別展示出粗細不同、顏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多邊形,先讓學生之相互相分析、研究,並允許學生就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我再與學生集中精力畫國旗,並播放國歌,教師適當幫扶引導,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當中獲取知識。這樣,本節課的基本問題也就解決了。至此,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就設計出來了。

3、總結問題:通過實踐,讓學生口述五星紅旗製作的全過程,然後,教師補充總結五星紅旗的設計要環環相扣,步步相連,整體把握。使單一的知識點變成知識鏈,從而合理擴充套件知識,實現舉一反三。

4、展示作品,鞏固提高。

學生把自己設計的作品展示出來,使不同層次學生都能嚐到成功的喜悅。同時,還能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超越過去那種"授之以魚"的被動教學模式,真正的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選出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全班展示,並介紹自己的設計思路,同學之間相互提建議。根據別人的合理化建議,進一步修改自己的作品。評選出本節課的"最佳創意獎","最佳製作獎","小小設計師"等獎項。

5、板書設計

我設計的板書非常明瞭,用兩個不同顏色的氣球和兩面小國旗及奧運五環旗裝飾點綴黑板,直觀再現橢圓工具及多邊形工具的使用方法,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網,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請各位領導老師點評、指導。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8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為奧運作貢獻》是嶺南版第十冊的設計應用教材。這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利用紙質材料和廢舊材料製作立體手工,學生通過大膽創新,用稚樸但很生動、豐富的畫面設計,來抒發對奧運的熱愛之情。

我尊重教材,深挖教材,根椐新課標“觀賞自然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短的話語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圍繞目的和用途進行設計與製作,傳遞交流資訊,美化生活及環境,培養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等要求,針對學生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和自主探究知識能力的特點,制定了“學習設計、製作奧運場館模型的方法技能;在欣賞感受中探討體育館的造型特徵,在合作製作中體驗創作設計的樂趣;增強奧運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培養變廢為美的環保意識。”的三維目標。

五年級學生,手工製作有一定的基礎,但是由於心理髮展的特點,有些學生不愛回答問題。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大膽評述,並進行小組合作,共同完成構思、選材、畫稿、貼上、嵌接等製作工序,養成精心細緻的工作態度。

我的教學過程始終緊緊圍繞審美的核心,每個環節都面向全體,層層深入。

比如,在“起始階段”我帶領學生欣賞歷屆奧運會場館的圖片,同時課件播放奧運圖片及音樂,渲染奧運氣氛,創新匯入。

在“展開階段” 我創設情景,走進鳥巢參觀。通過欣賞觀察,讓學生自己總結體育場館的特徵,瞭解解奧運會環保、綠色、科技的`理念。

在“形成階段”我啟發學生拓展表現。針對學生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我自制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欣賞同齡人的作品,同時滲透“變廢為美”的教育。我還十分尊重學生的創造精神,鼓勵他們大膽發現問題。特別是在探索奧運場館多種製作方法時,我留出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由探索場館製作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整堂課,我充分發揮平時的音樂課堂管理優勢,讓學生在音樂中輕鬆地學習,做到了熱而不鬧,活而不亂,收放自如,保證了教學的生動性和實效性。

在“結束階段”,當學生們暢所欲言,分享收穫時,當學生帶著成功的喜悅離開教室的時候,我的內心也充滿了滿足感。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