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國小音樂說課稿(精選21篇)

說課稿1.2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音樂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小音樂說課稿(精選21篇)

國小音樂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及學生

1、教材分析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內蒙古短調民歌。歌曲旋律明朗豪放,有著進行曲雄壯有力的特點,節奏較為整齊,表現了蒙古族兒童,對草原家鄉的熱愛。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充分感受蒙古民族音樂的風格特點,瞭解蒙古民族風情,增進民族間的團結。

2、教學目標

根據我對教材的分析結合教材的要求,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瞭解蒙古民族風情、音樂、舞蹈。

(2)能力目標:a、學會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並能感情的演唱。

b、學習簡單的蒙古舞蹈動作,隨音樂作簡單的即興創編表演。

(3)情感目標:a、通過演唱蒙古歌曲,學跳蒙古舞蹈,培養學生對草原及蒙古族的喜愛之情,增進民族團結。

b、通過集體創編表演培養了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同時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

3、教學重難點

重點:結合既定的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體會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情緒,並能有表情的演唱並能用舞蹈動作表演。

難點:鍛鍊學生表演的能力,能夠用悠揚的歌聲和優美肢體動作來表演歌曲。

4、課前準備及學生分析

施教班級為一年級學生。一方面一年級學對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的掌握水平還較低,處在初級水平,有待於教師從音樂基本要素入手,降低難度,循序漸進,幫助他們積累音樂經驗。另一方面這一學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嗓音自然、形體靈巧,適合採用歌、舞、圖片、表演等相結合的綜合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二、說教法

1、模枋法

音樂新課標中提倡我們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從音樂基本要素入,通過模仿積累經驗,為提高學生音樂素質,激發學生音樂表現和創造能力奠定基礎。(本節課設計:抓住一年級學生好模仿,模仿力強的特點,讓學生模仿蒙古舞動作;模仿馬蹄聲、射箭聲進行節奏練習;根錄音模唱等環節,引導學生在積極的模仿中學會演唱表演,提高其音樂素養。)

2、體驗法

音樂新課程標準提倡我們引導學生在聆聽、演唱、表演音樂過程中充分體驗音樂,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讓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感受音樂,學習音樂,表現音樂,提高學生音樂技能,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

(本節課設計:通過讓學生欣賞體驗蒙古歌舞,並學習演唱蒙古歌曲,學跳蒙古舞蹈等環節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同時在學習中進一步體驗蒙古歌舞的特色。提高學生的音樂感覺力、表現力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3、合作法

音樂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本節課設計:通過讓學生在二聲部節奏練習中合作及集體創編表演兩個環節培養學生的音樂合作意識)

4、綜合法

音樂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有效的滲透和運用到音樂教學中,通過音樂為主線的綜合實踐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音樂。

(本節課設計:以音樂為主線,將音樂與舞蹈、民族知識綜合起來幫助學生更好更直觀的理解音樂,併為學生創造了生動愉快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

5、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機、話筒、磁帶、鋼琴等

三、說學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以學生為主體,創造條件讓他們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探究的能力,更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學習興趣。” 因此在學法指導中我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緊緊繞教學目標,通過“聽”“唱”“動”讓學生在模仿學習表演體驗中積極自然的去感知音樂、學習音樂、表現音樂。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本節課我運用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再結合教材內容要求及學生實際情況,作出了以下的教學過程設計,下面請跟我一同走進詳細的教學過程。

(一)律動遊戲,激發興趣。

1、通過師生問好律動,端正坐姿,投入課堂。

(利用自然的節奏律動形式集中學生注意,引導學生在有節奏的模仿動作中自然的進入音樂學習)

2、聽音樂,猜歌名。通過聆聽有關草原歌曲並說出歌曲名稱,練習低年級學生的聆聽、聽辨音樂的能力,提高了學習興趣,同時引出美麗的大草原。

3、認識草原:通過討論、看圖片讓學生初步認識瞭解大草原及蒙古族,引出課題)。

4、結合課本與課件圖片,說說美麗的大草原上有些什麼?

討論小結:藍藍的天-、白白的雲-、青青草地、牛羊多、駿馬賓士、雄鷹飛、還有善良的蒙古人。

(這一環節以學生為主體,採用了看圖片,師生討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去認識瞭解草原,最後通過有節奏的朗讀明確小結了討論內容,引導學生更好的認識草原,感受草原的美麗,培養學生的節奏感)

5、節奏練習

提問:草原上的人喜歡做什麼?放牛、放羊、賽馬、摔跤、射箭、唱歌、跳舞等。

節奏練習:

xx xx xx x xx xx xx x

(師)我 們 一 起 來 騎 馬 (生) 噠 噠 噠 噠 噠 噠 噠

xx xx xx x x- x-

(師)我 們 一 起 來 射 箭 (生)嗖 嗖

(分部練習二聲部練習邊做動作邊念)

(利用綜合法將節奏練習滲透到民族知識介紹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模仿騎馬聲,射箭聲,積極主動的進行節奏練習,培養節奏感,符合了新課標中1-2年級學生創造標準中的要求,能夠運用人聲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聲音)

(二)學習歌曲,啟用行為

1、聽歌曲錄音說說歌曲裡唱了什麼?(聆聽、聽辨能力培養)

2、熟悉歌詞

(1)聽歌曲錄音,說說歌曲裡唱了些什麼。培養學生聽記能力。

(2)教師按歌曲節奏的以小快板的型式念歌詞,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邊打節奏邊記歌詞,以此培養學生節奏,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學唱歌曲(通過聽唱模唱等方法完整學唱歌曲,指導學生演唱歌曲,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

(1)教師用鋼琴伴奏範唱。(藉助學生對蒙古歌曲的學習興趣,自然的進入演唱教學,通過教師範唱讓學生自然的進入歌曲學習。)

(2)師生一起拍打節奏,聽錄音模唱。(通過模唱完整學習歌曲)

(3)跟琴學唱歌曲。

(4)指導學生演唱。

(三)合作表演,展示才能

1、通過欣賞簡單的蒙古舞,加深學生對蒙古歌舞的體驗感受,及學習興趣。

2、請同學來表演蒙古舞中的一些自己喜歡的動作,體驗蒙古舞特色。(騎馬、揚鞭、摔跤、鷹飛、聳肩、前後肩等)

(1)分組討論怎樣把同學表演的動作套入到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中去。

(3)學生分組表演。

(4)師生共同表演。(最後給學生一個舞臺,讓他們自主的愉快的演唱表演,從而即讓學生以音樂表演中獲得愉快感受與體驗,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也在學生愉快的表演中自然的提高了自身的音樂素養。)

(在這一個環節裡,教師把學習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學習蒙古舞動作,以及表演,培養學生感受力表現力及共同合作學習的能力。)

(四)總結評價,鞏固知識

在這個環節上,我引導學生進行總結,組織討論本節所學,讓學生來說說自己在課堂上的收穫並在討論中總結學習方法,真正體現學生自主與合作探究學習,同時也能及時地反饋教學效果,便於教師查漏補缺。

五、說板書設計

根據一年級學生感性認識比較敏銳的特點的,我設計的板書力求簡潔、直觀、易懂,讓學生更好的感受和理解。具體設計如下:

草原就是我的家

放牛、放羊、賽馬、摔跤、射箭、唱歌、跳舞

六、說教學預測

在課堂設計中我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匯入,我讓學生通過有趣的猜歌曲遊戲、多聲部的節奏練習,讓學生體驗多層次的音響效果。在學唱《草原就是我的家》時,利用拍打節奏、歌唱比賽等來調動學生唱歌的積極性;在舞蹈表演時,我放手將舞蹈的創編放給學生,留給學生創作和表演的空間。

而存在的不足之處在於:

1、在草原圖片的欣賞時,可以加入新授歌曲的曲調作為背景音樂,不僅能為歌曲的教學打下一定的基礎,而且更能把學生的餓情緒來到蒙古草原中。

2、在表演的時侯,如果能給學生適當的示範,那麼學生的舞蹈將會跳得更到位、更有美感。

國小音樂說課稿 篇2

一、設計說明: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須依賴於聽覺。“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特點”,這是新課標中對音樂教育重要的指導思想。我設計的這堂音樂課遵循了“以聽為中心”的原則,在聽中辯,聽中學,聽中想,聽中演。真正做到了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達到感受美、體驗美這一效果。

二、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賣報歌》曲調歡快活潑、形象單純,唱起來朗朗上口。歌曲中的主人公與學生年紀相仿,所以整體比較貼近二年級學生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特點。這單元在本冊教材中是唯一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

除了情感上的適合外,在內容上隱含著許多的教育價值,既有前一課的樂理知識的深化應用,又有心得節奏型出現,只要老師在活動過程中充分挖掘,就能對學生現有的認知和音樂表現技能有一定的提升。

2、學生分析:

新課標中指出:二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並有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適合進行直觀教學。

教學中學生通過聽、奏、演、唱、造等一系列的參與音樂的活動,陶冶了情操,激發了興趣,激活了表現欲、創造欲,使其群體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得到鍛鍊和發展。

三、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體會歌曲快樂的情緒,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責任感。

知識目標:能用活潑歡快的情緒、柔和的聲音完整準確的演唱歌曲。

能力目標:能用恰當的動作表現歌曲,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創造力。

教學重點:

①學會正確演唱歌曲。

②能對歌曲進行歌表演的創作。

教學難點:

①後十六節奏的正確演唱。

②使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

四、教學方法:

教師通過運用故事法、聽唱法、談話法等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為他們提供了充滿自信地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體驗音樂的機會。整個教學過程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和學生是平等關係,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設疑激趣

1、聆聽法,創設教學情境。

說明:放國歌,在聽的過程中提出兩個問題給同學們思考,從而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責任感,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2、介紹作者,及其相關作品。

說明:分別播放《金蛇狂舞》和《梅娘曲》讓學生體驗兩首歌的情緒。

為您提供優質資源!

為您提供優質資源!

3、講故事,引出《賣報歌》的創作背景。

說明:用講故事的方法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具有濃厚生活味道的情境,引發他們的求知慾,這樣做極其符合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二)聆聽學唱,突破難點

1、不同方式的兩次聆聽歌曲的第一段。

2、填詞演唱,發現節奏問題,並進行節奏唸白。

3、學唱第二段時,後十六的節奏再次應用。

4、學唱第三段,讓學生自行突破。

說明:由於這首歌大部分同學以前聽過所以這個環節只安排了兩次聆聽歌曲的第一段,其實就是一個聽唱教學的過程,最終目的是熟悉歌曲旋律,達到突破教學重點的目的。跟唱後發現節奏問題,首先用“da”來慢讀節奏,在把歌詞帶進去進行節奏唸白,最終突破第一個教學難點。唱完第一段後引導學生說出通過第一段的學習知道了些什麼,然後引出第二段,這段就是後十六的節奏型再次應用,加深學生的印象。第三段的節奏問題有同學們自行突破。這樣循序漸進教唱既遵循了音樂學科的特點,又符合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介紹、使用打擊樂器

1、引導學生用探索的認識打擊樂器沙錘。

2、唱、奏兩種形式體驗音樂快樂的情緒。

說明:這是一個增趣的環節。讓學生們通過觸控、試奏,自己總結出沙錘的聲音特點和演奏方法。通過學習使用打擊樂器,會提高他們的積極性。然後讓學生們分別用演奏和演唱的形式合作,一起體驗音樂,從而可以讓他們產生愉悅的情緒,拉近了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唱、奏、兩種形式的體驗音樂,會把同學們的愉悅推向了高潮,完成了最初設定的激發學生對於音樂喜愛的情感目標。

(四) 動作創編——動作表現與歌曲的情感結合

1、嘗試對歌曲的表演創作。

2、分組進行,教師巡視幫助。

3、分組表演,進行評價,改進提高。

說明:新課標中鼓勵音樂創造,注重個性發展,教師應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本節課安排了歌曲表演創作的環節,分三段,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創設“小毛頭”當時賣報的情景,表現“小毛頭”的心情。這一環節的設計重在啟發學生展開音樂想象,在課堂上大膽說、大膽想、大膽創造、大膽唱、大膽演,鼓勵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這個環節還可以鍛鍊學生的動作協調能力。

(五)教學評價

生生互評,師生共評的評價過程,能使學生達到感受自我,正確評價自我的目的。

教學預設:

本節課的設計中,我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了多種教學方法。每個知識點的出現儘量做到自然流暢,難點教學中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或聆聽感受,或聽辯體驗。40分鐘的快樂學習,一定會讓全體同學都有所收穫,那就是能完整準確的演唱歌曲,並且會用動作表現和歌曲情感來進行歌表演。

國小音樂說課稿 篇3

一、說內容:

人教版教材七年級《雪絨花》,主要教學內容是唱《雪絨花》,欣賞《Do-Re-Mi》、《孤獨的牧羊人》

二、說教材:

歌曲介紹:《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隨著電影的播放而傳遍全球,成為全世界人民喜愛的歌曲之一。歌曲為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採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決定了它的格調優雅恬靜,情緒沒有較大的起伏,歌曲通過對雪絨花的讚美,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寄託了主人公對親人、對家鄉深深的懷念和祝福。我設定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指導學生們用優美的聲音唱好歌曲,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在本課中,還有兩首情緒歡快活潑、演唱形式多樣的欣賞歌曲,因此本課第二個教學目標設定為通過欣賞電影《音樂之聲》插曲,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緒,擴大音樂視野。

三、說教法、學法:

1、為了讓學生們更好的體驗作品的意境、領略音樂的無窮魅力,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參與積極熱情,本課教學環節進行如下設計:介紹電影劇情--聽《Do-Re-Mi》--猜謎雪絨花--學唱歌曲--用英語演唱--欣賞片段《孤獨的牧羊人》。

2、本課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欣賞電影片斷為手段,引導學生們在欣賞過程中注重對歌曲的表現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風格方面進行對比,拓展學生們思維。

2、在學習歌曲時,以教師語言啟發為主,培養學生們自學的能力,通過操作、歌唱比較分析歌曲旋律,使學生們能夠唱準相似樂句,解決歌曲難點。並通過演唱歌曲,再從歌詞中感受旋律,以表達歌曲的.情緒。

3、始終注意引導學生們的思維,在欣賞電影片斷和聽老師演唱前,都先向學生們提出的要求和問題,讓他們明確欣賞目的,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

《雪絨花》這首歌曲的旋律許多學生們都很熟悉,。七年級的學生們由於年齡大了一些,音樂課的氣氛已不像小一點的孩子上課好調動,我安排了由教師抑揚頓挫的語氣講故事,70多年前的奧地利薩爾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裡,有一位叫瑪麗亞的年輕修女,她性格活潑、美麗善良,喜歡唱歌,會彈吉它。一天瑪麗亞來到一位退役的海軍上校家當家庭教師,上校的七個孩子很調皮、每次家庭老師都會被他們氣走,瑪麗亞是他們的第十二為老師,她用愛心與音樂和七個失去母親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關係,瑪麗亞教會了孩子許多歌曲,使孩子們受到良好的教育,並得到慈母般的溫暖。介紹《音樂之聲》的劇情入手,講到這裡一下子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對影片產生好奇感,自然過渡到聽電影中瑪麗亞教孩子們的一首歌曲《Do-Re-Mi》。

2、猜謎匯入歌曲:

一說到猜謎,學生們積極性一下子提高了,出示圖片,讓學生們猜植物,我再介紹雪絨花的得名。《雪絨花》的歌聲隨著影片的放映受到廣大人民的喜愛。我們看歌詞(多媒體出示歌詞)你能試著把歌詞中人們對雪絨花的喜愛之情讀出來嗎?學生們帶著自己對歌詞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

3、學唱歌曲:

(1)首先聽老師演唱歌曲,再帶問題聽錄音,回答老師的問題看看這首歌的調號和拍號,幾拍子的?強弱規律是什麼?學生們通過反覆聆聽熟悉歌曲旋律,很快能解決剛才的問題,再通過用“lu”哼唱旋律後,讓學生們提出節奏有不太順的地方,老師拿節奏卡片指導練習八分休止符用“噠”演唱節奏,再讓學生們唱準相似樂句,解決歌曲難點。

(2)在進行歌曲處理時,也是從歌曲所表達的主題,歌曲的旋律等方面對學生們進行啟發,以使他們從內心感受到歌曲的魅力,更好地表達歌曲的情緒。學生們唱好歌曲後我提問:“我們怎樣才能將這首歌唱得更富有感染力呢?歌聲很動人!老師還要告訴你們一個歌唱的好方法:那就是“要想把歌唱好,情感的表現很重要”。指導學生們把三拍子的強弱關係唱得明顯一點。

4、拓展感受:

學生們唱好歌曲後我發給學生們英語歌詞,我用英語演唱歌曲,讓學生們欣賞後說說英文發音和中文不同感受,使學生們產生也想用英語學唱歌曲的願望,我給學生們介紹漢語、英語發音的不同,英語裡有些音要連讀。教讀Edelweiss,evry,greet,Blossom,bloom,grow,Bless等英文單詞後。讓我們帶上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跟著音樂伴奏分別用中文和英語演唱《雪絨花》。

5、欣賞電影歌曲片段:

學生們已經學唱好歌曲後,我繼續介紹在一次家庭音樂會上,瑪麗亞和孩子們一起表演了一出木偶戲,把歌曲《孤獨的牧羊人》表演得非常有趣,我們一起看一看這個電影片斷。(播放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們通過分析比較,對歌曲的表現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風格有一定的瞭解,正是有了這三首優美動聽的歌曲貫穿於整部電影,才使《音樂之聲》更加吸引人。音樂課帶給我們快樂、歡笑、願同學們都能唱出歌曲中對祖國的愛。最後回到本課的重點《雪絨花》,學生們演唱歌曲走出教室,使他們能夠領略到音樂的無窮魅力,同時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國小音樂說課稿 篇4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選自義務教育人音版國小音樂第八冊第四課的歌曲《小螺號》。我將從說教材、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四個環節展開闡述。

一、說教材

《小螺號》這首歌曲是第四課《水上的歌》中的教學內容。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的少兒歌曲。歌曲富有童趣的通過“小螺號嘀嘀嘀吹”抒發了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心情。它以兒童天真、活潑的語氣歌唱海邊美麗的景色,抒發心中無限歡樂的感情。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欣賞、創編能力,讓學生通過在欣賞、吹奏、歌唱、表演等一系列藝術活動中感受藝術所帶來的美好情感,從而調動全體學生參與藝術活動的積極性。

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本課的具體教材,我把教學目標定為:

(1)指導學生按節奏朗讀歌詞、唱準歌曲,體驗節奏、力度的變化對歌曲表現的作用。用歡快、活潑的情緒和甜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小螺號》,抒發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心情和對幸福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

(2)學習用上滑音、波音的裝飾演唱歌曲、使歌聲更具有活力、更動聽。

(3)讓學生通過吹奏玻璃瓶來模仿螺號聲為歌曲伴奏。

(4)通過模仿、創編自己喜歡的舞蹈動作根據歌曲旋律進行簡單的表演,表現歌曲的情緒。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音樂基礎,為了更好的達到制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方法與過程中,我採用示範、獨立、小組合作學習等形式,使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用自己喜歡的藝術形式來表現本課的主題,促進學生綜合藝術能力的發展。

教學重點:

(1)讓學生掌握有節奏地朗讀歌詞、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讓學生通過吹奏玻璃瓶來模仿螺號聲為歌曲伴奏。

教學難點:

掌握波音、上滑音在歌曲中的表現力,用美妙的歌聲和優美的舞姿表現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心情。

二、說教法

(一)、國小音樂課應真正實施素質教育,以感悟音樂為核心,把培養、提高學生的音樂基本素質作為教學追求的首要目標,所以音樂課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藝術潛能得到開發並使他們從中受益。在教學中為了更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注重對學生藝術能力的培養,所以我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了以下教法:

1、情境設定法

2、聽唱法

3、演示法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情境中才有利藝術能力的培養,因此選擇學法是很重要的,我採用了以下幾種學法:

1、哼唱法

2、演奏法

3、創造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拍手打節奏,師生問候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二)、新課匯入

我先以提問的形式喚起學生的回憶,然後讓學生隨著優美的音樂欣賞海螺的相關圖片,繼而很自然的匯入新課。這一環節我這樣設計主要是幫助孩子回憶海邊嬉戲的場景,為引出主題做鋪墊。

(三)、欣賞視訊範唱

1、在播放視訊之前,我先提出欣賞要求:

(1)這首歌帶給你什麼感覺?

(2)聽到歌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這一環節我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帶著問題欣賞歌曲,使學生對歌曲有一個大致的印象,能夠簡單的感受樂曲的速度和體會歌曲的意境。

2、教師範唱

老師的示範是學生與學習內容間的橋樑,而音樂老師的範唱更是學生與歌曲間的橋樑,也就是說沒有準確、到位的範唱,學生無法更好的學好歌曲、理解歌曲。羅馬詩人賀拉斯曾說過:“只有唯一的方式可以打動人心,就是向他們顯示自己被打動。”因此,教師要求學生唱好歌,首先自己必須唱好。

(四)、學唱歌曲

1、指導學生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我採用生先讀、師範讀、隨錄音讀等形式朗讀歌詞。

2、完整的歌唱全曲

小螺號是一首學生比較熟悉的歌曲,因此教學過程中可以用聽唱法和自學哼唱法使學生更深入地唱熟歌曲,並選擇較難掌握的旋律進行相應的訓練,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的設計意圖是:因為大多數學生對歌曲較為熟悉,所以教師改變了以往音樂教學的句句教唱法用聽唱欣賞法進行教學,一則順應他們的心理,二則便於教師從孩子們的演唱中找出不足,便於教師下一步的教學。

3、解決難點:

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因此這一環節的設計,我採用讓學生自己找出本課的難點——波音、上滑音,通過教師講解波音、上滑音的相關樂理知識和範唱對比的形式,引導學生自己找出不同點,並掌握正確的演唱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五)、加入伴奏,豐富歌曲

我採用先讓學生觀察教師示範演奏“樂器”——玻璃瓶,然後讓學生隨音樂親身體驗演奏的'快樂。這一環節的設定,能極大地調動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親身感受自己創作帶來的快樂。

(六)、表演歌曲

在唱準歌曲的基礎上,先由個別同學展示她們美麗的動作,其他同學一起模仿,再由小組一起討論、選擇一些簡單的舞蹈進行創編,最後教師積極參與到學生豐富的舞蹈藝術中,隨著優美的音樂師生共舞“小螺號嘀嘀嘀吹”,這樣使學生更深入地體驗到海邊孩子對生活的熱愛。

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本環節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下,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掌握歌曲的基礎上,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創編舞蹈,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七)、舞蹈律動,結束課程

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小螺號的讚美。教師相機的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這一環節師生在歡快的音樂氛圍中共舞,把課堂推向高潮!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希望各位領導及其同仁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國小音樂說課稿 篇5

一、教學目標:

1、能夠注意聆聽描寫小動物的歌曲,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與動物應和諧相處。

2、能夠用親切、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能把握好各樂句的音準,完整演繹歌曲並能在歌聲與表演中表達出對小動物的愛護之情。

3、在聆聽過程中嘗試用動作表達自己想象中的動物形象。

教學重難點:能夠把握好兩句音準,唱好兩句"啦啦啦啦啦",能掌握休止符的運用。

二、教學準備:

錄音機、多媒體

匯入

播放《動物說話》

A、你們聽到了哪些小動物在跟我們打招呼?(雞、鴨)

B、誰能來模仿它們的叫聲?

C、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能模仿其他哪些小動物的叫聲?(汪汪、喵喵、咩咩、呱呱)

小朋友的生活經驗真豐富,()下面我們來做個遊戲

遊戲"我變你也變"遊戲的玩法是要根據我的聲音力度來回答,我來問,你來答

(小雞說話嘰嘰嘰、小鴨說話嘎嘎嘎、小貓說話喵喵喵、青蛙說話呱呱呱、小羊說話咩咩咩、小狗說話汪汪汪)

新授

初聽(播放歌曲)

A、老師這兒有一首非常好聽的歌,你聽誰在叫?

B、好的讓我們大家一起用好聽的聲音學著叫吧!(課件2)

教師教學一遍 ——師生合作一遍,邊叫邊用手打擊節奏××(小貓喵喵、小雞嘰嘰、小鴨嘎嘎、小豬嘟嘟)

C、學生學完叫聲,教師隨後加唱"啦啦----",教師用手勢劃節奏線(課件3)

(聽到小朋友優美的叫聲,我都忍不住唱起來了)

D、師生合作

學生叫動物的聲音,教師唱"啦----"

你們想不想跟著琴聲學老師唱一唱

E、教師彈琴,學生跟唱前半部分

F、師生合作唱 ----男女生合作

2、復聽(錄音機)

A、小朋友唱的真好,現在讓我們完整的聽一遍錄音,仔細聽聽它們的叫聲在告訴我們什麼呢?

B、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課件上的歌詞(課件4、5)

C、一句一句解決念清楚,解決附點問題,逐句唸完整,

學生跟念——師前生後合作念——師後生前合作念

D、逐句跟琴唱後半部分(課件6)

E、解決難點

你最喜歡哪個叫聲後的故事?你能來唱唱嗎?

3、再聽一遍錄音 ,聽聽那部分唱了2遍(課件7)

(出示反覆記號讓學生認識,講講作用)

4、請小朋友完整的跟琴唱(課件8)

5、跟錄音唱(讓我們跟錄音裡的小朋友賽一賽看誰唱的.更動聽)

6、師生合作唱——男女生合作唱

三、創編活動(課件3)

A、下面我們來模仿一下歌曲的前半部分來創編歌曲,請小朋友們四人一組,每人編一種小動物的叫聲,啦啦啦一起唱,等一下請小組來表演

B、小組表演

四、小結(課件9)

今天我們的音樂課堂帶來了那麼多的小動物叫聲,它們的叫聲是在向我們人類傳遞資訊說它們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們,瞧!它們在向我們問好呢-----

國小音樂說課稿 篇6

一、教學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跳起來》是一節音樂欣賞課,主要欣賞《馬刀舞》《小步舞曲》兩首風格迥異的樂曲,一首激烈昂揚,一首舒緩優雅,形成鮮明的對比、並且兩首樂曲作為背景音樂在許多電影電視中出現過,通過以往的記憶學生更容易理解欣賞樂曲,《馬刀舞》富有的快節奏的音樂能夠很好的提高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欣賞熱情,以優雅的舞步體會《小步舞曲》

(二)教學物件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音樂欣賞能力,對於音樂的節奏,旋律的起伏變化以及演奏樂器有一定辨知能力,對於電影電視媒介中常出現的但沒有留意的音樂在欣賞的時候更能夠提起欣賞興趣

(三)教學環境的分析

本節課通過現代資訊科技和課堂實踐活動來配合欣賞教學,從而更好的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和效果,所以需要配備多媒體設施的教室,桌椅的擺放要預留出一片開闊的空間為課堂實踐活動做準備

二、教學目標

(一)欣賞管絃樂《馬刀舞》,古鋼琴獨奏《小步舞曲》、通過迥異的風格對比討論分析不同風格的音樂描繪的是怎樣不同的場景,利用哪些元素來表現出不同的.場景

(二)欣賞的過程中利用音樂軟體辨別管絃樂的演奏樂器,通過舞蹈的形式體會小步舞三拍子的音樂特點

(三)在《馬刀舞》中感受緊張激烈的戰鬥氣氛,在《小步舞曲》的舒緩典雅中翩翩起舞

三、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兩首樂曲的特色欣賞與對比分析

(二)教學難點:課堂實踐活動中三拍子的小步舞與《小步舞曲》音樂的節拍要

四、教法、學法分析

《跳起來》是一節生動有趣的欣賞課,四年級的學生欣賞能力正處於萌芽狀態,所以本節課以學生“自主討論探究”為主,老師“知識情景引導”為輔,通過老師的情景引導,語言提示讓學生去發現欣賞過程中的亮點、在欣賞過程中採用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體驗欣賞教學方法,《馬刀舞》從單純音響和現場演奏兩個角度去欣賞,不同的欣賞效果對比非常明顯,更容易使學生理解樂曲,《小步舞曲》從聽音樂欣賞到以舞蹈的形式來體會樂曲,使學生融入到音樂當中,感受樂曲的魅力所在、《馬刀舞》欣賞過程中讓學生了解管絃樂的知識,以對樂曲的聽覺記憶為線索,共同探討總結所聽到的樂器,老師對其進行整理,將知識點慢慢具現化,由討論到總結到梳理層層進行,加深學生對該知識點的記憶、《小步舞曲》以舞蹈活動為主,老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師生共通過合作,老師來領舞帶動全體學生,舞蹈的同時,用肢體與綜合感官來理解音樂、最後全體學生共同討論欣賞後的對比總結,讓學生從老師的引導中漸漸獨立能夠把自己在欣賞中的所感所想進行總結、

五、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整合點

1、以描繪戰場的視訊資料匯入,激烈的戰爭場景與教學內容主題相契合,更好的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產生興趣、

2、以音訊與視訊兩個角度去欣賞音樂,單純的音訊資料熟悉音樂,演唱會的音響將音樂立體的展現給學生,加深記憶和理解、

3、利用ppt檔案,展示管絃樂隊的整體畫面,使學生有一定印象,利用動態的動畫圖片構成管絃樂隊的縮圖,將管絃樂的分佈簡化,使學生能系統的記憶其分組,利用textbook軟體為學生展示樂隊中的各組別的演奏樂器,既能展示樂器外形,又能聆聽樂器的音色,加深學生的記憶,拓寬學生音樂視野、

六、課後總結與反思

本節課內容較多,所以在課堂環節的分配和時間的把握上老師要仔細的拿捏,雖然,兩首都是舞蹈音樂,但是《馬刀舞》節奏太快,不適合學生進行舞蹈配合,所以儘量用《馬刀舞》提升課堂氣氛,小步舞的教授要分步,由易到難,由單人,到雙人配合,建議將該課分為兩個課時、

國小音樂說課稿 篇7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小螺號》。

一、說教材

《小螺號》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第八冊第四單元,是一首活潑歡快的二段體兒童歌曲,歌詞朗朗上口,富有童趣,第一樂段曲調規整,描繪了大海上面的景色,第二段旋律舒展,優美,抒發了兒童熱愛自然、生活的美好心情。根據對教材的理解和四年級學生的學情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1、能用歡快的歌聲表現《小螺號》。2、通過學唱歌曲《小螺號》,讓學生體驗大自然的美。根據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重點確定為能用歡快的歌聲表現《小螺號》,將本課的難點確定為波音、滑音記號的掌握和運用。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學設想

首先我來說說教學設想,本課以審美為核心,以音樂為主線設計了“找海螺、聽海螺、唱海螺、演海螺”四個環節,構建了富有童真、童趣的音樂課堂。在這堂動聽的音樂課中,我採取了手勢引導法、視聽法、體驗感受法,通過這些方法營造讓學生樂學的音樂氛圍,將知識融於音樂,學生學的開心,教師教的輕鬆。也更好的調動了學生積極性,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2、說學法

接著來說說學法,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本課中,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如小組合作法、自主創編法,讓學生在寬鬆又富有音樂味的環境中享受音樂的薰陶。

三、說教學過程

(一)找海螺

1、在課堂開始,教師播放音樂《小螺號》,學生律動。通過課前音樂創設音樂氛圍,為音樂學習做好準備。

接著教師:同學們,大海是個美麗的地方,那裡有美麗的浪花、柔和的海風、勇敢的海鷗,當然還有漂亮的'貝殼和海螺。你見過海螺嗎?學生:有,沒有

2、師:下面讓我們隨著動聽的歌曲一起到海邊看看美麗的海螺。

播放《小海螺》音樂,出示海螺的圖片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和音樂的結合讓學生認識漂亮的海螺,為歌曲情緒做好鋪墊。

3、師:這些海螺,有藍色的、白色的、彩色的,各種各樣,可好看了。你聽,他吹起來了

師範唱:“茫茫的海灘……

寬闊的大海邊傳來了海螺的回聲,請你們來扮演海螺的回聲吧。

師範唱,生扮演回聲。

設計意圖:通過趣味回聲,提前解決難點“波音記號。“

4、認識波音記號

師出示旋律,請學生生說說你認識旋律上的音樂記號嗎?生:認識,不認識。

師比較演唱有波音記號和無波音記號的樂句,讓學生說說有什麼不同,引出波音記號,

請學生嘗試體驗

設計意圖:通過視聽比較法,讓學生分辨旋律中的波音記號,加深印象,接著通過音樂實踐讓學生親身體驗波音記號,這個難點就迎刃而解了。

5、師:大海上那麼多的海螺在大海媽媽的呼喚下都唱起了歌,你們聽,有幾隻海螺在唱歌呢?

聆聽全曲,找找相同的海螺音樂出現了幾次

設計:通過找海螺,讓學生熟悉兩句旋律的音準,為進一步唱準歌曲做好準備。

生:兩次

第一次,第二次

(二)聽海螺

1、師:你們的耳朵真聰明,我們一起來試試,師指導學生演唱第一樂句,注意歌聲要輕快、活潑,認識滑音計劃 師指導學生演唱第二樂句,說說第二樂句與第一樂句相比較有什麼相同、不同的地方?

旋律不同,節奏相同

2、第二次聆聽,請在第一個海螺演唱的地方做舉手的動作,第二個海螺演唱的地方抱肩的動作

設計意圖,通過聆聽比較,讓學生分析樂句。

(三)唱海螺

師:第一次整體演唱

第二次分段指導

1、說說小海螺吹起來的時候,都看到了哪些景色?(4個)

請你試試,

第一樂句,海鷗聽了展翅飛,怎麼飛?(動作解決一字多音)

第二樂句,笑微微,動作解決一字多音,注意聲音力度小 (微微笑,所以聲音要輕一點)

第三樂句,喚船歸,心情怎麼樣?怎麼呼喚才能讓船聽見?(聲音要傳的遠,注意聲音位置、狀態)

第四樂句,阿爸的心情,指導演唱急切的心情

設計意圖:通過動作、情緒引導、歌曲表達的內容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歌唱,唱好歌。

接著師唱,茫茫的海灘,

2、吹螺號的小朋友,住在大海邊,你能用歌曲中的歌詞形容大海嗎?

(茫茫海灘,藍藍海水)指導演唱,聲音要抒情、優美,體現茫茫

第三次聆聽,說說歌曲可以分成幾部分?為什麼這麼分?

二部分,根據情緒、節奏分,

師:這樣的歌曲格式成為二段體,第一部分情緒,活潑,第二部分情緒抒情

設計意圖:這是本課的一個教學知識點,讓學生給歌曲分分段,從音樂要素上理解,體驗要深。

3、學生完整演唱歌曲

(四)演海螺

請學生表演唱

第一方案:男女生分別演唱第一、二段

第二方案:分樂句對唱

設計意圖:通過拓展表演,豐富課堂教學,給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

整堂課在優美動聽的歌聲中結束了,總而言之,本課實現了以人為本,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始終,緊緊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了認海螺、聽海螺、唱海螺、演海螺音樂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表演的機會、舞臺,滿足學生表演的慾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審美能力。我相信這是一堂美妙的音樂課。

國小音樂說課稿 篇8

教學內容:

《盧溝謠》

教材分析:

《盧溝謠》是“唱響中國”入圍的36首歌曲中一首寫給孩子們唱的歌,它以中國歷史文化為創作背景,用孩子的視角將盧溝橋見證的民族興衰與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來,以極富畫面感地語言將人們帶入了過往的歷史中。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謠形式表達,即大氣深邃又空靈婉轉,抒發出一種發自肺腑的愛國情懷。

教學目標:

1、學會歌曲《盧溝謠》,正確把握歌曲情緒。

2、掌握歌曲中的附點節奏,4拍長音,反覆記號,把握歌曲的旋律特點。

3、通過學唱此歌,用主流文化滋潤同學們的心靈,培養學生正確的藝術審美觀,傳承民族精神,挖掘愛國主義情懷。

教學重點:學會歌曲,掌握歌曲中的節奏,旋律特點,正確把握歌曲情緒。

教學難點:歌曲中附點節奏,四拍長音的處理。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清點人數

二、匯入: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些基本的樂理知識,同學們還記得嗎?

生:……

師:那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

(七個基本音級、拍號、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

師:看來同學們都掌握的不錯,那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新歌《盧溝謠》

三、教學過程:

1.作品簡介:

《盧溝謠》是今年“唱響中國”入圍的36首曲目中一首寫給孩子們唱的`歌,它是一首歷史童謠,是一首站在盧溝橋頭唱中國歷史的歌,唱中國精神的歌。

2.節奏練習(為掌握歌曲節奏作準備)

讓學生看樂譜,教師提問:這首歌的拍號是什麼?代表什麼意思?

練習這首歌中的節奏。(掌握四拍長音和附點四分音符的節奏)

3.旋律練習

⑴音階練習

123454321(用“啊”唱)

⑵歌曲中部分旋律的識譜練習(要求學生劃節奏,加強四拍長音

附點音符的掌握)

⑶全曲的識譜練習(根據學生情況教師給予糾正,講解反覆記號)

⑷唱譜後用“啦”哼唱,以此熟悉旋律

4.歌詞練習

⑴歌詞朗誦

⑵帶入歌詞反覆練習(邊唱邊糾正學生演唱不足的地方)

⑶要求學生有感情的演唱(作者寫《盧溝謠》是希望通過它抒發一種發自肺腑的愛國情懷)

國小音樂說課稿 篇9

交響音樂是音樂中的高階形式,也是人們難以接近的高雅音樂,國小生更是如此。但是國小生的心理卻更具幻想和憧憬。如何正確地引導學生欣賞交響音樂,消除"高雅音樂高高在上"的心理障礙,輕輕鬆鬆地接近交響音樂,步入音樂的殿堂,感悟音樂的無窮魅力,正是本堂課的教學定位。

一、教材分析

童話交響詩《魔法師的弟子》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九年一貫制教科書試用版,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神奇的童話"中的一首欣賞曲目。是法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笛卡斯創作於1897年。樂曲以德國文學家歌德(1749-1832)的敘事詩《魔法師的弟子》為題材。

《魔法師的弟子》全曲分為序奏、諧謔曲、和結尾三部分。序奏部速度較慢,9/8拍。由小提琴和單簧管先後奏出兩個動機,描寫了魔法師輕聲咕噥,誦唸咒語的情景。

第二部分是由諧謔曲組成的主體部分,詼諧、跳躍的主題,生動的描繪了掃帚拎水的情景,同時也使人聯想到魔法師的弟子得意洋洋的神態。在這一部分裡,拎水的主題不斷的展開、昇華,氣氛越來越熱烈,使人彷彿看到沒有學會解除魔法咒語的弟子在滔滔不絕的流水面前,手足無措的慌張神情。

結束部分由銅管奏出的號角性的音調,表示魔法師回來了。於是,樂曲又恢復到平靜。

二、學情分析

國小六年級的孩子正處在國小向中學的過渡階段,接受了近六年的音樂學習,有一定的音樂鑑賞能力,能聽辨部分樂器的音色,能聽辨簡單的多聲部音樂,而且國小生的心理卻更具幻想,具有欣賞交響音樂的基礎,是本堂課的一個有利因素,但是對音樂的理解還需要進一步的引導。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從而確立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三、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交響樂的興趣,感悟音樂魅力,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2.能力目標:初步學習欣賞交響樂的方法,提高對音樂的感受與鑑賞能力。

3.認知目標:要求學生能夠熟悉和聽辨各種樂器的音色以及在樂曲中的表現作用。

教學重難點是:能聽辨《魔法師的弟子》的主題以及主奏樂器的音色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

四、障礙分析及突破策略

在本堂課的學習過程中有兩個可能出現的阻礙學生欣賞音樂的障礙:

(一)由於學生對高雅,嚴肅的交響音樂非常陌生,加上對西洋樂器也不熟悉,學生不容易聽辨各種樂器的音色以及主奏樂器的音色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因此在介紹音樂的結構時,我分別展示各種主奏樂器的圖片和音色,為後面的聽辨打基礎。這一點將在後面的教學流程中詳細說明。

(二)由於音樂主題在整個樂曲中出現的次數非常多,並且每次出現的'速度、力度、和情緒都不同,甚至有時是主題的變化和展開,學生很難聽辨準確,為此,我從兩個方面進行突破。一是我在介紹拎水的主題時,引導學生唱熟主題。二是結合視訊、圖片,我在影片中關鍵的地方加上提示性的字幕,幫助學生理解音樂,感受音樂,便於引導學生聽辨各次主題。並且將每次出現的主題進行對比,從而得出每一次主題的不同之處。

五、教學流程設計及教學理念

音樂新課標指出:感受與鑑賞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途徑。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鑑賞能力的形成,對於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增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可見,上好音樂欣賞課,對國小生的全面和諧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新課標同時指出:教學中應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鑑賞音樂的經驗。應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學生對音樂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幫助學生建立起音樂與人生的密切聯絡,為終生學習和享受音樂奠定基礎。為了落實和體現這一理念,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環節:

(一)童話激趣、引入新課

孩子們都喜歡童話故事,本堂課我以孩子們講自己喜歡的童話故事的方式引入新課,從而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慾望。因為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喜歡幻想進入神奇的童話世界,利用這一有利因素,將高雅的交響音樂與神奇的童話結合起來。讓學生更加容易接近交響音樂,為本課的學習創設一個活潑有趣的心理氛圍。

(二)介紹作品、作者、及時代背景。

主要讓學生知道:《魔法師的弟子》是一首童話交響詩,作者是迪卡斯,《魔法師的弟子》是他創作於1897年,樂曲以德國文學家歌德(1749——1832)的敘事詩《魔法師的弟子》為題材。音樂有生動的節奏和絢麗的配器,是他最具獨創性的代表作品,被德彪西譽為一部"作曲法講義".

然後,我給孩子們播放他們最喜歡的節目主持人董浩叔叔和金龜子姐姐講的故事,這樣,就能很快地將學生帶入樂曲表現的意境中,展開豐富的想象,提高進一步聆聽音樂的慾望。

(三)瞭解結構、認識樂器

聽完了故事,接下來就該介紹樂曲的結構:全曲分成序奏部、諧謔曲、和結尾三個部分。

1.序奏:小提琴和單簧管演奏,分別出示兩種樂器圖片及聲音,要求學生聽辨它們的音色。

2.諧謔曲:大管演奏,首先出示大管圖片及聲音。接著出示拎水的主題(演奏)。這個主題生動的描繪了掃帚取水的情景。由於音樂的主題在樂曲中出現的次數很多,學生不好把握。這裡,我引導學生唱熟音樂的主題,然後通過聆聽,在音樂中找出主題,使學生有重點地聆聽音樂。

3.結尾:銅管樂演奏,出示銅管樂家族成員。聽辨它們的音色。

(四)運用媒體、視聽結合

音樂是人類的第二語言,不分國界,可以表達語言所不能表達的情感。音樂又是是聽覺的藝術,再複雜多變的花樣,到頭來,聆聽才是欣賞音樂的最佳途徑和方法。這裡,我讓學生帶著問題觀看由中國交響樂團演奏的交響詩《魔法師的弟子》,做到視聽結合,既欣賞了音樂,又瞭解了交響樂隊的一些基本知識。

新課標指出: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重要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這裡,我要求同學們聽到每一次出現主題時,能否模仿一下掃帚拎水的動作?或者用其他的動作表現出來?這樣便將音樂語言和同學們的形體語言結合起來,更加便於理解音樂。

(五)合作學習、討論探究

在突破本課的難點時,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通過小組討論完成下面的問題:

(1)拎水的主題在音樂中出現了幾次?

(2)它主要由什麼樂器演奏?

(3)每次在力度、速度和情緒上有什麼變化?

從而得出答案:隨著音樂情緒的發展,拎水的主題力度一次比一次強,速度一次比一次快,音樂情緒越來越緊張,象徵著情況越來越危急!

(六)課堂小結

在這裡,我提出了一個思考題:欣賞了童話交響詩《魔法師的弟子》,你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通過這個思考題,將課內教學延伸到課外生活中,從而達到對學生的情感薰陶,品格陶冶。

六、教學特色

(一)充分利用視訊、字幕和圖片,結合故事情節將嚴肅、高雅、難以接近的交響音樂變得通俗、易懂,學生學習的興趣濃厚。

(二)充分利用媒體,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視聽結合。學生在音樂審美的過程中能獲得愉悅的感受與積極的體驗。

總之,本節課,我將以生動、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將抽象的交響音樂變成易於接近的童話故事,喚起學生對交響音樂的熱情嚮往,提高對音樂藝術的強烈追求。

我相信:這將是一堂能讓孩子們得到充分享受的課,讓他們享受自由的空氣,感受音樂的激情;得到情感的薰陶,享受成功的喜悅,享受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國小音樂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下面我談談對教材的理解。《保衛黃河》是人教版音樂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節唱歌課。它是冼星海影響最大的一部作品《黃河大合唱》的第七樂章,歌曲為2/4拍,全曲採用進行曲體裁,以短促跳動、鏗鏘有力的節奏,快速大跳的音型,使歌曲充滿力量,形象地刻畫了象徵中華民族精神的黃河,它以英雄的氣概出現在亞洲的原野,高唱著民族的讚歌,也描繪了抗日英雄們為保衛黃河、保衛全中國而戰鬥的壯麗場景。

二、說學情

作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不僅要對教材要有所瞭解,還應該對本學段的學生情況有一定的把握,接下來我就來簡單的分析這一階段時期學生的一些基本情況。

我所面對的是國小六年級的學生,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逐漸向國中生過渡,他們的認知能力由感性逐漸上升到理性,渴望更深一層瞭解音樂內涵,這時教師對音樂元素的講解,音樂作品的分析就更重要。教師應該讓學生反覆聆聽、直觀演示,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同時這一時期有的學生已經進入變聲期,在教唱過程中應提醒學生注意保護嗓子。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以及知識與技能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絡的一個有機整體,因此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聆聽學唱《保衛黃河》,感受歌曲描繪的黃河風貌及抗日鬥爭場景,學習中華兒女們的頑強鬥爭精神。

過程與方法:運用小組合作的方法,加強對輪唱的認識,提高音樂實踐能力。

知識與技能:瞭解輪唱及其特點,能夠背唱歌曲,並能完成二聲部輪唱,注意力度的變化。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能夠背唱歌曲。難點是瞭解輪唱及其特點,完成二聲部輪唱。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聆聽法、表現法、合作法。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設計思路分為五個環節:新課匯入——初步感知——學唱歌曲——拓展延伸——小結作業。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匯入環節

好的匯入是成功的一半,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在本環節我採用了音訊匯入的方式。通過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並提問:在這首歌曲中都聽到了中國的哪些地方?學生進行自由搶答。最後,我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一個總結:有長江、長城、黃山、黃河……而今天我們學習的歌曲就跟其中一個地方有關。從而引出新課《保衛黃河》。

通過這樣的設計,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從而更好的開展接下來的新課教學。

第二環節為初步感知環節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新課講授的第一個環節,我會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展開教學。

首先,我會為同學們播放歌曲《保衛黃河》,並提問學生聽完是什麼感覺。學生自由回答。通過初聽,學生大致可以說出音樂的力度堅定有力,節奏短促跳動。隨後復聽歌曲並提出問題:歌詞描繪了一個什麼樣的情景?學生自由回答,我會進行總結:剛開始描繪了黃河兩地的面貌,隨著歌曲高潮的逐步邁進,描繪了抗日英雄拿起武器,與敵人展開頑強的.鬥爭,場面雄偉、激昂、熱烈。對於這樣的一部作品,學生對於曲作者也會想有一定的瞭解,我再趁熱打鐵,介紹一下冼星海:他是人民音樂家,廣東番禺人,他短暫的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歌曲和管絃樂曲,尤其是抗日戰爭期間創作的《黃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到敵人後方去》等歌曲唱遍全國,其中《黃河大合唱》被選入“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而《保衛黃河》選自《黃河大合唱》的第七樂章。

通過初聽、復聽及提問的方式,同學能夠捕捉到歌曲最表面一層的音樂資訊,充分發揮他們的音樂感知能力,為接下來的學唱歌曲做了良好的準備。

第三環節是學唱歌曲環節

學唱歌曲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環節,新課標指出表現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在這一環節,我將選擇使用教師範唱,學生跟唱、背唱以及學習二聲部輪唱的方式展開我的教學,變枯燥為生動,引導學生親身實踐、自主探究。

首先是我會帶領學生進行簡單的發聲練習,幫助學生開啟嗓子。

其次,我會範唱歌曲,學生小聲跟唱,體會我所演唱的歌曲力度。接下來,我彈奏鋼琴,學生視唱樂譜,並自主找出節奏比較難唱的地方。一般情況下,會發現樂譜中有很多切分音和附點節奏需要把握,我會帶領學生單獨練習這些地方,並提問學生歌曲中休止符的作用是什麼。學生自由回答,我會進行小的總結:是為了凝聚巨大的力量,有層層推進的感覺,表現了人民武裝的不斷壯大和抗日浪潮的不斷高漲。學生熟悉了樂譜,就帶著歌詞完整演唱,並嘗試著背唱歌曲。

最後,我會帶領大家學習二聲部輪唱。先通過聽的方式以及我的一個總結了解輪唱及特點。接著,通過一個口號遊戲的方式體驗一下輪唱的演唱方式。學生了解並練習了以後再融入到歌曲中試著輪唱第一句,並注意每個聲部的力度處理。還有一個難點就是輪唱的結尾兩聲部一定要同時結束,我會單獨請學生練習結束句,先唱的聲部到“保衛華北”的地方可將這幾個字重複唱一遍。之後,就是學生完整進行輪唱。

通過這樣的設計,不僅豐富了課堂活動,還可以引導學生更加輕鬆的學會表現歌曲,更全面的掌握新知識,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積極性。

第四環節是拓展延伸環節

為了更好的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識,提升音樂課堂的趣味性。我會先請同學們自由討論《黃河大合唱》的其他幾個樂章,然後進行總結:第一樂章《黃河船伕曲》、第二樂章《黃河頌》、第三樂章《黃河之水天上來》、第四樂章《黃水謠》、第五樂章《河邊對口曲》、第六樂章《黃河怨》以及第八樂章《怒吼吧,黃河》。每個樂章都有獨特的演唱形式,如詩朗誦、混聲合唱等。最後,我會請學生分成四個小組進行編創小活動。每個小組用不同的表演形式將《保衛黃河》演出來,可以用詩朗誦、可以用其他演唱形式,可以用舞蹈等。之後,小組上臺表演,進行組組互評及教師點評。

這樣做既能鞏固本節課所學的新知識,也達到了新課標提出的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帶領每一位同學充分的參與到課堂當中,同時,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於音樂課程的興趣。

第五環節是小結作業環節

一個好的結尾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這一環節,我會進行一個情感的昇華。我會與學生共同總結:《保衛黃河》表達了中國人民的心聲,凝聚了中華兒女抗日必勝的決心。過去人們不怕犧牲,保衛著我們的祖國,才有現在我們的美好生活,所以我們更應該努力,為建設美好祖國奉獻自己的一份力。

在作業部分我將會佈置一個開放性作業,請同學們課下聆聽《黃河大合唱》的其他樂章。

七、說板書設計

國小音樂說課稿 篇11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賣報歌》。

一、說教材

1、 教材分析

實驗教科《音樂》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爺爺奶奶唱過的歌》—賣報歌。這是一首明快,節奏鮮明,講述一個賣報小孩兒的歌?/p>

2、 教學目標:

我根據義務教程以及教學的要求,培養學生對歌曲的感受能力和學習興趣等方面確立了一下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對《賣報歌》的學習,讓同學們對過去戰爭時代的瞭解。

(2)情感目標:通過對《賣報歌》的學習,讓學生進入到賣報場景中去體驗賣報小孩兒的賣報感受。

(3)能力目標:通過對《賣報歌》的學習,讓學生能夠大膽的去嘗試當個小報童。

3、說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以上三個目標的確立,我認為本次課的重點是:準確的掌握四二拍的節奏。難點是:在創編過程中,能夠準確的表現出報童的心情。

二、說教法

1、音樂是伴隨著我們人成長的,所以我運用“講授法”對學生進行講解。2、為了使學生能更好的掌握歌曲,我將運用“直接教唱法”以及“身臨其境法”對學生進行教學。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要人物,本節課我將引導學生多唱,並參與創新程式設計中去感受音樂與我們人是息息相關的。

四、說學情

結合二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我採用教、唱、練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

五、說教學過程

1、 匯入:採用提問的方式匯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興趣和主動興趣。

2、 新課教學:首先,我會對《賣報歌》這故事進行講解,讓學生對這賣報童產生興趣;其次,我開始分句教唱,注意四二拍的節奏是強弱關係的。再次,我將調動學生進行模擬場景訓練,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賣報童的心情。最後,我將抽查學生對歌曲的掌握情況來檢驗本節課。

3、 深入:通過對《賣報歌》的學習,使學生對聶耳進一步瞭解。

4、 拓展:回顧以前唱過的歌曲。增加學生的記憶力。

5、 創編:叫兩位同學上臺進行表演賣報童,讓學生感受賣報童的心情。

6、 總結:複習學生唱歌情況,結束半節課。

國小音樂說課稿 篇12

教學目標

1.能夠深情演唱歌曲《小船》,體會父母偉大的愛。

2.瞭解4/4拍的含義及強弱規律,感受4/4拍歌曲的風格特點。能夠用律動表現4/4拍歌曲的強弱規律。

3.培養聽辨音樂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瞭解4/4拍的含義及強弱規律。

2.能夠用律動表現4/4拍歌曲的強弱規律。

3.掌握聲斷氣連的歌唱方法。

教學難點:

能夠用律動表現4/4拍歌曲的強弱規律。

教材分析

《小船》這首兒童歌曲,歌詞以比喻手法“爸爸是船,媽媽是帆,小船搖著我的童年”表達了孩子們渴望家庭溫暖,希望永遠得到父母關愛的心情,抒發了對美滿、溫馨家庭生活的渴望與讚美之情。歌曲為F宮調式,一段體結構,4/4拍。第一樂句和第二樂句均為四小節,第三樂句擴充為八小節。全曲以五聲音階的級進為主,曲調委婉流暢,十分適合兒童演唱。第一樂句、第二樂句和第三樂句中巧妙地運用了休止符和弱起拍,使音樂避免了拖沓並充滿了情趣,從而使演唱的氣息更易讓孩子們掌握。

教學過程(一份供任課教師參考的完整教案)

一、匯入

聽音樂進教室。

1.2/4拍節拍感明顯的歌曲,播放歌曲《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學生聽音樂踏步走進教室站定後,聽第二首曲子)

2.教師播放歌曲《金瓶似的小山》,學生隨音樂律動。

師:剛才我們聆聽了兩首樂曲,一首是我們很熟悉的《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另一首叫做《金瓶似的小山》,兩首歌曲比較起來風格有什麼不同?

引導學生回答:第一首比較雄壯有力,第二首曲子較優美、寬廣……

教師總結:形成這種效果的根本是因為他們的節拍不同。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兩種節拍給我們帶來的不同感受。

二、認識4/4拍

1.複習2/4拍含義及強弱規律,學習4/4拍含義,用對比的方法啟發學生感受4/4拍樂曲的強弱規律。

(1)請學生回答2/4拍的含義及2/4拍強弱規律。

含義: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兩拍。

強弱規律:第一拍強,第二拍弱。

用身體律動為《隊歌》伴奏,感受與表現2/4拍強弱規律,比如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手開啟;或第一拍拍手,第二拍點手心等方法。

(2)啟發學生回答4/4拍的.含義及4/4拍強弱規律。

含義: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四拍。

2.播放歌曲《金瓶似的小山》,學生感受其強弱規律。

學生總結強弱規律:強 弱 次強 弱。

可能出現不同意見的學生:

1、強 弱 強 弱;

2、強 弱 弱 弱。

針對1:這樣的情況可以這樣做:教師彈奏《金瓶似的小山》時將節拍變成2/4拍,學生用2/4拍的方法為其伴奏,感受一下其音樂風格起了怎樣的變化?(不再是一首優美的樂曲,節奏也顯得緊湊了)

針對2:這樣的情況可以這樣做:教師彈奏《金瓶似的小山》時將第一拍變得很強,另三拍弱,學生以同樣的方法伴奏,感受樂曲特點顯得很生硬,也失去了優美的風格。

學生總結:4/4拍樂曲很優美,它的風格特點與其節拍的強弱規律有著重要的關聯。

師: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首4/4拍的歌曲,你們聽!

三、《小船》歌曲學習

1.學生聆聽歌曲,思考歌曲情緒是怎樣的?(優美深情)

2.聆聽第二遍:請隨音樂輕輕律動,為歌曲伴奏,注意聆聽歌曲最後一個音唱了幾拍?(四拍)

出示全音符,講解全音符時值。(可以請一位學樂器的同學講:包括讀法、時值長短,書寫方法)

3.聽唱法學習第三樂句。

出示歌曲曲譜,直接教唱第三樂句歌詞。

(1)一樂句共8小節,要注意一字多音,連音線要唱得連貫圓潤。

(2)注意提示幾處換氣的位置,並不是所有的休止符都換氣,重點練習聲斷氣連的演唱方法。斷開的地方要唱得乾淨輕巧,但氣息不能斷,教師多做準確示範。

(3)全音符“願”字要唱滿時值,要求學生劃拍學唱。

4.視唱法學習第一樂句。

獨立識譜視唱前兩小節,找出只是最後一個音不同的區別。指導學生唱準音高以及四分休止符。教唱第三、四小節曲譜,並由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獨立帶進第一樂句歌詞。

5.對比聽唱法學第二樂句。

教師範唱第二樂句,學生聽辨前半句和後半句的不同之處。(最後的兩個音不同,前面都一樣)

教師再次範唱,學生對比聽辨加了前倚音和沒有加前倚音的效果。(加上倚音時音樂更柔美,深情)

6.師生合作,隨歌曲《小船》伴奏完整演唱。

第一樂句:學生演唱;第二樂句:教師演唱;第三樂句:師生齊唱。

7.學生隨《小船》動畫齊唱歌曲。

教師糾正演唱當中的不足,強調4/4拍歌曲的強弱規律、風格特點。

8.學生完整演唱歌曲並用身體律動為歌曲伴奏和為教師伴奏,速度稍慢。

四、感受4/4拍歌曲的風格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請學生伴隨歌曲輕輕律動。

2.再次聆聽,請同學們邊律動邊跟著小聲哼唱,體會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生:優美、深情的……

3.播放歌曲《母親》,請學生伴隨歌曲輕輕律動,體會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生:優美、深情的。

4.隨音樂進行《小船》表演唱。

師:通過聽這兩首歌曲,你認為應當用怎樣的情緒和聲音來演唱歌曲《小船》?請帶著所想的情緒進行演唱。

五、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通過演唱這首歌曲你們體會到了什麼?學到了什麼?把你想到的說給大家聽一聽。

學生回答。

師:請你回家後把這首歌深情地唱給你的父母聽,用歌聲來表達你的感恩之情。

國小音樂說課稿 篇13

本課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民音樂出版社的國小音樂教材第八冊第八課《種太陽》。下面把我對《種太陽》這一課的教學設計做一彙報。

一、說教材

這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富有童趣,深受廣大孩子們喜愛的兒童歌曲。歌曲通過對歡快跳躍的旋律富有幻想的歌詞,表達了少年兒童創造未來的天真美好願望。採用四四拍,大調式,歌曲為單二部曲式結構。第一部分由四個樂句組成,曲中弱起小節及五度、六度的跳進,使曲調活潑跳躍,把孩子天真的神情和充滿幻想的歡樂情緒刻畫得十分形象生動。第二部分是歌曲的副歌,由三個樂句構成。第一樂句節奏緊湊,附點八分音符及十六分休止符的運用配以襯詞“啦啦啦”使曲調更加歡快活潑,表現了種太陽時的愉快心情。緊接著兩個樂句節奏寬鬆,舒展優美的旋律與前句形成了明顯的對比。表達了少年兒童要使世界變的更加溫暖,明亮的美好願望。把孩子天真的神情和充滿幻想的歡樂情緒刻畫得十分形象生動。附點八分音符及十六分休止符的運用配以襯詞“啦啦啦”使曲調更加歡快活潑,表現了種太陽時的愉快心情。

二、學情分析

教學物件是四年級的學生,學生喜愛音樂,思維活躍,課堂上我採用情境法、模仿教學法、對比法、聽唱法。使他們情緒高漲,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大的提高了學習的效果。

教學重點: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師之教,不在於全盤授予,而在於相機誘導,必令生運其才志,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增,乃為善教也。”音樂的教學過程,應該是在教師的指點下,學生積極,主動的體驗與感悟音樂的過程,為此,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引導學生用歡快活潑的聲音表現和感悟歌曲種太陽的情景。

教學難點:附點和十六分休止符 、切分音,對歌曲的理解,以及吐字咬字,它是學生學習的一個突破口,我將緊緊圍繞全曲的靈魂句,採用多種教學策略,充分挖掘,渲染語言文字的感染力,撥動學生情感的琴絃。

教學方法:為克服重難點我採取的教法和學法有:創設情境法、模仿教學法、對比法、聽唱法。根據學生在兒童階段自然嗓音很純、很亮、體形靈巧這一特點。我還採取用了律動、遊戲互動法等教學手段。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師生互動小遊戲的方法,感受段落之間的不同,體驗歌曲帶來的情緒。

2.能用歡快、跳躍、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種太陽》。

說教具準備:鋼琴、多媒體課件

四, 說教學過程

下面是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

1.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2.利用比較法克服難點

3.準確完整的演唱歌曲 共三個環節完成本課的教學。

第一環節:情境匯入

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加強教學的直觀性。我採取了用多媒體來創設情境並在聲像一體的課堂氛圍中匯入了新課。通過對音樂的體驗使學生在音樂審美的過程中獲得喜悅,對音樂產生興趣,因而學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課堂。首先通過多媒體聆聽歌曲,引導學生去聽賞歌曲,把自己聽過的歌曲試著跟多媒體音樂唱出來讓同學們有一個產生學習興趣的開始。(利用多媒體資訊科技將主題音樂所反映的畫面與聽唱結合起來,有助於學生的記憶。)根據四年級學生愛表演,愛表現的特點,讓同學展示自己的同時開始學唱歌曲。讓學生隨著多媒體畫面,完整欣賞歌曲,感受多媒體音樂帶來的歡快熱烈的歌曲情緒,視聽結合,動靜結合,聲像一體,形神兼備,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新課程標準要求孩子們採用聽唱法學習歌曲,當孩子們聽多媒體音樂對旋律有了初步的旋律線條以後,就可以進行多媒體分段學習。分段學習歌曲,學習歌曲的節奏,在比較節奏相同和不同之處之後,能更好把握歌曲節奏,以更好的學習歌曲。

第二環節:利用教學法克服重點和難點。

本環節也是這節課的重點環節。教學物件是四年級的學生,學生喜愛音樂,思維活躍,結合學生的自然特點,並在教學中建立平等的師生和諧關係。我採取了多媒體聽唱(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律

動、遊戲等教學方法來克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如:多媒體節奏難點的解決方法(節奏的展示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切分音先用多媒體出示節奏型讓學生對節奏有一定的認識再用小組演示的方式,兩個人表示八分音符,一個人表示四分音符通過這種直接的演示方式讓學生體會切分音節奏型的特點。十六分音符則用雙手拍手,拍腿等律動,比較慢和快的區別突出十六分音的特點。如:音準難點的解決方法:可以引導並帶領學生做多媒體聽一聽(達到感知聽音樂音準潛移默化的作用)、學一學、唱一唱、做一做遊戲。還可以通過師生接龍演唱遊戲解決難點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在幫助學生解決難點的過程中還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對錶現進步的同學應及時的給予獎勵,使每一位學生的音樂潛力都得到發展。通過多媒體節奏訓練讓同學們感受節奏帶給我們段落,樂句所體現不同的情感。(多媒體的巧妙使用,使複雜的單二部曲式結構問題變得簡單化。)用歡快,熱烈的聲音演唱歌曲,並用多媒體伴奏(伴奏是讓學生隨著音樂的旋律,更加有情境、有感情,同時對音樂的樂感和審美意識逐漸加深)讓學生充分的感受種太陽的情景。

第三環節:準確完整的演唱歌曲

演唱歌曲是國小生最易於接受和參與的表現形式。(多媒體能更好的把歌曲所要表現的情境展示出來)

為了使學生能主動的參與互動教學並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適時的創設與歌曲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境,並通過觀察比較採取了唱一唱(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調動學生內心深處的表現力達到素質教育的宗旨)、敲一敲(節奏的重複感知讓學生在旋律與節奏的相融合下展現自己)、演一演等教學法充分調動每一位同學的積極性。通過一系列的引導讓學生主動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同時給學生及時的鼓勵。這既培養了孩子們的自信心又克服了本課的難點。完成了教學目標。

(多媒體資訊科技與音樂課程教學的整合,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拓寬了接受音樂資訊的通道,給予學生更大的音樂學習自主權和選擇權。資訊科技的運用,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的視聽聯覺,有助於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想象力的提高。各種音樂教學軟體、音樂製作軟體的運用提高了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增強了音樂學習效率,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進而為學生終身學習音樂、享用音樂奠定了基礎。 )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有什麼不足, 敬請領導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國小音樂說課稿 篇14

今日,我給大家帶來了一堂豐富多彩的音樂課。

一、教材分析

本課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國小音樂教材第六冊第六課《嘀哩嘀哩》。《嘀哩嘀哩》是一首歡快活潑,富有朝氣的兒童歌曲。它的旋律給孩子們勾畫了一幅寬廣明媚的春天景象,而本課教學正是對歌曲情感的再延伸和發展。是在第一課時歌曲學習的基礎上,以審美教育為主線的一堂自創音樂課。

二、教學目標

包括了我對學生音樂技能技巧的訓練,本事的培養以及品德的教育。經過學習,讓學生能用輕快明朗的聲音演唱歌曲,培養學生的音樂聽辨和想象的本事。使他們的表現美、鑑賞美,創造美的本事得到煅煉,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良好情感,從中滲透對學生心靈美、行為美的品質教育。

三、教學重點

經過學生感受春天的美,表現音樂的美,提高學生的審美本事。本課的難點是:學生分組為旋律創編春天的歌詞。

本課以音樂教學為主,同時結合了語文、思品、美術等多方面綜合素質的培養。

四、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資訊量大等優點,為學生創設一個春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讓學生感受自然的美、音樂的美。針對兒童愛玩、好動的年齡特點,我還採用了遊戲法,實施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策略。

五、學法指導

音樂課應重視對學生的音樂實踐,所以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並且自由發揮。採用人機互動的手段,讓學生點選滑鼠自由選擇畫面上的物件,組成春天的圖畫。學生分組進行活動,在交流和協作中,加深對音樂的體驗。

現代音樂課程標準力求體現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體現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所以,我為這節課擬定的題目為《春天的旋律》。它所蘊涵的資料本身很美,給學生供給了一個音樂藝術想象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裡,我把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貫穿始終。把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在教學中我打破傳統、單一的音樂教學模式,把音樂和多媒體相結合,利用多媒體技術所供給的形象、生動的畫面,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幫忙學生更好地聆聽音樂、理解音樂,為音樂所表達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萌發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從而激發學生去表現音樂、創造音樂。

六、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它由複習歌曲,感受春天,遊戲活動這三部分組成。其中“感受春天”又包括了:看春天、說春天、贊春天三環節。經過這樣的安排,使學生的欣賞美、感受美、表達美、歌唱美、創造美這一系列的審美本事得到提高。

首先我採用提問的方式開課:“同學們,請看窗外,此刻是什麼季節呀?”問題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學生很快就進入了現實的情景裡。之後我告訴學生,“讓我們一齊來唱首春天的歌吧”,這時候,學生就能夠看著電腦螢幕上出現的歌單,拍著手在音樂的伴奏聲中唱起了歌曲。我又採用聽練結合的方法,讓學生聽辨自我和教師模仿小黃鸝唱歌的不一樣,突出強弱關係,解決歌曲中的難點,使演唱更加完整悅耳。之後進入第二個環節:看春天。我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能有效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這一特點,讓學生看關於春的錄影,美麗的畫面和動聽的鋼琴旋律,讓學生從視覺上,聽覺上都得到藝術的感染,審美情趣,審美本事得到培養。

之後我又引導學生在音樂聲中把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春景用語言來描述,並進行模仿。也許有的孩子會說太陽,有的學小鳥,有的用身體表現柔柔的柳條,還有的渴望在草地上放風箏。你一言,我一語,我再讓他們用自我的小手在電腦上,選擇出喜歡的春景,用電腦拼圖的方法自由組成春天的圖畫,這時候,我們的眼前就會出現一幅幅美麗的春天美景。經過這一部分的安排,在教學資料上,就把語言、律動、音樂、美術、多媒體技術有機的結合在了一齊,使新課標中提倡學科綜合的精神得以體現。這樣的教學,既能面向全體學生,又能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學生積累了許多描述春天的'語言,也為後面的創編歌詞打下基礎。接下去,我又讓孩子們用優美的旋律去歌唱春天。

在教學方法上,我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為主,尊重個體的不一樣體驗,讓學生在鍵盤上敲出自我所喜歡的速度,感受同一旋律採用不一樣速度時所產生的不一樣情緒。歡快的音樂像小朋友在做遊戲,舒緩溫柔的音樂像春姑娘在翩翩起舞。這些充滿童趣的語言,讓他們在感受音樂中豐富了想象,在想象中又進行了樂感的培養。之後,我讓學生分小組為這段旋律填寫春天的歌詞,這喚起並促進兒童潛在的音樂本能。讓孩子們感受到音樂是自已生活中的需要。學生在一齊進行創作,發揮團體協作精神,我再讓小組展示自我的創作,並進行互評。這樣的創作活動無論是過程還是結果,孩子們在心理上都得到滿足、肯定、愉悅。最終,我採用情景陶冶法,用多媒體技術把教室創設成一個美麗的大草地,在春天圖案的背景下,在優美的樂曲聲中,學生分組進行遊戲活動。在簡便歡樂自由的氛圍中學生明白了春天到底藏在哪裡?它,在溫暖的陽光裡,在嫩綠的枝頭上,在大家的歌聲裡,在教師的笑臉上,在我們的心裡,在完美的生活裡。孩子們感受到了春天的無處不在,從而更加熱愛大自然。珍惜幸福生活。

法國著名藝術家羅丹曾說過:“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想,經過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在音樂中認識美,在生活中尋找美,在未來裡創造美,讓美融入每一個孩子的心裡。

以上設計肯定還有一些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教師提出寶貴意見。

國小音樂說課稿 篇15

一、設計意圖

歌曲《夏天到》旋律活潑歡快、內容形象生動,問答式的歌詞描繪了一幅極富童趣的夏天場景。歌詞內容淺顯易懂,音樂情緒活潑歡快,非常適合中班的小朋友演唱。

中班幼兒的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音樂形象與情緒的感知必須藉助於多種感官進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動我採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對唱等方式,引導幼兒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情緒,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歌唱活動,並能夠傾聽同伴的歌聲、協調一致地演唱。

二、目標定位

從中班幼兒的已有學習經驗與年齡特點出發,本次教學活動目標確定如下: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強弱節奏,學會用愉快的情緒演唱歌曲並初步學習對唱。

2.進一步感知夏天的有關特徵,懂得夏季衛生的重要。

3.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歌唱活動,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從活動目標出發,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理解歌曲的性質和主要內容,學會用愉快的情緒演唱歌曲。活動的難點是:能傾聽同伴的歌聲、協調一致地對唱。

為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情境遊戲之中,我作如下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開展《快樂的夏天》主題活動,瞭解夏天的主要特徵。

2.物質準備:關於歌曲的圖片、歌曲磁帶。

三、教法學法

新的《幼兒園教育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活動中除了以積極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我精選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依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我採用視聽唱法,引導幼兒在觀察生動形象的圖片,充分地刺激幼兒的視覺,用語言和音樂薰陶幫助他們輕鬆地理解歌曲內容,熟悉歌曲旋律。

2.依據“先行組織者理論”,採用難點前置的方法,引導幼兒感知歌曲的強弱節奏,並分段學唱。從幼兒熟悉的雷聲、蛙聲入手,引導幼兒感受三拍子的強弱節奏,同時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歌曲。

3.依據幼兒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採用遊戲對唱的方式,引導幼兒傾聽同伴的歌聲,學習協調一致地進行演唱。

教學活動是老師和幼兒共同表演的舞臺,而幼兒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表演”以及活動中所呈現的一切都必須為孩子自然的學習服務。因此,我在本次活動中注重幼兒自身的學習和體驗,採用體驗學習法和多種感官參與法,引導幼兒在體驗中學習,通過想一想、說一說、看一看、聽一聽、學一學、唱一唱等多種感官的活動,學習演唱歌曲。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活動,激發興趣。

出示課件一,引導幼兒談話。(圖片內容:夏天的風景──雷雨過後,青蛙呱呱叫)

教師:什麼季節到了?

幼兒:夏天到了。

教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幼互動的關鍵是為幼兒提供寬鬆和諧的環境,激發幼兒積極迴應老師的提問,開放性的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思維,主動回憶日常生活中積累的有關夏天的知識。在這個問題中,隱含了前半段歌詞的內容,巧妙地藉助圖片所展示的影象,幫助幼兒理解並熟悉前半段歌詞。同時,也為幼兒熟悉歌曲節奏做了鋪墊,自然地引出了本活動的重點內容:通過模仿雷聲和蛙聲感知三拍子的節奏強弱。

(二)欣賞感知歌曲前半段

1、教師以清唱的方式提問:“夏天到了怎麼知道?”(即歌曲第一句) 展示雷聲和蛙聲的節奏圖譜,鼓勵幼兒按圖示有節奏地念出後半句歌詞,並用動作區分強弱的節奏。

2、欣賞歌曲前半段,教師清唱

提問:夏天到了,你心裡覺得怎麼樣?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回答可能多種多樣。如何提升幼兒對夏天的認識,使他們的學習變得主動而且有意義,需要老師靈活機智的引導。歌曲的前半段與後半段節奏相同,但歌詞內容、歌曲旋律有明顯的區別,所以我先讓幼兒熟悉前半段。 提問:你最喜歡歌曲中的哪一句?請你來唱一唱。

一首歌曲一下子學會有點困難,但讓孩子在熟悉音樂後,唱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並不難。並且,中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現慾望了,讓他們當個小老師,他們會爭先恐後,使以往枯燥的學唱環節生動起來。當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準確,教師要及時引導,並努力引導他們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此環節要特別注意面向全體,尤其是能力較差、膽子較小的幼兒更應給予積極的鼓勵和機會。

3.教師與幼兒用問答的方式練習歌曲前半段

(三)整體學唱歌曲

1、教師清唱歌曲後半段,提問:歌曲裡還唱了些什麼?

出示圖片,提示幼兒學念後半段歌詞。後半段歌詞比較多,幼兒記憶時相對要困難一些,因此,除了圖片的提示之外,我還採用教師語言暗示、動作暗示等方式幫助幼兒熟記。

2、用幾種不同的演唱方式激發幼兒學唱的興趣。如:教師領唱幼兒用單音字哼唱旋律;教師和幼兒互相接唱;邊做動作邊唱等等。

孩子對一種表現方式的興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們可以嘗試讓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來學唱歌曲。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這樣變化的方式

很受孩子歡迎。同時,幼兒在學習前半段歌曲的基礎上,對歌曲的旋律和節奏已經有一定的感知,很快就能跟上老師的領唱。

3、分組對唱歌曲(問答式對唱前半段、集體合唱後半段)

問答式的前半段歌曲非常適合孩子們進行對唱。在這環節中,我先採用老師與幼兒問答對唱的方式,再請幼兒自由分組進行對唱,隨後請個別幼兒與集體對唱……儘可能多地為幼兒提供表現的機會,讓幼兒在不同的演唱過程中體驗歌曲愉快的情緒,以及三拍子的強弱節奏。《綱要》中指出,老師要培養幼兒大膽的表現自己情感和體驗的能力、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所以我採用多種對唱的方式鼓勵幼兒表演歌曲,這是孩子領會歌曲的一種昇華,也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

(四)活動延伸

夏天到了,小朋友們特別高興,因為夏天有許多與春天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去找找看,把夏天的這些特別的地方編進歌詞裡,唱給大家聽。 活動的延伸是為了孩子再一次鞏固所學到的本領,並給每個孩子都有表現表達的機會,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孩子們在夏天的主題活動中積累了很多有關夏天的知識,也一定能夠創編出很多新的歌詞,我鼓勵他們相互做小老師,學學別人編的新詞,

既滿足了幼兒充分表現自己的需要,也為孩子們鞏固歌曲旋律、節奏提供了反覆的練習機會。

國小音樂說課稿 篇16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課選自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國小音樂第3冊第九課美麗的動物中的表演曲目《金孔雀輕輕跳》,教學內容有:學唱歌曲《金孔雀輕輕跳》,利用鈴鼓、三角鐵為歌曲伴奏和表演《金孔雀輕輕跳》。

2、教材分析

《金孔雀輕輕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數民族風格的創作歌曲,節拍為2/4拍,一段體結構,屬五聲E宮調式,曲調清新優美,旋律多以三.五度音程進行,如第一樂句:31 35|5-| 36 12| 2-|,第四樂句6 33| 12 2| 16 12| 2 -|。配以XX XX| X-|為主的節奏,自然,流暢,好似傣家小姑娘與小孔雀那輕巧的舞步,姿態翩翩,整首歌曲如同描繪了一幅秀麗的圖畫,給人留下美好的遐想與回味。

3、教學目標

根據音樂新大綱的要求,重在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感受理解,表現欣賞音樂的審美能力的培養,我對本課教學制定出以下教學目標:

(1)思想教育:讓學生在清新優美的旋律中,感受所描繪的動物形象,培養他們愛護動物的意識,並從優美的'舞姿中領悟到團結友愛助人為樂的道理。

(2)技能訓練:①指導學生用柔和、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②用鈴鼓、磁鈴為歌曲伴奏;③學習傣族舞的基本動作,自己創編舞蹈。

4、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歌曲並能用柔和、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難點:歌曲中同節奏、同歌詞,但不同旋律的最後兩樂句的比較:6 33| 12 2| 16 12| 2 -|和6 33| 12 2| 31 61| 1 -|

5、教具準備:

光碟、錄音機、頭飾、拼音卡片,孔雀扇、鈴鼓、磁鈴。

二、說教法

1、情景匯入法。老師創設孔雀跳舞情景,引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感到學習新課的趣味感、新奇感。

2、旋律模唱法:教師分樂句彈奏出歌曲旋律,要求學生用“la”音模唱出與音高、節奏完全相同的旋律,如第一樂句,教師彈31 35| 5 -| 36 12| 2-|,學生模唱“la……”這樣有利於訓練學生的音準節奏又能培養學生音樂記憶力。

3、手勢感受法:為了突破歌曲的難點,最後兩樂句在音高上不同,我採用了孔雀手勢法進行教學,給學生以直觀形象的認識化難為易,也體驗到音樂課中的趣味感。

三、學法

1、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指導學生學習歌曲的過程中,重在讓學生通過閉目聆聽音樂,從中感受音樂的旋律、節奏,再跟琴模唱找出歌曲較難唱的樂句,分析視唱化難為易,最後親自嘗試,完整並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群體合作法。在創編舞的過程中,為了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發揮其獨特的才華,鼓勵他們互相幫肋、互相啟迪、互相促進,發揮其群體力量,增強他們的交往能力,達到共同提高。

四、說教學程式

(一)組織教學,音樂常規,老師彈琴,學生做小鳥飛的動作進入教室,然後跟老師一起作律動《早上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氛圍的濃厚。

(二)基本訓練。為了保護兒童的嗓音,在學唱前,應充

分讓學生開啟歌喉,以免拉傷聲帶,由於低年級學生對枯燥的練聲曲目不感興趣,我把練聲曲目敢編成兒童喜聞樂見的動物朋友,歌唱前提示學生挺胸、收腹,嘴開啟。這樣既為學習本課歌曲作了適當的鋪墊,也達到了保護兒童嗓音的目的。

(三)匯入新課。

老師戴上頭飾,做幾個孔雀活動的動作,請同學猜猜是什麼動物。學生猜出後,告訴他們:今天要學習一首關於孔雀歡舞的歌。

(四)新課學習

1、音樂範讀歌詞,讓學生從視覺上聽覺上理解歌曲,簡述歌曲大意,重點理解“展翅開屏”和“傣家”兩詞的意思。

2、學習歌曲: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新歌的興趣,老師有感情的範唱一遍,然後放錄音,請學生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用手輕輕點拍感受歌曲的節奏、旋律。接著老師用琴聲帶領學生用“La”音模唱旋律,找出歌曲中容易唱錯的兩樂句:“6 33| 12 2| 16 12| 2 -|”和“6 33| 12 2| 31 61| 1 -|”。

3、難點樂句教學:請學生試著打一下兩樂句的節奏。兩樂句旋律上的不同主要通過孔雀手勢法來感受。這樣充分達到了寓教於樂的效果。

4、大膽嘗試,用柔和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在熟悉節奏旋律後,解決了難點的基礎上,學生對歌曲的學習已是輕鬆自如了。在此過程中,我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練習唱歌:齊唱、分組唱、分男女生唱、個別演唱等多種演唱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演唱才能。

5、成立簡易樂隊。在唱好了歌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用一些簡易樂器為歌曲伴奏,利用鈴鼓、磁鈴為歌曲伴奏。老師用鈴鼓示範,磁鈴主要用在打擊長音處。學生分組練習用鈴鼓和磁鈴為歌曲伴奏。這樣,既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也使他們有一定的成就感。

6、創編活動:美的旋律、美的歌詞更需要美的舞姿。為了激發學生學舞的興趣,老師隨音樂表演一段,然後重點把傣族的幾個基本動作給學生示範一次:孔雀鶴立、孔雀開屏、傣族舞語彙,鼓勵學生三五個一組,互相啟迪、創作,老師指導、觀察,請一些創編的好的同學在前邊來表演,音樂再次響起,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各盡其能、各得其樂、各有所獲。整節課都讓學生處於愉悅之中。

國小音樂說課稿 篇17

一、說教材

《夏》選自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六冊第四單元“夏天”中的第1課時,是一首希臘兒童歌曲,2/4拍,一段體結構,共四個樂句,其中一、三樂句旋律完全重複,二、四樂句節奏相同,句末的四分休止節奏使歌曲更具朝氣和活力,跳音唱法的運用充分表達了歌曲歡快、愉悅的情緒,生動地展現了希臘兒童在海邊沙灘盡情玩耍,享受溫暖夏天的情景。對於地處農村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大海、沙灘似乎有些遙遠,真正去過的很少,因此,在理解和表現歌曲時需要老師創設情境,適當加以引導。休止節奏和跳音唱法對於學生已不再陌生,但要在歌曲中準確地運用還需要教師的重點指導,所以也就成了本節課的難點。

教學目標:

1.在“希臘之旅”的情境中,使學生了解希臘風情,運用對比法進一步鞏固四分休止節奏和跳音唱法。

2.用聽唱法學會以歡快、愉悅的情緒演唱歌曲《夏》,並嘗試用樂器、動作表現歌曲,通過小組合作形式進行歌詞創編。

3.啟發學生對大海、夏日生活展開想象,使他們在音樂實踐活動中體驗夏日的無限樂趣。

教學重點:

用歡快、愉悅的情緒表現歌曲《夏》

教學難點:

準確地運用休止節奏和跳音唱法演唱歌曲

教學準備:

鋼琴、課件、小歌片

二、說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我結合歌曲內容及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和好動的特點採用了情景教學法,結合聽唱法、對比法、小組合作等方法進行教學。創設了“希臘之旅”的情境,使學生在這一情境中瞭解了希臘,開闊了視野,在感受希臘夏日之美、和希臘小朋友一起唱歌的過程中輕鬆愉快的學會了歌曲。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聽唱法,讓學生聽錄音範唱、聽老師範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律動聽唱,使學生在音樂實踐活動中感受音樂、理解音樂,激發了他們表現音樂的願望。在歌曲情感的處理上,我採用了對比法進行教學,通過老師範唱引導學生進行連音和跳音,休止和非休止的對比讓學生選擇更能表現歌曲情緒的方法進行演唱,潛移默化的培養了學生運用音樂知識理解表現音樂作品的能力。最後根據學生興趣,引導他們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演唱、樂器伴奏、舞蹈的形式表現歌曲,並結合生活實際為歌曲創編新歌詞。

三、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情激趣

(二)初步感知熟悉歌曲

(三)律動參與學唱歌曲

(四)小組合作表現歌曲

(五)結合實際創編歌詞

(六)總結內化課後延伸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情激趣

首先,我請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大海是什麼樣子的?讓他們充分想象後盡情地用語言描述大海的美,從而激發了他們想去海邊玩兒的慾望。接著問:“什麼季節去最合適?為什麼?”學生會立即回答:夏天,因為可以游泳、划船、打水仗、光腳在沙灘上跑等,自然的引出了夏日生活的無限樂趣,為接下來的學習作了鋪墊。“夏天能做這麼多有趣的事,希臘小朋友們也特別喜歡夏天、喜歡大海,還邀請我們到他們那兒旅遊呢!可希臘是個怎樣的地方呢?”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並簡單介紹希臘的歷史文化和著名景觀,(如:美麗的聖托裡尼島、令人神往的愛琴海、世界聞名的雅典衛城、希臘首都雅典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源地,奧運聖火就是從這裡燃起的。)使學生在希臘之旅的情境中瞭解了希臘,開闊了視野,不僅充分體現了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而且也進一步激發了學習興趣。

(二)初步感知熟悉歌曲

這一環節我主要通過:希臘小朋友用歌聲歡迎我們;分享夏日快樂給歌曲起名字;律動體驗、感受歌曲節拍速度三個步驟使學生用不同方式反覆聆聽歌曲範唱,學生很自然的聽辨出歌曲歡快、愉悅的情緒,2/4的節拍,進行曲的速度等,體現了在情感體驗和音樂實踐中培養學生感受音樂、鑑賞音樂的能力。

(三)律動參與學唱歌曲

1、熟悉旋律

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我從歌曲情緒入手,用la以連音和跳音的不同唱法模唱旋律,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選擇,學生會毫不猶豫的選擇跳音唱法,接著指導他們用小雞啄米和拍皮球的感覺進行模唱,並引導觀察、對比找到歌曲旋律的特點(即:1、3句完全重複,2、4句節奏相同),用水彩筆在代表四個樂句的方格內塗上合適的顏色。使音樂基本知識的學習自然流暢,有機的融合在情感教學中,學生易學、樂學。

2、律動學唱

學唱過程往往是一遍遍反覆的過程,為了必免學生情緒下降,我將決策權交給了學生,請學生說出自己想用什麼方式學唱歌曲,這時學生會非常積極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會說想拍著手唱,那好,我們就拍手唱,並請他到前邊帶領全班同學跟著範唱錄音拍手練唱,隨後踏步唱、拍肩唱等各種律動唱依次出現,學生們在不同的律動中聽唱歌曲不僅興趣高漲,而且提高了課堂效率。體現了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的原則。但在聽唱過程中,四分休止節奏處容易唱長,我按休止和非休止方法分別演唱歌曲,讓學生對比感受,進行選擇,學生們異口同聲地選擇了休止唱法。“為什麼?”為了照顧大多數學生,我沒急於找學生回答,而是選擇了小組討論的方法,使他們在合作中得出休止節奏更能表現歡快、愉悅的`情緒。此時再跟琴齊唱歌曲,不僅休止節奏唱準了,情緒也有了一點。

3、情感處理

歌唱是音樂的二度創作過程,唱歌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唱會歌曲上,而應用已掌握的技能,將歌曲情緒充分的表達出來。為此我創設了“與希臘小朋友賽歌”的情境,激發學生獲勝的慾望,並提出“要想唱得更好還須在哪些方面改進”的問題,學生很快說出要用跳音唱、注意休止節奏。隨後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哪一句最能表達你快樂的心情?怎樣唱?”學生通過小組交流、練唱,大部分認為是最後一句,唱時力度稍強、情緒飽滿,並通過指名示範、教師示範、師生接唱、跟伴奏音樂唱等形式使學生更準確地用歌聲表達歡快、愉悅的情緒。

(四)小組合作表現歌曲

在學生能夠準確地用聲音表現歌曲的基礎上,我根據學生愛好、特長鼓勵他們自由組合成演唱組、樂器伴奏組、舞蹈組分別練習並展示,用不同方式表現歌曲情緒,不僅培養了參與合作的意識和能力,而且為學生提供了發展個性、展示特長的機會。

(五)結合實際創編歌詞

結合學生實際和教學時間,我以請希臘小朋友分享中國小朋友的快樂為激發點,啟發學生說出自己有哪些快樂的夏日生活,同時播放多媒體課件,為創編歌詞積累了素材。這時我出示小歌片,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兩人一組為歌曲創編第三句歌詞,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充滿自信的展示中國小朋友的歌曲《夏》,培養了創新意識和能力。

(六)總結內化課後延伸

今天我們和希臘小朋友共同度過了夏日的一天,你有什麼感受和收穫?學生暢所欲言的同時也是知識、技能和情感內化的過程。

由於本單元還有三首關於夏天的歌曲,於是我以“夏日之旅”的下一站去哪兒?為下節課埋下伏筆,並激發學生課下主動蒐集資料,為下節課作準備。

國小音樂說課稿 篇18

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下午好!我是第6號考生: 春天來了,嫩綠的小草發出了新芽,五彩的花兒迎著陽光開放,碧綠的柳條在春風中翩翩起舞,歡樂的小鳥在雲中歌唱,綿綿的春雨似晶瑩的銀絲輕輕地飄若人間,又像純潔地甘露滋潤著世間萬物。 下面我就《春雨濛濛的下》一課與大家共同探討新的教學理念和策略,敬請指教。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春雨濛濛的下》選自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第十冊第六課,本課重在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們發展為中心的新教育觀,重視合作與共處意識的培養,訓練學生們的合唱能力。 《春雨濛濛的下》是一首電影插曲,曲調既抒情又形象,其中運用了具有動感的多種切分節奏和弱起節奏,使旋律更加舒情優美,兩聲部三度音程的運用加強了春雨和聲的效果,很好地體現了春雨的美。歌詞十分簡潔,卻又十分雋美,使人由衷地讚美春雨,對春天充滿著希望。寓意深刻,教育學生們熱愛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時光。

(二)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要求和設計理念,再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們實際,本課設計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指導學生們以優美抒情的歌聲,抒發熱愛生活的真摯感

(2) 能力目標:進一步提高二聲部歌唱的技巧,注意做到音準和諧、音量均衡及音色統一。

(3) 情感與態度:通過本課的學習,啟發他們熱愛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時光。

(三)教學重點難點:

(1) 提高二聲部歌唱的技能,做到音準和諧和音量均衡及音色統一。

(2) 注意掌握歌曲的切分節奏和弱起節奏。

二、說學情

學生們生活範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發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但音樂欣賞課還是缺乏耐心的傾聽,學生們最喜歡律動與音樂活動,在這兩方面表現非常好,樂譜知識的學習部分學生們仍不是很感興趣。因此在學習中,應加強對這些學生們的培養,利用生動活潑、富於藝術魅力的形式,鼓勵他們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以此來激發、培養、發展他們的興趣。

三、說教法

本課包含了音樂、美術、詩歌、文學、思品、自然等多學科的'相關知識。在教法上,我綜合運用了創設情境、興趣引入法、視覺圖象法、談話法、體驗法、合作學習法、音樂表演法等教法誘發學生們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和豐富多彩、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將音響效果與視覺形象結合起來,並充分發揮學生們的主體地位,體現老師主導作用,二者相互結合。

四、說學法

學生們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們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本節課,我以"美"為突破口,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們用"欣賞、感受、探究、討論、表演、合作"等多種方式學習,讓學生們去感知歌曲、演唱歌曲、表現歌曲,使他們在愛學、樂意學的基礎上獲取知識、形成技能。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課堂匯入

1、蘇霍姆林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針對這一特點我創設"春天"這一情景提供了具體生動可聯想的音樂環境,充分調動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們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因此我首先在教室裡進行了場景佈置,將關於春天的各種自然景觀編製成多媒體課件,在教室四周佈置幾棵柳枝,牆壁貼春雨、小草、小鳥、小花等圖片,並配有《渴望春天》的音樂,讓學生們一走進教室就被山明水秀的大自然昂揚旺盛的生機所吸引,營造和諧學習氛圍,把他們帶入悠閒自得,心曠神怡的審美情境之中。

2、匯入 上課開始,教師聲情並茂地說:"同學們,春天到了,萬物復甦了,大地披上了綠色的外衣,朵朵鮮花競相開放,這一切都離不開雨水的滋潤。"通過教師親切的話語,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配合多媒體動畫,自然過渡到讓學生們欣賞春雨,學生們被綿綿的春雨所吸引,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們情不自禁地朗誦起有關春雨的小詩。"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等詩句,學生們完全沉浸在春雨的意境中,這時讓學生們說春雨的感覺,便不知不覺引入了新課,學生們的學習慾望得到激發,形成一種積極參與的精神狀態,從而為新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聆聽歌曲,體驗感受

1、欣賞歌曲 教學要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從直觀入手,使學生們如臨其境,可見可聞,產生真切感,我利用學生們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將歌曲的內容通過多媒體用動畫的形式呈現於學生們眼前,畫音結合,使學生們很快進入歌曲地審美情景中,喚起他們學唱新歌的慾望。

2、模唱歌曲 當學生們初步感知歌曲後,引導學生們用LU輕聲哼唱,使學生們再次獲得審美體驗,感受到旋律美,受到美的薰陶。

(三)學唱歌曲,情緒表達

1、介紹作者,朗讀歌詞 這首歌曲是我國著名的詞作家喬雨老先生為我們少年朋友創作的一首優美的歌曲。教師先充滿感情地範讀一遍,和學生們共同分析歌詞,如"綠了河邊的楊柳,紅了村前的杏花"等不僅句式對稱整齊,而且色彩豐富,使學生們入情入境地體會歌詞的色彩美、韻律美、對稱美、意境美的特點,這樣師生融合更能激發學生們朗讀的情感。

2、填詞歌唱 在美的情境下,讓學生們分聲部演唱,學生們因為有了第一課時的學習基礎及歌曲的欣賞,已能很好地唱出齊唱部分和合唱部分,然後根據學生們演唱的情況,糾正可能出現的錯誤。如第一句:如何唱準"下"的時值和唱齊弱起是這句難點,我採用讓學生們看教師的指揮手勢解決這一難點。另外歌曲的延音使得旋律更加舒情優美,如:讓學生們跟老師一起劃拍演唱,唱準時值。

3.歌曲處理 如何使學生們歌曲唱得更富魅力,通過學生們分組討論,邊總結邊實踐體驗,指導學生們二聲部要唱得清晰、和諧,要用較輕的音量,富有彈性的聲音歌唱,如"綠了河邊的楊柳,紅了村前的杏花"加入漸強漸弱的力度記號來演唱,結束句表現出春雨越來越弱、聲音越來越小,從而完成教學目的。

4.情感昇華 為了更進一步使學生們對歌曲有深刻的理解,準確表達歌曲情感,教師向學生們介紹歌曲選自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綠色錢包》裡的插曲,並對《綠色錢包》這部影片作簡要介紹,瞭解歌曲的寓意,使學生們懂得歌曲以濛濛地春雨象徵祖國的關懷,以河邊的楊柳、村前的杏花象徵青少年,鼓勵青少年健康成長,達到寓思想教育於音樂教育之中。

六、成果展示,歌唱春天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的一大特點,在順利完成歌曲教學任務後,我將本課內容提煉與昇華,讓學生們討論用怎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然後分小組進行唱歌曲(演唱形式)、分角色拿道具表演(課前準備)、創作詩詞、畫一張畫等活動,進行合作創編,這個創意使學生們從感知美、體現美,上升到創造美、表現美,給每個學生們都有參與體驗的願望和機會,激發了學生們興趣,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 接下來在老師的指導下,由每組推選的代表到講臺前面進行成果展示,給學生們搭起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生們表現、歌唱春天,學生們邊欣賞春天的美景邊觀看優美的舞蹈,並有感情地演唱,採用第一段領唱,其他同學合唱歌曲,第二段配樂朗誦(師伴奏),第三段齊唱、合唱。這一環節把歌唱、舞蹈、表演、詩朗誦等相互融合,讓學生們在自由創編與即興表演中感受音樂的美,體會創作的快樂,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通過合作,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得到發展。 最後,教師通過與學生們交談對本課進行小結,讓學生們懂得"一年之計在於春",應該珍惜這美好的春光。最後學生們在歌曲《春雨濛濛地下》的音樂聲中走出教室。

本課我以美麗的春景為主線,層層深入,循序漸進,使學生們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感受音樂的"美".在新課程標準的引領下,充分體現以學生們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理念,力求為學生們創設愉悅、輕鬆、自主、開放的學習空間和音樂環境。 以上是我對本課教材內容的分析、設計及安排,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評委、老師給予指正,謝謝!

國小音樂說課稿 篇19

一、教材分析:

《我的祖國》是湘版音樂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內容有演唱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中華,各族兒童幸福的家》,欣賞管絃樂曲《英雄的詩篇》以及合唱《我的祖國》。我選擇了學唱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和欣賞《我的祖國》作為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國歌是代表一個國家的歌曲,我國的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田漢作詞,聶耳作曲,情緒慷慨、激昂,它激勵著中國人民在各個年代不斷前進。歌曲《我的祖國》是電影《上甘嶺》的插曲,歌曲的表現形式是獨唱和合唱,在歌曲的欣賞中充分體驗獨唱的優美、感受合唱的氣勢雄偉。從而讓學生在演唱和欣賞中培養學生對祖國更加深厚的感情。

二、學生情況:

六年級學生通國小階段的音樂學習,不僅在音樂的感知、與欣賞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礎,而且在音的強弱、高低、快慢甚至是情緒感受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加強,對樂曲能做語言性的描述,逐步掌握了正確的演唱姿勢和方法,能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參與演唱活動,對自己和同學的演唱能作出評價。國歌對所有的學生來說很熟悉,但要想唱好國歌並不容易,六年級學生在音樂方面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和聽辯能力,對祖國有比較深厚的愛國情感,並能通過自己的方式表達愛國情感。

三、教學目標: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六年級的學生能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參與演唱活動,需用適當的方法表現音樂的情緒,並對自己和他人的表現作出評價,根據聽辯、體驗音樂的要求和學生實際能力,擬訂了以下目標:

1、能認真聽賞歌曲《我的祖國》,能哼唱歌曲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2、瞭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來歷及歌曲的詞作者田漢、曲作者聶耳。

3、能學會用明亮的聲音有感情地、準確地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四、教學重點:

其中:能學會用明亮的聲音有感情地、準確地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本課時的重點。

五、教學難點:

課程標準要求六年級的學生要準確的演唱歌曲。本課時的教學目標中對演唱的要求是準確地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國歌要唱好必須處理好歌曲的弱起,於是我設定了弱起的學習作為本堂課的教學難點。

六、教學法設計: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感受與鑑賞、表現、創造和音樂與相關文化四個音樂教學領域是一個相互聯絡、相互滲透的整體。只有在教學中將其融合,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本課教學通過系列情感體驗、表現活動把握四個領域,讓學生感受祖國的深重苦難,激發學生愛國的情感,運用看--說--賞--唱等方法在活動中加強對祖國情感的深化。看是運用農村遠端資源網站上的課程資源讓學生感受音樂情緒,說是要完全激發學生的思維來表達對祖國的情感,賞是在引導的基礎上在音樂中感受情緒,唱則是用歌聲唱出學生對祖國愛的心聲。

七、教學過程:

(一)教學具準備

為教學過程我準備了:遠端教育課程資源,音樂《我的祖國》,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以及自制課件。

(二)環節安排

整個環節我安排有:看--說--賞--唱四大部分。

(三)說教學流程

一、看:

升國旗。

運用課程資源中的升國旗的課件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再一次真切的感受升國旗時的'莊嚴和自豪。農村教育課程資源網上的資源非常豐富,播放資源網上的課件--升旗儀式。學生在看升國旗的過程中不自覺的想到我們偉大的祖國,在第一感官上感受祖國。

圖片資料

教學的情感最能帶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而圖片資料能充分的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中,讓學生充分感受新中國的成立不容易,祖國為我們創造的環境不容易,全國人民共同面對災難不容易。我們要更愛我們偉大的祖國,讓我們說出對祖國的愛。

二、說:

在在觀看了升旗儀式後,學生有了不少對祖國的感慨,讓學生適時的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對祖國的情感。

在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學生能表達出自己的學習感受,引導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愛國情感。情感再積蓄之後需要表達,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愛國情感,充分交流內心的情感,才能為唱好歌曲做出鋪墊。(課件)

三、賞:

聽賞歌曲《我的祖國》

1、聽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須依賴於聽覺,因為聽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徵,因為這種特徵,更明確了音樂教育中,發展聽覺是最重要的事情。在聽歌曲《我的祖國》中,先讓學生了解相關的背景,讓學生知道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拋灑熱血、犧牲生命,幫助朝鮮人民擊退了侵略者,換來了祖國的安全和朝鮮人民的自由、獨立。

學生聆聽歌曲,課程資源網上的老師的做法讓我對學生聽的要求有所體會,讓學生在聽的時候有所指向,帶著問題聽:注意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麼?它的情緒是怎麼樣的?

學生能從歌曲中感受祖國的壯麗與美好;再讓他們體會這種美好生活來之不易。能有今天的安定、美好的生活,是靠千千萬萬的英雄先烈付出獻血甚至生命得來的。我運用激情、激趣的方式讓學生感受歌曲、體會歌曲,並在音樂的變化中體會音樂情緒的轉變。

2、跟唱

播放歌曲的第一段,學生跟唱。

聽賞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國歌對於學生來說都是耳熟能詳的,他們會在不自覺的過程中跟唱歌曲。老師運用指揮欣賞法帶領學欣賞《國歌》,為繼續學習演唱國歌做準備。

四、唱

音樂課程標準解讀中提到:歌唱教學是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之一,也是學生最易於接受和樂於參與的音樂表現形式。國歌對學生來說雖然熟悉,但要想唱好國歌並不容易。

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並知道詞曲作者。在這裡,我藉助了中央電教館資源中心的課程資源對兩位音樂家進行簡單的介紹,並讓學生了解國歌被確定的背景。

1、模唱歌曲

播放錄音,並請學生輕聲跟唱全曲。

初遇難點,提出解決的方法:

本堂課的難點之一:弱起。

方法一:在國歌中,第一、二、三句的歌詞中有弱起,我要求學生在聽賞歌曲的時候要注意觀察老師的手勢,用老師手勢來提醒學生弱起,在老師的手勢指揮提醒下跟琴唱好弱起。

方法二:請學生在弱起(休止符)處用唱"恩",再加上後面的歌詞,熟悉之後將唱改為默唱,如此反覆,鞏固弱起。

方法三:這個方法是方法二的演變,在弱起處演唱"恩"用點頭的方式代替,也能達到攻破難點的效果。

2、再次演唱全曲,處理好歌曲的情緒。

歌曲的情緒是由歌曲的音樂符號以及歌曲本身的調性決定的。

跟老師琴聲演唱全曲。

《國歌》在演唱時應該用堅定有力的聲音,並以進行曲速度來演唱。通過剛才的情緒引導讓學生感到了祖國的偉大,可以直接要求學生演唱出國歌的情緒,特別是在有重音記號的地方要表現出相應的力度,此處由老師示範重音的演唱:"中華民族到了"以及"前進!前進!前進!進!"學生在老師的示範中體會重音,體會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再由學生表現這種力量。

歌曲的情緒變化還能通過漸強記號和漸弱記號來表現,國歌中有三個連續的"起來"的變化就是由漸強記號來體現情緒的變化的。老師用琴聲的變化來展現漸強的力度變化,學生模唱,從而體會到祖國越來越強大,越來越繁榮。

3、齊唱國歌,表現歌曲

"以情帶聲,聲情並茂"是歌唱教學中期望達到的重要目標。

在老師琴聲的帶領下整體齊唱歌曲,要求學生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演唱出國歌的雄壯,唱出中國人的自豪,唱出中國越來越強大的驕傲。同時還要求學生的聲音圓潤、集中,克服喊唱。

4、表現歌曲:

利用遠端教育資源網上的課件讓學生參與表現升國旗,表現升旗時的莊嚴,並用驕傲、自豪的聲音演唱國歌,以達到表現歌曲的效果。

國小音樂說課稿 篇20

交響音樂是音樂中的高階形式,也是人們難以接近的高雅音樂,國小生更是如此。可是國小生的心理卻更具幻想和憧憬。如何正確地引導學生欣賞交響音樂,消除“高雅音樂高高在上”的心理障礙,輕簡便鬆地接近交響音樂,步入音樂的殿堂,感悟音樂的無窮魅力,正是本堂課的教學定位。

一教材分析

童話交響詩《魔法師的弟子》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九年一貫制教科書試用版,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神奇的童話”中的一首欣賞曲目。是法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笛卡斯創作於1897年。樂曲以德國文學家歌德(1749-1832)的敘事詩《魔法師的弟子》為題材。

《魔法師的弟子》全曲分為序奏、諧謔曲、和結尾三部分。序奏部速度較慢,98拍。由小提琴和單簧管先後奏出兩個動機,描述了魔法師輕聲咕噥,誦唸咒語的情景。

第二部分是由諧謔曲組成的主體部分,詼諧、跳躍的主題,生動的描繪了掃帚拎水的情景,同時也使人聯想到魔法師的弟子得意洋洋的神態。在這一部分裡,拎水的主題不斷的展開、昇華,氣氛越來越熱烈,使人彷彿看到沒有學會解除魔法咒語的弟子在滔滔不絕的流水面前,手足無措的慌張神情。

結束部分由銅管奏出的號角性的音調,表示魔法師回來了。於是,樂曲又恢復到平靜。

二學情分析

國小六年級的孩子正處在國小向中學的過渡階段,理解了近六年的音樂學習,有必須的音樂鑑賞本事,能聽辨部分樂器的音色,能聽辨簡單的多聲部音樂,並且國小生的心理卻更具幻想,具有欣賞交響音樂的基礎,是本堂課的一個有利因素,可是對音樂的理解還需要進一步的引導。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從而確立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三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交響樂的興趣,感悟音樂魅力,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2、本事目標:初步學習欣賞交響樂的方法,提高對音樂的感受與鑑賞本事。

3、認知目標:要求學生能夠熟悉和聽辨各種樂器的音色以及在樂曲中的表現作用。

教學重難點是:能聽辨《魔法師的弟子》的主題以及主奏樂器的音色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

四障礙分析及突破策略

在本堂課的學習過程中有兩個可能出現的阻礙學生欣賞音樂的障礙:

(一)由於學生對高雅,嚴肅的交響音樂十分陌生,加上對西洋樂器也不熟悉,學生不容易聽辨各種樂器的音色以及主奏樂器的音色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所以在介紹音樂的結構時,我分別展示各種主奏樂器的圖片和音色,為後面的聽辨打基礎。這一點將在後面的教學流程中詳細說明。

(二)由於音樂主題在整個樂曲中出現的次數十分多,並且每次出現的速度、力度、和情緒都不一樣,甚至有時是主題的變化和展開,學生很難聽辨準確,為此,我從兩個方面進行突破。一是我在介紹拎水的主題時,引導學生唱熟主題。二是結合視訊、圖片,我在影片中關鍵的.地方加上提示性的字幕,幫忙學生理解音樂,感受音樂,便於引導學生聽辨各次主題。並且將每次出現的主題進行比較,從而得出每一次主題的不一樣之處。

五教學流程設計及教學理念:

音樂新課標指出:感受與鑑賞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本事的途徑。良好的音樂感受本事與鑑賞本事的構成,對於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增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可見,上好音樂欣賞課,對國小生的全面和諧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新課標同時指出:教學中應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鑑賞音樂的經驗。應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學生對音樂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幫忙學生建立起音樂與人生的密切聯絡,為終生學習和享受音樂奠定基礎。為了落實和體現這一理念,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環節:

(一)童話激趣、引入新課

孩子們都喜歡童話故事,本堂課我以孩子們講自我喜歡的童話故事的方式引入新課,從而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慾望。因為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喜歡幻想進入神奇的童話世界,利用這一有利因素,將高雅的交響音樂與神奇的童話結合起來。讓學生更加容易接近交響音樂,為本課的學習創設一個活潑趣味的心理氛圍。

(二)介紹作品、作者、及時代背景。

主要讓學生明白:《魔法師的弟子》是一首童話交響詩,作者是迪卡斯,《魔法師的弟子》是他創作於1897年,樂曲以德國文學家歌德(1749——1832)的敘事詩《魔法師的弟子》為題材。音樂有生動的節奏和絢麗的配器,是他最具獨創性的代表作品,被德彪西譽為一部“作曲法講義”。

然後,我給孩子們播放他們最喜歡的節目主持人董浩叔叔和金龜子姐姐講的故事,這樣,就能很快地將學生帶入樂曲表現的意境中,展開豐富的想象,提高進一步聆聽音樂的慾望。

(三)瞭解結構、認識樂器

聽完了故事,接下來就該介紹樂曲的結構:全曲分成序奏部、諧謔曲、和結尾三個部分。

1、序奏:小提琴和單簧管演奏,分別出示兩種樂器圖片及聲音,要求學生聽辨它們的音色。

2、諧謔曲:大管演奏,首先出示大管圖片及聲音。之後出示拎水的主題(演奏)。這個主題生動的描繪了掃帚取水的情景。由於音樂的主題在樂曲中出現的次數很多,學生不好把握。那裡,我引導學生唱熟音樂的主題,然後經過聆聽,在音樂中找出主題,使學生有重點地聆聽音樂。

3、結尾:銅管樂演奏,出示銅管樂家族成員。聽辨它們的音色。

(四)運用媒體、視聽結合

音樂是人類的第二語言,不分國界,能夠表達語言所不能表達的情感。音樂又是是聽覺的藝術,再複雜多變的花樣,到頭來,聆聽才是欣賞音樂的最佳途徑和方法。那裡,我讓學生帶著問題觀看由中國交響樂團演奏的交響詩《魔法師的弟子》,做到視聽結合,既欣賞了音樂,又瞭解了交響樂隊的一些基本知識。

新課標指出: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重要性資料,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本事和審美本事的重要途徑。在那裡,我要求同學們聽到每一次出現主題時,能否模仿一下掃帚拎水的動作?或者用其他的動作表現出來?這樣便將音樂語言和同學們的形體語言結合起來,更加便於理解音樂。

(五)合作學習、討論探究:

在突破本課的難點時,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經過小組討論完成下頭的問題:

(1)、拎水的主題在音樂中出現了幾次?

(2)、它主要由什麼樂器演奏?

(3)、每次在力度、速度和情緒上有什麼變化?

從而得出答案:隨著音樂情緒的發展,拎水的主題力度一次比一次強,速度一次比一次快,音樂情緒越來越緊張,象徵著情景越來越危急!

(六)課堂小結。

在那裡,我提出了一個思考題:欣賞了童話交響詩《魔法師的弟子》,你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經過這個思考題,將課內教學延伸到課外生活中,從而到達對學生的情感薰陶,品格陶冶。

六教學特色

(一)充分利用視訊、字幕和圖片,結合故事情節將嚴肅、高雅、難以接近的交響音樂變得通俗、易懂,學生學習的興趣濃厚。

(二)充分利用媒體,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視聽結合。學生在音樂審美的過程中能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進取的體驗。

總之,本節課,我將以生動、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將抽象的交響音樂變成易於接近的童話故事,喚起學生對交響音樂的熱情嚮往,提高對音樂藝術的強烈追求。

我相信:這將是一堂能讓孩子們得到充分享受的課,讓他們享受自由的空氣,感受音樂的活力;得到情感的薰陶,享受成功的喜悅,享受一段幸福歡樂的時光!

國小音樂說課稿 篇21

一、說教學思路設計:

《故鄉的小路》是人音版國小音樂第九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這是一首兩段體的優美抒情歌曲。4/4、3/4拍,D宮調式,曲調流暢而又抒情。歌曲表達了人們回憶美好童年的內心激動的心情。歌曲的第一樂段由兩個樂句構成,此段音區低而深沉,樂句都以弱拍起音開始,平穩的曲調,表達了人們帶著思緒萬千的心情走在熟悉的小路上,勾起了對往事美好的回憶。在第二樂句中還出現了一個臨時變化音。音調上使人感到對小路是多麼親切的情感流露。

在第二樂句中一個八度跳進,使人彷彿追憶到兒時歡樂生活的情景。歌曲以六度跳進到第二樂段,使情緒漸漸地得以抒發,在音區上升高,由衷地抒發了熱愛家鄉的心情。全曲未句,在“呣”的哼鳴中結束,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往事歷歷在目,彷彿“童年多美好”的話語還要向你傾訴。在教學本課時,我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儘可能選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並創設情景,讓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索,獨立獲取知識。同時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使之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為師生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過程,以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因此我的教法中體現:

(1) 審美體驗價值

(2) 音樂中加強群體意識

(3) 變難為易的教學手段。

充分調動孩子們全身的感官,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分組合作、質疑探究來突破難點解決問題。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對音樂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於音樂的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音樂的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應該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的體驗與感悟音樂的過程。本課與前課是同一主題的內容。因為“故鄉”是“家”的擴大,是大的家。讓我們從音樂作品中領悟愛家,愛故鄉的做人基本素質。因此我的教學目標是:

1、能用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愛。

2、通過創編動作,瞭解變拍子與變音記號,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三拍子、四拍子樂曲的特點,加強對變拍子的認識。

3、唱好二聲部合唱,加強同學之間的合作能力。

三、說關鍵處的處理: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我認為本課是以唱歌為主的音樂課,重點是用柔美的聲音演唱二聲部歌曲,把握三拍子、四拍子的變拍子節奏,表現出歌曲優美、抒情的思鄉情。在這個環節,我採取教師語言描述創設情境,學生想象美麗景色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用柔美的聲音演唱;另外利用遊戲的形式,將3/4與4/4變拍子節奏這一難點解決並消化,讓它變成一個輕鬆的可以一筆帶過的東西。

四、說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聽三拍子和四拍子音樂進教室(《蘋果豐收》、《我怎樣長大》) 邊做律動邊進教室,通過聆聽感受三拍四拍子樂曲的'節奏特點,並運用形體的動作增強學生對兩種拍子的韻律印象。學生說出兩種拍子的不同,你是用什麼方式區分的?

2、導課:

剛才我們大家一起聽的這兩首歌曲是本學期剛學過的,你們誰還記得它是哪個

國家的作品?

那麼,你們還記得這兩首作品的拍號嗎?

利用孩子們對競爭的興趣,激發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並加以及時的表揚、鼓勵。

3、節奏遊戲,興趣引路:

在教唱《故鄉的小路》一課時,在一開始先用遊戲抓住他們的興趣,讓學生參與其中,將這節課的重點提出來用玩遊戲的方式來消化它。比如:聽歌曲《故鄉的小路》的伴奏音樂,教師帶領大家做變拍子的拍手遊戲,讓學生通過拍手這一簡單的動作,領會變拍子歌曲的特點。首先,教師規定一套表現三拍子和四拍子強弱規律的動作,比如:三拍子——拍手掌、點手心、點手心;四拍子——拍手掌、點手心、點手心、點手心。老師舉起拍號卡,(3/4拍和4/4拍的)帶領學生一邊做動作,不同的卡代表不同的拍子。其次,讓學生開動腦筋,各自編創一套獨具風格的動作,並與大家一起分享;最後,老師將學生們的注意力重新收攏,集體進行變拍子的音樂遊戲:

根據老師彈奏的音樂節拍特點,做出不同的規定動作。

而所有的這些只是為了《故鄉的小路》這首歌曲的教唱和歌曲中變拍子節奏的把握做鋪墊。通過以上的練習,解決了曲譜教學中的難點,為新課的教學掃除了障礙。這種教學中創造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可以調動學生身心各方面的能力和條件。並且讓學生明白生活本身就是音樂的源泉。

4、測試聽力,區別變音記號:

剛才大家的練習做的非常好,老師現在想測試一下你們的聽力。請聽老師彈奏的這兩個樂句,有什麼不同?

彈奏歌曲第二樂句,並將變化音改動一次,讓學生聽辨其中的不同。加以練唱,解決關鍵音的演唱。

5、熟悉旋律,合作學唱:

通過老師範唱和教唱,讓學生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詞內容,並利用節奏拍手傳遞遊戲的形式,一邊拍手一邊讀歌詞。另外,採取讓他們分組接唱、分組演唱和分男女生唱。從易到難逐步將學生學習的難度降低,使學習效果更具有實效。

演唱的過程中注意情感的體驗,根據音樂藝術的審美表現特徵,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最後按處理將歌曲完整的帶有情感的演唱。

6、歌聲中結束:

本課的設計,力求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著眼於學生的主動發展,通過充分的音樂實踐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音樂素養。多媒體的教學手段,為課堂帶來了活力,注入了生機,彌補了教學中單一的教學方法,給了學生以直觀的美感享受。

五、說課件設計:

第一頁:優美的圖片做背景,插入三拍子、四拍子音樂,聽音樂做動作,激發他們的興趣與求知慾。

第二頁:三拍子、四拍子的強弱規律圖示。做遊戲時的節奏圖譜

第三頁: 變化音符的演奏樂譜。

第四頁:歌曲《故鄉的小路》的歌詞,配合讀詞做遊戲

第五頁: 歌曲《故鄉的小路》的圖譜

第六頁:優美圖片做背景,插入歌曲《故鄉的小路》的範唱音樂以及伴奏音樂,

進行接唱、領唱、齊唱的練習。

這就是我對本課的粗淺認識,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領導和老師們提出寶貴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