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選】語文說課稿範文合集十篇

說課稿5.33K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語文說課稿範文合集十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珍貴的教科書》是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記敘了在1947年保衛延安的戰役中,延安國小的師生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學習的故事。課文以教科書為線索,以“珍貴”為核心,分“盼書”“取書”“護書”“激勵”四部分展開敘述。著重記敘了張指導員為保護教科書而獻出了自己寶貴生命的感人事蹟。語言生動感人,結構緊湊,感情強烈,讀後催人奮進。與課文第十一自然段內容相配套的有一幅插圖,表現的是張指導員犧牲前的情景。

二、說教學目標

對應課標第二學段的“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這一目標要求,本單元安排了“試著提出不懂的問題,並和老師同學一起討論解決”的訓練重點,

課標在第二學段還提出了“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的閱讀目標要求,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戰爭年代艱苦的學習條件,感悟張指導員奮不顧身保護教科書的英勇行為,懂得教科書為什麼珍貴,從而珍惜今天的學習生活。

2. 默讀課文,試著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說教學重難點:

依據課文的內容距離學生的生活經驗較遠的實際,結合單元導讀提示,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結合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教科書的“珍貴”,從而珍惜今天的學習生活;教學難點是:瞭解當時的'背景,感受師生對書的渴望。

四、說教學策略

課標指出:語文課要以人為本,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為體現這些新的理念,實現即定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時我組織學生進行以多種形式的自主讀書、合作探究為主的互動活動,最後激情朗讀,並結合自身感悟進行情感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五、說教案

課堂結構:複習匯入——合作探究,朗讀體驗——激情朗讀,總結全文

(一)複習匯入

先聽寫五個詞語(艱苦、渴望、振奮人心、爭先恐後、完整無缺),讓學生這幾個同桌互相說說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再指名一個學生複述。在此是希望學生在複習字詞的同時又回顧課文內容,讓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內容、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先同桌互說再指名回答,是為了面向了

全體,但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接著教師引讀回顧第一部分內容,為下一步的學習探究做鋪墊。

(二)合作探究、朗讀體驗

整節課以學生的研讀、交流感受、朗讀作為課堂互動的主體部分,為學生提供較為充足時間、空間,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儘可能多的參與語文實踐活動。

教學中圍繞“教科書為什麼珍貴”展開多層次的讀。第一是圍繞問題讀。讓孩子們自己默讀、合作感悟,“找一找、畫一畫”,初步找到了文中的幾個關鍵處。第二是引導感悟讀。在學生抓重點詞、句如“振奮人心”“爭先恐後”“節省”“完整無缺”“唸叨”等詞的理解與感受後,激情朗讀,使學生一步步明白了因為這些書不但是在條件極其艱苦的情況下,孩子們非常渴望的,而且印書用的紙是在毛主席的關懷下,從黨中央印檔案的紙中節省出來的,更是張指導員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真切地感受到了書的珍貴。第三是想象補充讀。通過文字中的插圖及對文字中多次出現的省略號的理解,激發學生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及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滲透讀書方法。通過這堂課,我充分地認識到:多讀,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豐富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而且還可以啟用學生的思維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反覆地讀、忘情地讀,帶上表情、加上動作讀,邊讀邊想邊品味,學生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領悟,達到了“情動而辭發”的效果。

(三)激情朗讀,總結全文

歸納問題:看板書回答“為什麼說教科書是珍貴的?”總結全文。

語文說課稿 篇2

【教案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為了保證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質量,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要著眼於學生整體語文素質的提高,加強新課程下的語文閱讀教學實踐,培養孩子的個性化閱讀。閱讀是孩子的個性化行為,閱讀也是複雜的心智活動,不同的學生閱讀同一內容的感受必然會出現差異。為實現高效的閱讀教學,在充分考慮國小低年級學生認知能力和身心發展的特殊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激發學生的閱讀情感。有意識地把閱讀指導、學生學習知識和個性發展結合起來,從而更好地提高閱讀教學效果和學生的語文素質。

【說教材】

《三個兒子》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課文中講述的是三個兒子面對各自的媽媽拎著沉重的水桶走來時,不同的表現:第一個兒子只顧翻跟頭;第二個兒子只顧唱歌;第三個兒子卻能幫助媽媽拎水桶。這三個兒子得到媽媽的評價也不同:第一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力氣大;第二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嗓子好;第三個媽媽卻認為自己的兒子沒有什麼特別。文章通過一個老人目睹三個媽媽和三個兒子的情景,說“只看見了一個兒子”的話,告訴我們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

依據新課標要求和設計理念,再結合教材及學生的年齡特點,第二課時可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說目標】

1、知識與能力:深入學習課文,感悟課文內容,理解老爺爺為什麼說只看見一個兒子。

2、過程與方法:爭取多種形式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懂得關心、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老爺爺為什麼說只看見一個兒子。

教學難點:理解老爺爺為什麼說只看見一個兒子,體會媽媽們的辛苦。

【說教法】

1、現代資訊科技教學法:充分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2、情境教學法:教學中注意創設情境注重學生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絡,使教學貼近生活。

3、“以人為本”,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重視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和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

4、“以讀為本”,加強讀書實踐,以讀代講。《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字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在讀中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5、合作學習法:整個教學過程中,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學生和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見解,做到了讓學生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說學法】

由於語文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掌握學法,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1、聯絡生活法

“語文的學生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課標一語道出了生活是語文學習的土壤。教學中,必須將課堂與生活進行有效地整合。《三個兒子》一文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展開閱讀。

2、讀書入境法

朗讀是十分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尤其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素質的全面提升。學習《三個兒子》過程中,要著力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如精讀、賞讀,個人讀、小組讀、齊讀,指名讀、比賽讀、分角色讀等等,讓學生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

3、合作探究法

新課程尤其倡導要培養學生的個人意識和團體協作能力,在多維互動的學習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中,我多次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如小組討論:為什麼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

4、多元評價法

在課堂學習評價中,我嘗試讓自評與他評、師評與生評相結合,讓評價主體多元;讓總結性與商討性評價相結合,讓評價方式多元;讓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讓評價專案多元。通過積極、有效的評價,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評價"中成長。結合教學目標及本課的重難點,第二課時充分利用互動的形式,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研讀全文。教學流程如下

【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營造氣氛

師:孩子們,上節課我們學習的<<三個兒子>>中的生字寶寶你們還記得嗎?請看大螢幕,藏著生字寶寶的新詞,你能把他們讀準確嗎?

1、老師請坐姿最端正的小朋友來讀。小朋友的坐姿都這麼端正,那麼,全體起立,同桌互讀,他會了就請他坐下,不會的,就請同桌幫幫他。

2、剛才小朋友的坐姿真端正,那麼咱們再來個男女生比賽讀好麼,比一比誰朗讀地更準確,更動聽?

3、同學們掌握的不錯,那老師要考考小朋友了,玩摘星星讀詞語。

【此環節複習第一課時的生字,生字鞏固是識字教學中比較枯燥、乏味的環節,因此我採取多種形式,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因為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識字仍是教學的重中之重。在識字鞏固過程中,通過老師真誠多樣的誇獎,迅速與學生生活相聯絡,讓孩子形成閱讀期待,這樣孩子們就自然興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走進文字。】

二、情感體驗個性朗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由教師充滿激情地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的學習情境,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喚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發閱讀猜想,形成閱讀期待。因此在這個環節當中,我表揚孩子,“孩子們真能幹,這麼多的生字都順利解決了。真是太可愛了,老師相信在家中你一定是媽媽的小寶貝,能跟老師說說在家中,當你做了一件令媽媽高興的事的時候,媽媽是怎樣誇獎你的嗎?是啊,上一節課我們學過的<<三個兒子>>中的.媽媽也在誇他們的兒子,請你快快開啟書,找一找,再讀一讀。

1、請小朋友把書放下,我們一起來看大螢幕,讀一讀媽媽的話。

2、聽,他們的語氣一樣麼?能告訴大家為什麼有不同的語氣嗎?

3、那讓我們帶著自豪、平淡的不同語氣。再來讀一讀給你的同桌聽!

三個媽媽對自己的兒子有不同的評價,那麼你能根據課文裡的內容,把媽媽們的評價補充完整嗎?(填空)

【這個環節讓孩子們在深入解讀文字,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同時,注重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閱讀實踐中自悟自得,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並且本環節以讀為主線,充分體現了“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學生自主體驗媽媽的角色,讀一讀媽媽說的話,並讀出媽媽的語氣和神態。這樣的自主讀書活動,既展示了學生的成功,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增加了他們之間的相互信任和友誼,而且起到了相互促進、相互溝通、相互彌補的作用。】

三、合作學習研讀交流

二年級的教學要讓孩子充分的讀書,特別是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探究的讀課文,學生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選擇喜歡的方式進行交流,感知課文內容,達到生生互動。並且要在閱讀中培養孩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因此此環節我設計:

聰明又有力氣、唱歌好聽、沒有特別的兒子們,真的如他們媽媽所說的那樣嗎?今天我們接著來學習。

出示媽媽提水的圖片

師:三個媽媽從井邊打了水回家,看(出圖),邊看圖,邊讀下面的一段話,說說你從中知道了什麼?讓我們再讀讀這段話,感受一下媽媽的辛苦吧!

他們都是怎麼做的呢?請你邊默讀,邊用“——————”畫出。

藉機引導“沉甸甸”的甸的讀音。我是這樣處理的。看,大螢幕,這個字是“甸”老師想提醒小朋友,“甸”單個字讀的時候念四聲“甸”,但是放在疊詞當中,變成ABB詞語的時候,他就變成一聲了,跟老師讀一邊,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老師這還有類似的詞語,和“沉甸甸”一樣,後面的字不管是幾聲的,都要讀成一聲,引導學生讀,再照樣子說一個。

設計這個環節的目的是把握詞語的讀音規律,落實教材中的知識點。

接下來:用“三個兒子有自己不同的做法,那麼你喜歡這哪個兒子?說說為什麼喜歡他們?”引入下面的學習。

1、這真是一個聰明又有力氣的兒子,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翻轉)

2、這真是一個小小歌唱家,讓我們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3、在媽媽眼裡,雖然他是一個沒有什麼可值得誇獎的兒子,但此時此刻,他卻用行動幫媽媽消除了疲勞,老師也很喜歡他,那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段話吧。

4、三個孩子都是那麼討人喜歡,可是坐在旁邊休息的老爺爺卻這樣說:“三個兒子?不對吧,我可只看見一個兒子”這是為什麼呢?小組之內討論討論吧。

師:雖然好看的動作和好聽的歌聲都能讓媽媽們快樂,但只有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真正的幫助媽媽消除疲勞,所以老爺爺看到的是第—————————————那讓我們再走進文章,去感受一下老爺爺意味深長的話吧。你想怎麼讀?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

【此環節注重讀的過程的指導,經過反覆的揣摩使情感得到昇華。這樣挖掘內心的交流,讓孩子們很快就體會到作為老爺爺,他說的那一個兒子是誰,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並且以“沉甸甸”為突破口,挖掘教材的知識點,是學生讀有所悟,讀有所得。】

四、揭示主題拓展提升

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兩個拓展題。第一個是假如,第三天,三個媽媽再次來提水,水桶還是那麼沉甸甸的,三個孩子又會怎樣做呢?讓學生展開想象。第二個問題是“這是課文中的兒子們都這麼孝順,那麼你們在家中又應該怎麼表現呢?”教師創設不同情境引導學回答。

【本環節在最後對課文的中心進行一個拓展練習,使孩子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孝順父母的孩子,不光要說到,還要做到”,使孩子們愛父母的感情有了質的昇華。】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材說明

本課是“義教”第十冊教材第六組的最後一篇講讀課文,是國小階段的最後一組課文。學習時要注意綜合運用國小階段掌握的語文基本功,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運用中得到複習鞏固,為進入中學打下堅實的基礎。課文以人物姓名為題,選取了詹天佑一生中最典型的事蹟——主持修築京張鐵路,說明詹天佑是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表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二、說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主要處理內容,因此確定以下目標:

1、瞭解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蹟,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思想感情。

3、學習生字新詞。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遇到的各種困難,通過具體的事例體會詹天佑是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2、弄懂詹天佑能成功地修築京張鐵路的原因。

四、說編者意圖

1、運用以前學過的方法,繼續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為以後的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

2、對學生進行學科學、愛科學和愛國主義教育。

3、通過學習“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體會詹天佑的傑出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五、說教法

《大綱》提出:“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讀懂課文,要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正確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提高認識,受到思想教育。”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選擇恰當的教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從整體入手,弄清課文講了什麼,然後圍繞中心(傑出、愛國)突破難點,讓學生在具體環境和事例中自悟自得。

2、處理“詹天佑在什麼情況下接受任務”這一內容時,採用以讀代講法;處理“勘探線路”這一內容時採用抓重點詞句,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方法;處理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的內容時,採用學生自學、討論的'方法。

六、說學法

1、邊讀邊畫邊想,培養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增強其創造思維能力。

2、抓住重點詞句品味,體會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

3、採取多種多樣的“讀”,培養朗讀能力和學生的綜合素質。

七、說教學程式

(一)匯入新課,板書課題。

1、出示詹天佑肖像的投影。

2、簡介詹天佑。

(二)整體感知,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快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有關詹天佑的哪些內容。

2、讀邊畫出受感動的地方。

3、檢查。

(三)講研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講了什麼。

2、分別說一說這三句話告訴了我們什麼。

3、出示幻燈:“這是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

(1)這句話和“這是一條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比較有什麼不同?

(2)從“第一條”、“完全”、“我國”等詞中體會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

4、有感情地朗讀。學習“當時”的情況部分。

1、默讀2、3自然段,思考:(1)清政府提出修築京張鐵路為什麼受到帝國義阻撓和要挾?(2)詹天佑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接受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任務的?

2、教師引讀,初步理解內容。

3、出示幻燈:“訊息一傳出,全國都轟動了,大家說這一回咱們可爭了一口氣”。(1)帶點的詞說明了什麼?(2)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3)讀一讀。帝國主義者卻認為這是一個笑話,為什麼?出示幻燈:“有一家外國報紙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築京張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你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4、再讀課文,體會詹天佑的愛國思想。

學習“勘測線路”這部分內容。

1、默讀本段內容,畫出你受感動的句子。

2、同位交流看法,說說句子的意思。

3、抓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內心活動和思想感情。

4、檢查。

(1)交流。

(2)投影

a.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出身工程人員之口。”

b. 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修築的……失掉信心。聯絡上下文談談對兩個句子的認識。

5、朗讀。

6、總結學法。

自學5、6自然段,思考以下問題:

1、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兩個隧道,詹天佑採用了哪兩種不同的方法?

2、詹天佑是怎樣解決火車爬陡坡的問題的?

3、學生自學,討論,畫示意圖。

4、檢查。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思考:

1、京張鐵路提前峻工的原因是什麼?

2、外賓看到這項偉大工程時會怎樣讚歎?

3、再讀,體會。

(四)說說自己的感想。

(五)作業:概括中心思想,想想課文是通過哪些具體事例表達的。

八、說板書

圍繞中心,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服務學生。

21、詹天佑

阻撓 傑出 勘測 線路

要挾 開鑿隧道

嘲笑 愛國 設計人字形線路

困難 回擊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把握整體,說教材:

《雨衣雨鞋雨傘》是全日制培智學校語文實驗教材第三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看圖學詞學句中的一篇課文。全文共有四幅圖,前三幅畫的是雨衣雨鞋雨傘,主要是讓學生認識這些雨具;第四幅圖畫的是一群國小生冒著風雨去上學,表現了國小生不怕風雨,熱愛學習的精神。本課有三個一類生字:衣、鞋、傘。課中有兩句話:第一句寫下得很大;第二句一群國小生是怎樣冒著風雨去上學的,集中反映了第四圖的內容,便於學生圖文對照,理解句子。根據我班重度殘疾學生較多的情況,我把本課安排為四個課時,第一課時學習第一個生字:衣及其連詞“雨衣”;第二課時學習第二個生字:鞋和詞語“雨鞋”;第三課時學習生字“傘”和詞語“雨傘”;最後一個課時學習兩個句子。本節課是第三課時的教學。

二、依據教材和學生,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觀察畫面,看懂圖意。通過看圖認識雨傘,知道雨天如何撐傘,把培養學生生活技能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學會新詞“雨傘”,掌握生字“傘”的音、形、義。補償學生在聽、說、讀、觀察、理解等認知缺陷。教育學生不怕風雨,不怕困難,熱愛學習。

教學重點 :掌握生字“傘”的音、形。

在課時的教學設計上,我根據課型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注重引導學會學習,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處於活動的中心地位,教師只給予點撥指導,並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我主要是針對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設計的。

1、堅持樂學,激發興趣。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成功的良好開端。因此,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是非常重要的。根據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特徵,本節課中,我儘量做到多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提高活動頻率。比方,讓學生貼詞卡,做遊戲等,這樣的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2、把握層次,面向全體。

所謂的分層教學,就是教師以學生客觀存在差異為前提,在區別制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控制教學進度,變換教學手段,確立評估方法,從而儘可能讓每一位學生在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中求得發展。教學要求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和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

為了讓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儘可能得到發展。本節課我進行分層教學。

主要有以下幾點:

(1)學生分層、

(2)目標分層、

(3)提問分層、

(4)作業分層。

例如:本節課在學生分層中,我把全班學生從好到差分為3個層次,並要求輕度殘生幫助特重度殘生。這樣既發揮了輕度殘生的聰明才智,又解決重殘生的學習困難,調動了全班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又如,在寫字這個環節,我讓輕度生,在田字格上寫,讓重度生在田字格里的空心字描字,讓特重度生能認字即可。

 三、藉助課件,突破重難點。

本節課“雨傘”的認識,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整節課的教學基本上是藉助課件完成教學的,讓學生先觀看課件,“雨衣”和“雨鞋”這兩個詞語,接著,讓學生聽下雨聲,把學生引入穿雨衣、穿雨鞋、打雨傘的情景中,進而引入本課教學內容-----“雨傘”。接下來,出示多種“傘”,讓學生學習如何撐傘,使學生的生活技能在語文課堂上得到學習,實現學科內容的'互相滲透和整合,接著,又讓學生學習“傘”字的讀音,這個字的結構,指導書寫,這些環節,都是藉助課件和網路進行教學的。藉助課件,引導學生回憶生活喚起學生的已有感知,在已有的“舊知”基礎上學習,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興趣,學起來也輕鬆能有愉悅的身心在課堂上學習。它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要我學”的做法,成了真正的“我要學”。在觀看課件後學,學生印象深,理解透徹,教師也不必花費大量力氣講解,恰到好處地解決教學難點。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教材簡介:

《我的叔叔于勒》選自短篇小說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法國十九世際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善於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擷取有典型意義的片斷,小中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作品構思新穎,描寫生動,人物語言個性化,佈局謀篇獨具匠心。這篇小說講述了菲利普夫婦得知因亂花錢而被他們趕走的弟弟于勒在國外發了大財後,開始熱切地盼望他歸來,可當他們在遊船上邂逅了淪為窮水手的于勒後卻視他為災難,由盼轉為害怕而急於躲避,以至改乘另一條船回家的故事。作者通過菲利普夫婦對親弟弟于勒態度的前後截然不同的變化,批判了勢利、冷酷、只認金錢不認人的醜惡靈魂,也揭露了金錢至上、人情如紙的不良社會現象。

二、教學目標:

在速讀的基礎上精讀,體悟課文運用對比手法有效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理解小說表現的主題思想。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體悟課文運用對比手法有效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是教學重點。能力的遷移是難點。

【設定原因】

1.對比手法的成功運用是這篇小說的一大特色。作者通過了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前後對比揭示了小說的主題。

2.把這篇課文設定在八年級上速讀(三)的`《諾曼底號遇難記》之後,是由於前一課通過先速讀後精讀的方式達成了讓學生通過人物語言把握人物形象的教學要求。而且補充了契訶夫的短篇小說《變色龍》的閱讀。文中的警官奧楚篾洛夫由於狗主人的變化而多次變色,從而鮮明地刻畫出一個沙皇俄國時期見風使舵、媚上欺下的小官員形象,揭示了當時權勢金錢籠罩下的社會狀況。而這一點與本文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兩文都在人物自身語言的客觀體現和感情流露方面進行了前後對比,給以辛辣諷刺,刻畫了巧言厚顏的l這一個。這就更有利於學生在學習中理解課文內容與把握其主題思想,也更容易體悟對比手法在刻畫人物方面的有效作用。

四、教學環節:

(一)匯入:

同學們還記得前不久剛學過的契訶夫的短篇小說《變色龍》嗎?文中的沙俄警官奧楚篾洛夫因狗主人的不同而前後數次變色,形象地刻畫出了一個沙俄時代見風使舵、媚上欺下的小官員形象。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法國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看看文中是否也有如此善變的人呢?

【說明】

用《變色龍》引入課文是為了讓學生在第一時間關注課文中主要人物善變的這一特點,抓住本文的綱,可以使學生對人物形象、情節結構和語言文字都有全方位的理解,有利於學生整體感知和整體把握課文。

(二)初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1. 默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 文中哪些人物也很善變?怎麼變?為什麼變?

【說明】

本環節的作用首先是引導學生通過抓住人物善變的特點來來複述課文,既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 又明確了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善變的菲利普夫婦而非於勒叔叔。

(三)重點閱讀人物語言。

1. 散讀文中菲利普夫婦的語言,比較其前後內容、語氣的不同。

2. 分角色朗讀,讀出感情。

3. 通過前後截然不同的語言的對比,作者刻畫出了菲利普夫婦怎樣的性格特徵?

4. 小結:作者通過把菲利普夫婦前後截然不同的語言進行對照比較,從而突出地反映了他們的自私、冷酷、勢利、愛慕虛榮、金錢至上的性格特徵。可見,對比手法的運用對於刻畫人物是十分有效的。除了語言對比,還有行為對比、肖像對比等等,也可以是人物與人物間的對比。

【說明】

首先,本環節通過採用個人朗讀為主、分角色朗讀為輔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感受人物的情感變化。引領學生體會課文通過菲利普夫婦前後截然不同的語言描寫形象地塑造出一對自私、冷酷、勢利、愛慕虛榮、金錢至上的形象人物。體悟語言對比對於人物形象塑造的有效作用。

(四)再讀課文,找出其他運用對比之處,談談其作用。

再次默讀課文,小組討論,選代表發言。

【說明】

本環節旨在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討論來自行找出文中運用對比的地方,並體會其作用。是上一環節的再現,但難度有所提高。在本文中除了運用了人物的語言對比之外,還有人物的行為的對比,也有惜墨如今的環境對比。特別是文中的我處處顯露出對叔叔的同情,我的善良與富含親情與菲利普夫婦巧妙對比,使善者更善、惡者更惡,取得了巨大的藝術效果。

(五)小說主題的探討。

【說明】

人物形象的塑造的背後是作品的主題思想。作者的情節設定、人物塑造、技巧的運用都離不開作者的寫作目的。所以,必須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作品後感知課文主題。

(六)總結:

運用對比手法寫人,在文學作品中很普遍。無論是同一人物的言行對比,還是不同人物的間的對比都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有效手法,它的運用可以使人物形象更鮮明、更突出。同學們如果在閱讀中能注意到這一點將有利於我們把握人物形象,如果在平時作文中也能有意識地運用這一技巧,將會使文章增色不少。

【說明】

再次強調對比手法的作用,並明確教學目的。

(七)作業:

課外閱讀契訶夫的《胖子與瘦子》,選擇完成一項作業。

A、通過列表簡略說明瘦子對胖子的稱呼、態度發生了那些變化,並分析其好處。

B、從對比手法的運用方面寫讀書感受。

【說明】

這篇文章中作者通過兩位昔日同窗的偶遇後,瘦子得知對方身份前後的不同表現的對比,成功塑造了瘦子阿諛奉承、趨炎附勢的醜惡形象。這一閱讀作業是課堂學習的極好再現,也是能力的遷移。A作業的設定僅要求學生能找出文中的對比之處,並思考其作用。能再次體悟對比手法的運用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有著突出作用。而B作業的設定是文章賞析的嘗試,難度更高一些。

【附】

教法:

1. 整體感知法:

2. 自主討論法:

學法指導:

1. 朗讀法。

2. 討論法。

3. 抓住人物善變的特點來理解對比手法對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

語文說課稿 篇6

眾所周知,新課程標準規定,語文課應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課程目標,語文的主要任務應從傳授知識、訓練能力轉變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形成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新方式,所以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環節要據此設計展開。

一、 說教材

本課是第五單元第二課,本單元的主題是親情。濃濃親情,動人心絃,親情是人世間真摯而美好的情感,描寫親情的詩文往往最能打動人。在本單元的幾篇課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體驗,寫出了親情的豐富和多樣。

教學重點:理解文中的矛盾衝突

教學難點:學會正確看待友誼與禮物的關係,明辨是非;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本節課主要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我的教法指導思想是把學生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每個環節都讓他們採取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學習。同時以“各抒己見”的形式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綜合歸納能力。

(二)學法:本節課的特點和教法指導思想決定了學生的學法,學生將在我的引導和點撥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計劃地完成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上課之前,播放無印良品的《朋友》,上課鈴響,切換出“課題幻燈片”

2、匯入新課,談話匯入(我可以問大家一個問題嗎?你曾經送給好朋友禮物嗎?……送的是什麼能告訴我嗎?……他喜歡嗎?……他收到後臉上是什麼表情?.……贈送朋友禮物不僅讓朋友高興,也讓我們自己感到幸福.可是,有一件禮物卻給兩個好朋友帶來了傷害.是什麼呢?是一隻羚羊木雕.)。板書<羚羊木雕>張之路

[設計意圖]: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在教學中努力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讓學生感受真實的生活,獲得真實的體驗,形成真實的情感,讓課堂與生活不再分離,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課堂中。

(二)整體感知,把握內容

在學習之前,先來檢查一下同學們預習的情況。出示幻燈片(一)檢查預習(個別提問後齊讀)抹攥逮怦怦樹杈寒顫;(二)

要求學生採用默讀法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及時設計了三個問問題,要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完成。通過問題一:本文寫了一隻什麼樣的木雕?在文中找出一個最能體現羚羊木雕價值的二字詞,並做上記號。這個問題學生很容易就能回答出來,之後我又繼續再三追問:你為什麼找這個詞來說明羚羊木雕的`價值?文中哪些語句可以說明它的貴重呢?父母的哪些行為說明此物貴重?如此貴重的羚羊木雕,爸爸把它送給了我,這說明了什麼?這樣學生在交流體會中自然地就感悟到了這時來自父母的親情啊。而第二個問題的設計:本文圍繞羚羊木雕寫了哪些事?一方面引導學生準確的把握了文章的主要事件,同時又讓學生明確了“我”與父母發生矛盾的原因所在。通過第三個問題的設計:主要涉及哪些人物?又讓學生對全文內容有了深層次的把握與理解,也為下一教學環節做了準備。

[設計意圖]: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在教學中,我重視讓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在讀中體驗、在體驗中交流、在交流中獲得知識,同時鼓勵學生各抒已見,暢所欲言,並適時加以引導和點撥,為學生創設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這一環節既讓學生較好地理解了文章內容,又為下面即將進行的人物形象分析開啟了方便之門。關鍵字:] : 網1234網

(三)精讀課文,探究學習。這一環節,我把重點放在把握人物形象上,我要求學生再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人物的語言、運作、神態描寫句,思考:從這些語句中,你認為這些人物有何特點?並用“媽媽、爸爸、奶奶、萬芳的媽媽、萬芳、“我”是______的人”的句式說話。並說說你是從哪些語句和情節判斷出來的。然後鼓勵學生儘量用文中的詞語或短句多角度進行表達。

[設計意圖]在把握文中的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的基礎上,著重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和人物形象分析的能力,並指導學習圈點勾畫的學習方法。

(四)深入探究,各抒己見。開展:人物評論會,請你就這一場家庭矛盾,議議誰是誰非(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各抒己見)。通過學生的交流,我的小結讓學生明白:在生活中,學會溝通,讓父母理解自己,自己也要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學會和父母、他人: 網1234網

四、說教學反思

在整個的學習活動中,我力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在課堂上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參與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與文字的交流,與老師的交流,以及他們之間的交流,體現他們的積極思維,通過合作探究,學生體會到了人物的內心感受,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能夠積極地思考問題,主動發表意見。這種學習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增強了合作精神,使學生既學習了必要的語文知識,又提高了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了語文又運用了語文,實現了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的實踐能力的基本目標。

語文說課稿 篇7

孟浩然的五言絕句《春曉》,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首詩藝術構思極佳,表現手法清新暢達,辭簡意深,具有深沉含蓄、回味無窮的藝術感染力。

首句“春眠不覺曉”,開門見山,點明瞭主題“春”與“曉”。在濃郁的春光中,詩人以切身的感受告訴人們,明媚的春光讓人陶醉,沉沉睡去直到天亮還不知道天已經亮了。

第二句“處處聞啼鳥”,通過聽覺來描摹春天早晨的景象。鳥兒婉囀的啼鳴聲喚醒了沉睡中的詩人,當他張開眼睛,才知道天已大亮。“處處”都能聞聽到小鳥的喧鳴,給人春色無邊無際的聯想,鳥語花香,春光絢麗,美好的春色令人讚歎。

第三句“夜來風雨聲”,是詩人醒來之後的聯想,而這對於“夜”的聯想,是因為“曉”而引發的。置身於春天的早晨,在讚賞明媚的春光之餘,詩人因珍春而轉為惜春,他回想起昨夜入耳的聲聲風雨,會有什麼樣的擔憂呢?

第四句“花落知多少”,是詩人因回想起昨夜風雨交加,不知遭受風雨侵襲的似錦繁花,一夜之間掉落了多少,惜春之情溢於言表。

《春曉》一詩字簡意深,短短的二十字,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前二句描繪出盎然春意,通過“不覺曉”反襯出睡之深,詩人是因為陶醉於百花盛開、萬紫千紅的春色而沉沉入睡,當他被“處處”的鳥鳴聲喚醒,剛醒來那一剎那間的感覺是“啼鳥”襯托出的鳥語花香。此時詩人的心情是喜悅的,然而當他想起了昨夜的風雨聲,短暫的喜悅就被深沉的憂慮所替代,無情的風雨在一夜之間不知又摧毀了多少如同花兒般美麗的生命。

孟浩然(公元6xx—740年),名浩,字浩然,湖北襄陽人。少好節義,喜拯人患難。早年隱居襄陽附近鹿門山,後遊學吳越。年四十遊京師長安,曾於太學賦詩,滿座皆驚歎嗟服,無敢與其爭鋒,應試進士未被錄取。

王維賞識孟浩然才華,私自邀請孟浩然入內署,適逢唐玄宗至,慌亂中孟浩然藏匿於床下,唐玄宗有所覺察,王維實話實說,唐玄宗聞言甚喜,說:“朕聞其人未見也,何懼而匿?”詔命孟浩然出見,問其詩,孟浩然自誦《歲暮歸南山》一詩:“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鬆月夜窗虛。”唐玄宗聽到詩中有“不才明主棄”之句,怫然不悅,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囑其回鄉,孟浩然悵然而歸。張九齡主政荊州時期,曾召孟浩然為幕僚,不久孟浩然因患背疽辭世。

縱觀孟浩然一生,主要是在隱居和漫遊中度過,所以他的詩歌以描寫山水田園風光的居多,並以其見長,形成清新淡遠的獨特藝術風格。與他同時代的李白,對他評價甚高,在《贈孟浩然》一詩中,李白這樣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鬆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鄧老師很好地把握住詩人筆下的明媚春意結構課堂教學環節,一組寫春的詩句配於漂亮的圖畫,雖然窗外春寒正料峭,可課堂春意卻溫暖。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濃春(睡)不消殘酒,春正濃,人先醉。一年級的小朋友被老師的一組描寫春天的圖畫和詩句陶醉。課堂入情入景,師生(也包括觀課老師們)融入春的氛圍,開始書空課題,進入課文學習。

師生合作,讀悟結合。孩子們對詩句的理解非常準確,一年級學生那麼稚嫩,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卻是一次又一次的令人“頷首”與驚歎!你看,孩子們能夠說出眠就是睡覺,不覺就是不知不覺,曉是天剛亮,朋友們,你是成年人,你能一口氣說出這幾個字的意思嗎?課堂中像這樣的場面還不止於此,更有同學對詩句意境的感悟,如,詩人是在一個春天的早晨,剛剛起床就被明媚的春色和鳥叫聲感動了,於是脫口而出這首詩,這是一幅好美的鬧春圖啊!

一年級的學生就能夠把詩句品味得如此美妙,怎不叫人拍案叫絕呢!

讀、唱、賞、背,訓練的形式多樣,把孩子們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使他們能夠在整堂課中投入到積極的學習之中,可見老師的課堂設計之精妙,駕馭課堂的能力之強,老師的基本素養之全面!

另外,生字識記環節設計紮實、有效。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帶拼音讀,自由認讀,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生字找朋友,書寫生字等,一環緊扣一環,學生掌握程度高。在識記生字中,教師還注重採用形式不同的識字方法,效果較好。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聞”字時,採用編寫識字歌“門中有耳做什麼,聞字有耳門中聽”,學生接受快,記憶牢,還能在識記漢字時瞭解字義,一舉多得。

當然,教學是門缺憾的藝術。再好的課也有不完美的地方。鄧老師在開課時,採用詩配畫創設學習氛圍,如果不是老師讀一遍,可能效果會更好些。課後拓展的《草》是學生已學過的詩句,讓這節課的收官不夠充實,顯得有些粗淺,使這麼好的一節課打了折扣,著實遺憾!

另外,生字的書寫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一定要放到田字格中進行訓練。由於老師的疏忽,讓人覺得這節課在標高上有拔高之嫌。但總的說,這是一節優秀的閱讀指導課!

語文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一篇淺顯的知識性課文,作者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暢自然語言為基調,沒有華麗的詞藻,不見雕琢的痕跡,但是給人親切熱情的感覺。我們透過作者對海底世界的描繪,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整個自然、對生命的熱愛。教學中若只讓學生知道課本上的點滴動物、植物,在學生腦海中要形成廣而深,並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是有難度的,因此必須給學生設計了一個“研究”的機會,使學生進一步瞭解廣博的海底世界。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探究課文第2~6自然段,通過感受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瞭解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

2、通過多樣化的表達,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等綜合實踐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界奧祕的興趣。

二、設計理念

1、過程開放,體現探究性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探究性的閱讀教學中,倡導的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開放。它突破傳統的限制,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創設探究的背景,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⑴情境的創設在課堂中,創設一定的情境,能啟發學生運用多維視角去思考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滿足他們的探究欲、表現欲。在廣闊的海洋裡生活繁衍著無數的生物,神祕而又美麗的海底世界令無數人為之傾倒,為之讚歎。學生樂於親近海底世界,因此創設“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能使學生的心靈與文字產生撞擊,使兒童既有經驗與文字產生衝突,尋找到孩子心跳與文字心跳的合拍點,產生移情效應。他們置身情境,強烈地感受著無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關注、嚮往、投入。

⑵角色的轉換《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也就是說,閱讀課堂是由這三者之間的互動形成的。在《海底世界》的教學中,課始情境的創設,教師是一個能激發學生思維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自己找到探究內容進行探究;當學生就“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問題進行研究、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則是一個能欣賞學生意見的傾聽者、能積極參加小組探究的參與者;當學生呈現探究成果時,教師又是能判斷學生認識正誤的辨別者。這實質上是一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動態生成過程。

⑶資源的拓展兒童的內心是最無拘無束的,他們渴望走向原野,親近自然,渴望在廣闊的天地間放飛夢想。這就要求閱讀教學要徹底走出“課堂中心、書本中心、教師中心”的封閉性,充分拓展空間,增強活力。一方面,我們要鼓勵學生在真實世界的際遇中學習,與現實對話,為學生創造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到社會上去觀察、調查、訪問。例如要求學生課外查詢有關海底世界的知識,引導學生通過如課外書籍、圖書館、網路等途徑獲得資訊。另一方面,我們要把大世界引入課堂,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根據教育目標對資源進行重新組合與調整,溝通學生生活世界和書本世界的橋樑,為學科課程提供廣泛的感性背景,為課本知識的運用提供實踐的平臺。例如在教學中播放海底世界的.錄影、出示海底世界的圖片等。

二、挖掘內涵,注重人文性

語文學科具有積澱豐厚的人文魅力,尊重學生生命價值、尊重學生文化及其多樣性,是國小語文課程的應有之義。語文教學必須實現學科順應學生,必須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生命的本性,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保持和加強生命的力度,使有限的生命具有無限的生命力。

⑴挖掘文字中的人文性通過放錄影,把藍色的海水、凶猛怪誕的大魚、美麗的珊瑚……這些奇妙的東西盡情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再加上配有優美音樂的解說詞,學生們彷彿置身於美麗神奇、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畫出一幅幅美麗的海底世界。另外如文中“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等的重點研讀。

⑵體現課堂交流中的人文性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價值,讓學生在體味語言、交流表達過程中,陶冶、塑造學生心靈。

⑶滲透課堂作業中的人文性現代閱讀教學觀需要我們以生活的理念構建起語文教學大課堂。在教學中,我們要將課堂的語言訓練和課外的生活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從單一的語文課堂步入廣泛的社會語文空間。如:“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我們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發揮你的想象,請你寫一寫。”“關於海底的奇異景色,你還想知道些什麼?課外查尋、蒐集相關的資料,你自己來寫寫《海底世界》。”這種實踐性的作業形式,讓學生親近自然,很好得淡化了訓練意識,消除了學生學習與生活的界限,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熱情。

三、感悟運用,突出個性化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1、個性化地體味語言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學生的自主體驗,讓學生逐步學會以語言文字為依託,分析語言現象,在字、詞、句、篇的聯絡中揣摩語言文字的內涵,體會文章內在的思想感情。例如學生對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理解;又如對海底小動物“竊竊私語”這個詞的理解等,可以充分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研讀,強化個性體驗。

2、多樣化地語言表達語文課是師生個性自由馳騁的舞臺,所以要鼓勵學生進行多樣化地表達,展示學生的個性。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學生多樣化的表達,開闊學生的視野。例如學生對“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彙報時,有的直接摘錄了書上描寫的原句來表達,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幾個關鍵詞語,有的用圖片等,學生在表達中思辨,在傾聽中評判,不僅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而且提高了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等綜合實踐能力。

三、設計思路

根據文字的特點、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以及設計理念,本節課教學思路為: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創設情境觀察,交流對話↓↓引導探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導表達讀 說 寫 評↓↓引導拓展蒐集、處理資訊

四、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境,激起探究興趣

1、假期裡,有些同學跟著爸爸媽媽遊覽過大海,欣賞了美麗的海水,海灘,不過,你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現在,讓老師帶著你們一起乘潛水艇,到海底世界去看看那兒的奇異景色。(出示錄影,並配樂朗讀)

2、你知道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嗎?

語文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內容:

《乞丐》這篇文章是19世紀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這是一篇寫得很悽美的文章。主要寫了一位衰老的乞丐呻吟著向一位一無所有的人乞討,一無所有的人用空無一文的手握住了乞丐的手,給予了人世間最美好的關愛和理解。屠格涅夫的這篇《乞丐》僅200字不到,但描寫細微,栩栩如生地將一個被貧窮折磨得如此飢餓、潦倒的乞丐展現在我們面前,是個活生生的乞丐形象。在備課前我花了很多時間去查詢相關的資料,但可供參考的內容實在是微乎其微。經過多次斟酌,我就把作者的寫作目的定位在“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愛、互助”上,重點培養學生的愛心。

二、說教材目標:

由於抽籤決定的 上課班級是五(1)班。根據五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語文水平和體現本次活動的主題“關注常態課堂,培養教學機智,展示教學生活化”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人平等,關愛他人,快樂自己 。

2、學習作者通過抓住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等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體會用詞的準確性。

3、通過感情朗讀來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標

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標(即德育目標)

懂得“我”與“乞丐”的`相互握手就是人與人之間平等、關愛、理解,這就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讓學生在學習後,也能受到教育,學會關愛他人。

三、教學重點:

根據課文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重點設為:認真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具體描寫來表現“我”和“乞丐”的相互施捨其實就是一種人間最美的愛的給予。

四、教學難點:

體會“我為什麼要向乞丐請求原諒”和重點句子的分析“我明白,我也從我的兄弟那兒得到施捨”。

五、說教學過程:

新課改精神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而教學過程又必須強調師生的合作交流,突出自主性,注重探索和研究。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採取學生自主學習,深入探究的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在設計教案時,我結合“從內容中的重點句子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設定了以下幾個環節:

1、揭題匯入。課始就直奔課文內容,由內容介紹直接讓學生進入自學。由於屠格涅夫的作品五年級的學生在四年級是就接觸了《麻雀》一課,對作者有初步的瞭解。我就把作者簡介這一環節給略過了。只是在課前簡單的進行回顧。

2、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出現三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出示幻燈片)溫馨提示: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2、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3、這位乞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你從哪裡可以看出?並且讓學生在自讀時動手劃一劃,做到邊讀邊思,邊讀邊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檢查反饋

我把重點放在詞語的過關中,先指名學生另度,然後結合課文內容對這些詞語進行歸類,說說哪些是寫乞丐的,哪些上寫“我”的。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知道作者對人物的刻畫是通過外貌、動作和神態等細膩描寫來體現的。接著是給“衰老襤褸齷齪 抖顫 不幸施捨”六個詞語找找近義詞,並把它放在特定的語境中去體會。在課文內容的敘述上,因為有我揭題時的導語,學生領會的很好,說的也挺不錯的。我適時地把內容進行板書,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讓學生抓住關鍵詞來說主要內容,培養學生概括的能力。在反饋第三個問題是,結合幻燈片的詞語讓學生說說乞丐的印象,再次體會乞丐的不幸,培養學生的同情心和關愛之情。

4、深入探究環節

也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所在。我通過一系列的過渡語及師生之間入情的領讀接讀課文,引出問題: “我”為什麼要向“乞丐”請求“原諒”?由於考慮到是借班上課,再加上五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我在設計問題是把他適當地降低了難度,出現四個選擇題,讓學生逐一對照課文內容進行分析排除,培養了學生辨析是非的能力。接著我把 “我明白,我也從我的兄弟那兒得到了施捨。”這句話當作全文的重點句,讓學生從重點局句的分析中有點及面抓住“施捨“和”也‘來體會文章的情感目標“施捨不僅僅是物質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只有理解、關心、同情,愛護……才是人世間最美好的。

5、讀課文環節

讓學生在理解了全文的基礎上再入情入境地體會作家寫作的目的,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學生朗讀能力再次得到鞏固提升,

6、作業設計環節

在作業中根據分層教學不同學生的不同語文水平,我設計了三個作業,由淺入深,讓學生自由選擇:練筆(選做題)

1、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對待這樣的可憐人?

2、你想對文中的“我”和乞丐說些什麼呢?

3、寫一段話來談談你學了《乞丐》後的感受。

並在一堂課中留了5-6分鐘讓學生動筆,當場反饋。作業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語文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把基礎目標昇華為情感目標,再次體會作家的寫作目標,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7、課堂總結部分

藉助學生的讀後感。我把學生的感受作為這堂課的總結,並送給學生一句話“關愛他人,幸福自己!”再次點明瞭本節課的重難點和目標所在。

一堂課35分鐘下來,我感覺到五(1)班的同學在課堂上的參與面還是比較廣的。他們能積極參與學習、思考、合作交流,並能學以致用,達到了我意料中的效果。

語文說課稿 篇10

一.關於教材:

我所說課的篇目是兩千年前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代表作《離騷》,它是高中二年級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三冊第一單元(古典詩歌)的第二篇。該單元所選中國古代古體詩8首,其中《詩經》中3首,漢魏晉五言詩3首,《孔雀東南飛》並序以及《離騷》節選。在該單元中,《離騷》節選佔有及其重要的位置。一方面,以屈原的作品為代表的楚辭是繼北方黃河流域出現《詩經》之後,在南方長江流域出現的具有獨特藝術魅力的新詩體,其本身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楚辭作品,尤其是屈原的《離騷》從詞句的角度看,地方特色鮮明,學生理解的難度較大。從作品的內容看,《離騷》是一首規模巨集偉的政治抒情長詩,全詩373句2400餘字,既具有詩人自傳的性質,又具有某些幻想性的浪漫主義成分,整首詩歌感情迴環激盪,撼人心魄。課文節選了長詩的第一節,內容主要是詩人自述身世、品質、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誠不為君王理解的苦悶之情,表現了屈原堅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情操,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二.關於教學方法結合作品特點

按照課程標準對高中階段在古典詩歌方面閱讀能力的要求,我把《離騷》節選的教學目的確定為以下兩點

一是瞭解屈原的生平,理解詩人憂國憂民的高尚品質,培養學生的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二是反覆誦讀,抓住關鍵詞語,疏通詩句,培養學生初步評價鑑賞古典詩歌的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自己的學生教授新知識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我們的教學物件在學習本課知識時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及某些學習心理特徵,從而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的重點、難點及教學對策。高中二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古代詩歌的評價能力,但對於時代久遠的楚辭作品,評價的前提――讀懂詩歌的內容方面,仍存在困難,根據大綱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本文特點,我確立本文重點及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

鑑賞重要的語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學難點:

關鍵詞句的疏通。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教材特點和麵臨的`具體學情出發,首先要把握兩個原則:第一,注意高視角、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進行教學;第二,重視素質教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的培養。

具體教學措施如下:

第一,充分預習。要求學生課下預習,早讀檢查(內容包括:A作家作品;B寫作背景;C掌握生字生詞;D熟讀課文),逐步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自學能力。

第二,分解重點、難點。本課將分兩課時進行,把教學難點,即詞句的疏通安排在第一課時中,把教學重點,即作品思想內容的理解安排在第二課時,以確保學生真正做到一課一得。

第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學習的內容確立課型。第一課時:誦讀、討論相結合;第二課時:討論、訓練為主。

三.關於學法指導:

1.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這篇課文儘管難度較大,尤其是語言方面的障礙較大,但教學各個環節的設計上,仍以教師的引導為主,通過切合實際的引導和點撥,使學生一步一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目標。

2.檢查學生的預習這一步必不可少,這是由我校的校情、學情決定的。我們華亭一中的具體情況是:高中學生中城鎮多農村少,礦區學生多,學生家庭條件較好,學習主動性不強,教師必須加強督促。

3.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積累,猶如堆沙一樣,一層一層的積澱。課外的閱讀非常重要。在教學中,教師要強調,並做好示範作用。因此,本課的匯入和課後作業均要體現教師的這一教學思想。

4.課文的背誦方面,教師要充分把握楚辭的語言特點,比如楚辭作品,包括《離騷》,兩句一節,大量使用語音詞“兮”以表達情感,調整節奏等特徵,使學生在掌握語言特點的基礎上,理解背誦。

四.關於課堂教學程式

第一課時

1.匯入要求學生列舉自己掌握的《詩經》和《離騷》中的名句。明確我國文學“風騷”並舉。

2.感知、理解課文。鼓勵學生充分挖掘利用課文註釋,力求自己動手疏通詞句

第一步,範讀——讓學生耳順。教師範讀,學生感受,正音。

第二步,誦讀——讓學生口順。指導學生朗讀,注意情感和節奏,逐步積澱語。

第三步,解難、疏通。這首詩古奧難懂,應當先掃除語言文字障礙,然後再欣賞詩句。課文註釋較為詳細,而且句句有翻譯,這對學生讀懂詩作是一大幫助。但學生在自習中會遇到不少困難,可以提出討論,老師作一些點撥。

第四步,課堂練習。可讓學生嘗試背誦課文,並動手默寫,記清楚難寫難讀的字。

第二課時

第一步,鑑賞課文。通過引導學生欣賞藝術手法和可感可觸的藝術形象,理解詩人內在的深厚的思想感情。

1.品味詩歌的藝術手法。值得注意的是詩中比喻用法,使全詩的形象化特點非常鮮明。另外,每兩句都有“兮”字做停頓,抒情性也非常鮮明。(這一點對背誦的指導非常有用)

2.分析詩中屈原形象。

3.欣賞詩人內在的深厚的思想感情。課文節選部分的詩句,突出表現丁詩人的憂傷心事、高尚情操、純潔德行、政治理想和嫉惡如仇的品性。

第二步,進一步指導背誦前6節。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字句含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在熟讀之後,獲得了良好的語感再背誦。可以創設競賽氛圍,看誰背誦最快最好。

第三步,引申、拓展。賞析屈原名句,諸如——

1.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3.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

附:第二課時板書設計

血統高貴,器宇不凡

身披香草,美麗華彩

勤勉修行,自強不息、憂國憂民,至死不渝的人格魅力

赤膽忠心,胸懷熾烈

嫉惡如仇,鄙視群小

實現理想,不懼危難