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關於語文說課稿模板彙總十篇

說課稿2.27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說課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語文說課稿模板彙總十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六國論》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高二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五單元第一篇課文,屬於賞析示例篇目。

高二六國論語文說課稿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包括三個單元古代詩歌欣賞,共30首詩歌;三個單元古代散文欣賞,共18篇散文。所以,這冊選修教材的學習有利於夯實高中生古代詩文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文言文閱讀能力以及審美能力。本冊書每個單元課文都分為三部分:賞析示例、自主賞析和推薦作品。本單元為古代散文欣賞單元,單元教學賞析指導的題目-----散而不亂,氣脈中貫。即古代散文結構雖散,但是內在思想邏輯和情感邏輯是前後貫通的。在鑑賞古代散文時,要注意把握其思想感情的脈絡。《六國論》是宋代散文,結構嚴謹,論點鮮明,邏輯性強,借古諷今,是議論文的好範例。

二、說教學目標

關於文言文閱讀,《大綱》的要求為:

1、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

2、瞭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

3、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要求:

1、學習鑑賞古代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倡個性化體驗。

2、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基於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實詞、虛詞、特殊句式;

2、蘇洵其人其作

能力目標:

1、提高文言文誦讀能力;

2、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培養學生理清思路,把握主旨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激發學生合作探究的興趣;

2、體會作者借古諷今的寫作意圖;

考慮到大綱對古代詩文教學的要求及教材特點,我確定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實詞、虛詞、特殊句式;

2、培養學生理清文章行文思路,把握主旨的能力。

確定教學難點:

1、、體會作者借古諷今的寫作意圖;

2、採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激發學生文言文學習興趣。

三、說教法

為了給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課文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點。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自讀課——24課《出師表》。

新課標指出:“閱讀……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本文文質兼美,情理交融,實在不可多得。教學應該通過讀、背、悟、思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得到提高。學習時,還應該結合組織相關綜合性學習,合理地將語文學習發散到課外,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充分發展。

二、說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A在學習中瞭解“表”這種文言文體的一般知識;B整體感知內容,掌握重點文言實詞的用法,能夠背誦的重點段落;C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遷移性閱讀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A反覆誦讀,在讀中感知大意及內容要點;B在讀中質疑探究、遷移發現;C強調學生與文字的對話、學生之間的'對話、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實現師生的相互動;D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多角度閱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本文的學習,學會怎樣對他人陳述自己的觀點和建議;怎樣正確對待他人對自己的恩惠;怎樣看待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這一情感培養絕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應該讓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在反覆閱讀的基礎上,自己從多角度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而學生對諸葛亮人品、氣節的思考解讀過程,實際上就是情感培養過程、價值觀的形成過程。

三、說教法、學法

1、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品味。

2、由單向思維轉向多向思維,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多元化思考。

3、注意傳授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學習思考,在思考中發現,在發現中走向完善。

4、重視教與學的雙邊性,重視師生互動,注重學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與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成功的喜悅。

5、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自然貫穿於教學過程之中,切忌為了完成目標而強行設計教學環節。

6、要藉助學生的學習興奮點和興趣所在,以知識連結的形式,將學生對文字本身的學習拓展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在更為廣闊的時空中自主學習。

四、說教學構思

(一)以組全詩句的方式,通過“出師一表”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課文。

(二)自讀課文,掃除障礙

通過學生自讀課文,熟悉課文,提出疑難,掃除朗讀和理解的障礙。

(三)共讀課文,理清要點

以理清結構為目標,以教師範讀為引子,通過師生共讀課文,在讀中理解課文,在理解中反覆朗讀,把握要點,品味語言。

(四)綜合學習,自主探究

學生圍繞人物和作品評價或分析其學習中的問題,自我發現,自談感受,合作探討。

(五)選背課文,文化積累

學生選背精彩片段,展開競背,師生共評。

語文說課稿 篇3

說教材與學情分析:

本課是一首富有兒童情趣的詩歌。課文共有三節,第一節講的是春天小樹發芽了,第二節講的是小樹開花了,第三節講的是小樹對小鳥唱的歌。課文用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小樹在春風裡長大,希望自己長成大樹後讓小鳥在枝葉間築巢。課文以樸實的語言,簡明的節奏向我們展現了春天萬物復甦的美麗景色,同時,結構的反覆,疊詞疊句的運用,讓孩子們讀起來琅琅上口。

說教學目標:

1、會認“謠、搖、芽、召、喚、唱、歌、等、狂、倒、溫、暖”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引導學生愛惜樹木、保護環境。

說教學重難點:

1、識字是教學重點。

2、通過朗讀感受課文的韻味,激發學生對春天和大自然的喜愛、對樹木的保護,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難點。

設計理念:

以讀促思,重在體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得到了落實。對學生的想象和體會訓練紮實。

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課題

1.播放音樂出示美麗春景圖,小樹在風中點頭,小鳥在樹上嬉戲的圖畫,讓學生仔細觀察,問:你看到了什麼?能說說你的感受嗎?

2.揭題,釋題。齊讀題目,你覺得課文會寫些什麼內容?(小樹謠就是小樹的歌謠)小樹會唱些什麼歌謠呢?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自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先停下來拼一拼,拼準了再讀。問:在讀的時候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用什麼辦法去認識它。

2.邊讀課文邊標出課文一共有多少小節,並用橫線畫出生字詞,然後自己反覆拼讀,把生字詞讀準。

3.同桌的'同學互相認讀畫出來的生字詞,對方讀音不夠準的要幫忙糾正。

4.開火車選讀帶拼音的生字詞,再讀去掉拼音的生字詞;全班讀。

5.出示詞語寶寶,讓小老師領讀,問小老師溫暖的意思,讓生說出溫暖的什麼,在指名生用溫暖造句。

6.玩對口令遊戲,師說出生字,讓生說出這個字在幾號。同桌互相玩,全體同學搶答。

7.指名讀文,評讀,自薦讀。(他讀的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學習?哪些地方你可以超過他?)

三、再讀課文,讀中感悟

1.讀課文,你想怎樣讀就怎樣讀,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什麼內容?

2.選你最喜歡的一節反覆讀好,想想:讀了這節,你明白了什麼?然後四人小組交流交流你的收穫。

3.檢查,你最喜歡讀哪一小節,你讀懂了些什麼?

(1)讀了第一小節,你明白了什麼?(我明白了小樹在春風裡長出了綠綠的嫩芽和樹梢)小樹長出的嫩芽和樹梢,一定很可愛,小樹也一定很高興(指導學生看小樹長出綠芽的圖),你能把這節讀好嗎?指導讀,兩個“綠”字應讀得稍重一點,加上搖的動作讀。

(2)讀了第二小節,你懂得些什麼?(我明白了小樹在春風裡長出了紅紅的花蕊和花苞)小樹長出的花蕊和花苞,一定很美麗,小樹也一定更高興了(指導學生看小樹長出花蕊和花苞的圖),你能把小樹的美麗和高興通過讀表達出來嗎?指導讀,兩個“紅”字應讀得稍重一點,加上小樹在春風中搖的動作讀,讀出美和快樂的感情。

(3)讀了第三小節,你又知道了些什麼?(我明白了小樹很想長成大樹,然後讓小鳥來築巢)小樹對小鳥真好呀!誰能把小樹說的話讀好?再想想:小鳥聽了小樹的話,會說些什麼?

(4)角色表演朗讀,學生扮演“小樹與小鳥”進行對話。

四、背誦,誦中感悟

1.誰能把課文準確、流利地讀一讀?

2.練習背誦,全班同學站起來加上動作背誦。

五、書寫,學會生字

1、仔細觀察它們在田字格中的筆畫所佔的位置,邊書空邊說說筆順。

2.你發現了什麼?

(比如你覺得哪個字最難寫?哪些部首你認識,哪些是新出現的?這些字是什麼結構?你最快記住了哪個字?你是怎樣記住它的?這個字寫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哪些筆畫?小組交流,互相說說。)

3.教師邊念筆順邊在田字格里示範,學生邊觀察邊在桌面上跟老師一起書空。

4.指導學生先描紅,再獨立書寫。

5.引導學生互相欣賞,看誰寫得工整美觀。

六、總結,課外拓展

1、多麼勇敢,多麼堅強的小樹,它不僅保護小鳥,給小鳥一個溫暖的家,還能淨化空氣,讓我們呼吸新鮮的空氣,我們要好好的保護小樹。

2、說說你將如何保護小樹。

說板書設計:

板書簡潔明瞭,重難點突出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概述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

《“黑板”跑了》這篇課文描述了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安培在街上一邊散步一邊思考數學題,錯把馬車車廂當成“黑板”的故事,表現了他專心研究科學的可貴精神。教學這一課要達成這樣的幾個教學目標:

1、學習默讀課文,並能有條理地講述這個故事。

2、學會本課本12/11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9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安培專心研究科學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認真、專心的道理。

二、說說教學流程和教學構想。

(一)、這篇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是安培“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我在設計教學流程時,就抓住課文中“他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這一中心句,通過感悟朗讀和角色表演來體會。現在我就說說我的教學設想。

第一大塊進行初讀指導。首先教師揭示課題,引導學生就題目設疑:黑板沒有腳,怎麼會跑了呢?黑板兩個字為什麼加雙引號?通過學生質疑來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然後按照常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疏通課文。

(二)、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大塊,如何進行精讀感悟課文?

1、集體朗讀第1自然段。並練習換一種說法介紹安培。可以用“因為--------所以--------”句式。因為安培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所以他成為了法國著名的物理學家。也可以用其它句式來說說第一自然段的內容。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初步學會簡單歸納自然段的主要內容並進行語言訓練。

因為這一段是概括介紹安培的,所以教學時不必花費過多時間,只要強調“他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這一句就可以了。

2、探究指導學習第2自然段。

首先帶領學生一起到100多年前的大街上看一看。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如果有課件,效果更好。喚起學生的體驗:說說你看到了什麼?彷彿聽到了什麼?如果你走上這條街,你會怎樣?讓學生自由發言。

然後自然引到安培是怎麼做的?默讀課文第2自然段找出相關句子。用“一邊------一邊-------”的句式說說安培在幹什麼?說完之後回到課文中的原句:街上很熱鬧,安培好像什麼也沒有看見,什麼也沒有聽見,只顧低著頭朝前走。深入感悟朗讀這個句子。

在朗讀中體會,把自己和安培作比較,激發對安培的欽佩之情。

3、嘗試指導小組合作學習第3自然段。

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提出小組學習的要求:

(1)讀一讀,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安培正在專心致志的'思考,把有關句子劃出來,讀給小組成員聽聽。

(2)討論“心算,計算,口算”的異同點。

(3)還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大家共同商量。

然後進行反饋。根據學生的反饋,相機指導好以下幾處的朗讀:“特地”“太好了!”

“高興地走過去。”

第3自然段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合作學習,進一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能通過欣賞、評議,抓關鍵字等方法學會有感情的朗讀。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合作中學會怎樣學習。

4、表演創造學習第4、5自然段。

首先在組長的組織下,讀課文第4、5自然段,討論怎樣說?怎麼表演?再分角色,配上道具排練。排練好後,請最好的一組上臺表演。其他同學觀看並進行評價。評價時抓住以下幾點:

(1)黑板應慢慢地向前跑。

(2)安培的話要讓人聽出很著急。

(3)、安培是“不知不覺”地跟著走。

(4)、當安培發現是馬車車廂的後壁時,情節該如何處理較恰當?

根據學生的表演,評價,回到課文中來朗讀相關的句子,再次表演。為學生提供表現自己的舞臺,並對課文內容進行再創造。

學生能夠演得入情入境,就說明他們理解了課文內容。那麼到此時此刻,學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安培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呼應課文的第一段。

5、在這節課的最後,我引導學生閱讀《豐子愷學畫的故事》。其思想內容類似於這一課。學生讀完後彙報自己閱讀後的收穫和體會。

這個環節的安排也正符合新課程標準的精神:不斷擴大學生的閱讀空間,培養學生主動獲取資訊的能力。

剛才我說的是關天這一課的教學設想,粗線條的,要想成為一個好的教案,還得大家依靠的智慧,請大家獻計獻策。

語文說課稿 篇5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八年級語文上冊“人與環境”單元中的《明天不封陽臺》一課。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說課:教學設計理念、教材的分析、教法學法與教學手段、教學程式、板書設計

一、教學設計理念

語文 “閱讀”課程目標指出:“閱讀是語文課程中極其重要的學習內容,它是蒐集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

為此,《明天不封陽臺》教學過程是建立在學生與文字充分對話基礎上的自主、合作、探究的閱讀。課堂教學旨在把新知識蘊含在有準備的教育環境中,提倡教師與學生的學習方法相互作用,共同對話,藉助語文思想方法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圍繞認知衝突,更好的解讀文章,提高能力,從而建構新知識。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支援學生的表達與表現,激發認知衝突,放手給學生一個實踐反思學習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成為閱讀學習的真正主人,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從而使學生自主的學習,快樂的學習,創造的學習,使閱讀的理解與感悟能力在原有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二、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明天不封陽臺》是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人與環境”單元主題下的一篇記敘文。人與環境這一單元既可以欣賞和諧的自然組合,又可以傾聽大自然的呼聲,透過自然界來解讀人類,從而作出善待自然,優化生存環境的明智抉擇,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教材中安排這樣一個單元,主要目的是為了反映這一重大主題,而本文正對此作出了很好的詮釋。

作為居於高樓大廈的某一單元的都市人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考和展現,這裡有作者一段心靈歷程的敘說,有對受傷而“身孕”的鴿子的簡潔傳神的描摹,表達了一個現代都市人樸素美好的願望。文章篇幅不長,行文脈絡清晰,文字平實,八年級學生完全可以在與文字對話的基礎上通過一課時披文入情,但更重要的是審視隱藏在文字表面之下的作者的思維活動,體會樸實傳神語言中傳遞的資訊,進而自然的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2、教學目標

依據教學大綱,結合新課程理念,在確定教學目標時不但要力求“胸中有綱”,更要“目中有人”,即堅持以育人為本、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學生終身學習能力作為課堂教學的價值取向為本。由此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目標:(1)理清作者的思路 (2)學會簡潔而傳神的描寫

過程與方法目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模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引發學生對現代城市中“人與自然”問題的思考,

幫助他們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簡潔而傳神的描寫。

難點:對現代城市中“人與自然”問題的認識和思考

4、教材處理

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基礎,但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需要一個過程,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因此,無論是整體感知,理清文章思路,還是品味妙筆,傾聽心聲,都是讓學生通過對文字的解讀和對語言文字的品味去發現,去建構。

為了把學生從“吸收——儲存——再現”傳統學習模式中解放出來,我將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內化、組合。首先,在整體感知上,打破常規,從標題的關鍵詞入手來理解圍繞“陽臺”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經歷了怎樣一個過程,為什麼會發生變化而將這種感性認識引入一個理性的思考,又因為“在任何領域的學習中,語言都是重要工具,”所以,文學的薰陶自然離不開語言文字,將變化的直接原因鎖定在鴿子上,就自然轉入品味對鴿子的描寫,並總結方法,這樣不但使變化的根本原因的引出自然合理,同時將培養學生的能力落到實處;其次,從讀的本質來看,是對作者所表達的對現實世界的再認識,再體驗,所以通過學生描述圖片來傾聽大自然本身的敘說,這樣學生在嘗試中交流、討論,,可以再次強化重點,也使難點得以突破;最後,設疑,創造認知衝突,進行思想的碰撞,不僅具有靈活開放的特點,而且對文字有更深刻的理解與感悟,從而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自然充分的培養。

三、教法、學法與教學手段

本節課在教法上,體現教師的“啟發引導”,在學法上,立足文字“自主合作,探索發現”,達到每個學生都有所發展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立足於讓學生去理解,去感受,去發現,去創新,避免用教師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維。

教學手段上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啟發學生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

四、教學程式

課前佈置預習:

課前誦讀全文,自行解決字詞障礙,並能複述課文內容,為課堂教學作準備

(一) 創設情境

播放歌曲《白蘭鴿》——這是美國民謠《白蘭鴿》,講述一隻白蘭鴿,在白雲下面,自由的飛翔,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那麼是所有的鴿子都能如此自由快樂嗎?這節課讓我們在共同與文字對話的基礎上,互相交流,以使我們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說明:這種匯入方法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啟用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較快進入角色,參與教學的雙邊活動。)

(二)整體感知

首先,複述故事

1、關注題目

從標題入手,汲取關鍵詞,並說明理由,為什麼是“陽臺”,而不是“封陽臺”

或者“不封陽臺”?

2、講故事

怎樣圍繞“陽臺”寫的?本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說明:由關鍵詞入手,可以更好的把握感知文章的內容,這是理解文章的前提,也為理清全文的思路作準備)

其次,理清思路

1、圍繞“陽臺”,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2、進一步解讀

(1)為什麼要封陽臺?(其實,這家人叢10年前搬到這個地方,就一直沒有封陽臺,為什麼10年後的今天要封陽臺呢?)

(2)為什麼又決定先不封陽臺?

(3)是什麼使他們動搖?

(說明:這一關鍵環節,讓學生充分活動,教師設計好適合於學生的“臺階”,培養學生汲取文章中的重要資訊的學習能力。從整體感知到理清思路再到深入認識,一步步引導學生加深對問題的分析,這樣就完成了教學目標中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理清思路,並且初步感知作者對現實世界的認識和情感及作品的內涵。)

(三)品味妙筆

1、請找出文中描寫鴿子的語句,你覺得什麼細節最打動人?

2、你認為怎樣描寫才能簡潔傳神呢?

3、總結簡潔傳神的描寫方法

(說明:這一環節是針對教學重點而設計的.,絕大部分同學能準確找到對鴿子的描寫,重要的是教師組織學生呈現並解釋自己探究的結果和探究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幫助學生歸納、上升,形成科學的結論和掌握正確的方法,教會學生如何讀書,在解讀語言文字中來感悟作者的情感,來更好體會文章背後更深層次的內涵,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使學生的閱讀水平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升。)

(四)傾聽心聲

1、作者不封陽臺僅僅是因為這隻受傷而“身孕”的鴿子嗎?難道他就停留在對鴿子的思考嗎?他還有什麼思考?

2、傾聽大自然本身的敘說

(1)展示相關圖片(分別是樹樁、動物、沙塵暴、水源)

(2)描述畫面

①提出描述要求

②教師範例

③學生自由描寫

3、小組合作交流

4、推薦最生動形象的全班交流,共同欣賞

(說明:這一環節的設計是傾聽大自然本身的敘說,從形式上來說,展示直觀的圖片,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作興趣,進行角色轉換,讓每個人都成為大自然中的一個角色,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向人類敘說我們自己。從內容上來說,是對文章背後更深層次的內涵的思索。從方法上來說,描述圖片是對簡潔傳神描寫方法的檢驗與落實,輔以教師對“樹樁” 的範例描寫,並在師生交流,生生合作交流中從以上描寫方法作為欣賞評價的角度,既能再次強化簡潔傳神的描寫,從中也提高了學生參與的意識和語言表達的能力,也是使學生在進行生命體驗大自然的過程中透過語言文字,更好的體會大自然的情感,更好的理解作品深層次的內涵,突破了教學難點,即引發學生對現代城市中“人與自然”問題的思考。)

(五)心靈對話

1、此情此景,你想和大自然說些什麼呢?

2、思想碰撞:鴿子總有一天會飛走,陽臺只是明天先不封……,你覺得作者以後是會封陽臺還是不封?

(說明:這一環節的設計,通過學生獨特的生命體驗,學生會自然形成對作者所表達的現實世界的再認識、再體驗,與大自然進行心靈的對話,交流彼此的感受,不僅僅是訓練了思維能力,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更是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得到進一步的培養,自然的樹立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思想碰撞是教師設計的一個認知衝突,以對作品進行更好的評判,這是對文章深層次內涵的進一步深化,人與動物,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真實樸素的意識與願望得到了充分的表達,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自然充分的培養。)

五、板書設計

受傷而“身孕”的鴿子(直接)

封陽臺! ———— 封不封? ———— 先不封!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根本)

設計說明:力求簡潔、美觀、大方,清晰的展現文章的行文思路,並揭示文章深層次的內涵

語文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掌聲》,首先談一下我的教學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遵循新課程理念,體現了“以生為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根據語文新課標的要求,在體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同時,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為重點,併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下面我將從新課標要求、教育學、心理學等因素來談《掌聲》的設計構思,從主觀願望、客觀效果來談教學目標的達成。具體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式、說板書設計五個方面談教學設計,最後談教學反思。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

《掌聲》是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首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愛的奉獻”,本課在本單元中起著非常重要引領作用。我想:在教學時,如果僅僅是讓學生知道“掌聲就是愛,同學們都愛小英”這空化了的思想內容是不夠的,只有讓學生在“愛”的情感世界裡,經歷情感的洗禮,精神得到喚醒,沉澱為人格了,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為生命奠基”!面對著今天被愛重重包圍的學生,我想:感受愛,只是起點,讓學生學會如何去愛?才是本課的終極生命意義!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根據上述對文字的認識,以及《語文課程標準》對本年段“能質疑,能聯絡上下文,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基本要求,我根據本課內容及教學實際、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設計如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扣住詞語理解句子,扣住句子體悟情感,扣住情感昇華知識。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瞭解小英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

教學難點:初步瞭解小英在掌聲前後內心的變化。

二、說教法

本課的教學物件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天真、活潑、想像力豐富,而且語言的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礎。《新課標》要求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我為學生搭建交流互動的平臺,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殿堂,使學生在激情、愉悅的氛圍中感受愛、懂得愛、奉獻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的教法是:

1.啟發點撥法:巧妙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2.多媒體演示法:引入音像視訊資料,使課件符合班級學生的心理特徵、認知規律,直觀、形象、視覺效果好。

3.創境想象法:創設假如小英就在我們的身邊等環境,讓學生以想象談話的形式理解文字。

4.評價激勵法:教育心理學認為“正確評價、適當表揚與鼓勵是對學生的肯定,它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等。”科學的教學評價能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心智,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使課堂充滿活力。

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確立目標、重點和難點

微型小說《窗》是高教基礎版第三冊第五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它通過描寫發生在兩位病人之間的故事,在虛無與存在、利已與利人、生存和死亡矛盾衝突中,展現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批判了狹隘自私的陰暗心理,意味深遠,發人深省

本文是中職二年級第一學期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對小說的閱讀在第一冊第二冊的基礎上,由理解能力上升為欣賞能力乃至探究能力的訓練內容本單元的重點是創造性閱讀,創造性閱讀的活動中心與接受性閱讀的活動中心不同接受性閱讀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身上,注意的是作者寫了什麼,怎樣寫的;提出了什麼,怎樣論證的創造性閱讀的活動中心集中在讀者身上,讀者要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多角度多層次地閱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感悟作品給予我們的生活觀和人生哲理創造性閱讀的過程中包括探究性的活動,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提出自己的見解,發展思辯能力和想象能力等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對學生現代文閱讀的要求中有整體把握課文的內容,正確領會語句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提高在閱讀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中外文學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窗》這篇小說的語言精練、含蓄;人物形象豐滿,故事情節很短但完整且有波瀾;內涵豐富,表達了深刻而有普遍意義的主題教材選入這篇文章意在進一步培養學生閱讀小說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從對“人與人對待生活截然相反的態度”的敘述中,啟發學生在“人性的美與醜”、“是非觀”、“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作出深入思考

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賞讀文章凝練含蓄的語言,探究對比及結尾藝術

2.能力目標:

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成為一個獨立的思考者,探究的合作者學會關注生活,有意識地感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形成正確的審美標準

②啟發鼓勵學生髮表獨特的見解,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③讀寫一體,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認識並形成正確的人生觀、生死觀

以上三個目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具體體現了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價值觀”並重的教學理念

教學重點

分析人物描寫,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

教學難點

透過對優美句段含蓄凝練語言的欣賞,領悟作品的深刻內涵

二、教法與學法的思路與分析

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確定了,還需與之相適應的教法與學法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満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點燃的火把”新課標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課堂上,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中整體把握課文,從而達到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對本課我主要採用這樣的教法:“讀——賞——議——悟——究”這個方法符合學生特別是職高學生的認知規律,便於引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獲得跨越障礙,獲取知識,解決疑惑,提高能力的成功感

(1)讀—熟悉本文,整體感知在預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這是一節課最基礎的部分,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篩選有關資訊,逐步引導學生理解人性的美與醜

(2)賞—品味語言,感受魅力本文詞彙豐富,對環境的.描寫精當、傳神,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及時積累、總結,以豐富學生的語言倉庫同時,“對比”手法的運用也是本文的一個亮點本課巧用對比,從不同的角度挖掘人物的性格內涵,我們不難從中體會人性的善惡和靈魂的尊卑

(3)議—互動合作,拓展思路學生就“人與人”的關係和做人要“長善抑惡”等話題展開議論並發表自己的觀點這個環節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涵,並進行課外延伸,鍛鍊了學生說和議的能力

(4)悟—發揮想象,體驗情感由學生總結自己的感悟與心得,積累閱讀方法,豐富自身情感

(5)究—合作探究,品析美文對比閱讀,啟發學生對“窗”多種含義的探究

教法和學法相輔相成我們應該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幫助他們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自覺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的途徑由於中職學生文化課基礎多數偏差,而且程度參差不齊,他們更需要一個寬鬆良好的學習環境,因此,在學法指導上,以適當的教學方法,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以認可、讚賞、寬容、鼓勵去啟用他們的學習慾望,使程度不同的學生都能在愉悅的狀態中成長,從而達到發展智力,陶冶情操,啟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實現學生的知識、學習的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方面共同發展

我所採用的教法有助於學生掌握如下學法:

1.養成閱讀習慣,追求高尚情趣

2.賞析優美語段,理解意境美

3.合作討論學習,體會寓意美

4.總結積累方法,領悟情感美

5.探究文字、拓展思維,增強創意美

適當的教法與學法是應用在教學過程中的,我對教學過程做了如下設計:

三、關於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指導預習

這一步驟利用早讀、自習等時間完成這種指導在堅持一段時間後,學生就會掌握了預習的方法,自己制定預習方案。

指導目標:根據課文導讀和課後思考練習題,與學生共同制定本課的學習重點、難點,完成預習方案,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預習建議:思考困惑的問題,然後把學習效果與同學交流,取長補短,在合作互助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另外,要鼓勵、指導學生對預習中的疑問查詢資料,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增多、更新,如上網搜尋等因為我們生活在資訊的海洋中,每時每刻都面臨著如何運用資訊的問題資訊素質是中職學生最重要的基本素質之一,學會收集與處理資訊是每個學生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發展的必備能力之一。

(二)創設情境,匯入課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課我決定從有關“窗”的詩句入手,引發學生求知慾望,從而調動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故設定導語如下:

一位詩人說:“開啟窗戶,陽光不止一種顏色”我們透過窗戶欣賞五彩繽紛而又美麗豐富的世界,所以我們常說“窗戶是房屋的眼睛”我們又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看到外界,同時也讓人看到我們的內心今天,就讓我們推開澳大利亞作家泰格特的《窗》,走進兩位病人的內心世界。

(三)複述故事,把握小說情節

1.複述故事,提示要注意語言的簡練,情節的完整。

2.把握小說的情節與環境通過對小說知識的回憶和複習,掌握了本文的故事情節,整體感知精巧的構思高爾基說過“情節的發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情節的一步步發展就是為了展示人物形象的,這個環節為突破重點和難點打好了基礎小說的環境描寫並不是本文的學習重點,但這個極為省儉筆墨又具體可感的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卻是不可忽略的,通過這個問題的設定可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多元化,是學生思維訓練的一個結合點。

此處的設計既能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四)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如何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有效完成課本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情出發,首先把握三個原則

(1)注意高視角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逐一攻破;

(2)重視素質教育,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材施教;

(3)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

總的方法是:提出問題,引學生的思維上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緊扣教材,由淺入深地設定一連串有內在邏輯性的問題,一環緊扣一環,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經過獨立思考,共同討論的合作探究,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這裡著重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創新精神

具體步驟是:

第一步設定問題,激發思維,突出重點

“再讀課文”中,通過對情節發展和情節高潮的分析所提的問題有一定的難度,意在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為學生搭建知識的臺階;“深入分析課文”中的問題引導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學會在分析中運用創造性閱讀的方法面對兩位病人之間的矛盾,“生存”和“死亡的矛盾”,找到解決的問題的多種答案,甚至超越作者本意的答案;結尾的空白,成功地“填補”了,那就是一次思維的飛躍,一個創造的過程在教法上,第一部分的問題由學生稍作思考即回答;第二部分問題討論後回答,回答過程中,實現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的多元互動、教學相長,提倡、鼓勵學生有不同見解、有創新,答案不要求完全一致,進而完成本課教學重點。

對於教學重點中,學生未能注意的方面,我則適時適當的點撥、評價、引導、控制,使教學活動健康高效的執行。

例如:當學生基本能分析出描述者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性格後,提出:“我認為描述者是高尚的,因為他能夠在自己重病時,鼓勵病友戰勝病痛,大家認為我說的對嗎?”

再如:提示學生,在描述者死去的那個夜晚,作者多次描寫了另一個病人的眼神,但同樣的眼神表現的是不一樣的心態,仔細揣摩一下,他此時心裡在想什麼?

(1)一天晚上,他照例睜著雙眼,盯著天花板;

(2)他的同伴大聲咳嗽著……他兩手摸索著,在找電鈴的按鈕……但是另一位病人卻紋絲不動地看著;

(3)病人終於停止了呼吸,另一位病人繼續盯著天花板。

通過以上問題的探討,讓學生在聯想和想象中,豐滿人物形象,加深對作品的理解,鞏固聯想式、空白式的創造性閱讀方法。

第二步問題中滲透德育,分析評價中突破難點。

中等語文課程的教學與實施,要著眼於提升未來勞動者的全面素質,我們今天面對的中職學生,將成為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他們不僅要有一定的文化,而且要具備一定的文化品位,即養成良好的道德修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成為有文化品位的勞動者這些問題的設計,結合生活實際,來看待“不靠窗病人”的所想所為,讓學生有個心理的道德行為的底線在學生共同討論,總結主題過程中,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談談我們自己是否有過與“不靠窗病人”類似的心理過程?如果有,你認為該怎麼辦?如果沒有,該如何避免?然後進一步思考:如果我們周圍的人中,有類似“傾聽者”的人你該怎麼辦?從而達到學生自我教育,德育透滲的目的。

(五)課堂訓練,總結昇華

訓練題目:最後,當即將離開病房時,讓我們一起關心不靠窗的病人,每一位同學寫一句話或一段話作為禮物送給他,希望他在我們同學的幫助下也能看到最美的風景,能夠好好地生活下去。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要做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課標也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接受美學的理論中,讀者是接受的主體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獨特的心得這個環節的設計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想象能力,也是對教學的一種反饋,這個過程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它是議析理解性評價和練習形成性評價的反映,實現了難點知識的突破,又可以使重點知識落到實處小小的一扇窗,折射出人性的光輝與陰暗,窗裡窗外,美醜分明我們個人都應該反思,用我們的心靈去關愛他人,去鄙視那些醜陋的行為這樣開啟心靈的窗戶,我們定會看到湛藍的天空、飄逸的白雲、潺潺的流水、青青的遠山和燦爛的陽光。

(六)練筆閱讀,拓展思維

1.發揮想象,續編故事練習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小說的人物形象,同時把讀與寫結合起來,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想象能力。

2.第二個關於語言的作業是為了提高學生對美好語言的感受力,訓練學生正確有效地運用優美的語言文字同時,強化了對難點的掌握。

3.對比閱讀歐8226;亨利的小說《最後的長春藤葉》學生在有目標的閱讀與鑑賞活動中,能夠發展獨立閱讀能力,通過對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要素的融匯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

四、教學反思

反思《窗》的課堂教學,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

成功的地方:

1.由於重視學情,方法適當,所以整個教學過程比較流暢;

2.導語和結束語設計是這篇課文教學的一個亮點,導語引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結束語既是對本課的總結,也是對課文內容的昇華,精美而智慧的語言定會在學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對教材的挖掘還不夠深入、透徹課堂上注意了課文的一些大問題,但課文中些資源沒有充分利用好,挖掘欠細、欠深;

4.課堂教學機智還欠靈活開放性的課堂教學,對教師靈活駕馭課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在課堂上,一是未能及時抓住學生髮言中的有關資訊深入挖掘課文;二是“放”學生之後不能及時地“收”回,致使課堂後半部分重複現象比較嚴重,浪費了時間,課堂節奏拖沓;

5.教師語言欠精練,板書不夠適時這些,將激勵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努力。

語文說課稿 篇8

今天我執教的是人教版第四冊第31課《恐龍的滅絕》,這是一篇科學知識小品文,文中列舉了幾種有關恐龍滅絕的說法。像這一類的科普說明文是國小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載著普及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瞭解說明方法,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但由於這類文章沒有具體的故事情節,往往會被我們肢解得只剩下知識的條條槓槓;由於敘述簡潔沒有多少感染力,又會被我們分析得只剩下概念化的“寫得生動而準確”。稍不留心還很容易上成了科學課或常識課。那麼這類課文到底該教些什麼,怎樣教,才能使它的教學更具有語文味呢?

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始終堅信著這麼三句話:只要我多關注一些語言,學生就能多夯實一點基礎;只要我多關注一些細節,學生就能多收穫一點成功;只要我多關注一些方法的指導,學生就能多提高一點學習的能力。所以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體現科普文教學的語文味。

一、注重字詞教學,落實初讀目標

記得有位教學專家說:閱讀教學,要加強初讀,延時開講。這對於低段的閱讀教學更是重要。為此在這個板塊中,我設計了兩個層次的讀:先請學生感知文字嘗試讀,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隨後以檢查詞語和難句朗讀的形式進行檢查反饋。

在這裡,詞語的呈現是精心預設過的。第一組的六個詞語是由意思相同或相近的片語成的,這樣的構詞結構可以引導學生髮現;第二組其實是動賓結構的片語,而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出示這樣長長的詞語不是讓他們認識結構,而是給予一定的朗讀指導,停頓記號的出現就是給學生一種意識,以後碰上這樣的長詞語也能學著停頓。講到停頓,這裡還有就是一個長句的停頓,特別是低段的學生,讀長句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難點,如果我們能在課堂上有意識地給予幫助,經常性地給予指導,相信對他們閱讀能力的提高是很有見效的。

同時還運用各種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詞意。課題中的“滅絕”讓學生猜意思,隨後一個追問“一隻恐龍死了可以叫滅絕嗎?”從而讓學生對滅絕的意思有了準確的理解;“孵”字通過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說說母雞怎樣孵小雞,再告訴學生“孵”左邊的“卵”字就是蛋的意思,通過理解構字特點理解字意;“哺乳動物”這一專有名詞的解釋,做的就更加感性了,像小狗那樣一生下來就是小狗,小時候還要喝媽媽的奶水這樣的動物叫哺乳動物,隨後讓學生用一句話說什麼也是哺乳動物。相信只要我們有意識地多關注一些語言,學生自然就能多夯實一些基礎。

二、巧釋說明方法,品味語言精妙

課標指出:在學習說明文時能抓住要點,瞭解說明方法。但對於低段學生來說,不必作理性講解,讓學生在閱讀文字時有所領會即可。

課文第一自然段中把人類的歷史和恐龍的歷史進行比較,使恐龍滅絕之謎更是引起人們的好奇。所以我在教學時讓學生關注這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三四百萬年”和“兩億年”。儘管學生知道兩億年要比三四百萬年表示的時間長,但是到底相差多少呢?學生釋沒有概念的。針對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我用了統計圖的`形式直觀地將其進行對比,隨後小結“把這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這麼一比較,怪不得說人類歷史跟恐龍的歷史相比可就短多了。”再讓學生齊讀這兩句話。這樣就淡化了說明方法的傳授,可在學生心中已經留下了痕跡。

同樣,我們在教學科普文章時,更應該引導學生品味其豐富的具有表現力的語言,即怎麼個準確,怎麼個簡明,怎麼個科學等等。這篇課文中也有很多這樣的語言,我在教學第2自然段時就採用比較的方法讓學生來品讀。

“加上恐龍身上沒有皮毛來保暖,它們耐不住嚴寒,就慢慢地消失了。”如果把“慢慢地”這個詞語去掉,你再讀一讀,意思有什麼不一樣?學生很快就感受到如果真從句子中刪去,就會與實際相悖。而且學生在對語言的比較和揣摩中,感知到了語言的精妙,領悟到了文字中用詞的準確性,長期以往,將會對加強學生對語言的敏感度,並滋養學生精確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精心設計語言訓練,發展邏輯思維能力

提高語文能力的基本途徑是語文實踐,即在閱讀中學習閱讀,在寫作中學習寫作,在聽說中學習聽說。可見,語文基本功訓練,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科普文的教學要引導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瞭解某些科學常識,更要學習作者怎樣表達說明這種常識,即說明的語言、說明的方法和說明的順序。而說明文的說明順序一般都有嚴密的邏輯性,是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最好的依託。

課文第3自然段關於星球相撞引起恐龍滅絕的這一說法在表達時就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因此我抓住這個特點,精心設計了一系列語文化的訓練。

先標一標有幾個句子,想一想每句話在講什麼;再師生進行對一對的遊戲,知道每句話的意思;接著排一排5個句子的順序,理清順序;最後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說一說,理清其因果關係。就在這一步步精心的預設下,學生不僅讀懂了句子意思,理清了事物間的因果關係,發展了邏輯思維能力,更是對他們以後如何讀懂一段話做了方法指導,授他們以“漁”。

以上三點僅是我針對這個文字的特點力圖體現科普文教學時濃濃的語文味,設想總是美好的,也帶有很多個人的主觀意願,很願意接受在座各位的批評指正。如何讓我們的科普文教學不再死氣沉沉,不再單調枯燥,我想方法肯定還有很多,那就讓我們一起繼續探索吧!

語文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爬山》這一課是國小語文s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一對父子一同爬山,在爬山過程中,父親教育兒子要克服畏難情緒,努力征服自己,盡力做好每一件事,還啟發兒子怎樣欣賞大自然的景物。

學習本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理解父親說的話的意思,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二是結合語言環境理解詞語的意思。三是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二、說設計理念:

本次研究課,我們上的是《爬山》的第一課時。第一課時是引導學生走進文字,接受薰陶的第一步,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整體感知課文的關鍵,是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提高語文素養的起始點,正確處理好第一課時能喚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慾望,能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能幫助學生打下語文知識的堅實基礎,能養成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多種能力的養成。

課標明確指出,第二學段的閱讀課教學第一課時要以讀通課文、理解詞句,把握內容、鞏固字詞為重點,所以我們一致認為,這一節課要緊抓字詞教學,引導讀通文字,瞭解大概內容,理清文章脈絡為重點。我們把讀懂課文,品味詞句,體會情感,領悟表達方法放到第二課進行教學。

三、說教法、學法

閱讀教學的第一課時不僅要掃除生字障礙,而且要讓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讓學生具有主動閱讀的願望。本課的教學將採用以下教法、學法。

教法:1、情境教學法。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興趣。

2、自主學習法。培養學生學會自學的能力。

3、朗讀感悟法。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並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的意思。

學法:讓學生在讀中學,讀通課文,理解詞語,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四、說教學目標

針對以上情況,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認識“逞、崎、嶇、煌”4個生字,會寫“斯、凝、煮、蟬、哲、燃、煌、智、慧”9個字。要求掌握的詞有“煮熟、吹拂、燃起、燈火輝煌、智慧”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知道做事要有信心,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生字,讀通課文。

難點:結合上下文、聯絡生活實際理解詞語的意思。

五、說教學流程

第一環節:欣賞畫面,談話激趣,揭示課題,引起閱讀期待。

閱讀話題的建構,要通過教師的組織和引導,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與文字進行碰撞,引發他們的疑問與猜測,形成強烈的閱讀期待。抓住課題這個文章的眼睛是比較好的一種匯入方法。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書不讀通不開講”,說的就是教學首先就要讓學生將課文讀正確,讀順暢,“讀通”應是第一課時教學的重點。所以學習的開始一定要讓學生讀課文,自由讀,放聲讀,靜靜默讀。一邊讀一邊把生字劃出來,不認識的字要藉助拼音讀準,連成詞後聯絡上下文想想意思,從未見過的生詞、長句子、難讀的句子要多讀幾遍。

第三環節:學習生字、新詞。

教材上的生字分兩類:會寫的字和會認的字。會寫的字要求四會: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聯絡課文理解字(詞)意,在閱讀和作文中會用。會認的字只要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知道意思就行了,不要求會寫。會寫的字是教學重點,可以讓學生自學,用自己的辦法記住漢字,可以進行組詞、造句訓練,但要有重點的指導難寫的字,不要每個字平均使用力量。

第四環節:再讀課文,抓住重點,留下懸念。

把課文讀通讀順,做到“四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不讀破句。學生學完生字後,老師可檢查讀書情況,指名讀,課文長的多找幾個同學讀,其他同學當小評委,注意聽字音是否讀準,是否流利等。遇到學生讀不好的詞句,老師可讓學生停下來指導讀,或範讀,必要時領讀,這樣讀下來,對課文的內容,整體的結構學生就能有個大體的印象了。

在課文讀通讀熟的基礎上,抓住上課時激起的閱讀期望,引導學生進一步瞭解內容,看看自己是否可以解決一些問題,有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疑問。在結束上課時,教師可突出重點,拋下話題,啟發思考,留下懸念,在高潮處,在疑難處,在矛盾處戛然而止,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引起學生細讀的慾望,為第二、第三課時的學習打下基礎,蓄足氣勢,達到課雖下,味還在,趣仍濃,思無限的藝術效果。

語文說課稿 篇10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二年級語文上冊第7課《一分鐘》。

一、教材分析:

課文以國小生喜愛的故事形式出現,內容較為通俗。主人公元元因為早上多睡了一分鐘,帶來的卻是20分鐘的遲到,是一路焦急地等待和不停地嘆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臉紅的尷尬,是深深的後悔和寶貴的教訓。故事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絡十分緊密,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體驗、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教育和影響。由於學生小,時間觀念不強,對於如何珍惜時間缺乏感性認識。本文正是一篇十分優秀的文章。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創設情境,在讀中感悟,從中體會元元的焦急與尷尬,也使這件事成為寶貴的教訓,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對自己嚴格要求,珍惜時間、科學利用時間。

二、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與能力目標:

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習並體會元元當時焦慮的心情和事後後悔不已的心理變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時間的寶貴,懂得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

我認為這節課的重點是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是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人物情感變化。通過朗讀學習,懂得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瞭解一分鐘時間的價值。

三、說教學流程

根據二年級學生特點,我是這樣設計本課教學的:

(一)、遊戲引入

正式上課前,全體同學立正站好,兩臂平舉,一動不動地站立,看誰能堅持一分鐘,最後讓同學談感受。

目的是讓學生感知一分鐘是多長,同時引入本課課題。

(二)、多個遊戲檢查學生預習情況,並鞏固本課生字。

1、“一分鐘”組詞。讓學生聽從教師指令,從“我會認”和“我會寫”的生字中選擇幾個,進行組詞比賽,看誰組的詞多。

2、“一分鐘”找朋友。讓學生聽從教師的指令,用“找找說說”中的偏旁和字組成新字,看誰組得多。

3、“一分鐘”猜謎。教師把生字編成謎語。如:門裡有市場(鬧),每人都用心(悔),過去一寸來一尺(遲),人戴鴨舌帽(欠)……以組為單位讓學生猜謎,看哪組猜得多。

設計意圖:通過這些有趣的遊戲活動,既鞏固生字識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一分鐘”的時間意義,同時完成了課後“找找說說”的練習,可謂一舉三得。

(三)、課文教學主要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理解課文,把握課文中人物的情感變化。懂得珍惜時間,瞭解一分鐘時間的價值。

1、錄音範讀課文。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 指名朗讀,指導讀好有關句子。注意朗讀的'節奏及語音、語調。

4、教師引導複述課文:動畫複述按順序出示課文的六個鏡頭:睡覺、過馬路、等公交車、走路、遲到進課堂、後悔,請同學們邊看邊讀有關的課文段落,然後進行復述。

設計意圖:故事複述的引導,一是可以內化課文的語言與情感,二是對學生進行口頭表達訓練,三是複習課文主要內容,為重點問題精讀感悟做好準備。

5.小組內讀課文,討論解決下面問題:

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鐘,為什麼會遲到20分鐘呢?

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每一分鐘時間的珍貴。

四、課堂達標測試

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練習題來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

1、看拼音寫漢字

zhōng líng nào hā qiàn

( )聲 丁( )聲 ( )鍾 ( )

chí jué huǐ

( )到 ( )心 後( )

2、表演朗讀 在小組裡,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表演朗讀。

設計意圖:在精讀感悟以後,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從整體上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和情感的感悟。同時,給學生創設展示能力與表達情感的集會。

五、課後延伸

為了進一步讓學生理解課文所學內容,讓他們通過自己的語文實踐,進一步豐富閱讀感受,延伸並深化閱讀感悟。我設計了這樣的課後延伸題目:

1、通過查詢資料,說明人們一分鐘能做多少事。

2、以“我一分鐘能做什麼”為主題,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體會時間的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