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範文集合8篇

說課稿2.58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數學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範文集合8篇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於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一節"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後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2、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初步邏輯思維能力。

3、滲透數學知識來源於實踐,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說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能把相同加數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

說教學難點:

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

說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本節課的教學物件是我校數學教育專業二年級的學生,他們的學習興趣比較高,但存在兩個學習誤區:1、渴求實踐,排斥理論。這種輕視、討厭、逃避、拒絕理論的學習心理直接影響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和效果;2.強於接受,弱於研究。我們的學生已習慣於被老師“灌輸”和“填充”,對研究型的學習方式很不適應。而這對於培養能適應新課程改革需要的師資十分不利。

說教法學法:

1、理論解析法:由教師運用講解的方式,向學生介紹必要的理論知識,引領學生初步感受理論的價值。

2、案例分析法:理論必須用起來,學生才會感受到它的真正價值。案例分析,為實踐與理論之間架設起了聯絡的橋樑,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思考,有助於學生把理論逐漸內化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工具。

3、問題研討法:問題是學習的心臟,運用問題研討法,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說教學過程:

抓準新舊知識的聯絡,促進學生學習的正遷移.本節教學內容與相同加數連加有著相互依賴的關係,是在認清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因此再現和再強化相同加數連加是十分必要的 。

1、出示:5+5+5+5+5+5這些算式寫起來比較長,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簡單的方法來表示它.(板書課題)通過準備題,使學生進一步建立起相同加數的概念,掌握相同加數連加式題的特徵,並能初步認識到:相同加數連加,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從而為學習乘法做了孕伏。

2、加強直觀,藉助演示。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例題的處理要藉助卡片(紅花卡片、正方形卡片和圓形卡片)的直觀演示、操作來達到初步理解乘法意義的目的.具體可採用以下程式:演示操作--列連加算式--找出相同加數的個數--寫出乘法算式,並指導算式的寫法、讀法和定義,並認識“×”號.認識“乘法算式”要通過教師的直觀演示、學生實際操作、認真的觀察分析來完成.

3、鞏固練習,強化新知。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注意設計出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層次分明、饒有趣味的練習,這樣可以鞏固和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4、課外延伸,拓展學習時空。

在進行課堂小結之後,佈置課後作業。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經驗的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好像是微微開啟一個通往一望無際的科學世界的視窗,而把某些東西有意地留下來不講。”我想,課堂學習時間的結束不代表學生學習活動的停止,作為教師,我們有必要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拓展作業,讓學生在完成課外作業的過程中,進一步地開闊視野,豐富經驗,生成智慧,增強素質,體會那種由自主學習所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就感。

板書設計:

認識乘法

① 加法算式

2+2+2=6

乘法算式:2×3=6 讀作2乘3

表示3個2相加

2表示相同的加數是2,

3表示相同加數的個數是3個。

② 加法算式

3+3+3+3=12

乘法算式:3×4=12 讀作3乘4

表示4個3相加

3表示相同的加數是3,

4表示相同加數的個數是4個。

總結: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比較簡便。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義務教育新課標二年級數學上冊第76頁例2,例3,“做一做”及相關練習。

2、教材分析:

“倍的認識”一節是在學習了7的乘法口訣後出現的。例2,是以三個小朋友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情境,根據2個4根,3個4根與1個4根的關係,引出“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例3,是引導學生用擺點子圖的方式,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為解決問題構建“思維模式”。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幾倍”與“幾個幾”的聯絡,建立“倍”的概念,以及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推理、遷移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善於動腦的學習習慣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自主探究能力,發展基本數學素養。

4、教學重點: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5、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圖片。

二、說教法:

根據以上分析,教學時,我主要採用引導談話、實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學手段,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與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自覺主動地獲取知識。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通過動手擺小棒和圖片,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絡,初步建立“倍”的概念,進而明白“一個數的幾倍”的具體意義。

三、說學法:

1、通過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2、運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過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編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編排特點,分以下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由於倍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節課創設情境,請3名女同學,6名男同學上臺,誘導啟發,並說明:男同學是女同學的2倍。這節課就來學習“倍的認識”。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熟悉感,為學生創設一種用數學眼光分析觀察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首先讓學生觀察課件中的3名小朋友,讓學生自己發現,引導得出:2個4根及3個4根。在學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後,再揭示“倍”的含義(3個4根也可以說成4的3倍)。接著讓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說一說,讓他們感到“一個數的幾倍”的存在,並體驗到它的含義與作用,真正理解“一個數的幾倍”具體描述的是什麼內容。

其次,課件出示例3,先讓學生自己嘗試擺圓,第一行擺2個圓,第二行擺的是第一行的4倍。這時,學生很容易理解第二行擺的圓必須有4個第一行那麼多,也就是4個2,所以要在第二行擺8個。學生腦海裡建立起“第一行幾個,第二行有多少個同樣多的幾個,就是幾的多少倍”的表象,並得出用乘法計算的結論。

最後,通過師生的拍手遊戲練習,將知識進一步抽象化,使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思路,為下節課的解決問題構建“思維模式”。

(三)拓展延伸,鞏固深化。

在這一環節中,通過拍手遊戲與畫一畫的練習。目的是鞏固新知,加深對“倍”的概念的理解,理清“一個數的幾倍”的具體意義,達到融會貫通。

(四)全課小結,激勵評價。

讓學生暢談自己在本節課的表現和收穫,體現了新的課程理念,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

五、教學反思

1、數學生活化

新的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體驗相聯絡,把數學問題與生活情境相結合,讓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正是基於這一理念的指導,我設計了這一節課,不管是匯入,還是用多種鼓勵形式,如拍手,並把鼓勵與新課結合起來,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靈活地變通教材,將生活融入教材,學生學得興趣盎然。

2、數學活動化

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體驗,“倍”是一個很抽象概念,讓學生通過擺一擺、說一說、拍一拍、畫一畫、猜一猜等多種活動,在活動中初步感知概念到逐步建立倍的概念,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教材解讀: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乘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生編寫乘法口訣的開端,也是今後學習表內除法和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其地位尤為重要。在國小階段,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能熟練地口算表內乘除法。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經歷歸納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理解5的乘法口訣的意義。熟記5的乘法口訣,並能運用口訣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5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及意義。熟記5的乘法口訣,並會運用口訣熟練地進行計算。通過擺小棒、編口訣、找規律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遷移類推能力。

過程與方法

經歷編寫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引導學生找到編寫口訣的方法,發現口訣的規律,尋找最佳的記憶方法。體會一句口訣解決兩道乘法算式,感受學習乘法口訣的好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學會利用5的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以及學好數學的信心。

這個目標既符合兒童認知發展的特點,又符合課程標準的目標。體現了新課程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以及學好數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

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課前,學生已經已初步瞭解了乘法的意義,掌握了連加的計算方法,他們已能根據情境列出的乘法算式,並結合情境用數數或連加的方法算出乘法算式的得數,這些知識儲備都為學生在本課進行自主編制口訣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大多數學生雖然沒有接觸過乘法口訣,但因為暑假提前預習過相關知識,所以對口訣也的記憶並不陌生,有的甚至可以背出部分的乘法口訣。針對這一情況,課上我注重引導學生歸納總結5的乘法口訣,運用具體情境理解5的乘法口訣所表示的意義。依據新課程標準,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課前利用動態的視訊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後很自然的引導學生在觀察圖片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體驗探索的成功。

2.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同桌合作交流活動。

3.通過趣味性的變式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根據教材及學生年齡特點,在推導5的乘法口訣時,我讓學生從編兒歌開始,找到編口訣的竅門,然後順理成章的列出算式歸納出乘法口訣,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活動中學習到新知識。

另外,《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經歷知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在具體的教學中我注意用讚許、激勵、表揚,創設情境等方式,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採取了先扶後放、扶放結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思考、交流、操作中充分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合理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直觀的畫面、形象的圖片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孩子學習,興趣為先。課前,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雜技視訊,吸引學生眼球,接著引導學生觀看雜技圖片,再以雜技圖片為情境圖呈現數學資訊,進而讓學生髮現資訊,提出數學問題,自然順暢,較好的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提出問題、自主探究的願望,並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思維調節到最佳狀態,自主參與課堂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的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交流。可見,合作交流在數學教學中也相當重要。本課很好體現這一理念,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精心設計了一些能讓學生動手操作、動口表達、發展思維的活動,玩中學,樂中悟,在自主探索中親身經歷知識形成過程,促使學生主動進行觀察、實驗、交流,進而有序地推進學生對新知的體驗、感悟、建構。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及認知特點,課堂上我主要遵循了直觀性、知識性相結合的教學原則,更多的關注情境與知識的連線點,促進學生已有知識與經驗的遷移,主動進行新知的建構。由於《5的乘法口訣》是學習編寫口訣的開端,其地位極為重要。因此我採用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的教學策略,逐步讓學生經歷並掌握口訣的形成過程,體現了知識的序列。先是利用編兒歌,引導學生髮現規律;二是利用51與 15的乘法口訣,由老師編給學生看。三是編52與 25的乘法口訣,老師指導學生來編。四是放手學生自己編口訣。五是讓學生觀察口訣,發現乘法口訣的規律。在這樣由扶到放的過程中,遵循低年級學生的認識規律: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此環節我還特別注重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在關注結果的同時,更重視學生的學習方式及學習過程。體現了新課標中的理念,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智慧,獨立思考,利用已知探究未知, 教師只在關鍵處啟發,點撥,留給學生更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知識探究的全過程。這樣學生在編乘法口訣的過程中,不但較好的理解了口訣的來源和意義,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和遷移類推的能力。

在記口訣環節,引導學生利用喜歡的方法來記憶。通過交流與提問,豐富記憶的方法,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口訣的含義,弄清楚乘法意義、算式、口訣三者之間的聯絡。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適時有效的提問、比賽又使課堂錦上添花,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此環節的設計也體現了新課標新理念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為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三) 趣味練習鞏固新知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為了使學生的學習既掌握知識和技能又能創造性地運用,本節課將枯燥的練習都賦予了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注重了練習形式的多樣性、練習內容的趣味性。 用猴子兄弟的煩惱,小豬的難題,身邊的數學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吸引學生的練習熱情,讓學生在實際運用中理解口訣、記憶口訣。雖然都是5句口訣不斷地重複,卻讓學生學而不厭,熟而不倦,讓原本枯燥機械的練習變得鮮活靈動起來。這樣的練習設計既能強化已學的知識,又可以培養應用的技能,更給了學生一個思維拓展的空間。

(四)回顧整理暢談收穫

結合課堂學習的過程,讓學生整體回顧整理本節課所學知識,用自己的語言清晰的表達出來,理順知識脈絡。

(五)課堂檢測檢驗效果

課堂檢測是對學生過程性學習的一種綜合評價。主要考察落實學生是否真正做到理解5的乘法口訣的意義,並熟練運用其解決問題。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策略是以激發學生興趣為主,尊重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經驗,找準學生的學習起點,通過競賽、操作、遊戲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親身經歷由未知到已知的學習過程,經歷編口訣記口訣用口訣的學習過程,在反覆實踐中知其然而再知其所以然,同時滲透了數形結合、有序等數學思想方法。這樣的教學設想目的是讓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數學上冊第88頁的內容時分秒。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本單元在學生初步認識整時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時、分、秒的有關知識。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觀察,學具操作,知道鐘面上一共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知道時針、分針是怎樣記時的;知道1小時=60分。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觀察、操作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組合作意識,引導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3.情感目標: 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鐘面上1時、1分的時間規定,體會1時、1分的長短,理解時與分的關係。

難點是:看鐘表準備的說出經過的時間。

接下來說說本節課的教法與學法。

說教法:

新課程指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比較積極但不穩定,知識和思維都有一定的侷限性,多數學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有機結合缺乏有序性和準確性。針對這種情況,我注重豐富學生對鐘面的感受和認知,練習生活,創設情境採用:

直觀演示法

設疑誘導法

操作發現法

來組織學生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學習新知。

說學法:

有效地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構建知識的過程,因此,我十分注重方法的指導,在本節課中,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為: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觀察發現法、合作交流法。讓他們在撥一撥、說一說、看一看、想一想等一系列的活動中,認識時和分。

以下是我的教學設計:

第一個環節:

一、談話匯入

小朋友,誰能告訴老師,你每天早上是什麼時間起床的?你是怎麼知道的?我們要是學習了看鐘表的方法,就能準確地掌握時間,科學地安排時間,做時間的主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時間單位:小時、分。(板書課題)

二、新授

1.認識鐘面。

(1)出示鐘面模型。

(2)引導觀察鐘面。

小組邊觀察,邊議論,你發現了什麼?

大格、小格、長針(分針)、短針(時針)

(3)觀察填空。

鐘面上一共有( )個大格。

每個大格分成( )個小格。

鐘面上一共有( )個小格。

2.認識時、分的關係

(1)童話故事:老師發現同學們真了不起,不僅有一雙會認時間的慧眼,還有一雙會寫時間的巧手,為此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作為獎勵。你們都聽說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吧,上一次小白兔輸得非常不服氣,於是它又約了小烏龜到周圍種著12棵樹的圓形運動上來比賽,大家猜一猜,這一次誰贏了?好,讓我們一起到比賽現場看一看。(課件演示在相同時間裡,小白兔跑了一圈,小烏龜只跑到第二棵樹下。)其實,在我們今天認識的鐘面上,時針和分針也一直在進行著這樣的龜兔賽跑。(龜兔跑場景變成一個鐘面)

(2)小組合作:撥動鬧鐘的分針走一圈,認真觀察時針的變化,探究1時和60分的關係。

(3)課件動態演示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的過程,驗證學生的結論。

【這一環節用龜兔賽跑的故事再次燃起學生探究的熱情,學生迫切希望能揭開鐘面上“龜兔賽跑”的祕密,通過動手撥一撥終於發現了1時=60分,而課件的生動演示,既驗證了學生的發現,又使學生興趣盎然。】

3.感受1分鐘,進行愛惜時間的教育

(1)全班看動畫片,分小組活動,感受1分鐘的長短

1分鐘脈搏跳 次左右;1分鐘大約跳繩 下;小朋友1分鐘大約寫 個字,1分鐘可以背誦 古詩。

(2)談話:剛才的一分鐘已經過去了,還能再找回來嗎?時間是多麼的寶貴呀!提問:你想說些什麼?

那麼1小時能幹些什麼呢?回家後問問爸爸媽媽,他們1小時都能幹些什麼?

[意圖:看動畫片,讓學生切身體會一分鐘的長短,鞏固分的時間觀念,通過學生的談論與活動,讓學生感到1分鐘的時間雖然很短,但也能做一些事情,要珍惜每一分鐘。]

三、鞏固練習,實際應用

1、學生互動撥鐘錶

學生出題,學生撥小鐘表

可以引導這些題目:5分鐘怎麼撥?10分鐘,23分鐘,3小時,6小時等時間。

2、“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思考,課件演示,填空。

一節課是( )分鐘,課間休息( )分鐘,再加上( )分鐘是1小時。

[意圖:通過練習,鞏固學生已經形成的時間觀念,培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為下節課學習認識幾時幾分作鋪墊。]

四、小結評價,深化認識

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這麼多知識,你有什麼收穫?對自己本節課的學習滿意嗎?填寫自我評價表。

[意圖:讓學生自己談體會,可以加深他們對時、分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同時對自己課上的表現進行自我反省與評價,促進學生及時改進。]

板書設計力求知識性和間接性。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先說教材:

1、本冊教材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本冊教材最大的變化是隨著統計資料的增加,條形統計圖的每格表示 2 個單位。這一部分內容,是一年級下學期所學的統計知識的繼續, 同時又是為下學期學習複式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每格表示 5 個單位)進行知識的鋪墊,具有承上啟下、過渡銜接的作用。

2、在內容的選擇上,教材注意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內容的編排上,教材注意讓學生經歷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過程,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又初步瞭解統計的方法,認識統計的意義。

3、通過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制訂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目標為:

(1)使學生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

(2)讓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 個代表 2 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的重點難點是指導學生認識用 1 格表示 2 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

學生情況:

接下來,是對二年級學生情況的分析。 在學習使用本冊教材之前,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他們早在一年級下冊的教材中, 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資料的收集、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過程, 初步具備了運用簡單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的基本技能,尤其是正字記錄方式,初步認識了條形統計圖(1 個表示 1 個單位)和簡單的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另一方面,除了這些必要的知識基礎以外,與一年級學生相比,二年級的學生在語言表達方面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他們能夠比較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同時,二年級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小組合作的經驗,合作學習活動中不再帶有較大的盲目性,合作意識已經初步形成。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教材分析:

《乘法豎式》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64、65頁。簡單的乘法豎式是在學生已有的加減法的豎式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為以後學生進一步學生多位數的乘法豎式做充分的準備。在計算時嗎,學生往往忽略了豎式的擺放格式及積的位置,從而造成今後學習稍複雜的乘法豎式時的困擾。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極為重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乘法的豎式寫法,知道乘法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能用豎式計算表內乘法。

2、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探索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乘法的豎式寫法,知道乘法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能用豎式計算表內乘法。

教學難點:

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探索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

物件分析:

二年級學生的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雖然具有一定的問題意識、與他人合作的意識。但抽象邏輯思維較弱。

教法學法:

根據以上的這些情況,本節課,我採用電教手段,利用flash軟體,設計了多個動畫畫面來進行輔助教學。大大的方便了學生主動的去觀察,去發現,去探究。主動去想發表自己的見解,有效促進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複習引入。

我首先出示這個畫面,並說:秋天來了,天高氣爽,請看,小天使來我們班做客了,她還帶來兩道題想考考大家呢。這麼設計,目的在於點燃學生的好奇心,並把學生帶入本課的學習意境中來。在學生進行計算時引導學生回憶做加減法的豎式計算時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從而為這節課的乘法豎式計算埋下伏筆。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這一環節我又出示這張畫面,小天使見大家那麼聰明,她又帶來了一個問題,觀察畫面,一共有幾個小朋友,怎麼列式?通過這樣一問,學生可能列出4+4=8、4*2=8、2*4=8三種算式,我選擇4*2=8這個算式讓學生嘗試列豎式計算,這是本課的學習重點。在學生初步嘗試之後,我請做出來的同學上臺展示,並讓她們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後我則結合學生的方法邊板書整理邊強調:當積是8時,8的位置應在哪?讓學生明確:積的位置要跟第二個乘數2對齊。接著讓學生認識乘法豎式中各部分名稱。這樣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鍛鍊他們探究新知的能力。從而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在學生初步掌握乘法豎式計算後,我趁熱打鐵,又出示這樣的畫面說:你看,小天使難不倒你們,她走了,可小猴又來了。他在問我們呢:我一共有幾個桃果?怎麼列式計算?我想學生會有以下兩種演算法: 5*7或7*5,我則強調第二種方法的算理:有5個盤,每盤7個,就是5個7,在學生理解算理後讓學生根據算式列豎式計算並彙報計算情況。在學生彙報時我追問:這個算式的積是35,是兩位數,你們是怎麼擺放的?這個環節正是本課的難點。我預想到學生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讓學生判斷哪種方法正確,為什麼?通過讓學生進行判斷,使學生再次明確當積是兩位數時,積的各位要和乘數的各位對齊。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使學生真正的掌握了乘法的豎式計算。

三、練習反饋,鞏固提升。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我又設計了以下幾個練習。第一題我以填空的形式來讓學生注意積的擺放位置。 第二讓學生自己列式計算,以此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掌握本節課所學知識。 第三個練習是多項填空題,這樣的設計既開放了學生的思維,又鞏固演算法與算理。激起了全班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回顧總結,點撥學法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我想今天的課大家也一定有不少的收穫,能跟大家談談嗎?(這樣設計,讓學生能總結出列豎式計算時要注意積的各位要和乘數的各位對齊,讓學生在總結知識的同時,將學習過程中情感體驗也表達出來,從而使課堂體驗更豐富,讓學生更加喜歡充滿智慧與感情的數學課堂)。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7

一、單元教材要點分析:

教學內容: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減、乘法和除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包括乘加、乘減、除加和除減及小括號的混合運算,是四則運算方法在實際問題哄的中和應用。本單元教學內容安排是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來探索“先乘除後加減“,以及帶有小括號的回合運算想運算順序,不是以單純學習計演算法則的形式出現的。

單元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

(2)通過購物的活動,初步感受混合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並能運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2)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體會到混合運算要有一定飛順序;在解決問日的過程中發現先乘後加的於一年算順序,以及小括號在運算中的作用,

(3)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並能對結果飛合理性進行判斷。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讓學生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關鍵

1、重點:學生理解和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

2、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兩級運算而沒有括號、需要先算乘、除的混合運算式題;利用混合運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3、關鍵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引導學生探究運算的順序。

(3)重視學生在計算兩步式題時,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課時劃分6課時(機動課時)

二、單元學習內容前後聯絡:

1、已學過的相關內容:

(1)一年級下冊百以內加減及實際應用。

(2)表內乘除及實際應用。

2、本單元的主要內容:

(1)混合運算的順序。

(2)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3、後續學習的相關內容三年級上冊:乘除法中的四則混合運算及實際應用。

三、單元教材總體分析:

本單元的學習活動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減、乘、除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包括乘加,乘減,除加,除減和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以及四則混合運算的實際運用。本單元內容的安排不是以單純的學習計演算法則的形式出現的,而是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體會“先算乘除後算加減”以及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順序等相關規定的合理性,從而初步感受混合運算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發展學生的數感。

本單元的編排有以下特點: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教材中提供了“小熊購物”“買鮮花”“過河”等多種情境,激發國小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引導學生探索運算順序

當算式中有兩步計算時,就需要要安排一定的順序進行運算。可以結合解決為難他的過程,引導學生體會“先算乘除,後算加減“的運算順序,以及小括號的作用。

四、每課時詳細分析:

第一課《小熊購物》

1、教學目標,重難點

知識目標:通過“小熊購物”的情景,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能力目標: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後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到書寫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絡。引導學生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能正確進行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的.計算。培養學生書寫規範,計算認真的良好習慣。

情感目標: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掌握“先算乘除,後算加減”

教學難點:理解“先算乘除,後算加減”的道理,能正確計算有關的兩步式題。

2、本課知識點:本節課有兩個知識(乘加的運算順序和乘減的運算順序)本教材創設了“小熊購物”這樣一個問題情境,教學時,首先請學生先觀察主題圖,找出所需要的數學資訊。在討論“胖胖要買4個麵包和1瓶飲料,該付出多少元?”這個問題時,教材列舉了用分步算式和綜合算式得出的結果。(對學生可必提出“分步算式“與”“綜合算式”的說法)在綜合列式方法中,出現了兩種情況:一種更是將乘法放在前面,另一種則是將乘法放在後面。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在有假髮和乘法的綜合算式中,無論乘法在前還是在後,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當“小小的售貨員“或者當“小顧客”,買賣東西算價錢,本節課只是藉助情境,使學生體會“先乘法,後加減”的運算順序,在日常教學時,不要求學生必須列綜合算式解決應用問題。

藉助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試一試”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解決這個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既可以用分步解答,也可以用綜合算式解答。然後,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引導學生根據解決問題過程,體會在即有減法又有乘法的情況下,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3、學生在學習除法豎式時可能存在的問題:運算順序出現錯誤,學生會習慣性的按慣性從左往右計算,不認真觀察題型,還存在講不計算的內容忘記寫或者將不計算的寫在後面。

第二課《買鮮花》

1、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知識目標:通過“花店買花”的問題情景,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絡。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能正確地進行除加、除減兩步式題的計算。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掌握“先算除法,後算加減”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理解“先算除法,後算加減”的道理。

2、本課知識點:本節課同樣也有兩個知識點(除減的運算順序和除加的運算順序)教材中創設了“買鮮花”的情境,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觀察從圖中獲得有用的數學資訊問題,讓學生是解決問題,並與同伴討論試列出含有除法和減法的混合運算的算式,並通過具體的情境,使學生體會到在既有除法又有減法的算式中,應先算除法再算減法。在此基礎上海可以引導學生提出:買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花朵手啊錢?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分別用兩種不同的方式解答。讓學生通過交流分析既有加法又有除法時,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3、學生在學習有餘數除法豎式時可能存在的問題:運算順序及第一課時存在的問題,以及書寫格式上存在問題。

第三課《過河》

1、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及關鍵:

知識目標:通過“過河”的情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再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算式。

能力目標:使學生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後進行計算的習慣。

情感目標:在情境中感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掌握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小括號的作用

2、本課知識點:本課的知識點是帶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教材中噢乖創設了“過河”的情景,通過“河岸上有29人,女生25人,每條船限乘9人,至少需要幾條船”這個問題的解決。學生體會到哦啊小括號的作用,掌握帶有小括號的運算順序。

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情景圖,讓學生說一說圖的意思和要解答什麼問題,然後獨立試做。當把兩個算式合在一起時,可能會出現29+25÷9。急哦啊是可以引導學生討論該算式是否符合解決問題的順序,結合具體情境發現問題,然後教師將小括號介紹給同學們,使學生領會到有了小括號使,要先算小括號裡面的。

3、本節課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沒有正確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有可能學生會先算乘除發而忽略括號裡面的加減法;解決問題時,學生列出的算式少了小括號。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8

【教材分析】

“乘加、乘減”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表內乘法中的一個內容,它編排在“乘法的初步認識”和“2—5的乘法口訣”之後,讓學生通過乘加乘減的計算,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記憶口訣。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含有兩級運算的式題,教材通過“小熊掰玉米”這一主題圖,將計算教學和解決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幫助理解乘加、乘減式題的意義,並能正確計算乘加、乘減式題。

【設計理念和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使之‘做’數學”的教學理念。做數學是目前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觀念,它強調學生學習是一個現實的經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它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創設符合其水平的思維情景和活動,使學生思維活躍,興趣盎然。本節的“乘加、乘減”是讓學生能提出數學問題、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能結算出結果。在設計本課中,我力求在“算”與“用”教學的結合點上有所突破。通過觀察主題圖,提出數學問題,引出本節課的乘加、乘減式題,試想體現以用引算的做法。當得出乘加、乘減式題後,要讓學生及時感知算式與實際背景問題的聯絡,真正理解式題的含義(“幾個幾多幾”或“幾個幾少幾”)。教學中要注重讓學生通過圖與式的結合來探究算理,並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同時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乘法的初步認識和1-5的乘法口訣,能夠正確理解乘法的含義,並能運用口訣熟練計算。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初步具備了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有一定的收集資訊、提出問題、獨立思考、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對於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減法的計算是首次接觸,在計算中學生可能會出現計算順序不正確的現象。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在具體情境自主解決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確地計算。

2、初步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提高個人類比、遷移能力及求異思維能力,養成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1、建立乘加、乘減的模型。

2、掌握乘加、乘減問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係,乘加、乘減試題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乘加、乘減試題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室、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師生談話:

師:這段時間我們在學習什麼?乘號前面的數叫什麼?稱號後面的數叫什麼?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有關乘法的知識。

師:看大螢幕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什麼?(生答)乘加是什麼意思?(生答)乘減呢?(生答)一年級我們學過加減混合運算?誰來說說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生答)有小括號又該怎麼計算?誰能大膽的來猜測一下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生答)

2、對口令:2、3、4、5的乘法口訣。(有節奏地進行對口令:師生對、生生對)

過渡:看來我們已經掌握了2、3、4、5的乘法口訣,那我們大家有信心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驗證剛才大家的猜測嗎?(生答)老師期待大家在課堂上的表現。

(二)民主導學

1、教師談話:同學們公園去過嗎?(出示遊樂園圖。)公園裡蘊含著許多的數學知識呢,這節課我們一同去公園中尋找需要我們解決的問題。(出示4匹小木馬,每匹小木馬上有3人。)

教師:仔細觀察,你從這幅圖中獲得了那些數學資訊,能夠提出什麼問題?應該怎樣解決呢?

學生列式:加法算式:3+3+3+3=12(個)

乘法算式:3×4=12(個)

加數相同我們可以直接用乘法計算。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 教學例5

(1) 過渡:仔細觀察有什麼變化,看誰的小眼睛最亮,(走了一個人)現在一共有多少人?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計算嗎?請同學們討論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2) 小組合作學習

(3) 彙報交流。

方法1:根據每匹小木馬上的人數,用連加計算,列式:3+3+3+2=11(個)。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數一樣,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個人。列式:3×3+2=11(個)

方法3:假設每匹小木馬上的人數是3人,那就是4個3,我們在假設時多加了一個人。因此,算完後要把這個人拿走。列式:3×4-1=11(個)

(4) 引導觀察算式。

教師指出:像3×3+2,3×4-1這樣的算式有乘又有加減的,我們把它們稱為乘加、乘減。

(5)小組討論:這兩個算式怎麼算呢?

思考:在3×3+2中,在3×3下面畫一橫線求的是什麼?為什麼還要加2?

在3×4-1中,在3×4下面畫一橫線求的是什麼?為什麼還要減1?

小組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乘加乘減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然後再算加減法。

3、教師出示教材第58頁做一做第1題

看圖列算式。並讓學生說說算式中每部分表示的含義是什麼。

(三)檢測導結

1、練習十二的4題你能快速算出有多少人在嗎?

此題要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圖,而且鼓勵演算法多樣化。

2、5×3-5 = 5×3+5= 5×4+5=

5×2 = 5×4= 5×5=

上下兩題對比的形式,使學生了解算式幾間的關係,從而獲得記憶乘法口訣的方法。

3、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用畫畫的方法,自己設計一道乘加乘減的題目。

4、反思總結

師:回過頭來看一開始我們的猜測,哪種猜測是正確的,大家真了不起!大家通過自己的努力,驗證了自己的猜測,成了小小數學家,老師真為你們高興!那你能給大家說說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乘加乘減

3+3+3+2 3×3+2=11(個)

3+3+3+3-1 4×3-1=11(個)

運算順序:先算乘法後算加減法。

【教學反思】

《乘加乘減》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能結合具體情境經歷解決乘加乘減問題的過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題策略,培養應用意識。於是我將教材進行了重組,經過對生活的深入觀察,幫助學生尋找富有生活性和開放性的數學學習素材。整節課置身於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生活情境中,並通過主題圖資訊的刺激很自然地激發起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內驅力,真是水到渠成,相得益彰。而且我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提供熟悉的,感興趣的事情作為教學的切入點。為學生提供了較為豐富的可觀察、思考的素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創設問題情境,增加思維含量,啟迪學生思維。

教學中我採取了較為開放的教學形式,在充分觀察思考的基礎上各自發表自己的見解,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探索不同的解決方法,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思想。

通過練習我使學生領會到數學問題的解決需要生活經驗來做參考,進一步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多注意讓學生說完整的句子,把意思表達清楚,對一些數學術語要加強訓練.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注重讓學生在不斷的體驗中提高,在不同的體驗中應用。通過練習體驗使學生學會觀察、思考。通過同桌交流等形式,使不同層次學生得到關注,通過組間評價、學生自評、教師點評,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